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盟法規1334條例查詢網站
⑴ 什麼是歐盟指令
各成員國政府有責任將本國的法律與指令取得協調一致,與指令有沖突的現行國家法律都應撤消。歐盟頒布指令的根本目的是消除歐盟成員國之間的貿易技術壁壘,實現產品在成員國之間的「自由流通」。指令主要規定了與健康和安全有關的基本要求,對於電氣產品,還規定了電磁干擾和抗干擾的要求。 編輯詞條 歐盟協調標准 「歐盟協調標准」是指由CEN、 CENELEC 和 ETSI 根據歐盟委員會與各成員國商議後發布的命令制定並批准實施的歐洲標准。1999 年以來,歐盟委員會向歐洲標准化機構下了26 個標准化委託書,其中13 個與新方法指令有關。CEN、CENELEC 和ETSI 制定「協調標准」的程序是公開透明的, 並且建立在所有利害關系方意見一致的基礎上。根據歐洲標准化組織的規定,各成員國必須將協調標准轉換成國家標准,並撤銷有悖於協調標準的國家標准,這一規定是強制性的。協調標準的標題和代號必須在歐共體官方公報上發布,並指明與其相對應的新方法指令。製造商的產品只要符合由官方公報公布、且已被轉化為國家標準的協調標准,即可推定該產品符合相應的歐盟指令的基本要求。執行協調標準是一種自願性行為,製造商可以自由選擇採用任何其他技術方法來確保符合基本要求。 根據歐盟網站資料統計,截止 2002 年底,由 CEN、 CENELEC 和 ETSI 這三個歐洲標准化組織制定的協調標准已有2000 多個。如:低電壓指令(Directive 73/23/EEC)涉及的協調標准有 600 多個,建築產品指令(Directive 89/106/EEC)涉及的協調標准有 50 多個,機械安全指令(Directive98/37/EC)涉及的協調標准有 400 多個,電磁兼容指令(Directive89/336/EEC)涉及的協調標准有90 多個,醫療設備指令(Directive 93/42/EEC)涉及的協調標准有200 多個,燃氣設備指令(Directive 90/396/EEC)涉及的協調標准有95 個,無線電通信和電信終端設備指令(99/5/EC) 涉及的協調標准有180 多個。、 歐盟技術性貿易措施體系初探 作者:張麗莉 孟冬 崔路 王力舟 來源:中國標准化 日期:2006-3-7 16:10:20 1.引言 技術法規、標准與合格評定程序是世界貿易組織(WTO) 《技術性貿易壁壘協定》(以下簡稱《TBT 協定》)所管轄的技術性貿易措施,是任何一個經濟體在構建其技術性貿易措施體系時不可或缺的三要素,三要素之間相互聯系、相互作用、相互依存、缺一不可。當然,針對貨物貿易中的不同對象,基於各經濟體不同的貿易政策和經濟、技術發展水平,三要素的作用不是並重的,而是各有其側重。自建立歐洲經濟共同體、創立歐洲單一市場始,到現在建成政治、經濟一體化的歐洲聯盟的過程中,歐盟已形成一個比較完整的技術性貿易措施體系,其中三要素具有協同作用的典型特徵。本文旨在通過對歐盟技術性貿易措施體系構成和三要素對具體貨物貿易對象的應用的剖析,闡明一經濟體在構建其技術性貿易措施體系時,必須對三要素給以同樣重要的戰略地位,統籌兼顧各要素的發展規劃,並使之在統一的有機整體中發揮協同作用,方能在促進技術創新、提高科學水平的同時,跨越和打破其他經濟體依託技術性貿易措施構建的技術性貿易壁壘,使其對經濟貿易形成可持續發展的良好態勢。 2.歐盟的技術性貿易措施體系 在建立歐共體初期,各成員出於維護本國經濟利益的目的,自行制定了符合本國經濟利益和科技發展水平的技術法規和標准,使得歐共體內部缺乏協調一致的技術法規、標准與合格評定程序,導致歐共體成員之間貿易的種種不便,阻礙了單一市場的建立。建立協調一致的技術法規、標准與合格評定程序體系,從而在歐共體內部構建統一的市場,促使貿易便利化一直是歐共體努力的方向。從 60 年代初起,歐共體就開始了協調技術法規、標准及合格評定的制定工作,從舊方法指令到新方法指令,輔之以歐洲協調標准以及使合格評定模式規范化的「全球方法」的制定,在歐盟內部已經初步形成了較為系統、成熟和協調化的、涵蓋技術法規體系、標准體系與合格評定程序體系的技術性貿易措施體系。 2.1 歐盟的技術法規體系 在歐盟,歐盟委員會、歐盟理事會和歐洲議會分享歐盟的立法權,而歐盟理事會享有決定性的權力。 歐盟技術法規主要是歐盟理事會和歐盟委員會依據四個基礎條約(《歐洲煤鋼共同體條約》、《歐洲經濟共同體條約》、《歐洲原子能共同體條約》、《歐洲聯盟條約》)制定的各種規范性法律文件,主要形式包括條例、指令和決定等,正式批準的文件頒布在每個工作日出刊的《歐盟官方公報》的 L 卷上: -條例(Regulations)具有普遍適用性、全面約束力和直接適用性。條例具有基礎條約實施細則的性質,它相當於議會通過的法令。須經歐洲議會和歐盟理事會三讀批准後方能頒布實行,條例公布生效後各成員國必須執行,無需轉化成本國立法。 -指令(Directives)是要求歐盟各成員國把有關立法納入歐共體法律的條文,它只能以成員國為發布對象,是對成員國具有約束力的歐共體法律。指令的實施方法可自行選擇,一般給成員國一定的期限使其轉化為國內法律,成員國在實施指令的同時必須修訂或廢除與指令有悖的國內法律。 -決定(Decisions)是有明確針對對象的有約束力的法律文件,它可針對特定成員國或所有成員國發布,也可以針對特定的企業或個人發布,還可針對進口自歐盟之外經濟體的具體產品。它與條例有類似的效力,但是適用的范圍不同。條例具有普遍性,對所有成員國具有約束力,而決定只具有特定的適用性,是針對個別、具體、確定的群體、個人或事件。 在歐盟技術法規體系中,指令佔主導地位。歐盟絕大多數產品的技術立法都是以指令的形式發布,只有很少部分是以條例或決定等形式出現。 歐盟技術協調指令的制定有兩種不同的方式,因此其技術協調指令也分為兩種類型。 -舊方法指令(0IdApproachDirectives):1985 年前的技術協調指令通常對產品的規格和技術要求做出詳細規定,要求成員國完全執行。按照這種方法制定的歐盟指令主要集中在葯物、農葯、食品添加劑和機動車輛等領域。這在三要素協同作用機理的理論研究中,可歸為「規定型技術法規」。規定型技術法規是指確定了達到特定結果方法的一類技術法規,它確定了要達到特定結果的方法,其焦點集中在達到目標的惟一途徑上。因此,規定型技術法規的最大特點是其具有方法上的確定性。 -新方法指令(NewApproachDirectiyes):1985 年,歐共體理事會頒布了《關於技術協調與標準的新方法的決議》 (85/C136/01),建立了以新方法指令為主體的較完善的技術法規體系。新方法指令的特點是只在安全、健康、環保等方面制定基本的、強制性的要求,達到指令目標要求的途徑是多方面的、有選擇餘地的,而對指令要求的符合程度則由相應的合格評定程序予以判定。在 j 要素協同作用機理的理論研究中,這種類型的技術法規可歸為「功能導向型技術法規」。功能導向型技術法規以精確的術語規定了要達到的目標,但允許通過對實體本身進行調控來確定其達到結果的方法。 2.2 歐盟的標准體系 歐盟標准體系的特點是與其技術法規緊密相連。歐盟技術法規的制定僅限於產品在歐盟統一大市場中流通時所必須符合的保證安全、健康、消費者保護與環境保護的基本要求,並不對符合要求的具體途徑做出強制性規定。只有完全符合這些基本要求的產品才能在歐盟境內銷售和使用,至於如何使產品符合指令中的基本要求的,並沒有列出具體的技術細節,而是通過發布「協調標准」(EN)的方式為製造商和進口商提供指導。歐盟委員會授權區域標准化組織(歐洲標准化委員會CEN、歐洲電工標准化委員會CENELEC 和歐洲電信標准學會 ETSI)承擔技術標準的制定工作。歐盟指定領域的協調標準的制定通常由這三個歐洲標准化組織完成,它們為歐盟成員國及其統一市場的貿易利益提供技術支持。 協調標準的制定以基本健康和安全要求為基礎,它是滿足指令基本要求的「快速跑道」,協調標准具有「據此推斷符合基本要求」的地位,是製造商證明產品符合指令要求的一種工具。目前,依據新方法指令的 基本要求制定的協調標准達2000 余項,《歐盟官方公報》不定期地公布與相關指令相適應的協調標准題錄。但這些協調標准在新方法指令中仍然保留其自願採用的性質,它為生產企業正確實施新方法指令提供了更多的選擇機會。然而,指令往往又賦予協調標准特殊的地位,也就是凡符合協調標準的產品,可以被推定為符合指令的基本要求,這就為歐盟以功能導向型為主的技術法規的有效實施搭建了平台。藉助協調標准,歐盟技術法規達到其既定目標。這種符合性推斷,使得歐盟各成員國的生產商和擬向歐盟出口產品的其他國家的生產商以採用歐洲協調標准為達到歐盟相關指令的首選措施。 2.3 歐盟的合格評定體系 為了使其技術法規得到有效的實施,歐共體理事會於 1989 年通過了「關於合格評定全球方法的決議」(90/C10/01),該決議提出了合格評定的總體政策和基本框架,規定了在技術協調指令中採用的合格評定程序,用以確定產品對技術法規和協調標准要求的符合性,保證並提高投放市場的產品質量。1993 年歐共體理事會又通過了「關於合格評定程序各階段的模式和 CE 合格標志的貼附及其使用規則的決定」 (93/465/EEC),該決定對合格評定全球方法決議進行了補充,規定了新方法指令巾將要使用的合格評定的指導原則和具體程序,同時還對加貼和使用CE 標志的規則做出規定。 歐盟的合格評定程序細分為8 種基本模式和8 種派生模式。這些模式依據產品生產的不同階段(例如設計、定型、完全生產)、有關評定的類型(例如文檔審查、型式批准、質量保證)和承擔評定的主體(製造商或指定機構)的不同而有所不同。依據這些模式,合格評定活動以第一方(製造商)或者第三方(歐盟認可的合格評定機構,因在《歐盟官方公報》上向各成員通報其名錄而被稱為NB 機構,即NotifiedBody)為基礎進行。 歐盟在每一項新方法指令中都規定了對所涵蓋產品的合格評定程序,並依據產品的危險程度,要求採用不同的合格評定方法。指令中提供的合格評定模式為製造商提供了一定的選擇空間。NB 機構依據每個相關指令中規定的合格評定程序進行合格評定,以保證產品投放市場前符合該指令的基本要求。 3.歐盟技術性貿易措施體系中三要素的關系 3.1 三要素的主要區別 3.1.1 措施制定主體 技術法規是由立法機構、政府部門或其授權的其他機構制定的。