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規百科 » 現行飼料管理法規論文

現行飼料管理法規論文

發布時間: 2022-06-18 20:45:54

⑴ 飼料和飼料添加劑管理條例(2001修訂)

第一章總則第一條為了加強對飼料、飼料添加劑的管理,提高飼料、飼料添加劑的質量,促進飼料工業和養殖業的發展,維護人民身體健康,制定本條例。第二條本條例所稱飼料,是指經工業化加工、製作的供動物食用的飼料,包括單一飼料、添加劑預混合飼料、濃縮飼料、配合飼料和精料補充料。
本條例所稱飼料添加劑,是指在飼料加工、製作、使用過程中添加的少量或者微量物質,包括營養性飼料添加劑和一般飼料添加劑。飼料添加劑的品種目錄由國務院農業行政主管部門制定並公布。第三條國務院農業行政主管部門負責全國飼料、飼料添加劑的管理工作。
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負責飼料、飼料添加劑管理的部門(以下簡稱飼料管理部門),負責本行政區域內的飼料、飼料添加劑的管理工作。第二章審定與進口管理第四條國家鼓勵研究、創制新飼料、新飼料添加劑。
新研製的飼料、飼料添加劑,在投入生產前,研製者、生產者(以下簡稱申請人)必須向國務院農業行政主管部門提出新產品審定申請,經國務院農業行政主管部門指定的機構檢測和飼喂試驗後,由全國飼料評審委員會根據檢測和飼喂試驗結果,對該新產品的安全性、有效性及其對環境的影響進行評審;評審合格的,由國務院農業行政主管部門發給新飼料、新飼料添加劑證書,並予以公布。
全國飼料評審委員會由養殖、飼料加工、動物營養、毒理、葯理、代謝、衛生、化工合成、生物技術、質量標准和環境保護等方面的專家組成。第五條申請人提出飼料、飼料添加劑新產品審定申請時,除應當提供新產品的樣品外,還應當提供下列資料:
(一)該新產品的名稱、主要成分和理化性質;
(二)該新產品的研製方法、生產工藝、質量標准和檢測方法;
(三)該新產品的飼喂效果、殘留消解動態和毒理;
(四)環境影響報告和污染防治措施。第六條國務院農業行政主管部門公布的新飼料、新飼料添加劑的產品質量標准,為行業標准;需要制定國家標準的,依照標准化法的有關規定辦理。第七條首次進口飼料、飼料添加劑的,應當向國務院農業行政主管部門申請登記,並提供該飼料、飼料添加劑的樣品和下列資料:
(一)商標、標簽和推廣應用情況;
(二)生產國批准生產、銷售的證明和生產國以外的其他國家的登記資料;
(三)本條例第五條規定的資料。
前款飼料、飼料添加劑經審查確認安全、有效、不污染環境的,由國務院農業行政主管部門頒發產品登記證。第八條國家對獲得審定或者登記的、含有新化合物的飼料、飼料添加劑的申請人提交的其自己所取得且未披露的試驗數據和其他數據實施保護。
自審定或者登記之日起6年內,對其他申請人未經已獲得審定或者登記的申請人同意,使用前款數據申請飼料、飼料添加劑審定或者登記的,審定或者登記機關不予審定或者登記;但是,其他申請人提交其自己所取得的數據的除外。
除下列情況外,審定或者登記機關不得披露第一款規定的數據:
(一)公共利益需要;
(二)已採取措施確保該類信息不會被不正當地進行商業使用。第三章生產、經營和使用管理第九條設立飼料、飼料添加劑生產企業,除應當符合有關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企業設立條件外,還應當具備下列條件:
(一)有與生產飼料、飼料添加劑相適應的廠房、設備、工藝及倉儲設施;
(二)有與生產飼料、飼料添加劑相適應的專職技術人員;
(三)有必要的產品質量檢驗機構、檢驗人員和檢驗設施;
(四)生產環境符合國家規定的安全、衛生要求;
(五)污染防治措施符合國家環境保護要求。
經國務院農業行政主管部門或者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飼料管理部門按照許可權審查,符合前款規定條件的,方可辦理企業登記手續。第十條生產飼料添加劑、添加劑預混合飼料的企業,經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飼料管理部門審核後,由國務院農業行政主管部門頒發生產許可證。
前款企業取得生產許可證後,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飼料管理部門核發飼料添加劑、添加劑預混合飼料產品批准文號。第十一條生產飼料、飼料添加劑的企業,應當按照產品質量標准組織生產,並實行生產記錄和產品留樣觀察制度。

⑵ 我國飼料行業的現狀及發展趨勢論文

該論文可以在網路文庫找到:
http://wenku..com/link?url=XVRQQNNH5QOccaDHN_Kh3761M8kgKF8nO1FbV8o-C5a5mw9etBtLTvF5A--T6R8-i5tNr2o9W

