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間文學藝術保護條例
A. 你好,請問《民間文學藝術作品著作權保護條例》(修改稿)您手上有么
加強民主法治,健全民主制度,豐富民主形式,拓寬民主渠道,加強執法和司法保護人權和政治權利的公民的安全級別。
(一)個人權利
完善預防和救濟措施,執法,司法的各個方面的法律保護個人的權利。
━━嚴禁刑訊逼供。依照法定程序收集證據,嚴禁酷刑,並以威脅,引誘,欺騙以及其他非法手段收集證據。對於酷刑或體罰,虐待,侮辱犯罪嫌疑人,將根據情節和後果,分別給予相應的處理;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嚴禁執法人員實施非法拘禁行為。接待,交換費,推遲法律規定,防止錯誤羈押和超期羈押。提高金融對受害者的賠償,法律救濟,康復等措施,造成非法拘禁,錯誤羈押超期羈押的責任人問責制和懲罰。
━━嚴格控制並慎用刑。小心被判處刑,緩期兩年完美的刑制度期間,如果沒有故意犯罪,刑,刑緩期執行的,而不是被改判。
━━嚴格的刑程序,完善刑復核程序。辦理刑案件,應當嚴格依照刑法和刑事訴訟法的有關規定,堅持合法性,犯罪,適應,適用刑法平等和公開審判,程序和其他的基本法律原則,堅持程序正義和實質性公正的原則,有效地保障被告辯護權等程序性權利;堅持刑案件二審開庭審理,確保刑案件的質量。除了刑,根據法律,最高法院的判決外,由最高人民法院核准。人民檢察院加強了他們的刑案件的監督。
━━建立和完善執法,司法監督機制。嚴格落實執法責任制,執法質量考核考評制度,誤判問責制,領導和問責制,辭職。受到法律的國家機關工作人員濫用職權侵犯公民權利的,處以非法證據,法醫和其他暴力行為對民事權利受到法律的司法人員實施的違反。
(二)被拘留者權利
完善監管立法,採取有效措施,保障被拘留者和人道的權利。
━━促進改善和保護被拘留者人道法律,法規,政策和措施的權利。
━━嚴格按照監獄,減刑,假釋,暫時監外執行,釋放等主要刑罰執行環節的實施。進一步規范執法程序,執法程序,以確保嚴謹,細致,執法方面的法律文書和文件是提供真實,保存完好,檔案規范。
━━提高監獄執法責任,執法公示制,執法績效評估和問責制,過錯執法,建立監獄系統和執法執紀監督和約束的權力機制,提高監獄執法活動中違法犯罪行為的調查和問責力度。
━━採取有效措施防止酷刑,被拘留者實施體罰,虐待,侮辱等行為的發生;提審室所有強制物理隔離;建立和推廣前後提審在押人員體檢系統。
━━進一步完善被拘留處理系統。完美的被拘留者通信,會議和現場娛樂表演,監事及其他法規的來訪;完美的被拘留者生活衛生管理制度和醫療保障機制,實施規范化管理,生命健康,加強個別被拘留和教養教育,推廣和深化心理咨詢和心理健康教育;增加監獄資本投資,提高被拘留者的監管環境和條件,以確保提供監獄費,公務費,設備購置消耗成本,維修成本及其他開支。
━━提高公眾的監管執法制度,以及在監獄的被拘留者的權利有關執法標准,程序向被拘留者,他們的家人和公眾,通過舉報箱,熱線電話,導致監獄接待日,聘請執法監督員等方式,對監獄監督有效的執法活動。
━━加強人民檢察院對監管檢查和執法活動的實時監管的前提。報道在監室設置的情況下,方便的被拘留者抱怨。實施與檢察官在監獄系統,以滿足被拘留,被拘留者遭受非法待遇,如果他們認為自己可能在監獄檢察官見面。
(三)獲得公正審判的權利依法
保護當事人特別是刑事被告公平審判的權利。
━━採取有效措施,確保依法,及時,公平審理各類案件。案例,以確保事實清楚,證據確實充分,法律訴訟。
━━全面公開審判信息。對於公開審判的情況下,法庭宣布前三天的聽證會,案由,被告人姓名,開庭時間和地點;對於非公開審理,公開聽證會是沒有法律規定的申報理由。
━━公開聽證,公開證據,質證,辯論和公開宣判。公民持有效證件可參加。
━━有條件的人民法院審判活動及相關活動的主要音頻,視頻,音頻和視頻文件,建立司法工作的,當事人可以查閱和復制要求。
━━鼓勵高級人民法院制定通過出版物,區域網,互聯網等裁判宣布有效的工具的具體措施,加大公共文件生效判決。
━━切實保障人民陪審員審判的權利依法辦事,確保人民陪審員參與審判案件時,合議庭事實調查,獨立行使投票權的法律適用。
━━推動或廢止與律師的法律,法規,規范性文件,保障律師,通信,標記和調查及其他方面的權利的各項規定不一致的,以保護律師在實踐活動中的人身權利,國防,中有權進行辯論的權利。
━━對象,擴大司法救助的范圍。根據案件的具體情況的有關規定,降低訴訟費用的收取標准,依法增加緩慢,減,免交訴訟費用的范圍和數額,簡化辦事程序,推進刑事被害人救助制度立法,明確刑事被害人援助的條件,標准,程序等。
━━加強法律援助制度建設,落實政府責任。擴大法律援助覆蓋面,提高金融安全,努力為群眾提供方便,快捷,優質的法律援助更加困難。
━━推進國家賠償法的修訂,完善的索賠,賠償義務機關賠償,賠償程序,賠償方式和計算標准問題,如規定,保護公民的類型和范圍,法人和其他組織依法取得國家賠償。
(四)
宗教自由全面貫徹落實宗教信仰自由政策,根據對宗教事務的管理,有效地保護公民的宗教信仰自由。
━━法律保護正常的宗教活動,維護宗教團體,宗教活動場所和信教公民的合法權利和利益。
━━落實「宗教事務條例」,完善相關法規,制定相應的當地的法律和法規,以保護公民的宗教自由權利。
━━保護公民不被強制信仰或不信仰宗教,不因宗教歧視,保障宗教信徒的利益。
━━尊重少數民族的信仰傳統,文化遺產保護宗教少數群體。繼續投入必要資金用於維修少數民族地區具有重要歷史和文化價值的寺廟和宗教設施。
━━充分發揮宗教在促進社會和諧和經濟社會發展中的積極作用。鼓勵和支持宗教界開展慈善活動,探索宗教服務社會,服務人群的方法和手段。
