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規百科 » 高效信訪法規實用手冊

高效信訪法規實用手冊

發布時間: 2022-06-21 04:24:40

㈠ 上海市信訪條例

㈡ 怎麼信訪最有效

《中華人民共和國信訪條例》
第一章 總則

第一條 為了保持各級人民政府同人民群眾的密切聯系,保護信訪人的合法權益,維護信訪秩序,制定本條例。
第二條本條例所稱信訪,是指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採用書信、電子郵件、傳真、電話、走訪等形式,向各級人民政府、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工作部門反映情況,提出建議、意見或者投訴請求,依法由有關行政機關處理的活動。

採用前款規定的形式,反映情況,提出建議、意見或者投訴請求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稱信訪人。

第三條各級人民政府、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工作部門應當做好信訪工作,認真處理來信、接待來訪,傾聽人民群眾的意見、建議和要求,接受人民群眾的監督,努力為人民群眾服務。

各級人民政府、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工作部門應當暢通信訪渠道,為信訪人採用本條例規定的形式反映情況,提出建議、意見或者投訴請求提供便利條件。

任何組織和個人不得打擊報復信訪人。

第四條信訪工作應當在各級人民政府領導下,堅持屬地管理、分級負責,誰主管、誰負責,依法、及時、就地解決問題與疏導教育相結合的原則。

第五條 各級人民政府、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工作部門應當科學、民主決策,依法履行職責,從源頭上預防導致信訪事項的矛盾和糾紛。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建立統一領導、部門協調,統籌兼顧、標本兼治,各負其責、齊抓共管的信訪工作格局,通過聯席會議、建立排查調處機制、建立信訪督查工作制度等方式,及時化解矛盾和糾紛。

各級人民政府、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各工作部門的負責人應當閱批重要來信、接待重要來訪、聽取信訪工作匯報,研究解決信訪工作中的突出問題。

第六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設立信訪工作機構;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工作部門及鄉、鎮人民政府應當按照有利工作、方便信訪人的原則,確定負責信訪工作的機構(以下簡稱信訪工作機構)或者人員,具體負責信訪工作。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信訪工作機構是本級人民政府負責信訪工作的行政機構,履行下列職責:

(一)受理、交辦、轉送信訪人提出的信訪事項;

(二)承辦上級和本級人民政府交由處理的信訪事項;

(三)協調處理重要信訪事項;

(四)督促檢查信訪事項的處理;

(五)研究、分析信訪情況,開展調查研究,及時向本級人民政府提出完善政策和改進工作的建議;

(六)對本級人民政府其他工作部門和下級人民政府信訪工作機構的信訪工作進行指導。

第七條各級人民政府應當建立健全信訪工作責任制,對信訪工作中的失職、瀆職行為,嚴格依照有關法律、行政法規和本條例的規定,追究有關責任人員的責任,並在一定范圍內予以通報。

各級人民政府應當將信訪工作績效納入公務員考核體系。

第八條信訪人反映的情況,提出的建議、意見,對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或者對改進國家機關工作以及保護社會公共利益有貢獻的,由有關行政機關或者單位給予獎勵。

對在信訪工作中做出優異成績的單位或者個人,由有關行政機關給予獎勵。

第二章 信訪渠道

第九條各級人民政府、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工作部門應當向社會公布信訪工作機構的通信地址、電子信箱、投訴電話、信訪接待的時間和地點、查詢信訪事項處理進展及結果的方式等相關事項。

各級人民政府、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工作部門應當在其信訪接待場所或者網站公布與信訪工作有關的法律、法規、規章,信訪事項的處理程序,以及其他為信訪人提供便利的相關事項。

第十條設區的市級、縣級人民政府及其工作部門,鄉、鎮人民政府應當建立行政機關負責人信訪接待日制度,由行政機關負責人協調處理信訪事項。信訪人可以在公布的接待日和接待地點向有關行政機關負責人當面反映信訪事項。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及其工作部門負責人或者其指定的人員,可以就信訪人反映突出的問題到信訪人居住地與信訪人面談溝通。

第十一條國家信訪工作機構充分利用現有政務信息網路資源,建立全國信訪信息系統,為信訪人在當地提出信訪事項、查詢信訪事項辦理情況提供便利。

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應當充分利用現有政務信息網路資源,建立或者確定本行政區域的信訪信息系統,並與上級人民政府、政府有關部門、下級人民政府的信訪信息系統實現互聯互通。

第十二條縣級以上各級人民政府的信訪工作機構或者有關工作部門應當及時將信訪人的投訴請求輸入信訪信息系統,信訪人可以持行政機關出具的投訴請求受理憑證到當地人民政府的信訪工作機構或者有關工作部門的接待場所查詢其所提出的投訴請求的辦理情況。具體實施辦法和步驟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規定。

第十三條 設區的市、縣兩級人民政府可以根據信訪工作的實際需要,建立政府主導、社會參與、有利於迅速解決糾紛的工作機制。

信訪工作機構應當組織相關社會團體、法律援助機構、相關專業人員、社會志願者等共同參與,運用咨詢、教育、協商、調解、聽證等方法,依法、及時、合理處理信訪人的投訴請求。

第三章 信訪事項的提出

第十四條信訪人對下列組織、人員的職務行為反映情況,提出建議、意見,或者不服下列組織、人員的職務行為,可以向有關行政機關提出信訪事項:

(一)行政機關及其工作人員;

(二)法律、法規授權的具有管理公共事務職能的組織及其工作人員;

(三)提供公共服務的企業、事業單位及其工作人員;

(四)社會團體或者其他企業、事業單位中由國家行政機關任命、派出的人員;

(五)村民委員會、居民委員會及其成員。

對依法應當通過訴訟、仲裁、行政復議等法定途徑解決的投訴請求,信訪人應當依照有關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程序向有關機關提出。

第十五條信訪人對各級人民代表大會以及縣級以上各級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職權范圍內的信訪事項,應當分別向有關的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提出,並遵守本條例第十六條、第十七條、第十八條、第十九條、第二十條的規定。

第十六條信訪人採用走訪形式提出信訪事項,應當向依法有權處理的本級或者上一級機關提出;信訪事項已經受理或者正在辦理的,信訪人在規定期限內向受理、辦理機關的上級機關再提出同一信訪事項的,該上級機關不予受理。

第十七條信訪人提出信訪事項,一般應當採用書信、電子郵件、傳真等書面形式;信訪人提出投訴請求的,還應當載明信訪人的姓名(名稱)、住址和請求、事實、理由。

有關機關對採用口頭形式提出的投訴請求,應當記錄信訪人的姓名(名稱)、住址和請求、事實、理由。

第十八條 信訪人採用走訪形式提出信訪事項的,應當到有關機關設立或者指定的接待場所提出。

多人採用走訪形式提出共同的信訪事項的,應當推選代表,代表人數不得超過5人。

第十九條 信訪人提出信訪事項,應當客觀真實,對其所提供材料內容的真實性負責,不得捏造、歪曲事實,不得誣告、陷害他人。

第二十條信訪人在信訪過程中應當遵守法律、法規,不得損害國家、社會、集體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權利,自覺維護社會公共秩序和信訪秩序,不得有下列行為:

(一)在國家機關辦公場所周圍、公共場所非法聚集,圍堵、沖擊國家機關,攔截公務車輛,或者堵塞、阻斷交通的;

(二)攜帶危險物品、管制器具的;

(三)侮辱、毆打、威脅國家機關工作人員,或者非法限制他人人身自由的;

(四)在信訪接待場所滯留、滋事,或者將生活不能自理的人棄留在信訪接待場所的;

(五)煽動、串聯、脅迫、以財物誘使、幕後操縱他人信訪或者以信訪為名借機斂財的;

(六)擾亂公共秩序、妨害國家和公共安全的其他行為。

第四章 信訪事項的受理

第二十一條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信訪工作機構收到信訪事項,應當予以登記,並區分情況,在15日內分別按下列方式處理:

(一)對本條例第十五條規定的信訪事項,應當告知信訪人分別向有關的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提出。對已經或者依法應當通過訴訟、仲裁、行政復議等法定途徑解決的,不予受理,但應當告知信訪人依照有關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程序向有關機關提出。

