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規百科 » 湖北省扶貧條例

湖北省扶貧條例

發布時間: 2022-06-19 00:03:23

A. 湖北省血吸蟲病防治條例

第一章總則第一條為加強血吸蟲病防治(以下簡稱血防),保護人民群眾健康,促進建設事業發展,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和國家有關規定,結合我省實際,制定本條例。第二條血防工作實行領導負責,依靠群眾,預防為主,防治結合的方針。
省人民政府和血吸蟲病疫區的各級人民政府,應當切實提高對血防工作重要性的認識,加強領導,將血防工作納入本地區經濟和社會發展總體規劃,實行領導責任制,並作為考核主要領導和分管領導政績的主要內容。第三條省和疫區的各級血防行政管理機構主管本行政區域內的血防工作,對血防工作實施統一監督管理。各級農牧部門負責牲畜血防工作。
各級人民政府應加強血防機構的建設,配備與防治工作相適應的工作人員,穩定和健全血防所、站等血防專業機構。第四條凡與血防工作有關的部門,應將本部門承擔的血防任務列入工作計劃,按照國家規定的職責,各負其責,密切配合,共同做好血防工作。
疫區內中央、省、地(市)所屬企事業單位以及部隊單位的血防工作,應納入所在縣(市)的血防總體規劃,同步進行防治。第二章防治第五條疫區各級人民政府應採取多種形式對公民進行血防宣傳教育,普及血防知識,增強血防意識。
疫區各中小學應將血防基本知識列入教學內容。文化、宣傳部門有義務做好血防宣傳工作。第六條疫區內的人員、牲畜,都必須按照當地血防機構或農牧部門的要求,接受有關血吸蟲病的檢查、治療和管理。
人畜防治必須同步進行。第七條疫區的居民有參加滅螺等血防工作的義務。當地居民應按勞力或田畝每年負擔三至六個血防義務工。對疫區滅螺任務重的鄉、村,應適當調減外出修水利的任務。
農場、林場、養殖場、蘆葦場以及航運、鐵道、公路等用地范圍內的滅螺任務,由主管部門、受益單位或承包者承擔。第八條疫區有螺地帶的滅螺,由當地人民政府組織有關單位和居民實施。不同行政區域毗鄰接壤地帶的滅螺,由有關單位共同協商,聯合防治。滅螺任務大的,由上級人民政府組織跨區域的支援協作。第九條疫區興修農田水利工程、開挖魚池必須與滅螺統籌安排,新建排灌渠道、涵閘等必須有防止釘螺擴散的設施。
在有螺地帶興建上款所列以外的其他工程,建設單位應把滅螺措施和血防安全設施納入工程計劃,同時組織實施。
興建上述工程設施,其主管部門應與血防行政管理機構共同組織論證。第十條疫情重的區域禁止將旱地改種水作物。有螺水田應當逐步改種旱作物,不能改種旱作物的,應採取其他有效措施滅螺。第十一條疫區的鄉、鎮人民政府應在易感染地帶設置警戒標志,禁止到易感染地帶打草、捕魚撈蝦、游泳戲水和放牧。警戒標志由所在村、組負責保護,任何人不得損壞。
因防汛搶險等必需接觸疫水時,防汛指揮部門應採取有效防護措施,並及時通知當地血防行政管理機構,共同做好防護工作。第十二條加強疫區的人畜糞便管理,切實做好對糞便的滅卵處理。禁止在有螺渠道兩岸修建廁所、牛欄、豬圈、鴨棚,禁止在有螺的江、湖、洲灘設置畜牧場。第十三條各級人民政府應加強疫區的飲用水管理,並優先解決疫區的水改問題,分期實現飲用水無害化。第十四條在疫區不得擅自擴種蘆葦。新建蘆葦基地,必須經血防、水利部門論證,有相應的滅螺措施。疫情重的地方禁止擴種蘆葦。禁止出賣、引種有螺蘆根,防止釘螺隨根土擴散。第十五條有關單位應加強滅螺葯品的管理,禁止倒賣滅螺葯品。使用葯物滅螺時,應對生活用水和水產資源採取保護措施。第十六條各級血防專業機構和具備收治血吸蟲病人條件的醫療單位負責血吸蟲病的檢查治療。發現急性血吸蟲病人,應及時治療;對晚期血吸蟲病人應積極搶救。第十七條血吸蟲病人的檢查治療費用,根據不同情況分別實行收、減、免。疫區各級人民政府應把疫情重、危害大,居民生活困難的鄉(鎮)、村列入扶貧范圍。對特困戶的血吸蟲病人及晚期血吸蟲病人,民政部門應在其住院治療期間酌情予以救濟。第十八條有關大專院校和科研機構應加強血防應用技術的研究,各級科委和血防機構以及其它有關部門應積極引進、推廣血防新技術,努力提高血防技術水平。

B. 甘肅省農村扶貧開發條例(2017修訂)

第一章總則第一條為了規范農村扶貧開發工作,推進精準扶貧精準脫貧,促進農村貧困人口脫貧致富,加快貧困地區經濟社會發展,實現與全國一道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結合本省實際,制定本條例。第二條本省行政區域內開展農村扶貧開發活動,適用本條例。