(五)右
積極推進政務公開,完善相關法律法規,切實保障公民的知情權。
━━了「關於全面實施政府信息公開條例」對政府和有關部門進行全面的信息披露定期考核,檢查和監督公共事務管理職能的組織對政府信息依法披露的情況下,調查違反法規和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改善當地政務法規。
━━逐步形成了相對完整的政務公開制度體系。鄉鎮機構實施國家重點公眾對農村工作的政策,以及財政,財務收支,各類專項資金等。縣或市政公用密鑰的區域發展規劃,審批和實施重大項目,政府采購,土地徵用和其他事項。省委,省政府重點公開本地區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的相關政策與總體規劃,財政預算和決算,產權等。進一步推進電子政務建設,逐步實現所有縣級以上政府和政府部門建立了政府網站,絕大多數政府機關和公共企業熱線。
━━完善政府新聞發布制度和新聞發言人制度,加大對員工的培訓的新聞發言人和新聞發布,積極開展各種形式的新聞發布,提高發布會質量,及時,准確和權威的政府信息,提高政府工作透明度,提高政府的信息服務。
━━法律規定,及時,准確發布自然災害,突發事件和生產安全事故信息。主要負責生產安全事故調查,並將結果及時向公眾。
━━進一步推進村務公開。加強村務公開目錄的編制,基本實現縣級單位制定村務公開目錄,推進村務公開標准化。
(六)
參與從各個層面和各個領域擴大公民有序的政治參與,保障公民的參與。
━━完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選舉法,完善選舉制度,逐步實行城鄉選舉人大代表的人口按相同比例,適度增加少數民族各級人大,歸僑,中國,婦女,基層工人,農民和農民工代表的比例選民與人大代表的密切接觸。切實保障人大代表依法履行職責。
━━進一步政治協商納入決策程序,提高各民主黨派和人士的有效性無黨派人士在政治上。各民主黨派和無黨派人士適當提高真正的政府工作,特別是主要幹部的百分比人士。尊重各民主黨派和無黨派的成員在各種會議,政協的意見,保障他們開展視察,參與調查和檢查活動,提交提案,反映社情民意的權利。
━━健全基層群眾自治制度,擴大基層群眾自治范圍,完善民主管理制度。經修訂的村民委員會組織法「的推進和完善村民自治和民主管理水平,進一步擴大城市居委會直接選舉覆蓋面,到2010年,力爭達到50%;完善職工代表大會為基本形式的民主管理企業制度,支持職工參與管理,維護職工合法權益,探索城市社區社會組織參與社區管理和服務的方式和手段,提高城市社區民主聽證會,協調會議和其他形式的社會參與探索流動人口參加定期自治區居住的有效途徑。
━━促進決策民主化,科學化,增強決策過程中的公眾參與。在人民的利益密切相關的法律,法規和公共政策的發展,原則上,打開,聽取他們的意見。重要的法律和法規,以促進立法聽證會,重大政策措施,大力發展公共聽證會,專家咨詢或接受第三方論證的制度化的重大決策。
━━保障工會,婦聯,青聯等群眾組織依照法律和各自章程,積極拓寬渠道,支持各人民團體參與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維護職工的合法的權利和利益。有關法律,法規和公共政策的發展,認真聽取人民群眾的身體。
━━加強社會組織建設和管理,增強社會服務功能。修訂「社會團體登記管理條例」,「民辦非企業單位登記管理條例」和「基金會管理條例」暫行規定「,依照法律和各自章程開展活動的社會保障。鼓勵社會組織參與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教育,技術,文化,衛生,體育,社會福利等領域設立民辦非企業單位,發揮行業協會,學會,協會等社會團體的社會功能。發展和規范各類基金會,促進公益事業的發展。
(七)
快遞有權採取有效措施,發展新聞,出版,順利各種渠道,保障公民的表達權利。
━━加強新聞機構和記者的系統,以保護當事人的合法權益,維護新聞機構,編輯和新聞的合法權益,根據有權保護新聞記者采訪時,有權批評,評論權,發表權。繼續推進電視,廣播,互聯網和報紙行業的改革和發展,到2010年,數千人日報所有權,並力爭達到90份,報紙普及率達到每戶0.3份。
━━完善治理互聯網的法律,法規和規章,促進互聯網有序發展和使用,以保障公民使用互聯網的權利。
━━完善新聞出版,廣播,電影和電視法規。啟動「出版管理條例」的轉變,明確規定各級人民政府保護合法出版物的責任。研究和起草「民間文學藝術著作權保護條例」。為了提高廣播電視傳輸和電影的法律制度的保護。
━━發揮社會組織在擴大群眾參與,群眾的積極作用,增強社會自治功能的需求。各級政協增加社會組織的比例,各級政府在發展的主要法律,法規和公共政策,應當聽取社會組織,行業協會的意見和建議,收集行業商會,業務咨詢和建議。協會,研究會,研究界,基金會,非營利組織的聲音,應該反映的利益,弱勢群體,城鄉社區社會組織的要求和需要,了解社會條件和輿論引導公眾表達他們的意見和合理有序參與公共事務。
━━進一步拓寬和暢通的渠道字母。通過開放的綠色郵政,電話線,網上信訪,信訪代理等多種渠道,使人民通過信件,傳真,電子郵件寫作來表達自己的要求,建設全國信訪信息系統,建立一個全國性的投訴處理辦公室,建立和提高人民群眾的意見收集系統為人民表達他們的訴求,問題,提出前瞻性的意見和建議,以方便;堅持領導幹部一批閱讀群眾來信,群眾都定期收到信訪制度,提高了黨和政府的領導幹部和黨的代表大會,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聯繫上訪制度,切實維護群眾的合法權益。
