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驗規章
⑴ 農貿市場規章制度
網路轉載——希望對你有幫助
西寧市農貿市場管理辦法第一章 總 則
第一條 為加強對農貿市場的監督管理,維護市場秩序,保護農貿市場開辦者、經營者和消費者合法權
益,根據《青海省商品交易市場管理條例》等有關法律、法規,結合本市實際,制定本辦法。
第二條 本辦法所稱農貿市場是指由開辦者提供固定場所、設施,經營者進場進行集中和公開交易農副
產品,並經工商行政管理部門登記注冊的交易市場。
第三條 本市市轄區范圍內農貿市場的開辦、經營和監督管理適用本辦法。
第四條 農貿市場實行屬地管理,並遵循統一規劃、規范管理、市場運作、政府扶持的原則。
第五條 市、區人民政府應當加強對農貿市場管理工作的領導,建立農貿市場管理長效協調機制,保障
農貿市場健康發展。
第六條 市工商行政管理部門負責全市農貿市場交易秩序的監督管理。區工商行政管理部門具體負責本
行政區域內農貿市場交易秩序的監督管理。
市商務行政主管部門負責全市農貿市場建設的組織推動、協調指導和監督管理。區商務行政主管部門具
體負責本行政區域內農貿市場建設的組織落實和監督管理。
國土資源、規劃與建設、公安消防、衛生、食品葯品監督、質量技術監督、稅務、價格、農牧、動物防
疫、城市管理行政執法等管理部門根據各自職責,依法協同做好農貿市場的監督管理工作。
第七條 市轄區人民政府根據農貿市場專項規劃,按照資源合理、方便群眾的原則,組織編制和實施農
貿市場布局規劃和建設管理方案。
第八條 鼓勵公民、法人、其他組織及境外投資 者,按照「誰建設、誰受益」的原則,以多種形式投資
市政府令新建、改建和擴建農貿市場。
依法舉辦的農貿市場其合法權益受法律保護,任何組織和個人不得侵犯。
第九條農貿市場經營者可以依法成立或者自主加入行業協會。行業協會應依法設立、建立健全規章制度
、民主管理、行為規范、自律發展。
第二章 規劃編制和市場開辦
第十條 農貿市場專項規劃作為商業網點規劃的重要組成部分納入城市總體規劃。
農貿市場專項規劃由市商務行政主管部門按照合理布局、便民利民、協調發展的原則,會同規劃與建設
、國土資源、房產、公安消防、工商行政管理、城市管理行政執法等部門編制,經市人民政府批准後公
布實施。
農貿市場專項規劃原則上每5年修編一次,有特殊情況需修改調整的,應當按原審批程序報批。
第十一條 市商務行政主管部門應當會同發展和改革、工商行政管理、規劃與建設、公安消防、城市管
理行政執法、衛生、環境保護、質量技術監督等部門制定西寧市農貿市場建設標准,報經市人民政府批
准後實施。
第十二條 編制農貿市場布局規劃,應當符合下列規定:
(一)符合農貿市場專項規劃;
(二)農貿市場的規模、位置應與居住人口、地域范圍相適應;
(三)農貿市場配置應方便群眾生活,滿足群眾需求;
(四)農貿市場布局應與其他社區商業服務設施相協調,與經濟社會發展程度相適應。
區人民政府應當在充分徵求居民意見的基礎上,編制農貿市場布局規劃,並報市商務行政主管部門
備案。
第十三條 新建、改建和擴建農貿市場,應當符合下列規定:
(一)符合農貿市場布局規劃和農貿市場建設標准;
(二)具備與農貿市場規模相適應的固定場地、設施、管理機構和專職管理人員;
(三)具備與農貿市場規模相應的資金;
(四)法律、法規規定的其他條件。
第十四條 開辦農貿市場應當依法進行工商登記,領取營業執照,並在取得營業執照後60日內,向登記
注冊地工商行政管理部門的同級商務部門辦理備案。需要辦理建設、用地等其他審批手續的,應當按有
關規定辦理。
第十五條 農貿市場的建設不得佔用城市道路,妨礙交通。
新建居住區或舊城改造中配套建設的農貿市場項目應當與主體項目同步設計、同步建設、同步交付使用
。
農貿市場不得擅自改變使用性質。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侵佔、破壞農貿市場的場地和設施。
第十六條 農貿市場開辦者,應當建立健全市場管理制度,做好市場的日常管理工作:
(一)應當與經營者簽訂場地租賃和經營管理協議,明確雙方的權利和義務;建立經營者檔案,記載
經營者基本情況、信用狀況等;
(二)設立消費者投訴服務站,落實專人受理消費者投訴,並根據投訴的具體情況,報告相關行政主
管部門;消費者投訴服務站應當設有經市法定計量 檢定機構強制檢定合格的計量器具(以下簡稱合格計
量器具)、意見箱和監督電話;
(三)應當建立健全公示制度,在農貿市場入口處等明顯位置設置宣傳欄和公示欄,向消費者公示與
交易有關的基本事項和重大事項,包括:經營者的證照情況、違法違章記錄、市場管理制度(含農副產品
准入管理制度)、消費者投訴電話、農副產品的抽檢結果、不合格商品退市情況等;
(四)應當設立專門機構,配備負責維護市場秩序、環境衛生、食品衛生、治安管理、消防安全、建
築安全、價格、信息宣傳和設施設備檢修等方面的管理人員和動物防疫協管員;建立市場管理人員工作
責任制,市場管理人員定期接受培訓和考核,並佩戴統一證件上崗;
(五)督促經營者配備和使用與其經營相適應的合格計量器具;
(六)督促經營者對銷售的農副產品實行明碼標價。
第十七條 農貿市場開辦者,應當嚴格落實農副產品安全責任,建立健全農副產品准入制度:
(一)與經營者簽訂農副產品質量安全保證書(協議),訂立農副產品質量保證及對不合格農副產品的退市
、召回、退貨等條款,督促其落實索證索票制度,建立農副產品經營台帳,記錄進貨渠道;設置規范的
市場農副產品檔案櫃,建立農副產品質量安全檔案;
(二)建立健全農副產品質量查驗登記制度。每天派專人檢查經營者的重要農副產品進貨憑證,查驗
重要農副產品供應商的經營資質和實際經營情況;查驗畜產品、水產品、禽類及其產品檢疫檢驗合格證
明和其他依法應當經檢測合格方可銷售的農副產品的檢測證明,對未取得檢疫檢驗合格證明或檢測不合
格的,禁止入場銷售;
(三)建立健全不合格農副產品退出制度。發現不合格農副產品應立即要求經營者停止銷售,或監督
其銷毀,做退市處理;對病、死畜禽應在動物防疫機構的監督下銷毀並作無害化處理;
(四)在市場內設置獨立的農葯殘留檢測室,配置檢測設備和人員,每天對場內銷售的蔬菜和水果進
行農葯殘留抽查檢測,並做好檢測記錄,或與有資質的檢驗機構簽訂定期送檢協議,也可將檢驗機構引
入市場進行檢測,市場內蔬菜和水果農葯殘留抽查檢測結果應在市場設立的公示欄予以公示;
(五)建立健全農副產品購銷掛鉤制度。以協議方式或督促場內經營者與優質農產品生產基地、畜禽
屠宰場、信譽良好的生產企業、加工單位和管理規范的批發市場、大型批發商建立購銷掛鉤關系,明確
供貨主體和供貨產品質量責任,建立優質農副產品進入市場的快速通道,保障上市農副產品的安全。
第十八條農貿市場開辦者是農貿市場安全第一責任人,應按規定做好消防、建築等安全工作:
(一)建立健全農貿市場消防管理制度和人員崗位責任制並認真落實,配置專兼職人員負責消防工作
,專兼職人員應當經公安消防部門培訓,並定期進行消防檢查,並有記錄,及時消除消防安全隱患;
(二)配備齊全的消防設施、器材,並保持完好有效,每個固定鋪位應當配置滅火器,嚴禁違章搭建
佔用防火間距,堵塞消防通道或者損壞和擅自拆除、停用消防設施、器材;
(三)應當定期檢查農貿市場建築物的安全使用狀況,對存在安全隱患的,應當委託有資格的房屋安
全鑒定單位對市場建築物進行安全鑒定,採取措施及時消除建築安全隱患;
(四)嚴禁商住混用、使用明火作業、存放易燃易爆物品、違反規定亂拉亂接電線等行為。第十九條
農貿市場開辦者,應當維護市場環境衛生,保持整潔有序:
(一)劃行歸市,設置規格統一、美觀、醒目的經營區域標志牌及明確的市場導購圖;市場通道暢通
,無佔道違章經營、亂擺賣、亂搭建、亂張貼;
(二)承擔農貿市場責任區內的「門前三包」責任;場內地面應做到硬化、平整、清潔,有完善的清
潔制度、配備專兼職保潔人員,定期進行清潔消毒,並有記錄;設置垃圾和其他廢棄物收集容器,及時
清除場內的污水、垃圾和其他廢棄物;
(三)設立獨立家禽經營區出入口,並與其他經營區隔開,家禽經營區內的水禽經營區域與其他禽類
經營區域也要相對隔開;
(四)督促畜禽及肉品經營者實施每天清潔消毒制度,對家禽存放、銷售區實施每月清空家禽停業消毒制
度;配備病、死畜禽集中棄置設施,做好無害化處理和消毒措施;
(五)配備與經營規模相適應的停車場,保證車輛停放整齊;修建公用衛生間,並保持清潔衛生。
第三章 市場經營管理
第二十條凡進入農貿市場從事經營活動的經營者,須持有工商行政管理部門核發的營業執照,並按照核
準的經營范圍、經營方式,在指定區域亮證經營。
農(牧)民進入農貿市場銷售自產農(牧)副產品,應在指定的地點、區域進行交易,免繳市場管理費。
〖HT5H〗第二十一條 農貿市場內的經營者,應當遵守和執行農副產品准入制度,履行農副產品安全責
任:
(一)應實行索證索票制度,建立進貨台帳,記錄進貨渠道;經營者初次與供貨單位交易時,應查驗
其主體資格合法證明文件,包括營業執照、生產經營許可證、食品衛生許可證等;經營者在購進食品時
,應當按批次向供貨單位索取質量合格證明,包括:畜禽動物檢疫合格證明、肉類動物產品檢疫合格證
