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法規范化水平提升年目標
A. 如何推進司法鑒定機構規范化,標准化建設
一是開展「每周一課」,強化規范司法意識。由業務科室中層幹部和業務骨幹輪流主講,時間一般為每周二下午,主講時間不少於30分鍾,主講內容由授課人自擬,主要包括辦案中適用的實體法律法規、司法解釋和指導性案例,最高檢《刑事訴訟規則》和《檢察機關執法工作基本規范》等。
二是開展精品課程展示,激發幹警學習興趣。每月安排一名業務骨幹結合辦案心得講授精品課,要求做到備課充分,時間不少於1個小時。這樣一方面鍛煉了授課人的言語表達、邏輯思維和運用新媒體能力,另一方面使聽課人對所講內容理解更直觀,更易於接受。
三是開展案卷抽查,自曝家醜,真整實改。由案管處牽頭組織各科室業務骨幹組成評估小組,對業務科室2015年1月份以來八大業務科室辦結的案件進行抽查。對抽查中發現的問題不迴避,不遮掩,形成原汁原味的書面報告在全院通報。對查找出的問題認真分析原因,限期整改,避免問題重現。
四是開展青年幹警「微實訓」,提高幹警實戰能力。由偵監、公訴、反貪、反瀆分別提供一個案例,制定實訓方案,進行情景模擬實訓。實訓人員一般由院青年幹警組成,實訓內容包括制定初查方案、詢問證人、訊問犯罪嫌疑人、案件匯報等涉及司法辦案的各個環節,時間一般限定在30分鍾,實訓中要求採用法言法語,嚴格遵守程序規范,切實通過實訓使青年幹警自覺將規范司法作為自身的行為習慣。
B. 執法司法規范化水平提升年活動現處在什麼階段
我沒有聽說過有這個活動。
C. 試論公正司法是司法活動追求的終極價值目標
理論上是,但實際上我國現狀為權大於法。
由李剛兒子案,跨省抓捕上訪者回鬧劇等可答以看出。權利機關本身沒有將公正司法做為終極價值目標。我國民眾對司法公正的渴求和現狀形成鮮明對比。不斷的立法和修正成效並不明顯,真正的問題所在不是司法本身,而是做為權利階層的執法者。
所以,你的提問沒有意義。
D. 淺談如何做好司法警察執法規范化建設
人民法院司法警察是人民警察的一個獨立的重要警種,是由人民法院直接指揮和管理的一支准軍事化的武裝司法力量。特別是在新的時期,由於經濟社會快速發展,各種矛盾沖突層出不窮,對司法警察的職能作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那麼如何做好司法警察執法規范化建設工作就顯得尤為重要,筆者作為一名長期工作在基層一線的司法工作者,認為應堅持從以下五個方面入手,持之以恆地開展工作: 一是堅持形象立警。形象的好壞應該來自於「口碑」,正如一句話,這獎杯,那獎杯,不如人民群眾的口碑。所以,司法警察始終要牢記你手中的權力是人民給的,你是人民的公僕,人民的警察。在工作中必須堅持從一言一行做起,把以人為本與文明執法相結合的理念貫穿到整個司法警務工作中去,並形成常態化,切實提高司法警察的形象乃至法院的整體形象,以點帶面提升司法機關的公信力。 二是堅持從嚴治警。從嚴治警要與從優待警相結合,寬嚴相濟帶出的隊伍才是團結的隊伍,有戰鬥力的隊伍。但要帶好一支准軍事化的司法警察隊伍,一方面必須有鐵的紀律,讓大家知道什麼該做,什麼不該做,且賞罰分明;另一方面要嚴格執行《人民法院司法警察條例》、《人民法院司法警察訓練大綱》的相關規定,定期開展訓練,增強團隊意識、大局意識。 三是堅持文化育警。文化從廣義的角度來說,涵蓋方方面面。司法警察內在素質的提高,不能僅僅依靠制度的約束來實現,應通過一系列文化活動的開展,讓他們在文化中得到熏陶,在文化中得到教育,在文化中得到成長。 四是堅持科技強警。司法警察從事的往往是急、難、險、重的工作,要在任何時候任何情況下開得動,拉得出,打得贏,必須有一定的武器裝備作保障。良好的警務裝備是提高隊伍戰鬥力的根本保證和前提條件,是執行任務和履行職責的物質基礎。尤其是基層法院目前在裝備建設方面還存在較大缺口,遠遠不能達到新時期法警工作要求,警務裝備的更新換代顯得尤為重要。所以在法警警務裝備建設方面,思想上應予以高度重視,物質上應予以資金保障。 五是堅持政治建警。司法警察執行的是一項特殊的司法任務,時常處於法院各種矛盾沖突的最前沿,因此要求每一位司法警察具備較高的政治素質、較強的專業技能和業務知識。面對目前法警隊伍中素質參差不齊的現狀,應理順法警「進出口」渠道,不斷強化培訓力度,全面提升隊伍建設。 (鄭州市二七區法院尚勇)
