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道保潔管理規章制度
❶ 遼源市河道垃圾治理條例
第一條為了加強河道垃圾治理,維護河道環境衛生,保持水體清潔,優化生態環境,根據有關法律、法規,結合本市實際,制定本條例。第二條本市行政區域內河道垃圾治理適用本條例。第三條本條例所稱河道垃圾,是指河道管理范圍和河道管理相鄰區內存在的生產、生活和其他活動中產生的各類固體廢棄物。
河道管理范圍是指依照法律、法規規定納入河道管理的區域,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負責劃定。
河道管理相鄰區是指河道管理范圍以外相鄰的一定區域,由縣級人民政府結合實際管理需要劃定。第四條河道垃圾治理應當堅持統一領導、分級負責、部門聯動、城鄉統籌、社會參與、綜合防治的原則,建立河道垃圾治理長效機制。第五條市、縣(區)人民政府應當加強對河道垃圾治理工作的領導,為河道垃圾治理工作提供必要的保障。
河道垃圾治理應當納入河長制工作職責,作為監督考核內容。第六條市、縣(區)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門是本行政區域河道管理范圍內垃圾治理的主管機關,對河道管理范圍內垃圾治理實施監督管理。
市、縣(區)人民政府所屬相關部門、鄉(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以及村民委員會、居民委員會應當密切配合河道管理范圍內垃圾治理主管機關,共同做好河道垃圾治理工作。
鄉(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組織對河道管理相鄰區內垃圾實施治理。第七條提倡和鼓勵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參與河道垃圾治理,開展志願服務。第八條各級人民政府和有關部門、基層群眾性自治組織、新聞媒體應當加強河道管理保護相關法律、法規的宣傳普及,提高公民的河道生態環境保護意識。第九條在河道管理范圍內,禁止下列行為:
(一)拋撒、堆放、傾倒、掩埋生活垃圾;
(二)棄置、堆放、傾倒礦渣、石渣、煤灰、泥土、磚石、瓦礫等工業和建築垃圾;
(三)棄置、堆放農用塑料薄膜、農葯包裝廢棄物,以及柴草、農作物秸稈等農業生產垃圾;
(四)堆放、掩埋畜禽糞便或者棄置、掩埋動物屍體垃圾;
(五)法律、法規禁止的其他情形。第十條河道管理相鄰區內施工單位應當採取措施,防止污染河道環境。施工單位應當及時清運施工過程中產生的建築垃圾和遺留物,並按照法律規定進行利用或者處置。施工單位不得棄置或者擅自傾倒、拋撒、堆放施工過程中產生的建築垃圾和遺留物。第十一條河道管理相鄰區內工業生產、加工製作產生的廢棄物應當安全分類存放,回收利用或者採取無害化處理措施,不得亂堆亂放。第十二條河道管理相鄰區內農業生產垃圾應當及時收集,妥善處理,不得隨意丟棄。
農作物秸稈應當按照鄉(鎮)人民政府和村民委員會的要求,收集堆放在指定的地點,並採取有效措施,防止其進入河道管理范圍。第十三條河道管理相鄰區內不得棄置、掩埋動物屍體;畜禽糞便應當按照要求清理和收集,不得隨意拋撒。第十四條河道管理相鄰區內的單位和個人應當遵守環境衛生有關法律、法規規定,履行生活垃圾投放、清理等義務。第十五條縣(區)人民政府應當根據需要,按照相關規定在河道管理相鄰區內建設或者改造廁所、設置生活垃圾箱(點)等衛生設施。第十六條縣(區)人民政府應當建立覆蓋城鄉的河道垃圾日常保潔制度,根據需要配備相應數量的保潔人員,或者依法委託專業保潔單位收集、清理和處置河道垃圾。
河道垃圾的收集、清理、貯存、運輸、處置應當遵守有關法律、法規規定。第十七條市、縣(區)人民政府應當加強對河道垃圾治理資金和設施的投入,通過提升科技手段及時發現並採取有效措施,防止垃圾進入河道管理范圍。第十八條市、縣(區)人民政府應當加強對河道垃圾治理工作的監督,將河道垃圾治理工作納入本級人民政府督促檢查工作范圍,定期開展督促檢查,建立和實施河道垃圾限期治理報告、調查復核、情況通報等工作制度。
河道垃圾治理主管機關應當建立信息共享和執法協作機制,公開河道垃圾治理違法行為投訴舉報的方式和途徑,對投訴舉報事項進行調查處理,並及時通報情況。第十九條鄉(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應當加強對河道管理相鄰區的管理,及時制止或者糾正違反本條例規定的行為;對制止或者糾正無效的,負責向相關部門報告。
❷ 什麼是河道管理機制
是指建立長效的《河道長效管理實施辦法》。
對河道保潔、綠化養護和設施養護三個方面建立長效管理機制,確定目標責任與考核制度,明確管理職能,保潔工作下沉式管理、綠化養護與設施養護作業市場化,進一步打造良好的水環境。
比如:
1.河道保潔管理下沉式
馬陸鎮河道保潔工作原來是為解決四五十年代出生人員的工作需求而組建的,由鎮河道保潔社負責,保潔人員100多名。2014年年初,通過馬陸鎮主要領導、分管領導以及有關部門調查研究,最終決定將全鎮龐大的保潔隊伍分解下沉到了19個村、社區,根據每個村、社區河道數量配備相應數量人員,由原來的一支隊伍化整為零,變成了19支保潔隊伍。河道保潔員的日常保潔工作,直接由村、社區安排一名副主任管理與考核,鎮農委、鎮水務所、鎮河道保潔社則定期對各村的河道養護質量進行抽查、打分。每月將河道保潔的打分情況統一全鎮通報,打分的高低將直接影響年終對村委會、社區的考核。通過下沉式管理,村民、村委與保潔人員的短線聯動,保潔人員工作內容更加明確,提高了河道保潔問題的反應時效,加強了村級河道長效管理。而鎮河道保潔社則可將工作重心落在監督檢查、編制保潔計劃,制定保潔標准等公共管理職能層面上,逐步形成精簡高效、管理與作業分離、分級管理、規范有序的保潔管理模式。通過一年來的磨合,我鎮的河道保潔狀況取得了明顯的改觀,河面比原來更加整潔。通過由管人到管事的管理模式轉變,減輕了河道保潔社的工作量,增強了各村委會的責任心,強化了保潔隊伍的管理,提高了河道保潔質量與效率。
2.河道管理分工責任制
鎮水務所、鎮城建辦、鎮河道保潔社,作為中小河道養護的責任主體,分工不分家。鎮水務所負責全鎮河道設施的養護維修管理工作;鎮河道保潔社負責河道水面以及岸坡的保潔管理工作;鎮城建辦負責全鎮中小河道綠化的養護管理工作,三家單位相互協作、相互配合、分工不分家。在年初,由鎮水務所牽頭,制定整體的河道養護年度目標與計劃;年中各單位按照保潔、綠化、設施三方面分頭開展實施工作,同時每月上報進度情況,起到協調與監督作用,在河道養護過程中,每年集中三方力量建立星級河道與文明示範村,通過建立樣板河段,提升養護綜合水平;在年中與年末都會由區水務局按照《嘉定區中小河道管理養護工作考核辦法》進行考核工作,形成了有實效定量考核制度,做到目標化、定量化、制度化管理。
3.河道資金管理系統化
