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規百科 » 煤礦職業衛生規章制度

煤礦職業衛生規章制度

發布時間: 2022-06-19 14:58:53

① 怎樣寫煤礦2013年職業衛生工作計劃

為了做好我礦職業病防治工作,使生產作業環境符合國家職業衛生標准和要求,保護職工健康及其相關權益,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病防治法》第二十一條第二項的規定,制定我礦2013年職業病防治計劃和實施方案。

具體的範文模板鏈接:https://pan..com/s/1UBQeoRGqAN1iHI_POLVJeA

?pwd=7cgr 提取碼: 7cgr

② 規程煤礦職業病防治與管理有何規定

第七百四十四條 煤礦企業必須按國家有關法律、法規的規定,對新入礦工人進行職業健康檢查,並建立健康檔案;對接塵工人的職業健康檢查必須拍照胸大片。

煤礦企業應按照國家法律、法規和衛生行政主管部門的規定定期對接觸粉塵、毒物及有害物理因素等的作業人員進行職業健康檢查。對檢查出的職業病患者,煤礦企業必須按國家規定及時給以治療、療養和調離有害作業崗位,並做好健康監護及職業病報告工作。

查體時間間隔必須符合下列要求:

(一)對在崗接觸粉塵作業工人,岩石掘進工種每2~3年拍片檢查1次;混合工種每3~4年拍片檢查1次;純採煤工種每4~5年拍片檢查1次。

(二)對離崗工人必須進行離崗的職業性健康檢查。

(三)對接觸毒物、放射線的人員每年檢查1次。

職業性健康檢查、職業病診斷、職業病治療應由取得相應資格的職業衛生機構承擔。

第七百四十五條 Ⅰ期塵肺患者每年復查1次。

疑似塵肺患者(0+):岩石掘進工種每年拍片復查1次、混合工種每2年拍片復查1次、純採煤工種每3年拍片復查1次。

③ 《煤礦職業健康宣傳教育培訓制度》、《煤礦崗位職業健康操作規程》幫忙處理處理!

操 作 規 程 為了預防、控制和消除職業病危害,防治職業病發生,保護勞動者健康及其相關權益。根據石寶鐵礦集團公司開采工藝及實際生和情況,制定本操作規程。 一、各級管理和使用、維護人員要服從專業部門和相關人員的檢查指導。 二、接觸粉塵、雜訊作業的職工,必須按規定穿戴、使用個人防護用品。 三、一應盡可能降低粉塵污染源,採用濕式鑿岩,放炮後噴霧降塵,加強礦山道路灑水降塵。 四、加強個體防護意識,正確使用防護用品。 五、加強各種機械設備維護、檢修、避免機械部件松動,減少雜訊。 六、加強健康管理和宣傳教育,.提高勞動者健康警識,科學合理安排作業時間。 職業衛生教育培訓制度 為提高職工的自我保護意識和能力,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病防治法》第三十一條的規定,結合本企業實際,組織對職工進行職業衛生法規、職業衛生知識、操作規程、職業病防護設備和個人使用的職業病防護用品的正確使用、維護的培訓,特製定本制度。 一、培訓內容 1、職業衛生法律、法規與標准; 2、職業衛生基本知識; 3、職業衛生管理制度和操作規程; 4、正確使用、維護職業病防護設備和個人使用的職業病防護用品; 5、發生事故時的應急救援措施。 二、培訓的對象與方式 l、新進企業職工的培訓:企業部、車間、班組三級教育 2、車間之間的職工調動教育 3、車間內部的職工調動教育 4、臨時工的教育 5、定期教育 三、組織實施部門、經費保障 愣球,趕緊給分哇,球也不會你還干個毛了

