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規百科 » 食品衛生法實施條例

食品衛生法實施條例

發布時間: 2022-06-16 00:13:58

① 求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實施條例具體內容

2015年9月1日國家食葯總局頒布實施《食品安全法》,月9日,國家食葯總局徵求實施條例草案徵求意見稿,以下內容:
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實施條例(修訂草案徵求意見稿)
國家食品葯品監督管理總局 (2015年12月9日)
第一章 總 則
第一條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以下稱食品安全法),制定本條例。
第二條 食品生產經營者應當依照法律、法規和食品安全標准從事生產經營活動,採取有效措施預防和控制食品安全風險,防止和減少食品安全危害,保證食品安全。
第三條 國務院食品安全委員會負責研究部署、統籌指導全國食品安全工作,擬定國家食品安全戰略,提出食品安全重大政策措施,分析解決食品安全重大問題,督促落實食品安全責任。
國務院食品安全委員會辦公室承擔委員會的日常工作,組織制定國家食品安全規劃,協調處理食品安全法律法規、標准制定和執行中的重大問題,督促檢查國家食品安全重大決策部署落實情況,對省級人民政府和國務院有關部門履行食品安全職責情況進行評議考核,指導重大食品安全事故處置工作。
第四條 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對本行政區域的食品安全負屬地管理責任,完善食品安全監督管理體制機制,加強食品安全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建設,保障食品安全監管人員、經費、技術支撐等落實到位,對發生的區域性食品安全風險和重大食品安全事故承擔責任。
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食品安全委員會及其辦公室職責由地方各級人民政府參照國務院食品安全委員會及其辦公室職責確定。
第五條 縣級人民政府食品葯品監督管理部門可以根據轄區面積、人口數量、監管對象等情況,在鄉鎮或者特定區域設立食品葯品監督管理派出機構,依法履行相應職責。
第六條 鄉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負責本區域的食品安全隱患排查、信息報告、執法協助、宣傳教育等工作,採取有效措施,加強食品安全管理。
鄉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應當支持食品葯品監督管理派出機構依法開展監督管理工作。
鄉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應當建立食品安全協管員或者信息員等隊伍,協助食品葯品監督管理部門做好食品安全工作。
第七條 國家將食品安全知識納入國民素質教育和中小學教育課程,強化食品安全科學常識和法律知識普及,提高全社會的食品安全意識。
第八條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設立食品安全獎勵專項項目和資金,對在食品安全風險監測評估、標准制定、監督檢查、重大活動保障、突發事件應對、案件查處以及科學研究、宣傳教育、社會共治等工作中做出突出貢獻的單位和個人,給予表彰、獎勵。

