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規百科 » 國家公職人員條例

國家公職人員條例

發布時間: 2022-06-17 05:14:24

A. 《公職人員政務處分暫行規定》

公職人員政務處分暫行規定

第一條為了規范監察機關的政務處分工作,促進所有行使公權力的公職人員(以下簡稱公職人員)依法履職、秉公用權,廉潔從政從業、堅持道德操守,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監察法》,制定本規定。

第二條公職人員有違法違規行為應當承擔法律責任的,在國家有關公職人員政務處分的法律出台前,監察機關可以根據被調查的公職人員的具體身份,依照相關法律、法規、國務院決定和規章對違法行為及其適用處分的規定,給予政務處分。

第三條監察機關實施政務處分的依據,主要包括《中華人民共和國監察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務員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法官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檢察官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國有資產法》《行政機關公務員處分條例》《事業單位人事管理條例》《事業單位工作人員處分暫行規定》《國有企業領導人員廉潔從業若干規定》以及《農村基層幹部廉潔履行職責若干規定(試行)》等。

第四條公職人員依法履行職務的行為受法律保護,非因法定事由,非經法定程序,不受政務處分。

第五條給予公職人員政務處分,應當堅持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實事求是、公平公正,做到事實清楚、證據確鑿、定性准確、處理恰當、程序合法、手續完備;堅持民主集中制,集體討論決定;堅持懲前毖後、治病救人方針,與違法行為的性質、情節、危害程度相適應。

第六條監察機關對違法的公職人員可以依法作出警告、記過、記大過、降級、撤職、開除等政務處分決定。

公職人員政務處分的期間、政務處分適用規則,可以根據被調查的公職人員的具體身份等情況,適用有關法律、法規、國務院決定和規章。

第七條公職人員中的中共黨員嚴重違反黨紀涉嫌犯罪的,應當由黨組織先做出黨紀處分決定,並由檢察機關依法給予政務處分後,再依法追究其刑事責任。

非中共黨員的公職人員涉嫌犯罪的,應當先由監察機關依法給予政務處分,再依法追究其刑事責任。

公職人員中的中共黨員先依法受到行政處罰和刑事責任追究的,黨組織、監察機關可以根據生效的行政處罰決定和司法機關的生效判決、裁定、決定及其認定的事實、性質和情節,依紀依法給予黨紀、政務處分。

第八條監察機關對公職人員中的中共黨員給予政務處分,一般應當與黨紀處分的輕重程度相匹配。其中,受到撤銷黨內職務、留黨察看處分的,如果擔任公職,應當依法給予其撤職等政務處分。嚴重違犯黨紀、嚴重觸犯刑律的公職人員必須依法開除公職。

第九條對基層群眾性自治組織、國有企業等單位中從事管理的人員,或者未列入國家機關人員編制的受國家機關依法委託管理公共事務的組織中從事公務的人員、其他依法履行公職的人員,監察機關可以依法採取下列處理措施:

1、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監察法》採取談話提醒、批評教育、責令檢查、誡勉;

2、依據本規定第三條有關法規採取警示談話、通報批評、停職檢查、責令辭職。

對前款人員,監察機關可以依法向有關機關、單位提出下列監察建議:

1、取消當選資格或者擔任相應職務資格;

2、調離崗位、降職、免職、罷免。

上述處理措施可以單獨使用,也可以合並使用。

第十條公職人員受到開除以外的政務處分,在受處分期間有悔改表現,並且沒有再發生違法行為的,處分期滿後自動解除。

事業單位工作人員在受處分期間有重大立功表現,按照有關規定給予個人記功以上獎勵的,經作出處分決定的監察機關批准後,可以提前解除處分。

處分解除後,受處分的公職人員不再受原處分影響。受到降級或者撤職處分的,處分解除不視為恢復原級別、原職務。

第十一條對公職人員給予政務處分,由監察機關按照管理許可權依法作出決定。有下列情形的,應當履行有關手續:

1、對經各級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選舉或者決定任命的公職人員給予撤職、開除處分的,應當先由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依法罷免、撤銷或者免去其職務,再由監察機關依法作出處分決定。

2、對經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各級委員會全體會議及其常務委員會選舉或者決定任命的公職人員給予撤職、開除處分的,應當先由政協全體會議及其常務委員會免去其職務後,再由監察機關依法作出處分決定。

