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宗教事務條例
⑴ 浙江省宗教事務條例
第一章總則第一條為了保護公民宗教信仰自由,維護宗教界的合法權益,依法管理宗教事務,根據憲法和有關法律、法規的規定,結合本省實際,制定本條例。第二條本條例所稱宗教,是指佛教、道教、伊斯蘭教、天主教和基督教。
本條例所稱宗教事務,是指宗教與國家、社會和公民之間存在的社會公共事務。第三條公民有宗教信仰自由。任何組織和個人不得強制公民信仰宗教或者不信仰宗教,不得歧視信仰宗教的公民和不信仰宗教的公民。第四條宗教團體、宗教活動場所、宗教教職人員和信教公民的合法權益及正常的宗教活動受法律保護,任何組織和個人不得侵犯和干預。第五條宗教活動必須在憲法、法律、法規允許的范圍內進行,任何組織和個人不得利用宗教活動進行違反憲法、法律、法規的活動。
堅持宗教不幹預國家行政、司法、學校教育和社會公共教育的原則。第六條宗教團體和宗教事務應當堅持獨立自主的原則,不受外國勢力的干預和支配。第七條省人民政府宗教事務部門(以下簡稱省宗教事務部門)是本省宗教事務的行政管理部門,統一負責本省的宗教事務行政管理工作。
市(地)、縣(市、區)人民政府主管宗教事務的部門(以下簡稱市(地)、縣(市、區)宗教事務部門)是所在市(地)、縣(市、區)宗教事務的行政管理部門,負責組織實施本條例。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有關部門、鄉(鎮)人民政府應當按照各自職責,協助宗教事務部門做好宗教事務工作。第二章宗教團體第八條本條例所稱宗教團體,是指在本省行政區域內依法成立的宗教組織。
成立宗教團體應當按照國家有關社會團體管理規定,經縣級以上宗教事務部門審查同意後,向所在地縣級以上民政部門申請登記。
宗教團體具備法人條件的,經核准登記後,取得法人資格。第九條宗教團體和宗教活動場所可以進行宗教文化學術研究和交流。
宗教團體和宗教活動場所經縣級以上宗教事務部門批准,可以舉辦宗教教職人員和義工培訓班。第十條宗教團體和宗教活動場所可以按照國家有關規定,申辦以自養為目的企業、事業,舉辦有利於社會的公益事業。第十一條宗教團體應當遵守憲法、法律、法規,接受當地人民政府的行政管理。
宗教團體應當協助人民政府貫徹實施有關宗教的法律、法規,對宗教教職人員和信教公民進行愛國主義、社會主義和法制教育,維護宗教活動場所、宗教教職人員和信教公民的合法權益。第十二條印刷、出版和發行宗教書刊、宗教印刷品、宗教音像製品,應當經省宗教事務部門審核,並經省新聞出版部門批准。第三章宗教教職人員第十三條本條例所稱宗教教職人員,是指佛教的比丘、比丘尼,道教的道士、道姑,伊斯蘭教的伊碼目、阿訇,天主教的主教、神甫、修士、修女。基督教的主教、牧師、教師、長老、傳道等人員。
宗教教職人員的身份由其所屬的宗教團體認定,報所在地縣級以上宗教事務部門備案。第十四條宗教教職人員應當遵守法律、法規,熱愛祖國,有相應的宗教學識。第十五條經認定並備案的宗教教職人員可以依照本教規定的職責,在依法登記的宗教活動場所主持宗教活動。
未經認定並備案的人員,不得以宗教教職人員名義主持宗教活動。第十六條宗教教職人員跨縣(市、區)或者跨市(地)主持宗教活動,應當經其所屬的宗教團體和主持宗教活動所在地的縣(市、區)或者市(地)宗教團體同意,並由有關宗教團體報縣(市、區)或者市(地)宗教事務部門備案。
本省宗教教職人員應邀到外省或者外省宗教教職人員應邀到本省主持宗教活動,應當經本省有關宗教團體同意,並由該宗教團體報省宗教事務部門備案。第四章宗教活動場所第十七條本條例所稱宗教活動場所,是指開展宗教活動的寺院、宮觀、清真寺、教堂以及其他固定處所。第十八條新建、重建宗教活動場所,應當由縣級人民政府逐級上報省人民政府批准。
擴建、翻建宗教活動場所,應當經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批准。第十九條設立宗教活動場所,必須按照國家的《宗教活動場所管理條例》、《宗教活動場所登記辦法》的規定提出申請,辦理登記手續。
未經辦理登記手續,任何組織和個人不得擅自設立宗教活動場所。
非宗教單位和個人不得建立寺觀教堂、設置宗教設施、舉行宗教性活動。
⑵ 江蘇省宗教事務條例
第一章總則第一條 為了保護公民宗教信仰自由,維護宗教界合法權益,依法管理宗教事務,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和有關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結合本省實際,制定本條例。第二條 本條例所稱的宗教,是指佛教、道教、伊斯蘭教、天主教和基督教。
本條例所稱的宗教事務,是指宗教與國家、社會、個人之間存在的社會公共事務。
本省行政區域內的宗教事務適用本條例。第三條 公民有宗教信仰自由。任何組織和個人不得強制公民信仰宗教或者不信仰宗教,不得歧視信仰宗教的公民和不信仰宗教的公民。信仰宗教的公民和不信仰宗教的公民、信仰不同宗教的公民應當互相尊重。第四條 宗教團體、宗教活動場所、信教公民的合法權益受法律保護。