第二章 食品安全風險監測和評估
第九條 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會同國務院食品葯品監督管理、質量監督、農業行政等部門制定、公布國家食品安全風險監測計劃。
省、自治區、直轄市衛生行政部門應當將本地區食品安全風險監測方案報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備案。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應當將備案情況向國務院食品葯品監督管理、質量監督、農業行政等部門通報。
第十條 國家食品安全風險監測計劃應當將尚未制定食品安全標準的下列食品及相關有害因素作為重點監測對象:
(一)風險程度高、流通范圍廣、消費量大的;
(二)易對嬰幼兒和其他特定人群造成健康影響的;
(三)消費者反映問題較多的;
(四)在境外引發食品安全事故的。
對已經制定食品安全標準的食品應當由食品葯品監督管理、質量監督、農業行政等部門進行監督抽檢。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應當根據食品安全風險監測和監督抽檢結果等對食品安全國家標准及時進行跟蹤評價和修訂。
第十一條 國務院衛生行政、食品葯品監督管理、質量監督、農業行政等部門按照國家食品安全風險監測計劃,在各自職責范圍內開展食品安全風險監測工作。
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負責組織開展食源性疾病、食品污染、食品中有害因素的風險監測;國務院食品葯品監督管理部門負責組織開展食品生產銷售、餐飲服務等環節的有害因素的風險監測;國務院質量監督部門負責組織開展食品相關產品和進出口食品有害因素的風險監測;國務院農業行政部門負責組織開展食用農產品種植、養殖環節農葯、獸葯殘留和其他污染物質的風險監測;國務院糧食部門負責組織開展原糧中重金屬和其他污染物質的風險監測。
相關部門應當對各自承擔的食品風險監測中發現的問題組織會商,採取有效措施,預防和控制食品安全風險。
第十二條 衛生行政、食品葯品監督管理、質量監督、農業行政等部門應當充分利用具有相應能力的技術機構以及社會第三方技術機構開展食品安全風險監測工作。
承擔食品安全風險監測工作的技術機構應當按照食品安全風險監測計劃、監測方案和工作規范開展工作,保證監測數據真實、准確、完整。
第十三條 省級人民政府衛生行政部門應當會同同級食品葯品監督管理、質量監督、農業行政等部門建立食品安全風險監測數據通報、會商機制,匯總、分析風險監測數據,研判食品安全風險,形成食品安全風險監測月度、季度、半年、年度分析報告,並在7個工作日內報告省級人民政府和國務院衛生行政、食品葯品監督管理、質量監督、農業行政等部門。發現可能存在較大食品安全風險的,應當在2個工作日內報告。
第十四條 衛生行政部門在食品安全風險監測工作中發現可能存在食品安全隱患的,應當及時開展食品安全風險評估;發現存在食品生產經營違法行為的,應當通報食品葯品監督管理等部門。
食品葯品監督管理等部門在食品安全調查工作中發現需要進行食品安全風險評估的,應當及時通報衛生行政部門,衛生行政部門應當及時開展食品安全風險評估,並將評估結果通報食品葯品監督管理等部門。
第十五條 食品安全風險監測結果表明存在食品安全風險的,食品葯品監督管理部門可以根據風險控制需要告知相關食品生產經營者。食品生產經營者應當立即採取措施進行風險排查,暫停生產銷售和使用,召回存在食品安全隱患的食品,並及時向所在地縣級以上地方食品葯品監督管理部門報告。
第十六條 食用農產品質量安全風險監測和風險評估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農業行政部門會同同級衛生行政、食品葯品監督管理等部門進行。
第十七條 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會同國務院食品葯品監督管理等部門制定食品安全風險評估工作計劃,建設和管理全國食品安全風險評估基礎資料庫,組織開展食品安全風險評估基礎數據收集和方法研究等工作。
國務院衛生行政、食品葯品監督管理、質量監督、農業行政等部門應當建立食品安全風險評估信息交流機制,共享風險評估數據和資料。
鼓勵國家食品安全風險評估機構委託具有相應能力的技術機構承擔國家食品安全風險評估任務。
第十八條 國家食品安全風險評估專家委員會由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會同國務院食品葯品監督管理、質量監督、農業行政等部門組建和管理。
國家食品安全風險評估專家委員會負責制定食品安全風險評估技術方法和要求,審定食品安全風險評估結果報告,解釋和交流食品安全風險評估結果。
第十九條 國務院食品葯品監督管理、質量監督、農業行政等部門在監督管理工作中發現需要對農葯、肥料、獸葯、飼料和飼料添加劑等的安全性進行評估的,應當向國家農產品安全風險評估專家委員會提出風險評估的建議,國家農產品安全風險評估專家委員會應當及時開展風險評估,並向國務院有關部門通報評估結果。
對農葯、肥料、獸葯、飼料和飼料添加劑等的安全性評估,應當由相關評審委員會會同國家食品安全風險評估專家委員會進行。
第二十條 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應當根據食品安全風險評估工作需要,組織開展食物消費量狀況、影響食品安全的環境因素、總膳食研究、公眾認知程度等基礎數據調查工作。
第二十一條 省級以上人民政府食品葯品監督管理部門會同同級有關部門根據食品安全風險監測、風險評估、日常監管、監督抽檢、案件查處、專項整治等監督管理信息以及輿情信息進行綜合評價,對經評價認為可能具有較高安全風險的食品,應當依職責及時公布食品安全風險警示信息。
第二十二條 國家建立食品安全風險交流制度。食品安全風險交流工作應當做到科學客觀、公開透明、及時有效、多方參與、溝通協商。
國家鼓勵食品生產經營者、食品安全相關技術機構、食品相關行業協會、消費者協會、新聞媒體等參與食品安全風險交流工作,促進食品安全社會共治。
第二十三條 國務院食品葯品監督管理部門和其他有關部門制定食品安全風險交流工作規范,建·
第二十四條 國務院食品葯品監督管理部門和其他有關部門應當建立由食品、公共衛生、臨床醫學、新聞傳播等方面的專家組成的食品安全風險交流咨詢委員會,為食品安全風險交流提供咨詢建議並參與風險交流。根據需要,食品安全風險交流咨詢委員會可以就風險交流的事項徵求社會組織、食品生產經營者、消費者、新聞媒體等方面的意見,邀請相關方面代表參與風險交流工作。

第三章食品安全標准
第二十五條 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應當會同國務院食品葯品監督管理、質量監督、農業行政等部門制定食品安全國家標准規劃及其年度實施計劃。制定食品安全國家標准規劃和年度實施計劃應當公開徵求意見。
第二十六條 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會同國務院食品葯品監督管理部門組織食品安全國家標准審評委員會,制定食品安全標准管理辦法,組織立項、起草、審議、頒布食品安全國家標准。
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會同國務院食品葯品監督管理部門選擇具備相應技術能力的單位起草食品安全國家標准草案。
鼓勵科研機構、技術機構、學術團體、行業協會等單位共同起草食品安全國家標准草案。
第二十七條 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應當會同國務院食品葯品監督管理部門加快制定餐飲服務中食品添加劑使用品種、范圍和使用量食品安全國家標准,以及食品安全監管執法中急需的食品安全國家標准。
第二十八條 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衛生行政部門應當會同同級食品葯品監督管理部門制定食品安全地方標准規劃及其實施計劃,組織立項、起草、審議、頒布食品安全地方標准。
保健食品、特殊醫學用途配方食品、嬰幼兒配方食品、食品添加劑、食品相關產品和新食品原料等不得制定食品安全地方標准。
第二十九條 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衛生行政部門應當在食品安全地方標准公布之日起30個工作日內報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備案。
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發現備案的食品安全地方標准違反法律法規和食品安全國家標準的,應當及時予以糾正。
食品安全國家標准公布後,相應的食品安全地方標准即行廢止。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衛生行政部門應當及時公布廢止情況。
第三十條 企業標准由企業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負責人批准後實施。食品生產企業應當對報備的企業標准負責。

