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務部規章制度
Ⅰ 求一份比較完整的商場管理制度
一、機構設置與管理許可權
1、在總經理領導下,由市場經營部主管,各職能部室、商店按管理許可權分工負責商場招商工作。
2、商場進貨管理委員會負責審批被招商企業的進場資格,市場經營部負現定期或不定期組織有關部室對被招商企業商品質量、經營品種和銷售情況進行考核,對物價、計量、商標、陳列衛生進行檢查。
3、勞動人事部負責對來場信息員進行面試、審查體檢表和崗前培訓。經考試合格,方可發上崗合格證。負責定期或不定期會同有關部室對信息員服務規范、勞動紀律、商容風紀等進行檢查考核。
4、安全保衛負責對商場信息員驗證(身份證、工作證、健康證、暫住證)工作,並將審核情況登記入冊,與被招商企業簽訂安全責任書,負責定期或不定期會同有關部室,以被招商企業進行安全檢查,特別是防火、防盜、防汛檢查。
5、行政部負責來商場信息員的工服發給,收取食堂、醫療、美發、淋浴等項目服務的管理費和借用財產管理等工作。
6、各商場商店明確一名經理負責被招商企業日常管理工作。並負責向市場經營部提供被招商企業執照副本,招商審批表,聯銷協議,商品樣品,價格目錄及來場信息員的各種證件。
二、招商標准(條件)
1、被招商企業選派的信息員,必須是道德品質好,責任心強,熱情大方,會講普通話。男身高、女身高、裸視都符合招商要求的本廠(公司)正式職工。信息員受雙重企業管理,享受其所在企業(工廠、公司)待遇。
2、商場招商工作實行動態管理。被招商企業要認真遵守商場各項管理制度,積極配合商場開展各種促銷活動,努力完成銷售計劃。對3個月完不成銷售計劃,又無季節影響或違反商場管理制度的,企業市場經營部有權提出終止協議。
3、被招商企業必須是具有法人資格,並已在當地工商行政管理部門注冊登記的國營、集體、三資和私營企業或有外貿進出口權的代理商。
4、被招商企業所經營的商品必須是商場所屬商店經營范圍內的名特優新或世界馳名商品;國內商品必須是符合各級計量、質檢、衛生標准,實行三包(包修、包退、包換)的本廠產品,堅決杜絕經營其他廠家的產品及滯銷、假冒、偽劣商品。
5、招商聯營期限,一般為3個月至半年,有發展前途的可訂1-2年,到期後根據銷售計劃完成情況和市場供求情況決定是否續簽合同。
三、招商審批程序
1、招商工作要貫徹商場「以經營高檔為導向,中檔為基礎,突出名牌、優質新潮系列和進口三資企業產品」的經營方針,擇優招商。
2、各商店要按照不重復招商和申報在先的原則進行嚴格篩選。
3、凡符合招商標準的企業,須向商場商店提出書面申請,與商場商店簽訂協議書,由商場商店將被招商企業的營業執照副本、審批表(一式四份)、樣品、價格目錄、質量認證書、稅務登記證、生產許可證、衛生許可證以及商店商場審批意見,一並報市場經營部由商場進貨管理委員會審批後,再到商場勞動人事部A輸其他手續。
4、勞動人事部根據經營部的審批表(第二聯)及信息員的彩色照片、體檢表進行面試。並負責組織學習商場規章制度、服務規范,進行崗前培訓,經考試合格上崗,未經培訓考核不得上崗。被招商企業不得擅自更換信息員。
5、安全保衛部根據市場經營部的審批表(第三聯)來審查商場信息員的身份證、工作證、健康證,並登記入冊與其簽訂安全責任書,進行安全教育並負責發放信息員胸卡。
6、行政部根據市場經營部審批表(第四聯)。負責辦理來場信息員的工服發放、就餐、借用財產等手續。
7、各商場商店在市場經營部、勞動人事部、安全保衛部備案後,方可辦理進店經營事宜。
8、對符合招商標準的私營企業,各商店要經雙人實地考察,特別是食品加工企業,要考察其是否符合國家頒布的衛生標准,是否有生產許可證、衛生許可證,服裝加工業要了解其生產規模,並向市場經營部出具實地照片。
9、對不按照招商審批程序辦理,擅自進店銷售的企業,要追究商場商店主管經理的責任,並給予一定的經濟處罰,責令其廠家立即撤出。
四、物價、計量、統計、保險及財務管理
1.被招商企業的商品銷售價格,必須經商店商場專職物價員看樣定價,並上報市場經營部審批,招商企業要向物價員提供成本單(發貨單)、價格目錄,遇特殊情況經主管經理批准,可用供貨合同單,暫定臨時價格,正式發票一到,馬上走正常手續。
2.被招商企業進銷均納入商場商店進銷賬目。商場統一建立《招商企業銷售月報表》,內容包括:單位名稱、品種、銷售額等,由各商場商店統計員填寫,每月向市場經營部報送。
3.各商場商店要建立被招商企業進、銷、存登記,單獨設賬,做到賬面清楚、整潔,每月5日前將其經營情況上報市場經營部。
4.被招商企業如需使用計量器具(尺、秤、驗光儀)的,須事先向市場經營部審報,經(計量)技術檢定,履行登記備案手續後,方可使用。
5.被招商企業進場前應到當地保險公司辦理人身財產保險,未辦理保險的,在商場發生人身傷亡、商品及財產損失的,由招商企業自行負擔。
6.被招商企業的銷貨款必須由商場商店統一收款,按時上交銀行,貨款結算一律通過銀行,結算前要與記賬員核對,銷多少結多少,不能多結,同時要按《招商細則》規定扣除所聘售貨員費用和營業稅款後再做結算。
7.被招商企業在商場商店周轉倉庫儲存商品的,必須按財務部門制定的有關費用標准繳納倉儲保管費用。
五、招商監督與處罰
1、商場各職能部室要按照本制度要求對被招商企業進行監督管理,凡無營業執照或不按規定的經營范圍、經營方式經營,出現擾亂商場正常秩序等情況的堅決予以取締,並追究有關商場商店責任,沒收廠方非法所得,對廠家處以50000元以下的罰款,對個人處以500元以下的罰款。
2、必須以物美價廉為宗旨,經商場物價審批定價,明碼標價,才可出售被招商廠家商品。要堅持文明經商,如有違反供應政策,損害消費者利益的,視情節輕重分別給予批評、罰款、終止協議的處罰。
3、廠家對借用商場的財產要注意愛護,妥善保管,如有損害照價賠償。
4、廠方信息員(含商場先派售貨員)如違反商場有關規定,分別由各職能部室向廠家提出批評、罰款,責令當事人下崗培訓,或調換人員,廠家必須按各職能部室要求逐項落實,拒絕接受批評和罰款的給予終止協議處理。
5、商場各職能部室要根據各自分工,認真檢查、嚴格管理。如因管理不善或放棄對廠家監督管理,出現問題後不認真解決,造成一定影響的要追究有關部門、商店商場領導責任。
6、市場經營部在對被招商企業經營范圍、經營品種、商品質量、銷售情況、服務規范、物價計量進行檢查中,對銷售不佳,以次充好、坑騙顧客、損害消費者權益的,有權作出撤換或終止協議的決定。
7、勞動人事部定期對信息員進行崗位考核,對不符合規范,不執行規章制度的給予經濟處罰,並追究所在商場商店主管經理的責任。
8、上崗信息員要統一著裝,佩載胸卡,嚴禁佩戴實習生或其他胸卡,一經查出要追究其所在商店商場經理的責任,並給予罰款處理,信息員立即下崗。
9、一經查出被招商企業使用未經檢驗計量器具的,立即將器具沒收,造成重大影響的清除出場。