明、牲畜肉類畜產品檢驗合格證明,糧食及其製品、奶製品、豆製品、飲料、酒類等應有相應的檢驗合
格證明和進貨票據,其他產品的合法證明文件;
(二)須從依法批准設立的定點屠宰場購進肉類及其製品,並在攤檔明顯位置張掛肉品的檢疫檢驗合
格證明;外地輸入的生豬肉及其產品的采購依照有關規定執行;畜禽及肉品經營者應每天對經營場所實
施清潔消毒,並在市場開辦者組織下實施每月清空家禽停業消毒制度;家禽經營者營業時要落實安全防
護措施,穿戴口罩手套等防護品,銷售應由專人負責;
(三)經營直接入口食品及熟食製品的,應具備防塵、防蠅、防鼠設施和冷藏、消毒器具;熟食檔應
設置預進間和售賣間,生熟食品應分開存放,從業人員應有健康合格證。
第二十二條 農貿市場內的經營者,應當遵守下列規定:
(一)按照進場經營協議書的約定,在指定地點經營,服從管理,遵守市場各項規章制度;
(二)經營活動遵循自願、平等、公平、誠實信用的原則,應主動向消費者出具信譽卡或市場銷售專
用憑證,明示經營者名稱、具體經營場所或攤位號、聯系電話等;
(三)實行明碼標價,使用的標價簽或者價目牌應標明品名、計價單位、銷售價格等內容。對物價部
門規定有參考價或臨時銷售限價的,應在經營場所的明顯位置公示;
第二十三條 農貿市場內嚴禁銷售下列農副產品:
(一)假冒偽劣或者過期、失效、變質的產品;
(二)法律、法規禁止銷售的動植物及其製成品;
(三)病死、毒死或者死因不明的畜產品、水產品;
(四)有毒農葯殘留超標的蔬菜、水果;
(五)按照國家規定應當檢驗、檢疫而未檢驗、檢疫或者偽造檢驗、檢疫證明的產品;
(六)法律、法規禁止銷售的其他農副產品。
第二十四條 農貿市場交易活動嚴禁下列行為:
(一)欺行霸市、哄抬物價、價格欺詐、強買強賣、短斤缺兩等違法行為;
(二)壟斷貨源,哄抬物價或者串通操縱農副產品價格;
(三)摻雜、摻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
(四)使用人為破壞等不合格的計量器具;
(五)以虛假廣告等欺詐方式銷售農副產品;
(六)法律、法規禁止的其他行為。
第四章 監督管理
第二十五條 商務行政主管部門負責組織制定農貿市場管理的行業規范,推進行業組
織建設、開展行業交流和指導行業自律,履行對農貿市場的監管職責。
第二十六條 工商行政管理部門應當建立農貿市場管理信息網路,記錄農貿市場管理
相關信息以及農貿市場經營管理者和場內經營者誠信經營情況等,供公眾查詢。有關行政管理部門、農
貿市場經營管理者、場內經營者應當予以協助提供相關信息。
工商行政管理部門依法對農貿市場實行登記注冊,向符合條件的經營者核發營業執照,對其交易行為進
行監督管理,依法查處交易活動中的違法行為,維護市場交易秩序。
第二十七條 農牧部門負責對農貿市場上銷售的農畜產品和水產品進行監督抽查,包
括對畜禽及其產品和水產品進行檢疫及葯物殘留檢測,對蔬菜、水果進行農葯殘留檢測等。
動物防疫監督機構負責對畜禽及水產品質量安全的監督管理,督促市場開辦者查驗畜禽及水產品檢疫檢
驗合格證明和進行定期清潔消毒。
第二十八條 公安部門應當依法加強對農貿市場的治安管理,並督促市場開辦者建立
安全保衛機構,落實安全保衛措施。
公安消防部門負責對農貿市場內遵守消防法律、法規的情況依法進行監督和檢查,對新建、擴建、改建
及重新裝修的農貿市場,依照國家消防技術規范進行審核、驗收和開業前消防安全檢查,對未按法律法
規要求辦理消防行政許可擅自開業的市場依法查處。
第二十九條 規劃與建設部門負責對農貿市場的規劃發展、建築工程質量實施監督管
理,對新建、擴建、改建的農貿市場,依照國家有關建築技術規范的規定進行審核和竣工驗收備案,對
未經建設工程竣工驗收備案而擅自開業的市場依法進行查處。
第三十條 城市管理行政執法部門,應當依法查處農貿市場違反城市管理法律法規規
定的違法行為。
第三十一條 衛生部門應當加強對農貿市場食品衛生的監督管理,對新建、擴建、改
建的農貿市場,依照有關食品衛生管理法律法規和規范進行審查和 驗收,依法查處食品衛生違法行為。
第三十二條 質量技術監督部門應當加強對農貿市場的計量器具、商品質量和計量行
為的監督管理,依法查處質量技術違法行為。
第三十三條 物價部門應當加強對農貿市場農副產品價格的監督檢查,並依法查處價
格違法行為。
第三十四條 各行政主管部門應當依照有關規定適時公布相關監督抽查結果,並根據
各自職責督促市場開辦者和經營者落實本辦法的各項規定。
第五章 法律責任
第三十五條 農貿市場開辦者,違反本辦法規定,有下列行為之一的,由工商行政管
理部門予以處罰:
(一)未辦理農貿市場登記注冊手續擅自出租、出售市場攤位、店鋪的,對符合農貿市場開辦條件的,責
令限期改正,並處以2000元以上10000元以下的罰款;對不符合農貿市場開辦條件的,依法予以取締;
(二)不履行劃行歸市職責的,責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並處以1000元以上3000元以下的罰款。
〖HT5H〗第三十六條 農貿市場開辦者,違反本辦法規定,未依法履行畜產品檢疫檢驗合格證
明查驗義務的,由動物防疫監督機構責令改正,並處1000元以上3000元以下的罰款。
第三十七條 農貿市場開辦者,違反本辦法規定,未依法履行農貿市場內及場外責任
區范圍內清掃保潔義務的,由城市管理行政執法部門責令限期改正,並按照有關法律、法規和規章的規
定予以處罰。
〖HT5H〗第三十八條 農貿市場開辦者、場內的經營者,違反本辦法其他規定的,由有關行政
管理部門按照有關法律、法規和規章的規定予以處罰。
〖HT5H〗第三十九條 拒絕、阻礙行政執法人員依法執行職務的,由公安機關按照治安管理處
罰法的規定予以處罰;情節嚴重,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HT5H〗第四十條 行政主管部門及其工作人員有下列行為之一的,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
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法給予行政處分;情節嚴重,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一)無故拖延辦理相關批准手續的;
(二)利用職務之便,索取、收受他人財物或者謀取其他利益的;
(三)有其他濫用職權、玩忽職守、徇私舞弊行為的。
〗第六章 附 則
第四十一條 市轄縣可參照本辦法執行。
第四十二條 本辦法的具體應用問題由市工商行政管理部門會同市商務行政主管部門
負責解釋。
第四十三條 本辦法自2008年8月1日起施行。本辦法實施前合法開辦的農貿市場,不
符合農貿市場專項規劃的,應當在本辦法實施一年內予以搬遷;不符合農貿市場建設標準的,應當在本
辦法實施二年內予以改造;逾期未搬遷的,由商務行政主管部門提請同級人民政府責令其搬遷;逾期未
改造的,由商務行政主管部門責令限期改造;搬遷和改造期間,有關證照不予審核。
⑵ 如何查找職工上崗規章制度
員工守則
1、作好本職工作,學先進、趕先進、超先進,提高品質,講究效率。
2、團結同事,愛惜公私財物,積極參與公司管理。
3、努力學習,提高技能、文化、業務水平。
4、遵紀守法,廉潔奉公,嚴格執行規章制度。
5、文明禮貌,整潔衛生,不隨地吐痰,不抽煙,不亂扔垃圾,講究社會公德,爭做文明人。
6、按規定整齊穿好工作服,佩戴上崗證上班。
7、服從組織工作安排,兼顧整體利益、做到個人服從集體、下級服從上級、局部服從全局。
8、講究公共衛生、凈化工作環境,整齊擺放物品,隨時隨地做好工作現場的5S推行工作。
9、堅守崗位,忠於職守,做到不串崗、不脫崗、不閑聊,不在工作場地和工作時間從事任何同工作無關的活動。
10、尊重領導,忠於職守,努力工作,不參加賭博、斗毆、迷信、色情之類的活動,熱心公益事業。
⑶ 物業承接查驗的法律依據是什麼
(二)物業查驗的方式
承接查驗不同於工程項目建設的竣工驗收,是在物業建設單位竣工驗收的基礎上,對建設單位移交的物業資料,有關單項驗收報告,以及對物業共用部位、共用設施設備、園林綠化工程和其他公共配套設施的相關合格證明材料,對物業公共部位配套功能設施是否按規劃設計要求建設完成等進行核對查驗。承接查驗還應對設施設備進行調拭和試運行,還應督促建設單位及時解決發現的問題。
查驗的相關資料由建設單位提供,物業管理企業主要是進行必要的復核。物業管理企業應督促建設單位盡快安排驗收。建設單位無法提供相關合格證明材料,物業存在嚴重安全隱患和重大工程缺陷,影響物業正常使用人 ,物業管理企業可以拒絕承接物業。
物業管理的承接查驗主要以核對的方式進行,在現場檢查、設備等情況下還可採用觀感查驗、使用查驗、檢測查驗和試驗查驗等具體方法進行檢查。
1、觀感查驗
觀感查驗是對查驗對象外觀的檢查,一般採取目視、觸摸等方法進行。
2、使用查驗
使用查驗是通過啟用設施或設備來直接檢驗被檢查對象的安裝質量和使用功能,以直觀地了解其符合性、舒適性和安全性等。
3、檢測查驗
檢測查驗通過運用儀器、儀表、工具等對檢測對象進行測量,以檢測其是否符合質量要求。
4、試驗查驗
試驗查驗通過必要的試驗方法(如通水、閉水試驗)測試相關設施設備的性能。
