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7河北省土地管理條例
㈠ 河北省土地管理條例(1997修正)
第一章總則第一條為加強土地管理,切實保護耕地,合理開發利用土地資源,節約土地,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的規定,結合本省實際情況,制定本條例。第二條維護土地的社會主義公有制,即維護土地的全民所有制和勞動群眾集體所有制。
禁止任何單位和個人侵佔、買賣或以其他形式非法轉讓土地。
國有土地和集體所有的土地的使用權可以轉讓。土地使用權轉讓的具體實施辦法,由省人民政府另行規定。
國家依法實行國有土地有償使用制度。國有土地有償使用的具體實施辦法,由省人民政府另行規定。第三條各級人民政府必須貫徹執行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土地的方針,全面規劃,加強管理,保護土地資源,嚴禁亂佔耕地和濫用土地。第四條在土地管理、開發、利用、保護以及科學研究方面做出顯著成績的單位或個人,由有關的人民政府給予獎勵。第五條本條例適用於本省境內的一切土地。第二章土地的開發、利用和保護第六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進行土地調查統計,編制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經上級人民政府批准執行。
在土地利用總體規劃中劃定的糧、棉、油、菜基地保護區,除特殊情況外,不準佔用。
未經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批准,不得在耕地上建果園、挖魚塘。第七條省土地管理部門會同有關部門制定年度非農業建設佔用耕地控制指標,由省人民政府批准,嚴格控制,不得突破。第八條按照規劃開發國有荒地、荒山、河灘、灘塗用於農、林、牧、漁業生產的,由用地單位或個人提出書面申請,逐級審查上報。
五百畝以下的,由縣級人民政府批准;
五百畝至一千畝的,由設區的市人民政府批准;
一千畝以上的,由省級人民政府批准。
經批准後,由縣級人民政府發給土地使用證。
鼓勵農村居民按照規劃承包開發集體所有的荒地、荒山和閑散土地。第九條依法取得土地使用權的單位和個人,有保護、管理和合理利用土地的義務。未經原批准機關批准,不得改變用途。第十條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第十九條規定收回的土地,按照征地審批許可權報經批准,可有償劃撥給符合征地條件的單位使用。經縣級人民政府批准,也可暫借給農村集體經濟組織耕種,國家需要收回時,只補償青苗費。第十一條依法報經批准佔用耕地建房或從事其他非農業建設的單位和個人,必須按照國家規定繳納耕地佔用稅。第十二條鄉(鎮)村興建商品房佔用土地,應充分利用村內空閑地和非耕地,嚴格控制佔用耕地,並按規定報批。確需佔用耕地的,必須申請非農業建設用地控制指標。購買商品房的單位,須持有經批準的固定資產投資計劃指標。第十三條磚瓦窯生產用土佔地,應按國家建設用地審批許可權報批。
全民所有制和集體所有制單位的磚瓦窯生產應充分利用荒丘、荒坡和荒地,嚴格控制佔用耕地。確需佔用耕地的,應根據恢復土地耕種條件的要求合理設計取土范圍和取土深度,用土後必須負責恢復土地的耕種條件。
個人或合夥不準佔用耕地建磚瓦窯。
人均耕地八分以下的村莊,不準佔用耕地新建磚瓦窯。第十四條嚴禁荒蕪耕地。
建設單位辦理用地手續後滿一年不開工的,農村居民承包的耕地和自留地連續兩季不耕種的,以荒蕪土地論處。
不準採取挖坑、打場等手段變耕地為非耕地。第十五條農村居民不準在自留地、承包地上建房、葬墳、挖地賣沙賣土。
農村居民應在村民委員會指定的土地上采土。確需在耕地采土的,必須控取生土,活土還田,恢復耕種。第十六條城鄉建設必須全面規劃,合理布局,節約土地。
城市建設應安排舊城改造,建房應向高層發展;鄉村建房應充分利用村內空閑地,提倡建樓房。第十七條因采礦、采水、排污和其他人為原因破壞土地或造成損失的,有關單位必須進行整治或支付整治費,並給受損失者以相應的補償。第三章國家建設用地第十八條列入國家和省固定資產投資計劃的或者經批準的國家建設項目,需佔用土地的,應依法徵用或者劃撥。
被徵用或被劃撥土地的單位應服從國家建設需要,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阻撓。第十九條徵用、劃撥土地審批許可權:
徵用、劃撥耕地三畝以下,其他土地十畝以下的,由縣、縣級市人民政府批准,並逐級上報省土地管理局備案;
徵用、劃撥耕地十畝以下,其他土地二十畝以下的,由設區的市人民政府批准,報省土地管理局備案;
凡在經國家批準的經濟開放區范圍內的中外合資經營企業、中外合作經營企業和外資企業徵用、劃撥耕地二十畝以下,其他土地五十畝以下的,由設區的市人民政府批准,報省土地管理局備案。
超過上述限額的,報省人民政府審批。
㈡ 河北省土地開發整理管理辦法
第一章 總則第一條 為加強土地開發整理工作,保護土地權利人的合法權益,促進土地資源的可持續利用,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實施條例》和《河北省土地管理條例》,制定本規定。第二條 本規定所稱的土地開發,是指通過一定的工程或者生物措施,將未利用地變為耕地的活動。
本規定所稱的土地整理,是指通過對農村的田、水、路、林、村等進行綜合整治,增加耕地面積,提高土地利用效率的活動。第三條 在本省行政區域內從事土地開發整理活動,應當遵守本規定。第四條 進行土地開發整理,應當遵循下列原則:
(一)符合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和土地利用年度計劃;
(二)增加耕地面積,促進耕地總量動態平衡;
(三)保護和改善生態環境,保障土地資源可持續利用;
(四)適度進行土地開發,鼓勵開展土地整理;
(五)採用先進科學技術,實現經濟效益、生態效益和社會效益的統一。第五條 省、設區市、縣(市)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門負責本行政區域內土地開發整理的管理工作。第六條 各級人民政府應當加強領導,全面規劃,因地制宜,合理開發利用土地資源。第二章 項目立項第七條 本省實行土地開發整理項目庫制度。
省、設區市和縣(市)土地行政主管部門應當根據非農業建設佔用耕地情況和當地土地後備資源狀況,建立本級土地開發整理項目庫。第八條 縣(市)土地行政主管部門應當根據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土地開發整理專項規劃、非農業建設佔用耕地、土地後備資源狀況等情況,擬定土地開發整理項目,並在省土地行政主管部門規定的期限內,逐級向有立項批准權的土地行政主管部門申報。
有立項批准權的土地行政主管部門自收到立項申請報告和有關材料後,應當在省土地行政主管部門規定的期限內,組織有關人員進行材料審查和現場勘察,做出綜合評價,並決定批准或者不予批准。批准立項的,應當向申請立項的土地行政主管部門下達立項批復;不予批準的,應當書面通知申請人,並說明理由。第九條 申請國家土地開發整理項目的,經省土地行政主管部門審核同意後,報國務院土地行政主管部門批准立項。
申請使用省級耕地開墾專項資金和列入省、設區市土地開發整理項目庫的項目,報省土地行政主管部門批准立項。
申請使用設區市新增建設用地有償使用費項目和列入縣(市)土地開發整理項目庫的項目,由設區市土地行政主管部門批准立項,並自批准立項之日起10日內報省土地行政主管部門備案。第十條 申請土地開發整理項目,應當符合下列條件:
(一)符合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和土地開發整理專項規劃;
(二)項目相對集中連片;
(三)達到國家和省土地行政主管部門規定的規模;
(四)土地權屬清楚,界址明確,地類准確;
(五)符合生態環境保護要求;
(六)開墾坡度小於二十五度。第十一條 申請土地開發整理項目,應當提交下列材料:
(一)申請報告;
(二)可行性研究報告;
(三)資金來源;
(四)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圖、土地開發整理專項規劃圖、項目規劃圖和土地利用現狀圖;
(五)土地權屬證明。第三章 項目實施第十二條 土地開發整理項目經批准立項後,由主管該項目的土地行政主管部門負責組織實施。第十三條 土地開發整理任務由單位或者個人承擔。
擁有土地所有權的農民集體,對本集體所有的土地享有優先開發整理的權利。第十四條 除擁有土地所有權的農民集體外,其他單位和個人開發整理農民集體所有的土地的,應當與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簽訂土地開發整理合同,取得3年以內的土地開發整理權或者50年以內的土地使用權。
在土地開發整理項目實施前,主管該項目的土地行政主管部門應當與從事集體土地開發整理的單位和個人,簽訂土地開發整理合同,約定開發整理期限、質量標准、資金來源和其他有關內容。第十五條 從事國有土地開發整理的單位和個人,應當與土地行政主管部門簽訂土地開發整理合同,約定開發整理期限、質量標准、資金來源和其他有關內容,取得3年以內的土地開發整理權或者50年以內的土地使用權。第十六條 對國有土地開發整理項目,推行項目法人制、工程招標制、質量監理制。
㈢ 1987年《土地管理法》河北省永年縣規定農民建房的宅基地面積為多大
永年縣的是300平米左右。
㈣ 河北省土地管理條例
第一章 總則第一條 為加強土地管理,切實保護耕地,合理開發利用土地資源,節約土地,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的規定,結合本省實際情況,制定本條例。第二條 維護土地的社會主義公有制,即維護土地的全民所有制和勞動群眾集體所有制。
禁止任何單位和個人侵佔、買賣、出租、抵押或以其他形式非法轉讓土地。第三條 各級人民政府必須貫徹執行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土地的方針,全面規劃,加強管理,保護土地資源,嚴禁亂佔耕地和濫用土地。第四條 在土地管理、開發、利用、保護以及科學研究方面做出顯著成績的單位或個人,由有關的人民政府給予獎勵。第五條 本條例適用於本省境內的一切土地。第二章 土地的開發、利用和保護第六條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進行土地調查統計,編制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經上級人民政府批准執行。
在土地利用總體規劃中劃定的糧、棉、油、菜基地保護區,除特殊情況外,不準佔用。
未經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批准,不得在耕地上建果園、挖魚塘。第七條 省土地管理部門會同有關部門制定年度非農業建設佔用耕地控制指標,由省人民政府批准,嚴格控制,不得突破。第八條 按照規劃開發國有荒地、荒山、河灘、灘塗用於農、林、牧、漁業生產的,由用地單位或個人提出書面申請,逐級審查上報。
五百畝以下的,由縣級人民政府批准;
五百畝至一千畝的,由省轄市人民政府(地區行署)批准;
