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業教育政策與法規
『壹』 安徽省職業教育條例(2007修訂)
第一章總則第一條為了發展職業教育,提高勞動者素質,培養技能型人才,促進就業,促進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教育法》和有關法律、行政法規,結合本省實際,制定本條例。第二條本條例適用於本省行政區域內各級各類職業學校教育和各種形式的職業培訓及其相關管理活動。法律、行政法規另有規定的從其規定。第三條職業教育應當貫徹國家教育方針,提高受教育者的職業道德、文化素質、職業技能,增強其就業能力、創業能力和職業轉換能力。第四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將職業教育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加強對本行政區域內職業教育工作的領導,支持、促進職業教育的發展。
各級人民政府應當採取措施,扶持、促進農村和貧困地區的職業教育,組織婦女、幫助失業人員、扶持殘疾人接受各種形式的職業教育。第五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門負責本行政區域內職業教育統籌規劃、綜合協調、宏觀管理的具體工作。
教育、勞動保障和其他有關行政部門在本級人民政府規定的職責范圍內負責本行政區域內有關的職業教育工作。第六條行業組織應當根據職業教育規劃和本行業的人才需求情況,制定行業教育培訓規劃,組織和指導本行業職業教育與培訓工作。第七條企業應當建立職工教育培訓制度,根據本單位的實際,對職工和准備錄用的人員實施職業教育。第八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對在職業教育中作出顯著貢獻的單位和個人給予表彰和獎勵。第二章職業教育的實施第九條本省實施以初中後為重點的不同階段的教育分流,建立與市場需求和勞動就業相適應,學校與企業事業單位相聯系,初等、中等、高等職業教育相銜接,職業學校教育與職業培訓並重,職業教育與其他教育相溝通的職業教育體系。第十條初等、中等職業學校教育分別由初等、中等職業學校實施;高等職業學校教育根據需要和條件由高等職業學校實施,或者由普通高等學校實施;其他學校按照教育行政部門的統籌規劃,可以實施同層次的職業學校教育。第十一條職業培訓分為初級、中級、高級職業培訓,分別由相應的職業培訓機構或者職業學校實施,其他學校和教育機構也可以根據辦學能力,開展面向社會的職業培訓。第十二條職業教育實行以政府為主導,企業事業單位、社會團體、其他社會組織及個人參與的辦學體制。第十三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舉辦發揮骨乾和示範作用的職業學校、職業培訓機構,對企業事業單位、社會團體、其他社會組織及個人依法舉辦的職業學校和職業培訓機構給予指導和扶持。第十四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按照農村經濟、科技、教育統籌發展的需要,舉辦農村職業教育,開展農業實用技術和勞動力轉移就業培訓。
鼓勵各類職業學校、培訓機構為進城就業的農村勞動者提供技能培訓。第十五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幫助失業人員接受職業培訓。失業人員參加就業培訓按照規定享受政府培訓補貼。第十六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有關部門應當將殘疾人職業教育納入職業教育發展規劃,採取優惠政策和扶持措施,促進殘疾人職業教育的發展。
職業學校、職業培訓機構應當按規定接納殘疾人入學。特殊教育學校應當開展相應的職業教育。第十七條企業可以單獨舉辦或者聯合舉辦職業學校、職業培訓機構,也可以委託職業學校、職業培訓機構實施職業教育。
事業單位、社會團體和其他社會組織及公民可以按國家規定舉辦職業學校、職業培訓機構。
境外組織和個人在我省舉辦職業學校、職業培訓機構,按照國家的有關規定執行。第十八條職業學校、職業培訓機構應當根據經濟社會發展和就業市場的需求設置專業和課程,拓展面向支柱產業、新興產業的專業,開設和選用體現新知識、新技術、新工藝、新方法以及具有地方特色的傳統工藝、傳統技術的課程和教材,並配置相應的教學設施和設備。第十九條職業學校、職業培訓機構應當按照教學計劃、教學大綱的要求,完成教學培訓任務,組織實習實訓,對成績合格者頒發相應的學歷證書或者培訓證書。第二十條中等職業學校應當組織學生參加為期一年的實習實訓。高等職業學校應當組織學生參加不少於半年的實習實訓。第二十一條職業學校、職業培訓機構應當建設或者聯合建設與教學規模相適應的實習實訓基地。
