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訪條例上誰主管
1. 信訪條例上「誰主管,誰負責」是什麼意思
「屬地管理、分級負責,誰主管、誰負責的原則」,全文出自《信訪條例回》第四條「信答訪工作應當在各級人民政府領導下,堅持屬地管理、分級負責,誰主管、誰負責,依法、及時、就地解決問題與疏導教育相結合的原則。」 這條原則是指對處理信訪事項,在政府內部進行責任劃分的准則。是在總結信訪實踐經驗的基礎上提出來的,體現了把問題解決在基層、把矛盾化解在萌芽狀態的要求。同時,也有利於明確工作責任。「屬地管理、分級負責」就是信訪事項原則上由事發地政府解決,事發地政府解決不了的,也可以由其上一級政府解決,下級政府不能將矛盾直接推給上級政府,有利於分清政府間的責任。「誰主管、誰負責」就是在明確信訪事項歸哪一級政府負責後,主管此項工作的政府部門應當承擔具體辦理的責任,不能把矛盾推給政府。 例如:某城市街道辦事處居住的居民,上訪反映城市拆遷士地徵用房屋補償方面的問題,該市國土資源和房產管理局是主管,應由國土資源和房產管理局負責。
2. 雲南省信訪條例(2017修訂)
第一章總 則第一條為了密切聯系人民群眾,保障信訪人的合法權益,規范信訪工作和信訪活動,根據國家有關法律、法規,結合本省實際,制定本條例。第二條本條例適用於本省行政區域內國家機關的信訪工作和信訪人的信訪活動。
本條例所稱信訪,是指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採用書信、網路、電子郵件、傳真、電話、走訪等形式,向國家機關反映情況,提出建議、意見或者投訴請求,依法由有關國家機關處理的活動。
本條例所稱信訪人,是指採用前款規定形式進行信訪活動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
本條例所稱國家機關,包括本省各級人民代表大會、縣級以上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各級人民政府、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工作部門和派出機關,各級人民法院,各級人民檢察院。第三條信訪工作堅持屬地管理、分級負責,誰主管、誰負責,訴訪分離、分類處理,依法、及時、公開、公正解決問題與疏導教育相結合的原則。第四條國家機關應當建立和完善矛盾糾紛排查化解機制,就地化解可能導致信訪問題的矛盾糾紛,從源頭上預防和減少信訪問題發生。第五條國家機關應當健全信訪工作屬地責任、主體責任和領導責任體系,完善信訪工作績效考核。第六條省、州(市)、縣(市、區)應當建立信訪工作協調機制,發揮綜合協調、組織推動、督導落實等作用,研究處理信訪突出問題。第二章信訪人的權利與義務第七條信訪人依法信訪受法律保護,任何組織和個人不得干涉、阻撓信訪人依法進行的信訪活動,不得非法限制信訪人的人身自由,不得歧視、打擊報復信訪人。第八條信訪人在信訪活動中,享有下列權利:
(一)依法提出信訪事項;
(二)要求國家機關提供與其信訪事項有關的咨詢服務;
(三)委託代理人進行信訪;
(四)對調查處理信訪事項進行陳述和申辯;
(五)對與本人信訪事項有直接利害關系的國家機關工作人員提出迴避申請;
(六)查詢信訪事項的受理、辦理情況;
(七)要求對個人隱私、商業秘密予以保密;
(八)法律、法規規定的其他權利。第九條信訪人在信訪活動中,應當履行下列義務:
(一)遵守社會公共秩序和信訪秩序,依法逐級走訪;
(二)客觀真實提出信訪事項,不得歪曲捏造事實、誣告陷害他人;
(三)配合國家機關對信訪事項進行調查和處理;
(四)法律、法規規定的其他義務。第三章信訪工作機構第十條國家機關應當健全信訪工作機構,配備與信訪工作相適應的工作人員,為信訪工作機構和人員提供必要的工作條件,保證必要的工作經費。第十一條信訪工作機構履行下列職責:
(一)登記、受理、轉送、交辦信訪事項;
(二)指導、督查信訪工作;
(三)督促檢查、協調信訪事項的處理;
(四)調查研究信訪情況,總結信訪工作經驗;
(五)宣傳法律、法規和政策;
(六)法律、法規規定的其他職責。第十二條國家機關及其工作人員在信訪工作中,應當遵守下列規定:
(一)文明接訪,不得刁難和歧視信訪人;
(二)依法及時處理信訪事項,不得推諉拖延;
(三)遵守工作紀律,不得徇私舞弊、接受信訪人請客送禮或者索取、收受賄賂;
(四)遵守保密制度,不得泄露國家秘密、工作秘密、商業秘密和個人隱私;
(五)按照規定保管信訪材料,不得丟失、隱匿、偽造、篡改或者損毀;
(六)依法應當遵守的其他規定。第十三條信訪工作人員依法執行職務受法律保護,並獲得必要的安全保障,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阻礙。第四章信訪渠道第十四條國家機關應當向社會公布信訪工作機構的通信地址、電子信箱、網址,信訪接待時間、地點和電話,信訪事項進展和結果的查詢方式等事項。
國家機關應當在信訪接待場所或者政務網站上公布信訪工作法律、法規和相關規定,信訪事項的受理范圍和處理程序等相關事項。第十五條國家機關負責人應當處理重要來信和網路投訴,接待重要來訪,定期聽取信訪工作匯報,研究處理信訪工作中的突出問題。
