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噪音管理條例
① 陝西省《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雜訊污染防治條例》實施辦法
第一章總則第一條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雜訊污染防治條例》(以下簡稱《條例》)第四十六條第一款的規定,制定本辦法。第二條本辦法所稱環境雜訊,是指在工業生產、交通運輸、建築施工和社會生活中所產生的影響周圍生活環境的聲音。
本辦法所稱環境雜訊污染,是指排放的環境雜訊超過國家規定的環境雜訊標准,妨礙人們工作、學習、生活和其它正常活動的現象。第三條本辦法適用於本省境內各城市的環境區域。
凡在上述區域內,從事可能對周圍生活環境造成環境雜訊污染的工業生產、交通運輸、建築施工活動和其他社會活動的任何組織和個人,都必須執行本辦法。第四條各城市人民政府應當根據國家發布的《城市區域環境雜訊標准》,劃定環境雜訊標准適用區域的范圍,制定實施標準的措施,有效地控制環境雜訊。第五條各城市人民政府在制定城市規劃、進行城市建設時,應當通過劃分城市功能區,合理配置道路、建築物、綠化帶等措施,防止環境雜訊污染,保障生活環境的安靜。第六條城市各級人民政府的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負責本轄區的環境雜訊的統一監督管理,並主要對工業雜訊、施工雜訊和火車、航空器、船舶運行雜訊實施監督管理。
城市各級人民政府的公安部門,負責社會生活雜訊及機動車輛運行的交通雜訊的監督管理。
鐵路、民航及其它管理部門,應根據各自的職責,積極協助上述監督管理部門實施本辦法。第七條凡產生工業雜訊和施工雜訊污染的單位和個人,都應採取有效措施控制雜訊,使其不超過國家規定的環境雜訊排放標准,並向當地人民政府的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申報雜訊源的種類、數目、強度,不得拒報或謊報。超過環境噪音排放標準的,除應負責治理,消除雜訊污染外,並應向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繳納超標排污費。
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與其他監督管理部門,有權對管轄范圍內排放環境雜訊的單位和個人進行現場檢查,被檢查者必須如實反映情況,提供必要的資料,不得弄虛作假或拒絕檢查。檢查部門有義務為被檢查者保守技術秘密和業務秘密。第八條直接受到雜訊污染危害的單位和個人,有權對造成污染者進行監督、檢舉、控告和提起訴訟;有權依法要求致害者消除雜訊污染危害、賠償損失。第二章工業雜訊污染防治第九條凡使用產生雜訊大的機械設備的單位和個人,應採取有效的治理措施,使雜訊不超過國家規定的環境雜訊廠界排放標准。第十條新建、擴建、改建工程和技術改造項目,凡建成後會產生環境雜訊污染的,其環境影響評價必須有雜訊影響評價內容。雜訊防治設施必須與主體工程同時設計、同時施工、同時投產。否則,不準建設,不準投產使用。未經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批准,不得擅自拆除或閑置雜訊污染防治設施。第十一條特殊住宅區、居民區、文教區、療養區、風景名勝區禁止新建、擴建、改建產生環境雜訊污染的項目,對現有雜訊超標的單位,當地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要分別情況,報經同級人民政府批准後,令其限期治理、轉產或搬遷。第十二條因國防建設需要所進行的產生雜訊污染的試驗活動,須說明污染范圍、程度、防治措施,報經省人民政府批准後方可進行。第三章施工雜訊污染防治第十三條在工程施工中產生雜訊的推土機、挖掘機、打樁機、打夯機、壓路機、混凝機、攪拌機、電鋸等機械的使用者,或者進行其它對周圍生活環境區域造成雜訊污染的作業者,應當採取有效的防治和管理措施,使其排放的雜訊不超過國家規定的環境雜訊施工場界排放標准。第十四條禁止夜間在特殊住宅區、居民區、文教區、療養區、醫院附近進行有環境雜訊污染的施工作業。因工程技術要求連續作業,以及搶險、搶修作業等特殊情況,確須夜間施工的,應經當地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批准。
在上述地區內,施工單位非經批准不得設置加工性質的料場。凡因施工需要,經當地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批准臨時設置的料場,應當採取防治雜訊措施;建築物交付使用後,應立即遷出。第十五條確因經濟、技術條件所限,不能通過治理雜訊源消除環境雜訊污染的,施工單位必須採取有效措施,把雜訊污染減低到最少程度,並事先與受其污染區域內的居民組織和有關單位協調,達成採取措施減輕危害的協議,經當地人民政府批准,並將協議送當地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備案。
② 貴州省環境雜訊污染防治條例