宗教活動必須在憲法、法律、法規規定的范圍內進行。任何組織和個人不得利用宗教危害國家安全,破壞社會秩序,妨礙國家行政、司法和教育制度的實施,損害公民身心健康。第五條 宗教團體和宗教事務不受境外組織和個人的支配,堅持獨立自主自辦的原則。第六條 縣級以上地方各級人民政府宗教事務部門(以下簡稱宗教事務部門)主管本行政區域內的宗教事務,其他有關部門按照各自職責,配合做好宗教事務工作。第二章 宗教團體和宗教教職人員第七條 本條例所稱宗教團體,是指依法成立的佛教協會、道教協會、伊斯蘭教協會、天主教愛國會、天主教教務委員會、天主教教區、基督教三自愛國運動委員會、基督教協會等宗教社會組織。第八條 本條例所稱宗教教職人員,是指佛教的比丘、比丘尼,道教的道士、道姑,伊斯蘭教的伊瑪目、阿訇,天主教的主教、神甫、修士、修女,基督教的主教、牧師、長老、傳道等具有教職身份的人員。第九條 成立宗教團體應當依照國家有關社會團體登記管理的規定辦理登記手續。第十條 宗教團體享有下列權利:
(一)維護本團體及其信教公民的合法權益;
(二)按照本團體的章程開展活動;
(三)認定本團體的宗教教職人員;
(四)舉辦社會公益事業和開辦以自養為目的的生產、服務業;
(五)培養宗教教職人員;
(六)進行宗教文化學術研究和交流,開展宗教方面的對外友好交往;
(七)按照國家規定出版、製作、發行宗教出版物。第十一條 宗教團體應當履行下列義務:
(一)遵守國家憲法、法律和法規,執行國家的宗教政策;
(二)接受宗教事務部門及其他有關部門依法實施的行政管理;
(三)對信教公民進行愛國主義、社會主義和法制教育。第十二條 省宗教團體可以開辦宗教院校。開辦宗教院校應當按照規定向政府有關部門申請辦理核准登記手續。
宗教院校的招生,應當按照招生條件,根據本人自願的原則,經考生住所地宗教團體推薦,通過考試,擇優錄取。
宗教團體舉辦宗教培訓班應當報縣級以上宗教事務部門備案。第十三條 宗教教職人員的身份由宗教團體認定,認定辦法由省宗教團體按照全國性宗教團體的規定製定。
經宗教團體認定的宗教教職人員名單應當報宗教事務部門備案。
未經認定並備案的人員不得以宗教教職人員身份從事宗教活動。第十四條 宗教教職人員應當在其所屬行政區域依法登記的宗教活動場所或者經縣級以上宗教事務部門認可的場所內從事宗教活動。第十五條 在本省行政區域內,宗教教職人員跨設區的市、縣(市、區)主持宗教活動或者擔任教職,須經邀請地和派出地的宗教團體同意並報相應的宗教事務部門備案。
本省宗教教職人員到外省或者外省宗教教職人員到本省主持宗教活動或者擔任教職,須經省宗教團體同意並報省宗教事務部門備案。第三章 宗教活動和宗教活動場所第十六條 本條例所稱宗教活動,是指信教公民按照宗教教義、教規和習慣進行的拜佛、誦經、經懺、禮拜、祈禱、講經、講道、彌撒、受洗、受戒、受策、封齋、過宗教節日、終傅、追思、度亡等活動。第十七條 本條例所稱宗教活動場所,是指舉行宗教活動的佛教寺院、道教宮觀、伊斯蘭教清真寺、天主教教堂、基督教教堂及其他固定處所。第十八條 信教公民集體舉行的宗教活動,應當在依法登記的宗教活動場所或者經縣級以上宗教事務部門認可的場所內進行,並由宗教教職人員或者符合各宗教規定條件的人員主持。
⑶ 甘肅省宗教事務條例(2019修訂)
第一章總則第一條為了保障公民宗教信仰自由,維護宗教和睦與社會和諧,規范宗教事務管理,提高宗教工作法治化水平,根據憲法、國務院《宗教事務條例》和其他有關法律、行政法規,結合本省實際,制定本條例。第二條本條例適用於本省行政區域內的宗教事務及其管理活動。
法律、行政法規對宗教事務及其管理活動已有規定的,依照其規定執行。第三條公民有宗教信仰自由。
任何組織或者個人不得強制公民信仰宗教或者不信仰宗教,不得歧視信仰宗教的公民(以下稱信教公民)或者不信仰宗教的公民(以下稱不信教公民)。
信教公民和不信教公民、信仰不同宗教的公民應當相互尊重、和睦相處。第四條宗教事務管理堅持保護合法、制止非法、遏制極端、抵禦滲透、打擊犯罪的原則。第五條國家依法保護正常的宗教活動,積極引導宗教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維護宗教團體、宗教院校、宗教活動場所和信教公民的合法權益。
宗教團體、宗教院校、宗教活動場所和信教公民應當遵守憲法、法律、法規和規章,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維護國家統一、民族團結、宗教和睦與社會穩定。
任何組織或者個人不得利用宗教進行危害國家安全、破壞社會秩序、損害公民身體健康、妨礙國家教育制度,以及其他損害國家利益、社會公共利益和公民合法權益等違法活動。
任何組織或者個人不得在不同宗教之間、同一宗教內部以及信教公民與不信教公民之間製造矛盾與沖突,不得宣揚、支持、資助宗教極端主義,不得利用宗教破壞民族團結、分裂國家和進行恐怖活動。第六條各宗教應當堅持我國宗教的中國化方向、堅持獨立自主自辦的原則。宗教團體、宗教院校、宗教活動場所和宗教事務不受外國勢力的支配。
宗教團體、宗教院校、宗教活動場所、宗教教職人員在相互尊重、平等、友好的基礎上開展對外交往;其他組織或者個人在對外經濟、文化等合作、交流活動中不得接受附加的宗教條件。第七條各級人民政府應當加強宗教工作,建立健全宗教工作機制,落實宗教工作責任制,保障工作力量和必要的工作條件。
縣級以上宗教事務部門依法對涉及國家利益和社會公共利益的宗教事務進行管理,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其他有關部門在各自職責范圍內依法負責有關的行政管理工作。
鄉級人民政府應當做好本行政區域的宗教事務管理工作。村民委員會、居民委員會應當依法協助人民政府管理宗教事務。
各級人民政府應當聽取宗教團體、宗教院校、宗教活動場所和信教公民的意見,協調宗教事務管理工作,為宗教團體、宗教院校和宗教活動場所提供公共服務。第二章宗教團體第八條申請成立宗教團體,除應當具備國家社會團體管理規定的條件外,還應當具備下列條件:
(一)有成立宗教團體的需要;
(二)有可考證的、符合我國現存宗教歷史沿革的、不違背本團體章程的經典、教義、教規;
