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春市學前教育條例
⑴ 長春市愛國衛生條例
第一章總 則第一條為了加強愛國衛生工作,提高城鄉衛生水平,保障人民健康,根據有關法律、法規,結合本市實際,制定本條例。第二條本條例適用於本市行政區域內的愛國衛生工作。第三條本條例所稱愛國衛生工作,是指由政府領導、全民參與,以強化公共衛生意識,減少健康危害因素,預防和控制疾病,改善城鄉環境衛生,提高全民衛生素質和健康水平為目的的活動。第四條愛國衛生工作實行政府組織、部門協作、屬地管理、全民參與、科學治理、社會監督的原則。第五條市、縣(市)區人民政府應當將愛國衛生工作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並將愛國衛生工作經費列入本級財政預算。第六條市、縣(市)區人民政府應當制定和實施衛生創建規劃和計劃,按照國家和省有關規定,組織開展衛生城市、衛生縣城、衛生鄉鎮和衛生村等衛生創建活動。第七條市、縣(市)區人民政府應當按照國家和省有關規定,推進健康城市、健康街道(鄉鎮)、健康社區(村)、健康單位、健康家庭等健康創建活動,營造健康環境、優化健康服務、培育健康人群、構建健康社會。第八條每年四月為愛國衛生活動月,全市應當集中宣傳愛國衛生知識,組織開展愛國衛生活動。第二章組織和職責第九條市、縣(市)區人民政府的愛國衛生運動委員會(以下簡稱愛衛會)在本級人民政府的領導下,負責組織協調本行政區域內的愛國衛生工作。第十條市、縣(市)區愛衛會應當履行下列職責:
(一)貫徹實施愛國衛生相關法律、法規、規章和政策;
(二)制定愛國衛生工作規劃和年度計劃;
(三)組織動員全民參加愛國衛生活動,開展衛生創建和健康創建活動;
(四)指導、協調、督促、檢查和考核愛國衛生工作;
(五)開展愛國衛生工作科學研究和交流合作;
(六)受理愛國衛生建議和投訴,協調、督促解決群眾反映的問題;
(七)協調有關部門制定重大疫情、災情、食物中毒和職業病危害事故等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防範措施和應急對策;
(八)完成同級人民政府交辦的其他愛國衛生工作。第十一條愛衛會實行成員單位分工負責制。成員單位由同級人民政府相關部門、社會團體及有關單位組成。各成員單位應當按照職責分工,做好愛國衛生工作。第十二條市、縣(市)區愛衛會下設愛衛會辦公室(以下簡稱愛衛辦),具體承擔同級愛衛會的日常工作。
鄉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設立愛國衛生組織,負責本轄區的愛國衛生工作。
社區、居(村)民委員會應當指定專(兼)職人員負責所屬區域的愛國衛生工作。第十三條國家機關、社會團體、企事業單位、駐長部隊和其他組織應當確定責任人負責本單位的愛國衛生工作,建立衛生管理制度,配備完善的衛生設施,按照愛國衛生標准組織本單位人員參加愛國衛生活動,並接受所在地愛衛會的指導、監督和檢查。第十四條市、縣(市)區愛衛辦可以根據工作需要,聘任專(兼)職愛國衛生監督員,宣傳愛國衛生知識,督促有關單位和個人做好愛國衛生工作。第三章健康教育和健康促進第十五條市、縣(市)區人民政府應當制定和實施健康教育和健康促進工作規劃,加強健康教育專業機構人才隊伍建設,健全健康教育和健康促進工作網路,逐年加大健康教育和健康促進工作的經費投入。
鼓勵社會力量和社會資金支持健康教育和健康促進工作。第十六條市、縣(市)區人民政府應當組織開展健康教育活動,普及健康知識和技能,傳播健康文化,引導建立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提高自我保健能力。第十七條新聞媒體應當設有健康教育欄目,發布公益廣告,開展健康教育知識宣傳。
在傳染病流行期間或者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發生後,新聞媒體應當無償開展輿論引導和防病知識宣傳。第十八條學校、學前教育機構應當按照國家和省有關要求開設健康教育課程、開展健康教育活動,培養學生健康的行為習慣和生活方式。第十九條醫療衛生機構應當對傳染病、慢性非傳染性疾病、意外傷害、病態成癮行為等的防治,開展技術培訓和知識宣傳。第二十條國家機關、社會團體、企事業單位、駐長部隊和其他組織應當對本單位人員進行健康教育,開展健康培訓和健身活動。
⑵ 北京市學前教育條例
第一章總則第一條為了促進和保障本市學前教育事業的發展,提高學前教育質量,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以及有關法律、法規,結合本市實際情況,制定本條例。第二條本條例適用於本市行政區域內各種形式的學前教育。
本條例所稱學前教育是指對學齡前兒童實施的教育。
本條例所稱學前教育機構是指幼兒園、托兒所以及其他對學齡學兒童實施教育的機制。第三條學前教育是國家教育事業的組成部分。
開展學前教育應當貫徹國家的教育方針,對兒童實施體、智、德、美諸方面全面發展的教育,促進其身心健康與和諧發展。
