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規百科 » 特許經營相關法律法規

特許經營相關法律法規

發布時間: 2022-06-20 04:09:56

⑴ 特許經營所涉及的法律包括哪幾類

基本法律和特許經營專門法律。基本法律是指除特許經營專門法律以外的與特許回經營有關的所答有法律,包括基本民事法律、合同法、知識產權法、公司法勞動法、行業專門法律、其他專門法律、程序性法律。特許經營中的專門法律是指對特許經營直接作出規定的法律,一般包括兩種情況:

一是為特許經營專門作出的法律,內容僅限於特許經營。比如,馬來西亞的特許經營法。

二是在其他法律當中有針對特許經營的特別規定。如澳大利亞在貿易實踐法當中補充的特許經營行為准則。特許經營與法律的關系密切,特許經營當事人之間的關系就是一種特殊的法律關系。

從商業角度而言,特許經營是一種商業模式,是經營資源的組合與運營,從法律角度而言,特許經營就是特許經營權的許可使用,是知識產權的許可使用關系和合同關系。特許經營主要是知識產權法、合同法的應用,也包括特許經營的單行法規,以及產品質量法、價格法等相關法律。特許經營是建立在現代民商法基礎之上的現代商業模式。沒有系統的民商法作為支撐,特許經營就不可能存在。

⑵ 湖南省市政公用事業特許經營條例(2008修正)

第一章總則第一條為了規范市政公用事業特許經營活動,保障公眾利益和特許經營者的合法權益,促進市政公用事業健康發展,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許可法》和其他有關法律、法規,結合本省實際,制定本條例。第二條本條例所稱市政公用事業特許經營,是指政府通過招標等公平競爭方式,許可特定經營者在一定期限、一定地域范圍內經營某項市政公共產品或者提供某項公共服務。第三條本省行政區域內涉及公共資源配置和直接關系公共利益的下列行業可以實行特許經營:

(一)城市自來水供應、管道燃氣供應、集中供熱;

(二)城市污水處理、垃圾處理;

(三)城市公共客運;

(四)法律、法規規定的其他行業。

按照前款規定實行特許經營的,應當遵守本條例。第四條省人民政府建設行政主管部門負責本省行政區域內市政公用事業特許經營的指導和監督。

設區的市、自治州、縣(市、區)人民政府主管市政公用事業的部門(以下稱市政公用事業主管部門),依據本級人民政府的授權,負責市政公用事業項目特許經營的實施,並對特許經營活動進行監督管理。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發展改革、規劃、財政、國土資源、水利、價格、環境保護、工商行政管理、國有資產管理等部門,按照各自的職責,負責市政公用事業特許經營的有關工作。第五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根據經濟與社會發展需要增加對市政公用事業的財政投入。

特許經營者因承擔法律、法規及政府規定的指令性義務形成的政策性虧損,政府應當給予補貼。第六條實施市政公用事業特許經營,應當遵循公眾利益優先和公開、公平、公正的原則。第七條公眾享有對市政公用事業特許經營的知情權和監督權。有關人民政府應當建立社會參與機制,保障公眾對特許經營活動的有效監督。第二章特許經營權的授予第八條市政公用事業特許經營可以採用下列形式:

(一)許可特定經營者投資建設並經營某項目,經營期限屆滿後移交政府;

(二)許可特定經營者向政府支付某已建項目的建設資金後經營該項目,經營期限屆滿後移交政府;

(三)許可特定經營者租賃經營某已建項目,經營期限屆滿,特許經營權終止;

(四)法律、法規規定的其他形式。

人民政府按照前款規定實施特許經營收取的費用,應當專項用於市政公用事業,不得挪作他用,並依法接受審計監督。第九條特許經營期限應當根據行業特點、經營規模、經營方式等因素確定,最長不得超過三十年。第十條設區的市、自治州、縣(市、區)人民政府決定實施特許經營的市政公用事業項目,由市政公用事業主管部門會同發展改革、財政、價格、國有資產管理等部門,根據城市規劃、市政公用事業各專業規劃、經濟和社會發展要求等進行論證,並公開徵求有關部門和公眾意見或者聽證後,制定實施方案,報本級人民政府批准。跨行政區域的市政公用事業項目的特許經營實施方案,由有關人民政府共同組織制定,報共同的上一級人民政府批准。

前款規定的特許經營實施方案,應當報省建設行政主管部門備案。第十一條市政公用事業特許經營實施方案,應當明確下列事項:

(一)項目的基本情況;

(二)該項目基本經濟、技術分析;

(三)特許經營權的授予方式;

(四)特許經營的形式、主要內容、范圍及期限;

(五)擬許可的特許經營者數量、特許經營者的條件;

(六)財政補貼及其他優惠措施;

(七)政府的監督管理措施。第十二條市政公用事業特許經營實施方案經批准後,由市政公用事業主管部門通過公開發行的報紙、電視、政府網站等向社會公告,並組織實施。第十三條符合下列條件的企業法人,可以申請從事市政公用事業項目的特許經營:

(一)銀行資信和財務狀況良好,並有滿足該項目經營必需的資金或者可靠的資金來源及相應償債能力;

(二)有良好的經營業績;

(三)有相應數量和相應從業資格的技術、財務、管理人員和該項目經營必需的設備、設施;

(四)有切實可行的經營方案和保證提供持續、穩定、方便、及時、安全、優質、價格合理的普遍服務的能力;

