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的法律法規
⑴ 與學前教育有關的法律法規及時間有哪些
1,《幼兒園管理條例》
《幼兒園管理條例》是為了加強幼兒園的管理,促進幼兒教育事業的發展而制定的法規,1989年8月20日,《幼兒園管理條例》經國務院批准,1989年9月1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教育委員會令第4號發布,自1990年2月1日起施行。
(1)幼兒園的法律法規擴展閱讀:
教育(Preschool Ecation)是由家長及幼師利用各種方法、實物,有系統、有計劃而且科學地對孩童的大腦進行各種刺激,使大腦各部位的功能逐漸完善而進行的教育。
學前教育是學前教育學的重要內容之一,是構成學前教育學的科學體系的一部分。兒童是人生智力發展的基礎階段,又是發展最快的時期,適當、正確的學前教育對幼兒智力及其日後的發展有很大的作用。超常兒童的形成、發展,無一不與適當、正確的學前教育有關,尤其是智力方面的學前教育。學前智育是一個多方面的培養過程。對學前兒童的心理健康關注也不可小覷。這個年齡段的兒童心智發展極不成熟,需要家長及幼師積極的引導。現在的孩子很多都是獨生子女,自我意識很強,缺乏對他人的關心,不懂得分享,因此,作為家長和幼師,應積極引導孩子學會關心他人、學會分享、樂於分享。
⑵ 幼兒園監控的法律法規有哪些
幼兒園監控法律規定:幼兒園的公共部分必須安裝監控設備,保證兒童在發生事故時有據可查,教室內部是否安裝監控無強制性要求。監控設施形成的監控影像資料應當至少保留30日備查,不得刪改或者擴散。
【法律依據】
《未成年人保護法》第二十二條學校、幼兒園、托兒所應當建立安全制度,加強對未成年人的安全教育,採取措施保障未成年人的人身安全。學校、幼兒園、托兒所不得在危及未成年人人身安全、健康的校舍和其他設施、場所中進行教育教學活動。《教育法》第七十三條明知校舍或者教育教學設施有危險,而不採取措施,造成人員傷亡或者重大財產損失的,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⑶ 我國學前教育<strong>法律法規</strong>有哪些
我國學前教育法律法規有《幼兒園管理條例》。
是為了加強幼兒園的管理促進幼兒教育事業的發展而制定的法規,幼兒園應當貫徹保育與教育相結合的原則創設與幼兒的教育和發展相適應的和諧環境引導幼兒個性的健康發展。
具體如下:
1、幼兒園應當建立安全防護制度,嚴禁在幼兒園內設置威脅幼兒安全的危險建築物和設施,嚴禁使用有毒、有害物質製作教具、玩具;
2、各級教育行政部門應當負責監督評估和指導幼兒園的保育教育工作,組織培訓幼兒園的師資,審定考核幼兒園教師的資格,並協助衛生行政部門檢查和指導幼兒園的衛生保健工作,會同建設行政部門制定幼兒園園舍、設施的標准。
法律依據
《幼兒園管理條例》
第二十八條 違反本條例,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單位或者個人,由教育行政部門對直接責任人員給予警告、罰款的行政處罰,或者由教育行政部門建議有關部門對責任人員給予行政處分:
(一)體罰或變相體罰幼兒的;
(二)使用有毒、有害物質製作教具、玩具的;
(三)剋扣、挪用幼兒園經費的;
(四)侵佔、破壞幼兒園園舍、設備的;
(五)干擾幼兒園正常工作秩序的;
(六)在幼兒園周圍設置有危險、有污染或者影響幼兒園採光的建設和設施的。
前款所列情形,情節嚴重,構成犯罪的,由司法機關依法追究刑事責任。第二十九條 當事人對行政處罰不服的,可以在接到處罰通知之日起十五日內,向作出處罰決定的機關的上一級機關申請復議,對復議決定不服的,可在接到復議決定之日起十五日內,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當事人逾期不申請復議或者不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又不履行處罰決定的,由作出處罰決定的機關申請人民法院強制執行。
⑷ 國家關於幼兒園的法律法規
《幼兒園管理條例》
第一章總則
第一條為了加強幼兒園的管理,促進幼兒教育事業的發展,制定本條例。
第二條本條例適用於招收三周歲以上學齡前幼兒,對其進行保育和教育的幼兒園。
第三條幼兒園的保育和教育工作應當促進幼兒在體、智、德、美諸方面和諧發展。
第四條地方各級人民政府應當根據本地區社會經濟發展狀況,制訂幼兒園的發展規劃。
幼兒園的設置應當與當地居民人口相適應。
鄉、鎮、市轄區和不設區的市的幼兒園的發展規劃,應當包括幼兒園設置的布局方案。
第五條地方各級人民政府可以依據本條例舉辦幼兒園,並鼓勵和支持企業事業單位、社會團體、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和公民舉辦幼兒園或捐資助園。
第六條幼兒園的管理實行地方負責、分級管理和各有關部門分工負責的原則。
國家教育委員會主管全國的幼兒園管理工作;地方各級人民政府的教育行政部門,主管本行政轄區內的幼兒園管理工作。
