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沿海船舶邊防治安管理條例
A. 福建省沿海船舶、港口邊防治安管理暫行規定(90修正)
第一章總則第一條為了加強沿海船舶、港口邊防治安管理,維護沿海邊防治安秩序,保護漁船民生命財產安全,促進改革開放,特製定本規定。第二條本規定適用於本省海域內港口及停泊、航行、作業的各類船舶邊防治安管理。第三條本省各級公安邊防機關主管本轄區沿海船舶、港口的邊防治安管理;未設公安邊防機關的地方由公安機關負責沿海船舶、港口的邊防治安管理。
船舶主管部門應協助公安邊防機關對各類船舶實施邊防治安管理。第四條港口和船舶的邊防治安管理,實行依靠群眾,依法管理、教育與處罰相結合的原則。第二章出海邊防證件第五條集體和個人所有的漁船、運輸船應向常住戶口或船籍所在地公安邊防機關申領《出海船舶戶口簿》。
集體和個人所有的農副業船舶,應向常住戶口所在地公安邊防機關申領《出海船舶邊防登記簿》。第六條凡長期在船舶上生產或輪換生產年滿十六周歲的船員(民),應向常住戶口的所在地公安邊防機關申領《出海船民證》或《臨時出海船民證》。
非沿海地區的出海作業人員,持常住戶口所在地公安機關和生產單位出具的證明及本人居民身份證,向其服務船舶所在地公安邊防機關申領《臨時出海船民證》。第七條《出海船舶戶口簿》和《出海船舶邊防登記簿》和《出海船民證》、《臨時出海船民證》須進行年度審驗,未經年度審驗的無效。嚴禁偽造、塗改、出賣、出租、轉讓、頂替使用各種出海船舶和出海人員邊防證件。第三章船舶、人員邊防治安管理第八條各類出海船舶應按照隸屬關系,經申報批准,檢驗合格,由船舶主管部門以縣(市、區)為單位統一編號,發給各種有效證件,方可從事生產和營運。
嚴禁未標船名、船號或標示模糊不清的船舶出海。嚴禁無邊防證件或證件不齊全的船舶和人員出海。第九條國家機關和全民所有制單位的出海船舶,可根據本規定由單位或主管部門自行組織管理,接受公安邊防機關的業務指導和邊防管理。第十條船舶更新、改造、買賣、租借、轉讓、報廢時,除按規定報經船舶主管部門批准外,應向公安邊防機關辦理船舶戶口變更,注銷手續;其漁船民調動應向公安邊防機關辦理出海船民變更、注銷手續。第十一條嚴格控制使用大馬力摩托艇。生產用摩托艇一律限定在四十匹馬力以內;中深海作業的子母船用艇,經公安邊防和漁監部門批准可放寬到六十匹馬力。第十二條各類出海摩托艇應按隸屬關系登記、編號、核發船舶證書,所有摩托艇駕駛員須經考核取得證書,憑證駕駛,主管部門要納入管理范圍。第十三條未經省交通、漁政、海關、邊防部門批准,任何單位和個人均不得擅自購買摩托艇。船艇修造廠不得為未經主管部門審查批準的客戶營造新艇,不準為私人營造四十匹馬力以上的摩托艇或艇殼,以及提供維修保養服務。第十四條發生船舶失蹤、被盜、被劫或發生其他意外事故,船主或有關單位應立即向發生事件所在地和原泊籍港所在地的公安邊防機關和船舶主管部門報告。第十五條集體或個人所有的各類船舶應隨船攜帶邊防證件,接受公安邊防機關檢查。第十六條任何船舶或人員不得非法進入國家禁止進入的水域或島嶼。
出海船舶因特殊情況進入不準或限制進入的海域、港口或搭靠外輪及香港、澳門、台灣船舶的,必須及時向公安邊防機關報告,並接受檢查。第十七條任何船舶或人員不得利用船舶非法攔截、扣押、強行靠登或偷開他人船舶。
任何船舶或人員不得以非法方式處理漁事、海事糾紛、嚴禁「打砸搶」。第四章沿海港岸邊防治安管理第十八條各類船舶必須自覺接受公安邊防機關的邊防治安管理。第十九條各類船舶在港要按港口主管機關指定的泊位停泊。嚴禁船舶在指定停泊區段以外的港岸隨意停泊和擅自上下人員、裝卸貨物。第二十條船舶在港岸停泊期間,大、中船要自行看管;小船和舢舨收取關鍵部件集中看管。第二十一條各類船舶進出港口時,船舶負責人應持公安邊防機關簽發的有效證件,主動到當地公安邊防機關或其授權的簽證點,辦理申報,簽證手續,接受進出港檢查。第二十二條沿海船舶集中停泊的地點,當地鄉(鎮)村應成立「船舶管理站」,在當地公安邊防機關指導、配合下,負責船舶管理。第二十三條除國家規定執行公務和港務作業的船舶外,境內其他船舶不得擅自搭靠外國籍船舶和台灣、香港、澳門等地區的船舶。
境內船舶依照國家有關規定,需要搭靠停泊在港口、錨地的外國籍船舶和台灣、香港、澳門等地區船舶進行貿易活動的,除依法辦理海關、稅務等有關手續外,應向公安邊防機關辦理登船手續並接受檢查。
B. 最新塗改船名號怎樣外理罰款
咨詢記錄 · 回答於2021-12-03
C. 福建省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於修改部分地方性法規的決定
一、對《福建省商品質量監督條例》作如下修改
將第十八條第一款修改為:「技術監督部門、工商行政管理部門對商品質量進行抽樣或者檢查時,被檢查者應當如實提供受檢商品的貨源、數量、存放地點,不得弄虛作假,逃避、拒絕抽樣或者檢查。行政機關依法對產品進行檢驗、檢測需要抽取樣品的,應當付費。」
將第二十條修改作為第二十條第一款,修改為:「被檢查者對檢驗結果有異議的,可以自收到檢驗結果之日起十五日內,向實施監督抽查的產品質量監督部門或者其上級產品質量監督部門申請復檢,由受理復檢的產品質量監督部門作出復檢結論」;在該條中增加一款,作為第二款:「食品生產經營者對檢驗結論有異議申請復檢的,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實施條例》第三十四條的規定執行。」
將第二十八條第三款中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治安管理處罰條例》」修改為「《中華人民共和國治安管理處罰法》」;
刪除第二十三條、第三十條第三款。二、對《福建省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歸僑僑眷權益保護法〉辦法》作如下修改
在第六條中增加一款,作為第三款:「出國、出境人員憑其持有的中華人民共和國護照,在本省從事民商事活動時,其本人護照與國內居民身份證具有同等證明效力,有關部門和單位應當予以認可。」三、對《福建省長樂海蚌資源增殖保護區管理規定》作如下修改