馬陸鎮嚴格按照專款專用原則使用中小河道養護資金。科學合理地申報預算,以預算規范後期資金使用額度,讓河道養護費用有計劃地節約使用;嚴格地執行「集中支付」的網上撥付流程,使資金撥付平台化,減少資金流轉流程,讓資金使用透明、規范;對已使用資金做好資料匯總,按照工程項目將賬冊、發票等組織成冊,做到每筆錢都有帳可查、有底可尋。
對河道養護工程,馬陸鎮建立了一套預先報系統,主要針對未來兩三年的中小河道整治工程,通過上平台預先報送,讓鎮政府與區水務局能以宏觀的角度安排工程的開展。對急需解決的關乎市民日常生活的河道問題,如護坡搶修、河岸垃圾清運等工程,提交優先申請,優先解決。這樣鎮政府可以更合理地安排近幾年的養護資金使用。
4.河道養護作業市場化
馬陸鎮積極推進河道養護市場化,實行競標競價方式,由專業養護公司承包進行日常養護管理,政府部門進行監督管理。在新城核心區的河道綠化中,通過購買社會服務,由具有城市園林綠化三級資質的專業綠化養護公司對龔家浜、趙涇、黃龍港、石崗門塘等6條河道進行綠化養護,養護面積達98100平方米。同時由鎮城建辦制定相應的綠化考核辦法,明確河道養護工作中養護范圍、養護原則、養護流程等,規范河道綠化養護行為。在設施維修與河道疏浚中,也採用招投標方式開展水利工程,由鎮水務所派專業人員在工程施工中進行工程的指導與監督,讓施工單位保質保量地做好養護工程。在今後的實踐中馬陸鎮將加大養護市場化的力度,利用市場機制,引入專業養護公司進行日常維護工作,確保河道的「面清、岸潔」。
5.河道違法事件規范處理
在日常工作中一旦發現水務違法事件,核實情況後,會同區水務稽查支隊,聯合村委、社區,發揮多部門的協調作用,以勸導與宣傳為主,依法、規范地處理水務違法事件,嚴格水資源管理,全面提升馬陸鎮水環境、水資源、水安全。
6.多渠道公眾監督機制
長期以來河道整治一直被認為是政府行為,沒有形成廣泛有效的公眾參與機制和監督,市民們隨意在河邊種菜搭棚,小朋友們暑期在河道中野泳,企業亂傾倒堆土入河、填河等事件時有發生。
為加強中小河道養護工作,保障我鎮河道管理健全發展,在每年的世界水日、中國水周,通過樹立宣傳版、發宣傳資料等方式,走農村、走社區、走學校、走企業,與市民互動,加大對河道的相關法律、法規的宣傳,讓市民意識到應該避免的違法行為。同時以報刊、廣播、微博、微信等宣傳渠道,讓市民階段性地了解河道養護工作內容,向市民發倡議等,營造公眾自覺參與河道整治的良好氛圍。並聘請市民河道巡查員,賦予群眾監督權利,鼓勵市民對各種污染行為進行投訴,建立全社會監督的網路體系。
7.河道突發情況預案制
針對突發水污染事件及河道水生植物大規模爆發等特殊情況,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污染防治法》等法律、法規及相關政策規定,由馬陸鎮水務所以水務行業的專業視角編制應對特殊情況的緊急預案,確定防控范圍、工作原則,明確職責分、具體工作流程及聯系人,做到遇到突發事件快速有效地應對。
8.結語
中小河道養護工作是一項長期而普惠民生的工作,馬陸鎮在不斷健全養護管理制度中,摸索著中小河道長效管理新機制,通過整治與管理同行,標本兼治,將讓河道綜合整治工作持久穩定、深入有效地開展,以明確養護單位的職責,市場化的養護隊伍,切實的考核管理模式,落實中小河道養護長效管理工作,努力為廣大市民提供整潔優美的河道環境。
❸ 浙江省河道管理條例的條例內容
(2011年9月30日浙江省十一屆人大常委會第28次會議通過) 第一條 為了加強河道管理,保障防洪安全和排澇通暢,改善水生態環境,發揮河道的綜合功能,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法》、《中華人民共和國防洪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河道管理條例》和其他有關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結合本省實際,制定本條例。
第二條 本條例適用於本省行政區域內河道(包括江河、溪流、湖泊、人工水道、行洪區,下同)的規劃、建設、保護和管理等活動。
河道內的航道,同時適用有關航道管理的法律、法規。
第三條 河道管理應當服從防洪總體安排,全面規劃,統籌兼顧,保護優先,綜合治理,合理利用。
河道管理實行按流域統一管理與按區域分級管理相結合的體制。
第四條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加強對河道管理工作的領導,將河道管理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及年度計劃,加強河道管理機構和隊伍建設,保障河道規劃、建設、保護和管理所需經費。
第五條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門是本行政區域內河道的主管機關,負責本行政區域內河道的監督管理。水行政主管部門按照流域或者區域設立的河道管理機構,按照規定職責承擔所轄河段的相關管理工作。
發展和改革、國土資源、城鄉規劃、建設、環境保護、農業、漁業、交通運輸、海事等部門應當按照各自職責,共同做好河道管理的相關工作。
鄉(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根據需要設立河道管理機構,配備相應管理人員,按照規定職責做好本區域內河道管理的相關工作。
第六條 村(居)民委員會應當協助做好本區域內河道的清淤疏浚和保潔工作。
村(居)民會議可以制定村規民約或者居民公約,引導村(居)民自覺維護河道整潔。
第七條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水行政主管部門和鄉(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應當加強河道管理的宣傳教育,普及河道保護的相關知識,引導公眾自覺遵守河道管理的法律、法規和規章。 第八條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門應當做好本行政區域內河道水系、水域狀況等基礎調查工作,建立和完善河道檔案,加強河道管理的信息化建設。
第九條 省內河道劃分為省級、設區的市級(以下簡稱市級)、縣級、鄉級河道。
錢塘江、東西苕溪、甬江、椒江、甌江、飛雲江、鰲江的幹流及其重要支流和京杭運河浙江境內段為省級河道,具體河段由省水行政主管部門劃定並公布。
市級河道由設區的市水行政主管部門提出劃定意見,報省水行政主管部門同意後公布。縣級河道由縣(市、區)水行政主管部門提出劃定意見,報設區的市水行政主管部門同意後公布。鄉級河道由縣(市、區)水行政主管部門劃定並公布。
公布的河道名錄,應當包括河道名稱、起止點、河道長度以及水域面積、主要功能等內容。
第十條 河道建設、清淤疏浚、岸線、水域保護等河道專業規劃,是河道建設、保護、利用和管理的依據。
編制河道專業規劃應當符合流域綜合規劃、區域綜合規劃,並與航道、漁業等規劃相銜接。