第四章食品生產經營
第一節 一般規定
第三十一條 國務院食品葯品監督管理部門應當根據經濟社會發展水平、生產經營規模、技術條件、食品安全要求等因素,制定食品生產經營管理規范。
食品生產經營者應當按照食品生產經營管理規范開展生產經營活動。
第三十二條 食品生產經營者和專門從事食品運輸的經營者不得在生產經營過程中采購、使用、貯存、運輸有關部門明令禁止的非食用物質;不得使用回收的食品添加劑加工食品或者食品添加劑。
禁止在食品添加劑中違法添加葯品、食品添加劑原料以外的化學物質和其他可能危害人體健康的物質。
第三十三條 專門從事食品半成品、提取物等生產的企業,應當依法取得食品生產許可;以電話、會議、講座等形式銷售食品的,應當依法取得食品經營許可。
取得食品生產許可的食品生產者在其生產場所銷售其生產的食品,不需要取得食品經營許可;取得食品經營許可的餐飲服務提供者在其餐飲服務場所出售其製作加工的食品,不需要取得食品生產許可。
第三十四條 食品生產經營者委託生產食品、食品添加劑的,受託方應當取得食品生產許可,委託方對委託生產的食品安全承擔法律責任,受託方對其生產行為負責。
委託生產食品的,雙方應當簽訂書面協議,明確雙方在食品安全方面的權利義務。
第三十五條 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應當會同有關部門定期匯總公布新食品原料、食品添加劑新品種和食品相關產品新品種目錄以及執行的食品安全國家標准,並對其安全性進行跟蹤評價。
第三十六條 申請人向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提交的新食品原料、食品添加劑新品種和食品相關產品新品種的安全性評估材料,應當包括相關行業組織提供的技術上確有必要的證明材料、專業技術機構提供的安全性評估意見、相關標准研製情況及其標准文本等。
第三十七條 列入按照傳統既是食品又是中葯材物質目錄的物質應當同時符合下列要求:
(一)在我國具有食用歷史,且未發現對人體健康造成任何急性、亞急性、慢性或者其他潛在性危害;
(二)在古籍中有食用記載,未發現毒性記錄;
(三)列入國家葯品標准;
(四)能夠保持相關物種資源發展的可持續性,不會對野生葯材資源和生態環境造成不良影響,且不屬於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和國家重點保護野生植物名錄所列的野生動、植物;
(五)符合相關法律法規的要求。
第三十八條 食品生產經營者應當記錄和保存進貨、生產、加工、包裝、運輸、貯存、銷售、檢驗、召回和停止經營等方面的信息,記錄信息應當真實、准確、完整,實現食品可追溯。

