最新寧夏土地管理條例
㈠ 寧夏回族自治區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辦法
第一章總則第一條為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以下簡稱《土地管理法》),結合本自治區實際情況,制定本辦法。第二條本自治區行政區域內的土地管理按照《土地管理法》和本辦法執行。第三條維護土地的社會主義公有制。禁止任何單位和個人侵佔、買賣或者以其他形式非法轉讓土地。
國有土地依法實行有償使用和使用權的有償出讓、轉讓,集體所有土地依法實行有償使用和使用權的有償轉讓,具體實行辦法由自治區人民政府根據法律、法規另行規定。第四條各級人民政府必須貫徹執行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土地、保護耕地的方針,全面規劃,加強管理,保護、開發土地資源。制止亂佔耕地和濫用土地的行為。第五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土地管理部門主管本行政區域內土地的統一管理工作。
鄉(鎮)人民政府負責本行政區域內的土地管理工作,鄉(鎮)土地管理員由縣級人民政府委派,負責本鄉(鎮)土地管理的具體工作。第六條對執行《土地管理法》和本辦法有顯著成績的單位和個人,由各級人民政府給予表彰或獎勵。第二章土地的所有權和使用權第七條城市市區的土地、國家建設依法徵用的集體所有的土地,其他依照法律規定屬於國家所有的土地屬於國家所有。
依照法律確定給全民所有制單位、集體所有制單位和個人使用的國有土地,用地單位和個人只有使用權。第八條法律規定屬於國家所有以外的農村和城市郊區的土地屬集體所有。
村農民使用的承包地、自留地、自留山、宅基地,鄉(鎮)村企業、公共設施、公益事業用地,其用地單位或個人只有使用權。第九條集體所有的土地,由縣級人民政府登記造冊,核發證書,確認所有權。
單位和個人依法使用的國有土地,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登記造冊,核發證書,確證使用權。未劃撥使用的國有土地,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土地管理部門登記、管理。
確認林地、草原的所有權或使用權,確認水面、灘塗的養殖使用權,分別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森林法、草原法、漁業法的有關規定辦理。
依法登記確認的土地所有權、使用權受法律保護,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侵犯。第十條依法改變國有土地使用權、改變集體土地所有權的,由該土地所有權、使用權的原確認機關批准,辦理變更登記手續,更換證書。
農村居民宅基地使用權變更的,由鄉(鎮)人民政府批准並辦理變更登記手續。第十一條鐵路、公路、機場、堤防、閘壩、測量標志、文物,以及通訊、廣播、電力線路等保護范圍內土地的使用,執行國家和自治區的有關規定。第三章土地的利用和保護第十二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土地管理部門會同有關部門,進行本行政區域內的土地利用現狀調查和地籍調查、組織土地的分等定級,建立土地統計制度和土地監測制度,編制土地統計年報。第十三條各級人民政府編制本行政區域內的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確定各類土地開發、利用的基本用途,統籌安排各項生產建設用地,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及其修訂,須報上一級人民政府批准。第十四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土地管理部門會同有關部門,編制土地開發計劃和非農業用地年度計劃、佔用耕地控制指標,由本級人民政府報自治區人民政府批准執行。第十五條鼓勵單位和個人按照土地利用規劃,有計劃地開發荒地、荒山、水面等土地資源,從事農、林、牧、漁業生產。
開發國有土地,須向土地所在縣級人民政府土地管理部門申請,同時提交土地位置平面圖、規劃草案、資金證件等,經審核後,五百畝以下的,由縣級人民政府批准;超過五百畝不足一千畝的,由各行署、自治區轄市人民政府批准;一千畝以上的,由自治區人民政府批准。
新建、擴建國營農、林、牧、漁場和吊庄基地使用國有荒地、荒山的,按上款規定辦理。
集體的荒地、荒山、水面可按規劃承包給單位或個人開發利用。
二十五度以上的坡地,風沙前沿的沙荒地禁止開墾耕種;開發土地資源嚴禁毀壞森林、優質草場、野生中葯材基地、水產資源,不得妨礙蓄洪泄洪。第十六條因調整農業結構,發展林業、牧業、水產養殖需要控制佔用耕地,確需佔用耕地或退耕造林、改牧的,須經主管部門或鄉(鎮)人民政府同意,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批准。
㈡ 寧夏回族自治區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於修改十五件地方性法規的決定
一、寧夏回族自治區野生動物保護實施辦法
將第二十七條修改為「違反本實施辦法規定,運輸、攜帶受保護的野生動物或者其產品出自治區境的,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門沒收實物和違法所得,並處以相當於實物價值五倍以下的罰款。」二、寧夏回族自治區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消防法》辦法
