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機構管理條例最新
❶ 廣西壯族自治區醫療機構管理辦法(2016修正)
第一章總 則第一條為了加強醫療機構的管理,規范醫療機構的執業行為,促進醫療衛生事業的發展,根據國務院《醫療機構管理條例》和有關法律法規的規定,結合本自治區實際,制定本辦法。第二條本自治區行政區域內醫療機構的設置、登記、校驗、執業規范以及監督管理適用本辦法。
本辦法所稱醫療機構包括各級各類醫院、婦幼保健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站)、衛生院(站、所、室)、療養院、專科疾病防治院(所、站)、門診部、診所、護理院(站)、醫務室、衛生保健所、急救中心(站)、臨床檢驗中心。
疾病預防控制、國境衛生檢疫、醫學科研和教學、醫葯、計劃生育服務等機構在業務范圍之外開展診療活動和美容服務機構開展醫療美容業務,經依法批准設置相應類別的醫療機構。第三條醫療機構管理實行屬地化和全行業管理。第四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將醫療機構建設納入當地經濟社會發展規劃和城鄉建設總體規劃,整合和優化配置醫療資源;堅持公立醫療機構為主導、非公立醫療機構共同發展,非營利性醫療機構為主體、營利性醫療機構為補充;落實醫療機構政府補助、補償政策,建立和完善覆蓋城鄉居民的醫療服務體系。第五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衛生行政部門負責對本行政區域內的醫療機構統一規劃、統一準入、統一監管。有關部門按照各自職責做好醫療機構的監督管理工作。第二章醫療機構的設置第六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衛生行政部門應當根據本行政區域的人口、經濟情況和醫療資源、醫療需求、現有醫療機構的分布狀況,編制或者修訂醫療機構設置規劃,經上一級人民政府衛生行政部門審核同意後,報本級人民政府批准實施,並向社會公布。
醫療機構設置規劃的編制或者修訂,應當與本級城鄉建設發展總體規劃同步進行。第七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衛生行政部門對擬新設置的醫療機構,應當按照當地醫療機構設置規劃規定的數量限額審批。
城市市區新設置非公立醫療機構實行公開競爭方式確定設置人。第八條申請設置醫療機構應當具備下列條件:
(一)符合醫療機構設置規劃;
(二)組織機構、人員配備、儀器設備配置等符合國家規定的同類醫療機構基本標准;
(三)設置人獨立承擔民事責任;
(四)提供滿足投資總額的資信證明;
(五)醫療廢物處置方案合理;
(六)法律、法規規定的其他條件。第九條申請設置個體診所的,除具備本辦法第八條規定的條件外,還應當具備下列條件:
(一)本人取得執業醫師資格,經執業注冊連續從事同一專業診療工作5年以上;
(二)屬於中醫、西醫臨床或者口腔類別。第十條申請設置醫療機構的,應當向有審批許可權的衛生行政部門提出申請,並按照規定提交書面材料。第十一條衛生行政部門應當按照下列許可權對醫療機構設置審批:
(一)三級醫院和婦幼保健院、專科疾病防治院(所),自治區人民政府衛生行政部門直屬醫療機構、急救中心、臨床檢驗中心、醫學檢驗所、美容醫院、自願戒毒醫療機構,由設區的市人民政府衛生行政部門審核後,報自治區人民政府衛生行政部門審批;
(二)二級醫院、二級及以下婦幼保健院、專科疾病防治院(所)、專科醫院、中醫醫院(含中西醫結合、民族醫),設床位 100 張以上的康復醫院、護理院、療養院以及醫療美容門診部(診所)等,由縣級人民政府衛生行政部門審核後,報設區的市人民政府衛生行政部門審批;
(三)鄉鎮衛生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站)、設床位不滿100張以及不設床位的其他醫療機構,由其所在地縣級人民政府衛生行政部門審批;
(四)設置中外合資、合作醫療機構,由設區的市人民政府衛生行政部門審核後,報自治區人民政府衛生行政部門和商務行政部門審批;
(五)香港、澳門醫療服務提供者在自治區內設置個體診所,由設區的市人民政府衛生行政部門審核後,報自治區人民政府衛生行政部門審批。
設置公立醫療機構的,應當由衛生行政部門報同級人民政府機構編制管理機關審批。第十二條衛生行政部門在核發《設置醫療機構批准書》前,應當向社會公示,公示期為 5 個工作日。公示內容包括:擬設置醫療機構的名稱、類別、級別、地址、診療科目、床位、設置申請人名稱以及是否符合當地《醫療機構設置規劃》等。