三、承接查驗所發現問題的處理
發生物業工程質量問題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設計方案不合理或違反規范造成的設計缺陷;施工單位不按規范施工或施工工藝不合理甚至偷工減料;驗收檢查不細、把關不嚴;建材質量不合格;建設單位管理不善;氣候、環境、自然災害等其他原因。對於承接查驗中所發現的問題,一般的處理程序如下所示。
(一)收集整理存在問題
(1)收集所有的《物業查驗記錄表》;
(2)對《物業查驗|考試大|記錄表》內容進行分類整理,將承接查驗所發現問題登記造表;
(3)將整理好的工程質量問題提交給建設單位確認,並辦理確認手續。
(二)處理方法
工程質量問題整理出來之後,由建設單位提出處理方法。在實際工作過程中,物業管理企業在提出質量問題的同時,還可以提出相應的整改意見,便於建設單位進行針對性整改。
從發生原因和處理責任看|考試大|,工程質量問題可分為兩類:第一類是由施工單位引起的質量問題。若質量問題在保修期內發現或發生,按建設部《建築工程質量保修辦法》規定,應由建設單位督促施工單位負責。第二類是由於規劃、設計考慮不周而造成的功能不足、使用不便、運行管理不經濟等問題。這類問題應由建設單位負責作出修改設計,改造或增補相應設施。
(三)跟蹤驗證
為使物業工程質量問題得到及時圓滿地解決,物業管理企業要做好跟蹤查驗工作。
物業管理企業應安排專業技術人員分別負責不同專業的工程質量問題,在整改實施的過程中進行現場跟蹤,對整改完工的項目進行驗收,辦理查驗手續。對整改不合要求的工程項目則應繼續督促建設單位處理。來源:考試大-物業管理師考試
第二十八條 物業管理企業承接物業時,應當對物業共用部位、共用設施設備進行查驗。
【釋義】 本條規定了物業管理企業在承接物業時的查驗義務。
物業管理企業承接建設單位移交的新建物業時應當進行驗收,這就是狹義上的物業管理企業的承接驗收。從廣義上說,物業管理企業的承接驗收還包括對於原有物業的承接驗收。物業承接驗收是物業管理企業承接物業時不可或缺的工作程序。
物業管理企業的承接驗收不同於竣工驗收。竣工驗收是指建設工程竣工後,開發建設單位會同設計單位、施工單位、設備供應單位以及工程質量監督部門等,對該項目是否符合規劃設計要求以及建築施工質量、設備安裝質量進行全面檢驗,取得竣工合格的資料、數據和憑證。竣工驗收包括隱蔽工程驗收、分期驗收、單項工程驗收和全部工程驗收。
物業承接驗收與竣工驗收的主要區別是:
首先二者的性質不同。我國實行建設工程質量監督制度,未經驗收或驗收不合格的工程不得交付使用。由此可見,工程竣工驗收包含有明顯的國家行政管理的內容。竣工驗收一旦通過,標志著物業獲准可以投入使用。而物業承接驗收則是民事行為,沒有行政法上的意義。
其次二者的參與主體不同。竣工驗收的主體是建設行政主管部門和相關企業(包括建設單位、施工單位、設計單位、監理單位等)。而物業承接驗收的主體則是物業管理企業和此前的物業實際控制方。在前期物業管理的場合就是物業管理企業與建設單位。一般情況下,政府行政主管部門並不參與物業承接驗收。
再次二者的內容和側重點也不同。竣工驗收的內容和側重點主要針對建築工程的質量問題,需要考察的是建築工程是否符合國家的各項標准,是否存在危及人身與財產安全的質量缺陷,例如工程勘探取樣是否合理、隱蔽工程鋼筋材料是否符合設計標准等。物業承接驗收則是為了明確物業的現存狀況,因此除了需要考察物業本身的質量安全問題外,還需要查明整個物業環境、物業設施的使用與保養等等。
通過承接驗收程序,可以發現此前沒有發現的質量問題,及時進行整改。特別是如果物業管理企業在樓房竣工後、居民進戶前,進行物業的承接驗收,就能夠及時將發現的房屋質量、使用功能等問題向開發商提出,並監督開發商返修。這不僅能夠有效的防止將來可能發生的物業使用和管理糾紛,而且物業管理公司可根據掌握的驗收資料,有針對性地制定預防性的管理措施和維修計劃。
關於物業的承接驗收標准,建設部於1991年7月1日發布了《房屋承接驗收標准》。該標準是針對交房管部門承接的房屋,但是依法代管,依約託管和單位自有房屋的承接,可參照該標准執行。該標准主要適用於一般民用建築的承接驗收。工業建築、大型公共建築、文物保護建築及某些有特殊設備和使用要求的建築的承接驗收可參照使用。
該標准所引用的標准包括:GBJ7建築地基基礎設計規范、 GBJl0鋼筋混凝土結構設計規范、GBJl4室外排水設計規范、GBJl6建築設計防火規范、GBJ45高層民用建築設計防火規范、 GBJ206木結構工程施工及驗收規范、GBJ207屋面工程施工及驗收規范、GBJ232電氣裝置安裝工程施工及驗收規范、GBJ242採暖與衛生工程施工及驗收規范、CBJl3危險房屋鑒定標准。
作為承接單位的物業管理企業應當會同建設單位對房屋的主體結構、外牆、屋面、樓地面、裝修、電氣、水、衛、消防、供暖、供氣、電梯、附屬工程及其他項目進行質量與使用功能的檢驗。由於物業共用部分、共用設施設備業主一般不可能進行查驗,同時物業管理企業將承擔對於物業共用部分、共用設施設備的維護與保養的任務,條例特別強調物業管理企業在承接物業時必須對於物業共用部分、共用設施設備進行查驗。物業管理企業在查驗的時候應當根據國家標准以及合同規定的標准進行查驗。
例如對於主體結構,應當察看地基基礎的沉降程度,是否引起上部結構的開裂或相鄰房屋的損壞,鋼筋混凝土構建是否產生變形、裂縫,如果產生了變形與裂縫,其程度如何。如果主體結構是磚石結構,是否有足夠的強度和剛度,是否有明顯的裂縫,等等。
對於牆,應當察看是否滲水。對於屋面,是否有滲漏,隔熱保溫措施是否到位,出水口、落水管是否安裝牢固等。對於樓地面,查驗的時候應當注意樓地面的面層與基層是否粘結牢固,不空鼓,是否有裂縫、脫皮和起砂等缺陷。衛生間、陽台地面與相鄰堤面的相對標高是否符合設計標准要求,是否可能發生積水、倒返水和滲漏等等。
水、衛、消防管道是否安裝牢固、控制部件啟閉靈活、無滲漏。水壓試驗及保溫、防腐措施是否符合要求。衛生間、廚房內的排污管是否分設,出戶管長度是否適宜。地漏、排污管介面、檢查口是否滲漏,管道排水必須流暢。水泵安裝應平穩,運行時無較大震動。消防設施是否經消防部門檢驗合格。室外排水系統的標高、窨井(檢查井)設置、管道坡度、管徑是否符合要求。管道應順直且排水通暢,井蓋應擱置穩妥並設置井圈。明溝、散水、落水溝頭是否有斷裂、積水現象等等。
採暖鍋爐、箱罐等壓力容器應安裝平正、配件齊全、不得有變形、裂紋、磨損、腐蝕等缺陷。安裝完畢後,必須有專業部門的檢驗合格簽證。各種儀器、儀表應齊全精確,安全裝置必須靈敏、可靠,控制閥門應開關靈活。群體建築還應檢驗相應的市政、公建配套工程和服務設施是否達到應有的質量和使用功能要求。
僅供參考
⑷ 衛生食品安全法的規章制度
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衛生安全法
第一章 總 則
第一條 為了防止、控制和消除食品污染以及食品中有害因素對人體的危害,預防和減少食源性疾病的發生,保證食品安全,保障人民群眾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增強人民群眾體質,制定本法。
第二條 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從事下列活動,應當遵守本法:
(一)食品生產和加工(以下稱食品生產),食品流通和餐飲服務(以下稱食品經營);
(二)食品添加劑的生產、經營;
(三)用於食品的包裝材料、容器、洗滌劑、消毒劑和用於食品生產經營的工具、設備(以下稱食品相關產品)的生產、經營;
(四)食品生產經營者使用食品添加劑、食品相關產品;(五)對食品、食品添加劑和食品相關產品的安全管理。
供食用的源於農業的初級產品(以下稱食用農產品)的質量安全管理,遵守農產品質量安全法的規定。但是,制定有關食用農產品的質量安全標准、公布食用農產品安全有關信息,應當遵守本法的有關規定。
轉基因食品的安全管理,還應當遵守有關行政法規的規定。
第三條 食品生產經營者應當嚴格依照本法和其他有關法律、法規的規定和食品安全標准從事生產經營活動,不得生產經營不安全食品;生產經營不安全食品的,依照本法必須承擔法律責任。
第四條 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對本行政區域的食品安全監督管理負總責,統一領導、協調本行政區域的食品安全監督管理工作,建立健全食品安全監督管理協調機制;統一領導、指揮食品安全突發事件應對工作;建立食品安全監督管理責任制,對食品安全監督管理部門進行評議、考核。
上級人民政府所屬部門在下級行政區域設置的機構應當在所在地人民政府的統一協調下,依法做好食品安全監督管理工作。
第五條 縣級以上食品生產、流通、餐飲服務監督管理部門依據本法和國務院規定的職責,對食品生產經營活動實施監督管理。
食品安全風險評估、食品安全標准制定、食品安全信息公布、食品安全事故的調查和處理,以及有關食品檢驗機構的資質認定條件和檢驗規范的制定,由國務院授權的部門負責。
國務院根據實際需要,可以對食品安全監督管理體製作出調整。