將第三十七條修改為「違反本辦法第十四條規定的,由公安機關消防機構責令限期拆除,逾期不拆除的,處以五千元以上二萬元以下罰款,並依法強制拆除。」三、寧夏回族自治區節約用水條例
將第四十三條中的「封閉用水設施」修改為「逾期不改正的,申請人民法院封閉其用水設施」。四、寧夏回族自治區城市綠化管理條例
1.將第三十五條中的「逾期不拆除的,予以強制拆除或者沒收」修改為「逾期不拆除的,申請人民法院強制執行」。
2.將第三十八條第三項中的「予以強制遷出」修改為「申請人民法院強制執行」。五、寧夏回族自治區環境保護條例
1.刪去第二十一條、第二十二條的內容。
2.將第四十七條第二款修改為「限期治理單位在限期治理期間建設增加污染物排放總量的項目的,由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責令限期拆除,逾期不拆除的,處以五萬元以上十萬元以下罰款,並申請人民法院強制執行。」
3.條文順序作相應調整。六、寧夏回族自治區煤炭資源勘查開發與保護條例
將第三十五中的「予以關閉」修改為「責令關閉」。七、寧夏回族自治區戶外廣告管理條例
將第二十二條中的「強制拆除」修改為「申請人民法院強制執行」。八、寧夏回族自治區反不正當競爭條例
刪去第二十九條第三項中的「發現與不正當競爭行為有關的商品和財物可能被銷售、轉移、隱匿、銷毀的,經縣級以上人民政府監督檢查部門負責人批准,可予以封存,扣留;對違法事實認定清楚的,可以提請金融機構協助暫停支付違法經營者的存款。」九、寧夏回族自治區勞動保障監察條例
1.刪去第十九條、第二十條、第二十一條、第二十二條、第二十三條的內容。
2.刪去第二十七條第二、三項的內容。
3.刪去第二十八條中的「或者依據本條例在作出查封、扣押的決定前」和「或者採取行政強制措施」。
4.條文順序作相應調整。十、寧夏回族自治區創業與就業促進條例
將第三十二條中的「強制其在開戶銀行按期預存工資保證金,實行專戶管理」修改為「責令其在開戶銀行按期預存工資保證金,實行專戶管理」。十一、寧夏回族自治區安全生產條例
1.刪去第二十二條中的「需要拆除或者搬遷的,報本級人民政府批准後實施」。
2.刪去第五十七條中的「同時強制其辦理」。十二、寧夏回族自治區礦產資源管理條例
刪去第四十八條中的「填封井口」。十三、寧夏回族自治區土地管理條例
刪去第八十一條中的「必要時可以對繼續施工的工具、設備、建築材料予以查封」。十四、寧夏回族自治區鹽業管理條例
刪去第二十八條中的「對與鹽業案件有關的鹽產品、運鹽工具、包裝物、加工設備等財物,可能發生滅失、銷毀、轉移、隱匿情況的,經鹽業管理機構(分支機構)主要負責人批准,可封存、扣押。」十五、寧夏回族自治區清真食品管理條例
1.將第三十七條中的「強制拆除」修改為「沒收或者清除其擅自使用的『清真』字樣招牌或者其他象徵清真意義的文字、圖案標志」。
2.刪去第三十九條中的「或者銷毀」。
本決定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㈢ 寧夏回族自治區土地管理暫行條例
第一章 總則第一條 珍惜和合理利用每寸土地,是我們的國策。為了維護社會主義土地公有制,經濟合理地利用土地,加快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和國務院頒發的《國家建設徵用土地條例》、《村鎮建房用地管理條例》及有關政策、法令,結合我區實際情況,特製定本條例。第二條 本條例適用於我區行政轄區內的一切土地,包括:耕地、園地、林地、草地、水面、荒山、荒地、沙漠和城鎮、鄉村居民點、工礦、交通、國防、名勝古跡、自然保護區等用地。第三條 凡屬土地所有權、使用權的確定和變更,土地的勘查、規劃、保護和利用,都必須按照本條例的規定辦理。第四條 國家建設,鄉村建設,農民住房建設,都必須全面規劃,合理布局,貫徹節約用地的原則,盡量利用荒地、空地、劣地,不佔或少佔耕地。對於菜地、園地、水澆地、精養魚塘等經濟效益高的土地,要從嚴控制。
土地使用單位按照國家的有關規定繳納稅款。第五條 全區縣級以上各級土地管理部門,是同級人民政府管理土地的職能部門。各有關單位,要積極協同土地管理部門管好、用好土地。第二章 土地的所有權、使用權第六條 我國社會主義全民所有土地(即國家所有土地,下同)和農村社會主義勞動群眾集體所有土地(即農村集體所有土地,下同)的所有權和使用權受國家法律的保護,任何人不得侵犯。第七條 國家所有的土地,包括下列各項:
一、城鎮土地(不包括農村集體在城鎮的土地)。
二、國家撥給機關、部隊、學校、國營企業事業單位使用的土地(包括農副業生產用地和職工家屬、城鎮待業青年使用的土地)。
三、國家依照法律沒收、徵收、徵用等歸屬國有的土地。
四、國家撥給農村集體和其他單位使用的國有土地。
五、其他不屬於農村集體所有的土地。
以上土地,用地單位只有使用權,沒有所有權。第八條 屬於農村集體所有的土地,包括:農村人民公社、農工商聯合企業、農牧業合作社等集體經濟組織所經營的土地(含自留地、自留山、宅基地等土地)。
農民所承包的土地及自留地、自留山、宅基地等只有使用權,沒有所有權。
農民不得在自留地、自留山、飼料地和承包的土地上建房、建墳、開礦和毀田燒磚瓦等。第九條 一切國有和集體所有土地,禁止侵佔、買賣、租賃、變相買賣和違法轉讓。
根據國家建設的需要,人民政府可以依照本條例有關規定,對集體所有土地實行徵用。第十條 土地所有權或使用權發生爭執,由所在縣土地管理部門組織有關方面協商解決。達不成協議的,報請上一級土地管理部門裁決,對裁決不服的,可在裁決後十天內向當地人民法院起訴。逾期不起訴的,土地管理部門的裁決即發生法律效力。