(二)對依照法定職責屬於本級人民政府或者其工作部門處理決定的信訪事項,應當轉送有權處理的行政機關;情況重大、緊急的,應當及時提出建議,報請本級人民政府決定。

(三)信訪事項涉及下級行政機關或者其工作人員的,按照「屬地管理、分級負責,誰主管、誰負責」的原則,直接轉送有權處理的行政機關,並抄送下一級人民政府信訪工作機構。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信訪工作機構要定期向下一級人民政府信訪工作機構通報轉送情況,下級人民政府信訪工作機構要定期向上一級人民政府信訪工作機構報告轉送信訪事項的辦理情況。

(四)對轉送信訪事項中的重要情況需要反饋辦理結果的,可以直接交由有權處理的行政機關辦理,要求其在指定辦理期限內反饋結果,提交辦結報告。

按照前款第(二)項至第(四)項規定,有關行政機關應當自收到轉送、交辦的信訪事項之日起15日內決定是否受理並書面告知信訪人,並按要求通報信訪工作機構。

第二十二條信訪人按照本條例規定直接向各級人民政府信訪工作機構以外的行政機關提出的信訪事項,有關行政機關應當予以登記;對符合本條例第十四條第一款規定並屬於本機關法定職權范圍的信訪事項,應當受理,不得推諉、敷衍、拖延;對不屬於本機關職權范圍的信訪事項,應當告知信訪人向有權的機關提出。

有關行政機關收到信訪事項後,能夠當場答復是否受理的,應當當場書面答復;不能當場答復的,應當自收到信訪事項之日起15日內書面告知信訪人。但是,信訪人的姓名(名稱)、住址不清的除外。

有關行政機關應當相互通報信訪事項的受理情況。

第二十三條 行政機關及其工作人員不得將信訪人的檢舉、揭發材料及有關情況透露或者轉給被檢舉、揭發的人員或者單位。

第二十四條涉及兩個或者兩個以上行政機關的信訪事項,由所涉及的行政機關協商受理;受理有爭議的,由其共同的上一級行政機關決定受理機關。

第二十五條應當對信訪事項作出處理的行政機關分立、合並、撤銷的,由繼續行使其職權的行政機關受理;職責不清的,由本級人民政府或者其指定的機關受理。

第二十六條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發現可能造成社會影響的重大、緊急信訪事項和信訪信息時,可以就近向有關行政機關報告。地方各級人民政府接到報告後,應當立即報告上一級人民政府;必要時,通報有關主管部門。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有關部門接到報告後,應當立即報告本級人民政府和上一級主管部門;必要時,通報有關主管部門。國務院有關部門接到報告後,應當立即報告國務院;必要時,通報有關主管部門。

行政機關對重大、緊急信訪事項和信訪信息不得隱瞞、謊報、緩報,或者授意他人隱瞞、謊報、緩報。

第二十七條對於可能造成社會影響的重大、緊急信訪事項和信訪信息,有關行政機關應當在職責范圍內依法及時採取措施,防止不良影響的產生、擴大。

第五章 信訪事項的辦理和督辦

第二十八條行政機關及其工作人員辦理信訪事項,應當恪盡職守、秉公辦事,查明事實、分清責任,宣傳法制、教育疏導,及時妥善處理,不得推諉、敷衍、拖延。

第二十九條信訪人反映的情況,提出的建議、意見,有利於行政機關改進工作、促進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有關行政機關應當認真研究論證並積極採納。

第三十條 行政機關工作人員與信訪事項或者信訪人有直接利害關系的,應當迴避。

第三十一條對信訪事項有權處理的行政機關辦理信訪事項,應當聽取信訪人陳述事實和理由;必要時可以要求信訪人、有關組織和人員說明情況;需要進一步核實有關情況的,可以向其他組織和人員調查。

對重大、復雜、疑難的信訪事項,可以舉行聽證。聽證應當公開舉行,通過質詢、辯論、評議、合議等方式,查明事實,分清責任。聽證范圍、主持人、參加人、程序等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規定。

第三十二條對信訪事項有權處理的行政機關經調查核實,應當依照有關法律、法規、規章及其他有關規定,分別作出以下處理,並書面答復信訪人:

(一)請求事實清楚,符合法律、法規、規章或者其他有關規定的,予以支持;

(二)請求事由合理但缺乏法律依據的,應當對信訪人做好解釋工作;

(三)請求缺乏事實根據或者不符合法律、法規、規章或者其他有關規定的,不予支持。

有權處理的行政機關依照前款第(一)項規定作出支持信訪請求意見的,應當督促有關機關或者單位執行。

第三十三條信訪事項應當自受理之日起60日內辦結;情況復雜的,經本行政機關負責人批准,可以適當延長辦理期限,但延長期限不得超過30日,並告知信訪人延期理由。法律、行政法規另有規定的,從其規定。

第三十四條 信訪人對行政機關作出的信訪事項處理意見不服的,可以自收到書面答復之日起30日內請求原辦理行政機關的上一級行政機關復查。收到復查請求的行政機關應當自收到復查請求之日起30日內提出復查意見,並予以書面答復。

第三十五條 信訪人對復查意見不服的,可以自收到書面答復之日起30日內向復查機關的上一級行政機關請求復核。收到復核請求的行政機關應當自收到復核請求之日起30日內提出復核意見。

復核機關可以按照本條例第三十一條第二款的規定舉行聽證,經過聽證的復核意見可以依法向社會公示。聽證所需時間不計算在前款規定的期限內。

信訪人對復核意見不服,仍然以同一事實和理由提出投訴請求的,各級人民政府信訪工作機構和其他行政機關不再受理。

第三十六條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信訪工作機構發現有關行政機關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應當及時督辦,並提出改進建議:

(一)無正當理由未按規定的辦理期限辦結信訪事項的;

(二)未按規定反饋信訪事項辦理結果的;

(三)未按規定程序辦理信訪事項的;

(四)辦理信訪事項推諉、敷衍、拖延的;

(五)不執行信訪處理意見的;

(六)其他需要督辦的情形。

收到改進建議的行政機關應當在30日內書面反饋情況;未採納改進建議的,應當說明理由。

第三十七條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信訪工作機構對於信訪人反映的有關政策性問題,應當及時向本級人民政府報告,並提出完善政策、解決問題的建議。

第三十八條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信訪工作機構對在信訪工作中推諉、敷衍、拖延、弄虛作假造成嚴重後果的行政機關工作人員,可以向有關行政機關提出給予行政處分的建議。

第三十九條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信訪工作機構應當就以下事項向本級人民政府定期提交信訪情況分析報告:

(一)受理信訪事項的數據統計、信訪事項涉及領域以及被投訴較多的機關;

(二)轉送、督辦情況以及各部門採納改進建議的情況;

(三)提出的政策性建議及其被採納情況。

第六章 法律責任

第四十條 因下列情形之一導致信訪事項發生,造成嚴重後果的,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照有關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給予行政處分;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一)超越或者濫用職權,侵害信訪人合法權益的;

(二)行政機關應當作為而不作為,侵害信訪人合法權益的;

(三)適用法律、法規錯誤或者違反法定程序,侵害信訪人合法權益的;

(四)拒不執行有權處理的行政機關作出的支持信訪請求意見的。

第四十一條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信訪工作機構對收到的信訪事項應當登記、轉送、交辦而未按規定登記、轉送、交辦,或者應當履行督辦職責而未履行的,由其上級行政機關責令改正;造成嚴重後果的,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法給予行政處分。

第四十二條 負有受理信訪事項職責的行政機關在受理信訪事項過程中違反本條例的規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其上級行政機關責令改正;造成嚴重後果的,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法給予行政處分:

(一)對收到的信訪事項不按規定登記的;

(二)對屬於其法定職權范圍的信訪事項不予受理的;

(三)行政機關未在規定期限內書面告知信訪人是否受理信訪事項的。

第四十三條 對信訪事項有權處理的行政機關在辦理信訪事項過程中,有下列行為之一的,由其上級行政機關責令改正;造成嚴重後果的,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法給予行政處分:

(一)推諉、敷衍、拖延信訪事項辦理或者未在法定期限內辦結信訪事項的;

(二)對事實清楚,符合法律、法規、規章或者其他有關規定的投訴請求未予支持的。

第四十四條 行政機關工作人員違反本條例規定,將信訪人的檢舉、揭發材料或者有關情況透露、轉給被檢舉、揭發的人員或者單位的,依法給予行政處分。

行政機關工作人員在處理信訪事項過程中,作風粗暴,激化矛盾並造成嚴重後果的,依法給予行政處分。

第四十五條 行政機關及其工作人員違反本條例第二十六條規定,對可能造成社會影響的重大、緊急信訪事項和信訪信息,隱瞞、謊報、緩報,或者授意他人隱瞞、謊報、緩報,造成嚴重後果的,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法給予行政處分;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四十六條 打擊報復信訪人,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尚不構成犯罪的,依法給予行政處分或者紀律處分。