歐盟的技術法規是由歐盟理事會和歐盟委員會依據基礎條約授權而制定的各種規范性法律文件。 標準是由非政府部門的標准機構制定的。歐盟的標準是由CEN 和CENELEc 等歐洲標准化組織制定的技術文件。 合格評定程序是評判產品是否符合技術法規和標准要求的程序文件,它既要評定產品對標準的符合性,更重要的是評定對技術法規的符合性。對技術法規合格評定程序的制定部門往往與技術法規的制定部門具有相同的層次。在歐盟及其各成員制定的技術法規中往往既規定了對產品的要求,又規定了產品如何符合這些要求,成為技術法規與合格評定程序的混合體,歐盟的新方法指令就是這樣。因此,歐盟在新方法指令中的合格評定程序也是由歐盟理事會制定的。 3.1.2 強制性與自願性 技術法規和標准在法律效力上不同,技術法規是強制執行的,而標准則是自願遵守的,這是兩者的本質區別。 技術法規是規定強制執行的法律、法規或其他形式的文件,技術法規管轄范圍內的產品都必須符合技術法規的相關要求。歐盟的技術法規主要以歐盟委員會和歐盟理事會頒布的指令形式出現,是必須強制執行的。 標準是自願遵守的技術文件,標准管轄范圍內的產品供生產企業自願執行該產品的相關要求。根據歐 盟指令98/34/EC 中的定義,歐洲標準是「歐洲標准化組織為滿足非強制性重復或持續運用目的而採用的技術規范」,說明了歐洲標準的自願性質。 合格評定是據合格評定程序進行的符合性評定活動。合格評定程序是用以確定產品是否符合技術法規或標准相應要求的操作程序,既可以是強制性的,也可是自願性的,這取決於其所評定的對象和技術法規及標准中對相應對象的要求。合格評定程序以技術法規形式出現的就是強制性的,如強制性產品認證;以標准形式出現的就是自願性的,如標准化的檢驗測試方法。合格標志則是產品對技術法規和標准要求的符合性證明。 3.1.3 表現形式 技術法規是有法律約束力的強制性技術文件的總稱,具有多種表現形式。在歐盟的技術法規體系中既包括歐盟層次的法律、條例、指令、決定等,也包括歐盟各成員國的技術法規。 標準是供反復使用的非強制性技術文件。在歐盟包括歐洲標准、新方法指令中的協調標准,也包括歐盟各成員國的國家標准以及其他歐盟內標准機構制定的標准。 歐盟在其新方法指令中的合格評定程序表現為合格評定的8 種基本模式和8 種派生模式以及它們的組合。 3.1.4 約束范圍 技術法規和標准都是對產品的特性、加工過程和生產方法進行約束,也可對術語、符號、包裝、標志或標簽進行約束。但與標准相比,技術法規除上述約束之外還對適用的管理規定進行約束。 技術法規和標准規定了對產品的要求,而合格評定程序則規定了如何確定產品符合這種要求。合格評定程序是對檢查產品是否符合技術法規和標準的具體操作方法進行約束。 3.1.5 對貿易的影響 技術法規、標准與合格評定程序對國際貿易的影響程度不同。與標准相比,技術法規以及強制性合格評定程序由於其具有的強制性和法律約束力使其對國際貿易的影響更大、更直接,是最重要的技術性貿易措施。未通過強制性合格評定的進口產品不得入境;不符合技術法規要求的產品禁止在市場上銷售;而那些與標准不一致的產品則允許在市場上銷售,只是由於與當地的標准不符,可能影響其在市場中占據的銷售份額。 3.1.6 透明度要求 《TBT 協定》對技術法規與合格評定程序的透明度要求是相同的,而對標準的透明度要求有所不同。擬議中的技術法規與合格評定程序需在其正式批准與實施前向 WTO 秘書處通報,而對於標准,《TBT 協定》只是要求標准化機構應至少每6 個月公布一次工作計劃,包括其名稱和地址、正在制定的標准及前一時期已採納的標准。 為履行《TBT 協定》的透明度義務,設在歐盟委會企業總司的歐盟 WTO/TBT 咨詢點負責向 WTO 秘書處通報歐盟境內的技術法規草案與合格評定程序草案的基本情況,而歐洲標准化組織負責向ISO/IEC 信息中心通報歐洲標準的制、修訂工作計劃。 3.1.7 可協調性 標准具有相對統一的、固定的特性,在理論上是可協調的,在實踐上也能達到一定程度的一致,如歐洲協調標准、國際標准化機構和區域標准化機構的標准都是在協調一致的基礎上產生的。而技術法規缺乏這種統一的、固定的特性,常常因國家與文化特性的差異而不同,而且涉及國家主權問題,因而是不可協調的。合格評定程序亦因國家與文化特徵的不同而存在差異,這種差異是不可協調的。但是,《TBT 協定》鼓勵各成員之間通過簽署相互認可協議(MRA)來承認對方的合格評定程序結果,以避免重復檢驗,從實際意義上講,這對於雙方的合格評定程序起到了一種協調的作用。 3.2 三要素的主要聯系 3.2.1 內容上的相關性 技術性貿易措施體系的三要素以產品為紐帶聯系在一起。內容上,技術法規和標准二者都是對產品的特性、過程和生產方法做的規定,也可包括術語、符號、包裝、標志或標簽要求。而合格評定程序的內容包括抽樣、檢測和檢驗程序;符合性的評價、驗證和保證程序;注冊、認可和批准程序以及它們的組合。但是合 格評定程序的實施是有針對性的,在實施合格評定的過程中,必然與技術法規和標準的具體內容發生直接的聯系。 3.2.2 措施制定的理由 制定措施如果是出於相同的理由,即出於安全、健康或環保等原因,則《TBT 協定》規定,WTO 各成員有權針對產品制定強制性的技術法規或自願性的標准,以及確定是否符合這些技術法規和標準的合格評定程序。 