⑶ 飼料廠管理制度

飼料廠管理制度匯編

第一章

安全防火管理制度

第一節

安全保衛制度

為貫徹執行國家有關勞動保護,樹立

安全第一,預防為主

的方針,加強企業管理,實現安
全生產,
保護勞動者在生產過程中的安全和健康,
自覺遵守勞動紀律,
維持正常的生產秩序,
促進和提高本企業的經濟效益,特製定安全保衛管理制度如下:

一、安全保衛制度

1、領導要認真貫徹執行國家有關勞動保護,安全生產的方針、政策,對全廠安全、保衛工
作全面負責。在計劃、布置、檢查、總結、評比過程中,對安全做到

五同時

真正做到誰主
管誰負責。

2、建立廠部、車間、班組三級安全治保管理網路,有專職或兼職人員擔任各級安全員,兼
職安全員負責日常安全、治保工作。

3、廠部每月組織一次由主管廠長、安全員、兼職安全員參加的全廠安全檢查評比。車間、
班組每周自查一次,
並做好檢查記錄和自查台賬,
有關科室還應組織好夜間安全、
勞動紀律
紀律抽查。

4.
特種作業人員,需經勞動保護管理部門培訓考核,合格後持證上崗,嚴禁無證上崗。新
職工進廠<包括臨時費用工>需經三級安全教育,
立卡後方能上崗,
廠內職工工種調動須經
二級教育後,方能上崗。一切機械操作、登高、用電、用汽(氣)
、用毒品、現場動用明火、
財務資金等作業管理,
都必須嚴格執行安全操作規程和安全規定。
吸煙必須在指定地點,

章者要追究責任。

5、
嚴格執行對事故處理的三不放過,
廠專職安全員要及時做好對事故的統計、
分析、
調查、
上報工作。

6、消防專用設施、工具、全部進行立賬,管理落實到人,未經領導任何工不得任意移作它
用,按期組織調試、換葯,確保用時有效。義務消防人員按期組織訓練,以提高思想技術素
質。