10、一經發現被招商企業,出現私下交易、場外交易、代留貨款的,立即終止協議。
參考資料:希望能幫上你
Ⅱ 公司管理的制度有哪些
第一份範例:
商務部管理制度 4
第一章:總 則 4
第二章:商務部整車銷售合同評審規則 4
第三章:商務部整車銷售合同管理及報價規則 5
第四章:整車銷售人員「一表三報告」 管理規則 5
第五章:NHL備件計劃、訂貨、發運、結算工作制度 6
第六章:備件部管理制度(補充) 8
第七章:商務人員考勤工作制度 9
第八章:商務部保密工作制度 10
技術中心管理制度 10
第一章:總 則 10
第二章:產品設計開發研製程序 11
第三章:產品設計計劃編製程序 13
第四章:設計、試驗規范的編製程序 14
第五章:產品圖樣、設計文件的設計(編制)審批程序 16
第六章:設計輸入控制 16
第七章:設計輸出控制 17
第八章:設計評審 18
第九章:設計驗證 22
第十章:設計確認 23
第十一章:設計更改 26
第十二章:標准化審查程序 27
第十三章:工藝部管理制度 28
第十四章:技術圖書、資料管理 35
第十五章:科技檔案管理 36
國產化發展部管理制度 38
第一章:總 則 38
第二章:目標 38
第三章:立項 38
第四章:技術准備 39
第五章:確認供應商 39
第六章:技術談判/商務談判 39
第七章:樣品 40
第八章:質量改進和對外聯系 40
技術保證部管理制度 41
第一章:總 則 41
第二章:售後服務部各崗位工作程序 41
第三章:產品質量檢驗制度 46
第四章:技術准備部管理制度 47
供應部管理制度 47
第一章:總 則 47
第二章:計劃、調度、生產 47
第三章:生產令號管理制度 52
第四章:零件流動卡制度 54
第五章:庫房部管理制度 57
第六章:庫房部定置管理制度 60
第七章:物資管理制度 60
第八章:特殊物資管理制度 63
第九章:燃料油管理制度 64
第十章:搬運、貯存與防護和包裝的管理辦法 65
第十一章:物資退庫管理辦法 66
第十二章:汽車貨運管理制度 66
製造部管理制度 67
第一章:總 則 67
第二章:關於對「常明燈、常流水、違章使用電爐」的獎罰規定 68
第三章:設備管理 69
第四章:能源管理制度 73
第五章:起重吊裝環鏈安全管理制度 74
第六章:設備使用維護制度 74
第七章:設備事故分析與處理辦法 76
第八章:設備維護、保養檢查、評比辦法 78
第九章:設備巡迴上崗檢查制度 80
第十章:設備資料管理制度 80
第十一章:橋式起重機使用、維護、保養制度 81
第十二章:生產現場勞動安全、衛生管理制度 84
第十三章:車間零件定製管理制度 84
第十四章:車間不合格品管理制度 84
第十五章:模具管理制度 85
第十六章:夾具管理制度 85
第十七章:焊接材料現場管理制度 85
財務管理制度 86
第一章:總 則 86
第二章:材料收發核算管理制度 86
第三章:關於進一步規范財務管理的有關規定 89
第四章:采購價格審批和采購招標比價制度 93
第五章:國外采購內控程序〈TEREX部分〉 93
第六章:會計檔案管理制度 96
第七章:對外投資及分公司寄售庫的管理制度 97
第八章:編制財務報告 98
第九章:銷售系統內部管理制度 101
第十章:物資出廠管理制度 102
第十一章:債權債務等結算帳戶管理制度 102
第十二章:成本核算制度 103
第十三章:質量成本制度 105
第十四章:承攬加工及委託加工管理制度 106
第十五章:交際應酬費開支制度 107
第十六章:中方職工國內差旅費報銷制度 108
第十七章:資產處理制度 115
第十八章:無形資產及其他資產管理制度 116
第十九章:固定資產、在建工程管理與核算制度 117
第二十章:基建工程審批及項目招標制度 121
第二十一章:資金及貸款管理制度 121
第二十二章:出納制度 123
行政管理制度 124
第一章:總 則 124
第二章:幹部管理辦法 124
第三章:職工考勤管理制度 126
第四章:職工獎懲條例 131
第五章:關於半(全)年獎的發放規定 136
第六章:自願解除勞動合同的有關規定 137
第七章:對擅自離職和利用病事假從事第二職業人員的處理決定 137
第八章:職工非編待聘的暫行規定 138
第九章:通行證管理制度 139
第十章:實行職工上下班刷卡考勤管理的暫行規定 139
第十一章:加強勞動紀律管理工作的補充規定 141
第十二章:結構工資制度 142
第十三章:醫務室管理制度 155
第十四章:長途電話使用辦法 156
第十五章:關於給職工發放午餐補助費的規定 156
第十六章:公文、信件、通訊系統的保密規定 157
第十七章:關於公文檔案管理暫行規定 157
第十八章:加強車輛管理的規定 160
第十九章:環境保護管理制度 160
第二十章:技術安全勞動保護管理制度 161
第二十一章:關於加強勞動安全管理的若干規定 162
第二十二章:起重吊裝園環鏈安全管理制度 163
第二十三章:違反操作規程處罰規定 164
第二十四章:關於對鞍山分公司的管理辦法 165
第二十五章:產品車試車管理條例 167
第二份:
序號 制訂單位 文件名稱
1 辦公室 文件與資料控製程序
2 資產管理部 交易職責許可權管理辦法
3 資產管理部 子公司權益管理辦法
4 資產管理部 經營重大異動情況報告制度
5 資產管理部 法人授權委託管理辦法
6 資產管理部 長期投資管理制度
7 戰略企劃部 管理評審程序
8 資產管理部 合同管理辦法
9 辦公室 xx公司檔案管理制度
10 信息化管理部 代碼管理辦法
11 信息化管理部 信息化項目管理辦法
12 戰略企劃部 管理職責分工
13 戰略企劃部 組織機構管理程序
14 信息化管理部 計算機網路管理辦法
15 辦公室 xx公司OA系統管理辦法
16 辦公室 xx公司會議制度
17 辦公室 領導決定事項催辦督辦和月度工作計劃管理辦法
18 資產管理部 法律事務管理辦法
19 戰略企劃部 形象、品牌及廣告管理辦法
20 人力資源部 違規行為處理辦法
21 人力資源部 崗位聘用管理程序
22 人力資源部 後備幹部管理辦法
23 人力資源部 績效考核管理辦法
24 人力資源部 福利體系實施細則
25 人力資源部 員工持證上崗實施辦法
26 人力資源部 xx公司因公出國(境)管理辦法
27 人力資源部 教育培訓管理程序
28 人力資源部 國(境)外子公司人員管理辦法
29 人力資源部 勞務外協管理程序
30 人力資源部 員工招聘管理辦法
31 人力資源部 職工教育經費使用管理細則
32 人力資源部 寬級績效薪資體系實施細則
33 人力資源部 勞動合同管理辦法
34 人力資源部 職位管理辦法
35 人力資源部 績效考核體系實施細則
36 經營財務部 上海xx公司經濟貿易有限公司子公司財務報告管理辦法
37 經營財務部 擔保管理辦法
38 經營財務部 因公出國費用標准和管理辦法
