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法規授權的具有管理公共事務
A. 法律法規授權可以管理公共事務職能的組織都有哪些組織
很多。
比如交通警察(大)支隊,作為公安機關內設機構,本無獨立執法權,但根據《道路交通安全法》的授權,可以獨立以自己的名義作出行政處罰決定以及駕駛許可等。符合構成要件。
B. 法律、法規、規章授權的具有管理公共事務職能的組織可以在法
行政來法第十七條自 法律、法規授權的具有管理公共事務職能的組織可以在法定授權范圍內實施行政處罰。
《行政許可法》第二十三條:法律、法規授權的具有管理公共事務職能的組織,在法定授權范圍內,以自己的名義實施行政許可。被授權的組織適用本法有關行政機關的規定。
C. 行政許可的實施機關包括
行政許可的實施機關是法定的行政機關;被授權的具有管理公共事務職能的組織;被委託的行政機關。
【法律分析】
行政許可主體是行政許可行為的實施者,它的設置狀況不僅直接關繫到行政許可的實施效力和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合法權益,而且也關繫到行政許可活動的效率。行政許可是現代行政管理領域必不可少的一種手段,是一種公權力,具有一般公權力所共有的特點。其主體必須是公法人,行政許可權的這種性質決定了其實施主體原則上應當是行政機關。在我國,作為行政許可實施主體的行政機關主要包括三個層次:一是國務院及各部委;二是省級政府及主管部門;三是縣級以上政府及主管部門。由於現代國家事務的繁雜性和變化多樣性,決定了行政機關並不能也不應該成為行政許可的惟一實施機關。有些組織在特定情況下也可能成為行使行政許可權的主體,這些組織主要是法律法規授權的具有管理公共事務職能的組織。它們在法定授權范圍內可以以自己的名義實施行政許可。一是行政許可的實施機關是行政機關。在我國,作為行政許可實施主體的行政機關主要包括三個層次的行政機關:國務院及各不問、省級政府及主管部門、縣級以上政府及主管部門。二是行政機關的實施主體必須依法具有外部行政管理職能,即有權對社會上的企業、個人或者其他組織實施管理。三是根據職權法定原則,行政機關的行政許可權必須源於法律的明確規定,行政機關行使行政許可權必須在其法定職權范圍內。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許可法》
第二十二條 行政許可由具有行政許可權的行政機關在其法定職權范圍內實施。
第二十三條 法律、法規授權的具有管理公共事務職能的組織,在法定授權范圍內,以自己的名義實施行政許可。被授權的組織適用本法有關行政機關的規定。
D. 法律,行政法規可以授權公共組織實施行政強制措施么
法律,行政法規不,可以授權公共組織實施行政強制措施。行政強制措施應當由行政機關具備資格的行政執法人員實施,其他人員不得實施。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強製法》第十七條 行政強制措施由法律、法規規定的行政機關在法定職權范圍內實施。行政強制措施權不得委託。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處罰法》的規定行使相對集中行政處罰權的行政機關,可以實施法律、法規規定的與行政處罰權有關的行政強制措施。行政強制措施應當由行政機關具備資格的行政執法人員實施,其他人員不得實施。
第十六條 行政機關履行行政管理職責,依照法律、法規的規定,實施行政強制措施。違法行為情節顯著輕微或者沒有明顯社會危害的,可以不採取行政強制措施。
(4)法律法規授權的具有管理公共事務擴展閱讀:
《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強製法》第九條 行政強制措施的種類:
(一)限制公民人身自由;
(二)查封場所、設施或者財物;
(三)扣押財物;
(四)凍結存款、匯款;
(五)其他行政強制措施。
第十條 行政強制措施由法律設定。尚未制定法律,且屬於國務院行政管理職權事項的,行政法規可以設定除本法第九條第一項、第四項和應當由法律規定的行政強制措施以外的其他行政強制措施。尚未制定法律、行政法規,且屬於地方性事務的,地方性法規可以設定本法第九條第二項、第三項的行政強制措施。法律、法規以外的其他規范性文件不得設定行政強制措施。
E. 法律.法規授權的具有管理公共事務職能的組織可以以自己的名義從事行政執法活動嗎
法規授權的具有管理公共事務職能的組織不可以以自己的名義從事行政執法活動,受委託組織在委託范圍內,以委託行政機關名義實施行政處罰。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處罰法》第十八條 行政機關依照法律、法規或者規章的規定,可以在其法定許可權內委託符合本法第十九條規定條件的組織實施行政處罰。行政機關不得委託其他組織或者個人實施行政處罰。
委託行政機關對受委託的組織實施行政處罰的行為應當負責監督,並對該行為的後果承擔法律責任。受委託組織在委託范圍內,以委託行政機關名義實施行政處罰;不得再委託其他任何組織或者個人實施行政處罰。
(5)法律法規授權的具有管理公共事務擴展閱讀:
《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處罰法》第二十七條 當事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應當依法從輕或者減輕行政處罰:
(一)主動消除或者減輕違法行為危害後果的;
(二)受他人脅迫有違法行為的;
(三)配合行政機關查處違法行為有立功表現的;
(四)其他依法從輕或者減輕行政處罰的。
違法行為輕微並及時糾正,沒有造成危害後果的,不予行政處罰。
F. 行政法規是否可授權具有管理公共事務職能的組織實施行政處罰
