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規百科 » 梧州騎樓條例

梧州騎樓條例

發布時間: 2022-06-21 05:06:12

『壹』 擁有中國最大的騎樓城,央視都來取過景,梧州為何依舊鮮為人知

廣西是一個比較著名的旅遊城市,位於中國的東部,廣西的旅遊資源也非常豐富,所以會吸引非常多的遊客前來旅遊。廣西的歷史非常悠久,可以追溯到2000多年以前。我們在廣西可以看到非常多的風景名勝,還有各種各樣的田園風光,還有非常罕見的廣西騎樓建築,這些都非常值得人去參觀。

廣西是一個大城市,它的地理位置比較尷尬,而且裡面有非常多的旅遊景點,基本上遊客們在大眾景點旅遊結束之後,就不會再想要去一些小眾的景點了。一是時間不夠,二是了解不夠。因為他們不知道那裡到底有什麼好玩的,值不值得去。雖然央視還有各家電視台都來取過景。但是奈何宣傳力度太弱,所以很少人會知道這個地方。

『貳』 什麼是騎樓建築

可以網路搜索廣西梧州騎樓城圖片,那種風格的就是騎樓。說得通俗點,就是建在路邊的建築,建築的二樓以上都往路邊伸出遮蓋著路邊的人行道,路人逛街時可以什麼時候都在人行道上而不怕下雨太陽曬,建築好像是騎在人行道上,所以叫騎樓。

『叄』 梧州騎樓文化的地域特色

其實也沒有什麼。

『肆』 梧州騎樓城歷史

梧州市是一座有著2100多年悠久歷史的古城。古為百越之地,廣信、蒼梧是古稱。漢高後 五年(公元前183年)南越王朝設蒼梧王城。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設置蒼梧郡(因梧州多刺 桐樹,又稱蒼梧花,故以花名定郡名)。公元621年,(唐武德4年)改郡治為州治,將蒼梧改 為梧州,是梧州得名之始。明成化六年(1470年),明憲宗在梧州創設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總督 府,轄廣西、廣東,梧州成為兩廣政治、軍事中心。民國10年(1921年)始稱梧州市。1927年 梧州市政府成立,梧州為廣西最早的省轄市。漢武帝初年,曾於梧州及今廣東封開縣一帶設廣 信縣(屬交州蒼梧郡)。後來,廣信以西稱廣西,廣信以東稱廣東,兩廣因此而得名。梧州, 青山環抱,綠水瀠繞,物產豐富,氣候宜人。宋代詩人蘇東坡於紹聖初(公元1094年)曾 路過梧州賦詩曰:「九嶷聯綿屬衡湘,蒼梧獨在天一方。孤城吹角煙樹里,落日末落江蒼 茫。」後來,蘇東坡奉赦回朝,又一次重遊梧州桂江,吟出了「我愛清流頻擊楫,鴛鴦秀水世無 雙」的著名佳句。 梧州市地處珠江流域中游,毗鄰廣東,臨近港澳,背靠廣闊的大西南。匯桂江、潯江、西江於 一處,交通方便,水運發達,商賈雲集,遊客如雲,是華南著名的商埠,有「小香港」之稱, 歷來是廣西各地及雲、貴、川等地貨物的集散地,是廣西通往香港最便捷的通道。 蒼梧縣位於廣西東部,潯桂兩江匯合地區,環抱桂東中心城市梧州市,「瑤連五嶺,總納三江」,素有「廣西水上門戶」之稱,全縣轄17個鎮、243個行政村,土地面積4273平方公里。2001年末總人口66.5萬人,有耕地3萬公頃,林地34萬公頃。 蒼梧歷史悠久,人傑地靈,上古為虞舜巡遊之地,秦漢已建立郡縣之制。在當代,為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李濟深的故鄉。 秦朝縣地屬桂林郡(一說屬南海郡)。漢初趙佗(南越武帝)封其宗人越光為蒼梧王,治廣信。漢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置廣信縣(今巷梧縣及梧州市全境),縣治廣信城(今梧州市 )。元封五年(公元前106年),置猛陵縣(今人和鎮、嶺腳鎮地),縣治猛陵(今人和鎮孟陵村)。廣信、猛陵兩縣隸蒼梧郡。三國吳天紀四年(280年),由廣信縣分置新寧縣(今大坡鎮、廣平鎮地),縣治大城村(今大坡鎮城村)。同年,由廣信縣分置農城縣(今龍圩鎮、新地鎮);新寧縣改名寧新縣。東晉時農城縣改名遂城縣。廣信、猛陵、遂城、寧新4縣同隸蒼梧郡。到南北朝建制不變。 隋開皇三年(583年),廣信縣更名蒼梧縣。同年撤寧新縣並入蒼梧縣。十九年遂城縣改名戎城縣。大業三年(607年),撤猛陵縣並入始安郡豪靜縣。蒼梧縣、戎城縣同隸蒼梧郡。蒼梧縣為蒼梧郡治所。唐武帝四年(621年),復置猛陵縣,更名為孟陵縣。孟陵縣、戎城縣隸藤州。光化四年(901年),戎城、孟陵兩縣改隸桂州,蒼梧縣隸梧州,為州治所。到五代建制不變。 宋開寶四年(971年),撤孟陵、戎城兩縣並入蒼梧縣。熙寧四年(1071年),戎城改稱戎圩鎮。巷梧縣隸梧州,為州治所。此後到民國,除隸屬變遷外,蒼梧縣名及建置基本不變。 1950年1月10日,蒼梧縣人民政府成立,與梧州市分治,隸梧州專區。1951年隸容縣專區,縣人民政府仍駐梧州市,1952年6月遷龍圩鎮(即戎圩鎮)。1984年2月始隸梧州市。