第十一條 省級河道的專業規劃由省水行政主管部門組織編制,徵求省相關部門意見後,報省人民政府批准。其中,起止點在同一設區的市范圍內的省級河道的專業規劃,省人民政府可以決定按照市級河道專業規劃編制和批准。
市級河道的專業規劃由河道所在地設區的市水行政主管部門組織編制,徵求相關部門和省水行政主管部門意見後,報本級人民政府批准。
縣級和鄉級河道的專業規劃由縣(市、區)水行政主管部門組織編制,徵求相關部門和設區的市水行政主管部門意見後,報本級人民政府批准。
河道專業規劃的修改應當由原批准機關批准。
第十二條 編制和修改城鄉規劃,應當注重規劃區內原有河道的規劃保護和新河道的規劃建設,注重發揮河道在防洪排澇、涵養水土、美化環境、保護生態、傳承歷史等方面的功能。
城市新區和各類開發區的建設涉及河道水域的,應當符合水域保護規劃。確需改變水域保護規劃佔用河道水域的,應當按照規定程序和許可權修改水域保護規劃。
第十三條 河道建設應當服從河道建設規劃,符合國家和省規定的防洪、通航等標准以及其他有關技術要求,保障堤防安全,注重河道水生態系統的保護、恢復,改善河道的防洪、灌溉、航運等綜合功能,兼顧上下游、左右岸,保持河勢穩定,維持河道的自然形態,不得任意截彎取直,不得任意改變河道岸線,不得填堵、縮窄河道。
河道建設包括開挖河道、拓寬河面、修堤護岸、築堰建閘等建設工程。
第十四條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門應當根據河道建設規劃,編制河道建設年度計劃,報本級人民政府批准後組織實施。
河道建設年度計劃應當明確建設項目的項目名稱、建設內容、實施主體、建設期限和資金籌措等相關內容。
第十五條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加強對水利、航道、市政工程等建設計劃、項目的協調,整合利用各項建設資金,統籌兼顧水利、航道、市政、水土保持等功能,提高建設資金的綜合使用效益。
河道同時屬於五級以上限制性航道的,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統籌河道建設規劃、河道建設年度計劃和航道規劃、航道建設計劃,組織水行政、交通運輸等部門按照相應技術規范要求實施河道、航道的建設。
第十六條 河道建設工程的設計、施工和監理按照《浙江省水利工程安全管理條例》以及有關法律、法規的規定執行。
工程建設單位應當加強河道建設工程的質量管理和安全生產管理,建立健全相關管理制度,保證工程建設質量和生產安全。
第十七條 河道建設用地應當列入當地土地利用年度計劃。
根據河道建設規劃需要拓寬河道、新增建設用地的,水行政主管部門應當會同同級國土資源、城鄉規劃等部門劃定河道規劃保留區。
河道規劃保留區內不得從事與防洪抗旱和河道建設無關的工程項目建設。特殊情況下確需建設的,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城鄉規劃主管部門在審批建設項目選址方案時應當事先徵求同級水行政主管部門意見。 第十八條 有堤防河道的管理范圍為兩岸堤防之間的水域、沙洲、灘地(包括可耕地)、行洪區以及兩岸堤防和護堤地。
平原地區無堤防縣級以上河道的管理范圍為兩岸之間水域、沙洲、灘地(包括可耕地)、行洪區以及護岸迎水側頂部向陸域延伸不少於五米的區域;其中重要的行洪排澇河道,護岸迎水側頂部向陸域延伸部分不少於七米。平原地區無堤防鄉級河道的管理范圍為兩岸之間水域、沙洲、灘地(包括可耕地)、行洪區以及護岸迎水側頂部向陸域延伸部分不少於二米的區域。
其他地區無堤防河道的管理范圍根據歷史最高洪水位或者設計洪水位確定。
河道的具體管理范圍,由縣(市、區)人民政府根據規定標准和要求劃定並公布。其中,省級河道的管理范圍在公布前應當報省水行政主管部門同意;市級河道的管理范圍在公布前應當報設區的市水行政主管部門同意。
第十九條 省級河道入海河段的河海分界線,由省人民政府劃定並公布;市級、縣級河道入海河段的河海分界線,由設區的市、縣(市、區)人民政府依據有關規定劃定並公布。
第二十條 縣(市、區)水行政主管部門應當根據公布的河道管理范圍設置界樁和公告牌。公告牌應當載明河道名稱、河道管理范圍以及河道管理范圍內禁止和限制的行為等事項。
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擅自移動、損毀界樁和公告牌。
第二十一條 縣(市、區)水行政主管部門應當加強河道堤防、護岸以及水閘等水工程的安全檢查和維修養護,及時消除鼠洞、蟻穴等隱患,修復管涌、滑坡等險段,保障水工程運行安全。
新建、改建航道而修築的護岸和收費航道的護岸由航道管理機構和收費航道經營管理者分別負責維修養護。
第二十二條 縣(市、區)水行政主管部門應當加強堤防、護岸綠化工作,防止水土流失,美化河道水域環境。堤防、護岸的綠化應當採用對堤防工程和生態環境無負面影響的本土植物。
第二十三條 縣(市、區)水行政主管部門應當根據堤防、護岸的保護要求,會同航道、海事管理機構設立限制航速的標志。海事管理機構應當發布相應的限制航速的通告。
通行船舶應當遵守限速規定,不得超速行駛。
第二十四條 建設單位在河道新建、改建或者擴建排污口的,應當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門批准。
縣(市、區)水行政主管部門應當做好水功能區不同河段水質狀況的監測,並按照水(環境)功能區水質要求和水體自然凈化能力,向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提出該水域的限制排污總量意見。
第二十五條 禁止損毀堤防、護岸、閘壩等水工程建築物和防汛設施、水文監測和測量設施、河岸地質監測設施以及通信照明等設施。
第二十六條 在河道管理范圍內,禁止下列行為:
(一)建設住宅、商業用房、辦公用房、廠房等與河道保護和水工程運行管理無關的建築物、構築物;
(二)棄置、傾倒礦渣、石渣、煤灰、泥土、泥漿、垃圾等抬高河床、縮窄河道的廢棄物;
(三)堆放阻礙行洪或者影響堤防安全的物料;
(四)種植阻礙行洪的林木或者高稈作物;
(五)設置阻礙行洪的攔河漁具;
(六)利用船舶、船塢等水上設施侵佔河道水域從事餐飲、娛樂等經營活動;
(七)法律、法規規定的其他情形。
第二十七條 在河道管理范圍內從事爆破、打井、鑽探、挖窖、挖築魚塘、採石、取土、開采地下資源、考古發掘等活動的,不得影響河勢穩定、危害堤防安全、妨礙河道行洪,並事先報經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門批准。
第二十八條 對壅水、阻水嚴重的橋梁、引道、碼頭和其他跨河工程設施,根據國家規定的防洪標准,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門報請本級人民政府責令建設單位限期改建或者拆除。造成建設單位合法權益損失的,應當依法予以補償。