(三)組成人員有廣泛的代表性;
(四)在同一行政區域內沒有業務范圍相同或者類似的宗教團體。第九條宗教團體的成立、變更、注銷,應當向作為其業務主管單位的宗教事務部門提出申請,經審查同意的,應當按照國家社會團體管理的有關規定,向同級民政部門申請登記。
民政部門應當將登記情況告知同級宗教事務部門,宗教事務部門應當將登記情況報上級宗教事務部門備案。第十條宗教團體具有下列職能:
(一)協助人民政府貫徹落實法律、法規、規章和政策,維護信教公民的合法權益;
(二)指導宗教教務,制定規章制度並督促落實;
(三)從事宗教文化研究,闡釋宗教教義教規,開展宗教思想建設;
(四)開展宗教教育培訓,培養宗教教職人員,認定、管理宗教教職人員;
(五)法律、法規、規章和宗教團體章程規定的其他職能。第十一條宗教團體章程應當符合國家社會團體管理的有關規定。
宗教團體應當根據法律、法規、規章以及宗教團體章程,制定規章制度,明確議事、決策、執行、監督等方面的職責,並報作為其業務主管單位的宗教事務部門備案。第十二條宗教院校、宗教活動場所和宗教教職人員應當遵守宗教團體制定的規章制度。
⑷ 雲南省宗教事務條例
第一條為了保障公民宗教信仰自由,維護宗教和睦與社會和諧,規范宗教事務管理,提高宗教工作法治化水平,根據憲法、有關法律和國務院《宗教事務條例》等行政法規,結合本省實際,制定本條例。第二條本條例適用於本省行政區域內的宗教事務及其管理活動。第三條公民有宗教信仰自由。
任何組織和個人不得強制公民信仰宗教或者不信仰宗教,不得歧視信仰宗教的公民(以下稱信教公民)和不信仰宗教的公民(以下稱不信教公民)。
信教公民和不信教公民、信仰不同宗教的公民應當相互尊重、和睦相處。第四條宗教工作應當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全面貫徹黨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針,堅持我國宗教的中國化方向,積極引導宗教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第五條宗教事務管理堅持保護合法、制止非法、遏制極端、抵禦滲透、打擊犯罪的原則。第六條宗教團體、宗教院校、宗教活動場所、宗教教職人員、信教公民的合法權益和正常的宗教活動受法律保護。
宗教團體、宗教院校、宗教活動場所、宗教教職人員、信教公民,應當遵守憲法、法律、法規和規章,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維護國家統一、民族團結、宗教和睦和社會穩定。
任何組織或者個人不得利用宗教進行危害國家安全、破壞社會秩序、損害公民身體健康、妨礙國家教育等制度,以及其他損害國家利益、社會公共利益和公民合法權益等違法活動。
任何組織或者個人不得在不同宗教之間、同一宗教內部以及信教公民與不信教公民之間製造矛盾與沖突,不得宣揚、支持、資助宗教極端主義,不得利用宗教破壞民族團結、分裂國家和進行恐怖活動。第七條各宗教堅持獨立自主自辦原則,宗教團體、宗教院校、宗教活動場所和宗教事務不受外國勢力的支配。第八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加強宗教工作,建立健全宗教工作機制,配備與本行政區域宗教事務管理工作相適應的人員,將宗教事務管理必要經費納入本級財政預算。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宗教事務部門依法對涉及國家利益和社會公共利益的宗教事務進行行政管理,其他有關部門在各自職責范圍內依法負責有關的行政管理工作。
鄉(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應當明確宗教事務管理工作人員,將宗教事務納入網格化管理,做好本轄區內的宗教事務管理工作。
村(居)民委員會應當依法協助當地人民政府管理宗教事務,保護正常的宗教活動;發現利用宗教干預基層公共事務或者其他違法宗教活動的,應當及時向當地人民政府報告。
各級人民政府應當聽取宗教團體、宗教院校、宗教活動場所和信教公民的意見,協調宗教事務管理工作,為宗教團體、宗教院校和宗教活動場所提供公共服務。第九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及有關部門應當加強宗教領域信用建設,引導宗教團體、宗教院校、宗教活動場所和宗教教職人員誠實守信。第十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宗教事務部門應當加強宗教基礎信息數據的管理維護和宗教工作信息化平台建設,提升宗教事務管理信息化水平。第十一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對在宗教工作中做出顯著成績的組織和個人,按照國家規定給予表彰。第十二條宗教團體應當制定宗教教職人員培養規劃,加強宗教教職人員的政治教育、法治教育、文化教育、宗教教育,提高宗教教職人員的綜合素質。第十三條全省性宗教團體應當履行宗教院校辦學主體責任,對所舉辦宗教院校進行日常管理和指導監督,指導宗教院校堅持正確的辦學方向,改善辦學條件。第十四條宗教院校應當建立健全管理制度,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實行特定的教師資格認定、職稱評審聘任和學生學位授予制度,加強師資隊伍建設,嚴格規范教材編印和使用,維護正常教學秩序,提高辦學質量,接受省人民政府宗教事務部門的指導、監督和檢查。