本條例所稱農村扶貧開發,是指國家機關、企業事業單位、社會團體以及其他組織和個人通過政策、資金、項目、技術、信息、人才等支持,增強貧困地區自我發展能力,幫助扶貧對象改善生產生活條件的活動。第三條農村扶貧開發應當樹立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五大發展理念,堅持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基本方略,做到扶貧開發與經濟社會發展相互促進、扶貧開發與生態保護並重、扶貧開發與社會保障有效銜接、重點幫扶與集中連片特殊困難地區開發緊密結合,加大深度貧困地區脫貧攻堅力度,遵循實事求是、因地制宜、分類指導、精準扶貧的原則,構建政府主導、部門協作、社會參與、市場運作和扶貧對象自力更生相結合的扶貧機制,形成專項扶貧、行業扶貧、社會扶貧三位一體大扶貧格局。第四條各級人民政府對本行政區域內的農村扶貧開發工作負責。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建立健全農村扶貧開發工作協調機制,統籌推進專項扶貧、行業扶貧和社會扶貧;根據農村扶貧對象實際情況,採取針對性的扶貧措施,綜合提高農村扶貧開發能力和績效。第五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農村扶貧開發主管機構負責統籌協調、決策服務、指導推動本行政區域的農村扶貧開發工作,其他有關部門按照各自職責做好農村扶貧開發工作。第六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保證農村扶貧開發工作機構設置和人員配備。第七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加大農村扶貧開發投入並納入本級財政預算,建立與本地區經濟發展水平相適應的財政扶貧資金投入增長機制。第八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制定和落實農村扶貧開發目標責任制度和績效考核評價制度,將農村扶貧開發目標任務完成情況作為考核評價人民政府和相關部門及其負責人的重要內容。第九條各級人民政府應當引導、組織、鼓勵、支持社會各界參與農村扶貧開發工作。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對在農村扶貧開發工作中做出顯著成績的單位和個人給予獎勵。第二章扶貧對象第十條農村扶貧對象是指符合國家扶貧標準的農村貧困人口。第十一條農村扶貧開發工作的重點范圍是:

(一)經識別確定的貧困戶;

(二)經識別確定的貧困村;

(三)國家確定的六盤山片區、秦巴山片區、四省藏區范圍內的本省貧困縣(市、區);

(四)經識別確定的省級「插花型」貧困縣(市、區)。

省人民政府確定或者調整農村扶貧開發工作重點范圍時,應當對少數民族地區、革命老區、自然災害頻發區等地區的扶貧對象給予傾斜。第十二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按照國家規定的農村扶貧標准與識別程序,精準識別,建檔立卡,確定農村扶貧對象。

有關個人或者單位應當如實提供識別、確定扶貧對象所需信息及相關材料。第十三條貧困戶的確定,由農戶向村民委員會提出申請,經村民會議或者村民代表會議評議公示後報鄉鎮人民政府審核,鄉鎮人民政府審核公示後報縣級人民政府審定,縣級人民政府將審定結果公告後,按照國家和本省有關規定報省人民政府農村扶貧開發主管機構備案。

貧困村的確定,由村民委員會提出申請,經鄉鎮人民政府審查公示,報縣級人民政府審核公示後,按照國家和本省有關規定報省人民政府農村扶貧開發主管機構審定。第十四條貧困戶、貧困村的公示期不少於五個工作日。在公示期內,村民或者有關人員對公示內容有異議的,由發布公示的村民委員會、鄉鎮人民政府或者縣人民政府在七個工作日內作出書面答復;對答復不服的,可以向上一級人民政府提出復核申請,並由其在十五個工作日內做出書面復核答復。第十五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健全錄入及時、內容准確、數據共享的扶貧信息管理系統,建立健全扶貧對象有進有出的動態管理機制。第十六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建立貧困退出機制及其實施細則,對已經達到退出驗收標準的扶貧對象,依照規定的標准和程序驗收、評議、審核之後,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按程序確認。

C. 湖南省農村扶貧開發條例規定對貧困戶實行什麼管理

規定對貧困戶實行動態管理。
法律依據:

《湖南省農村扶貧開發條例》

第二章扶貧對象

第九條本條例所稱扶貧對象,是指按照國家和本省有關規定識別、確定的貧困戶、貧困村和貧困縣。

第十條貧困戶由農戶申請,其中提出申請有困難的孤寡老人、殘疾人、孤兒等由村民小組推薦;經村民代表大會推薦的評議小組組織評議,公示評議結果;鄉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審核,公示審核結果;縣級人民政府審定。

D. 根據湖北省農村扶貧條例規定,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發展什麼經濟

根據《湖北省農村扶貧條例》規定,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發展(d ) ,建設 現代農業,培育龍頭企業。
A.大型國有經濟 B.鄉鎮集體經濟 C.縣級經濟 D.縣域經濟