對河道範圍內阻礙行洪的障礙物,按照誰設障、誰清除的原則,由防汛防颱抗旱指揮機構責令限期清除。逾期不清除的,由防汛防颱抗旱指揮機構組織強制清除,所需費用由設障者承擔。
第二十九條 禁止圍墾河道。河口地區因江河治理需要圍墾的,應當經過科學論證,經省水行政主管部門審查同意後報省人民政府批准。
已經圍湖造地的,應當按照國家規定的防洪標准進行治理,有計劃退地還湖。
第三十條 縣(市、區)水行政主管部門應當對本行政區域內河道定期進行淤積情況監測,並根據監測情況制定清淤疏浚年度計劃,報經本級人民政府批准後實施。
清淤疏浚年度計劃應當明確清淤疏浚的范圍和方式、責任主體、資金保障、淤泥處理等事項。
淤泥利用應當經無害化處理,符合保護環境和保障人體健康、人身安全的要求。
第三十一條 縣(市、區)水行政主管部門應當制定本行政區域內的河道保潔實施方案,報經本級人民政府批准後實施。
河道保潔實施方案應當明確保潔責任區、保潔單位的條件和確定方式、保潔要求和保潔費用標准、保潔經費籌集和監督考核辦法等內容。
第三十二條 河道保潔單位應當按照河道保潔責任要求,落實保潔人員和任務,保證責任區范圍內的河道整潔。
河道內的病死動物及病死動物產品,保潔單位應當運送至無害化處理公共設施運營單位進行無害化處置。縣(市、區)水行政主管部門可以確定專門的保潔單位對河道內的病死動物及病死動物產品進行統一打撈和運送。
縣(市、區)水行政主管部門應當加強河道保潔工作的監督檢查,督促保潔責任的落實。
第三十三條 鄉(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應當按照縣(市、區)人民政府規定的職責,做好本區域內河道堤防、護岸的維修養護和河道的清淤疏浚、保潔等工作,加強日常巡查,勸阻破壞堤防安全和污染水面的違法行為。對勸阻無效的,應當及時報告縣(市、區)水行政主管部門依法處理。
第三十四條 縣(市、區)人民政府和鄉(鎮)人民政府應當按照規定保障本行政區域內堤防、護岸維修養護以及河道清淤疏浚、保潔和日常巡查所需費用。
欠發達地區河道堤防、護岸的維修養護以及河道清淤疏浚、保潔所需費用,省級財政應當給予補助。 第三十五條 在河道管理范圍內建設防洪工程、水電站和其他水工程,應當符合流域綜合規劃和防洪規劃,並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法》和《中華人民共和國防洪法》的規定,取得由水行政主管部門簽署的規劃同意書。
前款規定的建設工程不符合流域綜合規劃和防洪規劃的,水行政主管部門不得簽署規劃同意書。
第三十六條 在河道管理范圍內建設防洪工程、水電站和其他水工程以及跨河、穿河、穿堤、臨河的橋梁、碼頭、道路、渡口、管道、纜線、取水、排水等建築物或者構築物,應當符合防洪要求、河道專業規劃和相關技術標准、技術規范,嚴格保護河道水域。
修建前款規定的建設工程,建設單位應當在辦理項目批准、核准或者備案前,將工程建設方案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門批准。
水行政主管部門對建設項目進行審查時,應當進行科學論證。必要時,應當舉行聽證會,聽取利害關系人的意見。
第三十七條 在河道管理范圍內從事工程建設活動,不得妨礙防洪度汛安全。施工單位應當在開工前將施工方案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門備案。其中,因施工需要臨時築壩圍堰、開挖堤壩、管道穿越堤壩、修建阻水便道便橋的,應當事先報經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門批准。
施工單位應當承擔施工范圍內河道的防汛安全責任。因施工需要建設的相關設施,施工單位應當在施工結束後或者使用期限屆滿前予以拆除,恢復河道原狀。
因工程建設活動對河道工程及其配套設施造成損害的,建設單位應當及時組織修復;造成河道淤積的,應當及時組織清淤。
第三十八條 縣(市、區)水行政主管部門應當會同同級國土資源主管部門做好河道砂石資源的調查,編制河道采砂規劃,報經本級人民政府批准並公告後實施。規劃采砂的河道同時屬於航道的,編制河道采砂規劃還應當同時會同同級交通運輸主管部門。
采砂規劃涉及上下游、左右岸邊界河段的,由相關的水行政主管部門協商劃定采砂河段,報共同的上一級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門備案;協商不成的,由共同的上一級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門劃定。
采砂規劃應當明確禁止開采、限制開采、可以開採的區域和可以開採的數量、期限。
第三十九條 在河道管理范圍采砂的單位或者個人,應當依法申領采砂許可證和采礦許可證。
河道砂石開采權,應當按照規定採取招標等公開、公平方式出讓。河道砂石開采權出讓方案由水行政主管部門會同同級國土資源主管部門制定;出讓方案應當明確采砂范圍、數量、期限、作業方式、作業時間和棄渣棄料處理、采砂場所恢復、違約責任等。
第四十條 從事河道采砂的單位或者個人應當在采砂作業場所設立公示牌,載明采砂范圍、期限、作業方式、作業時間等,並設置警示標志。
從事河道采砂的單位或者個人應當按照規定的要求進行采砂作業,加強生產安全管理,服從防洪調度,保證行洪安全。河道采砂作業不得危害水工程安全和航運安全。 第四十一條 違反本條例規定的行為,法律、法規已有法律責任規定的,從其規定。
第四十二條 違反本條例第二十條第二款規定,擅自移動、損毀河道管理范圍的界樁或者公告牌的,由縣(市、區)水行政主管部門責令改正,恢復原狀,可以處二百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的罰款。
第四十三條 違反本條例第二十六條規定,在河道管理范圍內從事禁止行為的,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門責令停止違法行為,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處一萬元以上五萬元以下的罰款。
第四十四條 違反本條例第二十七條規定,在河道管理范圍內未經批准從事爆破、打井、鑽探、挖窖、挖築魚塘、採石、取土、開采地下資源、考古發掘等活動的,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門責令停止違法行為,限期改正或者採取其他補救措施;逾期不改正或者不採取其他補救措施的,處一萬元以上十萬元以下的罰款。
