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生產法規體系
⑴ 我國安全生產法律體系的核心是
我國安全生產法律體系的核心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安全生產法》。
生產經營單位必須遵守本法和其他有關安全生產的法律、法規,加強安全生產管理,建立健全全員安全生產責任制和安全生產規章制度,加大對安全生產資金、物資、技術、人員的投入保障力度,改善安全生產條件,加強安全生產標准化、信息化建設,構建安全風險分級管控和隱患排查治理雙重預防機制,健全風險防範化解機制,提高安全生產水平,確保安全生產。
平台經濟等新興行業、領域的生產經營單位應當根據本行業、領域的特點,建立健全並落實全員安全生產責任制,加強從業人員安全生產教育和培訓,履行本法和其他法律、法規規定的有關安全生產義務。
國務院應急管理部門依照本法,對全國安全生產工作實施綜合監督管理;縣級以上地方各級人民政府應急管理部門依照本法,對本行政區域內安全生產工作實施綜合監督管理。
國務院交通運輸、住房和城鄉建設、水利、民航等有關部門依照本法和其他有關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在各自的職責范圍內對有關行業、領域的安全生產工作實施監督管理;縣級以上地方各級人民政府有關部門依照本法和其他有關法律、法規的規定,在各自的職責范圍內對有關行業、領域的安全生產工作實施監督管理。對新興行業、領域的安全生產監督管理職責不明確的,由縣級以上地方各級人民政府按照業務相近的原則確定監督管理部門。
應急管理部門和對有關行業、領域的安全生產工作實施監督管理的部門,統稱負有安全生產監督管理職責的部門。負有安全生產監督管理職責的部門應當相互配合、齊抓共管、信息共享、資源共用,依法加強安全生產監督管理工作。
《中華人民共和國安全生產法》第三條 安全生產工作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
安全生產工作應當以人為本,堅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把保護人民生命安全擺在首位,樹牢安全發展理念,堅持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綜合治理的方針,從源頭上防範化解重大安全風險。
安全生產工作實行管行業必須管安全、管業務必須管安全、管生產經營必須管安全,強化和落實生產經營單位主體責任與政府監管責任,建立生產經營單位負責、職工參與、政府監管、行業自律和社會監督的機制。
⑵ 安全生產法律法規體系是什麼
《安全生產法律法規》,是2010年5月1日由中國勞動社會保障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王玉庄和劉文龍。
本書以安全生產法律、法規應用為主線,以鮮活的煤礦生產安全事故案例作為載體,通過煤礦生產安全事故案例分析,系統地闡述了煤礦安全生產法律、法規應用工作內容和方法。
內容簡介:
主要內容包括:《安全生產法》應用、安全生產行政法規應用、安全生產部門規章應用、《礦產資源法》和《煤炭法》應用、《礦山安全法》應用、《勞動法》和《勞動合同法》應用、《煤礦安全監察條例》和《職業病防治法》應用、《生產安全事故報告和調查處理條例》和《工傷保險條例》應用、《特種作業人員安全技術培訓考核管理辦法》和《特種設備安全監察條例》應用。
本書將安全生產法律、法規知識和與礦山企業密切相關的安全生產法律、法規內容緊密結合,以工學深度融合、任務驅動、行動導向為工作思路,提煉出礦山企業典型的事故案例,以這些案例的分析作為工作任務和載體,並圍繞這些工作任務和載體來介紹安全生產法律、法規知識及其應用,體現了基於工作過程系統化的高職教育特色。
⑶ 國家安全生產法律體系中佔主導地位的法律是什麼
國家安全生產法律體系中佔主導地位的法律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安全生產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安全生產法》是我國第一部全面規范安全生產的專門法律,在安全生產法律法規體系中佔有極其重要的地位。
⑷ 安全生產的法律法規有哪些
安全生產是一個系復統工程,需要建立制在各種支持基礎之上,而安全生產的法規體系尤為重要。按照「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的安全生產方針,國家制定了一系列的安全生產、勞動保護的法規。據統計,建國50年來,頒布並在用的有關安全生產、勞動保護的主要法律法規約280餘項,內容包括綜合類、安全衛生類、三同時類、傷亡事故類、女工和未成年工保護類、職業培訓考核類、特種設備類、防護用品類和檢測檢驗類。其中以法的形式出現,對安全生產、勞動保護具有十分重要作用的是《安全生產法》(2002年11月1實施)、《礦山安全法》(1993年5月1日實施)、《勞動法》(1995年1月1實施)、《職業病防治法》(2002年5月1實施),與此同時,國家還制訂和頒布了數百餘項安全衛生方面的國家標准。?