(五)有關法律、法規、規章規定的其他條件。

⑶ 成都市人民政府特許經營權管理規定

第一條為充分運用市場競爭機制配置公共資源,營造公開、公平、公正的投資環境,保障投資者、經營者的合法權益,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許可法》和有關法律法規的規定,結合成都市實際,制定本規定。第二條本市行政區域內政府特許經營權的出讓適用本規定。
欲經營政府特許經營權范圍內的項目的企業、個人和其他組織應當首先取得特許經營權。否則,政府有關部門不得辦理立項、開工、開業手續。第三條本規定所稱政府特許經營權(以下簡稱特許經營權),是指經特定程序許可而獲得的對有限自然資源開發利用、公共資源配置以及直接關系公共利益的特定行業的市場准入權。
本規定所稱特許經營權的出讓,是指政府將特許經營權在一定期限內授予經營者的行為。
本規定所稱特許經營權轉讓,是指獲得政府特許經營權的經營者在特許經營期內將政府特許經營權轉讓給其他經營者或投資者的行為。第四條出讓特許經營權應當保證國家和公眾利益不受侵害。第五條特許經營權一般實行由市政府和區(市)縣兩級政府分級管理的原則。
客運出租汽車運營權、城市公共汽車客運線路運營權、市域內公路客運線路運營權等跨區域經營的項目,由市政府統一管理。錦江、青羊、金牛、武侯、成華等五城區(含高新區)和市政府指定的其他區域的特許經營權,由市政府統一管理。第六條市政府設立特許經營權協調小組,負責特許經營權的出讓等重大事項的協調和決策,辦公室設在市計劃部門,負責協調小組的日常工作。五城區以外其他區(市)縣政府,可以確定一個政府部門負責事權范圍內的有關特許經營權管理工作。第七條下列經營性項目,依法納入政府特許經營權管理范圍,政府有關行業主管部門(以下簡稱政府授權部門)應當根據本規定第八條編制實施方案,並按本規定第五條規定的許可權報經同級政府批准後組織實施:
(一)五城區客運出租汽車運營權、城市公共汽車線路運營權、加氣站經營權、城市自來水生產和供應設施、污水處理設施、燃氣供應設施的經營權,以及其他市政公用行業的經營性城市基礎設施運營權等項目由市政公用管理部門編制出讓方案;
(二)其他區(市)縣客運出租汽車運營權、市域內公路客運線路運營權由交通部門編制出讓方案;
(三)加油站經營權由計劃部門編制出讓方案;
(四)建築垃圾、特種垃圾、生活垃圾處置場經營權、戶外廣告空間資源佔用權等項目由市容環境管理部門編制出讓方案;
(五)旅遊資源經營權,由旅遊管理部門會同市政府有關行政管理部門編制出讓方案;
(六)城市道路、橋梁、隧道、休閑廣場冠名權,由民政部門編制出讓方案;
(七)地下空間資源使用權,由規劃行政管理部門編制出讓方案;
(八)摩托車、貨運車城市道路使用權,由公安交通管理部門編制出讓方案。第八條政府授權部門應當按照市特許經營權協調小組或者區(市)縣政府的時間安排,編制特許經營權出讓方案。特許經營權出讓方案應當包括以下內容:
(一)特許經營項目的具體內容、期限;
(二)特許經營權的出讓方式以及投標人或競買人的資格要求;
(三)出讓方與受讓方的責任、權利和義務;
(四)對經營企業提供服務水平的要求;
(五)經營價格的控制和調整,享受的優惠政策;
(六)特許經營權是否允許轉讓以及特許經營期限的延長、終止;
(七)政府的監督職責;
(八)特許經營權出讓方案的具體組織實施機構。第九條特許經營權出讓信息,應當在出讓方案經批准之日起30日內向社會公開發布。第十條符合特許經營權出讓方案規定條件的企業、個人和其他組織,均可按規定的程序申請特許經營權。
現有國有企業或國有控股企業經營的項目,屬於政府特許經營權管理范圍的,由國有資產管理部門組織具備資質的評估機構,進行國有資產評估和依法登記,然後按規定的程序申請特許經營權。第十一條特許經營權的出讓應當通過拍賣、招標等方式公開進行,嚴禁暗箱操作。對市場化條件尚不成熟的項目和因客觀條件限制難以通過招標、拍賣方式進行的項目,應當在出讓方案中專門說明,經政府批准後,可以採用掛牌、邀請發價、直接磋商等方式出讓。第十二條特許經營權採用招標方式出讓應當遵循《中華人民共和國招標投標法》及市政府制定的有關規定實施。招標投標的組織實施工作(包括招標資料的發放、投標標書的接收、投標標書評定、中標標書簽發等)由政府授權機構負責,招標結果應當向社會公布。

⑷ 特許經營權管理辦法2015年

基礎設施和公用事業特許經營管理辦法

(2015年4月25日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住房城鄉建設部、交通運輸部、水利部、人民銀行令第25號發布)

第一章總則

第一條為鼓勵和引導社會資本參與基礎設施和公用事業建設運營,提高公共服務質量和效率,保護特許經營者合法權益,保障社會公共利益和公共安全,促進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制定本辦法。

第二條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的能源、交通運輸、水利、環境保護、市政工程等基礎設施和公用事業領域的特許經營活動,適用本辦法。

第三條本辦法所稱基礎設施和公用事業特許經營,是指政府採用競爭方式依法授權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外的法人或者其他組織,通過協議明確權利義務和風險分擔,約定其在一定期限和范圍內投資建設運營基礎設施和公用事業並獲得收益,提供公共產品或者公共服務。

第四條基礎設施和公用事業特許經營應當堅持公開、公平、公正,保護各方信賴利益,並遵循以下原則:

(一)發揮社會資本融資、專業、技術和管理優勢,提高公共服務質量效率;

(二)轉變政府職能,強化政府與社會資本協商合作;

(三)保護社會資本合法權益,保證特許經營持續性和穩定性;

(四)兼顧經營性和公益性平衡,維護公共利益。

第五條基礎設施和公用事業特許經營可以採取以下方式:

(一)在一定期限內,政府授予特許經營者投資新建或改擴建、運營基礎設施和公用事業,期限屆滿移交政府;

(二)在一定期限內,政府授予特許經營者投資新建或改擴建、擁有並運營基礎設施和公用事業,期限屆滿移交政府;

(三)特許經營者投資新建或改擴建基礎設施和公用事業並移交政府後,由政府授予其在一定期限內運營;

(四)國家規定的其他方式。

第六條基礎設施和公用事業特許經營期限應當根據行業特點、所提供公共產品或服務需求、項目生命周期、投資回收期等綜合因素確定,最長不超過30年。對於投資規模大、回報周期長的基礎設施和公用事業特許經營項目(以下簡稱特許經營項目)可以由政府或者其授權部門與特許經營者根據項目實際情況,約定超過前款規定的特許經營期限。

第七條國務院發展改革、財政、國土、環保、住房城鄉建設、交通運輸、水利、能源、金融、安全監管等有關部門按照各自職責,負責相關領域基礎設施和公用事業特許經營規章、政策制定和監督管理工作。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發展改革、財政、國土、環保、住房城鄉建設、交通運輸、水利、價格、能源、金融監管等有關部門根據職責分工,負責有關特許經營項目實施和監督管理工作。

第八條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應當建立各有關部門參加的基礎設施和公用事業特許經營部門協調機制,負責統籌有關政策措施,並組織協調特許經營項目實施和監督管理工作。

第二章特許經營協議訂立

第九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有關行業主管部門或政府授權部門(以下簡稱項目提出部門)可以根據經濟社會發展需求,以及有關法人和其他組織提出的特許經營項目建議等,提出特許經營項目實施方案。

特許經營項目應當符合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總體規劃、主體功能區規劃、區域規劃、環境保護規劃和安全生產規劃等專項規劃、土地利用規劃、城鄉規劃、中期財政規劃等,並且建設運營標准和監管要求明確。項目提出部門應當保證特許經營項目的完整性和連續性。

第十條特許經營項目實施方案應當包括以下內容:

(一)項目名稱;

(二)項目實施機構;

(三)項目建設規模、投資總額、實施進度,以及提供公共產品或公共服務的標准等基本經濟技術指標;

(四)投資回報、價格及其測算;

(五)可行性分析,即降低全生命周期成本和提高公共服務質量效率的分析估算等;

(六)特許經營協議框架草案及特許經營期限;

(七)特許經營者應當具備的條件及選擇方式;

(八)政府承諾和保障;

