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化營商環境條例實施問題
⑴ 四川省優化營商環境條例
第一章總 則第一條為了持續優化營商環境,激發市場主體活力,維護市場主體合法權益,推進政府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建設,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形成西部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增長極,根據國務院《優化營商環境條例》和有關法律、行政法規,結合四川省實際,制定本條例。第二條四川省行政區域內優化營商環境工作適用本條例。第三條優化營商環境應當堅持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原則,轉變政府職能、強化協同聯動、創新體制機制、完善法治保障,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為各類市場主體投資興業營造穩定、公平、透明、可預期的良好環境。第四條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應當加強對本行政區域內優化營商環境工作的組織領導,建立健全統籌推進、督促落實優化營商環境工作的相關機制,及時協調、解決優化營商環境工作中的重大問題。政府主要負責人是優化營商環境的第一責任人。
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應當明確優化營商環境工作的主管部門,由其負責組織、指導、協調本行政區域的優化營商環境日常工作。
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有關部門按照各自職責做好優化營商環境相關工作。第五條市場主體在市場經濟活動中權利平等、機會平等、規則平等。市場主體的財產權利以及其他合法權益和企業經營者的人身權利、財產權利以及其他合法權益受法律保護,任何組織或者個人不得侵犯。第六條加強與其他省、自治區、直轄市交流合作,加強省內毗鄰地區交流合作,形成要素自由流動的統一開放市場,持續優化區域整體營商環境。
按照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國家戰略,與重慶市協同推進以下優化營商環境工作:
(一)加強毗鄰地區合作,支持共建區域發展功能平台,探索經濟區與行政區適度分離,促進要素自由流動,提高資源配置效率;
(二)推進政務服務標准統一、跨省通辦、監管聯合、數據共享、證照互認;
(三)加強公共法律服務、多元化糾紛解決機制協作;
(四)完善執法聯動響應和協作機制,實現違法線索互聯、處理結果互認;
(五)完善司法協作機制,推進高水平司法服務和保障;
(六)其他協商確定的合作事項。第七條省人民政府發展改革部門應當按照國家營商環境評價體系要求,建立營商環境評價制度,運用第三方評估等方式開展評價工作並公布評價結果,發揮營商環境評價制度對優化營商環境的引領和督促作用。
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及其有關部門應當根據營商環境評價結果,及時調整完善優化營商環境的政策措施,加強政策解讀與宣傳。第八條新聞媒體應當及時、准確宣傳優化營商環境的措施和成效,推廣典型經驗,營造開放包容、互利合作、誠實守信、重商護商的社會氛圍。
鼓勵新聞媒體及時曝光損害營商環境的行為和典型案件,發揮輿論監督作用。第九條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及其有關部門應當結合實際,探索具體可行的優化營商環境新經驗、新做法,並復制推廣行之有效的改革措施。
在探索創新中出現偏差失誤或者未能實現預期目標,但未違反法律、法規的強制性規定,符合國家和本省確定的發展改革方向,且勤勉盡責、未謀取私利的,可以予以免除責任或者減輕責任。第十條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應當建立優化營商環境工作考核和激勵機制,對做出顯著成績的單位和個人按規定給予表彰獎勵;對考核結果不達標的單位的主要負責人實行約談,並責令單位限期整改。第二章市場環境第十一條市場主體依法享有經營自主權。對依法應當由市場主體自主決策的各類事項,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干預。
禁止在法律、法規規定之外要求市場主體提供財力、物力或者人力的攤派行為。第十二條市場准入負面清單以外的領域,各類市場主體均可以依法平等進入。外商投資准入負面清單以外的領域,按照內外資一致的原則實施管理。
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根據發展定位、功能布局以及環保安全等相關規定,按照有關產業規劃制定產業引導政策,並向社會公開。第十三條對標國際高標准投資貿易規則,推進貿易便利化,鼓勵和促進外商投資。平等對待外商投資企業,完善外商投資投訴協調工作機制,保護外商投資合法權益。
支持各類企業在四川設立總部機構、研發中心、結算中心、永久會址等。
⑵ 安徽省實施《優化營商環境條例》辦法
第一章總 則第一條為了持續優化營商環境,不斷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加快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推動高質量發展,全力實施長江三角洲區域一體化發展戰略和促進中部地區崛起戰略,全面建設現代化五大發展美好安徽,根據國務院《優化營商環境條例》和其他有關法律法規,結合本省實際,制定本辦法。第二條本辦法適用於本省行政區域內優化營商環境工作。