根據我國立法體系的特點,以及安全生產法規調整的范圍不同,安全生產法律法規體系由若干層次構成。按層次由高到低為:國家根本法、國家基本法、勞動綜合法、安全生產與健康基本法、專門安全法、行政法規、安全標准。憲法為最高層次,各種安全基礎標准、安全管理標准、安全技術標准為最低層次。
⑸ 安全生產規章制度體系主要包括哪些內容
安全生產規章制度體系主要包括以下內容:
作業前安全檢查的內容、方法和安全要求。安全操作內的步驟、容要點和安全注意事項。作業過程中巡查設備運行的內容和安全要求。故障排除方法,事故應急處理措施。
作業場所、作業位置、個人防護的安全要求。作業結束的現場清理。特殊作業場所作業時的安全防護要求。
(5)安全生產法規體系擴展閱讀:
安全生產責任制是最基本的安全制度,按照安全生產方針和「管生產必須管安全、誰主管誰負責」的原則,將各級負責人、各職能部門及其工作人員、各生產部門和各崗位生產工人在安全生產方面應做的事情及應負的責任加以明確規定的一種制度。
其實質是「安全生產,人人有責」。是安全制度的核心。企業法定代表人是企業安全生產的第一責任人,對企業的安全生產負全面領導責任。分管安全生產的企業負責人,負主要領導責任;分管業務工作的負責人,對分管范圍內的安全生產負直接領導責任。
⑹ 我國安全生產法律體系的內容是什麼
安全生產法律體系的內容
一、安全生產法律體系的概念和特徵
安全生產法律體系,是指我國全部現行的、不同的安全生產法律規范形成的有機聯系的統一整體。
(二)安全生產法律體系的特徵
具有中國特色的安全生產法律體系正在構建之中。這個體系具有3個特點:
1.法律規范的調整對象和階級意志具有統一性
2.法律規范的內容和形式具有多樣性
3.法律規范的相互關系具有系統性
安全生產法律體系是由母系統與若干個子系統共同組成的。從具體法律規范上看,它是單個的;從法律體繫上看,各個法律規范又是母體系不可分割的組成部分。安全生產法律規范的層級、內容和形式雖然有所不同,但是它們之間存在著相互依存、相互聯系、相互銜接、相互協調的辯證統一關系。
二、安全生產法律體系的基本框架
安全生產法律體系究竟如何構建,這個體系中包括哪些安全生產立法,尚在研究和探索之中。我們可以從上位法與下位法、普通法與特殊法和綜合性法與單行法等3個方面來認識和構建我國安全生產法律體系的基本框架。
(一)從法的不同層級上,可以分為上位法與下位法
法的層級不同,其法律地位和效力也不同。上位法是指法律地位、法律效力高於其他相關法的立法。下位法相對於上位法而言,是指法律地位、法律效力低於相關上位法的立法。不同的安全生產立法對同一類或者同一個安全生產行為做出不同的法律規定的,以上位法的規定為准,適用上位法的規定。上位法沒有規定的,可以適用下位法。下位法的數量一般要多於上位法。
1.法律
法律是安全生產法律體系中的上位法,居於整個體系的最高層級,其法律地位和效力高於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部門規章、地方政府規章等下位法。國家現行的有關安全生產的專門法律有《安全生產法》、《消防法》、《道路交通安全法》、《海上交通安全法》、《礦山安全法》;與安全生產相關的法律主要有《勞動法》、《工會法》、《礦產資源法》、《鐵路法》、《公路法》、《民用航空法》、《港口法》、《建築法》、《煤炭法》、《電力法》等。
2.法規
安全生產法規分為行政法規和地方性法規。
(1)行政法規。安全生產行政法規的法律地位和法律效力低於有關安全生產的法律,高於地方性安全生產法規、地方政府安全生產規章等下位法。
(2)地方性法規。地方性安全生產法規的法律地位和法律效力低於有關安全生產的法律、行政法規,高於地方政府安全生產規章。經濟特區安全生產法規和民族自治地方安全生產法規的法律地位和法律效力與地方性安全生產法規相同。
3.規章
安全生產行政規章分為部門規章和地方政府規章。
(1)部門規章。國務院有關部門依照安全生產法律、行政法規的授權制定發布的安全生產規章的法律地位和法律效力低於法律、行政法規,高於地方政府規章。
(2)地方政府規章。地方政府安全生產規章是最低層級的安全生產立法,其法律地位和法律效力低於其他上位法,不得與上位法相抵觸。
4.法定安全生產標准
我國沒有技術法規的正式用語且未將其納入法律體系的范疇,但是國家制定的許多安全生產立法卻將安全生產標准作為生產經營單位必須執行的技術規范而載入法律,安全生產標准法律化是我國安全生產立法的重要趨勢。安全生產標准一旦成為法律規定必須執行的技術規范,它就具有了法律上的地位和效力。執行安全生產標準是生產經營單位的法定義務,違反法定安全生產標準的要求,同樣要承擔法律責任。因此,將法定安全生產標准納入安全生產法律體系范疇來認識,有助於構建完善的安全生產法律體系。法定安全生產標准分為國家標准和行業標准,兩者對生產經營單位的安全生產具有同樣的約束力。法定安全生產標准主要是指強制性安全生產標准。
