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規百科 » 廣西濕地保護條例

廣西濕地保護條例

發布時間: 2022-06-18 00:24:31

Ⅰ 中國有關濕地保護的法律內容是哪些

1.國家級立法
(1)《土地管理法》
為了加強土地的開發利用和管理,我國於1986年頒布了《土地管理法》,該法於1998年進行了最新一次修改,除了進一步完善土地權屬、土地規劃、土地徵用及補償等制度外。該法將可持續發展確定為其立法宗旨和指導思想,在內容上更加強調土地開發利用和保護的協調,增加了土地用途管制制度、耕地保護制度、土地使用總量控制制度等內容,體現了資源立法上的許多新發展和新要求。1998年國務院還發布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實施條例》,將具體落實《土地管理法》的各項制度。
(2)《海洋環境保護法》
為了加強對海洋環境的管理,我國於1982年頒布了《海洋環境保護法》,1999年修訂後的《海洋環境保護法》除了對原有的限期治理制度、環境影響評價制度、「三同時」制度和海洋環境污染民事損害賠償制度的內容作了必要的充實外,還根據現實需要,新規定了若干管理制度。主要包括:海洋生態保護和海洋環境保護規劃制度、重點海域污染物總量控制制度、海洋環境標准制度、排污收費和傾倒費制度、限期治理制度、對嚴重污染海洋環境的落後工藝和落後設備的淘汰制度、海洋環境監測和監視信息管理制度、海洋污染事故應急制度、現場檢查制度、船舶油污保險和油污損害賠償基金制度等。
(3)《漁業法》
1986年頒布的《漁業法》於2000年進行修訂,新《漁業法》的頒布實施,突出了漁業資源和漁業生態環境的保護,強調國家對水域的統一規劃,修改並完善養殖證制度,注重了重要養殖水域的保護,規范了水產苗種管理,增加了養殖病害防治的規定。同時,還注重捕撈強度的控制,強調捕撈業的結構調整,建立和完善相應的法律制度。
(4)《海域使用管理法》
2001年10月27日頒布的《海域使用管理法》,取代了原有的《國家海域使用管理暫行定》,主要有以下主要制度:海洋功能區劃制度、海域使用的申請與審批制度、海域使用權制度、海域使用權制度、海域使用金制度和海域使用的監督檢查制度。海域使用管理法的頒布,是促進中國海洋經濟持續、快速、健康發展的保證,是中國海洋開發從無序、無度、無償狀態轉變為科學合理、協調、有序局面的分水嶺。
此外,國務院和國土資源國家海洋局、環保局和農業部等部門還頒布了《土地復墾規定》、《基本農田保護條例》、《土地違法案件處理暫行辦法》、《海域使用權登記辦法》、《海域使用申請審批暫行辦法》、《海域使用權爭議調解處理辦法》、《海洋行政處罰實施條例》、《漁業捕撈許可證管理辦法 》、《漁業行政處罰規定》等。
2.地方立法
廣東省制定了《廣東省土地管理實施辦法》、《廣東省徵用農村集體所有土地各項補償費管理辦法》、《廣東省土地權屬糾紛處理條例》、《廣東海域使用管理規定》、《關於<廣東省海域使用管理規定>的修改決定》、《廣東省海域使用費徵收暫行標准》、《廣東省近岸海域環境功能區劃》,《廣東省漁業管理實施辦法》,《廣東省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於建設人工魚礁保護海洋資源環境的決議》、《廣東省淺海灘塗水產增養殖保護管理規定》等,一些縣市也制定了關於海域使用管理、漁業開發的規定。
廣西壯族自治區制定了《廣西壯族自治區土地管理實施辦法》、《廣西壯族自治區漁業管理實施辦法》、《廣西壯族自治區漁業管理實施辦法》、《廣西壯族自治區海域使用管理辦法》、《廣西壯族自治區漁業管理實施辦法》、《廣西壯族自治區水產苗種管理辦法》等。
海南省海洋廳制定了《海南省海域使用可行性論證管理規定(試行)》、《海南省海域使用可行性論證工作指南(試行)》、《海南省海域使用項目檔案管理規定(試行)》、1998年9月海南省人大頒布了《海南省紅樹林保護規定》。

Ⅱ 廣東省濕地保護條例(2018修正)

第一條為加強濕地資源的保護和管理,改善生態狀況,維護生態平衡,實現人與自然和諧,促進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根據有關法律法規的規定,結合本省實際,制定本條例。第二條本省行政區域內從事濕地保護和管理等活動,適用本條例。第三條濕地是指天然或者人工的,永久或者暫時的沼澤地、泥炭地、水域地帶,帶有靜止或者流動、淡水或者半鹹水及鹹水水體,包括低潮時水深不超過六米的海水區。