E. 如何依法建制,依制治所,確保司法所規范長遠發展
健全黨領導依法治國的制度和工作機制,是一項長期的戰略任務和系統工程,是國家治理領域一場廣泛而深刻的革命,把這項任務落實落地需要選擇合適的路徑有序推進。第一,堅持黨的領導是根本保證。社會主義事業的成敗,關鍵在黨。中國人民要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必須有一個堅強的領導核心,這個領導核心就是中國共產黨,這是歷史和人民的選擇。關於黨的領導地位,必須理直氣壯講,大張旗鼓講。如果沒有中國共產黨的領導,要實現中國夢只能南柯一夢。黨的十五大提出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奮斗目標,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全會繼續堅持推進這一目標。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把這一奮斗目標提高到新的高度,在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進程中,黨始終發揮著領導核心作用。要確保依法治國的正確方向,只有堅持黨的領導,才能實現依法治國的總目標,在這一根本性的原則問題上,必須立場堅定,旗幟明確。黨的領導和社會主義法治是一致的,社會主義法治必須堅持黨的領導,黨的領導必須依靠社會主義法治。憲法是國家的根本大法,是治國安邦的總章程,它確立了黨的領導地位。黨章作為黨內根本大法、管黨治黨的總章程,規定黨必須在憲法和法律范圍內活動。依法治國是黨領導人民治理國家的基本方略,黨要把自己的路線、方針、政策通過法定程序轉化為國家意志,成為全國人民共同遵守的法律規范,實現黨的主張和人民意志的有機統一。第二,改進黨對國家政權機關的領導是關鍵。要堅持憲法確定的黨的領導地位,把黨對國家政權機關的領導作為依法治國最根本的原則,按照憲法法律規定,不斷加強和改進黨領導國家政權機關的領導,發揮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作用,即各級黨委要把主要精力放在抓方向、議大事、管全局上,集中精力抓好帶有全局性、戰略性、根本性和前瞻性的重大問題,黨委要從推進全局整體工作的要求出發,統籌協調好黨委、人大、政府、政協和社會組織的關系,使各方面都能各司其職,各盡其責,相互配合,形成合力。把黨總攬全局、協調各方同人大、政府、政協、審判機關、檢察機關依法依章程履行職能、開展工作統一起來。善於通過國家政權機關實施黨對國家和社會的領導,善於運用民主集中制原則維護中央權威、維護全黨全國集中統一。第三,全面深化改革是根本動力。我國的改革已經進入攻堅期和深水區,遇到的問題和矛盾前所未有,我們必須把發展作為解決一切問題的關鍵,改革開放不能停滯和倒退。十八屆三中全會對全面深化改革作出了頂層設計和戰略部署。全面深化改革的總目標是實現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法治是國家治理現代化的重要標志,沒有法治就沒有現代化的國家治理。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關鍵是依法治國。歷史方位的變化和國家治理的轉型,重要的是以法治建設為重點,改革與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不相適應的體制機制、法律法規,逐步形成依法治國的新格局,這其中就包括健全黨領導依法治國的各項制度和工作機制,它既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題中應有之義,又是以全面深化改革為動力。