3.2.3 措施制定的基礎 《TBT 協定》鼓勵各成員使用國際標准作為技術法規的基礎,亦鼓勵使用國際標准作為合格評定程序的基礎。所以說,國際標準是制定技術法規與合格評定程序等技術性貿易措施的技術支撐。 3.2.4 措施的作用 技術法規、標准與合格評定程序都是技術性貿易措施的一種形式,技術性貿易措施具有推動經濟發展、加速科技成果轉化成現實生產力、提升產業技術水平、保證產品質量、保護環境和保障人民生命安全等積極作用,但當其被用作國際貿易中的保護主義工具時,則都會對貿易產生壁壘作用。出於保護國內市場和產業利益的目的,這些技術性貿易措施有時會變成不合理的貿易壁壘的工具,例如歧視性的技術法規、過於苛刻的標准、過於煩瑣的合格評定程序等,都會給國際貿易帶來不必要的障礙。 從以歐盟為例的分析可以看出,在一個有效的技術性貿易措施體系中,技術法規、標准與合格評定程序三要素相互關聯,相互支撐,協同作用,缺一不可,共同構成一個綜合、立體的技術性貿易措施體系。但是,WT0 各成員由於經濟技術發展水平的不平衡,政治、歷史、文化傳承方面的差異,很多成員尚未形成完整的技術性貿易措施體系,或是在構建的過程中沒有達到各要素的相互配合、協調發展。而歐盟的技術法規體系以其結構上的完整性、發展上的成熟性、各要素間的協調性等特徵,為 WTO 各成員構建自己的技術性貿易措施體系,起到了良好的示範作用。 歐盟技術法規和標准概況分析與探討 發布時間:2009.11.05 新聞來源:冷熱沖擊試驗箱|高低溫沖擊試驗箱-眾志冷熱沖擊試驗機廠 瀏覽次數:0 歐盟技術法規和標准概況分析與探討 歐盟規范管理體系是由歐盟技術法規、新方法指令、歐盟協調規范、歐盟的合格評定順序構成的歐盟指令規定的基本要求 」 即商品在投放市場時必須滿足的保證健康和安全的基本要求。而歐洲標准化機構的任務是制定符合指令基本要求的相應的技術規范 ( 即「 協調規范 」 符合這些技術規范便可以推定產品符合指令的基本要求。 凡是新方法指令所覆蓋的涉及平安、衛生、健康及環境保護等產品,歐盟規定。都必須通過相應的合格評定順序,並加附 CE 標志後方能進入歐盟市場。產品一經加附上 CE 標志後,便標明該產品符合歐盟新方法指令中關於安全、衛生、健康或環境保護等基本要求,可以在歐盟市場自由流通 1 歐盟技術法規和新方法指令 然後再頒布實施。技術法規是指強制執行的規定產品特性或相應加工和生產方法包括可適用的行政管理規定 ; 技術法規也可以包括或專門規定用於產品、加工或生產方法的術語、符號、包裝、標志或標簽要求。技術法規在國際貿易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歐盟技術法規通常由歐盟委員會提出、然後經歐盟理事會和歐洲議會討論通過。發達國家構築技術性貿易壁壘的重要手段。歐盟技術法規主要是以法令、指令決議等形式頒布實施的涉及平安、健康、衛生、環保等內容的強制性文件。 為減少內部自由貿易障礙 , 新方法指令則是歐盟技術法規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歐盟統一市場建立過程中。消除貿易技術壁壘,規范和協調其成員之間的技術法規和標准,同時為克服原有技術法規 ( 指令 ) 存在技術性要求過於具體、制定時間長、通過生效條件過高等缺點已不能適應歐洲經濟、科技及貿易發展要求的問題 , 歐盟公布實施了技術協調和標准化新方法》並相繼出台了一系列指令,即新方法指令,商品自由流通的法律框架內分清了歐共體立法機構和歐洲標准化機構之間的職責。 2 歐洲規范化體系及歐盟協調標准 同時歐洲規范化組織的規定,歐洲規范化體系的構成主要包括歐洲規范化委員會 ( CEN 歐洲電工規范化委員會 ( CENELEC 及歐洲電信標准協會 ( ETSI 歐洲各國的國家規范機構以及一些行業和協會標准團體。歐盟 「 協調規范 」 指由 CEN CENELEC 和 ETSI 根據歐盟委員會與各成員國商議後發布的命令制定並批准實施的歐洲規范。協調規范制定的順序是公開透明的並且建立在所有利害關系方意見一致的基礎上。各成員國必需將協調規范轉換成國家標准,並撤銷有悖於協調標準的國家規范。協調規范會在歐共體官方公報上發布,並指明與其相對應的新方法指令。製造商的產品只要符合由官方公報公布、且已被轉化為國家標準的協調規范,即可推定該產品符合相應的歐盟指令的基本要求。執行協調規范是一種自願性行為,製造商可以自由選擇採用任何其他技術方法來確保符合基本要求。 歐盟技術法規和標准概況分析與探討 3 歐盟的合格評定順序和 CE 標志 以及它綜合順序。合格評定順序的內容主要包括 2 大類 合格評定順序是指直接或間接用來確定產品是否達到技術法規或標准相關要求的任何順序。包括取樣、測試和檢查程序;評估、驗證和合格保證程序;注冊、認可和批准程序。: 即產品認證; 1 對產品的平安、功能特性等進行的實驗室檢測順序。 即所謂體系認證。其中, 2 由國家認可機構對企業或他組織機構內部質量管理或環境管理等進行的認可順序。產品認證又分為平安認證和合格認證兩種。平安認證是強制性的合格認證和體系認證是自願性的機器在投放市場時,必需附加 CE 標志,以表明該產品符合指令的基本健康和安全要求。 