濕地資源是指濕地及依附濕地棲息、繁衍、生存的野生動物資源和紅樹林等植物資源。第四條濕地保護管理堅持全面保護,突出重點,可持續發展的原則。第五條各級人民政府應當依法履行職責,做好濕地保護工作。

濕地保護實行綜合協調、分部門實施的管理體制。

各級林業、農業、水、國土資源、建設、環境保護、海洋與漁業等行政主管部門按照各自的職責,做好濕地保護管理工作。

各級林業行政主管部門負責濕地保護的組織協調工作。第六條省人民政府應當制定全省濕地保護規劃,並納入全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根據全省濕地保護規劃,制定本地區濕地保護規劃,納入當地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並向社會公布。

濕地保護規劃的編制和修訂應當與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環境保護規劃、海洋功能區劃相銜接,確保濕地資源能夠得到有效的保護和恢復;做到水資源利用與濕地保護緊密結合,充分兼顧濕地保護等生態用水的需要。第七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採取經濟、技術政策和措施保護濕地資源。第八條省人民政府應當建立重點濕地評審制度。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組織有關部門定期開展對濕地資源的調查,監測濕地資源變化情況,建立濕地管理檔案制度和濕地保護管理的信息交流制度。第九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按照國家規定做好濕地登記、確權、發證等工作,為濕地保護和管理提供依據。第十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定期對本行政區域內濕地保護管理工作進行監督檢查,並建立健全檢查、考核、通報和獎懲制度。第十一條各級人民政府應當加強對濕地保護的宣傳工作,於每年2月2日「世界濕地日」開展系列宣傳活動,提高公民保護濕地的意識。

各級人民政府應當支持開展濕地資源保護的科學研究、社區教育和國內外交流與合作。第十二條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都有保護濕地資源的義務。任何組織和個人不得破壞、侵佔或者非法轉讓濕地。任何組織和個人對破壞、侵佔濕地資源的行為有檢舉或者控告的權利。

鼓勵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捐資保護濕地。第十三條屬下列情形之一的,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建立濕地自然保護區:

(一)代表不同類型的典型天然濕地生態系統的濕地;

(二)具有生物多樣性豐富特徵或者珍稀、瀕危野生生物物種集中分布的濕地;

(三)水禽的主要繁殖地、棲息地,以及遷徙路線上的主要停歇地;

(四)對水棲動物的洄遊、繁殖有典型或者重要意義的濕地;

(五)其他具有特殊保護意義、重要生態價值、經濟價值或者重大科學文化價值的濕地。

對不具備條件建立自然保護區的,應當因地制宜,採取建立濕地保護小區、濕地多用途管理區或者劃定野生動植物棲息地和原生地等多種形式加強保護管理。第十四條濕地生態景觀優美、生物多樣性豐富、人文景物集中、科普宣傳教育意義明顯的區域,經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批准,可以建立濕地公園。第十五條涉及區域生態安全和生物多樣性保護的重要濕地生態系統,屬下列情形之一的為重點濕地:

(一)列入國際重要濕地和國家重要濕地名錄的;

(二)列為自然保護區的;

(三)依法建立的濕地公園、濕地保護小區或者野生動植物主要棲息地和原生地;

(四)國家以及省人民政府確定的其他重點濕地。

列入重點濕地的,由省林業行政主管部門定期向社會公布。第十六條禁止在濕地范圍內從事下列活動:

(一)破壞魚類等水生生物洄遊通道,採用炸魚、毒魚等滅絕性方式捕撈魚類及其他水生生物;

(二)破壞野生動植物的繁殖區、棲息地、原生地和遷徙通道,濫采濫捕野生動植物;

(三)排放污水或者有毒有害物質、廢棄物、垃圾,投放可能危害水體、水生及濕生生物的化學物品;

(四)其他破壞濕地資源及其生態功能的行為。

Ⅲ 廣東省濕地保護條例(2020修訂)

