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規百科 » 國務院交通部體改法規司立法

國務院交通部體改法規司立法

發布時間: 2022-06-17 16:23:06

㈠ 交通法什麼時候制定的

頒布日期:20061124 實施日期:20070101 頒布單位:交通部

第一章 總則
第二章 立項
第三章 起草
第四章 審核
第五章 審議與公布
第六章 備案、修訂、解釋和廢止
第七章 附則
2006年11月9日經第15次部務會議通過,現予公布,自2007年1月1日起施行。
交通部
二〇〇六年十一月二十四日
第一章 總則
第一條 為規范交通法規制定程序和交通立法行為,保證交通立法質量,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立法法》、《行政法規制定程序條例》和《規章制定程序條例》,制定本規定。
第二條 交通法規的立項、起草、修訂、審核、審議、公布、備案、解釋和廢止,適用本規定。
第三條 本規定所稱交通法規,是指交通部起草上報和制定的調整公路、水路交通事項的下列規范性文件:
(一)交通部起草上報國務院審查後提交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或其常務委員會審議的法律送審稿;
(二)交通部起草上報國務院審議的行政法規送審稿;
(三)交通部及交通部與國務院其他部門聯合制定的規章。
第四條 制定交通法規應當遵循下列原則:
(一)交通法規應當貫徹黨和國家的路線、方針和政策;
(二)法律送審稿不得與憲法相違背;行政法規送審稿不得與憲法、法律相違背;規章不得同憲法、法律、行政法規、國務院的決定、命令相違背;
(三)交通法規應當促進和保障交通行業健康、可持續發展,體現和維護交通從業者和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
第五條 交通法規的名稱應當准確、規范,符合下列規定:
(一)法律稱「法」;
(二)行政法規稱「條例」、「規定」、「辦法」;
(三)規章稱「規定」、「辦法」、「規則」、「實施細則」、「實施辦法」。
第六條 交通法規應當備而不繁,邏輯嚴密,結構嚴謹,條文明確、具體,用語准確、簡潔,具有可操作性。
第七條 交通法規根據內容需要,可以分為章、節、條、款、項、目。章、節、條的序號用中文數字依次表述,款不編號,項的序號用中文數字加括弧依次表述,目的序號用阿拉伯數字依次表述。
除內容復雜的外,規章一般不分章、節。
第八條 交通法規制定工作由交通部法制工作部門(以下簡稱法制工作部門)歸口管理,具體工作主要包括:
(一)編制和組織實施交通立法規劃和年度立法計劃;
(二)協調交通法規的起草工作;
(三)負責交通法規送審稿的審核修改和報送工作;
(四)負責配合立法機關開展法律、行政法規草案的審核修改工作;
(五)組織規章的解釋、清理、廢止工作;
(六)負責交通規章的公布工作;
(七)負責交通規章的備案工作。
交通立法工作經費應當列入財政預算。
第二章 立項
第九條 法制工作部門應當按照突出重點、統籌兼顧、符合需要、切實可行的原則,於每年年初編制本年度的立法計劃。
第十條 交通部各部門根據職責和管理工作的實際情況,認為需要制定、修訂交通法規的,應當於計劃年度前一年的十月份向法制工作部門提出立項建議。
其他單位、社會團體和個人也可以向交通部法制工作部門提出立法建議。
第十一條 立項建議涉及部內多個部門職責的,可以由有關部聯合提出立項建議;對於立項建議有分歧的,由法制工作部門協調提出建議,仍不能達成一致意見的,報部領導決定。
第十二條 下列事項不屬於交通法規立項范圍:
(一)交通行政機關及所屬單位的內部管理事項、工作制度等;
(二)對具體事項的通知、答復、批復等;
(三)技術標准、技術規范等;
(四)有關工資、津貼標準的規定;
(五)需要保密的事項;
(六)依照立法法規定不屬於交通法規規定的其他事項。
第十三條 立項建議應當包括以下內容:
(一)交通法規的名稱;
(二)擬立項目是新制定還是修訂;
(三)立法目的、必要性和所要解決的主要問題;
(四)立法項目的調整對象和調整范圍;
(五)擬確立的主要制度;
(六)立法進度安排;
(七)立法項目起草部門和責任人;
(八)發布機關。
立項建議應當由建議部門主要負責人簽署。
第十四條 法制工作部門應當根據立法計劃的編制原則,從以下方面對立項建議進行匯總研究,擬定交通部年度立法計劃:
(一)是否符合交通部近期和年度中心工作要求;
(二)交通法律和行政法規的立項建議是否符合交通法規體系框架的要求;
(三)立法事項是否屬於應當通過立法予以規范的范疇;
(四)法規之間是否相互銜接,內容有無重復交叉;
(五)立法時機是否成熟;
(六)立法計劃的總體安排是否切實可行。
第十五條 立法計劃分為一類立法項目和二類立法項目。
一類立法項目,是指應當在年內完成的立法項目,即法律送審稿、行政法規送審稿在年內上報國務院,規章在年內公布。
二類立法項目,是指年內研究起草,適時報審的立法項目。
第十六條 立法計劃應當包括以下內容:
(一)立法項目名稱;
(二)立法項目起草部門和責任人;
(三)報部法制工作部門審核時間;
(四)報部務會議審議時間或者上報國務院時間;
(五)其它需要寫明的內容。
第十七條 交通部年度立法計劃經主管部領導審核後,報交通部部務會議(以下簡稱部務會議)審議,以交通部文件印發執行。
