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規百科 » 新疆兩個條例

新疆兩個條例

發布時間: 2022-06-18 00:24:44

㈠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環境保護條例(2011修訂)

第一章總 則第一條為保護和改善環境,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保障人體健康和環境安全,促進經濟與社會可持續發展,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和有關法律、法規,結合自治區實際,制定本條例。第二條本條例所稱環境,是指影響人類生存和發展的各種天然的和經過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總體,包括大氣、水、土壤、礦藏、森林、草原、冰川、濕地、野生生物、自然遺跡、人文遺跡、自然保護區、風景名勝區、城市和鄉村等。第三條本條例適用於自治區行政區域內的環境保護以及相關管理活動。第四條環境保護應當貫徹資源開發可持續、生態環境可持續的發展方針,堅持環保優先、生態立區、全面規劃、預防為主、防治結合、綜合治理的原則,以保護現有的生態為基本目標,全面加強生態環境的保護和建設,實現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環境效益的統一。第五條各級人民政府對本行政區域內的環境質量負責,將環境保護工作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實行環境保護工作目標責任考核制。採取有利於環境保護的經濟、技術政策和措施,保障污染防治、節能減排和生態保護的投入。將環境保護工作經費列入本級財政年度預算,並隨著國民經濟和社會事業的發展相應增加。第六條各級人民政府應當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結合產業結構調整、經濟發展方式轉變,推廣清潔生產,發展循環經濟,實現資源綜合利用。

鼓勵和支持環境保護科學技術研究、清潔生產新技術研究與應用,支持環境保護新興產業發展,倡導綠色低碳的生產、生活和消費方式。第七條自治區人民政府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對全區的環境保護工作實施統一監督管理。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對本行政區域內的環境保護工作實施統一監督管理。

發展和改革、經濟和信息化、農業、林業、畜牧、水利、國土資源、住房和城鄉建設、旅遊、公安、衛生、文化、交通、煤炭等行政主管部門按照各自職責,負責環境保護和生態保護的相關工作。第八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應當建立環境質量公告制度,每年向社會發布本行政區域環境狀況公告,定期公布環境質量信息,及時發布突發環境事件發生、處置等相關信息。第九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應當組織開展環境保護宣傳教育工作,普及環境保護法律知識和科學知識,鼓勵社會公眾和組織參與環境保護,增強自覺保護環境的意識。

報刊、廣播、電視、互聯網等大眾傳媒應當開展公益性環境保護宣傳教育,為環境保護與經濟社會協調發展營造良好的社會輿論環境。

每年6月1日至7日為自治區環境保護宣傳教育周。第十條任何單位和個人都有保護環境的義務,有權投訴和舉報污染、破壞環境的行為。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應當建立環境違法行為的投訴舉報制度,公布舉報電話、通信地址和電子郵箱。

對保護和改善環境有顯著成績的單位和個人,由人民政府或者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給予表彰和獎勵。第二章環境監督管理第十一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應當會同有關部門,編制本行政區域環境保護規劃,報本級人民政府批准後公布實施,並報上一級人民政府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備案。

環境保護規劃、城鄉規劃、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等應當相協調。第十二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應當按照國家規定組織編制本行政區域環境功能區劃。

環境功能區劃的劃定和審批許可權由自治區人民政府另行規定。第十三條環境保護規劃和環境功能區劃一經批准,不得擅自修改;確需修改的,應當報經原批准機關批准。第十四條自治區、州、市人民政府、地區行政公署及其有關部門組織編制的城鄉建設規劃、土地利用規劃和區域、流域建設開發利用規劃,應當組織進行環境影響評價,並向審批該規劃的機關提交有關環境影響的篇章或者說明。

自治區、州、市人民政府、地區行政公署及其有關部門組織編制的工業、農業、畜牧業、林業、能源、水利、交通、旅遊、自然資源開發的有關專項規劃,應當組織進行環境影響評價,並向審批該專項規劃的機關提交環境影響評價報告書。第十五條建設單位應當按照下列規定向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報批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文件:

(一)實行審批制的建設項目,在報送可行性研究報告前報批;

(二)實行核准制的建設項目,在提交項目申請報告前報批;