黨對依法治國的領導,絕不是直接干預憲法和法律的實施,而是要通過一系列的制度機制來保證。作為政治體制中的主要組成部分,黨對依法治國的制度和工作機制健全,有利於黨對依法治國工作的領導。反之,則制約和影響黨領導依法治國的質量和水平。所以我們必須在健全黨領導依法治國的制度和工作機制上下大功夫,實現黨對法治工作領導的具體化、制度化,為憲法和法律的有效運行提供有力保障。第一,健全黨領導立法、執法、司法、守法的工作制度。一是要健全黨領導立法的工作制度。加強黨對立法工作的指導,完善黨對立法工作中重大問題決策的程序。凡立法涉及重大體制和重大政策調整的,必須報黨中央討論決定,憲法修改由黨中央向全國人大提出建議。法律制定和修改的重大問題由全國人大常委會黨組向黨中央報告。二是要健全黨領導執法的工作制度。依法執政是依法治國的關鍵。各級黨組織和領導幹部要深刻認識到,維護憲法法律權威就是維護黨和人民共同意志的權威,捍衛憲法法律尊嚴就是捍衛黨和人民共同意志的尊嚴,保證憲法法律實施就是保證黨和人民共同意志的實現。三是要健全黨領導司法的工作制度。各級黨政機關和領導幹部要支持法院、檢察院依法獨立公正行使職權。建立領導幹部干預司法活動、插手具體案件處理的記錄、通報和責任追究制度。四是要健全黨領導守法的工作制度。各級黨委和政府要加強對普法工作的領導。同時,必須緊緊抓住黨員領導幹部這個關鍵群體,引導各級領導幹部帶頭遵守法律,帶頭依法事,不斷提高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動發展、化解矛盾、維護穩定能力。各級領導幹部必須以法律為准繩,善於運用法治方式保護和實現人民權益、維護社會公平正義。要對法律懷有敬畏之心,牢記法律紅線不可逾越、法律底線不可觸碰,帶頭遵守法律,帶頭依法事,不得違法行使權力,更不能以言代法、以權壓法、徇私枉法。第二,完善黨內法規制度,形成配套完備的黨內法規制度體系。健全黨領導依法治國的制度,既包括健全國家憲法法律,同時也包括健全黨內法規制度體系。如果黨內法規制度不成體系,依法執政就沒有法來進行,黨對依法治國的領導就不完整。因為黨內法規制度體系是社會主義法治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依法執政的重要事項。目前黨內法規制度已經形成了四個層級。但是它的內容還沒有形成像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那樣完整,所以黨內法規制度體系應按照內容科學、程序嚴密、配套完備、運行有效的標准不斷加以完善和建設,並注重黨內法規同國家法律的有機銜接。第三,健全黨委統一領導和各方分工負責、齊抓共管的責任落實機制。各級黨委要認真履行本地區本部門法治工作的領導責任,把法治工作擺上重要議程,加強對法治建設的統一領導、統一部署、統籌協調,不斷完善黨委領導法治建設的工作機制和程序。要結合各自實際,找准工作著力點,抓緊制定具體貫徹意見和實施方案,分解任務、明確責任,確定工作目標,抓好落地落實。把法治建設貫穿於政治建設、經濟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生態文明建設以及黨的建設各個方面。黨政主要負責人要履行推進法治建設第一責任人職責,不僅自身要帶頭遵守憲法法律,帶頭依法事,而且要抓好領導班子和幹部隊伍法治素養和能力的培養提高。各級人大、政府、政協、審判機關、檢察機關的黨組織和黨員幹部要堅決貫徹黨的理論和路線方針政策,貫徹黨委決策部署,充分發揮在推進法治建設中的職能作用。
F. 法制建設的目標是什麼
實現政治建設、經濟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和生態文明建設全部納入法治軌道,各項事業法治化水平明顯提升。