交通部年度立法計劃是開展交通年度立法工作的依據,應當嚴格執行。各部門應當按照立法計劃規定的時間完成起草、修改和審核工作。法制工作部門應當對年度立法計劃執行情況進行檢查、督促,並定期予以通報。
立法計劃在執行過程中需要增加或者減少立法項目的,部內有關部門應當提出變更立法計劃的建議並會商法制工作部門,報主管法制工作的部領導和分管其業務的部領導批准後,由法制工作部門對立法計劃作出調整。
第三章 起草
第十八條 交通法規由立法計劃規定的起草部門負責組織起草。需與有關部委聯合起草的,應當同有關部委協調組織起草工作。
起草交通法規,可以邀請有關組織、專家參加,也可以委託有關組織、專家起草。
第十九條 起草交通法規,應當遵循立法法確定的立法原則,並符合憲法和法律的規定,同時還應當符合下列要求:
(一)體現改革精神,科學規范行政行為,促進政府職能向經濟調節、市場監管、社會管理、公共服務轉變;
(二)符合精簡、統一、效能的原則,簡化行政管理手續;
(三)切實保障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合法權益,在規定其應當履行的義務的同時,應當規定其相應的權利和保障權利實現的途徑;
(四)體現行政機關的職權和責任相統一的原則,在賦予行政機關必要職權的同時,應當規定其行使職權的條件、程序和應承擔的責任;
(五)體現交通事業發展和交通行業管理工作的客觀規律;
(六)規章所規定的事項不得超過交通部的法定職能;
(七)符合立法技術的要求。
第二十條 起草部門應當落實責任人員或者根據需要成立起草小組,制定起草工作方案,並及時向法制工作部門通報起草過程中的有關情況。
第二十一條 法制工作部門可以提早介入交通法規起草工作,及時了解交通法規的起草情況,協助起草部門協調解決起草過程中的問題。
第二十二條 起草交通法規,應當深入調查研究,總結實踐經驗,廣泛徵求有關機關、組織和公民的意見。徵求意見可以採取書面徵求意見、座談會、論證會、聽證會等多種形式。
起草交通法規應當書面徵求省級交通主管部門的意見。
第二十三條 需要舉行聽證會的,應當按照下列程序組織:
(一)聽證會應當公開舉行,起草部門應當在舉行聽證會的3O日前公布聽證會的時間、地點和內容;
(二)通過社會公開報名、邀請等形式確定參加聽證會的有關機關、組織和公民;
(三)參加聽證會的有關機關、組織和公民對起草的交通法規,有權提問和發表意見;
(四)聽證會應當製作筆錄,如實記錄發言人的主要觀點和理由;
(五)起草部門應當認真研究聽證會反映的各種意見,並在起草說明中對意見的處理情況和理由予以說明。
第二十四條 起草的交通法規直接涉及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切身利益,有關機關、組織或者公民對其有重大意見分歧的,起草部門應當向社會公布,徵求社會各界的意見,也可以舉行聽證會。
起草部門應當認真研究社會各界和聽證會反映的意見,並在起草說明中對意見的處理情況和理由予以說明。
第二十五條 交通法規涉及重大技術管理問題的,起草部門應當向交通部總工程師徵求意見,並在起草說明中對有關意見的處理情況和理由作出說明。
第二十六條 交通法規內容涉及多個部門職責或與其他部門關系緊密的,起草部門應當徵求相關部門意見。經充分協商仍不能取得一致意見的,起草部門應當在起草說明中說明情況。
第二十七條 起草部門應當編寫起草說明。起草說明應當包括以下內容:
(一)立法目的和必要性;
(二)立法依據;
(三)起草過程;
(四)徵求意見的情況、主要意見及處理、協調情況;
(五)對設立和規定行政許可事項的說明;
(六)對確立的主要制度和主要條款的說明;
(七)其他需要說明的內容。
第二十八條 起草部門應當按照立法計劃確定的進度安排完成起草工作,形成送審稿,並按時送法制工作部門審核。
送審稿應當由起草部門的主要負責人簽署;涉及部內其他部門職責的,應當在送審前送有關部門會簽;由幾個部門共同起草的送審稿,應當由幾個部門主要負責人共同簽署。
第二十九條 起草部門將送審稿送法制工作部門審核時,應當一並報送起草說明和其他有關材料。
其他有關材料主要包括匯總的意見、調研報告、聽證會筆錄、國內外立法資料等。
第四章 審核
第三十條 送審稿由法制工作部門統一負責審核、修改。
第三十一條 法制工作部門主要從以下方面對送審稿進行審核:
(一)提交的材料是否齊備,是否符合本規定的要求;
(二)是否符合本規定第四條、第十九條的規定;
(三)是否與有關法規銜接、協調;
(四)是否徵求了有關方面的意見,並對主要意見提出了處理意見,有關處理意見是否正確、合理;
(五)有關分歧意見是否經過充分協調並提出處理意見,有關處理意見是否正確、合理;
(六)是否符合立法技術的要求;
(七)是否符合實際,具備可操作性;
(八)是否符合本規定的其他有關要求。
第三十二條 送審稿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法制工作部門可以退回起草部門:
(一)報送材料不齊備或者不符合規定的;
(二)立法依據不足或者與上位法抵觸、矛盾的;
(三)起草部門對存在較大爭議的問題未與有關部門協商或者有關部門對規定的主要制度存在較大爭議的;
(四)主要內容嚴重脫離實際或者缺乏可操作性的;
(五)在立法技術上存在較大缺陷,需要作全面調整和修改的;