在土地糾紛未解決之前,土地管理部門根據實際情況,有權指定爭執土地的臨時使用單位及使用范圍,爭議各方均須服從。
縣與縣之間發生土地爭執時,由自治區土地管理部門和有關單位,組成仲裁委員會進行調解和裁決,報經自治區人民政府批准執行。我區與鄰省(區)之間發生土地爭執時,由自治區人民政府同有關省(區)協商解決。第十一條 國家對土地所有權、使用權實行注冊登記。使用土地的單位要向縣(區)土地管理部門提出申請,經審查同意,辦理登記手續,由縣(區)人民政府頒發土地證或土地使用證(含圖),載明數量及四至。第三章 國家建設徵用土地第十二條 國家新建廠礦、鐵路、公路、機場、水利、油田、國防工程和國家機關、科學、文化、教育、衛生、商業、市政等建設項目,全民所有制單位同農村集體所有制單位聯合投資建設的項目,需要使用農村集體所有土地的,按照本條例規定辦理。
城鎮集體所有制單位進行建設或同農村集體所有制單位聯合投資建設的項目,需要使用農村集體所有土地的,比照本條例的規定辦理。
國營農、林、牧、漁場和機關、部隊、學校、廠礦等單位的農副業生產基地、家屬農林牧場進行非農業生產建設需要佔用本單位經營農、林、牧、漁業所使用的土地時,均按本條例規定的審批許可權上報審批,未經批准,不得佔用。第十三條 凡徵用土地進行建設的工程,必須嚴格執行自治區的設計定額,提高土地利用率。第十四條 凡已批准徵用的國家建設用地,被征地的幹部和群眾不得妨礙和阻抗施工,不得提出超越本條例規定補償范圍的額外要求和附加條件。
㈣ 寧夏回族自治區統一征地管理辦法
第一章總則第一條為了加強征(包括劃撥,下同)地管理,及時為各項建設事業提供土地,促進經濟發展,穩定社會秩序,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實施條例》、《寧夏回族自治區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辦法》(以下分別簡稱《實施條例》、《實施辦法》)及國家有關規定,結合自治區實際,制定本辦法。第二條統一征地是指國家為了保障經濟文化、國防建設以及興辦社會公共事業需用土地時,由代表國家行使土地管理職能的部門依法將集體所有的土地有償轉為國有或將有關單位正在使用的國有土地及國有儲備土地予以調撥的國家行政管理行為。
徵用土地應當對被征地單位進行合理補償。被征地單位應當服從國家需要,不得阻撓征地工作。第三條凡從事統一征地工作的單位及征地、被征地單位和個人,均應當遵守本辦法。第四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土地管理部門主管統一征地管理工作,負責本辦法的組織實施。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土地管理部門所設的土地統征機構負責同級人民政府土地管理部門統一征地的具體事務工作。第五條徵用土地應當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為依據,貫徹「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寸土地,切實保護耕地」的基本國策,嚴格執行國家和自治區有關征地工作的法律、法規和土地利用總體規劃、計劃、正確處理國家、集體和個人的關系以及發展經濟與穩定農業基礎的關系。
基本農田保護區的耕地,原則上不得徵用。確需徵用的,應當按照國家和自治區有關基本農田保護區的規定辦理。第六條任何用地單位或個人均不得直接與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協商征地和議定征地費用標准。
用地單位或個人申請用地不得弄虛作假、化整為零。第二章征地方式第七條統一征地具體事務工作由統征機構採用承包方式進行。第八條統一征地方式主要包括:
(一)全包方式。即承包工作、費用和時間的方式,統征機構負責征地全過程工作,征地費用按照國家和自治區有關規定,經測算後由用地單位交付統征機構,由統征機構與被征地單位和有關單位結算,按照約定的期限,向用地單位提供土地。
(二)半包方式。即承包工作和時間,不包費用的方式。統征機構負責征地全過程工作,征地費用由統征機構按實際發生額計算,由用地單位直接向被征地單位及有關單位和個人支付,統征機構按照約定的期限將所征土地交付用地單位使用。
(三)單包方式。即承包工作,不承包費用和時間的方式。統征機構負責征地全過程工作,包括對擬征土地進行勘丈,對土地權屬、地類、四至界限、地上地下附著物、產量、產值、人口、勞動力等情況進行調查核實,對有關征地工作進行組織和協調,協助用地單位與被征地單位制訂征地補償、安置方案,協助用地單位辦理有關征地文件的呈報手續等。其征地費用由用地單位直接向被征地單位及有關單位和個人支付。征地過程不受時間限制。第九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土地管理部門的統征機構,按照下列規定,負責統一征地事務工作:
(一)國家和自治區重點建設項目用地和國家建設徵用耕地(包括耕地和非耕地)的項目,由建設用地單位委託自治區人民政府土地管理部門的統征機構負責征地事務。
(二)一般建設項目佔用非耕地的,由建設用地單位根據用地數量委託有該項用地審批許可權的人民政府所屬土地管理部門的統征機構負責征地事務。
征地數量較大的項目,負責統一征地事務的統征機構可與土地所在地統征機構簽訂征地分包協議,明確各自的權利義務,密切配合,共同做好征地事務工作。第十條統征機構與用地單位應當通過自願協商,確定應當採用的征地方式。第三章征地程序第十一條統一征地工作程序:
(一)建設單位在向政府或主管部門申請建設項目立項時,應當根據擬征土地數量向有該項用地審批權的人民政府土地管理部門提出用地申請。土地管理部門參與建設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的評審論證;對建設項目用地進行預審。
(二)建設項目可行性報告經政府或主管部門批准後,用地單位應當根據建設項目所需土地數量,向有該項用地審批權的人民政府土地管理部門提出正式書面申請。申請材料包括:用地申請報告、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或主管部門按基本建設程序批準的項目批准文件、建設用地位置圖、總平面布置圖、城市規劃行政主管部門簽發的建設用地規劃許可證;涉及環境保護、消防安全、水土保持等的,還需有關行政主管部門出具的是否符合有關規定的書面審查意見。
(三)土地管理部門對有關文件材料進行初審並核定用地面積,勘測定界。
(四)統征機構會同被征地單位對擬征土地的權屬、地類、面積、利用現狀以及地面建築物、附著物,被征地單位的人口、勞動力、耕地面積、產量、產值等情況調查核定,擬定征地方案。
(五)用地單位與統征機構簽訂委託征地協議,並預付征地費用。
(六)統征機構調查核定被征地單位的人口、勞動力、產量、產值,清點登記建築物、構築物、附著物,並與被征地單位商定征地拆遷補償安置協議(以下簡稱征地協議)。
(七)征地協議和委託征地協議經同級人民政府土地管理部門審定後,由統征機構按法定程序,代用地單位辦理征地審批手續,開展征地的前期工作。
(八)徵用土地經有該項用地審批權的人民政府批准後,統征機構實施征地協議,支付有關費用,組織附著物拆遷,落實勞動力安置。
(九)統征機構將征地的有關資料移交土地管理部門,協助土地管理部門依法給建設用地單位劃撥土地。
㈤ 寧夏回族自治區基本農田保護條例
第一章總則第一條為了對基本農田實行特殊保護,促進農業生產和社會經濟的可持續發展,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和國務院《基本農田保護條例》,結合自治區實際,制定本條例。第二條自治區依法實行基本農田保護制度,對基本農田劃定保護區域,進行特殊保護。
本條例所稱基本農田,是指按照一定時期人口和社會經濟發展對農產品的需要,依據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確定的不得佔用的耕地。
本條例所稱基本農田保護區,是指為對基本農田實行特殊保護而依據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和依照法定程序確定的特定保護區域。第三條本條例適用於自治區行政區域內基本農田的劃定、保護、建設的管理和監督。第四條基本農田保護實行全面規劃、合理利用、用養結合、嚴格保護的方針。第五條各級人民政府應當將基本農田保護工作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並作為政府領導任期目標責任制的一項內容,由上一級人民政府監督實施。第六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門和農業行政主管部門,按照本條例的規定,負責本行政區域內基本農田保護的主管和監督工作。
鄉(鎮)人民政府負責本行政區域內基本農田的保護、利用管理工作。第七條任何單位和個人都有保護基本農田的義務,並有權檢舉和控告侵佔、破壞基本農田及其他違反本條例的行為。第八條各級人民政府對在基本農田保護管理工作中取得顯著成績的單位和個人,應當給予獎勵。第二章劃定第九條各級人民政府在編制土地利用總體規劃時,應當將基本農田保護作為規劃的一項重要內容,明確基本農田保護的布局安排、數量指標和質量要求。
縣級和鄉(鎮)土地利用總體規劃應當確定基本農田保護區。第十條劃定基本農田保護區,應當遵循以下原則:
(一)合理布局,集中連片;
(二)統籌安排農業各類用地,兼顧非農業用地;
(三)城市、村莊和集鎮建設用地周邊的耕地優先劃入;
(四)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確定的城市、村莊和集鎮建設用地區內的耕地,需要退耕還林、還草的耕地和法律、法規有特殊規定的用地,不劃為基本農田。第十一條市、縣(區)、鄉(鎮)基本農田數量指標,根據自治區土地利用總體規劃逐級分解下達。第十二條下列耕地應當劃入基本農田保護區:
(一)經國務院有關主管部門或者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批准確定的糧、油、糖生產基地內的耕地;
(二)蔬菜生產基地;
(三)具有灌溉條件和水土保持設施的耕地;
(四)農業科研、教學試驗田及良種繁育基地。第十三條基本農田保護區以鄉(鎮)為單位劃區定界,由縣級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門會同同級農業行政主管部門組織實施。
劃定的基本農田保護區,由縣級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門登記造冊、測繪成圖、建立檔案,並抄送同級農業行政主管部門。
