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規百科 » 規章發文

規章發文

發布時間: 2022-06-19 08:05:51

① 關於公司制度 發文的問題 設定編號。。發文規則。。。

1、規定也是制度的一種形式。發文類同制度。
2、按「××公司人事管理關於招聘、入職、轉專正、離職屬四項制度」的通知一並發文。
3、小項目文件沒必要單獨編號,並入部門編號即可。
4、財務部財字、 綜合部綜字 、辦公室辦字、 以此類推,業務部當然是業務部業字啦。

② 正式公文的發文格式有什麼具體要求

公文的格式規范

一、行政機關公文格式
(一)用紙、排版及裝訂規則
(1)公文採用A4型紙,幅面尺寸為:210mm×297mm。
(2)公文用紙天頭(即上頁邊)37mm±1mm;用紙訂口(左白邊)28mm±1mm。版心尺寸156mm×225mm(不含頁碼)。
(3)公文的版心上邊沿至發文機關標識的距離,除函為零之外,命令為20mm,請示、報告為80mm,其它為25mm。用以標注公文份數序號、秘密等級和緊急程度。
(4)公文正文用3號仿宋體字,一般每面排22行,每行排28個字。正文中如遇空白處不能蓋下印章時,應調整正文字距、行距,務使正文與印章同處一頁,不能出現「此頁無正文」字樣。
公文從左至右橫排。在民族自治地方,可以並用漢字和通用的少數民族文字。少數民族文字按其習慣書寫、排版。
(5)公文要雙面印刷,頁碼套正,兩面誤差不得超過2mm。
(6)公文應左側裝訂,不掉頁。封面與書芯不脫落,後背平整、不空。兩頁頁碼之間誤差不超過4mm。騎馬訂或平訂的訂位為兩釘釘鋸外訂眼距書芯上下各1/4處,允許誤差±4mm。平訂釘鋸與書脊間的距離為3mm~5mm。
(二)行政機關公文的文面格式
新的《國家行政機關公文格式》(以下簡稱為《公文格式》)將公文劃分為眉首、主體、版記3部分18個要素。分述如下:
1、眉首部分——即公文的版頭部分,位於公文首頁紅色反線以上。
(1)公文份數序號
《行政公文辦法》規定,絕密、機密級公文應標明份數序號。公文份數序號簡稱份號,即同一文件份數的順序編號,其作用是便於登記、分發、核查和統計文件。序號用7位(不夠7位時前面用0)阿拉伯數頂格標識在版心左上角第一行。
(2)秘密等級和保密期限
凡有保密要求的公文,應當在版心右上角第一行標明密級。秘密分絕密、機密、秘密三級。標識時用3號黑體字,頂格標在版心右上角第1行,兩字間空1字(無保密期限情況下)。2001年1月發布的《國務院辦公廳關於實施<國家行政機關公文處理辦法>具體問題的處理意見》規定:「涉及國家秘密的公文應註明保密期限。」如公文需標明保密期限,應在密級程度和保密期限之間用「★」隔開,而秘密等級的兩字之間不空字距,如「秘密★6個月」,「機密★1年」,「絕密★26年」等。特殊情況下,保密期限為長期的,可標為「絕密★長期」。還有一種免標保密期限的,如「絕密」,則表示按該密級的最長保密期限處理(絕密30年、機密20年、秘密10年)。
(3)緊急程度
這是對公文送達時間的要求,分「特急」、「急件」,電報分「特提」、「特急」、「加急」、「平急」。頂格標在版心右上角第1行,兩字之間空1字;如需同時標識秘密等級和緊急程度,秘密等級標在第1行,緊急程度則標在第2行。
公文份數序號、秘密等級、保密期限與緊急程度視文件需要而標識。
(4)發文機關標識
發文機關標識又稱文件名稱,位於公文首頁眉首中央,一般採用紅色套印,所以正式公文俗稱為「紅頭文件」。
發文機關標識通常由發文機關全稱或規范化簡稱加「文件」二字組成。如《國務院文件》,《上海市政府文件》等,主要用於發布方針、政策和重要的工作部署、批轉下級機關的重要來文,以及轉發上級機關的公文等。用小標宋體,字型大小以醒目、美觀為原則,但應小於22mm×15mm。
發文機關標識另有其它三種標寫方法:
①只寫發文機關名稱(全稱或規范化簡稱)。如《國務院辦公廳》,《××省政府》等,主要用於通知重要事項、批復下級機關的請示、發布任免通知等。
②發文機關名稱(全稱或規范化簡稱)加文種名稱。如《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令》、《國務院任免通知》等,主要用於命(令)、任免通知、會議紀要等少數幾個文種。
③有一些報告、請示和某些事務性公文、發函等,可在發文機關後面加上用圓括弧括起來的文種,如《××商業局(請示)》、《××公司(函)》等。
如是聯合行文,標識發文機關時應使主辦機關名稱在前,「文件」兩字置於發文機關名稱右側,上下居中排列;如聯合行文機關過多,必須保證公文首頁顯示正文。
(5)發文字型大小
發文字型大小是一份公文特定的代號。聯合行文時,只標明主辦機關發文字型大小。如果是「命令」類公文,則按司令者任職期間發文的「流水號」為發文字型大小。發文字型大小用3號仿宋標注在發文機關標識正下方,空2行紅色反線之上4mm處。在沒有簽發人標識時,居中排布;有簽發人標識時,發文字型大小居左空1格,簽發人居右空1字排布。它由發文機關代字、年份和序號三個要素組成。如「國辦發[2001]5號」、「滬府發[2002]1號」等。
機關代字應選用代表本機關名稱特點的字構成,盡量簡短,一般不超過五個字。可分為三個層次:第一層次是發文機關的代字,即文件是以什麼機關的名義發出的,「國辦」就是表示該文件以「國務院辦公廳」的名義發出;第二層次是部門代字,如文件是由發文機關內部的某一部門主辦的,則可以在機關代字後面加上部門代字,如「國辦秘」就是表示該文件是「國務院辦公廳秘書局」主辦的;第三層次是文件類型或文種代字,如「國辦發」就表示是國務院辦公廳的普發性文件;「國辦批」就表示是國務院辦公廳的批復;「國辦函」就表示是國務院辦公廳的函件,等等。
年份應標全稱,不應簡化,用阿拉伯數字書寫,並用六角括弧「﹝﹞」括入。
序號是按年度統一編制的發文流水號,用阿拉伯數碼標識,前面不加「第字」和虛位「0」字。
(6)上行文簽發人
凡上報的公文,應當標注核准並簽發文稿的機關負責人姓名,以示公文的具體責任者,即「簽發人」,是該公文開始生效並對其負責的標志。新的《公文處理辦法》規定,上行文應註明簽發人、會簽人姓名,其中「請示」應在附註中註明聯系人姓名和電話。
「簽發人」三字用3號仿宋體,後標全形冒號,姓名用3號楷體,與發文字型大小並行居右空1字排布。
聯合發文時有多個簽發人,則主辦單位簽發人的姓名標識於第一行,其他簽發人姓名按發文機關順序,從第二行起上下依次排列,同時下移發文字型大小,使之與最後一個簽發人姓名處在同一行;紅色反線也同時下移,與發文字型大小的間距仍保持4mm。
簽發人姓名可用鉛印或列印,不必親署。
(7)紅色反線
發文字型大小與簽發人之下4mm處印一條與版心等寬(即156mm)的紅色反線。
2、主體部分——反映公文的主要內容,位於首頁紅色反線以下,末頁主題詞(不含)以上。
(1)公文標題
標題在紅色反線下空2行,用2號小標宋體居中排布,可一行或多行;回行時,要詞意完整(不要將雙音節詞或固定片語拆開;也不要將「的」字排在行首)、排列對稱、間距適當。如果標題行數過多,可將標題上移1至2行,即減少與紅色反線之間的空行或不空行,以保證正文在首頁出現。
標題應准確概括公文的主要內容並標明文種。標題中除法規規章名稱加書名號外,一般不用標點符號。標題有三種形式:
一是完全式。由發文機關、事由、文種三部分構成。如國務院關於發布<國家行政機關公文處理辦法>的通知。
二是省略式。有三種情況。一是省略發文單位,一般用於單位內部行文,如《關於××同志任職的通知》;二是省略事由,一般用於內容單一、正文較短,使人一目瞭然的發文,如《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令》;三是省略發文單位和事由,主要用於公布性公文,如《公告》、《通告》。
三是附加式。即在文種前加附加語。如《國務院批轉發改委關於制止電站無序建設意見的緊急通知》。
發布性公文還要在標題下標明該文件通過的形式和日期,外加括弧。可稱之為「題注」。
(2)主送機關。
主送機關指公文的主要受理機關,也稱受文機關或收文機關。應使用全稱或者規范化簡稱、統稱。
主送機關置標題下空1行,左側頂格用3號仿宋體標識,回行時仍頂格;最後一個主送機關後標全形冒號。
公布性公文,如命令、通告、公告,以及會議通過的公文,可不標主送機關。
主送機關稱謂可有下列幾種寫法:
①單稱或特稱。用於向一個特定的機關行文。跨地區、跨單位行文,以及上行文的主送機關,應該寫明單位全稱,如「山東省人民政府」。只有在本地區、本單位,才可使用規范化的簡稱,如「省政府」、「市政府」。
②統稱。用於發至下一級多個機關的行文。如「各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國務院各部委」、「各直屬機構」、「各人民團體」等。
③遞降稱。用於多級下行文,如「各市、區、縣人民政府」。
④並稱或轉稱。用於同時向兩個以上的機關行文。如「黨中央、國務院」、「財政局並報稅務局」、「市政府並轉報省政府」。
(3)公文正文
正文是公文表現主題的核心部分,一般包括導語、主體、結語三部分。具體寫法將在各文種中詳述。正文置主送機關下一行,每自然段左空2字,回行頂格。數字、年份不能回行。正文一般每面排22行,每行排28字,選用3號仿宋體字為宜。
(4)附件說明
附件是用來說明正文的文件,應視為主件正文內容的組成部分,它與公文主件具有同等效力。公文如有附件,應在主件正文之後註明附件的序號和名稱。寫法是在正文結束後,下空一行左空2字用3號仿宋體標識,如「附件:××××××」;附件有兩份或兩份以上時,應用阿拉伯數碼標明序號,如「附件:1.××××2.××××」(分行排列);附件名稱不用加書名號,後面也不加句號。
公文如有附件,一般與主件分頁印製,但應在主件正文之後註明附件的序號和名稱。附件應與公文主件一起裝訂,並在附件左上角第一行頂格標識「附件」二字,有序號時還應標識序號。凡是正文中寫明上報、下發、批轉、轉發、轉報、發布的文件,不必再在正文之下標明「附件」兩字。
附件視文件需要而標注。
(5)成文日期
成文日期以負責人簽發的日期為准;聯合行文以最後機關負責人簽發的日期為准;會議通過的公文,以通過日期為准;法律法規的公文,以批准日期為准;電報以發出日期為准。
成文日期用3號仿宋,用漢字小字寫「○、一、二、三……」。
(6)印章
發文機關在落款處不署名,只蓋章。
印章是表示發文單位對公文生效和確認無誤的一種憑證,蓋在年月日中間。公文除《會議紀要》和以電報形式發出的以外,均應加蓋印章。聯合上報的公文,由主辦單位蓋印章;聯合下發的公文,發文機關都應蓋印章。蓋章方法有如下幾種:
一是當單一機關發文時,印章應當端正蓋在成文日期上方,做到上不壓正文,下壓騎年蓋月,即端正、居中,下壓成文日期年、月、日約4-7個字,印章一律用紅色。落款處不署發文機關名,發文日期居版心右空4字位置;加蓋印章應上距正文2mm-4mm,用紅色印章。當印章下弧無文字時,用下套方式,下弧壓成文日期上;當印章下弧有文字時,用中套方式,中心線壓在成文日期上。
二是當聯合行文蓋兩個印章時,應將成文日期拉開,左右各空7字,主辦機關印章在前,兩印均壓成文日期,互不相交或相切。兩印相距不超過3mm。蓋章的具體方式應當相同,即或都採用下套方式,或都採用中套方式。當印章下弧無文字時,用下套方式,下弧壓成文日期上;當印章下弧有文字時,用中套方式,中心線壓在成文日期上。
三是當聯合行文需蓋3個以上印章時,應將各發文機關名稱(可用簡稱)排在發文日期和正文之間。主辦機關印章在前,每排最多排3個印章,兩端不得超出版心;最後一排如餘一個或兩個印章,均居中排布;印章之間 互不相交或相切;在最後一排印章之下右空2字標識成文時間。
(7)附註
附註是需要說明的其他事項,包括文件限定的閱讀和印發傳達范圍、公文使用的注意事項的說明及「請示」聯系人姓名及電話的註明,如是否可以登報,翻印等,如「此件發至縣級」,「此件不得翻印」等等。附註位於成文時間和印章下一行,左空2字,用圓括弧括入。不應把附註理解為對公文內容作出的解釋或注釋。
附註視文件需要而標注。
3、版記部分——即公文的文尾部分,位於公文末頁下部。
(1)主題詞
主題詞是指能准確概括該公文主題的名詞或名詞性片語。現在執行的是1997年12月20日國務院辦公廳秘書局的《國務院公文主題詞表》,該表共15個區域詞,57個類別詞,1049個類屬詞(參照文後附錄)。標注時,先標該公文的類別詞,再標類屬詞,再標文種,三類組合即為該公文的主題詞。
《公文處理方法》規定,上行文應按上級機關的要求標注主題詞。「主題詞」用3號黑體,居左頂格,後標全形冒號;詞目用3號小標宋體,詞目之間空1字,不加標點,詞目一般3-5個,位於版記部分反線之上。
(2)抄送
抄送指除主送機關外需要執行或知曉公文的其他機關,使用全稱或規范化簡稱。公文如有抄送,置主題詞下一行;左空1字用3號仿宋標「抄送」,後標全形冒號;回行時應與冒號後的機關名對齊;機關名之間用逗號,最後一個機關名後用句號。抄送不可以是主送機關的上級機關,可以是主送機關的上級機關的辦公室(廳)。可以是主送機關的平行機關或下級機關。
如抄送的機關較多,在安排順序上應當上級機關在前,不相隸屬機關和下級機關在後。
當主送機關太多,而使正文首頁不能顯示正文時,應將主送機關名稱移至主題詞之下,抄送之上,中間應加一條反線,以與抄送機關隔開。標識方法於抄送機關相同。
(3)印發機關和印發日期
印發機關是指具體負責印製公文的主管部門,一般是發文單位的辦公廳(室)或文秘部門;印發日期指公文起印的日期。印發機關和印發日期位於抄送機關之下(無抄送機關時直接位於主題詞之下)佔1行位置;用3號仿宋體。印發機關左空1字,日期右空1字,用阿拉伯數碼標識,後加「印發」兩字。
公文如需翻印,還應當在「印發機關和印發時間」之下標識翻印機關的名稱和翻印日期,其方法同上,但翻印日期後要標明「翻印」兩字。
(4)版記反線。
版記各要素之下均加一條與版心等寬的反線,叫版記反線。「版記」各要素必須置於公文的最後一頁的最後一行以上。下頁邊距離版記反線是35mm,但函是20 mm。
二、黨的公文的格式
(一)黨的公文的構成
《中國共產黨機關公文處理條例》(以下簡稱《黨的公文處理條例》)第三章規定,黨的公文由版頭、份號、密級、緊急程度、發文字型大小、簽發人、標題、主送機關、正文、附件、發文機關署名、成文日期、印章、印發傳達范圍、主題詞、抄送機關、印刷版記等17個要素組成。
(二)黨的公文與行政公文格式的異同
與行政公文比較,黨的公文格式有下列不同:
(1)行政公文的「發文機關標識」在黨的公文中稱之為「版頭」。
(2)行政公文的簽署(落款)只需標明「成文日期」和「印章」,黨的公文還要署上發文機關名稱。
(3)行政公文的「成文日期」用漢字小寫;黨的公文用阿拉伯數字。
(4)黨的公文的「版頭」(即發文機關標識)與行政公文也有所不同。
黨的《公文處理條例》第十條規定,黨的機關版頭有以下四種:①《中共××文件》。用於各級黨委發布、傳達貫徹黨的方針、政策、作出重要工作部署,轉發上級機關的文件,批轉下級機關的重要報告、請示。②《中國共產黨××委員會(××)》。用於各級黨委通知重要事項、任免幹部、批復下級機關的請示,向上級機關報告、請示工作。括弧里註明文種(下同)。③《中共××辦公廳(室)文件》、《中共××辦公廳(室)(××)》。用於各級黨委辦公廳(室)根據授權,傳達黨委的指示,答復下級黨委的請示。轉發上級機關的文件,批轉下級機關的報告、請示,發布有關事項,向上級機關報告、請示工作。④《中共××部文件》、《中共××部(××)》。用於除辦公廳(室)以外的黨委各部門發布本部門職權范圍內的事項,向上級機關報告、請示工作。
(5)行政公文的紅色反線是一條橫線,黨的公文的紅色反線中間要加上五星。
(6)行政公文只能用A4型紙;黨的公文既可以用A4型紙,也可以用16開型紙。
至於字體字型大小、書寫格式、裝訂規定等與《國家行政機關公文格式》基本相同。具體可參考教材的附錄一、附錄二、附錄三。