歐盟有關生態紡織品的法規及標准 字型大小:小 中 大 2008-04-15 近年來歐盟對紡織品實施了嚴格的保護措施,提出越來越嚴格的生態要求和社會責任問題,陸續發布的包括禁用染料和其他化學品的法規已形成歐盟所有成員的統一行動。歐盟是浙江省紡織品出口的主要市場之一,為此,有必要對歐盟有關生態紡織品法規及技術標準的信息有個全面的了解。 1、歐盟67/648EC 指令 歐盟於1997 年發布67/648EC 指令,是一個歐盟國家禁止在紡織品和皮革製品中使用可裂解並釋放出某些致癌芳香胺的偶氮染料的法令。與當時德國政府的法規不同的是增加了鄰氨基苯甲醚和氨基偶氮苯,共22 個致癌芳香胺。 2、歐盟2001/C96E/18 指令 歐盟於2001 年3 月27 日發布了2001/C96E/18 指令,該指令進一步明確規定了列入控制范圍的紡織品。該指令還規定了三個禁用染料的測試方法,致癌芳香胺的檢出量不得超出 30mg/kg。三個檢測方法為:35LMBGB82.02-2-1998(紡織日用品),B82.02-3-1997(皮革),B82.02-4-1998(聚酯)。該指令列入的致癌芳香胺中減去對氨基偶氮苯,只有21 種。 3、歐盟2002/61/EC 指令 歐盟於2002 年7 月19 日發布了2002/61/EC 指令,對氨基偶氮苯重新列入致癌芳香胺,並對它的測試方法進行了評估,重申致癌芳香胺的最大限量為 30mg/kg,並對禁用偶氮染料在所有成員國於2003 年9 月11 日開始實施。 4、歐盟2003/3/EC 指令 歐盟於2003 年1 月6 日發布了2003/3/EC 指令,重申了 67/648/EC 及2001/C96E/18 法令,並禁用一種藍色著色劑的紡織品及皮革製品,該藍色著色劑是兩只酸性金屬絡合染料的混合物,分為:611-070-00-2 及EC.NO.405-665-4;前者為 CAS.NO118685-33-0。 歐盟關於因致癌芳香胺而涉嫌禁用染料的法令滯後德國政府法規和Oeko-Tex standard 100 標准。根據目前情況,全面禁用涉嫌染料已在國際紡織品貿易中全面展開,因此,禁用含致癌芳香胺的偶氮染料已成為一個全球性的行動。 5、歐盟的生態標簽Eco-Label 歐盟的生態標簽是由歐盟執法委員會根據 880/92 法令建立的。申請該標簽純屬自願行為,企業希望藉此提高公眾的環保意識,從而培育自己的市場,也有的是為了提高企業產品的知名度。 最早的紡織品標准Eco-Label 是根據1992 年2 月17 日歐盟委員會 1999/178/EC 法令而建立的。2002 年5 月15 日公布了歐盟判定紡織品生態標準的新標准。它分為三個主要類目即紡織纖維標准、紡織加工和化學品標准、使用標準的適用性。
⑵ 歐盟的Directive和Regulation有什麼區別
在執行與落實歐盟法律法規的實踐中,無論是歐盟(比如德國和瑞士)還是國內的認證同行中間時常因為越來越名目繁多的歐盟法規表現形式和其內在的法律區別而困惑不堪。通過下面的比照分析,希望能夠為認證界的同行提供一點有益的信息來准確識別歐盟指令與歐盟條例的異同,以及它們在不同歷史時期書不同的編碼差異。
1英文 中文 德文
EC Directive 歐盟指令 EG Richtlinie
EC Regulation 歐盟條例(規程) EG Verordnung
2針對對象
歐盟指令 首先針對每個成員國而不是當事人(組織或者機構)
歐盟條例 廣泛效應,無論成員國還是當事人(組織或者機構)
3法規有效性
歐盟指令 發布後通常給與成員國一定的時限,成員國有權選擇並決定適合自己意圖的形式和手段,並以國家法律法規形式的將歐盟指令落實到本國法規系統後方對具體的當事人(組織或者機構)發生法律效應
歐盟條例 已經發布立即生效,無須經過歐盟成員國內以國家法律法規形式的落實措施,即條例無論對於成員國還是當事人(組織或者機構)具備同等法律效應
4歐盟指令和條例的代碼表述格式
A過去
例如: 舊版歐盟機器指令 98/37/EEC
例如: 1971年第1408號歐盟條例: EEC/1408/71
B當前(共存)
例如:新版歐盟機器指令MD 2006/42/EC
新版歐盟舊電器指令 WEEE
2012/19/EU
例如:
2004年第1935號針對與食品接觸材料的框架性歐盟條例: EC/1935/2004
2011年第11號塑料歐盟條例(FCM/1935/2004框架條例下的具體執行條例): EU/11/2011
C未來趨勢
例如: 歐盟有害物質禁用指令 ROHS 2011/65/EU
2011年第11號塑料歐盟條例(FCM/1935/2004框架條例下的具體執行條例): EU/11/2011
⑶ 歐盟法的主要內容