本辦法所稱營商環境,是指企業等市場主體在市場經濟活動中所涉及的體制機制性因素和條件。第三條各級人民政府應當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優化營商環境的重要論述,堅持深入推進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優化服務,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營造有利於創新、創業、創造的發展環境,激發各類市場主體活力,增強發展動能,努力建成全國審批事項最少、辦事效率最高、投資環境最優、市場主體和人民群眾獲得感最強的省份之一。第四條各級人民政府應當加強對優化營商環境工作的組織領導,完善優化營商環境的政策措施,建立健全統籌推進、督促落實優化營商環境工作的相關機制,及時協調、解決優化營商環境工作中的重大問題。
各級人民政府主要負責人是本行政區域優化營商環境的第一責任人,對優化營商環境工作負領導責任。第五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根據實際情況,可以明確優化營商環境工作的主管部門,負責本行政區域內優化營商環境建設的組織指導、統籌協調、監督檢查等工作。
政府其他有關部門,應當按照各自職責,做好優化營商環境相關工作。第六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按照長三角區域一體化發展有關規劃的要求,落實長三角法治營商環境建設區域協同機制和等高對接機制,強化創新協同驅動,加強互動合作,借鑒先進經驗,推動建立統一的市場服務體系,優化市場環境。第七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有關部門、有關單位應當組織人員開展「四送一服」雙千工程,為市場主體送新發展理念,送支持政策,送創新項目,送生產要素,服務實體經濟發展。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有關部門、有關單位應當通過省「四送一服」雙千工程綜合服務平台,暢通市場主體反映問題渠道,為市場主體提供政策解讀、收辦問題、對接生產要素等服務,在職能范圍內依法依規幫助解決生產經營各類問題。第八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將優化營商環境工作納入政府績效考核,依據國家建立的營商環境評價體系,通過營商環境有關監測系統調查以及委託第三方進行評估等方式,組織開展營商環境評價。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建立優化營商環境工作激勵機制,按照國家和我省有關規定,對在優化營商環境工作中做出顯著成績的單位和個人,給予表彰或者獎勵。第九條各級人民政府及有關部門應當加強優化營商環境的法律、法規、規章和政策措施的宣傳,支持新聞媒體客觀、公正地對營商環境進行輿論監督,建立輿情收集和回應機制。第二章市場主體保護第十條各級人民政府及有關部門應當保障市場主體依法享有經營自主權。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干預依法應當由市場主體自主決策的各類事項。第十一條各級人民政府及有關部門應當保障各類市場主體依法平等使用資金、技術、人力資源、土地使用權及其他自然資源等各類生產要素和公共服務資源,依法平等適用國家和省支持發展的政策。第十二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有關部門應當深化公共資源交易平台整合共享,全面實施公共資源電子化交易,實現全過程在線實時監管,依法公開交易及履約信息,保障市場主體及時獲取有關信息,平等參與交易活動。
省人民政府發展改革部門應當會同省人民政府有關行政監督管理部門健全由市場主體以及第三方參與的社會評價機制,對公共資源交易平台運行服務機構提供公共服務情況進行評價。第十三條省人民政府有關部門應當分類分行業統一市場主體參與的公共資源交易制度規則,健全公共資源交易制度規則清理長效機制。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有關部門應當加強公共資源交易管理,健全公共資源項目交易市場和履約現場聯動機制,推進市場主體及項目履約行為信用評價和行政處罰結果在公共資源交易過程中的運用。第十四條各級人民政府及有關部門應當依法保護市場主體的財產權和其他合法權益,保護企業經營者人身和財產安全。依法確需採取查封、扣押和凍結等措施的,應當嚴格按照法定許可權、條件、程序進行,限定在所必需的范圍內。
⑶ 天津市優化營商環境條例
第一章總 則第一條為了優化營商環境,提高政務服務水平,平等保護各類市場主體合法權益,激發市場活力,推進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根據有關法律、行政法規,結合本市實際情況,制定本條例。第二條本市行政區域內的優化營商環境工作,適用本條例。
本條例所稱營商環境,是指市場主體在准入、生產經營、退出等過程中涉及的政務環境、市場環境、法治環境、人文環境等有關外部因素和條件的總和。第三條本市優化營商環境工作,應當堅持改革創新、依法依規、公開公正、廉潔高效、誠實守信、權責一致原則,遵循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便利化要求,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營造穩定、公平、透明和可預期的營商環境。第四條各級人民政府應當加強對優化營商環境工作的組織領導,制定實施優化營商環境政策措施,建立優化營商環境工作協調機制,協調解決優化營商環境中的重大問題。第五條市和區政務服務部門是本行政區域營商環境主管部門,負責組織推動建設營商環境,統籌協調和監督指導各部門、各單位優化營商環境工作。