第六條 有關食品行業協會應當加強行業自律,加強食品安全知識的宣傳、普及,引導消費者購買合法食品生產經營者生產經營的食品以及有符合法律要求的標簽、標識的食品。
第七條 國家鼓勵社會團體、基層群眾性自治組織開展食品安全知識和食品安全法律、法規、標准知識的普及工作,倡導健康的飲食方式,增強消費者的食品安全意識和自我保護能力。
新聞媒體應當無償開展食品安全知識和食品安全法律、法規、標准知識的公益宣傳。
第八條 國家鼓勵和支持開展與食品安全有關的基礎研究和應用研究,鼓勵和支持食品生產經營者為提高食品安全水平採用先進技術和先進管理規范。
地方各級人民政府應當採取措施鼓勵食品規模化生產和連鎖經營、配送。
第九條 食品消費者有權檢舉、控告侵害消費者權益的行為,有權向有關部門了解食品安全信息,對食品安全監督管理工作提出意見和建議;因食品、食品添加劑或者食品相關產品遭受人身、財產損害的,有依法獲得賠償的權利。
任何單位和個人有權舉報食品生產經營中的違法犯罪行為。舉報經查證屬實的,有關的食品安全監督管理部門應當對舉報人給予獎勵。
第二章 食品安全風險監測和評估
第十條 國家建立食品安全風險監測制度,對食源性疾病、食品污染以及食品中的有害因素進行監測。
國務院授權的部門會同國務院其他有關部門制定、實施國家食品安全風險監測計劃。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確定的部門根據國家食品安全風險監測計劃,結合本行政區域的具體情況,組織制定、實施本行政區域的食品安全風險監測方案。
第十一條 國家建立食品安全風險評估制度,對食品中生物性、化學性和物理性危害進行風險評估。
食品安全風險評估工作由食品安全風險評估專家委員會具體負責。食品安全風險評估專家委員會由國務院授權的部門會同國務院其他有關部門聘請衛生、農業等方面的技術專家組成。
國務院有關部門有權向國務院授權負責食品安全風險評估的部門提出風險評估的建議,並提供有關信息和資料。
國務院授權負責食品安全風險評估的部門應當及時向國務院有關部門通報食品安全風險評估的結果。
第十二條 食品安全風險評估專家委員會應當運用科學方法,根據食品安全風險監測信息、科學數據以及其他有關信息進行食品安全風險評估。
第十三條 食品安全風險評估結果應當作為制定、修訂食品安全標准和對食品安全實施監督管理的科學依據。
食品安全風險評估結果證明食品不安全,需要修訂、制定食品安全標準的,國務院授權負責食品安全標准制定的部門應當立即修訂、制定食品安全標准;在新修訂、制定的食品安全標准公布實施之前,國務院食品生產、流通、餐飲服務監督管理部門應當依據各自職責,要求食品生產經營者停止生產經營該食品。
國務院授權負責食品安全風險評估的部門應當會同國務院有關部門,根據食品安全風險評估結果、食品安全監督管理信息,對食品安全狀況進行綜合分析,對可能發生較高程度安全風險的食品提出食品安全風險警示,由國務院授權負責食品安全信息公布的部門予以公布。
第十四條 對農葯、肥料、生長調節劑、獸葯、飼料和飼料添加劑等的安全性評估,應當有食品安全風險評估專家委員會的專家參加。
屠宰畜、禽的檢驗規程,由國務院有關主管部門會同國務院授權負責食品安全風險評估的部門制定。
第三章 食品安全標准
第十五條 食品安全標準是強制執行的標准,分為國家標准和地方標准;沒有國家標準的,可以制定地方標准。除食品安全標准外,不得制定其他有關食品的強制性標准。
第十六條 食品安全標准應當包括下列內容:
(一)食品、食品相關產品中的致病性微生物、農葯殘留、獸葯殘留、重金屬、污染物質以及其他危害人體健康物質的限量規定;
(二)食品添加劑的品種、使用范圍、用量;
(三)專供嬰幼兒的主輔食品的營養成分要求;
(四)對與食品安全、營養有關的標簽、標識、說明書的要求;
(五)食品生產經營過程的衛生要求;
(六)與食品安全有關的質量要求;
(七)食品檢驗方法與規程;
(八)其他需要制定為食品安全標準的內容。
第十七條 國務院授權的部門負責制定、公布食品安全國家標准。
制定、修訂食品安全國家標准,應當依據食品安全風險評估結果並充分考慮食用農產品質量安全風險評估結果,參照相關的國際標准,與我國經濟、社會和科學技術發展水平相適應,並廣泛聽取食品生產經營者和其他有關單位和個人的意見。
第十八條 食品安全國家標准應當經食品安全國家標准審評委員會審查通過。食品安全國家標准審評委員會由國務院授權負責食品安全標准制定的部門商國務院其他有關部門聘請的衛生、農業等方面的專家,以及國務院農業主管部門和國務院食品生產、流通、餐飲服務監督管理部門的代表組成。
國務院授權負責食品安全標准制定的部門應當通過新聞媒體公布食品安全國家標准。公眾可以免費查閱食品安全國家標准。
第十九條 本法規定的食品安全國家標准實施前,食品生產經營者應當按照現行食品衛生標准、食品質量標准和有關行業標准生產經營食品。
食品安全國家標准以外的其他有關產品國家標准涉及本法第十六條所列內容的,應當符合食品安全國家標准。
第二十條 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負責食品安全標准制定的部門組織制定、修訂食品安全地方標准,應當參照執行本法有關食品安全國家標准制定、修訂的規定,並報國務院授權負責食品安全標准制定的部門備案。
第二十一條 國家鼓勵食品生產經營企業制定嚴於食品安全國家標准、地方標準的標准,在企業內部適用。
第四章 食品檢驗
第二十二條 食品檢驗機構經國務院認證認可監督管理部門依法進行資質認定,方可從事食品檢驗活動;未經資質認定的檢驗機構出具的食品檢驗結果,不具有法律效力。本法或者其他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
食品檢驗機構資質認定的條件和檢驗規范,由國務院授權的部門制定。
本法施行前經國務院有關主管部門批准設立或者經依法認定的食品檢驗機構,可以依照本法繼續從事食品檢驗活動。
第二十三條 食品檢驗由食品檢驗機構指定的檢驗人獨立進行。
檢驗人應當依照有關法律、法規的規定,並按照食品安全標准和檢驗規范,對食品進行檢驗,尊重科學,恪守職業道德,保證出具的檢驗數據和結論客觀、公正,不得出具虛假的檢驗報告。
第二十四條 食品檢驗實行食品檢驗機構與檢驗人負責制。食品檢驗報告應當加蓋食品檢驗機構公章,並有檢驗人的簽名或者蓋章。食品檢驗機構和檢驗人對出具的食品檢驗報告負責。
第二十五條 食品生產、流通、餐飲服務監督管理部門依法履行職責需要對食品進行檢驗的,應當委託符合本法規定的食品檢驗機構進行檢驗,並支付相關費用。對檢驗結論有異議的,食品生產經營者、食品消費者或者有關的食品安全監督管理部門應當委託符合本法規定的其他食品檢驗機構復檢。微生物指標不得復檢。
對復檢結論仍有異議的,由國務院授權負責制定食品檢驗機構資質認定的條件和檢驗規范的部門確定的可以從事食品檢驗活動的國家實驗室再次進行復檢。國家實驗室的檢驗結論為最終結論。
第二十六條 食品生產經營者、行業協會、食品消費者需要委託食品檢驗機構對食品進行檢驗的,應當委託符合本法規定的食品檢驗機構進行檢驗。
第五章 食品生產經營
第二十七條 國家對食品生產經營實行許可制度;未經許可,任何單位或者個人不得從事食品生產經營活動。但是,獲得食品生產許可的食品生產者在其生產場所銷售其生產的食品,不需要獲得食品流通的許可;獲得餐飲服務許可的餐飲服務提供者在其餐飲服務場所出售其製作加工的食品,不需要獲得食品生產和流通的許可;農民個人銷售其自產的食用農產品,不需要獲得食品流通的許可;生產者生產在本鄉(鎮)行政區域內銷售的食品,不需要獲得食品生產的許可。
第二十八條 從事食品生產經營活動,應當具備下列條件:
(一)有與擬生產經營的食品品種、數量相適應的食品原料處理和食品包裝、儲存等場所,並確保該場所與有毒、有害場所以及其他污染源保持規定的距離;
(二)有與擬生產經營的食品品種、數量相適應的生產經營設備或者設施,有相應的消毒、採光、通風、防腐、防塵、防蠅、防鼠以及排放廢水、廢棄物的設備或者設施;
(三)有與生產經營規模相適應的食品安全專業技術人員、管理人員;
(四)有與擬生產經營的食品品種、數量相適應的符合防止食品污染要求的設備、設施布局和操作流程;
(五)有保證食品安全的規章制度;
(六)符合食品安全標准規定的其他要求。
第二十九條 國家對食品、食品添加劑和食品相關產品實行監管碼制度。具體實施辦法和步驟由國務院有關部門制定。
第三十條 申請從事食品生產經營活動的單位和個人,應當向所在地縣級以上食品生產、流通、餐飲服務監督管理部門提交能夠證明其具備本法第二十八條規定條件的相關資料。
縣級以上食品生產、流通、餐飲服務監督管理部門應當依照行政許可法的規定並在各自職責范圍內,對申請人提交的相關資料進行審核,必要時應當對申請人的生產經營場所進行現場核查;對符合規定條件的,決定準予許可並頒發食品生產、流通或者餐飲服務許可證,對已經實行食品安全監管碼管理的食品的生產者,頒發食品生產許可證的部門還應當同時發給申請人食品安全監管碼碼段;對不符合規定條件的,決定不予許可並書面說明理由。
第三十一條 國家對食品添加劑、食品相關產品的生產實行許可制度;未經許可,任何單位或者個人不得從事食品添加劑、食品相關產品生產活動。