學前教育應當遵循學齡前兒童的年齡特點和身心發展規劃,實行保育與教育相結合,以游戲為基本活動形式,寓教育於生活及各項活動之中。
本市倡導和支持開展3周歲以下嬰幼兒的早期教育。第四條發展學前教育事業是政府、社會、家庭、學前教育機構的共同責任。
本市積極發展以社區為依託,多種形式,面向全體學齡前兒童的學前教育。
本市舉辦學前教育機構以社會力量辦學為主體,發揮政府舉辦的學前教育機構在提高教育質量方面的示範和引導作用。第五條本市扶持遠郊經濟不發達地區發展學前教育事業。
本市重視並扶持殘疾兒童學前教育事業。殘疾兒童的學前教育應當從嬰幼兒開始,與康復、訓練結合進行。
在少數民族聚居地區,扶持和發展適合少數民族特點和需要的學前教育事業。第六條本市採取措施鼓勵社會組織和公民依法舉辦學前教育機構。
本市鼓勵境內外組織和個人以捐資贈物等多種形式支持學前教育事業發展。第七條市和區、縣人民政府對在學前教育事業中做出突出貢獻的單位和個人,給予表彰和獎勵。第二章學前教育責任第八條各級人民政府應當加強對學前教育的領導,綜合協調學前教育事業的發展,將學前教育納入本地區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
區、縣和鄉鎮人民政府應當舉辦發揮示範作用的學前教育機構。
城鎮街道辦事處應當組織協調學前教育機構以及有關部門和社團,在社區內工展學前教育活動。
農村地區鄉、鎮人民政府應當因地制宜發展學前教育事業,採取多種形式保證轄區內學齡前兒童接受學前教育。第九條市教育行政部門主管本市行政區域內的學前教育工作,對學前教育進行統籌規劃和管理。區、縣教育行政部門負責本轄區內學前教育的管理工作,並對各類學前教育機構進行監督指導。
市和區、縣人民政府其他有關部門應當在各自的職責范圍內,負責有關學前教育的工作。第十條全社會都要關心、支持學前教育事業,為學齡前兒童的健康成長提供幫助。
各級婦聯組織和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以及社區內的其他社會組織,應當協助當地人民政府為社區內未進入學前教育機構的兒童及其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以及從事家庭看護學齡前兒童的從業人員提供學前教育的指導與服務。第十一條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對學齡前兒童的教育負有首要責任,應當為兒童身心健康成長創造良好的家庭教育環境,學習科學的教育方法,與學前教育及其相關的機構互相配合,促進兒童全面發展。第三章學前教育機構和從業人員第十二條學前教育機構應當注重促進學齡前兒童身體素質和心理素質的健康發展,養成良好的生活、衛生習慣;促進兒童的智力發展,培養兒童熱愛祖國的情感以及良好的品德。
鼓勵學前教育機構配合社區宣傳保育、教育知識,支持社區開展學前教育活動。第十三條舉辦學前教育機構必須符合下列條件:
(一)辦學地點安全,環境適宜;
(二)有與學前教育要求相適應並符合國家規定的安全、衛生標準的房舍、設施和設備;
(三)具備相應的舉辦資金;
(四)具有符合國家規定的任職資格和健康條件的工作人員。第十四條舉辦學前教育機構應當到所在區、縣教育行政部門辦理登記注冊。農村邊遠地區舉辦學前教育機構可以到所在鄉、鎮人民政府辦理登記注冊,由鄉、鎮人民政府向區、縣教育行政部門備案。
學前教育機構變更登記事項或者停辦,應當提前3個月到原登記注冊機關辦理變更或者撤銷手續。第十五條學前教育機構應當建立並嚴格執行安全防護、衛生保健制度,保障學齡前兒童的人身安全和健康。
學前教育機構的工作人員應當尊重、愛護學齡前兒童,嚴禁歧視、侮辱、虐待和體罰學齡前兒童。
⑶ 江蘇省學前教育條例的解讀
學前教育,是國民教育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省委、省政府確定的構建終身教育體系、實施民生幸福工程的重要內容。近年來,我省學前教育事業發展迅速,各地學前教育條件不斷改善,優質資源逐步擴大,但從各級各類教育總體上看,學前教育仍然是薄弱環節,主要表現為教育資源短缺,經費投入不足,師資隊伍不健全,城鄉區域發展不平衡,尤其是制約學前教育改革發展的體制性障礙突出,入園難、入園貴的現象在某些地區依然存在。省十一屆人大常委會第二十六次會議通過的《江蘇省學前教育條例》(以下簡稱條例)。已於3月1日實施,條例對於解決上述問題有著積極意義,必將有力地促進和保障我省學前教育的健康發展。
一、突出發展學前教育的公益性和普惠性
學前教育事關兒童的健康成長,事關千家萬戶的切身利益,事關國家民族的未來。條例明確規定發展學前教育,應當堅持公益性和普惠性,實行政府主導、社會參與、公辦民辦並舉的辦學體制,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應當保障學齡前兒童能夠平等接受基本的、有質量的學前教育,有條件的地區可以實行免費學前教育;條例規定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應當合理配置教育資源,大力發展農村學前教育,縮小城鄉之間、區域之間、學前教育機構之間保育教育條件和水平的差距,提升學前教育整體辦學水平,促進學前教育優質、均衡發展;條例還特別規定舉辦幼兒園應當以公辦幼兒園和普惠性民辦幼兒園為主。
