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規百科 » 農業機械政策法規

農業機械政策法規

發布時間: 2022-06-16 01:31:16

㈠ 農業部國營農場農機化管理暫行細則

第一章總則第一條為加強農機化管理,提高農機化科學管理水平,根據國務院關於《全民所有制工業交通企業設備管理條例》精神,結合國營農場情況,特製定本細則。第二條農業機械是農業生產的重要物質技術基礎,各級農墾管理部門和國營農場必須依靠技術進步,堅持使用維修與更新換代相結合,技術管理和經濟管理相結合,專業管理和群眾管理相結合的原則,做好農機化管理工作。第三條國營農場農機化管理的基本任務是:貫徹國家有關方針、政策,運用經濟、技術、行政、法規等措施,對農業機械選型、配套、使用、維修、改造和更新等進行綜合管理,不斷改善農機設備技術狀態,保證適時、優質、高效、低耗、安全地完成農業生產任務,取得良好的經濟效益。第四條實行農機標准化管理,是國營農場多年實踐經驗的總結。各墾區要制定各項農機化管理標准,使農機標准化管理工作制度化、經常化。第五條國營農場場長必須履行農機化管理職責。農機化管理的主要經濟技術指標和標准,如機車完好、效率、能耗、安全等應列入場長任期責任目標。第六條國營農場要重視機務隊伍的建設,加強對機務人員的政治思想和業務技術培訓,保持機務隊伍的相對穩定,建設一支與農機化管理和農業現代化相適應的機務隊伍。第七條農機化管理實行分級管理原則。省、自治區、直轄市、計劃單列市農墾管理部門主要負責農機化管理的業務指導和監督檢查。國營農場負責農機化管理的組織實施。第二章各級組織和管理人員職責第八條各省、自治區、直轄市農墾部門必須確定一名主管領導並設置相應的管理機構,配備相應的管理人員負責農機化管理工作,其主要職責是:
(一)貫徹執行國家有關農業機械化和設備管理的方針、政策和法規,加強農機化宏觀管理,制定本墾區農機技術裝備政策及農機化管理的規章、制度和標准。
(二)負責本墾區農機化管理工作的組織領導、監督檢查和協調服務。
(三)組織本墾區農機化管理的經驗交流,開展農機管理標准化評比活動和農機管理人員的技術培訓。
(四)負責編報本墾區農機化發展規劃和統計報表。第九條國營農場場長對全場農機化管理負全面責任(或授權機務副場長負責),其主要職責是:
(一)貫徹國家和上級有關農業機械化和設備管理的方針、政策、條例和規定。
(二)組織制定並檢查機械作業計劃、技術保養計劃、技術革新計劃、修理計劃、油料物料配件計劃、機務人員培訓計劃和各項機務定額等的執行情況。
(三)主持制定農場農機化發展規劃、農機更新改造規劃、農機化管理制度實施細則和大修理(定期修理(下同)基金提存管理辦法等,審定農機投資、更新改造基金和大修基金的合理使用)。
(四)組織農機管理標准化評比活動,及時、准確掌握和分析全場農機工作動態,檢查農機化管理規章制度、操作規程、機械化增產措施的執行情況,制止各種違反規定的行為,保證機械化生產的順利進行。
(五)組織農機科學實驗、更新改造和機械化試點工作,推廣各種節能措施和農機新技術,搞好技術協作。
(六)組織全場機務人員的技術培訓和技術考核,負責機務人員的任免、調動和獎懲,對重大機械事故負責作出結論和處理,並承擔應負的責任。
(七)組織農場農機修配廠的修理工作。
(八)總結交流機務工作經驗,按時提出機務工作總結報告和農機化統計報表。第三章機械作業第十條田間機械作業,必須符合農業技術要求,嚴格執行操作規程,實現田間機械作業標准,保證適時、優質、高效、低耗、安全地完成生產任務。第十一條新的和修後的動力機具要按規定進行試運轉,及時填寫技術檔案,確認技術狀態正常,方能投入作業。第十二條按照機械作業計劃,作業前要進行本地塊區劃,確定行走路線,訓練好標准作業手,做好各項物資准備工作。第十三條機具要合理配套和合理編組,採取正確的作業方法。作業機具要正確安裝調整,達到技術標准,方能參加作業。第十四條建立作業質量檢查驗收制度,實行機車組自檢和專人檢查驗收相結合的辦法。質量不合格的,要及時給予處理。第十五條排灌機械、運輸機械以及糧食處理、飼料加工、林、牧、漁等非田間作業機械的管理,要有專人負責,遵守使用保養規定,保持完好的技術狀態。

㈡ 中國政府對農業機械化有什麼政策

為了鼓勵、扶持農民和農業生產經營組織使用先進適用的農業機械,促進農業機械化,建設現代農業制定。中華人民共和國第十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次會議於2004年6月25日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機械化促進法》,該法規共計八章三十五條,2004年11月1日施行。

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令
第 十六 號
《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機械化促進法》已由中華人民共和國第十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次會議於2004年6月25日通過,現予公布,自2004年11月1日起施行。
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 胡錦濤
2004年6月25日

內容
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機械化促進法
2004年6月25日第十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次會議通過

目 錄
第一章 總則
第二章 科研開發
第三章 質量保障
第四章 推廣使用
第五章 社會化服務
第六章 扶持措施
第七章 法律責任
第八章 附則[1]