『貳』 當前中央加快發展我國現代職業教育的主要政策有哪些
國務院於2014年6月6日頒布的一項關乎我國現代職業教育發展的重要政策。共28條,簡稱「職教發展28條」。
中文名稱
國務院關於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的決定
語 言
漢語
主管單位
國務院
主辦單位
國務院
編輯單位
國務院
創刊時間
2014年6月6日
目錄
1具體內容
▪ 國務院關於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的決定
▪ 指導思想
▪ 基本原則。
▪ 目標任務
2加快構建現代職業教育體系
▪ 鞏固提高中等職業教育發展水平
▪ 創新發展高等職業教育
▪ 引導普通本科高等學校轉型發展
▪ 完善職業教育人才多樣化成長渠道
▪ 積極發展多種形式的繼續教育
3激發職業教育辦學活力
▪ 引導支持社會力量興辦職業教育
▪ 健全企業參與制度
▪ 加強行業指導、評價和服務
▪ 完善現代職業學校制度
▪ 鼓勵多元主體組建職業教育集團
▪ 強化職業教育的技術技能積累作用
4提高人才培養質量
▪ 推進人才培養模式創新
▪ 建立健全課程銜接體系
▪ 建設「雙師型"教師隊伍
▪ 提高信息化水平
▪ 加強國際交流與合作
5提升發展保障水平
▪ 完善經費穩定投入機制
▪ 健全社會力量投入的激勵政策
▪ 加強基礎能力建設
▪ 完善資助政策體系
▪ 加大對農村和貧困地區職業教育支持力度
▪ 健全就業和用人的保障政策
6加強組織領導
▪ 落實政府職責
▪ 強化督導評估
▪ 營造良好環境
1具體內容編輯
國務院關於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的決定
作者:出自: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
發布時間:2014年06月06日
(國發〔2014〕19號)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國務院各部委、各直屬機構:
近年來,我國職業教育事業快速發展,體系建設穩步推進,培養培訓了大批中高級技能型人才,為提高勞動者素質、推動經濟社會發展和促進就業作出了重要貢獻。同時也要看到,當前職業教育還不能完全適應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結構不盡合理,質量有待提高,辦學條件薄弱,體制機制不暢。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是黨中央、國務院作出的重大戰略部署,對於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創造更大人才紅利,加快轉方式、調結構、促升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現就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作出以下決定。
指導思想
以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堅持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以服務發展為宗旨,以促進就業為導向,適應技術進步和生產方式變革以及社會公共服務的需要,深化體制機制改革,統籌發揮好政府和市場的作用,加快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建設,深化產教融合、校企合作,培養數以億計的高素質勞動者和技術技能人才。
基本原則。
政府推動、市場引導。發揮好政府保基本、促公平作用,著力營造制度環境、制定發展規劃、改善基本辦學條件、加強規范管理和監督指導等。充分發揮市場機製作用,引導社會力量參與辦學,擴大優質教育資源,激發學校發展活力,促進職業教育與社會需求緊密對接。
加強統籌、分類指導。牢固確立職業教育在國家人才培養體系中的重要位置,統籌發展各級各類職業教育,堅持學校教育和職業培訓並舉。強化省級人民政府統籌和部門協調配合,加強行業部門對本部門、本行業職業教育的指導。推動公辦與民辦職業教育共同發展。