一千畝以上的,由省人民政府批准。
經批准後,由縣級人民政府發給土地使用證。
鼓勵農村居民按照規劃承包開發集體所有的荒地、荒山和閑散土地。第九條 依法取得土地使用權的單位和個人,有保護、管理和合理利用土地的義務。未經原批准機關批准,不得改變用途。第十條 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第十九條規定收回的土地,按照征地審批許可權報經批准,可有償劃撥給符合征地條件的單位使用。經縣級人民政府批准,也可暫借給農村集體經濟組織耕種,國家需要收回時,只補償青苗費。第十一條 依法報經批准佔用耕地建房或從事其他非農業建設的單位和個人,必須按照國家規定繳納耕地佔用稅。第十二條 鄉(鎮)村興建商品房佔用土地,應充分利用村內空閑地和非耕地,嚴格控制佔用耕地,並按規定報批。確需佔用耕地的,必須申請非農業建設用地控制指標。購買商品房的單位,須持有經批準的固定資產投資計劃指標。第十三條 磚瓦窯生產用土佔地,應按國家建設用地審批許可權報批。
全民所有制和集體所有制單位的磚瓦窯生產應充分利用荒丘、荒坡和荒地,嚴格控制佔用耕地。確需佔用耕地的,應根據恢復土地耕種條件的要求合理設計取土范圍和取土深度,用土後必須負責恢復土地的耕種條件。
個人或合夥不準佔用耕地建磚瓦窯。
人均耕地八分以下的村莊,不準佔用耕地新建磚瓦窯。第十四條 嚴禁荒蕪耕地。
建設單位辦理用地手續後滿一年不開工的,農村居民承包的耕地和自留地連續兩季不耕種的,以荒蕪土地論處。
不準採取挖坑、打場等手段變耕地為非耕地。第十五條 農村居民不準在自留地、承包地上建房、葬墳,挖地賣沙賣土。
農村居民應在村民委員會指定的土地上采土。確需在耕地采土的,必須挖取生土,活土還田,恢復耕種。第十六條 城鄉建設必須全面規劃,合理布局,節約土地。
城市建設應安排舊城改造,建房應向高層發展;鄉村建房應充分利用村內空閑地,提倡建樓房。第十七條 因采礦、采水、排污和其他人為原因破壞土地或造成損失的,有關單位必須進行整治或支付整治費,並給受損失者以相應的補償。第三章 國家建設用地第十八條 列入國家和省固定資產投資計劃的或者經批準的國家建設項目,需佔用土地的,應依法徵用或者劃撥。
被徵用或被劃撥土地的單位應服從國家建設需要,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阻撓。第十九條 徵用、劃撥土地審批許可權:
徵用耕地三畝以下,其他土地十畝以下的,由縣、縣級市人民政府批准,並逐級上報省土地管理局備案;
徵用耕地十畝以下,其他土地二十畝以下的,由省轄市人民政府(地區行署)批准,報省土地管理局備案;
超過上述限額的,報省人民政府審批。
㈤ 求河北省132號文件詳細內容
河北省土地管理條例
(1987年4月27日河北省第六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通過根據1990年11月10日河北省第七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七次會議《關於修改〈河北省土地管理條例〉的決定》第一次修正根據1997年12月22日河北省第八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三十一次會議《關於修改〈河北省土地管理條例〉的決定》第二次修正1999年9月24日河北省第九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一次會議修訂根據2002年3月30日河北省第九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十六次會議《關於修改〈河北省土地管理條例〉的決定》第四次修正根據2005年5月27日河北省第十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五次會議《關於修改〈河北省土地管理條例〉的決定》第五次修正)
第一章總則
第一條為加強土地管理,合理利用土地,切實保護耕地,促進社會經濟可持續發展,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實施條例》,結合本省實際,制定本條例。
第二條本條例適用於本省行政區域內土地的管理和使用。
第三條本省依法實行土地的全民所有制和農民集體所有制,實行國有土地有償使用制度、土地使用權流轉制度和土地用途管制制度。
禁止侵佔、買賣或者以其他形式非法轉讓土地。
第四條各級人民政府必須貫徹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實保護耕地的基本國策,加強土地資源與資產管理,全面規劃,依法行政,保證本條例的貫徹實施。
第五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門統一負責本行政區域內的土地管理和監督工作。
第二章土地權利的確認和變更
第六條本省依法實行土地所有權、使用權及他項權利的登記發證制度。
未按本條例登記發證的,其土地權利不受法律保護。
土地他項權利是指在已經確定了所有權和使用權的土地上設定的其他利用土地的權利,包括抵押權、租賃權、空中權、地下權等。
第七條農民集體所有土地的所有者、使用者,應當向市、縣土地行政主管部門提出登記申請,經審核同意,由市、縣人民政府進行登記,核發《集體土地所有證》、《集體土地使用證》。
國有土地使用者應當向市、縣土地行政主管部門提出登記申請,經審核同意,由市、縣人民政府進行登記,核發《國有土地使用證》。
確認農民集體所有的農用地承包經營權、林地和草原的所有權或者使用權、水面和灘塗的養殖使用權的,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森林法》、《中華人民共和國草原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漁業法》等法律、法規辦理。
第八條需要設定土地他項權利的,當事人應當向原登記機關的土地行政主管部門提出登記申請,經審核同意由原登記機關進行登記,核發土地他項權利證書。
第九條依法改變土地所有權、使用權、他項權利和土地用途的,應當在規定期限內向原登記機關的土地行政主管部門提出變更登記申請,經審核同意,由原登記機關辦理變更登記手續。
第十條依法收回農民集體土地使用權或者終止土地他項權利的,當事人應當持有關文件,向原登記機關的土地行政主管部門提出注銷登記申請,經審核同意,由原登記機關注銷土地使用權或者他項權利登記。
依法收回國有土地使用權的,由原登記機關根據有關批准文件,注銷土地使用權登記;依照合同的約定收回國有土地使用權的,由原登記機關根據合同,注銷土地使用權登記。
第十一條城市市區內未經徵收的集體土地依法轉為國有後,原土地使用權人擁有該土地的劃撥國有土地使用權。為公共利益或者實施城市規劃需要收回該土地使用權時,應當為原土地使用權人提供新的用地或者按照徵收土地的補償標准給予適當補償。
第十二條有下列情形之一,確需調整土地所有權的,必須經省人民政府批准,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組織實施:
(一)因修建大型水利工程、保護生態環境和改善自然環境惡劣地區農民生活條件等原因,國家組織農民集體遷移的;
(二)因交通、水利等工程項目改變位置的;
(三)因實施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必須調整土地的;
(四)其他原因確需調整土地的。
第十三條農民集體所有的土地,實行家庭承包經營為基礎、統分結合的雙層經營制度。農民承包經營本集體所有的農用地,承包經營期限為三十年。本集體經濟組織以外的單位或者個人承包農民集體所有的農用地,承包期限由合同約定。
土地承包權可以依法轉讓,在承包期內,承包人可以將土地使用權依法轉包、互換、入股、聯營。
土地承包權和土地使用權流轉,應當遵循平等協商、自願有償、經發包方同意和不改變承包合同規定的土地用途、不改變土地所有權等原則。
第十四條發生土地權屬爭議,由當事人協商解決。協商不成的,應當依法報請人民政府處理。發生權屬爭議的土地跨行政區域的,由其共同的上級人民政府處理。
人民政府處理土地權屬爭議,應當下達處理決定書。
第三章土地利用總體規劃
第十五條縣級以上的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由同級人民政府組織土地行政主管部門和有關部門共同編制,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規定的審批許可權報有批准權的人民政府批准。
鄉級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由鄉級人民政府組織編制,逐級報由省人民政府委託的設區的市人民政府批准,報省土地行政主管部門備案。
第十六條土地利用總體規劃應當符合上一級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和本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國土規劃,所依據的土地調查資料、土地統計資料和其他有關資料必須真實可靠。
第十七條編制土地利用總體規劃,應當對土地利用現狀和土地資源潛力進行綜合分析研究,明確規劃期內的土地利用目標和基本方針,確定各類用地的控制指標,調整土地利用的結構和布局,提出實施規劃的政策和措施。
第十八條編制土地利用總體規劃,應當結合當地土地資源實際狀況擬訂方案,與有關部門和上、下級人民政府充分協調,組織有關專家和部門科學論證,並廣泛徵求社會公眾的意見。
第十九條省土地利用總體規劃應當確保全省耕地總量不減少,確定的基本農田面積應當佔全省耕地總面積的百分之八十以上。
設區的市土地利用總體規劃,應當劃定城市市區的建設用地范圍。
縣(市)、鄉(鎮)土地利用總體規劃應當根據實際情況,劃分基本農田保護區、自然保護區、一般農田區、林業用地區、牧業用地區、漁業用地區、城市建設用地區、村莊和集鎮建設用地區、獨立工業礦業用地區、土地開墾區、禁止開墾區等。
第二十條土地利用年度計劃建議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門會同有關部門提出,經同級人民政府審核同意,報上一級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門匯總平衡。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門應當將上級下達的農用地轉用計劃指標、耕地保有量計劃指標和土地開發整理計劃指標逐級分解,擬訂實施方案,經同級人民政府批准後下達。
對沒有農用地轉用計劃指標的,不得批准農用地轉用。未實現耕地保有量計劃指標和土地開發整理計劃指標的,核減下一年度的農用地轉用計劃指標。節約的農用地轉用計劃指標,逐級報經省土地行政主管部門核准後,可以結轉下一年度使用。
第二十一條縣(市)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將土地利用年度計劃的執行情況列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執行情況的內容,向同級人民代表大會報告。