第一章總則第一條為了加強濕地保護,改善生態狀況,維護生態平衡,推進生態文明建設,促進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根據有關法律、行政法規,結合本省實際,制定本條例。第二條本條例適用於本省行政區域內濕地保護、利用及相關管理活動。
本條例所稱濕地,是指天然的或者人工的,永久或者間歇性的沼澤地、泥炭地、水域地帶,帶有靜止或者流動、淡水或者半鹹水及鹹水水體,包括低潮時水深不超過六米的海域。
水田的保護、利用及相關管理活動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等有關法律法規執行。第三條濕地保護遵循系統保護、生態優先、科學修復、合理利用、持續發展的原則。第四條省人民政府建立濕地保護工作協調機制,組織協調、研究解決濕地保護工作中的重大問題。地級以上市、縣級人民政府可以根據需要建立濕地保護工作協調機制。
各級人民政府對本行政區域內濕地保護負總責,加強濕地保護工作,將濕地保護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保障濕地保護、修復和補償的資金投入。
沿海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加強對紅樹林濕地的保護,採取措施保護和恢復紅樹林,解決紅樹林濕地保護工作中的重大問題。第五條濕地保護實行統籌管理與分部門實施相結合的管理體制。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林業主管部門負責濕地保護的組織協調和監督管理工作,並具體負責國家重要濕地、省重要濕地,沼澤濕地,以及劃入生態公益林規劃區和劃為紅樹林濕地、自然保護地的灘塗保護工作;水行政主管部門負責湖泊濕地、河流濕地、水庫濕地的保護工作;自然資源主管部門負責濱海濕地的保護工作。
農業農村、住房城鄉建設、生態環境等主管部門按照各自的職責,做好濕地保護工作。第六條濕地保護管理機構負責其管理范圍內濕地的保護,開展資源監測、科學研究、宣傳教育等活動。
村民委員會、居民委員會協助做好濕地保護工作,對破壞濕地的行為及時勸阻並報告有關部門。第七條各級人民政府及有關部門應當加強宣傳教育活動,結合世界濕地日、世界野生動植物日等,利用廣播、電視、報紙以及互聯網等手段,普及濕地保護知識,提高公民保護濕地的意識。第八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加強濕地保護專業技術人才培養,支持開展濕地科學研究及技術開發、應用和推廣,提高濕地保護科學技術水平。
鼓勵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依法通過捐贈、資助、志願服務等多種方式參與濕地保護活動。第二章濕地管理第九條濕地保護按照國家規定實行濕地面積總量管控制度。根據濕地面積管控目標,合理劃定納入生態保護紅線的濕地范圍。
省人民政府按照國家規定健全濕地標准體系。第十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編制本地區濕地保護規劃,並向社會公布。
濕地保護規劃的編制和調整應當以國土空間規劃為依據,與生態環境保護規劃、林地保護利用規劃、海岸帶綜合保護與利用總體規劃、養殖水域灘塗規劃、水功能區劃、河湖水域岸線保護與利用規劃等相銜接。第十一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建立濕地資源調查監測評價制度,組織有關部門定期開展濕地資源調查監測與評價工作,建立濕地資源資料庫並實現共享應用。
沿海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組織有關部門適時開展紅樹林濕地資源專項調查。第十二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自然資源主管部門負責本行政區域內濕地確權登記工作。第十三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建立濕地保護目標責任制和考核評價制度,將濕地保護指標納入本地區生態文明建設目標評價考核等制度體系,定期組織監督檢查和評價考核。第十四條濕地實行分級管理制度,按照生態區位、生態功能和生物多樣性等重要程度,劃分為國家重要濕地、省重要濕地和一般濕地。
國家重要濕地和省重要濕地以外的濕地為一般濕地。地級以上市人民政府可以根據實際情況,將一般濕地劃為市重要濕地。
省人民政府林業主管部門在省人民政府指導下,會同有關部門制定省重要濕地和一般濕地認定標准和管理辦法。第十五條國家重要濕地名錄管理按照國家規定執行。
省重要濕地名錄由省人民政府林業主管部門在省人民政府指導下發布。省重要濕地名錄應當明確濕地名稱、地理坐標、四至范圍、面積、類型、主要保護對象、責任主體等事項。
一般濕地由縣級人民政府林業主管部門會同有關部門按照省制定的認定標准和管理辦法確定,並建立數據檔案。

Ⅳ 廣西北海紅樹林大片消失,如何呵護消失的綠色氧場

據2021年5月17日訊息可得知廣西北海紅樹林出現大片消失,據了解跟施工違規有關。原本大片的紅樹林都生長得很好,施工導致紅樹林的葉片出現大量的白色物質,導致了紅樹林的大面積消失。

紅樹林的生長大多以群落的方式進行,並且生長在熱帶,亞熱帶海水與岸邊之間的潮間帶。它被稱為海洋衛士,因為它能夠凈化水資源跟防禦堤壩被沖垮的現象。據悉,廣西紅樹林多次出現這種死亡問題,都跟當地的建設規劃問題監督管理有關。想要保護消失的綠色氧場,需要重視生態環境做起,從根源杜絕破壞行為。

保持生態系統穩定

紅樹林是大自然給我們的特殊禮物,關乎於海洋環境的生態穩定。所以,我們也需要對很多破壞生態的行為進行零度容忍,並且能夠時刻記住保護生態環境,從我做起。紅樹林的很多功能我們都清楚,所以我們必須響應保護措施來拯救紅樹林的生態系統。紅樹林能夠對海洋生物的多樣性起到很大的作用。生物的多樣性能夠讓整個系統處於平衡穩定。

