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規百科 » 新疆條例

新疆條例

發布時間: 2020-12-17 09:08:02

Ⅰ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自治條例屬於地方性法規

〈新疆維吾抄爾自治區建築市場管理條例〉屬於地方性法規,並非自治條例。 自治條例是指由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會制定的、有關本地方實行區域自治的組織和活動原則、自治機關的構成和職權等內容的綜合性的規范性文件。〈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建築市場管理條例〉是為規范、管理當地建築市場而制定,該條例與區域自治沒有關系,因此屬於地方性法規。

Ⅱ 新疆省生育保險條例

生育保險待遇由用人單位在職工產後或手術後18個月內,向社會保險經辦機構申請辦理,申辦時專應填報屬《職工生育待遇申領表》,並提供以下資料:
計劃生育行政部門核發的生育證明;
生育醫療證明、門診病歷、出院小結、計劃生育手術記錄等原始材料;
嬰兒出生證。
社會保險經辦機構應當自受理申請之日起15個工作日內對用人單位提供的資料進行審核,審核完成後將生育保險費用撥付給職工所在用人單位,並由用人單位按照本辦法規定的生育保險待遇項目和標准發給職工。
用人單位未按規定為職工辦理生育保險參保手續的,職工發生的生育保險費用,由用人單位按照本辦法規定的生育保險待遇項目和標准支付。
報銷需要帶的材料有:
醫療費用申報單;
本人身份證或社會醫療保障卡;
本人有銀聯標志的銀行卡;
本人的病歷本;
生產收費原件;
費用明細單;
出院小結。最好准生證也一起帶上。如由他人代領,需帶上代領人的身份證。

擴展閱讀:【保險】怎麼買,哪個好,手把手教你避開保險的這些"坑"

Ⅲ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安全生產條例是幾號令

它好像是沒有具體的發布文號,只是說:2007年9月28日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第十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三十三次會議通過。