(六)送審稿不符合本規定第四條、第十九條、第二十八條規定的。
被退回的送審稿經起草部門按照要求完善後,應當按照規定程序重新報送法制工作部門審核。
第三十三條 法制工作部門可以就送審稿涉及的主要問題徵求相關部門的意見;涉及國務院其他部委職責或者與之有密切關系的,可以向有關部委徵求意見;涉及重大、疑難問題的,應當召開由有關單位、專家參加的座談會、論證會,聽取意見,研究論證。
第三十四條 法制工作部門可以就送審稿涉及的主要問題,深入基層進行實地調查研究,聽取基層有關機關、組織和公民的意見。
第三十五條 送審稿直接涉及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切身利益,有關機關、組織或者公民對其有重大意見分歧,起草部門在起草過程中未向社會公開徵求意見,也未舉行聽證會的,法制工作部門可以將送審稿向社會公開徵求意見,也可以舉行聽證會。
需要舉行聽證會的,按照本規定第二十三條規定的程序進行。
第三十六條 法制工作部門應當就送審稿中的有關重要法律問題向交通部法律專家咨詢委員會徵求意見。
法制工作部門應當對專家咨詢意見進行全面客觀的整理,並提出對專家意見的處理建議。
第三十七條 各相關部門對送審稿中關於管理體制、職責分工、主要管理制度等內容有不同意見的,法制工作部門應當組織相關部門進行協調,力求達成一致意見;不能達成一致意見的,應當將爭議的主要問題、各方意見和處理建議報主管部領導決定。
第三十八條 法制工作部門應當認真研究各方意見,在與起草部門協商後,對送審稿進行修改,形成交通法規送審修改稿,並編寫審核報告。
第三十九條 交通法規送審修改稿和審核報告由法制工作部門主要負責人簽署,並按有關規定送起草部門和相關部門會簽,報有關部領導審核。
交通法規送審修改稿經部領導審核同意後,提請部務會議審議。
第五章 審議與公布
第四十條 交通法規送審修改稿由部務會議審議。
部務會議審議送審修改稿時,由法制工作部門主要負責人對送審修改稿作說明。
第四十一條 部務會議審議通過的規章送審修改稿,由部長簽署並以交通部令形式公布。
部務會議審議通過的由交通部主辦的與國務院其他部委聯合制定的規章,由交通部部長與國務院其他部委的領導共同簽署,以聯合部令形式公布,使用交通部令的序號。
部務會議審議通過的法律、行政法規送審修改稿,由部長簽署以交通部文件形式報國務院審查。在全國人大、國務院審核、修改過程中,由法制工作部門會同相關部門做好協調、配合工作。
第四十二條 經部務會議審議未通過的交通法規送審修改稿,由法制工作部門按照部務會議要求,會同有關部門進行修改、完善後,報部領導決定是否再次提交部務會議審定。
第四十三條 公布規章的命令應當載明規章的制定機關、序號、規章名稱、通過日期、施行日期、公布日期和簽署人等內容。
第四十四條 規章公布後,應當及時在《國務院公報》、《中國交通報》、交通部政府網站上刊登。
在《國務院公報》上刊登的規章文本為標准文本。
第四十五條 規章應當在公布之日起3O日後施行,但是涉及國家安全以及公布後不立即施行將有礙規章施行的,可以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第六章 備案、修訂、解釋和廢止
第四十六條 規章應當在公布後3O日內,由法制工作部門按照有關規定報送國務院備案。
第四十七條 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交通法規應當予以修訂:
(一)與上位法矛盾或者抵觸的;
(二)與同位法存在矛盾的;
(三)立法背景發生重大情勢變遷,交通法規內容已不適應形勢需要的;
(四)其他應當修訂的情形。
修訂交通法規適用交通法規的制定程序。
第四十八條 規章的解釋權屬於交通部。規章的解釋同規章具有同等效力。
規章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應當予以解釋:
(一)規章條文本身需要進一步明確具體含義的;
(二)規章制定後出現新的情況,需要明確適用依據的。
第四十九條 規章的解釋由原起草部門負責起草,由法制工作部門按照規章審核程序進行審核、修改;或者由法制工作部門起草,徵求有關部門的意見。規章的解釋報請部務會審議或者經部領導批准後以交通部文件公布。
第五十條 規章有下列情況之一的,應予廢止:
(一)規定的事項已執行完畢,或者因情勢變遷,無繼續施行必要的;
(二)因有關法律、行政法規的廢止或者修改,失去立法依據的;
(三)與新頒布的法律、行政法規相違背的;
(四)同一事項已被新公布施行的規章所代替,規章失去存在意義的;
(五)規章規定的施行期限屆滿的;
(六)應當予以廢止的其他情形。
第五十一條 規章的廢止由法制工作部門歸口管理。
規章的廢止可以由部內有關部門、省級交通主管部門向法制工作部門提出,也可以由法制工作部門直接提出。
第五十二條 除第五十條第(五)項規定的情形外,廢止規章應當經部務會議審議決定,以部令形式予以公布。
第七章 附則
第五十三條 規章的清理工作由法制工作部門統一組織實施。
第五十四條 負責起草、制定地方交通法規、政府規章的交通主管部門應當在起草過程中徵求交通部的意見。
地方交通法規、政府規章應當自公布之日起3O日內,由公布機關同級人民政府交通主管部門法制工作機構向交通部報送十份。
第五十五條 本規定自2007年1月1日起施行。《交通法規制定程序規定》(交通部令1992年第38號)同時廢止。