第一章總 則第一條為防治環境雜訊污染,保護和改善生活環境,保障公眾健康,推進生態文明建設,促進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雜訊污染防治法》和有關法律、法規的規定,結合本省實際,制定本條例。第二條本省行政區域內的環境雜訊污染防治和監督管理,適用本條例。第三條環境雜訊污染防治和監督管理應當遵循統籌規劃、預防為主、綜合治理、公眾參與的原則。第四條實行聲環境質量目標責任制和考核評價制度,將聲環境質量目標完成情況納入各級人民政府生態文明建設目標責任考核。第五條各級人民政府對本行政區域的聲環境質量負責。
各級人民政府應當將環境雜訊污染防治工作納入環境保護規劃,制定和實施有利於聲環境保護的經濟、技術政策和措施。第六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對本轄區內的環境雜訊污染防治實施統一監督管理。
城市管理行政執法部門根據職責,依法做好社會生活雜訊污染、建築施工雜訊污染的綜合行政執法工作。
公安、住房和城鄉建設、交通運輸、文化、鐵路、民航等主管部門根據各自職責,對雜訊污染防治實施監督管理。第七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加大對保護和改善聲環境、防治環境雜訊污染的財政投入,建立財政資金和社會資金相結合的多元化資金投入和保障機制。第八條任何單位和個人享有在安靜環境中生活、工作和學習的權利,負有保護聲環境的義務,並有權對造成環境雜訊污染的行為進行投訴、舉報和控告。第九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建立環境雜訊污染防治行政執法公示制度,通過全省統一的大數據平台和政務服務網,對環境雜訊污染防治的行政執法權力清單、責任清單和執法主體、監督方式等實行公開,主動接受公眾監督。
負有環境雜訊污染防治監督管理職責的部門應當在全省統一的大數據平台公開環境雜訊污染受理舉報、投訴的電話、電子信箱、投訴舉報處理程序及環境雜訊污染違法行為查處情況,有關行政主管部門應當將環境雜訊污染違法信息記入社會誠信檔案,並依法向社會公布。第十條各級人民政府及有關部門應當加強環境雜訊污染防治知識和相關法律、法規的宣傳教育,增強公眾聲環境保護意識,拓展公眾參與聲環境保護途徑,引導公眾參與聲環境保護工作。第十一條村(居)民委員會應當協助所在地人民政府及有關主管部門做好聲環境保護工作。
鼓勵業主依法制定物業管理區域內環境雜訊污染防治和管理的公約,由業主和物業服務企業共同遵守,做好管理區域內的聲環境保護工作。
物業服務單位或者組織應當對本物業管理區域內違反環境雜訊污染防治法律、法規規定和公約約定的行為,予以制止,並及時向城市管理行政執法部門報告。第十二條鼓勵支持環境雜訊污染防治科學技術的研究開發、成果轉化和推廣應用,提高聲環境保護的科學技術水平,支持環境雜訊污染防治產業的發展。第二章監督管理第十三條本省可以根據國家聲環境質量標准和本行政區域聲環境狀況,制定嚴於國家聲環境質量標準的地方聲環境質量標准。
縣級人民政府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應當根據國家或者省聲環境質量標准,劃分本行政區的聲環境功能區,報同級人民政府批准後實施,並向社會公布。第十四條城鄉規劃部門在確定建設布局時,應當依據國家或者省聲環境質量標准和民用建築隔聲設計規范,合理設置工業園區、交通干線、可能產生雜訊污染的市政和公共設施等的雜訊防護隔離區域,提出相應規劃設計要求,並依法編寫該規劃有關環境影響的篇章和說明。第十五條新建、擴建、改建可能產生環境雜訊的建設項目,應當依法進行環境影響評價。
建設項目的環境影響評價文件未經審查批準的,建設單位不得開工建設。第十六條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應當會同有關部門合理設置環境雜訊監測網路,在雜訊敏感建築物集中區域、交通要道、商業區、大型建築工程設置雜訊自動監測和顯示設施,組織開展區域聲環境質量監測,並定期向社會公布監測結果和聲環境質量報告。
環境雜訊監測點位的設置和數據採集應當符合國家標准和有關環境雜訊的技術規范。第十七條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應當會同有關部門在雜訊敏感建築物集中區域及其附近的廣場、公園等公共場所設置標志牌,標明區域環境雜訊最高限值。
③ 南寧市環境雜訊污染防治條例(2012修正)
第一章總則第一條為防治環境雜訊污染,保護和改善生活環境,保障人體健康,促進社會和諧,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雜訊污染防治法》等法律、法規,結合本市實際,制定本條例。第二條本條例適用於本市行政區域內環境雜訊污染的防治和監督管理工作。
因從事本職生產、經營工作受到雜訊危害的防治,不適用本條例。第三條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依法對本行政區域內的環境雜訊污染防治實施統一的監督管理,依據本條例負責對工業和建築施工雜訊污染防治實施監督管理。