Ⅳ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自治條例》屬於什麼層級

屬於自治條例或單行條例,不屬於地方性法規。

Ⅳ 新疆土地管理條例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實施《土地管理法》辦法
目錄 第一章總則 第二章土地的所有權和使用權 第三章土地的利用和保護 第四章國家建設用地 第五章鄉(鎮)村建設用地 第六章處罰 第七章附則
第一章總則
第一條為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結合自治區實際,制定本辦法
第二條本辦法適用於自治區行政區域內的一切土地
第三條自治區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設立土地管理機構,主管本行政區域內土地的統一管理工作
鄉(鎮)人民政府負責本行政區域內的土地管理工作,設土地管理所或者土地管理員
第四條土地管理部門的主要職責
(一)貫徹執行國家和自治區有關土地管理的法律、法規和政策,監督檢查土地利用、保護的情況
(二)負責土地的調查、登記、統計和發證工作,會同有關部門編制土地利用的總體規劃草案和中期計劃、年度計劃,主管土地開發、墾復等工作
(三)負責土地徵用、劃撥、使用的審核和報批工作,按照國家和自治區規定收取有關土地管理的費用
(四)辦理土地權屬爭議調處的具體事宜;查處違反土地管理法規定的行為
第五條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的土地管理工作是自治區土地管理工作的一部分
新疆生產建設兵團(以下簡稱兵團)設兵團、師(局)兩級土地管理機構,依照《土地管理法》和本辦法的規定,行使土地管理的職權,分級管理兵團的土地。師(局)土地管理機構,根據需要,經兵團批准,可以在所屬團場設立派出機構。兵團在城鎮規劃區內的土地,應當服從城鎮統一規劃與管理
兵團土地管理機構在業務上受自治區土地管理機構的領導
第六條實行國有土地有償使用制度
國有土地和集體所有的土地的使用權可以依法轉讓
第二章土地的所有權和使用權 第七條城市市區的土地屬於全民所有即國家所有。農村和城市郊區的土地,除法律規定屬於國家所有的以外,屬於集體所有
兵團的土地屬於國家所有。原由地方農牧民經營、使用並按建制移交兵團的土地,原所有權性質不變
第八條集體所有的土地,由縣級人民政府登記造冊,核發證書,確認所有權
全民所有制單位、集體所有制單位和個人依法使用的國有土地,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登記造冊,核發證書,確認使用權
鄉(鎮)人民政府核發農牧民承包土地(含自留地、果園地)使用證和宅基地使用證
確認林地、草原的所有權或者使用權,確認水面、灘塗的養殖使用權,分別按照《森林法》、《草原法》、《漁業法》和自治區的有關規定辦理
第九條依法改變土地權屬或者因買賣、轉讓地面附著物而涉及土地權屬變更的,以及改變土地使用性質的,須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批准,並由土地管理部門辦理變更登記手續
農牧民承包地、宅基地、自留地、果園地使用權屬變更的,由鄉級人民政府批准
第十條兵團師(局)以上管理機構及其直屬企業、事業單位和農牧團場的國有土地使用證、集體土地所有證,由所在縣(市、區)人民政府核發;跨縣(市)的由州人民政府或地區行政公署核發;跨州、地區的由自治區人民政府核發
兵團農牧團場和兵團、師(局)直屬企業、事業單位內部的土地使用證核發辦法,由兵團規定
第三章土地的利用和保護 第十一條用地單位根據當地人民政府編制的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制定本單位的土地利用規劃或者用地計劃,經主管部門審核、當地人民政府批准後嚴格執行
第十二條各級人民政府實行建設用地指標控制管理,佔用耕地的數額,不得超過控制指標
第十三條鼓勵對國有荒地進行開發性生產,各級人民政府應給予優惠和扶持。用於農、林、牧、漁業生產的,可按有關規定減免稅收