第二節 生產經營過程式控制制
第三十九條 食品生產經營企業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負責人對本單位的食品安全全面負責,建立並落實本單位食品安全責任制。
第四十條 食品安全管理人員協助食品生產經營企業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負責人承擔食品安全管理責任。
食品生產企業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負責人可以授權食品安全管理人員承擔下列食品安全管理職責:
(一)負責供貨商遴選的管理;
(二)負責進貨查驗和出廠檢驗的管理,並對記錄的真實性負責;
(三)組織開展企業食品安全自查,並對自查報告的真實性負責;
(四)督促落實食品生產經營過程的控制制度;
(五)組織實施食品召回;
(六)履行食品安全事故報告義務;
(七)法律法規規定的其他義務。
第四十一條 食品安全管理人員應當具備與其崗位相適應的食品安全法律法規、食品安全標准、食品安全專業知識以及食品安全管理能力。
國務院食品葯品監督管理部門應當制定食品生產經營企業食品安全管理人員的考核管理辦法。
第四十二條 食品生產經營者應當自行或者委託第三方專業機構或者專業人員對本單位的食品安全狀況進行檢查評價。
第四十三條 食品生產經營者所生產經營的食品需要輻照的,應當委託具有輻照資質的單位進行,並按照輻照食品相關標准實施檢驗。
食品生產經營者應當及時將輻照裝置單位加工處理食品情況、使用輻照食品原料情況向所在地縣級人民政府食品葯品監督管理部門報告。
第四十四條 食品生產經營者應當建立食品安全信息公示制度,及時將食品生產經營許可、食品企業標准、風險分級標識、檢查檢驗結果、食品召回和停止經營、不合格食品處置等信息向社會公示。
第四十五條 省級以上人民政府食品葯品監督管理部門應當根據食品安全風險狀況和食品安全監督管理需求,在較大規模以上食品生產經營企業和肉製品、乳製品等食品生產經營企業中推行良好生產規范要求,實施危害分析與關鍵控制點體系。
第四十六條 食品、食品添加劑和食品相關產品的生產者,應當按照食品安全標准對所生產的食品、食品添加劑和食品相關產品進行自行檢驗或者委託檢驗。
食品保質期少於常規檢驗所需期限的,可以採用快速檢測方法。
第四十七條 食品經營者銷售實行注冊管理的保健食品、特殊醫學用途配方食品、嬰幼兒配方乳粉的,應當查驗產品注冊證書,核對所載明內容與產品標簽標注內容是否一致,並留存注冊證書復印件。
第四十八條 食品生產經營者應當對超過保質期的、變質的或者回收的食品、食品添加劑、食品相關產品登記造冊,在有明確標識的場所單獨存放,及時予以銷毀或者採取其他無害化方式處理,並做好相關記錄。
第四十九條 食品生產經營者委託倉儲、物流配送企業貯存、運輸食品的,應當對受託的倉儲、物流配送企業的食品安全保障能力進行審查,並加強食品安全管理。
從事食品貯存、運輸的,應當加強食品貯存、運輸過程的管理,保證食品貯存、運輸條件滿足食品安全要求。
受託從事食品貯存、運輸的,應當按規定查驗並留存委託方身份證明、食品生產經營許可證、營業執照復印件、合格證明文件、檢驗檢疫證明等材料,並承擔貯存和運輸過程中的食品安全責任。
第五十條 專業從事食品貯存、運輸的非食品生產經營者,應當在取得營業執照後30個工作日內向所在地縣級人民政府食品葯品監督管理部門備案。
投訴舉報、案件查處等信息表明非食品生產經營者在食品貯存、運輸活動中可能存在違反食品安全法律、法規和食品安全國家標准規定的,食品葯品監督管理部門應當及時依法處理。
第五十一條 食品貯存、運輸需要溫度、濕度等控制的,應當具備保溫、冷藏或者冷凍等設備設施,並保持設施設備的有效運行。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有關部門應當採取有效措施支持冷鏈運輸。
食用農產品貯存、運輸過程中,不得添加非食用化學物質和其他可能危害人體健康的物質,不得超范圍、超限量使用食品添加劑。
第五十二條 食品貯存、運輸應當有記錄,保證貯存、運輸過程可追溯。
委託貯存、運輸食品的,雙方應當簽訂書面協議,明確雙方在食品安全方面的權利義務。
第五十三條 餐飲服務單位在自製食品中使用食品添加劑的,應當公示其使用的食品添加劑的名稱、使用范圍及使用量等。
第五十四條 餐飲服務提供者委託餐具、飲具集中消毒服務單位提供清洗消毒服務,應當與餐具、飲具集中消毒服務單位簽訂委託合同,查驗、留存餐具、飲具集中消毒服務單位的營業執照、消毒合格證明文件等材料。
第五十五條 餐具、飲具集中消毒服務單位應當設立專職或者兼職衛生管理員,建立健全衛生管理制度和衛生管理檔案,按照衛生規范的要求從事生產經營活動。
第五十六條 設有食堂的學校、托幼機構、養老機構、醫療機構、建築工地等單位應當開展食堂食品安全自查,排查風險隱患,並定期向所在地縣級人民政府食品葯品監督管理部門提交自查報告。
對外承包食堂的單位要嚴格按照法律、法規的要求,切實加強監督檢查,督促承包人落實各項食品安全管理制度。雙方應當簽訂書面協議,明確雙方在食品安全方面的權利義務。
第五十七條 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應當加強對農村食品安全治理,明確農村集體聚餐活動的食品安全管理制度和要求,防範食品安全事故。
農村集體聚餐活動的舉辦者和承辦者承擔食品安全主體責任,應當按照食品安全要求采購、貯存、加工製作食品,並按照有關規定報告。
第五十八條 餐飲服務提供者聘用餐飲服務管理公司進行管理的,雙方應當簽訂委託合同,明確雙方在食品安全方面的權利義務。餐飲服務提供者承擔餐飲服務食品安全法律責任。
第五十九條 食品添加劑經營者應當建立食品添加劑銷售台賬制度,如實記錄所銷售食品添加劑名稱、規格、數量、生產日期或者生產批號、保質期、銷售日期以及購貨者名稱、地址、聯系方式等內容,並保存相關憑證。記錄和憑證保存期限應當符合食品安全法第五十條第二款的規定。
食品添加劑經營者應當在取得營業執照後30個工作日內向所在地縣級人民政府食品葯品監督管理部門備案。
第六十條 網路食品交易第三方平台提供者應當在取得營業執照後30個工作日內,將網址、IP地址、IP審查許可證明、公司名稱、法定代表人及其身份證復印件、聯系方式等信息向平台登記所在地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食品葯品監督管理部門備案。
網路食品交易第三方平台提供者應當在平台上公開食品安全管理制度,供網路食品生產經營者和消費者查詢。
網路食品交易第三方平台提供者應當在網站醒目位置公布入網食品生產經營者的食品安全違法信息。
第六十一條 網路食品生產經營者應當依法取得食品生產經營許可,法律法規另有規定的除外。網路食品生產經營者的經營范圍應當與其實體交易的許可范圍一致。
第六十二條 網路食品生產經營者應當自入網之日起30個工作日內將網址、IP地址等信息向頒發生產經營許可的食品葯品監督管理部門備案,同時應當在其網站首頁或者經營活動的主頁面醒目位置公開其營業執照、生產經營許可證以及其他相關信息。食品生產經營許可或者其他相關信息發生變更的,網路食品生產經營者應當及時更新。
第六十三條 省級以上人民政府可以根據本行政區域的實際情況,在高風險食品種類和較大規模食品生產經營企業逐步推行食品安全電子追溯體系。鼓勵食品生產經營企業以信息化手段採集、記錄生產經營數據信息。
第六十四條 食品生產經營企業、食品批發市場等應當按照國務院食品葯品監督管理部門的規定如實向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食品葯品監督管理部門報告食品安全相關數據信息。
網路食品交易第三方平台提供者應當妥善保存入網食品、食用農產品、食品添加劑生產經營者的登記信息、交易數據等資料,並按照國務院食品葯品監督管理部門的規定如實向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食品葯品監督管理部門報告。
第六十五條 食品生產經營者應當按照國家食品召回制度的有關規定,對不安全食品開展停止生產經營、召回和處置工作。
根據食品安全風險的嚴重和緊急程度,食品召回實施分級管理:
一級召回:食用後已經或者可能導致嚴重健康損害甚至死亡的,食品生產經營者應當在知悉食品安全風險後24小時內啟動召回;
二級召回:食用後已經或者可能導致一般健康損害,食品生產經營者應當在知悉食品安全風險後48小時內啟動召回;
三級召回:標簽或者說明書不符合食品安全標准,且一般不會造成健康損害的,食品生產經營者應當在知悉食品安全風險72小時內啟動召回。