公安部門負責對交通和社會生活雜訊污染防治實施監督管理。
規劃、城市管理、工商、建設、文化、鐵路等主管部門根據各自職責,依法協助環境保護、公安等部門對環境雜訊污染防治實施監督管理。第四條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應當協助政府相關部門對居住區雜訊污染防治實施監督管理,調解鄰里之間因雜訊產生的糾紛。第五條居住小區業主大會可以在管理規約中依法約定本物業管理區域內環境雜訊污染防治的權利和義務,全體業主應當共同遵守。
物業服務企業對本物業管理區域內違反環境雜訊污染防治法律、法規和管理規約的行為,應當予以勸止,並向有關環境雜訊污染防治的監督管理部門報告。第二章環境雜訊污染防治的監督管理第六條市、縣人民政府及其有關部門組織編制交通、城鄉建設等專項規劃時,應當充分考慮聲環境質量的要求,合理規劃各類功能區域和交通干線走向,並依法進行環境影響評價。第七條規劃行政主管部門應當根據城市總體規劃,按照城市區域聲環境質量標准及民用建築隔聲設計規范要求,合理劃定醫院、學校、機關、科研單位和住宅區等雜訊敏感建築物集中區域與可能產生環境雜訊污染的工業企業和城市道路等市政基礎設施的雜訊防護距離。
城市規劃行政主管部門在審批可能給周圍單位和居民造成雜訊污染的建設項目時,應當舉行聽證會或以其他適當形式徵求項目所在地周圍單位和居民的意見。第八條工業生產及加工、維修、餐飲、娛樂等可能產生環境雜訊污染的建設項目應當依法進行環境雜訊影響評價,需要領取營業執照的,工商部門應當在批准前征詢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的意見。第九條在雜訊敏感建築物集中區域內排放環境雜訊超過區域環境雜訊標準的大、中型企業事業單位,由市、縣人民政府對其作出限期治理決定;小型企業事業單位和個體工商戶由市、縣(區)環保行政主管部門作出限期治理決定。在治理期限內,作出限期治理決定的單位可以責令限制或停止使用產生雜訊污染的設備、設施。第十條建設醫院、學校、機關、科研單位和住宅等雜訊敏感建築物時,建設單位應當考慮周圍雜訊源對建設項目本身的影響,在已經存在雜訊源的環境進行建設的,應當同時建設相應的雜訊污染防護設施。第十一條在高考、中考或重大活動等雜訊敏感期間,對建築施工等產生環境雜訊污染的活動,市人民政府可以作出限製作業區域、時間的決定,並提前七日向社會公布。第十二條雜訊敏感建築物集中區域內不得設立營業性娛樂場所。娛樂場所的邊界雜訊應當符合國家標准。排放的雜訊超過規定標準的,依照本條例第九條規定限期治理。
房地產開發企業預(銷)售新建居民住宅時,應當在居民住宅銷售場所公示該建設項目的環境雜訊影響評價文件。第十三條任何單位和個人對造成環境雜訊污染的行為,都有權向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或者其他有關部門檢舉和控告。接到檢舉、控告的部門應當及時依法處理。第三章工業雜訊污染防治第十四條工業生產活動中向周圍環境排放雜訊的,應當符合國家規定的工業企業廠界環境雜訊排放標准。
造成環境雜訊污染的工業企業,應當採取有效措施消除或減輕雜訊對周圍生活環境的影響。第十五條市、縣(區)人民政府應當按照本行政區域環境雜訊污染防治規劃的要求,依法制定並實施轄區范圍內造成環境雜訊污染的工業企業搬遷計劃。第十六條在下列區域內禁止建設排放環境雜訊的工業設施:
(一)住宅區和其他人口密集區;
(二)醫院、療養院、學校、圖書館、幼兒園、老年公寓、機關、科研單位所在的區域;
(三)風景名勝區、自然保護區;
(四)市、縣級人民政府確定的其他重點保護區域。
④ 合肥市環境雜訊污染防治條例
第一章總則第一條為防治環境雜訊污染,保護和改善生活環境,保障人體健康,促進經濟和社會發展,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雜訊污染防治法》等有關法律、法規,結合本市實際,制定本條例。第二條本條例適用於本市城市規劃區內環境雜訊污染的防治。一切單位和個人都應遵守本條例。第三條本市各級人民政府應將防治環境雜訊污染,保護和改善聲環境質量工作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及城鄉建設規劃,採取有利於環境雜訊污染防治的政策和措施,鼓勵組織開發和推廣低雜訊技術、工藝、設備和產品,綜合治理環境雜訊污染。第四條市、縣(郊區)人民政府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對其轄區內的環境雜訊污染防治工作實施統一監督管理。其所屬環境監理機構負責日常監理工作。
公安、交通、鐵路、民航等主管部門根據各自職責,對交通運輸和社會生活雜訊污染防治實施監督管理。
規劃、建管、文化、工商、經貿等部門應協助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做好環境雜訊污染防治工作。第五條任何單位和個人都有保護聲環境的義務,並有權對造成環境雜訊污染的單位和個人進行檢舉和控告,有權要求造成污染者消除污染。造成雜訊污染的單位和個人,必須認真治理,排除雜訊污染。第六條在環境雜訊污染防治工作中做出顯著成績的單位和個人,由市、縣(郊區)人民政府給予表彰和獎勵。第二章監督管理第七條市人民政府根據國家《城市區域環境雜訊適用區劃分技術規范》,制定《合肥市區域環境雜訊功能區劃分》,並負責實施。第八條城市規劃部門在確定城市建設布局時,應依據《合肥市區域環境雜訊功能區劃分》和國家《民用建築隔聲設計規范》,劃定建築物與交通干線的防雜訊距離,並提出相應的規劃設計要求。第九條在下列區域內不得建設排放環境雜訊超過質量標準的各類設施:
(一)對住宅小區、學校、幼兒園、醫院、機關、科研單位有影響的范圍;
(二)風景名勝區、自然保護區和療養區。第十條新建、改建、擴建的建設項目,必須遵守國家有關建設項目環境保護管理的規定。
可能產生環境雜訊污染的建設項目,建設單位必須提出環境影響報告書(表),規定環境雜訊污染的防治措施,並按照國家規定的程序報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批准。凡未經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審查或經審查否決的,有關部門不得立項。
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應在收到建設項目建議書3日內予以審查並給予批復;逾期未作批復,視為同意。
環境影響報告書(表)中,應當有該建設項目所在地單位和居民的意見。第十一條建設項目的環境雜訊污染防治設施必須與主體工程同時設計、同時施工、同時投產使用。建設單位應在開工前10日內到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辦理審查手續。
建設項目在投入生產或者使用之前,其環境雜訊污染防治設施必須經原審批環境影響報告書(表)的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驗收;達不到國家規定要求的,該建設項目不得投入生產或者使用。第十二條市、縣(郊區)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和其他環境雜訊污染防治監督管理部門,有權依法對管轄范圍內排放環境雜訊的單位、個人進行現場檢查。被檢查的單位、個人必須如實反映情況,並提供必要的資料。監督管理部門應為被檢查單位、個人保守技術秘密和業務秘密。
監督管理人員進行現場檢查必須兩人以上,並出示執法證件。第十三條向周圍環境排放建築施工、工業生產、經營活動雜訊的,必須在開工、生產、經營15日前到當地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辦理排污申報登記手續並領取「排污申報登記注冊證」。排污申報的內容包括:排放雜訊的設備及雜訊污染處理後正常作業條件下所排放的雜訊值等,並提出防治雜訊污染的技術資料。
造成環境雜訊污染的設備的種類、數量、雜訊值和防治設施有重大改變的,必須提前7日申報,並採取有效的防治措施。發生重大改變而未履行申報手續的,視為拒報。
「排污申報登記注冊證」實行年檢制度,每年核審一次。第十四條產生環境雜訊污染的單位,必須保持防治環境雜訊污染設施的正常運行;拆除或閑置環境雜訊污染防治設施的,必須提前10日報經當地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批准。
⑤ 江蘇省環境雜訊污染防治條例(2018修正)
第一章總則第一條為了防治環境雜訊污染,保護和改善生活環境,保障人體健康,促進社會和諧,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雜訊污染防治法》等法律、行政法規,結合本省實際,制定本條例。第二條本條例適用於本省行政區域內環境雜訊污染的防治及其監督管理。
本條例所稱環境雜訊,是指在工業生產、建築施工、交通運輸和社會生活中所產生的干擾周圍生活環境的聲音。
本條例所稱環境雜訊污染,是指所產生的環境雜訊超過國家和地方規定的環境雜訊排放標准,並干擾他人正常生活、工作和學習的現象。第三條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應當將環境雜訊污染防治工作納入環境保護規劃,並採取有利於聲環境保護的經濟、技術政策和措施;根據國家聲環境質量標准,劃定本行政區域內各類聲環境質量標準的適用區域,建設環境雜訊達標區。第四條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及其有關部門組織編制交通、城鄉建設等專項規劃時,應當充分考慮聲環境質量的要求,合理規劃各類功能區域和交通干線走向,並依法進行環境影響評價,向審批該專項規劃的機關提交環境影響報告書。第五條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以下簡稱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對本轄區內的環境雜訊污染防治實施統一監督管理,督促、指導、協調其他依法行使環境雜訊監督管理權的部門、機構的環境雜訊污染防治監督管理工作,具體負責工業雜訊、建築施工雜訊以及餐飲、娛樂等服務行業雜訊的污染防治的監督管理。