『伍』 什麼是騎樓城

梧州是一個具有相當深厚歷史積淀的城市,有二千多年的建城歷史。河東老城區連綿成片、極富文化內涵的騎樓,由梧州獨特的地理位置、歷史文化背景熔鑄而成,它是梧州一個美麗的縮影,也是一部深刻記載昔日梧州風土人情的活字典。
臨街店鋪二樓以上部分凸出來,二樓罩著的空間成為人行道,遠遠看去,像「騎」在人行道上一樣,這就是具有嶺南建築特色的「騎樓城」。
【同期聲 梧州市民 黃伯:它可以擋風雨遮太陽,具有嶺南風情的特色,融入了西方的建築藝術,又有地方的特點,梧州就有這樣的一個地方。】
梧州素為廣西水上門戶,上個世紀20年代後,原來的坊式房已不能滿足日益繁榮的商業發展的需要,騎樓逐漸取而代之。
【同期聲 梧州市民 黃伯:以前的騎樓城雖然具備有一定規模,已經形成屬於騎樓的格局,但是由於過去年深日久,古代的繁華商城到底還是有點失色了,年代久遠了顯得有點破舊。雖然它的建築還是比較完整比較好比較堅固,但是顏色變了,所以當時(騎樓城)就不那麼明亮了,有點灰暗,不那麼絢麗了。經過市政府的重視,加以修葺之後,稍微修葺到現在都那麼漂亮,最近還聽說要更進一步美化它。】
在騎樓的外觀上,可以看到許多有代表性的中國建築語言:花窗、磚雕、牌坊等,都十分精巧,另外,由於梧州是廣西最早的港口開放城市,受外來經濟文化影響大,所以騎樓的西化痕跡也較濃,如羅馬柱、圓拱形窗、穹雕等等,都是典型的西方建築語言。
2003年6月,梧州市的「三百項目」大會戰正式打響,梧州老成區的改造工作也隨之展開,本著修舊不守舊的思路,突出梧州騎樓的原貌、體現廣西騎樓的風
格、薈萃世界騎樓的經典,梧州市政府也對騎樓城進行了改造和重新修葺。如今,中西文化在騎樓上水乳交融、和諧共存,凝聚著歷史的滄桑,至今仍散發著文化的魅力。也成為了梧州市民休閑散步和外地遊客旅遊購物的好去處。

