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企業環保的規章制度
⑴ 環保管理制度
環保管理制度主要有八項,具體如下:
1、環境影響評價制度;
2、三同時制度;
3、排污收費制度;
4、環境保護目標責任制;
5、城市環境綜合整治定量考核制度;
6、排污許可證制度;
7、污染集中控制制度;
8、污染源限期治理制度。
由於環境管理的內容涉及土壤、水、大氣、生物等各種環境因素,環境管理的領域涉及經濟、社會、政治、自然、科學技術等方面,環境管理的范圍涉及國家的各個部門,所以環境管理具有高度的綜合性。
《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第十五條 國務院環境保護主管部門制定國家環境質量標准。
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對國家環境質量標准中未作規定的項目,可以
制定地方環境質量標准;對國家環境質量標准中已作規定的項目,可以制定嚴於
國家環境質量標準的地方環境質量標准。地方環境質量標准應當報國務院環境保
護主管部門備案。
國家鼓勵開展環境基準研究。
第十七條 國家建立、健全環境監測制度。國務院環境保護主管部門制定監
測規范,會同有關部門組織監測網路,統一規劃國家環境質量監測站的設
置,建立監測數據共享機制,加強對環境監測的管理。
有關行業、專業等各類環境質量監測站的設置應當符合法律法規規定
和監測規范的要求。
監測機構應當使用符合國家標準的監測設備,遵守監測規范。監測機構及其
負責人對監測數據的真實性和准確性負責。
第四十條 國家促進清潔生產和資源循環利用。
國務院有關部門和地方各級人民政府應當採取措施,推廣清潔能源的生產和
使用。
企業應當優先使用清潔能源,採用資源利用率高、污染物排放量少的工藝、
設備以及廢棄物綜合利用技術和污染物無害化處理技術,減少污染物的產生。
⑵ 企業環境安全管理制度
企業環境管理制度範本一
一、加大產品結構調整力度,依據相關產業政策要求按期淘汰落後的生產能力、工藝和產品。積極實施清潔生產審計並自覺實施清潔生產,創建「環境友好型企業」。
二、要建立專門的環境管理機構,健全完善環境管理制度並納入正常管理,記錄環保設施的運行數據並建立環保檔案,環保設施穩定運轉率達到95%以上。建立和完善環境污染事故應急預案,並定期組織演練。
三、加強生產技術和設備管理,杜絕跑、冒、滴、漏,充分利用好各種資源、能源,提高原料、能源利用率,不產生或少產生廢棄物。凡是通過檢修、更換設備能夠解決污染問題的,要及時停產檢修、更換設備。
四、必須在查清污染現狀和排污底數的基礎上,制訂切實可行的治理規劃,有計劃、有步驟地付諸實施。周圍居民和企業員工對環保工作滿意率達到90%以上。
五、現有化工企業的改擴建項目,必須符合環境保護規劃、土地利用規劃、產業政策及其他有關規定,實行以新帶老的原則,一並解決新老項目污染問題,確保增產不增污。
六、與原輔材料供應方、協作方簽訂的原料供應服務協議中要按照《危險化學品安全管理條例》、《道路危險貨物運輸管理規定》以及其他有關法律、法規要求,明確危險化學品包裝、運輸、裝卸等過程中的安全要求和環保要求。
七、揮發性原料、產品的儲存必須採用密閉設施,儲罐必須設置呼吸閥、壓力調節裝置或採用內浮頂儲罐,原料、產品裝卸要採取回收處理措施,減少廢氣排放。
八、揮發性原料、產品在輸送、儲存過程中,安全閥、管道、容器中排放的氣體必須回收或採用其他合理有效的處理措施,取樣分析要採用在線閉路采樣。靜密封點泄漏率保持在萬分之五以下。
九、生產裝備符合相關清潔生產標准中國內清潔生產先進要求,設備運行無故障,設備完好率要保持在98%以上。
十、企業對排放的廢氣必須採用有效措施進行治理。生產原料、產品的裝卸要採用自動密閉裝卸設施。生產設備所有排氣口排放廢氣必須全部收集並採用回收、吸收、吸附、催化燃燒等合理的措施進行處理,達到排放標准要求,嚴禁不經處理直接排放。
十一、對散發惡臭污染物等化工異味的設施必須採取密閉處理,並對惡臭污染物採取凈化回收措施處理,以達到企業廠界外無化工異味的要求。
十二、各生產裝置排出的廢水,必須在清污分流的前提下進行有效處理並達標排放。廢水輸送管道及廢水儲存、處理設施必須採取密閉措施並設置廢氣回收處理設施,防止化工異味氣體揮發。
十三、企業產生的固體廢棄物必須嚴格按照《國家危險廢物名錄》進行分類。廠內固體廢棄物的臨時儲存場要依據《一般工業固體廢棄物貯存、處置場污染控制標准》(GB18599)和《危險廢物貯存污染控制標准》(GB18597)的要求建設,固體廢棄物在廠內的臨時貯存場應設置防止滲漏、密閉防止化工異味氣體揮發以及污水、廢氣回收處理設施。固體廢棄物應及時清運處置。工業固體廢物和危險廢物安全處置率均達到100%。