39 經營財務部 跟單信用證管理辦法
40 經營財務部 貨幣資金結算管理辦法
41 經營財務部 上海xx公司經濟貿易有限公司資產清查及資產處置管理辦法
42 經營財務部 長期投資減值准備金管理辦法
43 經營財務部 出口退稅業務管理辦法
44 經營財務部 固定資產財務管理制度
45 經營財務部 出口收匯核銷業務管理細則
46 經營財務部 上海xx公司經濟貿易有限公司稽核制度
47 經營財務部 上海xx公司經濟貿易有限公司審計制度
48 經營財務部 預算管理制度
49 經營財務部 數據分析控製程序
50 經營財務部 進口付匯核銷業務管理細則
51 經營財務部 禁止交易客戶管理辦法
52 經營財務部 期貨業務管理辦法
53 審計部 審計工作質量控制辦法
54 經營財務部 報表管理辦法
55 經營財務部 會計檔案管理制度
56 經營財務部 資金平台管理辦法
57 經營財務部 辦理非貿易項下付匯出具稅務憑證規程
58 經營財務部 計提存貨跌價准備管理制度
59 經營財務部 銀行存款對帳管理制度
60 經營財務部 預付帳管理制度
61 經營財務部 境內外匯交易管理制度
62 經營財務部 計提壞帳准備管理制度
63 經營財務部 應收帳款管理制度
64 經營財務部 貨物堆薦耗及途耗管理辦法
65 經營財務部 資產損失認定及核銷管理細則
66 經營財務部 遠期售匯業務操作規范
67 經營財務部 福利費財務管理辦法
68 經營財務部 辦理非貿易項下付匯出具稅務憑證實施細則
69 資產管理部 加工貿易管理辦法
70 物流事業部 進出口報驗、報關控製程序
71 物流事業部 搬運、貯存、包裝、防護和交付管理程序
72 物流事業部 租船訂艙托運管理程序
73 戰略企劃部 顧客投訴處理程序
74 戰略企劃部 內部審核控製程序
75 戰略企劃部 質量記錄管理程序
76 戰略企劃部 糾正和預防措施管理程序
77 戰略企劃部 不合格品控製程序
78 戰略企劃部 質量管理體系內外部溝通控製程序
79 戰略企劃部 質量管理體系策劃控製程序
80 戰略企劃部 顧客滿意度測量控製程序
81 戰略企劃部 公司內審員聘用和考核管理制度
82 戰略企劃部 合理化建議管理辦法
83 辦公室 xx公司安全生產責任制
84 辦公室 基礎設施及辦公環境管理辦法
85 信息化管理部 計算機防治病毒管理辦法
86 信息化管理部 計算機運行和維護管理辦法
87 資產管理部 零星固定資產設備購置管理程序
88 信息化管理部 計算機類零配件管理辦法
Ⅲ 商務部、工業和信息化部關於境內企業承接服務外包業務信息保護的若干規定
第一條 為促進承接服務外包業務的中國境內企業(以下稱接包方)妥善保護保密信息,維護公平競爭環境,促進我國服務外包產業的進一步發展,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等法律、行政法規,制定本規定。第二條 本規定所稱的承接服務外包業務是指接包方通過合同向境內外的企業、機構、組織或個人(以下稱發包方)提供的信息技術外包服務、技術性業務流程外包服務等服務的行為。第三條 本規定所稱保密信息是指符合以下條件的業務資料或數據:
(一)接包方在承接服務外包業務過程中從發包方所獲取;
(二)發包方採取了保密措施且不為公眾知悉;
(三)接包方根據合同約定應當承擔保密義務。第四條 接包方及其股東、董事、監事、經理和員工不得違反服務外包合同的約定,披露、使用或者允許他人使用其所掌握的發包方的保密信息。第五條 接包方應成立信息保護機構或指定專職人員負責制定本企業的信息保護規章制度,對保密信息採取合理的、具體的、有效的保密措施,包括:
(一)限定涉密人員的范圍;
(二)對保密信息載體及其存儲場所採取技術物理控制,以避免信息被他人不當訪問或獲取;
(三)對保密信息的記錄載體進行分級管理;
(四)對配方含量和程序步驟等重要信息加密保存或保存於受限區域;
(五)對保密信息載體使用密碼;
(六)對存有保密信息的廠房、車間、辦公室等場所限制來訪者或者對他們提出保密要求;
(七)對存有保密信息的計算機建立有效的網路管理和數據保護措施,建立嚴格的身份認證和訪問授權體系,採用完善的系統備份和故障恢復手段,定期進行安全補丁和病毒庫的升級;
(八)接包方與發包方約定的其他措施。第六條 接包方應通過與員工,特別是涉密人員簽訂保密協議、競業禁止協議,以及與涉密的第三方人員簽訂保密協議等措施確保信息安全。第七條 接包方應當加強對員工的信息安全培訓,增強員工的保密意識,避免泄漏保密信息事故的發生。第八條 鼓勵接包方積極借鑒國內外信息安全認證要求、行業最佳實踐來制定企業內部信息安全管理體系,並獲取國內、國際信息安全認證。第九條 接包方應積極開展對內部信息安全管理體系的檢查及維護,持續改進企業內部信息安全體系。第十條 接包方違反與發包方之間的保密協議或服務外包合同中的保密條款,發包方可以根據保密協議或服務外包合同的約定提起仲裁或向有管轄權的法院起訴。第十一條 接包方應與發包方明確約定接包方在為發包方提供服務、履行信息保密義務的過程中所產生的知識產權或技術成果的歸屬。第十二條 接包方不得侵犯發包方依法享有的商標、專利、著作權等知識產權權利。第十三條 相關行業協會等中介組織應加強行業自律管理,可根據需要定期公布接包方的信息保密工作情況。第十四條 本規定由商務部、工業和信息化部負責解釋。第十五條 本規定自2010年2月1日起施行。
Ⅳ 商務部行政處罰實施辦法
第一條為了規范商務部行政處罰的實施,保障行政處罰的合法性和有效性,保護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合法權益,維護公共利益和經濟秩序,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處罰法》,制定本辦法。第二條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違反行政管理秩序的行為,依據法律、行政法規或者規章規定,應當由商務部給予行政處罰的,適用本辦法。第三條商務部實施行政處罰應當遵循公正、公開的原則,並保障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陳述權、申辯權、要求舉行聽證權、申請行政復議或行政訴訟的權利。第四條商務部實施行政處罰,應當以法律、行政法規和規章為依據,並依照法定程序實施。第五條行政處罰由商務部在法定職權范圍內實施,商務部所屬機構(包括內設機構、各特派員辦事處、直屬事業單位等)不得以自己的名義實施行政處罰。
沒有法律、行政法規或規章的規定,商務部不得委託其他組織實施行政處罰。第六條商務部對行政處罰實行案件調查與案件審理分離的制度。第七條商務部設立行政處罰委員會,作為商務部行政處罰案件的審理機構。行政處罰委員會通過召開審理會的方式審理行政處罰案件。