市和區人民政府有關部門、有關單位應當按照各自職責,做好優化營商環境相關工作。第六條各級人民政府和新聞媒體應當加強優化營商環境的法律、法規和政策措施的宣傳,營造良好的營商環境輿論氛圍。第七條市場主體在生產經營活動中應當遵守法律、法規,遵守社會公德、商業道德,誠實守信、公平競爭,承擔生態環境保護、消費者權益保護等社會責任,接受政府和社會公眾的監督。第八條本市對在優化營商環境工作中作出顯著成績的單位和個人,按照有關規定給予獎勵。第二章政務環境第九條各級人民政府應當加強服務型政府建設,轉變政府職能,提高行政效能,推行行政許可事項和證明事項告知承諾制,推進政務服務標准化智能化便利化,為市場主體提供高效、規范、便捷的政務服務。第十條市和區人民政府有關部門應當建立權力清單和責任清單,將行使的各項行政職權及其依據、行使主體、運行流程、對應責任等,以清單形式向社會公布,接受社會監督。第十一條各級人民政府、有關部門制定涉及市場主體的創新創業、人才、產業等政策,應當依法公開,及時落實,並為市場主體提供解讀、咨詢服務。第十二條本市依法取消、下放、合並行政許可等政務服務事項;依法取消沒有法律、法規和國家相關規定依據的證明材料;根據改革實踐需要,依法相對集中行使行政許可權,完善相對集中實施行政許可相關制度。第十三條市人民政府應當組織編制全市統一的政務服務事項目錄。
市政務服務部門應當會同有關部門編制政務服務事項標准化工作流程、規程和辦事指南,明確政務服務事項的名稱、設定依據、申請條件、申請材料、審查標准、辦理程序和辦結時限等信息,並向社會公布。
各級人民政府、有關部門應當執行政務服務事項標准,實行全市同一政務服務事項按照同一標准辦理。第十四條市和區人民政府應當設立統一的政務服務中心,鄉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應當設立綜合便民服務中心,實行政務服務事項綜合受理、集中辦理、現場服務、限時服務,為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組織就近辦理政務服務事項提供便利。
鄉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可以在社區(村)設立便民服務站點提供延伸服務。第十五條市人民政府建立政務一網通平台,實行跨區域、跨部門政務數據共享,利用互聯網端、移動終端、自助終端等智能化辦事渠道,推動實現政務服務事項全程網上辦理,並與政務服務中心窗口辦理融合互通。涉及國家秘密或者法律、法規另有規定的除外。第十六條各級人民政府、有關部門應當優化政務服務事項辦理流程,壓縮辦理時限,減少辦理環節。需要向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組織告知辦理程序、申請條件、申請材料和辦理時限等內容的,應當一次性全部告知。對於依法不需要現場踏勘、聽證、招標、拍賣、檢驗、檢測、檢疫、鑒定和專家評審的政務服務事項,應當在辦事窗口或者政務一網通平台一次性受理辦結。
各級人民政府、有關部門不得要求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組織提供沒有法律、法規依據的材料;應當由有關部門調查核實的信息,或者能夠通過政務一網通平台提取、生成或者信息共享的材料,不得要求重復提供。
⑷ 優化營商環境條例
第一章總則第一條為了持續優化營商環境,不斷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加快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推動高質量發展,制定本條例。第二條本條例所稱營商環境,是指企業等市場主體在市場經濟活動中所涉及的體制機制性因素和條件。第三條國家持續深化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優化服務改革,最大限度減少政府對市場資源的直接配置,最大限度減少政府對市場活動的直接干預,加強和規范事中事後監管,著力提升政務服務能力和水平,切實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更大激發市場活力和社會創造力,增強發展動力。
各級人民政府及其部門應當堅持政務公開透明,以公開為常態、不公開為例外,全面推進決策、執行、管理、服務、結果公開。第四條優化營商環境應當堅持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原則,以市場主體需求為導向,以深刻轉變政府職能為核心,創新體制機制、強化協同聯動、完善法治保障,對標國際先進水平,為各類市場主體投資興業營造穩定、公平、透明、可預期的良好環境。第五條國家加快建立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現代市場體系,依法促進各類生產要素自由流動,保障各類市場主體公平參與市場競爭。第六條國家鼓勵、支持、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發展,激發非公有制經濟活力和創造力。
國家進一步擴大對外開放,積極促進外商投資,平等對待內資企業、外商投資企業等各類市場主體。第七條各級人民政府應當加強對優化營商環境工作的組織領導,完善優化營商環境的政策措施,建立健全統籌推進、督促落實優化營商環境工作的相關機制,及時協調、解決優化營商環境工作中的重大問題。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有關部門應當按照職責分工,做好優化營商環境的相關工作。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根據實際情況,可以明確優化營商環境工作的主管部門。
國家鼓勵和支持各地區、各部門結合實際情況,在法治框架內積極探索原創性、差異化的優化營商環境具體措施;對探索中出現失誤或者偏差,符合規定條件的,可以予以免責或者減輕責任。第八條國家建立和完善以市場主體和社會公眾滿意度為導向的營商環境評價體系,發揮營商環境評價對優化營商環境的引領和督促作用。
開展營商環境評價,不得影響各地區、各部門正常工作,不得影響市場主體正常生產經營活動或者增加市場主體負擔。