❷ 安徽省實施《醫療機構管理條例》辦法(2017修改)
第一章總則第一條為了加強對醫療機構的管理,促進醫療衛生事業的發展,保障公民健康,根據《醫療機構管理條例》(以下簡稱《條例》)和《醫療機構管理條例實施細則》(以下簡稱《細則》)的有關規定,結合我省實際,制定本辦法。第二條本辦法適用於在本省范圍內從事疾病診斷、治療活動的西醫、中醫、中西醫結合醫療機構,以及衛生防疫、國境衛生檢疫、醫學科研和教學單位等設立的開展診療活動的機構。第三條醫療機構以求死扶傷、防病治病、為公民健康服務為宗旨。第四條地方各級人民政府應積極扶持醫療機構的發展,鼓勵多種形式興辦醫療機構。第五條縣級以上地方各級人民政府衛生行政部門負責本行政區域內醫療機構的監督管理工作。第六條中國人民解放軍和中國人民武裝警察駐皖部隊編制外的醫療機構,由所在地衛生行政部門按照《條例》、《細則》及本辦法管理。
中國人民解放軍和中國人民武裝警察駐皖後勤衛生管理部門負責向駐地衛生行政部門提供編制外醫療機構的名稱和地址。
中國人民解放軍和中國人民武裝警察駐皖部隊編制內的醫療機構向社會開放,須報所在地的市、縣衛生行政部門備案。第二章設置審批第七條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衛生行政部門可根據當地實際情況制定醫療機構設置規劃,經上一級衛生行政部門審核,報同級人民政府批准後施行。
醫療機構設置規劃一般每五年修訂一次。第八條單位或個人設置醫療機構,必須經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衛生行政部門審查批准,取得設置醫療機構批准書,並按規定向有關部門辦理其它手續。第九條醫療機構的設置必須符合當地醫療機構設置規劃。第十條醫療機構的設置審批許可權劃分如下:
(一)縣(市)衛生計生行政部門負責社會資本舉辦的500張床位以下二級綜合醫院、二級及以下中醫類醫院、二級康復醫院和老年病醫院;衛生院、門診部、衛生所(室、站)、醫務室、衛生保健所、護理院(站)、診所等醫療機構的設置審批。上述醫療機構設置在市區的,其設置審批由所在的設區的市衛生計生行政部門決定。
(二)設區的市衛生計生行政部門負責社會資本舉辦500張及以上床位的二級綜合醫院,除中醫、康復和老年病外的二級專科醫院,醫學檢驗、病理診斷、影像診斷等專業服務機構,以及政府舉辦的二級綜合和一級專科醫療機構等的設置審批。
(三)省衛生計生行政部門負責三級綜合、三級中醫類、三級婦幼及其他三級專科醫療機構,血液透析中心和省直專業服務機構,政府舉辦的二級中醫類、二級婦幼、二級專科醫療機構,以及中外合資、合作醫療機構,香港、澳門獨資醫療機構等的設置審批。第十一條設置醫療機構,應按審批許可權,向有管轄權的衛生行政部門申請。
地方各級人民政府按照規劃設置醫療機構,由政府指定的籌建負責人申請;法人或其他組織設置醫療機構,由其代表人申請;個人、合夥設置醫療機構,由設置人申請。第十二條衛生行政部門應在受理設置申請之日起30日內,作出批准與否的書面答復。批准設置的,發給《設置醫療機構批准書》。
《設置醫療機構批准書》的有效期,不滿100張床位的醫療機構為一年六個月;100張床位以上、500張床位以下的醫療機構為兩年;501張床位以上的醫療機構為兩年六個月。超過有效期仍未開工建設的,《設置醫療機構批准書》自動失效。第十三條有《細則》第十二條列舉的和下列情形之一的單位或個人,不得申請設置醫療機構:
(一)患傳染病未愈或其他健康原因不適合執業行醫的人員;
(二)被開除公職未滿七年或擅自離職未滿五年的人員。第十四條在建制鎮以上的城鎮設置診所的申請人,應同時具備下列條件:
(一)依法取得國家承認的醫師資格或經衛生行政部門注冊取得《醫師執行證書》;
(二)取得《醫師執業證書》或醫師職稱後,在二級以上醫療機構從事五年以上同一專業臨床工作;
(三)經省衛生行政部門考試,取得合格證書(其中設置中醫、中西醫結合診所的由省中醫主管部門負責考試,下同)。第十五條在一般鄉鎮和村設置診所的申請人,應同時具備下列條件:
(一)依法取得國家承認的醫士以上資格或經衛生行政部門注冊取得《鄉村醫生執業證書》、《醫師執業證書》;
(二)取得《醫師執業證書》或者取得醫師職稱後,在一級以上醫療機構從事三年以上同一專業的臨床工作;取得《鄉村醫生執業證書》或者取得醫士職稱後,在一級以上醫療機構從事五年以上同一專業的臨床工作;
(三)經省衛生行政部門考試,取得合格證書。
❸ 南寧市社會醫療機構管理條例