宗教院校應當按照審批核定的招生對象、范圍、學制和規模進行招生,通過考試、考核等方式擇優錄取。第十五條宗教團體和寺觀教堂開展培養宗教教職人員的宗教教育培訓,學習時間在3個月以上的,報培訓所在地州(市)人民政府宗教事務部門審批。作出批准決定的,批准機關應當在批准之日起10日內報省人民政府宗教事務部門備案。學習時間不滿3個月的,報培訓所在地縣級人民政府宗教事務部門備案。
⑸ 山東省宗教事務條例(2019修訂)
第一章總則第一條為了保障公民宗教信仰自由,維護宗教和睦與社會和諧,規范宗教事務管理,提高宗教工作法治化水平,根據國務院《宗教事務條例》和有關法律、行政法規,結合本省實際,制定本條例。第二條本條例適用於本省行政區域內的宗教事務及其管理活動。第三條公民有宗教信仰自由。任何組織或者個人不得強制公民信仰宗教或者不信仰宗教,不得歧視信仰宗教的公民(以下簡稱信教公民)或者不信仰宗教的公民(以下簡稱不信教公民)。
信教公民和不信教公民、信仰不同宗教的公民應當相互尊重、和睦相處。第四條宗教事務管理堅持保護合法、制止非法、遏制極端、抵禦滲透、打擊犯罪的原則。第五條本省依法保護正常的宗教活動,堅持宗教中國化方向,積極引導宗教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維護宗教團體、宗教院校、宗教活動場所和信教公民的合法權益。
宗教團體、宗教院校、宗教活動場所和信教公民應當遵守憲法、法律、法規和規章,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維護國家統一、民族團結、宗教和睦與社會穩定。
任何組織或者個人不得利用宗教進行危害國家安全、破壞社會秩序、損害公民身體健康、妨礙國家教育制度,以及其他損害國家利益、公共利益和公民合法權益等違法活動。
任何組織或者個人不得在不同宗教之間、同一宗教內部以及信教公民與不信教公民之間製造矛盾與沖突,不得宣揚、支持、資助宗教極端主義,不得利用宗教破壞民族團結、分裂國家和進行恐怖活動。第六條各宗教堅持獨立自主自辦的原則,宗教團體、宗教院校、宗教活動場所和宗教事務不受外國勢力的支配。
宗教團體、宗教院校、宗教活動場所、宗教教職人員在相互尊重、平等、友好的基礎上開展對外交往;其他組織或者個人在對外經濟、文化等合作和交流活動中不得接受附加的宗教條件。第七條各級人民政府應當加強宗教工作,建立健全宗教工作機制,保障工作力量和必要的工作條件。
縣級以上宗教事務部門依法對涉及國家利益和公共利益的宗教事務進行行政管理;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教育、公安、民政、文物等有關部門在各自職責范圍內依法負責有關的行政管理工作。
鄉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應當依法做好本轄區內的宗教事務管理工作,並明確工作人員負責宗教事務管理。村民委員會、居民委員會依法協助人民政府管理宗教事務,發現利用宗教從事違法活動、干預基層公共事務的,應當及時向當地人民政府報告。第八條各級人民政府應當聽取宗教團體、宗教院校、宗教活動場所和信教公民的意見,協調有關部門做好宗教事務管理工作,為宗教團體、宗教院校和宗教活動場所提供公共服務。第九條省宗教事務部門應當組織建立全省統一的宗教工作信息化平台,推進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慧與宗教事務管理深度融合,提升信息化、智能化、規范化管理水平。第二章宗教團體和宗教院校第十條宗教團體的成立、變更和注銷,應當按照國家社會團體管理的有關規定辦理登記手續。第十一條宗教團體按照章程開展活動,協助人民政府貫徹落實法律、法規、規章和政策,維護信教公民的合法權益。第十二條宗教團體應當建立健全規章制度,規范宗教教務活動,組織或者協助宗教活動場所依法開展宗教活動,引導宗教院校、宗教活動場所、宗教教職人員堅持獨立自主自辦原則,抵禦境外勢力利用宗教進行滲透,抵制商業化傾向。
宗教院校、宗教活動場所和宗教教職人員應當遵守宗教團體制定的規章制度。第十三條宗教團體應當依法進行宗教文化學術交流和研究,開展宗教思想建設,對教義教規作出符合當代中國發展進步要求、符合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闡釋。第十四條宗教團體依法開展宗教教育培訓,對宗教教職人員和信教公民進行愛國主義和法治教育,培養愛國愛教、遵紀守法的宗教教職人員,引導信教公民依法開展宗教活動。第十五條宗教院校的設立、變更、合並、分設和終止,按照國家有關規定辦理。
經批准設立的宗教院校,可以按照有關規定申請法人登記。第十六條宗教院校應當堅持正確的辦學方向,建立健全內部管理和運行機制,完善課程設置,改善辦學條件,提高辦學質量,接受省宗教事務部門和相關部門的指導、監督和檢查。
⑹ 河南省宗教事務條例(2019)
第一章總則第一條為了保障公民宗教信仰自由,維護宗教和睦與社會和諧,規范宗教事務管理,提高宗教工作法治化水平,根據憲法、國務院《宗教事務條例》及其他有關法律、行政法規,結合本省實際,制定本條例。第二條本條例適用於本省行政區域內的宗教事務及其管理活動。第三條公民有宗教信仰自由。
任何組織或者個人不得強制公民信仰宗教或者不信仰宗教,不得歧視信仰宗教的公民(以下稱信教公民)或者不信仰宗教的公民(以下稱不信教公民)。