服務需求、就業導向。服務經濟社會發展和人的全面發展,推動專業設置與產業需求對接,課程內容與職業標准對接,教學過程與生產過程對接,畢業證書與職業資格證書對接,職業教育與終身學習對接。重點提高青年就業能力。
產教融合、特色辦學。同步規劃職業教育與經濟社會發展,協調推進人力資源開發與技術進步,推動教育教學改革與產業轉型升級銜接配套。突出職業院校辦學特色,強化校企協同育人。
系統培養、多樣成才。推進中等和高等職業教育緊密銜接,發揮中等職業教育在發展現代職業教育中的基礎性作用,發揮高等職業教育在優化高等教育結構中的重要作用。加強職業教育與普通教育溝通,為學生多樣化選
目標任務
到2020年,形成適應發展需求、產教深度融合、中職高職銜接、職業教育與普通教育相互溝通,體現終身教育理念,具有中國特色、世界水平的現代職業教育體系。
結構規模更加合理。總體保持中等職業學校和普通高中招生規模大體相當,高等職業教育規模占高等教育的一半以上,總體教育結構更加合理。到2020年,中等職業教育在校生達到2350萬人,專科層次職業教育在校生達到1480萬人,接受本科層次職業教育的學生達到一定規模。從業人員繼續教育達到3.5億人次。
院校布局和專業設置更加適應經濟社會需求。調整完善職業院校區域布局,科學合理設置專業,健全專業隨產業發展動態調整的機制,重點提升面向現代農業、先進製造業、現代服務業、戰略性新興產業和社會管理、生態文明建設等領域的人才培養能力。
職業院校辦學水平普遍提高。各類專業的人才培養水平大幅提升,辦學條件明顯改善,實訓設備配置水平與技術進步要求更加適應,現代信息技術廣泛應用。專兼結合的「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進展顯著。建成一批世界一流的職業院校和骨幹專業,形成具有國際競爭力的人才培養高地。
發展環境更加優化。現代職業教育制度基本建立,政策法規更加健全,相關標准更加科學規范,監管機制更加完善。引導和鼓勵社會力量參與的政策更加健全。全社會人才觀念顯著改善,支持和參與職業教育的氛圍更加濃厚。
『叄』 教育政策與法規對教師職業道德的影響
愛國守法是師德教育的基礎。這一條中要求教師:熱愛祖國,熱愛人民,擁護中國共產黨的領內導,擁護社會主義。容全面貫徹國家教育方針,自覺遵守教育法律法規,依法履行教師職責權利。不得有違背黨和國家方針政策的言行。教師只有認識到、體驗到自己所從事的工作的崇高,意識到自己身上肩負著國家和民族的未來,從而樹立獻身教育的堅定的信念,才能做到言行一致。
教師是在遵照社會要求的前提下進行教育教學活動的。因此,教師的加強職業道德修養時,必須首先確立堅定的教育信念,科學認識教育的戰略地位;正確認識教師勞動的社會價值,自覺忠誠於、獻身於人民的教育事業。
(3)職業教育政策與法規擴展閱讀
教師職業道德的核心是關愛學生,也是師德的靈魂,倡導「關愛學生」就是要求教師有熱愛學生、誨人不倦的情感和愛心。親其師,信其道。沒有愛,就沒有教育,這是調節教師與學生關系的基本行為准則。
貫穿教師職業道德的核心和靈魂是「愛」與「責任」。教師職業道德中的四個要求:教師職業的基本要求——「愛國守法」;教師職業的本質要求——「愛崗敬業」;教師職業的內在要求——「為人師表」;教師職業的專業要求——「終身學習」。
『肆』 福建省中等職業教育條例
第一條為促進中等職業教育的發展,提高勞動者素質,適用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的需要,根據國家有關法律、法規,結合本省實際,制定本條例。第二條本條例所稱的中等職業教育是指普通中等專業學校、職業中等專業學校、職業高級中學、中等技工學校等中等職業學校教育。第三條各級人民政府應當根據本地區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需要,制定發展中等職業教育的規劃,改革辦學體制,在政府統籌管理下,逐步做到主要依靠行業、企事業單位、社會團體舉辦,或者由社會各方面和公民個人聯合舉辦中等職業教育。
積極發展和扶持面向農村的中等職業教育。
鼓勵港澳同胞、海外僑胞、外籍團體及國外友好人士按照國家法律、法規規定,在本省捐資辦學或合作辦學。第四條中等職業教育實行政府統一領導,各部門和行業分工負責,分級管理,社會各方面參與,學校依法自主辦學的管理體制。
教育行政主管部門負責組織實施中等職業教育發展規劃,指導本地區中等職業教育的改革和發展。以進行學歷教育為主的中等職業學校,原則上由教育行政主管部門進行管理。
