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貿易法規
『壹』 美國關於電子商務和物流的法律都有什麼
美國方面
為了使電子商務在法律的保護和規范下健康發展,美國早在90年代中期就開始了有關電子商務的立法准備工作。由於美國是聯邦制國家,聯邦和州兩級均有立法權。雖然美國國會有權規范跨州的商貿活動,但是傳統上交易法的規則(尤其是《合同法》)一直屬於各州立法的范圍。為了避免各州立法之間的沖突和矛盾過大,影響正常的商業活動,美國法研究所等聯邦的政策咨詢機構制訂了一套交易法規則,作為協調各州合同法的模範法,推薦各州逐漸將這一套法律規則制訂在本州的法律中。在這些模範法中,最成功的一部就是《統一商法典》(UCC)。該法的目的就是簡化、澄清和修訂美國調整商業交易的法律,通過習慣、慣例、協議來發展商業規范,以及促進各州法律之間的統一。美國各州都已經採用了《統一商法典》的內容,但又結合本州情況稍加修改。
由於電子商務的發展呈現出與傳統的商貿活動不同的特點,因此《統一商法典》在電子商務領域已顯過時。為此,美國法研究所等機構於幾年前著手修訂《統一商法典》,在其中增加有關調整電子商務的法律規則的內容,這就是所謂《統一商法典》第2條B項(UCC Article 2B)的由來。在草擬的《統一商法典》第2條B項的基礎上形成了1999年7月公布的《統一計算機信息交易法》(VCITA) .《統一計算機信息交易法》與《統一商法典》一樣屬於模範法的性質,並沒有直接的法律效力,其能否轉化為生效法律取決於各州是否通過立法途徑對其予以採納。從法律效力上看,美國的《統一計算機信息交易法》與歐盟的《電子商務指令》不同。《歐盟電子商務指令》一頒布就對成員國具有了約束力,所有成員國都須在18個月內將其貫徹到國內。然而,美國各州並沒有義務必須採納《統一計算機信息交易法》,因此要等到全美50個州都按照自己的立法進程採納該法,可能還需較長的時間。但是,美國聯邦政府正積極推動電子商務方面的法,2000年6月30日美國總統簽署了《電子簽名法》,為在商貿活動中使用電子文件和電子簽名掃清了法律障礙。美國《統一計算機信息交易法》的主要內容如下:
主要適用於創作或發行計算機軟體、多媒體及交互性產品、計算機數據以及在線信息發行等交易,不適用於有關印刷出版的書籍、報紙、雜志等的交易。例如亞馬遜網上書店通過網路向全球出售書籍,雖然也可以被看作是版權貿易,但是因其交易的是有形商品,所以不包括在計算機信息交易法的適用范圍之內。《統一計算機信息交易法》主要調整的是無形財產貿易,更確切地說是包括版權、專利權、集成電路權、商標權、商業秘密權、公開形象權等在內的知識產權貿易。這說明,美國己經充分意識到知識產權貿易非常適宜電子商務的環境,其全部交易過程都能夠在計算機網路上直接完成,不涉及網下的物流配送問題,因此知識產權貿易必將在電子商務占據主要的位置,其重要性甚至將超過有形財產的貿易。
在計算機信息交易合同的成立和效力方面,《統一計算機信息交易法》針對電子商務的特點,引入了「電子代理人」這一非常重要的概念,正式承認了藉助網路自動訂立的合同的有效性。電子代理人是指在沒有人檢查的情況下,獨立採取某種措施或者對某個電子信息或者履行作出反應的某個計算機程序、電子的或其他的自動手段。電子代理人的出現使合同的締結過程可以在無人控制的情況下自動完成。《統一計算機信息交易法》規定,合同可以通過雙方電子代理人的交互作用而形成,也可以通過電子代理人和自然人之間的交互作用而形成。電子代理人的要約和承諾行為可以導致一個有約束力的合力產生。在自然人與電子代理人的締結過程中,自然人應當以作出聲明或者行為的方式表示其同意締結的意識。例如,當申請注冊免費電子郵件地址的用戶,登錄到電子郵箱提供者的網頁上,要求注冊電子郵件地址時,網頁會出示一份很長的格式合同,詳細規定了用戶使用電子郵件的條件和要求,最後則是一個很大的表示同意(I agree)的圖標,如果用戶點擊了這一圖標,就表示同意注冊電子郵件的全部合同條件,並將這一同意的意思表示發送給對方的電子代理人,用戶與電子郵箱提供者之間的合同就成立了。