③ 公司需要發規章制度,規章制度的發文字型大小應該是什麼公司代字「制」+年份+序號

這要看貴公司建立公文管理的標准和制度沒有,現在通行的是以下幾種:

  1. 綜合部專或綜合辦公室發文屬:XXXX(公司簡稱)辦+[年號]+文件序列號;

  2. 財務管理、行政、黨、團、工會、計監審計、人事等,分別將上面的「辦」換成前者的簡稱就行了。

  3. 會議紀要發文一般是:會議紀要+年號+序列號

④ 公司出規章制度應該用信簽紙還是發文格式

對於規章制度的表達是用信簽紙還是發文格式,相關法律法規並未明確規定,但一般是發文格式。重要的是程序要合法,未經過相關程序,規章制度無效。
第四條 用人單位應當依法建立和完善勞動規章制度,保障勞動者享有勞動權利、履行勞動義務。

用人單位在制定、修改或者決定有關勞動報酬、工作時間、休息休假、勞動安全衛生、保險福利、職工培訓、勞動紀律以及勞動定額管理等直接涉及勞動者切身利益的規章制度或者重大事項時,應當經職工代表大會或者全體職工討論,提出方案和意見,與工會或者職工代表平等協商確定。

在規章制度和重大事項決定實施過程中,工會或者職工認為不適當的,有權向用人單位提出,通過協商予以修改完善。

用人單位應當將直接涉及勞動者切身利益的規章制度和重大事項決定公示,或者告知勞動者。

⑤ 領導機關公布所制定的一般規章要下級執行的發文用

領導機關要求下級執行的文件 一般叫做關於***的規定。

⑥ 法律,法規,規章,規范性文件和標準的區別

一、區別:

1、概念含義不同:

(1)法律有廣義、狹義兩種理解。廣義上講,法律泛指一切規范性文件;狹義上講,僅指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制定的規范性文件。

(2)法規,在法律體系中,主要指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民族自治法規及經濟特區法規等。

(3)規章,是指有規章制定權的行政機關依照法定程序決定並以法定方式對外公布的具有普遍約束力的規范性文件。

(4)規范性文件有廣義和狹義之分。廣義一般是指屬於法律范疇(即憲法、法律、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自治條例、單行條例、國務院部門規章和地方政府規章)的立法性文件和除此以外的由國家機關和其他團體、組織制定的具有約束力的非立法性文件的總和。

狹義一般是指法律范疇以外的其他具有約束力的非立法性文件。

2、制定主體不同:

(1)法律一般是指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制定的規范性文件。如民法刑法等;

(2)法規,指國務院、地方人大及其常委會、民族自治機關和經濟特區人大制定的規范性文件。

(3)規章主要指國務院組成部門及直屬機構,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及省、自治區政府所在地的市和經國務院批準的較大的市和人民政府制定的規范性文件。

(4)規范性文件一般指狹義的規范性文件,各級黨組織、各級人民政府及其所屬工作部門,人民團體、社團組織、企事業單位、法院、檢察院等制定的,具有普遍適用效力的,非立法性文件。

3、效力等級不同:

(1)憲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一切法律、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規章都不得同憲法相抵觸。

(2)法律的效力高於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規章。

(3)行政法規的效力高於地方性法規、規章。

(4)地方性法規的效力高於本級和下級地方政府規章。省、自治區的人民政府制定的規章的效力高於本行政區域內的設區的市、自治州的人民政府制定的規章。

(5)規章和規范性文件互有交叉,無法比較。

二、不能直接寫成"衛政法發[2006]228號 《衛生標准管理辦法》",因為黨政機關公文寫作,標題的格式應為XX(發文機關)關於XX(事項)的XX(文種)。

中國政府網-中華人民共和國立法法

⑦ 規章文書包括哪些

一、規章制度的概念和種類

1、規章制度的概念

規章制度是國家機關、社會團體、企事業單位為了建立正常的工作、勞動、學習、生活秩序,依照法律、法規、政策而制定的,具有規范性、指導性和約束力的文書。

2、規章制度的種類

規章制度是一個總稱,它包括條例、規定、辦法、章程、制度、規則、守則、須知、公約等;另外,標准、准則、規范、補充規定等也屬於規章制度。各種不同的規章制度,適用不同的范圍、不同的需要,起著不同的作用,其制發者也不一樣。常用的有章程、條例、辦法、規則、規定、細則、制度、守則、公約。

(1)條例,是由國家機關制定或批准,規定某一事項或機關、團體的組織、職權等帶有法規性質的文書。如《會計人員職權條例》、《企業職工獎懲條例》等。

(2)規定,對某一事項制定的法規性文書,比規則更具體。如《關於提高知識分子待遇的若干規定》。

(3)辦法,是針對某項工作或某一方面的活動作比較具體規定的文書。如《實行科技人員交流的辦法》、《國家行政機關公文處理辦法》等。

(4)規則,是國家機關、團體、企事業單位為維護公眾利益,對某一事項制定的原則性規定。如《城市交通規則》。

(5)守則,是要求特定的群體共同遵守的道德和行為規范的文書。如《員工守則》、《學生守則》等。

(6)公約,是群眾在自覺的基礎上共同商定的對某一事項作出的具體要求。如《衛生公約》等。

(7)制度,是針對社會組織或某些范圍、某一事項作出的行為准則。

(8)章程,是指黨致機關、團體制定的綱領性文書,對組織的宗旨、性質、任務、機構、成員和活動規則作出規定的文書。章程應由該組織代表大會討論通過後公布實行。如《中國語言學會章程》。

(9)細則,是為了貫徹執行條例中某條款或某幾條條款制定的詳細規則。

二、規章制度的文體結構和內容結構

1、標題

規章制度的標題一般由單位名稱、內容、文種組成。如《寧波市房地產市場管理細則》等。單位名稱,或是規章制度適用的單位或范圍,或是制定、頒布單位的名稱。

2、正文:規章制度的正文結構一般有兩種形式:

(1)分章列條式(章條式)。即將規章制度的內容分成若干章,每章又分若干條。第一章是總則,中間各章叫分則,最後一章叫附則。總則一般寫原則性、普遍性、共同性的內容,包括的主要內容有:制度依據、制定目的(宗旨)和任務、適用范圍、有關定義、主管部門(該項有時也可視具體情況置於分則或附則中)。分則指接在總則之後的具體內容,通常按事物間的邏輯順序,或按各部分內容的聯系,或按工作活動程序以及慣例分條列項,集中編排。表述獎懲辦法的條文也可單獨構成罰則或獎罰則,作為分則的最後條文。

附則包括的主要內容有:施行程序與方式,有關說明(該文書與其他文書之間的關系,規定附件的效用、數量以及不同文字文本的效用等),施行日期。

(2)條款式。這種規章制度只分條目不分章節,適用於內容比較簡單的規章制度。一般開頭說明緣由、目的、要求等,主體部分分條例出規章制度的具體內容。其第一條相對於分章列條式寫法的總則,最後一條相對於附則的寫法。

三、規章制度的寫作要求

1、體式的規范性。規章制度在一定范圍具有法定效力,因此在體式上較其他事務文書要具有規范性。

2、規章制度用語簡潔、平易、嚴密,在格式上,不論是章條式,還是條款式,本質上都是採用逐章條的寫法,條款層次由大到小依次可分為七級:編、章、節、條、款、目、項。最為常見的以章、條、款三層組成。

3、嚴密性。規章制度需要人們遵守其特定范圍的事項,因此其內容必須有預見性、科學性,就其整體,必須通盤考慮使其內容具有嚴密性,否則無法遵守或執行。

4、有些規章制度加上「基本」一詞,如「基本規程」、「基本制度」等,表示這是帶有普遍性、原則性的規定。

5、有些規章制度加上「試行」、「暫行」、「草案」等詞,表示這些規章制度頒發後又發現一些情況,但全面修改的條件還不成熟,只能加上一些內容作為原定規章制度的補充部分。

四、規章制度的特點

1、製作的嚴肅性。制定規章制度必須依照相關的法令、政策、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不能與國家的法令、政策相抵觸。

2、具有強制力或約束力。規章制度起到某些行政法規的作用,它一經公布,對有關方面及有關人員就具有強制力或約束力,必須貫徹實施,不得違反。否則,就要受到行政、法律、經濟制裁或公眾譴責。

3、行文全面周到、內容具體。規章制度是人們的准則,它所涉及的方方面面,都必須作出周到的規定全面的要求,不能有遺漏,不能被人鑽空子。規章制度的種種規定,都比較具體,要求只能這樣做,不能那樣做。

第一節 條 例

一、條例的概念

條例是領導機關制定或批准規定某些事項或機關團體的組織、職權等帶有規章性質的法規性文件。

條例具有法規性的特點,表現在以下兩個方面:

(1)制發機關的法定性。條例的製作、發布機關有一定的限制。

(2)內容的法規性。條例涉及政治、經濟、文化等各個領域的重要或比較重要的事項,具有
強制力和約束力,要求有關人員必須遵照執行,不得違反。

二、條例的分類

根據管轄的許可權不同,條例可以分為直接頒發性條例和批准頒發性條例;根據內容的不同,條例可以分為事項性條例和規定機關、團體的組織、職權的條例。

三、條例的結構

條例一般由標題、通過的時間與會議(一般由人大機關使用)、正文、發布的時間四部分組成。其中,正文由總則、分則、附則三部分組成。發布的時間分別在發布條例的「通知」、「公告」、「令」之中。黨的中央組織制定的條例,用「通知」印發;人大機關制定的條例,由本級人民代表大會主席團或人大常委會用「公告」發布;行政機關制定的條例,由本級人民政府用政府令(國務院用國務院令)發布。
標題。一般由條例的主題和「條例」組成。這樣撰寫,是為了突出條例的主題,增強它的鮮明性。也可由發文機關名稱、條例的主題和「條例」組成。應區別情況,靈活處理。
通過的時間與會議。人大機關依法討論通過的條例,其通過的時間與會議在標題之下加圓括弧居中標注。其格式是:「(x年 x月x日x x市第x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x次會議通過)」。在黨的中央組織與行政機關制定的條例,既可召開會議討論通過,也可用審簽方式批准。但是,經會議討論過的條例,仍然要用簽發的方式最後審定簽發。所以,黨政機關制定的條例不標注通過的時間與會議。
正文。條例的正文均採用分項(條)式。內容較多的,採用章斷條連式,第一章為總則,第二章至倒數第二章為分側,最後一章為附則。條數,從總則的第一條起,全文依次排序,直至最後一條。內容較少的,採用條連到底式,即全文不分章,開頭為第一條,接著是第二條,直到最後。但總則、分則、附則三個組成部分的內容不能少,按其順序,依次排列。
條例的第一條要寫明行文的目的、依據,強調它是依據黨中央的某個決定、指示或國家生活某個方面的法律、准則制定的,以突出全文的主題、權威和法定的約束力,還要說明條例的適用范圍,為下文的具體規定奠定基礎,也為條例的專指對象確定明確的外延。
條例的主體部分比較復雜,要依據條例的具體內容確定撰寫方式。但其共同點是:有條也有例。「條」,是指從正面規定,寫明應該怎麼做,不準怎麼做;「例」,是指從反面規定,即做不到或違反了怎麼處理。「條」與「例」的排序,一般是「條」前「例」後,以條為主,相輔相成。「條」中應該做的與不準做的,可以放在一起寫,也可以分開寫,「例」必須在分則的後面單獨做一條或幾條或一章突出寫明。
正文的結尾,即附則部分,單獨作一章或幾條撰寫,說明實施的要求、生效日期、解釋與修改許可權,與原來有關公文的關系,以及其他未盡事宜的處理辦法。
發布的時間。因為「條例」這一文種不能獨立行文,因此,需要用另外一種形式、另一個文種發布。所以條例的發布的時間,分別在黨的中央組織的印發「通知」或人大機關的「公告」或政府「令」中。

例文

中華人民共和國科學技術進步獎勵條例

(一九八四年九月二十日國務院發布一九九三年六月二十八日國務院修訂)

第一條為獎勵在推行科學技術進步中作出重要貢獻的集體和個人,充分發揮廣大科學技術人員的積極性和創造性,以加速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特製定本條例。

第二條本條例獎勵的范圍包括:應用於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新的科學技術成果,推廣、採用已有的先進科學技術成果,科學技術管理以及標准、計量、科學技術情報工作等。

第三條科學技術進步獎,按其所獎項目的科學技術水平、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對科學技術進步的作用大小,分為國家級和省(部委)級。

第四條具備以下條件之一的,可以申請國家級科學技術進步獎:(一)應用於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新的科學技術成果(包括新產品、新技術、新工藝、新材料、新設計和生物新品種等),屬於:(1)國內首創的;(2)本行業先進的;(3)經過實踐證明具有重大經濟效益或社會效益的。(二)在推廣、轉讓、應用已有的科學技術成果工作中,作出創造性貢獻並取得重大經濟效益或社會效益的。(三)在重大工程建設、重大設備研製和企業技術改造中,採用新技術,作出創造性貢獻並取得重大經濟效益或社會效益的。(四)在科學技術管理和標准、計量、科學技術情報等工作中,作出創造性貢獻並取得特別顯著效果的。

第五條國家級科學技術進步獎勵分為一等獎、二等獎、三等獎三個等級,分別授予證書、獎章和獎金。國家級科學技術進步獎的數額,由國家科學技術委員會會同財政部另行規定。

第六條對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有特殊貢獻的科學技術進步項目,經國務院批准可授予特等獎,其獎金數額高於一等獎。

第七條設立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評審委員會,負責國家級科學技術進步獎的評審、批准和授予工作。評審委員會的辦事機構設在國家科學技術委員會,負責辦理日常工作。

第八條國家級科學技術進步獎的審批程序如下:(一)一個單位完成的科學技術進步項目,按照隸屬關系逐級上報,由省、自治區、直轄市科學技術委員會或國務院主管部門或行業歸口部門進行初審合格的,報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評審委員會。(二)全國性學術團體可向國務院主管部門或行業歸口部門推薦科學技術進步項目,經有關部門初審,合格的,報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評審委員會。(三)國防專用的國家級科學技術進步獎的申請項目,由國防科學技術工業委員會和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後勤部分別負責審查批准,報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評審委員會核准授獎。

第九條經批準的國家級科學技術進步獎的項目,在授獎前應予公布。自公布之日起三個月內,如有異議,由有關初審單位提出處理意見,報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評審委員會裁決;無異議的,即行授獎。

第十條省(部委)級科學技術進步獎的獎勵條件、獎勵等級、獎金數額、評審組織和審批程序,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或國務院有關部門另行制定。其獎金來源,屬於省、自治區、直轄市批准授予的,由地方財政經費中支付,屬於國務院各部門批准授予的,由其集中的留用利潤或事業費中支付。

第十一條科學技術進步獎獲得者的事跡,應記入本人檔案,並作為考核、晉升、評定職稱的重要依據之一。

第十二條獲獎勵項目的獎金不得重復發放。如獲獎項目經過上一級評審委員會評定提出了獎勵等級,其獎金只補發給差額部分。科學技術進步獎勵的獎金,按照貢獻大小,合理分配。貢獻大的,應當給予重獎,不得搞平均主義。第十三條獲獎的科學技術進步項目,如發現有弄虛作假或剽竊他人成果者,經查明屬實,應撤銷其獎勵,退回獎金,並按情節輕重給予批准或處分。第十四條本條例由國務院科學技術委員會負責解釋,並會同有關部門制訂實施細則。

第十五條本條例自發布之日起施行。

第二節 規 定

—、概說

(一)含義

規定是機關單位針對某項具體工作或專門問題作出部分規范的法規文書。

(二)適用范圍

同條例相比,規定規范的范圍比較窄,但使用更加靈活。它通常在以下情況使用:

1.當文件規定的內容僅是某一方面或幾方面的工作的一部分時。

2.為實施法律、行政法規或行政規章的內容而制定規定。通常由制定原文件的機關或法律、法規授權的機關制定。由於此類文件是根據原文件的原則而補充的新的規定,一般稱為實施規定。

(三)特點

規定與條例、辦法等比較,其特點是:

1.內容的局部性。規定有時為實施某一法律文件而制定,有時為加強管理而單獨制定,內容側重於政策和管理方面,劃清政策界線,明確管理原則,在內容上沒有條例那樣全面和系統。

2.表達比較概括。規定只對特定的工作作部分限定,內容範圍較窄,而原則性較強,所以表達上相對於條例而言比較具體,但相對於辦法來說,又比較概括。規定的概括性介於條例和辦法之間。

3.法律效力比較大。規定所涉及的工作或問題不如條例重大,其法規性、約束力不及條例,但又比辦法可以結合實際變通貫徹的特點有更大的約束力。

二、寫法

(一)標題

規定標題一般有兩種形式。一種是由地區、事由和文種組成,一種是由事由加文種組成。

(二)正文

正文一般由總則、分則和附則三部分組成。總則說明製作本規定的目的、根據和適用范圍;分則對特定的工作或問題制定出明確的要求和規范;附則說明制訂具體辦法的授權單位、施行時間和與原來有關法律的關系等。

正文的結構形式一般有兩種:章條式和條項式。在章條式中,第一章是總則,最後一章是附則,中間各章是分則,每章有若干條項。條項式不分章,各條項內容相當於章條式各條,但項目略少。一般來說,工作或問題比較復雜的採用章條式,內容較少的採用條項式。