3、對各級人大代表、政協委員給予政務處分,應當向其所在的人大常委會或者政協常委會通報。

4、對基層群眾性自治組織中從事管理的人員給予責令辭職等處理的,由縣級監察機關向其所在的基層群眾性自治組織及上級管理單位(機構)提出建議。

第十二條公職人員有違法行為,已經被立案調查,不宜繼續履行職責的,監察機關可以決定暫停其履行職務。

被調查的公職人員在被監察機關立案調查期間,不得交流、出境、辭去公職或者辦理退休手續。監察機關應當在立案決定書中寫明上述要求,並告知被調查人所在單位。

第十三條監察機關經過調查、審理,決定給予公職人員政務處分或者免予處分的,按照下列程序辦理:

1、將調查認定的事實及擬給予政務處分的依據告知被調查的公職人員,聽取其陳述和申辯,並對其陳述的事實、理由和證據進行復核,記錄在案。被調查的公職人員提出的事實、理由和證據成立的,應予採信。

2、按照處分決定許可權,履行審批手續後,作出對該公職人員給予處分或者免予處分的決定;

3、印發政務處分決定;

4、將政務處分決定送達受處分人和所在單位,並在一定范圍內宣布;

5、對於受到降級以上政務處分的,應當在一個月內辦理職務、工資及其他有關待遇等相應變更手續;

6、將政務處分決定存入受處分公職人員的檔案。

政務處分決定的內容和生效日期,參照《行政機關公務員處分條例》有關規定執行。給予開除以外政務處分的,應當在處分決定中寫明處分期間。

第十四條監察機關對本級黨委管理的公職人員依法作出政務處分決定後,除依照本規定第十三條送達受處分人所在單位執行外,還應當根據受處分人的具體身份函告相應的機關或者群團組織等單位。

受處分人系民主黨派和無黨派人士的,同時函告本級黨委統戰部以及相應的民主黨派機關或者相關單位。

第十五條公職人員受到開除處分後,其本人檔案按照國家有關規定轉遞管理。

第十六條對公職人員不服政務處分決定的復審、復核,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監察法》的規定辦理。變更、撤銷政務處分的情形和法律後果,根據受處分的公職人員的具體身份,依照或者參照《行政機關公務員處分條例》《事業單位工作人員處分暫行規定》等規定執行。

第十七條對公職人員不履行或者不正確履行職責負有管理責任的領導人員,監察機關可以依據或者參照《中國共產黨問責條例》《關於實行黨政領導幹部問責的暫行規定》等規定;

按照管理許可權對其作出通報批評、誡勉、停職檢查、責令辭職等問責決定,或者向有權作出問責決定的機關提出降職、免職等問責建議。

第十八條有違法行為應當受到政務處分的公職人員,在監察機關作出處分決定前已經退休的,不再給予處分;監察機關可以對其立案調查,依法應當給予降級、撤職、開除處分的,應當按照規定降低或者取消其享受的待遇。

有違法行為應當受到政務處分的公職人員,在監察機關作出處分決定前已經辭去公職或者死亡的,不再給予處分,但是監察機關可以立案調查,對其違法取得的財物和用於違法的財物,依照本規定第二十一條處理。

第十九條公職人員有違法行為的,任免機關、單位可以履行主體責任,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務員法》等規定,對公職人員給予處分。

對公職人員的同一違法行為,監察機關已經給予政務處分的,任免機關、單位不再給予處分;任免機關、單位已經給予處分的,監察機關不再給予政務處分。

第二十條下級監察機關根據上級監察機關的指定管轄決定,對不屬於本監察機關管轄范圍內的監察對象立案調查的,應當按照管理許可權交有處分權的監察機關依法作出政務處分決定,或者交由其任免機關、單位給予處分。

第二十一條公職人員違法取得的財物和用於違法的財物,除依法應當由其他機關沒收、追繳或者責令退賠的,由監察機關沒收、追繳或者責令退賠。

違法取得的財物應當退還原所有人或者原持有人的,予以退還;屬於國家財產以及不應當退還或者無法退還原所有人或者原持有人的,上繳國庫。

第二十二條本規定由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國家監察委員會負責解釋。

第二十三條本規定自發布之日起施行。

(1)國家公職人員條例擴展閱讀:

解讀《公職人員政務處分法》:

1、強化對公職人員監督,推動全面從嚴治黨治吏

政務處分是對違法公職人員的懲戒措施。公職人員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中堅力量,在國家治理體系中處於特殊重要位置。制定政務處分法,有利於強化對公職人員的全面監督,推動全面從嚴治黨治吏。