將第三條、第五條、第十二條中的「長樂縣」修改為「長樂市」;
刪除第十五條。四、對《福建省行政監察案件移送規定》作如下修改
將第一條中的「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監察條例》等有關法律法規規定」修改為「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監察法》等有關法律法規規定」;
刪除第四條中的「免予起訴」;
將第四條、第五條、第六條、第七條、第八條、第九條、第十條中的「案件移送書」修改為「移送案件通知書」;
將第六條中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治安管理處罰條例》」修改為「《中華人民共和國治安管理處罰法》」;
將第九條第(三)項修改為「依法沒收、追繳、責令退賠的財物清單,暫扣、封存的物品和其他贓款、贓物及清單」。五、對《福建省行政事業性收費管理條例》作如下修改
在第四條中增加一款,作為第四款:「除法律、行政法規另有規定外,不得設立專門面向農民的收費項目。專門面向企業的收費項目,須經省財政、價格主管部門審核後報省人民政府審批,省人民政府在審批前應當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徵得財政部和國家發改委同意。」
將第三條、第四條、第五條、第九條、第十三條、第十六條、第十七條、第十八條、第十九條、第二十二條、第二十五條中的「物價主管部門」修改為「價格主管部門」。六、對《福建省接受台灣同胞捐贈管理辦法》作如下修改
將第七條中的「地區行署、地級市人民政府」修改為「設區的市人民政府」。七、對《福建省農業投資條例》作如下修改
刪除第九條第(四)項;
將第十一條修改為「村集體經濟組織應當按照國家有關規定,有計劃地組織村民一事一議籌資籌勞,開展當地農田水利、村莊道路、安全飲水、村莊整治等公益性項目建設」;
刪除第十二條、第十三條第二款、第二十一條第二款。八、對《福建省森林資源流轉條例》作如下修改
將第十三條中的「……受理機關應當自收到申請材料之日起七日內審查完畢」修改為「……受理機關應當自收到申請材料之日起五日內審查完畢」;
刪除第十四條。九、對《福建省重要水生動物苗種和親體管理條例》作如下修改
刪除第九條第二款。十、對《福建省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母嬰保健法〉辦法》作如下修改
刪除第二條第二款「推行和健全婦幼保健保償制度」的內容;
將第五條第一款修改為:「婚前醫學檢查服務,由設區的市人民政府衛生行政部門許可的婦幼保健機構和其他醫療機構承擔。」
刪除第六條第二款、第七條第二款、第二十條。十一、對《福建省沿海船舶邊防治安管理條例》作如下修改
將第五條修改為:「本省沿海船舶及其漁民、船民應當向船籍港或者船舶所在地公安邊防機關申領出海邊防證件。出海邊防證件名稱、樣式及申領辦法按照公安部規定執行。」
將第六條第一款修改為:「沿海船舶及其漁民、船民應當隨船攜帶出海邊防證件,以備檢查。無證件的船舶或者人員不得出海。」
D. 船舶邊防證在哪裡辦理
法律分析:向船籍港或者船舶所在地公安邊防部門申請辦理船舶戶籍注冊,領取《出海船舶戶口簿》。
法律依據:《沿海船舶邊防治安管理規定》第四條 出海船舶除依照規定向主管部門領取有關證件外,應當向船籍港或者船舶所在地公安邊防部門申請辦理船舶戶籍注冊,領取《出海船舶戶口簿》。漁政漁港監督管理機關、海事行政主管部門依照國家有關規定不發給有關證書的其他小型沿海船舶,應當向公安邊防部門申領《出海船舶邊防登記簿》。內地經營江海運輸的個體所有的船舶,按協議到沿海地區從事運輸的,應當由所在地縣級以上公安機關出具證明,持有關船舶、船員等有效證件,到其協議從事運輸的沿海縣(市)級以上公安邊防部門辦理《出海船舶戶口簿》《出海船民證》。
E. 山東省沿海船舶邊防治安管理條例
第一章總 則第一條為了加強沿海船舶邊防治安管理,維護沿海邊防治安秩序,保障出海人員的合法權益,促進沿海地區經濟社會發展,根據有關法律、行政法規,結合本省實際,制定本條例。第二條本條例適用於本省海域內停泊、航行和作業的各類船舶的邊防治安管理。軍用船舶、公務船舶以及法律、行政法規另有規定的其他船舶除外。第三條沿海船舶邊防治安管理工作堅持積極預防、依法管理、依靠群眾、教育與處罰相結合的原則。第四條省以及沿海地區設區的市、縣(市、區)人民政府應當加強對沿海船舶邊防治安管理工作的領導,建立健全執法協調機制和安全防範制度,及時研究解決工作中的重大問題。第五條公安邊防機關是沿海船舶邊防治安管理的主管部門。
海洋與漁業、交通運輸、海事、海關等部門在各自職責范圍內配合做好沿海船舶邊防治安管理工作。第六條省以及沿海地區設區的市、縣(市、區)人民政府應當對公安邊防機關海上執法給予經費支持,保障開展日常執法執勤工作,並逐步提高海上執法船舶裝備水平。第二章出海邊防證件管理第七條出海船舶和出海生產作業人員,應當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向船籍港或者船舶所在地公安邊防機關申請辦理出海邊防證件。
公安邊防機關按照國家有關規定發放出海邊防證件,應當簡化手續,為申領人提供方便;對符合要求能夠當場辦理的,應當當場辦理。第八條出海船舶和出海生產作業人員應當隨船攜帶出海邊防證件並妥善保管,不得塗改、偽造、冒用、出借;證件丟失或者損毀的,應當及時申請補辦。第九條出海船舶進行更新改造或者改變用途、買賣、轉讓、租借、報廢、滅失的,應當在依法辦理有關手續後十五日內向原發證的公安邊防機關申請辦理出海邊防證件變更或者注銷手續。
出海生產作業人員發生變更的,應當在出海作業前向公安邊防機關申請辦理出海邊防證件變更手續。第十條下列人員申領出海邊防證件,公安邊防機關不予辦理:
(一)未滿十六周歲的;
(二)是刑事案件的被告人或者犯罪嫌疑人的;
(三)被判處管制、有期徒刑緩刑以及假釋、保外就醫的;
(四)因走私、偷越國(邊)境等違法犯罪行為被處理過的;
(五)被吊銷出海邊防證件未滿六個月的;