二、增加學前教育經費投入,明確比例,向經濟薄弱地區和農村傾斜
現行學前教育實行政府投入、舉辦者籌措、家長分擔的投入機制。但實際上,學前教育經費總投入嚴重不足,學前教育經費主要來自幼兒家庭交納的保教費,大量公辦園嚴重缺乏公辦教師和公用經費,違規收取贊助費的情況比較普遍,尤其是大中城市的省級優質幼兒園或者示範公辦園收取的贊助費普遍高達1至4萬元。公辦園保障水平低,民辦園收費高,農村幼兒園維持艱難,難以提供有質量的教育。為破解這一難題,充分體現學前教育政府主導的辦學體制,條例作出以下規定:一是財政性學前教育經費占同級財政性教育經費的比例不低於百分之五。此前,2010年江蘇省財政性學前教育經費占同級財政性
教育經費的比例約為2.19%,調研中,我們了解到省內個別地區該比例僅為0.06%,這一規定將有利於幼兒園改善辦學條件,提高幼兒園非編制內教師、保育員的工資福利待遇;二是縣級人民政府和鄉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應當共同分擔學前教育財政經費,加大財政性學前教育經費的投入,保證學齡前兒童人均學前教育經費、人均公用經費逐步增長;三是省、設區的市人民政府應當通過專項資金、獎勵補助等方式,對各地發展學前教育給予支持,並向經濟薄弱地區和農村傾斜。
三、積極推進學前教育設施建設,強化對學前教育設施保護
當前,學前教育的一個突出問題是資源總量不足、分布不均。為解決這一問題,條例作出以下規定:一是每1萬至1.5萬常住人口至少設置一所幼兒園,人口較為分散的農村地區,應當根據條件適當增設幼兒園,設區的市、縣(市)人民政府應當將學前教育設施布局納入城鄉規劃,預留符合規定要求的學前教育設施建設用地;二是新建、改建、擴建居民區時,應當根據規劃配套設置學前教育設施,並與居民區建設項目同步設計、施工和交付使用,規劃配套建設的學前教育房屋、場地等設施是公共教育資源,由設區的市、縣級人民政府統籌安排,用於舉辦公辦幼兒園,或者委託舉辦普惠性民辦幼兒園;三是擅自改變規劃配套建設的學前教育設施的使用性質和用途的,由設區的市、縣級人民政府責令改正,拒不改正的,由設區的市、縣級人民政府重新安排用於學前教育。
四、明確幼兒園保育教育人員的配備要求,進一步規范幼兒園保育教育行為
目前,部分幼兒園保育教育隊伍配備不足,特別是一些農村幼兒園沒有按照國家要求配備保育員和保健人員,條例參照國家有關規范和要求,明確規定幼兒園平均每班應當配備二名以上幼兒教師、一名以上保育員,又稱兩教一保;條例還明確要求幼兒園應當科學安排教育內容和方法,滿足學齡前兒童感知、體驗、探索需求,保護和培養學齡前兒童的興趣和自由想像力,幼兒園組織活動應當以游戲為基本形式,注重活動的生活性、趣味性和多樣性;為預防和遏止目前存在的幼兒園小學化教育傾向,條例明令禁止:以集中授課方式實施漢語拼音以及漢字讀寫訓練、數字書寫運算訓練、外語認讀拼寫訓練,並規定了違反的相應法律責任。
五、對殘疾兒童等弱勢群體接受學前教育給予特殊保護
為保障流動人口子女、經濟困難家庭兒童、孤兒和殘疾兒童等弱勢群體接受學前教育,條例作出以下規定:一是確定政府兜底安排學齡前兒童入園的責任,規定學齡前兒童(包括流動人口子女、經濟困難家庭兒童、孤兒和殘疾兒童等弱勢群體)申請入園而幼兒園接收有困難的,當地縣級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門應當予以統籌安排;二是殘疾兒童入園由政府埋單,規定殘疾兒童接受學前教育實行免費,所需經費由所在地縣級人民政府保障;三是幼兒園應當積極創造條件,接收並為具有接受普通教育能力的學齡前殘疾兒童提供融合教育,使更多的殘疾兒童能夠和普通兒童一同生活和接受教育,更有利於其健康快樂成長;四是特殊教育學校應當設置學前教育班接收學齡前殘疾兒童,配備適合學齡前殘疾兒童特點的場所和設施,為學齡前殘疾兒童的保育教育和康復提供幫助;五是殘疾兒童接受學前教育的人均經費標准應當高於幼兒園的人均經費標准,將相對較高的殘疾兒童人均經費標准擴大適用到所有接收殘疾兒童的幼兒園;六是地方各級人民政府應當對經濟困難家庭的學齡前兒童和學齡前孤兒入園給予資助。
六、加強幼兒園的安全保衛工作,規范幼兒園校車的使用和管理
為了進一步明確職責,切實保障學齡前兒童的安全,條例規定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公安等部門應當指導、監督幼兒園加強安全保衛工作,指導幼兒園制定幼兒園安全保衛制度和突發事件應急預案,加強幼兒園周邊治安巡防,及時排查和消除安全隱患,維護幼兒園周邊秩序,依法保障學齡前兒童和幼兒園工作人員的安全;條例還規定幼兒園應當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按照有關規定配備保安員,落實安全防範措施,加強安全管理;為積極應對當前校車事故頻發的狀況,條例還作了銜接性規定:用於接送學齡前兒童的校車及其使用管理,應當符合國家和省的有關規定。