信教公民和不信教公民、信仰不同宗教的公民應當相互尊重、和睦相處。第四條各宗教應當堅持我國宗教的中國化方向,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抵禦境外勢力利用宗教進行滲透,抵制商業化傾向。鼓勵各宗教對教規教義作出符合當代中國發展進步要求、符合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闡釋,開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組織宗教教職人員到愛國主義教育基地、中華文化教育基地開展愛國主義教育。第五條各宗教堅持獨立自主自辦的原則,宗教團體、宗教院校、宗教活動場所和宗教事務不受境外勢力的支配。第六條宗教事務管理堅持保護合法、制止非法、遏制極端、抵禦滲透、打擊犯罪的原則。
依法保護正常的宗教活動,積極引導宗教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維護宗教團體、宗教院校、宗教活動場所、宗教教職人員和信教公民的合法權益。
宗教活動必須在憲法和法律、法規允許的范圍內進行。堅持宗教不幹預行政、司法、學校教育和社會公共教育的原則。任何組織或者個人不得利用或者假冒宗教進行危害國家安全、破壞社會秩序、損害公民身體健康、妨礙國家教育制度,以及其他損害國家利益、社會公共利益和公民合法權益等違法犯罪活動。
任何組織或者個人不得在不同宗教之間、同一宗教內部以及信教公民與不信教公民之間製造矛盾與沖突,不得宣揚、支持、資助宗教極端主義,不得利用宗教破壞民族團結、分裂國家和進行恐怖活動。第七條各級人民政府應當加強宗教工作,建立健全宗教工作考核等機制,協調宗教事務管理工作,保障工作力量和必要的工作條件,加強對宗教工作人員的管理和培訓,提高業務能力和水平,為宗教團體、宗教院校和宗教活動場所提供公共服務;加強基層宗教工作,推進宗教管理聯合執法,依法規范宗教事務,建立健全縣(市、區)、鄉(鎮、街道)、村(社區)三級宗教工作網路。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宗教事務部門依法對本行政區域內涉及國家利益和社會公共利益的宗教事務進行行政管理,教育、公安、民政、自然資源、住房城鄉建設、文化和旅遊、應急管理等部門在各自職責范圍內依法負責有關的行政管理工作。
鄉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應當做好本轄區的宗教事務管理工作,保障必要的宗教工作經費,配備宗教工作助理員,明確村(社區)宗教工作協理員。
村民委員會、居民委員會應當依法協助人民政府管理宗教事務,發現非法宗教組織、非法宗教活動場所、非法傳教人員、非法宗教活動及其他違法、違規、干涉基層公共事務行為的,及時向當地人民政府或者宗教事務、公安等相關部門報告。第二章宗教團體第八條宗教團體的成立、變更和注銷,由申請人向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宗教事務部門提出申請。宗教事務部門審查同意後,申請人應當依照國家社會團體管理的有關規定,到同級民政部門辦理登記。
宗教團體具有下列職能:
(一)協助人民政府貫徹落實法律、法規、規章和政策,對宗教教職人員和信教公民開展法制教育,維護信教公民的合法權益;
(二)指導宗教教務,制定規章制度並督促落實;
(三)從事宗教文化研究,闡釋宗教教義教規,開展宗教思想建設;
(四)開展宗教教育培訓,培養宗教教職人員,認定、管理宗教教職人員;
(五)法律、法規、規章和宗教團體章程規定的其他職能。第九條宗教團體依照章程開展活動受法律保護。
宗教團體應當建立健全教務指導、宗教教育培訓、教職人員認定管理監督等制度,實行民主管理。第十條宗教團體和寺院、宮觀、清真寺、教堂(以下稱寺觀教堂)開展培養宗教教職人員的宗教教育培訓,學習時間在三個月以上的,應當報省轄市人民政府宗教事務部門審批;不足三個月的,應當向主管的人民政府宗教事務部門備案。全省性宗教團體開展培養宗教教職人員、學習時間在三個月以上的宗教教育培訓,應當報省人民政府宗教事務部門審批。
宗教教育培訓應當在人民政府宗教事務部門審批或者備案的地點進行。
⑺ 山西省宗教事務條例(2020修訂)
第一條為了保障公民宗教信仰自由,維護宗教和睦與社會和諧,規范宗教事務管理,提高宗教工作法治化水平,根據有關法律、行政法規,結合本省實際,制定本條例。第二條本省行政區域內的宗教事務及其管理活動,適用本條例。有關法律、行政法規已經作出規定的,從其規定。第三條公民有宗教信仰自由。
任何組織或者個人不得強制公民信仰宗教或者不信仰宗教,不得歧視信教公民或者不信教公民。
信教公民和不信教公民、信仰不同宗教的公民應當相互尊重、和睦相處。第四條宗教事務管理堅持保護合法、制止非法、遏制極端、抵禦滲透、打擊犯罪的原則。第五條各級人民政府應當加強宗教工作,建立健全宗教工作機制,落實宗教工作責任,保障工作力量和必要的工作條件。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將宗教事務管理所需經費納入本級財政預算。
縣(市、區)人民政府應當建立健全縣鄉村三級宗教工作管理機制,加強基層宗教工作,依法推進宗教事務聯合執法。
縣級以上宗教事務部門依法對涉及國家利益和社會公共利益的宗教事務進行管理,其他有關部門在各自職責范圍內依法負責有關的管理工作。第六條宗教團體、宗教院校、宗教活動場所和信教公民應當遵守憲法、法律、法規以及國家有關規定,堅持我國宗教中國化方向,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積極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第七條省宗教團體對其設立的宗教院校應當履行辦學主體責任,明確宗教院校的培養目標,指導宗教院校制定辦學章程、專業設置和課程設置計劃。
