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盟593條例
1. 新的《歐盟商標條例》有哪些重大變化
新的《歐盟商標條例》(2015/2424)於2016年3月23日起生效。該法規對現行歐共體商標法進行了大量修改。新的條例主要有以下幾項重大變化: (1)機構名稱變化 新法實施後,「歐盟商標」取代了「歐共體商標」,「歐盟知識產權局(EUIPO)」取代了「歐共體內部市場協調局(OHIM)(商標及外觀設計)」。同時,申請提交途徑也發生了變化,只能向歐盟知識產權局提交申請,而原先是即可向歐盟內部市場協調局,也可向歐盟成員國商標機關提交申請,再由成員國商標主管機關轉交至內部市場協調局。 (2)續展期限變化 新法實施後,續展期將於商標注冊有效期的當天截止,而舊法的續展期為在注冊有效期當月最後一天截止。廣大商標注冊人需對此項引起注意,切莫大意而延誤了續展。 (3)國際注冊商標指定歐盟的異議期間改變 自2016年3月23日起,馬德里國際商標指定歐盟的異議期縮短,由原來的國際公告日六個月後的三個月以內,縮短為國際公告日一個月後的三個月以內。 (4)異議案件審理過程中的提交使用證據時限 改革前,依照爭議商標所有人的請求,異議方需提供有效商標在爭議商標公告日前5年的使用證據,起始日為商標注冊日;改革後,起始日將從商標不能再被異議的日期/最終異議裁定日期/異議撤回日期起算。 (5)取消對「圖形表示」的呈現形式的要求 依據歐盟商標的定義,取消對「圖形表示」的呈現形式的要求。該變化允許只要通過一般可獲取的技術,將標識通過可能的方式呈現即可,不再要求必須通過「圖形表示」,只要滿足清晰、准確、獨立、易獲取、可理解、持久和客觀的要求即可。
2. 歐盟法的主要內容
首先,歐盟法體系包括成立歐盟及其前身歐共體的國際條約以及後續修改的一系列條約,主要有比利時、聯邦德國、義大利、盧森堡、荷蘭、法國分別於1951年、1957年、1965年簽署的《建立歐洲煤鋼共同體條約》(《巴黎條約》)、兩個建立歐洲經濟共同體和歐洲原子能共同體的羅馬條約以及《合並條約》(《布魯塞爾條約》); 1987年7月1日生效的《單一歐洲文件》;於1993年1月1日生效的旨在漸次消除國境關卡管制的《申根協定》; 1991年12月在馬斯特里赫特歐盟峰會通過的《歐洲聯盟條約》(《馬斯特里赫特條約》);歐盟成員國於1997年和2000年簽署的旨在繼續對《歐洲聯盟條約》進行改革的《阿姆斯特丹條約》和《尼斯條約》;為取代未能批准生效的《歐洲憲法條約》,歐盟27國領導人於2007年12月簽署並於2009年12月1日生效的《里斯本條約》。在歐盟法這個層面上,歐盟成立所依據的國際條約以及對其修改的條約的性質是國際法。它由作為歐盟及其前身歐洲共同體成員的各締約國制定,由各締約國按條約規定的程序批准生效。與具有普遍約束力的國內法不同,它只對締約國產生特定法律約束力,產生所締結條約約定事項的國家責任,具有國際法的所有特性。