第四十五條 違反本條例第三十六條規定,在河道管理范圍內建設防洪工程、水電站和其他水工程以及跨河、穿河、穿堤、臨河的橋梁、碼頭、護岸、道路、渡口、管道、纜線、取水、排水等建築物或者構築物,其工程建設方案未經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門批準的,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門責令停止違法行為,限期補辦有關手續;逾期不補辦或者補辦未被批準的,責令限期拆除違法建築物、構築物;逾期不拆除的,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門強制拆除,所需費用由違法單位或者個人承擔,並處一萬元以上十萬元以下的罰款。
未按照水行政主管部門批準的工程建設方案修建的,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門責令限期改正,處一萬元以上十萬元以下的罰款。
第四十六條 違反本條例第三十七條第一款規定,施工單位在開工前未將施工方案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門備案的,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門責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處三千元以上三萬元以下的罰款;未經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門批准臨時築壩圍堰、開挖堤壩、管道穿越堤壩、修建阻水便道便橋的,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門責令限期改正,處一萬元以上十萬元以下的罰款。
違反本條例第三十七條第二款、第三款規定,施工單位未按要求恢復河道原狀,或者建設單位未按照要求修復受損河道工程及其配套設施或者未及時進行河道清淤的,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門責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處一萬元以上十萬元以下的罰款。
第四十七條 違反本條例第三十九條第一款規定,擅自在河道管理范圍內采砂的,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門責令停止違法行為,沒收違法所得,可以並處二萬元以上二十萬元以下的罰款;情節嚴重的,可以並處沒收作業設施設備。
第四十八條 違反本條例第四十條第一款規定,從事河道采砂的單位或者個人未按照規定設立公示牌或者警示標志的,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門責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處五百元以上五千元以下的罰款。
違反本條例第四十條第二款規定,未按照規定要求從事河道采砂作業的,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門責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處一萬元以上十萬元以下的罰款;情節嚴重的,可以並處吊銷采砂許可證。
第四十九條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門及其水政監督檢查人員依法進行監督檢查時,可以進入現場進行檢查,調查取證,制止違法行為。有關單位或者個人應當予以配合,如實提供有關資料,不得拒絕,無故拖延。
第五十條 水行政主管部門、流域或者區域河道管理機構以及其他履行河道管理職責的部門及其工作人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有權機關按照管理許可權,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法給予處分:
(一)未依法實施行政許可的;
(二)未按規定履行河道建設、清淤疏浚和保潔等職責的;
(三)未履行本條例規定的監督管理職責造成較嚴重後果的;
(四)其他玩忽職守、徇私舞弊、濫用職權行為。 第五十一條 本條例所稱采砂作業設施設備,包括采砂船舶、挖掘機械、吊桿機械和分離機械以及用於采砂作業的其他工具。
第五十二條 省和設區的市水行政主管部門直接管理的河道,河道兩岸綠化、河道清淤疏浚、保潔和日常巡查等工作由省或者設區的市人民政府及其水行政主管部門承擔。
城市人民政府確定相關部門管理的城市內河,由相關部門依據規定的職責對河道實施管理。
第五十三條 本條例規定的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門的行政許可、行政處罰等具體管理許可權,由省人民政府規定。
第五十四條 蓄洪區、滯洪區的建設和管理,按照國家和省有關規定執行。
第五十五條 河道內的水資源調度、取水許可、水污染防治、水工程安全管理,按照有關法律、法規、規章規定執行。
第五十六條 本條例自2012年1月1日起施行。1992年12月1日浙江省人民政府發布的《浙江省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河道管理條例〉辦法》同時廢止。
❹ 江蘇省河道管理條例
第一章總 則第一條為了加強河道管理和保護,規范開發利用,保障防洪和供水安全,改善水生態環境,發揮河道的綜合效益,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法》《中華人民共和國防洪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河道管理條例》等法律、行政法規,結合本省實際,制定本條例。第二條本省行政區域內河道(包括湖泊、水庫、人工水道、行洪區、蓄洪區、滯洪區)的管理、保護和利用,適用本條例。第三條河道管理實行全面規劃、統籌兼顧、保護優先、綜合治理、合理利用的原則,服從防洪的總體安排。第四條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應當加強對河道管理工作的領導,建立健全河道管理單位,將河道管理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將河道建設、維修養護、管理運行所需經費納入年度財政預算。第五條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門是本行政區域內河道的主管部門。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其他有關部門根據各自職責做好河道管理的有關工作。
經省人民政府批准設立的水利工程管理機構,履行法律、法規規定和省人民政府賦予的河道監督管理職責。
對本省行政區域內由流域管理機構直接管理的河道,流域管理機構按照國家規定履行河道管理職責。第六條鄉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應當按照規定的職責,加強日常巡查,制止違法行為,做好河道的維修養護和清淤疏浚、保潔等工作。