第四十七條 違反本條例第十八條、第二十條規定的,有關國家機關工作人員應當對信訪人進行勸阻、批評或者教育。

經勸阻、批評和教育無效的,由公安機關予以警告、訓誡或者制止;違反集會遊行示威的法律、行政法規,或者構成違反治安管理行為的,由公安機關依法採取必要的現場處置措施、給予治安管理處罰;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四十八條 信訪人捏造歪曲事實、誣告陷害他人,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尚不構成犯罪的,由公安機關依法給予治安管理處罰。

第七章 附則

第四十九條 社會團體、企業事業單位的信訪工作參照本條例執行。

第五十條 對外國人、無國籍人、外國組織信訪事項的處理,參照本條例執行。

第五十一條 本條例自2005年5月1日起施行。1995年10月28日國務院發布的《信訪條例》同時廢止。

㈢ 如何做好基層信訪工作的文章

信訪工作是各級黨政部門與群眾聯系,群眾與黨政機關聯系的橋梁和紐帶,是為人民群眾排憂解難的工作,也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基礎性工作,在構建和諧社會這一偉大戰略中,起到舉足輕重的作用。隨著改革的不斷深化、經濟的不斷發展、民主法制建設的不斷加強以及反腐敗斗爭的不斷深入,我國當前的社會矛盾復雜多變,信訪問題不可避免。我們在日常工作中碰到的大量矛盾與問題都發生在基層,大量的信訪也發生在基層,為了切實維護廣大群眾的批評權、檢舉控告權,維護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做好基層信訪工作顯得至關重要。作為基層紀檢工作者,我們要把問題解決在初始階段,要把絕大多數矛盾化解在基層,從而減輕政府和社會的壓力。
為什麼說做好基層信訪工作是至關重要的?
第一,隨著改革的進一步深化,各種各樣的新問題和新情況層出不窮。基層是成千上萬的信訪問題的發源地,是形成「信訪洪峰」的上游。當前,突出的信訪問題主要表現在以下幾點:一是以維權為由帶來的信訪問題大幅增多。二是信訪人認為政策不合理或執行政策不公引發的信訪問題比較突出。三是在經濟社會轉型和利益分配過程中,因企業改制、房屋拆遷、承包收入、經營方式、社會保障等方面為適應社會發展需要而進行政策調整,在執行新政策當中出現的一些信訪問題。四是涉法、涉訴信訪問題增多。相當一部分群眾仍受人治社會管理意識的影響,信訪不信法,認為權大於法,並且走司法程序解決問題需要支付一定費用,而採取向黨政機關信訪的形式又直接、不需交費等。五是有組織的突發群體性事件時有發生,且矛盾趨向社會性。部分信訪人利用便捷地交通和信息工具,能在較短時間內組織串聯多個單位甚至跨區、跨省信訪,搞轟動效應,演變為群體性治安事件。六是擇機上訪現象突出,近年來國家重大活動和重要節假日期間,已成為信訪敏感期和群眾上訪高發期。部分人以個人利益至上,在統一政策框架下想當然的要求特殊化,在沒有得到滿足的情況下產生抵觸情緒,引發越級上訪。
第二,基層是信訪工作的基礎,是形成信訪問題,及時解決和處理信訪問題的源頭。加強基層信訪工作,就是從源頭上解決、處理好存在的群眾來信來訪,研究制定更加科學、更加合理的政策、措施,以減少信訪問題的發生。信訪工作應當堅持屬地管理、分級負責,誰主管、誰負責,依法、及時、就地解決問題與疏導教育相結合的原則。「屬地、分級」就是層層負責,其重點是信訪問題發生地的最基層。「依法、及時、就地解決問題與疏導教育相結合的原則」,進一步明確了解決信訪問題的「基層負責」的要求。「及時、就地解決問題」更加充分地強調了解決信訪問題的時效及范圍,即必須在最短時間內答復、解決與在信訪問題始發地解決問題的兩種相互依存的關系。只有加強最基層的信訪工作,特別是更直接地明確基層單位,我們才能堅定信訪工作基礎,使大多數群眾信訪問題在基層得以解決。
第三,加強基層信訪工作就是降低信訪成本。重訪、纏訪、越級訪、集體訪和群體性事件等,都將造成成本浪費,使信訪人增加經濟負擔,各級行政機關就同一信訪事項重復處理,加大了社會管理成本。各級黨政部門要高度重視解決好群眾初信初訪,竭盡全力將信訪問題解決在最基層,矛盾化解在初始階段,既能達到解決信訪問題的難度小、成本小、影響小的效果,又利於社會穩定,贏得民心,節約成本,減少信訪人、相關黨政機關等各方面的損失。
怎樣才能做好基層信訪工作?
首先,作為一名基層紀檢工作者,我們要不斷加強自身建設,提高自身綜合素質。我們要繼續堅持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深刻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在新的形勢下,隨著信訪人員綜合素質的不斷提高,信訪案件的處理更加法律化、規范化,信訪舉報反饋的問題也越來越復雜,涉及群眾切身利益的問題與幹部的思想作風、工作作風和腐敗問題交織在一起,使得信訪案件處理的難度不斷加大,這就需要我們熟練掌握信訪工作和紀檢監察工作的條例、規定,熟悉黨的有關方針、政策及相關法律法規,注重自身的學習,特別是法律法規方面知識的學習,提高綜合素質,這樣才能做到政治堅定,業務精通,作風優良,踏實苦幹,甘於奉獻,才能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
其次,要規范處理基層信訪的工作程序,正確把握紀檢監察機關信訪舉報的受理范圍。根據「分級負責、歸口辦理」的原則,按照上級交辦信訪、領導批示信訪和群眾來信來訪的工作程序,嚴格把握閱信、接訪、分析、登記、呈報、轉辦、直辦、督辦、查審、反饋、存檔等基本環節,使每個環節做到有章可循。在工作中我們要牢固樹立群眾利益至上的觀念,要「立黨為公、執政為民」,全心全意的維護人民群眾最現實、最關心、最直接的利益,把糾正損害群眾利益的不正之風,維護群眾的合法權益作為出發點和立足點,在閱信和接訪中正確把握受理范圍。
我們在解決信訪問題過程中必須堅守原則,依法、依規辦事。除認真受理涉及黨紀政紀問題的檢舉、控告和申訴外,我們也要認真對待和解決損害群眾利益的其它問題,如果群眾來信來訪反映的問題不在我們紀檢監察機關的受理范圍之內,我們也要熱情接待並做好充分的說明解釋工作,並盡已所能的幫助解決來訪人的實際困難。對於來信來訪中反映情況緊急、線索清楚、案情單—、易查易結的舉報要急事急辦,特事特辦。對於牽涉多個部門的復雜信訪問題,我們要做好組織協調工作,採取召開聯系會議、成立聯合調查組等方式積極協調,齊抓共管,團結合作。對於鄉鎮紀委處理的疑難案件和久拖不結的案件,我們要加強指導和督辦,要幫助其協調解決。對下級報的信訪舉報調查結果,要嚴格審核,保證辦理的質量。
再次,變群眾上訪為幹部下訪,建立定期下訪制度。我們要定期深入問題多、群眾信訪活躍的重點單位、重點鄉村、重點上訪對象、特殊群眾、弱勢群體等進行調查研究,幫助群眾解決實際困難和問題。我們要採取多種方式大力宣傳《信訪條例》等信訪法規和相關知識,增強群眾依法信訪的意識,依法保持黨員群眾信訪舉報的權利,使受理,反映、監督、反饋等各個環節都有章可循。我們要堅持深入群眾,牢牢把好信訪工作和穩定工作的主動權,通過多種途徑接觸群眾、了解群眾、聽取民意,為群眾排憂解難,從而加強預測、認真分析潛在的矛盾和問題,防範於未然,力爭把可能造成的後果和不利影響控制在最低限度。有些群眾反映的小問題看起來雖小,但牽涉面廣,帶有普遍性和傾向性,對此,我們要站在全局看,及早解決,避免由小拖大,甚至造成嚴重後果。
總之,基層是群眾信訪問題的發生地,也是大部分信訪問題得以徹底解決的源頭。基層信訪工作做得扎實,才能築牢信訪工作的基礎,從而有利於更廣泛、更快速地收集群眾對我們黨和政府的日常工作的意見和建議,爭取人民群眾對我們各項工作的參與、支持和理解。在今後的工作中我們要不斷創新,要從對人民負責、受人民監督、維護人民群眾利益的高度,進一步加強和改進信訪工作,用靈活多樣的方式和高效率的工作,從小事做起,從細微的事情做起,不斷提高工作水平,認真履行好自己的工作職責,使我們的社會更加和諧。