第一章 總則
第一條為了鼓勵、扶持農民和農業生產經營組織使用先進適用的農業機械,促進農業機械化,建設現代農業,制定本法。
第二條本法所稱農業機械化,是指運用先進適用的農業機械裝備農業,改善農業生產經營條件,不斷提高農業的生產技術水平和經濟效益、生態效益的過程。
本法所稱農業機械,是指用於農業生產及其產品初加工等相關農事活動的機械、設備。
第三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把推進農業機械化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採取財政支持和實施國家規定的稅收優惠政策以及金融扶持等措施,逐步提高對農業機械化的資金投入,充分發揮市場機制的作用,按照因地制宜、經濟有效、保障安全、保護環境的原則,促進農業機械化的發展。
第四條國家引導、支持農民和農業生產經營組織自主選擇先進適用的農業機械。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強迫農民和農業生產經營組織購買其指定的農業機械產品。
第五條國家採取措施,開展農業機械化科技知識的宣傳和教育,培養農業機械化專業人才,推進農業機械化信息服務,提高農業機械化水平。
第六條國務院農業行政主管部門和其他負責農業機械化有關工作的部門,按照各自的職責分工,密切配合,共同做好農業機械化促進工作。
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主管農業機械化工作的部門和其他有關部門,按照各自的職責分工,密切配合,共同做好本行政區域的農業機械化促進工作。

第二章 科研開發
第七條省級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有關部門應當組織有關單位採取技術攻關、試驗、示範等措施,促進基礎性、關鍵性、公益性農業機械科學研究和先進適用的農業機械的推廣應用。
第八條國家支持有關科研機構和院校加強農業機械化科學技術研究,根據不同的農業生產條件和農民需求,研究開發先進適用的農業機械;支持農業機械科研、教學與生產、推廣相結合,促進農業機械與農業生產技術的發展要求相適應。
第九條國家支持農業機械生產者開發先進適用的農業機械,採用先進技術、先進工藝和先進材料,提高農業機械產品的質量和技術水平,降低生產成本,提供系列化、標准化、多功能和質量優良、節約能源、價格合理的農業機械產品。
第十條國家支持引進、利用先進的農業機械、關鍵零配件和技術,鼓勵引進外資從事農業機械的研究、開發、生產和經營。

第三章 質量保障
第十一條國家加強農業機械化標准體系建設,制定和完善農業機械產品質量、維修質量和作業質量等標准。對農業機械產品涉及人身安全、農產品質量安全和環境保護的技術要求,應當按照有關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製定強制執行的技術規范。
第十二條產品質量監督部門應當依法組織對農業機械產品質量的監督抽查。
工商行政管理部門應當依法加強對農業機械產品市場的監督管理工作。
國務院農業行政主管部門和省級人民政府主管農業機械化工作的部門根據農業機械使用者的投訴情況和農業生產的實際需要,可以組織對在用的特定種類農業機械產品的適用性、安全性、可靠性和售後服務狀況進行調查,並公布調查結果。
第十三條農業機械生產者、銷售者應當對其生產、銷售的農業機械產品質量負責,並按照國家有關規定承擔零配件供應和培訓等售後服務責任。
農業機械生產者應當按照國家標准、行業標准和保障人身安全的要求,在其生產的農業機械產品上設置必要的安全防護裝置、警示標志和中文警示說明。
第十四條農業機械產品不符合質量要求的,農業機械生產者、銷售者應當負責修理、更換、退貨;給農業機械使用者造成農業生產損失或者其他損失的,應當依法賠償損失。農業機械使用者有權要求農業機械銷售者先予賠償。農業機械銷售者賠償後,屬於農業機械生產者的責任的,農業機械銷售者有權向農業機械生產者追償。
因農業機械存在缺陷造成人身傷害、財產損失的,農業機械生產者、銷售者應當依法賠償損失。
第十五條列入依法必須經過認證的產品目錄的農業機械產品,未經認證並標注認證標志,禁止出廠、銷售和進口。
禁止生產、銷售不符合國家技術規范強制性要求的農業機械產品。
禁止利用殘次零配件和報廢機具的部件拼裝農業機械產品。[1]

第四章 推廣使用
第十六條國家支持向農民和農業生產經營組織推廣先進適用的農業機械產品。推廣農業機械產品,應當適應當地農業發展的需要,並依照農業技術推廣法的規定,在推廣地區經過試驗證明具有先進性和適用性。
農業機械生產者或者銷售者,可以委託農業機械試驗鑒定機構,對其定型生產或者銷售的農業機械產品進行適用性、安全性和可靠性檢測,作出技術評價。農業機械試驗鑒定機構應當公布具有適用性、安全性和可靠性的農業機械產品的檢測結果,為農民和農業生產經營組織選購先進適用的農業機械提供信息。
第十七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可以根據實際情況,在不同的農業區域建立農業機械化示範基地,並鼓勵農業機械生產者、經營者等建立農業機械示範點,引導農民和農業生產經營組織使用先進適用的農業機械。
第十八條國務院農業行政主管部門會同國務院財政部門、經濟綜合宏觀調控部門,根據促進農業結構調整、保護自然資源與生態環境、推廣農業新技術與加快農機具更新的原則,確定、公布國家支持推廣的先進適用的農業機械產品目錄,並定期調整。省級人民政府主管農業機械化工作的部門會同同級財政部門、經濟綜合宏觀調控部門根據上述原則,確定、公布省級人民政府支持推廣的先進適用的農業機械產品目錄,並定期調整。
列入前款目錄的產品,應當由農業機械生產者自願提出申請,並通過農業機械試驗鑒定機構進行的先進性、適用性、安全性和可靠性鑒定。
第十九條國家鼓勵和支持農民合作使用農業機械,提高農業機械利用率和作業效率,降低作業成本。
國家支持和保護農民在堅持家庭承包經營的基礎上,自願組織區域化、標准化種植,提高農業機械的作業水平。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以區域化、標准化種植為借口,侵犯農民的土地承包經營權。
第二十條國務院農業行政主管部門和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主管農業機械化工作的部門,應當按照安全生產、預防為主的方針,加強對農業機械安全使用的宣傳、教育和管理。
農業機械使用者作業時,應當按照安全操作規程操作農業機械,在有危險的部位和作業現場設置防護裝置或者警示標志。