十四、對工藝過程中產生的可用尾氣,不參加化學反應或反應過剩的化學介質,都要回收利用或處理,嚴禁直接排放。
十五、對生產和設備檢修中產生的廢酸液、廢鹼液、殘液或有機溶劑,必須做到本廠分檔、循環套用於生產,或者經過加工處理後出售給具有資質的單位利用處理,不得隨意排放。對設備檢修過程中產生的廢氣、廢水要統一收集處理,不得造成二次污染。
十六、各廢氣排放點源必須安裝在線監測設備,並與環保部門聯網。
十七、國家、省頒布新的標准後執行新的排放標准。
⑶ 遼寧省鄉鎮企業環境保護管理條例
第一章總則第一條為保護和改善環境,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保障人體健康,促進鄉鎮企業健康發展,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和有關法律、法規,制定本條例。第二條本條例適用於我省行政區域內的所有鄉鎮企業。第三條各級人民政府應當將鄉鎮企業環境保護管理工作納入農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和計劃,合理規劃鄉鎮企業布局,發展無污染和少污染產業和產品,實施污染物排放總量控制,防止鄉鎮企業對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開展農村環境保護宣傳教育工作,提高公民的環境保護意識。
縣、鄉(鎮)人民政府應當切實加強鄉鎮企業環境管理,實行區域環境質量負責制,將轄區環境質量狀況作為考核縣、鄉(鎮)工作的重要內容。第四條鄉鎮企業應當制定防治污染計劃,建立環境保護責任制度,採用清潔的生產工藝和技術,提高資源和能源的利用率。對產生的廢物進行處理、綜合利用或者合理處置。第五條各級人民政府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以下簡稱環保部門),對本行政區域內的鄉鎮企業環境保護工作實施統一監督管理。
各級人民政府鄉鎮企業行政主管部門、農業行政主管部門協同同級環保部門,對本行政區域內的鄉鎮企業環境保護工作進行管理。第六條環保部門有權對本行政區域內的鄉鎮企業的環境保護情況進行現場檢查。被檢查單位應當如實反映情況,提供必要的資料。檢查人員應當為被檢查單位保守技術和業務秘密。第七條對在鄉鎮企業環境保護中做出顯著成績的單位和個人,各級人民政府和有關部門應給予表彰或者獎勵。第二章環境污染的集中控制第八條各級人民政府應當按照全面規劃、合理布局、預防為主、防治結合的原則,劃定鄉鎮企業集中建設區,使鄉鎮企業在地域上逐步實現相對集中。第九條鄉鎮企業集中建設區不準建在城鎮和村屯主導上風向和居民生活區、文化教育區、水源保護區、自然保護區、風景名勝區以及其他需要特殊保護的區域內。第十條建設鄉鎮企業集中建設區必須進行區域環境影響評價,並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報批。未經審查批准,不得實施建設。第十一條在鄉鎮企業集中建設區內實行污染集中控制、污染物排放總量控制和濃度控制相結合的措施,減少污染物排放量。第十二條新建的鄉鎮企業,應當建在鄉鎮企業集中建設區,實行環境污染的集中控制。
已建成的對環境有污染的企業,由縣以上人民政府責令限期遷入鄉鎮企業集中建設區或者轉產、停產、關閉。第三章防治環境污染第十三條禁止鄉鎮企業採用國家明令禁止的生產工藝進行煉焦、煉硫、煉砷、煉汞、煉鉛鋅、煉油、選金和農葯、漂染、電鍍、石棉製品的生產。
採用其他生產工藝進行前款所列項目生產的,以及製革、制漿造紙、染料、重燒鎂和重污染化工等項目生產的,其環境影響報告書必須經省環保部門批准。
禁止鄉鎮企業開采放射性礦產資源、利用放射性同位素生產各類製品。第十四條鄉鎮企業從事農業綜合開發、森林開發,交通及水利工程建設、風景資源開發、礦產資源開發、動植物資源開發,荒地、草原和濕地開墾等影響環境和自然生態的建設項目,必須執行環境影響評價制度。第十五條新建、改建、擴建項目和技術改造項目必須執行環境影響評價制度和防治污染設施與主體工程同時設計、同時施工、同時投產的「三同時」制度,並保證防治污染設施正常運轉。防治污染設施停運,必須按照規定辦理審批手續。第十六條凡經省、市、縣環保部門審查認定,確需配套建設防治污染設施的新建、改建、擴建項目和技術改造項目,建設單位必須在項目開工前向審批該項目的環保部門繳納「三同時」保證金「三同時」保證金按照項目中防治污染設施投資額的一定比例分段計算,合並繳納。具體標准為:
(一)投資額在5000元以下(含5000元)的,按照30%繳納;
(二)投資額超過5000元以上至10萬元的部分按照20%繳納;
(三)投資額超過10萬元至50萬元的部分按照10%繳納;
(四)投資額超過50萬元至100萬元的部分按照5%繳納;