七、規范幼兒園的收費行為
當前,有些幼兒園存在違規收費、以多種名目變相收費的現象,群眾反映強烈。為預防和遏止上述現象,條例規定幼兒園不得收取書本費,不得以推銷或者變相推銷玩教具、圖書、被褥、服裝等方式謀取利益,不得以開辦各種特長班、興趣班、實驗班為名收取費用,不得收取或者變相收取與入園相關的贊助費、捐資助學費、建園費等費用;條例還規定幼兒園收取費用和經費使用情況應當向家長和公眾公開,接受社會監督;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價格主管部門應當加強對幼兒園收費的管理和監督。
⑷ 長春市精神衛生條例
第一條為了進一步促進精神衛生事業發展,提高公民心理健康水平,規范精神衛生服務,維護精神障礙患者的合法權益,根據有關法律、法規,結合本市實際,制定本條例。第二條本市行政區域內開展維護和增進公民心理健康、預防和治療精神障礙、促進精神障礙患者康復的活動,適用本條例。第三條精神衛生工作貫徹預防為主的方針;堅持預防、治療和康復相結合的原則;落實重點干預、廣泛覆蓋、依法管理的要求。第四條精神衛生工作實行市、縣(市)區人民政府組織領導,有關部門依法管理,家庭、單位、社區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各負其責,全社會共同參與的綜合管理機制。第五條精神障礙患者的人格尊嚴、人身和財產安全不受侵犯。
精神障礙患者的教育、勞動、醫療以及從國家和社會獲得物質幫助等方面的合法權益受法律保護。第六條市、縣(市)區人民政府應當將精神衛生工作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建立和完善以精神障礙預防控制機構為主體,醫療機構為骨幹,社區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和單位為基礎,家庭為依託的精神障礙預防、治療和康復服務體系;建立健全精神衛生工作協調機制和工作責任制,對有關部門承擔的精神衛生工作進行考核、監督。第七條市、縣(市)區人民政府應當安排專項經費,保障精神衛生工作需要,落實精神衛生醫療機構的財政補助政策。
市、縣(市)區人民政府可以向社會力量購買精神衛生的預防、治療和康復服務。第八條市、縣(市)區人民政府應當制定突發公共事件心理危機干預應急預案,在突發公共事件處理過程中,組織開展心理危機干預工作。第九條市、縣(市)區人民政府和有關部門應當採取措施,鼓勵和支持組織、個人提供精神衛生志願服務,捐助精神衛生事業,興建精神衛生公益設施。
對在精神衛生工作中作出突出貢獻的組織、個人,按照國家有關規定給予表彰、獎勵。第十條市、縣(市)區衛生計生部門主管本轄區精神衛生工作,負責制定精神衛生工作的規劃、規范、技術標准;依照有關法律、法規規定實施精神衛生專業機構、精神衛生專業人員的准入和管理;組織精神疾病預防、治療和康復工作的監督、檢查評估和技術指導;負責心理咨詢機構和從業人員的監督管理;開展精神疾病調查和信息收集;指導醫療衛生機構開展精神衛生工作。第十一條市、縣(市)區教育部門應當統籌規劃,將心理健康教育納入學校教學活動中。
各級各類學校應當將心理健康教育納入學校教學計劃,建立心理危機的預防、預警和干預機制,配備或者聘請心理健康教育教師、輔導人員,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並提供心理健康服務。學前教育機構應當對幼兒開展符合其特點的心理健康教育。應當組織心理健康教育教師、輔導人員每年接受一次以上的精神衛生專業培訓。
發生自然災害、意外傷害、公共安全等可能影響學生心理健康的事件,學校應當及時組織專業人員對學生進行心理援助。第十二條市、縣(市)區民政部門應當會同有關部門將符合城鄉最低生活保障條件的嚴重精神障礙患者納入最低生活保障范圍。
市、縣(市)區民政部門應當按照有關規定對下列人員予以供養或者救助:
(一)城鄉貧困家庭的嚴重精神障礙患者;
(二)農村「五保」供養對象的嚴重精神障礙患者;
(三)城市中無勞動能力、無生活來源且無法定贍養、撫養、扶養義務人,或者其法定贍養、撫養、扶養義務人無贍養、撫養、扶養能力的嚴重精神障礙患者;
(四)城市生活無著落的流浪乞討人員中的精神障礙患者。
前兩款規定以外的嚴重精神障礙患者確有困難的,民政部門可以採取臨時救助等措施,幫助其解決生活困難。第十三條市、縣(市)區公安機關及其公安派出所應當了解掌握本轄區內可能肇事肇禍精神障礙患者的有關情況,督促監護人落實日常監管和治療措施。第十四條市、縣(市)區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門應當建立健全精神衛生工作專業人才培養和引進機制,鼓勵精神衛生專業人員從事本職工作。