第三節 辦 法

一、辦法的含義、特點和類型
(一)辦法的含義
辦法是行政機關為貫徹某一法令或者做好某方面工作而制定的法規性文書。
辦法一般用「命令」或「通知」的方式發布,在行政管理領域運用得非常普遍。2000年各期《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報》,差不多每期都發表有國務院各部委制定的辦法,有時一期上刊登若干篇。以2000年第7號為例,刊登的辦法計有:國土資源部以通知的方式發布的《礦產資源勘查開采登記代理機構管理暫行辦法》和《礦產資源勘查開采登記代理人員資格及代理機構考核授予辦法》,水利部以命令的方式發布的《水利基本建設項目稽察暫行辦法》,國家稅務總局以通知的方式發布的《外商投資企業采購國產設備退稅管理試行辦法》。
(二)辦法的特點
1.具體性
辦法和條例、規定是比較近似的文種。它們都有法規性,分章列條的外部形式也比較接近。它們之間的區別體現為:條例的製作單位級別高,意義重大,內容全面、系統、原則。規定的製作單位沒有條例那麼嚴格,內容比較局部化,方法、步驟、措施比較詳細。而辦法由分管某方面工作的職能部門作出,內容更為具體。但這些區別不是絕對的,彼此之間的界限很難劃分清楚。例如同是對公文辦理作出規定,中央辦公廳使用的是條例,而國務院辦公廳使用的卻是辦法。
2.普遍性
辦法的應用范圍廣泛,使用率高,特別是在我們國家法制建設一步步前進,人們的法制觀念一步步強化的時候,自覺守法已逐步成為人們行動的准則,事情無論大小,都要有法可依。而辦法可以用於指導實施國家的某一法律、條例,可以對某項工作作出具體規定,因而越來越廣泛地被行政管理部門所採用。
3.實踐性
辦法的內容都是貼近於工作實踐的方法、步驟和措施,帶有很強的實踐性特點。
4.派生性
有相當一部分辦法是為貫徹落實某一法律而制定的,是法律的派生物。例如,國務院和中央軍委發布的《中國人民解放軍士官退出現役安置暫行辦法》的第一條說:「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兵役法》和《中國人民解放軍現役士兵服役條例》的有關規定,制定本辦法。」其對法律和條例的依附性十分明顯。
(三)辦法的類型
1.實施法律、條例和計劃的辦法
這種辦法的派生性很強,有的從標題上就明確指出這一點。如《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報》2000年第5號刊登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海關實施〈行政復議法〉辦法》,就是對海關如何貫徹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復議法》制定的辦法。《2000年曾憲梓教育基金會〈優秀大學生獎學金計劃〉實施辦法》也屬於這種類型。
2.實施行政管理的辦法
這種辦法雖然也是以相關法律為依據製作的,但不是哪一部法律和條例的派生物,有一定的獨立性。它是行政管理部門對一些法律不可能具體涉及的局部性工作所作的安排。例如《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報》2000年第7號上刊登的《水利基本建設項目稽察暫行辦法》,第一條說:「為規范水利基本建設行為,加強國家水利基本建設投資管理,提高建設資金使用效益,確保工程質量,保證稽察工作客觀、公正、高效開展,特製定本辦法。」這段話准確概括了其實施行政管理的性質。
二、辦法的寫法
(一)標題和制發時間、依據
1.標題
辦法的標題一般由主要內容和文種構成。主要內容包括基本事項、適用范圍或闡釋依據,如《儲蓄存款利息所得個人所得稅徵收管理辦法》、《統計上崗資格證書頒發實施辦法》、《〈國務院關於職工工作時間的規定〉的實施辦法》。
如果是試行或暫行,在標題中要寫明,如《外商投資企業采購國產設備退稅管理試行辦法》 。
2.制發時間、依據
加括弧標於標題之下正中,有多種寫法:制發時間和通過的會議;通過的會議及通過的時間;發布機關和發布時間;發布機關和首次發布時間及修訂時間。
隨命令和通知發布的辦法,自身不顯示制發時間和依據,但以後單獨使用時,應將原命令和通知的發布時間標注於標題之下。
(二)正文
1.總則、分則、附則寫法
內容復雜的辦法,可採用總則、分則、附則式寫法。
總則寫明制定辦法的目的、依據、意義、適用范圍、實施部門等。如《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辦法》第一章為總則,分別寫了目的和依據、領導機關、普查標准時間、經費來源、責任機關。
分則列出具體的方法、步驟、措施、要求等,可分若干章展開。如《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辦法》,分則共含第二章「人口普查的對象和登記原則」,第三章「人口普查的宣傳和准備工作」,第四章「人口普查的登記和復查工作」,第五章「人口普查人員的選調和培訓」,第六章「人口普查數據的公布和管理」,共計五章,含第六到第四十三條。
附則用來寫特殊規定、補充規定和生效時間。如《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辦法》附則共三條,分別涉及少數邊遠不便地區的特殊情況,實施細則的制定權,施行時間。
2.直接分條式寫法
內容簡單的辦法,直接分條即可。前若干條寫目的、依據、宗旨等,中間較多的條款寫方法、步驟、措施等,最後一兩條寫補充規定和實施要求。

第四節 規 則

一、規則的概念、特點

規則和守則、制度都是由國家的領導機關和職能部門根據憲法和其它有關法律、法規的精神制定的、具有一定約束力的規范性公文。其中,規則是國家機關、人民團體、企事業單位為了進行管理或開展某項公務活動而制定的、要求有關人員共同遵守的規范性公文。

規則適用於對一定范圍內的某一具體管理工作進行程序規范和行為規范,以保證該項工作的正常進行。如《游泳規則》,是為加強游泳池管理工作而制定的,凡游泳者都必須遵守有關規定。又如《交通規則》,是為加強交通管理,保證交通安全而面向社會制定的,行人、車輛行駛要遵守這些規則,管理人員要以這些規則為依據進行交通管理。

規則具有以下特點:

1.針對性。規則的制發具有很強的針對性。它是依據有關法律、法規的規定,針對某項管理工作或某項公務活動而制定的操作規定,其內容必須合法,不能有任何隨意性。

2.可操作性。規則的規范事項必須周密、精細、具體,可以直接付諸實施,不需要再訂出實施細則來保證其貫徹執行。

二、規則的結構、內容和寫法

規則由首部、正文和尾部三部分組成。

首部。

一般僅有標題項目。如果制發機關級別規格較高,還需要寫明制發的時間和依據等項內容。

(1)標題:由事由和文種構成,如《城市公共交通車船乘坐規則》、《計算機房安全管理規則》等。有的則由制發機關、事由和文種構成,如《××市工人運動會參賽規則》等。

(2)制發的時間、依據:寫在標題之下,有的用括弧註明規則通過的年、月、日期與會議名稱;有的註明批准、公布的年、月、日期和機關,有的寫明公布的年、月、日期和機關。

正文。

規則的正文內容由總則、分則、附則組成。總則是關於制定規則的指導思想、緣由、依據等項內容。分則是規范項目,它是規則的實質性內容,要求執行的依據。

規則正文的結構形式主要有兩種:這種形式有二種表述方法:一是條款式,全文按序列條;二是章條式,全文分若干章,第一章為總則,最後一章為附則,中間為公則。

例文:

閱覽規則

一、凡入室閱覽者,一律憑本人學生證領取座位號對號入座。離開時交回座位號,如有遺失賠款二元。

二、本室期刊、報紙分開架和閉架兩種。開架報紙,讀者可以自由取閱,每次只准取一冊,閱後按排架號放回原處,不得亂扔亂放。

三、開架報紙每月換一次,凡下架散報不再借閱。

四、本室所有報刊只准在室內閱覽,一律不向外借閱;對未經管理人員許可帶出本室者,罰款伍元。

五、要愛護報刊資料,不準卷折、圈畫、污損、拆撕、剪裁,違者按報刊原價十至二十倍賠償。

六、注意室內安靜和衛生。不準大聲喧嘩,不準吸煙,不準隨地吐痰和扔紙屑。

××大學圖書館

×年×月×日

第五節 守 則

—、守則的概念、特點

守則是國家機關、人民團體、企事業單位為了維護公共利益,向所屬成員發布的一種要求自覺遵守的約束性公文。

守則是根據黨和國家的各項方針政策、法律、法規的精神,結合本單位、本部門、本系統的實際情況而制定的用以規范、約束人們的道德行為的條文,因此具有約束性和規范性的特點,但不具備直接的法律制約作用。

二、守則的結構、內容和寫法

守則一般由首部和正文兩部分組成。

首部

一般由適用對象和文種構成。比如《國家機關工作人員守則》、《中學生守則》等。

正文

由總則、分則、附則組成。

總則是關於制定守則的指導思想、目的、意義等項內容;分則是規范項目,要求條目清晰,邏輯嚴密,表述准確、精煉;附則是關於執行要求的說明。有的守則內容比較單一,全文由分則內容組成,沒有總則和附則部分。