E. 湖北省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於修改《湖北省農村扶貧條例》的決定(2016)

一、將第三條修改為:「農村扶貧應當堅持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堅持政府主導、群眾主體、精準扶貧、因地制宜的原則,實現開發式、開放式、救濟式扶貧相結合,農村扶貧與資源保護、生態建設相結合,增強貧困地區和貧困人口自我發展能力。」二、將第四條第一款修改為:「農村扶貧工作應當將國務院和省人民政府確定的重點區域列為扶貧重點范圍。」三、將第五條修改為:「建立和完善省負總責、市州主導、縣抓落實、鄉鎮實施的農村扶貧工作機制和激勵約束機制。「實行農村扶貧目標責任制和考核評價制度,將農村扶貧政策措施落實情況及目標任務完成情況作為各級人民政府和相關部門及其負責人考核評價的重要內容。」四、將第八條第二款修改為:「各級財政應當堅持將農村扶貧開發作為優先保障重點,積極調整和優化財政支出結構,建立與本地區經濟發展水平相適應的財政扶貧投入增長機制。省級財政扶貧投入應當按照國家扶貧投入的百分之四十至百分之五十配套安排。」
增加一款,作為第三款:「在脫貧攻堅期內,省、市(州)、和有關縣(市)分別按照當年地方財政收入增量的百分之十五增列專項扶貧預算,各級財政當年清理回收可統籌使用的存量資金中百分之五十以上用於農村扶貧。」五、將第十條修改為:「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明確有關部門的扶貧對象、扶貧任務和扶貧目標,建立扶貧對口幫扶制度。有關部門應當發揮各自優勢,組織資金、項目、人才、技術,幫助對口幫扶縣(市、區)、鄉(鎮)、村發展經濟和社會事業。」六、第十一條增加一款,作為第一款:「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扶貧開發主管部門應當建立扶貧信息平台,並按照國家和省規定的標准、程序,對貧困地區和貧困人口進行精準識別、建檔立卡,實行動態管理。建立脫貧認定機制,保證脫貧的地區和人口在一定時期內繼續享受扶貧相關政策。」七、第十二條第一款修改為:「鼓勵支持企業事業單位、社會團體和個人到貧困地區參與經濟建設,興辦教育、科技、文化、衛生、體育、社會福利等社會事業,從事科技推廣、法律服務、人才引進、人員培訓、勞務輸出、進出口貿易等活動。」八、第十三條增加一款,作為第一款:「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完善貧困地區科技服務體系,加大技術創新引導資金對科技扶貧的支持,促進先進適用技術成果在貧困地區的轉化。」九、將第十五條修改為:「鼓勵和引導各類金融機構創新金融產品和服務方式,加大對扶貧開發的金融支持。「推進實施扶貧再貸款,支持貧困地區縣級統籌財政資金建立扶貧貸款風險補償機制,開展扶貧小額信貸,發展普惠金融,擴大農業保險覆蓋面。」十、將第十七條第一款修改為:「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發展縣域經濟,建設現代農業,培育龍頭企業,發展農村電子商務,興辦特色農產品加工業和鄉村旅遊業,多渠道轉移貧困人口就業,提高貧困地區和貧困人口的收入水平。」十一、第十九條增加兩款,作為第二款、第三款:「在不改變用途的情況下,利用財政專項扶貧資金或者其他涉農資金形成的資產,可以折股量化分配給所在貧困地區的貧困村和貧困戶。「鼓勵農民專業合作社和企業通過土地經營權流轉、土地託管和牲畜托養等方式,帶動貧困戶增加經濟收入。」十二、將第二十一條修改為:「加強貧困地區生態保護,建立和完善重點生態功能區轉移支付制度及地區間生態補償制度。因地制宜實施扶貧移民和生態移民,對生態保護重點地區、生存條件惡劣地區、地質災害嚴重地區實行易地開發、搬遷扶貧。合理調整貧困地區基本農田保有指標,貧困地區的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鉤指標可以在全省范圍內使用。」十三、將第二十四條第一款修改為:「加強貧困地區和貧困人口的基礎教育和職業教育,制定和完善教育資助制度,確保貧困人口受教育權利,提高貧困人口文化教育水平。對貧困戶子女實施免費高中教育和學雜費、基本生活費全免的職業教育。完善貧困戶大學生學費減免和助學機制。」十四、將第二十五條修改為:「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加強貧困地區醫療衛生基礎設施和機構建設,制定和完善貧困地區醫療衛生人才引進和培訓制度,建立城市醫療衛生人員支援貧困地區制度。提高參加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貧困人口醫療費用報銷水平,完善大病醫療保障和疾病應急救助制度,建立重特大疾病保障機制。實施健康扶貧工程,加強貧困地區傳染病、地方病、慢性病防治工作。」

F. 為什麼要扶貧

扶貧是為了保障公平,為了使發展成果為人民所共享。
扶貧是保護貧困戶的合法權益,取消貧困負擔。政府幫助貧困地區加大人才開發、完善農民工市場。臨時工基本待遇,建立發展工農業企業、促進生產擺脫貧困的一種社會工作,對貧困農村實施規劃,旨在扶助貧困戶或貧困地區發展生產,改變窮困面貌。
扶貧的基本內容與特點包括以下幾點:
1、有近期、遠期的規劃和明確的目標,並有為實現規劃要求而制訂的具體計劃、步驟和措施。把治標和治本有機地結合起來,以治本為主;
2、不僅幫助貧困戶通過發展生產解決生活困難,更重要的是幫助貧困地區開發經濟,從根本上擺脫貧困,走勤勞致富的道路;
3、把政府各有關部門和社會各方面的力量全面調動起來,互相配合,共同為貧困戶和貧困地區開發提供有效的幫助。
扶貧的方式有以下幾種:
1、因地制宜地發展種植業、養殖業和加工業,合理地開發礦業,有計劃地進行能源建設,發展交通運輸業;
2、發展橫向經濟聯合,把貧困地區開發和發達地區發展結合起來,引進信息、資金、技術、人才和管理經驗;
3、組織發達地區和城市的工商企業、科研單位和中等專業學校、高等院校等與貧困地區建立長期聯系,開展對口支援,組織能工巧匠和技術力量幫助貧困地區培訓科技人才;
4、國家在資金、稅收等方面採取特殊的優惠政策。分別情況減免一定的稅收,資金適當集中,統籌安排,配套使用。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扶貧條例》
第七條 農村扶貧的主要內容是扶持產業發展,完善基礎設施,改善生產、生活條件和教育、醫療衛生條件,提高人口素質,促進社會文化事業發展。