(五)投資額超過100萬元的部分按照2%繳納。第十七條「三同時」保證金按照下列規定分期返還:
(一)防治污染設施土建工程全部結束後,建設單位可申請返還保證金全額的60%;
(二) 建設項目竣工後,經環保部門驗收合格,返還剩餘的保證金及利息;
驗收不合格的,責令其限期完善,完善後返還剩餘保證金及利息;建設項目竣工半年後防治污染設施經驗收仍不合格或者仍未經驗收的,保證金的剩餘部分,轉入污染源治理專項基金。
環保部門接到鄉鎮企業申請後,應當在5個工作日內按照前款規定將保證金及利息返還企業。
⑷ 環保規章制度
企業環保管理制度
第一章 總則
第一條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為認真執行全面規劃,合理布局,綜合利用,化害為利,依靠群眾,大家動手,保護環境,造福人民"的環境方針,搞好本企業的環境保護工作,特製定本管理制度。
第二條 本企業環境保護管理主要任務是:宣傳和執行環境保護法律法規及有關規定,充分、合理地利用各種資源、能源,控制和消除污染,促進本企業生產發展,創造良好的工作生活環境,使企業的經濟活動能盡量減少對周圍生態環境的污染。
第三條 保護環境人人有責。企業員工、領導都要認真、自覺學習、遵守環境保護法律法規及有關規定,正確看待和處理生產與保護環境之間的關系,堅持預防為主,防治結合的方針,提倡車間清潔生產、循環利用,從源頭消滅污染物。
第二章 組織結構
第四條 根據環境保護法,企業應設置環境保護和環境監測機構,企業環保技術人員全面負責本企業環境保護工作的管理和監測任務,改善企業環境狀況,減少企業對周圍環境的污染,並協調企業與政府環保部門的工作。
第五條 建立企業環境保護網,有企業領導和企業環保員組成,定期召開企業環保情況報告會和專題會議,負責貫徹會議決定,共同搞好本企業的環境保護工作。
第六條 企業環境保護機構應配備必須的環保專業技術人員,並保持相對穩定。設置一名廠級領導來分管環境保護工作,並指定若干名專職環保技術員,協助領導工作。環保機構只能加強,不能削弱。
第三章 基本原則
第七條 企業環保工作由分管環保領導主管,搞好企業內的環保工作,並直接向企業負責人負責環保事項。
第八條 環保人員要重視防治"三廢"污染,保護環境。要把環境保護工作作為生產管理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納入到日常生產中去,實行生產環保一齊抓。
第九條 環境保護工作關繫到周邊環境和每個職工的身體健康及企業生產發展,企業員工必須嚴格執行環境保護工作制度,任何違反環保工作制度,造成事故者,必根據事故程度追究責任。
第十條 防止"三廢"污染,所有造成環境污染和其它公害的車間都必須提出治理規劃,有計劃、有步驟地加以實施,本企業在財力、物力、人力方面應及時給予安排解決。
第十一條 對環保設施、設備等要認真管理,建立定期檢查、維修和維修後驗收制度,保證設備、設施完好,運轉率達到考核指標要求,並確保備品備葯的正常儲備量。
第十二條 在下達企業考核各項指標的同時,把環保工作作為評定內容之一。
第十三條 凡新建、擴建、改造項目中的"三廢"治理和綜合利用工作所需資金、設備材料,必須同時列入計劃,切實予以保證,在施工過程中不得以任何理由為借口排擠"三廢"治理和綜合利用工程的資金、設備、材料和人力等。
第四章 環保機構職責
第十四條 本企業環保機構職責:
1、在企業分管領導負責下,認真貫徹執行國家、上級主管部門的有關環保方針、政策和法規,負責企業本企業環保工作的管理、監察和測試等。
2、負責組織制定環保長遠規劃和年度總結報告。
3、監督檢查本廠執行"三廢"治理情況,參加新建、擴建和改造項目方案的研究和審查工作,並參加驗收,提出環保意見和要求。
4、組織企業內部環境監測,掌握原始記錄,建立環保設施運行台帳,做好環保資料歸檔和統計工作,按時向上級環保部門報告。
5、對員工進行環保法律、法規教育和宣傳,提高員工的環保意識,並對環保崗位進行培訓考核。
第五章 獎勵和懲罰
第十五條 凡本企業員工,在環境保護工作中,成績明顯者給予精神和物質獎勵。
第十六條 凡本企業員工玩忽職守,任意排放企業"三廢",造成污染環境事件,按觸犯《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論處,視情節輕重,給予行政處分,賠款,直至追究刑事責任。
第六章 附則
第十七條 本制度與國家法律、法規等部門文件有抵觸時,按上級文件規定執行。
第十八條 本管理制度屬企業規章制度的一部分,有企業負責貫徹落實和執行。管理部門要嚴格執行,並監督、檢查
⑸ 公司環保法律法規主要涉及哪些