(三)實行備案制的建設項目,在辦理備案手續後至項目開工前報批。

未按照前款規定通過環境影響評價審批的,建設項目審批部門不得批准其建設,建設單位不得開工建設。

㈡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民族團結條例

第一章 總 則
第一條 為了鞏固和發展平等、團結、互助、和諧的社會主義民族關系,促進各民族共同團結奮斗、共同繁榮發展,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和《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族區域自治法》及有關法律、法規,結合自治區實際,制定本條例。
第二條 自治區行政區域內的國家機關、社會團體、企業事業單位、城鄉基層組織、社區和其他組織及公民開展民族團結教育活動,接受民族團結教育適用本條例。
第三條 民族團結教育是對公民進行以愛國主義教育為核心內容的學習民族理論、掌握民族政策、普及民族團結常識、樹立民族團結意識、履行維護民族團結義務、增強維護民族團結責任的教育。
第四條 開展民族團結教育活動應當堅持因人施教、正面教育、注重實效、與時俱進的原則,使維護民族團結、維護社會穩定、維護祖國統一成為各族人民的共同意志和自覺行動。
第五條 新疆是祖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是多民族聚居的地方。影響新疆社會穩定的主要危險是民族分裂主義。反對民族分裂,加強民族團結,維護祖國統一,是公民的神聖職責和光榮義務。
民族團結是各族人民的生命線。各族人民應當牢固樹立「漢族離不開少數民族,少數民族離不開漢族,各少數民族之間也相互離不開」的思想,互相尊重、互相信任、互相學習、互相幫助、互相合作,和睦相處,始終同呼吸、共命運、心連心。
第六條 開展民族團結教育是全社會的共同責任。接受民族團結教育是公民依法享有的權利和應盡的義務。
第七條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加強對民族團結教育工作的領導,將民族團結教育納入社會發展總體規劃,納入精神文明建設和公民道德建設全過程,將其作為考核、驗收創建精神文明單位的重要內容。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推進民族團結進步事業,突出民族團結進步事業的實踐性、時代性,適應各族群眾利益關系發展變化,豐富民族團結進步事業內涵,創新民族團結進步事業活動,增強民族團結進步事業的感召力、親和力、影響力。
第八條 縣級以上民族團結教育領導機構對在民族團結教育活動中作出顯著成績和突出貢獻的單位和個人,應當給予表彰、獎勵。
第九條 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散布不利於民族團結的言論,不得收集、提供、製作、發布或者傳播不利於民族團結的信息,不得實施破壞民族團結、煽動民族分裂的行為。
第二章 機構與職責
第十條 縣級以上民族團結教育領導機構主要職責是:
(一)宣傳、貫徹黨的民族政策和國家法律、法規;
(二)制定和組織實施民族團結教育規劃;
(三)組織、指導、督促和檢查民族團結教育工作;
(四)協調解決民族團結教育工作中的重大問題;
(五)總結和推廣民族團結教育經驗,表彰民族團結教育先進單位和個人;
(六)民族團結教育工作的其他事項。
第十一條 國家機關和社會團體負責本單位、本部門、本系統的民族團結教育工作。
企業事業單位應當結合本單位特點,通過靈活多樣的形式,組織開展民族團結教育活動。
鄉(鎮)、街道、村(居)民委員會、社區應當從實際出發,有針對性地加強本轄區內村(居)民和流動人口的民族團結教育工作,充分利用城鄉基層組織和社區的有效平台,把民族團結教育工作做到千家萬戶。
第十二條 教育行政主管部門應當將民族團結教育內容納入教育規劃,組織編寫適用於大中專院校、中小學的民族團結教育教材。加強對教師隊伍的民族團結教育培訓,明確教師在民族團結教育中的責任,發揮教師在學校民族團結教育中的主導、示範和表率作用。
學校應當加強學生的民族團結教育工作,並將民族團結教育列入教育教學計劃,融入國民教育的全過程,貫穿學生成長成才的各階段,推動黨的民族理論、民族政策和國家法律、法規進課堂、進教材、進頭腦。
幼兒園應當對學前兒童進行適合兒童特點的民族團結教育。
禁止任何人利用學校講台、講壇等陣地散布不利於祖國統一、民族團結、社會穩定的言論;禁止任何人傳播危害民族團結、社會和諧、擾亂公眾視聽的謠言。
第十三條 文化行政主管部門應當加強對文化市場的監督管理,充分運用文藝創作演出、博物館文物展覽、非物質文化遺產展演展示、群眾文化活動、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和圖書閱讀等載體,廣泛開展以民族團結教育為主題的文化活動。
文學藝術團體、院校應當創作體現時代精神,展示各民族平等團結互助、和諧相處、共同發展進步的文藝作品。
第十四條 新聞出版行政主管部門應當對涉及民族團結教育內容的書籍、刊物進行審定,不斷推出反映民族團結進步的優秀出版物。加強對書刊編輯、印刷、出版、發行和音像電子出版製作、網路出版以及出版物市場的監督管理。
第十五條 司法行政主管部門應當做好民族團結教育法律、法規的宣傳工作,將《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族區域自治法》以及涉及民族團結方面的法律、法規列入普法規劃和年度普法計劃,引導各族群眾自覺遵守國家法律,學會運用國家法律維護自身的合法權益,做知法守法的公民,堅決同各種違反國家法律、破壞民族團結和社會穩定、製造民族分裂的行為作斗爭。
第十六條 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行政主管部門在會同有關行業主管部門、社會組織編制繼續教育規劃、職業培訓和務工人員培訓計劃時,應當有民族團結教育內容,並將其納入考核范圍。
第十七條 民族宗教事務行政主管部門應當組織開展民族團結進步創建、表彰活動,做好民族團結創建活動的檢查、驗收工作,發現典型、總結典型、弘揚典型,使民族團結進步模範的先進事跡廣為人知、深入人心,發揮各類先進典型作用,用群眾身邊的人和事教育群眾,帶動群眾積極參與民族團結進步事業。
民族宗教事務行政主管部門應當做好宗教人士及信教群眾的民族團結教育工作,發揮愛國愛教宗教人士的作用,把民族團結教育活動開展到宗教活動場所,開展到信教群眾中。
第十八條 工商行政主管部門應當做好對企業、個體工商戶的民族團結教育工作。
禁止在名稱登記、商標注冊、廣告發布以及其他商業性活動中出現不利於民族團結的內容和行為。
第十九條 社會團體應當結合各自特點有針對性地開展民族團結教育工作。
工會應當發揮聯系各族職工的橋梁、紐帶作用,做好職工群眾的民族團結教育。
共青團應當重視做好青少年的民族團結教育工作,結合青少年特點組織實施寓教於樂的各類民族團結教育活動。
婦聯應當發揮婦女在社會和家庭中的作用,做好婦女和家庭成員的民族團結教育。
工商聯應當指導、督促各商會做好民族團結教育工作。
第二十條 報紙、廣播電影電視、經濟和信息化等主管部門應當發揮媒體的社會宣傳和輿論引導作用,發揮互聯網、手機等新興媒體的優勢,積極開展民族團結法律法規、民族團結教育重大活動和民族團結教育典型事跡的宣傳報道,創作生產具有民族團結教育內容的專題報道、廣播影視節目和信息網路視聽節目,刊播民族團結教育公益廣告,營造良好的輿論氛圍。
第二十一條 鐵路、公路、民航、衛生、旅遊、商務等部門應當把民族團結教育活動開展到機場車站、商場醫院、街道廣場、旅遊景區等窗口行業和公共場所,創造良好的社會環境。
第二十二條 哲學、社會科學教育研究機構應當做好對民族團結理論和重大實踐成果的研究,為民族團結教育提供科學理論指導和支持。
第三章 內容與方式
第二十三條 民族團結教育主要內容:
(一)馬克思主義國家觀、民族觀、宗教觀、歷史觀、文化觀的教育;
(二)國家意識、公民意識、法律意識和中華民族意識的教育;
(三)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的教育;
(四)黨的民族理論、民族政策、宗教政策、國家民族區域自治制度以及國家法律、法規的教育;
(五)對偉大祖國的認同、對中華民族的認同、對中華文化的認同、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認同的教育;
(六)各民族共同團結奮斗、共同繁榮發展的教育;
(七)新疆歷史、民族發展史、宗教演變史的教育;
(八)維護祖國統一,反對民族分裂勢力、反對宗教極端勢力、反對暴力恐怖勢力的教育;
(九)尊重各民族風俗習慣的教育;
(十)有關民族團結教育的其他內容。
第二十四條 開展民族團結教育活動應當講求實效、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群眾,採取集中教育與經常教育、重點教育與普及教育、理論教育與實踐教育、學習先進典型與弘揚先進精神相結合的方式進行,增強教育活動的吸引力、感染力、影響力和說服力。
第二十五條 開展民族團結教育活動可以採取民族團結主題徵文、知識競賽、報告會、演講會、座談會、圖片展覽、板報、文藝演出、專題輔導等形式以及利用互聯網、遠程教育、電化教育等傳播手段進行。
第二十六條 每年5月為自治區民族團結教育月。
每年的民族團結教育月應當確定主題,開展系列活動,做到以月促年。
第四章 保障與監督
第二十七條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將民族團結教育工作經費納入本級財政預算,確保民族團結教育工作正常開展。
第二十八條 縣級以上民族團結教育領導機構應當建立健全民族團結教育工作長效機制,保障民族團結教育工作廣泛、深入、持久地開展。
第二十九條 民族團結教育工作實行目標管理責任制和領導負責制,作為領導班子、領導幹部考核的一項重要內容。
第三十條 縣級以上民族團結教育領導機構應當重視民族團結教育師資隊伍的建設,加強對民族團結教育專、兼職師資力量的培訓。
第三十一條 自治區民族團結教育領導機構負責確定民族團結教育教材,教育、文化、新聞出版等部門按照各自職責,負責維吾爾、漢、哈薩克、蒙古、柯爾克孜等民族語言文字民族團結教育教材的編譯、出版、發行工作。
第三十二條 開展民族團結教育活動可以利用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博物館、革命歷史紀念館(址)、烈士陵園等場所進行,有條件的地方可以建立民族團結進步教育基地、示範單位。
第三十三條 民族團結教育領導機構應當建立民族團結教育年度考核制度,制定考核評估辦法,加強對民族團結教育的監督檢查。
第三十四條 任何單位和個人有權對民族團結教育工作存在的問題向有關單位提出批評和建議,有義務對破壞民族團結的言行予以制止和舉報。
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泄露舉報內容,不得打擊報復舉報人。
第五章 法律責任
第三十五條 國家機關、社會團體、企業事業單位、城鄉基層組織、社區和其他組織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縣級以上民族團結教育領導機構通報批評,並責令限期改正;拒不改正的,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有關部門和相關單位取消其相關榮譽稱號、評先評優資格;情節嚴重的,由其所在單位或者上級主管部門依照有關規定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予以處理:
(一)不按規定建立民族團結教育目標管理責任制的;
(二)民族團結教育考核不合格的;
(三)弄虛作假騙取榮譽稱號的;
(四)對幹部、職工及其他公民針對民族團結教育活動提出的建議和批評不予重視的;
(五)不及時妥善處理影響民族團結矛盾和問題的;
(六)接到影響和破壞民族團結違法行為舉報後,不依法調查處理的;
(七)其他違反本條例規定的。
第三十六條 違反本條例規定,出現不利於民族團結言行的,應當由其所在單位或者上級主管部門或者村(居)民委員會批評教育,責令改正;屬於國家公務人員的,由其所在單位或者上級主管部門依法給予行政處分。
第三十七條 違反本條例規定,散布不利於民族團結的言論,收集、提供、製作、發布或者傳播不利於民族團結的信息,破壞民族團結,煽動民族仇恨,製造民族分裂,違反治安管理秩序的,依法給予治安管理處罰;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三十八條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有關部門、相關單位及其工作人員,在民族團結教育管理工作中,玩忽職守、弄虛作假、濫用職權的,由其所在單位或者上級主管部門給予批評教育,責令改正;情節嚴重的,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法給予行政處分。
第三十九條 違反本條例應當給予行政處罰的其他行為,按照法律法規的規定,由有關部門分別給予處罰。
第六章 附 則
第四十條 駐疆人民解放軍和人民武裝警察部隊開展民族團結教育活動參照本條例。
第四十一條 本條例自2010年2月1日起施行。