② 學校有關食品衛生安全法律法規有哪些

法律
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農產品質量安全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進出境動植物檢疫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進出口商品檢驗法(修正)
中華人民共和國動物防疫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產品質量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標准化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境衛生檢疫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漁業法

法規
《國務院關於加強食品等產品安全監督管理的特別規定》(國務院令第503號)
流通領域食品安全管理辦法
工業產品生產許可證試行條例
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條例
糧食流通管理條例
中華人民共和國認證認可條例
散裝食品衛生管理規范
農業轉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條例
糧食收購條例
生豬屠宰管理條例
中華人民共和國農葯管理條例
食鹽專營辦法
食鹽加碘消除碘缺乏危害管理條例
學校衛生工作條例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境衛生檢疫法》實施細則

部門規章
商務部、財政部令2008年第9號《生豬定點屠宰廠(場)病害豬無害化處理管理辦法》
生豬定點屠宰廠(場)病害豬無害化處理管理辦法
《工業產品生產許可證注銷程序管理規定》將於3月1日正式實施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令
食用菌菌種管理辦法
衛生部關於印發《食品衛生許可證管理辦法》的通知
進口食品衛生質量管理
出口食品質量管理
獸葯注冊辦法
獸葯產品批准文號管理辦法
衛生行政許可管理辦法
預包裝食品標簽通則(GB7718-2004)
水產養殖質量安全管理規定
食品生產加工企業質量安全監督管理辦法
農作物種質資源管理辦法
集貿市場食品衛生管理規范
食鹽價格管理辦法
衛生行政執法文書規范
獸葯標簽和說明書管理辦法
農業野生植物保護辦法

③ 食品方面的法律法規有哪些

《中抄華人民共和國食品衛生法》

中華人襲民共和國國境衛生檢疫法實施細則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境衛生檢疫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進出境動植物檢疫法實施條例