(六)其他不宜出海從事生產作業的。第三章出海船舶和人員管理第十一條公安邊防機關應當開展經常性的邊防治安管理宣傳活動,並利用伏季休漁等船舶歸港時機,對出海人員集中進行相關法律知識教育。第十二條在出海船舶集中停泊的地點,可以根據需要建立船舶治安管理群眾組織,配備協管人員,並在當地公安邊防機關指導下開展服務與管理工作。第十三條船舶修造企業或者個人建造、改造、拆解出海船舶,應當在依法辦理有關手續後五日內報所在地公安邊防機關備案。第十四條未按照規定編刷船名、船號或者船名、船號模糊不清以及擅自拆換、遮蓋、塗改、偽造船名、船號的船舶,禁止出海。第十五條出海船舶進出港口、碼頭或者其他停泊點,除依法辦理船舶簽證手續外,還應當向公安邊防機關申請辦理邊防進出港查驗手續。第十六條未經有關部門批准,出海船舶和人員不得進入國家禁止或者限制進入的海域、島嶼以及臨時性警戒區域,不得擅自搭靠外國籍或者香港、澳門特別行政區以及台灣地區的船舶。
因緊急避險或者不可抗力發生前款規定情形的,應當在原因消除後立即離開,並在二十四小時內向公安邊防機關報告。第十七條在海上揀拾到船舶、漁具、養殖物資等物品的,應當及時返還權利人;無法返還的,報告或者上繳公安邊防機關。公安邊防機關應當及時查明權屬,返還權利人;不能查明權屬的,依法予以拍賣或者變賣,所得款項上繳國庫。第十八條發生海事、漁事糾紛或者其他糾紛,各方應當協商解決或者報告有關部門依法處理,任何一方不得扣押他方人員、船舶或者其他財物。第十九條出海船舶、人員不得有下列行為:
(一)攜帶毒品、非法宣傳品等違禁物品;
(二)非法攜帶槍支彈葯、管制器具以及爆炸、劇毒、放射性等管制物品;
(三)非法使用爆炸、毒害等危害公共安全的方式作業;
(四)損毀海底電纜、管道和海上航標、浮標等公共設施;
(五)非法進入或者組織他人非法進入他國海域;
(六)盜采海砂或者非法打撈海底文物、沉船沉物;
(七)非法攔截、強行靠登、沖撞或者偷開他人船舶;
(八)破壞、盜竊他人養殖設施和產品;
(九)強行收購、兜售、索要、交換漁獲物或者其他物品;
(十)其他違法犯罪行為。
F. 福建省台灣船舶停泊點管理辦法
第一條為加強台灣船舶停泊點的管理,確保來靠台灣船舶的安全,方便台灣同胞往來,促進閩台經濟、文化交流,根據《中國公民往來台灣地區管理辦法》以及有關法律、法規,結合本省實際,制定本辦法。第二條進入福建沿海的台灣船舶,應當在省人民政府批準的台灣船舶停泊點停泊(以下簡稱停泊點)。第三條凡在停泊點停泊的台灣船舶及入出境的台灣同胞,除法律、法規另有規定外,均應遵守本辦法。第四條台灣船舶因台風等不可抗力,還可在省人民政府批準的台灣船舶避風點停泊,不可抗力解除,應當立即離港。第五條台灣船舶及船上人員、貨物、行李物品進出停泊點,由邊防、海關、衛生檢疫等部門依法監管。
台灣船舶進入停泊點後,船長應當主動向公安邊防執勤人員出示船舶證書、船員證書或其他有效證件,說明來靠原因及泊港時間,協助檢查人員對船體、貨物和行李物品進行檢查。第六條公安邊防部門發現船上人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予批准上岸:
(一)無任何證件證明是台灣同胞的;
(二)有提供假證等欺騙行為的;
(三)被遣送出境人員在不準入境期限內的;
(四)嚴重傳染病患者和無人照料的精神病患者。第七條台灣船舶泊港期間,船上人員應當遵守下列規定:
(一)不得擅自調整泊位;
(二)不得懸掛、顯示有損於祖國統一的標志;
(三)不得擅自啟用電台;
(四)不得向港內傾倒污物;
(五)不得攜帶危禁物品上岸;
(六)不得擾亂港口治安秩序和從事違法犯罪活動;
(七)不得擅自接大陸人員登船;
(八)船上必須留有足以保證安全的船員值班。第八條台灣船舶泊港期間,海關、衛生檢疫等部門工作人員需要登船執行公務的,應事先通報當地公安邊防部門;其他人員需辦理有關手續後方可登船。第九條台灣船舶、台灣同胞泊港期間的事務,由有關部門、單位按照規定辦理:
(一)避風、求醫、探親訪友、洽談投資、謁祖、旅遊和修船、補給的,由停泊點所在地人民政府台灣事務辦公室接待處理;
(二)從事小額貿易的,由停泊點所在地人民政府台灣事務辦公室介紹給經省對外經濟貿易委員會批準的對台貿易公司接洽;
(三)要求處理海事、漁事糾紛的,由停泊點所在地人民政府台灣事務辦公室聯系漁政、港監等部門處理;
(四)需要聘請短期漁工的,由停泊點所在地人民政府台灣事務辦公室介紹給經省人民政府批準的有對台勞務合作經營權的公司接洽。
停泊點管理事務涉及多個部門的,由所在地人民政府台灣事務辦公室負責協調。第十條台灣同胞需上岸的,應持船員證書或者其他有效身份證件,向當地公安邊防部門申請辦理《台灣同胞登陸證》或《台灣居民來往大陸通行證》。第十一條台灣同胞應當在限定的范圍內活動。
持《台灣同胞登陸證》的台灣同胞,可在停泊點所在鄉、鎮范圍內活動;持《台灣居民來往大陸通行證》的台灣同胞,可前往停泊點所在鄉、鎮以外地區探親、旅遊、投資、貿易。第十二條台灣同胞應當在證件有效期內登船出境。
《台灣同胞登陸證》、《台灣居民來往大陸通行證》的有效期限不超過本航次航行期限。台灣同胞因特殊原因不能隨原船出境或者需要延長居留期限的,應在證件有效期內向上岸停泊點所在地人民政府台灣事務辦公室提出申請,經省人民政府台灣事務辦公室商省公安廳邊防局審批後,由上岸停泊點公安邊防部門換發證件。第十三條台灣同胞應當從原上岸停泊點乘原船出境。
因特殊原因需要改從本省其他停泊點或者改乘其他台灣船舶出境的,應在證件有效期內向擬出境停泊點所在地人民政府台灣事務辦公室或省人民政府台灣事務辦公室提出申請,由省人民政府台灣事務辦公室商省公安廳邊防局審批。第十四條台灣同胞遺失《台灣同胞登陸證》、《台灣居民來往大陸通行證》的,應當向原發證部門報失;經調查屬實的,由原發證部門補發。第十五條台灣船舶應當經公安邊防執勤人員檢查、核對證件和人員,按規定交納檢查監護費,繳回《台灣同胞登陸證》或《台灣居民來往大陸通行證》後,方可離港出境。已辦離港手續的,不得無故滯留。第十六條台灣船舶、台灣同胞違反法律、法規的,依照有關法律、法規處理;法律、法規未作規定的,由省、市(地)、縣(市)公安邊防部門依照本辦法處理:
(一)違反本辦法第七條(一)、(二)、(三)、(四)、(七)、(八)項規定的,對船長、直接責任人員予以勸告,責令其改正。拒不改正的,處人民幣一千元以上、三千元以下罰款;