(1)國家標准。安全生產國家標準是指國家標准化行政主管部門依照《標准化法》制定的在全國范圍內適用的安全生產技術規范。
(2)行業標准。安全生產行業標準是指國務院有關部門和直屬機構依照《標准化法》制定的在安全生產領域內適用的安全生產技術規范。行業安全生產標准對同一安全生產事項的技術要求,可以高於國家安全生產標准但不得與其相抵觸。
⑺ 安全生產法規是國家什麼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
法律分析:是安全生產法規體系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安全生產管理的基礎和監督執法工作的重要技術依據。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安全生產法》
第一條 為了加強安全生產工作,防止和減少生產安全事故,保障人民群眾生命和財產安全,促進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制定本法。
第三條 安全生產工作應當以人為本,堅持安全發展,堅持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綜合治理的方針,強化和落實生產經營單位的主體責任,建立生產經營單位負責、職工參與、政府監管、行業自律和社會監督的機制。
第四條 生產經營單位必須遵守本法和其他有關安全生產的法律、法規,加強安全生產管理,建立、健全安全生產責任制和安全生產規章制度,改善安全生產條件,推進安全生產標准化建設,提高安全生產水平,確保安全生產。
⑻ 安全生產法律法規體系是什麼
1、法律。由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制定。如:《安全生產法》、《消防法》、《職版業病防治法》等。權
2、法規。由國務院發布,包括有立法權機構——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和地方政府在不同憲法、法律、行政法規相抵觸的前提下制定的。如:《危險化學品管理條例》、《天津市安全生產管理規定》等。
3、規章。由國務院各部委等和具有行政管理職能的直屬機構,省、自治區、直轄市和較大的市的人民政府制定的。如:《勞動防護用品監督管理規定》、《安全生產違法行為行政處罰辦法》等。
4、國家標准。由國家質量監督檢疫總局發布。如:《重大危險源辨識》、《危險貨物品名表》等。
⑼ 安全生產法律法規的基本內容
法律分析:(一)基本概念:
所謂安全生產法律法規就是調整和規范人
們安全生產行為的有關法律法規的總和。它是國家法律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歸屬於行政法的范疇。
(二)安全生產法律法規體系基本框架:我國安全生產法律法規經過幾十年的建設,基本形成了以《憲法》為基本依據,以《安全生產法》為基本法律規范,以《礦山安全法》、《消防法》 、《煤炭法》、《電力法》 、《鐵路法》 、《海 上交通安全法》、《公路法》 、《民航法》 、《建築法》等專業法律為補充,以《國務院關於特大安全事故行政責任追究的規定》、《危險化學品安全管理條例》、《安全生產許可證條例》 等行政法規,有關地方性法規和部門、政府規章為支撐的安全生產法律法規體系。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安全生產法》
第三條 安全生產工作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
安全生產工作應當以人為本,堅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把保護人民生命安全擺在首位,樹牢安全發展理念,堅持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綜合治理的方針,從源頭上防範化解重大安全風險。
安全生產工作實行管行業必須管安全、管業務必須管安全、管生產經營必須管安全,強化和落實生產經營單位主體責任與政府監管責任,建立生產經營單位負責、職工參與、政府監管、行業自律和社會監督的機制。
第五條 生產經營單位的主要負責人是本單位安全生產第一責任人,對本單位的安全生產工作全面負責。其他負責人對職責范圍內的安全生產工作負責。
第六條 生產經營單位的從業人員有依法獲得安全生產保障的權利,並應當依法履行安全生產方面的義務。
第十一條 國務院有關部門應當按照保障安全生產的要求,依法及時制定有關的國家標准或者行業標准,並根據科技進步和經濟發展適時修訂。
生產經營單位必須執行依法制定的保障安全生產的國家標准或者行業標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