行政法規是可以授權具有管理公共事務職能的組織實施行政處罰權力的。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處罰法》第十七條 法律、法規授權的具有管理公共事務職能的組織可以在法定授權范圍內實施行政處罰。
第十八條 行政機關依照法律、法規或者規章的規定,可以在其法定許可權內委託符合本法第十九條規定條件的組織實施行政處罰。行政機關不得委託其他組織或者個人實施行政處罰。委託行政機關對受委託的組織實施行政處罰的行為應當負責監督,並對該行為的後果承擔法律責任。
(6)法律法規授權的具有管理公共事務擴展閱讀:
《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處罰法》第八條 行政處罰的種類:
(一)警告;
(二)罰款;
(三)沒收違法所得、沒收非法財物;
(四)責令停產停業;
(五)暫扣或者吊銷許可證、暫扣或者吊銷執照;
(六)行政拘留;
(七)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其他行政處罰。
G. 行政授權
行政授權是上級行政機關或行政首長授予下級行政機關或公務人員管理有關事務的職權。被授權者在所授職權范圍內,有處理有關事務的自主權,同時也承擔相應的責任。被授權者須對授權者負責,有服從授權者指揮和監督並向授權者報告工作的義務。授權者與被授權者均應屬於合法的行政機關。主要原則有:逐級授權原則、權責一致原則、授權適當原則、授權有限原則、授權監督原則。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許可法》第二十三條:法律、法規授權的具有管理公共事務職能的組織,在法定授權范圍內,以自己的名義實施行政許可。被授權的組織適用本法有關行政機關的規定。
《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處罰法》第十七條:法律、法規授權的具有管理公共事務職能的組織可以在法定授權范圍內實施行政處罰。
《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強製法》第七十條:法律、行政法規授權的具有管理公共事務職能的組織在法定授權范圍內,以自己的名義實施行政強制,適用本法有關行政機關的規定。
H. 法律法規授權的具有管理公共事務職能的組織在法定授權范圍內以什麼的名義實施
法律法規授權的具有管理公共事務職能的組織是我國行政主體之一,可以以自己名義在法定授權范圍內實施行政行為。
一審法院判決,撤銷被告安陸市道路運輸管理所作出的行政處罰決定。
安陸市道路運輸管理所不服,向孝感市中級人民法院上訴。上訴稱,對被上訴人「不按規定的線路行駛」違法行為,已經2次作出行政處罰決定。2015年處罰決定前已經履行了告知的義務。被上訴人對2次行政處罰在法定期間內沒有提起復議、起訴,也沒有履行。適用法條依據錯誤問題,是因為《道路運輸條例》多次修訂。
關於本案行政處罰主體資格問題,事關上訴人執法的聲譽和命脈。上訴人認為一審判決在這方面理解有誤。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運輸條例》「縣級以上道路運輸管理機構負責具體實施道路運輸管理工作」的規定,安陸市道路交通運輸管理所是安陸市交通行政主管部門安陸市交通運輸局下屬的道路運輸管理機構。
是法規授權的執法機構,具備行政執法主體資格。上訴人有權作出行政處罰,不屬於超越職權,更不存在執法主體錯誤。
I. 法律法規授權的具有公共事務管理職能的組織有哪些
法律法規授權的具有公共事務管理職能的組織如下:
1、國家機關;
2、執政黨;
3、工會、婦聯、共青團等群團組織;
4、依靠法律、法規授權來處理公共事務的各類事業單位;
5、在政府指導下由基層群眾組成的自治組織;
6、社會團體和民辦非企業組織。
從理論上,公共事務管理職能一般由政府行政機關承擔。在實踐中,除行政機關之外,法律、行政法規還授權一些具有管理公共事務職能的組織行使行政強制權,要求這些組織必須有法律、行政法規授權;被授權的組織應當是具有管理公共事務職能的組織,不能是個人;被授權的組織必須在法定授權范圍內實施行政強制,不能超越授權范圍內實施行政強制;被授權的組織可以以自己的名義實施行政強制,對外獨立承擔法律責任。能夠以自己的名義參加行政復議或者行政訴訟,適用行政強製法有關行政機關的規定。
《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許可法》第二十四條 行政機關在其法定職權范圍內,依照法律、法規、規章的規定,可以委託其他行政機關實施行政許可。委託機關應當將受委託行政機關和受委託實施行政許可的內容予以公告。
委託行政機關對受委託行政機關實施行政許可的行為應當負責監督,並對該行為的後果承擔法律責任。
受委託行政機關在委託范圍內,以委託行政機關名義實施行政許可;不得再委託其他組織或者個人實施行政許可。
第十二條 下列事項可以設定行政許可:
(一)直接涉及國家安全、公共安全、經濟宏觀調控、生態環境保護以及直接關系人身健康、生命財產安全等特定活動,需要按照法定條件予以批準的事項;
(二)有限自然資源開發利用、公共資源配置以及直接關系公共利益的特定行業的市場准入等,需要賦予特定權利的事項;
(三)提供公眾服務並且直接關系公共利益的職業、行業,需要確定具備特殊信譽、特殊條件或者特殊技能等資格、資質的事項;
(四)直接關系公共安全、人身健康、生命財產安全的重要設備、設施、產品、物品,需要按照技術標准、技術規范,通過檢驗、檢測、檢疫等方式進行審定的事項;
(五)企業或者其他組織的設立等,需要確定主體資格的事項;
(六)法律、行政法規規定可以設定行政許可的其他事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