G. 陝西省農村扶貧開發條例

第一章總 則第一條[立法目的]為了推進農村扶貧開發,改善貧困地區生產生活條件,加快脫貧致富,縮小發展差距,實現共同富裕,根據本省實際,制定本條例。第二條[扶貧開發概念]本條例所稱農村扶貧開發,是指各級人民政府、企業事業單位、社會團體及個人通過各項措施,幫助農村貧困地區和貧困人口提高自我發展能力,實現脫貧致富的活動。
本條例所稱的貧困地區包括連片特困地區、貧困村。第三條[適用范圍]本條例適用於本省行政區域內的農村扶貧開發活動。第四條[方針原則目標]堅持開發式扶貧方針,遵循政府主導、社會幫扶與發揮農民主體作用相結合、普惠政策與特惠政策相配套、扶貧開發與社會保障相銜接的原則,實現貧困地區發展速度、農民人均純收入增長幅度高於本省平均水平,基本公共服務達到全省平均水平。第五條[政府及部門職責]縣級以上人民政府統籌協調本行政區域內的農村扶貧開發活動。鄉鎮人民政府負責本區域內農村扶貧開發有關具體工作。
縣級以上扶貧行政主管部門負責專項扶貧開發工作,具體協調行業扶貧、社會扶貧工作。其他行政主管部門在各自職責范圍內做好行業扶貧工作。第六條[表彰獎勵]省、設區的市人民政府及其扶貧行政主管部門對在農村扶貧開發工作中做出突出成績的單位及個人,予以表彰和獎勵。第二章制度與機制第七條[扶貧體制]扶貧開發堅持省負總責、市包推進、縣抓落實、鄉鎮實施的管理體制,建立片為重點、工作到村、扶貧到戶的工作機制。第八條[規劃要求]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把農村扶貧開發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總體規劃。扶貧行政主管部門組織編制農村扶貧開發規劃,報本級人民政府批准後實施。其他行政主管部門編制或者修訂行業發展規劃時,應當與扶貧規劃相銜接,將貧困地區基礎設施建設、產業開發、公共事業和社會保障等作為規劃的重要內容。第九條[財政投入]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將財政專項扶貧資金納入本級財政預算,建立財政專項扶貧資金穩定增長機制,保證逐年增加。
省級財政每年安排的專項扶貧資金不低於中央財政投入本省專項扶貧資金的百分之三十。各設區的市及有扶貧任務的縣(市、區)每年按照不低於地方財政收入百分之二的比例安排專項扶貧資金。
縣級以上其他行政主管部門優先安排貧困地區的項目,保證對貧困地區的投入不低於對本行政區域投入的平均水平。第十條[貧困影響評估]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及其部門出台重要政策、審批重大項目前,對貧困地區發展和貧困人口生產生活可能產生重大影響的,應當組織開展貧困影響評估,確定扶助補償辦法。未進行貧困影響評估或者未明確扶助補償辦法的,不得出台重要政策、審批重大項目。
貧困影響評估和扶助補償辦法由省人民政府制定。第十一條[責任考核]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落實扶貧開發責任,建立農村扶貧開發目標責任制和考核評價制度,對所屬部門和下一級人民政府實施考核。第十二條[定點對口幫扶]縣級以上國家機關及參照公務員法管理的單位按照扶貧行政主管部門的統一安排,開展定點幫扶工作。省、設區的市人民政府組織轄區內相對發達地區對口幫扶貧困地區。
企業事業單位、社會團體和個人可以自願或者根據扶貧行政主管部門的安排開展定點對口幫扶。第十三條[政策導向]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制定優惠政策,鼓勵人才到貧困地區創業就業,吸引項目、資金、技術支持貧困地區建設。第十四條[統計監測]縣級以上統計部門和扶貧行政主管部門應當建立農村扶貧開發統計監測體系及統計監測制度,加強對貧困地區經濟社會發展狀況和貧困家庭生活狀況的監測。單位和個人應當如實提供監測所需數據和資料。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根據監測情況,適時調整扶貧對象和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第十五條[人大監督]各級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應當適時聽取和審議本級人民政府有關農村扶貧開發的專項工作報告,並將農村扶貧開發工作作為監督檢查的重要內容。第三章扶貧開發對象第十六條[扶貧開發對象]農村扶貧開發對象包括連片特困地區、貧困村和貧困戶。
連片特困地區是指國家和本省確定的扶貧開發重點區域。
貧困村是指貧困戶比例較大、農民人均純收入水平較低的行政村。
貧困戶是指農民人均純收入在政府確定的農村扶貧標准以下、家庭主要成員具有勞動能力的農戶。

H. 根據《湖北省農村扶貧條例》規定,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發展什麼經濟

您好,很高興能回答您的問題。我有些資料,裡面有您要的內容。看看吧。

福建省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於頒布
施行《福建省人口與計劃生育條例》的公告

《福建省計劃生育條例》已由福建省第九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三十三次會議於2002年7月26日修訂。現將修訂後的《福建省人口與計劃生育條例》予以公布,自2002年9月1日起施行。

福建省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
2002年7月30日

福建省人口與計劃生育條例
(1988年4月29日福建省第七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次會議通過根據1991年6月28日福建省第七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十二次會議《關於修改<福建省計劃生育條例>的決定》第一次修正根據1997年10月25日福建省第八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三十五次會議《關於地方性法規修訂的決定》第二次修正根據2000年11月18日福建省第九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十二次會議《關於修改<福建省計劃生育條例>的決定》第三次修正2002年7月26日福建省第九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三十三次會議修訂)

第一章總則

第一條為控制人口數量,提高人口素質,使人口的發展同經濟和社會發展相適應,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人口與計劃生育法》和其他有關法律法規,結合本省實際,制定本條例。

第二條夫妻雙方都有實行計劃生育的義務。公民實行計劃生育的合法權益受法律保護。

第三條計劃生育工作應當以宣傳教育為主、避孕為主、經常性工作為主,並與幫助群眾發展經濟、勤勞致富、建設文明幸福家庭相結合。建立健全獎勵和社會保障制度,促進計劃生育工作。

第四條地方各級人民政府領導本行政區域的人口與計劃生育工作。
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計劃生育行政部門負責本行政區域的計劃生育工作和與計劃生育有關的人口工作。
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其他有關行政部門在各自的職責范圍內,負責有關的人口與計劃生育工作。

第五條鄉(鎮)人民政府和街道辦事處負責本管轄區域內的人口與計劃生育工作,貫徹落實人口與計劃生育實施方案。
村(居)民委員會應當依法做好計劃生育工作。

第六條地方各級人民政府應當把人口與計劃生育工作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把人口與計劃生育經費納入年度財政預算,並根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狀況逐步提高人口與計劃生育經費投入的總體水平,保障人口與計劃生育工作必要的經費。