㈡ 中國交通法規由誰起草

交通部法規司制定年度立法計劃,然後分配給各地交通部門分頭起草

㈢ 交通運輸部關於修改《交通運輸法規制定程序規定》的決定(2018)

一、將第四條第一項修改為:「(一)貫徹落實黨和國家的路線方針政策和決策部署」。
增加一項,作為第四項:「(四)沒有法律或者國務院的行政法規、決定、命令的依據,部門規章不得設定減損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權利或者增加其義務的規范,不得增加本部門的權力或者減少本部門的法定職責。」二、增加一條,作為第五條:「制定交通運輸領域重大體制和重大政策調整的法規,應當將法規草案或者草案涉及的重大問題按照有關規定及時報告黨組。其中屬於經濟社會等方面重大體制和重大政策調整的重要法律或者行政法規,還應當按照有關規定及時報告黨中央。」三、將第十條改為第十一條,將第二款中的「也可以向省級交通運輸主管部門征詢交通運輸法規的立法建議」修改為:「也可以向省級交通運輸主管部門征詢、向社會公開徵集交通運輸法規的立法建議。」四、刪除第十三條第二款。將第二十六條、第二十七條第一款合並,作為第二十七條第一款、第二款,修改為:「起草交通運輸法規,涉及社會公眾普遍關注的熱點難點問題和經濟社會發展遇到的突出矛盾,減損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權利或者增加其義務,對社會公眾有重要影響等重大利益調整事項的,承辦單位應當進行論證咨詢,廣泛聽取有關方面的意見。
起草的規章涉及重大利益調整或者存在重大意見分歧,對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權利義務有較大影響,人民群眾普遍關注,需要進行聽證的,按照《規章制定程序條例》的規定執行。」五、將第十六條改為第十七條,第一款增加一項,作為第二項:「(二)依據的上位法及黨和國家的路線方針政策和決策部署。」六、將第十七條改為第十八條,第一款中的「對立法立項建議進行匯總研究」修改為:「對立法立項建議進行評估論證」;並刪除第二款。七、將第十八條改為第十九條,並將第二款中的「國務院法制辦」修改為:「司法部」。八、將第二十條改為第二十一條,第一款修改為:「交通運輸部年度立法計劃經主管部領導審核報部務會議審議後印發執行並向社會公布。」
第二款中的「法制工作部門應當對年度立法計劃執行情況進行檢查、督促」修改為:「法制工作部門應當及時跟蹤了解年度立法計劃執行情況,加強組織協調和督促指導」。九、將第二十一條改為第二十二條,第二款修改為:「起草專業性較強的交通運輸法規,可以委託教學科研單位、社會組織、有關專家起草。」十、將第二十二條改為第二十三條,將第一款中的「符合憲法和法律的規定」修改為:「符合憲法和法律以及本規定第四條、第五條的規定」;增加一項,作為第一項:「(一)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第一項改為第二項,修改為:「(二)體現全面深化改革精神,科學規范行政行為,促進政府職能向宏觀調控、市場監管、社會管理、公共服務、環境保護等方面轉變」。十一、將第二十五條改為第二十六條,將第一款修改為:「起草交通運輸法規,除依法需要保密或者國務院決定不公布的外,應當將法規草案及其說明等向社會公布徵求意見,期限一般不少於30日。」增加一款,作為第二款:「由部內部門、單位起草的交通運輸法規,送審前由承辦單位在交通運輸部政府網站並通過法制工作部門在中國政府法制信息網上向社會公開徵求意見。由部管國家局起草的交通運輸法規,在送審前由部管國家局在交通運輸部政府網站、部管國家局政府網站和中國政府法制信息網上同步向社會公開徵求意見。」增加一款作為第三款:「除向社會公布徵求意見的情形外,起草交通運輸法規還可以採取書面徵求意見、座談會、聽證會等多種形式,廣泛徵求有關部門,企業、行業協會、商會等組織和公民的意見,開展深入調研。」十二、刪除第二十八條中的「起草公路、水路法規」。十三、第二十九條增加兩款,作為第二款、第三款:「起草交通運輸法律、行政法規,承辦單位應當就涉及其他部門的職責或者與其他部門關系緊密的規定,與有關部門充分協商。涉及部門職責分工、行政許可、財政支持、稅收優惠政策的,應當徵得機構編制、財政、稅務等相關部門同意。
起草交通運輸規章,涉及國務院其他部門的職責或者與國務院其他部門關系緊密的,承辦單位應當充分徵求國務院其他部門的意見。」