人事、勞動行政主管部門負責職業資格評價、鑒定工作,並指導就業。勞動行政主管部門管理中等技工學校。
計劃行政主管部門會同教育、人事、勞動行政主管部門負責本地區人才需求預測,制訂中等職業教育發展規劃和編制年度招生計劃。第五條中等職業學校必須全面貫徹國家的教育方針,加強職業技能訓練和職業道德教育,按需施教,靈活多樣,產教結合,注重實效。
對中等職業學校實行評估制度。第六條中等職業學校以招收初中畢業生或同等學歷的社會青年為主,學制為二至四年;經省教育或勞動行政主管部門批准,可以招收高中畢業生或同等學歷的社會青年,學制可為一至二年。
普通中等專業學校、職業中等專業學校培養中級專業技術、管理人員和其他從業人員。
職業高級中學培養中級專業技術、管理人員、中級技術工人和其他從業人員。
中等技工學校培養中級技術工人及其他從業人員。第七條開辦中等職業學校必須具備下列條件:
(一)有正確的辦學方向和明確的培養目標;
(二)有與教學相適應的師資隊伍;
(三)有與教學、實驗、實習相適應的實驗儀器設備、實習場所和圖書資料;
(四)有與辦學規模相適應的校舍和場地;
(五)有經費來源。第八條中等職業學校的開辦、撤銷及專業設置和變更的審批許可權:
(一)普通中等專業學校、職業中等專業學校,由省教育行政主管部門審批;
(二)中等技工學校由省勞動行政主管部門審批;
(三)職業高級中學由所在地的市(地)教育行政主管部門審批。第九條中等職業學校實行校長負責制,校長負責學校的全面管理工作。第十條各級人民政府應逐步增加對中等職業教育的投入,每生平均的公用經費應逐年增長,其標准由省人民政府制訂。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每年應當安排一定額度的補助專款,用於重點中等職業學校的建設以及老區、少數民族地區和邊遠貧困地區發展中等職業教育。第十一條中等職業學校實行繳費上學制度。學校可以按省財政、物價、教育行政主管部門的有關規定向學生收取學雜費和培養費,各級財政不得因此減少財政撥款。辦學單位可向用人單位收取培養費,其數量和支付方式由用人單位與辦學單位商定。
學校收取的培養費主要用於改善辦學條件和教學支出。第十二條各級人民政府應當為中等職業學校創造利用國家和國際信貸的條件。
各級財政、金融、信貸部門應根據國家財政、金融、信貸的方針、政策,每年安排一定數額的周轉金、信貸支持中等職業學校發展校辦產業。第十三條中等職業學校建立生產實習基地,興辦校辦產業,開展社會服務,在稅收上享受國家規定的優惠政策。第十四條中等職業學校的教師由文化課教師、專業課教師和實習指導教師、教學輔助人員組成。
前款規定的教師應當具備國家規定的有關任職資格,享有並履行《中華人民共和國教師法》所規定的權利和義務。第十五條省教育、勞動行政主管部門應制定中等職業教育師資隊伍建設的規劃,建立中等職業學校師資培養基地,確保師資來源。
分配給中等職業學校的高等院校畢業生,任何單位不得截留。
『伍』 大連市職業教育條例(2010修正)
第一章總則第一條為促進我市職業教育發展,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需要,根據國家有關法律、法規及規定,制定本條例。第二條本條例適用於大連市轄區內各類就業前的初等、中等、高等職業教育。第三條職業教育必須堅持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服務,與生產勞動相結合,培養德、智、體全面發展的有一定專業技能的勞動者。第四條大連市人民政府應根據本市經濟和社會發展需要,統籌規劃,合理布局,逐步建立起從初等到高等的比例適當、專業配套、結構合理、形式多樣,並與其他教育相互溝通、協調發展的職業教育體系。第五條各級人民政府統一領導所管轄的職業教育。有關部門在同級人民政府領導下,對職業教育進行管理。
教育行政部門的職責:貫徹國家有關職業教育的法律、法規和政策;編制實施職業教育發展規劃和年度計劃;指導有關部門、單位發展職業教育;按照分工對職業學校進行綜合管理。
勞動行政部門的職責:貫徹國家有關職業教育的法律、法規和政策;參與編制有關的職業教育發展規劃和年度計劃;對職業學校畢業生進行職業資格鑒定;指導有關部門、單位發展職業教育;按照分工對職業學校進行綜合管理。