第七條工會、共產主義青年團、婦女聯合會及計劃生育協會等社會團體、企業事業組織和公民應當協助人民政府開展人口與計劃生育工作。

第二章生育調節

第八條男二十五周歲、女二十三周歲以上結婚為晚婚。
一對夫妻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生育第一個子女為晚育:
(一)晚婚後懷孕生育;
(二)女方二十四周歲以上生育;
(三)男方三十周歲以上生育。

第九條一對夫妻已有一個子女,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經批准可以再生育一個子女:
(一)夫妻雙方均為獨生子女;
(二)夫妻一方為烈士的獨生子女;
(三)患不孕症,合法收養一個子女後懷孕;
(四)子女為殘疾兒,不能成長為正常勞動力,但醫學上認為夫妻可以再生育;
(五)夫妻一方因公致殘,評為二等甲級以上殘廢;
(六)夫妻雙方從香港特別行政區、澳門特別行政區、台灣地區回大陸定居,時間不滿六年。
再婚夫妻一方沒有子女,一方再婚前已有一個子女的;或者一方喪偶後再婚,再婚前雙方符合本條例規定合計有兩個子女的,經批准可以再生育一個子女。

第十條夫妻雙方均為農村人口,已有一個子女,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經批准可以再生育一個子女:
(一)夫妻一方為獨生子女;
(二)男方的兄弟均無子女且已喪失生育能力;
(三)女方無兄弟且只有一個姐妹,男方到女方家結婚落戶,贍養女方父母;
(四)夫妻雙方定居在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五十人以下,人均耕地二畝以上或者人均山林地三十畝以上的鄉;
(五)只有一個女孩。
夫妻雙方均為漁民,或者夫妻一方連續從事井下採掘作業五年以上現仍在井下採掘作業,只有一個女孩的,參照前款第(五)項規定執行。

第十一條夫妻雙方均為歸國華僑,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經批准可以再生育一個子女:
(一)回國定居入境時已懷孕;
(二)夫妻雙方回國時間不滿六年,只有一個子女;
(三)所生子女在國外定居,國內無子女。
在我省定居的華僑配偶適用前款第(三)項規定。
夫妻一方為本省居(村)民,一方為香港特別行政區、澳門特別行政區居民,適用本條例規定,但夫妻雙方婚後生育的子女,以及香港特別行政區、澳門特別行政區居民一方婚前已有的子女,不在內地定居的,不計入本條例所稱的生育子女數。
夫妻一方為台灣地區居民的,參照前款規定執行。

第十二條夫妻雙方均為少數民族(除壯族外),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生育兩個子女:
(一)夫妻雙方均為農村人口;
(二)夫妻雙方在少數民族鄉、村居住或者工作滿五年。
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經批准可以再生育一個子女:
(一)夫妻雙方均為獨生子女;
(二)兩個子女中有一個殘疾兒,不能成長為正常勞動力,但醫學上認為夫妻可以再生育;
(三)再婚夫妻再婚前雙方符合本條例規定合計有兩個子女。
夫妻一方為漢族,一方為少數民族(除壯族外),漢族一方到少數民族一方落戶,居住在少數民族鄉、村,所生子女按有關規定為少數民族的,適用前兩款規定。

第十三條經批准再生育的,生育間隔期為四年以上,並且女方在二十五周歲以上。但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受生育間隔期的限制:
(一)符合第九條第一款第(三)項、第二款規定;
(二)符合第十一條第一款第(一)項、第(三)項規定;
(三)符合第十二條第二款第(三)項規定;
(四)女方在三十周歲以上。
本條例所指的殘疾兒的確認,必須經設區的市以上病殘兒醫學鑒定機構鑒定;不孕症和喪失生育能力的確認,必須取得縣級以上醫療機構或者保健機構的醫學證明。

第十四條禁止提前生育、婚外生育。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屬提前生育:
(一)婚前生育(含未達法定婚齡懷孕);
(二)未滿生育間隔期生育;
(三)符合再生育條件未經審批生育。
非法收養、送養以及遺棄子女視為違反計劃生育行為。對遺棄子女的,不得批准再生育。

第十五條生育子女應當按規定領取生育證。領取生育證的具體辦法由省計劃生育行政部門規定。

第三章計劃生育技術服務

第十六條地方各級人民政府應當結合本地實際,建立計劃生育技術服務制度,普及避孕節育、優生優育、生殖保健科學知識,促進孕前管理,保證受術者的安全,防止和減少人口出生缺陷。

第十七條計劃生育技術服務機構和從事計劃生育技術服務的醫療、保健機構及其技術人員,應當指導公民在了解各種避孕節育知識的前提下,選擇安全、有效、適宜的避孕節育措施,預防和減少非意願妊娠。對於已生育子女的夫妻,應當指導其選擇長效避孕措施。
患有會造成下一代嚴重遺傳性疾病的夫妻不宜生育。有生育能力的夫妻一方應當施行絕育手術或者採取長效避孕措施;已懷孕的,應當終止妊娠。

第十八條有生育能力的夫妻應當按計劃生育要求落實一項有效的節育措施,接受避孕節育情況檢查。具體辦法由省計劃生育行政部門規定,報省人民政府批准後執行。
違反本條例規定懷孕的,應當及時採取補救措施。村(居)民委員會、所在單位應當責成其及早採取補救措施。

第十九條實行計劃生育的夫妻免費享受以下計劃生育技術服務:
(一)孕情、避孕節育情況檢查;
(二)放置、取出宮內節育器及技術常規所規定的各項醫學檢查;
(三)人工終止妊娠術及技術常規所規定的各項醫學檢查;
(四)輸卵管、輸精管結扎術及技術常規所規定的各項醫學檢查;
(五)計劃生育手術並發症診治;
(六)經計劃生育行政部門批準的輸卵管、輸精管吻合手術。
前款規定的計劃生育技術服務所需經費,農村由地方財政設立專項經費予以保障;城市參加基本醫療保險和其他相關社會保險的,由保險基金按有關規定支付;未參加上述保險或者沒有保險項目的,有工作單位的由所在單位負擔,沒有工作單位的由地方財政負擔。具體辦法由省人民政府規定。