村民委員會、居民委員會可以依法制定村規民約或者居民公約,引導村民、居民自覺維護河道整潔,協助做好河道的清淤疏浚和保潔工作。第七條全面實行河長制,落實河道管理保護地方主體責任,建立健全部門聯動綜合治理長效機制,統籌推進水資源保護、水污染防治、水環境治理、水生態修復,維護河道健康生命和河道公共安全,提升河道綜合功能。第八條地方各級人民政府及有關部門、新聞媒體應當加強河道管理和保護的宣傳教育,普及河道管理和保護的相關知識,引導公眾自覺遵守河道管理和保護的法律法規。
任何單位和個人有權對違反河道管理法律法規的行為進行制止和舉報。對管理和保護河道作出突出貢獻的單位和個人,由地方各級人民政府或者水行政主管部門給予獎勵。第二章管理和保護第九條省、設區的市、縣(市、區)、鄉鎮(街道)四級設立總河長,河道分級分段設立河長。總河長、河長名單向社會公布。第十條各級總河長是本行政區域內河長制的第一責任人,組織領導、協調解決河長制落實過程中的重大問題,組織督促檢查、績效考核和問責追究。
各級河長負責組織相應河道的管理、保護、治理等工作,開展河道巡查,協調、督促解決河道管理保護中的問題。
各相關部門按照分工履行職責,落實河長制有關工作。第十一條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應當建立河長制考核評價制度和公眾參與信息平台,並聘請有關專業組織、社會公眾對河長的履職情況進行監督和評價。第十二條河道管理實行統一管理與分級管理相結合,下級管理服從上級管理的管理體制。對上級水行政主管部門管理的河道,下級水行政主管部門可以按照職責許可權的規定,根據河道的統一規劃和管理技術要求實施管理。
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門應當按照河道分級管理許可權制定河道管理名錄,經本級人民政府批准後向社會公布。第十三條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門應當做好本行政區域內河道水系、水域狀況、開發利用等基礎情況調查工作,建立和完善河道檔案,加強河道管理的信息化建設。第十四條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門應當根據河道分級管理許可權,按照防洪、水資源配置和保護的總體安排,會同發展改革、交通運輸等部門編制河道保護規劃,報本級人民政府批准後實施,並報上一級水行政主管部門備案。
河道保護規劃應當包括河道管理范圍、保護范圍與管理保護措施,防洪治澇措施,蓄水、輸水要求與措施,水功能區劃、水質保護目標與管理保護措施,生態保護目標與保護措施,河道內重要基礎設施保護措施,資源開發利用控制指標,飲用水源保護區和飲用水源準保護區的劃分方案與管理保護措施以及岸線資源利用與保護、河道采砂管理,河道佔用清退與清淤方案、河道管理方案等內容。
河道保護規劃應當符合流域、區域綜合規劃和防洪、水資源等專業規劃,與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城鄉建設規劃、環境保護規劃、生態紅線保護規劃等規劃相銜接。其他專業規劃應當與河道保護規劃相協調。
❺ 河道治理屬於哪個部門管
河道治理的管轄權在水務局。水務局的主要行政活動職責:
1. 貫徹執行黨和國家以及市委、市政府有關水利、水電等工作的法律、法規、方針、政策;起草地方性法規議案、政府規章草案和有關規 范性文件並監督實施。
2. 擬定並組織實施全市水利工作的方針政策、發展戰略和中長期規劃。
3. 統一管理全市水資源(含空中水、地表水、地下水)。組織擬定全市和跨區縣(自治縣、市)水中長期供求計劃、水量分配方案並監督 實施;組織有關全市國民經濟總體規劃、城市規劃及其它重大建設項目的水資源和防洪的論證工作;組織實施取水許可制度和水資源費徵收制度;發布全市水資源公報;主管全市水文工作。
4. 主管全市節約用水工作。擬定全市節約用水政策,編制節約用水規劃,制定有關標准,組織、指導和監督全市節約用水工作。
5. 按照國家資源與環境保護的有關法律法規和標准,擬定全市水資源保護規劃;組織水功能區的劃分和向飲水區等水域排污的控制;監測 江河湖庫的水量、水質,審定水域納污能力;提出限制排污總量的意見。
6. 組織、指導全市水政監察和水行政執法;協調並仲裁部門間和區縣(自治縣、市)間的水事糾紛。
7. 擬定水利行業的經濟調節措施;對全市水利資金的使用進行宏觀調節;按有關規定監管水利國有資產;指導全市水利行業的供水及多種 經營工作;研究提出有關全市水利的價格、稅收、信貸、財務等經濟調節意見。
8. 負責全市水利工程建設的行業管理。組織編制、審查大中型水利基建項目建議書和可行性研究報告;組織擬定水利行業技術質量標准和 水利工程規程、規范並監督實施。
9. 負責全市水利設施、水域及其岸線的管理與保護;組織指導全市江河、湖泊、灘塗的治理和開發;組織建設和管理大中型或跨區縣(自 治縣、市)的重要水利工程;組織指導全市水庫、水電站大壩的安全監管;指導全市水利工程移民工作。
10. 指導全市農村水利工作;組織協調農田水利基本建設和管理指導鄉鎮供水、農村人畜飲水工作。
11. 主管全市水土保持工作。研究制定全市水土保持規劃並組織實施,組織全市水土流失的監測和綜合防治。
12. 負責全市水利方面的科技、教育和對外經濟、技術合作與交流;指導全市水利隊伍建設;指導行業安全生產工作;組織重大水利科學 研究和技術推廣。
13. 承擔市防汛抗旱指揮部的日常工作,組織、協調、監督、指導全市防洪抗旱工作,對江河和重要水利水電工程實施防汛抗旱調度。
14. 在市政府電力綜合管理部門統一指導下,制定或參與制定水利行業的水電及電網規劃並監督實施;組織實施農村水電電氣化建設;指導 水利行業水電管理,監管水利電業國有資產。
15. 承辦市政府交辦的其他事項。
(5)河道保潔管理規章制度擴展閱讀:
河道治理的措施
(1)灘地的保留和利用
灘地是山溪性河道的特有產物。一般河道灘地較開闊,洪水期水流漫灘,利於行洪滯洪,應保留其功能,並充分開發利用。流經城區的河道,在維持灘地行洪功能的同時,利用灘地設置綠化地、公園、交通輔道和運動場所,開發其休閑、親水功能,成為市民娛樂、健身、遊玩的好地方。
整治中,順應河勢,因河制宜,保留河灘和彎道,恢復河道的天然形態,減少河床的坡降,降低洪水位,減少洪峰壓力,同時可降低防洪堤的高度。另外,彎曲的水流更有利於生物多樣性,為各種牛物創造了適宜的生存環境。
(2)復式斷面的設計
山溪性河道一般河灘開闊,河道斷面設計可採用復式斷面形式。枯水期流量小,水流歸槽主河道;洪水期流量大,允許洪水漫灘,過水斷面大,洪水位低,一般不需修建高大的防洪堤。