任何單位不得利用營商環境評價謀取利益。第九條市場主體應當遵守法律法規,恪守社會公德和商業道德,誠實守信、公平競爭,履行安全、質量、勞動者權益保護、消費者權益保護等方面的法定義務,在國際經貿活動中遵循國際通行規則。第二章市場主體保護第十條國家堅持權利平等、機會平等、規則平等,保障各種所有制經濟平等受到法律保護。第十一條市場主體依法享有經營自主權。對依法應當由市場主體自主決策的各類事項,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干預。第十二條國家保障各類市場主體依法平等使用資金、技術、人力資源、土地使用權及其他自然資源等各類生產要素和公共服務資源。
各類市場主體依法平等適用國家支持發展的政策。政府及其有關部門在政府資金安排、土地供應、稅費減免、資質許可、標准制定、項目申報、職稱評定、人力資源政策等方面,應當依法平等對待各類市場主體,不得制定或者實施歧視性政策措施。第十三條招標投標和政府采購應當公開透明、公平公正,依法平等對待各類所有制和不同地區的市場主體,不得以不合理條件或者產品產地來源等進行限制或者排斥。
政府有關部門應當加強招標投標和政府采購監管,依法糾正和查處違法違規行為。第十四條國家依法保護市場主體的財產權和其他合法權益,保護企業經營者人身和財產安全。
嚴禁違反法定許可權、條件、程序對市場主體的財產和企業經營者個人財產實施查封、凍結和扣押等行政強制措施;依法確需實施前述行政強制措施的,應當限定在所必需的范圍內。
禁止在法律、法規規定之外要求市場主體提供財力、物力或者人力的攤派行為。市場主體有權拒絕任何形式的攤派。第十五條國家建立知識產權侵權懲罰性賠償制度,推動建立知識產權快速協同保護機制,健全知識產權糾紛多元化解決機制和知識產權維權援助機制,加大對知識產權的保護力度。
國家持續深化商標注冊、專利申請便利化改革,提高商標注冊、專利申請審查效率。
⑸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實施《優化營商環境條例》辦法
第一章總 則第一條為了持續優化營商環境,激發市場活力和社會創造力,推動絲綢之路經濟帶核心區建設和自治區高質量發展,根據國務院《優化營商環境條例》,結合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實際,制定本辦法。第二條本辦法適用於自治區行政區域內各級人民政府優化營商環境的相關工作。第三條優化營商環境應當堅持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原則,以市場主體需求為導向,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以深刻轉變政府職能為核心,著力提升政務服務能力和水平,最大限度減少政府對市場資源的直接配置,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為各類市場主體營造穩定、公平、透明、可預期的良好營商環境。第四條各級人民政府應當加強對優化營商環境工作的組織領導,制定實施優化營商環境的政策措施,建立健全優化營商環境體制機制,協調解決優化營商環境工作中的重大問題。第五條自治區人民政府發展改革部門是自治區優化營商環境工作的主管部門,負責指導、組織、協調優化營商環境工作。州、市(地)、縣(市、區)人民政府(行政公署)確定的工作部門具體負責組織、協調優化營商環境的工作。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市場監督管理、工業和信息化、商務、自然資源、住房城鄉建設、金融監管等有關部門按照各自職責做好優化營商環境的相關工作。第六條自治區對營商環境實行定期評價制度。
自治區人民政府可以根據工作需要對下級人民政府開展營商環境評價,也可以委託第三方評價機構進行。州、市(地)、縣(市、區)不組織開展優化營商環境評價。
自治區人民政府負責制定自治區營商環境評價指標體系。評價指標和內容應當在參評區域的政府事權范圍內,綜合考慮評價區域的經濟體量、人口數量、市場主體數量等因素。相關指標、規則、標准、問卷等應當提前公開,參評地方的政府不得干預市場主體參與評價調查、反映情況。
各級人民政府及有關部門應當運用營商環境評價結果,持續改善營商環境。第七條自治區建立優化營商環境工作考核機制,對營商環境考核結果不達標的政府及部門主要負責人進行約談,並責令限期整改。
對在優化營商環境工作中做出顯著成績的單位和個人,按照國家和自治區有關規定給予表彰獎勵。第八條自治區建立優化營商環境容錯機制。
對在法治框架內進行優化營商環境改革探索中出現失誤或者偏差,符合規定條件的,可以予以免除或者減輕責任。第九條自治區人民政府及其有關部門應當持續優化投資環境,推進通關便利化,清理和規范口岸收費,發揮新疆區位優勢,提升對外開放層次,推進絲綢之路經濟帶核心區建設。第十條自治區人民政府及其有關部門支持國家級、自治區級園區、開發區深化改革,落實對園區、開發區的扶持政策,在國家法治框架內支持園區、開發區先行先試創新措施,加快推動高質量發展。第十一條各級人民政府及有關部門應當為工商資本到鄉村投資農民參與度高、受益面廣的鄉村產業提供便利條件,落實優惠政策,引導工商資本發展適合規模化集約化經營的種養業。第二章市場環境第十二條自治區依法保障各類市場主體的合法權益。
各級人民政府及有關部門不得妨礙市場主體正常的生產經營活動,不得違法實施侵犯市場主體合法權益的行為。第十三條各級人民政府及有關部門應當依法保護市場主體的財產權,保護企業經營者人身和財產安全。
禁止違反法定許可權、條件、程序對市場主體的財產和企業經營者個人財產實施查封、凍結和扣押等行政強制措施;禁止在法律、法規規定之外向市場主體變相收費和攤派。
因國家利益、社會公共利益需要,政府採取徵收徵用、變更或者撤回已經生效的行政許可、承諾等措施的,應當依法對市場主體予以補償。第十四條各類市場主體依法平等適用國家及自治區支持發展的政策,公平使用資金、技術、人力資源、土地使用權等各類生產要素,享有在項目申報、融資活動、政府采購、招標投標等公共資源交易活動中獲得公平待遇的權利。第十五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有關部門應當完善中小投資者權益保護機制,提升中小投資者維護合法權益的便利度。第十六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有關部門應當推行電子營業執照、電子發票和電子印章的應用,優化社會保險費、住房公積金賬戶代扣代繳服務。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有關部門應當落實「證照分離」改革措施,按照直接取消審批、審批改為備案、實行告知承諾制、優化審批服務等方式深入推進「證照分離」改革。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有關部門應當簡化企業設立分支機構的登記手續,放寬小微企業、個體工商戶登記經營場所限制,推進「一照多址」「一址多照」改革,降低經營成本。