公安、交通、鐵路、民航等主管部門和海事管理機構根據各自職責,對社會生活雜訊和交通運輸雜訊污染防治實施監督管理。
質量技術監督部門對國家、行業或者地方標准中規定雜訊限值的產品實施監督管理。
工商、建設、文化等行政主管部門和鎮人民政府及街道辦事處根據各自職責,依法協助環境保護等部門對環境雜訊污染防治實施監督管理。第六條業主可以在業主公約中約定本物業管理區域內環境雜訊污染防治的權利和義務,由全體業主共同遵守。
物業管理組織對本物業管理區域內違反環境雜訊污染防治法律、法規規定和業主公約約定的行為,應當予以制止,並及時向依法行使環境雜訊監督管理權的部門、機構報告。第七條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和其他依法行使環境雜訊監督管理權的部門、機構,應當設置環境雜訊污染舉報電話、電子郵箱,並向社會公布。
對造成環境雜訊污染的行為,任何單位和個人都有權向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或者其他依法行使環境雜訊監督管理權的部門、機構舉報和投訴。接到舉報、投訴的部門、機構應當在三個工作日內處理或者移交有權部門、機構處理;需要及時處理的,應當立即處理或者立即移交有權部門、機構處理。第二章環境雜訊污染防治的監督管理第八條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應當會同有關部門制定環境雜訊污染防治規劃,報本級人民政府批准。
進行城鎮開發建設活動應當符合環境雜訊污染防治規劃。第九條省人民政府對國家環境雜訊排放標准中未作規定的項目,可以制定地方環境雜訊排放標准。地方環境雜訊排放標准由省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組織制訂,省質量技術監督部門負責編號,報省人民政府批准後向社會公布,並報國務院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備案。第十條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應當對區域聲環境質量和重點雜訊污染源定期進行監測,並將監測結果向社會公布。
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應當會同有關部門,逐步在城市市區主要交通要道、商業區和人口集中區域合理設置雜訊自動監測和顯示設施,加強環境雜訊監控。雜訊自動監測和顯示設施設置、運行、維護的費用由本級財政部門安排。
用於雜訊監測的計量器具,應當按照國家規定經強制檢定合格。第十一條新建、改建或者擴建建設項目,可能產生環境雜訊污染的,應當依法進行環境影響評價。第十二條建設可能產生環境雜訊污染的項目或者設施,嚴重影響所在地居民生活環境質量的,建設單位在報批環境影響評價文件前,應當徵求有關利害關系人、專家的意見,並在報批的環境影響評價文件中附具對有關利害關系人、專家的意見採納或者不採納的說明。未依法徵求有關利害關系人、專家的意見,或者雖然依法徵求了有關利害關系人、專家的意見,但存在重大意見分歧的,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在審查環境影響評價文件時,可以舉行聽證會,徵求項目所在地有關利害關系人的意見。利害關系人申請聽證的,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應當依法組織聽證。
將住宅改變為餐飲、娛樂等商業用房的,應當經有利害關系的業主全體同意。
⑥ 成都市環境雜訊(震動)管理條例(1990修改)
第一章 總則第一條 為了加強城市環境雜訊管理,防止雜訊污染,保護和改善生產、生活環境,保障人民身體健康,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和國家有關法律、法規,結合成都市情況,制定本條例。第二條 本條例所稱環境雜訊(震動)是指工業生產、建築施工、交通運輸、商業經營、社會生活活動等所產生的影響周圍環境的聲響和震動。第三條 凡在我市城區和區(市)、縣人民政府所在城鎮及其所規定區域的一切單位和個人,以及駛入上述區域內的機動車輛、火車和航空器,都必須遵守本條例。第四條 環境雜訊管理工作,實行市、區(市)、縣街道分級管理與各級主管部門管理相結合的原則。
各級人民政府的環境保護部門是同級人民政府環境雜訊監督管理的主管機關,並負責本條例的組織實施。
公安、城市管理、城市建設、交通、鐵路、民航管理部門和街道辦事處、鄉(鎮)人民政府,按照各自的職責,對社會生活、建築施工和機動車輛、船舶、火車、航空器等產生的環境雜訊污染實施監督管理。第五條 單位和個人有權對造成環境雜訊(震動)污染者進行監督。受環境雜訊(震動)污染的單位和個人有權要求污染者消除污染危害;造成環境雜訊(震動)污染者必須積極採取治理措施,消除污染危害,並按有關規定承擔責任。