枯水期根據河灘的寬度和地形、地勢,結合當地實際充分開發河灘的功能:如灘地較寬闊,一般可開發高爾夫球場、足球場等大型或綜合運動場;河灘相對較窄的可修建小型野外活動場所、河濱公園或輔助道路等。河灘的合理開發利用,既能充分發揮河灘的功能,又不因圍灘而抬高洪水位,加重兩岸的防洪壓力。
(3)防沖不防淹的矮胖型堤壩設計
山溪性河流具有河床坡降陡、洪水暴漲暴落的特點,高水位歷時短,流量集中,流速大,對沿河堤壩、農田沖刷嚴重:通過規劃,採用防沖不防淹的矮胖堤型設計,保護區下游堤段開口.還河流以空間,給洪水以出路,允許低頻率洪水漫壩過水,確保堤壩沖而不垮,農田沖而不毀。
以防洪為主要功能的農村河道,堤防基礎沖刷嚴重,可採用松木樁基礎,投資省、整體性好、抗沖能力強,以提高堤防的整體性和穩定性。
(4)採用生物固堤,減少堤防硬化
對於鄉村田間河道,除個別沖刷嚴重河岸需築堤護坡外,應盡量維持原有的自然面貌,保持天然狀態下的岸灘、江心洲、岸線等自然形態,維持河道兩岸的行洪灘地,保留原有的濕地生態環境,減少由於工程對自然面貌和生態環境的破壞。
在堤防建設中,可採用大塊鵝卵石堆砌、干砌塊石等護岸方式,使河岸趨於自然形態。個別受沖河岸堤防內側可採用種植水杉等根系為直根的樹種或草坪護坡等植物護堤措施。
❻ 上海市水域市容環境衛生管理規定
第一條(目的和依據)
為了加強本市水域市容環境衛生管理,創造整潔、優美的水域市容環境,促進生態文明建設,根據《城市市容和環境衛生管理條例》《上海市市容環境衛生管理條例》等法律、法規,制定本規定。第二條(適用范圍)
本市行政區域內水域的市容環境衛生及其監督管理活動,適用本規定。第三條(部門職責)
綠化市容部門是本市水域市容環境衛生的行政主管部門。
水務部門按照職責許可權,負責將相關水域市容環境衛生納入河道養護管理工作。
鎮(鄉)人民政府按照職責許可權,負責所轄區域內水域市容環境衛生的日常管理工作。
發展改革、規劃資源、住房城鄉建設管理、交通、生態環境以及城管執法等部門按照各自職責,協同實施本規定。第四條(河長制)
本市水域市容環境衛生管理的相關重大事項,納入河長制管理內容,予以統籌協調。第五條(規劃)
市綠化市容部門應當會同市水務等部門根據本市市容環境衛生事業發展需要,將水域市容環境衛生工作所需水域保潔作業碼頭、垃圾處理設施以及其他相關配套設施的布局,納入市容環境衛生發展規劃。
區綠化市容部門應當會同區水務、規劃資源等部門根據市容環境衛生發展規劃,編制本轄區水域市容環境衛生專項規劃;市綠化市容、水務部門應當予以指導。第六條(責任區制度)
本市實行水域市容環境衛生責任區(以下簡稱「責任區」)制度。第七條(責任人確定)
責任區的責任人,按照下列基本規定予以確定:
(一)碼頭及其附屬設施、停靠船舶佔用的水域,由碼頭的經營、管理單位負責;
(二)棧橋、親水平台等設施佔用的水域,由相關設施的使用或者管理單位負責;
(三)《上海市市容環境衛生管理條例》中確定的其他責任人。第八條(責任要求)
責任人應當按照《上海市市容環境衛生管理條例》有關責任區責任要求的規定,履行責任。
責任人對責任區內違反市容環境衛生管理規定的行為,有權予以勸告和制止;勸告或者制止無效的,及時向綠化市容、水務、城管執法等部門或者鎮(鄉)人民政府報告。第九條(責任告知書)
市、區綠化市容部門會同水務部門製作責任區責任告知書,並組織向責任人發放。責任告知書應當載明責任人、責任區具體范圍、責任要求以及相應的法律責任等內容。
責任人應當將責任告知書在其辦公場所或者經營場所的醒目位置公示,並保持整潔、完好。
責任告知書示範文本由市綠化市容部門會同市水務部門制定。第十條(責任人信息檔案)
市、區綠化市容部門以及鎮(鄉)人民政府應當按照職責分工,建立責任人信息檔案,及時記錄和更新責任人名稱、責任區具體范圍、履行責任情況等基本信息。第十一條(自律管理)
本市鼓勵一定水域范圍內的責任人對履行責任實行自我管理。
市、區綠化市容部門以及鎮(鄉)人民政府可以根據轄區實際,推進責任區自律管理工作。第十二條(保潔區域等級劃分)
水域保潔區域,根據水域所在地功能區特性、特定活動區域內環境質量要求等因素,實行分等級保潔。
水域保潔區域的保潔質量,應當符合規定的對應等級的保潔質量要求。
水域保潔區域的保潔等級及其具體范圍,由市綠化市容部門會同市水務部門確定。第十三條(作業服務單位)
水域保潔作業可以採用政府購買服務方式,由市、區綠化市容、水務部門以及鎮(鄉)人民政府委託作業服務單位實施,並與作業服務單位簽訂作業服務協議。
作業服務協議應當包括作業服務項目名稱、區域、期限、作業方式、作業頻率、質量標准等內容。
作業服務協議示範文本由市綠化市容、水務部門制定。第十四條(作業服務規范)
作業服務單位應當按照作業服務協議規定的作業方式、作業頻率等要求實施水域保潔作業,並遵守下列服務規范:
(一)作業人員穿著救生衣等防護用品;
(二)作業設施、設備清潔、安全、有效;
(三)按照規定對攔截、打撈的漂浮廢棄物進行分類;
(四)船舶作業和停靠時,不妨礙其他船舶的通行;
(五)船舶的作業排放控制符合大氣、水、環境雜訊污染防治要求;
(六)法律、法規、規章以及相關標准規定的其他服務規范。
作業服務單位按照前款規定實施水域保潔作業時,責任人以及其他相關單位、個人應當予以配合。
❼ 貴陽市南明河環境保護和管理辦法
第一條為加強河兩岸景觀保護,防止水質污染,改善城市生態環境,促進經濟和社會發展,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污染防治法》、《中華人民共和國防洪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河道管理條例》、《貴陽市水污染防治規定》、《貴陽市綠化條例》、《貴陽市市政設施管理辦法》等有關法律、法規、結合本市實際,制定本辦法。第二條南明河區域的水污染防治、河道保護、兩岸綠化美化及景觀市政設施的管理維護,適用本辦法。
前款所稱南明河區域,是指南明河花溪水庫大壩至烏當大橋段(包括沿途支流麻堤河、陳亮河、小車河、市西河、貫城河等)河道及兩岸規劃保護范圍內的區域。第三條南明河區域實行分級分部門管理:
(一)市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主管區域內水污染的防治,加強對區域內污染源的控制和監督管理,定期監測河水水質,建立健全環境保護巡查制度,確保河水不受污染;
(二)市城市管理行政主管部門主管區域內市政設施和市容環境衛生的管理,組織開展經常性的檢查和清掃保潔,確保市政設施和公共環境衛生設施的完好正常運行及環境的干凈整潔;
(三)市林業綠化行政主管部門區域內綠地的建設、養護、管理,保持公共綠地樹木花草繁茂,園容整潔美觀和設施完好;
(四)市水行政主管部門、城市管理行政主管部門按照職責,主管區域內河道的整治、建設、保護和清障,維護堤防安全,保持河勢穩定和行洪暢通。
花溪區、小河區、南明區、雲岩區、烏當區人民政府及其有關部門負責其轄區內南明河段環境的日常保護和管理。