(八)監督
健全法律法規,探索科學有效的形式,完善的控制和監督機制,以保障人民的民主監督權利。
━━實施監督法的改革,發展和穩定的大局,影響社會和諧的各級人民代表大會,人民強烈的突出問題作為監督的重點,加強全國人民的國會對行政機關,審判機關和檢察機關。在2009-2010年,全國人大常委會將聽取和審議國務院關於農村社會保障體系,促進就業和再就業等方面的報告,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加強民事執行的報告,最高人民檢察院關於加強瀆職侵權工作和其他特殊工作報告上的檢驗報告;繼續加強在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及財政預算,檢查和監督的最終賬戶;認真組織對工會法,畜牧法,食品安全法和其他有關法律,實施檢查工作,良好的工作合同法,義務教育法,未成年人保護法和其他執法檢查報告建議,跟蹤督辦,進一步加強規范性文件的合憲性審查和監督的合法性。
━━完善人民政協的民主監督機制。在知情,溝通,反饋循環來建立健全制度,暢通民主監督渠道,提高民主監督的質量和成效。有效地發揮政協提案,提案的民主監督作用,有關政府部門必須認真申請的時候給一個正式的答復政協委員提案和建議。
━━加強人民對國家行政機關,審判機關,檢察機關等的監督。加強執法監督,完整性監控和性能監控力度,進一步完善特約監察員制度,加強對國家行政機關及其工作人員的監督,探索,實驗的特殊監督員制度,配合其他監督形式,開展工作和判斷的法院工作人員審判作風,工作作風,工作熱情和自我,紀律和監督等方面,探索,實驗與專項督察系統,改革和完善人民監督員制度,與其他形式結合監督,對檢察機關的監督。
━━保障公民對國家機關和國家工作人員的批評,建議,投訴和控告的權利,發揮人民團體,社會組織和媒體對國家機關和工作人員的監督效果。
━━嚴格落實預防和懲治腐敗的監管體系,認真抓好領導幹部貫徹落實規定,加強對領導幹部的監督,確保權力正確行使。充分發揮行政監察職能作用,堅決糾正損害廣大人民群眾根本利益的不正之風,解決突出問題。
B. 民間文學藝術作品應該如何保護
民間藝術分為時間性的和空間性的,以及時空結合的。但無論哪一種,要保存的話,不是個人的力量能勝任的。具體保存措施,可以政府、團體出面成立博物館或申請非遺。或者建立一個生態圈。但無論哪一種保存,民間藝術的命運只要不和人民大眾結合,沒落則是必然的。其實保存他們最好的方式,就是發揚光大或還原民間藝術誕生的土壤!
C. 求篇畢業論文提綱(最好稍微詳細點)題目是論民間文學藝術的知識產權保護,只要提綱就行!
試論民間文學藝術的知識產權保護
序 言
人類創造了歷史,歷史也撫育了不同膚色、不同信仰的各個民族。在漫長的歷史發展進程中,人類不僅創造了優秀燦爛的民族文化,而且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民風民俗。民間文學藝術,是世界各國人民民俗文化和傳統習俗的重要表現形式,是維系各民族生存發展的充足動力和不竭源泉。民間文學藝術已成為區分世界不同民族的重要標志之一。然而,面對民間文學藝術被任意使用、破壞甚至失傳的危機,民間文學藝術亟待知識產權的法律保護。但民間文學藝術的法律保護是許多國家都認為必要卻又倍感棘手的問題。從20世紀50年代起至今,已有眾多國際組織先後關注此問題,並試圖給出大家能夠接受的解決方案,但結果卻並非令人滿意。由於在權利主體、權利內容等諸多問題上的復雜性,目前只有少數國家在法律上對民間文學藝術予以保護。
在我國,民間文學藝術流派紛呈,千姿百態。無論是透著喜慶和吉祥的大紅剪紙、靈韻別致的傳統泥塑,還是清新簡潔的藍印花布、古老神秘的納西族「東巴」,都從不同側面體現著文明古國深厚的文化底蘊,也在時時刻刻傳承著古老的華夏文明。民間文學藝術不僅是前人留給我們的珍貴文化遺產,更是祖先賜予我們的寶貴精神財富。在我國,民間文學藝術在5000多年歷史沉澱的中國文化玫瑰中,就像一隻藝術奇葩,顯得格外絢麗多彩和引人注目。
然而 ,在我國學術界和立法界對於民間文學藝術保護的研究,基本是從20世紀90年代初開始,一直持續至今,並在近幾年形成一個研究高潮,出現不少以此為主題的研究論文。但我國在傳統知識保護領域內的立法卻並沒有顯著進步。已經出台的行政法規和地方性法規包括《傳統工藝美術保護條例》(1997)、《雲南省民族民間傳統文化保護條例》(2000)和《貴州省民族民間傳統文化保護條例》(2002)。我國著作權法第六條規定對民間文學藝術作品的保護辦法由國務院另行規定。理論界關於如何對民間文學藝術提供保護,有兩種互相沖突的代表性觀點。一種觀點反對用任何形式的知識產權保護傳統知識,建議通過公法權利來提供保護;另一種觀點則認為,知識產權能在傳統知識保護中發揮作用,或至少對進一步檢驗這種可能性抱有興趣。世界知識產權組織最近的調查表明,越來越多的傳統知識持有人開始尋求運用知識產權制度來保護傳統知識。
本文認為對民間文學藝術應該以傳統的知識產權保護為基礎,同時加強特殊立法保護,主要分為五個部分加以闡述。
第一部分,筆者主要對民間文學藝術保護進行概述。首先對民間文學藝術的界定加以重點闡述,因為無論從國際立法、區域立法、國內立法,還是我國的現今理論界,對於民間文學藝術的稱呼不一。有的學者將其等同於民俗,有的學者將其與民間文學藝術作品劃等號等等。筆者在把民間文學藝術與民俗和民間文學藝術作品區分的基礎上,認為民間文學藝術是指一個社會群體,如一個民族、一個部落、一個地區的若干民族等,在長期的共同生活和勞動中集體創作或者由集體中的某個個體創作並得到集體認同,在世代相傳的過程中不斷修改、加工、完善,反映該群體生活歷史、風俗習慣、心理特徵、宗教信仰的文學和藝術形式。認為民間文學藝術是民俗的重要組成部分,而民間文學藝術與民間文學藝術作品也是包含關系,即民間文學藝術包括了民間文學藝術作品。其次;對民間文學藝術的特點、范圍及其保護的必要性加以闡述。