第五章 社會化服務
第二十一條農民、農業機械作業組織可以按照雙方自願、平等協商的原則,為本地或者外地的農民和農業生產經營組織提供各項有償農業機械作業服務。有償農業機械作業應當符合國家或者地方規定的農業機械作業質量標准。
國家鼓勵跨行政區域開展農業機械作業服務。各級人民政府及其有關部門應當支持農業機械跨行政區域作業,維護作業秩序,提供便利和服務,並依法實施安全監督管理。
第二十二條各級人民政府應當採取措施,鼓勵和扶持發展多種形式的農業機械服務組織,推進農業機械化信息網路建設,完善農業機械化服務體系。農業機械服務組織應當根據農民、農業生產經營組織的需求,提供農業機械示範推廣、實用技術培訓、維修、信息、中介等社會化服務。
第二十三條國家設立的基層農業機械技術推廣機構應當以試驗示範基地為依託,為農民和農業生產經營組織無償提供公益性農業機械技術的推廣、培訓等服務。
第二十四條從事農業機械維修,應當具備與維修業務相適應的儀器、設備和具有農業機械維修職業技能的技術人員,保證維修質量。維修質量不合格的,維修者應當免費重新修理;造成人身傷害或者財產損失的,維修者應當依法承擔賠償責任。
第二十五條農業機械生產者、經營者、維修者可以依照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自願成立行業協會,實行行業自律,為會員提供服務,維護會員的合法權益。[1]

第六章 扶持措施
第二十六條國家採取措施,鼓勵和支持農業機械生產者增加新產品、新技術、新工藝的研究開發投入,並對農業機械的科研開發和製造實施稅收優惠政策。
中央和地方財政預算安排的科技開發資金應當對農業機械工業的技術創新給予支持。
第二十七條中央財政、省級財政應當分別安排專項資金,對農民和農業生產經營組織購買國家支持推廣的先進適用的農業機械給予補貼。補貼資金的使用應當遵循公開、公正、及時、有效的原則,可以向農民和農業生產經營組織發放,也可以採用貼息方式支持金融機構向農民和農業生產經營組織購買先進適用的農業機械提供貸款。具體辦法由國務院規定。
第二十八條從事農業機械生產作業服務的收入,按照國家規定給予稅收優惠。
國家根據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的需要,對農業機械的農業生產作業用燃油安排財政補貼。燃油補貼應當向直接從事農業機械作業的農民和農業生產經營組織發放。具體辦法由國務院規定。
第二十九條地方各級人民政府應當採取措施加強農村機耕道路等農業機械化基礎設施的建設和維護,為農業機械化創造條件。
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主管農業機械化工作的部門應當建立農業機械化信息搜集、整理、發布制度,為農民和農業生產經營組織免費提供信息服務。[1]

第七章 法律責任
第三十條違反本法第十五條規定的,依照產品質量法的有關規定予以處罰;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三十一條農業機械駕駛、操作人員違反國家規定的安全操作規程,違章作業的,責令改正,依照有關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予以處罰;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三十二條農業機械試驗鑒定機構在鑒定工作中不按照規定為農業機械生產者、銷售者進行鑒定,或者偽造鑒定結果、出具虛假證明,給農業機械使用者造成損失的,依法承擔賠償責任。
第三十三條國務院農業行政主管部門和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主管農業機械化工作的部門違反本法規定,強制或者變相強制農業機械生產者、銷售者對其生產、銷售的農業機械產品進行鑒定的,由上級主管機關或者監察機關責令限期改正,並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給予行政處分。
第三十四條違反本法第二十七條、第二十八條規定,截留、挪用有關補貼資金的,由上級主管機關責令限期歸還被截留、挪用的資金,沒收非法所得,並由上級主管機關、監察機關或者所在單位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給予行政處分;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八章 附則
第三十五條本法自2004年11月1日起施行。