所以,大家不要認為這是一件小事,環境的事是大事。保護生態環境的健康發展,能夠讓自己獲取更好的生態環境。這是大自然的贈饋,不能因為貪心而對其為所欲為。已經破壞的紅樹林會得到很好的修復試驗,但未被破壞的紅樹林就需要大家的努力去進行保護。呵護消失的綠色氧場,還人們美好生活。

Ⅳ 濕地修復的總體布局

會仙岩溶濕地的保護與修復、開發是一個大型、綜合的生態工程。根據以上確定的濕地保護與修復的目標、原則,會仙岩溶濕地的修復應優先考慮濕地的生態價值,以保護桂林城市之「腎」為前提,在保證會仙岩溶濕地生態系統功能得到良好修復的前提下,綜合考慮歷史文化和景觀保護與修復、旅遊經濟開發、綠色產業開發等各個方面,按照實現多目標「共贏」的思路,形成「一個中心,五大工程,八個園區」的整體規劃布局(圖 6-1),即規劃建設會仙岩溶濕地管理與服務中心,實施濕地保護、水系統修復、生態修復與生態景觀美化、科學文化工程和生態旅遊開發工程,8個園區包括濕地主題園區(含睦洞湖、督龍塘沼澤、八仙湖和分水塘、馮家沼澤)、九頭山岩溶水調蓄區、清水江河流沼澤景觀區、獅子岩科學研究示範區、分水塘湖泊沼澤與古文化保護區、大馬塘水質生態凈化試驗區、督龍水產養殖試驗區、濕地周邊(渣塘底—蓮塘,秦塘—芬塘)生態經濟綜合開發區。其中,濕地保護工程和水系統修復工程是關鍵。

一、會仙岩溶濕地管理與服務中心

此中心集濕地管理與旅遊開發服務於一體。為了減少對濕地原始生態的破壞與環境污染,建設地點選擇在臨桂縣會仙鎮,建設集住宿、餐飲、娛樂、購物為一體的旅遊休閑服務體系。建立由廣西及桂林市林業、水利和農業、旅遊部門聯合組建的管理機構,按照對濕地生態環境容量的評價,實施對濕地的保護與建設、水資源管理和調度、濕地生物資源保護與開發、旅遊開發與服務及科學文化研究等職能。

二、五大建設工程

1.濕地保護工程

指對岩溶濕地進行有效的保護和管理,使現存濕地避免遭受人類活動的進一步破壞。目前,會仙岩溶濕地現存面積進一步縮小,現存水域面積不足5km2,現存面積較大的連片濕地(湖泊、沼澤)有睦洞湖、八仙湖、神龍沼、馮家沼、分水塘、寺湖、蓮塘、渣塘底、九頭山水草地和清水河沿岸沼澤等。這些濕地也在不斷遭受蠶食,面積逐步變小,趨於消失,對其進行有效的保護意義重大。濕地保護的具體措施包括:

· 制定合理的濕地保護法規或條例、辦法,嚴禁毀濕開荒墾殖或開挖(圍)魚塘、放牧或亂砍濫伐、破壞濕地植被、污染濕地的行為;加強濕地保護的宣傳、普及教育,提高國民素質和對濕地保護的意識,增強對濕地保護的自覺性和責任心。

● 建立會仙岩溶濕地自然保護區。根據會仙岩溶濕地現狀,分別劃分出近期和中長期的保護區范圍,圈定保護區邊界。近期的保護區范圍應包括睦洞湖、分水塘、八仙湖、寺湖、九頭山水草地和清水河沿岸沼澤和馮家沼等;中長期保護區范圍應結合退耕(塘)還濕,逐步擴大到蓮塘、渣塘底、督龍塘、神龍沼、秦塘-芬塘河湖沼澤等。

圖6-1 會仙岩溶濕地核心區生態修復與開發規劃圖

● 逐步實施退耕(包括耕地、魚塘和養殖場)還濕。首先完成睦洞湖、分水塘、督龍塘和九頭山、清水河沿岸的退耕(魚塘和養殖場)還濕工作,恢復濕地自然水域,並落實相應的補償措施或建立相關的保障機制,在擴大保護區范圍的同時,確保保護區群眾利益。

● 對濕地核心區或關鍵地段,逐步實施異地安置,或通過技術培訓引導當地群眾進入技術、勞動密集型產業、服務行業或提供濕地開發中的相關服務崗位等措施,進行分流,減少工業、農業生產對濕地的破壞,為濕地生態修復提供良好的環境。