7、

對危險品的采購、運輸、保管、使用,嚴格執行持證操作和

五雙

制度。即雙人管理、
雙人收發、雙人運輸、雙把鎖、雙人使用。

二、門衛值班巡迴制度

1、
抓好外來人員進出管理,
對來訪者或有業務關系需要會客的人員填寫

會客證

後方可放
行。

2、
值班時,
密切注意車輛進出的交通安全,
並將每天回收的

出門證

裝訂成冊、
妥善保管,
以便查考。

3、加強防火、保衛巡迴檢查,發現有人違章吸煙,立即制止,並記下姓名以待處理。

4、
檢修、
安裝設備或動用明火要及時加強巡迴檢查,
發現易燃易爆物品及火險隱患應立即
處理,並做好記錄或報告本單位分管領導。

5、嚴禁提貨車輛賀駛員及外來人員,在禁火區內吸煙。

6、
在巡迴檢查時,
如發現操作工,
有打瞌睡現象,
應立即叫醒,
提醒操作工認真上崗操作,
以防事故發生。

7、
對有疑問的人和事要認真檢查,
耐心詢問,
禁止無出入門證攜物出廠,
保護好公司財產。

8、
門衛值班人員必須做好人員進出登記和物資出廠的檢查,
車間小組夜間值班人員必須加
強同門衛聯系,經常溝通情況,非廠內人員末經領導批准,不得在廠內留宿。

第二節

防火管理制度

一、禁火禁煙制度

1、廠區內盡量不動用明火,如果需要動用明火。應嚴格執行動火審批手續。

2、進入廠區嚴禁吸煙,吸煙必須按指定地點,不準亂丟煙蒂。

3、
(開展)對新職工及外來人員,

包括客戶、船戶、機動車司機

等進行消防安全宣傳,
督促遵守消防安全制度。

4、凡建築施工隊、組、或機械設備安裝隊進駐廠區施工作業的,由甲、乙雙方共同負責進
行有關規章制度以及防火安全制度教育,並簽訂防火安全協議。

二、

義務消防隊活動制度

1、

服從組織和領導分配,模範地遵守和貫徹本單位制定的各項防火制度,並經常宣

傳防火知識。

2、

結合本職工作,經常開展防火安全檢查,發現火險隱患,立即向領導匯報,並采

取相應防範措施加以整改。

3、

經常維修、保養消防器材設備,保證完好可用,並根據本單位的實際需要,報請

領導添置各種消防器材。

4、

組織隊員夜間輪流護廠值勤。

5、

組織消防業務學習和技術操練,提高消防業務水平。

6、

發生火警火災,應及時向公安消防部門報告,並積極組織群眾參加撲救,查清火

災原因做好情況記錄。

7、

積極參加本系統、本地區的消防聯防活動。

三、

消防器材管理制度

1、

廠內的消防器材是滅火的重要工具,全體職工必須認真加以愛護,任何人不得以

任何理由隨意動用和損壞消防器材。

2、

廠內應建立消防室,專門保管各種消防器材和設備,室內嚴禁堆放易燃易爆及其

他任何物品。

3、

消防室和廠區的各種消防器材,周圍一公尺范圍內嚴禁堆放其他物品,或堵塞通

向消防器材的通道,保證器材不挪用,使用時無妨礙。

4、

消防器材每月檢查一次,各種滅火機,必須按時換葯,注意保養工作。

5、

各種滅火機,必須有防雨、防凍措施,用後及時裝葯充氣。

四、

危險品倉庫防火安全管理制度

1、

嚴禁明火入內,不準將火種帶入倉庫,嚴格執行動火作業審批手續。

2、

專人領用危險品,使用時嚴禁吸煙操作。

3、

危險品入庫時,根據規定分類堆放,確保安全。

4、

開啟油桶抽油時,要用專用工具,嚴禁用鐵器敲打。

5、

油罐區、油泵房、桶裝儲存區等要害部門,嚴禁無關人員進入。

6、

油庫作業區的電動機,開關,電氣儀表,照證用具器電器設備,應有機修電工經

常檢查。

7、

進出倉庫,認真檢查倉庫內、外門窗,以防野火入內,同時確保庫內通風地面干

燥。

8、

做好季節性,安全檢查和防汛抗台,防凍和防脹安全工作。

9、

必須配足有效的消防器材。

五、

動用明火審批制度

為加強廠區消防工作,防止火災發生,確保職工和國家財產的安全,廠區范圍內實行

動火三級審批制。

1


一級動火

指在廠區重點防火場所,如原料倉庫,主車間,危險品倉庫內或附近

動火,如電氣焊割、噴燈、澆柏油等,由需動火車間部門填寫動火許可證,經消防安全管理

員審核同意,廠防火領導小組負責人批准後,方可動火。

2


二級動火

指在廠區危險性較大場所,如廠區通道等處動火,須由動火車間,及

動火施工部門提出申請,填寫好動火

許可證

經消防安全保衛部門批准,方可動火。

3


三級動火

指在廠區危險性不大場所動火,須經車間防火負責人批准,方可動火。

4
、車間工區動火前,必須認真檢查周圍的環境,清理動火部位周圍的可燃物和化學危

險品,配備好一定數量的滅火器材,做好防患准備工作,並指定現場監護人。

5、

焊工必須嚴格遵守安全操作規程,電氣焊的

十不燒制度

,焊割前應仔細檢

查周圍場地情況,
經查認為有燃燒爆炸危險性時,
在沒有採取可靠的安全措施前,
應拒絕焊
割,並向上級報告。

6、

動火完畢後,現場監護人員和施工人員應徹底檢查周圍環境是否有遺留火星,經

查確認無隱患,
一小時後方可離開現場,
有事離開現場,
一定要有人頂替並且必須把現場情
況交待清楚。

⑷ 求一篇試論食品安全管理制度的論文 急需

