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規百科 » 福建省水資源管理條例

福建省水資源管理條例

發布時間: 2022-06-16 02:48:31

『壹』 水資源管理基本制度

水資源管理標准,《水資源管理條例》第十二條 「國家對水資源實行流域管理與行政區域管理相結合的管理體制。國務院水行政主管部門負責全國水資源的統一管理和監督工作。國務院水行政主管部門在國家確定的重要江河、湖泊設立的流域管理機構(以下簡稱流域管理機構),在所管轄的范圍內行使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和國務院水行政主管部門授予的水資源管理和監督職責。 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門按照規定的許可權,負責本行政區域內水資源的統一管理和監督工作。 」本條是對中國水資源管理體制的規定。

『貳』 福建省取水管理辦法(1997修改)

第一條 為加強水資源的保護和管理,計劃用水,節約用水,促進水資源合理開發利用,適應社會經濟發展和人民生活的需要,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法》等有關法律、法規的規定,結合本省實際,制定本辦法。第二條 在本省行政區域內取水的單位和個人以及水行政主管部門和其他有關部門,應當遵守國務院《取水許可制度實施辦法》、《福建省水法實施辦法》和本辦法。
本辦法所稱取水,是指利用水工程或者機械提水設施直接從江河、湖泊和地下取水。第三條 取水單位或個人,除本辦法第四條、第五條規定的情形外,應當向水行政主管部門申請取水許可證。第四條 下列少量取水不需要申請取水許可證:
(一)為家庭生活、家庭飼養畜禽飲用取水的;
(二)為農業灌溉年取水量在10000立方米以下的;
(三)用人力、畜力或者其他簡易方式取水的。
前款二、三項取水嚴重妨礙公共用水或者他人用水權益的,水行政主管部門有許可權制其取水。第五條 下列取水免予申請取水許可證:
(一)為農業抗旱應急必須取水的;
(二)為保障礦井等地下工程施工安全和生產安全應急必須取水的;
(三)為防禦和消除對公共安全或者公共利益的危害而必須取水的。第六條 新建、擴建、改建的建設項目,需要申請或者重新申請取水許可的,建設單位應當在報送建設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或者設計任務書前,持下列文件資料向取水口所在地的縣級水行政主管部門提出取水許可預申請:
(一)取水許可預申請書;
(二)建設項目建議書的簡要說明;
(三)取水工程取水量保護程度的分析報告;
(四)取水水源已開發利用狀況及水源動態的分析報告;
(五)取水和退水對水環境影響的分析報告;
(六)取水許可預申請標的與第三者有利害關系的,第三者的承諾書或其他文件;
(七)聯合興辦取水工程取水的,由聯合興辦人出具的取水申請人委託書;
(八)需要取用城市規劃區內地下水的,應當附具當地城市建設主管部門簽署同意的審核意見。
不列入國家基本建設管理程序的取水工程,可以直接向取水口所在地的縣級水行政主管部門提出取水許可申請。第七條 建設項目經批准後,建設單位應當持下列文件向取水口所在地的縣級水行政主管部門提出取水許可申請:
(一)取水許可申請書;
(二)經批準的建設項目設計任務書的簡要說明;
(三)新建、改建、擴建的取水工程的可行性研究報告;
(四)取水工程環境影響報告書(表);
(五)大中型建設項目和供水工程需要取用地下水的,應當附具當地地質礦產行政主管部門簽署同意的審核意見;
(六)前條第一款的六、七、八項。第八條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縣級水行政主管部門應當在接到取水許可預申請或取水許可申請之日起15日內通知申請人補正:
(一)預申請書或申請書內容填注不明的;
(二)應提交的文件不完備的;
(三)取水許可申請與取水許可預申請標的不符的;
(四)形式要件不符合法律、法規規定的。
申請人應當在接到補正通知之日起30日內補正;逾期不補正的,視為未申請。第九條 水行政主管部門接到取水許可預申請或取水許可申請後,應當按照審批許可權和國務院《取水許可制度實施辦法》規定的審批期限,作出批准或不予批準的決定。
取水許可的審批許可權,由省水行政主管部門規定。第十條 取水許可申請經批准後,建設單位方可動工興建取水工程。
取水工程經竣工驗收合格,取得取水許可證後,方可取水。第十一條 取用地下水的取水工程竣工驗收時,申請人應當向審批機關提交下列材料:
(一)成井地區的平面布置圖;
(二)單井的實際井深、井徑和剖面圖;
(三)單井的測試水量和水質化驗報告;
(四)取水設備性能和計量裝置情況;
(五)其他有關材料。第十二條 取水許可證有效期限最長不得超過五年。期滿後仍需繼續取水的,取水許可證持有人(以下簡稱持證人)應當在距期滿90日前持取水許可證等有關文件向原審批機關提出更換取水許可證的申請。原審批機關應當自接到申請之日起30日內決定批准或不批准。逾期未作出決定的視為批准。