例文: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組成人員守則

1993年7月2日第八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

常務委員會第二次會議通過

第一條 為了加強常委會組織制度建設,使常委會組成人員更好地履行職責,依據憲法和法律的有關規定,制定本守則。

第二條 常委會組成人員必須維護全國人民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意志,堅持人民代表大會制度,致力於社會主義民主和法制建設,模範地遵守憲法和法律,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自覺地接受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和人民群眾的監督。

第三條 常委會組成人員要努力學習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理論,熟悉憲法和法律,掌握行使職權所必備的知識。

第四條 常委會組成人員必須切實履行職責,努力工作,其他社會活動要服從常委會工作需要。

第五條 常委會組成人員必須出席常委會會議。因病或其他特殊原因,不能出席常委會全體會議的應通過常委會辦公廳向委員長請假,不能出席常委會分組會議的應向分組會議召集人請假。

第六條 常委會組成人員在常委會各種會議上的發言和表決不受法律追究。

常委會組成人員在常委會的各種會議上,應當遵守議事規則和其他有關程序性的規定。

第七條 常委會會議舉行前,常委會組成人員應就會議議題做好審議准備。常委會組成人員在常委會分組會議上的發言,應圍繞會議議題進行。

第八條 常委會組成人員必須參加對議案的表決,並服從依法表決的結果。會議主持人宣布議案交付表決後,常委會組成人員不得再對議案發表意見,但與表決有關的程序問題,不在此限。

第九條 常委會組成人員要依照規定參加常委會組織的視察活動。視察時不直接處理問題;所帶工作人員要力求精幹。

第十條 常委會組成人員要密切聯系群眾,經常進行調查研究,聽取群眾意見和要求……..