其次,歐盟法包括歐洲議會、部長理事會等歐盟主要機構根據基本條約,以解釋條約和執行條約的方式制定的,具有國內法屬性的條例、指令、決定等法規及歐洲法院的判例。歐盟立法機構頒布的法規主要有以下幾種: (1)條例,它具有普遍意義,各個組成部分都具有約束力,可以直接適用於所有成員國; (2)指令,它所規定的應達到何種結果的要求,對任何接受指令的成員國都具有約束力,但應採取何種形式或方法,由有關成員國決定; (3)決定,它僅對所下達的有關對象具有拘束力。上述三種形式的法規,是歐盟法的重要淵源。就調整的領域而言,這部分法規是對各成員國國內公權力行使的規制,涉及關稅同盟、貨幣政策、環境保護、競爭規則、商業政策等諸多領域;就內容而言,最能反映歐洲聯盟一體化的發展與變化。因此,從某種意義上講,這一部分法規是歐盟法最主要的淵源。它的效力高於各成員國的國內立法,但要在構建歐盟的各項國際條約的框架內作出,其解釋依據來源於國際條約。歐盟法院的判例也是歐盟法的重要來源。根據《歐洲聯盟條約》建立的歐盟法院的任務是通過爭端的解決來保證條約所規定的義務得以履行,進而維護歐盟法制的統一。它行使歐盟的全部司法職權,同時還有權對條約條款進行解釋,並有權確定部分法規的有效性。在司法實踐中,歐盟法院審理了大量的案件,其中一些判決提出了一系列對整個聯盟具有指導意義的原則和規則,成為各個成員國行動的准則。歐盟法院的判例在數量上雖不如歐盟法規多,但它的作用是其他法規所不能替代的。由於建立歐洲聯盟的各條約是歐盟各國妥協的產物,條約中規定國家責任的條款過於粗略或綱領性,不能適應歐洲聯盟一體化的發展的具體需要,因而那些含混、不確切的條約條款需要運用判例來重新解釋和補充;並且,受海洋法系的影響,判例成為歐盟法的一部分。由於歐盟重要成員英國是海洋法系的代表性國家,歐盟法要受到判例法的影響。歐盟法院的判例恰恰在綜合大陸法系和海洋法系的國內法特點發揮出其獨特的作用,判例所提出的一系列新的原則、規則自然是歐盟法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這個層面的歐盟法律大多是對社會生活各領域進行管理、管制的公法性規范,既有受國際條約制約的一面,也有自上而下制定法律約束各締約國國內法成為各締約國國內最高法的一面。關於這一層面的法律的性質到底是國際法還是國內法頗有爭議,有一些學者將之界定為「自成一類的法」。這一層面的歐盟法是國內法,它具有國內法的所有特性。它是國家主權對內的表現,是調整一國國內社會關系的法律規范,在該國內具有普遍約束力,是一國對內行使主權的產物。國家主權對內是自上而下的最高權力,因此,以國家意志形式表現出來的國內法是自上而下的,有上位法和下位法之分。歐盟這個層面的法律完全符合國內法的特徵: (1)從法律的制定機關來看,作為歐盟主要機構的歐洲議會、部長理事會具有一國立法機關的屬性和功能,它可以依據基礎條約所賦予的解釋和執行條約的許可權直接制定法律,而歐洲各國的法律與之抵觸則無效,是上位法; (2)從調整對象來看,這些規則調整各成員國國內的經濟、人權、環境、犯罪等社會關系,而不是調整國家間的政治、外交關系,它與國內法一樣依靠軍隊、警察、法院等國家暴力機關來強制實施; (3)從法律效力來看,它們可以對成員國和成員國的國民直接適用,而無需再經過成員國國內立法程序予以轉化或納入適用,在歐盟范圍內的任何人和機構都必須遵守的,是具有普遍的約束力。
最後,歐盟法包括各成員國的國內法。這類法律既包括成員國的公法,如外貿管製法、刑法、訴訟法、警察法,也包括各成員國國內的私法,如民法、商法。各國制定的法律是國內法,這部分法律的性質是沒有爭議的,但它們也要受歐盟法的第二個層面規則的制約。本來歐盟各國的國內法都是獨立的,但成員國在加入歐盟條約時作出自我約束的承諾,讓渡本國的立法權,承諾本國國內法的效力低於歐盟制定的條例、指令,不得與之沖突。因而歐盟各國的國內法尤其是國內公法的制定、修改、廢止要受到條例、指令的制約;同時,由於私法的適用都要受到公法的制約,歐盟各國的私法也要受到歐盟制定的條例、指令的制約。這也是將歐盟各國的國內法歸入歐盟法的原因所在。但各國文化、風俗存在差異,私法尤以有關婚姻、家庭方面的法律規范大體上還會保留原來的面貌。隨著歐洲一體化進程的加快,一旦歐盟成為真正的國家,原歐盟成員國的國內公法將完全被歐盟制定的、內容規定類似於美國聯邦法的條例、指令所取代,而原歐盟各國的國內法將演變成美國聯邦國家那樣的州地方法。