『叄』 以下哪些地方性法規對河長製作出規定

目前,各地抄正在積極探索河長制襲立法相關工作,以下哪些地方性法規對河長製作出規定?B
A. 《浙江省河長制規定》
B. 《福建省水資源條例》
C. 《貴州省水資源保護條例》
D. 《揚州市河道管理條例》
E. 《水污染防治法》

『肆』 福建省河道保護管理條例

第一章總 則第一條為了加強河道保護管理,保障防洪安全,維護河道生態環境,發揮河道綜合功能,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法》、《中華人民共和國防洪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河道管理條例》等法律、法規,結合本省實際,制定本條例。第二條本條例適用於本省行政區域內河道(包括江河入海河口、水庫庫區、湖泊、行洪區、蓄滯洪區)的規劃、保護、整治、利用、監督管理等活動。

河道內的航道,同時適用有關航道管理的法律、法規。第三條河道保護管理應當遵循全面規劃、保護優先、統籌兼顧、綜合治理、合理利用的原則,並服從防洪的總體安排。第四條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應當加強對河道保護管理工作的領導,將河道保護管理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河道規劃、保護、管理所需經費納入同級財政預算;加強監督檢查,建立河道保護管理工作協調機制,協調解決河道保護管理中的重大問題。第五條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門負責本行政區域內河道的保護、統一管理和監督工作。

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其他有關部門應當在各自職責范圍內做好河道保護管理的相關工作。

鄉(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應當按照規定職責做好本行政區域內河道保護管理的相關工作。第六條村(居)民委員會應當協助做好本區域內河道的保潔和清淤疏浚工作。

村(居)民會議可以制定村規民約,引導村(居)民自覺維護河道整潔。第七條本省行政區域內的河道依據國家等級標准劃分為五級,並按照下列規定,實行分級管理:

(一)一級河道閩江(南平至入海口)由省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門負責監督管理;

(二)二級河道沙溪(永安市西門橋至南平西溪口)、九龍江下游(北溪從浦南水文站至入海口、西溪從鄭店水文站至匯流口)、晉江(雙溪口至晉江口)、富屯溪(光澤東西溪匯合口至富屯溪口)、建溪幹流(南浦溪、崇陽溪匯合口至南平東溪口)以及三級河道由設區的市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門負責監督管理;

(三)四級河道、五級河道由縣(市、區)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門負責監督管理。

三級、四級、五級河道具體名錄由省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門制定公布。河道名錄,應當包括河道名稱、起止點、河段長度以及流域面積等內容。第八條鼓勵、支持社會力量以出資、捐資、科學研究、環保志願行動等方式參與河道保護與治理。

對在河道保護管理工作中作出突出貢獻的單位和個人,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給予表彰和獎勵。

任何單位和個人都有權舉報破壞河道的行為。第九條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及其有關部門和鄉(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應當加強河道保護管理的宣傳教育,普及河道保護的相關知識,引導公眾自覺遵守河道保護管理的法律、法規和規章。第十條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門應當做好本行政區域內河道水系、水域等基礎調查工作,建立和完善河道檔案,加強河道管理信息化建設。第二章河道規劃第十一條河道規劃包括河道岸線、河道及入海河口整治、河道采砂等專項規劃。河道規劃應當符合流域綜合規劃、江河防洪規劃。流域綜合規劃、江河防洪規劃由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門會同有關部門依法編制。第十二條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門應當按照河道分級管理許可權編制本行政區域的河道岸線規劃,涉及通航河道的,經徵求交通運輸等相關部門以及海事管理機構意見後,報本級人民政府批准,並予以公布。

編制河道岸線規劃應當注重河道自然岸線的保護、恢復和安全生態水系的建設。經批準的河道岸線規劃不得擅自改變;確需修改的,應當進行專題論證,調整的區域河段河寬不得小於原有河寬最小值,涉及通航河道、濕地保護的,經徵求交通運輸、林業、海洋漁業等相關部門意見後,報原批准機關批准,並予以公布。涉及岸線規劃重大調整的,原批准機關應當在批准調整方案前向本級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報告。第十三條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門應當按照河道分級管理許可權編制本行政區域的河道整治規劃,涉及通航河道的,經徵求交通運輸等相關部門以及海事管理機構意見後,報本級人民政府批准,並報上一級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門備案。