開墾荒地必須進行可行性研究,制定規劃。自治區開墾荒地的統一規劃,由自治區人民政府制定。各地、州、市和兵團的開墾荒地的規劃,報自治區人民政府批准
第十四條開發國有荒地,根據統一規劃進行。重點開發夾荒地、撂荒地,保護天然割草場、人工草地和冬春牧場,禁止毀林開荒。開荒應以水定地,禁止種旱田。要妥善處理農林牧業生產的關系,兼顧土地原使用者的利益。開墾的荒地應有一部分種植飼草飼料和植樹造林,農林牧結合經營。自治區人民政府應制定開墾荒地的有關規定,加強管理
第十五條開墾荒地的單位和個人,應持上級主管部門批準的設計任務書或土地利用規劃設計方案,向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土地管理部門提出申請,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按本辦法規定的批准許可權批准
縣(市)年開荒五百畝以下的由縣級人民政府決定;超過五百畝不足一千畝的由州(市)人民政府、地區行政公署批准;伊犁哈薩克自治州所轄縣(市)年開荒超過一千畝不足二千畝的,由伊犁哈薩克自治州人民政府批准;伊犁哈薩克自治州所轄縣(市)年開荒超過二千畝,其他州(市)、地區所轄縣(市)年開荒超過一千畝的,由自治區人民政府批准
兵團開發其荒地,必須遵循本辦法第十三條、第十四條的規定,並制定兵團開荒的審批許可權和程序,報自治區人民政府批准
第十六條開發所有權和使用權有爭議的土地,必須由雙方當事人協商達成協議後,按隸屬關系,報當地人民政府批准;協商不成的,應報上一級人民政府裁定。未經協商或裁定,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開發有爭議的土地
第十七條開發荒地的單位和個人,負有保護土地的義務,防止水土流失、土壤沙化、鹽漬化和沼澤化
二十五度以上的坡地、風沙前沿的沙荒地禁止開墾耕種。鼓勵種草種樹,防風固沙
第十八條對下列土地實行重點保護
(一)自然保護區、風景名勝區、文物保護區內的土地
(二)名、特、優農副產品基地,優良畜產品基地,野生中草葯基地,高產糧、棉、油基地,城市蔬菜基地
(三)機場、鐵路、公路、水庫、堤壩等用地
(四)軍事設施用地、科學實驗用地和學校用地
第十九條采礦、築路、興修水利工程或進行其他建設,必須嚴格遵守《環境保護法》等國家和自治區的有關法律、法規,防止污染土地資源
造成土地資源污染和損壞批准用地范圍以外的耕地、林地、草地的,用地單位應負責治理和恢復植被。不能治理和恢復的,用地單位應交納補償費
第二十條從事農、林、牧業生產的單位和個人,應當合理利用土地。有關主管部門對農、林、牧業用地應實行質量升獎降罰制度,鼓勵改良土壤,培養地力
耕地除因自然災害無法耕種外,禁止廢棄
第二十一條從事磚瓦、砂石生產的,必須按國家建設用地的審批程序辦理用地手續。佔用耕地、林地、草地的,土地管理部門應從嚴控制
第二十二條禁止佔用耕地、園地建墳。建墳區域由當地民政部門會同土地管理部門劃定
第四章國家建設用地 第二十三條國家建設以及興辦社會公共事業,需徵用、劃撥土地時,建設單位必須持國務院主管部門或者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批準的建設項目計劃任務書或其他批准文件,連同建設地點位置圖、總平面布置圖、用地申請書等,向擬征撥土地所在縣(市)土地管理部門提出申請,經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審查批准後,由土地管理部門辦理征撥土地手續。征撥林地、草地,土地管理部門應事先徵求林業、畜牧部門的意見
建設單位不得直接與被征地單位商定征地和議定征地價格
第二十四條除防洪、搶險、緊急軍事行動等特殊情況,經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同意可先用地後辦手續以外,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先用地後辦手續