(九)特許經營期限屆滿後資產處置方式;

(十)應當明確的其他事項。

第十一條項目提出部門可以委託具有相應能力和經驗的第三方機構,開展特許經營可行性評估,完善特許經營項目實施方案。

需要政府提供可行性缺口補助或者開展物有所值評估的,由財政部門負責開展相關工作。具體辦法由國務院財政部門另行制定。

第十二條特許經營可行性評估應當主要包括以下內容:

(一)特許經營項目全生命周期成本、技術路線和工程方案的合理性,可能的融資方式、融資規模、資金成本,所提供公共服務的質量效率,建設運營標准和監管要求等;

(二)相關領域市場發育程度,市場主體建設運營能力狀況和參與意願;

(三)用戶付費項目公眾支付意願和能力評估。

第十三條項目提出部門依託本級人民政府根據本辦法第八條規定建立的部門協調機制,會同發展改革、財政、城鄉規劃、國土、環保、水利等有關部門對特許經營項目實施方案進行審查。經審查認為實施方案可行的,各部門應當根據職責分別出具書面審查意見。

項目提出部門綜合各部門書面審查意見,報本級人民政府或其授權部門審定特許經營項目實施方案。

第十四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授權有關部門或單位作為實施機構負責特許經營項目有關實施工作,並明確具體授權范圍。

第十五條實施機構根據經審定的特許經營項目實施方案,應當通過招標、競爭性談判等競爭方式選擇特許經營者。

特許經營項目建設運營標准和監管要求明確、有關領域市場競爭比較充分的,應當通過招標方式選擇特許經營者。

第十六條實施機構應當在招標或談判文件中載明是否要求成立特許經營項目公司。

第十七條實施機構應當公平擇優選擇具有相應管理經驗、專業能力、融資實力以及信用狀況良好的法人或者其他組織作為特許經營者。鼓勵金融機構與參與競爭的法人或其他組織共同制定投融資方案。

特許經營者選擇應當符合內外資准入等有關法律、行政法規規定。

依法選定的特許經營者,應當向社會公示。

第十八條實施機構應當與依法選定的特許經營者簽訂特許經營協議。

需要成立項目公司的,實施機構應當與依法選定的投資人簽訂初步協議,約定其在規定期限內注冊成立項目公司,並與項目公司簽訂特許經營協議。

特許經營協議應當主要包括以下內容:

(一)項目名稱、內容;

(二)特許經營方式、區域、范圍和期限;

(三)項目公司的經營范圍、注冊資本、股東出資方式、出資比例、股權轉讓等;

(四)所提供產品或者服務的數量、質量和標准;

(五)設施權屬,以及相應的維護和更新改造;

(六)監測評估;

(七)投融資期限和方式;

(八)收益取得方式,價格和收費標準的確定方法以及調整程序;

(九)履約擔保;

(十)特許經營期內的風險分擔;

(十一)政府承諾和保障;

(十二)應急預案和臨時接管預案;

(十三)特許經營期限屆滿後,項目及資產移交方式、程序和要求等;

(十四)變更、提前終止及補償;

(十五)違約責任;

(十六)爭議解決方式;

(十七)需要明確的其他事項。

第十九條特許經營協議根據有關法律、行政法規和國家規定,可以約定特許經營者通過向用戶收費等方式取得收益。

向用戶收費不足以覆蓋特許經營建設、運營成本及合理收益的,可由政府提供可行性缺口補助,包括政府授予特許經營項目相關的其它開發經營權益。

第二十條特許經營協議應當明確價格或收費的確定和調整機制。特許經營項目價格或收費應當依據相關法律、行政法規規定和特許經營協議約定予以確定和調整。

第二十一條政府可以在特許經營協議中就防止不必要的同類競爭性項目建設、必要合理的財政補貼、有關配套公共服務和基礎設施的提供等內容作出承諾,但不得承諾固定投資回報和其他法律、行政法規禁止的事項。

第二十二條特許經營者根據特許經營協議,需要依法辦理規劃選址、用地和項目核准或審批等手續的,有關部門在進行審核時,應當簡化審核內容,優化辦理流程,縮短辦理時限,對於本部門根據本辦法第十三條出具書面審查意見已經明確的事項,不再作重復審查。

實施機構應當協助特許經營者辦理相關手續。

第二十三條國家鼓勵金融機構為特許經營項目提供財務顧問、融資顧問、銀團貸款等金融服務。政策性、開發性金融機構可以給予特許經營項目差異化信貸支持,對符合條件的項目,貸款期限最長可達30年。探索利用特許經營項目預期收益質押貸款,支持利用相關收益作為還款來源。

第二十四條國家鼓勵通過設立產業基金等形式入股提供特許經營項目資本金。鼓勵特許經營項目公司進行結構化融資,發行項目收益票據和資產支持票據等。

國家鼓勵特許經營項目採用成立私募基金,引入戰略投資者,發行企業債券、項目收益債券、公司債券、非金融企業債務融資工具等方式拓寬投融資渠道。

第二十五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有關部門可以探索與金融機構設立基礎設施和公用事業特許經營引導基金,並通過投資補助、財政補貼、貸款貼息等方式,支持有關特許經營項目建設運營。

第三章特許經營協議履行

第二十六條特許經營協議各方當事人應當遵循誠實信用原則,按照約定全面履行義務。

除法律、行政法規另有規定外,實施機構和特許經營者任何一方不履行特許經營協議約定義務或者履行義務不符合約定要求的,應當根據協議繼續履行、採取補救措施或者賠償損失。

第二十七條依法保護特許經營者合法權益。任何單位或者個人不得違反法律、行政法規和本辦法規定,干涉特許經營者合法經營活動。

第二十八條特許經營者應當根據特許經營協議,執行有關特許經營項目投融資安排,確保相應資金或資金來源落實。

第二十九條特許經營項目涉及新建或改擴建有關基礎設施和公用事業的,應當符合城鄉規劃、土地管理、環境保護、質量管理、安全生產等有關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建設條件和建設標准。

第三十條特許經營者應當根據有關法律、行政法規、標准規范和特許經營協議,提供優質、持續、高效、安全的公共產品或者公共服務。

第三十一條特許經營者應當按照技術規范,定期對特許經營項目設施進行檢修和保養,保證設施運轉正常及經營期限屆滿後資產按規定進行移交。

第三十二條特許經營者對涉及國家安全的事項負有保密義務,並應當建立和落實相應保密管理制度。

實施機構、有關部門及其工作人員對在特許經營活動和監督管理工作中知悉的特許經營者商業秘密負有保密義務。

第三十三條實施機構和特許經營者應當對特許經營項目建設、運營、維修、保養過程中有關資料,按照有關規定進行歸檔保存。

第三十四條實施機構應當按照特許經營協議嚴格履行有關義務,為特許經營者建設運營特許經營項目提供便利和支持,提高公共服務水平。

行政區劃調整,政府換屆、部門調整和負責人變更,不得影響特許經營協議履行。

第三十五條需要政府提供可行性缺口補助的特許經營項目,應當嚴格按照預演算法規定,綜合考慮政府財政承受能力和債務風險狀況,合理確定財政付費總額和分年度數額,並與政府年度預算和中期財政規劃相銜接,確保資金撥付需要。