首先,歐盟法體系包括成立歐盟及其前身歐共體的國際條約以及後續修改的一系列條約,主要有比利時、聯邦德國、義大利、盧森堡、荷蘭、法國分別於1951年、1957年、1965年簽署的《建立歐洲煤鋼共同體條約》(《巴黎條約》)、兩個建立歐洲經濟共同體和歐洲原子能共同體的羅馬條約以及《合並條約》(《布魯塞爾條約》); 1987年7月1日生效的《單一歐洲文件》;於1993年1月1日生效的旨在漸次消除國境關卡管制的《申根協定》; 1991年12月在馬斯特里赫特歐盟峰會通過的《歐洲聯盟條約》(《馬斯特里赫特條約》);歐盟成員國於1997年和2000年簽署的旨在繼續對《歐洲聯盟條約》進行改革的《阿姆斯特丹條約》和《尼斯條約》;為取代未能批准生效的《歐洲憲法條約》,歐盟27國領導人於2007年12月簽署並於2009年12月1日生效的《里斯本條約》。在歐盟法這個層面上,歐盟成立所依據的國際條約以及對其修改的條約的性質是國際法。它由作為歐盟及其前身歐洲共同體成員的各締約國制定,由各締約國按條約規定的程序批准生效。與具有普遍約束力的國內法不同,它只對締約國產生特定法律約束力,產生所締結條約約定事項的國家責任,具有國際法的所有特性。
其次,歐盟法包括歐洲議會、部長理事會等歐盟主要機構根據基本條約,以解釋條約和執行條約的方式制定的,具有國內法屬性的條例、指令、決定等法規及歐洲法院的判例。歐盟立法機構頒布的法規主要有以下幾種: (1)條例,它具有普遍意義,各個組成部分都具有約束力,可以直接適用於所有成員國; (2)指令,它所規定的應達到何種結果的要求,對任何接受指令的成員國都具有約束力,但應採取何種形式或方法,由有關成員國決定; (3)決定,它僅對所下達的有關對象具有拘束力。上述三種形式的法規,是歐盟法的重要淵源。就調整的領域而言,這部分法規是對各成員國國內公權力行使的規制,涉及關稅同盟、貨幣政策、環境保護、競爭規則、商業政策等諸多領域;就內容而言,最能反映歐洲聯盟一體化的發展與變化。因此,從某種意義上講,這一部分法規是歐盟法最主要的淵源。它的效力高於各成員國的國內立法,但要在構建歐盟的各項國際條約的框架內作出,其解釋依據來源於國際條約。歐盟法院的判例也是歐盟法的重要來源。根據《歐洲聯盟條約》建立的歐盟法院的任務是通過爭端的解決來保證條約所規定的義務得以履行,進而維護歐盟法制的統一。它行使歐盟的全部司法職權,同時還有權對條約條款進行解釋,並有權確定部分法規的有效性。在司法實踐中,歐盟法院審理了大量的案件,其中一些判決提出了一系列對整個聯盟具有指導意義的原則和規則,成為各個成員國行動的准則。歐盟法院的判例在數量上雖不如歐盟法規多,但它的作用是其他法規所不能替代的。由於建立歐洲聯盟的各條約是歐盟各國妥協的產物,條約中規定國家責任的條款過於粗略或綱領性,不能適應歐洲聯盟一體化的發展的具體需要,因而那些含混、不確切的條約條款需要運用判例來重新解釋和補充;並且,受海洋法系的影響,判例成為歐盟法的一部分。由於歐盟重要成員英國是海洋法系的代表性國家,歐盟法要受到判例法的影響。歐盟法院的判例恰恰在綜合大陸法系和海洋法系的國內法特點發揮出其獨特的作用,判例所提出的一系列新的原則、規則自然是歐盟法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這個層面的歐盟法律大多是對社會生活各領域進行管理、管制的公法性規范,既有受國際條約制約的一面,也有自上而下制定法律約束各締約國國內法成為各締約國國內最高法的一面。關於這一層面的法律的性質到底是國際法還是國內法頗有爭議,有一些學者將之界定為「自成一類的法」。這一層面的歐盟法是國內法,它具有國內法的所有特性。它是國家主權對內的表現,是調整一國國內社會關系的法律規范,在該國內具有普遍約束力,是一國對內行使主權的產物。國家主權對內是自上而下的最高權力,因此,以國家意志形式表現出來的國內法是自上而下的,有上位法和下位法之分。歐盟這個層面的法律完全符合國內法的特徵: (1)從法律的制定機關來看,作為歐盟主要機構的歐洲議會、部長理事會具有一國立法機關的屬性和功能,它可以依據基礎條約所賦予的解釋和執行條約的許可權直接制定法律,而歐洲各國的法律與之抵觸則無效,是上位法; (2)從調整對象來看,這些規則調整各成員國國內的經濟、人權、環境、犯罪等社會關系,而不是調整國家間的政治、外交關系,它與國內法一樣依靠軍隊、警察、法院等國家暴力機關來強制實施; (3)從法律效力來看,它們可以對成員國和成員國的國民直接適用,而無需再經過成員國國內立法程序予以轉化或納入適用,在歐盟范圍內的任何人和機構都必須遵守的,是具有普遍的約束力。
最後,歐盟法包括各成員國的國內法。這類法律既包括成員國的公法,如外貿管製法、刑法、訴訟法、警察法,也包括各成員國國內的私法,如民法、商法。各國制定的法律是國內法,這部分法律的性質是沒有爭議的,但它們也要受歐盟法的第二個層面規則的制約。本來歐盟各國的國內法都是獨立的,但成員國在加入歐盟條約時作出自我約束的承諾,讓渡本國的立法權,承諾本國國內法的效力低於歐盟制定的條例、指令,不得與之沖突。因而歐盟各國的國內法尤其是國內公法的制定、修改、廢止要受到條例、指令的制約;同時,由於私法的適用都要受到公法的制約,歐盟各國的私法也要受到歐盟制定的條例、指令的制約。這也是將歐盟各國的國內法歸入歐盟法的原因所在。但各國文化、風俗存在差異,私法尤以有關婚姻、家庭方面的法律規范大體上還會保留原來的面貌。隨著歐洲一體化進程的加快,一旦歐盟成為真正的國家,原歐盟成員國的國內公法將完全被歐盟制定的、內容規定類似於美國聯邦法的條例、指令所取代,而原歐盟各國的國內法將演變成美國聯邦國家那樣的州地方法。