在根據格式許可合同方面,《統一計算機信息交易法》的規定,格式許可合同是指用於大規模市場交易的標准許可合同,包括消費者合同及其他適用於最終用戶的許可合同。計算機信息的提供者擬定的這類合同面向廣大公眾,基於基本相同的條款提供基本相同的信息。這類合同的最大特點就在於具有非協商性,一方提供了格式條款之後,對方要麼全部接受,要麼全部拒絕,沒有討價還價的餘地。由於網路上的計算機信息交易大量採用自動的格式許可合同的形式,因此為了保護格式合同相對人(即用戶和消費者)的利益,《統一計算機信息交易法》對這種合同的約束力作出了專門的規定。《統一計算機信息交易法》規定,格式許可合同的對方當事人只有在對合同條款表示同意的情況下,才受合同約束。如果有些格式條款不易為人所察覺(例如字體過小,含義模糊),或者相互沖突,則不對格式合同的相對人具有約束力。在這種情況下,如果格式合同的相對人己經付了款,支付有關費用或者遭受了損失,格式合同的提供方應當予以合同補償。
此外,由於網路上的交易活動從締約到履行基本上是自動完成的,有些不法之徒便借機從事違法或欺詐活動。因此《統一計算機信息交易法》規定計算機信息的提供者對其提供的計算機信息負有擔保的義務,即擔保其提供的計算機信息不侵害任何第三方的權利,在許可期間被許可人的利益不會因為任何第三方對計算機信息主張權利而受到損害。具體而言,計算機信息提供者應當擔保其許可的專利權或其他知識產權在其所屬國的領域內是合法、有效的。如果計算機信息提供者不想承擔擔保義務,它必須向接受者作出清楚的說明。例如,在計算機信息的網上自動交易中,標明在您享用信息之時,如受到干擾,提供者不承擔擔保責任。當然,一旦計算機信息提供者不承擔擔保義務,其信息的市場價值就降低了。
總之,美國《統一計算機信息交易法》為美國網上計算機信息交易提供了基本的法律規范。美國國內曾經在是否需要對電子商務立法這一點上進行過激烈的爭論。有人認為,對電子商務立法就是對其發展的束縛,但是多數人認為,立法的根本目的不是約束電子商務,而是保障電子商務的發展,讓所有的交易者能夠預見其交易行為的法律後果,使合法的交易行為得到法律的保護。因此,盡管《統一計算機信息交易法》有不足之處,例如美國學術界和實務界很多人指責該法對消費者權益保護不利,過於偏坦商業組織的利益,但是該法仍然將美國電子商務立法推進了一大步。美國各州正在積極採納該法。《統一計算機信息交易法》最終會成為調整美國電子商務的基本法。
『貳』 美國對華貿易制裁違反了世界貿易組織的什麼原則
基本上違反了世貿組織的全部五項基本原則,詳細資料如下。但是美國提出制裁的理由是中國先對美國進行了傾銷,因此造成了雙方貿易摩擦。真是「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要看世貿怎麼評判咯。
世界貿易組織基本原則
(一)最惠國待遇原則
1.最惠國待遇原則的特點最惠國待遇是世界貿易組織多邊貿易制度中最重要的基本原則和義務,是多邊貿易制度的基石。世界貿易組織法律制度之所以成為多邊貿易制度,最重要的依據就是其最惠國待遇。根據世界貿易組織的規定,對最惠國待遇原則的修改,必須經全體成員同意才有效。世界貿易組織三大貿易協定《關稅與貿易總協定》第1條、《服務貿易總協定》第2條第1款和《與貿易有關的知識產權協定》第4條中,都有關於最惠國待遇的基本規定。在不同的協議中,最惠國待遇義務的含義並不完全相同,各有其嚴格的適用條件和范圍。
最惠國待遇原則表現出普遍性、相互性、自動性和同一性的特點。世界貿易組織的任何成員,都可以享有其他成員給予任何國家的待遇。每一成員既是給惠者,也是受惠者。
由於最惠國待遇義務的立即和無條件性,每一成員自動享有其他成員給予其他任何國家的最惠國待遇。但享有最惠國待遇,僅限於相同情形、相同事項。由於最惠國待遇具有的上述特點,在實際適用中,存在著雙邊談判、多邊受益的搭便車情況。
2.關稅與貿易總協定中的最惠國待遇最惠國待遇適用於五個方面:(1)與進出口有關(包括進出口產品的國際支付轉移)的任何關稅和費用;(2)進出口關稅和費用的徵收方法;(3)與進出口有關的規則、手續;(4)國內稅或其他國內費用;(5)影響產品的國內銷售、推銷、購買、運輸、經銷和使用的全部法令、條例和規定。只有原產於其他成員的同類產品,才能享有最惠國待遇。同類產品並沒有確切的定義和標准,應在具體情況下作具體分析。
