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規百科 » 城市社區組織工作條例

城市社區組織工作條例

發布時間: 2022-06-19 08:44:50

① 婦女聯合會城市街道、社區基層組織工作條例的經費

第十九條 街道、社區婦聯經費來源:
(一)地方財政統籌解決;
(二)創辦經濟實體;
(三)開展有償服務;
(四)依法接納社會捐贈。

② 婦女聯合會城市街道、社區基層組織工作條例的附則

第二十條 本條例解釋權屬於中華全國婦女聯合會。
第二十一條 本條例自通過之日起施行。2004年12月13日全國婦聯九屆二次執委會議通過的《婦女聯合會城市街道、社區基層組織工作條例(試行)》同時廢止。

③ 石家莊市城市居民委員會組織條例

第一條為了加強城市居民委員會的建設,保障城市居民實行自治,促進城市社會主義物質文明、精神文明建設的發展,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城市居民委員會組織法》和《河北省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城市居民委員會組織法〉辦法》,結合本市實際,制定本條例。第二條居民委員會是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務的基層群眾性自治組織。
市轄區、不設區的市人民政府或者它的派出機關對居民委員會的工作給予指導、支持和幫助。居民委員會協助市轄區、不設區的市人民政府或者它的派出機關開展工作。第三條居民委員會的任務:
(一)宣傳憲法、法律、法規規章和國家的政策,教育居民自覺遵守和執行,維護居民的合法權益;
(二)實施居民會議的決議、決定,監督居民公約的執行;
(三)開展社區服務,辦理本居住地區居民的公共事務和公益事業;
(四)動員和組織居民開展環境保護和公共衛生活動,搞好社區環境;
(五)開展文明社區、文明樓院和文明家庭等多種形式的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創建活動,建設社區文化,提高居民的思想道德和科學文化素質;
(六)協助政府或它的派出機關做好優撫救濟、計劃生育、青少年教育、扶貧助殘、暫住人口管理、婚姻殯葬以及待業人員和刑滿釋放、解除勞教人員的就業安置等工作;
(七)維護社區治安,搞好綜合治理;
(八)動員和組織居民完成人民政府或它的派出機關依法下達的任務;
(九)向人民政府或它的派出機關反映居民的意見、要求和建議。第四條根據居民居住情況和便於管理的原則,市轄區一般在五百戶至七百戶,居住集中的地方可在七百戶以上,居住分散的地方或不設區的市可在一百戶至五百戶的范圍內設立一個居民委員會。
居民委員會的設立、撤銷、調整,由所在街道辦事處提出意見,報市轄區、不設區的市人民政府決定,並向上一級人民政府民政部門備案。第五條居民委員會根據規模大小和居民的居住狀況分設若干居民小組。一般每十五戶至五十戶設立一個居民小組,居民小組的組長由本組居民推選。第六條居民委員會由主任、副主任和委員共五至九人組成。
多民族居住的區域,居民委員會應當有少數民族的成員。第七條居民委員會成員應具備下列條件:
(一)十八周歲以上;
(二)熱愛居民委員會工作;
(三)遵紀守法、辦事公道、熱心為群眾服務;
(四)有一定文化水平和組織管理能力。第八條居民委員會主任、副主任和委員由居民會議選舉產生,每屆任期三年,可以連選連任。
居民委員會的選舉,在市轄區、不設區的市人民政府和街道辦事處的指導下,由居民委員會成立的選舉領導小組主持進行。選舉辦法由市人民政府制定。第九條機關、團體、部隊、企事業單位的職工(含軍人)及家屬,應參加居住地區的居民委員會;家屬聚居的單位,根據實際需要,可單獨設立家屬委員會,承擔居民委員會工作。第十條居民委員會根據實際需要,可以設立民調治保、環保衛生、計劃生育、社會福利、文化教育等工作委員會。
居民委員會成員可以兼任下屬工作委員會的成員。第十一條居民會議由本居住地區十八周歲以上居民組成。
居民會議可以由全體十八周歲以上居民或者每戶派代表參加;也可以由每個居民小組選代表二至三人參加,必要時,也可以邀請本居住地區的機關、企事業單位、群眾團體派代表參加。第十二條居民會議行使下列職權:
(一)選舉、撤換、補選居民委員會成員;
(二)聽取並審議居民委員會的工作報告;
(三)審議、決定本居住地區的公益事業發展規劃和涉及本居住地區居民利益的有關重大事宜;
(四)監督本居住地區內居民公益事業的實施;
(五)制定修改居民公約。第十三條居民會議由居民委員會召集和主持,一般每半年召開一次。有五分之一以上的十八周歲以上的居民、五分之一以上的戶或者三分之一以上的居民小組提議,應當召開居民會議。
居民會議必須有十八周歲以上的居民、戶派代表或者居民小組選舉的代表的過半數出席,才能舉行。會議決定的事項應由出席人過半數通過。第十四條居民公約不得與憲法、法律、法規、規章和國家的政策相抵觸,並應報街道辦事處或不設區的市人民政府備案,