在監察法提出政務處分概念之前,對公務員、事業單位工作人員的懲戒稱為「處分」,其依據是公務員法、行政機關公務員處分條例、事業單位人員管理條例、事業單位工作人員處分暫行規定等法律、行政法規和規章。

在黨紀處分覆蓋全體黨員的同時,「處分」卻未能覆蓋所有行使公權力的公職人員,監督懲戒的對象上還留有空白地帶。比如,對於存在違法行為的非黨員村委會組成人員,由於其既不是黨員,也不是公務員或事業單位工作人員,對其「微腐敗」等違法行為無法給予處分,難以形成有效震懾。

「制定公職人員政務處分法,把法定對象全面納入處分范圍,使政務處分匹配黨紀處分、銜接刑事處罰,構築懲戒職務違法的嚴密法網,有利於實現抓早抓小、防微杜漸,建設一支忠誠干凈擔當的公職人員隊伍。」中央紀委國家監委法規室有關負責人表示。

2、規范政務處分活動,提高監察工作法治水平

政務處分法的出台,是不斷總結實踐經驗、解決具體問題,精準立法的結果。

監察法對政務處分制度作了原則規定,沒有對應當給予政務處分的違法行為以及政務處分的適用規則、程序等作出具體規定。監察法施行後,為解決工作急需,中央紀委國家監委制定了《公職人員政務處分暫行規定》,作為實施政務處分的過渡性規范,為起草政務處分法探索經驗。

應運而生的政務處分法,一個突出特點是著眼於構建黨統一領導、全面覆蓋、權威高效的監督體系,整合完善與黨紀處分相對應的政務處分制度。比如,在明確監察機關和公職人員任免機關、單位各自職責的同時,統一設置處分的法定事由和適用規則,保證處分適用上的統一規范。

對公職人員的管理監督薄弱、處分程序不規范、處分決定畸輕畸重、對國有企業和基層群眾性自治組織中的公職人員處分缺乏法律依據等,是監督懲戒中的突出問題。

對此,政務處分法堅持問題導向,在將散見於不同法律法規中的處分依據統一起來的同時,結合現有公務員、事業單位管理人員處分制度等,充實完善應當給予政務處分的違法情形、處分幅度、適用規則和程序,補齊制度短板。

以細化違法情形為例,草案二審稿第三章已對違法行為及其適用的政務處分作了明確規定,為進一步明確應予政務處分的違法行為,草案三審稿根據各方面意見建議,增加「篡改、偽造本人檔案資料的,予以記過或者記大過;

情節嚴重的,予以降級或者撤職」的規定,並將「誣告陷害,意圖使他人受到名譽損害或者責任追究等不良影響」納入處分情形。這些已成為法律條文的新增規定,體現出鮮明的問題意識和問題導向。

注重紀法協同、法法銜接是此次立法的又一亮點。記者注意到,政務處分法在處分情形、處分許可權和程序、處分後果上與公務員法等現行法律法規的規定保持協調銜接,保證法律之間的和諧統一。同時,注重與黨紀的銜接,推動黨內監督和國家機關監督有效貫通。

比如,對政務處分作出相關規定的同時,明確政務處分與公職人員任免機關、單位的「處分」並行,通過法法銜接織密監督網路。

再如,在「從重給予政務處分」和「從輕或者減輕給予政務處分」的相關規定中,既體現黨紀處分懲前毖後、治病救人的精神,又銜接黨規國法中對從重從輕減輕情節的規定,更加精準地體現寬嚴相濟。

「政務處分對公職人員有重要影響,關系公職人員切身利益,作出政務處分決定應該嚴格依法規范進行。」

中央紀委國家監委法規室有關負責人表示,制定政務處分法,明確實施政務處分的主體,應當堅持的法律原則,處分事由、許可權和程序,被處分人員維護合法權益的救濟途徑等,有利於推進政務處分的規范化、法治化水平,提高監察工作的法治水平。

3、完善監察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決定》對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作出專門部署,明確提出健全黨統一領導、全面覆蓋、權威高效的監督體系。

政務處分法是首部全面系統規范公職人員懲戒制度的國家法律,也是國家監督體系中的一部重要法律,對於完善監察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具有重要意義。