第一章總則第一條為加強南寧市社會醫療機構的管理,促進醫療衛生事業的發展,根據《憲法》和國務院《醫療機構管理條例》等有關法律、法規,結合南寧市的實際,制定本條例。第二條本條例所稱社會醫療機構是指:由公民、法人、其他組織自籌資金開辦、面向社會服務的各類醫療機構。第三條社會醫療機構應當以救死扶傷、防病治病,為人民的健康服務為宗旨,遵守法律、法規和醫德規范,文明行醫,確保醫療質量。第四條南寧市衛生行政主管部門是南寧市轄區內社會醫療機構的主管部門,依照國家和自治區的規定負責市區社會醫療機構的審批、管理和監督;市轄縣衛生行政主管部門相應對本縣轄區內的社會醫療機構進行審批、管理和監督。第二章審批和執業登記第五條開辦社會醫療機構的單位和個人,應事前向市或縣衛生行政主管部門提出設置申請,取得《設置醫療機構批准書》後,方可辦理進行籌建活動;籌建完畢的醫療機構,必須按本條例辦理執業登記手續,取得《醫療機構執業許可證》後,方可從事診療活動。第六條申請設置社會醫療機構的單位和個人,應當提交下列材料:
(一)設置申請書;
(二)設置可行性研究報告;
(三)選址、建築平面圖和科室平面圖;
(四)申請設置醫療機構的單位或個人的有效證明。第七條申請設置社會醫療機構的單位和個人,應當按下列規定提出設置申請:
(一)不設床位或床位不滿100張的社會醫療機構,向市或所在縣衛生行政主管部門申請,衛生行政主管部門審批後報上一級衛生行政主管部門備案;
(二)床位在100張以上的社會醫療機構,由市衛生行政主管部門審核後報自治區衛生行政主管部門審批。第八條各級衛生行政主管部門應在受理設置申請之日起30日內,根據市或縣醫療機構設置規劃,對申請設置的社會醫療機構進行審查並作出決定。
對符合條件的,發給《設置醫療機構批准書》,不予批準的,用書面通知並說明理由。第九條取得《設置醫療機構批准書》的單位或個人,在其設置醫療機構的准備工作完畢後,可向市、縣衛生行政主管部門提出執業登記申請。第十條申請社會醫療機構執業登記,必須具備的條件和應提交的證明材料:
(一)有《設置醫療機構批准書》;
(二)符合各類醫療機構的基本標准;
(三)有適合的名稱、組織機構和場所並提交業務用房的產權證明或合法的租賃合同;
(四)有與其開展業務相適應的經費、設施、設備和專業技術人員,並提交相應的證明材料或有效證件復印件;
(五)醫院、療養院的主要業務負責人,應具有主治醫師以上衛生專業技術職稱,並掌握必要的衛生行政管理知識;其他社會醫療機構的主要業務負責人,應具有醫師以上衛生專業技術職稱,懂得業務、會管理;
在鄉村設置的診所,其主要業務負責人應具有醫士或中醫士以上衛生專業技術職稱;
(六)有相應的規章制度;
(七)能夠獨立承擔民事責任。
聯合申辦的各種社會醫療機構,還必須提交聯辦合同和組織章程。第十一條各級衛生行政主管部門自受理執業登記申請之日起45日內,根據本條例和醫療機構基本標准對申請機構進行審核。審核合格的,予以登記,發給《醫療機構執業許可證》;審核不合格的,以書面形式通知申請人並說明理由。第十二條社會醫療機構的名稱由登記機關根據國家有關規定核定,只准使用一個名稱,並在規定范圍內享有專用權。使用的印章必須嚴格按照名稱刻制,並報發證機關備案。第十三條社會醫療機構需要改變名稱、場所、主要負責人、診療科目、床位,必須向原發證機關辦理變更手續。
機關、企業事業單位設置的為內部職工服務的醫療機構向社會開放,必須向市、所在縣衛生行政主管部門辦理變更手續。第十四條社會醫療機構非因改建、擴建、遷建,停業超過一年者視為歇業。歇業者必須向原發證機關辦理注銷登記,上繳《醫療機構執業許可證》。第十五條床位在100張以上的社會醫療機構,其《醫療機構執業許可證》每三年校驗一次;其他社會醫療機構的《醫療機構執業許可證》每年校驗一次。
校驗由原發證機關辦理。第三章執業資格
❹ 重慶市醫療機構管理條例
第一章總則第一條為了加強對醫療機構的管理,規范醫療執業活動,促進醫療衛生事業的發展,保障公民健康,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執業醫師法》、國務院《醫療機構管理條例》等法律和行政法規,結合本市實際,制定本條例。第二條本條例所稱醫療機構,是指從事疾病診斷、治療活動的各類醫院、婦幼保健院(所)、衛生院、療養院、門診部、診所、衛生所(站、室)、急救中心(站)、專科疾病防治院(所)、護理院(站)、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站)及其它醫療機構。第三條醫療機構以救死扶傷,防病治病,為公民健康服務為宗旨。