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等相關部門應當對精神障礙治療實行特殊的醫療保障政策,適時提高門診和住院的報銷比例。第十五條市、縣(市)區殘疾人聯合會應當做好嚴重精神障礙患者的醫療救助工作,組織精神障礙患者參加康復活動。
⑸ 長春市幼兒園管理辦法
第一章總則第一條為加強幼兒園管理,提高保育、教育質量,促進幼兒教育事業的發展,根據國家《幼兒園管理條例》,結合我市實際情況,制定本辦法。第二條本辦法適用招收三周歲以上學齡前幼兒的下列幼兒園、幼兒班及特長班《以下統稱幼兒園):
(一)地方財政拔款,教育行政部門舉辦的幼兒園;
(二)機關、團體、企業事業單位舉辦的幼兒園;
(三)城市街道和農村鄉(鎮)、村舉辦的集體性質的幼兒園;
(四)學校舉辦的自負盈虧性質的幼兒班;
(五)公民個人舉辦的幼兒園。第三條幼兒園的保育和教育工作應促進幼兒在體、智、德、美等方面和諧發展。第四條各級人民政府應根據本地經濟發展狀況,制定幼兒園發展規劃。
幼兒園的設置應與當地居民人口狀況相適應。
各縣(市)、區及鄉(鎮)幼兒園的發展規劃,應包括幼兒園設置布局方案。第五條幼兒教育事業應堅持國家、集體、個人一起辦的原則,提倡社會力量舉辦幼兒園。第二章管理體制第六條幼兒園實行地方負責、分級管理和各有關部門分工負責的管理原則。
各級人民政府對轄區內的幼兒教育工作實行統一領導。第七條市教育委員會是幼兒教育工作的主管部門、縣(市)、區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門和城市街道辦事處、鄉(鎮)人民政府主管本轄區內幼兒園的管理工作。其主要職責如下:
(一)貫徹幼兒教育、保育工作的法律、法規、規章、方針和政策;
(二)研究擬定幼兒教育事業發展規劃,綜合編制幼兒教育事業發展計劃;
(三)負責對幼兒園的業務指導,建立督導和評估制度;
(四)組織培養和培訓幼兒園的園長、教師,建立園長、教師考核和資格審定製度;
(五)辦好示範性幼兒園;
(六)指導幼兒教育科學研究工作。第八條衛生、計劃、財政、勞動、人事、城建、編制等部門要配合教育行政部門、共同對幼兒園進行管理。第九條幼兒園園長由設置者任命或聘任。非地方人民政府設置的幼兒園園長應報教育行政部門備案。第十條幼兒園實行園長負責制。園長在設置者和教育行政部門的領導下,依據有關規定負責管理全園的工作。第十一條幼兒園園長必須符合下列條件:
(一)熱愛幼教事業,有良好的政治思想品德和強烈的事業心和責任感;
(二)有一定的組織管理能力和協調能力;
(三)具有幼兒師范學校(包括職業幼師)畢業程度或取得幼兒園教師專業合格證書;
(四)有一定的保育、教育工作經驗,身體健康,能堅持正常工作。第三章房舍與設備第十二條幼兒園建設應納入城市建設規劃。城市新建、擴建居民區,教育行政部門應會同計劃、財政和建設主管部門安排落實幼兒園建設投資。
舊區改造和小區綜合開發設立幼兒園的,需按規劃留有幼兒園的場地。第十三條建設大型的工礦企業,建設單位應同時配建或擴建幼兒園園舍。
因建設需拆遷或佔用幼兒園的,建設單位應負責復建和補償(個體幼兒園按市有關動遷安置的規定予以安置)。第十四條幼兒園園舍應按照國家規定的標准設計、修建,做到與保育和教育的要求相適應。第十五條幼兒園應設活動室、兒童廁所、盥洗室、寢室、保健室、隔離室、辦公用房和廚房等。第十六條幼兒園應設有與其規模相適應的戶外活動場地,並配有玩(學)具、教具;有適合幼兒身高的桌椅和床;有就餐設備和衛生保健設備。第十七條幼兒園的設備應符合安全、衛生和教育的要求,並按國家規定的標准配備。第四章審批程序第十八條實行幼兒園登記注冊制度。
未經登記注冊,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舉辦幼兒園。第十九條在城市舉辦幼兒園的單位或個人要向所在地的街道辦事處提出申請,經縣(市)、區教育、衛生部門檢查合格,由縣(市)、區教育行政部門同意後,進行登記注冊,發放《辦園證書》。
農村幼兒園的舉辦,由所在鄉、鎮人民政府審批,並報縣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門備案。
舉辦全民所有制幼兒園的,應首先報計劃、編制等有關部門審批。個人辦園的,還須持《辦園證書》到當地工商行政部門辦理營業執照。第二十條幼兒園的更名、停辦、搬遷,均須到原審批部門辦理有關手續。
⑹ 答辯:學前教育條例草案規定禁止幼兒園入園考試對此政策你怎麼看
咨詢記錄 · 回答於2021-11-15
⑺ 學前教育法律法規有哪些
法律分析:學前教育是國民教育體系的組成部分,是重要的社會公益事業。學前教育應當貫徹國家教育方針,遵循幼兒身心發展規律,科學保育和教育,保障幼兒健康快樂成長。
法律依據:《安徽省學前教育條例》
第十七條 三周歲以上不滿六周歲的幼兒可以申請進入幼兒園。在滿足適齡幼兒入園的條件下,幼兒園可以適當向下延伸入園年齡。
第十八條 幼兒園應當創造條件,為具有接受普通教育能力的殘疾幼兒提供融合教育,並為殘疾幼兒的保育和教育提供便利、幫助。