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對企業跨區域變更住所和遷移設置障礙。除法律、法規、規章另有規定外,市場主體遷移後其持有的有效許可證件不再重復辦理。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有關部門應當為企業跨區域變更住所提供便利,並依法及時辦理變更登記手續。
⑹ 北京市優化營商環境條例
第一章總則第一條為了持續優化營商環境,推進首都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推動高質量發展,根據國務院《優化營商環境條例》,結合本市實際情況,制定本條例。第二條優化營商環境應當堅持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原則,以市場主體需求為導向,持續深化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優化服務改革,構建以告知承諾為基礎的審批制度、以信用為基礎的監管制度、以標准化為基礎的政務服務制度、以區塊鏈等新一代信息技術為基礎的數據共享和業務協同制度,以法治為基礎的政策保障制度,切實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激發市場主體活力,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打造國際一流的營商環境。第三條市場主體在市場經濟活動中的權利平等、機會平等、規則平等,依法享有自主決定經營業態、模式的權利,人身和財產權益受到保護的權利,知悉法律、政策和監管、服務等情況的權利,自主加入或者退出社會組織的權利,對營商環境工作進行監督的權利。
市場主體應當遵守法律法規,恪守社會公德和商業道德,誠實守信、公平競爭,履行安全、質量、環境保護、勞動者權益保護、消費者權益保護等方面的法定義務,在國際經貿活動中遵循國際通行規則。第四條本市建立健全優化營商環境議事協調工作機制,組建專家咨詢委員會,完善優化營商環境政策措施,開展營商環境評價,及時協調解決重大問題,統籌推進、督促落實優化營商環境工作。
市、區人民政府應當加強對優化營商環境工作的領導,政府主要負責人是優化營商環境第一責任人。
市、區發展改革部門主管本行政區域內優化營商環境工作,組織、指導、協調優化營商環境日常事務;有關政府部門依照各自職責,做好優化營商環境的相關工作。第五條本市鼓勵政府及有關部門結合實際情況,在法治框架內積極探索原創性、差異化的優化營商環境具體措施;對探索中出現的失誤或者偏差,符合規定條件的,可以予以免責或者減輕責任。第六條市、區人民政府應當每年向同級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報告優化營商環境工作,人大常委會可以採取聽取專項工作報告、執法檢查、質詢、詢問或者代表視察等方式,對優化營商環境工作進行監督。第七條本市建立優化營商環境社會監督員制度,聘請企業經營者、有關社會人士作為監督員,發現營商環境問題,及時提出意見和建議。政府及有關部門應當接受社會監督員的監督,及時整改查實的問題。第八條本市與天津市、河北省協同推進優化營商環境工作,逐步實現政務服務標准統一、資質互認、區域通辦。第二章市場環境第九條本市以市場主體需求為導向,創新體制機制,為市場主體從事生產經營活動創造國際領先的發展條件。第十條保障各種所有制經濟平等受到法律保護。保障各類市場主體依法平等使用資金、技術、人力資源、土地等各類生產要素和公共服務資源;保障依法平等適用國家和本市各類支持發展政策;保障在政府采購和招標投標等公共資源交易活動中獲得公平待遇。
禁止違反法定許可權、條件、程序對市場主體的財產和企業經營者個人財產實施查封、凍結和扣押等行政強制措施;禁止在法律、法規規定之外要求市場主體提供財力、物力或者人力的收費和攤派行為。
因國家利益、社會公共利益需要,政府採取徵收徵用、變更或者撤回已經生效的行政許可、承諾等措施的,應當依法對市場主體予以補償。第十一條本市按照黨中央、國務院批復的《北京城市總體規劃》和國家要求,制定符合首都功能定位的產業發展政策和新增產業禁止限制目錄。本市新增產業禁止限制目錄,由市發展改革部門會同有關政府部門擬訂,報市人民政府批准後向社會公布。
各區人民政府、有關政府部門不得制定新增產業禁止限制目錄。
本市新增產業禁止限制目錄和國家市場准入負面清單以外的領域,各類市場主體均可以依法平等進入。第十二條政府有關部門應當採取下列措施簡化市場主體注冊登記手續,法律、行政法規另有規定的除外:
(一)申請設立市場主體或者變更登記事項,申請人承諾所提交的章程、協議、決議和住所使用證明等材料真實、合法、有效的,市場監督管理部門對提交的材料實行形式審查;
(二)設立一般經營項目,申請人提交材料齊全的,有關政府部門應當即時辦結,並根據需要一次性向申請人提供開展生產經營活動所需的營業執照、公章和票據。不能即時辦結的,應當在一個工作日內辦結;
(三)設立一般經營項目的市場主體,可以按照《國民經濟行業分類》中的大類登記經營范圍;
(四)多個市場主體可以使用同一地址作為登記住所;
(五)市場主體可以在登記住所以外的場所開展生產經營活動,但是應當通過企業信用信息系統自行公示實際生產經營場所的地址;
(六)市場主體設立分支機構,可以申請在其營業執照上註明分支機構住所,不再單獨申請營業執照。
前款第二項、第三項所稱一般經營項目,是指市場主體不需要經過有關政府部門行政許可即可以開展的經營項目。