摘要〕食品安全問題舉國關注,世界各國政府大多將食品安全視為國家公共安全,並紛紛加大監管力度。2004年9月1日,國務院發布了《國務院關於進一步加強食品安全工作的決定》,決定採取切實有效的措施,進一步加強食品安全工作。食品安全涉及多部門、多層面、多環節,是一個復雜的系統工程。從當前來看,應盡快建立健全:食品安全法律體系;統一協調、權責明晰的監管體系;食品安全應急處理機制;完整統一的食品安全標准和檢驗檢測體系;食品安全風險評估評價體系;食品安全信用體系;食品安全信息監測、通報、發布的網路體系;中介及研究單位的推動體系等九大體系,促進食品安全水平的全面提高。
〔關鍵詞〕食品安全;體系建設;監管
民以食為天。食品是人類賴以生存和發展的最基本的物質條件。在我國國民經濟中,食品工業已成為第一大產業。根據有關資料顯示,1993年至1998年,我國食品工業總產值由3430億元增至6000億元,平均每年遞增12%。2003年我國食品工業總產值更是首破12000億元,遠遠超過汽車工業總產值9400億元的水平。但是全球及我國接連不斷發生的惡性食品安全事故卻引發了人們對食品安全的高度關注,也促使各國政府重新審視這一已上升到國家公共安全高度的問題,各國紛紛加大了對本國食品安全的監管力度。
2003年4月16日,我國國家食品葯品監督管理局正式掛牌,標志著我國食品安全工作邁入了綜合監管與具體監管相結合的新階段,也表明了我國政府與時俱進、切實抓好食品安全工作的決心。然而,此後有關食品安全的負面消息依然不斷,通過新聞媒體的深入追蹤報道,我們知道了阜陽劣質奶粉、重慶火鍋石蠟底料、太倉劣質肉鬆、山東"摻肥"龍口粉絲……。據媒體報道,《中國青年報》社會調查中心新近完成的一項有關食品安全的調查顯示,近期頻發的食品安全事件引起了公眾的廣泛關注,82%的公眾表示,這些事件"肯定會"引發自己對周圍食品安全問題的擔心,13%的人表示"可能會"。我國目前的食品安全監管較發達國家而言,起步較緩、問題較多,造成我國食品安全問題屢禁不絕的重要原因還是在於我國食品安全缺乏完整的保障體系。我們認為,在今後較長的一段時間里,我國應當把在整體上建立我國食品安全的保障體系作為食品安全工作重點和戰略目標來實現。
一、基本建立和逐步完善我國食品安全法律體系
據我們初步統計,1949年至今,我國部級以上機關所頒布的有關食品安全方面的法律、法規、規章、司法解釋以及各類規范性文件等多達840篇。其中基本法律法規107篇、專項法律法規683篇、相關法律法規50篇;文革前(1966年5月前)7篇、改革開放前(1978年12月前)1篇、改革開放後(1978年12月後)832篇。國務院於1979年8月28日發布了《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衛生管理條例》(現已失效),全國人大常委會於1982年11月19日發布了《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衛生法(試行)》(現已失效),全國人大常委會於1995年10月30日發布了現行有效的《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衛生法》(以下簡稱"《食品衛生法》"),這3個法律規定從法律層面上相繼構成了我國改革開放後食品安全法律體系的核心,對我國的食品安全起到了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但隨著經濟社會及科學技術的快速發展和人們對食品安全問題認識的不斷深化,我國目前的食品安全法律體系有些方面已經不能適應當今食品安全形勢的發展需要,作為食品安全法律體系的核心,《食品衛生法》對體系內其他法律法規、規范性文件的指導作用也有所降低。主要原因包括:
第一,《食品衛生法》等法律法規所調整的范圍過於狹窄。《食品衛生法》第四條規定:"凡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域內從事食品生產經營的,都必須遵守本法。"從此條可以看出,《食品衛生法》的"食品"概念是狹義的,並沒有包括種植、養殖、儲存等環節中的食品以及與食品相關的食品添加劑、飼料及飼料添加劑的生產、經營或者使用。而食品安全問題本身涵蓋了從農田到餐桌的全過程,法律應當反映出食品在這個過程中的整個生物鏈條,僅對食品生產經營階段中發生的食品安全法律關系進行調整使得該法出現了較大的法律監管盲區,從而造成了政府部門對飼料中加入瘦肉精、農葯大量殘留、濫用抗生素、食品儲存污染等諸多問題的監管滯後和監管不力。
第二,《食品衛生法》確定的執法主體職責與現實情況有所脫節。根據該法第三條的規定:"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主管全國食品衛生監督管理工作。國務院有關部門在各自的職責范圍內負責食品衛生管理工作。"而1998年機構改革之後,我國食品監管主要由國家食品葯品監督管理局、公安部、農業部、商務部、衛生部、國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海關總署等多個部委共同按職能分段監管,已形成了食品安全多部門的監管體制。2004年9月1日頒布的《國務院關於進一步加強食品安全工作的決定》再次對有關部委的職責分工加以調整和明確。《食品衛生法》關於執法主體職責的內容應當順應現實的改變做出相應的調整。