④ 工作場所職業衛生監督管理規定的法規內容

第一條 為了加強職業衛生監督管理工作,強化用人單位職業病防治的主體責任,預防、控制職業病危害,保障勞動者健康和相關權益,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病防治法》等法律、行政法規,制定本規定。
第二條 用人單位的職業病防治和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門對其實施監督管理,適用本規定。
第三條 用人單位應當加強職業病防治工作,為勞動者提供符合法律、法規、規章、國家職業衛生標准和衛生要求的工作環境和條件,並採取有效措施保障勞動者的職業健康。
第四條 用人單位是職業病防治的責任主體,並對本單位產生的職業病危害承擔責任。
用人單位的主要負責人對本單位的職業病防治工作全面負責。
第五條 國家安全生產監督管理總局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病防治法》和國務院規定的職責,負責全國用人單位職業衛生的監督管理工作。
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門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病防治法》和本級人民政府規定的職責,負責本行政區域內用人單位職業衛生的監督管理工作。
第六條 為職業病防治提供技術服務的職業衛生技術服務機構,應當依照《職業衛生技術服務機構監督管理暫行辦法》和有關標准、規范、執業准則的要求,為用人單位提供技術服務。
第七條 任何單位和個人均有權向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門舉報用人單位違反本規定的行為和職業病危害事故。 第八條 職業病危害嚴重的用人單位,應當設置或者指定職業衛生管理機構或者組織,配備專職衛生管理人員。
其他存在職業病危害的用人單位,勞動者超過100人的,應當設置或指定職業衛生管理機構或者組織,配備專職職業衛生管理人員;勞動者在100人以下的,應當配備專職或者兼職的職業衛生管理人員,負責本單位的職業病防治工作。
第九條 用人單位的主要負責人和職業衛生管理人員應當具備與本單位所從事的生產經營活動相適應的職業衛生知識和管理能力,並接受職業衛生培訓。
用人單位主要負責人、職業衛生管理人員的職業衛生培訓,應當包括下列主要內容:
(一)職業衛生相關法律、法規、規章和國家職業衛生標准;
(二)職業病危害預防和控制的基本知識;
(三)職業衛生管理相關知識;
(四)國家安全生產監督管理總局規定的其他內容。
第十條 用人單位應當對勞動者進行上崗前的職業衛生培訓和在崗期間的定期職業衛生培訓,普及職業衛生知識,督促勞動者遵守職業病防治的法律、法規、規章、國家職業衛生標准和操作規程。
用人單位應當對職業病危害嚴重的崗位的勞動者,進行專門的職業衛生培訓,經培訓合格後方可上崗作業。
因變更工藝、技術、設備、材料,或者崗位調整導致勞動者接觸的職業病危害因素發生變化的,用人單位應當重新對勞動者進行上崗前的職業衛生培訓。
第十一條 存在職業病危害的用人單位應當制定職業病危害防治計劃和實施方案,建立、健全下列職業衛生管理制度和操作規程:
(一)職業病危害防治責任制度;
(二)職業病危害警示與告知制度;
(三)職業病危害項目申報制度;
(四)職業病防治宣傳教育培訓制度;
(五)職業病防護設施維護檢修制度;
(六)職業病防護用品管理制度;
(七)職業病危害監測及評價管理制度;
(八)建設項目職業衛生「三同時」管理制度;
(九)勞動者職業健康監護及其檔案管理制度;
(十)職業病危害事故處置與報告制度;
(十一)職業病危害應急救援與管理制度;
(十二)崗位職業衛生操作規程;
(十三)法律、法規、規章規定的其他職業病防治制度。
第十二條 產生職業病危害的用人單位的工作場所應當符合下列基本要求:
(一)生產布局合理,有害作業與無害作業分開;
(二)工作場所與生活場所分開,工作場所不得住人;
(三)有與職業病防治工作相適應的有效防護設施;
(四)職業病危害因素的強度或者濃度符合國家職業衛生標准;
(五)有配套的更衣間、洗浴間、孕婦休息間等衛生設施;
(六)設備、工具、用具等設施符合保護勞動者生理、心理健康的要求;
(七)法律、法規、規章和國家職業衛生標準的其他規定。
第十三條 用人單位工作場所存在職業病目錄所列職業病的危害因素的,應當按照《職業病危害項目申報辦法》的規定,及時、如實向所在地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門申報職業病危害項目,並接受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門的監督檢查。
第十四條 新建、改建、擴建的工程建設項目和技術改造、技術引進項目(以下統稱建設項目)可能產生職業病危害的,建設單位應當按照《建設項目職業衛生「三同時」監督管理暫行辦法》的規定,向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門申請備案、審核、審查和竣工驗收。
第十五條 產生職業病危害的用人單位,應當在醒目位置設置公告欄,公布有關職業病防治的規章制度、操作規程、職業病危害事故應急救援措施和工作場所職業病危害因素檢測結果。
存在或者產生職業病危害的工作場所、作業崗位、設備、設施,應當按照《工作場所職業病危害警示標識》(GBZ158)的規定,在醒目位置設置圖形、警示線、警示語句等警示標識和中文警示說明。警示說明應當載明產生職業病危害的種類、後果、預防和應急處置措施等內容。
存在或產生高毒物品的作業崗位,應當按照《高毒物品作業崗位職業病危害告知規范》(GBZ/T203)的規定,在醒目位置設置高毒物品告知卡,告知卡應當載明高毒物品的名稱、理化特性、健康危害、防護措施及應急處理等告知內容與警示標識。
第十六條 用人單位應當為勞動者提供符合國家職業衛生標準的職業病防護用品,並督促、指導勞動者按照使用規則正確佩戴、使用,不得發放錢物替代發放職業病防護用品。
用人單位應當對職業病防護用品進行經常性的維護、保養,確保防護用品有效,不得使用不符合國家職業衛生標准或者已經失效的職業病防護用品。
第十七條 在可能發生急性職業損傷的有毒、有害工作場所,用人單位應當設置報警裝置,配置現場急救用品、沖洗設備、應急撤離通道和必要的泄險區。
現場急救用品、沖洗設備等應當設在可能發生急性職業損傷的工作場所或者臨近地點,並在醒目位置設置清晰的標識。
在可能突然泄漏或者逸出大量有害物質的密閉或者半密閉工作場所,除遵守本條第一款、第二款規定外,用人單位還應當安裝事故通風裝置以及與事故排風系統相連鎖的泄漏報警裝置。
生產、銷售、使用、貯存放射性同位素和射線裝置的場所,應當按照國家有關規定設置明顯的放射性標志,其入口處應當按照國家有關安全和防護標準的要求,設置安全和防護設施以及必要的防護安全聯鎖、報警裝置或者工作信號。放射性裝置的生產調試和使用場所,應當具有防止誤操作、防止工作人員受到意外照射的安全措施。用人單位必須配備與輻射類型和輻射水平相適應的防護用品和監測儀器,包括個人劑量測量報警、固定式和攜帶型輻射監測、表面污染監測、流出物監測等設備,並保證可能接觸放射線的工作人員佩戴個人劑量計。
第十八條 用人單位應當對職業病防護設備、應急救援設施進行經常性的維護、檢修和保養,定期檢測其性能和效果,確保其處於正常狀態,不得擅自拆除或者停止使用。
第十九條 存在職業病危害的用人單位,應當實施由專人負責的工作場所職業病危害因素日常監測,確保監測系統處於正常工作狀態。
第二十條 存在職業病危害的用人單位,應當委託具有相應資質的職業衛生技術服務機構,每年至少進行一次職業病危害因素檢測。
職業病危害嚴重的用人單位,除遵守前款規定外,應當委託具有相應資質的職業衛生技術服務機構,每三年至少進行一次職業病危害現狀評價。
檢測、評價結果應當存入本單位職業衛生檔案,並向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門報告和勞動者公布。
第二十一條 存在職業病危害的用人單位,有下述情形之一的,應當及時委託具有相應資質的職業衛生技術服務機構進行職業病危害現狀評價:
(一)初次申請職業衛生安全許可證,或者職業衛生安全許可證有效期屆滿申請換證的;
(二)發生職業病危害事故的;
(三)國家安全生產監督管理總局規定的其他情形。
用人單位應當落實職業病危害現狀評價報告中提出的建議和措施,並將職業病危害現狀評價結果及整改情況存入本單位職業衛生檔案。