宗教院校應當堅持正確的辦學方向,加強辦學能力建設,提高辦學質量;建立健全內部管理和運行機制,按照辦學章程,在核準的辦學規模、招生對象和范圍內招生。第八條宗教團體和寺院、宮觀、清真寺、教堂(以下稱寺觀教堂)開展培養宗教教職人員的宗教教育培訓, 學習時間在三個月以上的,報所在地設區的市宗教事務部門審批;設區的市宗教事務部門作出批准決定後,應當報省宗教事務部門備案。學習時間在三個月以下的,報所在地縣(市、區)宗教事務部門備案。
宗教團體和寺觀教堂開展其他教育培訓、其他固定宗教活動處所開展教育培訓,按照國家和省有關規定辦理。第九條設立宗教活動場所應當堅持合理布局、依法審批的原則,符合國土空間規劃和國家有關規定要求,不得妨礙周邊單位和居民的正常生產、生活。
宗教活動場所的建築物應當融入中國元素,體現中國風格。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在編制國土空間規劃和移民搬遷、舊城改造時,涉及宗教活動場所的,應當聽取宗教事務部門以及宗教團體的意見。第十條批准籌備設立宗教活動場所的,設區的市級以上宗教事務部門應當根據申請的建設規模,確定籌備設立期。
宗教活動場所籌備設立事項,應當在籌備設立期內完成;籌備設立期內未完成的,報經原批准部門同意,可以適當延長,延長期限不得超過兩年。
在籌備設立期或者延長期限內未完成籌備設立事項的,籌備設立活動自行終止,並由提出申請的宗教團體做好善後事宜。第十一條宗教活動場所建設完成後,應當向所在地縣(市、區)宗教事務部門申請登記。縣(市、區)宗教事務部門應當進行審核,對符合條件的予以登記,發給《宗教活動場所登記證》。
宗教活動場所取得《宗教活動場所登記證》後,方可開展宗教活動。第十二條在寺觀教堂內修建大型露天宗教造像的,按照國家有關規定辦理。
任何組織或者個人不得在寺觀教堂外修建大型露天宗教造像,或者利用現代光電等技術顯現具有大型宗教造像效果的圖像、影像。第十三條在宗教活動場所內新建或者改建建築物,不改變宗教活動場所現有布局和功能的,應當報所在地縣(市、區)宗教事務部門審批。縣(市、區)宗教事務部門應當自受理之日起二十日內,作出批准或者不予批準的決定。
在宗教活動場所內新建或者改建建築物,改變宗教活動場所現有布局和功能的,由縣(市、區)宗教事務部門提出意見。屬於寺觀教堂的,經設區的市宗教事務部門審核,報省宗教事務部門,省宗教事務部門應當自收到材料之日起二十日內,作出批准或者不予批準的決定;屬於其他固定宗教活動處所的,報設區的市宗教事務部門,設區的市宗教事務部門應當自收到材料之日起二十日內,作出批准或者不予批準的決定。
⑻ 福建省宗教事務條例
第一章總 則第一條為了保障公民宗教信仰自由,維護宗教和睦與社會和諧,規范宗教事務管理,提高宗教工作法治化水平,根據《宗教事務條例》和有關法律、行政法規,結合本省實際,制定本條例。第二條本省行政區域內的宗教事務及其相關管理活動,適用本條例。第三條公民有宗教信仰自由。
任何組織和個人不得強制公民信仰宗教或者不信仰宗教,不得歧視信仰宗教的公民(以下簡稱信教公民)或者不信仰宗教的公民(以下簡稱不信教公民)。
信教公民和不信教公民、信仰不同宗教或者信仰同一宗教不同派別的信教公民應當相互尊重、和睦相處。第四條宗教工作應當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全面貫徹黨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針,積極引導宗教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
宗教事務管理堅持保護合法、制止非法、遏制極端、抵禦滲透、打擊犯罪的原則。第五條各宗教應當堅持中國化方向,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堅持獨立自主自辦的原則,宗教團體、宗教院校、宗教活動場所和宗教事務不受境外勢力的支配。
宗教活動應當在憲法和法律、法規、規章允許的范圍內進行,任何組織或者個人不得利用宗教進行危害國家安全、破壞社會秩序、損害公民身體健康、妨礙國家教育制度,以及其他損害國家利益、社會公共利益和公民合法權益等違法活動。第六條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應當加強宗教工作,建立健全宗教工作和考核評價機制,落實宗教工作責任制,保障行政執法工作力量和必要的工作條件,將開展宗教工作所需經費納入同級財政預算。
鄉(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應當明確宗教事務管理工作人員,將宗教事務納入網格管理,做好轄區內宗教事務管理工作,了解並報告宗教活動場所、宗教教職人員的基本信息;協調化解涉及宗教的矛盾糾紛,及時報告並協助開展有關宗教事務行政執法工作。
村(居)民委員會應當依法協助人民政府管理宗教事務,發現非法宗教組織、非法傳教人員、非法宗教活動、亂濫建宗教活動場所和大型露天宗教造像以及利用宗教干預基層公共事務等情況的,應當及時向所在地人民政府報告。第七條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宗教事務部門依法對涉及國家利益和社會公共利益的宗教事務進行行政管理,對宗教團體、宗教院校、宗教活動場所進行指導、監督、檢查;其他有關部門在各自職責范圍內依法負責有關的行政管理工作。第八條地方各級人民政府應當為宗教團體、宗教院校、宗教活動場所和宗教教職人員提供公共服務,支持宗教界人士和信教公民在促進經濟社會發展中發揮積極作用。