河道整治規劃應當符合防洪標准、通航標准和安全生態水系建設以及其他有關技術的要求,並與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相銜接,與河道岸線、水資源保護、水土保持、供水、防洪排澇等規劃相協調。

『伍』 福建省城鄉供水條例(2021修正)

第一章總 則第一條為推動城鄉供水統籌發展,滿足城鄉居民生活、生產用水以及其他用水需求,保障飲用水安全,維護用戶和供水單位的合法權益,根據有關法律、行政法規,結合本省實際,制定本條例。第二條在本省行政區域內從事城鄉供水活動和使用城鄉供水及相關監督管理,適用本條例。

本條例所稱城鄉供水,包括城鎮供水和農村集中供水。第三條城鄉供水是與民生緊密相關的公用事業,是政府應當提供和保障的公共服務。

地方各級人民政府是城鄉供水安全保障的責任主體,應當將發展城鄉供水事業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統籌安排專項資金,推動實施區域集中供水,加強水源保護、城鄉供水設施和檢測能力建設。第四條城鄉供水應當遵循安全衛生、節約用水、統籌兼顧的原則,優先保障生活用水,推進區域聯網和城鄉統籌供水。

城鎮供水應當根據經濟發展水平,不斷提高供水水質,推進供水設施更新改造,提升保障能力。鼓勵有條件的城鎮向周邊農村延伸供水管網,推動農村與城鎮同水源、同管網、同水質。

農村應當堅持因地制宜、分類發展原則,以集中供水為主,分散供水為補充,完善農村供水體系。第五條省、設區的市人民政府住房和城鄉建設(市政公用)主管部門負責本行政區域內城市和城市供水管網覆蓋范圍內的供水管理工作。

省、設區的市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門負責本行政區域內鄉鎮、農村供水管理工作。

縣級人民政府確定的城鄉供水主管部門按照職責分工負責本行政區域內供水管理工作。

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發展改革、國有資產監督管理、財政、自然資源、生態環境、農業農村、林業、衛生健康、市場監督管理、審計等部門按照各自職責,共同做好城鄉供水的相關工作。

鄉(鎮)人民政府負責本行政區域內供水的組織、協調工作。

村民委員會應當協助鄉(鎮)人民政府做好本區域供水相關工作。第六條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及其有關部門、鄉(鎮)人民政府應當建立城鄉供水應急管理制度,依法制定和完善城鄉供水應急預案並組織演練,預防和有效處置突發供水安全事件。第七條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和有關部門應當組織開展城鄉供水節水的宣傳教育,增強全社會保護水資源、節約用水和保護城鄉供水設施的意識。第八條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應當鼓勵開展城鄉供水科學技術研究,推廣應用新技術、新工藝、新設備和新材料,提高信息化、智能化管理水平,保障供水安全,促進節約用水。第九條城鄉供水行業協會應當完善行業自律制度,依法開展活動,發揮服務、引導和監督作用,促進城鄉供水行業持續健康發展。第十條任何單位和個人都應當保護城鄉供水水源與供水設施,有權對污染供水水源、損壞供水設施以及違法供水的行為進行投訴舉報。第二章供水水源保護與水質管理第十一條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應當組織自然資源、水行政、城鄉供水、生態環境等主管部門編制城鄉供水水源保護利用規劃,納入城鄉總體規劃,並與流域規劃和區域規劃相銜接。

編制城鄉供水水源保護利用規劃應當符合下列要求:

(一)符合本省保護利用水資源和防治水害綜合規劃;

(二)優先使用地表水,嚴格控制開采地下水;

(三)優先保證生活用水,統籌兼顧生產用水和其他用水。第十二條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應當按照城鄉供水水源保護利用規劃和相關規范要求建設供水水源。

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應當組織水行政、生態環境、城鄉供水等主管部門建設城鎮供水應急備用水源。有條件的地區應當建設兩個以上相對獨立水系取水的飲用水源,保障城鄉供水安全。

在城鎮公共供水管網覆蓋的區域,禁止擅自新建、改建、擴建自備水源,逐步關閉現有自備水源。第十三條嚴格保護地下水源。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予批准取用地下水:

(一)可以利用地表水供水的;