2.濕地水系統修復工程

濕地水系統修復工程是濕地生態系統修復的前提和重要保障。針對會仙岩溶濕地水資源短缺,尤其是每年9月到次年2月的嚴重季節性缺水導致湖泊水面萎縮、沼澤枯竭、河水斷流並造成生物多樣性受到嚴重威脅的現實,將會仙岩溶濕地水系統修復工程規劃為保水蓄水和補水兩大部分。前者擬通過在濕地內分地段建設梯級攔洪壩(包括建立中—大型調蓄型水利工程)或回填開挖溝渠,恢復原有地形地貌,配合退耕(魚塘)還濕,攔洪蓄水,增加濕地枯水季節的水資源保有量,提高地表與地下水位;後者設計修復已有的西乾渠馬面支渠引清獅潭水補給濕地和新建(改建)渠道引太平河水給濕地補水以提高濕地水位,擴大濕地水域面積,改善濕地地表水循環。

3.濕地生態修復與生態景觀美化工程

濕地生態修復擬通過改善濕地植物生存環境,恢復現有濕地植被的群落結構,擴大主要植物分布面積,並按照稀缺性、優先性原則,建立植物修復試驗區,通過保護—種植試驗—推廣的方式,優先保護和恢復對濕地具有重要價值的典型瀕危、稀有植物,如野生稻、中華水韭等國家一、二級保護植物;設置濕地植物的功能分區(如濕地植物保護區、濕地經濟植物開發區、濕地植被景觀區、特色生態功能試驗與示範區等);合理規劃濕地植物布局,實現濕地生物群落的優生、共生和三維景觀的美化,促進生態功能與生態景觀美化的結合及生態景觀建設與歷史文化景觀的融合、協調。

4.科學文化工程

在會仙岩溶濕地核心區馮家村附近建立濕地生態保護與修復科學研究與試驗示範基地,開展濕地的長期科學觀測、濕地生態環境及瀕危動植物資源的保護和濕地生態修復關鍵技術與模式研究,為會仙岩溶濕地修復提供技術支撐。同時,建立濕地科學研究實驗與培訓大樓,普及濕地知識、生態保護與文化知識,傳授農業種植知識等,將基地建設成為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國際岩溶研究中心及國內外大專院校的國際學術交流、國際岩溶技術培訓、研究生培養和科學普及的基地,推動會仙岩溶濕地盡快納入國家、世界重要濕地名錄。

基地建設完成後,形成的瀕危植物保護園、岩溶地區特色植物園、果園和岩溶洞穴還可作為旅遊觀光、休閑度假的景點。

5.生態旅遊開發工程

包括旅遊基礎設施的建設、文化古跡的修復與旅遊景點開發等。

(1)旅遊基礎設施的建設

旅遊基礎設施與園林的建設應按照濕地總體規劃框架實施,以不破壞自然生態為原則。為使濕地免受人為破壞和污染水質,濕地旅遊綜合服務設施(包括賓館、飯店和娛樂場所)應規劃建設在濕地邊緣的會仙鎮政府所在地,集中建設集住宿、餐飲、娛樂、購物為一體的旅遊休閑服務體系,以便同時帶動周邊經濟發展和調整農村產業結構。此外,重點建設連通規劃中各旅遊景點的環睦洞湖旅遊公路,新建分水塘、毛家、西官莊和龍山旅遊碼頭,在龍王廟舊址建設龍山山頂觀光亭等。

(2)文化古跡保護、修復與旅遊開發

濕地歷史文化古跡修復是在對濕地內文化古跡的全面、詳細調查,制訂統一規劃和開展詳細設計的基礎上,實施全方位的保護,並有選擇性地在重點地段對被損毀的重點文化古跡進行修復和開發。文化古跡的旅遊開發要重點挖掘其豐富的民俗風情和歷史內涵、深厚的文化底蘊,提升景點的科學文化價值。重點修復以下具有重要歷史、文化和旅遊開發價值的歷史文化古跡:

古桂柳運河(相思埭):重點修復分水塘—睦洞湖古運河段(包括清淤、維修破損渠道,恢復該古運河段的橋梁、陡門),恢復分水塘蓄洪保水與調蓄能力,修復或再建作為古桂柳運河(相思埭)指揮調度中心的龍王廟和總陡、東陡、西陡,恢復其作為古運河的水資源調度功能,使分水塘、睦洞湖、督龍塘和八仙湖成為連接一體的濕地主題公園。通過恢復古運河局部航道、再現古運河文化,建成連接四大湖、塘和獅子嶺地下河、濕地科研基地,集濕地生態、古文化旅遊觀光於一體的濕地主題公園水上旅遊環線。

龍頭山古廟:重建位於睦洞湖湖區中心的龍頭山山頂的古廟宇和觀景台、登山台階、道路、泊位等,為遊客登山瞭望濕地全景提供良好的環境;恢復龍頭山植被(包括種植景觀林),並通過詳細的地質歷史研究與考察,增加濕地形成環境的地質旅遊景點。