第三十六條因法律、行政法規修改,或者政策調整損害特許經營者預期利益,或者根據公共利益需要,要求特許經營者提供協議約定以外的產品或服務的,應當給予特許經營者相應補償。

第四章特許經營協議變更和終止

第三十七條在特許經營協議有效期內,協議內容確需變更的,協議當事人應當在協商一致基礎上簽訂補充協議。如協議可能對特許經營項目的存續債務產生重大影響的,應當事先徵求債權人同意。特許經營項目涉及直接融資行為的,應當及時做好相關信息披露。

特許經營期限屆滿後確有必要延長的,按照有關規定經充分評估論證,協商一致並報批准後,可以延長。

第三十八條在特許經營期限內,因特許經營協議一方嚴重違約或不可抗力等原因,導致特許經營者無法繼續履行協議約定義務,或者出現特許經營協議約定的提前終止協議情形的,在與債權人協商一致後,可以提前終止協議。

特許經營協議提前終止的,政府應當收回特許經營項目,並根據實際情況和協議約定給予原特許經營者相應補償。

第三十九條特許經營期限屆滿終止或提前終止的,協議當事人應當按照特許經營協議約定,以及有關法律、行政法規和規定辦理有關設施、資料、檔案等的性能測試、評估、移交、接管、驗收等手續。

第四十條特許經營期限屆滿終止或者提前終止,對該基礎設施和公用事業繼續採用特許經營方式的,實施機構應當根據本辦法規定重新選擇特許經營者。

因特許經營期限屆滿重新選擇特許經營者的,在同等條件下,原特許經營者優先獲得特許經營。

新的特許經營者選定之前,實施機構和原特許經營者應當制定預案,保障公共產品或公共服務的持續穩定提供。

第五章監督管理和公共利益保障

第四十一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有關部門應當根據各自職責,對特許經營者執行法律、行政法規、行業標准、產品或服務技術規范,以及其他有關監管要求進行監督管理,並依法加強成本監督審查。

縣級以上審計機關應當依法對特許經營活動進行審計。

第四十二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有關部門應當根據法律、行政法規和國務院決定保留的行政審批項目對特許經營進行監督管理,不得以實施特許經營為名違法增設行政審批項目或審批環節。

第四十三條實施機構應當根據特許經營協議,定期對特許經營項目建設運營情況進行監測分析,會同有關部門進行績效評價,並建立根據績效評價結果、按照特許經營協議約定對價格或財政補貼進行調整的機制,保障所提供公共產品或公共服務的質量和效率。

實施機構應當將社會公眾意見作為監測分析和績效評價的重要內容。

第四十四條社會公眾有權對特許經營活動進行監督,向有關監管部門投訴,或者向實施機構和特許經營者提出意見建議。

第四十五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將特許經營有關政策措施、特許經營部門協調機制組成以及職責等信息向社會公開。

實施機構和特許經營者應當將特許經營項目實施方案、特許經營者選擇、特許經營協議及其變更或終止、項目建設運營、所提供公共服務標准、監測分析和績效評價、經過審計的上年度財務報表等有關信息按規定向社會公開。

特許經營者應當公開有關會計數據、財務核算和其他有關財務指標,並依法接受年度財務審計。

第四十六條特許經營者應當對特許經營協議約定服務區域內所有用戶普遍地、無歧視地提供公共產品或公共服務,不得對新增用戶實行差別待遇。

第四十七條實施機構和特許經營者應當制定突發事件應急預案,按規定報有關部門。突發事件發生後,及時啟動應急預案,保障公共產品或公共服務的正常提供。

第四十八條特許經營者因不可抗力等原因確實無法繼續履行特許經營協議的,實施機構應當採取措施,保證持續穩定提供公共產品或公共服務。

第六章爭議解決

第四十九條實施機構和特許經營者就特許經營協議履行發生爭議的,應當協商解決。協商達成一致的,應當簽訂補充協議並遵照執行。

第五十條實施機構和特許經營者就特許經營協議中的專業技術問題發生爭議的,可以共同聘請專家或第三方機構進行調解。調解達成一致的,應當簽訂補充協議並遵照執行。

第五十一條特許經營者認為行政機關作出的具體行政行為侵犯其合法權益的,有陳述、申辯的權利,並可以依法提起行政復議或者行政訴訟。

第五十二條特許經營協議存續期間發生爭議,當事各方在爭議解決過程中,應當繼續履行特許經營協議義務,保證公共產品或公共服務的持續性和穩定性。

第七章法律責任

第五十三條特許經營者違反法律、行政法規和國家強制性標准,嚴重危害公共利益,或者造成重大質量、安全事故或者突發環境事件的,有關部門應當責令限期改正並依法予以行政處罰;拒不改正、情節嚴重的,可以終止特許經營協議;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五十四條以欺騙、賄賂等不正當手段取得特許經營項目的,應當依法收回特許經營項目,向社會公開。

第五十五條實施機構、有關行政主管部門及其工作人員不履行法定職責、干預特許經營者正常經營活動、徇私舞弊、濫用職權、玩忽職守的,依法給予行政處分;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五十六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有關部門應當對特許經營者及其從業人員的不良行為建立信用記錄,納入全國統一的信用信息共享交換平台。對嚴重違法失信行為依法予以曝光,並會同有關部門實施聯合懲戒。

第八章附則

第五十七條基礎設施和公用事業特許經營涉及國家安全審查的,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執行。