(二)違反本辦法第十一條、第十二條、第十三條、第十五條規定的,處人民幣三千元以上、五千元以下罰款;
(三)台灣居民僱用船舶偷(私)渡出入境的,塗改、偽造、冒用他人證件出入境或者將證件轉讓他人使用的,處人民幣五千元以上、一萬元以下罰款;
(四)進入本省沿海的台灣船舶不在停泊點停泊的,處人民幣一萬元以上、三萬元以下罰款。
公安邊防部門按照本辦法作出的處罰,應當填寫由省公安廳統一印製的裁決書。
被處罰人對處罰決定不服的,可依法申請復議或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G. 福建省人民政府廢止1980年至1999年部分規范性文件目錄
(一)主要內容已被新頒布的法律、法規、規章或規范性文件所代替的(共198件);
1.下達《關於財政預算管理體制的若干暫行規定》的通知(閩政〔1980〕11號)
2.關於頒發《福建省產品質量監督和檢驗管理實施辦法》的通知(閩政〔1980〕24號)
3.批轉省科委關於貫徹執行《工程技術幹部技術職稱暫行規定》的意見的報告(閩政〔1980〕37號)
4.關於發布《關於保護電力線路安全的通知》的通知(閩政〔1980〕49號)
5.貫徹《國務院、中央軍委關於加強民兵武器管理,防止槍支彈葯被盜的通知》的意見(閩政〔1980〕50號)
6.批轉《福建省生產、修理計量器具管理辦法(試行)》的通知(閩政〔1980〕73號)
7.對外經濟工作有關政策補充規定的通知(閩政〔1980〕111號)
8.關於集體企業工商所得稅實行比例稅制規定的通知(閩政〔1980〕綜1137號)
9.關於認真貫徹執行新婚姻法的通知(閩政〔1981〕003號)
10.福建省人民政府關於貫徹《國務院關於切實加強信貸管理,嚴格控制貨幣發行的決定》的通知(閩政〔1981〕014號)
11.關於保護礦產資源的緊急通知(閩政〔1981〕030號)
12.關於貫徹執行《會計幹部技術職稱暫行規定》的實施細則的通知(閩政〔1981〕46號)
13.批轉省商業廳《關於嚴禁石油產品自由買賣,切實加強管理工作的報告》(閩政〔1981〕55號)
14.關於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槍支管理辦法》的通知(閩政〔1981〕64號)
15.關於市場管理的暫行規定(閩政〔1981〕65號)
16.關於加強防洪堤管理確保江河安全泄洪的通知(閩政〔1981〕68號)
17.關於殺蟲脒農葯的使用規定和禁用限期的通知(閩政〔1981〕69號)
18.批轉省機關事務管理局《關於黨政機關公務用車配備和使用的試行規定的報告》和《關於省直機關幹部、職工住房標準的試行規定和住房管理辦法的報告》的通知(閩政〔1981〕72號)
19.關於認真整頓獎金,正確實行獎勵制度堅決制止濫發獎金的若干規定(閩政〔1981〕89號)
20.頒發《福建省農村工商稅收徵收辦法》和《城鎮集體企業工商稅收的若干規定》的通知(閩政〔1981〕111號)
21.關於印發《福建省對外經濟貿易有關政策措施的補充規定》等六個文件的通知(閩政〔1981〕125號)
22.關於抓緊處理好山林糾紛的通知(閩政〔1982〕2號)
23.關於野外地質隊佔用耕地、林地補償標準的暫行規定(閩政〔1982〕7號)
24.福建省農林特產稅徵收規定(閩政〔1982〕17號)
25.關於加強查私罰沒收入管理的暫行規定(閩政〔1982〕43號)
26.關於批轉省人事局《關於進一步加強退休幹部管理工作的意見》的通知
(閩政〔1982〕44號)
27.關於印發《福建省地方外匯收支管理暫行規定》的通知(閩政〔1982〕51號)
28.關於認真貫徹《國務院關於嚴格控制農村勞動力進城做工和農業人口轉為非農業人口的通知》的通知(閩政〔1982〕60號)
29.關於制止亂收費、整頓非商品收費的通知(閩政〔1982〕61號)
30.頒發《關於貫徹執行〈統計幹部技術職稱暫行規定〉的實施細則》的通知(閩政〔1982〕62號)
31.關於轉發中國銀行福州分行「關於審批《福建省地方短期周轉外匯貸款暫行辦法》的報告」的通知(閩政〔1982〕綜69號)
32.關於貫徹執行《外語翻譯幹部業務職稱暫行規定》實施細則的通知(閩政〔1982〕70號)
33.關於頒發「福建省個體開業行醫管理暫行辦法」的批復(閩政〔1982〕綜72號號)
34.福建省人民政府關於計劃生育幾個具體政策的規定(試行)(閩政〔1982〕73號)
35.頒發《福建省人民政府關於企業安全生產責任制的試行規定》的通知(閩政〔1982〕76號)
36.關於貫徹執行《國務院關於嚴格制止企業濫發加班加點工資的通知》的意見(閩政〔1982〕79號)
37.批轉省財政廳《關於企業財務檢查中各種違紀事項財務處理的具體規定》的通知(閩政〔1982〕82號)
38.關於貫徹國務院發布的《企業職工獎懲條例》的實施意見(閩政〔1982〕93號)
39.關於改進城鎮集體企業徵收工商所得稅的規定(閩政〔1982〕105號)
40.關於維護學校正當權益保障教師人身安全的布局(閩政〔1982〕108號)
41.批轉省公安廳《關於加強建築防火設計管理意見的請示報告》的通知(閩政〔1982〕110號)
42.關於發布《福建省貫徹國務院〈合理化建議和技術改進獎勵條例〉的實施細則》的通知(閩政〔1982〕126號)
43.批轉省分行貫徹人民銀行總行《關於加強金融管理打擊走私販私等經濟犯罪活動的幾項規定》報告的通知(閩政〔1982〕129號)
44.關於貫徹國務院《工商企業登記管理條例》的通知(閩政〔1982〕130號)
45.關於進一步加強華僑、港澳同胞進口物品和查緝沒收物資管理的補充規定(閩政〔1982〕134號)
46.關於嚴禁海上走私販私活動的布告(閩政〔1982〕138號)
47.關於批轉省衛生廳、省農業廳《關於加強狂犬病預防工作的報告》的通知(閩政〔1982〕142號)
48.轉發《關於貫徹執行〈經濟專業幹部業務職稱暫行規定〉的實施細則》的通知(閩政〔1982〕143號)
49.關於貫徹執行國務院《關於解決企業社會負擔過重問題的若干規定的通知》的通知(閩政〔1982〕144號)