第二十二條 用人單位在日常的職業病危害監測或者定期檢測、現狀評價過程中,發現工作場所職業病危害因素不符合國家職業衛生標准和衛生要求時,應當立即採取相應治理措施,確保其符合職業衛生環境和條件的要求;仍然達不到國家職業衛生標准和衛生要求的,必須停止存在職業病危害因素的作業;職業病危害因素經治理後,符合國家職業衛生標准和衛生要求的,方可重新作業。
第二十三條 向用人單位提供可能產生職業病危害的設備的,應當提供中文說明書,並在設備的醒目位置設置警示標識和中文警示說明。警示說明應當載明設備性能、可能產生的職業病危害、安全操作和維護注意事項、職業病防護措施等內容。
用人單位應當檢查前款規定的事項,不得使用不符合要求的設備。
第二十四條 向用人單位提供可能產生職業病危害的化學品、放射性同位素和含有放射性物質的材料的,應當提供中文說明書。說明書應當載明產品特性、主要成份、存在的有害因素、可能產生的危害後果、安全使用注意事項、職業病防護和應急救治措施等內容。產品包裝應當有醒目的警示標識和中文警示說明。貯存上述材料的場所應當在規定的部位設置危險物品標識或者放射性警示標識。
用人單位應當檢查前款規定的事項,不得使用不符合要求的材料。
第二十五條 任何用人單位不得使用國家明令禁止使用的可能產生職業病危害的設備或者材料。
第二十六條 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將產生職業病危害的作業轉移給不具備職業病防護條件的單位和個人。不具備職業病防護條件的單位和個人不得接受產生職業病危害的作業。
第二十七條 用人單位應當優先採用有利於防治職業病危害和保護勞動者健康的新技術、新工藝、新材料、新設備,逐步替代產生職業病危害的技術、工藝、材料、設備。
第二十八條 用人單位對採用的技術、工藝、材料、設備,應當知悉其可能產生的職業病危害,並採取相應的防護措施。對有職業病危害的技術、工藝、設備、材料,故意隱瞞其危害而採用的,用人單位對其所造成的職業病危害後果承擔責任。
第二十九條 用人單位與勞動者訂立勞動合同(含聘用合同,下同)時,應當將工作過程中可能產生的職業病危害及其後果、職業病防護措施和待遇等如實告知勞動者,並在勞動合同中寫明,不得隱瞞或者欺騙。
勞動者在履行勞動合同期間因工作崗位或者工作內容變更,從事與所訂立勞動合同中未告知的存在職業病危害的作業時,用人單位應當依照前款規定,向勞動者履行如實告知的義務,並協商變更原勞動合同相關條款。
用人單位違反本條規定的,勞動者有權拒絕從事存在職業病危害的作業,用人單位不得因此解除與勞動者所訂立的勞動合同。
第三十條 對從事接觸職業病危害因素作業的勞動者,用人單位應當按照《用人單位職業健康監護監督管理辦法》、《放射工作人員職業健康管理辦法》、《職業健康監護技術規范》(GBZ188)、《放射工作人員職業健康監護技術規范》(GBZ235)等有關規定組織上崗前、在崗期間、離崗時的職業健康檢查,並將檢查結果書面如實告知勞動者。
職業健康檢查費用由用人單位承擔。
第三十一條 用人單位應當按照《用人單位職業健康監護監督管理辦法》的規定,為勞動者建立職業健康監護檔案,並按照規定的期限妥善保存。
職業健康監護檔案應當包括勞動者的職業史、職業病危害接觸史、職業健康檢查結果、處理結果和職業病診療等有關個人健康資料。
勞動者離開用人單位時,有權索取本人職業健康監護檔案復印件,用人單位應當如實、無償提供,並在所提供的復印件上簽章。
第三十二條 勞動者健康出現損害需要進行職業病診斷、鑒定的,用人單位應當如實提供職業病診斷、鑒定所需的勞動者職業史和職業病危害接觸史、工作場所職業病危害因素檢測結果和放射工作人員個人劑量監測結果等資料。
第三十三條 用人單位不得安排未成年工從事接觸職業病危害的作業,不得安排有職業禁忌的勞動者從事其所禁忌的作業,不得安排孕期、哺乳期女職工從事對本人和胎兒、嬰兒有危害的作業。
第三十四條 用人單位應當建立健全下列職業衛生檔案資料:
(一)職業病防治責任制文件;
(二)職業衛生管理規章制度、操作規程;
(三)工作場所職業病危害因素種類清單、崗位分布以及作業人員接觸情況等資料;
(四)職業病防護設施、應急救援設施基本信息,以及其配置、使用、維護、檢修與更換等記錄;
(五)工作場所職業病危害因素檢測、評價報告與記錄;
(六)職業病防護用品配備、發放、維護與更換等記錄;
(七)主要負責人、職業衛生管理人員和職業病危害嚴重工作崗位的勞動者等相關人員職業衛生培訓資料;
(八)職業病危害事故報告與應急處置記錄;
(九)勞動者職業健康檢查結果匯總資料,存在職業禁忌證、職業健康損害或者職業病的勞動者處理和安置情況記錄;
(十)建設項目職業衛生「三同時」有關技術資料,以及其備案、審核、審查或者驗收等有關回執或者批復文件;
(十一)職業衛生安全許可證申領、職業病危害項目申報等有關回執或者批復文件;
(十二)其他有關職業衛生管理的資料或者文件。
第三十五條 用人單位發生職業病危害事故,應當及時向所在地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門和有關部門報告,並採取有效措施,減少或者消除職業病危害因素,防止事故擴大。對遭受或者可能遭受急性職業病危害的勞動者,用人單位應當及時組織救治、進行健康檢查和醫學觀察,並承擔所需費用。
用人單位不得故意破壞事故現場、毀滅有關證據,不得遲報、漏報、謊報或者瞞報職業病危害事故。
第三十六條 用人單位發現職業病病人或者疑似職業病病人時,應當按照國家規定及時向所在地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門和有關部門報告。
第三十七條 工作場所使用有毒物品的用人單位,應當按照有關規定向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門申請辦理職業衛生安全許可證。
第三十八條 用人單位在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門行政執法人員依法履行監督檢查職責時,應當予以配合,不得拒絕、阻撓。 第三十九條 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門應當依法對用人單位執行有關職業病防治的法律、法規、規章和國家職業衛生標準的情況進行監督檢查,重點監督檢查下列內容:
(一)設置或者指定職業衛生管理機構或者組織,配備專職或者兼職的職業衛生管理人員情況;
(二)職業衛生管理制度和操作規程的建立、落實及公布情況;
(三)主要負責人、職業衛生管理人員和職業病危害嚴重的工作崗位的勞動者職業衛生培訓情況;
(四)建設項目職業衛生「三同時」制度落實情況;
(五)工作場所職業病危害項目申報情況;
(六)工作場所職業病危害因素監測、檢測、評價及結果報告和公布情況;
(七)職業病防護設施、應急救援設施的配置、維護、保養情況,以及職業病防護用品的發放、管理及勞動者佩戴使用情況;
(八)職業病危害因素及危害後果警示、告知情況;
(九)勞動者職業健康監護、放射工作人員個人劑量監測情況;
(十)職業病危害事故報告情況;
(十一)提供勞動者健康損害與職業史、職業病危害接觸關系等相關資料的情況;
(十二)依法應當監督檢查的其他情況。
第四十條 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門應當建立健全職業衛生監督檢查制度,加強行政執法人員職業衛生知識的培訓,提高行政執法人員的業務素質。
第四十一條 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門應當加強建設項目職業衛生「三同時」的監督管理,建立健全相關資料的檔案管理制度。
第四十二條 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門應當加強職業衛生技術服務機構的資質認可管理和技術服務工作的監督檢查,督促職業衛生技術服務機構公平、公正、客觀、科學地開展職業衛生技術服務。
第四十三條 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門應當建立健全職業病危害防治信息統計分析制度,加強對用人單位職業病危害因素檢測、評價結果、勞動者職業健康監護信息以及職業衛生監督檢查信息等資料的統計、匯總和分析。
第四十四條 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門應當按照有關規定,支持、配合有關部門和機構開展職業病的診斷、鑒定工作。