法制建設這一概念的提出最早是在十一屆三中全會上,在我們偉大的黨領導人對我國三十年民主法制建設中存在的經驗教訓進行了總結後提出為了保障人民民主,必須加強社會主義法制,是民主制度化、法律化,使這種制度和法律具有穩定性、連續性和極大的權威性,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要保證人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不允許任何人有超越法律之上的特權。
法制建設注意事項
把黨的領導貫徹落實到依法治國全過程和各方面,就是要求人大、政府、政協、審判機關、檢察機關切實把黨的思想領導、政治領導和組織領導貫穿於工作的全過程,把對黨負責與對人民負責有機結合起來,使各項工作都有利於加強和改善黨的領導,有利於維護黨和國家權威、維護黨和國家的團結統一。
各級黨組織要發揮好貫徹落實黨的決策部署的組織保證作用和領導核心作用,健全重要會議、重大事項、重點工作向黨委請示報告制度。
以上內容參考人民網-法治建設的關鍵所在、網路-法治建設
G. 如何有效推進執法規范化建設
威縣法院法警大隊張雙璽為了進一步加強司法警察作風建設,提高司法警察執法能力、執法水平和執法公信力,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在全國法院司法警察中廣泛開展執法規范化活動的通知》要求和省高院的統一部署, 進一步提高司法警察執法水平和自身素質,結合司法警務工作實際,認真學習落實全國及省市縣政法工作會議精神、各級法院院長會議和全國法院司法警察警務工作會議精神,堅持三個至上指導思想及為大局服務,為人民司法工作主題,深入開展以忠誠、為民、公正、廉潔為主題的政法幹警核心價值觀教育實踐活動,創新執法理念,解決執法突出問題,提高履職盡責能力,規范執法行為水平,為各項工作順利開展及安全穩定提供堅強有力的警務保障。結合各大隊的實際情況,此次活動應分階段完成。 一、抓教育管理,樹立司法為民新理念。 召開動員會,學習各級法院工作會議精神,按照會議要求部署任務,劃分責任,制定實施計劃。 高度重視幹警學習教育,通過抓學習教育、抓理念更新、抓黨風廉政,使全體幹警進一步增強了對執法規范化建設的重要性和緊迫性的認識。組織幹警對三個至上三項重點工作、司法為民、服務大局、黨的領導五個方面的內容,分層次、分專題進行學習、討論。圍繞五個嚴禁的嚴格規定,倡導隊伍管理新理念,積極培育院興我榮、院衰我恥的集體榮譽感,通過組織各項文體活動,努力營造和諧融洽團結的氛圍,增強法院團隊的凝聚力、戰鬥力。 二、抓制度建設,建立規范執法新機制。 根據前段的學習動員及部署,如何扎實開展各項活動,對照要求,查找不足,分析原因、認真整改,在推進執法突出問題和規范執法建設方面取得的成績上,要求全體幹警要增強緊迫感、責任感,認真貫徹落實各級法院部署和要求,鞏固成果、查找不足,制定完善各項規章制度,深化措施,狠抓落實,穩步推進執法規范化建設進程,嚴格做好非現場執法信息監管,進一步細化工作流程和標准,強化治理執法工作存在的突出問題,確保工作上水平。 三、抓制度,完善監督考核新體系。 認真開展調研學習,針對前兩階段活動進行意見建議徵集,對照意見建議,繼續整改,到其它法院法警大隊參觀學習,借鑒經驗,創新工作,實現對標,實現前期活動再完善、再提高,不斷完善各項執法規范化操作流程,完善執法規范化工作,提供堅強有力的警務保障。 四、總結經驗,再上新台階。 總結前期活動經驗,任務計劃完成情況,認真總結,檢查督導,由活動領導小組督導檢查各項活動開展情況,再查再糾,接受上級法院督導檢查,積極匯報活動開展情況,針對上級法院督導檢查意見,繼續完善活動,把說在口頭上,寫在紙面上的真正落實在行動上,形成長效機制,全面推進,完成既定目標,達到活動總體要求。 期望通過此次活動努力推進司法警察執法規范化建設,切實提升司法警察執法能力、執法水平和執法公信力,建立健全執法規范化制度,全面提升司法警察隊伍管理、教育訓練、警務保障、履職盡責、裝備建設等整體水平,同開展的創先爭優扛旗爭第一活動相結合,實現執法規范化活動與警務保障工作雙促進,切實提高司法警察執法規范化水平能力,以逢戰用我,用我必勝的精神,把司法警察隊伍打造成一支呼之即來,來而能戰,戰而能勝的鋼鐵長城,為法院工作提供堅強有力的警務保障,為實現經濟強省,和諧河北的宏偉目標努力奮斗!