第二十條接受計劃生育手術的,按國家和本省有關規定給予假期。接受絕育手術一方需另一方照顧的,另一方所在單位可以給予五日至七日假期。
在落實節育措施休假期間,或者因計劃生育手術引起的並發症治療期間,或者施行吻合手術期間,機關、企業事業單位工作人員工資照發,不影響晉升。

第二十一條計劃生育手術並發症經治療後仍不能從事正常勞動的,由所在單位或者當地人民政府按有關規定給予照顧或者救濟。
符合本條例規定生育後接受絕育手術的,可以由所在單位根據實際情況予以補助;村(居)民可以由鄉(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或者村(居)民委員會根據實際情況予以補助。

第二十二條地方各級人民政府應當加強對計劃生育技術服務機構和從事計劃生育技術服務的醫療、保健機構的管理,利用現有衛生資源,改善服務條件,規范服務標准,增強服務能力。
計劃生育技術服務機構和從事計劃生育技術服務的醫療、保健機構應當根據各自職責,依法開展人口與計劃生育基礎知識宣傳教育、孕情檢查、隨訪服務工作,承擔計劃生育、生殖保健的咨詢、指導和技術服務。

第二十三條計劃生育技術服務人員必須經過考核合格後,持證上崗。
任何單位和個人未經計劃生育行政部門或者衛生行政部門許可,不得從事計劃生育技術服務。

第二十四條計劃生育行政部門和有關部門應當做好避孕葯具的計劃、管理、發放工作。
加強計劃生育科學研究,推廣安全、有效、簡便的避孕節育新技術。

第四章人口與計劃生育管理

第二十五條地方各級人民政府實行人口與計劃生育目標任期責任制。計劃生育工作情況應當作為考核地方各級人民政府政績的重要內容。
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有關行政部門制定的有關規定,應當有利於計劃生育工作。各級計劃生育行政部門負責監督檢查。

第二十六條宣傳、教育、文化、衛生、司法、計劃生育等部門,以及工會、共產主義青年團、婦女聯合會、計劃生育協會等社會團體應當組織開展人口與計劃生育法律法規、優生優育科學知識的宣傳教育、咨詢服務工作。

第二十七條農村實行計劃生育村民自治,開展民主管理、民主監督。村民委員會可以制定計劃生育村規民約,與育齡夫妻依法簽訂計劃生育協議,就生育、節育措施落實、孕情和避孕節育情況檢查、優惠與獎勵、制約措施等內容約定雙方的權利與義務。
城市建立屬地管理、單位負責、居民自治、社區服務的計劃生育管理機制和服務體系。物業管理機構應當為計劃生育工作提供方便。
機關、企業事業單位、各種社會組織實行法定代表人計劃生育工作責任制。各單位應當負責本單位計劃生育工作,落實計劃生育工作人員、經費和優惠獎勵措施等。

第二十八條對在計劃生育工作中做出顯著成績的組織和個人,由地方各級人民政府給予獎勵。累計三次被評為縣級以上計劃生育先進工作者的,享受同級勞動模範待遇。
對鄉(鎮)計劃生育專職人員實行崗位津貼,提高在縣(市、區)、鄉(鎮)、街道長期從事計劃生育工作人員的退休待遇,具體辦法由省人民政府規定。

第二十九條人口與計劃生育的統計應當及時、准確,有關單位和人員不得瞞報、虛報、拒報、遲報,不得偽造、篡改統計資料。
公安、民政、統計、衛生、勞動和社會保障等行政部門應當與計劃生育行政部門定期相互通告有關人口與計劃生育信息。

第三十條加強流動人口計劃生育管理,具體辦法按照國務院《流動人口計劃生育工作管理辦法》和《福建省流動人口計劃生育管理辦法》執行。
禁止利用超聲技術和其他技術手段進行非醫學需要的胎兒性別鑒定。具體辦法按照國家和本省有關規定執行。

第五章優待與獎勵

第三十一條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應當多渠道籌措資金,設立人口與計劃生育獎勵專項經費,用於對實行計劃生育公民的獎勵,具體辦法由省人民政府規定。

第三十二條自願終身只生育一個子女的夫妻,在子女年滿十四周歲以前,可以向鄉(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申領獨生子女父母光榮證,並享受相關的優待與獎勵。

第三十三條對領取獨生子女父母光榮證的夫妻,一次性發給不低於五百元的獎勵費。
機關、企業事業單位工作人員的獎勵費,由夫妻所在單位各發一半;一方屬非機關、企業事業單位工作人員的,由工作人員一方所在單位發給全數;雙方均屬非機關、企業事業單位工作人員的,獎勵費從人口與計劃生育獎勵專項經費中支付。

第三十四條符合再生育條件自願不生育並領取獨生子女父母光榮證的,由縣(市、區)人民政府發給不低於一千元的獎勵費。獎勵費從人口與計劃生育獎勵專項經費中支付。

第三十五條農村領取獨生子女父母光榮證或者生育兩個女孩並已絕育的家庭,享受下列獎勵與優惠:
(一)在分配集體經濟收入、享受集體福利、劃分宅基地時,增加一人份額;
(二)九年義務教育期間,給予減免雜費;
(三)培訓、就業、就醫、住房以及子女入托、入學等方面給予優惠;
(四)在扶貧項目、資金、技術等方面予以照顧;
(五)實行退休金或者生活補助費制度的地方,增加退休金或者生活補助費;
(六)當地人民政府規定的其他優惠政策。