第四十五條 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門行政執法人員依法履行監督檢查職責時,應當出示有效的執法證件。
行政執法人員應當忠於職守,秉公執法,嚴格遵守執法規范;涉及被檢查單位的技術秘密、業務秘密以及個人隱私的,應當為其保密。
第四十六條 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門履行監督檢查職責時,有權採取下列措施:
(一)進入被檢查單位及工作場所,進行職業病危害檢測,了解情況,調查取證;
(二)查閱、復制被檢查單位有關職業病危害防治的文件、資料,採集有關樣品;
(三)責令違反職業病防治法律、法規的單位和個人停止違法行為;
(四)責令暫停導致職業病危害事故的作業,封存造成職業病危害事故或者可能導致職業病危害事故發生的材料和設備;
(五)組織控制職業病危害事故現場。
在職業病危害事故或者危害狀態得到有效控制後,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門應當及時解除前款第四項、第五項規定的控制措施。
第四十七條 發生職業病危害事故,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門應當依照國家有關規定報告事故和組織事故的調查處理。 第四十八條 用人單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給予警告,責令限期改正,可以並處5千元以上2萬元以下的罰款:
(一)未按照規定實行有害作業與無害作業分開、工作場所與生活場所分開的;
(二)用人單位的主要負責人、職業衛生管理人員未接受職業衛生培訓的。
第四十九條 用人單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給予警告、責令限期改正、逾期未改正的,處10萬元以下的罰款:
(一)未按照規定製定職業病防治計劃和實施方案的;
(二)未按照規定設置或者指定職業衛生管理機構或者組織,或者未配備專職或者兼職的職業衛生管理人員的;
(三)未按照規定建立、健全職業衛生管理制度和操作規程的;
(四)未按照規定建立、健全職業衛生檔案和勞動者健康監護檔案的;
(五)未建立、健全工作場所職業病危害因素監測及評價制度的;
(六)未按照規定公布有關職業病防治的規章制度、操作規程、職業病危害事故應急救援措施的;
(七)未按照規定組織勞動者進行職業衛生培訓,或者未對勞動者個體防護採取有效的指導、督促措施的;
(八)工作場所職業病危害因素檢測、評價結果未按照規定存檔、上報和公布的。
第五十條 用人單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責令限期改正,給予警告,可以並處5萬元以上10萬元以下的罰款:
(一)未按照規定及時、如實申報產生職業病危害的項目的;
(二)未實施由專人負責職業病危害因素日常監測,或者監測系統不能正常監測的;
(三)訂立或者變更勞動合同時,未告知勞動者職業病危害真實情況的;
(四)未按照規定組織勞動者進行職業健康檢查、建立職業健康監護檔案或者未將檢查結果書面告知勞動者的;
(五)未按照規定在勞動者離開用人單位時提供職業健康監護檔案復印件的。
第五十一條 用人單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給予警告,責令限期改正;逾期未改正的,處5萬元以上20萬元以下的罰款;情節嚴重的責令停止產生職業病危害的作業,或者提請有關人民政府按照國務院規定的許可權責令關閉:
(一)工作場所職業病危害因素的強度或者濃度超過國家職業衛生標準的;
(二)未提供職業病防護設施和勞動者使用的職業病防護用品,或者提供的職業病防護設施和勞動者使用的職業病防護用品不符合國家職業衛生標准和衛生要求的;
(三)未按照規定對職業病防護設備、應急救援設施和勞動者職業病防護用品進行維護、檢修、檢測,或者不能保持正常運行、使用狀態的;
(四)未按照規定對工作場所職業病危害因素進行檢測、現狀評價的;
(五)工作場所職業病危害因素經治理仍然達不到國家職業衛生標准和衛生要求時,未停止存在職業病危害因素的作業的;
(六)發生或者可能發生急性職業病危害事故,未立即採取應急救援和控制措施或者未按照規定及時報告的;
(七)未按照規定在產生嚴重職業病危害的作業崗位醒目位置設置警示標識和中文警示說明的;
(八)拒絕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門監督檢查的;
(九)隱瞞、偽造、篡改、毀損職業健康監護檔案、工作場所職業病危害因素檢測評價結果等相關資料,或者不提供職業病診斷、鑒定所需要資料的;
(十)未按照規定承擔職業病診斷、鑒定費用和職業病病人的醫療、生活保障費用的。
第五十二條 用人單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責令限期改正,並處5萬元以上30萬元以下的罰款;情節嚴重的,責令停止產生職業病危害的作業或提請有關人民政府按照國務院規定的許可權責令關閉:
(一)隱瞞技術、工藝、設備、材料所產生的職業病危害而採用的;
(二)隱瞞本單位職業衛生真實情況的;
(三)可能發生急性職業損傷的有毒、有害工作場所或者放射工作場所不符合本規定第十七條規定的;
(四)使用國家明令禁止使用的可能產生職業病危害的設備或者材料的;
(五)將產生職業病危害的作業轉移給沒有職業病防護條件的單位和個人,或者沒有職業病防護條件的單位和個人接受產生職業病危害的作業的;
(六)擅自拆除、停止使用職業病防護設備或者應急救援設施的;
(七)安排未經職業健康檢查的勞動者、有職業禁忌的勞動者、未成年工或者孕期、哺乳期女職工從事接觸產生職業病危害的作業或者禁忌作業的。
(八)違章指揮和強令勞動者進行沒有職業病防護措施的作業的。
第五十三條 用人單位違反《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病防治法》的規定,已經對勞動者生命健康造成嚴重損害的,責令停止產生職業病危害的作業或者提請有關人民政府按照國務院規定的許可權責令關閉,並處10萬元以上50萬元以下的罰款。
造成重大職業病危害事故或者其他嚴重後果,構成犯罪的,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五十四條 向用人單位提供可能產生職業病危害的設備或者材料,未按照規定提供中文說明書或者設置警示標識和中文警示說明的,責令限期改正,給予警告,並處5萬元以上20萬元以下的罰款。
第五十五條 用人單位未按照規定報告職業病、疑似職業病的,責令限期改正,給予警告,可以並處1萬元以下的罰款;弄虛作假的,並處2萬元以上5萬元以下的罰款。
第五十六條 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門及其行政執法人員未按照規定報告職業病危害事故的,依照有關規定給予處理;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五十七條 本規定所規定的行政處罰,由縣級以上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門決定。法律、行政法規和國務院有關規定對行政處罰決定機關另有規定的,依照其規定。 第五十八條 本規定下列用語的含義:
(一)工作場所,是指勞動者進行職業活動的所有地點,包括建設單位施工場所;
(二)職業病危害嚴重的用人單位,是指建設項目職業病危害分類管理目錄中所列職業病危害嚴重行業的用人單位。
建設項目職業病危害分類管理目錄由國家安全生產監督管理總局公布。各省級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門可以根據本地區實際情況,對分類目錄作出補充規定。
第五十九條 本規定未規定的其他有關職業病防治事項,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病防治法》和其他有關法律、法規、規章的規定執行。
第六十條 煤礦的職業病防治和煤礦安全監察機構對其實施監察,依照本規定和國家安全生產監督管理總局的其他有關規定執行。
第六十一條 本規定自2012年6月1日起施行。2009年7月1日國家安全生產監督管理總局公布的《作業場所職業健康監督管理暫行規定》同時廢止。