第十一條 參加專門委員會的常委會組成人員,應當積極從事專門委員會的工作,遵守專門委員會的工作規則和制度。

第十二條 常委會組成人員要保持清正廉潔,不準牟取不正當收益。

第十三條 常委會組成人員要嚴守國家機密。凡屬規定不應公開的內容,不得以任何方式傳播。

第十四條 常委會組成人員在外事活動中,應模範遵守外事紀律,維護國家尊嚴和利益。

第十五條 常委會組成人員嚴重違反本守則的,應向委員長會議作出檢查。

第十六條 本守則自通過之日起施行

⑧ 公司內部發文和規章制度應該怎麼編號

公司文件可以用拼音編號,如:YJ-XZ001(億潔行政001號)文件類別是行政管理,生產技術,,經營管理等,

⑨ 管理辦法的公文格式範文

不知道你要什麼公文。

國務院頒布的《國家行政機關公文處理辦法》(以下簡稱《辦法》)第二章「公文種類」共確定了「命令(令)、決定、公告、通告、通知、通報、議案、報告、請示、批復、意見、函、會議紀要」共13類、14個文種。
下面就各個文種作一介紹。
一、命令(令)
命令(令):「適用於依照有關法律公布行政法規和規章;宣布施行重大強制性行政措施;嘉獎有關單位及人員」。
命令(令)有3個特點,即:具有強制性、有限定的發令機關、發布命令必須以法律和法令為依據。在具體使用中命令(令)可以分為公布令、行政令、任免令、嘉獎令等。
1.公布令。這是頒布法律、法令和法規時使用的令文。公布令正文比較簡短,一般由頒布對象、頒布根據、頒布決定、執行要求4部分組成。頒布對象,指所公布的法規文件的名稱;頒布根據,說明是經過什麼會議通過或由什麼領導機關批準的;頒布決定,即公布或批準的決定,一般有「現予頒布(公布、發布)」、「現予公布施行」等;執行要求,一般指公布的法規文件開始生效實施的時間要求。頒布令後面要附上所頒布的法規文件。
2.行政令。這是採取重大強制性行政措施時使用的令文。行政令的正文一般分為3個部分,即命令緣由(引言)、命令事項(主文)和執行要求(結語)。
命令緣由部分著重闡明發令原因,扼要寫明發令的背景、形勢和緣由,揭示發令的目的和意義,使受令方了解執行此令的重要性,增強執行命令的自覺性。
命令事項是命令的主體部分,也就是命令所要採取的重大的強制性措施。要分條款或分層次地寫明規定事項、工作要求、方法步驟。文字要寫得具體、肯定、簡明、莊重,不作議論。使受令方一目瞭然,易於執行。
執行要求是命令事項的補充,對受令方提出要求和囑咐。有的令文執行要求已在前面兩部分講明,也就不必再單獨寫這部分了。也有的命令的正文沒有明顯地分為三個部分,而是篇段合一的。
3.嘉獎令。這是上級對下級授予榮譽稱號,表彰、獎勵時使用的令文。嘉獎令的正文一般包括4個部分:優秀事跡、性質和意義,嘉獎項目、號召和希望。
優秀事跡部分是構成嘉獎令的依據和基礎,主要寫被嘉獎對象的英雄模範事跡。
嘉獎項目是嘉獎令的主要成份。要交代是什麼機構或什麼會議決定給予嘉獎,嘉獎項目是哪些。然後,要根據嘉獎對象的事跡,扼要地寫出對受獎者的勉勵和對大家的希望。撰寫嘉獎令應注意:第一,嘉獎令並不常用,凡發令嘉獎的,必須是相當突出的英雄模範人物,其功績顯赫,影響甚大,足以效法、學習。第二,嘉獎今既要敘述事跡,又要議論意義,還要有號召力,這就要求注意語言的運用,要實事求是地概括,不能誇張渲染。
二、決定
決定:「適用於對重要事項或者重大行動做出安排,獎懲有關單位及人員。變更或者撤銷下級機關不適當的決定事項」。
決定是領導機關發出的,帶有制約、規范、指導作用的下行文。各類決定的寫法:
1.表彰決定:這類知照性決定,就是把決定事項簡要地傳達給有關單位,極少有要求執行的具體意見,它的內容比較單純,主要是決定依據和決定事項,即使有號召或者鼓動性的結尾,也很簡短。在寫法上往往開門見山,直接陳述,篇段合一,語句簡練、明快。
2.處分決定的寫法有所不同,應寫受處分人的身份、錯誤事實、錯誤性質、根源、本人對錯誤的態度、處分內容等。
3.關於重大行動或重要事項的決定。這類決定用於安排較大范圍的重大行動或重要事項,一經發出,震動較大。如:《國務院關於全面推進依法行政的決定》(國發〔1999〕23號)等。這類決定大都經過一定的會議討論通過。它的寫法更強調把道理說清楚、講透徹,以便盡可能地統一認識,增強執行決定的自覺性。
三、公告
公告:「適用於向國內外宣布重要事項或者法定事項」。公告可以分為三種類型。
第一類是向國內外宣布重大事項的公告。它通常以國家機關名義或者授權新華社向國內外莊重宣布某一重大事項。如宣布國家領導人的選舉結果、出訪、頒布法律、重要法令,公布重大科技成果等等。
第二類是宣布影響面很大的專門事項的公告。這類公告,是由有關職能部門,按法定程序發布的,有的也因涉外工作的需要而發布。如按《商標法》規定的注冊商標公告,以及公布企業破產的公告,企業換證公告,質量監督公告等等。
第三類是向特定對象發布的公告。
公告內容單一,篇幅一般比較簡短,標題可以寫成三種形式:由發文機關、事由、文體組成;由發文機關、文體組成;只有文體這一要素組成,如(《公告》)。標題下可依公告單獨編號。在公告的正文中,要簡明扼要地寫出公告依據、公告事項。結尾一般以「現予公告」、「特此公告」作結語。
四、通告
通告:「適用於公布社會各有關方面應當遵守或者周知的事項」。
通告文種各行政主管部門使用的比較多,時常見諸報端。如公安部門發布的車輛年檢、交通管制的通告,工商部門發布的企業許可證年審的通告等等。
通告的標題大體有三種:一是由發文機關、事由和文種三部分組成;二是只有發文機關和文種組成;三是只寫文種《通告》。通告的正文主要是針對某些事項作出規定或限制,成為告知對象行動的規范,要求遵循。因此,正文一般由目的根據、規定事項和要求三部分內容構成。正文之後,習慣以「特此通告」、「此告」等詞語結尾。
擬制通告要注意三點:一要突出中心。通告常常帶有法規的性質,要明確「允許做什麼和不允許做什麼」。力求簡明易懂、有章可循、有規可依。二要體現方針政策。必須正確地把握方針、政策,熟悉有關事項的具體情況。三要通俗易懂,切忌語言含糊,公眾難以理解。
五、通知
通知:「適用於批轉下級機關的公文,轉發上級機關和不相隸屬機關的公文,傳達要求下級機關辦理和需要有關單位周知或者執行的事項,任免人員」。
通知是使用得比較多的一種公文。通知大多是下行文,因而有一定的指揮、指導性。和其它下行文種相比,通知應用范圍更寬,具有廣泛性。大多數類型的通知對受文對象總是有所要求,提出需要執行或辦理的事項,它雖不同於命令,但也有一定的權威性。通知還有明顯的時間性,有些通知,如會議通知,只是在指定的一段時間里有效。
按《辦法》通知可以分為批轉和轉發性通知,傳達、要求執行、周知性通知及人事任免通知三種。我們在辦理公文中發現一些地區和單位在使用通知時存在這樣幾個問題:一是標題繁瑣。比如出現幾個「關於」或「通知的通知」等情況;二是轉發和批轉性通知的按語部分文字過多或態度不明確;三是要求執行或周知性的通知的引言部分未能表明行文的目的和所依據的事由。因此,我們在擬制通知時應當注意以下幾點:
1.標題。一般由發文機關、事由和文種三部分組成,只使用一個介詞「關於」再加事由和通知即可。如:《××省人民政府關於印發 1997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要點的通知》。另外,還要注意在標題中除引用法律法規和行政規章時可加書名號外,一般不加標點符號。在起草層層轉發的通知時,要盡量把標題寫得簡明些。可以採取兩種辦法解決:一是對各個轉發通知都提出了具體要求的,可以綜合改寫為一個新的「通知」,貫穿全部內容或主要精神。二是對非政策性文件,幾個轉發通知又無新要求的,可以減少中間層次,直接轉發。如:關於轉發市計委「關於轉發省計委『關於轉發國家計委辦公廳《關於批轉(<××日報>)發行工作會議紀要的通知》的通知』的通知」,如果改寫為:××市計委關於轉發國家計委辦公廳批轉《××日報》發行工作會議紀要的通知,就簡明多了。
2.批轉和轉發性通知。這類通知是針對被批轉或轉發的公文而發的,通知成了主件,原公文成了附件,正件、附件一起,組成了批轉性或轉發性通知。正文包括兩個部分:轉發對象和批註意見。轉發對象要寫明被批轉、轉發的公文名稱及原發文單位。批註意見要寫明對所轉發公文的態度、意見和執行要求。批轉性通知的批語和轉發性通知的按語,可長可短,應看具體情況而定。有的照批照轉,只極為簡要地表明態度、作出評價、提出要求。如:「省經貿委《關於1998年經濟運行調控方案》已經省政府同意,現轉發給你們,請認真貫徹執行。」有的強調重點,在寫明態度、評價和要求之後,再結合實際情況,對所轉發公文的重要意義或者某一方面的精神,突出加以強調,以引起重視。有的補充完善,對所轉發的公文除作出基本肯定外,還就其本身不夠完善的地方作些補充、說明。但一般情況下,批語和按語不易過多,以免與轉發、批轉文件內容重復。
3.要求執行和周知性通知。引言部分一定要寫清楚行文的緣由、意義、目的和所依據的法律、法規、政策。
4.要根據轉發公文的不同情況,恰當使用習慣用語。如表態的「同意」、「原則同意」、「基本同意」等詞語;提出要求希望的「希遵照辦理」、「請認真貫徹執行」、「請研究執行」、「請參照執行」、「供參考」、「請研究試行」等詞語。
5.任免通知。除法定機關的主要領導人外,其他任免一般採用「通知」。任免通知正文只寫明經某級組織決定,任命(或免去)某人擔任某項職務即可。有的還寫明任期和待遇
六、通報
通報:「適用於表彰先進,批評錯誤,傳達重要精神或者情況」。
通報和通知都具有知曉性和指導性,但通知大都要求貫徹執行,具有一定的約束力,而通報只起引導、警戒、啟發、教育和溝通情況的作用。通報可分為表揚性通報、批評性通報、情況通報等。