對違反本條例規定的單位和個人,公民有權檢舉和控告。被檢舉和控告者,不得打擊報復。違者,依法處理。第六條 各級環境雜訊管理機關的工作人員,持市人民政府制發的《環境監察證》,依法進入產生雜訊(震動)污染的現場檢查。被檢查的單位和個人必須接受檢查,並如實反映情況和提供有關資料,不得拒絕或妨礙檢查人員執行公務。第七條 市和區(市)、縣應按照城鎮建設規劃布局,合理劃分功能區域並有防治環境雜訊的要求。第八條 排放環境雜訊污染的單位和個體經營者,必須申報、登記,並領取《排放污染許可證》。在生產、經營活動中,其聲級超過國家標准時,由市、區(市)、縣人民政府實行限期治理,並按國家規定繳納超標排污費,直至達到標准。第九條 本條例所稱國家環境雜訊(震動)標准,系指中華人民共和國《城市區域環境雜訊標准》和《城市區域環境震動標准》。
成都市行政區環境雜訊(震動)標准適用地帶,由成都市人民政府確定。第二章 工業雜訊和建築施工雜訊的管理第十條 城區和區(市)、縣人民政府所在城鎮及其所規定的區域,不得建設有雜訊(震動)污染危害的工程項目和設施。
改建、擴建(含更新技術改造)有雜訊(震動)污染危害的工程項目,其防治雜訊(震動)污染的設施必須與主體工程「同時設計、同時施工、同時投產」對原有的雜訊(震動)污染源,必須一並治理。違者,環境保護和其他有關部門不予驗收,不批准投產。第十一條 凡有雜訊(震動)污染源的單位和個人,應採取消聲、減震等防治措施,達到國家規定的雜訊標准。
對嚴重擾民的環境雜訊(震動)污染源,按國家有關法規,由縣以上人民政府的環境保護部門提出限期治理意見,報同級人民政府決定。第十二條 限期治理的污染源,逾期未完成治理任務的,改建、擴建的工程項目違反與主體工程同時設計、同時施工、同時投產規定和擅自拆除或閑置不用雜訊(震動)污染防治設施的,加倍徵收超標准排污費,直至達到標准。第十三條 市、區(市)、縣環境保護部門可會同同級計劃、經濟、技術監督等部門,對本地區生產、銷售、引進和使用的高雜訊機電設備和產品採取限制性措施。第十四條 建築施工作業單位,應採用噪用低、振動小的設備。對造成雜訊(震動)污染的施工機械必須採取雜訊(震動)污染防治措施。
除緊急搶險、搶修外,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在午間(十二時至十四時)和夜間(二十二時至翌日七時)從事打樁、攪抖等危害居民健康的強雜訊施工作業。因特殊情況,確需在上述規定時間內施工的,必須向市、區(市)、縣的建設主管部門申報、登記,經批准發給《准許證》,方能施工作業。第三章 交通運輸雜訊管理第十五條 各類機動車輛的整車輻射最大雜訊聲級,必須符合國家《機動車輛允許雜訊標准》。超過國家允許標准者、新車不得出廠,已出廠的新車和再用車,由市、區(市)、縣公安和環境保護部門,令其限期治理。達到允許標准,限期治理仍未達到允許標准者,不得入戶,不予年審或轉籍。
⑦ 深圳經濟特區環境雜訊污染防治條例(2018修正)
第一章總 則第一條為了加強對城市環境雜訊的預防和治理,保護和改善生活、生態環境,保障人體健康,促進經濟、社會和環境的協調發展,根據法律、行政法規的基本原則,結合深圳經濟特區(以下簡稱特區)實際,制定本條例。第二條特區環境雜訊的污染防治和監督管理,適用本條例。
本條例所稱環境雜訊,是指在工業生產、建築施工、交通運輸和社會生活中產生的干擾周圍生活、生態環境的聲音。
本條例所稱環境雜訊污染,是指環境雜訊超過規定的環境雜訊排放標準的情形。第三條環境雜訊的污染防治和監督管理應當遵循以人為本、統籌規劃、預防為主、綜合治理的原則。第四條單位和個人享有在安寧環境中工作和生活的權利,負有保護聲環境的義務。
單位和個人有權對產生環境雜訊的行為進行舉報和投訴。
受環境雜訊影響的單位和個人,有權要求責任單位和個人及時採取措施消除影響。造成環境雜訊污染的單位和個人應當及時採取措施消除雜訊污染並依法承擔責任。第五條市、區政府對本行政區域內聲環境質量負責。
市、區政府應當將環境雜訊污染防治工作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並制定和採取有利於聲環境保護的經濟、技術政策和措施。
市、區政府在制定城市規劃時,應當結合環境雜訊污染防治規劃的要求,合理規劃各類功能區域和交通干線走向,並依法進行環境影響評價,防止或者減輕環境雜訊污染。第六條市、區政府環境保護主管部門(以下簡稱環保部門)對本行政區域內環境雜訊的污染防治實施統一監督管理,督促、協調其他依法行使環境雜訊監督管理職責的部門和機構開展環境雜訊監督管理,具體負責對工業雜訊、建築施工雜訊以及商業經營活動、營業性文化娛樂活動中產生的社會生活雜訊實施監督管理。
交通運輸部門負責對道路、城市軌道、城市公共交通設施等交通雜訊實施監督管理。
公安部門負責對機動車雜訊和本條第一款規定之外的社會生活雜訊實施監督管理。
市場監督部門負責對國家、行業或者地方標准中規定雜訊限值的產品實施監督管理。
鐵路、民航、海事、漁業部門根據各自職責分別對鐵路機車、航空器、機動船舶雜訊實施監督管理。
規劃、建設、城市管理、文化等部門,根據法律、法規和本條例的規定對環境雜訊實施監督管理。第七條市環保部門和其他依法行使環境雜訊監督管理職責的部門應當根據環境雜訊監督管理的需要,聯合市場監督管理部門制定地方環境雜訊標准和技術規范。第八條居民委員會、業主委員會、社區工作站、物業管理等單位應當協助依法行使環境雜訊監督管理職責的部門加強聲環境管理,組織開展環境雜訊污染防治的宣傳教育和環境雜訊糾紛調解工作。第九條鼓勵和支持環境雜訊污染防治的科學研究和先進防治技術的推廣應用。第二章環境雜訊的規劃控制第十條市環保部門應當會同規劃、交通、建設、公安、市場監督等有關部門,根據人居環境建設要求和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狀況,制定本市環境雜訊污染防治規劃,報市政府批准後實施。