國家機關負責人可以採取專題接訪、重點約訪、視頻接訪、帶案下訪等方式,協調處理相關信訪事項。
3. 信訪條例
第一章總則第一條為了保持各級人民政府同人民的密切聯系,保護信訪人的合法權益,維護信訪秩序,制定本條例。第二條本條例所稱信訪,是指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採用書信、電話、走訪等形式,向各級人民政府、縣級以上各級人民政府所屬部門(以下簡稱各級行政機關)反映情況,提出意見、建議和要求,依法應當由有關行政機關處理的活動。第三條各級行政機關應當做好信訪工作,認真處理來信、接待來訪,傾聽人民群眾的意見、建議和要求,接受人民群眾的監督,努力為人民服務。第四條信訪工作應當在各級人民政府領導下,堅持分級負責、歸口辦理,誰主管、誰負責,及時、就地依法解決問題與思想疏導教育相結合的原則。第五條各級行政機關的負責人應當閱批重要來信、接待重要來訪,研究解決信訪工作中的問題,檢查指導信訪工作。第六條縣級以上各級人民政府及其所屬部門按照有利工作、方便信訪人的原則,確定負責信訪工作的機構(以下簡稱信訪工作機構)或者人員,負責具體受理、辦理信訪事項。第二章信訪人第七條信訪人,是指採用書信、電話、走訪等形式向各級行政機關反映情況,提出意見、建議和要求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第八條信訪人對下列信訪事項,可以向有關行政機關提出:
(一)對行政機關及其工作人員的批評、建議和要求;
(二)檢舉、揭發行政機關工作人員的違法失職行為;
(三)控告侵害自己合法權益的行為;
(四)其他信訪事項。
前款第(二)項、第(三)項信訪事項,法律、行政法規對處理程序另有規定的,信訪人應當依照有關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程序提出。第九條信訪人對各級人民代表大會以及縣級以上各級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職權范圍內的信訪事項,應當分別向有關的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提出。第十條信訪人的信訪事項應當向依法有權作出處理決定的有關行政機關或者其上一級行政機關提出。第十一條信訪人採用走訪形式提出意見、建議和要求的,應當到有關行政機關設立或者指定的接待場所提出。
走訪不得圍堵、沖擊國家機關,不得攔截公務車輛。第十二條多人反映共同意見、建議和要求的,一般應當採用書信、電話等形式提出;需要採用走訪形式的,應當推選代表提出,代表人數不得超過5人。第十三條信訪人應當如實反映情況,不得捏造、歪曲事實,不得誣告、陷害他人。第十四條信訪人應當遵守信訪秩序,不得影響國家機關工作秩序,不得損害接待場所的公私財物,不得糾纏、侮辱、毆打、威脅接待人員,不得攜帶危險品、爆炸品以及管制器械進入接待場所。第三章受理第十五條各級行政機關在其職權范圍內,受理信訪人提出屬於本條例第八條規定的信訪事項。第十六條信訪人提出屬於本條例第九條規定的信訪事項的,信訪工作機構應當根據情況告知信訪人分別向有關的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提出。
對已經或者應當通過訴訟、行政復議、仲裁解決的信訪事項,信訪工作機構應當告知信訪人依照有關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辦理。第十七條涉及兩個或者兩個以上行政機關的信訪事項,由所涉及的行政機關協商受理;受理有爭議的,由其共同的上一級行政機關協調決定受理機關。第十八條應當對信訪事項作出處理的行政機關合並、撤銷的,由繼續行使其職權的行政機關受理。第十九條信訪人未依照本條例第十條的規定而直接到上級行政機關走訪的,信訪工作機構應當告知其依照本條例第十條的規定提出;上級行政機關認為有必要直接受理的,可以直接受理。第二十條信訪工作機構發現來訪人員中有傳染病人或者疑似傳染病人的,應當通報所在地的衛生行政管理部門,由衛生行政管理部門按照國家有關規定處理。第二十一條信訪工作機構發現來訪人員中有精神病人的,應當通知精神病人所在地區、單位或者監護人將其接回。
對不能控制自己行為、妨礙信訪秩序的精神病人,信訪工作機構可以請求所在地的公安機關將其帶離接待場所,並按照國家有關規定予以收容或者遣送,或者通知其所在地區、單位或者監護人將其帶回。第二十二條信訪人不遵守本條例第十一條、第十四條的規定,影響接待工作的,信訪工作機構可以給予批評教育;批評教育無效的,信訪工作機構可以請求所在地的公安機關將其帶離接待場所,並按照國家有關規定予以收容、遣送或者通知其所在地區、單位或者監護人將其帶回。
4. 江蘇省信訪條例