第二部分,闡述民間文學藝術的知識產權法律保護的淵源與發展歷程。主要從對其知識產權保護的立法背景談起,同時對其國際條約、區域立法加以考察分析和對比。
第三部分是本文的重點,第一點主要對民間文學藝術與知識產權聯系與區別加以澄清,首先民間文學藝術與知識產權的聯系包括他們都有非物質性、可復制性和法定性 。對於民間文學藝術與知識產權的區別有他們的權利性質不同、客體范圍不同、創新的標准不同、權利主體的確定性不同以及他們的時間性不同,從這五個方面全面加以分析。第二點是對利用著作權保護民間文學藝術的反思加以探討。
第四部分,從中央到地方立法兩個方面,對我國民間文學藝術保護的現狀加以闡述。
第五部分,是如何對我國民間文學藝術知識產權保護完善的構想。在關於對民間文學藝術的立法保護方面,在我國理論界有兩種觀點,一種是民間文學藝術不同於傳統的知識產權客體,其屬於新型的知識產權客體,應該利用特殊立法保護;另一種觀點認為應該利用現有的知識產權制度,特別是著作權制度加以保護。本文認為,由於民間文學藝術保護的特殊性,在我國理論界的研究還不深,理論的儲備還不夠。為了更加及時地對民間文學藝術加以保護,必須完善現有的知識產權制度。本文試從著作權、專利權和商標保護三個方面加以分析,希望對未來的知識產權立法方面有所幫助。同時建議國家立法部門盡快出台對民間文學藝術的特殊立法保護,形成以傳統的知識產權保護為主,以特殊立法為輔的新型立法機制,以期對我國的民間文學藝術保護作出應有的貢獻。
第一部分 民間文學藝術知識產權保護概述
一、民間文學藝術的概念和特徵
(一)民間文學藝術的概念和內涵
對於民間文學藝術這一術語的概念內涵,我們應當做狹義和廣義的區分。
狹義地看,民間文學藝術這一概念等同於我們在民間文藝學上所說的民間文藝,包括民間文學(神話、傳說、故事、歌謠、敘事詩、史詩、諺語、民間說唱、民間小說)、民間音樂、美術、舞蹈和民間工藝等方面。就此而言,狹義的民間文學藝術指的是「全體的產生於民間,口頭的流傳於民間」的文學藝術,它是與主流社會中所謂「純粹的」或「精英化的」文學藝術創作相對應的一種原生的藝術表現形式。在英語中,與之大體對應的說法是「Traditional Literary and artistic proctions」。[1]
廣義地看,民間文學藝術的概念內涵並不限於民間文藝學上的審美意味,而是擴展到民俗生活的方方面面。在現實社會中,那些在生產、生活、組織制度、精神信仰等各個領域以具體形態體現的民俗,有著某種程度的審美性而具有文化和商業價值,均有可能被認為是「民間文學藝術」。例如,位於深圳華僑城的中國民俗文化村,不僅將我國各民族地區的標志景觀原樣或微縮復制,而且從來源地雇請少數民族藝員再現生產生活場景、表演特色文體節目、組織節日慶典和祭祀儀式等。這是將整體的民俗作為審美形態設為旅遊項目加以商業利用的經典案例。在英文中,與此內涵大體對應的說法是「Folklore」。
應當說,「Traditional Literary and Artistic proctions」是被涵蓋於「Folklore」之中的,理解民間文學藝術這一概念的關鍵在於釐清「Folklore」的涵義。Folklore一詞是英國學者湯姆斯(W. J.Thoms)於1846年將Folk(民眾)和Lore(知識)合二為一創造的,最早由日本學者將其翻譯為「民俗」,後來也為我國民俗學界所採用[2]。Folklore植根於群體意識和精神在社會中的口頭和非文字化傳承活動,它可以泛指基於一定自然和社會條件(如種族、血緣、地域、文化水平、生活狀況)所結成的某一群體在長期共同的社會生活中所創造、維系並且形成為傳統的一切風俗習慣,即民俗,也可以特指其中可作為這種口頭和非文字化傳承活動典型表現的民間文學或口承文藝。因而,它在民俗學上的使用同樣是有層次的,可以指作為一級學科的「民俗學」,也可以指作為二級學科的「民間文學」或「民俗文藝」。[3]
就Folklore的語源來說,據費孝通先生的解釋,Folk並不是普遍意義上的全體人民,而是具有親切鄉土關系的人們,在中文裡,近於「老鄉」、「鄉下土裡土氣的人們」,作為一個形容詞近於「民間」、「土風」的意思:Lore作知識或學問講也不確切,近於「天方夜譚」中的「譚」字,夏天乘涼時孩子們喜歡聽的「逸文、傳說」。所以如果直譯,「民間傳說」四字比較接近[4]。日本的民俗學者亦承認,迄今被譯為民俗或民俗學的Folklore,本來意義是傳承的精神文化或口承文藝。[5]
值得注意的是,Folklore意義上所涵蓋的「民間傳說」現在已經遠遠不限於語源上的解釋或是我們中文習慣上所理解的某種民間文學創作形式。與其倘有一線聯系的話,恐怕在於現在的Folklore已經包括了任何一種能夠被群體「傳說」的文化現象。在《不列顛網路全書》(國際中文版)中,Folk加lore就被翻譯為「民間傳說」,並把民間傳說的形式分成說和唱的口頭文學、物質和文化(包括民間建築、民間藝術、民間手工藝術)、習俗和節日(包括宗教意識、節慶、兒童游戲、民間戲劇、民間舞蹈)三大類。[6]
澳大利亞昆士蘭法學院教授卡馬爾.普里博士認為:所謂「民間 (Folk)」,指的是至少具有某一公共特性的一群人。至於這一共同特性是什麼並不重要,比如它可以是一個共同的職業、共同的語言或共同的宗教信仰,重要的是,無論以何種目的結成的這一群人必須具有某些自己的傳統;「傳說(Lore)」一詞指的是與諸如教義、戒律或習俗有關的傳統事實或信仰本身,傳統意味著代代相傳下來的文化的各個方面,它既包括文化的觀念方面(如習慣、習俗、儀式),也包括文化的創造方面(如音樂、舞蹈、戲曲、文學、觀賞藝術),因此,文化可以被視為由一群人保留下來的傳統。[7]