④ 婦女聯合會城市街道、社區基層組織工作條例的職責與任務

第九條 街道婦聯的主要職責:
(一)貫徹執行上級婦聯組織及同級婦女代表大會的決議;
(二)討論決定本街道婦女工作中的重要問題,指導所轄社區婦聯開展婦女工作;
(三)加強與轄區內單位及其婦女組織的聯系與合作,培育以婦女為主體會員的協會、聯誼會等基層群眾組織,推進街道婦女工作的社會化;
(四)加強街道婦聯自身建設和社區婦女組織建設,提高婦聯幹部的學習能力、創新能力和服務能力。
第十條 社區婦聯的主要職責:
(一)貫徹執行上級婦聯組織及同級婦女代表大會的決議;
(二)加強與轄區內單位及其婦女組織的聯系與合作,培育以婦女為主體會員的協會、聯誼會等基層群眾組織,提高社區婦女組織化程度;
(三)加強社區婦聯自身建設,建立和完善學習培訓、工作會議、代表聯系、評比表彰等工作制度。
第十一條 街道婦聯、社區婦聯的主要任務:
(一)宣傳和貫徹黨的路線、方針、政策。教育和引導婦女發揚自尊、自信、自立、自強精神,提高思想道德素質、科學文化素質和健康素質,成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時代新女性。
(二)開展「巾幗建功」、「五好文明家庭創建」、「巾幗社區服務工程」和擁軍優屬等活動。推動和諧社區建設,參與社區服務業的經營與管理。弘揚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和家庭美德。
(三)參與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向黨和政府反映社區婦女群眾的意見、建議和要求,代表婦女在基層政權建設中發揮民主參與、民主管理、民主監督作用,推進城市基層民主建設。
(四)維護婦女兒童合法權益,宣傳、普及有關婦女兒童的法律和法規,配合有關部門打擊拐賣婦女兒童、嫖娼、賣淫、賭博、吸毒等違法犯罪行為,預防和制止家庭暴力,維護社會穩定,推進依法治區。
(五)普及科技、環境保護、婦幼保健和優生、優育、優教等知識,指導和推進家庭教育,倡導文明、健康、科學的生活方式。
(六)協助黨組織做好培養、推薦婦女入黨積極分子和基層後備女幹部工作,發揮婦聯作為培養輸送女幹部重要基地的作用。
(七)因地制宜建立婦女兒童教育、服務、維權和文化陣地,拓展服務功能,為婦女兒童提供有效服務。
(八)實施「強基固本」工程,加強婦女聯合會城市街道、社區基層組織建設。

⑤ 黨組織工作條例對離退休黨員活動是如何規定的

1、有離退休黨員的黨組織要確定專人負責離退休黨員的管理工作,通過電話、書信、上門談心等方式經常同離退休黨員保持聯系,並做好記錄。

要採取「一對一」、「一對多」等形式經常關心年老多病、行動不便的離退休黨員,主動加強聯系,及時傳達黨內文件精神,了解思想、生活情況,徵求意見和建議,積極幫助他們解決各種實際困難。

2、所在黨組織要針對離退休黨員的生活特點,創新教育管理形式,採用座談會、學習討論會、集中培訓、參觀考察、組織文藝表演等適合離退休黨員特點的活動,寓教於樂,豐富他們的晚年生活。

要針對離退休黨員生活中存在的困難,組織黨員志願者服務隊、黨員幫困服務隊、社區義務服務隊等社會性服務組織,積極開展幫扶活動。

要教育引導離退休黨員模範遵守國家法律法規,自覺按《黨章》要求辦事,不參與和從事違法違紀活動。對於違反黨紀國法的黨員,要按照有關規定作出相應處理。

3、離退休黨員參加社會群團組織,必須堅持文明、健康、積極向上原則,事先向黨組織匯報並徵得同意。

要按照中組部《關於中國共產黨黨費收繳、管理和使用的規定》的有關要求,教育引導離退休黨員按規定及時交納黨費,自覺履行黨員義務。

針對生活特別困難的黨員,通過本人申請,經所在黨支部同意,報上級黨組織批准可以少交或免交黨費。

積極參加所在地社區黨組織的活動,積極參與社區服務,開展黨組織活動,尤其在進行愛國主義教育、革命傳統教育、黨風廉政建設、關心教育下一代等方面多做工作多做貢獻,發揮黨員的先鋒模範作用。

(5)城市社區組織工作條例擴展閱讀:

離退休黨員不積極參加黨組織活動原因。

隨著我國社會發展和人口老齡化進程的推進,離退休人員在城市街道社區中所佔的比重逐年提高,廣大離退休黨員在居住地廣泛參與義務勞動、政策宣講、重大活動保障等活動,積極發揮著黨員的先鋒模範作用。

經到基層調研,個別離退休黨員在基層黨組織也有發揮作用不利的一面,產生問題原因包括以下方面。

一是部分離退休黨員思想觀念黨性意識發生了變化。個別離退休幹部有「船到碼頭車到岸」的思想,認為自己幹了這么多年,已經完成了使命,退下來就該「享清福」,不願再履行黨員義務;

有的離退休黨員剛從領導崗位上退下來,角色轉變慢,對黨組織關系轉到社區管理有失落感,認識跟不上去,參加社區黨組織活動不積極;

還有的離退休黨員對黨內腐敗等負面現象有想法、看不慣,造成一時對黨組織失去信心,黨員信仰產生危機,這些都影響了他們黨員作用的發揮。

二是部分離退休黨員家庭有負擔。個別離退休黨員因年齡和身體健康原因,無力也無法正常參加黨組織活動;

一些離退休黨員因父母、老伴無工作,或子女收入低,家庭經濟負擔繁重,退休後還要去打工造成「退而不休」,還有的離退休人員業務時間和精力放在照顧老人或第三代子女上,與黨組織聯系少,造成不願也不能正常參加黨組織活動。

三是個別地區黨組織關系還未理順。調查中發現,個別離退休黨員居住地尚未建立黨組織,或因與子女長期居住無法轉入組織關系,而將黨員組織關系放在了原單位,因此,在管理方面存在問題,不利於基層黨組織召集離退休黨員參加黨內各類活動。

⑥ 中華人民共和國城市居委會組織法全文

中華人民共和國城市居民委員會組織法

大 中 小 紅 綠 藍 黑 列印

--------------------------------------------------------------------------------
(1989年12月26日第七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一次會議通過)

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令
第二十一號
《中華人民共和國城市居民委員會組織法》已由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七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一次會議於1989年12月26日通過,現予公布,自1990年1月1日起施行。
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 楊尚昆
1989年12月26日