3.關稅與貿易總協定中最惠國待遇義務的例外這些例外情形主要包括:邊境貿易;普遍優惠制度(對發展中國家的優惠待遇);關稅同盟和自由貿易區(區域經濟安排)。其他還包括:允許以收支平衡理由偏離最惠國待遇;允許對造成國內產業損害的傾銷進口或補貼進口徵收反傾銷稅或反補貼稅;允許因一般例外或國家安全例外偏離最惠國待遇;可對某一成員或某些成員豁免最惠國待遇義務。
《關稅與貿易總協定》第20條是關於一般例外的規定。違反《關稅與貿易總協定》第20條以外的其他義務的措施,欲根據一般例外條款獲得正當性,必須依次滿足下面兩個條件:首先,有關措施必須屬於該一般例外條款所列舉的政策性措施的范圍。其次,這些措施的適用方式,必須符合該一般例外條款前言的要求,不得構成任意或不正當的歧視,或者造成對國際貿易的變相限制。《關稅與貿易總協定》第20條列舉了10項政策性措施,其中成員經常引用並經常觸發爭議的有3項:為保護人類、動植物的生命或健康所必需的措施;與保護可用盡的自然資源有關的、與限制國內生產或消費一同實施的措施;為保證與該總協定一致的法律的實施所必需的措施。
4.服務貿易總協定及與貿易有關的知識產權協定中的最惠國待遇(參見本節 服務貿易總協定部分和第七章 第一節 國際知識產權法部分)
(二)國民待遇原則
1.國民待遇原則概述世界貿易組織的三個主要協定《關稅與貿易總協定》、《gR務貿易總協定》和《與貿易有關的知識產權協定》第3條,都有關於國民待遇的規定。國民待遇原則是世界貿易組織的基本原則。但每一協定中的國民待遇義務並不相同,特別是《服務貿易總協定》中的國民待遇在性質上不同於另外兩個協定中的國民待遇義務。
2.關稅與貿易總協定中的國民待遇義務關稅與貿易總協定中的國民待遇,指外國進口產品所享受的待遇不低於本國同類產品、直接競爭或替代產品所享受的待遇。國民待遇義務適用於每一具體產品。各進口成員不能在不同產品、不同批次產品中進行國民待遇的平衡,不得以對某些產品提供優惠待遇為借口對其他產品拒絕國民待遇。該義務基本可以分成兩類:一類涉及國內稅費;另一類涉及影響產品銷售等的國內法律、規章。
(1)國內稅費方面的國民待遇。國內稅費方面的國民待遇,因進口產品與國內產品間的關系不同而不同。對於同類產品,對進口產品直接或間接徵收的國內稅費,不應超出對本國同類產品直接或間接所徵收的國內稅費。是否違反這一義務,需要確定兩個條件:進口產品與國內產品是否是同類產品;進口產品的稅費是否超出國內同類產品的稅費。只要對外國產品所征的稅費高於本國同類產品,就違反了國民待遇原則。如果進口產品與本國產品不屬於同類產品而屬於直接競爭或替代產品,進口產品與國內產品沒有同等徵收稅費時,不得對國內生產提供保護。在這種情況下,確定進口國違反了國民待遇義務,需具備下述三個條件:進口產品是國內產品的直接競爭產品或可替代產品;進口產品與國內產品沒有同等徵收稅費;沒有同等徵收稅費的目的是保護國內生產。通常根據下述幾個方面來確定進口產品和國內產品是否是同類產品:產品的物理特徵,產品在特定市場上的最終用途,消費者的習慣與偏好,產品的性能、性質、質量,產品的關稅分類。對直接競爭或替代產品,除上述因素外,還可以考慮市場、替代彈性、經銷渠道、廣告方式。直接競爭或替代產品的范圍大於同類產品。
(2)國內法規方面的國民待遇。在有關銷售、推銷、購買、運輸、分銷或使用的法律、法規和要求方面,進口產品所享受的待遇不得低於本國同類產品的待遇。此處同類產品的范圍大於上述的同類產品,但小於直接競爭或替代產品的范圍。此處的法律、法規及要求,范圍非常廣泛,不僅包括那些對調整產品的銷售等發生直接影響的規定,也包括那些對產品的銷售等產生間接影響的規定;不僅包括強制性規定,也包括非強制性的但企業遵循了會得到好處的規定;不僅包括實體性規定,也包括程序性規定;不僅包括中央一級的規定,也包括地方的規定。
(3)國民待遇義務的例外。國民待遇也存在許多例外,例如《關稅與貿易總協定》第20條規定的一般例外。關稅與貿易總協定第3條中規定了貨物國民待遇義務的兩項例外。第一項是政府采購例外。政府機構購買貨物供政府自己使用,對這方面的產品采購進行調整的法律、規章或規定,不受國民待遇義務的約束。第二項是僅對某種產品的國內生產商提供的補貼例外。但該例外不表示對國內生產商的補貼不受任何約束,而只是表明這樣的補貼不根據國民待遇義務進行調整。