商務部法制機構是商務部行政處罰委員會的辦事機構,負責組織、安排行政處罰委員會的審理會,組織召開聽證會,聽取當事人陳述、申辯,製作相關法律文書,承擔行政處罰委員會的日常工作。第八條商務部行政處罰案件的調查機關是案件所涉及的業務部門。必要時,該業務部門可以會同其他相關部門共同調查案件。第九條商務部有關部門發現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有違反行政管理秩序的行為時,應及時展開調查工作。第十條調查機關應當全面、客觀、公正進行調查,收集有關證據。必要時,依照法律法規的規定,可以進行檢查。
調查或檢查時,執法人員不得少於兩人,並應向當事人或者有關人員出示證件。相關詢問或者檢查應當製作筆錄。
執法人員與當事人有直接利害關系的,應當迴避。第十一條行政處罰案件調查終結後,擬作出行政處罰的,調查機關應當製作《案件調查終結報告》及證據目錄,連同證據材料一並移交商務部行政處罰委員會。
《案件調查終結報告》應寫明案件的事實情況、調查過程、相關證據及違反的法律規定,並對案件的處理及依據提出初步意見。第十二條《案件調查終結報告》及證據等材料移交行政處罰委員會後,由法制機構進行初步審查。
初次從事行政處罰審查的人員,應當通過國家統一法律職業資格考試取得法律職業資格。第十三條法制機構認為案件中個別事實不清的,可以要求調查機關作出解釋、說明。必要時,法制機構可以直接向有關單位及人員調查、了解情況。第十四條法制機構經過審查,認為案件事實不清、證據不足的可以退回調查機關補充調查。第十五條法制機構經審查,認為案件主要事實清楚、證據充分的,應當製作《案件審查報告》。《案件審查報告》應當包括案件基本情況、違法事實、擬作出的行政處罰決定及依據。第十六條法制機構應當及時將《案件調查終結報告》、《案件審查報告》等材料提交行政處罰委員會,由行政處罰委員會召開審理會對案件進行審理。第十七條行政處罰委員會對案件的下列內容進行審理:
(一)違法事實是否清楚;
(二)證據是否確鑿;
(三)是否符合法定程序;
(四)當事人陳述和申辯的理由是否成立;
(五)應當適用的法律規定;
(六)處罰種類和幅度。第十八條行政處罰委員會應當召開審理會,經集體討論,充分協商,根據案件不同情況,分別提出如下處理意見:
(一)認為涉嫌構成犯罪的,交由調查機關依法移送司法機關;
(二)認為違法事實不成立的,不得給予行政處罰;
(三)違法行為輕微、依法可以不予處罰的,不予行政處罰;
(四)確有應受行政處罰的違法行為的,根據情節輕重及具體情況,確定擬作出的行政處罰種類及幅度。第十九條法制機構應當按照行政處罰委員會審理會的處理意見製作行政處罰告知書,書面告知當事人擬作出行政處罰的事實、理由及依據,並告知當事人依法享有陳述、申辯的權利。
擬作出3萬元以上(不含3萬元)罰款或責令停產停業、吊銷許可證或執照的行政處罰的,應當在行政處罰告知書中告知當事人有要求舉行聽證的權利。
當事人要求陳述、申辯或者舉行聽證的,應當在收到行政處罰告知書後3日內向法制機構提出。
法制機構應當充分聽取當事人意見,並對有關情況進行復核。
Ⅳ 商務部主管部門的主要職責
一、 擬訂部工作制度,負責部政務運轉,督促檢查部年度工作的貫徹執行情況。
二、負責機構職責相關工作,協調部政務,協助部領導了解掌握全面工作情況。
三、辦理黨中央、國務院等上級機關的交辦事項,辦理全國人大代表建議和全國政協委員提案。
四、管理商務部會議,承擔部黨組會議、部務會議和重要綜合性會議的組織工作,督辦會議議決事項。
五、負責部政務和機要值班;承擔部黨組、部領導的秘書工作和部級老幹部的秘書服務工作;辦理部長接待日有關事宜。
六、擬訂部公文、印章管理制度並組織實施,承擔部公文核稿工作。
七、負責部政務信息工作;編輯、發行《中國對外經濟貿易文告》。
八、在辦公廳設立商務部新聞辦公室;負責新聞宣傳和新聞發布工作;管理部各類出版物。
九、負責商務部保密、檔案、密碼管理、信訪工作。
十、在辦公廳設立商務部應急管理辦公室,負責商務領域應急管理工作。
十一、負責駐各地特派員辦事處聯絡工作,承擔部地方聯系機制相關工作。
十二、負責與國際貿易談判代表履行職責相關的政務工作。
十三、承辦部領導交辦的其他事項。
Ⅵ 商務部廢止的規章制度,還能繼續沿用嗎
商務部廢止的規章制度,表明已不適應現行
市場經濟環境,不能再繼續沿用相關條款
Ⅶ 商務部里的《成品油市場管理辦法》屬於行政法規還是部門規章
部門規章。在辦法中已經體現,如下:
第三條
國家對成品油經營實行許專可制度。
商務部負屬責起草成品油市場管理的法律法規,擬定部門規章並組織實施,依法對全國成品油市場進行監督管理。
省、自治區、直轄市及計劃單列市人民政府商務主管部門(以下簡稱省級人民政府商務主管部門)負責制定本轄區內加油站和倉儲行業發展規劃,組織協調本轄區內成品油經營活動的監督管理。
Ⅷ 商務部關於外國投資者並購境內企業的規定(2009修改)
第一章總則第一條為了促進和規范外國投資者來華投資,引進國外的先進技術和管理經驗,提高利用外資的水平,實現資源的合理配置,保證就業、維護公平競爭和國家經濟安全,依據外商投資企業的法律、行政法規及《公司法》和其他相關法律、行政法規,制定本規定。第二條本規定所稱外國投資者並購境內企業,系指外國投資者購買境內非外商投資企業(以下稱「境內公司」)股東的股權或認購境內公司增資,使該境內公司變更設立為外商投資企業(以下稱「股權並購」);或者,外國投資者設立外商投資企業,並通過該企業協議購買境內企業資產且運營該資產,或,外國投資者協議購買境內企業資產,並以該資產投資設立外商投資企業運營該資產(以下稱「資產並購」)。第三條外國投資者並購境內企業應遵守中國的法律、行政法規和規章,遵循公平合理、等價有償、誠實信用的原則,不得造成過度集中、排除或限制競爭,不得擾亂社會經濟秩序和損害社會公共利益,不得導致國有資產流失。第四條外國投資者並購境內企業,應符合中國法律、行政法規和規章對投資者資格的要求及產業、土地、環保等政策。
依照《外商投資產業指導目錄》不允許外國投資者獨資經營的產業,並購不得導致外國投資者持有企業的全部股權;需由中方控股或相對控股的產業,該產業的企業被並購後,仍應由中方在企業中占控股或相對控股地位;禁止外國投資者經營的產業,外國投資者不得並購從事該產業的企業。
被並購境內企業原有所投資企業的經營范圍應符合有關外商投資產業政策的要求;不符合要求的,應進行調整。第五條外國投資者並購境內企業涉及企業國有產權轉讓和上市公司國有股權管理事宜的,應當遵守國有資產管理的相關規定。第六條外國投資者並購境內企業設立外商投資企業,應依照本規定經審批機關批准,向登記管理機關辦理變更登記或設立登記。