第三十六條農村生育兩個女孩並已絕育的夫妻,除享受第三十五條規定的獎勵與優惠外,還享受下列獎勵與照顧:
(一)發給不低於五百元的獎勵費,獎勵費從人口與計劃生育獎勵專項經費中支付;
(二)符合當地農村最低生活保障條件的,優先給予享受當地農村最低生活保障。

第三十七條已領取獨生子女父母光榮證的夫妻,符合本條例規定要求再生育的,從批准之日起收回獨生子女父母光榮證和獎勵費。
享受本條例規定的優待與獎勵後,違反本條例規定再生育的,追回獨生子女父母光榮證和獎勵費,停止執行有關優待。

第三十八條機關、企業事業單位工作人員晚婚的,婚假為十五日;晚育又領取獨生子女父母光榮證的,女方產假為一百三十五日至一百八十日,男方照顧假為七日至十日。婚假、產假、照顧假期間,工資照發,不影響晉升。

第六章法律責任

第三十九條違反本條例規定生育的,按當事人違法行為被查出的上一年縣(市、區)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或者農民人均純收入的以下倍數徵收社會撫養費:
(一)提前生育的,按百分之六十至一倍徵收;
(二)多生育一個子女的,按二倍至三倍徵收;多生育第二個子女的,按四倍至六倍徵收;多生育第三個以上子女的,從重徵收;
(三)婚外生育一個子女的,按四倍至六倍徵收;婚外生育第二個以上子女的,從重徵收。
個人年實際收入高於當地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或者農民人均純收入的,可以以個人年實際收入為基數,按照前款規定徵收社會撫養費。
社會撫養費由縣級以上計劃生育行政部門或者委託鄉(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徵收。

第四十條有下列行為之一的,由計劃生育行政部門或者衛生行政部門依據職權責令改正,給予警告,沒收違法所得;違法所得一萬元以上的,處違法所得二倍以上六倍以下的罰款;沒有違法所得或者違法所得不足一萬元的,處一萬元以上三萬元以下的罰款;情節嚴重的,由原發證機關吊銷執業證書;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一)施行假節育手術,非法為他人放置或者摘除節育器,非法施行輸精管、輸卵管吻合、終止妊娠等計劃生育手術,或者出具虛假的醫學鑒定、診斷證明;
(二)出具假生育證、流動人口婚育證明、獨生子女父母光榮證、避孕節育情況證明等計劃生育證明;
(三)未取得法定執業許可證的單位或者未取得法定執業資格的人員施行計劃生育手術。

第四十一條有下列行為之一的,屬於以不正當手段取得計劃生育證明,由計劃生育行政部門取消其計劃生育證明;出具證明的單位有過錯的,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法給予行政處分:
(一)隱瞞或者編造虛假的婚姻、生育或者避孕節育情況;
(二)通過騙取、行賄等非正常程序取得證明;
(三)與計劃生育證明有關的其他弄虛作假行為。

第四十二條藏匿、包庇違反計劃生育人員的,由計劃生育行政部門給予批評教育,責令改正;拒不改正,造成嚴重後果的,由縣級以上計劃生育行政部門處以三千元以上一萬元以下的罰款。

第四十三條有下列行為之一的,由鄉(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或者縣級以上計劃生育行政部門給予批評教育,經批評教育後仍不改正的,由縣級以上計劃生育行政部門處以五百元以下的罰款
(一)不按計劃生育要求落實有效節育措施、補救措施或者參加避孕節育情況檢查;
(二)違反生育證的管理規定;
(三)騙取、提交虛假無效的計劃生育證明,或者隱瞞、謊報本人生育情況。

第四十四條違反本條例規定生育或者有其他違反計劃生育行為,屬國家工作人員的,由所在單位或者上級部門按有關規定給予行政處分,並報同級計劃生育行政部門備案;屬企業事業單位或者社會組織工作人員的,由其所在的單位或者組織給予處分。

第四十五條違反本條例規定多生育或者婚外生育的,不得招用、錄用為國家工作人員;選為村民委員會成員的,經縣級有關部門或者鄉(鎮)人民政府確認,由村民會議依法予以罷免。

第四十六條阻礙計劃生育行政部門及其工作人員依法執行公務,對計劃生育工作人員、醫務人員和其他人員進行侮辱、誹謗、傷害,或者故意毀壞財產,違反《中華人民共和國治安管理處罰條例》的,由公安機關依法予以處罰;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四十七條市、縣、區、鄉(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未履行人口與計劃生育目標任期責任制的,村(居)民委員會以及機關、企業事業單位、各種社會組織未執行本條例規定的,不得評為年度精神文明先進單位或者其他榮譽稱號;情節嚴重的,應當追究領導責任,給予行政處分。
有下列行為之一的,由有關地方人民政府責令改正,並給予通報批評;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法給予行政處分:
(一)不依法為實行計劃生育的公民落實有關的獎勵與優惠規定;
(二)不履行法定代表人計劃生育工作責任制;
(三)不履行法定的人口與計劃生育社會公益性宣傳義務;
(四)其他不履行協助管理計劃生育義務的行為。

第四十八條國家工作人員在計劃生育工作中有下列行為之一的,由有關部門對直接責任人員以及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依法給予行政處分;有違法所得的,沒收違法所得;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一)侵犯公民人身權、財產權和其他合法權利;
(二)濫用職權、玩忽職守、徇私舞弊;
(三)截留、貪污、挪用、剋扣計劃生育經費或者社會撫養費;
(四)虛報、瞞報、偽造、篡改或者拒報人口與計劃生育統計數據;
(五)索取、收受賄賂;
(六)無正當理由拒絕發放計劃生育證明;
(七)其他違法行為。

第四十九條當事人對徵收社會撫養費決定或者行政處罰決定不服的,可以依法申請復議或者提起訴訟。當事人在法定期限內不申請復議、不提起訴訟,又不履行的,由作出徵收社會撫養費決定或者行政處罰決定的單位申請人民法院強制執行。