劃定的基本農田保護區,由縣級人民政府設立保護標志並予以公告。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破壞或者擅自改變基本農田保護區的保護標志。第十四條劃定基本農田保護區應當嚴格執行國家技術規程。第十五條基本農田保護區劃區定界後,由自治區人民政府組織土地行政主管部門和農業行政主管部門驗收確認。第十六條劃定基本農田保護區時,不得改變土地承包者的承包經營權。第三章保護第十七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採取措施,確保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確定的本行政區域內基本農田的數量不減少。第十八條基本農田保護區劃定後,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與下一級人民政府簽訂基本農田保護責任書;鄉(鎮)人民政府應當與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或者村民委員會簽訂基本農田保護責任書。
基本農田保護責任書應當包括下列內容:
(一)基本農田的范圍、面積;
(二)基本農田的地力等級;
(三)保護措施;
(四)當事人的權利與義務;
(五)獎勵與處罰。
基本農田保護責任書的式樣由自治區人民政府統一規定。第十九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建立基本農田保護監督檢查制度,定期組織土地行政主管部門、農業行政主管部門以及其他有關部門對基本農田保護情況進行檢查,並將檢查情況書面報告上一級人民政府。被檢查的單位和個人應當如實提供有關情況和資料,不得拒絕。
㈥ 寧夏回族自治區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於中部乾旱帶縣內生態移民涉及土地有關問題的決定
一、對中部乾旱帶縣內生態移民遷入區的土地,以政府投入為主進行開發整理,變旱地為水澆地(節水灌溉地),置換出部分土地,用於安置生態移民。二、生態移民遷入區內原農戶在承包合同外自行開發的土地依法收回;農戶承包經營農村集體所有耕地連續二年棄耕拋荒的,原發包單位應當終止承包合同,收回發包的耕地。收回的土地用於安置生態移民。三、生態移民遷出區的農村集體建設用地指標劃轉生態移民遷入區使用。生態移民遷出區的農村集體建設用地恢復為農用地。生態移民遷入區農村村民宅基地使用面積按照《寧夏回族自治區土地管理條例》規定的標准確定。四、生態移民整建制遷出後,原農民集體所有土地(包括農村村民宅基地)即為國家所有,用於恢復林草植被,改善生態環境。五、生態移民遷入區通過置換用於安置生態移民的土地,按照地類、等級給予適當補償。具體補償辦法由有關縣級人民政府規定。六、生態移民區土地開發整理後,相關行政管理部門應當依法及時辦理農民集體土地所有權證和土地承包經營權證的變更、登記手續。
㈦ 寧夏回族自治區統一征地管理辦法(2017修正)
第一章總則第一條為了加強征(包括劃撥,下同)地管理,及時為各項建設事業提供土地,促進經濟發展,穩定社會秩序,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實施條例》《寧夏回族自治區土地管理條例》及國家有關規定,結合自治區實際,制定本辦法。第二條統一征地是指國家為了保障經濟文化、國防建設以及興辦社會公共事業需用土地時,由代表國家行使土地管理職能的部門依法將集體所有的土地有償轉為國有或將有關單位正在使用的國有土地及國有儲備土地予以調撥的國家行政管理行為。
徵收、徵用土地應當對被征地單位進行合理補償。被征地單位應當服從國家需要,不得阻撓征地工作。第三條凡從事統一征地工作的單位及征地、被征地單位和個人,均應當遵守本辦法。第四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土地管理部門主管統一征地管理工作,負責本辦法的組織實施。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土地管理部門所設的土地統征機構負責同級人民政府土地管理部門統一征地的具體事務工作。第五條徵收、徵用土地應當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為依據,貫徹「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寸土地,切實保護耕地」的基本國策,嚴格執行國家和自治區有關征地工作的法律、法規和土地利用總體規劃、計劃,正確處理國家、集體和個人的關系以及發展經濟與穩定農業基礎的關系。
基本農田保護區的耕地,原則上不得徵收、徵用。確需徵收、徵用的,應當按照國家和自治區有關基本農田保護區的規定辦理。第六條任何用地單位或個人均不得直接與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協商征地和議定征地費用標准。
用地單位或個人申請用地不得弄虛作假、化整為零。第二章征地方式第七條統一征地的具體事務工作由統征機構採用承包方式進行。第八條統一征地方式主要包括:
(一)全包方式。即承包工作、費用和時間的方式。統征機構負責征地全過程工作,征地費用按照國家和自治區有關規定,經測算後由用地單位交付統征機構,由統征機構與被征地單位和有關單位結算,按照約定的期限,向用地單位提供土地。
(二)半包方式。即承包工作和時間,不包費用的方式。統征機構負責征地全過程工作,征地費用由統征機構按實際發生額計算,由用地單位直接向被征地單位及有關單位和個人支付,統征機構按照約定的期限將所征土地交付用地單位使用。