第一條 為了加強城市居民委員會的建設,由城市居民群眾依法辦理群眾自己的事情,促進城市基層社會主義民主和城市社會主義物質文明、精神文明建設的發展,根據憲法,制定本法。
第二條 居民委員會是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務的基層群眾性自治組織。
不設區的市、市轄區的人民政府或者它的派出機關對居民委員會的工作給予指導、支持和幫助。居民委員會協助不設區的市、市轄區的人民政府或者它的派出機關開展工作。
第三條 居民委員會的任務:
(一)宣傳憲法、法律、法規和國家的政策,維護居民的合法權益,教育居民履行依法應盡的義務,愛護公共財產,開展多種形式的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活動;
(二)辦理本居住地區居民的公共事務的公益事業;
(三)調解民間糾紛;
(四)協助維護社會治安;
(五)協助人民政府或者它的派出機關做好與居民利益有關的公共衛生、計劃生育、優撫救濟、青少年教育等項工作;
(六)向人民政府或者它的派出機關反映居民的意見,要求和提出建議。
第四條 居民委員會應當開展便民利民的社區服務活動,可以興辦有關的服務事業。
居民委員會管理本居民委員會的財產,任何部門和單位不得侵犯居民委員會的財產所有權。
第五條 多民族居住地區的居民委員會,應當教育居民互相幫助,互相尊重,加強民族團結。
第六條 居民委員會根據居民居住狀況,按照便於居民自治的原則,一般在一百戶至七百戶的范圍內設立。
居民委員會的設立、撤銷、規模調整,由不設區的市、市轄區的人民政府決定。
第七條 居民委員會由主任、副主任和委員共五至九人組成。多民族居住地區,居民委員會中應當有人數較少的民族的成員。
第八條 居民委員會主任、副主任和委員,由本居住地區全體有選舉權的居民或者由每戶派代表選舉產生;根據居民意見,也可以由每個居民小組選舉代表二至三人選舉產生。居民委員會每屆任期三年,其成員可以連選連任。
年滿十八周歲的本居住地區居民,不分民族、種族、性別、職業、家庭出身、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財產狀況、居住期限,都有選舉權和被選舉權;但是,按照法律被剝奪政治權利的人除外。
第九條 居民會議由十八周歲以上的居民組成。
居民會議可以由全體十八周歲以上居民或者每戶派代表參加,也可以由每個居民小組選舉代表二至三人參加。
居民會議必須有全體十八周歲以上的居民、戶的代表或者居民小組選舉的代表的過半數出席,才能舉行。會議的決定,由出席人的過半數通過。
第十條 居民委員會向居民會議負責並報告工作。
居民會議由居民委員會召集和主持。有五分之一以上的十八周歲以上的居民、五分之一以上的戶或者三分之一以上的居民小組提議,應當召集居民會議。涉及全體居民利益的重要問題,居民委員會必須提請居民會議討論決定。
居民會議有權撤換和補選居民委員會成員。
第十一條 居民委員會決定問題,採取少數服從多數的原則。
居民委員會進行工作,應當採取民主的方法,不得強迫命令。
第十二條 居民委員會成員應當遵守憲法、法律、法規和國家的政策,辦事公道,熱心為居民服務。
第十三條 居民委員會根據需要設人民調解、治安保衛、公共衛生等委員會。居民委員會成員可以兼任下屬的委員會的成員。居民較少的居民委員會可以不設下屬的委員會,由居民委員會的成員分工負責有關工作。
第十四條 居民委員會可以分設若干居民小組,小組長由居民小組推選。
第十五條 居民公約由居民會議討論制定,報不設區的市、市轄區的人民政府或者它的派出機關備案,由居民委員會監督。執行居民應當遵守居民會議的決議和居民公約。
居民公約的內容不得與憲法、法律、法規和國家的政策相抵觸。
第十六條 居民委員會辦理本居住地區公益事業所需的費用,經居民會議討論決定,可以根據自願原則向居民籌集,也可以向本居住地區的受益單位籌集,但是必須經受益單位同意;收支帳目應當及時公布,接受居民監督。
第十七條 居民委員會的工作經費和來源,居民委員會成員的生活補貼費的范圍、標准和來源,由不設區的市、市轄區的人民政府或者上級人民政府規定並撥付;經居民會議同意,可以從居民委員會的經濟收入中給予適當補助。
居民委員會的辦公用房,由當地人民政府統籌解決。
第十八條 依照法律被剝奪政治權利的人編入居民小組,居民委員會應當對他們進行監督和教育。
第十九條 機關、團體、部隊、企業事業組織,不參加所在地的居民委員會,但是應當支持所在地的居民委員會的工作。所在地的居民委員會討論同這些單位有關的問題,需要他們參加會議時,他們應當派代表參加,並且遵守居民委員會的有關決定和居民公約。
前款所列單位的職工及家屬、軍人及隨軍家屬,參加居住地區的居民委員會;其家屬聚居區可以單獨成立家屬委員會,承擔居民委員會的工作,在不設區的市、市轄區的人民政府或者它的派出機關和本單位的指導下進行工作。家屬委員會的工作經費和家屬委員會成員的生活補貼費、辦公用房,由所屬單位解決。
第二十條 市、市轄區的人民政府有關部門,需要居民委員會或者它的下屬委員會協助進行的工作,應當經市、市轄區的人民政府或者它的派出機關同意並統一安排。市、市轄區的人民政府的有關部門,可以對居民委員會有關的下屬委員會進行業務指導。
第二十一條 本法適用於鄉、民族鄉、鎮的人民政府所在地設立的居民委員會。
第二十二條 省、自治區、直轄市的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可以根據本法制定實施辦法。
第二十三條 本法自1990年1月1日起施行。1954年12月31日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通過的《城市居民委員會組織條例》同時廢止。

⑦ 上海市居民委員會工作條例(2020修正)

第一條為了加強居民委員會建設,服務居民群眾,提高居民自治能力和自治水平,促進社區和諧,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城市居民委員會組織法》和有關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結合本市實際,制定本條例。第二條本市行政區域內居民委員會組織運行、履行自治職能、協助相關工作及保障機制等,適用本條例。第三條居民委員會是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務、自我監督的基層群眾性自治組織,依法組織居民開展自治活動,依法協助政府及其派出機關開展工作。第四條居民委員會工作應當堅持黨的領導、政府指導、依法自治、社會參與,服務居民群眾,形成居民區治理合力。第五條中國共產黨在居民區的基層組織,按照中國共產黨章程進行工作,發揮領導核心作用,領導和支持居民委員會行使職權;依照憲法和法律,支持和保障居民開展自治活動,建立健全居民區治理體系。第六條市和區人民政府對居民委員會的工作給予指導,其職能部門應當對居民委員會的工作給予支持和幫助。

街道辦事處、鄉鎮人民政府應當對居民委員會的組織建設、制度建設、隊伍建設、設施建設等給予具體指導、支持和幫助。第七條國家機關、社會組織、企業事業單位應當支持所在地的居民委員會的工作,通過多種形式共同參與居民區建設和治理。第八條鼓勵居民委員會根據本居民區實際和居民需求,創新服務形式,拓展自治內容,不斷提高居民自治能力和水平。第九條居民委員會根據居民居住狀況、人口規模、公共服務資源配置等因素,按照便於居民自治和服務、管理的原則設置。