㈣ 交通法規制定程序規定的交通法規制定程序規定

交通法規制定程序規定
中華人民共和國交通部令
2006 年 第 11號
《交通法規制定程序規定》已於2006年11月9日經第15次部務會議通過,現予公布,自2007年1月1日起施行。
部長 李盛霖
二〇〇六年十一月二十四日

第一章總則
第一條為規范交通法規制定程序和交通立法行為,保證交通立法質量,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立法法》、《行政法規制定程序條例》和《規章制定程序條例》,制定本規定。
第二條交通法規的立項、起草、修訂、審核、審議、公布、備案、解釋和廢止,適用本規定。
第三條本規定所稱交通法規,是指交通部起草上報和制定的調整公路、水路交通事項的下列規范性文件:
(一)交通部起草上報國務院審查後提交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或其常務委員會審議的法律送審稿;
(二)交通部起草上報國務院審議的行政法規送審稿;
(三)交通部及交通部與國務院其他部門聯合制定的規章。
第四條制定交通法規應當遵循下列原則:
(一)交通法規應當貫徹黨和國家的路線、方針和政策;
(二)法律送審稿不得與憲法相違背;行政法規送審稿不得與憲法、法律相違背;規章不得同憲法、法律、行政法規、國務院的決定、命令相違背;
(三)交通法規應當促進和保障交通行業健康、可持續發展,體現和維護交通從業者和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
第五條交通法規的名稱應當准確、規范,符合下列規定:
(一)法律稱「法」;
(二)行政法規稱「條例」、「規定」、「辦法」;
(三)規章稱「規定」、「辦法」、「規則」、「實施細則」、「實施辦法」。
第六條交通法規應當備而不繁,邏輯嚴密,結構嚴謹,條文明確、具體,用語准確、簡潔,具有可操作性。
第七條交通法規根據內容需要,可以分為章、節、條、款、項、目。章、節、條的序號用中文數字依次表述,款不編號,項的序號用中文數字加括弧依次表述,目的序號用阿拉伯數字依次表述。
除內容復雜的外,規章一般不分章、節。
第八條交通法規制定工作由交通部法制工作部門(以下簡稱法制工作部門)歸口管理,具體工作主要包括:
(一)編制和組織實施交通立法規劃和年度立法計劃;
(二)協調交通法規的起草工作;
(三)負責交通法規送審稿的審核修改和報送工作;
(四)負責配合立法機關開展法律、行政法規草案的審核修改工作;
(五)組織規章的解釋、清理、廢止工作;
(六)負責交通規章的公布工作;
(七)負責交通規章的備案工作。
交通立法工作經費應當列入財政預算。
第二章立項
第九條法制工作部門應當按照突出重點、統籌兼顧、符合需要、切實可行的原則,於每年年初編制本年度的立法計劃。
第十條交通部各部門根據職責和管理工作的實際情況,認為需要制定、修訂交通法規的,應當於計劃年度前一年的十月份向法制工作部門提出立項建議。
其他單位、社會團體和個人也可以向交通部法制工作部門提出立法建議。
第十一條立項建議涉及部內多個部門職責的,可以由有關部聯合提出立項建議;對於立項建議有分歧的,由法制工作部門協調提出建議,仍不能達成一致意見的,報部領導決定。
第十二條下列事項不屬於交通法規立項范圍:
(一)交通行政機關及所屬單位的內部管理事項、工作制度等;
(二)對具體事項的通知、答復、批復等;
(三)技術標准、技術規范等;
(四)有關工資、津貼標準的規定;
(五)需要保密的事項;
(六)依照立法法規定不屬於交通法規規定的其他事項。
第十三條立項建議應當包括以下內容:
(一)交通法規的名稱;
(二)擬立項目是新制定還是修訂;
(三)立法目的、必要性和所要解決的主要問題;
(四)立法項目的調整對象和調整范圍;
(五)擬確立的主要制度;
(六)立法進度安排;
(七)立法項目起草部門和責任人;
(八)發布機關。
立項建議應當由建議部門主要負責人簽署。
第十四條法制工作部門應當根據立法計劃的編制原則,從以下方面對立項建議進行匯總研究,擬定交通部年度立法計劃:
(一)是否符合交通部近期和年度中心工作要求;
(二)交通法律和行政法規的立項建議是否符合交通法規體系框架的要求;
(三)立法事項是否屬於應當通過立法予以規范的范疇;
(四)法規之間是否相互銜接,內容有無重復交叉;
(五)立法時機是否成熟;
(六)立法計劃的總體安排是否切實可行。
第十五條立法計劃分為一類立法項目和二類立法項目。
一類立法項目,是指應當在年內完成的立法項目,即法律送審稿、行政法規送審稿在年內上報國務院,規章在年內公布。
二類立法項目,是指年內研究起草,適時報審的立法項目。
第十六條立法計劃應當包括以下內容:
(一)立法項目名稱;
(二)立法項目起草部門和責任人;
(三)報部法制工作部門審核時間;
(四)報部務會議審議時間或者上報國務院時間;
(五)其它需要寫明的內容。
第十七條交通部年度立法計劃經主管部領導審核後,報交通部部務會議(以下簡稱部務會議)審議,以交通部文件印發執行。
交通部年度立法計劃是開展交通年度立法工作的依據,應當嚴格執行。各部門應當按照立法計劃規定的時間完成起草、修改和審核工作。法制工作部門應當對年度立法計劃執行情況進行檢查、督促,並定期予以通報。
立法計劃在執行過程中需要增加或者減少立法項目的,部內有關部門應當提出變更立法計劃的建議並會商法制工作部門,報主管法制工作的部領導和分管其業務的部領導批准後,由法制工作部門對立法計劃作出調整。