名人故居:對位於臨桂四塘鄉的陳家大院(陳宏謀、陳繼昌故居)、陳家祠堂以及白崇禧故居實施保護性修復,恢復這些文化遺跡的原貌,挖掘其深厚的傳統文化內涵、民族文化遺產,爭取將其盡快列入廣西壯族自治區和國家文物保護名單,同時,美化周邊環境,為生態文化旅遊創造良好的文化氛圍。

總之,會仙岩溶濕地的保護、開發要在對濕地旅遊資源綜合評價和規劃的基礎上,以水系統修復為主線,以濕地生態功能的恢復和改善為主要目標,實現生態、經濟、社會的協調和可持續開發。濕地的開發以生態產業為主導,以濕地的自然風光和以古桂柳運河文化古跡的開發為主線,充分挖掘後者的歷史文化蘊涵和注重濕地湖色山光、田園風光與岩溶景觀(地表、地下)的有機結合,使濕地成為山青、水秀、空氣清新的岩溶濕地生態園區,以此帶動濕地及周邊的生態旅遊觀光和休閑、度假、科學普及與科學研究工作。

以下重點對濕地水系統修復工程、濕地生態修復與生態景觀美化工程和科學文化工程進行討論。

Ⅵ 保護濕地的措施

一、從宏觀引導方面完善濕地保護規劃。按照我國主體功能區規劃的要求,進一步修訂完善2002—2030年全國濕地保護工程規劃,制訂更有針對性的、分階段實施的工程實施規劃,並認真抓好落實。

二、突出用制度管人、管事,推進濕地保護的制度建設。按照生態文明制度建設的總體要求,有計劃地、逐步地建立包括自然濕地保護制度、退化濕地恢復制度、濕地生態效應補償制度、濕地保護紅線制度、濕地生態系統評價制度、濕地生態系統功能動態監測和預警制度等一系列重要制度,使濕地保護形成較為完整的制度框架。

三、強化依法「治濕」,制訂出台全國濕地保護條例。雖然我國現行的法律法規中有一些有關濕地保護的內容,但多數都是針對濕地保護的單一元素設置的,零碎、分散,其完整性、系統性、針對性和操作性都遠遠跟不上工作發展的需要。特別是濕地資源調查監測、濕地佔用徵用的監督管理、各種破壞行為的處罰等,包括怎樣更好地履行國際公約,都缺乏一些更明確的、更有操作性的、更管用的條款和規定,所以很有必要從國家層面出台一部專門針對濕地保護的行政法規。這樣一方面可以使我們把濕地作為一個獨立的、完整的、重要的生態系統,從加強整體保護的角度做出規定,規范行為;另一方面,也有利於我們各個部門形成合力,更好地履行國際公約。

四、著眼濕地生態系統功能的提升,實施濕地生態修復工程。對那些功能退化的沼澤、河流、湖泊、濱海濕地等,通過採取植被恢復、鳥類棲息地恢復、生態補水、污染防治等系列手段,進行綜合治理,恢復和提升濕地生態系統的整體功能。

五、強調科學「管濕」,提升濕地保護管理的科技支撐水平。重點針對濕地保護模式、濕地退化機理及修復關鍵技術,以及科學合理利用濕地的模式等重要問題,開展科學研究和技術推廣,提高整個濕地保護管理工作的科學化水平。

Ⅶ 誰知道國家或部門對濕地保護訂立的法律法規

您好:
我國目前沒有針對濕地而立的法律,不過有一系列法律法規涉及到濕地保護。
其中與回濕地保護有答關的法律主要有:《環境保護法》、《森林法》、《水污染防治法》、《土地管理法》、《野生動物保護法》、《水法》、《水土保持法》、《海洋環境保護法》、《環境影響評價法》等。與濕地保護有關的主要行政法規有:《風景名勝區管理暫行條例》、《森林法實施條例》、《河道管理條例》、《水土保持法實施條例》、《礦產資源法實施細則》、《防止船舶污染海域管理條例》、《陸生野生動物保護實施條例》、《水生野生動物保護實施條例》、《近岸海域環境功能區管理辦法》、《基本農田保護條例》、《自然保護區條例》等。
希望答案對您有幫助。

Ⅷ 濕地保護有關的法律法規

濕地公約
濕地公約(The Convention on Wetlands)1971年在伊朗小城拉姆薩爾(Ramsar)簽訂的,故該公約又稱拉姆薩爾公約。公約的全名是:「關於特別是作為水禽棲息地的國際重要濕地公約」。它是一個政府間公約,是濕地保護及其資源合理利用國家行動和國際合作框架。現在有130個締約方,共有1140個濕地列入國際重要濕地名錄,總面積9170萬公頃。