第二十五條建設單位使用城鎮規劃區范圍內的土地,必須符合總體規劃的統一要求,其用地位置和范圍的確定須經城市或縣規劃管理部門審查同意
新建、擴建工程項目辦理用地手續時,必須同時提交經環保部門批準的對環境影響的報告書
第二十六條國家建設用地的審批許可權如下
(一)佔用耕地、園地三畝以下,林地、草地五畝以下,其他土地二十畝以下的,由縣級人民政府批准
(二)佔用耕地、園地超過三畝不足十畝,林地、草地超過五畝不足十五畝,其他土地超過二十畝不足四十畝的,由州(市)人民政府、地區行政公署批准
(三)佔用伊犁哈薩克自治州轄區內的耕地、園地十畝以上不足二十畝,林地、草地十五畝以上不足二十五畝,其他土地四十畝以上不足六十畝的,由伊犁哈薩克自治州人民政府批准
(四)佔用伊犁哈薩克自治州轄區內的耕地、園地二十畝以上不足一千畝,林地、草地二十五畝以上不足二千畝,其他土地六十畝以上不足二千畝的;佔用其他地、州(市)耕地,園地十畝以上不足一千畝,林地、草地十五畝以上不足二千畝,其他土地四十畝以上不足二千畝的,由自治區人民政府批准
各級人民政府批准征撥土地的文件,均應報上一級土地管理部門備案
第二十七條兵團內部建設用地的審批許可權如下
(一)佔用耕地、園地十畝以下,林地、草地十二畝以下,其他土地三十畝以下,由師(局)批准
(二)佔用耕地、園地十畝以上不足二百畝,林地、草地十二畝以上不足三百畝,其他土地三十畝以上不足五百畝的,由兵團批准
(三)佔用耕地、園地二百畝以上不足一千畝,林地、草地三百畝以上,其他土地五百畝以上不足二千畝的,由自治區人民政府批准
第二十八條國家建設徵用集體所有土地,用地單位按下列標准支付土地補償費
(一)徵用水澆地、稻田、園地、人工草地,按該土地被徵用前三年平均年產值的五至六倍補償
(二)徵用旱地、天然草場,按該土地被徵用前三年平均年產值的四至五倍補償
(三)徵用林地、宅基地,比照鄰近耕地的補償標准補償
上述被徵用土地的平均年產值以當地統計部門的統計年報為准
第二十九條被徵用土地上的青苗和附著物的補償費,由用地單位按下列標准支付
(一)一般作物青苗補償費為該作物前三年平均年產值,宿根作物青苗補償費為該作物前三年平均年產值的二至三倍
(二)被徵用土地上的房屋、林木和各種設施,按實際損失情況並參照有關規定給予補償
第三十條被徵用土地上的墳墓需要搬遷的,由用地單位報請縣級人民政府批准後公告墳主,限期遷移,並按有關規定付給遷葬費。無主墳墓和逾期不遷的,由用地單位代遷
第三十一條徵用城市郊區的菜地,用地單位應當按照國家有關規定繳納新菜地開發建設基金
第三十二條國家建設徵用耕地的安置補助費按《土地管理法》第二十八條、第二十九條規定的標准支付
徵用園地、林地、草地、漁塘的,比照鄰近耕地的標准支付安置補助費,徵用宅基地、鄉村道路用地,不支付安置補助費
第三十三條佔用耕地,須按國家和自治區規定交納耕地佔用稅。國家建設使用農業用地後,有關部門應及時核減原用地單位的農業稅和糧食等定購任務
第三十四條國家建設使用國有荒山、荒地以及其他單位使用的國有土地,按《土地管理法》第三十四條的規定辦理。國家建設使用林地、草地的,收取的補償費應用於林地、草地建設,並妥善安置林地、草地使用者的生產和生活
兵團以外的單位進行國家建設需佔用兵團使用的土地,應當按照本辦法第二十三條規定的國家建設用地審批程序履行報批手續。批准機關在批准前應當徵求兵團土地管理部門的意見,建設項目的選址定點,應當共同協商。原使用單位受到損失的,建設單位應當給予補償
第三十五條被徵用和劃撥土地的所有權和使用權發生爭議,按《土地管理法》第十三條的規定辦理。在爭議解決以前,可以由人民政府主持,按審批許可權辦理征地和劃撥手續,同時收存有關費用,待爭議解決後再行給付
第三十六條農牧民進城鎮務工經商及開辦服務業需要使用土地的,應向縣級土地管理部門提出申請,履行審批手續
第三十七條國家建設用地按照本辦法的規定給付費用和補償後,被征撥土地的單位和人員不得提出額外要求,阻撓施工
第五章鄉(鎮)村建設用地 第三十八條農村居民建住宅,應當使用原有的宅基地、村內空閑地和荒山、荒地。使用耕地、園地、林地和草地的,經鄉級人民政府審核,報縣級人民政府批准,由鄉級人民政府收取土地管理費
出賣、出租住房後再申請宅基地的,不予批准。使用新宅基地建住房的,必須將舊宅基地交回村民委員會