具體見http://ke..com/link?url=UxpnS_5c2HrOda7TXN7Pt9bM0K-

㈤ 國家交通法規有哪些

國家交通法規主要有:

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交通安全法實施條例
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交通安全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交通管理條例
中華人民共和國公路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機動車登記辦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機動車駕駛證申領和使用規則
中華人民共和國機動車駕駛員考試辦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運輸條例
除此之外,還有以下國家相關主管部門作出的條例解釋和各種請示答復:
《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運輸條例》相關解讀
公安部交通管理局關於正確適用地方性交通法規的通知
公安部關於《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交通管理條例》若干條款的解釋
國務院關於加強路政管理保障公路安全暢通的通知
國務院批准公安部關於加強和改革城市交通管理工作的請示的通知
國務院法制局法規檢查司關於駕駛執照和行車證的答復

㈥ 關於交通的法律法規

1、《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交通安全法》:是2003年10月日公布的關於道路交通安全的法律。於2007年與2011年兩次修訂。本法分總則、車輛和駕駛人、道路通行條件、道路通行規定、交通事故處理、執法監督、法律責任、附則8章124條。

2、《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交通安全法實施條例》本條例自2004年5月1日起施行。1960年2月11日國務院批准、交通部發布的《機動車管理辦法》,1988年3月9日國務院發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交通管理條例》,1991年9月22日國務院發布的《道路交通事故處理辦法》,同時廢止。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交通安全法》制定,於2004年4月28日國務院第49次常務會議通過的國家法規,2004年4月30日公布,自2004年5月1日起施行。共計8章115條。2017年10月7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簽署第687號國務院令,對《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交通安全法實施條例》進行了修改。

3、《道路交通事故處理程序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安部令第104號《道路交通事故處理程序規定》已經2008年7月11日公安部部長辦公會議通過,現予發布,自2009年1月1日起施行。

4、《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交通安全法》,是為了維護道路交通秩序,預防和減少交通事故,保護人身安全,保護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財產安全及其他合法權益,提高道路通行效率,制定的法規。由第十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五次會議於2003年10月28日修訂通過,自2004年5月1日起施行。

5、《中華人民共和國公路法》是全為了加強公路的建設和管理,促進公路事業的發展,適應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和人民生活的需要制定的法律。