市場主體簡化注冊登記手續的具體辦法,由市市場監督管理部門制定,並向社會公布。
⑺ 深圳經濟特區優化營商環境條例
第一章總 則第一條為了持續優化營商環境,激發市場主體活力,促進經濟高質量發展,加快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根據有關法律、行政法規的基本原則,結合深圳經濟特區實際,制定本條例。第二條深圳經濟特區優化營商環境工作適用本條例。第三條堅持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原則,以市場主體需求為導向,為各類市場主體營造穩定、公平、透明、可預期的營商環境。第四條依法平等保護各種所有制市場主體的合法權益,促進要素流動自主有序、配置高效公平,保障各類市場主體公平參與市場競爭。第五條市、區人民政府應當加強優化營商環境工作的組織領導,統籌推進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優化服務改革,完善優化營商環境的政策措施,主動積極協調、解決優化營商環境工作中的重大問題。
市發展改革部門是優化營商環境工作的主管部門,負責督促、協調、推進優化營商環境工作,組織開展營商環境評價和監督管理工作。
市、區人民政府相關部門和有關駐深單位按照各自職責開展優化營商環境相關工作。第六條市、區人民政府應當健全優化營商環境工作激勵機制,將優化營商環境工作納入政府績效考核體系,完善考核標准,對工作成效顯著的部門和單位按照規定給予表彰,對不作為、亂作為延誤工作的部門和單位予以問責。
市、區人民政府及其相關部門應當通過專項督察、日常督導、社會公眾監督等方式加強對優化營商環境工作的監督檢查。第七條市人民政府應當建立全市統一的市場主體服務平台,統籌協調市、區、街道相關部門以及行業協會、公用事業服務單位等為市場主體提供相關服務。第八條健全政企溝通機制,構建親清政商關系,採取多種方式及時聽取市場主體的意見和訴求,保障市場主體正常開展生產經營活動。第九條每年11月1日為深圳企業家日,共同營造企業家健康成長環境,激發和弘揚優秀企業家精神,更好地發揮企業家作用。第十條加強粵港澳大灣區優化營商環境工作交流合作,協同推進提升粵港澳大灣區營商環境整體水平。第二章市場主體第十一條實行市場准入負面清單制度。負面清單以外的領域,各類市場主體均可以依法平等進入。市、區人民政府及其相關部門不得自行制定市場准入性質的負面清單。第十二條實行外商投資准入前國民待遇加負面清單管理制度。外商投資准入負面清單以外的領域,按照內外資一致的原則管理。第十三條支持符合條件的外資金融機構在深圳設立證券公司和基金管理公司。第十四條允許具有國際通行資質資格的金融、稅務、建築、規劃等境外專業機構和專業人才按照規定在深圳提供專業服務;放寬境外人員參加各類職業資格考試的限制。第十五條深化商事登記制度改革,探索推行商事登記行政確認制,優化服務流程,創新服務方式。
充分應用網上服務資源,實行市場主體開辦事項一網通辦,推廣應用電子證照、電子簽名,加強信息共享,提高商事登記便利化水平。第十六條公安、稅務、社保和海關等部門應當整合設立登記、印章製作、發票申領、社保登記等各類市場主體開辦事項,推動涉證照業務與營業執照多證合一。第十七條推動市場主體年度報告涉及社保、市場監管、稅務、海關等事項的「多報合一」制度。市場主體提交的年度報告涉及政府各相關部門已有的信息,政府各相關部門應當共享,市場主體無需重復提交。第十八條完善職業技能等級認定製度,推動由企業和相關社會組織開展職業技能等級認定工作。第十九條廢除妨礙統一市場與公平競爭的各項規定。除法律、行政法規另有規定外,不得對不同所有制市場主體實施歧視性的行業准入、資質標准、產業促進、政府采購、招標投標、公用事業服務等措施。第二十條市、區人民政府及其相關部門組織實施科技創新、成果轉化、技術改造等項目,應當平等對待各種所有制市場主體。第二十一條行政機關與市場主體簽訂的合同、協議不得訂立顯失公平條款,合同雙方的權利義務應當平等,不得規定單方面的違約責任。第二十二條保障各類市場主體平等參與政府采購和政府投資工程招投標競爭,不得實施下列行為排斥潛在投標人:
(一)事先確定供應商名單;
(二)設立預選供應商名錄;
(三)採用搖號、抽簽等隨機方式確定中標、成交供應商;
(四)設置超出采購目的的資質、規模、注冊地等非必要條件。
⑻ 江西省優化營商環境條例
第一章總 則第一條為了優化營商環境,激發市場主體活力,維護市場主體合法權益,加快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促進高質量跨越式發展,根據國務院《優化營商環境條例》和有關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結合本省實際,制定本條例。第二條本省行政區域內的優化營商環境活動,適用本條例。
本條例所稱營商環境,是指企業等市場主體在市場經濟活動中所涉及的體制機制性因素和條件。第三條優化營商環境應當遵循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原則,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以市場主體需求為導向,以轉變政府職能為核心,深化放管服改革,踐行有事必應、無事不擾的服務理念,對標國際國內先進水平,打造一流的市場環境、一流的政務環境和一流的法治環境,實現政策優、成本低、服務好、辦事快的營商環境目標,為市場主體投資興業營造穩定、公平、透明、可預期的良好環境。第四條各級人民政府應當加強對優化營商環境工作的領導,建立健全優化營商環境工作協調機制,完善優化營商環境的政策措施,及時協調解決重大問題,統籌推進、督促落實優化營商環境工作。政府主要負責人是優化營商環境的第一責任人。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發展改革主管部門為優化營商環境工作的主管部門,負責組織、指導、協調優化營商環境日常事務。設區的市、縣(市、區)人民政府根據實際情況,也可以確定其他部門為本行政區域內優化營商環境工作的主管部門。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有關部門應當按照各自職責,做好優化營商環境的相關工作。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可以設立優化營商環境咨詢委員會,為營商環境改革提供決策咨詢。第五條省人民政府應當健全營商環境評價機制,完善營商環境評價體系,定期對本省的營商環境狀況進行評價,並將評價結果向社會公布。