第三,食品安全法律體系的內容比較單薄,對經濟社會和科技發展所導致的食品安全的新情況、新問題大多尚未涉及。和經濟發達國家的食品安全法規相比,我國缺少一系列保障食品安全的重要制度。例如食品安全應急處理機制、食品安全風險評價制度、食品安全信用制度以及食品安全信息發布制度等。同時,我國食品安全法律體系對"食品安全"等最重要最基本的概念尚未有明確的法律定義。
第四,食品安全法律責任的規定不嚴、銜接不順、內容不全。以食品安全法律體系的核心《食品衛生法》為例,對違反該法規定,食品生產經營過程不符合衛生要求的,責令改正,給予警告,可以處以五千元以下的罰款;拒不改正或者有其他嚴重情節的,吊銷衛生許可證。食品衛生是食品安全最基本的要求,對違反衛生規定的當予重罰。然而根據該法,在一般違法情況下,除了責令改正和警告之外,五千元以下的罰款落在執法機關的自由裁量范圍之內,且不說罰款的上限太低,如此"可以"也為追究違法者的行政責任創造了迂迴的空間,極有可能連區區五千元以下的罰款也不了了之。類似的規定總和起來,執法不力也就難免了。
再如,《食品衛生法》第三十九條規定:違反本法規定,生產經營不符合衛生標準的食品,造成嚴重食物中毒事故或者其他嚴重食源性疾患,對人體健康造成嚴重危害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而根據《刑法》第一百四十三條的規定,生產、銷售不符合衛生標準的食品,只要足以造成嚴重食物中毒事故或者其他嚴重食源性疾患的,即構成犯罪,依法應予追究刑事責任。兩者相比較可以看出,在同一罪名上,《食品衛生法》要求違法行為具有人身傷害後果才構成犯罪,而《刑法》則強調當違法行為具有危害人身健康的危險性時即構成犯罪。兩者尺度的不統一,往往會造成行政執法部門在對待"足以造成嚴重食物中毒事故或者其他嚴重食源性疾患的"上述違法行為時,僅僅因為危害結果尚未發生,就依據《食品衛生法》做出不移交司法部門追究當事人刑事責任的決定,用行政處罰代替刑事追究。法律銜接的不統一給了違法食品業主以喘息的可能,削減了法律的懲處力度,也為司法機關再度追究當事人的刑事責任造成了時間上的拖延。其主要原因是《食品衛生法》修訂在前,《刑法》修訂在後,這段時期內無論是食品安全問題還是國家對食品安全的關注程度均有加重之勢,《刑法》的修訂是順應了當時食品安全的要求。可見《食品衛生法》的滯後性已經顯現。
第五,現行食品安全法律體系中尚欠缺對食品安全監管機關及其工作人員的監管職責的落實和失職責任的追究機制。
綜上,在建立我國食品安全法律體系的過程中,應當首先抓緊組織修訂《食品衛生法》。在是否將《食品衛生法》修改為《食品安全法》的問題上,還有不同意見。我們認為,食品衛生僅是食品安全問題中的一部分,無論是從法律的名稱還是從法律本身的內容考慮,食品安全法律體系都應圍繞"食品安全"這一核心加以建設。建議方法有二:一種是把《食品衛生法》更名為《食品安全法》,作一次全面修訂和補充;另一種是重新制訂一部《食品安全基本法》,作為食品安全領域的"母法",其基本內容至少應當包括如下方面:(1)目的:綜合促進和保障食品安全。(2)定義:明確"食品"、"食品安全"等名詞的法律涵義。(3)食品安全監管范圍:國家對食品安全實行從農田到餐桌的全過程監管。(4)監管體制:以法律的形式提出我國食品安全基本監管框架和各方職能。(5)食品安全監管原則:確保人民身體健康,注重科學依據,控制和預防並重,公開、客觀、公正,等等。(6)社會其他各階層的食品安全責任。以食品生產經營企業為主,還包括與食品相關的行業、食品行業協會以及消費者等。(7)應急處理。(8)標准檢測,含市場准入。(9)安全風險評價。(10)信用體系。(11)食品安全信息網路。(12)宣傳教育。(13)行業協會、研究機構的推動。(14)法律責任。強調監管主體的違法責任、做好與《刑法》的銜接、對違法食品生產經營者設置嚴厲罰則。
法律的尊嚴是執行出來的,而不是制定出來的。無論多嚴密、多完善的法律,還必須經由各級政府職能部門的正確施行,才能真正發揮其保障食品安全的強大規范作用。如果行政執法部門不嚴格執法或者出於各種原因錯誤地理解和適用了食品安全法律法規,那麼就算這些法律法規再完善,也不能產生預期的效果。在現今的食品安全監管中,執法不力的問題不容迴避。從我們了解並研究的一些案例看,有不少食品安全事故是由於失職或瀆職等執法不力造成的,再加上地方保護主義,食品安全事故頻發也就不足為怪了。因此,"有法不依,執法不嚴,違法不究"成為我國食品安全監管部門執法中的一個頑症,究其原因,不外乎是執法人員對法律法規的理解和運用能力不強、礙於情面和各方壓力辦"人情案"以及部分執法人員以權謀私、地方保護等等。要做到依法行政,就必須注重對執法人員的法律培訓和思想道德教育、制訂嚴密的工作紀律和內部審批程序、完善行政執法人員責任追究機制、建立大案要案領導集體決定製度,不斷強化執法和執法監督,使法律法規落到實處