第五十八條法律、行政法規對基礎設施和公用事業特許經營另有規定的,從其規定。

本辦法實施之前依法已經訂立特許經營協議的,按照協議約定執行。

第五十九條本辦法由國務院發展改革部門會同有關部門負責解釋。

第六十條本辦法自2015年6月1日起施行。

⑸ 基礎設施和公用事業特許經營管理辦法

立法目的|為鼓勵和引導社會資本參與基礎設施和公用事業建設運營,規范特許經營活動,提高公共服務質量和效率,保障社會公共利益和公共安全,制定本辦法|為鼓勵和引導社會資本參與基礎設施和公用事業建設運營,規范特許經營活動,提高公共服務質量和效率,維護特許經營者合法權益,制定本辦法|為鼓勵和引導社會資本參與基礎設施和公用事業建設運營,提高公共服務質量和效率,保護特許經營者合法權益,,保障社會公共利益和公共安全,促進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制定本辦法|注意此處的定義是社會資本?何謂社會資本?根據下文第三條是境內外的企業法人或者其他組織,而根據財政部PPP指南,指的是企業。|適用范圍和領域|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的基礎設施和公用事業的特許經營活動,適用本辦法。|國家鼓勵和引導能源、交通運輸、水利、環境保護、市政工程等基礎設施和公用事業領域的項目實施特許經營|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的基礎設施和公用事業的特許經營活動,適用本辦法。|國家鼓勵和引導能源、交通運輸、水利、環境保護、市政工程等基礎設施和公用事業領域的項目實施特許經營|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的能源、交通運輸、水利、環境保護、市政工程等基礎設施和公用事業領域的特許經營活動,第一條為了加快推進市政公用事業市場化,規范市政公用事業特許經營活動,加強市場監管,保障社會公共利益和公共安全,促進市政公用事業健康發展,根據國家有關法律、法規,制定本辦法。
第二條本辦法所稱市政公用事業特許經營,是指政府按照有關法律、法規規定,通過市場競爭機制選擇市政公用事業投資者或者經營者,明確其在一定期限和范圍內經營某項市政公用事業產品或者提供某項服務的制度。
城市供水、供氣、供熱、公共交通、污水處理、垃圾處理等行業,依法實施特許經營的,適用本辦法。
第三條實施特許經營的項目由省、自治區、直轄市通過法定形式和程序確定。
第四條國務院建設主管部門負責全國市政公用事業特許經營活動的指導和監督工作。
省、自治區人民政府建設主管部門負責本行政區域內的市政公用事業特許經營活動的指導和監督工作。
直轄市、市、縣人民政府市政公用事業主管部門依據人民政府的授權(以下簡稱主管部門),負責本行政區域內的市政公用事業特許經營的具體實施。
第五條實施市政公用事業特許經營,應當遵循公開、公平、公正和公共利益優先的原則。
第六條實施市政公用事業特許經營,應當堅持合理布局,有效配置資源的原則,鼓勵跨行政區域的市政公用基礎設施共享。
跨行政區域的市政公用基礎設施特許經營,應當本著有關各方平等協商的原則,共同加強監管。
第七條參與特許經營權競標者應當具備以下條件:
(一)依法注冊的企業法人;
(二)有相應的設施、設備;
(三)有良好的銀行資信、財務狀況及相應的償債能力;
(四)有相應的從業經歷和良好的業績;
(五)有相應數量的技術、財務、經營等關鍵崗位人員;
(六)有切實可行的經營方案;
(七)地方性法規、規章規定的其他條件。
第八條主管部門應當依照下列程序選擇投資者或者經營者:
(一)提出市政公用事業特許經營項目,報直轄市、市、縣人民政府批准後,向社會公開發布招標條件,受理投標;
(二)根據招標條件,對特許經營權的投標人進行資格審查和方案預審,推薦出符合條件的投標候選人;
(三)組織評審委員會依法進行評審,並經過質詢和公開答辯,擇優選擇特許經營權授予對象;
(四)向社會公示中標結果,公示時間不少於20天;
(五)公示期滿,對中標者沒有異議的,經直轄市、市、縣人民政府批准,與中標者(以下簡稱「獲得特許經營權的企業」)簽訂特許經營協議。
第九條特許經營協議應當包括以下內容:
(一)特許經營內容、區域、范圍及有效期限;
(二)產品和服務標准;
(三)價格和收費的確定方法、標准以及調整程序;
(四)設施的權屬與處置;
(五)設施維護和更新改造;
(六)安全管理;
(七)履約擔保;
(八)特許經營權的終止和變更;
(九)違約責任;
(十)爭議解決方式;
(十一)雙方認為應該約定的其他事項。
第十條主管部門應當履行下列責任:
(一)協助相關部門核算和監控企業成本,提出價格調整意見;
(二)監督獲得特許經營權的企業履行法定義務和協議書規定的義務;
(三)對獲得特許經營權的企業的經營計劃實施情況、產品和服務的質量以及安全生產情況進行監督;
(四)受理公眾對獲得特許經營權的企業的投訴;
(五)向政府提交年度特許經營監督檢查報告;
(六)在危及或者可能危及公共利益、公共安全等緊急情況下,臨時接管特許經營項目;
(七)協議約定的其他責任。
第十一條獲得特許經營權的企業應當履行下列責任:
(一)科學合理地制定企業年度生產、供應計劃;
(二)按照國家安全生產法規和行業安全生產標准規范,組織企業安全生產;
(三)履行經營協議,為社會提供足量的、符合標準的產品和服務;
(四)接受主管部門對產品和服務質量的監督檢查;
(五)按規定的時間將中長期發展規劃、年度經營計劃、年度報告、董事會決議等報主管部門備案;
(六)加強對生產設施、設備的運行維護和更新改造,確保設施完好;
(七)協議約定的其他責任。
第十二條特許經營期限應當根據行業特點、規模、經營方式等因素確定,最長不得超過30年。
第十三條獲得特許經營權的企業承擔政府公益性指令任務造成經濟損失的,政府應當給予相應的補償。
第十四條在協議有效期限內,若協議的內容確需變更的,協議雙方應當在共同協商的基礎上簽訂補充協議。
第十五條獲得特許經營權的企業確需變更名稱、地址、法定代表人的,應當提前書面告知主管部門,並經其同意。
第十六條特許經營期限屆滿,主管部門應當按照本辦法規定的程序組織招標,選擇特許經營者。
第十七條獲得特許經營權的企業在協議有效期內單方提出解除協議的,應當提前提出申請,主管部門應當自收到獲得特許經營權的企業申請的3個月內作出答復。在主管部門同意解除協議前,獲得特許經營權的企業必須保證正常的經營與服務。
第十八條獲得特許經營權的企業在特許經營期間有下列行為之一的,主管部門應當依法終止特許經營協議,取消其特許經營權,並可以實施臨時接管:
(一)擅自轉讓、出租特許經營權的;
(二)擅自將所經營的財產進行處置或者抵押的;
(三)因管理不善,發生重大質量、生產安全事故的;
(四)擅自停業、歇業,嚴重影響到社會公共利益和安全的;
(五)法律、法規禁止的其他行為。
第十九條特許經營權發生變更或者終止時,主管部門必須採取有效措施保證市政公用產品供應和服務的連續性與穩定性。
第二十條主管部門應當在特許經營協議簽訂後30日內,將協議報上一級市政公用事業主管部門備案。
第二十一條在項目運營的過程中,主管部門應當組織專家對獲得特許經營權的企業經營情況進行中期評估。
評估周期一般不得低於兩年,特殊情況下可以實施年度評估。
第二十二條直轄市、市、縣人民政府有關部門按照有關法律、法規規定的原則和程序,審定和監管市政公用事業產品和服務價格。
第二十三條未經直轄市、市、縣人民政府批准,獲得特許經營權的企業不得擅自停業、歇業。
獲得特許經營權的企業擅自停業、歇業的,主管部門應當責令其限期改正,或者依法採取有效措施督促其履行義務。
第二十四條主管部門實施監督檢查,不得妨礙獲得特許經營權的企業正常的生產經營活動。
第二十五條主管部門應當建立特許經營項目的臨時接管應急預案。
對獲得特許經營權的企業取消特許經營權並實施臨時接管的,必須按照有關法律、法規的規定進行,並召開聽證會。
第二十六條社會公眾對市政公用事業特許經營享有知情權、建議權。
直轄市、市、縣人民政府應當建立社會公眾參與機制,保障公眾能夠對實施特許經營情況進行監督。
第二十七條國務院建設主管部門應當加強對直轄市市政公用事業主管部門實施特許經營活動的監督檢查,省、自治區人民政府建設主管部門應當加強對市、縣人民政府市政公用事業主管部門實施特許經營活動的監督檢查,及時糾正實施特許經營中的違法行為。
第二十八條對以欺騙、賄賂等不正當手段獲得特許經營權的企業,主管部門應當取消其特許經營權,並向國務院建設主管部門報告,由國務院建設主管部門通過媒體等形式向社會公開披露。被取消特許經營權的企業在三年內不得參與市政公用事業特許經營競標。
第二十九條主管部門或者獲得特許經營權的企業違反協議的,由過錯方承擔違約責任,給對方造成損失的,應當承擔賠償責任。
第三十條主管部門及其工作人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對其授權的直轄市、市、縣人民政府或者監察機關責令改正,對負主要責任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法給予行政處分;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一)不依法履行監督職責或者監督不力,造成嚴重後果的;
(二)對不符合法定條件的競標者授予特許經營權的;
(三)濫用職權、徇私舞弊的。
第三十一條本辦法自2004年5月1日起施行。