申請食品添加劑、食品相關產品生產許可的條件、程序,依照有關工業產品生產許可證管理的行政法規執行。
第三十二條 申請從事食品添加劑新品種、食品相關產品新品種生產活動的單位和個人,應當向國務院授權負責食品安全風險評估的部門提交相關產品的安全性評估材料。國務院授權負責食品安全風險評估的部門應當自收到申請之日起60日內組織對相關產品的安全性評估材料進行審查;對符合食品安全要求的,決定準予許可並予以公布;對不符合食品安全要求的,決定不予許可並書面說明理由。
第三十三條 食品生產企業應當符合良好生產規范要求。國家鼓勵食品生產經營企業實施危害分析與關鍵控制點體系,提高食品安全管理水平。
第三十四條 食品生產經營者應當建立並執行從業人員健康管理制度。患有痢疾、傷寒、甲型病毒性肝炎等消化道傳染病的人員,以及患有活動性肺結核、化膿性或者滲出性皮膚病等有礙食品安全的疾病的人員,不得從事接觸直接入口食品的工作。
第三十五條 食品生產經營者不得在食品中添加葯品,但是,可以添加按照傳統既是食品又是中葯材的物質。按照傳統既是食品又是中葯材的物質的目錄由國務院授權的部門制定、公布。
銷售的食品添加劑、食品相關產品或者生產食品所使用的食品添加劑、食品相關產品應當經檢驗合格。食品生產者使用食品添加劑應當符合食品安全標准並向縣級食品生產監督管理部門備案。
第三十六條 食品生產經營者生產經營的食品,有食品安全標準的,應當符合食品安全標准;沒有食品安全標準的,應當無毒、無害,符合應當有的營養要求和本法規定的其他要求。
第三十七條 禁止任何單位或者個人從事下列食品生產經營活動:
(一)生產經營含有國家明令禁用物質的食品或者國家為防病等特殊需要明令禁止生產經營的食品;
(二)經營病死、毒死或者死因不明的禽、畜、獸、水產動物肉類,或者生產經營病死、毒死或者死因不明的禽、畜、獸、水產動物肉類的製品;
(三)用非食品原料生產食品或者在食品中添加非食品用化學物質,或者用回收食品作為原料生產食品;
(四)生產經營營養成分不符合食品安全標準的專供嬰幼兒的主輔食品;
(五)經營腐敗變質、油脂酸敗、霉變、生蟲、污穢不潔、混有異物或者感官性狀異常的食品;
(六)生產經營致病性微生物、農葯殘留、獸葯殘留、重金屬、污染物質以及其他危害人體健康的物質含量超過國家標准限量的食品;
(七)生產經營未經動物衛生監督機構檢疫或者檢疫不合格的肉類,或者生產經營未經檢驗或者檢驗不合格的肉類製品;
(八)生產經營摻假、摻雜的食品;
(九)經營被包裝材料、容器、運輸工具污染的食品;
(十)生產經營無標簽的預包裝食品;
(十一)生產經營其他不符合食品安全要求的食品。
第三十八條 食品生產者應當建立食品原料、食品添加劑、食品相關產品查驗記錄制度,查驗食品原料、食品添加劑、食品相關產品供貨者的食品生產許可證或者食品流通許可證、營業執照、食品出廠的檢驗報告或者其他有關食品合格的證明文件,並如實記錄食品原料、食品添加劑、食品相關產品的名稱、規格、數量、供貨者名稱及其聯系方式、進貨日期等內容;對已經實行食品安全監管碼管理的食品原料、食品添加劑、食品相關產品,還應當查驗食品安全監管碼;不得采購或者使用不符合食品安全標準的食品原料、食品添加劑、食品相關產品。
食品原料、食品添加劑、食品相關產品查驗記錄不得塗改、偽造,其保存期限不得少於2年。
第三十九條 預包裝食品的包裝上應當有標簽。標簽應當標明下列事項:
(一)名稱、規格、凈含量、生產日期;
(二)成分或者配料表;
(三)生產者的名稱、地址、聯系方式;
(四)保質期;
(五)產品標准代號;
(六)保存條件;
(七)所使用的食品添加劑;
(八)食品生產許可證編號;
(九)法律、法規或者食品安全標准規定必須標明的其他事項。
專供嬰幼兒的主輔食品,其標簽還應當標明主要營養成分及其含量;已經實行食品安全監管碼管理的食品,其標簽還應當標明食品安全監管碼。
第四十條 獲得食品安全監管碼的食品生產者,應當在其生產的食品上市之前,向頒發食品生產許可證的食品生產監督管理部門報送食品的生產日期、產品檢驗合格信息以及實時更新的其他信息。
第四十一條 食品添加劑應當有標簽、說明書和包裝,其說明書或者標簽應當標明本法第三十九條第(一)項至第(六)項、第(八)項、第(九)項規定的事項,以及食品添加劑的使用范圍、用量、使用方法,並在標簽上標明「食品添加劑」字樣。
第四十二條 食品和食品添加劑的標簽、說明書、包裝,不得含有虛假、誇大的內容,不得涉及疾病預防、治療、診斷功能。食品生產者對標簽、說明書、包裝上的聲稱承擔法律責任。
食品和食品添加劑的標簽、說明書應當清楚,容易辨識。
第四十三條 食品生產者應當建立食品出廠檢驗記錄制度,查驗出廠食品的檢驗合格證和安全狀況,並如實記錄食品的名稱、規格、數量、生產日期、生產批號、檢驗合格證號、購貨者名稱及其聯系方式、銷售日期等內容;對不符合食品安全標准以及與食品標簽、說明書、包裝所標明的內容不符的食品,不得上市銷售。
食品出廠檢驗記錄不得塗改、偽造,其保存期限不得少於2年。
第四十四條 食品經營者采購食品,對已經實行食品安全監管碼管理的,應當查驗食品安全監管碼;對尚未實行食品安全監管碼管理的,應當查驗下列事項:
(一)供貨者有無食品生產許可證或者食品流通許可證、營業執照;
(二)有無食品出廠的檢驗報告或者其他有關食品合格的證明文件。
第四十五條 食品經營者應當建立食品進貨查驗記錄制度,如實記錄食品的名稱、規格、數量、生產日期、生產批號、保質期、供貨者名稱及其聯系方式、進貨日期等內容。
食品進貨查驗記錄不得塗改、偽造,其保存期限不得少於2年。
第四十六條 食品經營者應當按照保證食品安全的要求儲存食品,定期檢查庫存食品,及時清理變質的食品。
第四十七條 食品經營者儲存散裝食品,應當在儲存位置標明食品的名稱、生產日期、保質期、生產者名稱及其聯系方式等內容。
食品經營者銷售散裝食品,應當在散裝食品的容器、外包裝上標明食品的名稱、生產日期、保質期、生產者名稱及其聯系方式和經營者名稱及其聯系方式。
第四十八條 食品經營者應當按照食品標簽或者說明書標示的警示標志、警示說明或者注意事項的要求,銷售預包裝食品。
食品經營者應當向消費者承諾其銷售的食品符合食品安全要求,並對所作的承諾承擔相應的責任。
第四十九條 在集中交易市場、櫃台出租場所和展銷會內從事食品經營活動的,應當具備本法第二十八條規定的條件。
集中交易市場的開辦者、櫃台出租者和展銷會舉辦者,應當審查入場食品經營者的食品流通、餐飲服務許可證,明確入場食品經營者的食品安全管理責任,定期對入場食品經營者的經營環境、條件、內部食品安全管理制度是否符合法定要求和經營的食品是否安全進行檢查,發現食品經營者經營不安全食品或者有其他違反本法規定的行為的,應當及時制止並立即報告所在地縣級食品流通、餐飲服務監督管理部門;因本市場經營的食品造成食品安全事故的,應當承擔連帶責任。
第五十條 運輸食品的,應當使用安全、無毒、無害、清潔的運輸工具,符合保證食品安全所需的溫度等特殊要求,不得將食品與有毒、有害物品一同運輸。
第五十一條 國家建立食品召回制度。食品生產者發現其生產的食品不安全,應當立即停止生產,向社會公布有關信息,通知相關生產經營者停止生產經營該食品、消費者停止使用該食品,召回已經上市銷售的食品,並記錄召回情況。
食品經營者發現其經營的食品不安全,應當立即停止經營,通知相關生產經營者停止生產經營該食品、消費者停止使用該食品,並記錄通知情況。
食品生產經營者對召回的食品應當採取銷毀、無害化處理等措施,防止該食品再次流入市場。
第五十二條 食品廣告的內容應當真實,不得含有虛假、誇大的內容,不得涉及疾病預防、治療、診斷功能。
第五十三條 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應當採取措施,鼓勵食品攤販進入集中交易市場、店鋪等固定場所經營。
食品攤販的管理辦法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根據本法制定。
第六章 食品進出口
第五十四條 進口的食品、食品添加劑以及食品相關產品應當符合我國食品安全國家標准。
對首次進口的食品添加劑新品種、食品相關產品新品種,或者首次進口的尚無食品安全國家標准且無相關國際標准、條約、協定要求的食品,其進口商應當向國務院授權負責食品安全風險評估的部門提出申請並提交相關的安全性評估材料。國務院授權負責食品安全風險評估的部門依照本法第三十二條的規定作出是否准予許可的決定。
進口食品應當經出入境檢驗檢疫機構檢驗合格。海關憑出入境檢驗檢疫機構簽發的通關證明放行。
第五十五條 境外發生的食品安全事件可能對我國境內造成影響,或者在進口食品中發現嚴重食品安全問題的,國務院出入境檢驗檢疫主管部門應當及時採取風險預警措施,並向國務院食品生產、流通、餐飲服務監督管理部門以及國務院授權負責食品安全風險評估的部門通報。接到通報的部門應當及時採取相應措施。
第五十六條 向我國境內出口食品的出口商或者代理商應當向國務院出入境檢驗檢疫主管部門備案。向我國境內出口食品的境外食品生產企業應當經國務院出入境檢驗檢疫主管部門注冊。
下面有詳細的介紹,您參考一下:
http://www.ahbflawyer.com/plus/view.php?aid=140
⑸ 哪些是行政檢查行為
你好!