⑸ 求一篇關於食品安全的的論文2000字左右

(一)明確了《食品安全法》的適用范圍
《食品安全法》第二條明確規定下列活動為該法調整范圍:(一)食品生產和加工(以下稱食品生產),食品流通和餐飲服務(以下稱食品經營);(二)食品添加劑的生產經營;(三)用於食品的包裝材料、容器、洗滌劑、消毒劑和用於食品生產經營的工具、設備(以下稱食品相關產品)的生產經營;(四)食品生產經營者使用食品添加劑、食品相關產品;(五)對食品、食品添加劑和食品相關產品的安全管理。
食用農產品則遵守《中華人民共和國農產品質量安全法》的規定監管。但是,制定有關食用農產品的質量安全標准、公布食用農產品安全有關信息,應當遵守本法的有關規定。
保健食品則在《食品安全法》第五十一條明確,其具體管理辦法由國務院規定。
同時,該法還在附則的第九十九條,對食品、食品添加劑、用於食品的包裝材料和容器、用於食品生產經營的工具、設備、用於食品的洗滌劑、消毒劑等用語的含義,進行了法律解釋。
(二)確立了食品安全監管體制
一是對國務院有關食品安全監管部門的職責進行明確界定。國務院質量監督、工商行政管理和國家食品葯品監督管理部門依照食品安全法和國務院規定的職責,分別對食品生產、食品流通、餐飲服務活動實施監督管理。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承擔食品安全綜合協調職責,負責食品安全風險評估、食品安全標准制定、食品安全信息公布、食品檢驗機構的資質認定條件和檢驗規范的制定,組織查處食品安全重大事故。(第四條)
二是在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層面,進一步明確工作職責,理順工作關系。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統一負責、領導、組織、協調本行政區域的食品安全監督管理工作,建立健全食品安全全程監督管理的工作機制;統一領導、指揮食品安全突發事件應對工作;完善、落實食品安全監督管理責任制,對食品安全監督管理部門進行評議、考核。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依照本法和國務院的規定確定本級衛生行政、農業行政、質量監督、工商行政管理、食品葯品監督管理部門的食品安全監督管理職責。有關部門在各自職責范圍內負責本行政區域的食品安全監督管理工作。按照食品安全法規定,實行省以下垂直領導的質監部門應當在所在地人民政府的統一組織、協調下,依法做好食品安全監督管理工作。(第五條)
三是為防止各食品安全監管部門各行其是、工作不銜接,食品安全法規定縣級以上衛生行政、農業行政、質量監督、工商行政管理、食品葯品監督管理部門應當加強溝通、密切配合,按照各自的職責分工,依法行使職權,承擔責任。(第六條)
四是為了使食品安全監管體制運行更加順暢,食品安全法規定,國務院設立食品安全委員會,其工作職責由國務院規定。(第四條)
五是食品安全法授權國務院根據實際需要,可以對食品安全監督管理體製作出調整。(第一百零三條)
(三)質監部門職責
一是負責食品生產許可。《食品安全法》規定,我國對食品生產經營實行許可制度。從事食品生產應當依法取得食品生產許可。縣級以上質監部門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許可法》的規定,審核申請人提交的相關資料,必要時對申請人的生產經營場所進行現場核查;對符合規定條件的,決定準予許可;對不符合規定條件的,決定不予許可並書面說明理由。(第二十九條、第三十一條)
該法還規定,國家對食品添加劑的生產實行許可制度。申請食品添加劑生產許可的條件、程序,按照國家有關工業產品生產許可證管理的規定執行。(第四十三條)
食品生產經營者在本法施行前已經取得相應許可證的,該許可證繼續有效。(第一百條)
二是食品安全履行風險評估通報、建議、監管職責。《食品安全法》的亮點之一就是食品安全風險監測和評估。該法也對質檢系統在該項工作中的具體職責進行了明確規定。一是獲知有關食品安全風險信息後,應當立即向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通報;二是應當向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提出食品安全風險評估的建議,並提供有關信息和資料;三是當食品安全風險評估結果得出食品不安全結論的,應當依據職責范圍立即採取相應措施,確保該食品停止生產經營,並告知消費者停止食用。(第十二條、第十五條、第十六條)
三是提供食品安全標准編號。《食品安全法》規定,食品安全國家標准由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負責制定、公布,由國家標准化管理委員會提供國家標准編號。該法還規定,食品安全標準是強制執行的標准。除食品安全標准外,不得制定其他的食品強制性標准。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應對現行的食用農產品質量安全標准、食品衛生標准、食品質量標准和有關食品的行業標准中強制執行的標准予以整合,統一公布為食品安全國家標准。(第十九條、第二十一條、第二十二條)
四是責令召回不符合安全標準的食品。《食品安全法》規定,我國建立食品召回制度。具體規定是:食品生產者發現其生產的食品不符合食品安全標准,應當立即停止生產,召回已經上市銷售的食品,通知相關生產經營者和消費者,並記錄召回和通知情況。食品生產者應當對召回的食品採取補救、無害化處理、銷毀等措施,並將食品召回和處理情況向縣級以上質監部門報告。當食品生產經營者未依照規定召回或者停止經營不符合食品安全標準的食品時,縣級以上質監部門可以責令其召回或者停止經營。(第五十三條)
五是開展食品檢驗工作。《食品安全法》明確指出,食品安全監督管理部門對食品不得實施免檢。縣級以上質監部門應當對食品進行定期或者不定期的抽樣檢驗。質監部門應當購買抽檢的樣品,不收取檢驗費和其他任何費用。另外,縣級以上質監部門在執法工作中需要對食品進行檢驗的,應當委託經資質認定的食品檢驗機構進行,並支付相關費用。對檢驗結論有異議的,可以依法進行復檢。(第六十條)
該法還規定,食品檢驗機構按照國家有關認證認可的規定取得資質認定後,方可從事食品檢驗活動。食品檢驗實行食品檢驗機構與檢驗人負責制。食品檢驗報告應當加蓋食品檢驗機構公章,並有檢驗人的簽名或者蓋章。食品檢驗機構和檢驗人對出具的食品檢驗報告負責。(第五十七條、第五十九條)
六是參與食品安全事故處置。《食品安全法》規定,質監部門在日常監督管理中發現食品安全事故,或者接到有關食品安全事故的舉報,應當立即向衛生行政部門通報,並會同衛生部門,按照衛生部門的要求進行處理。具體工作包括:封存可能導致食品安全事故的食品及其原料,並立即進行檢驗;對確認屬於被污染的食品及其原料,責令食品生產經營者依照規定予以召回、停止經營並銷毀;封存被污染的食品用工具及用具,並責令進行清洗消毒等。(第七十一條、第七十二條)