第一章總則第一條為正確處理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來信來訪,切實保障其合法權益,密切國家機關及其工作人員同人民群眾的聯系,維護信訪秩序,根據憲法和有關法律、法規,結合本省實際,制定本條例。第二條本條例所稱的信訪,是指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通過書信、電話或者走訪等形式,向國家機關反映其願望和要求,提出批評和建議,對違紀、違法行為提出申訴、控告或者檢舉的活動。第三條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依法進行的信訪活動受法律保護。
信訪活動不得損害國家、社會、集體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權益。第四條受理信訪是地方各級國家機關及其負責人的一項職責。
地方各級國家機關應當加強對信訪工作的領導,確定一名負責人分管信訪工作。對重要信訪,有關負責人應當主持研究,親自處理。
地方各級國家機關應當建立、健全並公開信訪工作制度。第五條處理信訪事項應當遵循下列原則:
(一)依照憲法、法律、法規、規章和政策辦事;
(二)分級負責、歸口辦理,誰主管、誰負責;
(三)實事求是,重證據,重調查研究;
(四)處理實際問題與思想教育相結合;
(五)及時把問題解決在當地或者基層。第二章信訪人第六條本條例所稱的信訪人,是指進行信訪活動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第七條信訪人享有下列權利:
(一)對地方國家機關及其工作人員提出建議、批評和意見;
(二)對地方國家機關及其工作人員或者其他組織、人員違紀、違法等行為進行檢舉或者控告;
(三)對侵害自己合法權益行為的申訴、控告;
(四)向有關地方國家機關反映問題,提出要求;
(五)依照規定程序要求有關地方國家機關處理、答復、復查信訪事項。第八條信訪人應當履行下列義務:
(一)遵守國家憲法、法律、法規、規章和政策;
(二)如實反映情況,不得捏造或者歪曲事實,不得誣告陷害他人;
(三)服從國家機關符合法律、法規、規章和政策的處理;
(四)遵守信訪秩序,不得妨礙國家機關工作人員依法執行公務。第九條信訪人的信訪事項應當依法向有權作出處理的有關地方國家機關提出。對處理意見不服的,可以向作出處理的機關的上一級國家機關提出。第十條表達群體意願的走訪,應當推選代表反映,代表人數不得超過五人。第十一條精神病人、傳染病人需要走訪的,應當分別由其監護人、委託人代為反映。第三章工作機構與人員第十二條縣級以上地方各級國家機關應當設立信訪工作機構,鄉(鎮)國家機關應當配備專職或者兼職信訪工作人員。
地方各級國家機關應當為信訪工作機構及其工作人員提供工作場所和其他必要的工作條件。第十三條地方各級國家機關應當選擇政治堅定、作風正派、廉潔奉公、聯系群眾、具備一定的法律、政策和文化水平的人員從事信訪工作。
信訪工作人員應當認真學習,嚴格執行法律、法規和政策,秉公辦事,切實維護信訪人的合法權益。第十四條辦理信訪的工作人員與信訪事項、信訪人有直接利害關系的,應當迴避。第十五條地方各級國家機關的信訪工作機構是代表地方各級國家機關處理信訪的專門機構,其職責是:
(一)代表本機關受理信訪;
(二)承辦上級機關及其負責人交辦、轉辦的信訪事項;
(三)向下級機關交辦、轉辦有關信訪事項;
(四)指導、督促、檢查本地區、本系統的信訪工作;
(五)協調處理地區、部門和單位之間的信訪事項;
(六)直接調查並參與處理有關重要信訪事項;
(七)綜合研究信訪情況,及時向領導機關提供信息;
(八)為信訪人提供有關法律、政策咨詢;
(九)法律、法規、規章規定的其他職責。第四章受理范圍第十六條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受理下列信訪:
(一)對本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通過的決議、決定和制定、批準的地方性法規的建議、批評和意見;
(二)對本級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工作的建議、批評和意見;
(三)對本級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選舉、任命的人員和常務委員會機關工作人員違紀、違法行為的檢舉和控告;
(四)對本級人民代表大會代表的建議、批評和意見;
(五)對同級人民政府、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工作的申訴和意見;
(六)對下一級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不適當的決議、決定的建議、批評和意見;
(七)應當由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受理的其他信訪。
5. 湖南省信訪條例
第一章總則第一條為了保護信訪人的合法權益,維護信訪秩序,保持國家機關同人民群眾的密切聯系,根據憲法和有關法律、法規的規定,結合本省實際,制定本條例。第二條本條例所稱信訪,是指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以下簡稱信訪人)採用書信、電話、走訪等形式,向國家機關提出建議、批評、意見和申訴、控告、檢舉,依法應當由有關國家機關處理的活動。