㈢ 山東省農業機械管理條例

第一章總則第一條為加強農業機械管理,建立健全農業機械社會化服務體系,保障農業機械生產者、銷售者、使用者的合法權益,加快農業現代化步伐,促進農村經濟發展,根據國家有關法律、法規,結合本省實際情況,制定本條例。第二條本條例所稱農業機械,是指用於種植業、林業、畜牧業、漁業、農副產品加工業的動力機械及其配套作業機械。第三條凡在本省行政區域內從事農業機械生產、銷售、使用、維修等活動的單位和個人,均須遵守本條例。第四條各級人民政府應當將農業機械事業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增加對農業機械事業的投入,鼓勵開展農業機械科學技術研究,發展農業機械教育事業,完善農業機械服務體系,逐步實現農業機械化。第五條縣級以上農業機械管理部門是同級人民政府的農業機械行政主管部門,負責本轄區內的農業機械管理工作,其職責是:
(一)貫徹執行國家和省有關農業機械化的方針、政策和法律、法規;
(二)擬訂農業機械化發展規劃,並負責組織實施;
(三)組織開展農機械化科研、技術推廣和人員培訓工作;
(四)按規定負責農業機械的鑒定和安全監督管理工作;
(五)指導農業機械社會化服務體系建設,培育發展農業機械服務市場;
(六)負責農業機械化事業的統計和資金、物資的管理工作;
(七)法律、法規規定的其他職責。第六條縣級以上畜牧、林業、漁業等行政管理部門依照同級人民政府規定的職責,負責本行業的農業機械的管理工作,並接受農業機械行政管理部門的指導和監督。
縣級以上機械工業行政管理部門負責本行業農業機械科研與生產的管理工作。第七條對在發展農業機械化事業中做出突出成績的單位和個人,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或者農業機械行政管理部門給予表彰和獎勵。第二章科研與生產第八條各級人民政府鼓勵和支持農業機械科研單位和生產企業引進及開發先進、適用的農業機械,鼓勵和支持農業生產經營組織和農業勞動者使用先進、適用的農業機械。第九條農業機械的科研和生產應當以研製生產中急需、配套的先進農業機械為重點,逐步實現農業生產全過程機械化。第十條農業機械科研和推廣所需經費,應當列入財政預算,並隨著經濟的發展逐年增加。
各級人民政府籌集建立的農業技術推廣資金,應當安排一定比例專項用於農業機械的推廣應用,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截留或者挪用。第十一條各級人民政府應當採取措施,保障和改善農業機械科研和推廣人員的工作條件和生活條件,保持農業機械技術推廣機構和專業技術人員的穩定。第十二條農業機械新產品正式投入生產前,必須按國家有關規定進行鑒定。未經鑒定或者鑒定不合格的,不得投入生產。
實行強制推廣鑒定的拖拉機、聯合收獲機、內燃機、脫粒機、粉碎機、鍘草機等農業機械,必須經省農業機械試驗鑒定站鑒定合格並發給推廣許可證後,方可批量生產。第十三條農業機械生產企業必須具備與所生產的農業機械相適應的生產條件。實行生產許可證管理的農業機械,生產企業必須在取得該產品的生產許可證後,方可生產。第十四條農業機械生產企業必須對其生產的產品質量負責。農業機械產品質量應當符合下列要求:
(一)具備產品應當具備的使用性能;
(二)不存在危及人身、財產安全的不合理的危險,有保障人體健康、財產安全的國家標准、行業標準的,應當符合該標准;
(三)符合在產品或者其包裝上註明採用的產品標准,符合以產品說明、實物樣品等方式表明的質量狀況。第十五條禁止生產國家明令淘汰的農業機械產品。第十六條農業機械生產企業的管理部門應當加強對農業機械生產企業的監督管理,保證產品質量。第十七條技術監督管理部門應當對農業機械產品質量進行抽查,也可以授權有相應技術能力的單位進行抽查,並公布抽查結果。第十八條農業機械生產企業應當保證農業機械零配件的生產供應。在農業機械停產後的保供期內,由該產品的生產企業負責供應零配件。保供期由機械工業行政管理部門與農業機械行政管理部門共同商定。第三章銷售與使用第十九條農業機械銷售企業必須具備一定的檢測手段和保管養護條件,配備熟悉所售產品知識的人員。

㈣ 寧波市農業機械管理條例(2020修正)

第一章總則第一條為了規范農業機械管理,維護農業機械生產者、經營者和使用者的合法權益,促進農業機械化發展,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機械化促進法》《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交通安全法》等法律、法規,結合本市實際,制定本條例。第二條在本市行政區域內從事農業機械科研、推廣、生產、銷售、使用、維修、培訓、安全監理等活動,適用本條例。

本條例所稱的農業機械,是指用於農業生產及其產品初加工等相關農事活動的機械和設備。第三條市和區縣(市)人民政府應當把農業機械化工作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按照因地制宜、經濟有效、保障安全、保護環境的原則,促進農業機械化的全程全面、高質高效發展。第四條市和區縣(市)農業機械管理部門負責本行政區域內農業機械化促進和農業機械管理工作,其他有關部門按照各自的職責分工,密切配合,共同做好農業機械化促進和農業機械管理工作。第二章科研、推廣和扶持措施第五條市和區縣(市)人民政府及其有關部門應當鼓勵和支持科研機構和院校加強農業機械科學研究,促進先進適用農業機械的開發、引進、推廣、使用。第六條市和區縣(市)科技行政主管部門應當支持具有地方特色農業機械的科研和科研成果轉化。

鼓勵、支持社會資本創辦科技型農業機械生產企業和科研開發機構,經認定的民營農業機械科研機構可享受相關的扶持政策。第七條市和區縣(市)農業機械管理部門應當根據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的需要,組織推廣先進適用的農業機械產品。

推廣農業機械產品,應當由具備相應資質的農業機械試驗鑒定機構對農業機械產品的先進性、適用性進行鑒定,並在推廣地區進行試驗、示範。禁止推廣未經鑒定、試驗的農業機械產品。第八條農業機械產品推廣應當遵循因地制宜、農民和農業生產經營組織自主選擇的原則。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強迫農民和農業生產經營組織購買其指定的農業機械產品。第九條市農業機械管理部門會同同級財政等部門,根據國家、省支持推廣的先進適用的農業機械產品目錄和本市農業生產實際需要,制定和公布市支持推廣的先進適用的農業機械產品目錄,並定期調整。