第二十條 幼兒園保育和教育,應當面向全體幼兒,關注個體差異,堅持以游戲為基本活動,保育和教育結合,寓教於樂,促進幼兒身心全面健康發展。
⑻ 吉林省學前教育條例
第一章總 則第一條為促進和保障學前教育事業的發展,規范學前教育行為,維護學齡前兒童的合法權益,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民辦教育促進法》等法律、法規,結合本省實際,制定本條例。第二條本省行政區域內學前教育的實施和管理,適用本條例。第三條本條例所稱學前教育是指對三周歲以上六周歲以下兒童實施的保育和教育活動。
本條例所稱學前教育機構是指對三周歲以上六周歲以下兒童實施保育和教育活動的機構。第四條學前教育應當堅持保育與教育相結合,遵循兒童身心發展規律,關注兒童個體差異,以游戲為基本活動形式,注重兒童良好品德和行為習慣的培養,重視兒童潛能的合理開發,促進兒童全面、健康發展。第五條政府、社會組織、家庭和學前教育機構應當共同做好學前教育工作。
發展學前教育,應當堅持公益性和普惠性,並堅持政府主導、社會參與、公辦民辦並舉的原則。
鼓勵社會力量興辦各種形式的學前教育。第六條各級人民政府是發展學前教育的責任主體。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統籌學前教育事業的發展,並把學前教育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
縣級以上教育主管部門負責本行政區域內的學前教育監督管理工作。第七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對在學前教育事業中做出突出貢獻的單位和個人,按照國家和省的有關規定給予表彰和獎勵。第二章發展與保障第八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將學前教育機構布局納入城鄉規劃,預留符合規定要求的學前教育機構建設用地。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教育主管部門應當制定或者調整學前教育機構布局專項規劃,滿足兒童就近入園的需求。
因城鄉中小學布局調整形成的富餘教育資源應當優先用於發展學前教育。第九條學前教育機構布局專項規劃應當體現本行政區域內兒童的數量分布、流動趨勢、保育和教育的需求等情況,合理設置學前教育機構。人口較為分散的地區,可以根據需要適當增設學前教育機構。第十條縣、鄉兩級人民政府要加強公辦學前教育機構、鄉(鎮)中心學前教育機構和村級獨立設置學前教育機構的建設。第十一條已建成的城鎮居民區沒有配套學前教育機構的,所在地縣級人民政府應當根據居民區規劃和居住人口數量配套建設學前教育機構。
新建、改建、擴建的城鎮居民區,建設單位應當按照城鄉規劃配套建設與居民區規模相適應的學前教育設施,並與居民區同步規劃、同步建設、同步交付使用。
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擅自改變學前教育設施的用途。
縣級人民政府應當根據本行政區域內學前教育的實際情況制定配套建設學前教育設施的具體規定。第十二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將學前教育經費納入財政預算,並保證財政性學前教育經費在同級財政性教育經費中所佔比例不低於3%。第十三條各級人民政府應當建立學前教育資助制度,資助家庭困難的兒童、孤兒和殘疾兒童接受普惠性學前教育。
各級人民政府應當扶持少數民族地區學前教育的發展,加強少數民族地區漢語和本民族通用語言的學前教育。
財政學前教育發展專項資金應當優先支持少數民族地區的學前教育。第十四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採取下列措施促進民辦學前教育機構的發展:
(一)因中小學布局調整形成的富餘校舍,可以提供給民辦學前教育機構用於發展民辦學前教育;
(二)從民辦教育發展資金中安排一定比例的資金扶持民辦學前教育機構的發展;
(三)民辦學前教育機構的分類定級、評估指導、教師職稱評定、資格認定、表彰獎勵與公辦學前教育機構享受同等待遇;
(四)普惠性民辦學前教育機構新建、改建、擴建教育設施的,政府可以按照公益事業用地和建設的有關規定給予優惠。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可以通過購買服務、以獎代補、減免租金、鼓勵公辦教師到民辦、合辦學前教育機構支教等方式扶持民辦、合辦學前教育的發展。第十五條學前教育機構繳納水、電、燃氣等公用事業費用,按照本省中小學繳納公用事業費用的有關規定執行。第十六條鼓勵境內外組織和個人以捐資贈物等形式支持學前教育的發展。第十七條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侵佔、破壞學前教育機構的園舍和設備,不得在學前教育機構周圍設置有危險、有污染的建築和設施,不得干擾學前教育機構的正常工作秩序,不得向學前教育機構攤派任何費用。