該觀點代表了國際社會上較為主流的認識傾向,即Folklore是一種屬於群體的文化傳統。就國際知識產權保護而言,Folklore總是與傳統知識(Traditional knowledge)相提並論的。由於在字面上,Folklore(民眾的知識)與Traditional Knowledge(傳統的知識)談不上有明確的差別,這種區分很大程度上是為了便於實際的操作而從技術上加以考慮的結果。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專家格雷厄姆、杜特菲爾德在其相關研究報告中指出:「傳統知識一般是指與自然環境相聯系的知識,而並不涉及如藝術作品、手工藝品和其他文化創作和表現形式(這些東西傾向於被認為是Folklore的元素)。依據一位專家的觀點,傳統知識(或其稱之「傳統環境知識」)是「一個群體通過一代又一代與自然息息相關的生活建立起來的大量知識。它包括一個分類體系、一整套對於本地環境的經驗積累和一個控制資源使用的自管理系統。」
至於Folklore,值得注意的是,它作為國際社會的議題被加以討論是先於傳統知識的,最早可回溯至20世紀70年代,當時是作為與版權相關的問題提出的。依米歇爾.布萊克尼所言:「傳統知識的表述……是順應那些批評Folklore之狹隘性的觀察家們提出來的。然而,它意味深刻地改變了討論的話語。Folklore以在版權中或以版權為附加條件加以討論為特色。傳統知識的范圍則被拓寬到足以包含諸如在葯物治療和作為食物方面的動植物知識。就此而言,問題的討論就將從版權的左近轉至專利權和生物多樣性。」
UNESCO(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和WIPO(世界知識產權組織)是開展Folklore保護的兩家機構。UNESCO因其在文化上的取向而當然地涉足其中。該組織對於Folklore的定義如下:「Folklore(傳統大眾文化)是一個文化社群基於傳統的創造的總和,經由一群個人加以表達,且被承認反映其文化和社會身份:其標准和價值通過模仿或其他方式口頭傳承。它的形式是與其他的,如語言、文學、音樂、舞蹈、游戲、神話、禮儀、習慣、手工藝、建築等等藝術融在一起的。」[8] 「因而,Folklore在傳統社群中可以有多種多樣的形式表現,包括(I) 音樂、舞蹈和其他表演藝術;(ii)歷史和神話傳說;( iii)設計和符號;和(iv)傳統技術、手工藝和藝術作品。
美國人類學和民俗學者Ellen Mchale認為,無論受過教育還是未受過教育,在農村還是在城市,每個連接在一起的群體,或是有共同的利益和目的的群體,都擁有一種傳統,這種傳統叫做民俗。民俗包含許多個體的、大眾的和「文學的」因素,這些因素通過反復流傳和變異被群體評價和延續,並以這種方式被群體吸收和同化。民俗,其范圍包括傳統藝術,信仰、工作和休閑的傳統方式、裝飾和慶典等,是一個群體保持和傳承一種生活方式的傳統形式。在任何情況下,民俗都存在於群體之中,並在群體中代代相傳,民俗是群體在相互交往中產生的具有意義的共同經驗。通過表演或示範,手把手的或在小范圍內的相互交流,群體以這種非正規的方式掌握了這些知識的傳統形式。
根據我國民俗學者的觀點,民俗可以區分為:(一)生產習俗:漁獵、農業、畜牧業、手工業、建築、商業等方面的習俗;(二)生活習俗:衣、食、住、行、醫、用、語言、產育、婚姻、喪葬、壽誕、禮儀、節日等方面的習俗;(三)文化習俗:民間口頭文學、美術、舞蹈、音樂、游藝、競技等方面的習俗;(四)組織制度:村落、家族、姓氏、社團等方面的習俗;(五)精神信仰:圖騰崇拜、神靈信仰、祝咒、禁忌、預兆和占卜等方面的習俗。可見,「民俗」是一個囊括群體生活方方面面的寬泛概念,不能體現出群體文化創造的內涵。而從民俗學的角度看,國際社會所致力於保護的Folklore只限於民俗文化中屬於感性范疇的審美創造形態。
在我國,民間文學藝術的概念在法學界盡管也常常有很多爭論,但是至少在研究民間文學藝術的學者之間基本是一致的,即認為民間文學藝術只佔民俗(Folklore)中的一類。「民間文學是勞動人民的口頭創作。它在廣大人民群眾當中流傳,主要反映人民大眾的生活和思想感情,表現他們的審美觀念和意識情趣,具有自己的藝術特色。」[9]一些發展中國家不切實際地將民間文學藝術保護范圍擴大化。比如1972年由非洲知識產權組織制定並於1982年生效的地區性公約《班吉協定》,就將其保護范圍規定為「一切由非洲的居民團體所創作的、構成非洲文化遺產基礎的、代代相傳的文學、藝術、科學、宗教、技術等領域的傳統表現形式與產品」,這就顯得過於寬泛因而也不很妥當。
筆者認為,我們在為民間文學藝術立法時,應該吸取國內外學者們在艱辛探索中己經取得的有益成果,從他們對民間文學藝術的一般的、通常的、公認的知識中去界定民間文學藝術。把民間文學藝術同民俗與民間文學藝術作品區別開來,民間文學藝術是民俗的下位概念,而民間文學藝術又是民間文學藝術作品的上位概念,為了更加完善民間文學藝術的知識產權保護,對於屬於以作品形式顯現並且符合著作權保護客體條件的,應該由著作權保護。這樣才能使我們的立法立足於現實世界,才能使我們的法律有效的規范現實生活。
基於以上筆者的討論,我認為「民間文學藝術」這一概念應該做如下界定:民間文學藝術是一個社會群體,如一個民族、一個部落、一個地區的若干民族等,在長期的共同生活和勞動中集體創作或者由集體中的某個個體創作並得到集體認同,在世代相傳的過程中不斷修改、加工、完善、反映該群體生活歷史、風俗習慣、心理特徵、宗教信仰的文學和藝術形式。
D. 兩個問題 兩百分
1.沒有侵權.