本條例所稱國家機關,是指本行政區域內縣級以上各級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人民政府及其所屬部門、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和鄉鎮人民代表大會、人民政府。第三條縣級以上國家機關應當建立健全信訪工作制度,根據工作需要確定負責信訪工作的機構,配備與工作任務相適應的信訪工作人員。
各級國家機關應當選擇堅持原則、作風正派、廉潔奉公、聯系群眾,具備一定法律、政策和文化水平的人員從事信訪工作。第四條信訪工作實行領導責任制。各級國家機關主要負責人對職責范圍內的信訪工作負責,主管信訪工作的負責人協調處理或者負責處理分管工作范圍的重要信訪事項。各級國家機關負責人應當閱批重要來信,接待重要來訪,檢查指導信訪工作,研究解決信訪問題。第五條信訪工作堅持分級負責,歸口辦理,誰主管、誰負責,及時、就地解決問題與思想疏導教育相結合的原則。
處理信訪事項應當實事求是,依據法律、法規和政策辦事。第六條信訪人依法進行的信訪活動受法律保護,任何組織和個人不得壓制或者打擊報復。第二章提出第七條信訪人可以提出下列信訪事項:
(一)對國家機關及其工作人員提出建議、批評和意見;
(二)對國家機關及其工作人員的違法失職行為進行控告、檢舉;
(三)對侵害自己合法權益的行為進行申訴、控告;
(四)其他信訪事項。第八條信訪人反映信訪事項,一般應當先向對該信訪事項有直接管理權的國家機關提出,也可以向其上一級國家機關提出。第九條信訪人採用書面形式提出申訴的,應當寫明通信地址,簽署真實姓名,並提供相應證據材料。信訪人採用書面形式提出控告、檢舉的,提倡寫明通信地址、簽署真實姓名。
信訪人提出控告、檢舉的,應當說明基本事實和被控告人、被檢舉人的姓名、單位和地址。第十條多人反映共同意願和要求的信訪事項,一般應當採用書面形式提出;採用走訪形式的,應當推選代表反映,代表人數不得超過五人。第十一條信訪人在信訪活動中應當遵守信訪秩序,如實反映情況;不得捏造、歪曲事實,不得誣告、陷害他人。
信訪人通過走訪形式反映信訪事項,應當到有關機關設立或者指定的接待場所提出;不得圍堵、沖擊國家機關,不得攔截公務車輛,不得影響國家機關工作秩序,不得引誘脅迫他人參與群體上訪活動,不得損壞接待場所的公私財物,不得糾纏、侮辱、毆打、威脅接待人員,不得攜帶危險品、爆炸品以及管制器械。第三章受理第十二條縣級以上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受理下列信訪事項:
(一)對本級和下級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的工作及頒布的地方性法規和通過的決議、決定的建議、批評和意見;
(二)對本級人民政府、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的工作的建議、批評和申訴;
(三)對本級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選舉任命的國家工作人員和常務委員會機關工作人員的違法失職行為的控告、檢舉;
(四)上級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轉辦、交辦的信訪事項;
(五)依法應當由本級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受理的其他信訪事項。
鄉鎮人民代表大會受理與其職責相適應的信訪事項。第十三條各級人民政府受理下列信訪事項:
(一)對本級人民政府的工作以及制定的規范性文件的建議、批評和意見;
(二)對本級和下級人民政府及其所屬部門工作人員違法失職行為的控告、檢舉;
(三)上級和本級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上級人民政府轉辦、交辦的信訪事項;
(四)依法應當由人民政府受理的其他信訪事項。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所屬部門根據職責范圍受理相應的信訪事項。第十四條各級人民法院受理下列信訪事項:
(一)對本級和下級人民法院工作的建議、批評和意見;
(二)對本級和下級人民法院工作違法失職行為的控告、檢舉;
(三)上級和本級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上級人民法院轉辦、交辦的信訪事項;
(四)依法應當由人民法院受理的其他信訪事項。
6. 浙江省信訪條例(2004)