居民委員會的設置、撤銷、規模調整,由街道辦事處或者鄉鎮人民政府提出,報區人民政府批准。第十條居民委員會成員包括主任、副主任和委員,由本居民區有選舉權的居民依法選舉產生。

居民委員會成員應當遵守憲法、法律、法規和國家的政策,辦事公道,廉潔奉公,熱心為居民服務,接受居民監督。

居民委員會根據人民調解、綜合治理、公共衛生與計劃生育、社會保障、文化體育、環境和物業管理等工作需要設立若干委員會,依法開展自治活動,依法協助政府及其派出機關做好有關工作。

居民委員會可以分設若干居民小組,開展樓組、弄堂等組織形式的居民自治活動。第十一條居民委員會對居民會議負責並報告工作。

居民會議由全體十八周歲以上的居民或者每戶派代表參加,也可以由每個居民小組選舉代表二至三人參加。居民會議每年至少召開一次。召集居民會議,應當提前通知居民,並公布會議議題和議程。

居民會議由居民委員會依法召集和主持,討論決定下列事項:

(一)制定居民自治章程和居民公約;

(二)審議居民委員會年度工作計劃和報告;

(三)評議居民委員會及其成員的工作;

(四)涉及全體居民利益的其他重要事項。

居民會議有權依法撤換和補選居民委員會成員,撤銷或者變更居民委員會不適當的決定。

居民委員會及其成員、居民應當遵守居民會議作出的決議。第十二條居民委員會以服務居民為宗旨,承擔下列主要任務:

(一)組織居民制定並遵守自治章程和居民公約,召集居民會議,執行居民會議決定,開展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務、自我監督;

(二)調解民間糾紛;

(三)指導和監督業主委員會開展工作,維護居民和業主的合法權益;

(四)支持和引導居民區內的社會組織、企業事業單位、志願者等社會力量參與居民區治理,開展社區協商;

(五)依法協助政府及其派出機關做好與居民利益相關的公共服務、公共管理、公共安全等工作;

(六)組織居民對街道辦事處、鄉鎮人民政府和區人民政府職能部門派出機構及居民區相關公共服務單位進行工作評價;

(七)向街道辦事處、鄉鎮人民政府反映居民的意見、要求和提出建議;

(八)法律、法規規定的其他任務。

突發事件發生時,居民委員會應當按照所在地人民政府的決定和要求,組織、動員居民,開展自救和互救,配合人民政府及其派出機關開展突發事件應對工作。第十三條居民委員會應當根據本居民區實際,組織居民制定居民自治章程和居民公約,經居民會議討論通過後實施。居民自治章程和居民公約應當報街道辦事處或者鄉鎮人民政府備案。

居民自治章程對居民委員會組織建設、居民自治制度和行為規范、監督評議等基本自治事項作出規定。居民公約對本居民區的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務、自我監督的具體事項進行規范。

居民自治章程和居民公約的內容,不得與憲法、法律、法規和國家的政策相抵觸。

居民委員會及其成員、居民應當遵守居民自治章程和居民公約。

⑧ 太原市城鄉社區治理促進條例

第一章總 則第一條為了提高社區治理水平,推進城鄉社區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促進社會和諧穩定,全面提升城鄉文明程度和市民文明素質,打造治理有序、正氣充盈、文明和諧的首善之區,根據有關法律法規,結合本市實際,制定本條例。第二條本條例適用於本市行政區域內城鄉社區建設、治理、服務等活動。

本條例所稱城鄉社區治理,是指在黨的領導下,以城鄉社區為基本單元,政府、居(村)民委員會、社會組織、居民等各類主體廣泛參與,共同推進城鄉社區高質量發展、高效能治理、高品質生活,建設人人有責、人人盡責、人人享有的社會治理共同體的活動。第三條城鄉社區治理工作應當遵守下列原則:

(一)堅持黨的領導,黨建引領;

(二)堅持以人為本,為民服務;

(三)堅持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四)堅持自治、法治、德治相結合;

(五)堅持共建、共治、共享;

(六)堅持城鄉統籌、因地制宜。第四條市、縣(市、區)人民政府應當在本級黨委的領導下,統籌城鄉社區治理工作,將城鄉社區治理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建立城鄉社區治理工作聯席會議制度,研究解決城鄉社區治理中的重大問題。

街道辦事處、鄉(鎮)人民政府承擔城鄉社區治理的具體工作,指導、支持和幫助居(村)民委員會開展工作。第五條市、縣(市、區)民政部門負責對城鄉社區治理的組織協調、指導、檢查和考核工作,可以委託城鄉社區服務機構做好日常工作。