㈢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立法條例(2019修正)

第一章總 則第一條為了規范地方立法活動,完善地方立法程序,提高地方立法質量和效率,發揮立法的引領和推動作用,保障和發展社會主義民主,全面推進依法治疆,建設法治新疆,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立法法》和有關法律的規定,結合自治區實際,制定本條例。第二條自治區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制定、修改、解釋、廢止地方性法規、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編制立法規劃、擬定年度立法計劃,自治區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以下簡稱常務委員會)批准地方性法規、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適用本條例。第三條地方立法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遵循立法法確立的基本原則,維護社會主義法制統一和尊嚴,堅持以人民為中心,融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貫徹新時代黨的治疆方略,聚焦社會穩定和長治久安總目標,推進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地方立法應當從自治區的實際需要出發,突出地方和民族特點,具有可操作性,防止地方保護主義和部門利益傾向。第四條自治區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立法工作,堅持黨委領導、人大主導、政府依託、各方參與的立法工作格局,完善立法制度,健全立法機制,推進科學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第二章立法規劃和立法計劃第五條常務委員會根據本行政區域的具體情況和實際需要,負責編制地方立法規劃和年度立法計劃。立法規劃與自治區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任期同步。第六條編制立法規劃草案,應當廣泛徵集立法項目建議。