3.服務貿易總協定及與貿易有關的知識產權協定中的國民待遇義務(參見本節 服務貿易總協定部分和第六章 第一節 國際知識產權法部分)
(三)透明原則
透明原則主要包括公布和通知兩個要求。世界貿易組織成員應將與貿易有關的法律、法規、規章、政策、規定都預先公布,並通知世界貿易組織。各成員還應設立咨詢點,對其他成員、貿易經營者或個人提出的問題,提供准確、權威的答復。另外,通過世界貿易組織的貿易政策審查機制對各成員的貿易政策進行定期監督,也是保證透明度的一種方式。
(四)自由貿易與公平競爭原則
通過多邊貿易談判,通過關稅減讓、市場准入談判,不斷降低關稅壁壘和其他貿易壁壘,擴大市場准入,從而使貿易能夠在更加自由的基礎上進行。同時,各成員間產品、服務的競爭,不僅要建立在自由競爭的基礎上,更要建立在公平競爭的基礎上。世界貿易組織的許多協議都旨在支持公平競爭。比如最惠國待遇原則、國民待遇原則、關於傾銷和補貼的規則,都是為了保證貿易的公平競爭條件。對違反公平競爭的行為、做法,受影響的成員可以採取相應的措施。
(五)對發展中國家成員尤其是最不發達成員的優惠原則
世界貿易組織的多邊貿易規則,明確承認發展中國家尤其是最不發達國家的特殊利益和要求,在實施期限和義務水平上,都對發展中國家尤其是最不發達國家作出了特殊的安排。
『叄』 美國當前的對外貿易政策
美國當前的對外貿易政策就是以美國為中心,期望製造業迴流帶動美國的就業,目前也主要是圍繞在高科技領域
『肆』 美國貿易制裁常用的法律條款有哪些
美國2017年4月開始對進口鋼鋁進行「232調查」,今年6月對歐盟、加拿大、墨西哥等國的鋼鋁產品加征關稅。上周,美國又以安全為名對鈾礦石等產品發起232條款調查,全球各主要經濟體,包括歐盟、日本等均被涉及。
美國232調查,指美國商務部根據1962年《貿易擴展法》第232條款授權,對特定產品進口是否威脅美國國家安全進行立案調查,在立案後270天內向總統提交報告,後者在90天內做出是否對相關產品進口採取最終措施的決定,這些措施主要包括對進口產品徵收關稅或設定配額等。
美國《1974年貿易改革法》第301節授權美國貿易代表及總統應申訴或自行決定就外國政府不合理或不公正的貿易做法進行調查,並採取制裁措施,301調查由此得名。
301調查分為三類,即針對外國政府不合理或不公正的貿易做法的一般301調查、針對外國政府知識產權保護不力的特別301調查和針對重點國家不合理或不公正的貿易做法的超級301調查。根據有關法律規定,美國貿易代表發起301調查後,應與被調查國政府進行雙邊磋商,要求被調查國政府取消有關不合理或不公正的貿易做法;如無法達成協議,可對被調查國實施報復措施。這一調查由美國自身發起、調查、裁決、執行,具有強烈的單邊主義色彩。
『伍』 國際貿易條約中適用的法律條款
國際貿易所適用的法律法規
為保證國際貿易能夠順利進行,使國際貿易得到法律的承認與保護,國際貿易業務必須符合法律規范。但由於國際貿易的當事人一般身處不同的國家或地區,具有不同的法律和制度,因此,國際貿易所適用的法律法規有較大的不同。概括起來,國際貿易所適用的法律法規主要有:國際條約、國際貿易慣例、國內法等。
一、國際商事中的主要國際條約
1、關於國際貨物買賣的公約
(1)《國際貨物買賣統一法公約》(海牙,1964年)
(2)《聯合國國際貨物買賣合同公約》 ( 維也納,1980年)
(3)《聯合國國際貨物實賣時效期限公約》 (紐約,1974年)
2、關於國際貨物運輸的公約
(1)《統一提單的若干法律規則的國際公約》 (1924 年)
(2)《有關修改統一提單若干法律規則的國際公約的議定書》 (1968年)
(3)《聯合國海上貨物運輸公約》 (簡稱漢堡規則, 1978年)
(4)《統一國際航空運輸某些規則的公約》 (簡稱華沙公約,1929年)
(5)《修改華沙公約的議定書》 (簡稱海牙議定書,1955年)
(6)《國際鐵路貨物聯運協定》 (簡稱國際貨協,1951年)
(7)《關於鐵路貨物運輸的國際公約》 (簡稱國際貨約,1961年 )
(8)《聯合國國際貨物多式聯運公約》 (1980年)
3、 關於國際支付的公約
(1)《匯票、本票統一法公約》 (日內瓦,1930年)
(2)《解決匯票、本票法律沖突公約》 (日內瓦,1930年)
(3)《統一支票法公約》 (日內瓦,1931年)