第二十二條市、縣土地行政主管部門應當根據土地等級、土地收益和土地市場交易價格,評定城市基準地價和標定地價,評定結果經同級人民政府審核同意,報上一級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門批准後,向社會公布。
第二十三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門負責建立本行政區域內的土地管理信息系統,對土地利用狀況進行動態監測。
第四章耕地保護
第二十四條縣級和鄉級人民政府應當依法劃定基本農田保護區。
除國家重點建設項目確需佔用基本農田外,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佔用基本農田進行建設。
第二十五條為實施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和保護生態環境的需要,進行退耕還林、還草的,由省人民政府下達指標,市、縣人民政府組織實施。
因退耕還林、還草減少的耕地,由省土地行政主管部門組織異地開墾與其面積和質量相當的耕地,並且按照規定撥付耕地開墾費。
第二十六條因自然災害損毀的耕地,由土地的所有者、使用者或者承包經營者負責恢復,人民政府可以給予適當補助;無法恢復的,由省土地行政主管部門委託市、縣土地行政主管部門組織開墾與其面積和質量相當的耕地,並且按照規定撥付耕地開墾費。
第二十七條禁止佔用耕地建窯、建墳或者擅自在耕地上建房、挖砂、採石、采礦、取土等。
第二十八條非農業建設佔用耕地,沒有條件開墾或者開墾的耕地經最終驗收不合格的,佔用耕地的單位應當按照每平方米十元至十五元的標准,向縣(市)以上土地行政主管部門繳納耕地開墾費,由土地行政主管部門用於組織開墾與佔用耕地的面積和質量相當的耕地。
第二十九條經依法批准佔用土地進行建設的,應當在批準的動工建設之日起一年內動工建設,不得造成土地閑置。
因閑置依法收回的國有土地所有權性質不變,可以安排其他建設項目使用,也可以安排原集體經濟組織耕種。
第三十條開發土地必須經過科學論證,不得在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確定的禁止開墾區內從事開發活動,不得造成環境破壞和土地荒漠化、鹽漬化。
第三十一條開發未確定使用權的國有荒山、荒地、荒灘從事種植業、林業、畜牧業和漁業生產的,應當向市、縣土地行政主管部門提出申請,經審查同意,按照下列審批許可權逐級報有批准權的人民政府批准:
(一)一次性開發土地不足三十五公頃的,由縣(市)人民政府批准;
(二)一次性開發土地三十五公頃以上不足七十公頃的,以及在設區的市市區內一次性開發土地不足三十五公頃的,由設區的市人民政府批准;
(三)一次性開發土地七十公頃以上不足六百公頃的,由省人民政府批准;
(四)一次性開發土地六百公頃以上的,報國務院批准。
第三十二條因挖損、塌陷、壓占等造成土地破壞的,必須進行復墾;沒有條件復墾或者復墾的土地經最終驗收不合格的,造成土地破壞的單位或者個人應當根據破壞土地的面積和破壞程度,按照每平方米五元至二十元的標准,向市、縣土地行政主管部門繳納土地復墾費,由收取復墾費的土地行政主管部門統一組織復墾。
第三十三條土地整理後增加的耕地面積,可以用作充抵建設和農業結構調整佔用耕地的補償指標。
第三十四條縣(市)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建立耕地開墾專項資金,用於土地開墾、整理和復墾。
耕地開墾專項資金由新增建設用地的土地有償使用費、耕地開墾費、土地復墾費、土地閑置費、新菜地開發建設基金、新型牆體材料開發費分成以及人民政府撥付的其他資金組成。具體管理使用辦法,由省人民政府規定。
第五章建設用地
第三十五條對非農業建設用地,必須依法提供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確定的城市、村莊和集鎮建設用地范圍內的土地。
進行能源、交通、水利、礦山和軍事設施等項目建設,經依法批准,可以提供前款規定之外的土地。
第三十六條農用地轉為建設用地的,由市、縣土地行政主管部門根據土地利用年度計劃,制訂農用地分批次轉用方案,其中佔用耕地的應當同時制訂補充耕地方案,經同級人民政府審核同意,逐級報有批准權的人民政府審批。
第三十七條徵收農民集體所有土地的,由市、縣土地行政主管部門擬訂土地徵收方案,經同級人民政府審核同意,逐級報有批准權的人民政府審批。
第三十八條徵收耕地的土地補償費,為該耕地被徵收前三年平均年產值的六倍至十倍。
徵收耕地以外的其他農用地和建設用地的土地補償費,為該土地所在鄉(鎮)耕地前三年平均年產值的五倍至八倍。
徵收未利用地的土地補償費,為該土地所在鄉(鎮)耕地前三年平均年產值的三倍至五倍。
第三十九條徵收耕地的安置補助費,為該耕地被徵收前三年平均年產值的四倍至六倍。
徵收耕地以外的其他農用地和建設用地的安置補助費,為該土地所在鄉(鎮)耕地前三年平均年產值的四倍至六倍。
徵收未利用地的,不支付安置補助費。
第四十條依照本條例第三十八條和第三十九條規定支付土地補償費和安置補助費後,尚不能使需要安置的農民保持原有生活水平的,經省人民政府批准,可以再增加安置補助費。但是,土地補償費和安置補助費的總和不得超過下列限額:
(一)徵收耕地的,不得超過該耕地被徵收前三年平均年產值的三十倍;
(二)徵收耕地以外的其他農用地和建設用地的,不得超過該土地所在鄉(鎮)耕地前三年平均年產值的二十五倍。
第四十一條徵收土地的青苗補償費按當季作物的產值計算。地上附著物補償費標准由設區的市人民政府制定,報省人民政府批准後執行。
第四十二條土地被徵收後應當核減所徵收土地的農業稅、農業特產稅和農產品定購任務。徵收時,未收獲當年作物的,當年核減;已收獲的,下年核減。
第四十三條在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確定的城市建設用地范圍外,建設項目使用國有未利用地的,除依法應當報國務院批準的外,其供地方案由省人民政府批准。
第四十四條有償提供國有土地使用權的,應當採取招標、拍賣的方式;沒有條件採取招標、拍賣方式的,可以採取協議方式。
以協議方式有償提供國有土地使用權或者以行政劃撥方式提供國有土地使用權的,由建設單位向市、縣土地行政主管部門提出建設用地申請,土地行政主管部門審查同意後,擬訂供地方案,逐級報有批准權的人民政府批准。
第四十五條新增建設用地的土地有償使用費,專項用於耕地開發和土地整理,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挪用。各級上繳比例由省人民政府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作出規定。
原有建設用地的土地有償使用費,全部留給市、縣人民政府,專項用於城市基礎設施建設和土地儲備。
第四十六條為公共利益或者為實施城市規劃進行舊城區改建,需要收回國有土地使用權的,由市、縣土地行政主管部門擬訂方案,報原批准機關或者有批准權的人民政府批准後實施。對原土地使用權人應當按照下列標准給予補償:
(一)原以劃撥方式取得國有土地使用權的,提供新的用地或者按照徵收土地的補償標准給予補償;
(二)原以出讓或者作價入股方式取得國有土地使用權的,按照剩餘年限的土地使用權價格給予補償;
(三)原以租賃方式取得國有土地使用權的,按照評估租金高出實際租金的數額與剩餘年限折算的現值給予補償。
因單位撤銷、遷移等原因停止使用原劃撥的國有土地,以及公路、鐵路、機場、礦場等經核准報廢,應當收回國有土地使用權的,由市、縣土地行政主管部門擬訂方案,報原批准機關或者有批准權的人民政府批准後,無償收回。
國有土地有償使用合同屆滿,土地使用者未申請續期或者申請續期未獲批準的,由市、縣土地行政主管部門依照合同,無償收回國有土地使用權。
第四十七條非農業建設使用國有農牧場農用地,鄉(鎮)村公共設施和公益事業建設使用農民集體所有的土地的,應當為原土地使用者提供新的用地或者予以安置,也可以按照徵收土地安置補助費的標准給予補償。
第四十八條鄉鎮企業和鄉(鎮)村公共設施、公益事業建設需要使用農民集體所有土地,在村莊和集鎮建設用地區內的,其供地方案由市、縣人民政府批准;在村莊和集鎮建設用地區外的,由省人民政府批准。
第四十九條鄉鎮企業建設應當堅持合理用地、集約用地的原則,其用地標准由省土地行政主管部門會同有關部門制定,報省人民政府批准後施行。
第五十條符合土地利用總體規劃並依法取得建設用地的企業,因破產、兼並、處分抵押房地產等原因,需要轉讓集體土地使用權的,報市、縣人民政府批准。
第五十一條農村村民建住宅必須嚴格執行村鎮規劃,村內有空閑宅基地的,不得佔用耕地建住宅。鼓勵建設多層住宅。需要使用本村集體所有土地的,由村民提出用地申請,村民會議或者村民代表會議討論同意,經鄉級人民政府審核,報市、縣人民政府批准。
第五十二條農村村民新建住宅,宅基地的用地標準是:
(一)城市郊區,每處宅基地不得超過一百六十七平方米;
(二)平原地區和山區,人均耕地不足一千平方米的縣(市),每處宅基地不得超過二百平方米,人均耕地一千平方米以上的縣(市),每處宅基地不得超過二百三十三平方米;
(三)壩上地區,每處宅基地不得超過四百六十七平方米。
在前款規定的限額內,市、縣人民政府可以根據當地實際,具體規定本行政區域內的農村宅基地標准。
第五十三條符合下列條件之一的,可以申請宅基地:
(一)農村村民因子女結婚等原因確需分戶,缺少宅基地的;
(二)外來人口落戶本村,沒有宅基地的;
(三)因自然災害或者因實施村莊和集鎮規劃,需要搬遷的。
第五十四條農村村民申請宅基地,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予批准:
(一)年齡未滿十八周歲的;
(二)原有宅基地能夠解決分戶需要的;
(三)出賣或者出租住房的。
第五十五條農村村民一戶一處之外的宅基地,由村集體經濟組織或者村民委員會提出申請,經鄉級人民政府審核,報市、縣人民政府批准後,予以收回,統一安排使用。
原有宅基地超過規定標準的,超標部分可以實行有償使用,具體辦法由省人民政府制定。
多餘宅基地上的房屋損壞不能利用的,必須退出其宅基地。
鼓勵房屋所有者出賣多餘宅基地上的房屋。農村村民由於買賣住房轉移集體土地使用權的,買方必須符合申請宅基地的條件,並依照本條例第五十一條的規定辦理宅基地審批手續。
第五十六條臨時使用土地的,應當按照有關規定報市、縣土地行政主管部門批准。
臨時使用土地的期限超過二年的,應當重新辦理臨時用地手續。
第五十七條取土應當首先安排使用非耕地,確需使用耕地的,應當限定取土深度,保留耕作層的土壤,並依法進行復墾。
在非耕地取土的,應當向市、縣土地行政主管部門提出申請,報市、縣人民政府批准。確需使用耕地取土的,取土者應當向市、縣土地行政主管部門提出申請,逐級報省人民政府批准。取土者應當根據土地權屬,與市、縣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門或者村集體經濟組織、村民委員會簽訂取土補償合同。
農村村民因生產和建設需要在本集體所有的土地上取土的,應當在本集體經濟組織或者村民委員會依法指定的非耕地上取土;確需在耕地上取土的,應當經本集體經濟組織或者村民委員會同意,向市、縣土地行政主管部門提出申請,報市、縣人民政府批准。
第六章監督檢查
第五十八條土地監督檢查堅持依法、及時、准確的原則,實行土地行政執法責任制度、土地巡迴檢查制度、土地重大違法案件備案制度。
第五十九條對於依法受到責令限期拆除在非法佔用的土地上新建的建築物和其他設施的處罰拒不執行並繼續施工的,土地行政主管部門可以查封、扣押其實施違法行為的設備和建築材料。