醫療機構依法從事醫療執業活動受法律保護,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干擾和侵犯。第四條本條例適用於本市行政區域內醫療機構的設置審批、執業許可和執業活動的監督管理。第五條市衛生行政部門負責全市醫療機構的監督管理工作。
區、縣(自治縣、市)衛生行政部門負責本行政區域內醫療機構的監督管理工作。
葯品監督、規劃、發展計劃、物價、公安、工商、稅務、質量技術監督等行政部門應按照各自職責,協同衛生行政部門做好醫療執業活動的監督管理工作。第六條醫療機構實行執業許可制度。第七條縣級以上衛生行政部門應按國家和市的有關規定,對醫療機構的執業活動進行評審。第二章設置審批第八條市衛生行政部門編制重慶市醫療機構設置規劃,應報市人民政府批准,並納入全市衛生事業發展規劃和城鄉建設發展總體規劃。
區、縣(自治縣、市)衛生行政部門應當依據重慶市醫療機構設置規劃和當地實際情況,編制本地區醫療機構設置規劃,經市衛生行政部門審核同意後,報本級人民政府批准,並納入當地衛生事業發展規劃。
設置醫療機構必須符合市和區、縣(自治縣、市)的醫療機構設置規劃。第九條市衛生行政部門負責下列醫療機構的設置審批:
(一)一百張床位以上的綜合醫院、中醫醫院、中西醫結合醫院、民族醫院、療養院和康復醫院;
(二)專科醫院、婦幼保健院(所)、急救中心(站);
(三)專科疾病防治院(所);
區、縣(自治縣、市)衛生行政部門負責本轄區內除前款以外的其它醫療機構的設置審批。第十條單位或個人設置醫療機構應按本條例第九條規定的審批許可權,向衛生行政部門提出申請,衛生行政部門應自收到申請之日起三十日內作出決定。批準的,發給《設置醫療機構批准書》;不予批準的,應書面說明理由。
區、縣(自治縣、市)衛生行政部門審批發給《設置醫療機構批准書》,應同時報市衛生行政部門備案。第十一條申請人在取得《設置醫療機構批准書》後,方可向有關部門辦理其它手續並在規定的有效期內設置。
《設置醫療機構批准書》的有效期分別為:
(一)設置一百張床位以上的醫療機構為三年;
(二)設置一百張床位以下的醫院、療養院、康復醫院、婦幼保健院(所)、專科疾病防治院(所)為二年;
(三)設置門診部、急救站、護理院(站)、衛生院、診所、衛生所(站、室)、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站)及其它醫療機構為一年。
超過《設置醫療機構批准書》有效期未設置的,應重新申辦設置審批手續。第十二條變更《設置醫療機構批准書》中核準的醫療機構的名稱、診療科目,應當申辦變更審批手續。
變更《設置醫療機構批准書》中核準的醫療機構類別、規模、選址、設置申請人,應當重新辦理設置審批手續。第十三條申請設置下列醫療機構,其申請人應具備以下條件:
(一)在縣以上城鎮設置診所的個人,應取得《醫師執業證書》後從事五年以上同一專業的臨床工作;
(二)在鄉鎮和村設置診所的個人,應取得《助理醫師執業證書》或《醫師執業證書》後從事五年以上同一專業的臨床工作;
(三)設置護理站的個人,應取得《護士執業證書》並從事五年以上護理專業的臨床工作。第十四條有下列情形之一者,不得申請設置醫療機構:
(一)不能獨立承擔民事責任的單位;
(二)不具有完全民事行為能力的個人;
(三)醫療機構在職、因病退職或者停薪留職人員;
(四)發生責任性醫療事故和二級以上技術性醫療事故未滿五年的人員;
(五)被吊銷《醫療機構執業許可證》的醫療機構法定代表人或主要負責人;
(六)受吊銷醫師和護士執業證書行政處罰不滿二年及刑事處罰執行完畢不滿二年的醫務人員;
(七)患傳染病未愈或其它健康原因不宜從事醫療執業活動的人員。
有前款第(二)、(三)、(四)、(五)、(六)、(七)項所列情形之一者,不得擔任醫療機構的法定代表人或主要負責人。
❺ 無錫市社會醫療機構管理條例(2015修正)
第一章總則第一條為加強對社會醫療機構的管理,規范醫療行為,促進社會醫療機構發展,保障人民健康,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執業醫師法》、國務院《醫療機構管理條例》和有關法律、法規,結合本市實際,制定本條例。第二條本條例所稱社會醫療機構,是指由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自籌資金開辦的獨立核算、自負盈虧、面向社會服務的各類醫院、療養院、門診部、診所、衛生所(室、站)等醫療機構。