㈣ 信訪條例

第一章總則第一條為了保持各級人民政府同人民的密切聯系,保護信訪人的合法權益,維護信訪秩序,制定本條例。第二條本條例所稱信訪,是指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採用書信、電話、走訪等形式,向各級人民政府、縣級以上各級人民政府所屬部門(以下簡稱各級行政機關)反映情況,提出意見、建議和要求,依法應當由有關行政機關處理的活動。第三條各級行政機關應當做好信訪工作,認真處理來信、接待來訪,傾聽人民群眾的意見、建議和要求,接受人民群眾的監督,努力為人民服務。第四條信訪工作應當在各級人民政府領導下,堅持分級負責、歸口辦理,誰主管、誰負責,及時、就地依法解決問題與思想疏導教育相結合的原則。第五條各級行政機關的負責人應當閱批重要來信、接待重要來訪,研究解決信訪工作中的問題,檢查指導信訪工作。第六條縣級以上各級人民政府及其所屬部門按照有利工作、方便信訪人的原則,確定負責信訪工作的機構(以下簡稱信訪工作機構)或者人員,負責具體受理、辦理信訪事項。第二章信訪人第七條信訪人,是指採用書信、電話、走訪等形式向各級行政機關反映情況,提出意見、建議和要求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第八條信訪人對下列信訪事項,可以向有關行政機關提出:
(一)對行政機關及其工作人員的批評、建議和要求;
(二)檢舉、揭發行政機關工作人員的違法失職行為;
(三)控告侵害自己合法權益的行為;
(四)其他信訪事項。
前款第(二)項、第(三)項信訪事項,法律、行政法規對處理程序另有規定的,信訪人應當依照有關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程序提出。第九條信訪人對各級人民代表大會以及縣級以上各級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職權范圍內的信訪事項,應當分別向有關的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提出。第十條信訪人的信訪事項應當向依法有權作出處理決定的有關行政機關或者其上一級行政機關提出。第十一條信訪人採用走訪形式提出意見、建議和要求的,應當到有關行政機關設立或者指定的接待場所提出。
走訪不得圍堵、沖擊國家機關,不得攔截公務車輛。第十二條多人反映共同意見、建議和要求的,一般應當採用書信、電話等形式提出;需要採用走訪形式的,應當推選代表提出,代表人數不得超過5人。第十三條信訪人應當如實反映情況,不得捏造、歪曲事實,不得誣告、陷害他人。第十四條信訪人應當遵守信訪秩序,不得影響國家機關工作秩序,不得損害接待場所的公私財物,不得糾纏、侮辱、毆打、威脅接待人員,不得攜帶危險品、爆炸品以及管制器械進入接待場所。第三章受理第十五條各級行政機關在其職權范圍內,受理信訪人提出屬於本條例第八條規定的信訪事項。第十六條信訪人提出屬於本條例第九條規定的信訪事項的,信訪工作機構應當根據情況告知信訪人分別向有關的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提出。
對已經或者應當通過訴訟、行政復議、仲裁解決的信訪事項,信訪工作機構應當告知信訪人依照有關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辦理。第十七條涉及兩個或者兩個以上行政機關的信訪事項,由所涉及的行政機關協商受理;受理有爭議的,由其共同的上一級行政機關協調決定受理機關。第十八條應當對信訪事項作出處理的行政機關合並、撤銷的,由繼續行使其職權的行政機關受理。第十九條信訪人未依照本條例第十條的規定而直接到上級行政機關走訪的,信訪工作機構應當告知其依照本條例第十條的規定提出;上級行政機關認為有必要直接受理的,可以直接受理。第二十條信訪工作機構發現來訪人員中有傳染病人或者疑似傳染病人的,應當通報所在地的衛生行政管理部門,由衛生行政管理部門按照國家有關規定處理。第二十一條信訪工作機構發現來訪人員中有精神病人的,應當通知精神病人所在地區、單位或者監護人將其接回。
對不能控制自己行為、妨礙信訪秩序的精神病人,信訪工作機構可以請求所在地的公安機關將其帶離接待場所,並按照國家有關規定予以收容或者遣送,或者通知其所在地區、單位或者監護人將其帶回。第二十二條信訪人不遵守本條例第十一條、第十四條的規定,影響接待工作的,信訪工作機構可以給予批評教育;批評教育無效的,信訪工作機構可以請求所在地的公安機關將其帶離接待場所,並按照國家有關規定予以收容、遣送或者通知其所在地區、單位或者監護人將其帶回。

㈤ 我們現行正在生效的相關的信訪法律法規有哪些啊(包括涉法涉訴信訪)

我國現行正在生效的相關信訪法律法規《信訪條例》。
《信訪條例》中版的6種違禁行為是什麼?權
信訪人在信訪活動中,要自覺維護社會公共秩序和信訪秩序。不得有下列6種行為:(1)在國家機關辦公場所周圍、公共場所非法聚集、圍堵、沖擊國家機關、攔截公務車輛,或者堵塞、阻斷交通的行為。(2)攜帶危險物品管制器具的行為。(3)侮辱、毆打、威脅國家機關工作人員,或者非法限制他人人身自由的行為。(4)在信訪接待場所滯留、滋事,或者將生活不能自理的人棄留在信訪接待場所的行為。(5)煽動、串聯、威脅、以財務誘使、幕後操縱他人信訪或者以信訪為名借機斂財的行為。(6)擾亂公共秩序、妨害國家和公共安全的其他行為。