七是實施對食品生產者的監督檢查。《食品安全法》規定,縣級以上質監部門對食品生產者進行監督檢查,應當記錄監督檢查的情況和處理結果,建立食品生產者食品安全信用檔案,對有不良信用記錄的食品生產者增加監督檢查頻次。在履行監管職能時,質監部門可以行使「五大」權力。包括:進入食品生產經營場所實施現場檢查;對生產經營的食品進行抽樣檢驗;查閱、復制有關合同、票據、賬簿以及其他有關資料;查封、扣押有證據證明不符合食品安全標準的食品,違法使用的食品原料、食品添加劑、食品相關產品,以及用於違法生產經營或者被污染的工具、設備;查封違法從事食品生產經營活動的場所等措施。(第七十七條、第七十八條、第七十九條)
八是准確、及時、客觀的公開食品安全信息。《食品安全法》規定,縣級以上質監部門應依據職責公布食品安全日常監督管理信息,應當做到准確、及時、客觀。當獲知依據該法需要統一公布的信息,應當向上級主管部門報告,由上級主管部門立即報告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必要時,可以直接向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報告。縣級以上衛生行政、農業行政、質量監督、工商行政管理、食品葯品監督管理部門應當相互通報獲知的食品安全信息。(第八十二條、第八十三條)
九是處理投訴舉報。《食品安全法》規定縣級以上質監部門接到咨詢、投訴、舉報,對屬於本部門職責的,應當受理,並及時進行答復、核實、處理;對不屬於本部門職責的,應當書面通知並移交有權處理的部門處理。有權處理的部門應當及時處理,不得推諉;應當按照法定許可權和程序履行食品安全監督管理職責;對生產者的同一違法行為,不得給予二次以上罰款的行政處罰;涉嫌犯罪的,應當依法向公安機關移送。(第八十條、第八十一條)
十是對違反《食品安全法》的行為實施處罰。《食品安全法》涉及我局職責范圍的行政處罰有八條,近二十種違法行為的行政處罰,包括:對未經許可從事食品生產經營活動,或者未經許可生產食品添加劑的(第84條);生產經營營養成分不符合食品安全標準的專供嬰幼兒和其他特定人群的主輔食品(第85條第三項);未建立並遵守查驗記錄制度、出廠檢驗記錄制度(第87條第二項);事故單位在發生食品安全事故後未進行處置、報告的(第88條)等。《食品安全法》規定的行政處罰罰款幅度,大多數界於《產品質量法》和《特別規定》之間,比產品質量法嚴厲,體現了食品安全監管嚴峻形勢下,「亂世用重典」立法傾向;比特別規定輕,則體現了更加成熟、理性的立法思想,考慮了實踐中行政處罰履行的問題。
(四)食品安全制度框架
一是建立了食品安全風險監測和評估機制。食品安全風險監測和評估是國際上流行的預防和控制食品風險的有效措施。食品安全法從食品安全風險監測計劃的制定、發布、實施、調整等方面,規定了完備的食品安全風險監測制度。同時,食品安全法還從食品安全風險評估的啟動、具體操作、評估結果的用途等方面規定了一整套完整的食品安全風險評估制度。
二是調整了食品安全標准制定、發布體系。食品安全法明確了食品安全國家標準的制定、發布主體,制定方法,明確對有關標准進行整合。食品安全國家標准由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負責制定、公布,並對現行的食用農產品質量安全標准、食品衛生標准、食品質量標准和有關食品的行業標准中強制執行的標准予以整合,統一公布為食品安全國家標准。
三是明確了食品安全事故處置機制。食品安全法規定了制定食品安全事故應急預案及食品安全事故的報告制度。事故發生單位和接收病人進行治療的單位應當及時向事故發生地縣級衛生部門報告。食品安全監督管理部門在日常監督管理中發現食品安全事故,或者接到有關食品安全事故的舉報,應當立即向衛生行政部門通報。另外,規定了縣級以上衛生行政部門處置食品安全事故的措施。
四是明確了食品企業的責任義務。食品安全法規定食品生產經營企業應當建立健全本單位的食品安全管理、食品生產從業人員健康管理、進貨查驗記錄以及食品出廠檢驗記錄制度,依照法律、法規和食品安全標准從事生產經營活動,對社會和公眾負責,保證食品安全,接受社會監督,承擔社會責任。
五是明確食品流通環節的監管機制。食品安全法規定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門負責食品流通的食品安全監管,主要職責是食品的流通環節的許可管理、流通環節的食品召回及停止經營、食品抽樣檢驗、監督檢查、食品廣告管理、將食品安全事故、舉報以及食品安全信息通報給衛生部門、參與食品安全事故的調查處理。
六是明確餐飲環節的監管機制。食品安全法規定由食品葯品監督部門負責餐飲服務的食品安全監管,主要職責是食品的餐飲服務的許可管理、餐飲服務的食品召回及停止經營、食品抽樣檢驗、監督檢查、將食品安全事故、舉報以及食品安全信息通報給衛生部門、參與食品安全事故的調查處理。
七是國家建立食品安全信息統一公布制度。由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統一公布的信息包括:國家食品安全總體情況;食品安全風險評估信息和食品安全風險警示信息;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及其處理信息;其他重要的食品安全信息和國務院確定的需要統一公布的信息。其中食品安全風險評估信息和食品安全風險警示信息以及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及其處理信息,其影響限於特定區域的,也可以由有關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衛生行政部門公布。縣級以上農業行政、質量監督、工商行政管理、食品葯品監督管理部門依據各自職責准確、及時、客觀的公布食品安全日常監督管理信息。
八是設立的食品安全委員會。該委員會是一個常設機構,雖然該機構的職責未在法律中說明,但是結合該法附則中「國務院根據實際需要,可以對食品安全監督管理體製作出調整。」的規定,可以預見該機構很可能在下一輪食品安全監管體制改革中扮演重要角色。
九是明確了食品安全違法行為的法律責任。食品安全法的法律責任部分共一章十五條,明確了食品生產經營者,食品檢驗機構、人員,食品安全監督管理部門或者承擔食品檢驗職責的機構、食品行業協會、消費者協會、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食品安全監管違法行為的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的民事、行政以及刑事法律責任。並特別規定了民事賠償責任優先以及十倍索賠制度,體現了立法為民的思想。