H. 公安機關執法規范化建設的目標是什麼
《公安機關深化執法規范化建設工作任務和階段目標》提出了建設法治公安回的目答標,並從執法能力建設、執法制度建設、執法管理建設、錯案預防機制建設、執法信息化建設、執法辦案場所使用管理建設、執法公開建設和執法示範單位建設八個方面,提出了總計43項具體的工作任務,要求各級公安機關經過三到五年的努力,基本實現執法隊伍專業化、執法行為標准化、執法管理系統化、執法流程信息化,公安民警的執法理念進一步端正,公安機關的執法水平和執法公信力明顯提高,人民群眾滿意度持續上升。
I. 關於加強司法所規范化建設的意見
法律分析:《關於加強司法所規范化建設的意見》,並經部長辦公會審議通過。現印發你們,請認真抓好貫徹落實。關於加強司法所規范化建設的意見司法所是司法行政系統最基層單位,是基層政權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為進一步加強司法行政基層基礎,發揮司法所職能作用,現就加強司法所規范化建設提出如下意見。一、指導思想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七大和十七屆三中、四中全會精神,堅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堅持抓基層、打基礎,堅持建設、管理、工作與服務並重,以實現科學發展為目標,以提高管理水平和履責能力為重點,大力加強司法所組織建設、幹部隊伍建設、業務能力建設、所務管理建設、基礎設施建設,全面提升司法所工作整體水平,為維護穩定、服務民生,促進經濟社會發展作出積極貢獻。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
第六條 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社會主義經濟制度的基礎是生產資料的社會主義公有制,即全民所有制和勞動群眾集體所有制。社會主義公有制消滅人剝削人的制度,實行各盡所能、按勞分配的原則。 國家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堅持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基本經濟制度,堅持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並存的分配製度。
第七條 國有經濟,即社會主義全民所有制經濟,是國民經濟中的主導力量。國家保障國有經濟的鞏固和發展。
J. 如何提高司法公信力
……深化司法體制改革,優化司法職權配置,規范司法行為,建設公正高效權威的社會主義司法制度,……各級黨組織和全體黨員要自覺在憲法和法律范圍內活動,帶頭維護憲法和法律的權威。」至少三次提到了法律的權威問題,其中第二次更把司法權威確定我國社會主義司法制度的一項重要目標和特徵。年初以來在在開創我省法院工作新局面的活動中,張文顯院長曾多次指出,「要密切關注以建立公正高效權威的司法制度為目標的司法改革的進程,堅持『公正與效率』的法院工作主題,以公正和效率贏得權威,以權威保障公正和效率」深刻闡述了司法權威與法院工作的關系。司法權威與司法公信力是一對既有聯系,又有區別的概念,在某些語言環境當中兩者的含義基本相同。針對現階段的法院工作而言,樹立司法權威的目標主要是通過提高法院司法公信力來實現的。