㈥ 信訪條例的文件全文


第一條
為了保持各級人民政府同人民群眾的密切聯系,保護信訪人的合法權益,維護信訪秩序,制定本條例。
第二條
本條例所稱信訪,是指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採用書信、電子郵件、傳真、電話、走訪等形式,向各級人民政府、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工作部門反映情況,提出建議、意見或者投訴請求,依法由有關行政機關處理的活動。
採用前款規定的形式,反映情況,提出建議、意見或者投訴請求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稱信訪人。
第三條
各級人民政府、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工作部門應當做好信訪工作,認真處理來信、接待來訪,傾聽人民群眾的意見、建議和要求,接受人民群眾的監督,努力為人民群眾服務。
各級人民政府、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工作部門應當暢通信訪渠道,為信訪人採用本條例規定的形式反映情況,提出建議、意見或者投訴請求提供便利條件。
任何組織和個人不得打擊報復信訪人。
第四條
信訪工作應當在各級人民政府領導下,堅持屬地管理、分級負責,誰主管、誰負責,依法、及時、就地解決問題與疏導教育相結合的原則。
第五條
各級人民政府、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工作部門應當科學、民主決策,依法履行職責,從源頭上預防導致信訪事項的矛盾和糾紛。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建立統一領導、部門協調,統籌兼顧、標本兼治,各負其責、齊抓共管的信訪工作格局,通過聯席會議、建立排查調處機制、建立信訪督查工作制度等方式,及時化解矛盾和糾紛。
各級人民政府、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各工作部門的負責人應當閱批重要來信、接待重要來訪、聽取信訪工作匯報,研究解決信訪工作中的突出問題。
第六條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設立信訪工作機構;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工作部門及鄉、鎮人民政府應當按照有利工作、方便信訪人的原則,確定負責信訪工作的機構(以下簡稱信訪工作機構)或者人員,具體負責信訪工作。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信訪工作機構是本級人民政府負責信訪工作的行政機構,履行下列職責:
(一)受理、交辦、轉送信訪人提出的信訪事項;
(二)承辦上級和本級人民政府交由處理的信訪事項;
(三)協調處理重要信訪事項;
(四)督促檢查信訪事項的處理;
(五)研究、分析信訪情況,開展調查研究,及時向本級人民政府提出完善政策和改進工作的建議;
(六)對本級人民政府其他工作部門和下級人民政府信訪工作機構的信訪工作進行指導。
第七條
各級人民政府應當建立健全信訪工作責任制,對信訪工作中的失職、瀆職行為,嚴格依照有關法律、行政法規和本條例的規定,追究有關責任人員的責任,並在一定范圍內予以通報。
各級人民政府應當將信訪工作績效納入公務員考核體系。
第八條
信訪人反映的情況,提出的建議、意見,對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或者對改進國家機關工作以及保護社會公共利益有貢獻的,由有關行政機關或者單位給予獎勵。
對在信訪工作中做出優異成績的單位或者個人,由有關行政機關給予獎勵。
第九條
各級人民政府、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工作部門應當向社會公布信訪工作機構的通信地址、電子信箱、投訴電話、信訪接待的時間和地點、查詢信訪事項處理進展及結果的方式等相關事項。
各級人民政府、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工作部門應當在其信訪接待場所或者網站公布與信訪工作有關的法律、法規、規章,信訪事項的處理程序,以及其他為信訪人提供便利的相關事項。
第十條
設區的市級、縣級人民政府及其工作部門,鄉、鎮人民政府應當建立行政機關負責人信訪接待日制度,由行政機關負責人協調處理信訪事項。信訪人可以在公布的接待日和接待地點向有關行政機關負責人當面反映信訪事項。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及其工作部門負責人或者其指定的人員,可以就信訪人反映突出的問題到信訪人居住地與信訪人面談溝通。
第十一條
國家信訪工作機構充分利用現有政務信息網路資源,建立全國信訪信息系統,為信訪人在當地提出信訪事項、查詢信訪事項辦理情況提供便利。
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應當充分利用現有政務信息網路資源,建立或者確定本行政區域的信訪信息系統,並與上級人民政府、政府有關部門、下級人民政府的信訪信息系統實現互聯互通。
第十二條
縣級以上各級人民政府的信訪工作機構或者有關工作部門應當及時將信訪人的投訴請求輸入信訪信息系統,信訪人可以持行政機關出具的投訴請求受理憑證到當地人民政府的信訪工作機構或者有關工作部門的接待場所查詢其所提出的投訴請求的辦理情況。具體實施辦法和步驟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規定。
第十三條
設區的市、縣兩級人民政府可以根據信訪工作的實際需要,建立政府主導、社會參與、有利於迅速解決糾紛的工作機制。
信訪工作機構應當組織相關社會團體、法律援助機構、相關專業人員、社會志願者等共同參與,運用咨詢、教育、協商、調解、聽證等方法,依法、及時、合理處理信訪人的投訴請求。
第十四條
信訪人對下列組織、人員的職務行為反映情況,提出建議、意見,或者不服下列組織、人員的職務行為,可以向有關行政機關提出信訪事項:
(一)行政機關及其工作人員;
(二)法律、法規授權的具有管理公共事務職能的組織及其工作人員;
(三)提供公共服務的企業、事業單位及其工作人員;
(四)社會團體或者其他企業、事業單位中由國家行政機關任命、派出的人員;
(五)村民委員會、居民委員會及其成員。
對依法應當通過訴訟、仲裁、行政復議等法定途徑解決的投訴請求,信訪人應當依照有關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程序向有關機關提出。
第十五條
信訪人對各級人民代表大會以及縣級以上各級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職權范圍內的信訪事項,應當分別向有關的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提出,並遵守本條例第十六條、第十七條、第十八條、第十九條、第二十條的規定。
第十六條
信訪人採用走訪形式提出信訪事項,應當向依法有權處理的本級或者上一級機關提出;信訪事項已經受理或者正在辦理的,信訪人在規定期限內向受理、辦理機關的上級機關再提出同一信訪事項的,該上級機關不予受理。
第十七條
信訪人提出信訪事項,一般應當採用書信、電子郵件、傳真等書面形式;信訪人提出投訴請求的,還應當載明信訪人的姓名(名稱)、住址和請求、事實、理由。
有關機關對採用口頭形式提出的投訴請求,應當記錄信訪人的姓名(名稱)、住址和請求、事實、理由。
第十八條
信訪人採用走訪形式提出信訪事項的,應當到有關機關設立或者指定的接待場所提出。
多人採用走訪形式提出共同的信訪事項的,應當推選代表,代表人數不得超過5人。
第十九條
信訪人提出信訪事項,應當客觀真實,對其所提供材料內容的真實性負責,不得捏造、歪曲事實,不得誣告、陷害他人。
第二十條
信訪人在信訪過程中應當遵守法律、法規,不得損害國家、社會、集體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權利,自覺維護社會公共秩序和信訪秩序,不得有下列行為:
(一)在國家機關辦公場所周圍、公共場所非法聚集,圍堵、沖擊國家機關,攔截公務車輛,或者堵塞、阻斷交通的;
(二)攜帶危險物品、管制器具的;
(三)侮辱、毆打、威脅國家機關工作人員,或者非法限制他人人身自由的;
(四)在信訪接待場所滯留、滋事,或者將生活不能自理的人棄留在信訪接待場所的;
(五)煽動、串聯、脅迫、以財物誘使、幕後操縱他人信訪或者以信訪為名借機斂財的;
(六)擾亂公共秩序、妨害國家和公共安全的其他行為。
第二十一條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信訪工作機構收到信訪事項,應當予以登記,並區分情況,在15日內分別按下列方式處理:
(一)對本條例第十五條規定的信訪事項,應當告知信訪人分別向有關的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提出。對已經或者依法應當通過訴訟、仲裁、行政復議等法定途徑解決的,不予受理,但應當告知信訪人依照有關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程序向有關機關提出。
(二)對依照法定職責屬於本級人民政府或者其工作部門處理決定的信訪事項,應當轉送有權處理的行政機關;情況重大、緊急的,應當及時提出建議,報請本級人民政府決定。
(三)信訪事項涉及下級行政機關或者其工作人員的,按照「屬地管理、分級負責,誰主管、誰負責」的原則,直接轉送有權處理的行政機關,並抄送下一級人民政府信訪工作機構。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信訪工作機構要定期向下一級人民政府信訪工作機構通報轉送情況,下級人民政府信訪工作機構要定期向上一級人民政府信訪工作機構報告轉送信訪事項的辦理情況。
(四)對轉送信訪事項中的重要情況需要反饋辦理結果的,可以直接交由有權處理的行政機關辦理,要求其在指定辦理期限內反饋結果,提交辦結報告。