有沒有侵權主要看學校是不是以盈利為目的,學校放的電影不屬於盈利性質沒有侵權行為
2.答案無非兩種,是嗎?堅持正義與不堅持正義。那麼何為[正義]?簡單來說就是同違法犯罪,同錯誤的事情做斗爭。堅持正義,自然要付出相應的代價,但換來的卻是[和平],是[真理],是一股[人間正氣]!古往今來,這樣令人心潮澎湃,英雄的事例不勝枚舉,不是嗎?
但現代的人怯懦了,害怕惹著麻煩,害怕被[報復],出於這樣的心理,見了錯誤的事,見了違法犯罪的事,他們視而不見,事不關己!自然,自己是無事一身輕,暫且安定的生活著,但卻讓[肇事者]囂張一時,接下來只會變本加厲,事情發生在自己身上時,惟有[笑]了。膽小怕事鑄成大錯,後悔也晚了啊!
我的母親就是這樣的人。她上了年紀,又唯我這一個兒子,時常叮囑我在外面遇著壞事別出風頭,逞強,堅持什麼正義。我雖知道她這樣叮囑我是關心我,但我怎麼能做出違背良心的事情來呢?需要我的時候我還會挺身而出的,如果不這樣做的話,我們的社會還會安定嗎?都有怕[報復]怕事的心理,社會安定不得啊!在[正義]與[逃避]之間,我寧可選擇[正義],也絕對不背上什麼[小人]的罵名和良心上的[譴責]啊!
請大家堅持正義。
至於梁羽生的書我不清楚了
梁羽生武俠作品網站http://www.easysea.com/wuxia/index1/004.htm
http://www.xxsy.net/wx/1_2.html
http://www.white-collar.net/01-author/l/23-liang_ys/liang_yusheng.htm
http://wuxia.1stbook.net/wuxia/liangys/liangys.html
http://www.oklink.net/book/s03/1297.htm
你可以在這里找找看,也可以看看其他梁羽生武俠作品
E. 中國三大藝術保護是什麼
中國三大藝術保護,是指的中國民間文學藝術.
民間文學藝術大體包括三大類:即「傳統工藝」、「文學藝術」、「民風民俗」。
1.口頭藝術形式:包括神話、傳說、民間故事、諺語、謎語等。由於這類藝術形式以口頭方式表達。與現代版權法保護的口述作品同屬語言形式,它的獨創性也體現在這種言語表達之中,所以完全可以以類似於口述作品的方式,對其給予版權法的保護。
2.聲音藝術形式:如民樂、民歌等民間文學藝術,這種藝術形式與版權法中的音樂作品並無多大差別,代寫醫學論文都是聲音彼此之間的協調、劃分、結合以及對立矛盾的解決,聲音量的不同、時間的長短和節奏是該形式的內在根據[8]。所以可以藉助於音樂作品的保護方式予以保護。
3.動作藝術形式:對於這種藝術形式,也有學者稱為形體表達或行為表達,如民間舞蹈、民間戲劇、民間曲藝等,均是通過連續的動作、表情、節奏等形體動作的組合來表達其藝術魅力,與現代版權法所規范的舞蹈作品、戲劇作品、以及曲藝作品極為相似,所以可以給予版權保護。
至於民間體育活動、民間游戲,如賽龍舟、朝鮮族的盪鞦韆等,起初表現為勞動人民在生產之餘的一種娛樂活動,但隨著不斷發展、總結,對其技術要求和精度越來越高,現代雜技中多有高難度的盪鞦韆等藝術形式,所以我國著作權法給予保護的雜技作品有很多地方與民間體育活動相似,國內也有學者對雜技作品是否屬於民間文學藝術有所討論,因而從這點看出,民間體育活動可以以類似於雜技作品的方式予以保護。
4.造型藝術形式:如民間工藝、民間美術、民間雕塑、民間建築以及民居、民間服飾、民間裝飾等,這類民間文學藝術在外表甚至措詞上均與版權法中的美術、雕塑、建築等藝術作品極其相似。如民居、壁畫(如敦煌壁畫)等,除版權法保護其造型外,實物部分交由其他法律如文物法的保護。<貴州省民族民間文化保護條例>已有所規定:民間工藝如竹編、蠟染、木雕、民間服飾、民間裝飾等,對於其精湛的藝術構思和高超的工藝技巧(現代版權法將此歸入屬於思想內容),可以予以專利、技術秘密的保護。
對於少數民族地區特有的一些民間樂器如苗族的六管蘆笙,其更類似於實用工藝品。雖然我國著作權法未將實用工藝品列入法條,但<保護文學藝術作品伯爾尼公約>第二條、第七條將其納入保護范圍,世界已有國家承認實用藝術品既可享受工業設計和模型權的保護,也可享受著作權的保護,即雙重保護。所以民間樂器等民間藝術以類似兩者之間實用工藝品的方式加以保護會更為有利。
5.綜合藝術形式:如祭禮(如民間祭祀活動)、宗教儀式、節日慶典活動(如火把節、潑水節)、民間游藝活動等,這種藝術形式往往集言語、聲音、動作、藝術造型於一體,人們在這些活動中載歌載舞,這類富有民俗涵義的藝術形式,往往成為一個或幾個民族、種群的代表、標志、象徵。如果僅將其理解為習慣風俗不加以保護,實為對傳統文化遺產的一種輕視。鑒於目前尚無相關法律給予保護的情況,應就其各個部分分別予以類似口述作品、音樂作品、舞蹈作品、曲藝戲劇作品、美術作品等的法律保護。
F. 貴州省民族民間文化保護條例
第一章 總則第一條為了加強對民族民間文化的保護,繼承和弘揚民族優秀傳統文化,促進經濟社會發展,根據有關法律、法規的規定,結合本省實際,制定本條例。第二條本條例所保護的民族民間文化是指:
(一)少數民族的語言、文字;
(二)具有代表性的民族民間文學、戲劇、曲藝、詩歌、音樂、舞蹈、繪畫、工藝美術等;
(三)民族民間文化傳承人及其所掌握的傳統工藝製作技術和技藝;
(四)集中反映各民族生產、生活習俗和歷史發展的民居、服飾、器具、用具等;
(五)具有民族民間文化特色的代表性建築物、設施、標識以及在節日和慶典活動中使用的特定自然場所;
(六)保存比較完整的民族民間文化生態區域;
(七)具有學術、史料、藝術價值的手稿、經卷、典籍、文獻、契約、譜牒、碑碣、楹聯等;