從立法目的看,制定政務處分法是為了規范政務處分,強化對所有行使公權力的公職人員監督,消除死角和盲區,確保權力規范運行。

這是在深化國家監察體制改革,實現對所有行使公權力的公職人員監察全覆蓋的背景下取得的最新制度成果,是完善監察制度的成功實踐,是健全黨統一領導、全面覆蓋、權威高效的監督體系的重要一環。

從立法內容看,通過與黨紀的銜接,發揮協調效應,將《中國共產黨紀律處分條例》等黨內法規關於違反紀律情形的具體規定,

根據公職人員的特點有針對性地進行吸收和完善,形成與黨紀處分相貫通的政務處分制度。對處分情形、處分後果等作出明確細致的規定,開列「負面清單」,在紀法貫通中體現嚴管厚愛,有利於提升監督效果,把制度優勢轉化為治理效能。

從立法過程看,政務處分法起草工作貫徹科學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的要求,嚴格依法啟動立法工作程序,經過廣泛徵求意見、不斷修改完善,最終由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九次會議審議通過。

政務處分法深入貫徹落實黨中央關於深化國家監察體制改革的決策部署,進一步完善監察制度,規范政務處分活動,加強對所有行使公權力的公職人員的監督,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其制度規范是可行的,現在出台是必要的、適時的。

B. 中華人民共和國公職人員處分法適用於事業單位的人嗎

中華人民共和國公職人員處分法適用於事業單位的人。
公職人員,是指依法履行公共職務的國家立法機關、司法機關、行政機關、中國共產黨和各個民主黨派的黨務機關、各人民團體、國有企業、事業單位的工作人員。
這個概念的關鍵在於「公職」二字,現在社會普遍認知的「公職」主要是指國家各級黨政機關、國有的企事業單位、人民團體。
這些職位的普遍特點是:享有編制,有很好的福利體系,社會地位較高,工作穩定有保障等。和在私企工作的人員不同,這一類人員的工作有著更大的穩定性,在缺乏安全感的時代里被更多人所嚮往。
國家公務員特點如下:
1、國家公務員是經法定方式和程序任用的人員;
2、國家公務員是中央和地方各級國家行政機關中工作的人員;
3、國家公務員是指行政機關中依法行使國家職權、執行國家公務的人員。
《中華人民共和國公職人員政務處分法》第十一條 公職人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從輕或者減輕給予政務處分:
(一)主動交代本人應當受到政務處分的違法行為的;
(二)配合調查,如實說明本人違法事實的;
(三)檢舉他人違紀違法行為,經查證屬實的;
(四)主動採取措施,有效避免、挽回損失或者消除不良影響的;
(五)在共同違法行為中起次要或者輔助作用的;
(六)主動上交或者退賠違法所得的;
(七)法律、法規規定的其他從輕或者減輕情節。
第十四條 公職人員犯罪,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予以開除:
(一)因故意犯罪被判處管制、拘役或者有期徒刑以上刑罰(含宣告緩刑)的;
(二)因過失犯罪被判處有期徒刑,刑期超過三年的;
(三)因犯罪被單處或者並處剝奪政治權利的。
因過失犯罪被判處管制、拘役或者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一般應當予以開除;案件情況特殊,予以撤職更為適當的,可以不予開除,但是應當報請上一級機關批准。
公職人員因犯罪被單處罰金,或者犯罪情節輕微,人民檢察院依法作出不起訴決定或者人民法院依法免予刑事處罰的,予以撤職;造成不良影響的,予以開除。

C. 公職人員處罰條例新規

法律分析:給予公職人員政務處分,應當堅持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實事求是、公平公正,做到事實清楚、證據確鑿、定性准確、處理恰當、程序合法、手續完備;堅持民主集中制,集體討論決定;堅持懲前毖後、治病救人方針,與違法行為的性質、情節、危害程度相適應。監察機關對違法的公職人員可以依法作出警告、記過、記大過、降級、撤職、開除等政務處分決定。公職人員依法履行職務的行為受法律保護,非因法定事由,非經法定程序,不受政務處分。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務員法》 第六十一條 公務員因違紀違法應當承擔紀律責任的,依照本法給予處分或者由監察機關依法給予政務處分;違紀違法行為情節輕微,經批評教育後改正的,可以免予處分。對同一違紀違法行為,監察機關已經作出政務處分決定的,公務員所在機關不再給予處分。