50.關於將全省市話附加費列入城市維護費使用的通知(閩政〔1982〕145號)
51.關於從省外引進中高級專業技術人員有關待遇問題的暫行規定(閩政〔1982〕149號)
52.關於城市規劃審批工作的通知(閩政〔1982〕綜305號)
53.關於貫徹執行《關於外國人在我國旅行管理的規定》的通知(閩政〔1983〕10號)
54.關於貫徹執行《福建省實施〈科學技術保密條例〉試行細則》的通知(閩政〔1983〕13號)
55.關於保護通信線路的布告(閩政〔1983〕22號)
56.批轉《關於華僑無償捐資興辦企業、事業的財務管理試行規定的請示報告》的通知(閩政〔1983〕28號)
57.轉發財政部《關於加強集市貿易市場稅收徵收管理的規定》的通知(閩政〔1983〕35號)
58.福建省人民政府關於堅決打擊海上走私販私活動的布告(閩政〔1983〕36號)
59.批轉省廣播局《關於貫徹國務院批轉的〈錄音錄像製品管理暫行規定〉的幾點補充規定》的通知(閩政〔1983〕47號)
60.關於認真貫徹實施《國營工業企業暫行條例》的通知(閩政〔1983〕60號)
61.貫徹國務院《關於加強市場、物價管理的通知》的意見(閩政〔1983〕63號)
62.關於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對部分刀具實行管制的暫行規定》有關問題的通知(閩政〔1983〕66號)
63.關於貫徹《中華人民共和國海洋環境保護法》的職責分工及有關要求的通知(閩政〔1983〕68號)
64.關於印發《福建省檔案專業幹部業務職稱實施細則》的通知(閩政〔1983〕69號)
65.關於頒布《福建省福廈公路交通管理試行條例》的通知(閩政〔1983〕76號)
66.貫徹《國務院關於制止亂漲生產資料價格的若干規定》的補充規定(閩政〔1983〕82號)
67.關於認真貫徹執行《國務院、中央軍委關於頒布〈中國人民解放軍志願兵退出現役安置暫行辦法〉的通知》的通知(閩政〔1983〕87號)
68.關於加強錄像設備、製品管理的若干規定(閩政〔1983〕94號)
69.關於國家機關工作人員任免必須按有關規定辦理的通知(閩政〔1983〕102號)
70.關於調整屠宰稅額的通知(閩政〔1983〕111號)
71.關於加強農林特產稅徵收管理工作的補充通知(閩政〔1983〕綜402號)
72.關於指定辦理涉外婚姻登記機關問題的批復(閩政〔1983〕綜539號)
73.關於企業調整工資若干具體政策問題的補充規定(閩政〔1984〕3號)
74.關於恢復省財政集中一部分國營企業基本折舊基金的通知(閩政〔1984〕12號)
75.關於頒發《福建省人民政府關於加強閩江管理,保護閩江水域資源的布告》的通知(閩政〔1984〕16號)
76.關於發布《福建省勞動安全監察暫行規定》的通知(閩政〔1984〕28號)
77.批轉省人民銀行《貫徹國務院〈關於國營企業流動資金改由人民銀行統一管理決定〉的報告》的通知(閩政〔1984〕31號)
78.批轉省財政廳《關於徵收緝私高額獎金個人所得稅的報告》的通知(閩政〔1984〕32號)
79.關於集中資金平衡財政預算的決定(閩政〔1984〕46號)
80.關於商業企業放權「松綁」的若干規定(試行草案)(閩政〔1984〕53號)
81.省人民政府批轉省標准計量局《貫徹國務院〈關於在我國統一實行法定計量單位的命令〉的實施意見》的通知(閩政〔1984〕54號)
82.轉發國務院關於發布《國營企業獎金稅暫行規定》的通知(閩政〔1984〕69號)
83.批轉省外事辦《關於改進外國人到我省非開放地區旅行審批辦法的意見》的通知(閩政〔1984〕70號)
84.省人民政府關於頒發《福建省鄉、村煤礦管理暫行條例》的通知(閩政〔1984〕88號)
85.關於印發《福建省引進技術設備檢驗工作的試行辦法》的通知(閩政〔1984〕95號)
86.關於處理歷史遺留的華僑房屋問題的補充規定和說明(閩政〔1984〕綜400號)
87.關於頒發中外合營企業批准證書有關事項的通知(閩政〔1984〕綜600號)
88.關於頒發《福建省電網試行高峰、低谷分時電價實施辦法》的通知(閩政〔1985〕5號)
89.福建省人民政府關於保護旅遊資源,禁止任意開山取石的通知(閩政〔1985〕11號)
90.批轉省人事局《關於進一步做好部分專業技術幹部的農村家屬遷往城鎮落戶工作的意見》的通知(閩政〔1985〕12號)
91.省人民政府轉發上海鐵路局《關於鐵路道口設置及安全通行管理暫行辦法》和《關於違反鐵路治安管理經濟處理暫行辦法》的通知(閩政〔1985〕14號)
92.關於貫徹執行《國務院關於加強物價管理和監督檢查的通知》的緊急通知(閩政〔1985〕26號)
93.關於貫徹國務院《關於加強外匯管理的決定》的通知(閩政〔1985〕29號)
94.批轉省人事局、教育廳《關於改革畢業生調配工作的報告》的通知(閩政〔1985〕32號)
95.福建省人民政府關於保護廣播電視技術設施的布告(閩政〔1985〕44號)
96.關於印發《國務院批轉財政部關於農業稅改為糧食「倒三七」比例價折征代金問題請示的通知》的通知(閩政〔1985〕56號)
97.關於批轉省勞動局《關於改革企業職工病假、醫療、撫恤待遇的試行意見》的通知(閩政〔1985〕72號)
98.轉發全國水土保持工作協調小組《關於開礦、修路、建廠和其他基本建設必須做好水土保持的通知》的通知(閩政〔1985〕74號)
99.關於公布官井洋大黃魚繁殖保護區管理規定的通知(閩政〔1985〕80號)
100.關於貫徹執行國務院《關於國營企業工資改革問題的通知》的通知(閩政〔1985〕100號)
101.頒發《關於海蚌資源繁殖保護管理的若干規定》的通知(閩政〔1985〕116號)
102.關於派遣因公出國人員和邀請外國人來訪的審批許可權的補充通知(閩政〔1985〕綜203號)
103.批轉省教育廳《關於試辦全日制中等職業技術學校的暫行規定》(試行草案)的通知(閩政〔1985〕綜222號)
104.關於農葯歸口經營加強管理的通知(閩政〔1985〕綜283號)
105.關於扶持發展我省食品工業的補充通知(閩政〔1985〕綜314號)
106.關於加強廢鋼鐵回收管理工作的通知(閩政〔1985〕綜420號)