⑼ 江蘇省學前教育條例
第一章總 則第一條為了促進和保障學前教育健康發展,規范學前教育,維護學齡前兒童、保育教育人員和學前教育機構的合法權益,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法》等法律、行政法規,結合本省實際,制定本條例。第二條本省行政區域內學前教育的實施與管理,適用本條例。
本條例所稱學前教育,是指對三周歲以上不滿六周歲學齡前兒童實施的保育和教育。不滿三周歲學齡前兒童實施保育教育的具體辦法,由省人民政府制定。第三條學前教育是國民教育體系的組成部分,是重要的社會公益事業。發展學前教育,應當堅持公益性和普惠性,實行政府主導、社會參與、公辦民辦並舉的辦學體制。
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應當保障學齡前兒童能夠平等接受基本的、有質量的學前教育。有條件的地區可以實行免費學前教育。第四條學前教育應當貫徹國家教育方針,實行兒童優先、兒童平等發展的原則,保障兒童利益最大化,遵循學齡前兒童身心發展規律,促進學齡前兒童健康、快樂成長。第五條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應當將學前教育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加強對本行政區域內學前教育的領導和管理,將學前教育納入政府年度工作目標考核內容。第六條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應當合理配置教育資源,大力發展農村學前教育,縮小城鄉之間、區域之間、學前教育機構之間保育教育條件和水平的差距,提升學前教育整體辦學水平,促進學前教育優質、均衡發展。第七條省人民政府負責全省學前教育的宏觀指導、統籌規劃和政策制定工作。設區的市人民政府負責本行政區域內學前教育的協調管理和監督指導工作。
縣級人民政府負責本行政區域內學前教育的規劃和布局調整,建立學前教育經費保障機制。鄉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應當採取多種形式保障學齡前兒童接受學前教育。第八條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門主管本行政區域內的學前教育工作。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有關部門和組織按照各自職責,做好學前教育相關工作。
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門學前教育管理機構應當配備專職人員,具體負責學前教育工作。鄉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應當明確經驗豐富的公辦幼兒園教師等人員負責所在鄉鎮、街道的學前教育輔導。
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教育督導機構應當對本行政區域內學前教育工作進行督導,督導報告向社會公布。第九條對在學前教育工作中作出突出貢獻的單位和個人,地方各級人民政府應當給予表彰。第二章保育教育第十條三周歲以上不滿六周歲學齡前兒童可以申請入園。幼兒園接收有困難的,當地縣級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門應當予以統籌安排。第十一條學齡前兒童申請入園的,其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應當出具兒童出生醫學證明、有效預防接種證明、體檢健康證明、戶口簿;流動人口子女在居住地申請入園的,其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還應當出具本人身份證明、就業或者居住證明。第十二條幼兒園應當堅持保育和教育並重,根據國家和省有關規定,結合本園實際,科學安排教育內容和方法,滿足學齡前兒童感知、體驗、探索需求,保護和培養學齡前兒童的興趣和自由想像力。
幼兒園組織活動應當以游戲為基本形式,注重活動的生活性、趣味性和多樣性,不得組織有損學齡前兒童身心健康的活動。
禁止以集中授課方式實施漢語拼音以及漢字讀寫訓練、數字書寫運算訓練、外語認讀拼寫訓練。第十三條幼兒園應當科學制定學齡前兒童一日作息制度,培養學齡前兒童良好的生活、衛生習慣;執行國家和省關於托幼機構衛生、保健、營養的相關規定,保障學齡前兒童身心健康。第十四條幼兒園應當按照有關規定,在相關部門和專業機構的指導下,對學齡前兒童進行安全教育,開展必要的自救、互救、緊急疏散等應急演練,增強學齡前兒童的自我保護意識和能力。第十五條幼兒園應當積極創造條件,接收並為具有接受普通教育能力的學齡前殘疾兒童提供融合教育。