各級人民政府及有關部門、單位應當根據營商環境評價結果,及時調整完善優化營商環境的政策措施。
開展營商環境評價,不得影響各地區、各部門正常工作,不得影響市場主體正常生產經營活動或者增加市場主體負擔。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利用營商環境評價謀取利益。第六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將優化營商環境工作納入政府考核,並作為重要考核指標。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對在優化營商環境工作中做出顯著成績的單位和個人,按照國家和本省有關規定給予表彰、獎勵。第七條各級人民政府及有關部門應當結合實際,在法治框架內探索優化營商環境的新經驗、新做法。
鼓勵和支持在推進贛江新區、鄱陽湖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贛南等原中央蘇區振興發展、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江西)、景德鎮國家陶瓷文化傳承創新試驗區、江西內陸開放型經濟試驗區等國家戰略中,先行先試有利於優化營商環境各項改革措施,發揮引領示範作用。第八條省人民政府對未達到國家和本省要求的優化營商環境目標或者在全省營商環境評價中排名靠後的設區的市、縣(市、區)人民政府主要負責人實行約談,督促其優化營商環境。第九條優化營商環境是全社會的共同責任,任何單位和個人有權利和義務維護本行政區域內的營商環境。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建立優化營商環境社會監督員制度,聘請人大代表、政協委員,民主黨派、工商聯、無黨派人士代表,行業協會商會代表,市場主體代表以及有關社會人士等作為監督員對營商環境進行監督,發現營商環境問題,及時提出意見和建議。各級人民政府及有關單位應當接受社會監督員的監督,及時整改查實的問題。第十條各級人民政府及有關部門應當加強對優化營商環境工作的宣傳和引導,全面宣傳優化營商環境的法律、法規和政策措施,推廣典型經驗。
每年11月1日為本省營商環境日,營造開放包容、互利合作、誠實守信、親商安商、文明和諧的社會氛圍。
報刊、廣播、電視、互聯網路等媒介應當加強輿論監督,對損害營商環境的行為和典型案件依法予以曝光。第十一條市場主體應當遵守法律、法規,恪守社會公德和商業道德,誠實守信、公平競爭,履行安全、質量、勞動者權益保護、消費者權益保護、生態環境保護等方面法定義務,在國際經貿活動中遵循國際通行規則。第二章市場主體保護
⑼ 濟南市優化營商環境條例
第一章總 則第一條為了持續優化營商環境,激發市場主體活力,維護市場主體合法權益,推進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建設,推動高質量發展,根據有關法律法規,結合本市實際,制定本條例。第二條本市行政區域內與優化營商環境相關的工作,適用本條例。第三條優化營商環境工作應當堅持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原則,以市場主體需求為導向,以轉變政府職能為核心,以市場主體獲得感和社會公眾滿意度為評價標准,全面深化放管服改革,營造穩定、公平、透明和可預期的營商環境。第四條市、區縣人民政府應當加強對優化營商環境工作的組織領導,制定實施優化營商環境的政策措施,建立健全優化營商環境議事協調和政企溝通工作機制,解決優化營商環境工作中的重大問題和市場主體的合理合法訴求。
市、區縣人民政府應當健全優化營商環境工作機構,由其負責組織、指導、協調優化營商環境日常工作。
承擔優化營商環境工作的有關部門、法律法規授權的具有管理公共事務職能的組織、司法機關、人民團體和社會組織按照各自職責,做好優化營商環境相關工作。第五條市場主體在市場經濟活動中權利平等、機會平等、規則平等,依法享有自主決定經營業態、模式的權利,人身和財產權益受到保護的權利,知悉法律、政策和監督、服務等情況的權利,對營商環境工作進行監督和評價的權利。
市場主體應當遵守法律法規,恪守社會公德和商業道德,誠實守信、公平競爭,維護市場秩序,履行法定義務,共同營造健康有序的營商環境。第六條積極推進省會經濟圈一體化發展,融入和服務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戰略,發揮黃河流域中心城市作用,加強與相關城市的協同驅動,推動市場規則銜接和政務服務體系協作,提升整體營商環境水平。第七條市人民政府應當主動對接國家發展戰略,爭取國家、省綜合授權和改革試點,支持濟南新舊動能轉換起步區、中國(山東)自由貿易試驗區濟南片區等區域在優化營商環境方面先行先試,鼓勵創新體制機制,發揮引領示範作用。第八條市、區縣人民政府應當按照營商環境評價體系要求,推進優化營商環境改革,及時調整完善優化營商環境的政策措施。第二章市場環境第九條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依法保護各種所有制經濟,保障各類市場主體平等使用土地、勞動力、資本、技術、數據等各類生產要素和公共服務資源。禁止任何單位和個人干預市場主體依法享有的自主經營權。第十條市場准入負面清單以外的領域、行業和業務,各類市場主體均可依法平等進入。市、區縣人民政府及其有關部門不得另行制定市場准入性質的負面清單,不得在市場主體資質、資金、股比、人員、場所、業績等方面設置不合理的准入條件,不得違法違規以任何形式設定或者變相設定準入障礙。
市、區縣人民政府應當按照城市功能定位、發展規劃以及環保安全等相關規定,制定產業引導政策並向社會公開。第十一條優化市場主體登記辦理流程,精簡申請材料,壓減辦理時限,實行社保登記、醫保登記、住房公積金登記、印章製作、涉稅辦理與營業執照申領等合並辦理。