107.轉發交通部《關於進一步做好船員政審和海員證簽發工作幾項規定的通知》的通知(閩政〔1985〕綜590號)
108.福建省人民政府關於打擊、取締賣淫嫖娼活動的通告(閩政〔1986〕6號)
109.關於發布《福建省無線電管理暫行規定》的通知(閩政〔1986〕10號)
110.關於水利工程水費核定、計收和管理的若干規定(閩政〔1986〕11號)
111.關於批轉省安全生產委員會《關於重視安全生產控制傷亡事故惡化的意見》的通知(閩政〔1986〕24號)
112.批轉省機關事務管理局《關於黨政機關公務車輛配備標准和配車試行辦法》的通知(閩政〔1986〕25號)
113.關於批轉省教育廳《〈福建省掃除文盲暫行條例〉實施辦法》的通知
(閩政〔1986〕36號)
114.福建省人民政府關於嚴禁未經加碘的食鹽流入地甲病區的通告(閩政〔1986〕42號)
115.關於工作人員退休若干問題的暫行規定(閩政〔1986〕48號)
116.關於貫徹國務院《關於擴大科學技術研究機構自主權的暫行規定》的具體實施辦法(閩政〔1986〕56號)
117.關於制止平調鄉鎮企業資產的通知(閩政〔1986〕68號)
118.關於批轉省財政廳、勞動局《關於企業離休、退休人員生活補貼費標準的報告》的通知(閩政〔1986〕77號)
119.關於印發《外匯管理的暫行方案》的通知(閩政〔1986〕80號)
120.福建省人民政府貫徹國務院《關於鼓勵外商投資的規定》的補充規定
(閩政〔1986〕84號)
121.批轉省建委、計委、建行《關於基本建設項目實行開工報告制度的暫行規定》的通知(閩政〔1986〕88號)
122.關於駐閩辦事處的暫行管理規定(閩政〔1986〕90號)
123.關於《福建省農林特產稅徵收規定》的補充通知(閩政〔1986〕綜224號)
124.關於印發《福建省關於增強企業技術開發能力的若干規定》的通知(閩政〔1987〕15號)
125.關於批轉省人事局、省教委《福建省高等學校畢業生調配工作的暫行規定》的通知(閩政〔1987〕32號)
126.批轉省稅務局《關於貫徹財政部〈關於認真執行國務院決定檢查糾正超越許可權減稅免稅的通知〉的意見》的通知(閩政〔1987〕36號)
127.關於印發《福建省貫徹國務院〈節約能源管理暫行條例〉實施細則》的通知(閩政〔1987〕38號)
128.關於木材指導價格管理辦法及統一稅收費用標準的通知(閩政〔1987〕43號)
129.批轉省人事局《關於退休幹部管理工作有關問題的請示報告》的通知
(閩政〔1987〕51號)
130.關於印發《福建省工交內貿廠礦企業安全生產管理規定》的通知(閩政〔1987〕57號)
131.關於宣傳、貫徹《福建省保護消費者合法權益條例》的通知(閩政〔1987〕67號)
132.批轉省計委、建委、審計局、統計局、建設銀行《關於控制計劃外基本建設的暫行規定》的通知(閩政〔1987〕77號)
133.關於發布《福建省鼓勵開展對外來料加工裝配業務的規定》的通知(閩政〔1987〕80號)
134.批轉省人事局、省教委《關於獲得中師自學考試畢業文憑的教師家屬「農轉非」問題處理意見》的通知(閩政〔1987〕綜217號)
135.批轉省農業廳關於《福建省鄉(鎮)畜牧獸醫站管理試行辦法》的報告的通知(閩政〔1987〕綜256號)
136.關於引進省外專業技術人員若干問題的暫行規定(閩政〔1988〕21號)
137.福建省人民政府關於向境外客商讓售全民所有制小型工業企業的暫行規定(閩政〔1988〕30號)
138.批轉省公安廳關於擴大辦理多次往來港澳簽注問題的請示的通知(閩政〔1988〕36號)
139.關於印發《福建省技術出口管理暫行辦法》的通知(閩政〔1988〕40號)
140.關於頒布《福建省地名管理規定》的通知(閩政〔1988〕41號)
141.關於認真貫徹執行《現金管理暫行條例》的通知(閩政〔1988〕53號)
142.頒發《關於建立福建省糧食發展基金若干問題的規定》的通知(閩政〔1988〕綜115號)
143.福建省人民政府貫徹國務院批轉國家工商局關於公司年檢和重新登記注冊若干問題意見的通知(閩政〔1989〕14號)
144.福建省人民政府關於整頓稅收秩序強化稅收工作的通知(閩政〔1989〕15號)
145.福建省人民政府關於印發《福建省露天礦採石場安全生產管理暫行辦法》的通知(閩政〔1989〕綜21號)
146.福建省人民政府關於深入貫徹實施《福建省計劃生育條例》全面開展創「達標」活動的通知(閩政〔1990〕7號)
147.福建省人民政府關於進一步完善化肥、農葯、農膜實行專營辦法的通知(閩政〔1990〕20號)
148.福建省人民政府關於頒發《福建省全民所有制企業臨時工管理實施細則》的通知(閩政〔1990〕32號)
149.福建省人民政府批轉省勞動局關於適當增加國營企業部分職工工資和提高離退休人員待遇意見的通知(閩政〔1990〕34號)
150.福建省人民政府批轉省人民銀行、財政廳、經委關於重新核定企業流動資金定額試點工作意見的通知(閩政〔1990〕綜189號)
151.福建省人民政府關於頒發《福建省沿海船舶、港口邊防治安管理暫行規定》的通知(閩政〔1990〕綜248號)
152.福建省人民政府批轉省人事局關於福建省國家行政機關工作人員崗位培訓實施意見的通知(閩政〔1991〕10號)
153.福建省人民政府批轉省稅務局關於加強集體企業財務管理工作報告的通知(閩政〔1991〕34號)
154.福建省人民政府關於保護和穩定耕地的幾點規定(閩政〔1991〕42號)
155.福建省人民政府關於貫徹實施《福建省統計工作管理辦法》的通知(閩政〔1991〕綜88號)
156.福建省人民政府關於健全農村勞動積累制度的規定(閩政〔1991〕綜180號)
157.福建省人民政府關於進一步搞活糧食企業的若干規定(閩政〔1991〕綜192號)
158.福建省人民政府關於進一步搞好國營企業的補充通知(閩政〔1991〕綜291號)
159.福建省人民政府關於頒布《福建省個人收入調節稅綜合收入征稅改為單項收入征稅的試行辦法》的通知(閩政〔1992〕31號)
160.福建省人民政府關於印發《福建省城鎮住房制度改革總體方案》的通知(閩政〔1992〕33號)
161.福建省人民政府關於印發《福建省利用世界銀行貸款管理暫行辦法》的通知(閩政〔1992〕39號)