發展和改革、財政、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規劃和自然資源、住房和城鄉建設、城鄉管理、農業農村、衛生健康、房產管理、公安、司法行政、大數據應用以及政府其他部門按照各自職責和本條例規定,做好城鄉社區治理相關工作。第六條工會、共青團、婦聯、文聯、科協、工商聯、殘聯、紅十字會等組織應當在各自職責范圍內協同做好城鄉社區治理工作。第七條居(村)民委員會應當在基層黨組織的領導下,以服務居民為宗旨,發揮基層群眾性自治組織作用,履行法定職責,依照法律法規協助人民政府及其派出機關做好與居民利益相關的社區公共服務、公共管理、公共安全等工作。第八條鼓勵支持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等各類主體參與城鄉社區治理工作。第九條報刊、廣播、電視、網路等媒體應當加強對城鄉社區治理工作的宣傳,營造全社會關心、支持、參與城鄉社區治理的良好氛圍。第十條市、縣(市、區)人民政府及其有關部門應當對在城鄉社區治理中做出突出貢獻的單位和個人,給予表彰和獎勵。第二章社區建設第十一條市人民政府應當組織編制城鄉社區服務體系建設規劃,依法制定城鄉社區綜合服務地方標准。第十二條縣(市、區)人民政府應當根據公共資源配置、人口數量、治理能力等情況劃定社區。城市社區的規模一般與社區居民委員會服務區域相當。

縣(市、區)人民政府及其有關部門應當根據有關法律法規規定,按照國家政策要求,依法及時有序設立或者調整居(村)民委員會。第十三條市、縣(市、區)人民政府編制國土空間規劃、控制性詳細規劃,應當統籌推進養老、托幼、配餐、醫療、購物、文體、警務等生活設施改造,打造功能設施完備、資源配置有效、居民生活便捷的生活服務圈,滿足居民生活需求。第十四條市、縣(市、區)人民政府有關部門、街道辦事處、鄉(鎮)人民政府、居(村)民委員會、駐社區單位以及物業服務企業等應當共建互補,加強城鄉社區環境綜合治理,做好社區環境綠化、垃圾分類、水資源再生利用等工作,美化社區人居環境。第十五條市、縣(市、區)人民政府及其有關部門應當加強農村社區交通運輸、衛生醫療、環境整治、郵政快遞等基礎設施建設,建立運行、維護機制。第十六條市、縣(市、區)人民政府應當採取新建、改(擴)建、購買、租賃、項目配套和整合共享等方式,統籌推進城鄉社區綜合服務設施建設。城鄉社區綜合服務設施建設用地應當納入本級國土空間規劃予以保障。

城鄉社區綜合服務設施主要包括:居(村)民委員會辦公用房、活動場所以及黨群(社區)服務中心、衛生服務中心(站)、養老服務中心以及其他面向居民提供文化、教育、科技、體育、衛生、環境、法律、安全等公共服務的綜合性、多功能設施。

⑨ 城鎮社區居民委員會組織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城市居民委員會組織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令(七屆第21號)

《中華人民共和國城市居民委員會組織法》已由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七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一次會議於1989年12月26日通過,現予公布,自1990年1月1日起施行。

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 楊尚昆
1989年12月26日

中華人民共和國城市居民委員會組織法

(1989年12月26日第七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一次會議通過 1989年12月26日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令第二十一號公布 自1990年1月1日起施行)