結合目前法院工作的實際情況,我們所面臨的實現任務是如何在短時期內切實提高法院的司法公信力,從而為真正實現公正高效權威的社會主義司法制度夯實基礎、創造條件。 司法公信力這一概念具有兩個維度:「一是信用的維度,即司法機關獲得公眾信任的能力;另一個是信任的維度,即公眾對司法機關的信任程度」,而在多數情況下我們主要是在「公眾信任程度」這一語義下使用司法公信力一詞的,即「公司公信力是指社會公眾對司法主體、司法程序、司法運作過程和司法裁判的尊重和認同,是司法在公眾心目中所建立的信服狀態」。是我們法院所面臨的一項緊迫任務,為此我們需要面對客觀現實,透視司法現狀與公眾需求存在差距的根本原因,從而找出快速提升司法公信力的具體方案。 一、法院司法公信力的現實狀況 事實上無論我們從哪一個載體中獲得關於司法公信力的信息,最初都源自各種評價主體同法院打交道的經歷,從當事人而言他們是程序和實體的親歷者,從相關利益方而言他們是公平與否的感知者,從社會輿論方的角度他們是公信力評判的參與者,總之他們都是對於自己同法律、法院、法官的接觸交往中形成公信力判斷的。也就是說,法院司法公信力的高低是於法院的日常工作分不開的,我們需要從法院工作的方方面面來重新審視公信力問題。目前我們法院的整體司法公信力不高,主要表現在這樣幾個方面: (一)法官的職業形象受到質疑。以四川省為例,四川高院曾就法院公信力問題展開過社會調查,結果顯示,有三分之一的當事人受訪者對法官的職業形象評價一般,其中作出負面評價的接近兩成,超過七成的受訪者認為個別法官違法違紀對法官整體形象的影響最為惡劣。這個調查結果對於法院整體而言具有一定的普遍性。應當看到,目前我們法官隊伍在整體結構上仍然是經驗型多於知識型,這同我們建立知識型與經驗型結合的法院隊伍的目標還有一定差距。法官這一職業社會地位還不高,法官自身的職業榮耀感還不強。 (二)裁判的公正性受到質疑。由於法官的司法能力水平還不能完全適應人民群眾不斷增長的司法需求,因而有些裁判還存著認定事實不準、說理論證不清、責任劃分不明的現象,困擾法官多年的執行難問題仍然很尖銳,信訪問題一直不容忽視。另外,社會上存在的一些不良風氣,如說情風、干預風也侵蝕著法官良知,直接導致了人民群眾對法院工作的不信任。 (三)程序的公信力受到質疑。突出表現在,各級法院中超審限案件仍然存在,嚴重影響法院的聲望;法官駕馭庭審能力不強,庭審功能還沒有得到充分發揮;發回重審案件過多,增加當事人訴累;「暗廂操作」依然存在,審判公開仍需進一步加強;法官與律師的交往還很普遍等,這些現象表明我們離程序公正的目標還有很大差距。 二、造成法院司法公信力不高的原因 (一)法官素質不高是造成法官職業公信力偏低的根本原因。法官是法律的實施者,他的一言一行都關繫到法律的尊嚴,法官形象在很多場合就是法院形象的具體化。在西方有這樣一句法諺:「僅次於上帝完美的人就是法官」,生動地表明了社會公眾對於法官這一職業的崇高期待。「打鐵先要自身硬」,現階段造成司法公信力不高的根本原因還是人的問題,因此解決法官素質問題始終成為我們提高司法公信力的出發點和落腳點。 (二)制度因素是影響司法公信力的客觀原因。在各種現實制度當中,司法行政化傾向對於司法公信力的影響最大。這種行政化傾向既有來自法院外部的,如對於法院的行政化功能定位、對於法院人、財、物的行政化管理、以及法官職業的行政化傾向等,還有來自於法院內部的,如法官職能的行政化、幹部管理的行政科層制、以及各種內部行政審批制度等。目前,理論界與實務界都認識到司法獨立的重要性,從某種角度上看司法權的本質是一種由法官代表國家行使的判斷權,而缺乏體制獨立保障的判斷權是很難最終獲得公眾信服的。 (三)公眾認知不夠是影響司法公信力的社會主觀原因。