地方各級人民政府應當建立健全縣(市、區)、鄉(鎮、街道)、村(社區)三級宗教工作網路,推進宗教事務管理聯合執法;將宗教工作納入社會綜合治理體系,防範化解宗教領域隱患風險。第九條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應當加大對本行政區域內具有重要歷史價值、文化價值的宗教活動場所、宗教實物、重要史跡的保護和合理利用。第十條省人民政府宗教事務部門應當組織推進全省宗教工作信息化建設工作,提升宗教事務管理信息化水平。第十一條支持宗教團體、宗教院校、宗教活動場所和宗教教職人員在宗教文化方面與港澳台地區加強交流,增進同胞情感。第二章宗教團體和宗教院校第十二條宗教團體應當建立健全內部管理制度,明確議事、決策、執行和監督等方面的職責。
宗教團體應當指導宗教教務,規范教務活動,加強教風建設,制定宗教院校、宗教活動場所、宗教教職人員、宗教活動等方面的規章制度並督促落實。
宗教團體制定教務方面的規章制度應當與全國性宗教團體制定的規章制度相銜接;對宗教院校、宗教活動場所和宗教教職人員違反規章制度的行為,宗教團體應當予以處理。第十三條宗教團體應當加強思想建設,對教義教規作出符合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符合當代中國發展進步要求、符合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闡釋。第十四條宗教團體應當加強人才建設,開展宗教教職人員的法治教育、政治教育、文化教育、宗教教育,健全宗教教職人員獎懲和退出機制。第十五條宗教團體應當聯系服務宗教教職人員和信教公民,反映宗教界的意見和合理訴求,維護宗教教職人員和信教公民的合法權益,引導宗教教職人員和信教公民履行公民義務。
⑼ 湖南省宗教事務條例(2020修訂)
第一章總 則第一條為了保障公民宗教信仰自由,維護宗教和睦與社會和諧,規范宗教事務管理,提高宗教工作法治化水平,根據國務院《宗教事務條例》和其他有關法律、行政法規,結合本省實際,制定本條例。第二條公民有宗教信仰自由。
任何組織或者個人不得強制公民信仰宗教或者不信仰宗教,不得歧視信仰宗教的公民(以下簡稱信教公民)或者不信仰宗教的公民(以下簡稱不信教公民)。
信教公民和不信教公民、信仰不同宗教的公民應當相互尊重、和睦相處。第三條宗教工作應當貫徹中國共產黨的宗教工作方針政策,積極引導各宗教堅持中國化方向,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維護國家統一、民族團結、宗教和睦與社會穩定,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第四條宗教事務管理堅持保護合法、制止非法、遏制極端、抵禦滲透、打擊犯罪的原則。
宗教團體、宗教院校、宗教活動場所、宗教教職人員和信教公民應當遵守憲法、法律、法規和規章。正常的宗教活動和宗教團體、宗教院校、宗教活動場所、宗教教職人員、信教公民的合法權益受法律保護。
各宗教堅持獨立自主自辦原則,宗教團體、宗教院校、宗教活動場所和宗教事務不受外國勢力的支配。第五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加強本行政區域內的宗教工作,建立健全宗教工作機制,落實宗教工作責任制,保障工作力量和必要的工作條件,提升宗教事務管理工作水平。鄉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應當做好本管轄區域的宗教事務管理工作。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宗教事務部門依法對涉及國家利益和社會公共利益的宗教事務進行行政管理,教育、公安、民政、自然資源、住房和城鄉建設、文化旅遊、應急管理、新聞出版等部門按照各自職責依法負責有關宗教事務行政管理工作。各人民團體應當協助各級人民政府做好宗教事務管理工作。各類開發區、風景名勝區等管理機構應當配合做好本區域內的宗教事務管理工作。
村民委員會和居民委員會應當依法協助人民政府管理宗教事務,發現利用宗教從事違法活動的,應當及時向當地人民政府、宗教事務部門或者其他有關部門報告。
各級人民政府應當聽取宗教團體、宗教院校、宗教活動場所、宗教教職人員和信教公民的意見,為其提供公共服務。第六條省人民政府宗教事務部門應當建立健全全省統一的宗教工作信息化平台,提升宗教事務管理信息化水平。第七條為國家利益和社會公共利益作出突出貢獻的宗教團體、宗教院校、宗教活動場所和宗教教職人員,按照有關規定給予表彰和獎勵。第二章宗教團體和宗教院校第八條宗教團體應當建立健全規章制度,規范宗教教務活動,及時處理違反宗教團體規章制度的行為,組織引導宗教院校、宗教活動場所、宗教教職人員依法開展活動,對宗教教職人員和信教公民進行愛國主義和法治教育,維護宗教教職人員和信教公民的合法權益。第九條宗教團體開展宗教文化學術研究和交流時,應當深入挖掘教義教規中有利於社會和諧、時代進步、健康文明的內容,對教義教規作出符合當代中國發展進步要求、符合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闡釋。第十條宗教團體應當建立宗教教職人員檔案,及時更新宗教教職人員變動情況,並及時將宗教教職人員變動情況報送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宗教事務部門。第十一條省宗教團體應當履行所舉辦宗教院校的主體責任,指導、監督宗教院校堅持愛國愛教的辦學理念和建立健全內部管理制度、議事決策制度,支持宗教院校改善辦學條件。第十二條宗教院校應當建立健全內部管理和運行機制,加強教學能力和教師隊伍建設,合理設置課程,開展宗教學術研究,維護正常教學秩序。第十三條宗教院校應當按照辦學章程,在核準的辦學規模、招生對象及范圍內招生,通過考試或者考核等方式擇優錄取,並將錄取結果報省人民政府宗教事務部門備案。