⑹ 特許經營許可證辦理

法律分析:
一、提交材料:
1、企業法人營業執照原件(副本和年檢證明)及復印件或其它主體資格證明文件及復印件。
2、與特許經營相關的商標權、企業標志、專利權、專有技術等經營資源的注冊證書原件及復印件。如注冊商標、專利、企業標志、專有技術等經營資源已由相關部門受理中的,需提交受理通知書原件及復印件;如注冊商標、專利、其他經營資源是他人授權使用的,需提交許可使用授權書原件及復印件。
3、國家法律法規規定經批准方可開展特許經營的產品和服務,須提交相關主管部門的批准文件的原件及復印件。
4、特許人的名稱、聯系人(職務、電話、傳真)、地址、郵政編碼、電子郵件地址。
5、市商務局要求的其他文件。
6、商業特許經營基本情況。
7、所在省、直轄市轄區內全部被特許人的店鋪分布情況。
8、特許人的市場計劃書。
9、企業法人營業執照復印件或其他主體資格證明的復印件。
10、與特許經營活動相關的商標權、企業標志、專利權、專有技術等經營資源的注冊證書復印件。
11、特許經營合同樣本。
12、特許經營操作手冊的目錄(須註明每一章節的頁數和手冊的總頁數)。
13、國家法律法規規定經批准方可開展特許經營的產品和服務,須提交相關主管部門的批准文件。
14、經法定代表人簽字蓋章的特許人承諾。
二、辦理程序:
1、特許人向市商務局申請備案並提交材料以獲取商務部商業特許經營管理系統登陸號和密碼。
2、特許人獲取登錄號和密碼後,登錄商務部商業特許經營信息管理系統填報備案材料,並向市商務局提供紙質備案材料。
3、市商務局按照備案管理辦法要求對材料進行核實,對符合條件的企業予以備案。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 第七條 依法設立的公司,由公司登記機關發給公司營業執照。公司營業執照簽發日期為公司成立日期。公司營業執照應當載明公司的名稱、住所、注冊資本、經營范圍、法定代表人姓名等事項。公司營業執照記載的事項發生變更的,公司應當依法辦理變更登記,由公司登記機關換發營業執照。

衍生問題:
特許經營許可證是什麼
特許經營與許可證經營的概念特許經營是指通過簽訂合同,特許人將有權授予他人使用的商標、商號、經營模式等經營資源,授予被特許人使用;被特許人按照合同約定在統一經營體系下從事經營活動。《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登記管理條例》 第三十八條 因合並、分立而存續的公司,其登記事項發生變化的,應當申請變更登記;因合並、分立而解散的公司,應當申請注銷登記;因合並、分立而新設立的公司,應當申請設立登記。公司合並、分立的,應當自公告之日起45日後申請登記,提交合並協議和合並、分立決議或者決定以及公司在報紙上登載公司合並、分立公告的有關證明和債務清償或者債務擔保情況的說明。法律、行政法規或者國務院決定規定公司合並、分立必須報經批準的,還應當提交有關批准文件。

⑺ 特許經營許可證辦理

法律分析:一、提交材料

1、企業法人營業執照原件(副本和年檢證明)及復印件或其它主體資格證明文件及復印件

2、與特許經營相關的商標權、企業標志、專利權、專有技術等經營資源的注冊證書原件及復印件。如注冊商標、專利、企業標志、專有技術等經營資源已由相關部門受理中的,需提交受理通知書原件及復印件;如注冊商標、專利、其他經營資源是他人授權使用的,需提交許可使用授權書原件及復印件。

3、國家法律法規規定經批准方可開展特許經營的產品和服務,須提交相關主管部門的批准文件的原件及復印件。

4、特許人的名稱、聯系人(職務、電話、傳真)、地址、郵政編碼、電子郵件地址。

5、市商務局要求的其他文件。

6、商業特許經營基本情況。

7、所在省、直轄市轄區內全部被特許人的店鋪分布情況。

8、特許人的市場計劃書。

9、企業法人營業執照復印件或其他主體資格證明的復印件。

10、與特許經營活動相關的商標權、企業標志、專利權、專有技術等經營資源的注冊證書復印件。

11、特許經營合同樣本。

12、特許經營操作手冊的目錄(須註明每一章節的頁數和手冊的總頁數)。

13、國家法律法規規定經批准方可開展特許經營的產品和服務,須提交相關主管部門的批准

14、經法定代表人簽字蓋章的特許人承諾。

二、辦理程序:

1、特許人向市商務局申請備案並提交材料以獲取商務部商業特許經營管理系統登陸號和密碼。

2、特許人獲取登錄號和密碼後,登錄商務部商業特許經營信息管理系統填報備案材料,並向市商務局提供紙質備案材料。

3、市商務局按照備案管理辦法要求對材料進行核實,對符合條件的企業予以備案。

法律依據:《商業特許經營管理條例》第三條本條例所稱商業特許經營(以下簡稱特許經營),是指擁有注冊商標、企業標志、專利、專有技術等經營資源的企業(以下稱特許人),以合同形式將其擁有的經營資源許可其他經營者(以下稱被特許人)使用,被特許人按照合同約定在統一的經營模式下開展經營,並向特許人支付特許經營費用的經營活動。

企業以外的其他單位和個人不得作為特許人從事特許經營活動。第八條特許人應當自首次訂立特許經營合同之日起15日內,依照本條例的規定向商務主管部門備案。在省、自治區、直轄市范圍內從事特許經營活動的,應當向所在地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商務主管部門備案;跨省、自治區、直轄市范圍從事特許經營活動的,應當向國務院商務主管部門備案。