凡在本市行政區域內開辦的社會醫療機構,必須遵守本條例。第三條社會醫療機構應當貫徹執行國家衛生工作方針,以救死扶傷、防病治病、為人民健康服務為宗旨,滿足多元醫療需求,遵守國家有關規定,承擔必要時的緊急醫療救助任務。第四條市衛生行政部門主管全市社會醫療機構的監督管理工作。
不設區的市、區衛生行政部門負責各自轄區內社會醫療機構的監督管理工作。
發展改革、財政、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食品葯品監管、工商、公安、物價、民政、國土、城鄉規劃、稅務等有關部門應當按照各自職責做好社會醫療機構管理和服務工作。第五條各級政府和社會各界應當支持社會醫療機構的發展,鼓勵多種形式興辦社會醫療機構。第二章審批與登記第六條市、不設區的市人民政府應當將社會醫療機構發展納入醫療機構設置規劃,並按照規定比例為社會醫療機構預留資源配置空間。
醫療機構設置規劃應當根據經濟社會發展情況適時調整,並及時公布。第七條設置社會醫療機構必須符合醫療機構設置規劃和醫療機構基本標准。
在醫療機構設置規劃明確的總量和結構范圍內,社會醫療機構設置的具體數量、地點不受限制。第八條申請設置社會醫療機構,應當向所在市、不設區的市、區衛生行政部門提交下列材料:
(一)設置申請書;
(二)設置可行性研究報告;
(三)選址報告和建築設計平面圖;
(四)法律、法規規定的其他材料。第九條社會醫療機構由市、不設區的市、區衛生行政部門按照職責分工負責設置審批,具體辦法由市人民政府另行制定。第十條衛生行政部門應當自受理申請之日起三十日內,作出批准或者不批準的書面答復。批准設置的,發給《設置醫療機構批准書》。
未取得《設置醫療機構批准書》的,不得籌辦社會醫療機構。第十一條衛生行政部門在核發《設置醫療機構批准書》的同時,應當向上一級衛生行政部門備案。
上一級衛生行政部門在接到備案報告之日起三十日內,有權糾正或者撤銷下級衛生行政部門作出的不符合醫療機構設置規劃和醫療機構基本標准及條件的設置審批。第十二條社會醫療機構執業,必須持《設置醫療機構批准書》向批准其設置的衛生行政部門申請執業登記,經審核、驗收合格,領取《醫療機構執業許可證》後方可開業;需要辦理其他登記手續的,按照有關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辦理。
未取得《醫療機構執業許可證》的,不得開展診療活動。第十三條社會醫療機構變更《設置醫療機構批准書》、《醫療機構執業許可證》中核準的事項,必須向原審批機關申請辦理變更手續。第三章執業管理第十四條社會醫療機構應當按照批準的行醫地點和診療科目開展診療活動;不得使用未經國家批準的醫療器械和儀器設備進行診療活動。第十五條社會醫療機構從事診療活動的衛生技術人員必須具備相應資質條件,辦理相關的注冊手續,其上崗工作必須佩戴標有本人照片、姓名、職務或者職稱的標牌;必須遵守醫療道德規范,文明行醫,優質服務。第十六條社會醫療機構對危重病人應當立即搶救,執行首診負責制。對限於設備或者技術條件不能診治的病人,應當進行前期處置,及時轉院。第十七條社會醫療機構開展下列業務的,按照國家有關法律、法規的規定辦理:
(一)計劃生育技術、婚前檢查、產前檢查、鑒別胎兒性別、人工授精、接生;
(二)傳染病、精神病、性病診療業務;
(三)醫學整形手術、醫療美容項目;
(四)健康體檢、戒毒醫療;
(五)法律、法規規定的其他業務。第十八條社會醫療機構不得聘用非衛生技術人員從事診療活動。
外地執業醫師來錫從事診療活動的,應當依法辦理變更注冊手續。
社會醫療機構不得將本單位的診療場所租借或者承包給非衛生技術人員從事診療活動。
鼓勵公立醫療機構的執業醫師到社會醫療機構開展多點執業。
❻ 醫療機構管理條例
第一章總則第一條為了加強對醫療機構的管理,促進醫療衛生事業的發展,保障公民健康,制定本條例。第二條本條例適用於從事疾病診斷、治療活動的醫院、衛生院、療養院、門診部、診所、衛生所(室)以及急救站等醫療機構。第三條醫療機構以救死扶傷,防病治病,為公民的健康服務為宗旨。第四條國家扶持醫療機構的發展,鼓勵多種形式興辦醫療機構。第五條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負責全國醫療機構的監督管理工作。
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衛生行政部門負責本行政區域內醫療機構的監督管理工作。
中國人民解放軍衛生主管部門依照本條例和國家有關規定,對軍隊的醫療機構實施監督管理。第二章規劃布局和設置審批第六條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衛生行政部門應當根據本行政區域內的人口、醫療資源、醫療需求和現有醫療機構的分布狀況,制定本行政區域醫療機構設置規劃。