(4)《解決支票法律沖突公約》 (日內瓦,1933年)
(5)《聯合國國際匯票與國際本票公約》 (1988年)
4、關於對外貿易管理的公約
《世界貿易組織協議》 (馬拉喀什,1994)
5、關於貿易爭端解決的公約
(1)《關於承認和執行外國仲裁裁決的公約》 (紐約,1958年)
(2)《關於爭端解決規則和程序的諒解》 (馬拉喀什,1994年)
6、關於國際投資的公約
(1)《解決一國與他國國民投資爭議的公約》 (簡稱華盛頓公約)
(2)《多邊投資擔保機構公約》 (簡稱漢城公約,1985年)
7、關於知識產權的公約
(1)《保護工業產權巴黎公約》 (巴黎,1967年)
(2)《商標注冊馬德里公約》 (馬德里,1995年)
(3)《伯爾尼公約》 (伯爾尼,1971年)
(4)《世界版權公約》 (日內瓦,1971年)
二、我國的國內法所涉及的有關國際貿易的主要法律有:
(一)關於適用於國際貨物買賣的國內立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自1999年10月1日起正式生效。
(二)關於適用於國際貨物運輸與保險的國內立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海商法》自1993年7月1日起正式生效。
(三)關於適用於國際貨款收付的國內立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票據法》自1996年1月1日起施行。
(四)關於適用於對外貿易管理的國內立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對外貿易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海關法》、《中華人民共和國進出口商品檢驗》等。
(五)關於適用於國際商事仲裁的國內立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仲裁法》
三、常用的國際貿易慣例
目前,在國際貿易領域常見的國際貿易慣例有:
1、國際貿易術語方面
(1)國際商會制定的《2000年國際貿易術語解釋通則》。
(2)國際法協會制定的《1932年華沙-牛津規則》
(3)美國全國對外貿易協會制定的《美國對外貿易定義修正本》。
2、國際貨款的收付方面
(1)國際商會制定的《跟單信用證統一慣例》 (國際商會第 500 號出版物) 。
(2)國際商會制定的《托收統一規則》1995年修訂本(國際商會第522號出版物)。
3、運輸與保險方面
(1)英國倫敦保險協會制定的《倫敦保險協會貨物保險條款》
(2)中國人民保險公司制定的《國際貨物運輸保險條款》
(3)國際海事委員會制定的《約克一安特衛普規則》
4、國際仲裁方面
聯合國國際貿易法委員會制定的《聯合國國際貿易法委員會仲裁規則》
國際條約、國際慣例和國內立法的關系,不同法律制度有不同的規定。一般地,在許多國家,國際條約有自動生效和非自動生效之分。
四、國際條約、國內法及國際慣例的適用
自動生效的國際條約,一經該國批准,自動產生效力。當事人可直接援引。對於非自動生效的國際條約,即使該國批准,也不對其居民產生直接約束力,只有經該國立法機關制定了有關實施該條約的法律後,才對其居民具有約束力。國際慣例具有民間的非官方性質,因此不需要國家立法機關的批准。國際慣例多與當事人約定有關,而不與國內法或國際條約相關。在當事人的約定與其採用的國際慣例矛盾時,法院將根據當事人的意圖予以解決。
『陸』 美國利用"301條款"的措施歧視我國的貿易,具體指哪些
美國經常引用的301條款,是美國1974年貿易法中的一個條款。該款授予美國總統對外國影響美國商業的「不合理」和「不公平」的進口,加以限制和採用廣泛報復措施的權力。其中「不公平」指不符合國際法或與國際法規定的義務不一致;「不合理」則不一定是非法行為,只要嚴重損害了美國商業利益,都是「不合理」。美國1974年貿易法中,還有一個406條款,是專門針對共產黨國家商品對美國的進口的。根據這個條款,無需有「嚴重損害」,只要有較輕的「重大損害」,就足以採取報復行動
具有代表性的條款包括:
337條款。這一條款,最初在《美國1930年關稅法》第337節中出現,經多次修訂,現規定:進口行為若存在不正當競爭,且對美國國內相關產業造成實質性損害,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可根據美國國內企業的申請進行調查。所謂的不正當競爭行為主要是指侵犯美國國內有效的專利權、商標權、著作權等知識產權的進口行為。337條款因此也成為美國針對不公平貿易展開調查和救濟措施的依據。2005年7月,3家美國企業就要求對17家中國木地板企業依據337條款展開調查,稱中國企業在未經這3家企業許可的情況下,向美國市場銷售某些復合木地板,侵犯了這3家企業擁有的相關專利權。2005年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發起的29件337條款調查中有8件涉及中國內地企業。
242條款。《中國加入WTO工作組報告書第242段(紡織品特殊限制措施)》,即242條款,主要適於紡織品和服務產品貿易,並專門針對中國。根據242條款的規定,如一個WTO成員認為《紡織品與服裝協定》所涵蓋的原產於中國的紡織品和服裝產品自《世貿組織協定》生效之日起,由於市場擾亂,威脅阻礙這些產品貿易的有序發展,則該成員可請求與中國進行磋商,以期減輕或避免此市場擾亂。242條款截止日期為2008年12月31日。2005年美國和歐盟就是依據該條款對中國紡織品設限。此外,報告書還規定中國自入世之日起15年內其他締約方可以不視之為市場經濟體,而且中國自入世之日起12年內其他締約方可以對中國出口商品實施特別保障措施,這些都使中國企業在遭遇貿易糾紛時,處於十分被動的地位。
201條款。《美國1974年法案》第201節。根據201條款,因進口增加而遭受嚴重損害的美國產業可以向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申請進口救濟。2001年6月,美國總統布希指示貿易代表辦公室要求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在201條款下啟動有關鋼鐵進口對美國國內鋼鐵產業影響的調查,其後決定對10個進口鋼材品種徵收8%~30%的關稅。此舉遭到各國的一致反對,被包括中國在內的8個國家上訴至世貿組織,最後世貿組織裁決美國此舉違反了世貿規則,迫使其最終撤銷了201鋼鐵保障措施。這是我國首次運用世貿組織爭端解決機制維護了自己的權益。
301條款。301條款是美國《1974年貿易法》中第301條款的簡稱,其主旨在於保護美國在國際貿易中的利益。根據這項條款,美國可以對它認為是「不公平」的其他國家的貿易做法進行調查,並可與有關國家政府協商,最後由總統決定是否採取提高關稅、限制進口、停止有關協定等報復措施。1988年,美國國會對301條款作了修改,增加了「超級301條款」和「特別301條款」。「超級301條款」主要針對限制美國產品和勞務進入其市場的國家,「特別301條款」則針對那些對知識產權沒有提供充分有效保護的國家。按照兩項條款規定,美國貿易代表可自行對上述國家進行認定、調查和採取報復措施。每年三四月份,美國便會發布「特別301評估報告」,全面評價與美有貿易關系的國家的知識產權保護情況;並視其程度,依次分成「重點國家」、「重點觀察國家」、「一般觀察國家」。對於「重點國」,美國將與之談判;若談判未果,則實行高關稅等報復手段。
『柒』 美國歷史上有哪些貿易制度
美國依據《1930年關稅法》、《1974年貿易法》、《1988年綜合貿易和競爭法》、《國際緊急經濟權力法》、《1933年農業調整法》、《1979年出口管理法》、《1988年出口促進法》、《與敵國貿易法》等對貨物進出口貿易進行管理
關稅管理制度。《1930年關稅法》、《1988年綜合貿易和競爭法》等是規范美國關稅制定和徵收的主要法律。美國國會根據《1988年綜合貿易和競爭法》制定《協調關稅表》,於1989年1月1日生效。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根據美國國會的要求修改或維持《協調關稅表》,美國國土安全部下屬的海關和邊境保護局負責解釋和執行《協調關稅表》和其他海關法律。