如果被並購企業為境內上市公司,還應根據《外國投資者對上市公司戰略投資管理辦法》,向國務院證券監督管理機構辦理相關手續。第七條外國投資者並購境內企業所涉及的各方當事人應當按照中國稅法規定納稅,接受稅務機關的監督。第八條外國投資者並購境內企業所涉及的各方當事人應遵守中國有關外匯管理的法律和行政法規,及時向外匯管理機關辦理各項外匯核准、登記、備案及變更手續。第二章基本制度第九條外國投資者在並購後所設外商投資企業注冊資本中的出資比例高於25%的,該企業享受外商投資企業待遇。
外國投資者在並購後所設外商投資企業注冊資本中的出資比例低於25%的,除法律和行政法規另有規定外,該企業不享受外商投資企業待遇,其舉借外債按照境內非外商投資企業舉借外債的有關規定辦理。審批機關向其頒發加註「外資比例低於25%」字樣的外商投資企業批准證書(以下稱「批准證書」)。登記管理機關、外匯管理機關分別向其頒發加註「外資比例低於25%」字樣的外商投資企業營業執照和外匯登記證。
境內公司、企業或自然人以其在境外合法設立或控制的公司名義並購與其有關聯關系的境內公司,所設立的外商投資企業不享受外商投資企業待遇,但該境外公司認購境內公司增資,或者該境外公司向並購後所設企業增資,增資額占所設企業注冊資本比例達到25%以上的除外。根據該款所述方式設立的外商投資企業,其實際控制人以外的外國投資者在企業注冊資本中的出資比例高於25%的,享受外商投資企業待遇。
外國投資者並購境內上市公司後所設外商投資企業的待遇,按照國家有關規定辦理。第十條本規定所稱的審批機關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商務部或省級商務主管部門(以下稱「省級審批機關」),登記管理機關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工商行政管理總局或其授權的地方工商行政管理局,外匯管理機關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外匯管理局或其分支機構。
並購後所設外商投資企業,根據法律、行政法規和規章的規定,屬於應由商務部審批的特定類型或行業的外商投資企業的,省級審批機關應將申請文件轉報商務部審批,商務部依法決定批准或不批准。第十一條境內公司、企業或自然人以其在境外合法設立或控制的公司名義並購與其有關聯關系的境內的公司,應報商務部審批。
當事人不得以外商投資企業境內投資或其他方式規避前述要求。
Ⅸ 商務部的崗位責任制是什麼
崗位職責的制定必須遵循一個原則:與企業組織結構、企業狀況、工作性質相結合。
因此,絕對不應該採用其他樣本作為本公司的崗位職責內容。以避免部分工作無人負責,職能交叉,「合理」推諉的現象。
給你一些資料,以便於你們編制一套優秀的商務部崗位職責
崗位職責,又稱工作職責,它規定了一個工作崗位的主要工作內容和對適崗人員的基本管理要求,是企業管理制度系統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崗位說明書的核心內容。
崗位職責的生成,建立在對該工作崗位的工作分析基礎之上,通過抽象地將該工作崗位的工作內容細分為若干項單列的工作任務,以條款的形式將這些細分工作任務依照一定的規律排列出來。對於適崗人員來說,崗位職責說明的,是該崗位是「做什麼的」,即:適崗人員應該從事哪些工作。
崗位職責應該能夠涵蓋該工作崗位的大部分工作內容和主要工作任務,但應注意避免內容過於復雜,華而不實。一些企業的崗位職責編製得非常全面,甚至將一些工作流程都寫在裡面。如果企業制度建設工作做得到位,那麼工作流程應該會寫進工作流程的相關文件里,全部編制在崗位職責中,則過於繁復,不能達到簡單明了的效果。
編寫崗位職責的每項細分工作任務,應該選用「動詞+賓語」的句式,這種句式表述工作任務要求時較為直觀,容易理解。
描述崗位職責的句式中,盡量不要使用形容詞,如:「積極」、「認真」、「好」等詞語。崗位職責使適崗人員明白應該做什麼,就已經達成編寫目的,至於怎樣做?做到什麼地步才算好?則應該通過其他管理文件來進一步說明。崗位職責承載的信息量過大,勢必影響對其的理解、教育和落實。表述工作狀態的形容詞,可以在管理標准,或操作規范中使用,表明對工作狀態的具體要求。
編寫崗位職責應該盡量避免使用,或少用「負責」、「統籌」這一類意義表述比較籠統的詞語,除非後面的句子能夠清楚地描述工作任務內容。另外,編寫崗位說明時,比較常用的「確保」一詞,應該出現在對工作任務的范圍和責任都已經清楚界定了的句式之中,否則便顯得過於籠統,不能清晰表達工作任務要求。
崗位職責的編制結果是對該崗位主要工作內容和工作任務所進行的拆分和羅列。一般情況下,可以選擇採用三種方式來對拆分後的工作任務項目進行排序:
第一種,按照拆分後的工作任務對工作崗位的重要程度來排序。重要程度的參考指標包括:工作任務在整個崗位職責中所佔工作量的大小;完成工作任務的難易程度;工作任務的技術含量;資源要求和實施風險等;
第二種,按照工作任務的先後完成順序來排序。某一工作崗位從時間順序上先做什麼,該工作任務條款就寫在前面,後做什麼,工作任務條款就寫在後面。有些基層工作崗位多採用這種排序方法。
第三種,按工作任務的性質來排序。把一個工作崗位的職責分解出的工作任務分別歸類,第一類是具有「決策屬性」的工作任務,包括:規劃目標、制定戰略、發布命令、草擬政策和規則、批准工作任務和文件等屬於高層次的工作內容,排在最前面。第二類是具有「管理屬性」的工作任務,包括管理的一般職能:計劃、組織、指揮、控制和協調工作;工作事項的統籌和溝通工作;培訓教育工作等,排列在第一類後面。第三類是具有「執行屬性」的工作任務,包括對一些物態的管理工作,和一些純粹的事務性工作,它們一般列在最後。
在實際編寫工作中,應根據工作崗位的管理特點,結合具體情況來選擇上述三種方式給工作任務排序,應遵循簡單、清晰和有效的原則,注意崗位職責的知會對象是適崗人員,條款的羅列和表述應以他們的理解和掌握為主要目的,否則便會做很多「無用功」。
在很多管理崗位上,決策、管理和執行的工作屬性同時存在,因此,採用第三種排序方式來排列細分工作任務,是相對比較理想的方法。
Ⅹ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令第485號·商業特許經營管理條例2016年1月31日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令第485號是《商業特許經營管理條例》。全文如下:
第一章總則
第一條為規范商業特許經營活動,促進商業特許經營健康、有序發展,維護市場秩序,制定本條例。
第二條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從事商業特許經營活動,應當遵守本條例。
第三條本條例所稱商業特許經營(以下簡稱特許經營),是指擁有注冊商標、企業標志、專利、專有技術等經營資源的企業(以下稱特許人),
以合同形式將其擁有的經營資源許可其他經營者(以下稱被特許人)使用,被特許人按照合同約定在統一的經營模式下開展經營,並向特許人支付特許經營費用的經營活動。