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可以向常務委員會提出制定地方性法規的建議。提出制定地方性法規的建議應當說明理由。第七條編制立法規劃草案和擬定年度立法計劃草案,應當研究徵集到的立法建議項目、代表的立法議案,並與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立法規劃、立法計劃以及國務院立法計劃、立法進度相銜接。第八條立法規劃和年度立法計劃草案由常務委員會法制工作機構提請主任會議審議,形成立法規劃和年度立法計劃,按程序報請批准後向社會公布。第九條立法規劃和年度立法計劃由常務委員會有關工作機構、自治區司法行政部門各負其責,協同組織實施,自治區人民代表大會專門委員會在職責范圍內組織實施。第三章立法許可權第十條自治區人民代表大會有權依照憲法和民族區域自治法的規定,制定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批准後生效。第十一條自治區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依照立法法等法律規定的許可權,可以就下列事項制定地方性法規:

(一)為執行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根據本行政區域的實際情況,需要作具體規定的事項;

(二)國家專屬立法權以外尚未制定法律、行政法規的事項;

(三)屬於地方性事務需要制定地方性法規的事項;

(四)法律規定由自治區人民代表大會或者常務委員會制定地方性法規的事項;

(五)其他應當制定地方性法規的事項。

法律規定應當由自治區人民代表大會制定地方性法規的事項,涉及自治區人民代表大會職權和本行政區域特別重大的事項,以及自治區人民代表大會認為應當由其制定地方性法規的事項,應當由自治區人民代表大會制定地方性法規。

制定地方性法規,對上位法已經明確規定的內容,一般不作重復性規定。第十二條常務委員會在自治區人民代表大會閉會期間,可以對自治區人民代表大會制定的地方性法規進行部分補充和修改,但不得同該法規的基本原則相抵觸。第四章自治區人民代表大會立法程序第十三條自治區人民代表大會主席團可以向自治區人民代表大會提出地方性法規案,由自治區人民代表大會審議。

常務委員會、自治區人民政府、自治區人民代表大會專門委員會,可以向自治區人民代表大會提出地方性法規案,由主席團決定列入會議議程。第十四條十名以上代表聯名可以向自治區人民代表大會提出地方性法規案,由主席團決定是否列入會議議程,或者先交有關專門委員會審議,提出是否列入會議議程的意見,再由主席團決定是否列入會議議程。

專門委員會審議法規案時,可以邀請提案人列席會議,發表意見。第十五條在自治區人民代表大會閉會期間,向自治區人民代表大會提出的地方性法規案和自治條例、單行條例議案,可以先向常務委員會提出,經常務委員會依照本條例第五章規定的程序審議,決定提請自治區人民代表大會審議的,由常務委員會或者提案人向大會全體會議作說明。

常務委員會依照前款規定審議法規案,應當通過多種形式徵求自治區人民代表大會代表的意見,並將有關情況予以反饋;專門委員會和常務委員會工作機構進行立法調研,可以邀請有關的自治區人民代表大會代表參加。

㈣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自然保護區管理條例(2018修正)

第一條為了加強自然保護區的建設和管理,保護典型的自然生態環境和珍貴的自然資源,促進經濟和社會發展,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自然保護區條例》和有關法律、法規,結合自治區實際,制定本條例。第二條本條例所稱自然保護區,是指對有代表性的自然生態系統、珍稀瀕危野生動植物物種的天然集中分布區、有特殊意義的自然遺跡等保護對象所在的地域或者水體,依法劃出一定面積予以特殊保護和管理的區域。第三條凡在自治區行政區域內建設、管理自然保護區和從事與自然保護區有關活動的一切單位和個人,均應遵守《中華人民共和國自然保護區條例》和本條例。第四條自治區人民政府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負責全區自然保護區的綜合管理和監督檢查,並擬定全區自然保護區的發展規劃。

自治區林業、農業、畜牧、地質礦產、水利、漁業等有關行政主管部門在各自的職責范圍內,主管有關的自然保護區。第五條自然保護區分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和自治區、州(地、市)、縣(市)地方級自然保護區。

自治區地方級自然保護區的建立,由自然保護區所在縣、市、州人民政府(地區行政公署)或者自治區人民政府有關自然保護區行政主管部門提出申請,經自治區自然保護區評審委員會評審後,由自治區人民政府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進行協調、提出審批建議,報自治區人民政府批准,並報國務院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和國務院有關自然保護區行政主管部門備案。第六條自然保護區發展規劃應當納入當地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按照以保護為主、保護與利用相結合的原則,加強自然保護區的保護工作,防止生態環境和自然資源遭受破壞。第七條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由自治區人民政府有關自然保護區行政主管部門或者國務院有關自然保護區行政主管部門管理;自治區級自然保護區由自治區或者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有關自然保護區行政主管部門管理。州(地、市)、縣(市)級自然保護區由建立保護區的人民政府或者縣(市)人民政府有關自然保護區行政主管部門管理。第八條有關自然保護區行政主管部門應當在自然保護區內設立專門的管理機構,配備專業人員,按照確定的職責,具體負責自然保護區的統一管理工作。第九條自然保護區行政主管部門應當會同所在地和毗鄰的縣、鄉人民政府及有關單位,組成自然保護區聯合保護委員會,制定保護公約,共同做好保護管理工作。第十條自然保護區所在地的縣、鄉人民政府應當教育當地群眾遵守有關法律、法規,支持自然保護區管理機構依法進行管理工作。第十一條自然保護區的范圍和界線,經有關自然保護區行政主管部門徵求自然保護區所在地縣(市)人民政府和有關單位的意見後,提出方案,由批准建立自然保護區的人民政府確定,標明區界,予以公告。

未經批准,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擅自移動自然保護區的界標。第十二條有關自然保護區行政主管部門可以根據自然保護區自然資源情況,將其劃分為核心區、緩沖區和實驗區,並予以公告;未分區的,應當按照國家有關核心區和緩沖區的規定管理。