D. 公職人員政務處分條例暫行規定

第一條 為了規范監察機關的政務處分工作,促進所有行使公權力的公職人員(以下簡稱公職人員)依法履職、秉公用權,廉潔從政從業、堅持道德操守,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監察法》,制定本規定。

第二條 公職人員有違法違規行為應當承擔法律責任的,在國家有關公職人員政務處分的法律出tai前,監察機關可以根據被調查的公職人員的具體身份,依照相關法律、法規、國務院決定和規章對違法行為及其適用處分的規定,給予政務處分。

E. 《中華人民共和國公職人員政務處分法》解讀

法律分析:6月20日,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九次會議表決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公職人員政務處分法》(以下簡稱《政務處分法》)。這是新中國成立以來第一部全面系統規范公職人員懲戒制度的國家法律。公職人員政務處分法出台前,關於公職人員處分的情形、適用規則、程序等方面的規定,散見於公務員法、法官法、檢察官法、行政機關公務員處分條例、事業單位工作人員處分暫行規定等法律法規規章中,缺乏統一規定,制約了處分工作的規范開展。《政務處分法》參照現行公務員、事業單位工作人員處分以及黨紀的有關規定,總結實際經驗,對政務處分的原則、種類、適用規則、公職人員違法行為及其應當給予的政務處分、政務處分的程序以及不服政務處分決定的救濟程序等作了具體規定,全面、系統地規范了政務處分制度,為監察機關實施政務處分提供法律依據。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公職人員政務處分法》

第一條 為了規范政務處分,加強對所有行使公權力的公職人員的監督,促進公職人員依法履職、秉公用權、廉潔從政從業、堅持道德操守,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監察法》,制定本法。

第二條 本法適用於監察機關對違法的公職人員給予政務處分的活動。

本法第二章、第三章適用於公職人員任免機關、單位對違法的公職人員給予處分。處分的程序、申訴等適用其他法律、行政法規、國務院部門規章和國家有關規定。本法所稱公職人員,是指《中華人民共和國監察法》第十五條規定的人員。

第三條 監察機關應當按照管理許可權,加強對公職人員的監督,依法給予違法的公職人員政務處分。公職人員任免機關、單位應當按照管理許可權,加強對公職人員的教育、管理、監督,依法給予違法的公職人員處分。監察機關發現公職人員任免機關、單位應當給予處分而未給予,或者給予的處分違法、不當的,應當及時提出監察建議。

F. 請問公務員不得經商的規定國家是何時開始實施的

《國家公務員暫行條例》已經1993年4月24日國務院第二次常務會通過,現予發布,自1993年10月1日起施行。條例中就有不允許公務員從事經營性活動。

公務員,全稱為國家公務員,是各國負責統籌管理經濟社會秩序和國家公共資源,維護國家法律規定,貫徹執行相關義務的公職人員。

在中國,公務員是指依法履行公職、納入國家行政編制,由國家財政負擔工資福利的工作人員 。

公務員職位按職位的性質、特點和管理需要,劃分為綜合管理類、專業技術類和行政執法類等類別。

國務院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務員法》,對於其職位特殊性,需單獨管理的,可增設其他職位類別。

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5月30日發布的《2015年度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事業發展統計公報》顯示,截至2016年底,全國共有公務員719萬人。

2019年3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印發了《公務員職務與職級並行規定》,並發出通知,要求各地區各部門認真遵照執行 。

G. 國家公職人員都有哪些

國家公職人員其實也就是指公務員,他們需要依法從事公務,也就是要為人民服務。

國家公職人員包含:

1、依法履行公共職務的國家立法機關、司法機關、行政機關、中國共產黨和各個民主黨派的黨務機關、各人民團體、事業單位。

2、依法履行國有資產保值增值工作、管理和使用公有財產的國有(集體)企業工作人員。

3、其他公職人員(但必須同時具備三點:

1)單位是公有性質。

2)本人為在編人員。

3)依法履行職務。

(7)國家公職人員條例擴展閱讀

國家公職人員的基本權利和義務

國家公職人員的基本權利義務,是公務員普遍和根本的法律義務和權利,是形成公務員與國家之間公職法律關系的基礎,是公務員在法律地位上區別於普通公民的主要標志,是國家和社會監督和評價公務員的主要依據。

在基本義務方面,國家公職人員應當履行以下義務:

1、模範遵守憲法和法律;

2、按照規定的許可權和程序認真履行職責,努力提高工作效率;

3、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接受人民監督;

4、維護國家的安全、榮譽和利益;