列入前款目錄的產品,應當由農業機械生產者自願提出申請,並通過具備相應資質的農業機械試驗鑒定機構進行的先進性、適用性、安全性和可靠性鑒定。第十條市和區縣(市)人民政府可以根據實際情況,在不同的農業區域建立農業機械化示範基地,並鼓勵農業機械生產者、經營者等建立農業機械示範點。第十一條市和區縣(市)人民政府應當安排農業機械化專項資金。專項資金應當用於:

(一)補貼農民和農業生產經營組織購買和更新列入市支持推廣的先進適用的農業機械產品目錄的農業機械;

(二)農業機械產品開發和技術創新;

(三)農業機械試驗、農業機械化示範基地、農業機械服務組織、農業機械信息化建設;

(四)農業機械技術推廣、培訓、安全宣傳教育等服務。第十二條各級人民政府應當支持農村機耕道路和鄉村道路附屬設施等農業機械化基礎設施的建設和維護,改善農業機械通行和作業基礎條件。

農村機耕道路、大中型機具庫棚、農業機械維修網點、農業機械化示範基地的建設應當納入農村發展規劃。第三章社會化服務第十三條各級人民政府應當鼓勵和扶持發展農業機械合作社、農業機械作業服務公司、農業機械中介服務組織等多種形式的農業機械服務組織。農業機械服務組織根據農民和農業生產經營組織的需求,提供農業機械示範推廣、實用技術培訓、維修、信息、中介、作業等社會化服務。

各級人民政府應當鼓勵農民和農業機械服務組織合作使用農業機械,實行規模經營。第十四條市和區縣(市)以及鄉(鎮)農業機械技術推廣機構應當根據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和農村區域經濟發展需求,為農民和農業生產經營組織無償提供公益性農業機械化新技術的推廣、培訓等服務。第十五條市和區縣(市)有關部門應當提供便利條件,鼓勵、支持農民和農業機械服務組織開展農業機械跨行政區域作業。

市和區縣(市)農業機械管理部門應當根據實際需要設立跨區作業臨時服務站,為跨區作業的農民和農業機械服務組織提供信息、技術服務,並維護跨區作業秩序。

㈤ 廣西壯族自治區農業機械管理條例(2004修正)

第一章總則第一條為了加強農業機械管理,保障農業機械經營者、使用者的合法權益,加快發展農業機械化事業,促進農村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建設,根據有關法律、法規,結合本自治區實際,制定本條例。第二條本條例所稱農業機械,是指用於種植業、林業、畜牧業、漁業、農副產品加工業的各種農用動力機械和農用作業機械。第三條凡在本自治區行政區域內從事農業機械的經營、管理、教育、培訓、技術推廣、技術檢驗、安全監督、使用、維修的單位和個人,應當遵守本條例。第四條各級人民政府應當把發展農業機械化事業納入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規劃,並逐步增加對農業機械化事業的投入,在各項農業發展資金中安排一定比例用於農業機械的社會化服務體系以及農業機械的推廣、開發項目和更新換代工作。第五條各級人民政府或者農業機械主管部門對發展農業機械化事業有顯著成績的單位和個人,給予表彰或者獎勵。第二章經營和管理第六條農業機械經營實行國家、集體、股份合作、私營、個體等多種形式。第七條農業機械經營者依法自主經營、獨立核算、自負盈虧,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侵犯其合法權益。第八條農業機械經營者從事農田作業、興修水利、搶險救災和農田建設,應當執行國家和本自治區規定的作業質量標准;國家和自治區沒有制定標準的,按經營者和使用者雙方簽訂的作業合同中規定的標准進行作業。第九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農業機械主管部門負責本行政區域內的農業機械管理工作。其職責是:
(一)貫徹和執行國家、自治區有關農業機械管理的法律、法規和政策,並對執行情況進行監督檢查;
(二)擬定並組織實施農業機械化發展區劃、發展規劃,指導農業機械服務體系建設,組織開展農業機械社會化服務;
(三)按規定負責農業機械的鑒定和安全監督管理工作;
(四)組織推廣應用適合當地實際的農業機械新機具、新技術和先進管理方法,參與開發適合當地農業和農村發展的各種農業機械化科技項目,組織開展農業機械的教育培訓和維修工作;
(五)負責農業機械化事業的統計和資金物資的管理工作;
(六)法律、法規規定的其他職責。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的林業、水利、農墾、畜牧、水產、司法等行政主管部門,負責本系統內農業機械的管理工作,並接受同級農業機械主管部門的指導和監督。第十條鄉(鎮)農業機械管理服務站受縣級人民政府農業機械主管部門和鄉(鎮)人民政府的雙重領導,以縣級人民政府農業機械行政主管部門管理為主,負責本行政區域內的農業機械管理工作。鄉(鎮)農業機械管理服務站的職責是:
(一)貫徹和執行國家、自治區有關農業機械管理的法律、法規和政策;
(二)組織簽訂農業機械作業合同,並監督合同的履行;
(三)協助縣級人民政府農業機械主管部門進行農業機械安全監督管理;
(四)進行農業機械試驗推廣,向農戶推薦優質適用的農業機械;
(五)負責農業機械管理和服務組織的建設和管理,並對農業機械經營服務實體進行管理和指導;
(六)負責農業機械化事業的統計工作。第十一條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侵佔或者無償調撥鄉(鎮)農業機械管理服務站及其企業的資產。第三章社會化服務第十二條縣級人民政府農業機械主管部門應當建立健全農業機械服務網點,加強對農業機械的信息提供、技術咨詢、銷售維修及專業人員培訓等的服務和指導。第十三條各級農業機械科研、推廣單位,應當適應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要求,開展農業機械新技術和新產品的研製、引進、示範和推廣工作。
推廣農業機械新技術、新產品,必須堅持自願的原則。任何部門、單位、組織和個人不得強制農業機械使用者使用某種農業機械技術或者購買某種農業機械產品。第十四條農業機械維修經營者,應當具備相應的維修技術條件,並向工商行政管理部門申請取得營業執照後,方可營業。第十五條農業機械維修經營者必須按核定的技術等級,承攬相應的農業機械維修項目,並嚴格執行國家標准、行業標准、自治區標准或者合同約定的標准,確保維修質量。
農業機械維修經營者必須對其維修質量負責。在保修期內,對維修質量不合格的農業機械應當無償返修;因維修質量不合格,給委託方或者他人造成經濟損失、人身傷害的,應當負責賠償。