特許人向商務主管部門備案,應當提交下列文件、資料:

(一)營業執照復印件或者企業登記(注冊)證書復印件;

(二)特許經營合同樣本;

(三)特許經營操作手冊;

(四)市場計劃書;

(五)表明其符合本條例第七條規定的書面承諾及相關證明材料;

(六)國務院商務主管部門規定的其他文件、資料。

特許經營的產品或者服務,依法應當經批准方可經營的,特許人還應當提交有關批准文件。

⑻ 中國特許經營的有關法律法規有哪些

特許加盟作為一種重要的營銷方式和連鎖經營的主要形式之一,隨著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和完善,正在成為國內企業實現低成本高速度擴張的重要手段,顯示出強大的生命力和良好的發展前景。為規范特許加盟活動的開展,我國商業服務業特許經營活動的行業主管部門先後頒布了商業特許經營管理辦法(已廢止)、商業特許經營管理條例、商業特許經營信息披露管理辦法、商業特許經營備案管理辦法。

(一)商業特許經營管理辦法原國內貿易部於1997年11月14日發布商業特許經營管理辦法(試行()。這是一個啟蒙性的法規,對於宣傳、普及特許經營模式具有歷史性意義。試行辦法的顯著特點是對商業特許經營進行了准確的定義,明確了特許經營合同主體資格、特許經營合同的基本內容以及合同當事人的基本權利義務。該試行辦法規定「本辦法適用於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從事商業(包括餐飲業、服務業)特許經營活動的企業、個人或其他經濟組織」,而不適用於境外投資人及外資企業在中國內地從事商業特許經營活動,中國商業特許經營領域對外國投資人或外資企業是封閉的。中國於2001.年12月11日加入WTO,承諾在三年內開放市場准入。商務部於2004年12月31日發布商業特許經營管理辦法,2005年2月1日起實施。該辦法具有如下特點:

(1)明確了特許經營當事人的條件,不僅對特許人的資格有了明確的規定,而且要求被特許人必須是「依法設立的企業或者其他經濟組織」,強調了參加特許經營活動的經營主體性。

(2)通過強化特許人的義務,明確中國商業特許經營的特點是經營方式提供型,而不是產品提供型。特許人在將特許經營權授予被特許人使用時,應「提供代表該特許經營體系營業象徵的經營手冊」,並「為被特許人提供開展特許經營所必需的銷售、業務或技術上的指導,培訓及其他服務」。

(3)除規定特許經營合同的主要條款外,還專門規定了特許經營合同終止後特許經營合同的「余後效力」,即競業禁止內容。

(4)擬制了信息披露制度,對特許人應當披露的信息內容作了明確的規定。

(5)為了規范特許經營市場秩序,防止以特許經營虛假廣告形式坑害加盟商的行為發生,要求特許人發布廣告宣傳的信息必須具有真實性。

(6)根據中國政府加入WTO的承諾,商業特許經營管理辦法明確取消了外商投資企業從事商業特許經營的市場准入限制,設立了外資企業從事商業特許經營活動的特別行政許可制度。商業特許經營管理辦法的頒布其立法方向符合國際特許經營立法的趨勢,是中國特許經營立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

(二)商業特許經營管理條例國務院於2007年2月6日發布商業特許經營管理條例,2007年5月1日起實施。商務部於2004年頒布的商業特許經營管理辦法同時作廢。商業特許經營管理條例是中國特許經營立法走向成熟的標志,也是具有強制執行力的行政法規。商業特許經營管理條例(以下簡稱條例主要確立了五個方面的制度。

(1)明確了特許人從事特許經營活動應當具備的條件。具體包括三個方面:第一,只有企業可以作為特許人從事特許經營活動,其他單位和個人不得作為特許人從事特許經營活動,第二,要求特許人從事特許經營活動應當擁有成熟的經營模式,並具備為被特許人持續提供經營指導、技術支持和業務培訓等服務的能力,第三,規定特許人從事特許經營活動應當擁有至少2個直營店,並且經營時間超過1年。第三方面的條件,也就是通常所說的「兩店一年」要求,主要目的是防止一些企業利用特許經營進行欺詐。同時,直營店具有一定的示範作用,便於其他經營者從直營店的經營中較為直觀地了解特許人的品牌、經營模式、經營狀況等。

(2)規定了特許人的信息披露制度。特許人的信息披露,對於保證被特許人及時、全面、准確地了解、掌握有關情況,在充分佔有信息的基礎上做出適當的投資決策,防止上當受騙,非常關鍵。因此,有特許經營立法的國家都把信息披露作為核心制度。條例借鑒國際通行做法,專設「信息披露」一章,明確規定特許人應當建立並實行完備的信息披露制度,在訂立特許經營合同之日前至少30日,以書面形式向被特許人提供有關信息和特許經營合同文本,並明確規定了特許人應當提供的信息內容。條例還對特許人提供的信息應當真實、完整、准確,不得遺漏有關信息或者提供虛假信息做出了明確規定。

(3)確立了特許人備案制度。由於從事特許經營活動是當事人的民事權利,政府不宜對其實行行政許可,但又需要對其經營活動進行監督管理,以維護市場秩序。為了便於商務主管部門及時了解、掌握特許人的數量等有關情況,有針對性地對特許經營活動進行規范、監督,也為了有助於潛在的投資者了解特許人的基本情況,做出恰當的投資決策,同時有利於形成對特許人的社會監督,條例確立了特許人備案制度。明確規定特許人應當自首次訂立特許經營合同之日起15日內,向商務主管部門備案,並規定了備案的程序以及備案時應當提交的文件、資料。商務主管部門收到特許人提交的符合規定的文件、資料後,應當予以備案,通知特許人,並將備案的特許人名單在政府網站上公布和及時更新。

(4)對規范特許經營合同作了規定。特許經營合同是明確特許人和被特許人之間權利義務的依據。特許經營活動在實踐中出現的不少問題和糾紛,與特許經營合同不夠規范有直接關系。為此,條例從三個方面做了規定:第一,特許人和被特許人應當採用書面形式訂立特許經營合同,並明確了特許經營合同應當包括的主要內容,第二,借鑒其他國家的做法,規定特許人和被特許人應當在特許經營合同中約定,被特許人在合同訂立後一定期限內,可以單方解除合同,第三,除被特許人同意的情況外,特許經營合同約定的特許經營期限應當不少於3年。

(5)規定了特許人和被特許人的行為規范。條例針對特許經營活動本身的特點以及實踐中存在的主要問題,重點對特許人的行為規范作了規定。比如,特許人應當向被特許人提供特許經營操作手冊,特許人應當按照合同約定的用途使用向被特許人收取的推廣、宣傳費用,特許人在推廣、宣傳活動中不得有欺騙、誤導的行為等。對被特許人的行為規范,條例也做了相應規定,主要是被特許人未經特許人同意,不得向他人轉讓特許經營權,被特許人不得向他人泄露或者允許他人使用其所掌握的特許人的商業秘密。