按照前款第(二)項至第(四)項規定,有關行政機關應當自收到轉送、交辦的信訪事項之日起15日內決定是否受理並書面告知信訪人,並按要求通報信訪工作機構。
第二十二條
信訪人按照本條例規定直接向各級人民政府信訪工作機構以外的行政機關提出的信訪事項,有關行政機關應當予以登記;對符合本條例第十四條第一款規定並屬於本機關法定職權范圍的信訪事項,應當受理,不得推諉、敷衍、拖延;對不屬於本機關職權范圍的信訪事項,應當告知信訪人向有權的機關提出。
有關行政機關收到信訪事項後,能夠當場答復是否受理的,應當當場書面答復;不能當場答復的,應當自收到信訪事項之日起15日內書面告知信訪人。但是,信訪人的姓名(名稱)、住址不清的除外。
有關行政機關應當相互通報信訪事項的受理情況。
第二十三條
行政機關及其工作人員不得將信訪人的檢舉、揭發材料及有關情況透露或者轉給被檢舉、揭發的人員或者單位。
第二十四條
涉及兩個或者兩個以上行政機關的信訪事項,由所涉及的行政機關協商受理;受理有爭議的,由其共同的上一級行政機關決定受理機關。
第二十五條
應當對信訪事項作出處理的行政機關分立、合並、撤銷的,由繼續行使其職權的行政機關受理;職責不清的,由本級人民政府或者其指定的機關受理。
第二十六條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發現可能造成社會影響的重大、緊急信訪事項和信訪信息時,可以就近向有關行政機關報告。地方各級人民政府接到報告後,應當立即報告上一級人民政府;必要時,通報有關主管部門。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有關部門接到報告後,應當立即報告本級人民政府和上一級主管部門;必要時,通報有關主管部門。國務院有關部門接到報告後,應當立即報告國務院;必要時,通報有關主管部門。
行政機關對重大、緊急信訪事項和信訪信息不得隱瞞、謊報、緩報,或者授意他人隱瞞、謊報、緩報。
第二十七條
對於可能造成社會影響的重大、緊急信訪事項和信訪信息,有關行政機關應當在職責范圍內依法及時採取措施,防止不良影響的產生、擴大。
第二十八條
行政機關及其工作人員辦理信訪事項,應當恪盡職守、秉公辦事,查明事實、分清責任,宣傳法制、教育疏導,及時妥善處理,不得推諉、敷衍、拖延。
第二十九條
信訪人反映的情況,提出的建議、意見,有利於行政機關改進工作、促進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有關行政機關應當認真研究論證並積極採納。
第三十條
行政機關工作人員與信訪事項或者信訪人有直接利害關系的,應當迴避。
第三十一條
對信訪事項有權處理的行政機關辦理信訪事項,應當聽取信訪人陳述事實和理由;必要時可以要求信訪人、有關組織和人員說明情況;需要進一步核實有關情況的,可以向其他組織和人員調查。
對重大、復雜、疑難的信訪事項,可以舉行聽證。聽證應當公開舉行,通過質詢、辯論、評議、合議等方式,查明事實,分清責任。聽證范圍、主持人、參加人、程序等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規定。
第三十二條
對信訪事項有權處理的行政機關經調查核實,應當依照有關法律、法規、規章及其他有關規定,分別作出以下處理,並書面答復信訪人:
(一)請求事實清楚,符合法律、法規、規章或者其他有關規定的,予以支持;
(二)請求事由合理但缺乏法律依據的,應當對信訪人做好解釋工作;
(三)請求缺乏事實根據或者不符合法律、法規、規章或者其他有關規定的,不予支持。
有權處理的行政機關依照前款第(一)項規定作出支持信訪請求意見的,應當督促有關機關或者單位執行。
第三十三條
信訪事項應當自受理之日起60日內辦結;情況復雜的,經本行政機關負責人批准,可以適當延長辦理期限,但延長期限不得超過30日,並告知信訪人延期理由。法律、行政法規另有規定的,從其規定。
第三十四條
信訪人對行政機關作出的信訪事項處理意見不服的,可以自收到書面答復之日起30日內請求原辦理行政機關的上一級行政機關復查。收到復查請求的行政機關應當自收到復查請求之日起30日內提出復查意見,並予以書面答復。
第三十五條
信訪人對復查意見不服的,可以自收到書面答復之日起30日內向復查機關的上一級行政機關請求復核。收到復核請求的行政機關應當自收到復核請求之日起30日內提出復核意見。
復核機關可以按照本條例第三十一條第二款的規定舉行聽證,經過聽證的復核意見可以依法向社會公示。聽證所需時間不計算在前款規定的期限內。
信訪人對復核意見不服,仍然以同一事實和理由提出投訴請求的,各級人民政府信訪工作機構和其他行政機關不再受理。
第三十六條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信訪工作機構發現有關行政機關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應當及時督辦,並提出改進建議:
(一)無正當理由未按規定的辦理期限辦結信訪事項的;
(二)未按規定反饋信訪事項辦理結果的;
(三)未按規定程序辦理信訪事項的;
(四)辦理信訪事項推諉、敷衍、拖延的;
(五)不執行信訪處理意見的;
(六)其他需要督辦的情形。
收到改進建議的行政機關應當在30日內書面反饋情況;未採納改進建議的,應當說明理由。
第三十七條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信訪工作機構對於信訪人反映的有關政策性問題,應當及時向本級人民政府報告,並提出完善政策、解決問題的建議。
第三十八條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信訪工作機構對在信訪工作中推諉、敷衍、拖延、弄虛作假造成嚴重後果的行政機關工作人員,可以向有關行政機關提出給予行政處分的建議。
第三十九條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信訪工作機構應當就以下事項向本級人民政府定期提交信訪情況分析報告:
(一)受理信訪事項的數據統計、信訪事項涉及領域以及被投訴較多的機關;
(二)轉送、督辦情況以及各部門採納改進建議的情況;
(三)提出的政策性建議及其被採納情況。
第四十條
因下列情形之一導致信訪事項發生,造成嚴重後果的,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照有關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給予行政處分;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一)超越或者濫用職權,侵害信訪人合法權益的;
(二)行政機關應當作為而不作為,侵害信訪人合法權益的;
(三)適用法律、法規錯誤或者違反法定程序,侵害信訪人合法權益的;
(四)拒不執行有權處理的行政機關作出的支持信訪請求意見的。
第四十一條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信訪工作機構對收到的信訪事項應當登記、轉送、交辦而未按規定登記、轉送、交辦,或者應當履行督辦職責而未履行的,由其上級行政機關責令改正;造成嚴重後果的,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法給予行政處分。
第四十二條
負有受理信訪事項職責的行政機關在受理信訪事項過程中違反本條例的規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其上級行政機關責令改正;造成嚴重後果的,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法給予行政處分:
(一)對收到的信訪事項不按規定登記的;
(二)對屬於其法定職權范圍的信訪事項不予受理的;
(三)行政機關未在規定期限內書面告知信訪人是否受理信訪事項的。
第四十三條
對信訪事項有權處理的行政機關在辦理信訪事項過程中,有下列行為之一的,由其上級行政機關責令改正;造成嚴重後果的,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法給予行政處分:
(一)推諉、敷衍、拖延信訪事項辦理或者未在法定期限內辦結信訪事項的;
(二)對事實清楚,符合法律、法規、規章或者其他有關規定的投訴請求未予支持的。
第四十四條
行政機關工作人員違反本條例規定,將信訪人的檢舉、揭發材料或者有關情況透露、轉給被檢舉、揭發的人員或者單位的,依法給予行政處分。
行政機關工作人員在處理信訪事項過程中,作風粗暴,激化矛盾並造成嚴重後果的,依法給予行政處分。
第四十五條
行政機關及其工作人員違反本條例第二十六條規定,對可能造成社會影響的重大、緊急信訪事項和信訪信息,隱瞞、謊報、緩報,或者授意他人隱瞞、謊報、緩報,造成嚴重後果的,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法給予行政處分;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四十六條
打擊報復信訪人,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尚不構成犯罪的,依法給予行政處分或者紀律處分。
第四十七條
違反本條例第十八條、第二十條規定的,有關國家機關工作人員應當對信訪人進行勸阻、批評或者教育。
經勸阻、批評和教育無效的,由公安機關予以警告、訓誡或者制止;違反集會遊行示威的法律、行政法規,或者構成違反治安管理行為的,由公安機關依法採取必要的現場處置措施、給予治安管理處罰;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四十八條
信訪人捏造歪曲事實、誣告陷害他人,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尚不構成犯罪的,由公安機關依法給予治安管理處罰。
第四十九條
社會團體、企業事業單位的信訪工作參照本條例執行。
第五十條
對外國人、無國籍人、外國組織信訪事項的處理,參照本條例執行。
第五十一條
本條例自2005年5月1日起施行。1995年10月28日國務院發布的《信訪條例》同時廢止。