回鄉落戶的離休、退休、退職職工和復員退伍軍人以及歸僑、僑眷需要宅基地的,按本條第一款的規定辦理
第三十九條農村居民和定居牧民宅基地面積標准,根據當地人均佔用土地多少和少佔耕地的原則,由縣級人民政府制定
使用荒山、荒地建住宅的,宅基地面積標准可適當放寬
第四十條自留地、果園地可與宅基地連片劃給,也可單獨劃定。具體面積標准由縣級人民政府制定
第四十一條鄉(鎮)村企業、鄉(鎮)村貿易市場、農村非農業生產專業戶用地和城鎮非農業戶口居民從事經營性活動用地的,必須持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批準的設計任務書或者其他批准文件,向縣級人民政府土地管理部門提出申請,按照本辦法第二十六條規定的批准許可權辦理用地手續
農村非農業生產專業戶用地在向土地管理部門提出申請前,應向所在村提出用地申請,商訂協議,經鄉(鎮)人民政府審核同意
鄉(鎮)村企業建設用地的面積標准由自治區人民政府另行制定
鄉(鎮)村建設用地(包括宅基地)經批准後,不得隨意改變用途和出讓,嚴禁買賣和荒廢。生產經營停止後須將土地歸還集體
第四十二條鄉(鎮)村辦企業和非農業生產專業戶使用本集體所有的土地,應對承包戶的青苗和土地投入給予補償,並妥善安置承包戶的生產和生活
鄉(鎮)村辦企業和非農業生產專業戶使用其他集體所有的土地,按該土地前三年平均年產值的二至五倍給予補償,青苗及附屬物參照本辦法第二十九條的規定給予補償,並妥善安置承包戶的生產和生活,也可經土地管理部門同意,由雙方協商串換土地,或用應得的補償費入股聯營
第四十三條城鎮非農業戶口居民從事經營性活動需要使用集體所有的土地,按照本辦法規定的國家建設用地補償標准補償
農村貿易市場用地,按照本辦法規定的國家建設用地補償標准補償,或經工商行政管理部門和土地管理部門同意,由集體土地所有單位提供場地,收取場地使用費
第四十四條城鎮非農業戶口居民建住宅,需要使用集體所有的土地的,必須經縣級人民政府批准,其用地面積不得超過當地農村居民宅基地面積標准,並參照國家建設徵用土地的規定支付補償費和安置補助費
第六章處罰 第四十五條違反《土地管理法》有下列行為之一的,按《土地管理法》第六章規定處罰。其中罰款數額如下
(一)全民所有制、城市集體所有制單位和鄉(鎮)村企業未經批准或者採取欺騙手段騙取批准,非法佔用土地的,按徵用該地的土地補償費的10-30%罰款
(二)買賣或者以其他形式非法轉讓土地的,按徵用該地的土地補償費的10-30%罰款
(三)非法佔用被征地單位的補償費和安置補助費,按非法佔用數額的10-30%罰款
(四)依法臨時使用土地,期滿拒不交出土地的,每日按土地臨時使用費的5-10%罰款;造成貽誤農時而失種的,按實際損失賠償
(五)在耕地上挖土、挖沙、採石、采礦等,嚴重毀壞種植條件,或者開發土地造成土地沙化、鹽漬化、沼澤化和水土流失的,按徵用該地的土地補償費的10-30%罰款
第四十六條違反本辦法具有下列行為的,給予處罰
(一)農村居民或城鎮非農業戶口居民超過批準的用地數量佔用土地建房的,分別由鄉級人民政府和土地管理部門責令退還多佔的土地,限期拆除或者沒收在多佔的土地上新建的房屋
(二)徵用耕地或者其他有收益的土地閑置一年不用的,徵收該地年產值二倍的荒蕪費;徵用土地後閑置二年不用的,由土地管理部門收回土地,原征地費用不予退還
(三)在國家建設徵用土地的過程中,拒不執行征地、房屋拆遷、補償安置協議的,限期執行;逾期不執行的,由土地管理部門給予行政處罰
(四)在國家建設徵用土地的過程中,阻礙土地管理人員執行公務,煽動群眾鬧事,阻撓國家建設,依照《治安管理處罰條例》處罰;構成犯罪的,依照《刑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四十七條對行政處罰決定不服的,可在接到處罰決定通知之日起三十日內向作出處罰決定的機關的上一級機關申請復議,也可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訴。期滿不起訴又不履行的,由作出處罰決定的機關申請人民法院強制執行
第七章附則 第四十八條本辦法自1989年9月1日起施行。