5、忠於職守、勤勉盡責、服從和執行上級依法作出的決定和命令;

6、保守國家秘密和工作秘密;

7、遵守紀律,恪守職業道德,模範遵守社會公德;

8、清正廉潔,公道正派;

9、法律規定的其他義務。

H. 國家公務員法所規定的國家公職人員

《公務員法》第五十三條明確規定,公務員必須遵守紀律,不得從事十六種違紀行為,其中第十四條就是「不得從事或者參與營利性活動,在企業或者其他營利性組織中兼任職務」。如確因工作需在機關外兼職,應當經有關機關批准,並不得領取兼職報酬。否則,按照《行政機關公務員處分條例》規定可以給予記過或者記大過處分;情節較重的,給予降級或者撤職處分;情節嚴重的,給予開除處分。

第二,事業單位工作人員一般不允許在企業入股,但部分人員可以兼職。

事業單位工作人員包括工勤人員在內,按照《事業單位工作人員處分暫行規定》,原則上也不允許「違反國家規定,從事、參與營利性活動或者兼任職務領取報酬」。但2017年3月,為鼓勵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深化事業單位人事制度改革,人社部印發《關於支持和鼓勵事業單位專業技術人員創新創業的指導意見》,允許事業單位工作人員在單位批准同意下,在下屬企業或者其他企業兼職。兼職期間允許享受停薪留職、留崗,保留原有編制,職級工資正常晉升等待遇。但只能領取一份薪酬,其薪酬獲得和成果分配,都要在兼職協議中經單位、個人、企業三方協商同意,並嚴格遵守,不當取酬,否則會受到黨紀政紀處分。

第三,其他不在編制內的公職人員,如國企領導、村支書、大學生村官、機關事業單位公益崗位人員等享受財政定額定人員,允許利用業余時間兼職、參與企業經營、入股辦企,並獲得報酬,但兼職單位、入股企業原則上不能與本職崗位相關或在職權管轄范圍內。

公職人員再做下面這些事將被開除公職

《新公務員法》規定:公務員不可以進行生產經營工作,對於生產經營工作的項目也有了舉例。規定一出讓很多公務人員陷入尷尬,到底發生了什麼情況,下面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1.公務人員不可以兼職

《公務員法》第42條規定:公務員因工作需要在機關外兼職,應當經有關機關批准,並不得領取兼職報酬。

本條是關於公務員在機關外兼職的規定。公務員是履行公職、由國家財政負擔工資福利的工作人員,理當全心全力做好本職工作,一般不應在機關外兼任其他職務。

2.公務人員不可以開店

公務員不可以開店,國家公務員法里明確規定,公務員不能經商,也不能從事其他的兼職工作,若是要從事本部門以外的企業內工作時,則需要有相關的部門給予批准,而且公務員在這些單位里,不能有任何報酬,否則要進行處罰等。

3.公務人員不可以辦企業

《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務員法》規定了國家公職人員不得經商辦企業或從事其他經營活動。

4.公務人員不可以入股開公司

公務員是不可以開公司、從事三產、參股做生意的,對此《公務員法》有明確規定。對於公務員,原則上是要求一人一職。一人一職,保證公務員能集中精力干好本職工作。一人多職就會出現多重職務關系和多重身份,容易造成管理上的矛盾和紊亂。

如果公務員違反了上述規定,視情節輕重得以處罰。

輕的情況會被警告並退還不當的收入,

一旦情節嚴重,

會被直接開除公職。

I. 公職人員行為規范管理條例

法律分析:為了規范各類公職人員的行為,提升公職人員道德水準和職業操守,國家制訂《公職人員行為守則》。公職人員指國家財政全供或半供單位工作人員。

法律依據:《公職人員行為守則》 第一條 為了規范各類公職人員的行為,提升公職人員道德水準和職業操守,國家制訂《公職人員行為守則》。公職人員指國家財政全供或半供單位工作人員。

J. 共產黨員國家公職人員違規出國境處理規定

共產黨員、國家公職人員違規出國境處理規定如下:

一、《中國共產黨紀律處分條例》第八十二條

違反有關規定辦理因私出國(境)證件、前往港澳通行證,或者未經批准出入國(邊)境,情節較輕的,給予警告或者嚴重警告處分;情節較重的,給予撤銷黨內職務處分;情節嚴重的,給予留黨察看處分。