1971年2月2日訂於拉姆薩,經1982年3月 12日議定書修正)各締約國, 承認人類同其環境的 相互依存關系;考慮到濕地的調節水份循環和維持濕地特有的動植物特別是水禽棲息地的基 本生態功能。相信濕地為具有巨大經濟、文化、科學及娛樂價值的資源,其損失將不可彌補;期望現在及將來阻止濕地的被逐步侵蝕及喪失;承認季節性遷徒中的水禽可能超越國界,因此應被視為國際性資源;確信遠見卓識的國內政策與協調一致的國際行動相結合能夠確保對濕地及其動植物的保護;

茲協議如下:

第一條

1.為本公約的目的,濕地系指不問其為天然或人工、常久或暫時之沼澤地、濕原、泥炭地或水域地帶,帶有或靜止或流動、或為淡水、半鹹水或鹹水水體者,包括低潮時水深不超過六米的水域。

2.為本公約的目的,水禽系指生態學上依賴於濕地的鳥類。

第二條

1.各締約國應指定其領域內的適當濕地列入由依第八條所設管理局保管的國際重要濕地名冊,下稱「名冊」。每一濕地的界線應精確記述並標記在地圖上,並可包括鄰接濕地的河湖沿岸、沿海區域以及濕地范圍的島域或低潮時水深不超過六米的水域,特別是當其具有水禽棲息地意義時。

2.選入名冊的濕地應根據其在生態學上、植物學上、湖沼學上和水文學上的國際意義。首先應選入在所有季節對水禽具有國際重要性的濕地;

3.選入名冊的濕地不妨礙濕地所在地締約國的專屬主權權利。

4.各締約國按第九條規定簽署本公約或交存批准書或加入書時,應至少指定一處濕地列入名冊。

5.任何締約國應有權將其境內的濕地增列入名冊,擴大已列名冊的濕地的界線或由於緊急的國家利益將已列入名冊的濕地銷或縮小其范圍,並應盡早將任何上述變更通知第八條規定的負責執行局職責的有關組織或政府。

6. 各締約國在指定列入名冊的濕地時或行使變更名冊中與其領土內濕地有關的記錄時,應考慮其對水禽遷移種群的養護、管理和合理利用的國際責任。

第三條

1.締約國應制定並實施其計劃以促進已列入名冊的濕地的養護並盡可能地促進其境內濕地的合理利用。

2.如其境內的及列入名冊的任何濕地的生態特徵由於技術發展、污染和其他人類干擾而已經改變,正在改變或將可能改變,各締約國應盡早相互通報。有關這些變化的情況,應不延遲地轉告按第八條所規定的負責執行局職責的組織或政府。

第四條

1. 締約國應設置濕地自然保護區,無論該濕地是否已列入名冊,以促進濕地和水禽的養護並應對其進行充分的監護。

2.締約國因其緊急的國家利益需對已列入名冊的濕地撤銷或縮小其范圍時,應盡可能地補償濕地資源的任何喪失,特別是應為水禽及保護原棲息地適當部分而在同一地區或在其他地方設立另外的自然保護區。

3. 締約國應鼓勵關於混地及其動植物的研究及數據資料和出版物的交換。

4.締約國應努力通過管理增加適當濕地上水禽的數量。

5. 締約國應促進能勝任濕地研究、管理及監護人員的訓練。

第五條

締約國應就履行本公約的義務相互協商,特別是當一片濕地跨越一個以上締約國領土或多個締約國共處同一水系時。同時,他們應盡力協調和支持有關養護濕地及其動植物的現行和未來政策與規定。

第六條

1.締約國應在必要時召集關於養護濕地和水禽的會議。

2. 這種會議應是咨詢性的,並除其他外,有權:

A.討論本公約的實施情況;

B. 討論名冊之增加和變更事項;

C. 審議關於依第三條第2款所規定的列入名冊濕地生態學特徵變化的情況;

D. 向締約國提出關於濕地及其動植物的養護、管理和合理利用的一般性或具體建議;

E.要求有關國際機構就影響濕地、本質上屬於國際性的事項編制報告和統計資料。

3. 締約國應確保對濕地管理負有責任的各級機構知曉並考慮上述會議關於濕地及其動植物的養護、管理和合理利用的建議。

第七條

1.締約國出席這種會議的代表,應包括以其科學、行政或其他適當職務所獲得知識和經驗而成為濕地或水禽方面專家的人士。

2.出席會議的每一締約國均應有一票表決權,建議以所投票數的簡單多數通過,但須不少於半數的締約國參加投票。

第八條

1.保護自然和自然資源國際聯盟應履行本公約執行局的職責,直至全體締約國三分之二多數委派其他組織或政府時止。

2.執行局職責除其他外,應為:

A.協助召集和組織第六條規定的會議;