自然保護區核心區、緩沖區和實驗區的管理,應當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自然保護區條例》的規定執行。第十三條自然保護區的建設和發展應當統一規劃和管理。

自治區各級自然保護區的行政主管部門應當會同自然保護區所在地的人民政府有關部門組織編制各該自然保護區的建設發展規劃,按規定的程序納入本級人民政府或者部門的投資計劃,並組織實施。第十四條任何單位和個人都有保護自然保護區內自然環境和自然資源、協助和支持自然保護區管理工作的義務,對破壞、侵佔自然保護區的違法行為有權進行制止、檢舉和控告。第十五條自然保護區的規劃和管理,應當兼顧當地經濟建設和居民生產、生活的需要。自然保護區內原有的單位和居民應當遵守自然保護區內的有關規定,可以承包自然保護區組織的勞務或保護管理任務,以增加經濟收入。第十六條根據國家規定和自然保護區管理需要,可以在保護區設置公安派出機構或者配備公安特派員,負責維護保護區內的治安秩序,依法查處破壞自然保護區的違法行為。第十七條外國人進入自然保護區,按照國家有關規定辦理審批手續。

㈤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土地監察條例

第一條為加強土地監察工作,及時、正確查處違反土地管理法律、法規的案件(以下簡稱土地違法案件),保障土地管理法律、法規的貫徹實施,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實施〈土地管理法〉辦法》和有關法律、法規,結合自治區實際,制定本條例。第二條本條例所稱土地監察,是指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土地管理部門依法對本行政區域內的單位和個人執行和遵守土地管理法律、法規的情況實施監督檢查,並對違反土地管理法律、法規的行為進行處罰的行政執法活動。第三條土地監察工作實行以預防為主、預防與查處相結合的方針,堅持依法、公正、公開的原則。第四條自治區人民政府土地管理部門主管全區的土地監察工作;州、市、縣(市)人民政府、地區行政公署土地管理部門負責本行政區域內的土地監察工作。市、縣(市)土地管理部門可以依法委託市轄區、鄉(鎮)土地管理機構實施土地監察的具體工作。
計劃、建設、農業、林業、畜牧、水利、地礦、環保、工商、公安等部門按照職責分工,依法做好各自的執法工作,並協同土地管理部門做好土地監察工作。第五條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在自治區人民政府統一領導下,依照本條例對兵團系統內使用的土地履行土地監察職責,其負責土地監察工作的機構在業務上接受自治區人民政府土地管理部門的領導。兵團各師(局)負責土地監察工作的機構接受當地人民政府及其土地管理部門的業務指導和監督。
兵團系統在城鎮規劃區內使用的土地,由當地人民政府土地管理部門履行土地監察職責。第六條各級人民政府應當加強對土地監察工作的領導,支持土地管理部門依法行使土地監察職權,做好土地監察工作。第七條任何單位和個人必須遵守土地管理法律、法規,對違反土地管理法律、法規的行為有權予以抵制、檢舉和控告。
各級人民政府或者土地管理部門對在土地監察工作中做出顯著成績的單位和個人給予表彰、獎勵。第八條縣(市)以上人民政府土地管理部門依法對下列事項實施監察:
(一)保護耕地和開墾荒地情況;
(二)年度建設用地計劃執行情況和建設用地的審批、徵用及使用情況;
(三)國有土地使用權的劃撥、出讓、轉讓、出租、抵押、終止情況;
(四)集體土地非農建設用地情況;
(五)土地使用權出讓金、征地費和其他有關費用的收繳、管理和使用情況;
(六)土地權屬登記和發證情況;
(七)土地開發利用和土地復墾情況;
(八)土地管理法律、法規規定的其他監察事項。第九條土地管理部門應當建立健全土地監察工作制度,定期和經常性地對土地管理法律、法規的執行情況進行監督檢查,並向本級人民政府和上級土地管理部門報告工作。第十條土地監察工作人員應當忠於職守,清正廉潔,秉公執法。
土地監察工作人員應當保持相對穩定。第十一條對土地監察工作人員依法執行公務的行為,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拒絕、阻礙,不得打擊報復土地監察工作人員和舉報人。第十二條土地監察工作人員執行土地監察職務時不得少於兩人,並應當著裝整齊,文明執法,佩戴統一標志,出示執法證件,使用規范的土地執法文書。第十三條土地監察工作人員在查處土地違法案件時,可以依法詢問當事人和證人,查閱、摘錄、復印有關資料,進行土地勘查和測量,對用於實施違法行為的器械、工具、設備等可以依法實施先行登記保存的行政措施,並有權責令停止違法行為,必要時可以提請司法機關對違法行為人採取強制措施。第十四條土地管理部門對土地違法案件的當事人依法實施行政處罰,對違反土地管理法律、法規的國家工作人員可以向有關部門建議給予行政處分;行政監察機關和有關部門應當按照管理許可權調查處理,並及時將處理結果告知土地管理部門。第十五條土地違法案件由土地違法行為發生地的縣(市)以上土地管理部門按照國家和本條例有關級別管轄的規定分別予以管轄。管轄權不明或者有爭議的,由其共同的上一級人民政府指定管轄。第十六條自治區土地管理部門管轄下列案件:
(一)州、市(地)人民政府及其土地管理部門超越批准許可權批准和其他非法批准佔用土地的案件;
(二)在全區有重大影響的土地違法案件;
(三)自治區人民政府和國務院土地管理部門交辦的土地違法案件。