第六十條土地行政主管部門查處違反土地管理法律、法規的案件,需要有關部門協助時,同級或者上級人民政府的行政監察、公安、審計等部門應當按照各自的職責予以協助。
第六十一條對違反土地管理法律、法規的行為,上級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門可以對下級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門下達查處令,也可以直接查處。
上級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門對下級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門違法作出的行政處罰決定有權予以撤銷,並有權責令重新作出行政處罰決定或者直接作出行政處罰決定。
第七章法律責任
第六十二條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第七十三條的規定處以罰款的,罰款額為非法所得的百分之五以上百分之五十以下。
第六十三條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第七十四條的規定處以罰款的,罰款額為耕地開墾費的一倍以上二倍以下。
第六十四條經依法批准佔用耕地進行建設,自批準的動工建設之日起滿一年未動工建設的,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門按照每平方米五元至十元的標准,向用地單位徵收土地閑置費;連續二年未使用的,經原批准機關批准,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門無償收回土地使用權。
在城市規劃區范圍內,以出讓方式取得土地使用權進行房地產開發,超過出讓合同約定的動工開發日期滿一年未動工開發的,可以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門向用地單位徵收相當於土地使用權出讓金百分之五以上百分之二十以下的土地閑置費;滿二年未動工開發的,可以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門無償收回土地使用權。
第六十五條違反本條例規定,拒不履行土地復墾義務的,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門責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責令繳納土地復墾費,並處以土地復墾費一倍以上二倍以下的罰款。
第六十六條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第七十六條的規定處以罰款的,罰款額為非法佔用土地每平方米十元以上三十元以下。
第六十七條農村村民未經批准或者騙取批准,非法佔用土地建住宅或者超過市、縣人民政府依法批準的面積多佔土地建住宅的,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門責令退還非法佔用的土地,限期拆除在非法佔用的土地上新建的建築物。
第六十八條當事人對行政處罰決定不服的,可以依法申請復議或者提起訴訟。逾期不申請復議或者不起訴又不履行的,由作出處罰決定的機關申請人民法院強制執行。
第六十九條違反本條例規定,非法挪用耕地開墾費、土地復墾費、新增建設用地土地有償使用費的,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土地、財政、審計等部門責令其限期改正;情節嚴重的,對主要責任人員依法給予行政處分;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七十條土地行政主管部門及其工作人員以化整為零、謊報地類等手段弄虛作假報批土地,不按照本條例的規定發放土地證書,對收取的有關土地費用違法使用或者使用不當,不及時查處土地違法行為,對依法應予處罰的違法行為不予處罰,玩忽職守、濫用職權、徇私舞弊,情節輕微的,對主要負責人員或者直接責任人員依法給予行政處分;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八章附則
第七十一條本條例所稱市、縣,是指設區的市、縣和縣級市。
第七十二條本條例自公布之日起施行。《河北省經濟技術開發區土地管理規定》同時廢止。
㈥ 宅基地超占
———對1987年4月《河北省土地管理條例》實施以前發
生的各類問題,原則上按各縣(市)、區1987年和1988年宅
基地清理發證工作中制定的政策規定,確權發證。對1987年
和1988年宅基地清理和發證工作以後至本文件發布前,形成
的違法佔地,包括非法佔地和非法轉讓,如果符合土地利用
總體規劃和村莊規劃,且現已具備宅基地申請條件的,原則
上按照現行法律法規規定的標准及程序補辦審批手續後確權
發證。不符合上述條件的,不予確權發證,並依法處理。
———對宅基地超占部分,在這次宅基地清理登記材料
中註明超占部分,不予確權。其中1999年9月以前形成的可以
由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或村民委員會依法收回,統一安排使用,
也可暫按承包地對待,並明確在國家建設和鄉(鎮)村建設
需要時,無條件退出,不予補償。1999年9月以後形成的超占
土地,按非法佔用土地處理。
———對在1987年和1988年宅基地清理中遺留的問題,
原則上區分不同時段,按當時的政策處理。對已經發放的宅
基地證,且經本次清理仍符合發放宅基地證條件的,一律收
回舊證,並嚴格按照宅基地管理的規定,健全必備的材料後,
換發由國土資源部監制的新證書;對不符合條件的,收回舊
證,不予換發新證。
㈦ 農村宅基地面積超大怎麼處理
根據我國《土地管理法》第六十二條:農村村民一戶只能擁有一處宅基地,其宅基地的面積不得超過省、自治區、直轄市規定的標准。農村村民建住宅,應當符合鄉(鎮)土地利用總體規劃,並盡量使用原有的宅基地和村內空閑地。
第七十七條:農村村民未經批准或者採取欺騙手段騙取批准,非法佔用土地建住宅的,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門責令退還非法佔用的土地,限期拆除在非法佔用的土地上新建的房屋。超過省、自治區、直轄市規定的標准,多佔的土地以非法佔用土地論處。
根據以上規定,村民建房必須要符合村鎮規劃和土地利用總體規劃,擴建的房屋必須要經有權部門依法批准,面積不能超過當地省、自治區、直轄市規定的標准。
例如:《廣東省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辦法》規定的宅基地面積標准為:平原地區和城市郊區80平方米以下,丘陵地區120平方米以下,山區150平方米以下。
《河北省土地管理條例》規定農村宅基地的面積標准為:在人均耕地不足一千平方米的平原或者山區縣(市),每處宅基地不得超過二百平方米;在人均耕地一千平方米以上的平原或者山區縣(市),每處宅基地不得超過二百三十三平方米;壩上地區,每處宅基地不得超過四百六十七平方米。
對於處理宅基地面積超標的實際問題時,2008年7月8號國土資源部《關於進一步加快宅基地使用權登記發證工作的通知》的第三條(三)嚴格執行宅基地面積標准,宅基地面積不得超過省(區、市)規定的標准,對宅基地超占面積的,在辦理登記時按下列情況處理:
1、1982年《村鎮建房用地管理條例》實施前,農村村民建房佔用的宅基地,在《村鎮建房用地管理條例》實施後至今未擴大用地面積的,可以按現有實際使用面積進行登記。
2、1982年《村鎮建房用地管理條例》實施起至1987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實施時止,農村村民建房佔用的宅基地,超過當地規定的面積標準的,超過部分按當時國家和地方有關規定處理後,可以按實際使用面積進行登記。
3、1987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實施後,農村村民建房佔用的宅基地,超過當地規定的面積標準的,按照實際批准面積進行登記。其面積超過各地規定標準的,可在土地登記簿和土地權利證書記事欄內註明超過標準的面積,待以後分戶建房或現有房屋拆遷、改建、翻建、政府依法實施規劃重新建設時,按有關規定做出處理,並按照各地規定的面積標准重新進行登記。
沒有登記的宅基地房屋都可以視作違章建築,根據地方的執行標准進行拆除或者有償使用。
㈧ 農民沒有土地能要回嗎
您可以咨詢當地咨詢上級國土資源管理部門!根據你自己的戶口所在地,你的戶口在河北就找河北土地局
河北省土地管理條例
1987年4月27日河北省第六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通過
根據990年11月10日河北省第七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
第十七次會議
《關於修改<河北省土地管理條例>的決定》第一次修正
根據1997年12月22日河北省第八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
第三十一次會議
《關於修改<河北省土地管理條例>的決定》第二次修正
1999年9月24日河北省第九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次會議修訂
1999年9月24日河北省第九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25號公告
公布施行
第一章 總 則
第一條 為加強土地管理,合理利用土地,切實保護耕地,促進社會經濟可持續發展,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實施條例》,結合本省實際,制定本條例。
第二條 本條例適用於本省行政區域內土地的管理和使用。
第三條 本省依法實行土地的全民所有制和農民集體所有制,實行國有土地有償使用制度、土地使用權流轉制度和土地用途管制制度。
禁止侵佔、買賣或者以其他形式非法轉讓土地。
第四條 各級人民政府必須貫徹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實保護耕地的基本國策,加強土地資源與資產管理,全面規劃,依法行政,保證本條例的貫徹實施。
第五條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門統一負責本行政區域內的土地管理和監督工作。
設有土地行政主管部門的市轄區人民政府,對城市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確定的建設用地范圍外的土地管理工作,與縣人民政府享有同等權力。
第二章 土地權利的確認和變更
第六條 本省依法實行土地所有權、使用權及他項權利的登記發證制度。
未按條例登記發證的,其土地權利不受法律保護。
土地他項權利是指在已經確定了所有權和使用權的土地上設定的其他利用土地的權利,包括抵押權、租賃權、空中權、地下權等。