市環保部門在制定環境雜訊污染防治規劃時,應當將規劃草案向社會公布,公開徵求社會意見。公開徵求意見的時間不得少於三十日。
市環保部門和其他依法行使環境雜訊監督管理職責的部門應當根據環境雜訊污染防治規劃,制定年度實施計劃,並向社會公布。第十一條市環保部門應當根據城市總體規劃和國家聲環境質量標准,劃分聲環境功能區,報市政府批准後實施,並向社會公布;區域功能發生變化的,應當及時調整聲環境功能區。第十二條市環保部門應當加強環境雜訊預測評估研究,組織繪制環境雜訊地圖,為環境雜訊污染防治規劃、環境雜訊管理和公眾參與提供科學依據。環境雜訊地圖應當定期向社會公布。
環境雜訊地圖的具體實施辦法由市環保部門另行制定。第十三條區域聲環境質量達不到規定要求的,環保部門應當暫停審批該區域新增環境雜訊排放的建設項目或者提出環境雜訊控制和削減計劃並組織實施。第十四條在紅樹林等自然保護區以及雜訊敏感建築物集中區域內,禁止新建、改建、擴建雜訊、振動超過標準的生產經營項目。第十五條市、區政府及有關部門應當合理規劃城市公共設施,新建、改建、擴建城市公共設施應當符合環境雜訊污染防治規劃的要求。新建城市公共設施的,應當與雜訊敏感建築物保持合理的雜訊防護距離;改建、擴建城市公共設施的,應當採取有效的防護措施,避免雜訊干擾周圍環境。
新建雜訊敏感建築物應當與已有的供電等城市公共設施保持合理的距離。
⑧ 西安市環境雜訊污染防治條例
第一章總則第一條【立法目的】為了防治環境雜訊污染,保護和改善聲環境,保障公眾健康,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雜訊污染防治法》等法律法規,結合本市實際,制定本條例。第二條【適用范圍】本市行政區域內的環境雜訊污染防治,適用本條例。第三條【政府責任】市、區、縣人民政府應當制定和實施有利於聲環境保護的經濟、技術政策和措施,鼓勵和支持環境雜訊污染防治的科學研究及先進技術的推廣應用,對本行政區域內的聲環境質量負責。第四條【各部門職責】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對本轄區內的環境雜訊污染防治實施統一的監督管理,編制環境雜訊污染防治規劃,負責工業雜訊、建築施工雜訊以及商業、文化娛樂等經營場所固定設備產生雜訊的監督管理。
城管執法部門負責城市建成區街道、廣場、公園等公共場所宣傳慶典、文化娛樂、體育健身等活動中,使用音響、抽打陀螺、甩響鞭等方式產生雜訊以及臨街商業門點使用音響產生雜訊的監督管理。
公安機關負責除本條第一款、第二款規定之外的社會生活雜訊和車輛產生雜訊的監督管理。
規劃、建設、市政、市容、交通運輸、文化、房屋、工商、質監等行政管理部門,按照各自職責做好環境雜訊污染防治工作。第五條【群眾性自治組織職責】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應當協助環境保護、公安、城管執法等行政管理部門做好聲環境保護工作,調解因環境雜訊產生的鄰里糾紛,開展環境雜訊污染防治的宣傳教育。第六條【業主自治和物業服務企業責任】鼓勵業主依法制定物業管理區域內環境雜訊污染防治和管理的公約,由業主和物業服務企業共同遵守。物業服務企業應當對管理區域內的環境雜訊污染行為予以勸阻;勸阻無效的,應當及時向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或公安、城管執法部門報告。第七條【宣傳和輿論監督】鼓勵和支持單位、社會團體以及其他組織開展多種形式的環境雜訊污染防治科學知識宣傳活動,提高公眾環境雜訊污染防治的意識。
報紙、廣播、電視、網路等媒體應當加強環境雜訊污染防治宣傳,對環境雜訊污染違法行為進行輿論監督。第二章環境雜訊的規劃控制第八條【編制雜訊污染防治規劃】市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應當會同規劃、財政、公安、城管執法、交通運輸、建設等有關部門,編制環境雜訊污染防治規劃,報市人民政府批准後實施。
市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在制定環境雜訊污染防治規劃時,應當將規劃草案向社會公布,公開徵求社會意見。第九條【編制實施方案】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和其他依法行使環境雜訊監督管理職責的部門應當根據環境雜訊污染防治規劃,分別制定實施方案,並向社會公布。第十條【聲環境功能區劃分】市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應當根據國家聲環境質量標准,劃分本市的聲環境功能區,報市人民政府批准後實施,並向社會公布。區域功能發生變化的,應當及時調整。