第一章 總則第一條 為保障信訪人的民主權利和其他合法權益,規范信訪行為和信訪工作,維護信訪秩序,保持國家機關同人民群眾的密切聯系,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和國務院《信訪條例》等有關法律、法規,結合本省實際,制定本條例。第二條 信訪人在本省行政區域內進行信訪活動,本省國家機關處理信訪事項,應當遵守本條例。第三條 本條例所稱信訪,是指信訪人採用書信、電話、傳真、電子郵件、走訪等形式,向國家機關反映情況,提出意見、建議、要求和申訴、舉報、控告,依法應當由有關國家機關處理的活動。
本條例所稱信訪人,是指向國家機關提出信訪事項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
本條例所稱國家機關,是指本省各級國家權力機關、行政機關、審判機關和檢察機關。第四條 信訪是人民群眾依法行使民主權利,管理國家事務,管理經濟和文化事業,管理社會事務和維護自身合法權益的重要形式;是國家機關發揚社會主義民主,聽取人民群眾意見、建議和要求,接受人民群眾監督的重要渠道。第五條 國家機關應當切實加強信訪工作,傾聽人民群眾的意見、建議和要求,認真處理人民群眾提出的信訪事項,切實解決人民群眾的實際問題,保障人民群眾的信訪權利。
國家機關的信訪工作由本機關負責人負責。第六條 處理信訪事項應當遵循下列原則:
(一)尊重人民群眾意見,改進國家機關工作;
(二)分級負責,歸口辦理;
(三)誰主管、誰負責;
(四)依法、公正、及時、就地處理;
(五)處理實際問題與思想疏導、法制宣傳教育相結合。第七條 信訪人依法進行的信訪活動受法律保護,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壓制和打擊報復。
信訪人提出的意見、建議,對促進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改進國家機關工作或者保護社會公共利益有顯著作用的,有關國家機關和單位應當給予表彰和獎勵。第八條 對信訪工作中作出顯著成績的單位和個人,有關國家機關應當給予表彰和獎勵。第二章 信訪人的權利和義務第九條 信訪人有權向國家機關提出下列信訪事項:
(一)對國家機關及其工作人員提出批評、意見和建議;
(二)檢舉、揭發國家機關工作人員的違法失職行為;
(三)對侵犯自身合法權益的行為進行申訴、控告;
(四)向國家機關反映問題、提出要求;
(五)其他信訪事項。第十條 信訪人的信訪事項,應當向依法有權作出處理決定的國家機關提出。必要時,可以向其上一級國家機關提出。
依法可以通過訴訟、行政復議、仲裁解決的信訪事項,信訪人應當依法向司法機關、行政復議機關或者仲裁機構提出。第十一條 信訪人在信訪活動中,享有下列權利:
(一)了解信訪工作制度及信訪事項的處理程序;
(二)要求信訪工作人員提供與其提出的信訪事項有關的咨詢服務;
(三)對與信訪事項有直接利害關系的信訪工作人員提出迴避申請;
(四)向辦理機關查詢其信訪事項的辦理情況、辦理結果並要求答復。第十二條信訪人在信訪活動中,應當履行下列義務:
(一)不得損害國家利益、社會公共利益,不得損害其他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合法權益;
(二)如實反映情況,不得捏造、歪曲事實,不得誣告、陷害他人;
(三)依法信訪,遵守信訪秩序。第十三條信訪人通過書信、電話、傳真、電子郵件等形式提出信訪事項的,提倡使用真實姓名,告知聯系方式。
信訪人通過走訪提出信訪事項的,應當在公布的接待時間內到國家機關設立或者公布的接待場所反映。第十四條多人共同向國家機關提出同一信訪事項的,一般應當採用書信、電話、傳真、電子郵件等形式;確需採用走訪形式的,應當推選代表,代表人數不超過五人。第三章國家機關信訪工作責任第十五條國家機關應當建立健全本機關負責人接待人民群眾來訪制度、下訪和約訪人民群眾制度、閱批重要來信制度、包案協調處理重要信訪事項制度等信訪工作制度,保障信訪工作經費,落實信訪工作責任。
國家機關之間應當建立信訪工作聯系制度,通報信訪情況,協調重大信訪事項的處理。第十六條省、市、縣(區)人民政府應當建立信訪辦公會議制度,研究解決信訪工作中的重要問題。
7.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信訪條例
第一章總則第一條為了保持國家機關同人民群眾的密切聯系,保護信訪人的合法權益,規范信訪行為和信訪工作,維護信訪秩序,推進自治區社會穩定和長治久安,根據有關法律、法規,結合自治區實際,制定本條例。第二條本條例適用於自治區行政區域內國家機關的信訪工作和信訪人的信訪活動。第三條本條例所稱信訪,是指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採用網路、書信、傳真、電話、走訪等形式,向國家機關反映情況,提出建議、意見或者投訴請求,依法由有關國家機關處理的活動。
本條例所稱信訪人,是指採用前款規定的形式進行信訪活動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
本條例所稱國家機關,是指自治區行政區域內的國家權力機關、行政機關、監察機關、審判機關和檢察機關。第四條信訪工作堅持黨的領導,遵循屬地管理,分級負責;誰主管,誰負責;訴訪分離,分類處理;依法、及時、就地解決問題與源頭預防、多元化解、疏導教育相結合的原則。第五條國家機關應當堅持科學、民主、依法決策,完善重大決策社會穩定風險評估機制,從源頭上預防導致信訪事項的矛盾和糾紛。