建設、規劃、國土、工商行政、財政、公安等部門應當根據各自職責,做好河區域環境的保護和管理工作。第四條文化、教育、廣電等部門和街道辦事處、鄉(鎮)人民政府,應當加強對愛護南明河,保護南明河的宣傳。第五條任何單位和個人都有愛護南明河,保護南明河,服從監督管理的義務,並有勸阻和舉報違反本辦法規定行為的權利。第六條街道辦事處、鄉(鎮)人民政府應當建立「門前三包(包衛生、包綠化、包秩序)」責任制,按規定與轄區內的機關、團體、企事業單位和居民住戶簽定「門前三包責任書」按照責任書所確定的責任范圍,落實「門前三包」責任。第七條直接或者間接向南明河排放污染的企事業單位,應當按規定向所在地的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申報登記擁有的污染物排放設施、處理設施和在正常作業條件下排放污染物的種類、數量和濃度,並提供防治水污染方面的有關技術資料。第八條區域內的生活污水必須進入截污溝有組織排放。第九條向南明河及其支流直接排放工業廢水的企事業單位應當採取有效措施,控制和削減廢水中的主要污染物,實現穩定達標排放;不能實現穩定達標排放,造成水體污染的,應當進行限期整改或治理。第十條向麻堤河、陳亮河、小車河、市西河、貫城河等南明河支流河道設置和擴大排污口,排污單位在向當地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申報之前,應當徵得河道主管部門的同意。
本辦法公布之前已有的排污口排污排放污染物超過國家或者地方標準的,應當限期治理;危害南明河水體的,應當限期關閉。第十一條鼓勵單位或者個人領養綠地。願意領養的,向林業綠化行政主管部門提出領養申請,採取劃片包干簽定合同的方式進行。第十二條南明河區域內禁止下列行為:
(一)修建影響行洪及阻塞岩溶暗河和行洪水道的建築物、構築物;
(二)在河道管理范圍內種植阻水高桿植物(堤防防擴林除外);
(三)在河道管理范圍內設置攔河漁具以及棄置礦渣、石渣、煤灰、泥土、垃圾等雜物;
(四)移動或拆除河道堤防、護岸、閘壩等水程以及各類測量、監督等附屬設施;
(五)向水體排放劇毒廢液,或者將含有汞、砷、鉛、鎘、鉻、氰化物、黃磷等可溶性劇毒廢渣向水體排放、傾倒或者直接埋入地下;
(六)向水體排放、傾倒放射性固體廢棄物、油類、酸液、鹼液或者含有高、中放射性物質的廢水;
(七)在水體清洗裝貯油類或者有毒污染物的車輛和容器;
(八)向水體排放、傾倒工業廢渣、城市生活垃圾和其他廢棄物;
(九)損毀區域內的堤防、護岸、閘壩、水程建築物,損毀防汛設施、水文監測和測量設施、河岸地質監測設施等設施;
(十)在河道兩岸及山體滑坡、崩岸、泥石流等自然災害多發地段進行毀林、墾荒、取土、采礦等危及山體穩定的活動;
(十一)擠占河道;
(十二)損壞路燈、護欄、雕塑等景觀設施和市政設施的行為。
❽ 濟南市城市環境衛生管理條例
第一章總則第一條為加強城市環境衛生管理,創造清潔優美、文明和諧的城市環境,保障人民身體健康,根據有關法律、法規,結合本市實際,制定本條例。第二條本條例適用於本市實行城市化管理區域內的環境衛生管理。第三條市市容環境衛生管理部門負責本市城市環境衛生的統一管理工作。
縣(市、區)市容環境衛生管理部門按照職責分工負責本轄區內的城市環境衛生管理工作。
街道辦事處、鎮人民政府負責保潔責任區的環境衛生管理工作。
規劃、建設、城市管理行政執法、市政公用、環境保護、衛生、房產、園林等管理部門,應當按照各自職責做好環境衛生管理工作。第四條本市各級人民政府應當將環境衛生事業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保障環境衛生事業發展所需要的經費,使環境衛生事業與經濟和社會發展相適應。第五條市、縣(市、區)人民政府應當統籌規劃建設城市生活垃圾收集、運輸、處置設施,制定優惠政策和激勵措施,提高垃圾的利用率和無害化處置率,促進其產業化發展,逐步建立和完善垃圾污染環境防治的社會服務體系。
市、縣(市)市容環境衛生管理部門應當會同規劃行政主管部門編制環境衛生設施專業建設規劃,並納入城市總體規劃。第六條各級人民政府應當加強環境衛生科學知識和法律知識的宣傳教育,增強全民的環境衛生意識,樹立以講衛生為榮、不講衛生為恥的道德風尚。
任何單位和個人應當自覺維護環境衛生,愛護環境衛生設施,尊重環境衛生作業人員的勞動,不得妨礙和阻撓環境衛生作業人員正常作業。第七條各級人民政府及其有關部門應當切實改善環境衛生作業人員的工作條件和生活環境,切實保障環境衛生作業人員的合法權益和人身安全。第八條市、縣(市、區)人民政府對在環境衛生工作方面作出突出貢獻的單位和個人應當給予表彰、獎勵。第二章環境衛生保潔管理第九條本市實行環境衛生保潔責任區制度。保潔責任按照下列規定劃分:
(一) 主、次幹道和沿街公廁、廢棄物轉運站等公共環境衛生設施,由環境衛生專業作業單位負責;
(二) 街巷、住宅小區由街道辦事處(鎮)負責,其中實行物業管理的住宅小區,由物業管理單位負責;
(三) 機關、團體、部隊、學校、企事業等單位的所在區域,由本單位負責;
(四) 建築施工工地和未經驗收、移交的道路,由建設單位負責;
(五) 商場、集貿市場、攤點、賓館、飯店等場所及其附屬的室外場所,由管理單位或者經營者負責;
(六) 專用道路、河道、機場、碼頭、火車站、長途汽車站、人行過街橋、地下過街通道、風景名勝區、公園、綠化地帶、文化體育場所、停車場等公共場所以及公路、鐵路兩側用地范圍內,由管理單位或者經營者負責。
城鄉結合地區或者行政轄區的接壤地區保潔責任不清的,以及對責任單位的確定存在爭議的,由上一級市容環境衛生管理部門確定。
縣(市、區)市容環境衛生管理部門應當與責任單位簽訂保潔責任書。第十條環境衛生保潔責任區的責任人應當確定專人負責清掃保潔工作,及時履行清掃保潔責任;或者委託環境衛生專業作業單位代為履行,所需費用由責任人承擔。第十一條環境衛生保潔,應當達到國家和本市規定的環境衛生質量標准。
環境衛生作業人員應當按照有關操作規程進行作業,避免因違章作業造成污染。
主、次幹道和公共場所的清掃保潔作業,應當按照清掃保潔作業規程進行。主、次幹道的每日首次清掃保潔作業應當在市、縣(市)市容環境衛生管理部門規定的時間內完成。第十二條不得隨地吐痰、便溺,不得亂扔果皮紙屑、煙頭等廢棄物,不得亂倒污水。
禁止在露天場所、垃圾轉運站、垃圾容器內焚燒樹葉和垃圾,嚴禁將樹葉和垃圾掃入下水道。第十三條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擅自傾倒、堆放或者處置生活垃圾、建築垃圾;不得擅自從事經營性糞便清挖;不得曬制糞干。
運輸砂石、土方、混凝土、灰漿、灰膏等散體、流體物質及生活垃圾、建築垃圾的車輛,應當密封嚴實,沿途不得泄漏、遺撒、污染路面。
市、縣(市、區)市容環境衛生管理部門、城市管理行政執法部門發現違反前二款規定行為的,應當責令立即停止違法行為、採取補救措施和清掃(除);對拒不停止違法行為、採取補救措施或者清掃(除)的,可以責令將運輸車輛停放到指定地點接受處理,由此造成的損失和產生的費用,由責任人承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