第七條 農民集體所有土地的所有者、使用者,應當向市、縣土地行政主管部門提出登記申請,經審核同意,由市、縣人民政府進行登記,核發《集體土地所有證》、《集體土地使用證》。
國有土地使用者應當向市、縣土地行政主管部門提出登記申請,經審核同意,由市、縣人民政府進行登記,核發《國有土地使用證》。
鐵路、公路中的國道和省道及其他大型線型工程使用的國有土地,可以由省人民政府進行登記發證。
確認農民集體所有的農用地承包經營權、林地和草原的所有權或者使用權、水面和灘塗的養殖使用權的,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森林法》、《中華人民共和國草原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漁業法》等法律、法規辦理。
第八條 需要設定土地他項權利的,當事人應當向原登記機關的土地行政主管部門提出登記申請,經審核同意,由原登記機關進行登記,核發土地他項權利證書。
第九條 依法改變土地所有權、使用權、他項權利和土地用途的,應當在規定期限內向原登記機關的土地行政主管部門提出變更登記申請,經審核同意,由原登記機關辦理變更登記手續。
第十條 依法收回農民集體土地使用權或者終止土地他項權利的,當事人應當持有關文件,向原登記機關的土地行政主管部門提出注銷登記申請,經審核同意,由原登記機關注銷土地使用權或者他項權利登記。
依法收回國有土地使用權的,由原登記機關根據有關批准文件,注銷土地使用權登記;依照合同的約定收回國有土地使用權的,由原登記機關根據合同,注銷土地使用權登記。
第十一條 城市市區內未經徵用的集體土地依法轉為國有後,原土地使用權人擁有該土地的劃撥國有土地使用權。為公共利益或者實施城市規劃需要收回該土地使用權時,應當為原土地使用權人提供新的用地或者按照徵用土地的補償標准給予適當補償。
第十二條 有下列情形之一,確需調整土地所有權的,必須經省人民政府批准,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組織實施:
(一)因修建大型水利工程、保護生態環境和改善自然環境惡劣地區農民生活條件等原因,國家組織農民集體遷移的;
(二)因交通、水利等工程項目改變位置的;
(三)因實施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必須調整土地的;
(四)其他原因確需調整土地的。
第十三條 農民集體所有的土地,實行家庭承包經營為基礎、統分結合的雙層經營制度。農民承包經營本集體所有的農用地,承包經營期限為三十年。本集體經濟組織以外的單位或者個人承包農民集體所有的農用地,承包期限由合同約定。
土地承包權可以依法轉讓,在承包期內,承包人可以將土地使用權依法轉包、互換、入股、聯營。
土地承包權和土地使用權流轉,應當遵循平等協商、自願有償、經發包方同意和不改變承包合同規定的土地用途、不改變土地所有權等原則。
第十四條 發生土地權屬爭議,由當事人協商解決。協商不成的,應當依法報請人民政
府處理。發生權屬爭議的土地跨行政區域的,由其共同的上級人民政府處理。
人民政府處理土地權屬爭議,應當下達處理決定書。
第三章 土地利用總體規劃
第十五條 縣級以上的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由同級人民政府組織土地行政主管部門和有關部門共同編制,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規定的審批許可權報有批准權的人民政府批准。
鄉級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由鄉級人民政府組織編制,逐級報由省人民政府委託的設區的市人民政府批准,報省土地行政主管部門備案。
第十六條 土地利用總體規劃應當符合上一級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和本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國土規劃,所依據的土地調查資料、土地統計資料和其他有關資料必須真實可靠。
第十七條 編制土地利用總體規劃,應當對土地利用現狀和土地資源潛力進行綜合分析研究,明確規劃期內的土地利用目標和基本方針,確定各類用地的控制指標,調整土地利用的結構和布局,提出實施規劃的政策和措施。
第十八條 編制土地利用總體規劃,應當結合當地土地資源實際狀況擬訂方案,與有關部門和上、下級人民政府充分協調,組織有關專家和部門科學論證,並廣泛徵求社會公眾的意見。
第十九條 省土地利用總體規劃應當確保全省耕地總量不減少,確定的基本農田面積應當佔全省耕地總面積的百分之八十五以上。
設區的市土地利用總體規劃,應當劃定城市市區的建設用地范圍。
縣(市)、鄉(鎮)土地利用總體規劃應當根據實際情況,劃分基本農田保護區、自然保護區、一般農田區、林業用地區、牧業用地區、漁業用地區、城市建設用地區、村莊和集鎮建設用地區、獨立工業礦業用地區、土地開墾區、禁止開墾區等。
第二十條 土地利用年度計劃建議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門會同有關部門提出,經同級人民政府審核同意,報上一級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門匯總平衡。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門應當將上級下達的農用地轉用計劃指標、耕地保有量計劃指標和土地開發整理計劃指標逐級分解,擬訂實施方案,經同級人民政府批准後下達。
對沒有農用地轉用計劃指標的,不得批准農用地轉用。未實現耕地保有量計劃指標和土地開發整理計劃指標的,核減下一年度的農用地轉用計劃指標。節約的農用地轉用計劃指標,逐級報經省土地行政主管部門核准後,可以結轉下一年度使用。
第二十一條 縣(市)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將土地利用年度計劃的執行情況列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執行情況的內容,向同級人民代表大會報告。
第二十二條 市、縣土地行政主管部門應當根據土地等級、土地收益和土地市場交易價格,評定城市基準地價和標定地價,評定結果經同級人民政府審核同意,報上一級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門批准後,向社會公布。
第二十三條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門負責建立本行政區域內的土地管理信息系統,對土地利用狀況進行動態監測。
第四章 耕地保護
第二十四條 縣級和鄉級人民政府應當依法劃定基本農田保護區。
除國家重點建設項目確需佔用基本農田外,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佔用基本農田進行建設。
第二十五條 佔用基本農田以外的耕地及未利用地從事養殖業,不建設永久性建築物的,應當按照臨時用地辦理審批手續;建設永久性建築物的,應當按照建設用地辦理審批手續。
第二十六條 為實施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和保護生態環境的需要,進行退耕還林、還草的,由省人民政府下達指標,市、縣人民政府組織實施。
因退耕還林、還草減少的耕地,由省土地行政主管部門組織異地開墾與其面積和質量相當的耕地,並且按照規定撥付耕地開墾費。
第二十七條 因自然災害損毀的耕地,由土地的所有者、使用者或者承包經營者負責恢復,人民政府可以給予適當補助;無法恢復的,由省土地行政主管部門委託市、縣土地行政主管部門組織開墾與其面積和質量相當的耕地,並且按照規定撥付耕地開墾費。
第二十八條 禁止佔用耕地建窯、建墳或者擅自在耕地上建房、挖砂、採石、采礦、取土等。
第二十九條 非農業建設佔用耕地,沒有條件開墾或者開墾的耕地經最終驗收不合格的,佔用耕地的單位應當按照每平方米十元至十五元的標准,向縣(市)以上土地行政主管部門繳納耕地開墾費,由土地行政主管部門用於組織開墾與佔用耕地的面積和質量相當的耕地。
第三十條 經依法批准佔用土地進行建設的,應當在批準的動工建設之日起一年內動工建設,不得造成土地閑置。
因閑置依法收回的國有土地所有權性質不變,可以安排其他建設項目使用,也可以安排原集體組織耕種。
第三十一條 開發土地必須經過科學論證,不得在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確定的禁止開墾區內從事開發活動,不得造成環境破壞和土地荒漠化、鹽漬化。
第三十二條 開發未確定使用權的國有荒山、荒地、荒灘從事種植業、林業、畜牧業和漁業生產的,應當向市、縣土地行政主管部門提出申請,經審查同意,按照下列審批許可權逐級報有批准權的人民政府批准:
(一)一次性開發土地不足三十五公頃的,由縣(市)人民政府批准;
(二)一次性開發土地三十五公頃以上不足七十公頃的,以及在設區的市市區內一次性開發土地不足三十五公頃的,由設區的市人民政府批准;
(三)一次性開發土地七十公頃以上不足六百公頃的,由省人民政府批准;
(四)一次性開發土地六百公頃以上的,報國務院批准。
第三十三條 因挖損、塌陷、壓占等造成土地破壞的,必須進行復墾;沒有條件復墾或者復墾的土地經最終驗收不合格的,造成土地破壞的單位或者個人應當根據破壞土地的面積和破壞程度,按照每平方米五元至二十元的標准,向市、縣土地行政主管部門繳納土地復墾費,由收取復墾費的土地行政主管部門統一組織復墾。
第三十四條 土地整理後增加的耕地面積,可以用作充抵建設和農業結構調整佔用耕地的補償指標。
第三十五條 縣(市)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建立耕地開墾專項資金,用於土地開墾、整理和復墾。
耕地開墾專項資金由新增建設用地的土地有償使用費、耕地開墾費、土地復墾費、土地閑置費、新菜地開發建設基金、新型牆體材料開發費分成以及人民政府撥付的其他資金組成。具體管理使用辦法,由省人民政府規定。
第五章 建設用地
第三十六條 對非農業建設用地,必須依法提供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確定的城市、村莊和集鎮建設用地范圍內的土地。
進行能源、交通、水利、礦山和軍事設施等項目建設,經依法批准,可以提供前款規定之外的土地。
第三十七條 農用地轉為建設用地的,由市、縣土地行政主管部門根據土地利用年度計劃,制訂農用地分批次轉用方案,其中佔用耕地的應當同時制訂補充耕地方案,經同級人民政府審核同意,逐級報有批准權的人民政府審批。
第三十八條 徵用農民集體所有土地的,由市、縣土地行政主管部門擬訂土地徵用方案,經同級人民政府審核同意,逐級報有批准權的人民政府審批。
第三十九條 徵用耕地的土地補償費,為該耕地被徵用前三年平均年產值的六倍至十倍。
徵用耕地以外的其他農用地和建設用地的土地補償費,為該土地所在鄉(鎮)耕地前三年平均年產值的五倍至八倍。
徵用未利用地的土地補償費,為該土地所在鄉(鎮)耕地前三年平均年產值的三倍至五倍。
第四十條 徵用耕地的安置補助費,為該耕地被徵用前三年平均年產值的四倍至六倍。
徵用耕地以外的其他農用地和建設用地的安置補助費,為該土地所在鄉(鎮)耕地前三年平均年產值的四倍至六倍。
徵用未利用地的,不支付安置補助費。