企業以外的其他單位和個人不得作為特許人從事特許經營活動。
第四條從事特許經營活動,應當遵循自願、公平、誠實信用的原則。
第五條國務院商務主管部門依照本條例規定,負責對全國范圍內的特許經營活動實施監督管理。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商務主管部門和設區的市級人民政府商務主管部門依照本條例規定,負責對本行政區域內的特許經營活動實施監督管理。
第六條任何單位或者個人對違反本條例規定的行為,有權向商務主管部門舉報。商務主管部門接到舉報後應當依法及時處理。
第二章特許經營活動
第七條特許人從事特許經營活動應當擁有成熟的經營模式,並具備為被特許人持續提供經營指導、技術支持和業務培訓等服務的能力。特許人從事特許經營活動應當擁有至少2個直營店,並且經營時間超過1年。
第八條特許人應當自首次訂立特許經營合同之日起15日內,依照本條例的規定向商務主管部門備案。在省、自治區、直轄市范圍內從事特許經營活動的,
應當向所在地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商務主管部門備案;跨省、自治區、直轄市范圍從事特許經營活動的,應當向國務院商務主管部門備案。
特許人向商務主管部門備案,應當提交下列文件、資料:
(一)營業執照復印件或者企業登記(注冊)證書復印件;
(二)特許經營合同樣本;
(三)特許經營操作手冊;
(四)市場計劃書;
(五)表明其符合本條例第七條規定的書面承諾及相關證明材料;
(六)國務院商務主管部門規定的其他文件、資料。特許經營的產品或者服務,依法應當經批准方可經營的,特許人還應當提交有關批准文件。
第九條商務主管部門應當自收到特許人提交的符合本條例第八條規定的文件、資料之日起10日內予以備案,並通知特許人。特許人提交的文件、資料不完備的,商務主管部門可以要求其在7日內補充提交文件、資料。
第十條商務主管部門應當將備案的特許人名單在政府網站上公布,並及時更新。
第十一條從事特許經營活動,特許人和被特許人應當採用書面形式訂立特許經營合同。
特許經營合同應當包括下列主要內容:
(一)特許人、被特許人的基本情況;
(二)特許經營的內容、期限;
(三)特許經營費用的種類、金額及其支付方式;
(四)經營指導、技術支持以及業務培訓等服務的具體內容和提供方式;
(五)產品或者服務的質量、標准要求和保證措施;
(六)產品或者服務的促銷與廣告宣傳;
(七)特許經營中的消費者權益保護和賠償責任的承擔;
(八)特許經營合同的變更、解除和終止;
(九)違約責任;
(十)爭議的解決方式;
(十一)特許人與被特許人約定的其他事項。
第十二條特許人和被特許人應當在特許經營合同中約定,被特許人在特許經營合同訂立後一定期限內,可以單方解除合同。
第十三條特許經營合同約定的特許經營期限應當不少於3年。但是,被特許人同意的除外。特許人和被特許人續簽特許經營合同的,不適用前款規定。
第十四條特許人應當向被特許人提供特許經營操作手冊,並按照約定的內容和方式為被特許人持續提供經營指導、技術支持、業務培訓等服務。
第十五條特許經營的產品或者服務的質量、標准應當符合法律、行政法規和國家有關規定的要求。
第十六條特許人要求被特許人在訂立特許經營合同前支付費用的,應當以書面形式向被特許人說明該部分費用的用途以及退還的條件、方式。
第十七條特許人向被特許人收取的推廣、宣傳費用,應當按照合同約定的用途使用。推廣、宣傳費用的使用情況應當及時向被特許人披露。
特許人在推廣、宣傳活動中,不得有欺騙、誤導的行為,其發布的廣告中不得含有宣傳被特許人從事特許經營活動收益的內容。
第十八條未經特許人同意,被特許人不得向他人轉讓特許經營權。被特許人不得向他人泄露或者允許他人使用其所掌握的特許人的商業秘密。
第十九條特許人應當在每年第一季度將其上一年度訂立特許經營合同的情況向商務主管部門報告。
第三章信息披露
第二十條特許人應當依照國務院商務主管部門的規定,建立並實行完備的信息披露制度。
第二十一條特許人應當在訂立特許經營合同之日前至少30日,以書面形式向被特許人提供本條
第二十二條規定的信息,並提供特許經營合同文本。
第二十二條特許人應當向被特許人提供以下信息:
(一)特許人的名稱、住所、法定代表人、注冊資本額、經營范圍以及從事特許經營活動的基本情況;
(二)特許人的注冊商標、企業標志、專利、專有技術和經營模式的基本情況;
(三)特許經營費用的種類、金額和支付方式(包括是否收取保證金以及保證金的返還條件和返還方式);
(四)向被特許人提供產品、服務、設備的價格和條件;
(五)為被特許人持續提供經營指導、技術支持、業務培訓等服務的具體內容、提供方式和實施計劃;
(六)對被特許人的經營活動進行指導、監督的具體辦法;
(七)特許經營網點投資預算;
(八)在中國境內現有的被特許人的數量、分布地域以及經營狀況評估;
(九)最近2年的經會計師事務所審計的財務會計報告摘要和審計報告摘要;
(十)最近5年內與特許經營相關的訴訟和仲裁情況;
(十一)特許人及其法定代表人是否有重大違法經營記錄;
(十二)國務院商務主管部門規定的其他信息。
第二十三條特許人向被特許人提供的信息應當真實、准確、完整,不得隱瞞有關信息,或者提供虛假信息。特許人向被特許人提供的信息發生重大變更的,應當及時通知被特許人。特許人隱瞞有關信息或者提供虛假信息的,被特許人可以解除特許經營合同。
第四章法律責任
第二十四條特許人不具備本條例第七條第二款規定的條件,從事特許經營活動的,由商務主管部門責令改正,沒收違法所得,處10萬元以上50萬元以下的罰款,並予以公告。
企業以外的其他單位和個人作為特許人從事特許經營活動的,由商務主管部門責令停止非法經營活動,沒收違法所得,並處10萬元以上50萬元以下的罰款。
第二十五條特許人未依照本條例第八條的規定向商務主管部門備案的,由商務主管部門責令限期備案,處1萬元以上5萬元以下的罰款;逾期仍不備案的,處5萬元以上10萬元以下的罰款,並予以公告。
第二十六條特許人違反本條例第十六條、第十九條規定的,由商務主管部門責令改正,可以處1萬元以下的罰款;情節嚴重的,處1萬元以上5萬元以下的罰款,並予以公告。
第二十七條特許人違反本條例第十七條第二款規定的,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門責令改正,處3萬元以上10萬元以下的罰款;情節嚴重的,處10萬元以上30萬元以下的罰款,並予以公告;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特許人利用廣告實施欺騙、誤導行為的,依照廣告法的有關規定予以處罰。
第二十八條特許人違反本條例第二十一條、第二十三條規定,被特許人向商務主管部門舉報並經查實的,由商務主管部門責令改正,處1萬元以上5萬元以下的罰款;情節嚴重的,處5萬元以上10萬元以下的罰款,並予以公告。