162.福建省人民政府轉發省旅遊局關於貫徹國務院批轉國家旅遊局加強旅遊行業管理若干問題請示意見的通知(閩政〔1992〕綜40號)
163.福建省人民政府批轉省勞動局、財政廳《關於我省企業離退休人員增加離退休金問題的報告》的通知(閩政〔1992〕45號)
164.福建省人民政府關於切實減輕農民負擔的布告(閩政〔1992〕50號)
165.福建省人民政府批轉省體改委、土地局關於改革省重點建設項目征地辦法若干規定的通知(閩政〔1992〕綜54號)
166.福建省人民政府貫徹國務院關於加強流轉稅管理的通知(閩政〔1992〕57號)
167.福建省人民政府關於頒布《福建省推進高新技術產業發展的若干政策規定》的通知(閩政〔1992〕59號)
168.福建省人民政府批轉省體改委、計委、建委關於《福建省深化重點建設項目改革的若干規定》的通知(閩政〔1992〕綜105號)
169.福建省人民政府關於加強城鎮土地管理的意見(閩政〔1993〕2號)
170.福建省人民政府關於頒發《福建省專業技術人員繼續教育規定》的通知(閩政〔1993〕5號)
171.福建省人民政府關於建立糧食收購保護價格制度和糧食風險調節基金制度的通知(閩政〔1993〕6號)
172.福建省人民政府關於改進糧食「三掛鉤」兌現辦法的通知(閩政〔1993〕7號)
173.福建省人民政府關於利用國外貸款項目實行若干優惠政策的通知(閩政〔1993〕14號)
174.福建省人民政府關於試行外商投資企業登記制的決定(閩政〔1993〕21號)
175.福建省人民政府關於頒發《福建省鼓勵外商建設經營港口碼頭的暫行規定》的通知(閩政〔1993〕22號)
176.福建省人民政府印發國務院關於加強稅收管理和嚴格控制減免稅的通知(閩政〔1993〕30號)
177.福建省人民政府關於頒發《福建省金融機構收繳罰款辦法》的通知(閩政〔1993〕33號)
178.福建省人民政府批轉省勞動局等部門關於調整企業離退休人員養老待遇有關問題報告的通知(閩政〔1993〕36號)
179.福建省人民政府批轉省建委、計委、體改委關於重點建設項目實行業主責任制試點意見的通知(閩政〔1993〕42號)
180.福建省人民政府關於加強和保護社會事業設施的通知(閩政〔1993〕43號)
181.福建省人民政府批轉省勞動局等部門關於《福建省國有企業職工基本養老金計發辦法的改革方案》的通知(閩政〔1994〕9號)
182.福建省人民政府批轉省計委、經委、體改委關於對若乾重要生產資料實行省級國家訂貨的暫行管理辦法的通知(閩政〔1994〕14號)
183.福建省人民政府關於批轉省土地局關於在全省開展劃定基本農田保護區工作報告的通知(閩政〔1994〕22號)
184.福建省人民政府關於印發《福建省福廈漳公路交通管理暫行規定》的通知(閩政〔1994〕綜121號)
185.福建省人民政府關於堅決禁止未加碘食鹽流入碘缺乏病地區的通告(閩政〔1994〕綜177號)
186.福建省人民政府關於外商投資企業比照稅負退還營業稅問題的通知(閩政〔1994〕綜241號)
187.福建省人民政府關於加強基本農田保護區外的耕地管理工作的通知(閩政〔1995〕綜15號)<
H. 福建省台灣船舶停泊點管理辦法(2018修正)
第一條為加強台灣船舶停泊點的管理,確保來靠台灣船舶的安全,方便台灣居民往來,促進閩台經濟、文化交流,根據《中國公民往來台灣地區管理辦法》以及有關法律、法規,結合本省實際,制定本辦法。第二條進入福建沿海的台灣船舶,應當在省人民政府批準的台灣船舶停泊點停泊(以下簡稱停泊點)。第三條凡在停泊點停泊的台灣船舶及入出境的台灣居民,除法律、法規另有規定外,均應遵守本辦法。第四條台灣船舶因台風等不可抗力無法停靠停泊點的,可就近在避風點停泊,不可抗力解除,應當立即離港。第五條台灣船舶及船上人員、貨物、行李物品進出停泊點,由公安邊防、海關等部門依法監管。
台灣船舶進入停泊點後,船長應當主動向公安邊防執勤人員出示船舶證書、船員證書或其他有效證件,說明來靠原因及泊港時間,協助檢查人員對船體、貨物和行李物品進行檢查。第六條公安邊防部門發現船上人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予批准上岸:
(一)無任何證件證明是台灣居民的;
(二)有提供假證等欺騙行為的;
(三)被遣送出境人員在不準入境期限內的;
(四)嚴重傳染病患者和無人照料的精神病患者。第七條台灣船舶泊港期間,船上人員應當遵守下列規定:
(一)不得擅自調整泊位;
(二)不得懸掛、顯示有損於祖國統一的標志;
(三)不得擅自啟用電台;
(四)不得向港內傾倒污物;
(五)不得攜帶危禁物品上岸;
(六)不得擾亂港口治安秩序和從事違法犯罪活動;
(七)不得擅自接大陸人員登船;
(八)船上必須留有足以保證安全的船員值班。第八條台灣船舶泊港期間,海關等部門工作人員需要登船執行公務的,應事先通報當地公安邊防部門;其他人員需辦理有關手續後方可登船。
台灣船舶和台灣居民在停泊點發生事故或者險情的,停泊點所在地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有關部門應當簡化相關手續,並按照各自職責及時給予救援、幫助。第九條台灣船舶、台灣居民泊港期間的事務,由有關部門、單位按照規定辦理:
(一)避風、求醫、探親訪友、洽談投資、謁祖、旅遊和修船、補給的,由停泊點所在地人民政府台灣事務辦公室接待處理;
(二)從事小額貿易的,由停泊點所在地人民政府台灣事務辦公室介紹給經省人民政府商務主管部門批準的對台貿易公司接洽;
(三)要求處理海事、漁事糾紛的,由停泊點所在地人民政府台灣事務辦公室聯系漁政、港監等部門處理;
(四)需要聘請短期漁工的,由停泊點所在地人民政府台灣事務辦公室介紹給經省人民政府批準的有對台勞務合作經營權的公司接洽。
停泊點管理事務涉及多個部門的,由所在地人民政府台灣事務辦公室負責協調。第十條台灣居民需上岸的,應當持有效身份證件,向停泊點所在地公安邊防部門申請辦理《台灣居民登陸證》;持有《台灣居民來往大陸通行證》的,經公安邊防部門登記後,不再辦理《台灣居民登陸證》。第十一條台灣居民應當在限定的范圍內活動。