㈦ 貴州省信訪條例

第一章總則第一條為保障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民主權利和合法權益,維護信訪活動的正常秩序,加強廉政建設,密切國家機關同人民群眾的聯系,促進我省政治、經濟、文化等各項事業的發展和社會的穩定,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和有關法律、法規的規定,結合我省實際情況,制定本條例。第二條本條例所稱信訪,是指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通過書信、電報、電話或者訪問,對國家機關和國家工作人員提出批評、意見和建議;對國家機關和國家工作人員的違法失職行為提出控告和檢舉;為維護自身的民主權利和合法權益向有關國家機關提出申訴和要求的活動。第三條本條例所稱國家機關,包括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設機關、行政機關、審判機關、檢察機關和上述機關的派出機構。第四條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依法進行的信訪,受法律保護。
信訪活動必須遵守憲法、法律、法規和政策的規定,不得損害國家、社會、集體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權益。第五條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進行信訪活動,應簽署(告訴)真實姓名(名稱)、通訊地址或工作單位。第六條受理信訪是全省各級國家機關及其負責人的職責。國家機關應當做好信訪工作,依法保障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民主權利和合法權益。第七條處理信訪,必須遵循以下原則:
(一)分級負責,歸口辦理;
(二)實事求是,深入調查研究;
(三)重事實、重證據,按法律、法規和政策辦事;
(四)積極主動,就地解決;
(五)解決實際問題和思想教育相結合。第八條各民族公民都有使用本民族語言文字進行信訪的權利。信訪涉及民族問題的,應當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族區域自治法》和有關法律、法規、政策的規定處理。第二章機構與職責第九條縣級以上國家機關必須設立信訪工作機構,配備工作人員;鄉、民族鄉、鎮國家機關必須有承辦信訪工作的專(兼)職工作人員。
各級國家機關應當選擇政治堅定、作風正派、廉潔奉公、聯系群眾,有一定法律、政策和文化水平的人員從事信訪工作。
各級國家機關應當為信訪工作提供必要的條件。第十條各級國家機關應加強對信訪工作的領導,要有一位負責人主管信訪工作,經常進行檢查指導。
各級國家機關應建立、健全處理來信和接待來訪制度。第十一條國家機關的信訪工作機構是代表國家機關處理信訪的專門機構,其職責是:
(一)代表國家機關受理信訪;
(二)承辦上級機關或同級領導機關及其負責人交辦、轉辦的信訪案件;
(三)綜合研究信訪情況,及時為領導機關及其負責人提供信訪信息;
(四)宣傳法制、政策,為信訪人提供法律、政策咨詢;
(五)向有關機關和下級機關轉辦、交辦信訪案件;
(六)依法查處重要信訪案件;
(七)協調有關機關對信訪案件的處理;
(八)督促、檢查、指導本地區、本系統的信訪業務。第三章受理范圍第十二條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設機關受理本行政區域內的下列信訪:
(一)對政治、經濟、教育、科學、文化、衛生、民政、民族工作的重大事項的意見和建議;
(二)對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設機關通過的決定、決議,制定、批準的地方性法規的意見和建議;
(三)對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設機關的工作和人民代表大會代表、常設機關組成人員的批評、意見和建議;
(四)對人民代表大會代表、常設機關組成人員及常設機關工作人員違法失職行為的控告或檢舉;
(五)對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選舉、任命、批准任命人員和其他國家工作人員的違法失職行為的控告或檢舉;
(六)對人民政府、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工作的批評、意見和建議;
(七)屬於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設機關職權范圍內的其他問題。第十三條地方各級人民政府受理本行政區域內的下列信訪:
(一)對政治、經濟、教育、科學、文化、衛生、體育事業、城鄉建設事業和財政、民政、公安、民族事務、司法行政、監察、計劃生育等行政工作的批評、意見和建議;
(二)對人民政府制定的規章和發布的決定、命令的意見和建議;
(三)對人民政府及其所屬部門工作的批評、意見和建議;
(四)對人民政府及其所屬部門所作的處理決定不服的申訴;
(五)對人民政府及其所屬部門的工作人員違法失職行為的控告或檢舉;
(六)屬於人民政府職權范圍內應當受理的其他申請、控告或檢舉。

㈧ 如何對信訪維穩工作進行有效防控

一、狠抓防控體系,築造嚴實的信訪維穩「防火牆」
(一)完善鄉(鎮)、村信訪網路建設,充分發揮「網路聯動」作用。鄉鎮要健全完善信訪辦、涉農問題調處辦的職能作用,確保人員、辦公場所、經費和制度的落實。村委會要在原有人民調解委員會和配有民調員的基礎上,再設立涉農問題代理處,從村民中選取威望高、責任心強的代表擔任涉農問題聯絡員。在信訪業務上,鄉信訪辦要對村級聯絡員加以培訓指導,幫助基層更好地發揮信訪信息預警的作用,發揮及早調解或緩和矛盾糾紛的作用,發揮協助處理重要信訪問題的作用,發揮宣傳信訪政策法規的作用,發揮代理群眾信訪問題,減少重復訪、集體訪、越級訪以及群眾人力財力耗費的作用。
(二)健全鄉(鎮)、村技術防控體系,充分發揮「天網監督」作用。鄉鎮及村一級要大力發揮技術防控的作用,要把技防建設作為抓好維穩工作的一項重大舉措來抓。堅持主動治安,能動維穩,著力構建人防、物防、技防、心防相結合,以技防為制高點,以動態視頻監控系統為核心的「天網」治安防控體系,確保在重點路段、主要街道、主要出入口,中小學、幼兒園等重要單位和要害部位的電子監控率達100%。加快推進「技防進社區、進農村」,在有條件農村逐步建立視頻監控室。堅持「高清、規范、實效」標准,全面提升監控系統檔次,通過電子監控系統有效提高治安防控效能,進一步增強群眾安全感。
(三)加強鄉鎮、村維穩宣傳教育,充分發揮「法規育人」作用。鄉鎮、村要向廣大群眾對信訪維穩法律法規知識多宣傳、多解釋,對維護社會穩定的方針、政策多講解,對中央一些涉農政策多宣傳,要用法律知識教育讓廣大群眾,讓廣大群眾在思想上自覺地維護地方的和諧與穩定。鄉村幹部要在深入走訪村居農戶的基礎上,採取集中座談、面對面宣講等形式,廣泛宣傳當前鄉鎮的維穩形勢,突出維穩政策教育、人民團結教育、社會法制教育。通過宣傳教育使廣大群眾樹立大局意識,把群眾的思想凝聚到鄉、鎮黨委、政府的維穩事業上來。要多開展一些「聽民聲、解民憂、辦實事」等形式活動,以活動為載體,帶著真心、真情為民解憂解難,用真情實意打動群眾、教育群眾,使廣大居民群眾切實看到好處,得到實惠,感受到黨的關懷,感受到祖國大家庭的溫暖,從而自覺維護社會穩定。
二、突出糾紛處置,建立有力的糾紛化解「助推器」
(一)抓好隊伍建設,確保人民調解有力。在調解經費保障的情況下,以鄉鎮調委會為依託,逐步建立專職調解員隊伍,走調解專業化路子,使一批熱愛調解工作、熟悉調解技能,掌握相關法律知識的人員充實到調解隊伍,形成以專為主,專兼互補的調解隊伍陣容,更好地開展調解工作。就一個鄉鎮而言,具有一支專職調解隊伍,可以流動參與指導各村調解糾紛;可以應對鄉鎮重大、突發、特殊及積陳糾紛的解決;可以保證調解質量和調解公信力,助推調解工作深入開展。
(二)完善調處機制,確保人民調解有方。鄉鎮糾紛引患的復雜化,需要一套行之有效的調處機制來保障糾紛有序地排查和化解。從矛盾糾紛隱患的排查、調處到責任的落實、激勵獎懲、督查、會議、訴求表達等各方面都要形成制度,用制度作保障,對糾紛調處的行為方式進行規范管理,使糾紛隱患的預警、排查、調處各道程序都能有序開展,糾紛化解也能有方有法。
(三)強化責任領導,確保人民調解有位。一是加強領導。鄉縝和村級對調解工作要有專門領導負責,對重大矛盾糾紛主要領導要親自抓,負總責,對一般矛盾糾紛要實行領導包案制。二是強化責任。鄉鎮要建立由黨政一把手負總責,分管領導具體抓,綜治牽頭協調,法院、公安、司法、民政、土地、林業、城建、勞動等職能部門各負其責、相互配合,狠抓落實的工作機制。三是嚴格考評。鄉鎮將調解作為綜合治理中的單項工作,對各村、鄉直各單位進行年度工作考核,並層層簽訂目標責任書。四是實行獎懲。鄉鎮要每年一次對調解工作進行總結表彰,與村考核掛鉤,對調解工作做得好有受過表彰的調委會及調解員的村予以表揚,對調解工作做得差的村予以批評。
三、創新社會管理,優化高效的信訪訴求「伺服器」
(一)創新群眾服務平台。為進一步方便群眾,鄉鎮要根據情況建立信訪維穩中心和群眾工作站等機構,村級也應建立相應的部門;有條件的可開通書記、鄉長信箱和網上信訪系統,讓群眾及時就地反映訴求,確保信訪事項「事事有著落,件件有迴音」。規范信訪接待程序,定崗、定人、定責,堅持對每件信訪案件建立台賬,跟蹤進展情況,對已經案結事了的信訪案件整理歸檔保存。保持信訪接待全天候通暢,提高信息化工作水平;不斷完善分類受理辦理信訪事項的工作機制,提高信訪工作的質量和效率。
(二)拓展信訪服務渠道。鄉鎮要積極拓展信訪服務渠道,多舉並進解決群眾訴求,要用最直接的方式為群眾排憂解難。可以開通「民情直通車」、「民情熱線」等方式對群眾24小時信訪服務;可以實行班子領導大接訪,領導直接接待群眾來信來訪,堅持嚴格的「一崗雙責」,形成了人人抓信訪、人人有責任的信訪格局;也可以組織開展大走訪活動,組織幹部深入村組,傾聽群眾呼聲,積極為群眾辦好事實事,真心實意服務群眾。
(三)提升幹部服務水平。在鄉鎮信訪工作中,每位領導幹部即要心繫群眾又要善於做群眾工作,即要服務群眾又要努力提高對群眾的服務水平。在聯系群眾、服務群眾中培養和增進愛民、親民、為民的感情;在服務群眾中要真心不能假意,要公心不能有私心,要有作為不能亂為;在服務群眾中要自覺地把人民群眾的利益放在第一位,以維護群眾的利益作為出發點和立足點;在工作中體驗民情,服務中改善干群關系,提高服務水平。