(八)具有民族民間代表性的傳統節日、慶典活動、民族體育和民間游藝活動以及具有研究價值的民俗活動;
(九)民族民間文化的其他表現形式。第三條在本省行政區域內的國家機關、社會團體、企業事業單位和個人,應當遵守本條例。第四條民族民間文化保護工作實行保護為主、合理開發、政府主導、社會參與的原則。第五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將民族民間文化保護工作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第六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文化行政部門主管本行政區域內民族民間文化的保護工作。
民族宗教事務、公安、工商、建設、規劃、教育、旅遊、環保、體育等有關部門應當按照各自的職責,配合文化行政部門做好民族民間文化保護工作。第七條在民族民間文化保護工作中作出顯著成績的單位或者個人,各級人民政府應當給予表彰和獎勵。第二章搶救與保護第八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文化行政部門應當組織對本地區的民族民間文化進行普查、搜集、整理和研究,保護研究成果,提倡資源共享,鼓勵開展民族民間文化的交流與合作。
需要保密的傳統工藝製作技術,有關部門應當確定密級和保密期限,依法實施保密管理。第九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文化行政部門對於瀕危的有重要價值的民族民間文化遺產,應當會同有關部門及時組織搶救。第十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文化、民族宗教事務等部門對於徵集、搜集的民族民間文化資料,應當進行系統的整理、歸檔,逐步建立信息查詢系統。重要的民族民間文化資料、實物應當長期保存。
整理、出版民族民間文化資料,應當尊重民族風俗習慣,保持其原有內涵和風貌。第十一條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依法收藏的民族民間文化資料、實物,其所有權受法律保護。
國家依法徵集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收藏的民族民間文化資料和實物時,應當以自願為原則,合理作價,並且由徵集部門發給證書。
鼓勵單位或者個人將民族民間文化資料、實物捐贈給國家的收藏、研究機構;受贈單位應當根據具體情況給予獎勵,並且發給證書。第十二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文化行政部門負責擬定本行政區域內限制攝影、錄像、錄音的民族民間文化資料和實物名錄,報同級人民政府公布。
對限制攝影、錄像、錄音的民族民間文化資料和實物進行攝影、錄像、錄音的,必須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文化行政部門批准。第十三條國外、境外團體、個人以研究或者營利為目的,到本省進行民族民間文化考察活動的,應當報省人民政府文化行政部門批准。第十四條經省人民政府文化行政部門認定的具有重要歷史、藝術、科學價值的民族民間文化資料和實物,除經依法批準的以外,一律不得出境。第三章推薦與認定第十五條符合下列條件之一的公民,可以申請命名為貴州省民族民間文化傳承人:
(一)熟練掌握某種民間傳統技藝,在當地有較大影響或者被公認為技藝精湛的;
(二)在一定區域內被群眾公認為通曉本民族或者本區域民族民間文化形式和內涵的;
(三)形成了只有本人和徒弟才有的特殊技藝的;
(四)大量掌握和保存本民族民間傳統文化原始文獻、資料和實物,並且有一定研究成果的。第十六條符合下列條件的團體,可以申請命名為貴州省民族民間文化傳承單位:
(一)掌握某一民族民間文化表現形式的技能或者開展相關研究;
(二)以弘揚該民族民間文化表現形式為活動宗旨;
(三)堅持經常開展以民族民間文化為內容的活動;
(四)保存關於該民族民間文化表現形式的資料或者實物的。
G. 哪些作品不受《著作權法》的保護
法律規定,著作權受法律保護,但其中也有不良著作權不受法律保護
哪些作品是不受著作權法保護?
一、違反法律或者公共利益的作品
只能是違反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及常委會制定的法律才不受《著作權法》的保護,不包括違反了行政法規、地方法規和部委規章在內。例如,宣傳色情、暴力、分裂國家等作品。
二、由《著作權法》明確排除的作品
1、法律、法規、國家機關的決議、決定、命令和其他具有立法、行政、司法性質的文件及其官方正式譯文。
2、時事新聞。
(1)時事新聞是指通過報紙,期刊、電台、電視台等傳播媒介報道的單純事實消息(事實性的陳述)。
(2)不包括個人創作因素在內的報道、評論(如評論員文章)、有關事實新聞的著作(如名為《新聞學》的教科書)。
(3)廣播電視節目預告也應視為新聞消息。
(4)時事新聞雖然不受著作權保護,但是報刊、電視台等傳播報道他人采編的時事新聞,仍應當註明出處。
(5)歷法、通用數表、通用表格和公式。
3、已過保護期的作品
(1)超過保護期限的作品,便為社會所公有,不受著作權法保護。
(2)但作者人身權中的署名權、修改權、保護作品完整權不受保護期限限制,將永久受到法律保護。
哪些作品受著作權法保護?