⑤ 煤礦職業危害防治規章制度

職業危害預防制度
為預防、控制和消除職業危害,加強對塵毒危害和職業病防治工作的管理,保證職工的身體健康,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病防冶法》,制定本制度。
一、 管理機構與職責
1、 安全、衛生及相關部門負責本單位塵毒防冶工作的領導和管理工作,其職責是:
⑴、 制定通風規章制度,負責通風系統的設計和資料管理,繪制相關圖表,鑒定礦井通風指標。
⑵、 負責制定礦山勞動保護措施計劃和除塵、毒設備、儀器、材料計劃。
⑶、 測定、報告作業場所塵毒濃度以及其它職業危害情況。
⑷、 開展塵毒作業現場橫檢查、管理、指導工作,有權制止、處理違章作業。
⑸、 負責職業病查體時和人員的確定,協調安排職防、勞資等部門組織體檢、復查等工作。
⑹、 負責職業病患者的脫塵和管理工作。
⑺、 負責接塵、接毒作業人員的培訓和教育工作。
⑻、 負責制定礦井火災時的通風方法。
⑼、 負責產生塵毒危害作業項目的設計審查和竣工驗收。
2、 礦衛生所負責礦內職業病防治與管理工作,其職責是:
⑴、 負責執行本單位職業病患者檢查、冶療、療養管理等實施辦法。
⑵、 貫徹有關職業病管理的規定,並監督實施。
⑶、 按規定負責協助、組織職業病患者的健康檢查工作。
⑷、 參與礦山職業病患者勞動能力的鑒定工作。
⑸、 組織開展職業病防冶教育工作。
⑹、 協調辦理與各部門的有關專業工作。
二、 職業病防冶
1、 職業病是職工在生產環境中,由於生產性有害因素而引起的各種疾病的總稱。礦山職業病按國家規定種類執行。
2、 公司招錄新工人,上崗前職工醫院必須按本崗位職業危害的范圍進行規定內容的健康檢查,不合格者嚴禁錄用。
3、 對從事粉塵作業的人員應進行定期檢查,矽肺病患者應定期復查,檢查時間為:
⑴、 矽肺觀察對象和各期矽肺病患者每年復查一次,亦可與定期檢查一同復查。
⑵、 對接塵工齡超過矽肺最短發病工齡(15年)者,脫塵後每四年檢查一次,連檢三次無症狀者再檢時間由職業病防冶部門確定。
⑶、 離崗退養職工接塵工齡不是15年的,於辦理退養手續的當年或次年安排查體,無症狀者,今後不再安排查體。接塵超過15年的第14條規定執行。
4、 其它職業危害可根據情況不定期檢查。
5、 職業危害的健康檢查由安全生產部門、職工醫院及生產單位提出名單,經審查合格後組織進行檢查。未經公司審查安排查體、自身查體的檢查結果無效。
6、 職工退養後繼續人事有關原職業危害相同的作業,造成職業病或加重病情的,按有關規定執行。
三、 職業病范圍與冶療規定
1、 職業病范圍:
按國家現行職業病范圍內規定的,與所從事的職業危害相差的職業病病種執行。
2、 冶療規定:
⑴、 對已確診的各期矽肺病例人均應立即調離接塵崗位,實行冶療或療養。
Ⅰ期:安排脫塵工作
Ⅱ期、Ⅲ期:(含Ⅰ期合並活動性肺結核及代償機能乙、丙者),照顧安排脫塵工作。
⑵、 對於職業病患者,要積極開展治療工作,脫離原職業危害,適當照顧安排工作,醫療終結確診為殘廢或醫療無效死亡時,應按上極有關規定處理。
四、 必須保證職業病患者正當醫療制度,嚴格審批手續,對違章者費用自理。
五、 本制度適用於公司內部所有職工,制度中如有與國家現行規定相抵觸的,以國家現行法規為准,未盡事項按國家有關規定執行。

職業危害防治目標管理責任制

為貫徹落實《職業病防治法》,切實保護廣大勞動者的身體健康,有效預防、控制和消除職業病危害,特製定如下目標管理責任制:
一、接觸職業病危害的基本情況,其中包括:
接觸職業病因素人數 130 人,主要為粉塵危害因素;
二、將職業病防治納入議事日程,每季定期召開一次會議;
三、設置職業病防治管理機構、監督機構、配備職業衛生專職人員,本單位擬設置專職人員 2 人,兼職人員 3 人;
四、制定職業病防治計劃和實施方案;
五、按規定進行職業病危害項目申報;
六、每年撥專款15萬元,作為職業病防治基金;
七、對新建、改建、擴建的有職業病危害的建設項目實施「三同時」(同時設計、同時施工、同時驗收);
八、建立健全職業衛生管理制度,職業病危害事故應急救援預案,強化工作場所防護設施和個人防護用品的管理,完善職業衛生操作規范,嚴格遵守職業病危害因素檢測及評價制度;
九、做好職業衛生權利保障,落實勞動者的知情權。對在有害作業場所工作的職工進行健康教育和職業衛生培訓;
十、定期對接觸有害作業的職工進行健康檢查,對孕婦、哺乳期女工或職業禁忌者的職業健康進行特殊保護;
十一、依靠科技進步,研製、開發、推廣、運用有利於職業病防治和保護勞動者健康的新技術、新工藝、新材料,提高本單位職業病防治科學技術水平。