第一條 為了加強城市居民委員會的建設,由城市居民群眾依法辦理群眾自己的事情,促進城市基層社會主義民主和城市社會主義物質文明、精神文明建設的發展,根據憲法,制定本法。
第二條 居民委員會是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務的基層群眾性自治組織。
不設區的市、市轄區的人民政府或者它的派出機關對居民委員會的工作給予指導、支持和幫助。居民委員會協助不設區的市、市轄區的人民政府或者它的派出機關開展工作。
第三條 居民委員會的任務:
(一)宣傳憲法、法律、法規和國家的政策,維護居民的合法權益,教育居民履行依法應盡的義務,愛護公共財產,開展多種形式的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活動;
(二)辦理本居住地區居民的公共事務和公益事業;
(三)調解民間糾紛;
(四)協助維護社會治安;
(五)協助人民政府或者它的派出機關做好與居民利益有關的公共衛生、計劃生育、優撫救濟、青少年教育等項工作;
(六)向人民政府或者它的派出機關反映居民的意見、要求和提出建議。
第四條 居民委員會應當開展便民利民的社區服務活動,可以興辦有關的服務事業。
居民委員會管理本居民委員會的財產,任何部門和單位不得侵犯居民委員會的財產所有權。
第五條 多民族居住地區的居民委員會,應當教育居民互相幫助,互相尊重,加強民族團結。
第六條 居民委員會根據居民居住狀況,按照便於居民自治的原則,一般在一百戶至七百戶的范圍內設立。
居民委員會的設立、撤銷、規模調整,由不設區的市、市轄區的人民政府決定。
第七條 居民委員會由主任、副主任和委員共五至九人組成。多民族居住地區,居民委員會中應當有人數較少的民族的成員。
第八條 居民委員會主任、副主任和委員,由本居住地區全體有選舉權的居民或者由每戶派代表選舉產生;根據居民意見,也可以由每個居民小組選舉代表二至三人選舉產生。居民委員會每屆任期三年,其成員可以連選連任。
年滿十八周歲的本居住地區居民,不分民族、種族、性別、職業、家庭出身、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財產狀況、居住期限,都有選舉權和被選舉權;但是,依照法律被剝奪政治權利的人除外。
第九條 居民會議由十八周歲以上的居民組成。
居民會議可以由全體十八周歲以上的居民或者每戶派代表參加,也可以由每個居民小組選舉代表二至三人參加。
居民會議必須有全體十八周歲以上的居民、戶的代表或者居民小組選舉的代表的過半數出席,才能舉行。會議的決定,由出席人的過半數通過。
第十條 居民委員會向居民會議負責並報告工作。
居民會議由居民委員會召集和主持。有五分之一以上的十八周歲以上的居民、五分之一以上的戶或者三分之一以上的居民小組提議,應當召集居民會議。涉及全本居民利益的重要問題,居民委員會必須提請居民會議討論決定。
居民會議有權撤換和補選居民委員會成員。
第十一條 居民委員會決定問題,採取少數服從多數的原則。
居民委員會進行工作,應當採取民主的方法,不得強迫命令。
第十二條 居民委員會成員應當遵守憲法、法律、法規和國家的政策,辦事公道,熱心為居民服務。
第十三條 居民委員會根據需要設人民調解、治安保衛、公共衛生等委員會。居民委員會成員可以兼任下屬的委員會的成員。居民較少的居民委員會可以不設下屬的委員會,由居民委員會的成員分工負責有關工作。
第十四條 居民委員會可以分設若干居民小組,小組長由居民小組推選。
第十五條 居民公約由居民會議討論制定,報不設區的市、市轄區的人民政府或者它的派出機關備案,由居民委員會監督執行。居民應當遵守居民會議的決議和居民公約。
居民公約的內容不得與憲法、法律、法規和國家的政策相抵觸。
第十六條 居民委員會辦理本居住地區公益事業所需的費用,經居民會議討論決定,可以根據自願原則向居民籌集,也可以向本居住地區的受益單位籌集,但是必須經受益單位同意;收支帳目應當及時公布,接受居民監督。
第十七條 居民委員會的工作經費和來源,居民委員會成員的生活補貼費的范圍、標准和來源,由不設區的市、市轄區的人民政府或者上級人民政府規定並撥付;經居民會議同意,可以從居民委員會的經濟收入中給予適當補助。
居民委員會的辦公用房,由當地人民政府統籌解決。
第十八條 依照法律被剝奪政治權利的人編入居民小組,居民委員會應當對他們進行監督和教育。
第十九條 機關、團體、部隊、企業事業組織,不參加所在地的居民委員會,但是應當支持所在地的居民委員會的工作。所在地的居民委員會討論同這些單位有關的問題,需要他們參加會議時,他們應當派代表參加,並且遵守居民委員會的有關決定和居民公約。
前款所列單位的職工及家屬、軍人及隨軍家屬,參加居住地區的居民委員會;其家屬聚居區可以單獨成立家屬委員會,承擔居民委員會的工作,在不設區的市、市轄區的人民政府或者它的派出機關和本單位的指導下進行工作。家屬委員會的工作經費和家屬委員會成員的生活補貼費、辦公用房,由所屬單位解決。
第二十條 市、市轄區的人民政府有關部門,需要居民委員會或者它的下屬委員會協助進行的工作,應當經市、市轄區的人民政府或者它的派出機關同意並統一安排。市、市轄區的人民政府的有關部門,可以對居民委員會有關的下屬委員會進行業務指導。
第二十一條 本法適用於鄉、民族鄉、鎮的人民政府所在地設立的居民委員會。
第二十二條 省、自治區、直轄市的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可以根據本法制定實施辦法。
第二十三條 本法自1990年1月1日起施行。1954年12月31日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通過的《城市居民委員會組織條例》同時廢止。