歐盟法是一個動態的法律體系,即隨著歐洲一體化進程的發展而不斷演變,其趨勢是由國際法向國內法演變,這個演變是由歐盟法中最活躍的第二層面的法來完成的。隨著第二層面的法律的增多,會涉及歐盟各國政治、經濟生活的各個方面。由於它的效力高於各締約國國內法,國內法與之抵觸無效,一旦第二層次的法律完全統一並取代歐盟各國的國內法,歐盟就變成一國了。關於歐盟法的范圍,學者們並未達成統一的意見。有些學者把歐盟法僅僅界定在第一層次或第二層次,即限定在建立歐盟的條約或限定在歐洲議會、部長理事會根據基本條約制定的條例、指令、決定及歐洲法院的判例;有的學者認為歐盟法是第一層次和第二層次的法律之和。這些觀點都未察覺到歐盟各國的國內法在歐盟法中的作用及它們與歐盟法第一、二層次的關聯性,又對第二層次的法律的性質理解不盡清晰,故無法將歐盟法的三個層次系統地聯繫到一起,亦無法理解整個歐盟法體系發展演變的過程。歐盟雖然是以條約為基礎建立起來的政府間國際組織,但它不是通常意義上的國際組織。根據歐盟條約的規定,它已經具有在歐盟各國進行立法的權力;同樣也不能僅將歐盟法理解成國際條約,因為歐盟法不僅僅是一般意義上的國際法,它還包括歐盟制定的成員國及國民必須遵守的法律和各國的國內法。
3. 求一個歐盟的條例或者規定
神話是人們憑空想像出來的東西,在現實中並不存在過,而傳說中的事情則有可能是現實中所曾經發生過的,只是被人們進行了藝術性的修飾,或者真正的答案人們還沒有找到,只能同傳說加以總結.
八仙的故事應該說是一個神話傳說,說他神話是因為八仙過海這件事是不曾發生過的,只是人們的想像.說他是傳說是因為八仙確有其人,只是後人將他們人格神化了~
4. 歐盟建立的基本原則是什麼
歐盟建立的基本原則:
1、取消各成員國之間的貿易壁壘;
2、建立一個單一的對非成回員國的商業答政策;
3、最終協調成員國之間的運輸系統、農業政策和一般經濟政策;
4、取消私人和政府所採取的限制自由競爭的措施;
5、保證成員國之間勞動力、資本和工商企業家的流動性。
歐盟的宗旨是:通過建立無內部邊界的空間,加強經濟、社會的協調發展和建立最終實行統一貨幣的經濟貨幣聯盟,促進成員國經濟和社會的均衡發展;通過實行共同外交和安全政策,在國際舞台上弘揚聯盟的個性。
歐洲聯盟(歐盟)是一個政治和經濟共同體的27會員國(英國脫歐),主要位於歐洲。歐盟現有27個成員國,人口4.4億,GDP16.106萬億美元。
歐盟已經制定了一個單一市場,通過一個標准化的法律制歐盟度,其中適用於所有會員國,保證人,貨物,服務和資本的遷徙自由。它保持了一個共同的貿易政策,包括農業和漁業政策,和區域發展政策。15會員國已通過了一個共同的貨幣,歐元。在對外政策上,代表其成員在世界貿易組織,在八國集團首腦會議和在聯合國的會議上發言,維護其成員國利益。
5. 歐盟的Directive和Regulation有什麼區別