歐盟法是一個動態的法律體系,即隨著歐洲一體化進程的發展而不斷演變,其趨勢是由國際法向國內法演變,這個演變是由歐盟法中最活躍的第二層面的法來完成的。隨著第二層面的法律的增多,會涉及歐盟各國政治、經濟生活的各個方面。由於它的效力高於各締約國國內法,國內法與之抵觸無效,一旦第二層次的法律完全統一並取代歐盟各國的國內法,歐盟就變成一國了。關於歐盟法的范圍,學者們並未達成統一的意見。有些學者把歐盟法僅僅界定在第一層次或第二層次,即限定在建立歐盟的條約或限定在歐洲議會、部長理事會根據基本條約制定的條例、指令、決定及歐洲法院的判例;有的學者認為歐盟法是第一層次和第二層次的法律之和。這些觀點都未察覺到歐盟各國的國內法在歐盟法中的作用及它們與歐盟法第一、二層次的關聯性,又對第二層次的法律的性質理解不盡清晰,故無法將歐盟法的三個層次系統地聯繫到一起,亦無法理解整個歐盟法體系發展演變的過程。歐盟雖然是以條約為基礎建立起來的政府間國際組織,但它不是通常意義上的國際組織。根據歐盟條約的規定,它已經具有在歐盟各國進行立法的權力;同樣也不能僅將歐盟法理解成國際條約,因為歐盟法不僅僅是一般意義上的國際法,它還包括歐盟制定的成員國及國民必須遵守的法律和各國的國內法。
⑷ 歐盟公布法規的時間與正式生效實施的時間總要間隔一段時間嗎為何呢
因為需要過渡期啊,給那些和這些法規有關系的產品的生產商和貿易商一個緩沖的時間啊
⑸ 新的《歐盟商標條例》有哪些重大變化
新的《歐盟商標條例》(2015/2424)於2016年3月23日起生效。該法規對現行歐共體商標法進行了大量修改。新的條例主要有以下幾項重大變化: (1)機構名稱變化 新法實施後,「歐盟商標」取代了「歐共體商標」,「歐盟知識產權局(EUIPO)」取代了「歐共體內部市場協調局(OHIM)(商標及外觀設計)」。同時,申請提交途徑也發生了變化,只能向歐盟知識產權局提交申請,而原先是即可向歐盟內部市場協調局,也可向歐盟成員國商標機關提交申請,再由成員國商標主管機關轉交至內部市場協調局。 (2)續展期限變化 新法實施後,續展期將於商標注冊有效期的當天截止,而舊法的續展期為在注冊有效期當月最後一天截止。廣大商標注冊人需對此項引起注意,切莫大意而延誤了續展。 (3)國際注冊商標指定歐盟的異議期間改變 自2016年3月23日起,馬德里國際商標指定歐盟的異議期縮短,由原來的國際公告日六個月後的三個月以內,縮短為國際公告日一個月後的三個月以內。 (4)異議案件審理過程中的提交使用證據時限 改革前,依照爭議商標所有人的請求,異議方需提供有效商標在爭議商標公告日前5年的使用證據,起始日為商標注冊日;改革後,起始日將從商標不能再被異議的日期/最終異議裁定日期/異議撤回日期起算。 (5)取消對「圖形表示」的呈現形式的要求 依據歐盟商標的定義,取消對「圖形表示」的呈現形式的要求。該變化允許只要通過一般可獲取的技術,將標識通過可能的方式呈現即可,不再要求必須通過「圖形表示」,只要滿足清晰、准確、獨立、易獲取、可理解、持久和客觀的要求即可。
⑹ 汽車排放標准怎麼查
一、最簡單直接的就是看車輛的環保標志,標志的後面都有明顯的標記的:
二、登陸機動車排氣污染監督管理中心網站查詢。
三、拿著機動車登記證(原件或復印件兼可)到車管所查詢
四、是新車的話,可以找車輛出廠合格證,在裡面找找看。但是一般的車的合格證都在車管所放著。所以在買新車的時候,建議復制一份留著用。
五、根據車子上牌的年份進行粗略的區分。
2008年之後的車大部分是國四;
2007年上牌的車,有的是國三,有的是國四;
2007年之前的車基本都是國四以下,也就是國三、國二車;
2005年之前的車基本都是國二車;
掌握了這些方法就可以判斷自己的車是什麼排放標准了。
⑺ 怎樣在歐盟商標的網站上查到自己注冊的商標
北京五一國際知識產權解答,歐盟商標查詢、商標注冊可以找已經備案的商標代理機構,備案信息在國家工商行政管理總局商標局網站的商標代理欄目可以查詢,這是驗證商標代理機構的重要途徑。一般的要注冊歐盟商標我們都會進歐盟官網,但有時候查詢的人較多的話,很難進入網頁查詢的,今天,給大家介紹另一種歐盟商標查詢的方法——TMVIEW查詢。
1.打開查詢網址,選擇高級搜索。
⑻ 二、比較說明歐盟憲法、條例、指令、決定、建議和意見、歐洲法院的判決這些法律淵源的效力。
歐盟法律淵源 與各成員國的法律類似,,歐盟將其頒布的法令分為三種形式,,即共同體基礎法、共同體與非成員國 間簽訂的條約以及基本原則和從屬的法律法規。 1、基礎性的共同體法律 成員國在建立歐盟時簽訂的條約,如《歐洲煤鋼共同體條約》、《歐洲經濟共同體條約》、《歐洲原子能 共同體條約》、《馬斯特里赫特條約》、《 阿姆斯特丹條約》和《尼斯條約》等構成共同體的法律基礎。 從法理上講這些基礎性 條約是一種類似憲法性質的法律文件。另外,基礎條約的補充性公約和備忘錄、及 歐盟與其他非成員國締結的國際協定都是歐盟法的重要內容。這些基本法律對各成員國具有直接約束力。 2、共同體的一般法律原則 由於共同體的條約規定的比較籠統,在關於共同體的具體運作方面,歐洲法院提出,利用司法實踐中的基 本原則對歐盟的實體法進行補充。 