綜合防塵安全技術措施

二O一O年十月十一日

會 審 記 錄

編制
單位 甕安縣萬靈煤礦 日 期
編制人 胡 鑄 仁




人 安全礦長
生產礦長
安 全 科
生 技 科
通 風 隊
機 電 隊
采 煤 隊
掘 進一 隊
掘 進二 隊
維 修 班

批准人 技術負責人
礦 長

萬靈煤礦綜合防塵安全技術措施
為了搞好礦井防塵管理工作,保證礦井安全生產和職工身體健康,特製定本綜合防塵管理制度和措施。
一、職業危害防治目標管理責任制
為貫徹落實《職業病防治法》,切實保護廣大勞動者的身體健康,有效預防、控制和消除職業病危害,特製定如下目標管理責任制:
1、接觸職業病危害的基本情況,其中包括:
接觸職業病因素人數 130 人,主要為粉塵危害因素;
2、將職業病防治納入議事日程,每季定期召開一次會議;
3、設置職業病防治管理機構、監督機構、配備職業衛生專職人員,本單位擬設置專職人員 2 人,兼職人員 3 人;
4、制定職業病防治計劃和實施方案;
5、按規定進行職業病危害項目申報;
6、每年撥專款15萬元,作為職業病防治基金;
7、對新建、改建、擴建的有職業病危害的建設項目實施「三同時」(同時設計、同時施工、同時驗收);
8、建立健全職業衛生管理制度,職業病危害事故應急救援預案,強化工作場所防護設施和個人防護用品的管理,完善職業衛生操作規范,嚴格遵守職業病危害因素檢測及評價制度;
9、做好職業衛生權利保障,落實勞動者的知情權。對在有害作業場所工作的職工進行健康教育和職業衛生培訓;
10、定期對接觸有害作業的職工進行健康檢查,對孕婦、哺乳期女工或職業禁忌者的職業健康進行特殊保護;
11、依靠科技進步,研製、開發、推廣、運用有利於職業病防治和保護勞動者健康的新技術、新工藝、新材料,提高本單位職業病防治科學技術水平。
二、礦井綜合防塵措施
雖然我礦粉塵經鑒定無爆炸性,但粉塵對人體危害大。因此,必須從防治塵源和消滅積塵方面加強管理。
(一)減少粉塵產生,採取除塵措施
1、礦明確由安全副礦長具體負責礦井綜合防塵工作,礦技術負責人對礦防塵工作負責技術管理,礦安排兩名工作責任心強的同志負責全礦防塵工作、其編制歸通風安全科。
2、礦必須在地面修建一個容量不小於200m3的防塵水池,並經常保持儲備有足夠的防塵水。
3、建立和健全防塵水管路系統,以滿足現場生產及防塵灑水的需要,防塵管路必須敷設到所有採掘工作面和下煤(矸)眼,每隔50~100m設一個三通閥門。
4、井下所有的下煤(矸)眼必須安裝有噴霧灑水裝置,每個噴霧灑水裝置必須霧化好,靈敏可靠、使用正常。
5、採掘工作面必須實行濕式打眼,堅持使用水炮泥,掘進工作面20m范圍內放炮前後必須堅持對巷道四周進行沖洗。
6、必須堅持定期清掃積塵,主要進回風巷至少每月清掃或沖洗一次;采區內巷道積塵沖洗周期由礦技術負責人決定、必須保證井下所有巷道內不得有煤(岩)塵堆積。
7、井下採掘工、轉煤工、裝車工、打眼工、放炮員、瓦斯員等必須堅持配戴防塵口罩。
8、礦井必須繪制防塵系統圖,建立防塵設施台帳,做到記錄准確、符合實際。
9、做到合理配風,以利防止粉塵的產生。井下各種巷道的風量和風速應符合《煤礦安全規程》的規定,不得隨意減少巷道施工斷面,各種材料按規定存放和堆碼整齊,不得人為造成通風斷面減少,如遇非人為因素造成巷道斷面變小,必須盡快組織人員清透。
10、礦井必須按規定安裝隔爆設施,隔爆設施的安裝地點、數量、水量及安裝質量符合規定,並建立隔爆設施台帳,做到記錄准確、符合實際;防塵工必須經常檢查水袋完好狀況和水量情況,發現不合格的必須立更換和整改。
11、礦按《粉塵防治規范》的要求,配備一人專職負責測定工作。粉塵測點布置符合《礦井粉塵測定及評定辦法》的規定。井下各測點的全塵、呼吸性粉塵、粉塵分散度、游離二氧化硅含量的測定次數必須符合《煤礦安全規程》的有關規定;粉塵測定結果必須每月報礦。
12、測塵工必須做好測塵儀表的維修及校正工作,保證儀表能正常使用。礦井綜合防塵負責人要經常檢查情況,發現問題,必須批評指出,監督整改。
13、綜合防塵工作必須實行齊抓共管、礦井防塵設施的安裝使用必須明確責任並建立嚴格的工作制度和考核辦法、嚴格進行考核。
14、各級管理人員必須把防塵工作納入安全生產管理的重要議事日程,隨時下井檢查防塵工作落實情況,凡發現人為損壞防塵設備、設施或人為造成通風巷道斷面減少、干打眼以及不按規定使用或佩戴個人防護用品,必須按礦有關規章制度進行追查處理。
15、通風隊堅持對各作業點風量、風速進行旬測,並根據需要隨時檢測。做到合理調配風量,嚴禁各地段出現超規程允許風速風量現象發生,減少煤塵飛揚。
16、在各掘進工作面回風流中距工作面20—25米位置凈化水霧,保持正常使用。
17、在各採掘工作面設移動式降塵噴頭,炮前和炮後對工作面20米以內巷道進行灑水降塵,裝載過程中進行噴灑。
18、通風隊負責對主要巷道和採掘工作面及其回風巷每周進行一次清掃除塵處理,並建立台帳。
19、主要巷道和產生粉塵的作業地點必須及時鋪設防塵水管,並每隔50米設一閘閥。各轉載點必須設噴霧降塵設施。
20、各工作面降塵由放炮員擔任,其它地點由專職降塵工負責。
21、盡可能改為濕式打眼,堅持使用水泡泥。此項工作的推進與監督由安全科負責。
22、通風隊是綜合防塵措施的負責單位,負責防塵系統的建設和保障正常使用。日常降塵工作由作業地點放炮員負責,降塵設施鋪設和維護由專職管道工負責。
(二)個體防護
定期發放口罩和毛巾等防護用品,入井人員必須佩戴防塵口罩,否則,不得入井。對掘進隊工人每3年調換一次崗位,採煤隊工人每5年調換一次。
(三)定期檢查,及時救治
每年對從業人員進行一次針對性體檢,發現病患及時救治。礦保健站每半年進行一次檢查,發現可疑人員送到醫院確診救治。
三、職業病的危害預防措施
為了降低職業危害的發生,保證職工的身體健康,做到以人為本的原則,本礦特製定預防為主和治療為輔的職業病危害防治方案,其具體措施如下:
1、新員工入礦前,必須經過身體健康檢查,不適合從事本礦工作者不得錄用;
2、定期給職工發放足夠的勞保用品,確保對員工的職業病預防和安全保護;
3、安裝井下綜合防塵設施,降低粉塵;並嚴格按綜合防塵措施施工;
4、凡接觸粉塵及其它有害物質的作業人員必須定期進行健康檢查。按照衛生部規定的職業病范圍和診斷標准,經檢查鑒定患有職業病或禁忌病,並確診不適合原工作的應及時調離。
5、由礦負責,組織對從事有害作業的工人定期進行普查。
6、對職工病的確定,需經防疫部門的檢查,證明確認後,填寫《職業病登記表》,按職業病處理。
7、每月召開班組會上對工人進行職業病預防教育。
對工人作業有害的場所,制定預防措施並及時解決,以保證職業危害的預防工作順利進行。

職業病防治應急救援預案

為貫徹落實《職業病防治法》,切實保護廣大勞動者的身體健康,有效預防、控制和消除職業病危害,特製定如下應急救援預案:
一、成立應急救援領導小組:
組 長:
副組長:
成 員:
二、配備應急救援設施。其中包括:急救箱、急救葯品、氧氣袋、擔架、救護車輛、消防器材等等;
三、對應急救援人員要求業務熟悉、動作迅速,在職業病危害事故時,以最短時間趕到現場;
四、對在崗職工要進行應急救援知識培訓,學會自救、救人;
五、對突發的職業危害要視種類和程度不同,採取不同的措施。如:
1、一氧化碳和炮煙中毒者,要迅速撤到通風良好環境;
2、對高溫中暑者要迅速撤離,並用酒精或冰袋降溫;
3、對酸灼傷者要迅速用大量清水沖洗;
4、對電弧光造成電光眼類,立即給予點滴敵卡因眼葯水。