行政監督(檢查)有時又稱行政調查,是指行政主體依法定職權,對相對方遵守法律、法規、規章,執行行政命令、決定的情況進行檢查、了解、監督的行政行為。
它一般有以下幾種方法:1. 檢查。檢查有很多形式,綜合檢查、專題檢查;全面檢查、抽樣檢查;定期檢查、臨時檢查;現場檢查、人身檢查等。如安全檢查、產品質量檢查、衛生檢查等。2.調閱審查。如對有關文件、證件、報表、帳冊等進行審查。3.調查。就調查種類而言,有一般調查、立案調查、聯合調查、專題調查、現場調查等。4.查驗。查驗是行政主體對相對方某種證件或物品進行檢查、核對,以確認相應證件、物品的真偽和從中發現相關的問題,以實現行政監督(檢查)的目的。5.檢驗。檢驗是行政主體或行政主體委託其他技術性機構對相對方的某種物品進行檢查、鑒別或化驗,以確定相應物品的成分、構成要素是否符合標准等。6.鑒定。鑒定是指行政主體或行政主體委託其他技術性機構對相對方的某種物品或材料、證件等進行鑒別、評定,以確定真偽、優劣,或確定其性質成分等。7.勘驗。勘驗是指行政主體或行政主體委託其他組織對行政相對方實施某種行為的場地進行實地查看,了解相應行為的現場情況,以確定有關個人、組織是否參與了相應行為以及參與者的責任情況。8.登記。登記是指行政主體要求相對方就某特定事項向其申報、說明,由行政主體記錄在冊的行為。9.統計。這是行政主體通過統計數據了解相對方情況的一種監督方法。統計監督的方法種類繁多、應用廣泛,如人口統計、勞務統計、物價統計、生產統計等。
⑹ 海關驗收規范
為了規范海關對進出口貨物的查驗,依法核實進出口貨物的狀況,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海關法》以及其他有關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制定本辦法。 本辦法所稱進出口貨物查驗(以下簡稱查驗),是指海關為確定進出口貨物收發貨人向海關申報的內容是否與進出口貨物的真實情況相符,或者為確定商品的歸類、價格、原產地等,依法對進出口貨物進行實際核查的執法行為。 查驗應當由2名以上海關查驗人員共同實施。查驗人員實施查驗時,應當著海關制式服裝。 查驗應當在海關監管區內實施。
⑺ 規章制度怎麼寫
公司規章制度範本:
一、公司所有的員工需要公司章程、公司的各項規章制度和決定。
二、公司倡導樹立統一意識思想,禁止任何部門和個人做出損害公司利益、形象、聲譽的事情。
三、通過發揮全體員工的積極性、創造性,提高全體員工的技術、管理、經營水平,不斷完善公司的經營、管理體系,實行多種形式的責任制,壯大公司實力和提高經濟效益。
四、通過全體員工刻苦學習科學技術和文化知識,為員工提供學習、深造的條件和機會,努力提高員工的整體素質和水平,造就一支思想新、作風硬、業務強、技術精的員工隊伍。
五、需要鼓勵員工積極參與公司的決策和管理,鼓勵員工發揮才智,提出合理化建議。
六、需要實行「崗薪制」的分配製度,為員工提供收入和福利保證,並隨著經濟效益的提高逐步提高員工各方面待遇;公司為員工相對公平的競爭環境和晉升機會;公司推行崗位責任制,實行考勤、考核制度,評先樹優,對做出貢獻者予以表彰、獎勵。
七、公司提倡求真務實的工作作風,提高工作效率;提倡厲行節約,反對鋪張浪費;倡導員工團結互助,同舟共濟,發揚艱苦奮斗精神,增強團體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八、員工必須維護公司紀律,對任何違反公司章程和各項規章制度的行為,都要予以追究。
(7)查驗規章擴展閱讀
公司規章制度是公司用於規范公司全體成員及公司所有經濟活動的標准和規定,它是公司內部經濟責任制的具體化。公司規章制度對本公司具有普遍性和強制性,任何人、任何部門都必須遵守。公司規章制度大致可分為公司基本制度、公司工作制度和公司責任制度。公司規章制度的制定,應體現公司經濟活動的特點和要求。
⑻ 建築滅火器配置驗收及檢查規范的法規正文
1 總 則
1.0.1 為保障建築滅火器(以下簡稱滅火器)的合理安裝配置和安全使用,及時有效地撲滅初起火災,減少火災危害,保護人身和財產安全,制定本規范。
本規范不適用於生產或儲存炸葯、彈葯、火工品、花炮的廠房或庫房。
1.0.3 滅火器的安裝設置、驗收、檢查和維護,除執行本規范的規定外,尚應符合國家現行有關標準的規定。
2 基本規定
2.1 質量管理
2.1.1 滅火器安裝設置前應具備下列條件:
1 建築滅火器配置設計圖、設計說明、材料表應齊全;
2 設計單位應向建設、施工、監理單位進行技術交底;
3 施工現場應滿足滅火器安裝設置的要求。
2.1.2滅火器的配置類型、規格、數量及其設置位置應符合批準的工程設計文件和施工技術標准。修改設計應由設計單位出具設計變更通知單。
2.1.3 安裝設置前應對滅火器、滅火器箱及其附件等進行進場質量檢查,檢查不合格不得進行安裝設置。
2.2 材料、器材
2.2.1 滅火器的進場檢查應符合下列要求:
1 滅火器應符合市場准入的規定,並應有出廠合格證和相關證書;
2 滅火器的銘牌、生產日期和維修日期等標志應齊全;
3 滅火器的類型、規格、滅火級別和數量應符合配置設計要求;
4 滅火器筒體應無明顯缺陷和機械損傷;
5 滅火器的保險裝置應完好;
6 滅火器壓力指示器的指針應在綠區范圍內;
7 推車式滅火器的行駛機構應完好。
檢查數量:全數檢查。
檢查辦法:觀察檢查,資料檢查。
2.2.2 滅火器箱的進場檢查應符合下列要求:
1滅火器箱應有出廠合格證和型式檢驗報告;
2 滅火器箱外觀應無明顯缺陷和機械損傷;
3 滅火器箱應開啟靈活。
檢查數量:全數檢查。
檢查辦法:觀察檢查,資料檢查。
2.2.3 設置滅火器的掛鉤、托架應符合配置設計要求,無明顯缺陷和機械損傷,並應有出廠合格證。
檢查數量:全數檢查。
檢查辦法:觀察檢查,資料檢查。
2.2.4 發光指示標志應無明顯缺陷和損傷,並應有出廠合格證和型式檢驗報告。
檢查數量:全數檢查。
檢查辦法:觀察檢查,資料檢查。
3 安裝設置
3.1 一般規定
3.1.1 滅火器的安裝設置應包括滅火器、滅火器箱、掛鉤、托架和發光指示標志等的安裝。
3.1.2 滅火器的安裝設置應按照建築滅火器配置設計圖和安裝說明進行,安裝設置單位應按照本規范附錄A的規定編制建築滅火器配置定位編碼表。
3.1.3 滅火器的安裝設置應便於取用,且不得影響安全疏散。
3.1.4 滅火器的安裝設置應穩固,滅火器的銘牌應朝外,滅火器的器頭宜向上。
3.1.5 滅火器設置點的環境溫度不得超出滅火器的使用溫度范圍。
3.2 手提式滅火器的安裝設置
3.2.1 手提式滅火器宜設置在滅火器箱內或掛鉤、托架上。對於環境乾燥、潔凈的場所,手提式滅火器可直接放置在地面上。
檢查數量:全數檢查。
檢查方法:觀察檢查。
3.2.2 滅火器箱不應被遮擋、上鎖或拴系。
檢查數量:全數檢查。
檢查方法:觀察檢查。
3.2.3 滅火器箱的箱門開啟應方便靈活,其箱門開啟後不得阻擋人員安全疏散。除不影響滅火器取用和人員疏散的場合外,開門型滅火器箱的箱門開啟角度不應小於175°,翻蓋型滅火器箱的翻蓋開啟角度不應小於100°。
檢查數量:全數檢查。
檢查方法:觀察檢查與實測。
3.2.4 掛鉤、托架安裝後應能承受一定的靜載荷,不應出現松動、脫落、斷裂和明顯變形。
檢查數量:隨機抽查20%,但不少於3個;總數少於3個時,全數檢查。
檢查方法:以5倍的手提式滅火器的載荷懸掛於掛鉤、托架上,作用5min,觀察是否出現松動、脫落、斷裂和明顯變形等現象;當5倍的手提式滅火器質量小於45kg時,應按45kg進行檢查。
3.2.5 掛鉤、托架安裝應符合下列要求:
1 應保證可用徒手的方式便捷地取用設置在掛鉤、托架上的手提式滅火器;
2 當兩具及兩具以上的手提式滅火器相鄰設置在掛鉤、托架上時,應可任意地取用其中一具。
檢查數量:隨機抽查20%,但不少於3個;總數少於3個時,全數檢查。
檢查方法:觀察檢查和實際操作。
3.2.6 設有夾持帶的掛鉤、托架,夾持帶的打開方式應從正面可以看到。當夾持帶打開時,滅火器不應掉落。
檢查數量:隨機抽查20%,但不少於3個;總數少於3個時,全數檢查。
檢查方法:觀察檢查與實際操作。
3.2.7 嵌牆式滅火器箱及掛鉤、托架的安裝高度應滿足手提式滅火器頂部離地面距離不大於1.50 m,底部離地面距離不小於0.08 m的規定。
檢查數量:隨機抽查20%,但不少於3個;總數少於3個時,全數檢查。
檢查方法:觀察檢查與實測。
3.3 推車式滅火器的設置
3.3.1 推車式滅火器宜設置在平坦場地,不得設置在台階上。在沒有外力作用下,推車式滅火器不得自行滑動。
檢查數量:全數檢查。
檢查方法:觀察檢查。
3.3.2 推車式滅火器的設置和防止自行滑動的固定措施等均不得影響其操作使用和正常行駛移動。
檢查數量:全數檢查。
檢查方法:觀察檢查。