一、著作權的對象是文學、藝術作品。因此,只要具備了一定的文學、藝術形式,就有可能成為著作權的保護對象。我國著作權法與各國法律的保護大同小異,主要有以下幾種:
1、文字作品,實施條例第四條規定:文字作品是指小說、詩歌、散文、論文等以文字形式表現的作品。是用文字或等同於文字的各種符號(包括數字元號)來表達思想或情感的形式。
2、口述作品,實施條例第四條規定,口述作品是指即興的演說、授課、法庭辯論等以口頭語言形式表現的作品。用預先創作好的作品加以口頭表演,如詩歌的朗誦.則不屬於口述作品。口述作品一定是即興創作的。
3、音樂、戲劇、曲藝、舞蹈作品,雜技藝術作品(新增的類型)。
(一)音樂作品是指歌曲、交響樂等能夠演唱或者演奏的帶詞或者不帶詞的作品。
(二)戲劇作品是指話劇、歌劇、地方戲等供舞台演出的作品。我國《著作權實施條例》第四條規定:"戲劇作品是指話劇,歌劇,地方戲等供舞台演出的作品"。
(三)曲藝作品。曲藝是我國獨有的藝術形式,目前曲藝曲種類約有400種,其中主要的是相聲,快板,數來寶評書,彈詞,大鼓墜子、琴書等。
(四)舞蹈作品是指通過連續的動作、姿勢、表情等表現思想情感的作品。
(五)雜技藝術是指雜技、魔術、馬戲等通過形體動作和技巧表現的作品。
4、美術、建築作品
(一)美術作品是指繪畫、書法、雕塑等以線條、色彩或者其它方式構成的有審美意義的平面或者立體的造型藝術作品。一般分為純藝術品和實用藝術品。
(二)建築作品 (廣義:包括建築物本身,還包括建築設計圖,模型)是指以建築物或者構築物形勢表現的有審美意義的作品。我國著作權法中只包括建築物本身,設計圖和模型單列出來受保護。
5、攝影作品
是指藉助器械在感光材料或者其他介質上紀錄客觀物體形象的藝術作品。攝影本質上是一項技術, 是記錄事物影像的一種手段。
6、電影作品和以類似攝制電影的方法創作的作品;(新增的條款)
是指攝制在一定介質上,由一系列有伴音或者無伴音的畫面組成,並且藉助適當裝置放映或者以其他方式傳播的作品。
7、圖形作品,和模型
圖形作品是指為施工、生產繪制的工程設計圖、產品設計圖,以及反映地理現象、說明事物原理或者結構的地圖、示意圖等作品。
8、計算機軟體
是指計算機程序和有關文檔。受著作權保護的程序必須是由開發者獨立開發,並已固定在某種有形的物體上,即程序已經相當穩定,相當持久的固定在某種有形的載體上,而不是一瞬間的感知,復制,傳播程序。
9、民間文學藝術作品 (由國務院另行規定保護辦法)
H. 辯論賽:「我國傳統民間技藝應該受到知識產權保護」 我們是正方。 這個該怎麼打
在我國,民間文學藝術流派紛呈,千姿百態。無論是透著喜慶和吉祥的大紅剪紙、靈韻別致的傳統泥塑,還是清新簡潔的藍印花布、古老神秘的納西族「東巴」,都從不同側面體現著文明古國深厚的文化底蘊,也在時時刻刻傳承著古老的華夏文明。民間文學藝術不僅是前人留給我們的珍貴文化遺產,更是祖先賜予我們的寶貴精神財富。在我國,民間文學藝術在5000多年歷史沉澱的中國文化玫瑰中,就像一隻藝術奇葩,顯得格外絢麗多彩和引人注目。
然而 ,在我國學術界和立法界對於民間文學藝術保護的研究,基本是從20世紀90年代初開始,一直持續至今,並在近幾年形成一個研究高潮,出現不少以此為主題的研究論文。但我國在傳統知識保護領域內的立法卻並沒有顯著進步。已經出台的行政法規和地方性法規包括《傳統工藝美術保護條例》(1997)、《雲南省民族民間傳統文化保護條例》(2000)和《貴州省民族民間傳統文化保護條例》(2002)。我國著作權法第六條規定對民間文學藝術作品的保護辦法由國務院另行規定。理論界關於如何對民間文學藝術提供保護,有兩種互相沖突的代表性觀點。一種觀點反對用任何形式的知識產權保護傳統知識,建議通過公法權利來提供保護;另一種觀點則認為,知識產權能在傳統知識保護中發揮作用,或至少對進一步檢驗這種可能性抱有興趣。世界知識產權組織最近的調查表明,越來越多的傳統知識持有人開始尋求運用知識產權制度來保護傳統知識。
(一)保護文化遺產、尊重歷史的需要
民間文學藝術作為某一民族、種族或部落的歷史積淀,對該群體成員的心理影響是深遠的。民間文學藝術的代代相傳在其生存發展的地域指導並駕馭著當地居民的生活情趣與審美取向。對民間文學藝術進行知識產權法律保護,有助於維護民間文學藝術創作群體的精神尊嚴。另外,民間文學藝術長久以來的傳習方式都是語言或動作,鮮有固定的方便復制與保存的表達方式。這種自生自滅的流傳特性也使我們有必要採取知識產權法律手段對其進行保護,防止作為各國文化歷史傳統組成部分的珍貴遺產流失甚至消亡。
(二)保證對民間文學藝術的合理利用。
同其他文學藝術作品一樣,優秀的民間文學藝術具有廣闊的利用空間。如膾炙人口的民間傳說故事可被改編成電影搬上屏幕;精緻的民間工藝可被應用到現代家居設計中;優美悅耳的民間歌曲可通過現代的創作手法進行重新演繹等。但廣泛的利用也衍生出了一些損害群體情感尊嚴的後果,特別是非原創地的利用者因不了解群體發展歷史或為了迎合一部分消費者的異常獵奇心理,常做出篡改民間文學歷史、歪曲民間文學藝術原貌及醜化民間文學藝術形象之舉。因此為了保證對民間文學藝術合情、合理的利用,有必要採取知識產權法律手段限定和規范對民間文學藝術的利用,以期實現對民間文學藝術的原汁原味的再現。
(三)確保民間文學藝術原創群體的合理利益的實現。
目前對民間文學藝術的商業價值開發和廣泛利用的,多是發達國家的文化商人。他們採用錄音、錄像、記載等方式將這些具有異國情調的民間文學藝術帶回國內,再經過他們認為能帶來高額回報的改編加工過程,將這些取材於別國民間文學藝術的加工品提供給本國的消費者。特別是按照發達國家「公有領域內的一切成果,包括民間文學藝術是屬於全人類共同所有的財富,人人皆可自由利用」這一知識產權保護規則,這些文化商人不花一分錢就可將別國的民間文學藝術拿來利用。這種原料免費的文化快餐在養肥了發達國家的文化商人的同時,卻並未給提供原料的民間文學藝術原創地居民帶來任何的名利收人。這種貌似公平的「公有領域」的文化交流方式,其實與幾百年前的殖民者對殖民地的自然資源與勞動力的掠奪並無實質區別。如果不加以控制與防範,就會造成文化資源的流失。這種流失不僅僅是財富的流失,也是歷史的流失、傳統的流失,對於一個民族甚至一個國家來說等於失去了存在的精神根源。這種精神領域內的掠奪比以前的物質領域內的掠奪更為可怕,是不利於整個民族與國家的長遠發展的。
I. 民間文學藝術作品著作權保護辦法由國務院另行規定此規定屬於
民間文學藝術作品著作權保護辦法由國務院另行規定,此規定屬於憲法規定的范圍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