計劃、人事、財政等部門按照各自職責分工,做好有關的職業教育管理工作。第六條支持和發展職業教育是全社會的責任。各級人民政府要辦好骨乾和示範性職業學校;大型企業、高等院校和有條件的中型企業應獨立辦學;其他企事業單位可按系統辦學或聯合辦學;鼓勵社會團體和個人辦學;提倡依法與國外及港、澳、台地區合作辦學。第七條實行「先培訓、後就業」,「先培訓、後上崗」的制度。未取得職業資格證書人員,不得到專業性較強的崗位頂崗工作。第二章學校的開辦與管理第八條開辦職業學校,應具備教學需要的校舍、經費、教學設備和實驗實習場所;有符合規定要求的校長、教師和管理人員;有適應教育教學需要的教學大綱、教學計劃和教材等條件。
聯合申請開辦職業學校的,必須共同簽訂書面合同。第九條開辦職業學校,必須履行下列審批手續:
(一)初等職業學校(含就業訓練中心,下同),由所在縣(市)、區人民政府審批,按隸屬關系報市教育、勞動行政部門備案。
(二)中等職業學校,其中普通中等專業學校、中等職業技術專業學校,經市教育、計劃等部門審查,市人民政府批准,報省教育、計劃行政部門備案;職業高中由市教育行政部門審批,報省教育、計劃行政部門備案;技工學校經市勞動行政部門審查,市人民政府審核同意後報省人民政府審批。
(三)高等職業學校,按國家有關規定審批。第十條初等職業學校招收初中畢業生,學制一年或者一千學時以上。
中等職業學校招收初中畢業生,學制二至四年;招收高中畢業生,學制一至二年。
高等職業學校優先對口招收中等職業學校畢業生,也可招收高中畢業生,學制二至三年。第十一條初等職業學校畢業生的學歷,相當於普通初級中學畢業;中等職業學校畢業生的學歷,相當於普通高級中學畢業;高等職業學校畢業生的學歷,相當於普通高等學校專科畢業。第十二條職業學校必須按規定辦學,不得擅自變更校名、撤銷學校;確需變更、撤銷的,必須向原審批機關提出申請,經批准後方可實施。第十三條職業學校應當按照教學大綱和教學計劃的要求,完成教學任務,不得擅自減少科目、課時和授課內容。第十四條辦學單位應加強對職業學校的管理,負責有關法律、法規和職業教育方針、政策的貫徹執行;編制學校的發展規劃和招生計劃;安排或推薦畢業生就業;審核學校年度
經費預算、決算和基本建設項目;檢查、評估學校的教育質量和辦學水平等項工作。第三章校長第十五條職業學校校長,應由思想品德優秀、熱愛職業教育事業、有教育工作經歷和相應學歷、掌握一定教育理論、熟悉專業、組織管理能力較強的人員擔任。新任職的校長,在上崗前應接受專門培訓。第十六條職業學校校長實行委任制或聘任制。社會團體和個人辦學,在審批學校時對校長任職資格進行審核。第十七條初等和中等職業學校實行校長負責制。校長的主要職責是:貫徹國家有關職業教育法律、法規和方針政策;確定學校內部機構設置;聘任中層幹部、教師和行政管理人員;擬定和組織實施教育、教學計劃;根據社會需要提出調整專業(工種)設置計劃;按國家政策規定,確定本校的招生計劃;推薦畢業生就業;加強和改進學校德育工作;合理使用學校經費,抓好產教結合,全面提高教育質量和辦學效益。
高等職業學校的領導體制和校長職責按國家規定執行。
『陸』 教師職業道德與教育政策法規論文
摘要 作為教師來說應具備全面的素質教育發展,才能培養出適應21世紀需要的社會主義新人。現代社會在帶給人們物質文明的同時也給人們的心理帶來了沉重的負荷。教師,作為社會的一份子,更感責任重大。因此,教師必須時刻牢記自己肩負的社會和歷史責任,不斷提高自身的素質、修養,自覺維護教師職業道德,愛崗敬業、關愛學生、廉潔從教、精心育人、團結協作、勇於創新。
『柒』 近年國家對職業教育出台的相關政策
目 錄
一、教育類相關法律法規
(一)教育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法》(1995年9月1日起施行)
2.《國務院關於基礎教育改革與發展的決定》(2001年5月29日)
3.《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外合作辦學條例實施辦法》(2004年7月1日起施行)
4.《國家有關部委對國有企業分離辦學職能的意見》(2005年10月16日)
5.《廈門市財政局 廈門市教育局關於加強教育費附加、地方教育附加使用管理有關問題的通知》(2006年9月26日)
6.《 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年-2020年)
7.《關於促進教育事業優先發展的意見》(2012年9月7日)
8.《國家教育事業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2012年6月)
9.《青島市人民政府關於進一步加大財政教育投入的意見》(2012年8月29日)
10.《青島市人民政府辦公廳關於開展教育體制改革試點的通知》(2012年9月7日)
11.《青島市城市教育費附加和地方教育附加資金使用管理辦法》
(二)職業教育