B.保管國際重要濕地名冊並接受締約國根據第二條第五款的規定對已列入名冊的濕地增加、擴大、撤銷或縮小的通知;

C.接受締約國根據第三條第二款規定對已列入名冊的濕地的生態特徵發生任何變化的通知;

D.將名冊的任何改變或名冊內濕地特徵的變化通知所有的締約國,並安排這些事宜在下次會議上討論;

E.將會議關於名冊變更或名冊內濕地特徵變化的建議告知各有關締約國。

第九條

1. 本公約將無限期開放供簽署。

2.聯合國或某一專門機構、國際原子能機構的任一成員國或國際法院的規約當事國均可以下述方式成為本公約的締約方:

A.簽署無須批准;

B.簽署有待批准,隨後再予批准;

C.加入。

3.批准或加入應以向聯合國教育科學及文化組織的總幹事(以下簡稱「保存機關」)交存批准或加入文書為生效。

第十條

1.本公約應自七個國家根據第九條第2款成為本公約締約國四個月後生效。

2.此後,本公約應在其簽署無須批准或交存批准書或加入書之日後四個月對各締約國生效。

第十條之二

1.公約可按照本條在為此目的召開的締約國會議上予以修正。

2.修正建議可以由任何締約國提出。

3.所提修正案文及其理由應提交給履行執行局職責的組織或政府(以下稱為執行局)並立即由執行局轉送所有締約國。締約國對案文的任何評論應在執行局將修正案轉交締約國之日三個月內交給執行局。執行局應於提交評論最後一日後立即將至該日所提交的所有評論轉交各締約國。

4. 審議按照第3款所轉交的修正案的締約國會議應由執行局根據三分之一締約國的書面請求召集。執行局應就會議的時間和地點同締約國協商。

5.修正案以出席並參加投票的締約國三分之二多數通過。

6.通過的修正案應於三分之二締約國向保存機關交存接受書之日後第四個月第一天對接受的締約國生效。對在三分之二的締約國交存接受書之後交存接受書的締約國,修正案應於其交存接受書之日後第四個月第一天生效。

第十一條

1.本公約將無限期有效。

2.任何締約國可以於公約對其生效之日起五年後以書面通知保存機關退出本公約。退出應於保存機關收到退出通知之日後四個月生效。

第十二條

1.保存機關應盡快將以下事項通知簽署和加入本公約的所有國家:

A.公約的簽署;

B.公約批准書的交存;

C.公約加入書的交存;

D.公約的生效日期;

E. 退出公約的通知。

2.一候本公約開始生效,保存人應按照聯合國憲章第一百零二條將本公約向聯合國秘書處登記。

下列簽字者經正式授權,謹簽字於本公約,以資證明。

一九七一年二月二日訂於拉姆薩,正本一份,以英文、法文、德文和俄文寫成,所有文本具有同等效力,保存於保存機關,保存機關應將核證無誤副本分送所有的締約國。

Ⅸ 廣西壯族自治區灕江流域生態環境保護條例的附件

灕江流來域生態環境保護范源圍
一、灕江流域生態環境保護范圍經緯度為:北緯24度38分10秒-25度53分59秒,東經110度07分39秒-110度42分57秒,涉及桂林市象山區、秀峰區、七星區、疊彩區、雁山區全境以及興安縣、靈川縣、臨桂縣、陽朔縣、平樂縣的部分區域。
二、灕江流域生態環境重點保護區域包括:
(一)灕江幹流,自興安縣貓兒山六洞河至平樂縣三江口段;
(二)灕江源頭貓兒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及川江、黃柏江、小溶江;
(三)青獅潭自治區級自然保護區及甘棠江;
(四)海洋山自治區級自然保護區(灕江流域部分)及潮田河;
(五)灕江風景名勝區;
(六)會仙喀斯特國家濕地公園。
三、灕江流域生態環境保護范圍圖(略)

熱點內容
有關海絲條例的內容 發布:2025-01-24 05:25:51 瀏覽:408
婦產科院內感染規章制度 發布:2025-01-24 05:07:39 瀏覽:479
民法典8章 發布:2025-01-24 03:55:07 瀏覽:252
勞動合同法實習生 發布:2025-01-24 03:28:47 瀏覽:891
疫情期間法院問題 發布:2025-01-24 03:23:32 瀏覽:955
經濟法押題試卷 發布:2025-01-24 03:03:22 瀏覽:24
日照卜法官 發布:2025-01-24 02:09:36 瀏覽:225
貴陽貴陽市人民法院 發布:2025-01-24 02:03:30 瀏覽:232
勞動法中假期是否包括節假日 發布:2025-01-24 01:28:53 瀏覽:786
初任法官改革 發布:2025-01-24 01:27:17 瀏覽: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