第二十九條以特許經營名義騙取他人財物,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尚不構成犯罪的,由公安機關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治安管理處罰法》的規定予以處罰。
以特許經營名義從事傳銷行為的,依照《禁止傳銷條例》的有關規定予以處罰。
第三十條商務主管部門的工作人員濫用職權、玩忽職守、徇私舞弊,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尚不構成犯罪的,依法給予處分。
第五章附則
第三十一條特許經營活動中涉及商標許可、專利許可的,依照有關商標、專利的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辦理。
第三十二條有關協會組織在國務院商務主管部門指導下,依照本條例的規定製定特許經營活動規范,加強行業自律,為特許經營活動當事人提供相關服務。
第三十三條本條例施行前已經從事特許經營活動的特許人,應當自本條例施行之日起1年內,依照本條例的規定向商務主管部門備案;逾期不備案的,依照本條例第二十五條的規定處罰。
前款規定的特許人,不適用本條例第七條第二款的規定。
第三十四條本條例自2007年5月1日起施行。
(10)商務部規章制度擴展閱讀: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令第485號,《商業特許經營管理條例》已經2007年1月31日國務院第167次常務會議通過,現予公布,自2007年5月1日起施行。
為規范商業特許經營活動,促進商業特許經營健康、有序發展,維護市場秩序,制定本條例。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從事商業特許經營活動,應當遵守本條例。
本辦法由國務院責任解釋。商務部於2004頒布的《商業特許經營管理辦法》(2004年第25號)同時作廢全文共九章四十二條。
新版細則
第一章
總則
第一條
為規范商業特許經營行為,保護當事人的合法權益,促進商業特許經營健康有序發展,制定本辦法。
第二條
本辦法所稱商業特許經營(以下簡稱特許經營),是指通過簽訂合同,特許人將有權授予他人使用的商標、商號、經營模式等經營資源,授予被特許人使用;被特許人按照合同約定在統一經營體系下從事經營活動,並向特許人支付特許經營費。
第三條
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開展特許經營活動適用本辦法。
第四條
特許人可以按照合同約定,將特許經營權直接授予被特許人,被特許人投資設立特許經營網點,開展經營活動,但不得再次轉授特許經營權;或者將一定區域內的獨家特許經營權授予被特許人,該被特許人可以將特許經營權再授予其他申請人,也可以在該區域內設立自己的特許經營網點。
第五條
開展特許經營應當遵守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法律、法規,遵循自願、公平、誠實、信用的原則,不得損害消費者合法權益。
特許人不得假借特許經營的名義,非法從事傳銷活動。
特許人以特許經營方式從事商業活動不得導致市場壟斷、妨礙公平競爭。
第六條
商務部對全國特許經營活動實施監督管理,各級商務主管部門對轄區內的特許經營活動實施監督管理。
第二章
特許經營當事人
第七條
特許人應當具備下列條件:
(一)依法設立的企業或者其他經濟組織;
(二)擁有有權許可他人使用的商標、商號和經營模式等經營資源;
(三)具備向被特許人提供長期經營指導和培訓服務的能力;
(四)在中國境內擁有至少2家經營1年以上的直營店或者由其子公司、控股公司建立的直營店;
(五)需特許人提供貨物供應的特許經營,特許人應當具有穩定的、能夠保證品質的貨物供應系統,並能提供相關的服務。
(六)具有良好信譽,無以特許經營方式從事欺詐活動的記錄。
第八條
被特許人應當具備下列條件:
(一)依法設立的企業或者其他經濟組織;
(二)擁有與特許經營相適應的資金、固定場所、人員等。
第九條
特許人享有下列權利:
(一)為確保特許經營體系的統一性和產品、服務質量的一致性,按照合同約定對被特許人的經營活動進行監督;
(二)對違反特許經營合同規定,侵犯特許人合法權益,破壞特許經營體系的被特許人,按照合同約定終止其特許經營資格;
(三)按照合同約定收取特許經營費和保證金;
(四)合同約定的其他權利。
第十條
特許人應當履行下列義務:
(一)按照本辦法有關規定及時披露信息;
(二)將特許經營權授予被特許人使用並提供代表該特許經營體系的營業象徵及經營手冊;
(三)為被特許人提供開展特許經營所必需的銷售、業務或者技術上的指導、培訓及其他服務;
(四)按照合同約定為被特許人提供貨物供應。除專賣商品及為保證特許經營品質必須由特許人或者特許人指定的供應商提供的貨物外,特許人不得強行要求被特許人接受其貨物供應,但可以規定貨物應當達到的質量標准,或提出若干供應商供被特許人選擇;
(五)特許人對其指定供應商的產品質量應當承擔保證責任;
(六)合同約定的促銷及廣告宣傳;
(七)合同約定的其他義務。
第十一條
被特許人享有下列權利:
(一)獲得特許人授權使用的商標、商號和經營模式等經營資源;
(二)獲得特許人提供的培訓和指導;
(三)按照合同約定的價格,及時獲得由特許人提供或安排的貨物供應;
(四)獲得特許人統一開展的促銷支持;
(五)合同約定的其他權利。
第十二條
被特許人應當履行下列義務:
(一)按照合同的約定開展營業活動;
(二)支付特許經營費、保證金;
(三)維護特許經營體系的統一性,未經特許人許可不得轉讓特許經營權;
(四)向特許人及時提供真實的經營情況,財務狀況等合同約定的信息;
(五)接受特許人的指導和監督;
(六)保守特許人的商業秘密;
(七)合同約定的其他義務。
第三章
特許經營合同
第十三條
特許經營合同的內容由當事人約定,一般包括以下內容:
(一)當事人的名稱、住所;
(二)授權許可使用特許經營權的內容、期限、地點及是否具有獨占性;
(三)特許經營費的種類、金額、支付方式以及保證金的收取和返還方式;
(四)保密條款;
(五)特許經營的產品或服務質量控制及責任;
(六)培訓和指導;
(七)商號的使用;
(八)商標等知識產權的使用;
(九)消費者投訴;
(十)宣傳與廣告;
(十一)合同的變更和解除;
(十二)違約責任;
(十三)爭議解決條款;
(十四)雙方約定的其他條款。
第十四條
特許經營費是指被特許人為獲得特許經營權所支付的費用,包括下列幾種:
(一)加盟費:是指被特許人為獲得特許經營權而向特許人支付的一次性費用;
(二)使用費:是指被特許人在使用特許經營權過程中按一定的標准或比例向特許人定期支付的費用;