第四十一條 依照本條例第三十九條和第四十條規定支付土地補償費和安置補助費後,尚不能使需要安置的農民保持原有生活水平的,經省人民政府批准,可以再增加安置補助費。但是,土地補償費和安置補助費的總和不得超過下列限額:
(一)徵用耕地的,不得超過該耕地被徵用前三年平均年產值的三十倍;
(二)徵用耕地以外的其他農用地和建設用地的,不得超過該土地所在鄉(鎮)耕地前三年平均年產值的二十五倍。
第四十二條 徵用土地的青苗補償費按當季作物的產值計算。地上附著物補償費標准由設區的市人民政府制定,報省人民政府批准後執行。
第四十三條 土地被徵用後,應當核減所徵用土地的農業稅、農業特產稅和農產品定購任務。徵用時,未收獲當年作物的,當年核減;已收獲的,下年核減。
第四十四條 在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確定的城市建設用地范圍外,建設項目使用國有未利用地的,除依法應當報國務院批準的外,其地方案由省人民政府批准。
第四十五條 有償提供國有土地使用權的,應當採取招標、拍賣的方式;沒有條件採取招標、拍賣方式的,可以採取協議方式。
以協議方式有償提供國有土地使用權或者以行政劃撥方式提供國有土地使用權的,由建設單位向市、縣土地行政主管部門提出建設用地申請,土地行政主管部門審查同意後,擬訂方案,逐級報有批准權的人民政府批准。
第四十六條 新增建設用地的土地有償使用費,專項用於耕地開發和土地整理,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挪用。各級上繳比例由人民政府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作出規定。
原有建設用地的土地有償使用費,全部留給市、縣人民政府,專項用於城市基礎設施建設和土地儲備。
第四十七條 為公共利益或者為實施城市規劃進行舊城區改建,需要收回國有土地使用權的,由市、縣土地行政主管部門擬訂方案,報原批准機關或者有批准權的人民政府批准後實施。對原土地使用權人應當按照下列標准給予補償:
(一)原以劃撥方式取得國有土地使用權的,提供新的用地或者按照徵用土地的補償標准給予補償;
(二)原以出讓或者作價入股方式取得國有土地使用權的,按照剩餘年限的土地使用權價格給予補償;
(三)原以租賃方式取得國有土地使用權的,按照評估租金高出實際租金的數額與剩餘年限折算的現值給予補償。
因單位撤銷、遷移等原因停止使用原劃撥的國有土地,以及公路、鐵路、機場、礦場等經核准報廢,應當收回國有土地使用權的,由市、縣土地行政主管部門擬訂方案,報原批准機關或者有批准權的人民政府批准後,無償收回。
國有土地有償使用合同屆滿,土地使用者未申請續期或者申請續期未獲批準的,由市、縣土地行政主管部門依照合同,無償收回國有土地使用權。
第四十八條 非農業建設使用國有農牧場農用地,鄉(鎮)村公共設施和公益事業建設使用農民集體所有的土地的,應當為原土地使用者提供新的用地或者予以安置,也可以按照徵用土地安置補助費的標准給予補償。
第四十九條 鄉鎮企業和鄉(鎮)村公共設施、公益事業建設需要使用農民集體所有土地,在村莊和集鎮建設用地區內的,其地方案由市、縣人民政府批准;在村莊和集鎮建設用地區外的,由省人民政府批准。
第五十條 鄉鎮企業建設應當堅持合理用地、集約用地的原則,其用地標准由省土地行政主管部門會同有關部門制定,報省人民政府批准後施行。
第五十一條 符合土地利用總體規劃並依法取得建設用地的企業,因破產、兼並、處分抵押房地產等原因,需要轉讓集體土地使用權的,報市、縣人民政府批准。
第五十二條 農村村民建住宅必須嚴格執行村鎮規劃,村內有空閑宅基地的,不得佔用耕地建住宅。鼓勵建設多層住宅。需要使用本村集體所有土地的,由村民提出用地申請,村民會議或者村民代表會議討論同意,經鄉級人民政府審核,報市、縣人民政府批准。
第五十三條 農村村民新建住宅,宅基地的用地標準是:
(一)城市郊區,每處宅基地不得超過一百六十七平方米;
(二)平原地區和山區,人均耕地不足一千平方米的縣(市),每處宅基地不得超過二百平方米,人均耕地一千平方米以上的縣(市),每處宅基地不得超過二百三十三平方米;
(三)壩上地區,每處宅基地不得超過四百六十七平方米。
在前款規定的限額內,市、縣人民政府可以根據當地實際,具體規定本行政區域內的農村宅基地標准。
第五十四條 符合下列條件之一的,可以申請宅基地:
(一)農村村民因子女結婚等原因確需分戶,缺少宅基地的;
(二)外來人口落戶本村,沒有宅基地的;
(三)因自然災害或者因實施村莊和集鎮規劃,需要搬遷的。
第五十五條 農村村民申請宅基地,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予批准:
(一)年齡未滿十八周歲的;
(二)原有宅基地能夠解決分戶需要的;
(三)出賣或者出租住房的。
第五十六條 農村村民一戶一處之外的宅基地,由村集體經濟組織或者村民委員會提出申請,經鄉級人民政府審核,報市、縣人民政府批准後,予以收回,統一安排使用。
原有宅基地超過規定標準的,超標部分可以實行有償使用,具體辦法由省人民政府制定。
多餘宅基地上的房屋損壞不能利用的,必須退出其宅基地。
鼓勵房屋所有者出賣多餘宅基地上的房屋。農村村民由於買賣住房轉移集體土地使用權的,買方必須符合申請宅基地的條件,並依照本條例第五十二條的規定辦理宅基地審批手續。
第五十七條 臨時使用土地的,應當向市、縣土地行政主管部門提出申請,按照法定程序和下列審批許可權報經批准:
(一)臨時用地不足二公頃的,由縣(市)土地行政主管部門批准;
(二)臨時用地二公頃以上不足四公頃,以及在設區的市市區內臨時用地不足二公頃的,由設區的市土地行政主管部門批准;
(三)臨時用地四公頃以上的,由省土地行政主管部門批准。
臨時使用土地的期限超過二年的,應當重新辦理臨時用地手續。
第五十八條 取土應當首先安排使用非耕地,確需使用耕地的,應當限定取土深度,保留耕作層的土壤,並依法進行復墾。
在非耕地取土的,應當向市、縣土地行政主管部門提出申請,報市、縣人民政府批准。確需使用耕地取土的,取土者應當向市、縣土地行政主管部門提出申請,逐級報省人民政府批准。取土者應當根據土地權屬,與市、縣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門或者村集體經濟組織、村民委員會簽訂取土補償合同。
農村村民因生產和建設需要在本集體所有的土地上取土的,應當在本集體經濟組織或者村民委員會依法指定的非耕地上取土;確需在耕地上取土的,應當經本集體經濟組織或者村民委員會同意,向市、縣土地行政主管部門提出申請,報市、縣人民政府批准。
第六章 監督檢查
第五十九條 土地監督檢查堅持依法、及時、准確的原則,實行土地行政執法責任制度、土地巡迴檢查制度、土地重大違法案件備案制度。
第六十條 對於依法受到責令限期拆除在非法佔用的土地上新建的建築物和其他設施的處罰拒不執行並繼續施工的,土地行政主管部門可以查封、扣押其實施違法行為的設備和建築材料。
第六十一條 土地行政主管部門查處違反土地管理法律、法規的案件,需要有關部門協助時,同級或者上級人民政府的行政監察、公安、審計等部門應當按照各自的職責予以協助。
第六十二條 對違反土地管理法律、法規的行為,上級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門可
以對下級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門下達查處令,也可以直接查處。上級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門對下級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門違法作出的行政處罰決定有權予以撤銷,並有權責令重新作出行政處罰決定或者直接作出行政處罰決定。
第七章 法律責任
第六十三條 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第七十三條的規定處以罰款的,罰款額為非法所得的百分之五以上百分之五十以下。
第六十四條 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第七十四條的規定處以罰款的,罰款額為耕地開墾費的一倍以上二倍以下。
第六十五條 經依法批准佔用耕地進行建設,自批準的動工建設之日起滿一年未動工建設的,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門按照每平方米五元至十元的標准,向用地單位徵收土地閑置費;連續二年未使用的,經原批准機關批准,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門無償收回土地使用權。
在城市規劃區范圍內,以出讓方式取得土地使用權進行房地產開發,超過出讓合同約定的動工開發日期滿一年未動工開發的,可以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門向用地單位徵收相當於土地使用權出讓金百分之五以上百分之二十以下的土地閑置費;滿二年未動工開發的,可以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門無償收回土地使用權。
第六十六條 違反本條例規定,拒不履行土地復墾義務的,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門責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責令繳納土地復墾費,並處以土地復墾費一倍以上二倍以下的罰款。
第六十七條 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第七十六條的規定處以罰款的,罰款額為非法佔用土地每平方米十元以上三十元以下。
第六十八條 農村村民未經批准或者騙取批准,非法佔用土地建住宅或者超過市、縣人民政府依法批準的面積多佔土地建住宅的,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門責令退還非法佔用的土地,限期拆除在非法佔用的土地上新建的建築物。
第六十九條 當事人對行政處罰決定不服的,可以依法申請復議或者提起訴訟。逾期不申請復議或者不起訴又不履行的,由作出處罰決定的機關申請人民法院強制執行。
第七十條 違反本條例規定,非法挪用耕地開墾費、土地復墾費、新增建設用地土地有償使用費的,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土地、財政、審計等部門責令其限期改正;情節嚴重的,對主要責任人員依法給予行政處分;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七十一條 土地行政主管部門及其工作人員以化整為零、謊報地類等手段弄虛作假報批土地,不按照本條例的規定發放土地證書,對收取的有關土地費用違法使用或者使用不當,不及時查處土地違法行為,對依法應予處罰的違法行為不予處罰,玩忽職守、濫用職權、徇私舞弊,情節輕微的,對主要負責人員或者直接責任人員依法給予行政處分;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八章 附 則
第七十二條 本條例所稱市、縣,是指設區的市和縣、縣級市。
第七十三條 本條例自公布之日起施行。《河北省經濟技術開發區土地管理規定》同時廢止。