中華人民共和國動植物檢疫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產品質量法

出口食品生產企業向國外衛生注冊管理規定
輻照食品衛生管理辦法

進出口食品標簽管理辦法

鋁制食具容器衛生管理辦法

農業轉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條例

質檢總局第98號令《食品召回管理規定》

④ 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實施條例

第一章總則第一條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以下簡稱食品安全法),制定本條例。第二條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應當履行食品安全法規定的職責;加強食品安全監督管理能力建設,為食品安全監督管理工作提供保障;建立健全食品安全監督管理部門的協調配合機制,整合、完善食品安全信息網路,實現食品安全信息共享和食品檢驗等技術資源的共享。第三條食品生產經營者應當依照法律、法規和食品安全標准從事生產經營活動,建立健全食品安全管理制度,採取有效管理措施,保證食品安全。
食品生產經營者對其生產經營的食品安全負責,對社會和公眾負責,承擔社會責任。第四條食品安全監督管理部門應當依照食品安全法和本條例的規定公布食品安全信息,為公眾咨詢、投訴、舉報提供方便;任何組織和個人有權向有關部門了解食品安全信息。第二章食品安全風險監測和評估第五條食品安全法第十一條規定的國家食品安全風險監測計劃,由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會同國務院質量監督、工商行政管理和國家食品葯品監督管理以及國務院商務、工業和信息化等部門,根據食品安全風險評估、食品安全標准制定與修訂、食品安全監督管理等工作的需要制定。第六條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衛生行政部門應當組織同級質量監督、工商行政管理、食品葯品監督管理、商務、工業和信息化等部門,依照食品安全法第十一條的規定,制定本行政區域的食品安全風險監測方案,報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備案。
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應當將備案情況向國務院質量監督、工商行政管理和國家食品葯品監督管理以及國務院商務、工業和信息化等部門通報。第七條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會同有關部門除依照食品安全法第十二條的規定對國家食品安全風險監測計劃作出調整外,必要時,還應當依據醫療機構報告的有關疾病信息調整國家食品安全風險監測計劃。
國家食品安全風險監測計劃作出調整後,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衛生行政部門應當結合本行政區域的具體情況,對本行政區域的食品安全風險監測方案作出相應調整。第八條醫療機構發現其接收的病人屬於食源性疾病病人、食物中毒病人,或者疑似食源性疾病病人、疑似食物中毒病人的,應當及時向所在地縣級人民政府衛生行政部門報告有關疾病信息。
接到報告的衛生行政部門應當匯總、分析有關疾病信息,及時向本級人民政府報告,同時報告上級衛生行政部門;必要時,可以直接向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報告,同時報告本級人民政府和上級衛生行政部門。第九條食品安全風險監測工作由省級以上人民政府衛生行政部門會同同級質量監督、工商行政管理、食品葯品監督管理等部門確定的技術機構承擔。
承擔食品安全風險監測工作的技術機構應當根據食品安全風險監測計劃和監測方案開展監測工作,保證監測數據真實、准確,並按照食品安全風險監測計劃和監測方案的要求,將監測數據和分析結果報送省級以上人民政府衛生行政部門和下達監測任務的部門。
食品安全風險監測工作人員採集樣品、收集相關數據,可以進入相關食用農產品種植養殖、食品生產、食品流通或者餐飲服務場所。採集樣品,應當按照市場價格支付費用。第十條食品安全風險監測分析結果表明可能存在食品安全隱患的,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衛生行政部門應當及時將相關信息通報本行政區域設區的市級和縣級人民政府及其衛生行政部門。第十一條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應當收集、匯總食品安全風險監測數據和分析結果,並向國務院質量監督、工商行政管理和國家食品葯品監督管理以及國務院商務、工業和信息化等部門通報。第十二條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應當組織食品安全風險評估工作:
(一)為制定或者修訂食品安全國家標准提供科學依據需要進行風險評估的;
(二)為確定監督管理的重點領域、重點品種需要進行風險評估的;
(三)發現新的可能危害食品安全的因素的;
(四)需要判斷某一因素是否構成食品安全隱患的;
(五)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認為需要進行風險評估的其他情形。第十三條國務院農業行政、質量監督、工商行政管理和國家食品葯品監督管理等有關部門依照食品安全法第十五條規定向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提出食品安全風險評估建議,應當提供下列信息和資料:
(一)風險的來源和性質;
(二)相關檢驗數據和結論;
(三)風險涉及范圍;
(四)其他有關信息和資料。
縣級以上地方農業行政、質量監督、工商行政管理、食品葯品監督管理等有關部門應當協助收集前款規定的食品安全風險評估信息和資料。

⑤ 關於食品經營衛生的條例

食品安全條例》(草案)

第一章 總則
第二章 食品安全保障
第一節 食品安全標准
第二節 食品召回
第三節 食品安全事故的預防和處理
第四節 食品安全信息管理
第三章 食品生產、銷售和餐飲服務
第一節 食品生產
第二節 食品銷售
第三節 餐飲服務
第四章 食品安全監督
第五章 法律責任
第六章 附則

第一章 總則
第一條 (立法目的和依據)為保障食品安全,維護公眾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促進食品產業健康發展,根據國家有關法律、法規規定,結合本省實際,制定本條例。
第二條 (條例適用范圍)在本省行政區域內從事食品、食品原料、食品添加劑的生產、銷售、餐飲服務及其監督管理,應當遵守本條例。
食品用包裝材料、容器、工具、設備、洗滌劑、消毒劑等的生產、銷售,使用依照國家有關規定管理。
食用農產品的種植、養殖等生產活動的監督管理,除應當遵守《中華人民共和國農產品質量安全法》外,還應當遵守本條例的規定。
第三條 (各級人民政府的職責)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對本行政區域內的食品安全監督管理負總責,領導、協調本行政區域內的食品安全工作,建立健全食品安全監督管理機制;協調、監督食品安全行政執法工作;管理食品安全信息發布工作;統一領導、指揮食品安全突發事件應對處置工作;建立食品安全監督管理責任制,對下轄政府及本級食品安全監督管理部門的食品安全工作進行督察和考核。
各級人民政府應當將食品安全工作納入本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
第四條 (各監督管理部門分工)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設立食品安全綜合監督部門,負責食品安全的綜合監督、組織協調和重大食品安全事故的組織查處。
農、林、漁業行政部門負責食用農產品生產環節的監督管理;質量技術監督部門負責食品生產(含加工,下同)環節的監督管理;工商行政管理部門負責食品銷售環節的監督管理;衛生行政部門負責餐飲服務環節的監督管理;食品葯品監督管理部門負責保健食品的監督管理。
集貿市場和超市等市場內的食品生產行為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門負責監督管理;賓館、酒店等餐飲服務場所內的食品生產行為由衛生行政部門負責監督管理。
省人民政府依據工作需要,可以調整相關部門的食品安全監督管理職責。
第五條 (食品生產銷售者的一般責任)食品生產、銷售和餐飲服務者應當生產、銷售、提供符合安全要求的食品,並對其生產、銷售、提供的食品承擔責任。
第六條 (食品消費者的權利與義務)任何單位和個人有權對食品安全監督管理工作提出意見和建議,有權檢舉、控告侵害食品消費者權益的行為。
消費者因購買、食用食品受到人身、財產損害的,有依法獲得賠償的權利。
消費者不購買、不食用已經明知有毒、有害或不安全食品。
第七條 (科學技術支持)政府鼓勵和支持開展食品安全科學技術研究;鼓勵和支持食品生產、銷售和餐飲服務者採用先進技術和管理規范。
第八條 (宣傳教育)政府及有關部門應當加強食品安全知識和食品安全法律法規的宣傳教育,提高公眾的食品安全意識。
學校、新聞媒體有義務開展食品安全知識的普及工作,協助政府及有關部門開展宣傳教育活動。
第九條 (社會參與)政府鼓勵、支持社會團體和個人參與維護食品安全。
食品相關行業協會等中介組織應當建立行業規范,開展誠信建設,實行行業自律。
村民委員會、居民委員會應發揮維護食品安全的作用,參與和協助政府部門開展食品安全管理工作。