這些基本原則主要是:保護人權、言論自由、行動自由、宗教自由、尊 重個人隱私、財產保護、 貿易自由、信賴保護和安全原則、相稱原則(即立法、司法中所採取的手段不能 超過達到目的所需的必要限度)、平等無歧視原則(即歐盟成員國消除邊境障礙,各成員國的人力資源、 貨物、服務貿易和資金平等自由流動,不得有內外有別的歧視)。 與上面講的共同體基本法律一樣,這些 基本原則對各成員國產生直接約束力。 3、 派生性的共同體法律 根據基本法的授權, 歐洲委員會、 歐洲議會和歐洲理事會可以頒布一系列派生性的法律。 其中最主要的 有規定、指令、 決定、 建議和意見。 (1)規定 從性質上講, 共同體的法規相當於成員國國內法律體系中的法律。它在生效後不須成員國立法機關將其轉 換成為國內法,即對各成員國具有直接約束力。在絕大多數情況下,歐盟委員會根據理事會指定的基礎規 定頒布相應的實施細則。 (2)指令 指令是一種應用較廣的法律形式。指令本身對歐共體的公民並不具有直接的約束力,每個指令都有一個時 間規定,它要求各成員國在此期限內將指令的內容轉化為成員國的法律。只有從這時起指令才對公民個人 具有法律效力。 (3)決定 這是一種執行決議,是執行歐盟法令的一項行政措施,目的在於提高歐盟法令的公開性和透明度,約束有 關成員國、公司或某個人。決定可由理事會或委員會發布,往往涉及有關協議規定的某個領域,對企業或 個人行為產生直接影響。 (4)建議和意見 建議和意見不具備任何的法律約束力。它作為歐盟立法趨勢和政策導向,僅供成員國參考。 歐洲法院職權: (一) 司法審判權 歐洲法院依據歐共體條約第169、170條的規定,受理由委員會或成員國提起的對違反歐共體法的成員國的訴訟,以明確各成員國的責任,同時就訴訟所涉及的問題向有關成員國發出警告。此類訴訟的根本目的在於糾正成員國違反共同體法的行為,執行共同體法的規定。 在審理此種案件後,歐洲法院將作出判決。與國內法意義上的判決不同的是歐洲法院無權在判決中命令某成員國為或不為一定行為,盡管這並不意味著可以不執行判決。根據共同體條約,如果法院認為一成員國對於依照本條約由該成員國承擔的義務中有一項義務未予履行時,該成員國有義務採取為執行法院判決所應採取的措施。很顯然,判決是有約束力的,但執行方式保留給各成員國,這展示了歐共體在維護法律秩序與顧及成員國間尋求平衡的技巧。 (二)對歐共體機構行為的審查權 歐共體法律制度在發展過程中主要受大陸法系的影響,其中又以法、德的影響為大,因而在對歐共體機構行為進行審查的法律設計上借鑒了法國行政法院和德國憲法法院的經驗,規定了歐洲法院對歐共體機構行為的審查權力和范圍。 條約173條規定: 「歐洲法院應當審查歐洲議會和理事會共同制定的法令的有效性,審查由理事會、委員會、歐洲中央銀行及歐洲議會單獨制定的旨在對第三方產生法律效力的法令的合法性,但對它們所作的建議和意見除外。」通過此條,在基礎條約中就明確規定了歐洲法院對共同體機構立法的審查權。 根據歐共體條約,允許對共同體機構行為提出四類訴訟:無效、拒絕行為、非法和損害賠償。 (三)初步裁決管轄權 歐共體司法制度的一個特點是成員國法院與歐洲法院共同行使歐共體的司法權,成員國法院管轄著大量的涉及歐共體法的訴訟。成員國個人之間、公司之間以及個人或公司與成員國之間發生的涉及歐共體法的糾紛只能在成員國法院解決,這就必然引起歐共體法解釋和適用的統一性問題,因而歐共體條約建立了特有的初步裁決程序。 歐共體條約第177條規定 :「歐洲法院有權就以下事項作出初步裁決: (1)本條約的解釋; (2)共同體機構與歐洲中央銀行法令的有效與解釋; (3)根據理事會法令所設機構的章程的解釋,如那些章程有此規定。 成員國的任何法院或法庭在受理此類事項時,如認為對該事項的裁決是其作出裁決所必須的,則該法院可請求歐洲法院對此事項作出初步裁決。 參考文獻: 法大歐盟法研究中心
⑼ 即將生效的歐盟隱私法規(GDPR)對消費者有哪些意義
據國外媒體報道,歐盟《通用數據保護條例》(GDPR)於2018年5月25日正式生效。GDPR被視為歷史上 "最嚴格 "的數據保護立法,一旦發生數據泄露,企業可能面臨高達4%的年收入的罰款。
你可能會說,作為一個吃瓜群眾,我為什麼要關心遙遠的NAGada?為了解釋你的困惑,參與GDPR立法的布塔雷利說。"GDPR標志著數據保護文化的改變。里斯本條約》中體現的許多基本規則與憲法一樣有價值"。到目前為止,GDPR是全世界現有的數據隱私法規中最廣泛和最嚴格的。這一規則不僅規定了公司如何通過合法的技術和商業創新來獲取基於個人數據的巨大價值,而且由於其嚴格的懲罰措施,它還為許多公司創造了生死攸關的 "零風險"。
小編針對問題做得詳細解讀,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如果還有什麼問題可以在評論區給我留言,大家可以多多和我評論,如果哪裡有不對的地方,大家可以多多和我互動交流,如果大家喜歡作者,大家也可以關注我哦,您的點贊是對我最大的幫助,謝謝大家了。
⑽ 歐盟二級法主要包括哪些
摘要 歐盟法包括歐洲議會、部長理事會等歐盟主要機構根據基本條約,以解釋條約和執行條約的方式制定的,具有國內法屬性的條例、指令、決定等法規及歐洲法院的判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