報考宗教院校,應當本人自願,符合招生條件,經報考人員經常居住地宗教團體或者所在的宗教活動場所推薦。第三章宗教活動場所第十四條籌備設立宗教活動場所,應當依法辦理審批手續,並在籌備設立期內完成。
宗教活動場所的籌備設立期,寺院、宮觀、清真寺、教堂(以下簡稱寺觀教堂)不超過五年,其他固定宗教活動處所不超過三年。未在籌備設立期完成的,經審批機關同意後,可以適當延長,但延長期不得超過兩年。
⑽ 貴州省宗教事務條例(2019)
第一章總 則第一條為了保障公民宗教信仰自由,維護宗教和睦與社會和諧,規范宗教事務管理,提高宗教工作法治化水平,根據《宗教事務條例》和有關法律、法規的規定,結合本省實際,制定本條例。第二條公民有宗教信仰自由。
任何組織或者個人不得強制公民信仰宗教或者不信仰宗教,不得歧視信仰宗教的公民(以下簡稱信教公民)和不信仰宗教的公民(以下簡稱不信教公民)。
信教公民和不信教公民之間、信仰不同宗教的公民之間應當相互尊重、和睦相處。第三條宗教事務管理堅持保護合法、制止非法、遏制極端、抵禦滲透、打擊犯罪的原則。第四條依法保護正常的宗教活動,積極引導宗教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維護宗教團體、宗教院校、宗教活動場所和信教公民的合法權益。
宗教團體、宗教院校、宗教活動場所和信教公民應當遵守憲法、法律、法規和規章,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維護國家統一、民族團結、宗教和睦與社會穩定。
任何組織或者個人不得利用宗教進行危害國家安全、破壞社會秩序、損害公民身體健康、妨礙國家教育制度,以及其他損害國家利益、社會公共利益和公民合法權益等違法活動。
任何組織或者個人不得在不同宗教之間、同一宗教內部以及信教公民與不信教公民之間製造矛盾與沖突,不得宣揚、支持、資助宗教極端主義,不得利用宗教破壞民族團結、分裂國家和進行恐怖活動。第五條本條例所稱宗教團體,是指依法成立的佛教協會、道教協會、伊斯蘭教協會、天主教愛國會、天主教教務委員會、基督教三自愛國運動委員會、基督教協會和天主教貴州教區等區域性宗教社會組織。
宗教活動場所是指經依法設立和登記,供信教公民進行宗教活動的寺院、宮觀、清真寺、教堂(以下簡稱寺觀教堂)和其他固定宗教活動處所(以下簡稱其他固定處所)。第六條各宗教堅持獨立自主自辦的原則,宗教團體、宗教院校、宗教活動場所和宗教事務不受外國勢力的支配。第七條各級人民政府應當加強宗教工作,建立健全宗教工作機制,保障工作力量和必要的工作條件,將宗教工作所需經費納入本級財政預算。第八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宗教事務部門依法對涉及國家利益和社會公共利益的宗教事務進行行政管理,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其他有關部門在各自職責范圍內依法負責有關宗教事務的行政管理工作。
鄉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社區服務管理機構)應當做好本行政區域的宗教事務管理工作,配備專兼職宗教工作幹部,落實宗教工作責任,並接受上級人民政府宗教事務部門的指導。
村民委員會、居民委員會應當配備專兼職工作人員,依法協助人民政府管理宗教事務。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定期向同級人大常委會報告開展宗教事務管理工作的情況。第九條建立宗教工作聯動機制,嚴格落實宗教工作責任,健全宗教工作信息聯絡員、協管員隊伍,落實分級負責、屬地管理和責任追究制度,形成宗教工作網路。第十條各級人民政府應當聽取宗教團體、宗教院校、宗教活動場所和信教公民的意見,協調宗教事務管理工作,幫助宗教界解決實際困難,為宗教團體、宗教院校和宗教活動場所提供公共服務。第十一條各級人民政府應當加強宗教方針政策和法律、法規的宣傳、教育,引導宗教界人士和信教公民增強國家意識、法律意識、公民意識。鼓勵、支持宗教界人士和信教公民在促進經濟發展、文化繁榮、社會和諧中發揮積極作用。第二章宗教團體和宗教院校第十二條成立宗教團體,應當依照國家社會團體管理的有關規定,經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宗教事務部門審查同意後,向同級人民政府民政部門申請登記,並由審查同意的宗教事務部門報上一級宗教事務部門備案。
宗教團體變更登記或者注銷登記,應當向原審查、登記機關辦理相關手續。第十三條宗教團體應當依法履行下列職能:
(一)協助人民政府貫徹落實法律、法規、規章和政策,維護本團體及信教公民的合法權益;
(二)對宗教教務活動予以協調和指導,建立健全和督促落實各項規章制度;
(三)從事宗教文化研究,闡釋宗教教義教規,開展宗教思想建設;
(四)開展宗教教育培訓,培養、認定、管理宗教教職人員;
(五)履行法律、法規、規章和宗教團體章程規定的其他職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