機關、企業和事業單位可以根據需要設置醫療機構,並納入當地醫療機構的設置規劃。第七條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應當把醫療機構設置規劃納入當地的區域衛生發展規劃和城鄉建設發展總體規劃。第八條設置醫療機構應當符合醫療機構設置規劃和醫療機構基本標准。
醫療機構基本標准由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制定。第九條單位或者個人設置醫療機構,必須經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衛生行政部門審查批准,並取得設置醫療機構批准書,方可向有關部門辦理其他手續。第十條申請設置醫療機構,應當提交下列文件:
(一)設置申請書;
(二)設置可行性研究報告;
(三)選址報告和建築設計平面圖。第十一條單位或者個人設置醫療機構,應當按照以下規定提出設置申請:
(一)不設床位或者床位不滿100張的醫療機構,向所在地的縣級人民政府衛生行政部門申請;
(二)床位在100張以上的醫療機構和專科醫院按照省級人民政府衛生行政部門的規定申請。第十二條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衛生行政部門應當自受理設置申請之日起30日內,作出批准或者不批準的書面答復;批准設置的,發給設置醫療機構批准書。第十三條國家統一規劃的醫療機構的設置,由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決定。第十四條機關、企業和事業單位按照國家醫療機構基本標准設置為內部職工服務的門診部、診所、衛生所(室),報所在地的縣級人民政府衛生行政部門備案。第三章登記第十五條醫療機構執業,必須進行登記,領取《醫療機構執業許可證》。第十六條申請醫療機構執業登記,應當具備下列條件:
(一)有設置醫療機構批准書;
(二)符合醫療機構的基本標准;
(三)有適合的名稱、組織機構和場所;
(四)有與其開展的業務相適應的經費、設施、設備和專業衛生技術人員;
(五)有相應的規章制度;
(六)能夠獨立承擔民事責任。第十七條醫療機構的執業登記,由批准其設置的人民政府衛生行政部門辦理。
按照本條例第十三條規定設置的醫療機構的執業登記,由所在地的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衛生行政部門辦理。
機關、企業和事業單位設置的為內部職工服務的門診部、診所、衛生所(室)的執業登記,由所在地的縣級人民政府衛生行政部門辦理。第十八條醫療機構執業登記的主要事項:
(一)名稱、地址、主要負責人;
(二)所有制形式;
(三)診療科目、床位;
(四)注冊資金。第十九條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衛生行政部門自受理執業登記申請之日起45日內,根據本條例和醫療機構基本標准進行審核。審核合格的,予以登記,發給《醫療機構執業許可證》;審核不合格的,將審核結果以書面形式通知申請人。第二十條醫療機構改變名稱、場所、主要負責人、診療科目、床位,必須向原登記機關辦理變更登記。第二十一條醫療機構歇業,必須向原登記機關辦理注銷登記。經登記機關核准後,收繳《醫療機構執業許可證》。
醫療機構非因改建、擴建、遷建原因停業超過1年的,視為歇業。第二十二條床位不滿100張的醫療機構,其《醫療機構執業許可證》每年校驗1次;床位在100張以上的醫療機構,其《醫療機構執業許可證》每3年校驗1次。校驗由原登記機關辦理。
❼ 醫療機構管理條例(2016修訂)
第一章總則第一條為了加強對醫療機構的管理,促進醫療衛生事業的發展,保障公民健康,制定本條例。第二條本條例適用於從事疾病診斷、治療活動的醫院、衛生院、療養院、門診部、診所、衛生所(室)以及急救站等醫療機構。第三條醫療機構以救死扶傷,防病治病,為公民的健康服務為宗旨。第四條國家扶持醫療機構的發展,鼓勵多種形式興辦醫療機構。第五條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負責全國醫療機構的監督管理工作。
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衛生行政部門負責本行政區域內醫療機構的監督管理工作。