㈥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邊境管理條例

第一章總則第一條為加強邊境管理,維護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保持邊境地區的安全和穩定,促進邊境地區經濟社會的發展,根據國家有關法律、法規,結合自治區實際,制定本條例。第二條凡在自治區邊境地區居住、通行、生產或者從事其他活動的單位和個人均應當遵守本條例。第三條本條例所稱邊境管理包括國界管理和邊境地區管理;邊境地區包括邊境管理區、邊境地帶和邊境禁區。
邊境管理區是指沿國界的鄉、鎮、農牧團場管轄區域。
邊境地帶是指緊靠國界線兩千米以內的區域,但距國界線最近處不得少於二十米。
邊境禁區是指在邊境管理區的某些區域劃定的特別控制區。第四條公安邊防機構主管邊境管理工作。邊防部隊和外事等部門按照各自職責,負責做好邊境管理的相關工作。第五條自治區人民政府及邊境所在地各級人民政府應當加強對邊境管理工作的領導,將其納入社會治安綜合治理范圍,建立健全聯防組織,逐步加大對邊境設施建設的投入,並對護邊員補貼等邊境管理經費予以保障。第六條任何單位和個人都有保衛國界、保護國界標志和邊防設施,維護邊境地區社會秩序和安全的義務。第七條邊境地區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對邊境管理工作成績顯著的單位和個人給予表彰和獎勵。第二章國界管理第八條任何人不得非法出入國界,不得在陸界、界河(湖)進行非法交易或者其他違法活動。第九條界碑、界樁或者其他表示國界的永久性標志的設立、維護或者重建,按照國家與鄰國簽訂的邊界條約、達成的協議或者議定書執行。
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損毀、移動、拆除邊防設施及國界標志。第十條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進行改變或者可能改變國界走向、影響或者可能影響界河河道穩定的活動和工程作業;確需進行的,應當按照國家與鄰國達成的協議和國家有關規定執行。第十一條出入國界的人員及其行李物品、交通工具及運載的貨物,應當經國家指定的口岸或者與鄰國商定的臨時過境通道通行,並按照國家規定接受出入境檢查、檢疫、檢驗。第十二條邊防會談、會晤人員和其他公務人員及其交通工具需要臨時出入國界的,按照國家與鄰國達成的協議執行。第十三條邊境地區居民前往毗鄰國家邊境地區探親、旅遊及進行貿易活動,按照國家與鄰國達成的協議和國家有關規定辦理手續。第十四條在國家及自治區批准開放的邊境口岸,可以劃定一定范圍的口岸限定區域。口岸限定區域包括邊境孔道、口岸聯檢場所、車輛檢查監護場所。邊境孔道為口岸聯檢場所至國界線之間的區域。
口岸限定區域的劃定和管理方案由口岸所在地的公安邊防機構會同口岸管理部門提出,報口岸所在地的州人民政府或者地區行政公署批准後執行。第三章邊境地區管理第十五條邊境管理區、邊境地帶和邊境禁區由自治區人民政府根據邊防管理需要劃定和調整,設立明顯標志,並及時向社會公布。
邊境禁區實行特殊的管理制度,非經自治區人民政府批准,任何人不得進入。第十六條出入邊境管理區的人員應當持本人居民身份證或者法律、法規規定的有效證件,接受公安邊防機構的檢查。第十七條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組織、運送無有效證件人員或者非法越境人員出入邊境管理區;不得藏匿、資助非法越境人員;不得收留、安置無有效證件人員。第十八條非邊境管理區的中國公民進入邊境管理區暫住或者外國人(含無國籍人)在邊境管理區住宿的,應當按照國家和自治區有關規定辦理登記手續。第十九條在邊境管理區從事勘探、采礦、採伐、采葯、捕撈、爆破等依法須經批準的生產作業,有關行政主管部門應從嚴控制,審批時應當徵求公安邊防機構的意見。
從事前款活動的單位和個人,應當按照批準的規模、范圍和期限進行,並服從公安邊防機構的管理。第二十條外國人(含無國籍人)除出入境需要外,不得進入邊境地帶。第二十一條在邊境地帶從事測繪、拍攝影片、科學考察、燒荒等活動,應當事先向當地公安邊防機構報告,並在其指定的范圍內進行。第二十二條在邊境地帶除執行公務外不得鳴槍。第二十三條在邊境地帶放牧應當有人跟群看護,防止牲畜越界。
我方牲畜越入鄰國境內的,應當及時報告當地公安邊防機構,由公安邊防機構出面交涉追回,個人不得越界追趕;對鄰國交回的我方牲畜,由公安邊防機構接收,經畜牧部門檢疫後,按照有關規定處理。
鄰國牲畜越入我國境內,在國界線附近的,應當就地趕出;距國界線較遠的,應當及時送交當地公安邊防機構或者邊防部隊,按照有關規定處理,不得藏匿、使役、買賣或者宰殺。

㈦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鄉、民族鄉、鎮人民代表大會工作條例(1996修正)