(二)在地下水超采區域內的;

(三)在建築物或者構築物安全保護范圍內的;

(四)容易造成地下水污染的。第十四條水資源緊缺地區應當堅持「先節水後調水」的原則,鼓勵利用雨水、再生水、海水等非傳統水源,解決本地區的供水需求。

無法解決本地區供水需求確需跨區域調水的,所在地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應當向上一級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門提出,由調出地和調入地共同的上一級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門商有關地方人民政府確定後,報本級人民政府批准後執行。

『陸』 《水資源管理條例》 全文是什麼

第十二條 國家對水資源實行流域管理與行政區域管理相結合的管理體制。

國務院水行政主管部門負責全國水資源的統一管理和監督工作。

國務院水行政主管部門在國家確定的重要江河、湖泊設立的流域管理機構(以下簡稱流域管理機構),在所管轄的范圍內行使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和國務院水行政主管部門授予的水資源管理和監督職責。

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門按照規定的許可權,負責本行政區域內水資源的統一管理和監督工作。

【釋義】 本條是對我國水資源管理體制的規定。

一、水資源管理體制是國家管理水資源的組織體系和許可權劃分的基本制度,是合理開發、利用、節約和保護水資源以及防治水害,實現水資源可持續利用的組織保障。改革和完善水資源管理體制,進一步強化水資源的統一管理,是這次《水法》修訂的一個重要內容。

二、國家對水資源實行流域管理與行政區域管理相結合的管理體制。水是人類賴以生存與經濟社會發展不可替代的基礎性資源,也是生態環境的基本要素。水資源與土地、森林、礦產等資源不同,它是一種動態的、可再生的資源。流域是一個以降水為淵源、水流為基礎、河流為主線、分水嶺為邊界的特殊區域概念。水資源按照流域這種水文地質單元構成一個統一體,地表水與地下水相互轉換,上下游、干支流、左右岸、水量水質之間相互關聯,相互影響。這就要求對水資源只有按照流域進行開發、利用和管理,才能妥善處理上下游、左右岸等地區間、部門間的水事關系。水落石出資源的另一特徵是它的多功能性,水資源可以用來灌溉、航運、發電、供水、水產養殖等,並具有利害雙重性。因此,水資源開發、利用和保護的各項活動需要在流域內實行統一規劃、統籌兼顧、綜合利用,才能興利除害,發揮水資源的最大經濟、社會和環境效益。目前,以流域為單元進行水資源的管理已經成為世界潮流。1992年,聯合國環境與發展會議通過的《二十一世界議程》指出:水資源的綜合管理包括地表水與地下水、水質與水量兩個方面,應當在流域一級進行,並根據需要加強或者發展適當的體制。我國重要江河均是跨省區的流域,這一自然特點使得協調流域管理與行政區域管理的關系顯得更為重要。

三、1988年制定頒布的原《水法》規定「國家對水資源實行統一管理與分級、分部門管理相結合的制度」,為推進我國水資源的統一管理邁出了重要的一步。但由於對水資源的權屬管理部門與開發利用部門相互間的關系和職責劃分不清,沒有明確流域管理機構的職責和許可權,導致部門之間職能交叉和職能錯位的現象並存,「多龍治水」的問題依然存在。主要表現:一是流域按行政區域分割管理;二是地表水、地下水分割管理;三是水量與水質分割管理。這種管理體制在實踐中產生的主要問題有:一是不利於江河防洪的統一規劃、統一調度和統一指揮。例如有的地方在汛期上下游、左右岸各自為政,只顧自保,不顧整體,影響全局的防汛抗洪工作。二是不利於水資源統一調度,統籌解決缺水的問題。例如一些地區在枯水期爭相搶水,還有一些上游地區大量引水,造成下游地區江河斷流、無水可用,給下游的經濟社會發展和生態環境帶來巨大的損害。三是不利於地表水、地下水統一調蓄,加劇了地下水的過量開發。據統計,全國地下水多年平均超采量67億立方米,已經形成164個地下水超采區。四是不利於城鄉統籌解決城市缺水的問題。五是不利於統籌解決水污染的問題。目前我國跨區域的水污染問題日益嚴重,局部治理,特別是下游地區治理無法真正改善江河水質和水環境,只有上下游統一治理、統一水量調度才能取得成效。六是不利於水資源經濟、社會和環境等綜合效益的發揮。新《水法》根據水資源的自身特點和我國的實際情況,借鑒一些國家水資源管理的通行做法和經驗,按照資源管理與開發利用管理相分離的原則,確立了流域管理與行政區域管理相結合、統一管理與分級管理相結合的水資源管理體制。