(三)單包方式。即承包工作,不承包費用和時間的方式。統征機構負責征地全過程工作,包括對擬征土地進行勘丈,對土地權屬、地類、四至界限、地上地下附著物、產量、產值、人口、勞動力等情況進行調查核實,對有關征地工作進行組織和協調,協助用地單位與被征地單位制訂征地補償、安置方案,協助用地單位辦理有關征地文件的呈報手續等。其征地費用由用地單位直接向被征地單位及有關單位和個人支付。征地過程不受時間限制。第九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土地管理部門的統征機構,按照下列規定,負責統一征地事務工作:
(一)國家和自治區重點建設項目用地和國家建設徵收、徵用耕地(包括耕地和非耕地)的項目,由建設用地單位委託自治區人民政府土地管理部門的統征機構負責征地事務。
(二)一般建設項目佔用非耕地的,由建設用地單位根據用地數量委託有該項用地審批許可權的人民政府所屬土地管理部門的統征機構負責征地事務。
征地數量較大的項目,負責統一征地事務的統征機構可與土地所在地統征機構簽訂征地分包協議,明確各自的權利義務,密切配合,共同做好征地事務工作。第十條統征機構與用地單位應當通過自願協商,確定應當採用的征地方式。第三章征地程序第十一條統一征地工作程序:
(一)建設單位在向政府或主管部門申請建設項目立項時,應當根據擬征土地數量向有該項用地審批權的人民政府土地管理部門提出用地申請。土地管理部門參與建設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的評審論證,對建設項目用地進行預審。
(二)市、縣級人民政府在征地前應當進行公告,徵求群眾意見,對於群眾提出的合理要求,予以妥善解決;徵收城鎮房屋的,立項前應當組織專家論證,徵求社會各界的意見,並進行社會穩定風險評估。
(三)建設項目可行性報告經政府或主管部門批准後,用地單位應當根據建設項目所需土地數量,向有該項用地審批權的人民政府土地管理部門提出正式書面申請。申請材料包括:用地申請報告、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或主管部門按基本建設程序批準的項目批准文件、建設用地位置圖、總平面布置圖、城市規劃行政主管部門簽發的建設用地規劃許可證;涉及環境保護、消防安全、水土保持等的,還需有關行政主管部門出具的是否符合有關規定的書面審查意見。
(四)土地管理部門對有關文件材料進行初審並核定用地面積,勘測定界。
(五)統征機構會同被征地單位對擬征土地的權屬、地類、面積、利用現狀以及地面建築物、附著物,被征地單位的人口、勞動力、耕地面積、產量、產值等情況調查核定,擬訂征地方案。
(六)用地單位與統征機構簽訂委託征地協議,並預付征地費用。
(七)統征機構調查核定被征地單位的人口、勞動力、產量、產值,清點登記建築物、構築物、附著物,並與被征地單位商定征地補償安置協議(以下簡稱征地協議)。
(八)征地協議和委託征地協議經同級人民政府土地管理部門審定後,由統征機構按法定程序,代用地單位辦理征地審批手續,開展征地的前期工作。
(九)徵收、徵用土地經有該項用地審批權的人民政府批准後,統征機構實施征地協議,足額支付有關費用後,組織拆除附著物,落實勞動力安置。
(十)統征機構將征地的有關資料移交土地管理部門,協助土地管理部門依法給建設用地單位劃撥土地。
㈧ 寧夏回族自治區城鎮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和轉讓辦法(2021修正)
第一章總則第一條為了加強國有土地資產管理,合理開發、利用、經營土地,規范土地市場,促進城鎮建設和經濟發展,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城市房地產管理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城鎮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和轉讓暫行條例》及有關法律、法規,結合我區實際,制定本辦法。第二條凡在我區城市規劃區內出讓和轉讓國有土地使用權(以下簡稱土地使用權)的均須遵守本辦法。
土地使用權出讓和轉讓期間,所有權仍屬國家所有。第三條國內外的公司、企業、其他組織和個人,除法律另有規定外,均可依照國家有關規定和本辦法取得土地使用權,進行土地開發、利用、經營活動。第四條地下資源、埋藏物和市政公用設施不屬土地使用權出讓、轉讓、出租、抵押范圍。第五條依照本辦法取得土地使用權的土地使用者,其土地使用權在出讓合同約定的使用期限內可以依法轉讓、出租、抵押或用於其他經濟活動。依本辦法取得土地使用權的個人,其土地使用權可以依法繼承,合法權益受法律保護。
土地使用者開發、利用、經營土地,將土地使用權轉讓、出租、抵押或用於其他經濟活動,應當符合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和城市規劃,遵守法律、法規和規章規定,不得損害社會公共利益。第六條市、縣人民政府應按照統一規劃、統一征地、統一開發、統一管理、統一出讓的原則,加強對城鎮土地的管理。第七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自然資源主管部門依法對土地使用權的出讓、轉讓、出租、抵押、終止進行監督檢查。
土地使用權出讓、轉讓、出租、抵押、終止及有關地上建築物、其他附著物的登記,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自然資源主管部門依法辦理。