Ⅵ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民族團結條例

第一章 總 則
第一條 為了鞏固和發展平等、團結、互助、和諧的社會主義民族關系,促進各民族共同團結奮斗、共同繁榮發展,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和《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族區域自治法》及有關法律、法規,結合自治區實際,制定本條例。
第二條 自治區行政區域內的國家機關、社會團體、企業事業單位、城鄉基層組織、社區和其他組織及公民開展民族團結教育活動,接受民族團結教育適用本條例。
第三條 民族團結教育是對公民進行以愛國主義教育為核心內容的學習民族理論、掌握民族政策、普及民族團結常識、樹立民族團結意識、履行維護民族團結義務、增強維護民族團結責任的教育。
第四條 開展民族團結教育活動應當堅持因人施教、正面教育、注重實效、與時俱進的原則,使維護民族團結、維護社會穩定、維護祖國統一成為各族人民的共同意志和自覺行動。
第五條 新疆是祖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是多民族聚居的地方。影響新疆社會穩定的主要危險是民族分裂主義。反對民族分裂,加強民族團結,維護祖國統一,是公民的神聖職責和光榮義務。
民族團結是各族人民的生命線。各族人民應當牢固樹立「漢族離不開少數民族,少數民族離不開漢族,各少數民族之間也相互離不開」的思想,互相尊重、互相信任、互相學習、互相幫助、互相合作,和睦相處,始終同呼吸、共命運、心連心。
第六條 開展民族團結教育是全社會的共同責任。接受民族團結教育是公民依法享有的權利和應盡的義務。
第七條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加強對民族團結教育工作的領導,將民族團結教育納入社會發展總體規劃,納入精神文明建設和公民道德建設全過程,將其作為考核、驗收創建精神文明單位的重要內容。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推進民族團結進步事業,突出民族團結進步事業的實踐性、時代性,適應各族群眾利益關系發展變化,豐富民族團結進步事業內涵,創新民族團結進步事業活動,增強民族團結進步事業的感召力、親和力、影響力。
第八條 縣級以上民族團結教育領導機構對在民族團結教育活動中作出顯著成績和突出貢獻的單位和個人,應當給予表彰、獎勵。
第九條 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散布不利於民族團結的言論,不得收集、提供、製作、發布或者傳播不利於民族團結的信息,不得實施破壞民族團結、煽動民族分裂的行為。
第二章 機構與職責
第十條 縣級以上民族團結教育領導機構主要職責是:
(一)宣傳、貫徹黨的民族政策和國家法律、法規;
(二)制定和組織實施民族團結教育規劃;
(三)組織、指導、督促和檢查民族團結教育工作;
(四)協調解決民族團結教育工作中的重大問題;
(五)總結和推廣民族團結教育經驗,表彰民族團結教育先進單位和個人;
(六)民族團結教育工作的其他事項。
第十一條 國家機關和社會團體負責本單位、本部門、本系統的民族團結教育工作。
企業事業單位應當結合本單位特點,通過靈活多樣的形式,組織開展民族團結教育活動。
鄉(鎮)、街道、村(居)民委員會、社區應當從實際出發,有針對性地加強本轄區內村(居)民和流動人口的民族團結教育工作,充分利用城鄉基層組織和社區的有效平台,把民族團結教育工作做到千家萬戶。
第十二條 教育行政主管部門應當將民族團結教育內容納入教育規劃,組織編寫適用於大中專院校、中小學的民族團結教育教材。加強對教師隊伍的民族團結教育培訓,明確教師在民族團結教育中的責任,發揮教師在學校民族團結教育中的主導、示範和表率作用。
學校應當加強學生的民族團結教育工作,並將民族團結教育列入教育教學計劃,融入國民教育的全過程,貫穿學生成長成才的各階段,推動黨的民族理論、民族政策和國家法律、法規進課堂、進教材、進頭腦。
幼兒園應當對學前兒童進行適合兒童特點的民族團結教育。
禁止任何人利用學校講台、講壇等陣地散布不利於祖國統一、民族團結、社會穩定的言論;禁止任何人傳播危害民族團結、社會和諧、擾亂公眾視聽的謠言。
第十三條 文化行政主管部門應當加強對文化市場的監督管理,充分運用文藝創作演出、博物館文物展覽、非物質文化遺產展演展示、群眾文化活動、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和圖書閱讀等載體,廣泛開展以民族團結教育為主題的文化活動。