3.4 其他
3.4.1 在有視線障礙的設置點安裝設置滅火器時,應在醒目的地方設置指示滅火器位置的發游標志。
檢查數量:全數檢查。
檢查方法:觀察檢查。
3.4.2 在滅火器箱的箱體正面和滅火器設置點附近的牆面上應設置指示滅火器位置的標志,並宜選用發游標志。
檢查數量:全數檢查。
檢查方法:觀察檢查。
3.4.3 設置在室外的滅火器應採取防濕、防寒、防曬等相應保護措施。
檢查數量:全數檢查。
檢查方法:觀察檢查。
3.4.4 當滅火器設置在潮濕性或腐蝕性的場所時,應採取防濕或防腐蝕措施。
檢查數量:全數檢查。
檢查方法:觀察檢查。
4 配置驗收
4.1 一般規定
4.1.1 滅火器安裝設置後,必須進行配置驗收,驗收不合格不得投入使用。
4.1.2 滅火器配置驗收應由建設單位組織設計、安裝、監理等單位按照建築滅火器配置設計文件進行。
4.1.3 滅火器配置驗收時,安裝單位應提交下列技術資料:
1 建築滅火器配置工程竣工圖、建築滅火器配置定位編碼表;
2 滅火器配置設計說明﹑建築設計防火審核意見書;
3 滅火器的有關質量證書﹑出廠合格證﹑使用維護說明書等。
4.1.4 滅火器配置驗收應按本規范附錄B的要求填寫建築滅火器配置驗收報告。
4.2 配置驗收
4.2.1 滅火器的類型、規格、滅火級別和配置數量應符合建築滅火器配置設計要求。
檢查數量:按照滅火器配置單元的總數,隨機抽查20%,並不得少於3個;少於3個配置單元的,全數檢查。歌舞娛樂放映游藝場所、甲乙類火災危險性場所、文物保護單位,全數檢查。
驗收方法:對照建築滅火器配置設計圖進行。
4.2.2 滅火器的產品質量必須符合國家有關產品標準的要求。
檢查數量:隨機抽查20%,查看滅火器的外觀質量。全數檢查滅火器的合格手續。
驗收方法:現場直觀檢查,查驗產品有關質量證書。
4.2.3 在同一滅火器配置單元內,採用不同類型滅火器時,其滅火劑應能相容。
檢查數量:隨機抽查20%。
驗收方法:對照建築滅火器配置設計文件和滅火器銘牌,現場核實。
4.2.4 滅火器的保護距離應符合現行國家標准《建築滅火器配置設計規范》GB 50140的有關規定,滅火器的設置應保證配置場所的任一點都在滅火器設置點的保護范圍內。
檢查數量:按照滅火器配置單元的總數,隨機抽查20%;少於3個配置單元的,全數檢查。
驗收方法:用尺丈量。
4.2.5 滅火器設置點附近應無障礙物,取用滅火器方便,且不得影響人員安全疏散。
檢查數量:全數檢查。
驗收方法:觀察檢查。
4.2.6 滅火器箱應符合本規范第3.2.2、3.2.3條的規定。
檢查數量:隨機抽查20%,但不少於3個;少於3個全數檢查。
驗收方法:觀察檢查與實測。
4.2.7 滅火器的掛鉤、托架應符合本規范第3.2.4~3.2.6條的規定。
檢查數量:隨機抽查5%,但不少於3個;少於3個全數檢查。
驗收方法:觀察檢查與實測。
4.2.8 滅火器採用掛鉤、托架或嵌牆式滅火器箱安裝設置時,滅火器的設置高度應符合現行國家標准《建築滅火器配置設計規范》GB 50140的要求,其設置點與設計點的垂直偏差不應大於0.01m。
檢查數量:隨機抽查20%,但不少於3個;少於3個全數檢查。
驗收方法:觀察檢查與實測。
4.2.9 推車式滅火器的設置,應符合本規范第3.3.1、3.3.2條的規定。
檢查數量:全數檢查。
驗收方法:觀察檢查。
4.2.10 滅火器的位置標識,應符合本規范第3.4.1、3.4.2條的規定。
檢查數量:全數檢查。
驗收方法:觀察檢查。
4.2.11 滅火器的擺放應穩固。滅火器的設置點應通風、乾燥、潔凈,其環境溫度不得超出滅火器的使用溫度范圍。設置在室外和特殊場所的滅火器應採取相應的保護措施。
檢查數量:全數檢查。
驗收方法:觀察檢查。
4.3 配置驗收判定規則
4.3.1 滅火器配置驗收應按獨立建築進行,局部驗收可按申報的范圍進行。
4.3.2 滅火器配置驗收的判定規則應符合下列要求:
1 缺陷項目應按本規范附錄B的規定劃分為:嚴重缺陷項(A)、重缺陷項(B)和輕缺陷項(C)。
2 合格判定條件應為:A=0,且B≤1,且B+ C≤4,否則為不合格
5 檢查與維護
5.1 一般規定
5.1.1 滅火器的檢查與維護應由相關技術人員承擔。
5.1.2 每次送修的滅火器數量不得超過計算單元配置滅火器總數量的1/4。超出時,應選擇相同類型和操作方法的滅火器替代,替代滅火器的滅火級別不應小於原配置滅火器的滅火級別。
5.1.3 檢查或維修後的滅火器均應按原設置點位置擺放。
5.1.4 需維修、報廢的滅火器應由滅火器生產企業或專業維修單位進行。
5.2 檢查
5.2.1 滅火器的配置、外觀等應按附錄C的要求每月進行一次檢查。
5.2.2 下列場所配置的滅火器,應按附錄C的要求每半月進行一次檢查。
1 候車(機、船)室、歌舞娛樂放映游藝等人員密集的公共場所;
2 堆場、罐區、石油化工裝置區、加油站、鍋爐房、地下室等場所。
5.2.3 日常巡檢發現滅火器被挪動,缺少零部件,或滅火器配置場所的使用性質發生變化等情況時,應及時處置。
5.2.4 滅火器的檢查記錄應予保留。
5.3 送修
5.3.1存在機械損傷、明顯銹蝕、滅火劑泄露、被開啟使用過或符合其他維修條件的滅火器應及時進行維修。
5.3.2 滅火器的維修期限應符合表5.3.2的規定。
表5.3.2 滅火器的維修期限 滅火器類型 維修期限 水基型滅火器 手提式水基型滅火器 出廠期滿3年;
首次維修以後每滿1年 推車式水基型滅火器 乾粉滅火器 手提式(貯壓式)乾粉滅火器 出廠期滿5年;
首次維修以後每滿2年 手提式(儲氣瓶式)乾粉滅火器 推車式(貯壓式)乾粉滅火器 推車式(儲氣瓶式)乾粉滅火器 潔凈氣體滅火器 手提式潔凈氣體滅火器 推車式潔凈氣體滅火器 二氧化碳滅火器 手提式二氧化碳滅火器 推車式二氧化碳滅火器 5.4 報廢
5.4.1 下列類型的滅火器應報廢:
1 酸鹼型滅火器;
2 化學泡沫型滅火器;
3 倒置使用型滅火器;
4 氯溴甲烷、四氯化碳滅火器;
5 國家政策明令淘汰的其他類型滅火器。
5.4.2 有下列情況之一的滅火器應報廢:
1 筒體嚴重銹蝕,(銹蝕面積大於、等於筒體總面積的1/3,表面有凹坑;
2 筒體明顯變形,機械損傷嚴重;
3 器頭存在裂紋,、無泄壓機構;
4 筒體為平底等結構不合理;
5 沒有間歇噴射機構的手提式;
6 沒有生產廠名稱和出廠年月,包括銘牌脫落,或雖有銘牌,但已看不清生產廠名稱,或出廠年月鋼印無法識別;
7 筒體有錫焊、銅焊或補綴等修補痕跡;
8 被火燒過。
5.4.3 滅火器出廠時間達到或超過表5.4.3規定的報廢期限時應報廢。
表5.4.3 滅火器的報廢期限 滅火器類型 報廢期限(年) 水基型滅火器 手提式水基型滅火器 6 推車式水基型滅火器 乾粉滅火器 手提式(貯壓式)乾粉滅火器 10 手提式(儲氣瓶式)乾粉滅火器 推車式(貯壓式)乾粉滅火器 推車式(儲氣瓶式)乾粉滅火器 潔凈氣體滅火器 手提式潔凈氣體滅火器 推車式潔凈氣體滅火器 二氧化碳滅火器 手提式二氧化碳滅火器 12 推車式二氧化碳滅火器 5.4.4 滅火器報廢後,應按照等效替代的原則進行更換。
附錄A 建築滅火器配置定位編碼表
表A 建築滅火器配置定位編碼表 配置計算單元分類 □獨立單元
□組合單元 單元名稱 單 元 保 護 面 積 S= m2 設置點數 N= 單元需配滅火級別 Q= A
Q= B 設置點需配
滅火級別 Qe= A
Qe= B 設置點編 號 滅火器編 號 滅火器型 號
規 格 滅火器設置點 實 配
滅火級別 滅 火 器
設置方式 滅 火 器
設 置 點
位置描述 備 注 Qe= A
Qe= B □滅火器箱內
□掛鉤、托架上
□地面上 Qe= A
Qe= B □滅火器箱內
□掛鉤、托架上
□地面上 Qe= A
Qe = B □滅火器箱內
□掛鉤、托架上
□地面上 Qe= A
Qe= B □滅火器箱內
□掛鉤、托架上
□地面上 Qe= A
Qe= B □滅火器箱內
□掛鉤、托架上
□地面上 Qe= A
Qe= B □滅火器箱內
□掛鉤、托架上
□地面上 Qe= A
Qe= B □滅火器箱內
□掛鉤、托架上
□地面上 Qe= A
Qe= B □滅火器箱內
□掛鉤、托架上
□地面上 Qe= A
Qe= B □滅火器箱內
□掛鉤、托架上
□地面上 Qe= A
Qe= B □滅火器箱內
□掛鉤、托架上
□地面上 單元實配滅火級別 Q= A
Q= B 單元實配滅火器數量 附錄B 建築滅火器配置缺陷項分類及驗收報告
表B 建築滅火器配置缺陷項分類及驗收報告 工程名稱 工程地址 建設單位 設計單位 監理單位 施工單位 序號 檢查項目 缺陷項 檢查記錄 檢查結論 1 滅火器的類型、規格、滅火級別和配置數量應符合建築滅火器配置設計要求 嚴重(A)4.2.1 2 滅火器的產品質量必須符合國家有關產品標準的要求 嚴重(A)4.2.2 3 在同一滅火器配置單元內,採用不同類型滅火器時,其滅火劑應能相容 嚴重(A)4.2.3 4 滅火器的保護距離應符合現行國家標准《建築滅火器配置設計規范》GB 50140的有關規定,滅火器的設置應保證配置場所的任一點都在滅火器設置點的保護范圍內 嚴重(A)4.2.4 5 滅火器設置點附近應無障礙物,取用滅火器方便,且不得影響人員安全疏散 重(B)