在執行與落實歐盟法律法規的實踐中,無論是歐盟(比如德國和瑞士)還是國內的認證同行中間時常因為越來越名目繁多的歐盟法規表現形式和其內在的法律區別而困惑不堪。通過下面的比照分析,希望能夠為認證界的同行提供一點有益的信息來准確識別歐盟指令與歐盟條例的異同,以及它們在不同歷史時期書不同的編碼差異。
1英文 中文 德文
EC Directive 歐盟指令 EG Richtlinie
EC Regulation 歐盟條例(規程) EG Verordnung
2針對對象
歐盟指令 首先針對每個成員國而不是當事人(組織或者機構)
歐盟條例 廣泛效應,無論成員國還是當事人(組織或者機構)
3法規有效性
歐盟指令 發布後通常給與成員國一定的時限,成員國有權選擇並決定適合自己意圖的形式和手段,並以國家法律法規形式的將歐盟指令落實到本國法規系統後方對具體的當事人(組織或者機構)發生法律效應
歐盟條例 已經發布立即生效,無須經過歐盟成員國內以國家法律法規形式的落實措施,即條例無論對於成員國還是當事人(組織或者機構)具備同等法律效應
4歐盟指令和條例的代碼表述格式
A過去
例如: 舊版歐盟機器指令 98/37/EEC
例如: 1971年第1408號歐盟條例: EEC/1408/71
B當前(共存)
例如:新版歐盟機器指令MD 2006/42/EC
新版歐盟舊電器指令 WEEE
2012/19/EU
例如:
2004年第1935號針對與食品接觸材料的框架性歐盟條例: EC/1935/2004
2011年第11號塑料歐盟條例(FCM/1935/2004框架條例下的具體執行條例): EU/11/2011
C未來趨勢
例如: 歐盟有害物質禁用指令 ROHS 2011/65/EU
2011年第11號塑料歐盟條例(FCM/1935/2004框架條例下的具體執行條例): EU/11/2011
6. 歐盟安全條例和中國的安全條例哪個更高更安全
現在歐盟安全來條例標准自要求在世界上的發達國家也是數一數二。和發達國家的安全條例相比,中國的安全條例還有各種不足,不說那些價格昂貴的臨時救急硬體設備中國的礦產生產廠家基本上都不會配備,現在中國煤礦生產還處於生產多少煤可以死多少人,顯然這種情況,談不上什麼高標准安全條例。
7. 二、比較說明歐盟憲法、條例、指令、決定、建議和意見、歐洲法院的判決這些法律淵源的效力。
歐盟法律淵源 與各成員國的法律類似,,歐盟將其頒布的法令分為三種形式,,即共同體基礎法、共同體與非成員國 間簽訂的條約以及基本原則和從屬的法律法規。 1、基礎性的共同體法律 成員國在建立歐盟時簽訂的條約,如《歐洲煤鋼共同體條約》、《歐洲經濟共同體條約》、《歐洲原子能 共同體條約》、《馬斯特里赫特條約》、《 阿姆斯特丹條約》和《尼斯條約》等構成共同體的法律基礎。 從法理上講這些基礎性 條約是一種類似憲法性質的法律文件。另外,基礎條約的補充性公約和備忘錄、及 歐盟與其他非成員國締結的國際協定都是歐盟法的重要內容。這些基本法律對各成員國具有直接約束力。 2、共同體的一般法律原則 由於共同體的條約規定的比較籠統,在關於共同體的具體運作方面,歐洲法院提出,利用司法實踐中的基 本原則對歐盟的實體法進行補充。 這些基本原則主要是:保護人權、言論自由、行動自由、宗教自由、尊 重個人隱私、財產保護、 貿易自由、信賴保護和安全原則、相稱原則(即立法、司法中所採取的手段不能 超過達到目的所需的必要限度)、平等無歧視原則(即歐盟成員國消除邊境障礙,各成員國的人力資源、 貨物、服務貿易和資金平等自由流動,不得有內外有別的歧視)。 與上面講的共同體基本法律一樣,這些 基本原則對各成員國產生直接約束力。 