特殊教育學校應當設置學前教育班接收學齡前殘疾兒童,配備適合學齡前殘疾兒童特點的場所和設施,為學齡前殘疾兒童的保育教育和康復提供幫助。
鼓勵社會各類康復機構、福利機構為學齡前殘疾兒童提供康復教育。第十六條幼兒園應當加強與家庭、社區的合作,充分利用各類教育資源,擴展學齡前兒童的生活和活動空間,通過多種形式開展學前教育宣傳、指導等服務。
鼓勵家長採用志願服務等形式參與幼兒園保育教育活動,並通過家長委員會等方式實施監督。
⑽ 天津市學前教育條例
第一章總 則第一條為了促進學前教育事業健康發展,規范學前教育工作,維護學齡前兒童、保育教育人員和幼兒園的合法權益,根據有關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結合本市實際情況,制定本條例。第二條本市行政區域內學前教育的實施與管理,適用本條例。
本條例所稱學前教育,是指幼兒園對三周歲以上學齡前兒童實施的保育和教育。第三條學前教育是國民教育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發展學前教育,應當堅持公益性和普惠性,堅持政府主導、合理布局、社會參與、公辦民辦並舉的原則,大力發展公辦幼兒園,扶持普惠性民辦幼兒園,鼓勵社會力量以多種形式舉辦幼兒園,逐步滿足適齡兒童入園需求。第四條學前教育應當貫徹國家的教育方針,遵循兒童身心發展規律,實施科學的保育和教育,促進學齡前兒童健康、快樂成長。第五條市人民政府應當加強對全市學前教育工作的領導,統籌制定學前教育發展規劃和促進學前教育發展政策。
區縣人民政府應當組織制定並實施本區縣學前教育發展計劃,合理配置學前教育資源,組織實施學前教育工作。
鄉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應當依照職責和有關規定,做好本轄區內學前教育工作。第六條教育行政部門是學前教育工作的主管部門,對本行政區域學前教育工作進行指導和監督管理。
發展改革、財政、人力社保、規劃、建設、衛生計生等有關部門,按照各自職責做好學前教育相關工作。第七條鼓勵公民、法人、專業教育集團和其他組織,依法舉辦幼兒園或者以各種形式支持學前教育事業。第二章規劃與建設第八條市教育行政部門會同規劃部門,根據學齡前兒童的出生狀況、居住分布、流動趨勢和學前教育事業發展需求,合理安排幼兒園布局。
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擅自將規劃的幼兒園建設用地,改作他用。第九條幼兒園的建設選址,應當符合交通、安全、消防、環保、日照等要求。嚴禁在污染區和危險區內設置幼兒園。第十條新建住宅小區和舊城區改建,應當按照標准配置幼兒園。幼兒園應當與住宅小區同步規劃、同步建設、同步驗收。
幼兒園建設應當符合國家和本市規定的設計規范、建設標准和安全環保要求。
幼兒園裝飾裝修後,應當委託專業機構進行室內空氣質量檢測,經檢測合格後方可使用。第十一條按照標准配置的幼兒園用房在驗收合格後,項目建設單位應當按照有關規定,將其無償交付項目所在地區縣教育行政部門。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擅自改變其用途。第十二條因公共利益需要徵收幼兒園房屋的,區縣人民政府應當制定調整重建方案,依法進行貨幣補償或者房屋產權調換,同時做好在園幼兒的安置工作。第三章保育與教育第十三條幼兒園招生應當公開、公平、公正,不得進行任何形式的考試或者測試,不得將學齡前兒童參加早期教育指導作為入園條件。第十四條幼兒園應當以有利於學齡前兒童身心健康,便於保育和教育為原則,按照國家和本市的規定合理設置班級數量和班額。第十五條幼兒園應當建立和完善保育教育管理、衛生保健、安全管理、財務管理、檔案管理、與幼兒家長聯系等制度。第十六條幼兒園應當根據學齡前兒童的生理、心理特點,科學合理地安排在園幼兒一日生活,安排適當的戶外鍛煉活動,培養其良好的生活和衛生習慣。第十七條幼兒園應當執行國家和本市衛生保健的有關規定,建立健康檢查制度和健康檔案,組織在園幼兒進行定期體檢和每日晨檢。第十八條幼兒園進行保育和教育活動應當使用普通話。
幼兒園應當按照幼兒園教育綱要和指南的要求安排保育和教育活動,以游戲為基本活動形式,注重對學齡前兒童進行情感態度、行為習慣、智力、能力的培養,不得給學齡前兒童布置書面家庭作業。
幼兒園應當配備必要的教育用書和兒童圖書。幼兒園的設施、設備、玩具教具等,應當符合國家和本市的相關安全標准和環保要求。
幼兒園不得向家長推銷或者變相推銷玩具教具、教材和教輔材料等。第十九條鼓勵幼兒園接收能夠適應幼兒園集體生活和教育的殘疾學齡前兒童隨班就讀。
特殊教育學校應當設置學前教育班。第二十條幼兒園應當加強安全管理,定期對其工作人員和在園幼兒進行安全教育,並根據學齡前兒童的特點開展自救、逃生、緊急疏散等應急演練。發生自然災害、火災、人身傷害等突發事件時,幼兒園應當優先保護在園幼兒的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