第十一條【專項規劃編制要求】市人民政府及其有關部門組織編制城鄉統籌、城市功能與空間布局、城市綜合交通等專項規劃時,應當依據聲環境質量標准、環境影響評價結論等,提出環境雜訊污染技術目標。第十二條【雜訊防護距離】城鄉規劃行政管理部門應當按照聲環境質量標准及民用建築隔聲設計規范,提出劃定雜訊敏感建築物與可能產生環境雜訊污染的工業企業和城市公共設施的雜訊控制要求。第三章社會生活雜訊污染防治第十三條【公用設施雜訊治理】建築物安裝使用空調器、冷卻塔、電梯、鍋爐、水泵等公用設施,產生雜訊、振動等干擾周圍環境的,管理者應當採取措施進行治理。第十四條【商業經營固定設備雜訊防治】商業經營活動中使用空調器、冷卻塔、抽風機、發電機、水泵等產生雜訊的設備、設施的,應當按規定配置有效的防噪、防振設施,確保產生雜訊不超過國家規定的排放標准。第十五條【商業活動雜訊防治】商業經營場所和營業性文化娛樂場所的經營者,應當加強對經營活動中產生雜訊的管理和控制,防止產生雜訊干擾周圍環境。
在商業經營活動和營業性文化娛樂活動中,不得使用高音喇叭、大功率音響器材或者採用其他發出高雜訊的方法招攬顧客。第十六條【產生雜訊活動的禁止性規定】在雜訊敏感建築物集中區域,不得從事採用機械方式切割、加工金屬、石材、木材等材料,以及其他產生雜訊干擾居民正常休息的生產經營活動。
⑨ 沈陽市環境雜訊管理條例
第一章總則第一條為加強對雜訊的管理,有效地控制雜訊污染,保障人民身體健康,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試行)》和國家有關規定,結合本市實際情況,特製定本條例。第二條本條例所稱環境雜訊,是指交通運輸、工業生產、建築施工活動和社會生活所產生的影響人們工作、學習和休息的音響。
本條例所稱雜訊污染,是指雜訊源發出的聲音超過了所在區域適用的環境雜訊標准。第三條本條例適用於對本市轄區內環境雜訊的管理。一切單位和個人都應執行本條例。第四條市、區(縣)人民政府環境保護部門對本轄區內的環境雜訊實行統一監督和管理。
公安部門對交通雜訊和生活雜訊實行監督管理。
工業、交通運輸、建築工程等主管部門和工商行政管理部門,應協助環境保護部門做好環境雜訊污染的防治工作。
街道辦事處對所轄居民區的生活雜訊實行監督管理。第五條環境保護部門可以會同有關主管部門對產生雜訊污染的現場進行監測、檢查。被監測、檢查的單位應當如實反映情況,提供必要的資料。監測、檢查部門有責任為被監測、檢查的單位保守業務和技術秘密。第六條本市環境雜訊的控制標准按國家關於城市區域環境雜訊標準的規定執行。環境雜訊管理區域的劃分及其適用的環境雜訊標准,由市環境保護部門確定。第七條一切單位和個人有權對造成環境雜訊污染的單位或個人進行監督、檢舉和控告,有權要求造成污染者消除污染危害。造成環境雜訊污染的單位或個人,必須認真治理,排除雜訊污染。第二章交通雜訊管理第八條本條例所稱交通雜訊,是指機動車、火車、飛機在運行時產生的影響周圍地區環境的雜訊。第九條機動車應安裝完整、有效的消聲設施,在運行時要符合國家關於機動車輛允許雜訊標準的規定。
機動車輛檢驗部門應將機動車雜訊聲級作為車輛檢驗的項目。凡雜訊超過國家規定標準的機動車,一律不準行駛。第十條機動車必須使用低音喇叭,其喇叭聲級在車前方二米處測定不得超過一百零五分貝。
除大型公共電、汽車外,在市區內行駛的機動車,不準使用揚聲器和點綴性音響設施。第十一條機動車在市區設有禁鳴喇叭標志的路段行駛,嚴禁鳴喇叭;在市區其它路段行駛,夜間不準鳴喇叭。第十二條警車、消防車、工程救險車、救護車安裝警報器,須經公安部門核准,並只准在執行任務時按規定使用。第十三條嚴格限制拖拉機在市區內行駛。進入市區送菜、送奶,拉運糞便、垃圾的拖拉機,應按公安部門規定的時間和路線行駛。第十四條火車進入市區,不準使用汽笛,應按《中華人民共和國鐵路技術管理規程》的規定使用風笛,並應控制鳴笛。第十五條訓練飛行的飛機,不準在市區上空作超低空飛行或高空五千米以下的超音速飛行。第三章工業和建築施工雜訊管理第十六條本條例所稱工業雜訊,是指工業生產活動產生的影響周圍地區環境的雜訊;所稱建築施工雜訊,是指建築施工活動產生的影響周圍地區環境的雜訊。第十七條產生工業雜訊污染的單位,必須採取有效的治理措施,使產生的雜訊符合所在區域的環境雜訊標准。第十八條凡新建、擴建、改建的建設項目,應按國家關於建設項目環境保護管理規定執行,做到雜訊防治設施與主體工程同時設計、同時施工、同時投產。雜訊防治設施達不到規定要求的,環境保護部門不予驗收,不準投產使用。第十九條在特殊住宅區、居民稠密區、文教區、商業區內禁止新建產生雜訊污染的工廠、車間和作業點。已有的雜訊污染嚴重的工廠、車間和作業點,應採取治理措施,降低雜訊污染,限期達到所在區域的環境雜訊標准。第二十條建築施工單位在施工中應採取消聲減震措施,減輕對周圍環境的影響。除搶險施工外,二十二時至次日六時,不準在居民區使用雜訊大、震動大的施工機械。第二十一條對造成嚴重雜訊污染的單位,環境保護部門應責令其限期治理;對難以治理的,可限定其使用產生雜訊污染的設備的時間,或報請同級人民政府批准停產治理或搬遷。第四章生活雜訊管理第二十二條本條例所稱生活雜訊,是指除交通、工業和建築施工雜訊之外的影響周圍地區環境的雜訊。第二十三條禁止夜間在住宅區、宿舍使用電鑽、電鋸、電刨等雜訊大的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