⑥ 煤礦職業病防護設施有那些

煤礦職業衛生防護設施有:
a. 防塵:集塵風罩、過濾設備(濾芯)、電除塵器、濕法除塵器、灑水器
b. 防毒:隔離欄桿、防護罩、集毒風罩、過濾設備、排風扇(送風通風排毒)、燃燒凈化裝置、吸收和吸附凈化裝置
c. 防雜訊、振動:隔音罩、隔音牆、、減振器
d. 防暑降溫、防寒、防潮:空調、風扇、暖爐、除濕機
e. 防非電離輻射(高頻、微波、視頻):屏蔽網、罩

為了預防、控制和消除職業病危害,防治職業病,保護職工健康及其相關權益,促進企業穩定發展,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病防治法》,特製定本措施。
職業病預防控制工作堅持「預防為主、防治結合」的方針,實行分類管理、綜合治理,依法為職工創造符合國家職業衛生標准和衛生要求的工作環境和條件,保障職工獲得相應的職業衛生保護,依法為職工交納工傷社會保險。積極推廣、應用有利於職業病防治和保護勞動者健康的新技術、新工藝、新材料,限制使用或淘汰職業病危害嚴重的技術、工藝、材料,礦安監科、礦辦室設專人負責各職業病危害點的職業衛生、勞動保護情況監督,加強對職工職業病防治的宣傳教育,普及職業病防治的知識,提高職工的自我健康保護意識。對防治職業病成績顯著的科室車間和人員給予獎勵。
加強職工勞動過程中的防護與管理。設置礦辦室為我礦的職業衛生管理機構,配備專職職業衛生專業人員,負責全礦的職業病防治工作;建立、健全職業衛生管理制度和操作規程;建立、健全職業衛生檔案和勞動者健康監護檔案;建立、健全工作場所職業病危害因素監測及評價制度;建立、健全職業病危害事故應急救援預案。
為職工採用有效的職業病防護設施,提供符合防治職業病要求的職業病防護用品。在各在建工程施工現場醒目位置設置公告欄,公布有關職業病防治的規章制度、操作規程、職業病危害事故應急救援措施和工作場所職業病危害因情況。在可能發生急性職業損傷的有毒、有害工作場所,設置警示標志,在施工現場配置急救用品、沖洗設備、應急撤離通道。
對職業病防護設備、應急救援設施和個人使用的職業病防護用品,進行經常性的維護、檢修,定期檢測其性能和效果,確保其處於正常狀態,使用期間不得擅自拆除或者停止使用。一旦發現職工工作場所職業病危害因素不符合國家職業衛生標准和衛生要求時,立即採取相應治理措施,職業病危害因素經治理後,符合國家職業衛生標准和衛生要求的,方可重新作業。
對施工中所使用的材料,向施工人員提供相關的有害因素、可能產生的危害後果、安全使用注意事項、職業病防護以及應急救治措施等信息。與職工訂立勞動合同時,將工作過程中可能產生的職業病危害及其後果、職業病防護措施和待遇等如實告知職工,並在勞動合同中寫明,不隱瞞或欺騙。
按「三級教育」的原則對職工進行上崗前的職業衛生培訓和在崗期間的定期職業衛生培訓,普及職業衛生知識,督促職工遵守職業病防治法律、法規、規章和操作規程,指導職工正確使用職業病防護設備和個人使用的職業病防護用品。對從事接觸職業病危害的作業的職工,礦按照有關規定組織上崗前、在崗期間和離崗位時的職業健康檢查,並將檢查結果如實告知勞動者。

⑦ 煤礦企業必須建立哪些安全生產責任制和規章制度

以下供參:
1.煤礦企業安全生產責任制
煤礦企業必須依法建立健全本單位安全生產責任制度,明確各崗位的責任人員、責任內容和考核獎懲要求,落實全員安全生產責任。

安全生產責任制應包括以下6個層面:

(1)主要負責人的安全生產責任;

(2)領導班子其他負責人的安全生產責任;

(3)中層部門(各管理科室、車間、分公司)和部門負責人的安全生產責任;

(4)班組和班組長的安全生產責任;

(5)具體崗位和從業人員的安全生產責任;

(6)各類專項工作負責部門和人員的專項安全生產責任。

2.煤礦企業安全生產規章制度

煤礦企業應當建立健全安全生產規章制度,加強安全生產基礎管理。安全生產檔案、原始記錄和台賬應按規定如實填寫,按期保存備查。

安全生產規章制度應當包括以下幾方面內容:

(1)安全生產責任制度;

(2)安全生產投入保障制度;

(3)建設項目安全管理制度;

(4)安全設施、設備管理和檢修、維修制度;

(5)具有較大危險、危害因素的生產經營場所安全管理制度;

(6)重大危險源安全檢測、監控管理制度;

(7)消防安全管理制度;

(8)職業衛生管理制度;

(9)勞動防護用品發放和管理制度;

(10)安全生產逐級檢查及事故隱患排查、整改制度;

(11)安全生產獎懲和責任追究制度;

(12)安全生產教育培訓考核制度;

(13)特種作業人員管理制度;

(14)崗位標准化操作制度;

(15)安全生產會議管理制度;

(16)生產安全事故報告和調查處理制度;

(17)其他保障安全生產的規章制度。

⑧ 如何貫徹落實好煤礦作業場所職業病危害防治規定

煤礦職業病危害防治工作直接關繫到廣大煤礦職工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關繫到經濟發展和社會和諧穩定,也是有效防治煤礦職業病危害發生、促進煤炭工業持續健康發展的需要;要全力實現好、維護好廣大勞動者根本利益,全面提升職業病防治工作水平;要充分認識到我省煤礦職業病防治起步晚、機構不健全、人員配備不足、檢測手段和防治措施單一,接觸煤礦職業病危害的從業人員底數不清,因職業危害引發的社會不穩定因素沒有從根本上消除,因此各級政府、相關部門和煤礦企業要有危機感、緊迫感和責任感,高度重視煤礦職業病防治工作。

採取多種形式,切實做好《防治規定》和《八條規定》的宣傳教育培訓工作
各地區、各部門、各煤礦企業要結合實際情況,加強組織領導,制定工作方案,通過舉辦專題培訓班、研討會、宣貫會和印發宣傳資料等多種形式,做好《防治規定》和《八條規定》的宣貫工作,結合每年開展的「安全生產月」等活動,充分利用廣播、電視、報刊、雜志和網路等媒體,組織開展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宣傳活動,普及煤礦職業健康知識,強化企業主要負責人、管理人員和勞動者的職業安全健康培訓,積極推進職業健康教育。