持《台灣居民登陸證》的台灣居民,可在停泊點所在的縣(市、區)范圍內活動;持《台灣居民來往大陸通行證》的台灣居民,可前往停泊點所在的縣(市、區)以外地區從事探親、旅遊、投資、貿易等活動。第十二條台灣居民應當在證件登記有效期內登船出境。
《台灣居民登陸證》的登記有效期限不超過台灣船舶本航次停靠期限。台灣居民因特殊原因不能隨原船出境或者需要延長居留期限的,應當在證件登記有效期內向上岸停泊點所在地縣(市、區)人民政府台灣事務辦公室提出申請。上岸停泊點所在地縣(市、區)人民政府台灣事務辦公室應當商公安邊防部門審批。第十三條台灣居民應當從原上岸停泊點乘原船出境。
因特殊原因需要改從本省其他停泊點或者改乘其他台灣船舶出境的,應當在證件登記有效期內向擬出境停泊點所在地縣(市、區)人民政府台灣事務辦公室提出申請。擬出境停泊點所在地縣(市、區)人民政府台灣事務辦公室應當商公安邊防部門審批。第十四條台灣居民遺失《台灣居民登陸證》《台灣居民來往大陸通行證》的,應當向原發證部門報失;經調查屬實的,由原發證部門補發。
I. 出海捕魚需要什麼證件
法律分析:遠洋出海捕魚工人所需證件:只需要辦理船民證即可。申領《出海船民證》登記表,《出海船舶戶口簿》原件 ,辦理《出海船民證》人員身份證原件(審核後退回)及復印件等。
法律依據:公安部《沿海船舶邊防治安管理條例》 第七條 年滿十六周歲未持有《中華人民共和國海員證》或者《船員服務簿》的人員出海前,應當向公安邊防部門申領《出海船民證》。
J. 福建省沿海邊防治安管理條例
第一章總則第一條為維護沿海邊防治安管理秩序,保障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合法權益,促進經濟社會發展,根據國家有關法律、法規,結合本省實際,制定本條例。第二條本條例適用於本省管轄海域、沿海地區范圍內的邊防治安管理。第三條沿海邊防治安管理工作堅持政府領導、群眾參與、依法管理、高效便民的原則。第四條沿海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應當加強領導,對沿海一線邊防重點地區加強防衛管控,將沿海邊防治安管理工作納入社會治安綜合治理范圍,加強沿海港(澳)口邊防基礎設施建設,並將邊防治安管理經費按照有關規定列入財政預算。第五條公安邊防部門是沿海邊防治安管理的主管部門。交通運輸、海洋與漁業、商務(口岸)、工商、旅遊、外事、台辦、海事、海關、檢驗檢疫、文物、海防、打私等部門,應當按照各自職責做好沿海邊防治安管理相關工作。公安邊防派出所按照有關規定履行沿海地區治安、戶籍管理職能。第二章證件管理第六條出海船舶除依照規定向主管部門領取有關證件外,應當向船籍港所在地公安邊防部門申請辦理船舶戶籍注冊,領取《出海船舶戶口簿》;非沿海地區的出海船舶,可以向其作業地公安邊防部門申領《出海船舶戶口簿》。公務船舶、小型出海船舶和國家規定免予辦理《出海船舶戶口簿》的船舶除外。第七條出海船舶改造、租賃的,船舶所有人應當在依法辦理有關手續後七日內到原發證地的公安邊防部門辦理《出海船舶戶口簿》信息變更登記。出海船舶轉讓、報廢、滅失的,船舶所有人應當在依法辦理有關手續後十日內到原發證地的公安邊防部門辦理《出海船舶戶口簿》注銷手續。第八條年滿十六周歲的人員出海作業的,應當向公安邊防部門申領《出海船民證》,持有《中華人民共和國海員證》或者《船員服務簿》的除外。客運船舶、輪渡船舶上的乘客,以及出海旅遊、休閑的人員,免予辦理《出海船民證》。第九條出海作業人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公安邊防部門不予發放《出海船民證》;已經發放的,公安邊防部門應當注銷並收繳證件:
(一)屬於刑事案件被告人、犯罪嫌疑人的;
(二)被判處刑罰主刑尚未執行完畢的;
(三)利用船舶從事走私、妨害國(邊)境管理等違法犯罪活動被處理未滿一年的;
(四)法律、法規規定其他不宜出海的。第十條除不可抗力外,台灣船舶來靠本省台灣船舶停泊點(以下簡稱停泊點)後,船舶上台灣居民需上岸的,應當持有效身份證件,向停泊點所在地公安邊防部門申請辦理《台灣居民登陸證》;持有《台灣居民來往大陸通行證》的,經公安邊防部門登記後,不再辦理《台灣居民登陸證》。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公安邊防部門不予辦理《台灣居民登陸證》:
(一)無法提供台灣居民有效身份證明的;
(二)患有嚴重精神病、傳染性肺結核病或者有可能對公共衛生造成重大危害的其他傳染病的;
(三)其他依法被限制或者禁止入境的。《台灣居民登陸證》五年內有效,可以多次登記,但每次登記的有效期限不得超過台灣船舶本航次停靠期限。第三章出海人員和船舶管理第十一條出海船舶邊防治安管理實行船長負責制,船長為本船舶邊防治安管理負責人。船長應當加強船舶內部治安防範,執行治安管理制度,落實安全責任,消除治安隱患,協助配合公安邊防部門及其他有關部門的執法活動。第十二條出海船舶應當依照船舶主管部門的規定刷寫船名,未按照規定刷寫船名或者船名模糊不清的,禁止出海。出海船舶和作業人員應當隨船攜帶《出海船舶戶口簿》《出海船民證》,並接受公安邊防部門檢查。《出海船舶戶口簿》《出海船民證》不得偽造、塗改、出借、轉讓、冒用。出海作業人員發生變動的,船長或者船舶所有人應當在船舶出海前報公安邊防部門備案。第十三條出海船舶進出港口、碼頭或者其他停靠點時,應當按照以下規定辦理進出港邊防簽證,由公安邊防部門登記船舶航線、人數、貨物品名、進出港時間等基本情況,並在《出海船舶戶口簿》上簽註:
(一)漁業船舶在非休漁期間進出船籍港的,每年辦理兩次進出港邊防簽證;進出非船籍港的,每航次辦理一次性進出港邊防簽證;
(二)客運船舶、輪渡船舶免予辦理進出港邊防簽證,但應當將航線情況報公安邊防部門備案;航線有變動的,應當在變動後十五日內備案;
(三)其他情形按航次辦理進出港邊防簽證。按航次辦理進出港邊防簽證的,申請航次簽證的船舶應當在進港後二十四小時內和出港前辦理簽證手續。從對外開放港口出境入境的船舶,按照國家有關規定辦理出境入境邊防檢查手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