中國人民解放軍衛生主管部門依照本條例和國家有關規定,對軍隊的醫療機構實施監督管理。第二章規劃布局和設置審批第六條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衛生行政部門應當根據本行政區域內的人口、醫療資源、醫療需求和現有醫療機構的分布狀況,制定本行政區域醫療機構設置規劃。
機關、企業和事業單位可以根據需要設置醫療機構,並納入當地醫療機構的設置規劃。第七條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應當把醫療機構設置規劃納入當地的區域衛生發展規劃和城鄉建設發展總體規劃。第八條設置醫療機構應當符合醫療機構設置規劃和醫療機構基本標准。
醫療機構基本標准由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制定。第九條單位或者個人設置醫療機構,必須經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衛生行政部門審查批准,並取得設置醫療機構批准書。第十條申請設置醫療機構,應當提交下列文件:
(一)設置申請書;
(二)設置可行性研究報告;
(三)選址報告和建築設計平面圖。第十一條單位或者個人設置醫療機構,應當按照以下規定提出設置申請:
(一)不設床位或者床位不滿100張的醫療機構,向所在地的縣級人民政府衛生行政部門申請;
(二)床位在100張以上的醫療機構和專科醫院按照省級人民政府衛生行政部門的規定申請。第十二條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衛生行政部門應當自受理設置申請之日起30日內,作出批准或者不批準的書面答復;批准設置的,發給設置醫療機構批准書。第十三條國家統一規劃的醫療機構的設置,由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決定。第十四條機關、企業和事業單位按照國家醫療機構基本標准設置為內部職工服務的門診部、診所、衛生所(室),報所在地的縣級人民政府衛生行政部門備案。第三章登記第十五條醫療機構執業,必須進行登記,領取《醫療機構執業許可證》。第十六條申請醫療機構執業登記,應當具備下列條件:
(一)有設置醫療機構批准書;
(二)符合醫療機構的基本標准;
(三)有適合的名稱、組織機構和場所;
(四)有與其開展的業務相適應的經費、設施、設備和專業衛生技術人員;
(五)有相應的規章制度;
(六)能夠獨立承擔民事責任。第十七條醫療機構的執業登記,由批准其設置的人民政府衛生行政部門辦理。
按照本條例第十三條規定設置的醫療機構的執業登記,由所在地的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衛生行政部門辦理。
機關、企業和事業單位設置的為內部職工服務的門診部、診所、衛生所(室)的執業登記,由所在地的縣級人民政府衛生行政部門辦理。第十八條醫療機構執業登記的主要事項:
(一)名稱、地址、主要負責人;
(二)所有制形式;
(三)診療科目、床位;
(四)注冊資金。第十九條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衛生行政部門自受理執業登記申請之日起45日內,根據本條例和醫療機構基本標准進行審核。審核合格的,予以登記,發給《醫療機構執業許可證》;審核不合格的,將審核結果以書面形式通知申請人。第二十條醫療機構改變名稱、場所、主要負責人、診療科目、床位,必須向原登記機關辦理變更登記。第二十一條醫療機構歇業,必須向原登記機關辦理注銷登記。經登記機關核准後,收繳《醫療機構執業許可證》。
醫療機構非因改建、擴建、遷建原因停業超過1年的,視為歇業。第二十二條床位不滿100張的醫療機構,其《醫療機構執業許可證》每年校驗1次;床位在100張以上的醫療機構,其《醫療機構執業許可證》每3年校驗1次。校驗由原登記機關辦理。
❽ 雲南省醫療機構管理條例
第一章總 則第一條為了加強醫療機構管理,提高醫療機構服務水平,促進醫療衛生事業發展,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執業醫師法》和《醫療機構管理條例》等法律、法規,結合本省實際,制定本條例。第二條本省行政區域內醫療機構的設置、登記、校驗、執業以及對其監督管理和醫療糾紛預防處置等活動,適用本條例。