四、國務院水行政主管部門負責全國水資源的統一管理和監督工作。水資源統一管理的核心是水資源的權屬管理。新《水法》明確規定,水資源屬於國家所有,水資源的所有權由國務院代表國家行使。為了實現全國水資源的統一管理和監督,國務院水行政主管部門應當制定全國水資源的戰略規劃,對水資源實行統一規劃、統一配置、統一調度、統一實行取水許可制度和水資源有償使用制度等。為了實現全國水資源的統一管理和監督,國務院水行政主管部門在國家確定的主要江河、湖泊設立流域管理機構,在所管轄的范圍內行使法律、行政法規規定和國務院水行政主管部門授予的水資源管理和監督職責。我國早在20世紀30年代就在主要江河設置了具有現代意義的流域管理機構,例如1935年設立的揚子江水利委員會、1933年設立的黃河水利委員會和1929年設立的導淮委員會等。新中國成立後中央人民政府為了加強對大江大河的規劃、治理和管理,在長江、黃河、淮河等流域成立了流域管理機構,其間機構幾經變更。到目前我國在長江、黃河、淮河、珠江、海河、遼河這六大江河和太湖流域都成立了作為水利部派出機構的流域管理機構,行使《水法》、《防洪法》、《水污染防治法》、《河道管理條例》等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和水利部授予的水資源管理和監督職責。新《水法》對流域管理機構在水資源監督管理方面的職責進一步作了明確規定,具體包括:(1)水資源的動態監測和水功能區水質狀況的監測。(2)國家確定的重要江河、湖泊以外的其他跨省、自治區、直轄市的江河、湖泊的流域綜合規劃和區域綜合規劃的編制。(3)在國家確定的重要江河、湖泊和跨省、自治區、直轄市的江河、湖泊上建設水工程的審查。(4)國家確定的重要江河、湖泊以外的其他跨省、自治區、直轄市的江河、湖泊的水功能區劃。(5)管轄許可權范圍內的排污口設置審查。(6)管轄許可權范圍內的水工程保護。(7)跨省、自治區、直轄市的水量分配方案和旱情緊急情況下的水量調度預案的制訂以及年度水量分配方案和調度計劃的制定。(8)管轄許可權范圍內的取水許可證頒發和水資源費收取。(9)水事糾紛處理與執法監督檢查等。

五、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門依法負責本行政區域內水資源的統一管理工作。我國地域廣闊,各地水資源狀況和經濟社會發展水平差異很大,實行流域管理和行政區域管理相結合的管理體制還必須緊密結合各地實際情況,充分發揮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門依法管理本行政區域內水資源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新《水法》規定的流域管理機構與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門在水資源監督管理上的一些具體職責還將由國務院或者國務院水行政主管部門制定的配套行政法規或者政府規章進一步界定。按照《水法》的有關規定,借鑒國外流域管理的功能經驗,從總體上說,流域管理機構在依法管理水資源的工作中應當突出宏觀綜合性和民主協調性,著重於一些地方行政區域的水行政主管部門難以單獨處理的問題,而一個行政區域內的經常性的水資源監督管理工作主要應由有關地方政府的水行政主管部門具體負責實施。地方在維護全國水資源統一管理、水法基本制度統一的前提下,也可以結合本地實際制定地方性水法規和有關政府規章,制定有利於本地水資源可持續利用的政府和有關規劃、計劃,依法加強對本行政區域內水資源的統一管理。

熱點內容
民法典房子 發布:2025-01-25 01:55:36 瀏覽:367
福建教育督導條例 發布:2025-01-25 01:27:36 瀏覽:234
法院專送郵箱 發布:2025-01-25 01:23:34 瀏覽:174
法學考公務員占優勢嗎 發布:2025-01-25 01:21:23 瀏覽:780
勞動法對入職人員 發布:2025-01-25 00:47:14 瀏覽:966
人社系統開展法治建設的重大行政決策制度 發布:2025-01-25 00:25:04 瀏覽:506
廣東省勞動保障監察條例2014 發布:2025-01-24 23:51:00 瀏覽:788
法學論文的格式 發布:2025-01-24 23:50:58 瀏覽:286
微法院垃圾 發布:2025-01-24 23:32:58 瀏覽:288
刑法體系分為 發布:2025-01-24 23:13:43 瀏覽:5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