自治區住房城鄉建設主管部門、自然資源主管部門依照自治區人民政府規定的職權劃分,各司其職,密切配合,管理全區房地產工作。第二章土地使用權出讓第八條土地使用權出讓,是指國家將國有土地使用權在一定年限內讓與土地使用者,由土地使用者向國家支付土地使用權出讓金(以下簡稱出讓金)的行為。第九條土地使用權的出讓由市、縣人民政府負責,有計劃、有步驟地進行。市、縣人民政府自然資源主管部門應當會同發展改革、住房城鄉建設等相關部門編制土地使用權出讓年度計劃(以下簡稱供地計劃),報經同級人民政府批准後,由市、縣人民政府自然資源主管部門組織實施。
供地計劃包括當年擬出讓土地使用權的土地面積、位置、范圍、用途、供地方式、預計收取的地價款和可行性分析等內容。第十條城市規劃區內的集體所有的土地,經依法徵收轉為國有土地後,該幅國有土地的使用權方可有償出讓。第十一條具體地塊的土地使用權出讓,應先擬定出讓方案。出讓方案由市、縣人民政府自然資源主管部門會同相關部門根據年度供地計劃、城市規劃和基本建設投資計劃共同擬定,並按《寧夏回族自治區土地管理條例》規定的建設用地審批許可權,報經有批准權的人民政府批准後,由自然資源主管部門實施。
土地使用權出讓方案應包括出讓地塊的面積、位置、四至范圍、出讓方式、年限、規劃用途及宗地地價等內容。
徵收、徵用、劃撥土地的有關材料應與出讓方案同時報批。第十二條對按照城鎮規劃和建設需要連片綜合開發的土地,可按開發小區一次申請批准徵收、徵用,分期出讓或劃撥使用。已徵收徵用范圍內尚未實施建設的耕地,可暫借農業集體經濟組織負責安排繼續耕種。第十三條土地使用權出讓最高年限按國務院的規定執行。第十四條土地使用權出讓應當簽訂出讓合同。
土地使用權出讓合同(以下簡稱出讓合同)應當按照平等、自願、有償的原則,由市、縣人民政府自然資源主管部門(以下簡稱出讓方)與土地使用權受讓者(以下簡稱受讓方)簽訂。
出讓合同應包括土地位置、界址、面積、使用年限、土地利用規劃設計要求、出讓金額、付款方式、投資總額、開發建設期限、限制條件及違約責任等內容。
出讓合同的式樣,由自治區人民政府自然資源主管部門統一印製。第十五條土地使用權出讓可以採取拍賣、招標或者雙方協議的方式。工業、商業、旅遊、娛樂和商品住宅等經營性用地以及同一宗地有兩個以上意向用地者的,應當以招標、拍賣或者掛牌方式出讓。採取雙方協議方式出讓土地使用權的,其出讓金不得低於國家規定的最低價。
前款規定的工業用地包括倉儲用地,但不包括采礦用地。
㈨ 寧夏回族自治區土地儲備辦法
第一條 為了加強對土地市場的宏觀調控,優化土地資源配置,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實施條例》等法律、法規的規定,結合本自治區實際,制定本辦法。第二條 本辦法所稱土地儲備,是指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將以收回、收購、徵用方式取得的土地予以儲存,以備進行開發建設,合理配置土地資源的行為。第三條 在本自治區行政區域內進行土地儲備活動,必須遵守本辦法。第四條 土地儲備應當遵循統一、有序、效益和合理的原則。第五條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門負責本行政區域內的土地儲備管理工作。
財政、計劃,城市規劃,建設,房地產管理等部門應當按照各自職責,配合土地行政主管部門做好土地的儲備管理工作。第六條 下列土地可以實施儲備:
(一)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確定的城市發展建設用地;
(二)城市建成區內的低效利用地、閑置土地;
(三)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認為應當儲備的其他土地。第七條 土地儲備工作應當有計劃、有步驟地開展。年度儲備計劃由土地行政主管部門會同計劃、財政,城市規劃,建設等有關部門根據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社會經濟發展計劃、城市規劃和土地利用年度計劃制定,並報有建設用地批准權的人民政府批准。第八條 下列土地可以通過收回進行儲備:
(一)因公共利益需要使用的土地;
(二)土地出讓等有償使用合同約定的使用期限屆滿,土地使用者未申請續期或者申請續期未獲批準的土地;
(三)因單位撤銷、遷移或者縮小規模等原因,停止使用原劃撥的國有土地;
(四)公路、鐵路、機場、礦場等經依法校準報廢的土地;
(五)超過土地出讓合同約定的動工開發期限滿2年未動工開發或者其他經依法辦理審批手續的國有建設用地連續2年未使用的土地;
(六)因實施城市規劃進行舊城區改建,需要調整置換使用的土地;
(七)法律、法規、規章規定可以收回的其他土地。第九條 下列土地可以通過收購進行儲備:
(一)以出讓方式取得土地使用權後,沒有能力按合同約定開發且不具備轉讓、租賃條件的;
(二)合法取得土地的使用權人向人民政府申請收購的土地;
(三)破產企業原劃撥土地;
(四)法律、法規、規章規定其他可以收購的土地。第十條 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確定的城市發展建設用地范圍內的集體土地,可以通過徵用進行儲備。
徵用農村集體土地進行儲備的,應當依照《寧夏回族自治區土地管理條例》規定的批准許可權和程序辦理審批手續。第十一條 收回國有土地進行儲備的,應當由有關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門報經原批准用地的人民政府或者有審批權的人民政府批准後實施。
收購國有土地進行儲備的,應當簽訂土地使用權收購協議或合同,並按照法律規定的批准許可權和程序報有審批權的人民政府批准。