⑩ 貴陽市社區工作條例

第一章總 則第一條為了加強社區建設和治理,改善社區服務和管理,實現社區和諧、規范、可持續發展,根據有關法律法規的規定,結合本市實際,制定本條例。第二條本市行政區域內的社區建設和治理,服務和管理,適用本條例。
本條例所稱社區,是指居住在一定區域的人群所組成,並且由經批准設立的組織機構提供公共服務和管理的社會生活共同體。第三條社區建設和治理,服務和管理,應當建立政府負責、社會協同、公眾參與和法治保障的體制,堅持以人為本、利民便民,居政分離、因地制宜,公開高效、強化監督,維護居民權益和擴大基層民主的原則。第四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將社區工作作為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內容,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
區(市、縣)人民政府應當制定本區域社區發展規劃,採取有效措施組織實施,統籌整合公共服務資源向社區集中。
制定社區發展規劃,應當充分尊重社區居民意願,注重保護社區生態環境、文化遺產、民族宗教遺址和地方特色景觀,促進社區以及社區居民的全面發展。第五條區(市、縣)人民政府負責本區域內社區的管理。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設立或者確定的職能部門,負責對社區工作的具體指導和協調。第六條社區居民、駐社區單位和社區社會組織,有權參加社區服務管理,對社區建設、治理、服務和管理提出意見、建議,監督社區工作的開展。
社區居民應當遵守法律、法規、公共道德和居民公約,維護社區公共秩序和環境衛生,愛護社區公共設施。鼓勵社區居民參加社區公益活動。第二章社區建設與治理第七條社區建設和治理,應當以服務管理完善、治安秩序良好、文化生活豐富、社區環境優美、公眾廣泛參與、社區文明和諧和居民滿意為目標。第八條社區的范圍,應當以地域面積、服務半徑為主要依據,兼顧公共資源配置、人口數量和居民認同感等因素,合理劃定。
社區的設立、變更或者撤銷,由區(市、縣)人民政府決定,報同級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和市人民政府備案。第九條社區建設應當根據社區工作實際,按照精簡、高效的原則設置機構、核定編制,配備工作人員。第十條社區服務管理機構是區(市、縣)人民政府在社區設立的從事公共服務和社會管理的機構,直接受區(市、縣)人民政府領導。
社區服務管理機構應當圍繞服務群眾、凝聚人心、優化管理、維護穩定和促進和諧的要求,開展社區公共服務和社會管理相關工作。
區(市、縣)人民政府相關職能部門依照職責,對社區服務管理機構進行業務指導。第十一條社區服務管理機構應當負責做好社區內的民生保障、社會治安、計劃生育、城市管理、人力資源、教育、衛生、體育、統計、民政、科普、老齡、殘疾人、民族宗教、僑務和流動人口管理等社會綜合管理事務。第十二條社區服務管理機構應當協調做好社區內的社會管理綜合治理、精神文明建設、國防教育、信訪、維穩、社區矯正和禁毒等綜合性管理事務。第十三條社區服務管理機構應當配合政府相關職能部門做好社區內涉及公安、工商、稅務、安全生產、勞動監察、市政建設、市容環境、物業管理、綠化、環保、水務、交通、質監、食品安全、文化市場監管、森林防火、搶險救災、應急和消防等社會專業管理事務。第十四條除本條例第十一條、第十二條和第十三條規定外,社區服務管理機構還應當履行下列職責:
(一)宣傳、貫徹、執行法律、法規和政策;
(二)為社區居民提供與其生活密切相關的政務、生活和文化等方面的公共服務,組織開展多種形式的便民、利民服務;
(三)指導社區內居(村)民委員會依法開展自治活動,組織社區居民、駐社區單位和社會組織共同參與社區建設和治理。
區(市、縣)人民政府應當依照本條例規定製定社區服務管理指導目錄,明確公共服務和社會管理的具體內容,並且報市人民政府備案。
凡本條例未明確規定和未列入社區服務管理指導目錄,需要新增進入社區開展的工作事項,應當經區(市、縣)人民政府審查批准。第十五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職能部門對社會專業管理事務以及其他不屬於社區職責范圍的工作,不得對社區服務管理機構進行檢查和考核。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職能部門需要委託社區服務管理機構辦理臨時性事務的,應當按照規定程序審核批准,完備委託手續,明確工作責任,加強指導督促,並且按照權隨責走、費隨事轉的方式撥付工作經費。

熱點內容
吉安中級人民法院 發布:2025-01-23 17:23:03 瀏覽:542
喝農葯死亡的法律責任 發布:2025-01-23 17:10:24 瀏覽:462
派出所筆錄雙方沒有簽字有法律效力嗎 發布:2025-01-23 16:12:33 瀏覽:208
社會科學院法律碩士分數線 發布:2025-01-23 16:07:19 瀏覽:913
新舊行政訴訟法對比 發布:2025-01-23 16:06:27 瀏覽:423
我國現行公司法 發布:2025-01-23 15:35:28 瀏覽:555
法碩法學好嗎 發布:2025-01-23 15:05:55 瀏覽:373
淮南法院在哪 發布:2025-01-23 15:05:48 瀏覽:676
朱文軍律師 發布:2025-01-23 14:51:05 瀏覽:295
八項司法舉措 發布:2025-01-23 13:53:57 瀏覽:8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