信訪工作實行領導責任制,國家機關主要負責人對本地區、本部門、本系統的信訪工作負總責,其他成員對職權范圍內的信訪工作負主要領導責任。
建立信訪工作聯席會議制度,信訪工作聯席會議對本行政區域內國家機關信訪工作進行統籌協調、檢查指導,加強信息溝通協調,研究處理信訪突出問題。第六條國家機關根據工作需要,可以邀請人大代表、政協委員,組織相關企事業單位、社會團體、專家、學者、律師和法律服務工作者、心理咨詢師、社會志願者等參與信訪工作。第七條國家機關應當利用多種群眾工作載體,完善矛盾糾紛排查化解工作機制,加強源頭預防,維護群眾合法權益。
國家機關負責人應當定期到信訪接待場所接待信訪人,並採取專題接訪、重點約訪、視頻接訪、帶案下訪等方式,協調處理信訪事項。
村民委員會、居民委員會(社區)、企事業單位、社會團體和其他組織應當協助有關國家機關處理涉及本組織、本單位的信訪事項。鄉鎮(街道)、村民委員會、居民委員會(社區)應當建立矛盾調解機制,設立信訪信息員,保障矛盾隱患及時發現、就地化解。第八條國家機關應當建立人民建議徵集制度,鼓勵和引導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提出建議、意見;對有突出貢獻的建議人,由有關機關或者單位給予獎勵。第二章信訪人的權利與義務第九條信訪人依法進行的信訪活動受法律保護。任何組織和個人不得干預、阻撓信訪人依法進行的信訪活動,不得非法限制信訪人的人身自由,不得歧視、壓制、打擊報復信訪人。第十條信訪人享有下列權利:
(一)向國家機關反映信訪事項;
(二)了解信訪工作制度及信訪事項的處理程序;
(三)要求提供與信訪事項有關的咨詢服務;
(四)對與信訪事項有直接利害關系的信訪工作人員提出迴避請求;
(五)查詢其信訪事項的受理、辦理情況;
(六)委託代理人進行信訪;
(七)要求對個人隱私、商業秘密予以保密;
(八)申請復查、復核;
(九)申請聽證;
(十)法律、法規規定的其他權利。第十一條信訪人應當履行下列義務:
(一)遵守社會公共秩序和信訪秩序;
(二)提出信訪事項應當對其所提供材料內容的真實性負責,不得歪曲捏造事實、誣告陷害他人;
(三)配合國家機關對信訪事項進行調查、核實和處理;
(四)法律、法規規定的其他義務。第十二條信訪人可以依法委託一至二人作為代理人,代為提出信訪事項並參與信訪活動。信訪代理人代理信訪事項的,應當提交授權委託書等證明材料,並在授權范圍內行使代理權。
村民委員會、居民委員會(社區)可以設立網上信訪代理點,依據信訪人的委託提供信訪代理服務。第三章信訪工作機構及職責第十三條國家機關應當設立或者明確負責信訪工作的機構(以下統稱信訪工作機構)或者人員,為信訪工作機構和人員提供必要的工作條件和必需的工作經費,建立信訪工作人員培訓、交流、激勵、保障機制。
8. 浙江省信訪條例
第一章總則第一條為保障信訪人的民主權利和其他合法權益,維護信訪秩序,改進國家機關工作,密切國家機關同人民群眾的聯系,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和國務院《信訪條例》等有關法律、法規,結合本省實際,制定本條例。第二條本條例所稱信訪,是指信訪人採用書信、走訪等形式,向國家機關反映情況,提出意見、建議、要求和申訴、舉報、控告,依法由有關國家機關處理的活動。
本條例所稱信訪人,是指向國家機關提出信訪事項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
本條例所稱國家機關、是指本省各級國家權力機關、行政機關、審判機關和檢察機關。第三條信訪工作應當堅持分級負責、歸口辦理,誰主管、誰負責和及時、就地依法解決實際問題與思想疏導相結合的原則。第四條國家機關應當支持信訪人對本行政區域內政治、經濟、文化和其他方面的工作提出意見、建議。第五條信訪人依法進行的信訪活動,受法律保護,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壓制和打擊報復。
信訪人進行信訪活動不得損害國家利益、社會利益和集體利益,不得損害其他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合法權益。第六條信訪人提出的意見、建議,對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或者對改進國家機關工作、保護社會公共利益有顯著作用的,有關國家機關和單位應當給予表彰、獎勵。第七條對在信訪工作作出顯著成績的單位和個人,有關國家機關應當給予表彰、獎勵。第二章信訪人第八條信訪人有權向國家機關提出信訪事項,並可按本條例規定程序詢問、要求答復和復查信訪事項。第九條信訪事項採用書信形式提出的,提倡簽署真實姓名,寫明通訊地址。第十條信訪事項採用走訪形式提出的,應當向依法有處理決定權的國家機關提出、必要時,可以向其上一級國家機關提出。