漫長的封建社會留給我們的主要是一種以人治思想為基礎的法律文化,無論是「德主刑輔」,還是「禮法並用」,其中蘊含更多的是一種道德優位的法律觀。現實生活中,當人們出現糾紛後訴訟往往是其最後採取的不得以的手段,即使進入訴訟更多的人首先想到的往往是托關系、找熟人,而一旦敗訴有的人便會四處告狀、長年上訪,有的則寄希望於找到「大官」為自己鳴不平,這種「清天情結」的背後隱藏著濃厚的官本位思維定式。目前公眾對於法院的了解主要是通過大眾媒體,很多人對於近幾年法院在司法改革中取得的成果以及法院各項工作的進展並不了解,他們只是憑借一些個案的報道或是傳聞便產生了對司法公信力的質疑,這一點對於我們省法院而言更為突出。 (一)建立高素質法官隊伍是提高司法公信力的基礎。從長遠角度看,培養和造就一支高素質法官隊伍是建設現代法治國家的關鍵環節,也是司法回應民眾信任和期待從而提高司法共信力的核心內容。首先,通過嚴格的法官選任制度,讓優秀的法律人才充實到法官隊伍。目前許多基層法院在一定程度上仍然存在著法官老齡化、年齡斷層等現象,人才外流則是各個法院都要面對的問題。只有把法官隊伍塑造成一支高素質的團隊,法官職業的榮耀感才有可能隨之產生。其次,通過科學的法官管理制度,實現法官隊伍的健康有序發展。通過建立和完善各種符合法官職業特點的幹部人事管理制度,不僅要讓優秀的法官能夠脫穎而出,而且要激發法官團隊的整體合力。再次,要以法官職業道德建設為重點,樹立公正廉潔的良好公眾形象。提高司法公信力不僅是法院的工作目標,更是每個法官的職責所在。霍姆斯在《普通法》一書中的格言「法律的生命不是邏輯而是經驗」,從某種意義上講他更是在強調由法官經驗積累而成的一個個判例對於整個普通法系的重要性。對當事人而言,「張法官」、「李法官」都代表著全體法官、代表著法院甚至是法律,因而我們每位法官都應樹立一種「一損俱損,一榮俱榮」的團隊意識,把提高司法公信力落實到日常工作當中。從這一點上看,法官的隊伍建設不僅應是自上而下的,也應當是自下而上的。我們目前正在開展的「創建學習型法院、培養研究型法官」活動,為每位法官實現「內增實力,外樹形象」的目標提供了良好的學習和研究的平台。 (二)提高司法能力水平是提升司法公信力的關鍵。目前我們主要是通過建立公正高效的司法制度來實現司法能力水平的提高的,其中這樣幾項制度建設直接關繫到法院的司法公信力建設。第一,強化審判公開。在支撐司法權公正高效運行的各項制度中公開審判無疑具有核心的地位。「正義不但要伸張,而且必須以看得見的方式伸張。」事實上公開審判制度中的每一小步改革,往往都能成為推進法治進程的強大動力。我們在諸如提高開庭率、證據認證公開、審委會參與公開審理、案件流程公開、裁判文書公開等許多方面還可以進行許多大膽的探索性工作。第二、提高審判質量與效率。「從權力運行的角度,司法公信力是司法權在其運行的過程中以其主體、制度、組織、結構、功能、程序、公正結果承載的獲得公眾信任的資格和能力。」從這一點分析司法公信力的高低取決於我們是否為公眾提供了優質高效的司法產品。評價審判質量效率的標准有很多,但有兩個標準是核心的:一個是結果公正標准,另一個是程序合法標准。為此我們應始終把公平正義作為法院工作的生命線,全面提高審判質量與效率,以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多元化司法需求。第三、建立科學的審判管理機制。目前將法院的管理細分為審判管理與司法行政管理已基本成為共識,強化審判管理已成為各級法院提高審判質量的有力手段。