第二章 食品安全保障
第一節 食品安全標准
第十條 (標准體系)省標准化主管部門應建立健全食品安全地方標准體系,並對標準的實施情況進行跟蹤評價,根據評價結果適時組織修訂;組織開展食品安全標準的宣傳和解釋工作,建立食品安全標準的查詢平台。
第十一條 (地方標准制定和修改程序)制定、修改食品安全標准應當組織專家論證,並聽取食品安全監督管理部門和食品相關行業協會、企業及消費者意見。
第十二條 (企業標准備案)企業生產沒有國家和地方食品安全標準的食品,應當制定企業標准,並報地級以上市標准化主管部門審查備案。
審查合格並准予備案的企業標准方可作為組織生產的依據。
本條例規定的食品安全國家和地方標准實施前,食品生產、銷售和餐飲服務者可以按照現行食品衛生標准、食品產品標准生產、銷售食品。
第二節 食品召回
第十三條 (食品召回制度)食品生產、銷售和餐飲服務者應及時召回其生產、銷售的不安全食品,並承擔召回的相關費用。
第十四條 (主動召回)食品生產、銷售和餐飲服務者發現其生產、銷售的食品存在不安全隱患,應當立即停止生產、銷售或者使用,主動召回已經上市銷售的不安全食品,並記錄召回的具體情況,包括召回的數量、時間和地點等內容,並及時向原負責審批的食品安全監督管理部門報告。
第十五條 (強制召回)食品安全監督管理部門在監督檢查過程中發現不安全食品時,應當責令該不安全食品的生產經營者召回不安全食品。
食品生產、銷售和餐飲服務者應按照食品安全監督管理部門的要求召回不安全食品,並及時向其報告召回的具體行動情況。
第十六條 (召回行動的監督)食品安全監督管理部門應當加強對不安全食品召回行動的監督,並向社會發布召回的有關信息。具體管理辦法由食品安全監督管理部門另行制定。
第三節 食品安全事故的預防和處理
第十七條 (食品安全事故應急預案)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根據法律、法規和上級人民政府的食品安全事故應急預案以及本地區實際情況,制定本行政區域內的食品安全事故應急預案。
食品生產、銷售者和餐飲服務者應當制定相應的食品安全事故處理方案,定期檢查本企業食品安全保障措施的落實情況,及時消除事故隱患。
第十八條 (食品安全事故信息通報)各級食品生產、銷售和餐飲服務監督管理部門(含食用農產品生產監督管理部門,下同)應當定期對本部門的食品安全監督管理工作情況進行匯總分析,並向同級食品安全綜合監督部門通報。
食品安全綜合監督部門會同其他食品安全監督管理部門,定期對本行政區域內的食品安全形勢進行綜合分析。認為可能發生食品安全事故的,應當立即向本級人民政府報告,並向上級人民政府有關部門和可能受到危害的毗鄰或者相關地區的人民政府通報。
接到報告或者通報的地方政府應當採取預防、控制措施,必要時發出食品安全預警或指引。
第十九條 (食品安全事故報告)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建立健全食品安全事故報告制度,各相關職能部門應當完善食品安全事故報告制度。
任何單位和個人發現食品安全事故或重大食品安全事故隱患,應當及時向當地人民政府或食品安全監督管理部門報告,不得隱報、謊報、緩報。
收到報告的部門,確認屬於重大食品安全事故的,應當在兩個小時內向同級人民政府和食品安全綜合監督部門報告。
第二十條 (食品安全事故處理)食品安全事故發生後,事故發生單位負責人應當立即按照食品安全事故處理方案對事故予以處理,防止事故危害進一步擴大,並立即向所在地政府或食品安全監督管理部門報告事故發生情況。
事故發生地的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按照食品安全事故應急預案組織實施應急救援工作,各食品安全監督管理部門應當依照各自的職責及時採取應急救援行動。
第二十一條 (食品安全事故責任調查)發生重大食品安全事故,食品安全綜合監督部門應當立即組織有關部門開展事故的查處和責任調查,並向本級人民政府提出事故責任調查處理報告。
食品安全事故責任調查,除了應當查明事故單位的責任外,還應當查明負有審查批准和監督管理職責的行政部門的責任。
第四節 食品安全信息管理
第二十二條 (信息管理制度)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建立食品安全信息管理和發布制度。
各級食品安全綜合監督部門負責本行政區域內食品安全信息管理工作的組織協調,負責食品安全信息的匯總、分析和綜合性信息的發布工作。
各食品生產、銷售和餐飲服務監督管理部門負責其職責范圍內相關食品安全信息的收集、報告、分析和發布工作。
食品行業協會負責本行業內的食品安全信息的收集、分析和報送工作。
第二十三條 (信息平台)食品安全綜合監督部門負責建立統一的食品安全信息平台。
食品安全監督管理部門應當在統一的食品安全信息平台上發布相關食品安全信息。
第二十四條 (信息通報、報送)食品安全監督管理部門之間應建立食品安全信息通報制度。
食品生產、銷售和餐飲服務監督管理部門應當按照規定及時向同級食品安全綜合監督部門報送信息。
食品安全監督管理部門在向社會發布監督抽檢結果前,應通報同級食品安全綜合監督部門和其他相關食品安全監督管理部門。
第二十五條 (新聞發布)重大食品安全事故的查處情況、重大活動或重大節日期間的食品安全狀況和食品安全警示信息應當由食品安全綜合監督部門組織統一發布。
第二十六條 (信息發布要求)食品安全信息發布應當依法進行,做到准確、及時、客觀、公正。
第二十七條 (食品安全信息發布內容)食品安全信息發布的內容包括:
(一)食品安全法律法規和食品安全標准;
(二)食品安全監測評價、預警和食品抽查信息;
(三)食品安全監督管理信息;
(四)不安全食品以及食品安全事故及查處信息;
(五)其他食品安全信息。