走訪應當在國家機關設立或者指定的接待場所進行。第十一條多人共同向國家機關提出同一信訪事項的,一般應當採用書信形式;確需採用走訪形式的,應當推選代表,代表人數不超過5人。第十二條信訪人提出舉報、控告事項的,應當說明基本事實和被舉報人、被控告人的姓名、單位或者地址。第十三條信訪人應當如實反映情況,不得捏造、歪曲事實,不得誣告、誹謗他人。
信訪人進行信訪活動應當遵守國務院《信訪條例》規定的信訪秩序,不得妨礙社會公共秩序和國家機關工作秩序。第三章國家機關信訪工作責任第十四條各級國家機關應當認真處理來信,接待來訪,聽取人民群眾的意見、建議和要求,接受人民群眾的監督,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第十五條各級國家機關應當加強對信訪工作的領導,確定一位負責人主管信訪工作。
省、市(地)、縣(市、區)應當建立信訪辦公室會議制度,研究解決信訪工作中的重要問題。
國家機關之間應當建立信訪工作聯系制度,協調處理信訪事項。第十六條國家機關應當建立健全本機關負責人信訪工作責任制和本機關負責人接待人民群眾來訪日制度、約訪人民群眾制度等信訪工作制度。
國家機關負責人應當閱批重要來信,接待重要來訪或者約訪,處理重要信訪事項。
對國家機關負責人執行信訪工作責任制的情況,應當進行檢查,並列入其政績考核內容。第十七條國家機關應當本著方便信訪人的原則,設立來訪接待場所,並設置明顯標志。第十八條國家機關應當為信訪工作機構提供必要的工作條件,保證必需的業務經費。第十九條信訪工作機構在處理信訪事項中遇到干擾的,有關國家機關應當採取有效措施,排除干擾,保障信訪工作機構依法開展工作。第二十條國家機關及其工作人員不得公開、泄露舉報人、控告人的姓名和舉報、控告的內容。
國家機關及其工作人員不得將舉報、控告材料及有關情況透露、轉送給被舉報人、被控告人或者被舉報、被控告的單位。
國家機關及其工作人員不得公開、泄露信訪人的隱私、商業秘密或者其他對信訪人可能造成損害的信訪內容。
發現有違反本條前三款規定的,有關國家機關應當調查處理,並採取措施保護舉報人、控告人或者其他信訪人。第二十一條國家機關工作人員在處理信訪事項時,與信訪人或者信訪事項有直接利害關系的,應當迴避。第二十二條在受理、辦理信訪事項過程中,發生緊急異常情況的,公安機關應當維護秩序,及時疏導。
9. 信訪條例(2005)
第一章總則第一條為了保持各級人民政府同人民群眾的密切聯系,保護信訪人的合法權益,維護信訪秩序,制定本條例。第二條本條例所稱信訪,是指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採用書信、電子郵件、傳真、電話、走訪等形式,向各級人民政府、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工作部門反映情況,提出建議、意見或者投訴請求,依法由有關行政機關處理的活動。
採用前款規定的形式,反映情況,提出建議、意見或者投訴請求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稱信訪人。第三條各級人民政府、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工作部門應當做好信訪工作,認真處理來信、接待來訪,傾聽人民群眾的意見、建議和要求,接受人民群眾的監督,努力為人民群眾服務。
各級人民政府、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工作部門應當暢通信訪渠道,為信訪人採用本條例規定的形式反映情況,提出建議、意見或者投訴請求提供便利條件。
任何組織和個人不得打擊報復信訪人。第四條信訪工作應當在各級人民政府領導下,堅持屬地管理、分級負責,誰主管、誰負責,依法、及時、就地解決問題與疏導教育相結合的原則。第五條各級人民政府、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工作部門應當科學、民主決策,依法履行職責,從源頭上預防導致信訪事項的矛盾和糾紛。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建立統一領導、部門協調,統籌兼顧、標本兼治,各負其責、齊抓共管的信訪工作格局,通過聯席會議、建立排查調處機制、建立信訪督查工作制度等方式,及時化解矛盾和糾紛。
各級人民政府、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各工作部門的負責人應當閱批重要來信、接待重要來訪、聽取信訪工作匯報,研究解決信訪工作中的突出問題。第六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設立信訪工作機構;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工作部門及鄉、鎮人民政府應當按照有利工作、方便信訪人的原則,確定負責信訪工作的機構(以下簡稱信訪工作機構)或者人員,具體負責信訪工作。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信訪工作機構是本級人民政府負責信訪工作的行政機構,履行下列職責:
(一)受理、交辦、轉送信訪人提出的信訪事項;