㈥ 浙江省農業機械化促進條例(2020修正)

第一章總則第一條為了促進農業機械化,保障農業機械安全生產,建設現代農業,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機械化促進法》《農業機械安全監督管理條例》和其他有關法律、行政法規,結合本省實際,制定本條例。第二條本省行政區域內農業機械化的扶持與農業機械的科研開發和推廣、質量保障、安全管理、社會化服務等活動,應當遵守本條例。第三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加強對農業機械化促進和農業機械安全監督管理工作的領導,加大政策扶持和資金投入力度,完善農業機械化服務體系和農業機械安全監督管理體系,建立健全農業機械安全生產責任制,促進農業機械化發展。第四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農業機械化主管部門負責本行政區域內的農業機械化促進和農業機械安全監督管理工作。農業機械管理機構受農業機械化主管部門的委託具體實施農業機械安全監督管理工作。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其他有關部門應當按照各自職責,做好農業機械化促進和農業機械安全監督管理的相關工作。

鄉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應當按照規定職責做好農業機械化促進和農業機械安全監督管理工作,加強對農民和農業生產經營組織的服務和指導。第五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農業機械化主管部門應當組織開展對農業機械應用技術、安全生產知識和法律、法規等的宣傳。

報紙、廣播、電視等新聞媒體應當開展對農業機械化促進工作和農業機械安全生產知識的宣傳。第二章扶持措施第六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將下列農業機械化促進和農業機械安全監督管理事項所需資金列入財政預算:

(一)農業機械的購置補貼和作業補貼;

(二)高耗能農業機械提前更新、淘汰的經濟補償;

(三)農業機械的保險費用補貼;

(四)農業機械的公益性科研開發、教育培訓和推廣;

(五)對可能危及人身財產安全的農業機械的實地安全檢驗;

(六)其他農業機械化促進和農業機械安全監督管理事項。第七條農民和農業生產經營組織購置政府支持推廣的農業機械的,可以按照規定享受購置補貼。

購置本省給予購置補貼農業機械的農民和農業生產經營組織,應當與縣(市、區)農業機械化主管部門簽訂購置補貼合同;購置補貼合同應當對所購農業機械的禁止轉讓期限、違約責任等事項作出約定。第八條農民和農業生產經營組織在糧油等農業生產中使用農業機械的,可以按照規定享受作業補貼。第九條農民和農業生產經營組織提前更新、淘汰其使用的高耗能農業機械的,可以按照規定享受經濟補償。第十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採取有效措施,保障農業機械農業生產作業用燃油的供應,燃油銷售企業應當予以配合。第十一條各級人民政府應當採取有效措施,加強農村機耕道路等農業機械化基礎設施的規劃、建設和維護。第十二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在建設用地范圍內優先安排規模化育秧、糧食烘乾以及大中型農業機械停放場(庫、棚)等項目所需用地;在糧食生產集中區域還應當按照合理布局的原則,扶持建設規模化育秧中心、糧食烘乾中心等農業機械化設施。

規模化育秧、糧食烘乾以及大中型農業機械停放場(庫、棚)等項目,未使用建築材料硬化地面或者雖使用建築材料但未破壞土地耕作條件並易於復墾的,可以依法申請設施農用地。第十三條鼓勵保險機構開展農業機械保險業務。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逐步將農業生產作業拖拉機、聯合收割機、糧食烘乾機以及設施農業裝備等納入保險費用補貼范圍。第十四條鼓勵金融機構創新金融產品和服務方式,開展小額信用貸款、聯保貸款、農業機械抵押貸款和農業機械融資租賃業務,簡化辦理手續,支持農民和農業生產經營組織購買先進適用的農業機械。第十五條農民和農業生產經營組織可以將農業機械用於抵押。以拖拉機抵押的,向負責拖拉機登記的農業機械化主管部門辦理抵押登記;以其他農業機械抵押的,向抵押人住所地縣(市、區)市場監督管理部門辦理抵押登記。第十六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農業機械化主管部門應當建立健全農業機械化服務信息體系,建立農業機械信息搜集、整理和發布制度,為農民和農業生產經營組織免費提供農業機械產品、技術、維修、作業市場和扶持措施等信息服務。

㈦ 農業機械安全監督管理條例(2016修訂)

第一章總則第一條為了加強農業機械安全監督管理,預防和減少農業機械事故,保障人民生命和財產安全,制定本條例。第二條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從事農業機械的生產、銷售、維修、使用操作以及安全監督管理等活動,應當遵守本條例。