主要進口管理制度。美國主要依靠關稅對進口產品和其數量進行管理和調節,但美國也對農產品等相對敏感的進口產品採用關稅配額。此外,出於環保、國家安全、國際收支平衡等原因,國會通過《1972年海洋哺乳動物保護法》(動物保護)、《1962年貿易拓展法》第232條款(國家安全)、《1974年貿易法》第122條(國際收支平衡)等諸多國內立法,授權商務部、農業部等行政部門採取配額管理、禁止進口、收取進口附加費等方式對進口實行限制。
3、主要出口管理制度。為維護國家安全,推進美國對外政策的實施,限制生化武器及導彈技術擴散,以及確保一些短缺物資在國內充足供應,美國以《1979年出口管理法》和《出口管制條例》、《武器出口控製法案》等為核心,對部分產品實行出口管制。美國商務部產業安全局負責軍民兩用物資、技術和服務的出口管制,有關軍事用途的產品、服務和相關技術數據的出口則由美國國務院管轄,而美國財政部外國資產控制辦公室負責確定經濟制裁計劃中涉及的禁運國家和禁運交易。
『捌』 國際貿易中,有沒有通用的國際法律就是在每個國家都適用。
國際貿易所適用的法律法規
為保證國際貿易能夠順利進行,使國際貿易得到法律的承認與保護,國際貿易業務必須符合法律規范。但由於國際貿易的當事人一般身處不同的國家或地區,具有不同的法律和制度,因此,國際貿易所適用的法律法規有較大的不同。概括起來,國際貿易所適用的法律法規主要有:國際條約、國際貿易慣例、國內法等。
一、國際商事中的主要國際條約
1、關於國際貨物買賣的公約
(1)《國際貨物買賣統一法公約》(海牙,1964年)
(2)《聯合國國際貨物買賣合同公約》 ( 維也納,1980年)
(3)《聯合國國際貨物實賣時效期限公約》 (紐約,1974年)
2、關於國際貨物運輸的公約
(1)《統一提單的若干法律規則的國際公約》 (1924 年)
(2)《有關修改統一提單若干法律規則的國際公約的議定書》 (1968年)
(3)《聯合國海上貨物運輸公約》 (簡稱漢堡規則, 1978年)
(4)《統一國際航空運輸某些規則的公約》 (簡稱華沙公約,1929年)
(5)《修改華沙公約的議定書》 (簡稱海牙議定書,1955年)
(6)《國際鐵路貨物聯運協定》 (簡稱國際貨協,1951年)
(7)《關於鐵路貨物運輸的國際公約》 (簡稱國際貨約,1961年 )
(8)《聯合國國際貨物多式聯運公約》 (1980年)
3、 關於國際支付的公約
(1)《匯票、本票統一法公約》 (日內瓦,1930年)
(2)《解決匯票、本票法律沖突公約》 (日內瓦,1930年)
(3)《統一支票法公約》 (日內瓦,1931年)
(4)《解決支票法律沖突公約》 (日內瓦,1933年)
(5)《聯合國國際匯票與國際本票公約》 (1988年)
4、關於對外貿易管理的公約
《世界貿易組織協議》 (馬拉喀什,1994)
5、關於貿易爭端解決的公約
(1)《關於承認和執行外國仲裁裁決的公約》 (紐約,1958年)
(2)《關於爭端解決規則和程序的諒解》 (馬拉喀什,1994年)
6、關於國際投資的公約
(1)《解決一國與他國國民投資爭議的公約》 (簡稱華盛頓公約)
(2)《多邊投資擔保機構公約》 (簡稱漢城公約,1985年)
7、關於知識產權的公約
(1)《保護工業產權巴黎公約》 (巴黎,1967年)
(2)《商標注冊馬德里公約》 (馬德里,1995年)
(3)《伯爾尼公約》 (伯爾尼,1971年)
(4)《世界版權公約》 (日內瓦,1971年)
二、我國的國內法所涉及的有關國際貿易的主要法律有:
(一)關於適用於國際貨物買賣的國內立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自1999年10月1日起正式生效。
(二)關於適用於國際貨物運輸與保險的國內立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海商法》自1993年7月1日起正式生效。
(三)關於適用於國際貨款收付的國內立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票據法》自1996年1月1日起施行。