(一)表揚性通報:正文一般包括先進事跡及其意義、先進經驗、表彰決定、希望和要求四個部分。
先進事跡是這類通報的主要內容。在直述式通報中,這部分內容直接在通報中敘述,寫得詳細些。在轉述式通報中,這部分內容已出現在通報的附件中,就不必再重敘述先進事跡了,只須概括地強調或突出要點。直述式通報在介紹先進事跡時,應做到:第一,要把時間、地點、人物、事件、結果簡明地交代清楚。第二,要實事求是,不能任意誇大、渲染。第三,要重點突出,涉及能體現先進的精神境界和突出通報中心的,就把事實寫得詳細些,無關緊要的可一筆帶過或略而不記。先進事跡的意義和先進經驗,是通報的主旨。著重表彰先進事跡的通報,應在介紹事跡的基礎上,說明其意義。
表彰決定是寫明領導機關對先進表彰獎勵的決定,它通常寫在通報的末尾部分。
希望和要求,既包括對被表彰者的勉勵和期望,又包括對廣大群眾的號召和希望。這一部分要發掘先進的典型意義和時代精神,針對當時形勢需要有感而發,力求符合實際,有針對性,概括、鮮明、不千篇一律。」
(二)批評性通報:這類通報是通報中使用得最多的,它的內容除在一定范圍內公布對某單位、某人、某事的批評處理外,著重是要從被通報的事件中吸取教訓,以典型事例對群眾進行教育,以防類似事件的發生。其懲戒作用十分突出。
這類通報,有的是批評錯誤、公布處分決定,行文較短。有的除批評錯誤、宣布處分外,側重於分析情況,總結教訓,指導改進工作,篇幅就要長些。這類通報寫法和前一類大同小異,正文包括錯誤事實、根源和教訓、處理決定、希望和要求四部分。
七、議案
議案:「適用於各級人民政府按照法律程序向同級人民代表大會或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提請審議事項」。
議案格式比較簡單,一般寫明提請審議的事項名稱、什麼時間、什麼會議討論通過、目的、法定提交人和提交時間即可。
八、報告
報告:「適用於向上級機關匯報工作,反映情況,答復上級機關的詢問」。
報告種類多種多樣,大致可分為工作報告、情況報告、答復報告、報送文件的報告等。
1.工作報告。這是用於匯報工作進程、總結工作經驗、反映工作問題、提出工作意見的報告。這類報告是報告中應用最為廣泛的一種。它的正文,一般包括基本情況、主要成績、經驗體會、存在問題、今後意見等幾部分。格式上,每一部分可標出序數分項寫,或列出小標題來寫。
根據需要,工作報告可以寫成綜合性的,也可以寫成專題性的。
綜合性的工作報告,它是不同階段、不同范圍的全面工作總結或匯報。可以是各方面的綜合工作,或者一個系統、一個部門的全面工作。
專題性的工作報告強調專一性,它是就某一項或某一方面的工作向上級機關所作的報告。它可分為總結經驗的專題工作報告和研究工作的專題工作報告。前一類就是呈報上級的專題工作總結,它不需要答復,後一類通常是就落實、開展、加強、發展、改進、改革某項工作向上級作的專題報告。它不一定在工作結束後才寫,常常是在工作進程中,待工作告一段落時寫好,待上級答復、批轉。
2.情況報告。這是對工作中的重大情況、特殊情況、新情況進行調查了解後,向上級作出的報告。它不需要答復、主要是讓上級了解、掌握情況,以便根據情況採取措施,指導工作。向上級提出工作建議的報告,也屬這一類。
3.答復報告。這是答復上級機關的查詢、提問或匯報執行上級機關某項指示、意見的結果的報告。正文包括答復依據、答復事項兩部分,寫法比較自由。有的先寫依據,後答復;有的邊寫依據,邊答復。
九、請示
請示:「適用於向上級機關請求指示、批准」。請示可以分為三種類型。
第一種是請求指示的。對上級制定的方針、政策、法律、法令、法規、規章或某項指示有不同理解,希望上級明確解釋,或者從實際出發需要對某項規定、制度、指示作出修訂、補充。
第二種是請求批示、解決問題的。請求上級機關解決本單位的某些困難,或對本單位的某個問題提出處理意見請求上級批復而寫的請示,就屬這一類。
第三種是請求批轉的。某職能部門針對新情況、新問題提出了解決的辦法和措施,即因為不能直接要求平級或不相隸屬的機關部門照辦,而需要請求上級審定後批轉有關方面執行,這樣上報的請示,就屬這類。這類請求批轉的請示,容易同研究工作的專題報告混淆,寫作時尤其要注意。
請示一般由請示事由、請示事項、結尾三部分組成。結尾常以請求語作結,習慣用的有「以上意見是否妥當,請批示」、「妥否?請指示」、「當否?請批復」、「以上意見如可行(或如無不妥),請批轉有關單位執行」等。撰寫請示應注意:
第一,要控制使用,當用才用。必須辦理而在自己職權范圍內又不能解決,確實需要請示上級的才可行文請示。不要動輒請示,把矛盾上交。
第二,要一文一事為宜,切忌把不相關聯的問題放在一個請示里,使上級無法批復,影響工作。
第三,要按級請示,確實必須越級請示的,也應同時抄送直接的上級機關。如果一項請示涉及不止一個上級機關,應當以主管此項請示的上級機關為主送單位,其他為抄送單位,避免職責不明,耽誤處理時間。除領導直接交辦的事項外,請示不要直接送領導者個人,也不要同時抄送同級和下級機關。
第四,它的格式也包括標題。正文和結尾,它的標題一定要寫明事由,不能光寫「請示」,以提請上級機關注意,及時處理。
十、批復
批復:「適用於答復下級機關的請示事項」。
批復具有針對性、權威性、鮮明性。它是對某項具體工作發表指示、意見,對受文的下級有約束力,特別是關於重要事項或重大問題的批復,往往有明顯的法規作用。批復中對答復的問題應態度鮮明,觀點明確,不能模稜兩可,使人無所適從。
批復的正文分為批復根據、批復事項兩部分。
批復根據,要極其簡要地引述來文的請示事項,或引述來文標題,都是一句話就可以說清楚的。
批復事項是主要部分,要針對請示的內容,給予明確答復或具體指示。有些批復,不是簡單地就請示事項表明態度,還應根據需要給予具體指示。
批復如果不同意下級的請示,則應簡要說明理由,以利對方接受,及時作出相應安排。
撰寫批復時應注意:
第一,批復要緊扣請示明確作答,不要答非所問,復非所求,節外生枝。有時以有關法規、文件精神為依據答復問題時,應寫明引據出處,以備執行中查考。
第二,批復內容若涉及其他部門,起草批復時應同有關部門會簽或商量,但不能互相推倭,造成公文旅行。
第三,批復一定要有明確的受文單位。有的在標題中就標明了受文單位。正文結尾可寫上「特此批復」、「此復」,也可以不寫。
十一、意見
意見:「適用於對重要問題提出見解和處理辦法。」
意見是《辦法》中新增加的文種。主要用於對重要問題提出見解和處理辦法。從行文方向看可以是上行文,也可以是下行文。作為上行文,可用於向上級機關報請批轉或轉發有關事項。作為下行文,可用於領導機關或某些重要問題提出處理的方針、原則和措施、辦法。
意見一般由引言、正文和結尾三部分組成。引言要寫明提出意見的事由、依據和目的。正文部分是意見所提出的具體見解和措施辦法,可採用小標題或圍繞問題分條列項進行撰寫。結尾,對貫徹意見提出具體要求。意見的標題由發文機關、事由和文種組成。
十二、函
函:「適用於不相隸屬機關之間商洽工作,詢問和答復問題,請求批准和答復審批事項」。
函的應用范圍比較廣泛,在上下級機關之間、平級機關之間或不相隸屬的機關單位之間,涉及各方面的公務聯系,都可使用。
較為正規的公函,格式可分為三部分:
開頭,包括標題、編號和受文單位。標題可由發函單位、事由、文種組成。
正文是函的主要部分,要看不同用途來確定寫法。去函要把商洽的原委、詢問的問題、請求的事項、告知的情況等寫清楚,以便得到對方的支持、理解或回答。復函,要針對來件所詢問的問題、商請的事項給予明確答復,不能含糊其詞,模稜兩可,不著邊際。
結尾包括結束語及署名、日期。結束語如去函的「為要」、「為盼」、「為感」、「為荷」,復函的「特此復函」、「此復」等。也可不寫結束語,正文寫完即結束。
撰寫函件應注意:
第一,要寫的內容專一、集中、中心突出,一般要一函一事。
第二,要有分寸。對上應尊重,對下應謙遜,對平行或不相隸屬機關,應以禮相待。語氣應力求平和、禮貌。要摒棄不必要的客套、無須講的道理、空洞的套話。
第三,恰當使用習慣用語。
十三、會議紀要
會議紀要:「適用於記載、傳達會議情況和議定事項」。
根據會議性質的不同,會議紀要可以分為辦公會議紀要和其它專題會議紀要兩大類。
辦公會議紀要的標題,可寫為會議名稱加紀要。專題會議紀要的標題可寫為事由加會議紀要。如:關於減輕農民負擔問題的會議紀要。一般政府機關的辦公會議、常務會議都有固定的文頭。如:××省人民政府省長辦公會議紀要、××省人民政府常務會議紀要等。正文可以分為兩個部分。
第一部分簡要敘述會議組織情況,可以寫出會議時間、地點、主持人、出席人員、列席人員(辦公會議的列席人員通常寫在正文之後)等。若會議只有一個議題,可以寫明專題研究討論的議題名稱。如:專題研究了農業問題等。
第二部分是寫會議精神和議定事項,這是紀要的主要部分。辦公會議紀要的這部分。可以寫對議題的討論情況、各種意見、建議、會議作出的決議、決定,布置的工作、任務,將要採取的措施和要求等。
若只有一個議題,常採用貫通式的縱式結構,不分條款。專題會議紀要也可採用這種寫法;若多項議題,可依會議議程的先後順序安排組織材料。
撰寫會議紀要應注意:
第一,會議紀要是對所有會議材料的概括、綜合和提煉,因此,要寫好紀要必須做好處理材料的工作。要廣泛搜集會議材料,全面掌握會議情況;要按照會議精神和領導工作意圖,對材料進行分類和篩選;要對選用的材料進行分析和綜合,圍繞中心組織好材料。
第二,紀要篇幅不宜過長,語言要簡明扼要。紀要常用第三人稱進行敘述,如「會議認為」、「會議強調」、「會議指出」、「會議號召」、「會議決定」之類。
第三,會議紀要必須全面准確地反映會議情況和基本精神,其內容必須真實、准確。因此,會議記錄人員一定要聚精會神,盡最大努力作好會議記錄。