對於低於基準地價轉讓土地的,人民政府有權優先收購。
經依法批准進行儲備的國有土地,應當辦理原土地使用證注銷手續。第十二條 對納入儲備的土地,應當進行前期開發整理工作,並根據年度土地供應計劃和市場需求,合理確定投放量。
儲備土地在向社會供應前,可以依法抵押或者出租,耕種條件未被破壞的,可以繼續耕種。第十三條 儲備土地在供應時,凡用於商業、旅遊、娛樂和商業住宅等項目的經營性用地,必須以招標、拍賣或者掛牌方式出讓。
前款規定以外用途的土地供地計劃公布後,在同一地塊上有兩個以上意向用地者的,也應當採用招標、拍賣或者掛牌方式出讓。
以招標、拍賣或者掛牌方式出讓儲備土地的,應當按照《寧夏回族自治區國有土地使用權招標拍賣掛牌出讓辦法》的規定辦理。第十四條 儲備土地的出讓、出租、抵押等收益應當依法全額上繳同級財政部門,實行收支兩條線管理,需要作為土地收購儲備周轉金使用的,應當由財政部門撥付。
土地儲備經營性收入的使用管理辦法由土地行政主管部門會同財政部門制定。第十五條 土地儲備所需資金,可以通過下列途徑籌措:
(一)財政撥款;
(二)銀行貸款;
(三)土地儲備收益;
(四)其他籌措方式。第十六條 凡收購國有土地進行儲備的,應當依照協議或合同約定,支付原國有土地使用權人補償金,未按照約定支付土地補償資金的,原土地使用權人有權拒絕交付土地,並可以依法請求賠償。對已實施收回和收購並實施補償後,當事人未按照規定或者協議交付土地的,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門責令限期交付,並可以依法請求賠償。
㈩ 寧夏回族自治區土地增值稅徵收管理辦法
第一條為了加強我區土地增值稅的徵收管理,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增值稅暫行條例》和國家有關稅收征管法規的規定,制定本辦法。第二條凡在本自治區境內轉讓國有土地使用權、地上的建築物及其附著物(以下簡稱轉讓房地產)並取得收入的單位和個人,為土地增值稅的納稅義務人(以下簡稱納稅人)。第三條土地增值稅由轉讓房地產所在地的地方稅務機關或未設地方稅務機關的國家稅務機關(以下簡稱稅務機關)徵收,也可由稅務機關委託土地管理部門、房產管理部門或者其他有關部門代征,具體代征方式由縣以上稅務機關確定;「三資」企業由自治區國家稅務局涉外稅收管理分局徵收。第四條納稅人應當按下列規定辦理納稅申報:
(一)房地產開發企業分批出售商品房的,可按季辦理納稅申報,於每季度後十日內,以上一季度商品房出售的發出數申報土地增值稅;出售不同計稅單位項目的商品房應分別計算申報。
(二)房地產開發企業已預繳土地增值稅的,在該房地產開發項目竣工結算後的次季度,對已出售部分按成本實際發生數清算土地增值稅,進行納稅申報。
(三)土地增值稅基本計稅單位的房地產項目全部轉讓完畢的,納稅人應於次季度進行項目納稅申報;清繳土地增值稅。
(四)房地產開發企業以外的納稅人,應當從簽訂房地產轉讓合同之日起七日內辦理納稅申報。第五條辦理納稅申報須提交下列證件和資料:
(一)納稅申報表;
(二)房地產權屬證明;
(三)房地產轉讓合同或契約;
(四)房地產評估報告;
(五)房地產財務資料;
(六)其他與轉讓房地產有關的資料。第六條轉讓房地產收入和扣除項目核定許可權劃分:
(一)房地產開發企業、中央駐寧企業事業單位、自治區直屬企業事業單位、股份制企業、「三資」企業轉讓房地產的,由自治區地方稅務局核定並下達核定通知書;
(二)各地署、市、縣(區)屬企業事業單位和個人轉讓房地產的,由所在地稅務機關核定並下達核定通知書。第七條土地增值稅以納稅人房地產成本核算的最基本核算項目或核算對象為單位,按下列規定計征:
(一)房地產開發企業既建造普通標准住宅,又進行其他房地產開發的,在計算增值額時,應分別計算;確定徵收或免徵土地增值稅,對核算中不能區分的,視同應稅項目征稅。
(二)房地產開發企業預售商品房預征土地增值稅,可以按交易雙方簽訂的預售商品房合同中的預繳房價款,佔全部房價款的比例和該項目建築面積單位預算成本,計算預征土地增值稅。
(三)房地產開發企業轉讓部分土地使用權或已竣工的房產並取得收入的,按土地面積或建築面積分攤成本費用,計征土地增值稅;待全部轉讓完畢後按基本計稅單位進行結算。
(四)其他單位和個人轉讓房地產的,應以每次轉讓同一項目作為計稅單位;對同時轉讓不同地點兩個以上的房地產項目,應分別計稅。第八條普通標准住宅的具體標准,由自治區財政廳、地方稅務局會同自治區建設廳、土地管理局制定。第九條納稅人能夠按轉讓房地產項目計算分攤利息支出並提供金融機構證明的,允許在財務費用中據實扣除,但最高不能超過商業銀行同類同期貸款利率計算的金額。其他房地產開發費用,按《細則》第七條(一)、(二)項規定計算的金額之和的百分之五計算扣除。
凡不能按轉讓房地產項目計算分攤利息支出或不能提供金融機構證明的,房地產開發費用按《細則》第七條(一)、(二)項規定計算的金額之和的百分之十計算扣除。第十條對舊房、建築物價格評估和《條例》第九條規定需要按照房地產評估價格計算徵收土地增值稅的,其評估價格由所在地稅務機關認定。第十一條土地增值稅由稅務機關負責徵收的,納稅人應於納稅申報審核後七日內繳納土地增值稅;由被委託部門代征的,代征單位在辦理房地產權屬變更登記時憑稅務機關審核憑單代收,並按月匯總後於次月十日前,向委託的稅務機關解報。第十二條納稅人辦理房地產權屬轉移手續必須在繳納土地增值稅後,憑稅務機關的完稅證明辦理房地產權屬變更手續;按規定免徵土地增值稅的,也可憑稅務機關出具的有關證明辦理房地產權屬變更手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