2017年11月4日,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三十次會議決定,通過對《中華人民共和國公路法》作出修改。自2017年11月5日起施行。《中華人民共和國公路法》根據本決定作相應修改,重新公布。

(6)國務院交通部體改法規司立法擴展閱讀

制定交通法規有哪些目的和作用,交通法規不是為了罰款。

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規突出了以人為本,世間一切事物中,人是第一可寶貴的。人的寶貴首先在於生命的寶貴,生命的寶貴首先在於屬於每個人只有一次,所以,我們說人命關天,命比天大,和公平與便民的基本原則。

體現了維護道路交通秩序,預防和減少交通事故,保護人身安全,保護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財產安全及其他合法權益,提高通行效率的目的;

交通法規是我國境內的車輛駕駛人、行人、乘車人以及與道路交通活動有關的單位和個人都必須遵守,與廣大人民群眾切身利益息息相關的重要法律法規。在我國道路交通法制建設歷程中具有里程碑的意義;

對加強道路交通安全管理,提高全民的交通安全意識、法律意識和交通文明意識,規范道路交通參與者和道路交通管理者的行為,預防和減少交通事故,確保道路交通有序、安全、暢通,保障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將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

㈦ 道路交通法哪個部門有權制定呢

這涉及到立法許可權問題。

憲法只能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制定和修改。
法律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和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制定和修改。
行政法規由國務院制定和修改。(一般稱規定、決定、辦法)
省級及較大市的人大及其常委會有權制定地方性法規。(一般稱條例)
省級政府及較大市的政府有權制定和修改地方性規章。(一般稱規定、決定、辦法)
國務院組成部門,具體行政管理職能的直屬機構有權制定部門規章。(一般稱規定、決定、辦法)

由此可見,道路交通法,作為法律,只能由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制定,不可能由省政府制定。

禁止電動摩托車上路,一般不需要地方人大出台地方性法規,只要由省或較大市的人民政府制定就可以了,一般使用「規定」、「辦法」等這些名稱。

所謂較大市是按一定標准劃分的,如省會城市、計劃單列市等。

㈧ 《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交通安全法》的立法目的是什麼

《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交通安全法》的立法目的是為了維護道路交通秩序,預防和減少交通事故,保護人身安全,保護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財產安全及其他合法權益,提高通行效率。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一條為了維護道路交通秩序,預防和減少交通事故,保護人身安全,保護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財產安全及其他合法權益,提高通行效率,制定本法。

第二條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的車輛駕駛人、行人、乘車人以及與道路交通活動有關的單位和個人,都應當遵守本法。

第三條道路交通安全工作,應當遵循依法管理、方便群眾的原則,保障道路交通有序、安全、暢通。

第四條各級人民政府應當保障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與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相適應。

縣級以上地方各級人民政府應當適應道路交通發展的需要,依據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規和國家有關政策,制定道路交通安全管理規劃,並組織實施。

第五條國務院公安部門負責全國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縣級以上地方各級人民政府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負責本行政區域內的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

縣級以上各級人民政府交通、建設管理部門依據各自職責,負責有關的道路交通工作。

第六條各級人民政府應當經常進行道路交通安全教育,提高公民的道路交通安全意識。

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及其交通警察執行職務時,應當加強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規的宣傳,並模範遵守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規。

機關、部隊、企業事業單位、社會團體以及其他組織,應當對本單位的人員進行道路交通安全教育。教育行政部門、學校應當將道路交通安全教育納入法制教育的內容。新聞、出版、廣播、電視等有關單位,有進行道路交通安全教育的義務。

第七條對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應當加強科學研究,推廣、使用先進的管理方法、技術、設備。

(8)國務院交通部體改法規司立法擴展閱讀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道路交通迅速發展,對經濟、社會發展發揮了重要的推動作用。但是總體上看,我國的道路交通發展與經濟、社會發展的要求不相適應,道路交通安全形勢嚴峻,城市道路擁堵問題日趨嚴重,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經濟、社會的進一步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十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五次會議審議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交通安全法》。這部法律的通過是我國道路交通法制建設歷程中的一座里程碑,是我國道路交通事業全面走向法治時代的嶄新開端。改革開放以來,我國道路交通迅速發展,對經濟、社會發展發揮了重要的推動作用。

㈨ 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交通管理條例是由哪個部門制定的

1988年3月9日國務院發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交通管理條例》 已經廢止,其調整內容已被第十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五次會議於2003年10月28日通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交通安全法》和國務院於2004年4月30日發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交通安全法實施條例》代替。