(二)承辦上級和本級人民政府交由處理的信訪事項;
(三)協調處理重要信訪事項;
(四)督促檢查信訪事項的處理;
(五)研究、分析信訪情況,開展調查研究,及時向本級人民政府提出完善政策和改進工作的建議;
(六)對本級人民政府其他工作部門和下級人民政府信訪工作機構的信訪工作進行指導。第七條各級人民政府應當建立健全信訪工作責任制,對信訪工作中的失職、瀆職行為,嚴格依照有關法律、行政法規和本條例的規定,追究有關責任人員的責任,並在一定范圍內予以通報。
各級人民政府應當將信訪工作績效納入公務員考核體系。第八條信訪人反映的情況,提出的建議、意見,對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或者對改進國家機關工作以及保護社會公共利益有貢獻的,由有關行政機關或者單位給予獎勵。
對在信訪工作中做出優異成績的單位或者個人,由有關行政機關給予獎勵。第二章信訪渠道第九條各級人民政府、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工作部門應當向社會公布信訪工作機構的通信地址、電子信箱、投訴電話、信訪接待的時間和地點、查詢信訪事項處理進展及結果的方式等相關事項。
各級人民政府、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工作部門應當在其信訪接待場所或者網站公布與信訪工作有關的法律、法規、規章,信訪事項的處理程序,以及其他為信訪人提供便利的相關事項。第十條設區的市級、縣級人民政府及其工作部門,鄉、鎮人民政府應當建立行政機關負責人信訪接待日制度,由行政機關負責人協調處理信訪事項。信訪人可以在公布的接待日和接待地點向有關行政機關負責人當面反映信訪事項。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及其工作部門負責人或者其指定的人員,可以就信訪人反映突出的問題到信訪人居住地與信訪人面談溝通。第十一條國家信訪工作機構充分利用現有政務信息網路資源,建立全國信訪信息系統,為信訪人在當地提出信訪事項、查詢信訪事項辦理情況提供便利。
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應當充分利用現有政務信息網路資源,建立或者確定本行政區域的信訪信息系統,並與上級人民政府、政府有關部門、下級人民政府的信訪信息系統實現互聯互通。
10. 信訪條例是什麼
信訪,是指公民個人或群體以書信、電子郵件、走訪、電話、傳真、簡訊等多種參與形式與國家的政黨、政府、社團、人大、司法、政協、社區、企事業單位負責信訪工作的機構或人員接觸,以反映情況,表達自身意見,請求解決問題,有關信訪工作機構或人員採用一定的方式進行處理的一種制度。屬地管理、分級負責,誰主管、誰負責,依法、及時、就地解決問題與疏導教育相結合。特色除法律以外的又一種解決問題的辦法,是一種比較直接的利益表達形式。但是,由於信訪的有關信息一般要經過信訪辦公室工作人員的篩選,然後遞交給有關領導、有關機關,所以從這個意義上來講,也是一種間接的利益表達方式。中國政府的突出特點,是在大部分民眾頭上,從中央到鄉鎮共有五級黨政政府(在農村地區有時還包括一級不是政府的政府,那就是村委會、村黨支部),城市比農村少一級鄉鎮政府(直轄市再少一級──地市級),但又多一級「單位」。上下級黨政政府之間等級地位十分森嚴,各級政府都是下管一級,形成一個層層向下約束、層層向上負責的「金字塔」式的嵌套機制。
《中華人民共和國信訪條例》第一條為了保持各級人民政府同人民群眾的密切聯系,保護信訪人的合法權益,維護信訪秩序,制定本條例。
第二條本條例所稱信訪,是指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採用書信、電子郵件、傳真、電話、走訪等形式,向各級人民政府、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工作部門反映情況,提出建議、意見或者投訴請求,依法由有關行政機關處理的活動。採用前款規定的形式,反映情況,提出建議、意見或者投訴請求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稱信訪人。
第三條各級人民政府、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工作部門應當做好信訪工作,認真處理來信、接待來訪,傾聽人民群眾的意見、建議和要求,接受人民群眾的監督,努力為人民群眾服務。各級人民政府、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工作部門應當暢通信訪渠道,為信訪人採用本條例規定的形式反映情況,提出建議、意見或者投訴請求提供便利條件。任何組織和個人不得打擊報復信訪人。
第四條信訪工作應當在各級人民政府領導下,堅持屬地管理、分級負責,誰主管、誰負責,依法、及時、就地解決問題與疏導教育相結合的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