二、《中國共產黨紀律處分條例》第一百零五條

有下列行為之一,對直接責任者和領導責任者,情節較輕的,給予警告或者嚴重警告處分;情節較重的,給予撤銷黨內職務或者留黨察看處分;情節嚴重的,給予開除黨籍處分:

(一)公款旅遊或者以學習培訓、考察調研、職工療養等為名變相公款旅遊的;

(二)改變公務行程,借機旅遊的;

(三)參加所管理企業、下屬單位組織的考察活動,借機旅遊的。

以考察、學習、培訓、研討、招商、參展等名義變相用公款出國(境)旅遊的,依照前款規定處理。

三、《中國共產黨紀律處分條例》第一百三十條

以不正當方式謀求本人或者其他人用公款出國(境),情節較輕的,給予警告處分;情節較重的,給予嚴重警告處分;情節嚴重的,給予撤銷黨內職務處分。

四、《中國共產黨紀律處分條例》第一百三十一條

臨時出國(境)團(組)或者人員中的黨員,擅自延長在國(境)外期限,或者擅自變更路線的,對直接責任者和領導責任者,給予警告或者嚴重警告處分;情節嚴重的,給予撤銷黨內職務處分。

五、《行政機關公務員處分條例》第十八條

有下列行為之一的,給予記大過處分;情節較重的,給予降級或者撤職處分;情節嚴重的,給予開除處分:

(一)散布有損國家聲譽的言論,組織或者參加旨在反對國家的集會、遊行、示威等活動的

(二)組織或者參加非法組織,組織或者參加罷工的;

(三)違反國家的民族宗教政策,造成不良後果的

(四)以暴力、威脅、賄賂、欺騙等手段,破壞選舉的;

(五)在對外交往中損害國家榮譽和利益的;

(六)非法出境,或者違反規定滯留境外不歸的;

(七)未經批准獲取境外永久居留資格,或者取得外國國籍的;

(八)其他違反政治紀律的行為。

(10)國家公職人員條例擴展閱讀:

根據《中共中央組織部關於進一步加強領導幹部出國(境)管理監督工作的通知》

一、嚴格領導幹部出國(境)審查。

要繼續嚴格執行《因公出國人員審批管理規定》(中辦發〔2012〕5號)、《關於進一步加強黨員幹部出國(境)管理的通知》(中紀發〔2004〕26號)等有關規定,按照幹部管理許可權,認真做好領導幹部出國(境)審批審核、備案、登記等工作。

對涉及管理人、財、物,機要檔案和其他重要崗位的領導幹部,以及配偶已移居國(境)外和沒有配偶、子女均已移居國(境)外的領導幹部,要從嚴把關,發現有法律法規規定不準出國(境)的人員,以及涉嫌嚴重違紀違法的人員,一律不得批准其出國(境)。

對違規審核審批或不認真履行審核審批職責的,要嚴肅追究有關領導和直接責任人的責任。

二、切實加強領導幹部出國(境)證件管理。

要繼續嚴格執行《關於進一步加強因公出國(境)管理的若干規定》(中辦發〔2008〕9號)、《關於加強黨政機關縣(處)級以上領導幹部出國(境)管理工作的意見》(中辦發〔1999〕23號)等有關規定,進一步做好領導幹部出國(境)證件管理工作。

要及時督促因公出國(境)的領導幹部,按規定在回國(境)後7天內,將所持因公出國(境)證件交由發證機關指定的部門統一保管或注銷;督促因私出國(境)的領導幹部,按規定在回國(境)後10天內,將所持因私出國(境)證件交由所在單位組織人事部門集中保管。

熱點內容
非道德化傾向 發布:2025-01-24 13:29:05 瀏覽:740
我該如何舉報法官 發布:2025-01-24 12:54:43 瀏覽:962
法院執行人被凍結微信 發布:2025-01-24 12:45:21 瀏覽:301
誰在立法 發布:2025-01-24 12:17:14 瀏覽:1000
民法典手繪 發布:2025-01-24 11:42:27 瀏覽:620
烏蘇法院拍 發布:2025-01-24 11:22:13 瀏覽:185
中國人民大學法律援助中心 發布:2025-01-24 11:02:50 瀏覽:170
房屋銷售補充協議的法律效力 發布:2025-01-24 10:00:06 瀏覽:139
中級會計2013經濟法考試題 發布:2025-01-24 09:59:23 瀏覽:403
最高法律效力表現在 發布:2025-01-24 09:54:12 瀏覽:6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