第七章附則

第五十條本條例所稱的子女數,含收養、送養、遺棄的子女,法律法規另有規定的除外。
本條例所稱農村人口生育調節的適用范圍,由省計劃生育行政部門會同有關部門確定,報省人民政府批准。

第五十一條本條例自2002年9月1日起施行。

發布部門:福建省人大(含常委會)發布日期:2002年07月30日實施日期:2002年09月01日(地方法規)

I. 貴州省扶貧開發條例

第一章總則第一條為規范扶貧開發行為,加快貧困地區經濟社會發展,實現扶貧對象脫貧致富,縮小城鄉和區域發展差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根據有關法律法規的規定,結合本省實際,制定本條例。第二條本省行政區域內的扶貧開發活動適用本條例。第三條本條例所稱扶貧開發是指國家機關和社會各界通過政策、資金、物資和智力支持等幫助貧困地區和扶貧對象增強發展能力,實現脫貧致富的活動。

本條例所稱貧困地區是指國家確定的集中連片特殊困難地區,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省確定的貧困縣、貧困鄉鎮和貧困村。

本條例所稱扶貧對象是指符合國家扶貧標准且具備勞動能力的農村居民。第四條扶貧開發應當堅持科學發展和開發式扶貧的方針,遵循政府主導、分級負責、部門協作和社會參與的原則。

貧困地區和扶貧對象應當自力更生,艱苦奮斗,充分發揮主體作用,不斷增強發展能力。第五條各級人民政府對本行政區域的扶貧開發工作負總責,其主要負責人是本行政區域扶貧開發工作第一責任人,實行扶貧開發目標責任和考核評價制度。第六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扶貧開發部門是本級人民政府扶貧開發行政主管部門,負責本行政區域扶貧開發工作的規劃、協調、管理、監督和服務。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有關部門在各自職責范圍內做好扶貧開發工作。第七條省確定的貧困鄉鎮應當建立扶貧開發工作機構,根據扶貧任務配備相應工作人員。第八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按照區域發展帶動扶貧開發、扶貧開發促進區域發展的要求,通過專項扶貧、行業扶貧和社會扶貧,不斷提高貧困地區經濟社會發展能力,不斷提高扶貧對象的生活水平和綜合素質。

鼓勵開展各類扶貧開發試點和示範區建設,探索扶貧開發新途徑。第二章政府職責第九條省人民政府負責制定本省行政區域內武陵山區、烏蒙山區、滇桂黔石漠化地區等集中連片特殊困難地區區域發展與扶貧攻堅規劃,並組織實施。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制定本行政區域扶貧攻堅規劃,作為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的重要組成部分,與本級城鄉規劃、土地利用規劃、產業發展規劃、環境保護規劃等相互銜接,並組織實施。

縣以上扶貧開發部門應當根據本級人民政府制定的扶貧攻堅規劃,擬定年度扶貧攻堅實施方案,報本級人民政府批准後實施。

各有關部門在組織編制本部門發展規劃時,應當把改善貧困地區發展環境和條件作為重要內容,完成國家和省確定的扶貧任務。第十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建立健全扶貧開發協調機制,統籌協調解決扶貧攻堅中的重大問題。第十一條省人民政府按照國家有關規定調整本行政區域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優先支持革命老區縣、民族自治地方發展。第十二條各級人民政府應當建立健全扶貧對象識別機制,推進扶貧開發和農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有效銜接,對貧困地區和扶貧對象實行動態監測管理。

貧困地區和扶貧對象動態監測管理辦法由省扶貧開發部門會同相關部門制定,並報省人民政府批准。第十三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制定教育、科技文化、醫療衛生、交通水利、就業促進和防止返貧等保障措施,加強扶貧對象實用技術及勞動技能培訓,提高扶貧對象綜合素質。第十四條各級人民政府應當採取措施,對軍烈屬、農村殘疾人、少數民族、計劃生育戶、婦女兒童、扶貧生態移民、庫區移民和誠信扶貧對象進行重點幫扶,優先幫助人口較少民族發展。第十五條縣級人民政府根據實施扶貧攻堅重大事項的需要統籌協調、整合資源的,應當同時具備下列條件:

(一)符合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扶貧攻堅規劃的;

(二)項目、資金性質相近、用途相同的;

(三)符合項目產業化、規模化、效益最大化原則的;

(四)有利於區域推進、連片開發的;

(五)縣級人民政府集體研究決定的。

進行資源整合應當報原項目、資金審批單位備案。第十六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有關部門安排農業綜合開發、土地整治、生態建設、村級公路建設、小流域與水土流失治理、農村水電建設和教育、科技、文化、衛生等項目,應當優先在貧困地區實施。第十七條統計、扶貧開發部門應當建立健全扶貧開發統計指標體系,聯合發布貧困地區扶貧開發情況,准確反映貧困狀況和扶貧對象變化趨勢,為扶貧決策提供依據。

熱點內容
重慶大巴墜江法律責任 發布:2025-01-23 22:04:45 瀏覽:348
刑事訴訟法懷孕的婦女 發布:2025-01-23 21:55:06 瀏覽:249
新刑事訴訟法對公安工作的影響 發布:2025-01-23 21:41:10 瀏覽:221
撤銷司法判決 發布:2025-01-23 20:14:15 瀏覽:983
物流法律法規的教學目標 發布:2025-01-23 20:11:22 瀏覽:450
法院掃描卷子 發布:2025-01-23 20:09:02 瀏覽:18
老同學社會與法 發布:2025-01-23 19:53:27 瀏覽:692
非獨立法人實驗室法人授權書 發布:2025-01-23 19:52:39 瀏覽:985
法院指揮車 發布:2025-01-23 19:45:12 瀏覽:533
社會法調整的法律部門有哪些 發布:2025-01-23 19:31:48 瀏覽:5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