⑩ 法律,法規,規章,規范性文件,有什麼區別

一、區別:

1、概念含義不同:

(1)法律有廣義、狹義兩種理解。廣義上講,法律泛指一切規范性文件;狹義上講,僅指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制定的規范性文件。

(2)法規,在法律體系中,主要指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民族自治法規及經濟特區法規等。

(3)規章,是指有規章制定權的行政機關依照法定程序決定並以法定方式對外公布的具有普遍約束力的規范性文件。

(4)規范性文件有廣義和狹義之分。廣義一般是指屬於法律范疇(即憲法、法律、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自治條例、單行條例、國務院部門規章和地方政府規章)的立法性文件和除此以外的由國家機關和其他團體、組織制定的具有約束力的非立法性文件的總和。

狹義一般是指法律范疇以外的其他具有約束力的非立法性文件。

2、制定主體不同:

(1)法律一般是指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制定的規范性文件。如民法、刑法等;

(2)法規,指國務院、地方人大及其常委會、民族自治機關和經濟特區人大制定的規范性文件。

(3)規章主要指國務院組成部門及直屬機構,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及省、自治區政府所在地的市和經國務院批準的較大的市和人民政府制定的規范性文件。

(4)規范性文件一般指狹義的規范性文件,各級黨組織、各級人民政府及其所屬工作部門,人民團體、社團組織、企事業單位、法院、檢察院等制定的,具有普遍適用效力的,非立法性文件。

3、效力等級不同:

(1)憲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一切法律、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規章都不得同憲法相抵觸。

(2)法律的效力高於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規章。

(3)行政法規的效力高於地方性法規、規章。

(4)地方性法規的效力高於本級和下級地方政府規章。省、自治區的人民政府制定的規章的效力高於本行政區域內的設區的市、自治州的人民政府制定的規章。

(5)規章和規范性文件互有交叉,無法比較。

二、不能直接寫成"衛政法發[2006]228號 《衛生標准管理辦法》",因為黨政機關公文寫作,標題的格式應為XX(發文機關)關於XX(事項)的XX(文種)。

中國政府網-中華人民共和國立法法

熱點內容
吉安中級人民法院 發布:2025-01-23 17:23:03 瀏覽:542
喝農葯死亡的法律責任 發布:2025-01-23 17:10:24 瀏覽:462
派出所筆錄雙方沒有簽字有法律效力嗎 發布:2025-01-23 16:12:33 瀏覽:208
社會科學院法律碩士分數線 發布:2025-01-23 16:07:19 瀏覽:913
新舊行政訴訟法對比 發布:2025-01-23 16:06:27 瀏覽:423
我國現行公司法 發布:2025-01-23 15:35:28 瀏覽:555
法碩法學好嗎 發布:2025-01-23 15:05:55 瀏覽:373
淮南法院在哪 發布:2025-01-23 15:05:48 瀏覽:676
朱文軍律師 發布:2025-01-23 14:51:05 瀏覽:295
八項司法舉措 發布:2025-01-23 13:53:57 瀏覽:8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