第一章 總則第一條 為了使鄉、民族鄉、鎮人民代表大會工作規范化、制度化,充分發揮基層國家權力機關的作用,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和地方各級人民政府組織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和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代表法》的規定,結合自治區的實際,制定本條例。第二條 鄉、民族鄉、鎮人民代表大會是本級地方國家權力機關,由選民直接選舉人民代表組成,對人民負責,受人民監督。鄉、民族鄉、鎮人民政府是本級國家權力機關的執行機關,由本級人民代表大會選舉產生,對它負責,受它監督。
鄉、民族鄉、鎮人民代表大會舉行會議的時候,選舉主席團。主席團由七至十一人組成。
鄉、民族鄉、鎮人民代表大會設主席,並可以設副主席一人至二人。第三條 鄉、民族鄉、鎮人民代表大會及其主席團實行民主集中制的原則。第四條 鄉、民族鄉、鎮人民代表大會主席團配備專職工作人員,在主席、副主席領導下開展工作。第五條 鄉、民族鄉、鎮人民代表大會和主席團及代表的活動經費列入本級財政預算。沒有建立鄉級財政的,列入縣級財政預算。第二章 鄉、民族鄉、鎮人民代表大會第六條 鄉、民族鄉、鎮人民代表大會每屆任期三年,從本屆人民代表大會舉行第一次會議開始,到下屆人民代表大會舉行第一次會議為止。第七條 鄉、民族鄉、鎮人民代表大會行使下列職權:
(一)在本行政區域內,保證《憲法》、法律、法規和上級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決議、決定的遵守和執行;
(二)討論、決定本行政區域內的政治、經濟、教育、科學、文化、衛生、民政、民族、宗教、社會治安、計劃生育、村鎮建設等工作的重大事項,並通過相應的決議、決定;
(三)根據國家計劃,決定本行政區域內的經濟、文化事業和公共事業的建設計劃;
(四)審查、批准本行政區域內的財政預算和預算執行情況的報告;
(五)選舉主席、副主席,鄉長、副鄉長,鎮長、副鎮長;
(六)聽取、審議本級人民政府的工作報告和主席團的工作報告;
(七)撤銷本級人民政府不適當的決定和命令;
(八)保護社會主義全民所有的財產和集體所有的財產,保護公民私人所有的合法財產,維護社會秩序,保持社會穩定;
(九)保護各種經濟組織的合法權益;
(十)保障各民族公民的人身權利、民主權利和其他權利,維護和發展各民族平等、團結、互助的社會主義民族關系;
(十一)保障《憲法》和法律賦予婦女的男女平等、同工同酬和婚姻自由等各項權利。第八條 鄉、民族鄉、鎮人民代表大會會議每年至少舉行一次。每年的第一次會議應在第一季度舉行。
經過五分之一代表提議或主席團決定,可以臨時召集本級人民代表大會會議。
鄉、民族鄉、鎮人民代表大會會議,必須有全體代表的三分之二以上出席,始得舉行。第九條 鄉、民族鄉、鎮人民代表大會每屆第一次會議,在本屆人民代表大會代表選舉完成後的兩個月內,由上次人民代表大會主席團召集。
鄉、民族鄉、鎮人民代表大會每次會議舉行預備會議,通過本次會議的議程和有關事項的決定。第十條 鄉、民族鄉、鎮人民代表大會會議舉行十五日前,由主席團將開會的日期和建議會議審議的主要議程通知代表。
臨時召集的鄉、民族鄉、鎮人民代表大會會議不適用前款的規定。第十一條 鄉、民族鄉、鎮人民代表大會舉行會議的時候,不是代表的鄉長、副鄉長、鎮長、副鎮長列席會議;其他有關單位的負責人,經主席團決定,可以列席會議。
列席鄉、民族鄉、鎮人民代表大會會議的人數不得超過代表總數的三分之一。第十二條 鄉、民族鄉、鎮人民代表大會進行選舉和通過決議,以全體代表的過半數通過。第十三條 主席、副主席,鄉長、副鄉長,鎮長、副鎮長的候選人,由本級人民代表大會主席團或者十人以上代表聯合提名。不同選區選出的代表可以醞釀,聯合提出候選人。
主席團提名的候選人人數,每一代表與其他代表聯合提名的候選人人數,均不得超過應選名額。
提名人應當如實介紹所提名的候選人的情況。
民族鄉的鄉長由建立民族鄉的民族公民擔任。第十四條 主席、鄉長、鎮長的候選人數一般應多一人,進行差額選舉;如果提名的候選人只有一人,也可等額選舉。副主席、副鄉長、副鎮長的候選人數應比應選人數多一人至三人,由本級人民代表大會根據應選人數在選舉辦法中規定的具體差額數,進行差額選舉。如果提名的候選人數符合選舉辦法規定的差額數,由主席團提交代表醞釀、討論後,進行選舉。如果提名的候選人數超過選舉辦法規定的差額數,由主席團提交代表醞釀、討論後,進行預選。根據在預選中得票多少的順序,按照選舉辦法規定的差額數,確定正式候選人名單,進行選舉。
選舉中,獲得過半數選票的候選人人數超過應選名額時,以得票多的當選。如遇票數相等不能確定當選人時,應當就票數相等的人再次投票,以得票多的當選。
在第一次選舉中未選出主席、鄉長、鎮長,或者副主席、副鄉長、副鎮長未選足名額時,未選出的和不足的名額,另行選舉。另行選舉時,可以根據在第一次投票時得票多少的順序確定候選人,也可以依照法定程序另行提名、確定候選人。經本級人民代表大會決定,未選出的和不足的名額的另行選舉可以在本次人民代表大會會議上進行,也可以在下一次人民代表大會會議上進行。
另行選舉副主席、副鄉長、副鎮長時,依照本條第一款的規定,確定差額數,進行差額選舉。
主席、副主席,鄉長、副鄉長,鎮長、副鎮長因故出缺,應當召開本級人民代表大會進行補選。補選時,候選人數可以多於應選人數,也可以同應選人數相等。

㈧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提出的兩個不得六個嚴禁

兩個不得:

一、任何人不得利用宗教進行妨礙國家教育制度的活動。

二、任何組織、個人不得在學校進行宗教活動。

五個嚴禁:

一、嚴禁在學校傳播宗教思想、發展教徒。

二、嚴禁在學校設立宗教場所、舉行宗教活動。

三、嚴禁師生建立宗教團體和組織。

四、嚴禁師生在校內外組織或參加宗教活動。

五、嚴禁穿戴宗教服飾、佩戴宗教標志,(要向家長講明白,學生雖然不在學校,但他們回到家後依然還是學生,仍然不能信教,不能參與宗教活動,不能穿戴宗教服飾)。

(8)新疆兩個條例擴展閱讀:

1、新疆「三史」是指:

新疆歷史、民族發展史、宗教演變史。

2、馬克思主義「五觀」:

國家觀、民族觀、歷史觀、文化觀、宗教觀。

3、「三個離不開」:

漢族離不開少數民族,少數民族離不開漢族,各民族互相離不開。

4、五個認同:

指對偉大祖國的認同、對中華民族的認同、對中華民族文化的認同、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認同、對中國共產黨的認同。