(三)其他約定的費用:是指被特許人根據合同約定,獲得特許人提供的相關貨物供應或服務而向特許人支付的其他費用。
保證金是指為確保被特許者履行特許經營合同,特許人向被特許人收取的一定費用。合同到期後,保證金應退還被特許人。
特許經營雙方當事人應當根據公平合理的原則商定特許經營費和保證金。
第十五條
特許經營合同的期限一般不少於3年。
特許經營合同期滿後,特許人和被特許人可以根據公平合理的原則,協商確定特許經營合同的續約條件。
第十六條
特許經營合同終止後,原被特許人未經特許人同意不得繼續使用特許人的注冊商標、商號或者其他標志,不得將特許人的注冊商標申請注冊為相似類別的商品或者服務商標,不得將與特許人注冊商標相同或近似的文字申請登記為企業名稱中的商號,不得將與特許人的注冊商標、商號或門店裝潢相同或近似的標志用於相同或類似的商品或服務中。
第四章
信息披露
第十七條
特許人和被特許人在簽訂特許經營合同之前和特許經營過程中應當及時披露相關信息。
第十八條
特許人應當在正式簽訂特許經營合同之日20日前,以書面形式向申請人提供真實、准確的有關特許經營的基本信息資料和特許經營合同文本。
第十九條
特許人披露的基本信息資料應當包括以下內容:
(一)特許人的名稱、住所、注冊資本、經營范圍、從事特許經營的年限等主要事項,以及經會計師事務所審計的財務報告內容和納稅等基本情況;
(二)被特許人的數量、分布地點、經營情況以及特許經營網點投資預算表等,解除特許經營合同的被特許人占被特許人總數比例;
(三)商標的注冊、許可使用和訴訟情況;商號、經營模式等其他經營資源的有關情況;
(四)特許經營費的種類、金額、收取方法及保證金返還方式;
(五)」最近5年內「所有涉及訴訟的情況;
(六)可以為被特許人提供的各種貨物供應或者服務,以及附加的條件和限制等;
(七)能夠給被特許人提供培訓、指導的能力證明和提供培訓或指導的實際情況;
(八)法定代表人及其他主要負責人的基本情況及是否受過刑事處罰,是否曾對企業的破產負有個人責任等;
(九)特許人應被特許人要求披露的其他信息資料。
由於信息披露不充分、提供虛假信息致使被特許人遭受經濟損失的,特許人應當承擔賠償責任。
第二十條
被特許人應當按照特許人的要求如實提供有關自己經營能力的資料,包括主體資格證明、資信證明、產權證明等。在特許經營過程中,應當按照特許人的要求及時提供真實的經營情況等合同約定的資料。
第二十一條
在特許經營期間及特許經營合同終止後,被特許人及其雇員未經特許人同意,不得披露、使用或者允許他人使用其所掌握的特許人的商業秘密。
第二十二條
未與特許人鑒定特許經營合同,但通過特許人的信息披露而知悉特許人商業秘密的人和申請人,應當承擔保密義務。未經特許人同意,不得泄露、向他人透露或轉讓特許人的商業秘密。
第五章
廣告宣傳
第二十三條
特許人在宣傳、促銷、出售特許經營權時,廣告宣傳內容應當准確、真實、合法,不得有任何欺騙、遺漏重要事實或者可能發生誤導的陳述。
第二十四條
特許人和被特許人在廣告宣傳材料中直接或者間接含有特許人的經營收入或者收益的記錄、數字或者其他有關資料,應當真實,涉及的地區及時間應當明確。
第二十五條
特許人和被特許人不得以任何可能誤導、欺騙、導致混淆的方式模仿他人商標、廣告畫面及用語或者其他辨識標記。
第二十六條
在特許經營推廣活動中,特許人不得人為誇大特許經營所帶來的利益或者有意隱瞞特許經營客觀上可能出現的影響他人利益的情況。
第六章
監督管理
第二十七條
各級商務主管部門應當加強對本行政區域內特許經營活動的管理和協調,指導當地行業協會(商會)開展工作。
各級商務主管部門應當建立特許人、被特許人信用檔案,及時公布違規企業名單。
第二十八條
特許經營行業協會(商會)應當根據本辦法制定行業規范,開展行業自律,為特許經營當事人提供相關服務,促進行業發展。
第二十九條
特許人應當在每年1月份將上一年度簽訂的特許經營合同的情況報其所在地商務主管部門和被特許人所在地商務主管部門備案。所在地商務主管部門應將備案情況報上一級商務主管部門。
第三十條
在特許經營活動中涉及專利許可的,應當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專利法》及其實施細則的有關規定簽訂專利許可合同,並按《專利實施許可合同備案管理辦法》規定辦理備案事宜。
第三十一條
在開展特許經營活動之前,特許人應按《中華人民共和國商標法》及其實施條例的規定辦理商標使用許可合同備案事宜。
第七章
外商投資企業的特別規定
第三十二條
外商投資企業不得以特許經營方式從事《外商投資產業指導目錄》中的禁止類業務。
第三十三條
外商投資企業以特許經營方式從事商業活動的,應向原審批部門提出申請增加「以特許經營方式從事商業活動」的經營范圍,並提交下列材料:
(一)申請書及董事會決議;
(二)企業營業執照及外商投資企業批准證書(復印件);
(三)合同、章程修改協議(外資企業只報送章程修改);
(四)證明符合本辦法第七條規定的有關文件資料;
(五)反映本辦法第十九條規定的基本信息資料;
(六)特許經營合同樣本;
(七)特許經營操作手冊。
審批部門應當在收到上述全部申請材料之日起30日內做出批准或者不批準的書面決定。
申請人獲得批准後,應在獲得審批部門換發的《外商投資企業批准證書》後1個月內向工商行政管理機關辦理企業登記變更手續。
第三十四條
外商投資企業經批准以特許經營方式從事商業活動的,應在每年1月份將上一年度簽訂的特許經營合同的情況報原審批部門和被特許人所在地商務主管部門備案。
第三十五條
外國投資者設立專門以特許經營方式從事商業活動的外商投資企業時,除符合本辦法外,還須符合外商投資有關法律、法規及規章的規定。
第三十六條
本辦法施行前已經以特許經營方式從事商業活動的外商投資企業,應將已開展業務的情況向原審批部門備案,繼續以特許經營方式從事商業活動的,應按本章規定的程序辦理相關手續。
第三十七條
港、澳、台投資企業在內地以特許經營方式從事商業活動參照本章規定執行。
第八章
法律責任
第三十八條
違反本辦法第七條、第八條規定的,由商務主管部門責令改正,並可處以3萬元以下罰款;情節嚴重的,提請工商行政管理機關吊銷營業執照。
第三十九條
未按本辦法規定進行信息披露的,由商務主管部門責令改正,並處以3萬元以下罰款;情節嚴重的,提請工商行政管理機關吊銷營業執照。
第四十條
特許人違反本辦法規定進行廣告宣傳的,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廣告法》及其他有關法律、行政法規及規章的規定處理。
第九章
附則
第四十一條
本辦法由商務部負責解釋。
第四十二條
本辦法自2005年2月1日起施行,原國內貿易部發布的《商業特許經營管理辦法(試行)》同時廢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