本條例所稱農業機械,是指用於農業生產及其產品初加工等相關農事活動的機械、設備。第三條農業機械安全監督管理應當遵循以人為本、預防事故、保障安全、促進發展的原則。第四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加強對農業機械安全監督管理工作的領導,完善農業機械安全監督管理體系,增加對農民購買農業機械的補貼,保障農業機械安全的財政投入,建立健全農業機械安全生產責任制。第五條國務院有關部門和地方各級人民政府、有關部門應當加強農業機械安全法律、法規、標准和知識的宣傳教育。

農業生產經營組織、農業機械所有人應當對農業機械操作人員及相關人員進行農業機械安全使用教育,提高其安全意識。第六條國家鼓勵和支持開發、生產、推廣、應用先進適用、安全可靠、節能環保的農業機械,建立健全農業機械安全技術標准和安全操作規程。第七條國家鼓勵農業機械操作人員、維修技術人員參加職業技能培訓和依法成立安全互助組織,提高農業機械安全操作水平。第八條國家建立落後農業機械淘汰制度和危及人身財產安全的農業機械報廢制度,並對淘汰和報廢的農業機械依法實行回收。第九條國務院農業機械化主管部門、工業主管部門、質量監督部門和工商行政管理部門等有關部門依照本條例和國務院規定的職責,負責農業機械安全監督管理工作。

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農業機械化主管部門、工業主管部門和縣級以上地方質量監督部門、工商行政管理部門等有關部門按照各自職責,負責本行政區域的農業機械安全監督管理工作。第二章生產、銷售和維修第十條國務院工業主管部門負責制定並組織實施農業機械工業產業政策和有關規劃。

國務院標准化主管部門負責制定發布農業機械安全技術國家標准,並根據實際情況及時修訂。農業機械安全技術標準是強制執行的標准。第十一條農業機械生產者應當依據農業機械工業產業政策和有關規劃,按照農業機械安全技術標准組織生產,並建立健全質量保障控制體系。

對依法實行工業產品生產許可證管理的農業機械,其生產者應當取得相應資質,並按照許可的范圍和條件組織生產。第十二條農業機械生產者應當按照農業機械安全技術標准對生產的農業機械進行檢驗;農業機械經檢驗合格並附具詳盡的安全操作說明書和標注安全警示標志後,方可出廠銷售;依法必須進行認證的農業機械,在出廠前應當標注認證標志。

上道路行駛的拖拉機,依法必須經過認證的,在出廠前應當標注認證標志,並符合機動車國家安全技術標准。

農業機械生產者應當建立產品出廠記錄制度,如實記錄農業機械的名稱、規格、數量、生產日期、生產批號、檢驗合格證號、購貨者名稱及聯系方式、銷售日期等內容。出廠記錄保存期限不得少於3年。第十三條進口的農業機械應當符合我國農業機械安全技術標准,並依法由出入境檢驗檢疫機構檢驗合格。依法必須進行認證的農業機械,還應當由出入境檢驗檢疫機構進行入境驗證。第十四條農業機械銷售者對購進的農業機械應當查驗產品合格證明。對依法實行工業產品生產許可證管理、依法必須進行認證的農業機械,還應當驗明相應的證明文件或者標志。

農業機械銷售者應當建立銷售記錄制度,如實記錄農業機械的名稱、規格、生產批號、供貨者名稱及聯系方式、銷售流向等內容。銷售記錄保存期限不得少於3年。

農業機械銷售者應當向購買者說明農業機械操作方法和安全注意事項,並依法開具銷售發票。第十五條農業機械生產者、銷售者應當建立健全農業機械銷售服務體系,依法承擔產品質量責任。第十六條農業機械生產者、銷售者發現其生產、銷售的農業機械存在設計、製造等缺陷,可能對人身財產安全造成損害的,應當立即停止生產、銷售,及時報告當地質量監督部門、工商行政管理部門,通知農業機械使用者停止使用。農業機械生產者應當及時召回存在設計、製造等缺陷的農業機械。

農業機械生產者、銷售者不履行本條第一款義務的,質量監督部門、工商行政管理部門可以責令生產者召回農業機械,責令銷售者停止銷售農業機械。

㈧ 農業法律法規有哪些

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村土地承包經營糾紛調解仲裁法(2009-06-29)
中華人民共和國統計法(2009-06-28)
中華人民共和國郵政法(2009-05-04)
中華人民共和國保險法(2009-03-02)
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2009-03-02)
中華人民共和國專利法(2008-12-29)
中華人民共和國循環經濟促進法(2008-09-02)
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污染防治法(2008-02-29)
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所得稅法(2008-01-07)
中華人民共和國科學技術進步法(2008-01-04)
中華人民共和國節約能源法(2007-10-30)
中華人民共和國城鄉規劃法(2007-10-30)
中華人民共和國動物防疫法(2007-09-04)
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所得稅法(2007-07-02)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2007-07-02)
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民專業合作社法(2006-11-01)
中華人民共和國農產品質量安全法(2006-04-30)
關於廢止《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稅條例》的決定(2005-12-30)
中華人民共和國畜牧法(2005-12-30)
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小企業促進法(2005-07-29)
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務員法(2005-05-13)
中華人民共和國可再生能源法(2005-03-15)
中華人民共和國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法(2005-01-10)
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2004-09-01)
中華人民共和國漁業法(2004-09-01)
中華人民共和國野生動物保護法(2004-09-01)
全國人大常委會關於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的決定(2004-08-28)
全國人大常委會關於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種子法》的決定(2004-08-28)
全國人大常委會關於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漁業法》的決定(2004-08-28)
全國人大常委會關於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野生動物保護法》的決定(2004-08-28)