參考資料:石河子大學官網-我校召開穩定工作會議 堅決抵禦宗教極端思想進

㈨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愛國衛生工作條例

第一條為了加強愛國衛生工作,提高城鄉公共衛生水平,保障公民健康,促進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根據憲法和有關法律法規,結合自治區實際,制定本條例。第二條本條例所稱愛國衛生工作是指由政府組織,全社會參與,以增強公共衛生意識,預防和控制疾病,減少危害健康因素,改善環境衛生,除害防病,提高公民健康水平和生活質量的社會衛生活動。第三條本條例適用於自治區行政區域內的一切組織和個人。第四條愛國衛生工作實行政府組織,屬地管理,分級負責,部門協調,全民參與,科學治理,社會監督,分類指導的方針。第五條各級人民政府應當加強對愛國衛生工作的領導,將愛國衛生工作經費納入本級人民政府財政預算。第六條各級愛國衛生運動委員會(以下簡稱愛衛會)由本級人民政府有關部門和相關單位組成,在本級人民政府的領導下,統一規劃部署、組織協調本行政區域內的愛國衛生工作。第七條愛衛會下設辦公室,在愛衛會領導下,具體負責愛國衛生日常工作。辦公室設在衛生行政主管部門。
愛衛會辦公室履行以下職責:
(一)組織宣傳、貫徹有關愛國衛生工作的法律、法規、規章和政策;
(二)組織實施愛國衛生工作的監督檢查、考核評價;
(三)開展創建衛生城市、衛生鄉(鎮)、村和衛生單位活動;
(四)組織全民參加愛國衛生運動;
(五)組織開展全民健康教育活動;
(六)指導農牧區改水、改廁等環境衛生綜合整治工作;
(七)組織公共衛生工作的交流與合作;
(八)完成本級愛衛會交辦的其他愛國衛生工作。第八條愛國衛生工作實行愛衛會成員單位分工負責制:
(一)發展計劃部門負責把愛國衛生事業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
(二)財政部門負責安排愛國衛生事業經費,監督檢查愛國衛生經費的管理和使用;
(三)衛生行政部門負責貫徹實施初級衛生保健規劃,開展除害防病的技術指導、科學研究和衛生科學知識普及教育,負責對食品、飲用水衛生和公共場所衛生的監督、監測,負責對重大疫情和各種疾病發生、流行以及中毒事故等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防治和有效控制;
(四)建設行政部門負責環境衛生工作的監督管理,按照城市規劃和城市環境衛生設施建設標准,建設垃圾集中處理場所、設置垃圾收集容器等環境衛生基礎設施,組織推廣城市生活垃圾袋裝化,實行垃圾分類收集、運輸和無害化處理,新建或者改造公共廁所,做好城市公共廁所和糞便無害化處理工作;
(五)農業、畜牧行政部門負責農牧區人、畜、禽糞便和其他廢棄物的無害化處理、綜合利用以及與衛生等有關部門共同做好人、畜共患疾病的防治和農村改廁工作,開展農村滅鼠活動;
(六)環境保護行政部門負責環境污染的防治工作,加強飲用水源、室內空氣質量的監測和保護,預防和控制環境污染對人體健康的危害;
(七)水利行政部門負責農牧區人、畜飲水和防病改水工程建設,加強對農牧區生活飲用水的衛生管理,提高農村生活飲用水質量;
(八)教育行政部門負責各類學校的學生健康教育、學校衛生設施的改善,提高學生健康水平,組織學生參加愛國衛生活動;
(九)工商行政管理部門負責商品交易場所愛國衛生工作的監督管理;
(十)體育、文化行政部門負責體育場所(館)、文化娛樂場所衛生設施建設和愛國衛生管理工作;
(十一)廣播電視、新聞出版等部門負責開展全民健康教育和社會衛生規范的宣傳教育,普及衛生科學知識以及加強輿論監督工作;
(十二)交通、鐵路、民航等部門負責車、飛機、車站、機場及其沿線的衛生監督管理、廢棄物收集處理、公共衛生基礎設施建設和環境衛生管理,協助有關部門開展重大疫情的管制工作;
(十三)其他成員單位按照各自職責,做好愛國衛生工作。第九條鄉(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負責本轄區的愛國衛生工作。居民委員會和村民委員會負責所屬區域內的愛國衛生工作。第十條國家機關、社會團體、企事業單位應當建立健全愛國衛生內部管理制度,配備衛生設施,落實愛國衛生責任制,開展經常性的愛國衛生活動。第十一條每年4月為自治區愛國衛生活動月。第十二條任何單位和個人都應當自覺遵守公共衛生規范,愛護公共衛生設施,維護公共環境衛生。
禁止下列行為:
(一)在公共場所隨地吐痰、便溺,亂扔瓜果皮(殼)、紙屑、煙頭、口香糖、廢舊電池、飲料瓶、塑料袋等廢棄物;
(二)在非指定地點傾倒垃圾、污水、渣土和糞便;
(三)在樓道亂堆亂放雜物以及隨意在公共設施、建築物和樹木上塗寫、刻畫、粘貼影響市容環境衛生的各種廣告;
(四)攜帶犬、貓等寵物進入室內公共場所和乘坐公共交通工具;
(五)在市區或者垃圾收集容器內焚燒樹葉、垃圾或者其他廢棄物;
(六)破壞公共衛生設施;
(七)其他違反公共衛生規范的行為。

熱點內容
有關海絲條例的內容 發布:2025-01-24 05:25:51 瀏覽:408
婦產科院內感染規章制度 發布:2025-01-24 05:07:39 瀏覽:479
民法典8章 發布:2025-01-24 03:55:07 瀏覽:252
勞動合同法實習生 發布:2025-01-24 03:28:47 瀏覽:891
疫情期間法院問題 發布:2025-01-24 03:23:32 瀏覽:955
經濟法押題試卷 發布:2025-01-24 03:03:22 瀏覽:24
日照卜法官 發布:2025-01-24 02:09:36 瀏覽:225
貴陽貴陽市人民法院 發布:2025-01-24 02:03:30 瀏覽:232
勞動法中假期是否包括節假日 發布:2025-01-24 01:28:53 瀏覽:786
初任法官改革 發布:2025-01-24 01:27:17 瀏覽: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