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請家法規矩
⑴ 我國古代有哪些家規家法
制定家法或家規是中國家庭教育的一大特點。若從孔夫子庭訓兒子孔鯉算起,可說是源遠而流長。三國魏嵇康、西晉杜預,各有《家誡》,東晉陶淵明有《責子》,南朝梁徐勉有《戒子書》,都屬家訓一類,但其卷帙都很小,影響也不大。後,北齊的顏之推作《顏氏家訓》,全書七卷二十篇,內容豐富,體例宏大,堪稱中國家訓之寶典,惠澤後世蔚然成風。
家規家法的制定在一定程度上規范了子弟的行為,使他們具備良好的教養。但一些過度刻板的教條,會顯得迂腐和苛刻,束縛了人的發展。
⑵ 古人總說「家法伺候」,「家法」一詞究竟是什麼意思
古代的人,經常會將“家法伺候”放在嘴邊。只要家族中有了做錯事情的人,就會用家法來進行懲罰。這個家法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呢?家法其實就是一個家族的規矩,這個規矩包含了生活中的各個方面,是管理家族事務的一種重要的工具。那麼家法的歷史是怎樣的呢?家法的內容又包含著哪些方面呢?我們就來一起說一說。
這個家法包含著十分多的方面。首先的一個方面就是關於道德的層面。做人最為重要的就是有德行,在中國古代更是重視這一點。因此在家族中的一些家規就是來規范家族中的人的的德行。如果一個人做了有悖於家族中的家規的行為,或者是有損了家族的門楣,就會被家法伺候。看見,我們中國古代的家族就已經是十分重視秩序與規則的了。
⑶ 在古代如此常見的家法為何在現代如此少見
古代的家法一般是指用棍棒或者鞭子,就像《紅樓夢》里,賈寶玉犯了錯,請家法就是被打了一頓。而這種做法在當今是不被允許的,即使是父母打孩子的做法也是不可取的。
因此家法在現代消失其實是一種社會進步的表現,在古代,國家權力機關做不到對所有人進行約束,所以推行家法,以家族為單位,但是也造成了對於個人權利的傷害。而現在強調的是“家風”,也就是家庭想要培養出怎麼樣的人才,更多是從精神層面上對於人格的影響,而如果個人超過了法律紅線,那麼自會有司法機構進行判定,是國家對於個人的懲罰,而不是個人對於個人的懲罰。
⑷ 古代有哪些家訓家規
一、西周初期姬旦《誡伯禽書》
原文:故舊無大故則不棄也,無求備於一人。君子力如牛,不與牛爭力;走如馬,不與馬爭走;智如士,不與士爭智。德行廣大而守以恭者,榮;聰明睿智而守以愚者,益。
譯文:親戚故人沒有發生嚴重過失,就不要拋棄他。不要對某一人求全責備。有德行的人即使力大如牛,也不會與牛競爭力的大小。
即使飛跑如馬,也不會與馬競爭速度的快慢;即使智慧如士,也不會與士競爭智力高下。德行廣大者以謙恭的態度自處,便會得到榮耀;聰明睿智而用愚陋的態度處世,你將獲益良多。
二、春秋末期魯國孔子家訓
原文:不學詩,無以言;不學禮,無以立。
譯文:一天孔子站在庭院里,他的兒子孔鯉「趨而過庭」,就是小步快走。在上級面前、在長輩面前你走路要「趨」,低著頭,很快地這樣走過去,這叫「趨」。
那麼孔鯉看見父親孔子站在庭院裡面,於是低著頭「趨」,孔子說」站住,學詩了嗎?「沒有。」不學詩何以言「——不學詩怎麼會說話?
又一天,孔子又站在庭院里,孔鯉又「趨而過庭」,孔子說,「站住,學禮了嗎?」「還沒有」。」不學禮何以立「不學禮怎麼做人?
三、三國時期蜀國丞相諸葛亮《誡子書》《誡外甥書》
原文:靜以修身,儉以養德。非澹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誡子書)
譯文:以寧靜來提高自身的修養,以節儉來培養自己的品德。不恬靜寡慾無法明確志向,不排除外來干擾無法達到遠大目標。
夫志當存高遠,慕先賢,絕情慾,棄凝滯,使庶幾之志,揭然有所存,惻然有所感;忍屈伸,去細碎,廣咨問,除嫌吝。(誡外甥書)
譯文:一個人應該樹立遠大的理想,追慕先賢,節制情慾,去掉郁結在胸中的俗念,使幾乎接近聖賢的那種高尚志向,在你身上明白地體現出來,使你內心震動、心領神會。要能夠適應順利、曲折等不同境遇的考驗,擺脫瑣碎事務和感情的糾纏,廣泛地向人請教,根除自己怨天尤人的情緒。
四、晉代琅琊王氏家訓
原文:夫言行可覆,信之至也;推美引過,德之至也;揚名顯親,孝之至也;兄弟怡怡,宗族欣欣,悌之至也;臨財莫過乎讓:此五者,立身之本。
譯文:言行能一致,是信的極點;把美名推讓給別人而自己承擔過失,是德的極點;傳播好名聲使親人顯赫,是孝的極點;兄弟和樂,宗族歡欣,是悌的極點;在財物面前沒有比謙讓更好的了:這五條,是立身的根本。
五、北宋歐陽修《歐陽永叔集》
原文:「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道。」然玉之為物,有不變之常德;雖不琢以為器,而猶不害為玉也。人之性,因物而遷,不學,則舍君子而為小人,可不念哉!付弈。
譯文:玉不雕琢,就不能製成器物;人不學習,也就不會懂得道理。然而玉這種東西,有它永恆不變的特性,即使不磨製作成器物,但也還是玉,不會受到損傷。
人的本性,受到外界事物的影響就會發生變化。因此,人們如果不學習,就要失去君子的高尚品德從而變成品行惡劣的小人,難道不值得深思嗎?