(四)關於適用於對外貿易管理的國內立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對外貿易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海關法》、《中華人民共和國進出口商品檢驗》等。
(五)關於適用於國際商事仲裁的國內立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仲裁法》
三、常用的國際貿易慣例
目前,在國際貿易領域常見的國際貿易慣例有:
1、國際貿易術語方面
(1)國際商會制定的《2000年國際貿易術語解釋通則》。
(2)國際法協會制定的《1932年華沙-牛津規則》
(3)美國全國對外貿易協會制定的《美國對外貿易定義修正本》。
2、國際貨款的收付方面
(1)國際商會制定的《跟單信用證統一慣例》 (國際商會第 500 號出版物) 。
(2)國際商會制定的《托收統一規則》1995年修訂本(國際商會第522號出版物)。
3、運輸與保險方面
(1)英國倫敦保險協會制定的《倫敦保險協會貨物保險條款》
(2)中國人民保險公司制定的《國際貨物運輸保險條款》
(3)國際海事委員會制定的《約克一安特衛普規則》
4、國際仲裁方面
聯合國國際貿易法委員會制定的《聯合國國際貿易法委員會仲裁規則》
國際條約、國際慣例和國內立法的關系,不同法律制度有不同的規定。一般地,在許多國家,國際條約有自動生效和非自動生效之分。
四、國際條約、國內法及國際慣例的適用
自動生效的國際條約,一經該國批准,自動產生效力。當事人可直接援引。對於非自動生效的國際條約,即使該國批准,也不對其居民產生直接約束力,只有經該國立法機關制定了有關實施該條約的法律後,才對其居民具有約束力。國際慣例具有民間的非官方性質,因此不需要國家立法機關的批准。國際慣例多與當事人約定有關,而不與國內法或國際條約相關。在當事人的約定與其採用的國際慣例矛盾時,法院將根據當事人的意圖予以解決。
『玖』 美國採取什麼貿易政策
美國採取的戰略性貿易政策。
戰略性貿易政策:是指一國政策在不完全競爭和規模經濟條件下,獲取規模經濟效益,增強其在國際市場工的競爭能力,憑借生產、出口補貼或保護國內市場等措施和手段,扶持本國戰略性產業的成長,奪取它國的市場份額。
『拾』 求美國1974年貿易改革法的詳細歷史背景及頒布原因
the trade reform act of 1974 1974年的貿易改革法案
戰後,以GATT/WTO原則為核心的國際貿易規則越來越多地影響著各國貿易政策的制定。可以說,這個多邊貿易政策的框架是由美國倡導發起的。
戰後初期的一段時間里,美國在世界經濟中占據主導地位,其商品在國際市場上具有很強的競爭力,當時它所需要的是用貿易自由化來打開他國市場的大門。可是,20世紀70年代,隨著西歐和日本經濟的恢復和迅速發展,以及新興工業化國家和地區的崛起,美國所建立的以美元為核心的單極世界逐漸向美、歐、日三足鼎立的多極世界演變,美國在國內外市場上面臨著日益激烈的競爭。1971年,美國終於在維持了80多年的貿易順差之後出現逆差,受到進口打擊的有關行業強烈要求美國政府採取保護措施,代表相應地區和產業利益的國會議員也不斷向國會和美國政府施加壓力。在這種情況下,美國政府雖然在政策指導思想上仍然強調戰後一直奉行的貿易自由化政策,但在實際行動上則採取了對國內部分產業給予保護的措施。
在60年代早期,美國曾提起過幾次GATT訴訟。然而,到了60年代後期,美國開始感到在GATT中力不從心,國會也開始對GATT進行批評。美國對GATT的不滿,主要是GATT爭端解決機制的無效。這種情況在1963年美歐之間的雞肉大戰時表現得尤為突出。在美國看來,歐共體存在著國際規則所沒有涉及的無數的不公平、美國貿易法「301條款」的歷史演變不合理的做法。在美國的強大影響下產生的GATT規則,本是為了適應只有一個經濟霸主的世界,結果美國的一些工業卻感受到了外國貿易的壓力。不僅如此,在GATT法律體制內,美國傳統的解決爭議的方法也受到了其他國家如歐洲和亞洲國家更為實用的方法的挑戰。雖然從1969年至1973年美國在GATT中提起了10起訴訟,但美國獲勝的原因多數是因為它的談判力量。這樣就拉大了美國和GATT機制之間的距離。這些都直接導致了1974年報復法的出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