1.《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教育法》(1996年9月1日起施行)
2.《青島市職業學校管理條例》(1996年10月1日起施行)
3.《國務院關於大力推進職業教育改革與發展的決定》(2002年9月25日)
4.《教育部等七部門關於進一步加強職業教育工作的若干意見》(2004年9月14日)
5.《市教育局等部門關於進一步加強職業教育工作的意見的通知》(2005年1月14日)
6.《教育部關於加快發展中等職業教育的意見》(2005年2 月28日)
7.《國務院關於大力發展職業教育的決定》(2005年10月28日)
8.《教育部關於加快推進職業教育集團化辦學的若干意見》(2009年2月)
9.《教育部關於推進中等和高等職業教育協調發展的指導意見》(2011年8月30日)
10.《教育部關於「十二五」期間加強中等職業學校教師隊伍建設的意見》(2011年12月24日)
11.《教育部關於加快推進職業教育信息化發展的意見 》(2012年5月4日)
12.《關於實施中德合作職業教育教學模式(機電一體化)項目的通知》(2012年2月15日)
13.《加強縣級職教中心建設,加快職業教育發展步伐》(2005年6月14日)
14.《青島市人民政府辦公廳關於進一步加快職業教育改革創新的意見》(2012年2月28日)
15.《青島市開展地方政府促進高等職業教育發展綜合改革試點項目實施方案》
16.《中等職業學校設置標准》
(三)民辦教育
1.《中華人民共和國民辦教育促進法》(2003年9月1日起施行)
2.《中華人民共和國民辦教育促進法實施條例》(2004年4月1日起施行)
3.《加強縣級職教中心建設,加快職業教育發展步伐》(2005年6月14日)
4.《民辦高等學校辦學管理若干規定》(2007年2月10日起施行)
5.《青島市民辦學校設置規定》(2008年11月20日)
6.青島市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民辦教育促進法》辦法(2009年5月1日起施行)
『捌』 職教20條解讀是什麼
(一)健全國家職業教育制度框架。把握好正確的改革方向,按照「管好兩端、規范中間、書證融通、辦學多元」的原則,嚴把教學標准和畢業學生質量標准兩個關口。
將標准化建設作為統領職業教育發展的突破口,完善職業教育體系,為服務現代製造業、現代服務業、現代農業發展和職業教育現代化提供製度保障與人才支持。
建立健全學校設置、師資隊伍、教學教材、信息化建設、安全設施等辦學標准,引領職業教育服務發展、促進就業創業。落實好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健全德技並修、工學結合的育人機制,完善評價機制,規范人才培養全過程。
深化產教融合、校企合作,育訓結合,健全多元化辦學格局,推動企業深度參與協同育人,扶持鼓勵企業和社會力量參與舉辦各類職業教育。推進資歷框架建設,探索實現學歷證書和職業技能等級證書互通銜接。
(二)提高中等職業教育發展水平。優化教育結構,把發展中等職業教育作為普及高中階段教育和建設中國特色職業教育體系的重要基礎,保持高中階段教育職普比大體相當,使絕大多數城鄉新增勞動力接受高中階段教育。改善中等職業學校基本辦學條件。
加強省級統籌,建好辦好一批縣域職教中心,重點支持集中連片特困地區每個地(市、州、盟)原則上至少建設一所符合當地經濟社會發展和技術技能人才培養需要的中等職業學校。
指導各地優化中等職業學校布局結構,科學配置並做大做強職業教育資源。加大對民族地區、貧困地區和殘疾人職業教育的政策、金融支持力度,落實職業教育東西協作行動計劃,辦好內地少數民族中職班。完善招生機制,建立中等職業學校和普通高中統一招生平台,精準服務區域發展需求。
積極招收初高中畢業未升學學生、退役軍人、退役運動員、下崗職工、返鄉農民工等接受中等職業教育;服務鄉村振興戰略,為廣大農村培養以新型職業農民為主體的農村實用人才。
發揮中等職業學校作用,幫助部分學業困難學生按規定在職業學校完成義務教育,並接受部分職業技能學習。鼓勵中等職業學校聯合中小學開展勞動和職業啟蒙教育,將動手實踐內容納入中小學相關課程和學生綜合素質評價。
(三)推進高等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把發展高等職業教育作為優化高等教育結構和培養大國工匠、能工巧匠的重要方式,使城鄉新增勞動力更多接受高等教育。