㈨ 如何信訪最有效

法律分析:信訪人提出信訪事項,應當客觀真實,對其所提供材料內容的真實性負責,不得捏造、歪曲事實,不得誣告、陷害他人。准備好需要反映問題的材料。去上訪之前,一定要明白上訪的目的。自己一定要把上訪的材料准備好,最好把上訪的內容寫在紙上,這樣在陳述時會更清楚一些,更能夠達到上訪的目的。到信訪局(辦)進行上訪登記。來到信訪局(辦)上訪,在工作人員的引導下,要先進行上訪登記。登記的內容包括姓名、性別、籍貫、家庭住址、身份證號碼、事由等類別,填寫時要清清楚楚,內容要真實。按照工作人員的要求到指定的場所反映問題。一般來說,有時上訪的人是比較多的。工作人員會問你一些與你上訪有關的問題,你都要如實回答。然後,在工作人員的帶領下,按照工作人員的要求到制定的場所反映問題。在接訪人面前實事求是反映問題和表達訴求。一般來說,接訪的人可能是領導,也有可能是相關職能部門的工作人員。在和接訪人面對面溝通時,在接訪人面前要實事求是反映問題和表達訴求。按規定等待上訪的結果。你所反映的問題和表達的訴求,接訪人會認真對待,並且還會做好記錄的,當然也會解決你的正當要求。但是,有關職能部門在處理這些問題時,會有一段時間過程的,當然不會讓你等得很久。所以,你必須按規定等待上訪的結果。遵守國家法律、遵守上訪紀律。上訪,必須在國家法律法規和國家政策范圍內依法上訪,上訪千萬不要無理取鬧,更不要惡意上訪。要相信國家,要相信黨和政府會幫你解決問題,會給你一個滿意的回答。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信訪條例》

第十四條 信訪人對下列組織、人員的職務行為反映情況,提出建議、意見,或者不服下列組織、人員的職務行為,可以向有關行政機關提出信訪事項:(一)行政機關及其工作人員;(二)法律、法規授權的具有管理公共事務職能的組織及其工作人員;(三)提供公共服務的企業、事業單位及其工作人員;(四)社會團體或者其他企業、事業單位中由國家行政機關任命、派出的人員;(五)村民委員會、居民委員會及其成員。對依法應當通過訴訟、仲裁、行政復議等法定途徑解決的投訴請求,信訪人應當依照有關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程序向有關機關提出。

第十九條 信訪人提出信訪事項,應當客觀真實,對其所提供材料內容的真實性負責,不得捏造、歪曲事實,不得誣告、陷害他人。

㈩ 廣東省信訪條例

第一章總則第一條為了保持國家機關同人民群眾的密切聯系,暢通信訪渠道,監督和促進國家機關及其工作人員改進工作,維護信訪人的合法權益,維護信訪秩序,維護社會公平正義,根據憲法、有關法律和國務院《信訪條例》的規定,結合本省實際,制定本條例。第二條本條例適用於本省各級國家機關的信訪工作和信訪人的信訪活動。
本條例所稱信訪,是指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採用網路、書信、傳真、電話、簡訊、走訪等形式,向國家機關反映情況,提出建議、意見或者投訴請求,依法由有關國家機關處理的活動。
本條例所稱信訪人,是指採用本條第二款規定的形式,向國家機關反映情況,提出建議、意見或者投訴請求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
本條例所稱國家機關,包括本省各級人民代表大會、縣級以上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各級人民政府、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工作部門、各級人民法院、各級人民檢察院。第三條信訪工作應當遵循下列原則:
(一)屬地管理、分級負責,誰主管、誰負責;
(二)訴訪分離、分類處理;
(三)依法、及時、就地解決問題與預防、疏導教育相結合;
(四)公平、公正、公開、有序、便民。第四條信訪事項發生地的有關國家機關應當根據信訪事項的性質和各自的職責分工受理和辦理信訪事項。
信訪事項發生地與信訪人戶籍所在地或者經常居住地不一致的,信訪人戶籍所在地或者經常居住地有關國家機關應當配合信訪事項發生地有關辦理單位做好信訪人的解釋疏導等工作。第五條國家機關應當堅持群眾路線,暢通信訪渠道,傾聽人民群眾的意見、建議和要求,根據具體情況採用對話、說理、協商、調解、聽證等方式辦理信訪事項,及時、就地解決問題。第六條省、地級以上市、縣(區、縣級市)應當建立信訪工作協調機制,發揮綜合協調、組織推動、督導落實等作用,研究處理信訪突出問題。第七條縣級以上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應當設立或者確定負責信訪工作的機構,履行信訪工作職責。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設立信訪工作機構,履行信訪工作職責。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工作部門及鄉(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應當按照方便信訪人、有利於工作的原則,確定負責信訪工作的機構和人員,負責相關信訪工作。
各級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應當根據需要設立或者確定負責信訪工作的機構,負責相關信訪工作。第八條國家機關應當選派公正廉潔、責任心強,具有相應的法律知識、政策水平和群眾工作經驗的人員從事信訪工作。
國家機關應當建立信訪工作人員培訓、交流、激勵機制,提高信訪工作人員的能力和水平。第九條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應當協助國家機關做好相關信訪工作。
企業事業單位、人民團體和其他社會組織應當協助國家機關做好涉及本單位的信訪工作。
新聞媒體應當加強對信訪相關法律法規的宣傳,引導公眾依照法定程序和渠道反映訴求、維護權益。第二章信訪人的權利和義務第十條信訪人有權依照法律、法規規定的方式和程序向有關國家機關提出下列信訪事項:
(一)對有關地方性法規、規章和其他規范性文件、國家機關工作、國家工作人員的建議、意見;
(二)對國家工作人員職務行為的投訴;
(三)不屬於訴訟、仲裁、行政復議等法定途徑解決的訴求。
對涉及法律法規授權的具有管理公共事務職能和提供公共服務的企業事業單位及其工作人員、人民團體或者其他社會組織中由國家行政機關任命或者派出的人員、居民委員會或者村民委員會及其成員的職務行為的信訪事項,信訪人可以向有權處理的行政機關提出。第十一條信訪人在信訪活動中享有下列權利:
(一)了解信訪工作制度和信訪事項的辦理程序;
(二)要求信訪工作機構提供與其提出的信訪事項有關的咨詢;
(三)對與信訪事項有直接利害關系的信訪工作人員提出迴避申請;
(四)向辦理機關查詢本人信訪事項的受理、辦理情況並要求答復;
(五)要求對個人信息和隱私、商業秘密予以保密;
(六)依法提出復查、復核申請;
(七)法律、法規規定的其他權利。第十二條信訪人在信訪活動中應當依法履行下列義務:
(一)遵守社會公共秩序,不得損害國家利益、社會公共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權利;
(二)提出的信訪事項客觀真實,不得歪曲、捏造事實誣告、陷害他人;
(三)依照法律、法規規定的方式和程序進行信訪活動;
(四)法律、法規規定的其他義務。

熱點內容
民法上的時效是指 發布:2025-01-23 04:38:28 瀏覽:31
刑事訴訟法簽字 發布:2025-01-23 04:32:04 瀏覽:933
洪公法院 發布:2025-01-23 04:30:23 瀏覽:972
最高法院適用民事訴訟法的解釋 發布:2025-01-23 03:30:20 瀏覽:940
司法中打架 發布:2025-01-23 03:18:00 瀏覽:895
鐵路法法律法規 發布:2025-01-23 03:03:11 瀏覽:403
農業發展公司管理規章制度範本 發布:2025-01-23 02:40:29 瀏覽:507
新婚姻法夫妻共同財產司法解釋 發布:2025-01-23 02:26:07 瀏覽:293
初中籃球競賽規章制度 發布:2025-01-23 02:12:16 瀏覽:258
南通十大律師 發布:2025-01-23 01:41:49 瀏覽:6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