文學藝術團體、院校應當創作體現時代精神,展示各民族平等團結互助、和諧相處、共同發展進步的文藝作品。
第十四條 新聞出版行政主管部門應當對涉及民族團結教育內容的書籍、刊物進行審定,不斷推出反映民族團結進步的優秀出版物。加強對書刊編輯、印刷、出版、發行和音像電子出版製作、網路出版以及出版物市場的監督管理。
第十五條 司法行政主管部門應當做好民族團結教育法律、法規的宣傳工作,將《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族區域自治法》以及涉及民族團結方面的法律、法規列入普法規劃和年度普法計劃,引導各族群眾自覺遵守國家法律,學會運用國家法律維護自身的合法權益,做知法守法的公民,堅決同各種違反國家法律、破壞民族團結和社會穩定、製造民族分裂的行為作斗爭。
第十六條 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行政主管部門在會同有關行業主管部門、社會組織編制繼續教育規劃、職業培訓和務工人員培訓計劃時,應當有民族團結教育內容,並將其納入考核范圍。
第十七條 民族宗教事務行政主管部門應當組織開展民族團結進步創建、表彰活動,做好民族團結創建活動的檢查、驗收工作,發現典型、總結典型、弘揚典型,使民族團結進步模範的先進事跡廣為人知、深入人心,發揮各類先進典型作用,用群眾身邊的人和事教育群眾,帶動群眾積極參與民族團結進步事業。
民族宗教事務行政主管部門應當做好宗教人士及信教群眾的民族團結教育工作,發揮愛國愛教宗教人士的作用,把民族團結教育活動開展到宗教活動場所,開展到信教群眾中。
第十八條 工商行政主管部門應當做好對企業、個體工商戶的民族團結教育工作。
禁止在名稱登記、商標注冊、廣告發布以及其他商業性活動中出現不利於民族團結的內容和行為。
第十九條 社會團體應當結合各自特點有針對性地開展民族團結教育工作。
工會應當發揮聯系各族職工的橋梁、紐帶作用,做好職工群眾的民族團結教育。
共青團應當重視做好青少年的民族團結教育工作,結合青少年特點組織實施寓教於樂的各類民族團結教育活動。
婦聯應當發揮婦女在社會和家庭中的作用,做好婦女和家庭成員的民族團結教育。
工商聯應當指導、督促各商會做好民族團結教育工作。
第二十條 報紙、廣播電影電視、經濟和信息化等主管部門應當發揮媒體的社會宣傳和輿論引導作用,發揮互聯網、手機等新興媒體的優勢,積極開展民族團結法律法規、民族團結教育重大活動和民族團結教育典型事跡的宣傳報道,創作生產具有民族團結教育內容的專題報道、廣播影視節目和信息網路視聽節目,刊播民族團結教育公益廣告,營造良好的輿論氛圍。
第二十一條 鐵路、公路、民航、衛生、旅遊、商務等部門應當把民族團結教育活動開展到機場車站、商場醫院、街道廣場、旅遊景區等窗口行業和公共場所,創造良好的社會環境。
第二十二條 哲學、社會科學教育研究機構應當做好對民族團結理論和重大實踐成果的研究,為民族團結教育提供科學理論指導和支持。
第三章 內容與方式
第二十三條 民族團結教育主要內容:
(一)馬克思主義國家觀、民族觀、宗教觀、歷史觀、文化觀的教育;
(二)國家意識、公民意識、法律意識和中華民族意識的教育;
(三)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的教育;
(四)黨的民族理論、民族政策、宗教政策、國家民族區域自治制度以及國家法律、法規的教育;
(五)對偉大祖國的認同、對中華民族的認同、對中華文化的認同、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認同的教育;
(六)各民族共同團結奮斗、共同繁榮發展的教育;
(七)新疆歷史、民族發展史、宗教演變史的教育;
(八)維護祖國統一,反對民族分裂勢力、反對宗教極端勢力、反對暴力恐怖勢力的教育;
(九)尊重各民族風俗習慣的教育;
(十)有關民族團結教育的其他內容。
第二十四條 開展民族團結教育活動應當講求實效、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群眾,採取集中教育與經常教育、重點教育與普及教育、理論教育與實踐教育、學習先進典型與弘揚先進精神相結合的方式進行,增強教育活動的吸引力、感染力、影響力和說服力。
第二十五條 開展民族團結教育活動可以採取民族團結主題徵文、知識競賽、報告會、演講會、座談會、圖片展覽、板報、文藝演出、專題輔導等形式以及利用互聯網、遠程教育、電化教育等傳播手段進行。
第二十六條 每年5月為自治區民族團結教育月。
每年的民族團結教育月應當確定主題,開展系列活動,做到以月促年。
第四章 保障與監督
第二十七條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將民族團結教育工作經費納入本級財政預算,確保民族團結教育工作正常開展。