(三)我國特許經營其他法律我國於2007年5月1日起施行商業特許經營信息披露管理辦法,2012年2月1日起施行商業特許經營備案管理辦法,對特許經營的信息披露和備案管理工作做了進一步規定。

⑼ 青海省市政公用事業特許經營管理條例

第一章總則第一條為了規范市政公用事業特許經營活動,保障公共利益和公共安全,維護特許經營者的合法權益,促進市政公用事業發展,根據有關法律、行政法規,結合本省實際,制定本條例。第二條本條例所稱市政公用事業特許經營,是指政府按照有關法律、法規的規定,通過市場競爭機制選擇市政公用事業投資者或者經營者,明確其在一定期限和范圍內經營某項市政公用事業產品或者提供某項服務的制度。第三條本省行政區域內下列實施特許經營的市政公用事業項目,適用本條例:

(一)供水、供氣、集中供熱;

(二)污水、垃圾處理;

(三)道路、橋涵、廣場、路燈、管線共用通道、園林等公用設施的養護;

(四)其他由省人民政府建設行政部門負責指導和監督的特許經營項目。第四條實施市政公用事業特許經營,應當遵循公開、公平、公正和公共利益、公共安全優先的原則。第五條實施市政公用事業特許經營,應當合理布局、有效配置資源,鼓勵跨行政區域的市政公用基礎設施共享。第六條省人民政府建設行政部門負責全省市政公用事業特許經營的指導和監督工作。

州(市、地)、縣(市、區)人民政府市政公用事業主管部門(以下簡稱市政公用事業主管部門)負責本行政區域內市政公用事業特許經營的組織管理和實施。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其他有關部門應當在各自的職責范圍內,負責市政公用事業特許經營的相關工作。第七條公眾對市政公用事業特許經營享有知情權、建議權和監督權,對損害公共利益或者侵害自身合法權益的行為有權進行舉報、投訴。

州(市、地)、縣(市、區)人民政府及其市政公用事業主管部門應當建立公眾參與機制,保障公眾能夠對實施特許經營的情況進行監督,維護公眾的合法權益。第二章特許經營權的授予第八條市政公用事業主管部門應當根據城市發展需要,制定特許經營項目實施方案。

州(市、地)人民政府市政公用事業主管部門制定的特許經營項目實施方案,經本級人民政府批准後,在30日內報省人民政府建設行政部門備案。

縣(市、區)人民政府市政公用事業主管部門制定的特許經營項目實施方案,經本級人民政府批准後,在30日內報州(市、地)人民政府市政公用事業主管部門備案。第九條市政公用事業主管部門制定特許經營項目實施方案時,應當組織有關專家、企業代表和公眾代表對實施方案進行可行性論證,其中公眾代表的比例不得少於三分之一。第十條特許經營項目實施方案應當包括下列內容:

(一)項目的基本情況;

(二)項目基本經濟技術指標;

(三)特許經營者應當具備的條件及選擇方式;

(四)特許經營的方式、主要內容、范圍及期限;

(五)財政補貼、其他優惠條件等政府承諾的事項;

(六)產品、服務的質量、標准;

(七)投資回報及價格的測算;

(八)保障措施;

(九)其他事項。第十一條政府承諾的事項可以涉及與特許經營項目有關的基礎設施提供、必要的財政補貼及其他優惠條件等,但不得承諾商業風險分擔、固定投資回報及法律、法規、規章禁止的其他事項。第十二條特許經營期限,應當根據行業特點、規模、經營方式等因素確定。將項目的投資建設和經營權一並授予特許經營者的,特許經營期限最長不得超過30年;單獨授予經營權的,特許經營期限最長不得超過8年。第十三條市政公用事業主管部門應當按照有關法律、法規的規定,採取招標方式選擇特許經營者。通過招標不能確定特許經營者的,可以採取直接委託或者其他方式確定特許經營者。第十四條參與特許經營權競標者應當具備以下條件:

(一)依法注冊的企業法人;

(二)有相應的注冊資本金和設施、設備;

(三)有良好的銀行資信、財務狀況及相應的償債能力;

(四)有相應的從業經歷和良好的業績;

(五)有相應數量的技術、財務、經營等專業人員;

(六)有可行的經營方案;

(七)法律、法規、規章規定的其他條件。第十五條採取招標方式選擇特許經營者的,市政公用事業主管部門應當將中標結果向社會公示,公示時間不得少於20日。公示期滿,公眾對中標結果無異議或者異議不成立的,方可將中標者確定為特許經營者。

⑽ 特許經營合同的法律約定有哪些

商業特許經營管理條例第12條規定:特許人和受許人應當在特許經營合同中約定,受許人在特許經營合同訂立後一定期限內,可以單方解除合同。

商業特許經營管理條例第13條規定:特許經營合同約定的特許經營期限應當不少於3年。但是,受許人同意的除外。特許人和受許人續簽特許經營合同的,不適用前款規定。商業特許經營管理條例第14條規定:特許人應當向受許人提供特許經營操作手冊,並按照約定的內容和方式為受許人持續提供經營指導、技術支持、業務培訓等服務。

商業特許經營管理條例第15條規定:特許經營的產品或服務的質量、標准應當符合法律、行政法規和國家有關規定的要求。商業特許經營管理條例第16條規定:特許人要求受許人在訂立特許經營合同前支付費用的,應當以書面形式向受許人說明該部分費用的用途以及退還的條件、方式。

商業特許經營管理條例第17條規定:特許人向受許人收取的推廣、宣傳費用,應當按照合同約定的用途使用。推廣、宣傳費用的使用情況應當及時向受許人披露。特許人在推廣、宣傳活動中,不得有欺騙、誤導的行為,其發布的廣告中不得含有宣傳受許人從事特許經營活動收益的內容。

商業特許經營管理條例第18條規定:未經特許人同意,受許人不得向他人轉讓特許經營權。受許人不得向他人泄露或者允許他人使用其所掌握的特許人的商業秘密。

商業特許經營管理條例第19條規定:特許人應當每年第一季度將其上一季度訂立特許經營合同的情況向上級主管部門報告。

熱點內容
私募基金挪用基金法律責任 發布:2025-01-23 13:49:20 瀏覽:124
地方政府規章有效期多長 發布:2025-01-23 13:33:46 瀏覽:306
北京豐台人民法院 發布:2025-01-23 13:27:13 瀏覽:260
我國刑事訴訟法與刑法的關系 發布:2025-01-23 13:14:02 瀏覽:616
法院個人榮譽 發布:2025-01-23 13:10:17 瀏覽:736
新婚姻法法定年齡 發布:2025-01-23 12:42:36 瀏覽:545
公民道德視頻 發布:2025-01-23 12:25:13 瀏覽:991
我國勞動法不認可雙重勞動關系 發布:2025-01-23 12:06:33 瀏覽:890
司法仲裁委員會 發布:2025-01-23 12:05:17 瀏覽:306
溫州中級法院院長 發布:2025-01-23 12:02:52 瀏覽:2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