『陸』 騎樓的各地騎樓

廣州
德政南路139號是代表。這種騎樓體現了南方傳統民居的特色,底層沿街挑出,長廊跨越人行道,樓層正面牆上並排開著兩至三扇窗,立面基本無裝飾。
騎樓就是近代典型的商業建築。它是西方古代建築與中國南方傳統文化相結合演變而成的建築形式。不僅適應嶺南亞熱帶氣候,而且有更突出的商業實用性。通常是樓下做商鋪,樓上住人。
最早的騎樓出現於清朝末年,廣州的一德路、聖心教堂(石室)一帶。騎樓這一新鮮事物,引起了建築界的極大興趣,有人考究,騎樓引進了地中海國家的「卷廊」建築特色,因為那裡也是高溫多雨,蒸曬酷熱,那裡的建築都有寬闊的廊道。但也有人不以為然,認為這是早期的干欄式建築的發展和改進。爭論歸爭論,嶺南的建築師好就好在講究實際,不是全盤照搬,把西方建築與嶺南傳統建築結合,演變為這種富有嶺南特色的騎樓,從此在廣州大行其道,並傳到兩廣和閩南,成為嶺南商業街市的一特有建築。
在全國各地的騎樓里,廣州騎樓形式多樣,保存完整,是粵派騎樓的代表,其形式大概有仿哥特式﹑南洋式﹑古羅馬券廊式﹑仿巴洛克式﹑現代式和中國傳統式,比較出名的有上下九,北京路。
汕頭

汕頭騎樓的建造汲取了外廊式建築許多處理手法,在街道和店鋪之間形成一個連續的有遮蔽的交通空間,非常適合本地炎熱、多雨、多台風的氣候特點。
汕頭騎樓始建於二十年代,建築形式顯然受到歐陸風格的影響,是在特定地理環境、傳統文化及外來因素等影響下而逐漸形成的一種建築類型。其典型代表是小公園的沿街騎樓。小公園及周邊的安平路、昇平路、國平路等街道形成放射狀分布,是汕頭「百載商埠」的歷史見證。
小公園片區的騎樓和街路,基本仿造巴黎街區樣式,呈扇形放射狀分布;加上兩側的舊街坊「四永一昇平」,東部的舊「鹽埕頭」、北面的紅亭、南面的「汕頭港」,形成了具有20世紀30年代建築特色的繁華商業區、居民區。片區內的百貨大樓高7層,前身是1932年華僑集團集資創辦的「南生公司」,為解放前汕頭第二高樓,是老汕頭的標志性建築及小公園的象徵之一。
惠州
水東街位於惠陽縣城(今惠城區橋東街道辦),東西走向,東接惠新西街,與水東南路互交,西接東新橋,全長730米,寬14-18米,始建於北宋元豐年間(1078-1085)。據《惠州市城市建設志》記載:「1928年改建的水東街保留較為完整,建有劃一的騎樓,使整街兩邊成兩條長廊。騎樓上住人,下為人行道,雨天行人不憂雨。」當時,惠州的工商業都集中在水東街,水東街因此被稱為「旺地」。
抗戰初期,日軍侵襲惠州,一把火燒掉大半條街及200餘間騎樓店鋪。1941年水東街又一次遭日軍破壞。從那以後,老街就不如往日了。抗戰勝利後,惠州交通迅速恢復,電訊暢通,各商號相繼復業,僑匯源源而來,洋貨大量湧入,江面上往來於惠州與香港、澳門、廣州之間的船隻秩序井然,載出當地的大米、土產,運進英國、美國、德國等國生產的印花布、洋火、洋釘、鍾表、煤油等。從東江上運來的貨物在東新橋下的碼頭交易,由搬運工從船上搬運到騎樓的貨棧。東新橋碼頭邊,金鋪、布行、當鋪林立;小茶室、粥粉店、雲吞店繁多,通宵達旦營業;批發糧油店、綢緞布匹店、私人診所、教堂、影相館齊備,煙館、賭館相繼興起。騎樓鱗次櫛比,貨物琳琅滿目,讓人目不暇接。水東街上一派繁忙。談生意的商人和沿街叫賣的商販共同譜寫了當年水東街的繁華。
據《惠城文史資料》記載,當年水東街上有上百家商號,較有名的有:宏泰布店、永泰布店、大眾商店、亞東蘇杭店、恆升蘇杭店、廣壽堂葯材店、怡和隆煙絲店、益生隆、全和五金店、天成金店、黃惠和金店、瑞成陶瓷店、裕昌雜貨店、東益咸魚店、順安山貨店、大德土紙店等。
東莞
東莞作為歷史文化名城,離不開傳統的東西附麗。騎樓建築由獨特的中外歷史文化背景熔鑄而成,曾在20世紀三十年代盛極一時,不僅記載著東莞昔日的風土人情,而且在20世紀嶺南建築史上曾經記下了濃墨重彩的一頁。
騎樓主要分布在振華路、大西路、和平路、維新路、中山路、中興路等。為配合城市發展而進行的舊城改造,平定里、平樂坊等已被拆除,振華路上的幾十米范圍騎樓很多也被拆或損毀。關於騎樓的保護和發展、城市的經濟發展與歷史文物保護問題再次引起人們的討論。
湛江
廣東省湛江市赤坎區,有個歷史韻味濃郁的老街區,主要由民主路、民族路、民權路、民生路所組成,故稱「三民」街區。該街區位於古埠赤坎區舊城東南部,與幸福路、和平路、大眾路、大同路、民主路連成一片,呈梯字形,方圓約1平方公里,擁有100多間建築風格各異的商鋪樓宇,為赤坎商旅文化保護區。分布在大眾路、和平路、幸福路和民主路的聯體騎樓屋,中西合璧,廳堂貫通,拱廊直檐,遮陽避雨,下鋪上宅,商住兼容,是涵容歐陸南洋風情的騎樓街。 這些騎樓屋建築大多始建於1920年代,是當時嶺南地區的城市商業街市一大特色建築,是西方建築與嶺南建築的有機結合。20年代,赤坎港埠商業發展迅速,來往商船絡繹不絕,為適應當時經濟發展要求,在政府的主導下進行填海造地工程,到30年代初,已建成現存的騎樓建築群。街區內騎樓建築群主要在福建街、和平路及「三民路」(民族路、民主路、民權路)一帶,總長約1300米,多為磚木二層平頂結構,下店上宅,其最大特色在於臨街的騎樓部分既是道路向兩側擴展,又是鋪面向外部延伸,人們行走在騎樓下,既可遮風擋雨,又可躲避烈日,適應當時人們以步行為主、嶺南氣候多變的環境條件。
開平
江門赤坎騎樓有近600座。特別是堤西路、堤東路、中華路、牛圩路等幾個路段幾乎都由騎樓組成。堤西路的建築最為壯觀,構造也極為講究,絕大部分是一樓一項,各式的西洋屋頂壁面後,是傳統中式「金」字型瓦項。有的騎樓高達3層,長達40m-50m,其代表作為景輝樓。沿堤西路向里走,中華路等路段的騎樓樓頂裝飾逐漸簡單,牛圩路的騎樓多為兩層樓頂的裝飾也比較簡單。在沿堤聳立的騎樓群中司徒氏圖書館和關氏圖書館兩處雕樓夾雜於騎樓群間特別引人注目。
高州