㈨ 河北定州的拆遷補償辦法,或是保定的!~
1987年4月27日省六屆人大第五次會議通過 根據1990年11月10日省七屆人大常委會第十七次會議《關於修改<河北省土地管理條例>的決定》第一次修正根據1997年12月22日省八屆人大常委會第三十一次會議《關於修改<河北省土地管理條例>的決定》第二次修正1999年9月24日省九屆人大常委會第十一次會議修訂)
第一章 總則
第一條 為加強土地管理,合理利用土地,切實保護耕地,促進社會經濟可持續發展,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實施條例》,結合本省實際,制定本條例。
第二條 本條例適用於本省行政區域內土地的管理和使用。
第三條 本省依法實行土地的全民所有制和農民集體所有制,實行國有土地有償使用制度、土地使用權流轉制度和土地用途管制制度。
禁止侵佔、買賣或者以其他形式非法轉讓土地。
第四條 各級人民政府必須貫徹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實保護耕地的基本國策,加強土地資源與資產管理,全面規劃,依法行政,保證本條例的貫徹實施。
第五條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門統一負責本行政區域內的土地管理和監督工作。
設有土地行政主管部門的市轄區人民政府,對城市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確定的建設用地范圍外的土地管理工作,與縣人民政府享有同等權力。
第二章 土地權利的確認和變更
第六條 本省依法實行土地所有權、使用權及他項權利的登記發證制度。
未按本條例登記發證的,其土地權利不受法律保護。
土地他項權利是指在已經確定了所有權和使用權的土地上設定的其他利用土地的權利,包括抵押權、租賃權、空中權、地下權等。
第七條 農民集體所有土地的所有者、使用者,應當向市、縣土地行政主管部門提出登記申請,經審核同意,由市、縣人民政府進行登記,核發《集體土地所有證》、《集體土地使用證》。
國有土地使用者應當向市、縣土地行政主管部門提出登記申請,經審核同意,由市、縣人民政府進行登記,核發《國有土地使用證》。
鐵路、公路中的國道和省道及其他大型線型工程使用的國有土地,可以由省人民政府進行登記發證。
確認農民集體所有的農用地承包經營權、林地和草原的所有權或者使用權、水面和灘塗的養殖使用權的,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森林法》、《中華人民共和國草原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漁業法》等法律、法規辦理。
第八條 需要設定土地他項權利的,當事人應當向原登記機關的土地行政主管部門提出登記申請,經審核同意由原登記機關進行登記,核發土地他項權利證書。
第九條 依法改變土地所有權、使用權、他項權利和土地用途的,應當在規定期限內向原登記機關的土地行政主管部門提出變更登記申請,經審核同意,由原登記機關辦理變更登記手續。
第十條 依法收回農民集體土地使用權或者終止土地他項權利的,當事人應當持有關文件,向原登記機關的土地行政主管部門提出注銷登記申請,經審核同意,由原登記機關注銷土地使用權或者他項權利登記。
依法收回國有土地使用權的,由原登記機關根據有關批准文件,注銷土地使用權登記;依照合同的約定收回國有土地使用權的,由原登記機關根據合同,注銷土地使用權登記。
第十一條 城市市區內未經徵用的集體土地依法轉為國有後,原土地使用權人擁有該土地的劃撥國有土地使用權。為公共利益或者實施城市規劃需要收回該土地使用權時,應當為原土地使用權人提供新的用地或者按照徵用土地的補償標准給予適當補償。
第十二條 有下列情形之一,確需調整土地所有權的,必須經省人民政府批准,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組織實施:
(一)因修建大型水利工程、保護生態環境和改善自然環境惡劣地區農民生活條件等原因,國家組織農民集體遷移的;
(二)因交通、水利等工程項目改變位置的;
(三)因實施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必須調整土地的;
(四)其他原因確需調整土地的。
第十三條 農民集體所有的土地,實行家庭承包經營為基礎、統分結合的雙層經營制度。農民承包經營本集體所有的農用地,承包經營期限為三十年。本集體經濟組織以外的單位或者個人承包農民集體所有的農用地,承包期限由合同約定。
土地承包權可以依法轉讓,在承包期內,承包人可以將土地使用權依法轉包、互換、入股、聯營。
土地承包權和土地使用權流轉,應當遵循平等協商、自願有償、經發包方同意和不改變承包合同規定的土地用途、不改變土地所有權等原則。
第十四條 發生土地權屬爭議,由當事人協商解決。協商不成的,應當依法報請人民政府處理。發生權屬爭議的土地跨行政區域的,由其共同的上級人民政府處理。
人民政府處理土地權屬爭議,應當下達處理決定書。
第三章 土地利用總體規劃
第十五條 縣級以上的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由同級人民政府組織土地行政主管部門和有關部門共同編制,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規定的審批許可權報有批準的人民政府批准。
鄉級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由鄉級人民政府組織編制,逐級報由省人民政府委託的設區的市人民政府批准,報省土地行政主管部門備案。
第十六條 土地利用總體規劃應當符合上一級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和本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國土規劃,所依據的土地調查資料、土地統計資料和其他有關資料必須真實可靠。
第十七條 編制土地利用總體規劃,應當對土地利用現狀和土地資源潛力進行綜合分析研究,明確規劃期內的土地利用目標和基本方針,確定各類用地的控制指標,調整土地利用的結構和布局,提出實施規劃的政策和措施。
第十八條 編制土地利用總體規劃,應當結合當地土地資源實際狀況擬訂方案,與有關部門和上、下級人民政府充分協調,組織有關專家和部門科學論證,並廣泛徵求社會公眾的意見。
第十九條 省土地利用總體規劃應當確保全省耕地總量不減少,確定的基本農田面積應當佔全省耕地總面積的百分之八十五以上。
設區的市土地利用總體規劃,應當劃定城市市區的建設用地范圍。
縣(市)、鄉(鎮)土地利用總體規劃應當根據實際情況,劃分基本農田保護區、自然保護區、一般農田區、林業用地區、牧業用地區、漁業用地區、城市建設用地區、村莊和集鎮建設用地區、獨立工業礦業用地區、土地開墾區、禁止開墾區等。
第二十條 土地利用年度計劃建議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門會同有關部門提出,經同級人民政府審核同意,報上一級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門匯總平衡。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門應當將上級下達的農用地轉用計劃指標、耕地保有量計劃指標和土地開發整理計劃指標逐級分解,擬訂實施方案,經同級人民政府批准後下達。
對沒有農用地轉用計劃指標的,不得批准農用地轉用。未實現耕地保有量計劃指標和土地開發整理計劃指標的,核減下一年度的農用地轉用計劃指標。節約的農用地轉用計劃指標,逐級報經省土地行政主管部門核准後,可以結轉下一年度使用。
第二十一條 縣(市)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將土地利用年度計劃的執行情況列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執行情況的內容,向同級人民代表大會報告。
第二十二條 市、縣土地行政主管部門應當根據土地等級、土地收益和土地市場交易價格,評定城市基準地價和標定地價,評定結果經同級人民政府審核同意,報上一級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門批准後,向社會公布。
第二十三條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門負責建立本行政區域內的土地管理信息系統,對土地利用狀況進行動態監測。
第四章 耕地保護
第二十四條 縣級和鄉級人民政府應當依法劃定基本農田保護區。
除國家重點建設項目確需佔用基本農田外,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佔用基本農田進行建設。
第二十五條 佔用基本農田以外的耕地及未利用地從事養殖業、不建設永久性建築物的,應當按照臨時用地辦理審批手續,建設永久性建築物的,應當按照建設用地辦理審批手續。
第二十六條 為實施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和保護生態環境的需要,進行退耕還林、還草的,由省人民政府下達指標,市、縣人民政府組織實施。
因退耕還林、還草減少的耕地,由省土地行政主管部門組織異地開墾與其面積和質量相當的耕地,並且按照規定撥付耕地開墾費。
第二十七條 因自然災害損毀的耕地,由土地的所有者、使用者或者承包經營者負責恢復,人民政府可以給予適當補助;無法恢復的,由省土地行政主管部門委託市、縣土地行政主管部門組織開墾與其面積和質量相當的耕地,並且按照規定撥付耕地開墾費。
第二十八條 禁止佔用耕地建窯、建墳或者擅自在耕地上建房、挖砂、採石、采礦、取土等。
第二十九條 非農業建設佔用耕地,沒有條件開墾或者開墾的耕地經最終驗收不合格的,佔用耕地的單位應當按照每平方米十元至十五元的標准,向縣(市)以上土地行政主管部門繳納耕地開墾費,由土地行政主管部門用於組織開墾與佔用耕地的面積和質量相當的耕地。
第三十條 經依法批准佔用土地進行建設的,應當在批準的動工建設之日起一年內動工建設,不得造成土地閑置。
因閑置依法收回的國有土地所有權性質不變,可以安排其他建設項目使用,也可以安排原集體經濟組織耕種。
第三十一條 開發土地必須經過科學論證,不得在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確定的禁止開墾區內從事開發活動,不得造成環境破壞和土地荒漠化、鹽漬化。
第三十二條 開發未確定使用權的國有荒山、荒地、荒灘從事種植業、林業、畜牧業和漁業生產的,應當向市、縣土地行政主管部門提出申請,經審查同意,按照下列審批許可權逐級報有批准權的人民政府批准:
(一)一次性開發土地不足三十五公頃的,由縣(市)人民政府批准;
(二)一次性開發土地三十五公頃以上不足七十公頃的,以及在設區的市市區內一次性開發土地不足三十五公頃的,由設區的市人民政府批准;
(三)一次性開發土地七十公頃以上不足六百公頃的,省人民政府批准;
(四)一次性開發土地六百公頃以上的,報國務院批准。