第二章舉辦幼兒園的基本條件和審批程序
第七條舉辦幼兒園必須將幼兒園設置在安全區域內。嚴禁在污染區和危險區內設置幼兒園。
第八條舉辦幼兒園必須具有與保育、教育的要求相適應的園舍和設施。幼兒園的園舍和設施必須符合國家的衛生標准和安全標准。
⑸ 當前頒布的幼兒園政策法規有哪些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法》(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令 第十五號); 2、《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2010年6月6日); 3、《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令 第六十號); 4、《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教基[2001]20號); 5、《幼兒園工作規程》(國家教育委員會令第25號); 6、《幼兒教師專業標准(試行)》(徵求意見稿,2011-12-12); 7、《幼兒園管理條例》(國家教育委員會令第4號); 8、《中小學幼兒園安全管理辦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令 第23號); 9、《關於幼兒教育改革與發展的指導意見》(國辦發〔2003〕13號); 10、《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國家教育部2012年10月15日發布); 11、《教育部關於規范幼兒園保育教育工作防止和糾正「小學化」現象的通知》(教基二[2011]8號); 12、《幼兒園教師管理條例》(1995年12月12日國務院令第188號發布)》; 13、《幼兒園收費管理暫行辦法》(發改價格〔2011〕3207號) ; 14、《托兒所、幼兒園衛生保健管理辦法》(1994年12月1日衛生部、國家教委發布); 15、《國務院關於當前發展學前教育的若干意見》(國發[2010]41號); 16、《全國家庭教育指導大綱》(婦字〔2010〕6號) ; 17、《學生傷害事故處理辦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令第12號); 18、《教師資格條例》實施辦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令第10號,2000年9月23日發布實施) 19、《教育部辦公廳關於認真做好2007年中小學幼兒園安全工作的意見》(教基廳[2007]3號) 20、《城市幼兒園建築面積定額(試行)》([88]教基字108號]; 21、《全日制、寄宿制幼兒園編制標准(試行)》(勞人編[1987]32號); 22、《關於幼兒教育改革與發展指導意見》(國辦發[2003]13號)。
⑹ 幼兒園遵守法律法規和國家政策情況
法律分析:幼兒園的設立及活動需遵循: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法》
2.《未成年人保護法》
3.《中華人民共和國民辦教育促進法》
4.《中華人民共和國民辦教育促進法實施條例》
5.《幼兒園工作規程》
6.《幼兒園管理條例》
7.地方政府、教育局對幼兒園的法律法規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 第一條 為了保護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保障未成年人的合法權益,促進未成年人在品德、智力、體質等方面全面發展,把他們培養成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社會主義事業接班人,根據憲法,制定本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法》 第一條 為了發展教育事業,提高全民族的素質,促進社會主義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設,根據憲法,制定本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辦教育促進法》 第一條 為了發展教育事業,提高全民族的素質,促進社會主義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設,根據憲法,制定本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辦教育促進法實施條例》 第一條 為了發展教育事業,提高全民族的素質,促進社會主義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設,根據憲法,制定本法。