㈨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農業機械管理條例

第一章總則第一條為加強農業機械管理,保障農業機械生產者、經營者、使用者的合法權益,加快農業現代化步伐,促進農業經濟發展,根據國家有關法律、法規,結合自治區實際,制定本條例。第二條本條例適用的農業機械范圍包括:用於種植業、林業、畜牧業、漁業、農田水利的各種拖拉機及其他動力機械和配套作業機械,小型農副產品加工機械。第三條凡在自治區行政區域內從事農業機械科研、推廣、教育、培訓、生產、銷售、使用、維修等活動的單位和個人,均應遵守本條例。第四條堅持農業機械工作為促進農業生產增長、保證農副產品有效供給和農牧民收入穩定增長服務的原則,發展自治區農業機械化事業。
各級人民政府應當將農業機械化事業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採取有效措施,在政策、資金、物資等方面給予積極扶持,鼓勵和支持農業機械科學技術研究、開發和推廣,發展農業機械教育,培育和發展農業機械市場體系。第五條縣級以上農業機械行政管理部門負責本行政區域內的農業機械管理工作,主要職責是:
(一)貫徹執行國家和自治區有關農業機械化的法律、法規和方針、政策;
(二)擬訂農業機械化發展規劃,並負責組織實施;
(三)組織或協同開展農業機械科學研究、技術推廣和教育培訓;
(四)指導農業機械社會化服務網路建設,組織開展農業機械社會化服務;
(五)指導農業機械管理系統農業機械的製造、銷售、維修工作;
(六)組織進行農業機械試驗鑒定;
(七)負責農業機械安全監督管理工作;
(八)負責農業機械作業質量和作業收費的監督管理;
(九)法律、法規規定的其他職責。第六條鄉(鎮)農業機械管理服務組織根據縣級農業機械行政管理部門的授權,協助縣級農業機械行政管理部門開展農業機械安全監督管理和技術監督工作,承擔農業機械作業質量、作業收費的監督管理和開展技術服務、調解機農糾紛等鄉(鎮)的農業機械管理工作。第七條林業、畜牧、水利、水產等行政管理部門,根據各自的分工,協同農業機械行政管理部門做好農業機械管理工作。
機械工業行政管理部門負責本行業的農業機械科研與生產的管理工作。
新疆生產建設兵團依據本條例負責本系統的農業機械管理工作,業務上接受自治區農業機械行政管理部門的指導和監督。第八條農業機械實行國家、集體、股份合作、聯戶、私營、個體多種經營形式。
農業機械生產者、經營者、使用者和農業機械服務組織的合法權益受法律保護。任何機關或單位不得向其非法收費、罰款和攤派,不得平調其資產。第九條對發展農業機械化事業有顯著成績的單位和個人,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給予表彰和獎勵。第二章科研、推廣和教育第十條農業機械科學技術工作必須面向生產實際,以研究、開發、推廣適應自治區農業生產特點的、先進、急需的農業機械技術和產品為重點。第十一條農業機械科研單位和有關院校應當加強研究和開發農業生產中急需的農業機械技術,並加速科研成果的推廣和轉化。第十二條各級人民政府及其教育行政管理部門應當把農業機械化教育事業,納入教育發展規劃,重視和加強對各民族和牧區、邊遠貧困地區農業機械化管理和技術人才的培養。
加強對少數民族文字農業機械化科技培訓教材的編緝發行工作。第十三條農業院校應當適應農業機械化事業發展的需要,適時調整專業設置和招生計劃,開展多種形式、多層次的農業機械化技術和人才的培訓。第十四條各級人民政府應當採取措施,改善農業機械科研和教育人員的工作條件和生活條件,保護農業機械專業技術隊伍的穩定。第三章生產和銷售第十五條農業機械新產品正式投入生產前,必須進行鑒定。
按國家有關規定實行生產許可證或推廣許可證的農業機械,必須取得生產許可證或推廣許可證後,方可生產或推廣。第十六條農業機械生產企業必須按產品標准進行生產,建立和完善質量體系和檢測手段,不合格的產品不準銷售。第十七條農業機械生產企業應當保證農業機械零配件的生產供應。農業機械產品(小型簡單的除外)停產後,在規定期限內,由該產品的生產企業負責供應零配件。因不能按合同約定或者規定期限供應零配件而給用戶造成經濟損失的,應當承擔民事賠償責任。

熱點內容
民法典房子 發布:2025-01-25 01:55:36 瀏覽:367
福建教育督導條例 發布:2025-01-25 01:27:36 瀏覽:234
法院專送郵箱 發布:2025-01-25 01:23:34 瀏覽:174
法學考公務員占優勢嗎 發布:2025-01-25 01:21:23 瀏覽:780
勞動法對入職人員 發布:2025-01-25 00:47:14 瀏覽:966
人社系統開展法治建設的重大行政決策制度 發布:2025-01-25 00:25:04 瀏覽:506
廣東省勞動保障監察條例2014 發布:2025-01-24 23:51:00 瀏覽:788
法學論文的格式 發布:2025-01-24 23:50:58 瀏覽:286
微法院垃圾 發布:2025-01-24 23:32:58 瀏覽:288
刑法體系分為 發布:2025-01-24 23:13:43 瀏覽:5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