4.2.5/3.1.3 6 手提式滅火器宜設置在滅火器箱內或掛鉤、托架上,或乾燥、潔凈的地面上 重(B)4.2.5/3.2.1 7 滅火器(箱)不應被遮擋、拴系或上鎖 重(B)4.2.6/3.2.2 8 滅火器箱的箱門開啟應方便靈活,其箱門開啟後不得阻擋人員安全疏散。開門型滅火器箱的箱門開啟角度應不小於175°,翻蓋型滅火器箱的翻蓋開啟角度應不小於100°,不影響取用和疏散的場合除外 輕(C)4.2.6/3.2.3 9 掛鉤、托架安裝後應能承受一定的靜載荷,不應出現松動、脫落、斷裂和明顯變形。以5倍的手提式滅火器的載荷(不小於45kg)懸掛於掛鉤、托架上,作用5min,觀察檢查 重(B)4.2.7/3.2.4 10 掛鉤、托架安裝後,應保證可用徒手的方式便捷地取用手提式滅火器。當兩具及兩具以上的手提式滅火器相鄰設置在掛鉤、托架上時,應保證可任意地取用其中一具 重(B)4.2.7/3.2.5 11 設有夾持帶的掛鉤、托架,夾持帶的打開方式應從正面可以看到。當夾持帶打開時,手提式滅火器不應掉落 輕(C)4.2.7/3.2.6 12 嵌牆式滅火器箱及滅火器掛鉤、托架的安裝高度,應符合現行國家標准《建築滅火器配置設計規范》GB 50140關於手提式滅火器頂部離地面距離不大於1.50 m,底部離地面距離不小於0.08 m的規定,其設置點與設計點的垂直偏差不應大於0.01m 輕(C)
4.2.8/3.2.7 13 推車式滅火器宜設置在平坦場地,不得設置在台階上。在沒有外力作用下,推車式滅火器不得自行滑動 輕(C)
4.2.9/3.3.1 14 推車式滅火器的設置和防止自行滑動的固定措施等均不得影響其操作使用和正常行駛移動 輕(C)
4.2.9/3.3.2 15 在有視線障礙的設置點安裝設置滅火器時,應在醒目的地方設置指示滅火器位置的發游標志 重(B)
4.2.10/3.4.1 16 在滅火器箱的箱體正面和滅火器設置點附近的牆面上,應設置指示滅火器位置的標志,這些標志宜選用發游標志 輕(C)
4.2.10/3.4.2 17 滅火器的擺放應穩固。滅火器的銘牌應朝外,滅火器的器頭宜向上 重(B)
4.2.11/3.1.4 18 滅火器的設置點應通風、乾燥、潔凈,其環境溫度不得超出滅火器的使用溫度范圍。設置在室外和特殊場所的滅火器應採取相應的保護措施 重(B)
4.2.11/3.1.5/3.4.3/3.4.4 綜合
結論 驗收
單位 施工單位簽章:
日期: 監理單位簽章:
日期: 設計單位簽章:
日期: 建設單位簽章:
日期: 附錄C 建築滅火器檢查內容、要求及記錄
表C 建築滅火器檢查內容、要求及記錄 檢查內容和要求 檢查記錄 檢查結論 配
置
檢
查 1 滅火器是否放置在配置圖表規定的設置點位置 2 滅火器的落地、托架、掛鉤等設置方式是否符合配置設計要求。手提式滅火器的掛鉤、托架安裝後是否能承受一定的靜載荷,並不出現松動、脫落、斷裂和明顯變形 3 滅火器的銘牌是否朝外,並且器頭宜向上。 4 滅火器的類型、規格、滅火級別和配置數量是否符合配置設計要求 5 滅火器配置場所的使用性質,包括可燃物的種類和物態等,是否發生變化 6 滅火器是否達到送修條件和維修期限 7 滅火器是否達到報廢條件和報廢期限 8 室外滅火器是否有防雨、防曬等保護措施 9 滅火器周圍是否存在有障礙物、遮擋、拴系等影響取用的現象 10 滅火器箱是否上鎖,箱內是否乾燥、清潔 11 特殊場所中滅火器的保護措施是否完好 外
觀
檢
查 12 滅火器的銘牌是否無殘缺,並清晰明了 13 滅火器銘牌上關於滅火劑、驅動氣體的種類、充裝壓力、總質量、滅火級別、製造廠名和生產日期或維修日期等標志及操作說明是否齊全 14 滅火器的鉛封、銷閂等保險裝置是否未損壞或遺失 15 滅火器的筒體是否無明顯的損傷(磕傷、劃傷)、缺陷、銹蝕(特別是筒底和焊縫)、泄漏 16 滅火器噴射軟管是否完好,無明顯龜裂,噴嘴不堵塞 17 滅火器的驅動氣體壓力是否在工作壓力范圍內(貯壓式滅火器查看壓力指示器是否指示在綠區范圍內,二氧化碳滅火器和儲氣瓶式滅火器可用稱重法檢查) 18 滅火器的零部件是否齊全,並且無松動、脫落或損傷 19 滅火器是否未開啟、噴射過
⑼ 未設置安全查驗員怎麼改正
需要按規章設置安全查驗員。
安全查驗員是至關重要的一個崗位,必須是要按照規章制度設立的。如果沒設置必須按照規章制度設置的。
安全查驗員是需要依照國家安全法律、法規和行業安全規程、規定、技術標准及安全生產規章制度,檢查企業的安全生產狀況。
⑽ 食品經營企業應當建立進貨查驗記錄制度,應該如實記錄哪些內容
食品經營企業應當建立進貨查驗記錄制度,如實記錄食品的名稱、規格、數量、生產日期或者生產批號、保質期、進貨日期以及供貨者名稱、地址、聯系方式等內容,並保存相關憑證。
乳製品銷售者應當建立乳製品進貨查驗記錄制度,如實記錄供貨者名稱、法定代表人或業主名稱、聯系方式、許可證號、許可證有效日期、營業執照注冊號、營業執照有效日期,乳製品的名稱、供貨者名稱、質量檢驗合格報告編號、規格、數量、批次或生產日期、保質期、進貨時間等內容。
(10)查驗規章擴展閱讀
關於食品生產經營中的要求,首先是要符合食品安全標准。按照食品安全標准進行生產經營是本法對食品生產經營最基本、最核心的要求,除此之外,還必須做到以下要求,這些要求在食品衛生法中作了明確規定,本法在這里加以重申。
一、食品生產經營的環境衛生要求。
「與生產經營的食品品種、數量相適應」一般應注意以下方面:庫房面積應與生產經營的食品品種、數量相適應;廠房與生產產量相適應;人員操作面積、空間和設備等與生產相適應的廠房設計要能達到防止食品污染及滿足其他條件的目的,保證食品安全。
二、食品生產經營中應當具備的衛生設施。各種食品從原料、加工、生產、貯存、運輸到銷售的各個環節,如果都有這些衛生設施,就可以形成一個有機鏈條,有效地防止和減少食品污染和腐敗變質。
三、食品生產經營應當有食品安全專業技術人員、管理人員和保證食品安全的規章制度。與食品衛生法相比,該項是新增加的規定。企業是食品安全的第一責任人,企業食品安全管理水平的高低,在相當程度上決定了食品是否安全。
食品專業安全技術人員具有食品生產經營的專業知識,可以從專業的角度對食品進行檢測、監督;管理人員通過科學管理可以有效降低各種食品安全風險。員工通過學習保證食品安全的各項規章制度,可以強化責任心,使操作符合規章要求,切實保證食品安全。
四、設備布局和工藝流程的衛生要求,以防止食品在生產經營過程中受到污染。合理的設備布局和工藝流程應當做到系列化、自動化、管道化,避免前道工序的原料、半成品污染後道工序的成品,防止食品與成品、生食品與熟食品的交叉感染。
每道工序的容器、工具和用具必須固定,須有各自相應的標志,防止交叉使用。使用的清洗劑、消毒劑以及殺蟲劑、滅鼠劑等必須遠離食品,存放於專櫃,並由專人管理。
五、餐具等的消毒要求。必須保證使用者所使用的餐具、飲具都是經過消毒的,以達到消滅病原體,降低細菌數量,如大腸桿菌、溶血性鏈球菌、變形桿菌等,防止使用者互相傳染,保證消費者身體健康的目的。食具消毒方法可採用物理或化學方法。
物理方法一般是指煮沸或蒸汽消毒法,無葯物殘留;化學方法一般使用消毒劑或洗滌劑,應採用經過衛生鑒定的、對人體無害的消毒劑或洗滌劑。
六、食品貯存、運輸和裝卸中的衛生要求。食品的貯存、運輸、裝卸中容易造成食品污染。一旦食品在此過程中因與毒物毗鄰等原因而使食品受到污染,將威脅人民群眾的生命安全,損失巨大。
食品的運輸、裝卸衛生要求包括兩個方面:一是運輸、裝卸食品的容器、工具、設備等必須是無毒無害材料做成,使用中必須按規定洗刷或消毒。
二是食品裝運的環境條件必須符合衛生要求,如散裝食品裝卸過程中是否毗鄰有毒有害物質,不得將有毒有害物質與食品、食品與非食品、易於吸收氣味的食品與有特殊氣味的食品混同裝運等。
七、食品的包裝衛生要求。食品小包裝可以防止食用前的污染,方便消費者食用。包裝必須使用無毒、清潔的包裝材料,如食品包裝用紙等。
八、食品生產經營人員的衛生要求。食品生產經營人員良好的個人衛生習慣是防止食品污染「病從口入」的重要手段。個人衛生是指食品生產經營人員的衣著外觀整潔,指甲常剪,頭發常理,勤洗澡等。操作前必須洗手,穿戴清潔的工作衣、帽;
不在生產經營場所吸煙;銷售無包裝的直接人口食品時,應當使用無毒、清潔的售貨工具。每道工序的人員相對固定,不得隨意流動,未進行消毒和更換工作服的人員,不得進入工作崗位。
參考資料
網路: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