第三章 食品生產、銷售和餐飲服務
第一節 食品生產
第二十八條 (持證生產及其一般生產條件) 食品生產者應當具備國家規定的生產條件,依法取得許可證和營業執照。
第二十九條 (按標准組織生產)食品生產者應當按照標准組織生產。有國家或地方標準的,應符合國家或地方標准,無國家或地方標準的,應當符合經標准化主管部門備案的企業標准。
第三十條 (食品生產管理體系)食品生產者應當按規定建立食品安全管理體系,對食品生產進行全過程監控。
第三十一條 (原料驗收)食品生產者應建立原料進貨驗收制度。食品原料驗收合格後方可投入生產。禁止使用非食用原料生產食品。
第三十二條 (生產記錄)食品生產者應當建立真實完整的生產檔案,內容包括:
(一)食品原料進貨驗收記錄,載明食品原料的名稱、規格、批號、生產者、供貨者、購貨數量、購買日期、保質期和儲藏或者保管條件要求;
(二)食品生產記錄,載明投料情況、生產工藝參數和生產數量等;
(三)食品檢驗記錄,載明食品及原料檢驗情況和相關檢驗數據;
(四)食品銷售記錄,載明食品銷售對象、數量和日期;
(五)不合格食品處理記錄,載明不合格食品的生產日期、數量、原因和處理措施。
生產檔案應當保存至食品保質期滿後兩年,不得偽造生產檔案。
第三十三條 (出廠檢驗)食品生產者生產的每批食品必須檢驗合格後方可出廠、銷售。不具備檢驗條件的食品生產者,應當委託有資質的檢驗機構對其生產的食品進行檢驗。
第三十四條 (食品標識)食品標簽和說明書應當真實、清晰,符合法律、法規、規章的規定和強制性標準的要求,不得有虛假、誇大的內容,不得使用涉及疾病治療、診斷功能的用語。
委託生產的食品應當標明受委託生產企業的名稱、地址。
參考資料:http://www.gdda.gov.cn/SPLFBBS/index.asp?page=6

⑥ 食品安全相關法律法規和規章有哪些

中華人民共和國標准化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產品質量法(2000修正)
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反不正當競爭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計量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進出境動植物檢疫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進出口商品檢驗法(2002-4-28修正)
中華人民共和國商標法2001年10月27日修訂
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衛生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野生動物保護法2004年8月28日修訂
中華人民共和國動物防疫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法 2003年修訂
中華人民共和國畜牧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漁業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種子法 2004年修訂
國務院關於特大安全事故行政責任追究的規定
中華人民共和國安全生產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標准化法實施條例
中華人民共和國工業產品生產許可證管理條例
中華人民共和國強制檢定的工作計量器具檢定管理辦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商標法實施條例
食品生產加工企業質量安全監督管理實施細則(試行)
中華人民共和國進出境動植物檢疫法實施條例
中華人民共和國進出口商品檢驗法實施條例
中華人民共和國認證認可條例
糧食流通管理條例
生豬屠宰管理條例
食鹽專營辦法
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條例
鹽業管理條例
農業轉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條例
農葯管理條例
獸葯管理條例
飼料和飼料添加劑管理條例
種畜禽管理條例
食鹽加碘消除碘缺乏危害管理條例

熱點內容
民法典房子 發布:2025-01-25 01:55:36 瀏覽:367
福建教育督導條例 發布:2025-01-25 01:27:36 瀏覽:234
法院專送郵箱 發布:2025-01-25 01:23:34 瀏覽:174
法學考公務員占優勢嗎 發布:2025-01-25 01:21:23 瀏覽:780
勞動法對入職人員 發布:2025-01-25 00:47:14 瀏覽:966
人社系統開展法治建設的重大行政決策制度 發布:2025-01-25 00:25:04 瀏覽:506
廣東省勞動保障監察條例2014 發布:2025-01-24 23:51:00 瀏覽:788
法學論文的格式 發布:2025-01-24 23:50:58 瀏覽:286
微法院垃圾 發布:2025-01-24 23:32:58 瀏覽:288
刑法體系分為 發布:2025-01-24 23:13:43 瀏覽:5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