法律分析:污染者要負責治理自己的污染源或承擔污染治理費用。在污染造成損害時,要對受害者賠償損失,負擔消除污染後果的費用。排污收費制度和某些同排污有關的稅收制,是貫徹污染者負擔原則的具體措施。對治理污染、保護環境和環境科學研究等活動,由國家給予財政補貼和稅收上的優待。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法》 第六十八條 產品和包裝物的設計、製造,應當遵守國家有關清潔生產的規定。國務院標准化主管部門應當根據國家經濟和技術條件、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狀況以及產品的技術要求,組織制定有關標准,防止過度包裝造成環境污染。生產經營者應當遵守限制商品過度包裝的強制性標准,避免過度包裝。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市場監督管理部門和有關部門應當按照各自職責,加強對過度包裝的監督管理。生產、銷售、進口依法被列入強制回收目錄的產品和包裝物的企業,應當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對該產品和包裝物進行回收。電子商務、快遞、外賣等行業應當優先採用可重復使用、易回收利用的包裝物,優化物品包裝,減少包裝物的使用,並積極回收利用包裝物。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商務、郵政等主管部門應當加強監督管理。國家鼓勵和引導消費者使用綠色包裝和減量包裝。
⑹ 企業環境保護及管理的規章制度都有哪些
企業環境保護及管理的規章制度包含9個方面內容:1] 危險廢物的存放、回內收和處理制度;容2] 醫療廢物的回收和處理制度;3] 普通固體廢物(含破碎無用的木卡板、廢膠盆、廢膠袋、廢紙品、啤機的廢水口料及裝粉袋、布碎等)的回收和處理制度。4] 生活垃圾的回收和處理制度;5] 工業污水的回收和記錄;6] 廚房和洗手間的生活污水的回收和記錄;7] 飲用水每年送檢制度;8] 工廠空氣向外排放;9] 危險材料庫存的管控制度。
⑺ 企業的環保要求是什麼
企業的環保要求:
《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第四章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第四十二條排放污染物的企業事業單位和其他生產經營者,應當採取措施,防治在生產建設或者其他活動中產生的廢氣、廢水、廢渣、醫療廢物、粉塵、惡臭氣體、放射性物質以及雜訊、振動、光輻射、電磁輻射等對環境的污染和危害。
排放污染物的企業事業單位,應當建立環境保護責任制度,明確單位負責人和相關人員的責任。
重點排污單位應當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和監測規范安裝使用監測設備,保證監測設備正常運行,保存原始監測記錄。
嚴禁通過暗管、滲井、滲坑、灌注或者篡改、偽造監測數據,或者不正常運行防治污染設施等逃避監管的方式違法排放污染物。
第四十三條排放污染物的企業事業單位和其他生產經營者,應當按照國家有關規定繳納排污費。排污費應當全部專項用於環境污染防治,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截留、擠占或者挪作他用。
依照法律規定徵收環境保護稅的,不再徵收排污費。
⑻ 企業主要執行哪六種環保制度
法律分析:企業環境保護及管理的規章制度包含9個方面內容:
1、危險廢物的存放、回收和處理制度;
2、醫療廢物的回收和處理制度;
3、普通固體廢物(含破碎無用的木卡板、廢膠盆、廢膠袋、廢紙品、啤機的廢水口料及裝粉袋、布碎等)的回收和處理制度。
4、生活垃圾的回收和處理制度;
5、工業污水的回收和記錄;
6、廚房和洗手間的生活污水的回收和記錄;
7、飲用水每年送檢制度;
8、工廠空氣向外排放;
9、危險材料庫存的管控制度。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
第四條 保護環境是國家的基本國策。
國家採取有利於節約和循環利用資源、保護和改善環境、促進人與自然和諧的經濟、技術政策和措施,使經濟社會發展與環境保護相協調。
第五條 環境保護堅持保護優先、預防為主、綜合治理、公眾參與、損害擔責的原則。
第六條 一切單位和個人都有保護環境的義務。
地方各級人民政府應當對本行政區域的環境質量負責。
企業事業單位和其他生產經營者應當防止、減少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對所造成的損害依法承擔責任。
公民應當增強環境保護意識,採取低碳、節儉的生活方式,自覺履行環境保護義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