⑸ 為何在古代,長輩們教訓子女都會請出家法伺候
因為他們覺得只有這樣才能震懾住他們的子女。古代的時候,有很多家庭都是有家法的,而當他們的子女犯錯誤的時候,他們都會用家法來懲罰他們,因為只有這樣才能讓他們的子女懂得他們犯的錯誤是非常嚴重的,而只有這樣才能幫助他們改正。
而且如果他們用家法來懲罰這些子女的話,別人也不敢輕易的求情,這樣的話就會讓這些子女受到應有的懲罰。
⑹ 什麼是家法為什麼古代會有家法家法的具體內容是什麼棍棒底下出孝子有用嗎不打不成材,符合科學嗎
所謂「家法」,就是家長為了維持一定的家庭持續的私人規定。
各個家庭、每個人的生活習慣都不一樣,往往會引起矛盾,甚至沖突。
家法,就是避免、解決、裁判這些矛盾的依據。
有的家法是「明文規定」的,有的就是習以為常了。
家法的執行強度,就看問題的大小,家長的心情,很隨機的。
戲劇里經常的一句台詞:「請出家法來」,這里的家法就是「刑具」了。【紅樓夢】里,金釧自殺了,賈環就對賈政造謠說,是賈寶玉強奸了金釧。賈政親自動用「家法」狠狠地打了賈寶玉一回。這個家法,就是竹杠子。
賈寶玉挨了一頓胖揍,老實多了。後來還中舉了。
「不打不成才」,我認為有一點道理。
「棍棒底下出孝子」,也有一定的道理。
⑺ 我國古代有哪些家規家法哪些可取,那些不可取
中國古代家法中蘊含著豐富的「信」倫理思想,「立心以忠信,不欺為主本」不僅是歷代家法共同倡導的立身處世原則,還是啟蒙教育的一個重要內容。在繼承和傳播誠信思想的過程中,家規起著將儒家精英們的抽象命題轉化為民間話語的中介作用。在經濟方面,家法既強調自身的誠實信用,也十分講究運用法律手段提供信用保障。家法中體現的信用思想和制度具有鮮明的特色,是中國「信」倫理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制定家法或家規是中國家庭教育的一大特點。若從孔夫子庭訓兒子孔鯉算起,可說是源遠而流長。三國魏嵇康、西晉杜預,各有《家誡》,東晉陶淵明有《責子》,南朝...
⑻ 古代的少爺犯了錯,為何家裡的老爺總要「請家法」
在我們所看到的額電視劇中,總會有一些封建式的大家長用家法來懲罰家族中做錯了事情的人。每當這些人要被懲罰的時候,這些家族的族長們或者是一些長輩們就會喊一聲家法伺候。這種時候要要受罰的人就會感覺到害怕,因為家法是十分的嚴苛的。那麼為什麼,在古代的時候一些家族會有著家法呢?現在我們就來說一說原因。
第三個原因,古代的世家大族們重視宗族的傳承,家規也是一種文化的傳承。在古代的時候,受到了封建的思想的影響,很多的文化人都是崇尚儒學的。而儒學強調仁義禮智信,這是很多的有地位有名望的古代文化人十分推崇的。因此這些受到了良好的教育的人在有了自己的宗族之後,就會十分的重視自己家族的的傳承。所以就需要用家規來更好的約束著家中的年輕一代的人。這樣家族的良好的傳統才可以傳承,人才才可以這樣慢慢地教育出來。
⑼ 古代家法家規
戒尺望採納
⑽ 古代家法有哪些求600條古代家法,比較好奇
家法是並沒有一定的規定,每個家族都有不同的家規,也有不同的懲罰方法。
1、第一部分「鳴告」,闡述了如何控告、檢舉違反家法族規的行為。「鳴告」,大體可分為公訴似的舉告,及自訴似的投訴這兩大類。
2、第二部分「裁斷」,闡述了如何對違反家法族規的家人、族人進行裁斷。在家庭中,家長通常可在任何地方任意作出懲罰家人及奴僕的決定。
3、第三部分「執罰」,闡述了如何實施對違反家法者的懲罰。家法族規的執罰者,包括家長、族中尊長,祠壯、祠丁以及宗族的執事,甚至包括了普通的族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