第三十三條 因挖損、塌陷、壓占等造成土地破壞的,必須進行復墾;沒有條件復墾或者復墾的土地經最終驗收不合格的,造成土地破壞的單位或者個人應當根據破壞土地的面積和破壞程度,按照每平方米五元至二十元的標准,向市、縣土地行政主管部門繳納土地復墾費,由收取復墾費的土地行政主管部門統一組織復墾。
第三十四條 土地整理後增加的耕地面積,可以用作充抵建設和農業結構調整佔用耕地的補償指標。
第三十五條 縣(市)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建立耕地開墾專項資金,和於土地開墾、整理和復墾。
耕地開墾專項資金由新增建設用地的土地有償使用費、耕地開墾費、土地復墾費、土地閑置費、新菜地開發建設基金、新型牆體材料開發費分成以及人民政府撥付的其他資金組成。具體管理使用辦法,由省人民政府規定。
第五章 建設用地
第三十六條 對非農業建設用地,必須依法提供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確定的城市、村莊和集鎮建設用地范圍內的土地。
進行能源、交通、水利、礦山和軍事設施等項目建設,經依法批准,可以提供前款規定之外的土地。
第三十七條 農用地轉為建設用地的,由市、縣土地行政主管部門根據土地利用年度計劃,制訂農田地分批次轉用方案,其中佔用耕地的應當同時制訂補充耕地方案,經同級人民政府審核同意,逐級報有批准權的人民政府審批。
第三十八條 徵用農民集體所有土地的,由市、縣土地行政主管部門擬訂土地徵用方案,經同級人民政府審核同意,逐級報有批准權的人民政府審批。
第三十九條 徵用耕地的土地補償費,為該耕地被徵用前三年平均年產值的六倍至十倍。
徵用耕地以外的其他農用地和建設用地的土地補償費,為該土地所在鄉(鎮)耕地前三年平均年產值的五倍至八倍。
徵用未利用地的土地補償費,為該土地所在鄉(鎮)耕地前三年平均年產值的三倍至五倍。
第四十條 徵用耕地的安置補助費,為該耕地被徵用前三年平均年產值的四倍至六倍。
徵用耕地以外的其他農用地和建設用地的安置補助費,為該土地所在鄉(鎮)耕地前三年平均年產值的四倍至六倍。
徵用未利用地的,不支付安置補助費。
第四十一條 依照本條例第三十九條和第四十條規定支付土地補償費和安置補助費後,尚不能使需要安置的農民保持原有生活水平的,經省人民政府批准,可以再增加安置補助費。但是,土地補償費和安置補助費的總和不得超過下列限額:
(一)徵用耕地的,不得超過該耕地被徵用前三年平均年產值的三十倍;
(二)徵用耕地以外的其他農用地和建設用地的,不得超過該土地所在鄉(鎮)耕地前三年平均年產值的二十五倍。
第四十二條 徵用土地的青苗補償費按當季作物的產值計算。地上附著物補償費標准由設區的市人民政府制定,報省人民政府批准後執行。
第四十三條 土地被徵用後應當核減所徵用土地的農業稅、農業特產稅和農產品定購任務。徵用時,未收獲當年作物的,當年核減;已收獲的,下年核減。
第四十四條 在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確定的城市建設用地范圍外,建設項目使用國有未利用地的,除依法應當報國務院批準的外,其供地方案由省人民政府批准。
第四十五條 有償提供國有土地使用權的,應當採取招標、拍賣的方式;沒有條件採取招標、拍賣方式的,可以採取協議方式。
以協議方式有償提供國有土地使用權或者以行政劃撥方式提供國有土地使用權的,由建設單位向市、縣土地行政主管部門提出建設用地申請,土地行政主管部門審查同意後,擬訂供地方案,逐級報有批准權的人民政府批准。
第四十六條 新增建設用地的土地有償使用費,專項用於耕地開發和土地整理,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挪用。各級上繳比例由省人民政府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作出規定。
原有建設用地的土地有償使用費,全部留給市、縣人民政府,專項用於城市基礎設施建設和土地儲備。
@ 第四十七條 為公共利益或者為實施城市規劃進行舊城區改建,需要收回國有土地使用權的,由市、縣土地行政主管部門擬訂方案,報原批准機關或者有批准權的人民政府批准後實施。對原土地使用權人應當按照下列標准給予補償:
(一)原以劃撥方式取得國有土地使用權的,提供新的用地或者按照徵用土地的補償標准給予補償;
(二)原以出讓或者作價入股方式取得國有土地使用權的,按照剩餘年限的土地使用權價格給予補償;
(三)原以租賃方式取得國有土地使用權的,按照評估租金高出實際租金的數額與剩餘年限折算的現值給予補償。
因單位撤銷、遷移等原因停止使用原劃撥的國有土地,以及公路、鐵路、機場、礦場等經核准報廢,應當收回國有土地使用權的,由市、縣土地行政主管部門擬訂方案,報原批准機關或者有批准權的人民政府批准後,無償收回。
國有土地有償使用合同屆滿,土地使用者未申請續期或者申請續期未獲批準的,由市、縣土地行政主管部門依照合同,無償收回國有土地使用權。
第四十八條 非農業建設使用國有農牧場農用地,鄉(鎮)村公共設施和公益事業建設使用農民集體所有的土地的,應當為原土地使用者提供新的用地或者予以安置,也可以按照徵用土地安置補助費的標准給予補償。
第四十九條 鄉鎮企業和鄉(鎮)村公共設施、公益事業建設需要使用農民集體所有土地,在村莊和集鎮建設用地區內的,其供地方案由市、縣人民政府批准;在村莊和集鎮建設用地區外的,由省人民政府批准。
第五十條 鄉鎮企業建設應當堅持合理用地、集約用地的原則,其用地標准由省土地行政主管部門會同有關部門制定,報省人民政府批准後施行。
第五十一條 符合土地利用總體規劃並依法取得建設用地的企業,因破產、兼並、處分抵押房地產等原因,需要轉讓集體土地使用權的,報市、縣人民政府批准。
第五十二條 農村村民建住宅必須嚴格執行村鎮規劃,村內有空閑宅基地的,不得佔用耕地建住宅。鼓勵建設多層住宅。需要使用本村集體所有土地的,由村民提出用地申請,村民會議或者村民代表會議討論同意,經鄉級人民政府審核,報市、縣人民政府批准。
第五十三條 農村村民新建住宅,宅基地的用地標準是:
(一)城市郊區,每處宅基地不得超過一百六十七平方米;
(二)平原地區和山區,人均耕地不足一千平方米的縣(市),每處宅基地不得超過二百平方米,人均耕地一千平方米以上的縣(市),每處宅基地不得超過二百三十三平方米;
(三)壩上地區,每處宅基地不得超過四百六十七平方米。
在前款規定的限額內,市、縣人民政府可以根據當地實際,具體規定本行政區域內的農村宅基地標准。
第五十四條 符合下列條件之一的,可以申請宅基地:
(一)農村村民因子女結婚等原因確需分戶,缺少宅基地的;
(二)外來人口落戶本村,沒有宅基地的;
(三)因自然災害或者因實施村莊和集鎮規劃,需要搬遷的。
第五十五條 農村村民申請宅基地,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予標准:
(一)年齡未滿十八周歲的;
(二)原有宅基地能夠解決分戶需要的;
(三)出賣或者出租住房的。
第五十六條 農村村民一戶一處之外的宅基地,由村集體經濟組織或者村民委員會提出申請,經鄉級人民政府審核,報市、縣人民政府批准後,予以收回,統一安排使用。
原有宅基地超過規定標準的,超標部分可以實行有償使用,具體辦法由省人民政府制定。
多餘宅基地上的房屋損壞不能利用的,必須退出其宅基地。
鼓勵房屋所有者出賣多餘宅基地上的房屋。農村村民由於買賣住房轉移集體土地使用權的,買方必須符合申請宅基地的條件,並依照本條例第五十二條的規定辦理宅基地審批手續。
第五十七條 臨時使用土地的,應當向市、縣土地行政主管部門提出申請,按照法定程序和下列審批許可權報經批准:
(一)臨時用地不足二公頃的,由縣(市)土地行政主管部門批准;
(二)臨時用地二公頃以上不足四公頃,以及在設區的市市區內臨時用地不足二公頌的,由設區的市土地行政主管部門批准;
(三)臨時用地四公頃以上的,由省土地行政主管部門批准。
臨時使用土地的期限超過二年的,應當重新辦理臨時用地手續。
第五十八條 取土應當首先安排使用非耕地,確需使用耕地的,應當限定取土深度,保留耕作層的土壤,並依法進行復墾。
在非耕地取土的,應當向市、縣土地行政主管部門提出申請,報市、縣人民政府批准。確需使用耕地取土的,取土者應當向市、縣土地行政主管部門申請,逐級報省人民政府批准。取土者應當根據土地權屬,與市、縣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門或者村集體經濟組織、村民委員會簽訂取土補償合同。
農村村民因生產和建設需要在本集體所有的土地上取土的,應當在本集體經濟組織或者村民委員會依法指定的非耕地上取土;確需在耕地上取土的,應當經本集體經濟組織或者村民委員會同意,向市、縣土地行政主管部門提出申請,報市、縣人民政府批准。......
㈩ 河北省土地管理條例的第二章
土地權利的確認和變更 本省依法實行土地所有權、使用權及他項權利的登記發證制度。
未按本條例登記發證的,其土地權利不受法律保護。
土地他項權利是指在已經確定了所有權和使用權的土地上設定的其他利用土地的權利,包括抵押權、租賃權、空中權、地下權等。 農民集體所有土地的所有者、使用者,應當向市、縣土地行政主管部門提出登記申請,經審核同意,由市、縣人民政府進行登記,核發《集體土地所有證》、《集體土地使用證》。
國有土地使用者應當向市、縣土地行政主管部門提出登記申請,經審核同意,由市、縣人民政府進行登記,核發《國有土地使用證》。
確認農民集體所有的農用地承包經營權、林地和草原的所有權或者使用權、水面和灘塗的養殖使用權的,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森林法》、《中華人民共和國草原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漁業法》等法律、法規辦理。 依法收回農民集體土地使用權或者終止土地他項權利的,當事人應當持有關文件,向原登記機關的土地行政主管部門提出注銷登記申請,經審核同意,由原登記機關注銷土地使用權或者他項權利登記。
依法收回國有土地使用權的,由原登記機關根據有關批准文件,注銷土地使用權登記;依照合同的約定收回國有土地使用權的,由原登記機關根據合同,注銷土地使用權登記。 有下列情形之一,確需調整土地所有權的,必須經省人民政府批准,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組織實施:
(一)因修建大型水利工程、保護生態環境和改善自然環境惡劣地區農民生活條件等原因,國家組織農民集體遷移的;
(二)因交通、水利等工程項目改變位置的;
(三)因實施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必須調整土地的;
(四)其他原因確需調整土地的。 農民集體所有的土地,實行家庭承包經營為基礎、統分結合的雙層經營制度。農民承包經營本集體所有的農用地,承包經營期限為三十年。本集體經濟組織以外的單位或者個人承包農民集體所有的農用地,承包期限由合同約定。
土地承包權可以依法轉讓,在承包期內,承包人可以將土地使用權依法轉包、互換、入股、聯營。
土地承包權和土地使用權流轉,應當遵循平等協商、自願有償、經發包方同意和不改變承包合同規定的土地用途、不改變土地所有權等原則。 發生土地權屬爭議,由當事人協商解決。協商不成的,應當依法報請人民政府處理。發生權屬爭議的土地跨行政區域的,由其共同的上級人民政府處理。
人民政府處理土地權屬爭議,應當下達處理決定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