高等職業學校要培養服務區域發展的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重點服務企業特別是中小微企業的技術研發和產品升級,加強社區教育和終身學習服務。建立「職教高考」制度,完善「文化素質+職業技能」的考試招生辦法,提高生源質量,為學生接受高等職業教育提供多種入學方式和學習方式。
在學前教育、護理、養老服務、健康服務、現代服務業等領域,擴大對初中畢業生實行中高職貫通培養的招生規模。
啟動實施中國特色高水平高等職業學校和專業建設計劃,建設一批引領改革、支撐發展、中國特色、世界水平的高等職業學校和骨幹專業(群)。根據高等學校設置制度規定,將符合條件的技師學院納入高等學校序列。
(四)完善高層次應用型人才培養體系。完善學歷教育與培訓並重的現代職業教育體系,暢通技術技能人才成長渠道。發展以職業需求為導向、以實踐能力培養為重點、以產學研用結合為途徑的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模式,加強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培養。
推動具備條件的普通本科高校向應用型轉變,鼓勵有條件的普通高校開辦應用技術類型專業或課程。開展本科層次職業教育試點。制定中國技能大賽、全國職業院校技能大賽、世界技能大賽獲獎選手等免試入學政策,探索長學制培養高端技術技能人才。
服務軍民融合發展,把軍隊相關的職業教育納入國家職業教育大體系,共同做好面向現役軍人的教育培訓,支持其在服役期間取得多類職業技能等級證書,提升技術技能水平。
落實好定向培養直招士官政策,推動地方院校與軍隊院校有效對接,推動優質職業教育資源向軍事人才培養開放,建立軍地網路教育資源共享機制。
制訂具體政策辦法,支持適合的退役軍人進入職業院校和普通本科高校接受教育和培訓,鼓勵支持設立退役軍人教育培訓集團(聯盟),推動退役、培訓、就業有機銜接,為促進退役軍人特別是退役士兵就業創業作出貢獻。
(五)完善教育教學相關標准。發揮標准在職業教育質量提升中的基礎性作用。按照專業設置與產業需求對接、課程內容與職業標准對接、教學過程與生產過程對接的要求,完善中等、高等職業學校設置標准,規范職業院校設置。
實施教師和校長專業標准,提升職業院校教學管理和教學實踐能力。持續更新並推進專業目錄、專業教學標准、課程標准、頂崗實習標准、實訓條件建設標准(儀器設備配備規范)建設和在職業院校落地實施。
鞏固和發展國務院教育行政部門聯合行業制定國家教學標准、職業院校依據標准自主制訂人才培養方案的工作格局。
(六)啟動1+X證書制度試點工作。 深化復合型技術技能人才培養培訓模式改革,借鑒國際職業教育培訓普遍做法,制訂工作方案和具體管理辦法,啟動1+X證書制度試點工作。
試點工作要進一步發揮好學歷證書作用,夯實學生可持續發展基礎,鼓勵職業院校學生在獲得學歷證書的同時,積極取得多類職業技能等級證書,拓展就業創業本領,緩解結構性就業矛盾。
(七)開展高質量職業培訓。落實職業院校實施學歷教育與培訓並舉的法定職責,按照育訓結合、長短結合、內外結合的要求,面向在校學生和全體社會成員開展職業培訓。
自2019年開始,圍繞現代農業、先進製造業、現代服務業、戰略性新興產業,推動職業院校在10個左右技術技能人才緊缺領域大力開展職業培訓。
引導行業企業深度參與技術技能人才培養培訓,促進職業院校加強專業建設、深化課程改革、增強實訓內容、提高師資水平,全面提升教育教學質量。
(八)實現學習成果的認定、積累和轉換。加快推進職業教育國家「學分銀行」建設,從2019年開始,探索建立職業教育個人學習賬號,實現學習成果可追溯、可查詢、可轉換。
有序開展學歷證書和職業技能等級證書所體現的學習成果的認定、積累和轉換,為技術技能人才持續成長拓寬通道。
(九)堅持知行合一、工學結合。借鑒「雙元制」等模式,總結現代學徒制和企業新型學徒制試點經驗,校企共同研究制定人才培養方案,及時將新技術、新工藝、新規范納入教學標准和教學內容,強化學生實習實訓。
健全專業設置定期評估機制,強化地方引導本區域職業院校優化專業設置的職責,原則上每5年修訂1次職業院校專業目錄,學校依據目錄靈活自主設置專業,每年調整1次專業。
(十)推動校企全面加強深度合作。職業院校應當根據自身特點和人才培養需要,主動與具備條件的企業在人才培養、技術創新、就業創業、社會服務、文化傳承等方面開展合作。
學校積極為企業提供所需的課程、師資等資源,企業應當依法履行實施職業教育的義務,利用資本、技術、知識、設施、設備和管理等要素參與校企合作,促進人力資源開發。