⑹ 關於飼料的法律法規都有哪些

關於飼料的法律法規主要有:
《飼料和飼料添加劑管理條例》、《飼料和飼料添加劑生產許可管理辦法》、《新飼料和新飼料添加劑管理辦法》、《飼料生產許可條件》、《混合型飼料添加劑生產企業許可條件》、《飼料標簽標准》、《飼料衛生標准》等等。

《飼料和飼料添加劑管理條例》1999年5月29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令第266號發布。

根據2001年11月29日《國務院關於修改〈飼料和飼料添加劑管理條例〉的決定》第一次修訂,根據2013年12月07日《國務院關於修改部分行政法規的決定》第二次修訂。

根據2016年02月06日《國務院關於修改部分行政法規的決定》第三次修訂,根據2017年3月1日《國務院關於修改和廢止部分行政法規的決定》第四次修訂。

(6)現行飼料管理法規論文擴展閱讀:

從五個方面對飼料進行辨別分析:

1、看飼料顏色。某一品牌某一種類的飼料,它的顏色在一定的時期內相對保持穩定。由於各種飼料原料顏色不一樣,不同廠家有不同的配方。因而不能用統一的顏色標准來衡量,但我們在選購同一品牌時如果顏色變化過大,應引起警覺。

2、聞飼料氣味。好的濃縮料應有較純的魚腥味,而不是臭味或其他異味。有些劣質飼料為了掩蓋一些變質原料發生的霉味而加入較高濃度的香精,因此有些飼料盡管特別香,但並不是好飼料。

3、看飼料均勻度。正規廠家的優質飼料混合都是非常均勻的,不會出現分極現象,劣質飼料因加工設備簡陋,很難保證飼料的品質,從外觀看,每包飼料的不用部位各抓一把,很容易看出區別。

4、看包裝商標。正規廠家包裝應是美觀整齊、廠址、電話、適應品種明確,有在工商部門注冊的商標。許多假冒偽劣產品包裝袋上的廠址,電話都是假的,更沒有注冊商標,經注冊的商標右上方都有R標注。

5、看生產日期。盡管有些飼料是正規廠家生產的優質飼料,但如果超過了保質期,飼料難免會變質,即使保管良好,飼料中維生素等養分的效價也會降低,影響飼養效果。購買飼料還應注意,最好一次購買的飼料在保質期內能喂完。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飼料和飼料添加劑管理條例

熱點內容
日照卜法官 發布:2025-01-24 02:09:36 瀏覽:225
貴陽貴陽市人民法院 發布:2025-01-24 02:03:30 瀏覽:232
勞動法中假期是否包括節假日 發布:2025-01-24 01:28:53 瀏覽:786
初任法官改革 發布:2025-01-24 01:27:17 瀏覽:103
保密法律法規知識試題 發布:2025-01-24 01:05:13 瀏覽:197
1社會保障法的定義是 發布:2025-01-23 23:11:01 瀏覽:396
列舉國家的五個行政法規 發布:2025-01-23 23:10:17 瀏覽:375
投資框架協議法律效力 發布:2025-01-23 23:03:07 瀏覽:450
三大訴訟法管轄 發布:2025-01-23 22:43:06 瀏覽:841
重慶大巴墜江法律責任 發布:2025-01-23 22:04:45 瀏覽:3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