《幼兒園工作規程》 第一條 為了加強幼兒園的科學管理,規范辦園行為,提高保育和教育質量,促進幼兒身心健康,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法》等法律法規,制定本規程。
《幼兒園管理條例》 第一條 為了加強幼兒園的管理,促進幼兒教育事業的發展,制定本條例。
⑺ 與幼兒園有關的法律法規有哪些具體的規定
法律分析:幼兒園相關的法律法規,也就是說和小學生基本上是相同的,首先注意他們的飲食安全衛生安全,同時注意身心健康,不要教更多的知識。幼兒園工作有關的法律、法規近些年來,我國陸續制定了一系列有關兒童成長、幼兒園保教工作方面的法律、 法規。這些法律、法規是規范幼兒園保育、教育工作的准繩。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法》
第一條 為了發展教育事業,提高全民族的素質,促進社會主義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設,根據憲法,制定本法。
第二條 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的各級各類教育,適用本法。
⑻ 學前教育法律法規有哪些
法律分析:學前教育是國民教育體系的組成部分,是重要的社會公益事業。學前教育應當貫徹國家教育方針,遵循幼兒身心發展規律,科學保育和教育,保障幼兒健康快樂成長。
法律依據:《安徽省學前教育條例》
第十七條 三周歲以上不滿六周歲的幼兒可以申請進入幼兒園。在滿足適齡幼兒入園的條件下,幼兒園可以適當向下延伸入園年齡。
第十八條 幼兒園應當創造條件,為具有接受普通教育能力的殘疾幼兒提供融合教育,並為殘疾幼兒的保育和教育提供便利、幫助。
第二十條 幼兒園保育和教育,應當面向全體幼兒,關注個體差異,堅持以游戲為基本活動,保育和教育結合,寓教於樂,促進幼兒身心全面健康發展。
⑼ 教育法律法規有哪些
我國教育類的法律法規,如《教育法》、《義務教育法》、《未成年人保護法》及《幼兒園管理條例》等都明確規定,在教育教學活動期間,幼兒園對幼兒負有進行安全教育、通過約束指導進行管理、保障其健康成長的職責,這說明幼兒園對在園幼兒主要負有三個責任:一是教育責任,二是管理責任,三是保護責任。幼兒園發生意外傷害事故後,人們往往將第三種保護責任與監護責任混為一談。在此,需要指出的是,監護責任的范圍遠比保護責任要廣得多。《意見》第10條明確規定:「監護人的監護職責包括:保護被監護人的身體健康,照顧被監護人的生活,管理和保護被監護人的財產,代表被監護人進行民事活動,對被監護人進行管理和教育,在被監護人合法權益受到侵害或者與人發生爭議時,代表其進行訴訟。」因此,父母將幼兒送到幼兒園並沒有發生監護權的轉移。概而言之,監護職責是基於親權而產生的一種法定職責,幼兒園對幼兒的教養職責是基於教養機構的設置而產生的一種工作職責,兩者性質不同。從職責范圍來看,兩者也不盡相同。根據《幼兒園工作規程》的規定,幼兒園的職責是「實行保育和教育相結合的原則,對幼兒實施體、智、德、美諸方面全面發展的教育」;而監護人的職責是基於法律的規定,主是包括上述六方面的監護職責。幼兒園應按什麼原則來承擔民事責任意見》第160條規定:「在幼兒園、學校生活、學習的無民事行為能力人受到傷害或者給他人造成損害,單位有過錯的,可以責令這些單位適當給予補償。」可見,依據法律,幼兒園在賠償問題上實行的是「過錯原則」,即幼兒園對在園幼兒傷害承擔責任與否,要看事故的發生與幼兒園管理職責的履行有無直接因果關系,要考慮與幼兒園教育教學活動有無聯系,要看幼兒園教職工在履行職責中有無故意和過失的過錯。根據過錯原則歸責,只有當幼兒園在與幼兒園教育教學活動相關聯的活動中有過錯,造成幼兒傷害,才應承擔與過錯程度相適應的責任,即損害賠償額度應與幼兒園過錯大小相聯系。《民法通則》第133條規定:「無民事行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造成他人損害的,由監護人承擔民事責任。監護人盡了監護責任的,可以適當減輕他的民事責任。」這一條表明,監護人對被監護人致他人損害承擔的是無過錯責任。即,無論監護人是否有過錯,監護人都要對被監護人所造成的侵權損害承擔一定的法律責任,即使監護人盡了監護責任,也就是說沒有過錯,也只是可以適當減輕他的民事責任,而不是免除責任的條件。保護在園幼兒的人身安全,積極採取各種措施防止各種意外傷害事故的發生,是幼兒園和幼兒家長的共同心願。出於種種原因發生了事故,不管是幼兒園還是幼兒家長,都應學會運用法律的手段妥善處理。此外,《學生傷害事故處理辦法》明確提出:「學校有條件的,應當依據保險法的有關規定,參加學校責任保險。教育行政部門可以根據實際情況,鼓勵中小學參加學校責任保險。提倡學生自願參加意外傷害保險。」據此,在幼兒園意外傷害事故的處理中,逐步建立幼兒園責任保險制度,讓保險公司介入理賠、實現理賠市場化,應該說更是一條對幼兒園和家長都有利的解決問題的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