3、 派生性的共同體法律 根據基本法的授權, 歐洲委員會、 歐洲議會和歐洲理事會可以頒布一系列派生性的法律。 其中最主要的 有規定、指令、 決定、 建議和意見。 (1)規定 從性質上講, 共同體的法規相當於成員國國內法律體系中的法律。它在生效後不須成員國立法機關將其轉 換成為國內法,即對各成員國具有直接約束力。在絕大多數情況下,歐盟委員會根據理事會指定的基礎規 定頒布相應的實施細則。 (2)指令 指令是一種應用較廣的法律形式。指令本身對歐共體的公民並不具有直接的約束力,每個指令都有一個時 間規定,它要求各成員國在此期限內將指令的內容轉化為成員國的法律。只有從這時起指令才對公民個人 具有法律效力。 (3)決定 這是一種執行決議,是執行歐盟法令的一項行政措施,目的在於提高歐盟法令的公開性和透明度,約束有 關成員國、公司或某個人。決定可由理事會或委員會發布,往往涉及有關協議規定的某個領域,對企業或 個人行為產生直接影響。 (4)建議和意見 建議和意見不具備任何的法律約束力。它作為歐盟立法趨勢和政策導向,僅供成員國參考。 歐洲法院職權: (一) 司法審判權 歐洲法院依據歐共體條約第169、170條的規定,受理由委員會或成員國提起的對違反歐共體法的成員國的訴訟,以明確各成員國的責任,同時就訴訟所涉及的問題向有關成員國發出警告。此類訴訟的根本目的在於糾正成員國違反共同體法的行為,執行共同體法的規定。 在審理此種案件後,歐洲法院將作出判決。與國內法意義上的判決不同的是歐洲法院無權在判決中命令某成員國為或不為一定行為,盡管這並不意味著可以不執行判決。根據共同體條約,如果法院認為一成員國對於依照本條約由該成員國承擔的義務中有一項義務未予履行時,該成員國有義務採取為執行法院判決所應採取的措施。很顯然,判決是有約束力的,但執行方式保留給各成員國,這展示了歐共體在維護法律秩序與顧及成員國間尋求平衡的技巧。 (二)對歐共體機構行為的審查權 歐共體法律制度在發展過程中主要受大陸法系的影響,其中又以法、德的影響為大,因而在對歐共體機構行為進行審查的法律設計上借鑒了法國行政法院和德國憲法法院的經驗,規定了歐洲法院對歐共體機構行為的審查權力和范圍。 條約173條規定: 「歐洲法院應當審查歐洲議會和理事會共同制定的法令的有效性,審查由理事會、委員會、歐洲中央銀行及歐洲議會單獨制定的旨在對第三方產生法律效力的法令的合法性,但對它們所作的建議和意見除外。」通過此條,在基礎條約中就明確規定了歐洲法院對共同體機構立法的審查權。 根據歐共體條約,允許對共同體機構行為提出四類訴訟:無效、拒絕行為、非法和損害賠償。 (三)初步裁決管轄權 歐共體司法制度的一個特點是成員國法院與歐洲法院共同行使歐共體的司法權,成員國法院管轄著大量的涉及歐共體法的訴訟。成員國個人之間、公司之間以及個人或公司與成員國之間發生的涉及歐共體法的糾紛只能在成員國法院解決,這就必然引起歐共體法解釋和適用的統一性問題,因而歐共體條約建立了特有的初步裁決程序。 歐共體條約第177條規定 :「歐洲法院有權就以下事項作出初步裁決: (1)本條約的解釋; (2)共同體機構與歐洲中央銀行法令的有效與解釋; (3)根據理事會法令所設機構的章程的解釋,如那些章程有此規定。 成員國的任何法院或法庭在受理此類事項時,如認為對該事項的裁決是其作出裁決所必須的,則該法院可請求歐洲法院對此事項作出初步裁決。 參考文獻: 法大歐盟法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