本條例所稱醫療機構,是指綜合醫院、中醫醫院、中西醫結合醫院、民族醫醫院、專科醫院、康復醫院,婦幼保健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站)、衛生院(站、所、室)、療養院、門診部、診所、醫務室、衛生保健所、急救中心(站)、臨床檢驗中心,專科疾病防治院(站、所)、護理院(站)和國家規定的其他診療機構。第三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將醫療機構設置規劃納入城鄉規劃和區域衛生規劃,優化配置醫療資源,落實醫療機構政府補助、補償和扶持政策,建設結構合理、覆蓋城鄉的醫療服務體系。
政府舉辦的醫療機構,其基本建設、設備購置、重點學科建設、公共衛生服務、離退休人員費用和政策性虧損補貼等投入,同級財政應當給予保障,省財政給予適當補助。
鼓勵和支持社會力量舉辦醫療機構。第四條縣級以上衛生行政部門負責醫療機構的設置、登記、校驗、執業、監督管理和糾紛預防處置等工作。
發展改革、財政、公安、司法行政、人力資源社會保障、住房城鄉建設、環境保護、民政、工商、審計、質監、稅務、食品葯品監管等部門在各自職責范圍內,做好醫療機構監督管理的相關工作。第五條患者、醫療機構及其工作人員的合法權益受法律保護。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擾亂醫療機構的正常秩序。第二章設置、登記與校驗第六條縣級以上衛生行政部門制定醫療機構設置規劃,應當經上一級衛生行政部門審核後,報本級人民政府批准實施,並向社會公布。第七條申請設置醫療機構,應當提交下列材料:
(一)設置申請書;
(二)設置可行性研究報告;
(三)選址報告和建築設計平面圖;
(四)擬設置醫療機構的法定代表人或者負責人身份證明和銀行出具的資信證明。第八條醫療機構的負責人應當具有執業醫師資格,並經執業注冊後,連續在醫療、預防、保健機構中從事5年以上同一專業的臨床工作。
個人申請設置診所的,即為該診所的負責人。第九條縣級以上衛生行政部門應當按照醫療機構設置規劃和設置標准對醫療機構的設置進行審批。省、州(市)、縣(市、區)的審批許可權由省衛生行政部門規定。第十條縣級以上衛生行政部門應當自接到醫療機構設置申請之日起20日內,對其申請事項進行審查。符合條件的,作出擬准予設置醫療機構的書面決定;不符合條件的,作出不予設置醫療機構的書面決定。第十一條縣級以上衛生行政部門對擬准予設置醫療機構的,應當向社會公示,公示期為10日。
公示內容應當包括:申請人名稱、擬設置醫療機構的名稱、類別、級別、地址、診療科目、床位(牙椅)、審查情況和其他必要的情況說明等。
公示無異議的,衛生行政部門應當及時核發《設置醫療機構批准書》;公示有異議的,應當進行核實,核發《設置醫療機構批准書》或者作出不予核發的書面決定。第十二條州(市)、縣(市、區)衛生行政部門應當自核發《設置醫療機構批准書》之日起5個工作日內,將有關材料報上一級衛生行政部門備案。第十三條《設置醫療機構批准書》的有效期為:
(一)100張床位以上的醫療機構為2年;
(二)不滿100張床位的醫療機構為1年;
(三)不設床位的醫療機構為6個月。
申請人在取得《設置醫療機構批准書》後,應當在規定的有效期內設置。設有床位的醫療機構在有效期內不能完成籌建工作的,可以在有效期屆滿前30日內,向批准設置的衛生行政部門申請延期1次,延期時限為半年;延期屆滿仍不能完成的,其《設置醫療機構批准書》自動失效。新建的500張以上床位的醫療機構在上述期限內仍不能完成的,向批准設置的衛生行政部門申請,可以再適當延期。第十四條設置醫療機構申請人在完成《設置醫療機構批准書》核準的事項後,應當向批准其設置的衛生行政部門辦理執業登記。
辦理執業登記,應當提交下列材料:
(一)《設置醫療機構批准書》;
(二)符合規定的醫療機構基本標准說明和規章制度;
(三)符合規定的名稱、組織機構、場所的證明材料;
(四)與開展業務相適應的專業衛生技術人員資格證書、執業證書、聘用合同的復印件;
(五)與開展業務相適應的經費證明、設施設備購進證明,以及符合規定的消防、供電供水、醫療廢物和污水處理等必要設施的證明材料;
(六)新建、改建或者擴建的建築設施竣工驗收報告。
❾ 醫療機構管理條例實施細則2021
醫療機構管理條例實施細則2021可查看《醫療機構管理條例實施細則》。
《醫療機構管理條例實施細則》是根據《醫療機構管理條例》制定的細則。《國家衛生計生委關於修改〈醫療機構管理條例實施細則〉的決定》已於2017年2月3日經國家衛生計生委委主任會議討論通過,自2017年4月1日起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