進一步落實煤礦企業職業病危害防治主體責任
煤礦企業必須按照《防治規定》和《八條規定》要求,切實落實職業病危害防治主體責任。
一是建立健全職業病危害防治工作制度。煤礦企業必須制定職業病危害防治年度計劃和實施方案,並建立健全職業病危害防治責任制度、職業病防護設施管理制度、勞動者職業健康監護及其檔案管理制度等,用制度保障職業病危害防治各項工作的落實。
二是強化職業病防治源頭治理。煤礦建設項目必須嚴格按照具有資質的設計單位編制的職業病防護設施設計專篇進行施工;職業病防護設施必須與主體工程同時設計、同時施工、同時投入生產和使用。
三是強化職業病防治措施的落實。煤礦井下各主要塵源點的職業病防護設施必須完好,並能正常使用;必須建立防塵灑水系統,沒有防塵供水管路的採掘工作面不得生產作業;採掘工作面、運輸轉載點、錨噴支護施工等重點產塵工序環節,必須採取噴霧降塵、濕式鑽眼等有針對性的防塵降塵措施。
四是將《防治規定》和《八條規定》的要求納入煤礦隱患排查治理。煤礦企業要加強領導,落實責任,建立健全職業病危害隱患排查治理工作體系,對照要求重點排查煤礦是否按照《職業病防治法》和《防治規定》等落實到位,使煤礦作業場所環境達到規定的標准要求。

進一步強化煤礦職業病危害防治監管監察
一是要將煤礦職業病危害防治工作納入監管監察計劃。各煤礦安全監察分局要將職業病危害防治工作納入煤礦 「三項監察」中,要督促煤礦企業切實落實職業病危害防治主體責任;地方各級煤礦安全監管部門要做好煤礦作業場所職業病危害防治的日常監管、煤礦企業落實職業病危害防治措施情況的監督檢查等工作,並組織開展職業病危害防治工作專項治理。
二是建立和完善職業病防治監管監察執法檔案。各煤礦安全監察分局和地方各級煤礦安全監管部門要建立和完善職業病防治監管監察執法檔案,做到「一礦一檔」;同時,加強對轄區內生產和建設煤礦企業出現的職業病危害病例進行研究分析,進一步改善和提升煤礦職業病危害防治監管監察執法水平。
三是強化煤礦職業病防治現場監管監察工作。各煤礦安全監察分局和地方各級煤礦安全監管部門要認真履行職責,加大執法力度,對存在作業場所職業病危害因素的強度或者濃度超過規定要求、未設置和正常使用職業病危害防護設施、未如實申報產生職業病危害的項目或隱瞞本單位職業衛生真實情況、未對作業場所職業病危害因素進行檢測和評價等違法行為的煤礦企業,必須依照有關法律法規嚴肅查處。
四是嚴肅查處煤礦職業病危害事故。按照「科學嚴謹、依法依規、實事求是、注重實效」的原則,依法認定和查處煤礦職業病危害事故,嚴肅追究相關單位和責任人員的責任,用事故教訓推動煤礦職業病危害防治工作。

⑨ 職業危害管理制度和應急預案

為了認真貫徹執行《國務院關於進一步加強企業安全生產的通知》(國發[2010]23號)和《國家安全監督總局國家煤礦安監局關於印發煤礦作業場所職業危害防治規定(試行)的通知(安監總煤調[2010]121號)等文件精神。預防、控制和消除職業病危害,防治職業病,保護本企業職工的健康及其相關權益,改善生產作業環境、搞好職業衛生工作、經我礦職業危害工作領導小組研究制定本職業危害責任制度:
一、成立職業危害防治領導小組。所屬各科室、隊的主要負責人在職業衛生防治領導小組的領導與安排下,各負其責,做好本部門的職業病防治工作。建立好日常檢查的職業衛生管理台賬,並建檔保存。
職業病防治工作。建立好日常檢查的職業衛生管理台賬,並建檔保存。
二、嚴格執行職業病危害項目申報的規定,在每年的 12 月31日前向所在地煤礦安全監察分局進行職業危害項目申報工作。
三、依法履行向勞動者職業病危害告知義務。與勞動者簽訂勞動合同時,將工作過程中可能產生的職業病危害因素及其後果、職業病防護措施和待遇如實告知勞動者,並在勞動合同中寫明。並以職業危害因素警示標識和中文警示說明、公告欄等形式告知並提高職工對職業病危害的防範意識。
四、領導小組負責對產生職業病危害的工作場所提出技術改造、配備必要的防護設施、防護用品等,並重點抓好落實工作,積極改善勞動條件。負責向勞動者發放符合(AQl05l-2008)國家標準的職業衛生防護設施和個人防護用品,並造冊登記,建立檔案。
五、定期、不定期組織對各科室、班、隊職業病防治措施落實情況的檢查,對查出的問題及時提出整改意見,報領導小組整改,落實科室、班、隊解決情況,做到有安排,有落實,有檢查,有結果並留有記錄。
六、勞動者上崗前、在崗期間、離崗時的職業健康檢查,必須經有資質的職業衛生機構進行體檢。發現有與從事的職業有關的健康損害的勞動者,及時調離原崗位,並妥善安置。依法組織本單位職業病患者的診療。對於檢查出的職業病的人員,及時到醫院進行診療。
七、組織勞動者進行職業衛生教育與培訓
1、礦級領導及管理人員培訓必須到取得二級以上資質的培訓機構進行培訓,並取得合格證書。
2、粉塵監測人員的培訓必須到縣煤炭局指定的培訓機構進行培訓,並取得合格證書。
3、全員培訓,由本礦或委託相關技術服務機構進行培訓。並保存培訓記錄。
八、按照《煤礦安全規程》和《煤礦作業場所職業危害防治規定》組織開展對本礦各作業場所的職業病危害因素的日常監測工作,建立好職業病危害監測檔案,並妥善保存。
九、每年委託經山西煤礦安全監察局備案核準的有資質的技術服務部門進行職業病危害因素檢測與評價,檢測與評價結果及時向當地煤礦安全監察分局申報,並向勞動者公布。
十、負責建立職業病危害應急救援預案,成立應急救援小隊,落實人員、職責、資金、物品、葯品以備急需,嚴格執行職業病危害事故報告制度。

熱點內容
撤銷司法判決 發布:2025-01-23 20:14:15 瀏覽:983
物流法律法規的教學目標 發布:2025-01-23 20:11:22 瀏覽:450
法院掃描卷子 發布:2025-01-23 20:09:02 瀏覽:18
老同學社會與法 發布:2025-01-23 19:53:27 瀏覽:692
非獨立法人實驗室法人授權書 發布:2025-01-23 19:52:39 瀏覽:985
法院指揮車 發布:2025-01-23 19:45:12 瀏覽:533
社會法調整的法律部門有哪些 發布:2025-01-23 19:31:48 瀏覽:528
競職條例 發布:2025-01-23 19:22:33 瀏覽:550
文化與道德 發布:2025-01-23 19:09:23 瀏覽:228
熱搜推動司法 發布:2025-01-23 18:50:35 瀏覽:8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