第二十八條 縣級以上民族團結教育領導機構應當建立健全民族團結教育工作長效機制,保障民族團結教育工作廣泛、深入、持久地開展。
第二十九條 民族團結教育工作實行目標管理責任制和領導負責制,作為領導班子、領導幹部考核的一項重要內容。
第三十條 縣級以上民族團結教育領導機構應當重視民族團結教育師資隊伍的建設,加強對民族團結教育專、兼職師資力量的培訓。
第三十一條 自治區民族團結教育領導機構負責確定民族團結教育教材,教育、文化、新聞出版等部門按照各自職責,負責維吾爾、漢、哈薩克、蒙古、柯爾克孜等民族語言文字民族團結教育教材的編譯、出版、發行工作。
第三十二條 開展民族團結教育活動可以利用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博物館、革命歷史紀念館(址)、烈士陵園等場所進行,有條件的地方可以建立民族團結進步教育基地、示範單位。
第三十三條 民族團結教育領導機構應當建立民族團結教育年度考核制度,制定考核評估辦法,加強對民族團結教育的監督檢查。
第三十四條 任何單位和個人有權對民族團結教育工作存在的問題向有關單位提出批評和建議,有義務對破壞民族團結的言行予以制止和舉報。
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泄露舉報內容,不得打擊報復舉報人。
第五章 法律責任
第三十五條 國家機關、社會團體、企業事業單位、城鄉基層組織、社區和其他組織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縣級以上民族團結教育領導機構通報批評,並責令限期改正;拒不改正的,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有關部門和相關單位取消其相關榮譽稱號、評先評優資格;情節嚴重的,由其所在單位或者上級主管部門依照有關規定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予以處理:
(一)不按規定建立民族團結教育目標管理責任制的;
(二)民族團結教育考核不合格的;
(三)弄虛作假騙取榮譽稱號的;
(四)對幹部、職工及其他公民針對民族團結教育活動提出的建議和批評不予重視的;
(五)不及時妥善處理影響民族團結矛盾和問題的;
(六)接到影響和破壞民族團結違法行為舉報後,不依法調查處理的;
(七)其他違反本條例規定的。
第三十六條 違反本條例規定,出現不利於民族團結言行的,應當由其所在單位或者上級主管部門或者村(居)民委員會批評教育,責令改正;屬於國家公務人員的,由其所在單位或者上級主管部門依法給予行政處分。
第三十七條 違反本條例規定,散布不利於民族團結的言論,收集、提供、製作、發布或者傳播不利於民族團結的信息,破壞民族團結,煽動民族仇恨,製造民族分裂,違反治安管理秩序的,依法給予治安管理處罰;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三十八條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有關部門、相關單位及其工作人員,在民族團結教育管理工作中,玩忽職守、弄虛作假、濫用職權的,由其所在單位或者上級主管部門給予批評教育,責令改正;情節嚴重的,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法給予行政處分。
第三十九條 違反本條例應當給予行政處罰的其他行為,按照法律法規的規定,由有關部門分別給予處罰。
第六章 附 則
第四十條 駐疆人民解放軍和人民武裝警察部隊開展民族團結教育活動參照本條例。
第四十一條 本條例自2010年2月1日起施行。

熱點內容
司法嬌心得 發布:2024-09-20 19:59:46 瀏覽:402
價值取向道德 發布:2024-09-20 19:53:32 瀏覽:903
寺廟更換法人法規 發布:2024-09-20 18:51:31 瀏覽:841
四所法學院 發布:2024-09-20 18:37:34 瀏覽:927
民政局的離婚協議書的法律效力 發布:2024-09-20 18:32:40 瀏覽:322
家司法解釋 發布:2024-09-20 17:37:18 瀏覽:281
支付寶轉賬法院 發布:2024-09-20 16:23:57 瀏覽:578
社會工作中級法規試題 發布:2024-09-20 08:01:39 瀏覽:13
每個月休息八天符合勞動法嗎 發布:2024-09-20 08:01:05 瀏覽:69
百萬網民學法律知識競賽活動 發布:2024-09-20 07:35:27 瀏覽:7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