藉助於審判質量與效率評估體系的管理功能,使我們能夠建立起法院內部的案件流程管理體系、上下級法院間質量評查體系,通過科學的管理促進司法能力的提高。 (三)把司法改革作為提高司法公信力的動力。黨的十七大報告中指出,目前我們民主法制建設中所面臨的主要矛盾是,「民主法制建設與擴大人民民主和經濟社會發展的要求還不完全適應,政治體制改革需要繼續深化」。司法活動是依照特定的程序和方式宣示法律公正的過程,公眾主要是通過司法制度的整體設計和具體運作來感知和認識司法的,因此司法改革能夠起到提升司法權威、提高公司公信力的作用。首先,健全審判獨立制度,探索符合審判規律和法官思維規律的審判運行體制,既有利於充分發揮合議庭、庭長、主管院長、審委會的各項職能,調動全體法官工作和學習的積極性,又能實現權力行使與監督制約的統一,建立責權明晰的審判責任制度也能夠成為提高司法公信力的深層動力。其次,通過增強司法權威的相關改革,例如適當擴大法院對於行政行為審查的范圍、建立嚴格和庄嚴的法庭儀式、加強對法庭秩序的維護等,達到提高司法公信力的客觀效果。司法權威與司法公信力是既有聯系又有區別的一對概念。司法權威又稱為司法尊嚴,一般被理解為「司法機關應當享有的權威及公信力,它是司法能夠有效運行,並能發揮其應有作用的基礎和前提」。與司法公信力所強調的公眾信任和信用這兩個實然意義的維度不同,司法權威往往更強調司法機關在國家機構運行體制中的地位,它與司法公信力的最大區別是其所具有的應然意義的維度,我們更多是把司法權威作為一種目標指示性詞語來使用的。應當說,沒有司法公信力的實現就沒有司法權威的實現,司法公信力建設是實現司法權威的主要途徑,司法公信力的強弱是司法權威是否實現的主要參數。 (四)通過優化司法環境來保障司法公信力建設。從表面上看,個別司法不公現象無疑是我們法院面臨的司法公信力建設中的最大障礙。而從法院外部的司法環境來看,如何提高法院的政治地位和社會聲望就顯得尤為重要。首先,理順法院與黨委、人大、政府等的關系。無論從黨的先進性還是代議制的角度,黨委和人大的意見都屬於廣義的公眾信任的范疇,他們有權代表人民群眾對於司法公信力做出直接評價,因此「黨管司法」是我們必須始終堅持的一項基本原則。同時,我們也要盡量爭取各級黨委、人大、政府對於法院工作獨立性、專業性的理解,以贏得他們對於法院獨立行使審判權的尊重,共同維護法律的權威。其次,規范法院與新聞媒體的關系。在西方國家中,媒體一般被認為是繼國家、政府、法院之後的第四種權力。我們要在堅持客觀真實和維護法律權威的媒體監督原則的同時,暢通各種新聞監督渠道,防止不當報道造成法院工作的被動。我們還要充分利用媒體的輿論導向作用,加強法制宣傳工作,把媒體作為外樹形象的窗口。再次,營造良好的社會基礎和氛圍。從增強公眾對司法的認知入手,使他們能夠了解訴訟程序的基本要求及風險、尊重司法裁判的既判力,從而降低社會糾紛解決的成本,減少影響社會和諧的對抗性因素,最終讓盡可能多的社會成員信任司法,自覺維護司法權威,為司法公信力建設夯實群眾基礎。 總之,我們應始牢記我們的法院是人民的法院,我們的法官是人民的法官,我們提高司法公信力就是為了贏得人民群眾的信任,也是為了實現更好地為人民服務的宗旨。無論從樹立司法權威、提高司法公信力的角度,還是從樹立全社會對法律的共同信仰、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角度,我們法院、法官與社會公眾的法治理想和目標都是一致的。(作者單位:吉林省高級人民法院)第1頁共1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