㈩ 交通法規制定程序規定

第一章總則第一條為使交通法規的制定工作科學化、規范化、制度化,提高工作效率,保證交通法規質量,制定本規定。第二條本規定所稱交通法規是指交通部根據憲法、法律、行政法規和交通部的法定職權制定或起草的調整公路、水路交通建設和管理工作中產生的各種社會關系的具有普遍約束力的規范性文件的總稱,包括:
(一)交通部起草上報國務院審查後提交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或其常務委員會審議的法律草案;
(二)交通部起草上報國務院審批的行政法規草案;
(三)交通部發布或交通部批准下級交通部門發布的行政規章。第三條下列文件不屬於交通法規:
(一)政策性文件;
(二)秘密文件;
(三)內部工作制度、規則;
(四)不具有普遍約束力或規范性的其他文件。第四條制定交通法規應遵循下列原則:
(一)交通法規應當符合黨和國家的路線、方針和政策;
(二)行政規章不得同憲法、法律、行政法規、國務院的決定、命令相違背;行政法規草案不得與憲法、法律相違背;法律草案不得與憲法相違背;
(三)交通法規應當符合交通行業管理的實際需要,從全局出發、實事求是;
(四)交通法規應符合交通法規體系的總體要求;
(五)行政規章所規定事項不得超越交通部的法定職權。第二章形式第五條交通法規的名稱應當准確、規范,符合下列規定:
(一)法律稱「法」、「條例」;
(二)行政法規稱「條例」、「規定」和「辦法」;
(三)行政規章稱「規定」、「辦法」、「實施細則」、「實施辦法」、「規則」等。對某一方面的行政工作作比較全面或部分的規定,稱「規定」;對某一方面的行政工作作具體規定,稱「辦法」、「規則」;為實施法律、法規而作出的規定,稱「實施細則」或「實施辦法」。第六條交通法規內容應當完備、規范,一般包括下列事項:
(一)制定的目的、依據和原則;
(二)調整對象、適用范圍和主管機關;
(三)主體的權利、義務和法律責任等;
(四)解釋權屬;
(五)生效日期及需要廢止的法規或文件。第七條交通法規應當結構嚴謹、條理清楚、文字簡明、用詞准確,不得使用有歧義的詞彙、概念。第八條交通法規內容用條文表達,條文較多的,可以分章、節。條可以分款、項、目。款不冠數字,項和目冠數字。項數以帶括弧的中文數字表示;目數以阿拉伯數字表示。第三章立法計劃第九條制定交通法規應當按照立法計劃進行。立法計劃分為五年規劃和年度計劃。第十條編制立法計劃,應堅持符合需要、切實可行、突出重點、形成體系的原則。第十一條編制立法計劃,應先由交通部各司、局根據本部門的職責和管理工作需要提出立法建議。五年規劃的立法建議應於規劃年度前一年的十月底前向交通部法規主管部門(以下簡稱法規主管部門)提出。年度計劃的立法建議應於計劃年度前一年的十一月底以前向法規主管部門提出。
其他單位、社會團體和個人也可以向法規主管部門提出立法建議。第十二條立法建議應包括以下內容:
(一)交通法規名稱;
(二)發布機關;
(三)制定交通法規的必要性;
(四)立法目的、依據和有關背景情況的說明;
(五)法規主要內容和是否需要制定實施細則;
(六)進度安排;
(七)主要起草單位和參加單位;
立法建議應由建議單位負責人簽署。第十三條計劃起草的交通法規需要制定實施細則的,應同時列入計劃、同時起草。第十四條法規主管部門應全面研究各項立法建議,充分聽取各部門意見,綜合協調後編制計劃(規劃)草案,報交通部部長辦公會議(以下簡稱部長辦公會議)審定或部領導批准。第十五條立法計劃經批准後,負責起草的單位應當將起草工作列入本單位工作計劃,安排落實。法規主管部門負責對立法計劃執行情況進行檢查、督促。
立法計劃實施過程中需要調整的,應報部長辦公會議或領導批准。第四章起草、審定和發布第十六條交通法規一般由交通部有關業務司、局或部門負責起草。
起草重要的或涉及幾個司、局業務的交通法規,可由其中一個主要司、局牽頭,或由法規主管部門牽頭有關司、局、單位參加組成起草小組負責起草。
需與有關部委聯合起草的,應同有關部委協調組織起草。

熱點內容
沈陽君道法律咨詢服務 發布:2025-01-24 08:49:18 瀏覽:515
上海市海華永泰律師事務所 發布:2025-01-24 08:18:38 瀏覽:443
社區法律咨詢活動範文 發布:2025-01-24 07:57:17 瀏覽:532
老子道德經拼音版 發布:2025-01-24 07:08:55 瀏覽:209
用道德管理 發布:2025-01-24 07:06:54 瀏覽:617
中國司法醫學鑒定中心 發布:2025-01-24 06:56:57 瀏覽:829
體檢車法規 發布:2025-01-24 06:32:45 瀏覽:539
有關海絲條例的內容 發布:2025-01-24 05:25:51 瀏覽:408
婦產科院內感染規章制度 發布:2025-01-24 05:07:39 瀏覽:479
民法典8章 發布:2025-01-24 03:55:07 瀏覽:2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