市、區縣人民政府不得對市場主體跨區域經營、遷移設置不合理條件。對市場主體生產經營高頻辦理的許可證件、資質資格等實行跨區域互認通用。第十二條招標投標和政府采購等公共資源交易活動應當公開透明、公平公正,建立招標計劃提前發布制度,依法平等對待各類所有制和不同地區的市場主體。不得限定投標人所在地、所有制形式、組織形式或者設定投標人資格條件,不得違法設置預選供應商名錄,不得對市場主體、商品和服務實施差別對待。
實行公共資源交易目錄清單管理,交易目錄、規則、結果、監管和信用等信息應當依法公開,市場主體有權獲取信息平等參與交易活動。
加強公共資源交易綜合管理,強化一標一評、標後評估和交易績效評估等事中事後監管。推進公共資源交易全流程電子化,推廣投標保證金和履約保證金使用電子保函,降低市場主體交易成本,提高交易效率。第十三條禁止違反收費目錄清單規定,向市場主體收費或者變相收費。禁止違法強制或者變相強制市場主體參加評比、達標、表彰、培訓、考核、考試等活動,禁止向市場主體攤派和強制捐贈。
⑽ 陝西省優化營商環境條例
第一章總則第一條為了優化營商環境,平等保護各類市場主體的合法權益,推進經濟社會發展,根據有關法律、法規,結合本省實際,制定本條例。第二條本條例適用於本省行政區域內的優化營商環境工作。第三條優化營商環境工作,應當堅持依法行政、公平公正、誠實守信、廉潔高效和責任追究的原則,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營造有利於市場主體發展的環境。第四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有關部門應當樹立主動、協作、高效、廉潔的服務理念,制定優化營商環境工作的制度和具體措施,營造開放包容、合作互利、誠實守信、重商護商的營商環境。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加強對優化營商環境工作的領導,建立優化營商環境聯席會議制度,協調解決營商環境中存在的重大問題,組織和推進優化營商環境工作。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有關部門按照各自職責,共同做好優化營商環境工作。
地方各級人民政府主要負責人是本行政區域優化營商環境工作的第一責任人。第五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有關部門應當增強市場服務意識,尊重市場規律,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決定性作用,平等對待各類市場主體,保障市場主體在市場准入、政府支持、參與政府投資項目等方面享受同等待遇。第六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有關部門制定經濟政策,起草或者提請制定涉及市場主體重大權益的地方性法規、規章以及其他規范性文件,應當充分聽取有關市場主體的意見和建議。第七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有關部門應當及時匯集涉及市場主體的法律法規,以及創業、創新、金融、市場、權益保護等各類政府服務信息,為市場主體提供便捷、無償的咨詢服務。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有關部門應當以新聞發布會、書面問答、在線訪談、專家解讀等形式,對涉及市場主體的簡政、減稅、減費、項目申報、經費補貼等方面的法律、法規、規章以及有關規范性文件進行宣傳、解讀,提示市場主體享有的權利和應當履行的法定義務。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有關部門可以通過政府購買服務等方式,為市場主體提供法律服務和職業技術培訓。第八條對在優化營商環境工作中做出顯著成績的單位和個人,應當給予表彰或者獎勵。第九條司法機關應當堅持各類市場主體法律地位平等、權利保護平等和發展機會平等的原則,依法化解各類糾紛,保護市場主體產權和合法權益,以及企業家和從業人員創新創業的積極性,推動形成平等有序的法治化營商環境。第十條新聞媒體應當按照客觀、准確、及時的原則,創新宣傳方式,系統宣傳優化營商環境工作的政策措施和成果,加強對優化營商環境的輿論監督,營造優化營商環境的良好氛圍。第二章市場主體保護第十一條市場主體一律平等,其財產所有權、知識產權、生產經營自主權等合法權益受法律保護。第十二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有關部門不得濫用行政權力,干預市場主體生產經營自主權;法律、法規未禁止的,市場主體有權自主決定經營范圍。第十三條市場准入實行負面清單制度。負面清單應當列明法律、行政法規和國務院決定明確禁止或者限制市場主體進入的行業、領域、業務等,並向社會公布。
市場准入負面清單以外的行業、領域、業務等,各類市場主體均可依法平等進入。第十四條非公有制市場主體與國有市場主體享受同等待遇,已經向市場開放或者承諾開放的領域,民間資本均可進入。
禁止頒布、施行歧視非公有制市場主體的政策措施。禁止在市場准入、融資信貸、招標投標、政府采購等領域設置不合理條件限制或者排斥非公有制市場主體。第十五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有關部門應當依法平等保護本地和外地市場主體的合法權益。不得禁止、限制外地市場主體到本地從事生產經營活動或者禁止、限制外地商品、服務進入本地市場,法律、行政法規另有規定的除外。
特許經營項目建設運營標准和監督管理要求明確、有關領域市場競爭比較充分的,應當通過招標方式選擇特許經營者。第十六條外商投資實施准入前國民待遇加負面清單管理制度。除法律、行政法規另有規定外,取消外商投資公司的最低注冊資本要求。完善境外投資者權益保障機制,允許符合條件的境外投資者依法轉移其投資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