(十一)打造一批高水平實訓基地。加大政策引導力度,充分調動各方面深化職業教育改革創新的積極性,帶動各級政府、企業和職業院校建設一批資源共享,集實踐教學、社會培訓、企業真實生產和社會技術服務於一體的高水平職業教育實訓基地。
面向先進製造業等技術技能人才緊缺領域,統籌多種資源,建設若干具有輻射引領作用的高水平專業化產教融合實訓基地,推動開放共享,輻射區域內學校和企業;鼓勵職業院校建設或校企共建一批校內實訓基地,提升重點專業建設和校企合作育人水平。
(十二)多措並舉打造「雙師型」教師隊伍。 從2019年起,職業院校、應用型本科高校相關專業教師原則上從具有3年以上企業工作經歷並具有高職以上學歷的人員中公開招聘。
特殊高技能人才(含具有高級工以上職業資格人員)可適當放寬學歷要求,2020年起基本不再從應屆畢業生中招聘。
(十三)推動企業和社會力量舉辦高質量職業教育。各級政府部門要深化「放管服」改革,加快推進職能轉變,由注重「辦」職業教育向「管理與服務」過渡。政府主要負責規劃戰略、制定政策、依法依規監管。
發揮企業重要辦學主體作用,鼓勵有條件的企業特別是大企業舉辦高質量職業教育,各級人民政府可按規定給予適當支持。完善企業經營管理和技術人員與學校領導、骨幹教師相互兼職兼薪制度。2020年初步建成300個示範性職業教育集團(聯盟),帶動中小企業參與。
支持和規范社會力量興辦職業教育培訓,鼓勵發展股份制、混合所有制等職業院校和各類職業培訓機構。建立公開透明規范的民辦職業教育准入、審批制度,探索民辦職業教育負面清單制度,建立健全退出機制。
(十四)做優職業教育培訓評價組織。職業教育包括職業學校教育和職業培訓,職業院校和應用型本科高校按照國家教學標准和規定職責完成教學任務和職業技能人才培養。
同時,也必須調動社會力量,補充校園不足,助力校園辦學。能夠依據國家有關法規和職業標准、教學標准完成的職業技能培訓,要更多通過職業教育培訓評價組織(以下簡稱培訓評價組織)等參與實施。
政府通過放寬准入,嚴格末端監督執法,嚴格控制數量,扶優、扶大、扶強,保證培訓質量和學生能力水平。
(十五)提高技術技能人才待遇水平。支持技術技能人才憑技能提升待遇,鼓勵企業職務職級晉升和工資分配向關鍵崗位、生產一線崗位和緊缺急需的高層次、高技能人才傾斜。
建立國家技術技能大師庫,鼓勵技術技能大師建立大師工作室,並按規定給予政策和資金支持,支持技術技能大師到職業院校擔任兼職教師,參與國家重大工程項目聯合攻關。
(十六)健全經費投入機制。各級政府要建立與辦學規模、培養成本、辦學質量等相適應的財政投入制度,地方政府要按規定製定並落實職業院校生均經費標准或公用經費標准。
在保障教育合理投入的同時,優化教育支出結構,新增教育經費要向職業教育傾斜。鼓勵社會力量捐資、出資興辦職業教育,拓寬辦學籌資渠道。
(十七)建立健全職業教育質量評價和督導評估制度。以學習者的職業道德、技術技能水平和就業質量,以及產教融合、校企合作水平為核心,建立職業教育質量評價體系。
定期對職業技能等級證書有關工作進行「雙隨機、一公開」的抽查和監督,從2019年起,對培訓評價組織行為和職業院校培訓質量進行監測和評估。
(十八)支持組建國家職業教育指導咨詢委員會。為把握正確的國家職業教育改革發展方向,創新我國職業教育改革發展模式,提出重大政策研究建議,參與起草、制訂國家職業教育法律法規。
開展重大改革調研,提供各種咨詢意見,進一步提高政府決策科學化水平,規劃並審議職業教育標准等,在政府指導下組建國家職業教育指導咨詢委員會。
(十九)加強黨對職業教育工作的全面領導。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特別是習近平總書記關於職業教育的重要論述武裝頭腦、指導實踐、推動工作。
加強黨對教育事業的全面領導,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中央教育工作領導小組各項要求,保證職業教育改革發展正確方向。要充分發揮黨組織在職業院校的領導核心和政治核心作用,牢牢把握學校意識形態工作領導權,將黨建工作與學校事業發展同部署、同落實、同考評。
(二十)完善國務院職業教育工作部際聯席會議制度。國務院職業教育工作部際聯席會議由教育、人力資源社會保障、發展改革、工業和信息化、財政、農業農村、國資、稅務、扶貧等單位組成,國務院分管教育工作的副總理擔任召集人。
聯席會議統籌協調全國職業教育工作,研究協調解決工作中重大問題,聽取國家職業教育指導咨詢委員會等方面的意見建議,部署實施職業教育改革創新重大事項,每年召開兩次會議,各成員單位就有關工作情況向聯席會議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