高州的騎樓歷史悠久,形式獨特,主要分布於中山路,西關路,南華路等商業繁華的地區,其中高州中山路的騎樓在粵西地區最為經典!高州的騎樓其高度普遍不是很高,一般都是2層到5層,底層是商鋪用的,上層就住人。高州騎樓大部分都是建於清末民初,是很典型的嶺南的民國騎樓。雖然,歷史時代久遠,但保留下來的精品不少。
信宜
太平御覽《郡國志》曰:竇州(今廣東省信宜市)悉以高欄為居,號曰干欄。「干」「稻梗」的意思,「欄」是「房屋」之意。「高」應解釋為高屋了。《郡國志》說:竇州都是以干欄屋作為居住。古越族的桿欄式建築未知怎樣,但也有學者把一種別於西式騎樓的磚板木街鋪稱謂桿欄式騎樓。
現存的實物所知,嶺南清代以前的騎樓以磚木混合為主要建築材料,主要是兩層建築,一般都由若干木樑、圓木、木板組成,一般桿欄式騎樓,闊窗窄門,上層多是木建築的廊橋、板牆,樓頂敷瓦於椽間,冬暖夏涼,去潮快,完全符合桿欄式建築特點。 梧州
梧州素有「百年商埠」之稱,是昔日嶺南經濟、文化、政治中心,騎樓是昔日梧州繁榮的標志。梧州騎樓文化已經成為當地一道亮麗風景線,曾被選入《正大綜藝》節目。梧州已修建好防洪堤,每年屢遭洪澇災害影響的現象已成為歷史,但騎樓這一獨特的建築風格已作為歷史的見證保存下來。現存騎樓街道22條,總長7公里,最長的達2530米,騎樓建築560幢,其規模之大、數量之多,國內罕見,是名副其實的「中國騎樓博物城」。以鐵環、水門為建築特色。
騎樓街主要分布在大東上路、大東下路、阜民路、大同路、中山路、竹安路、五坊路、沙街、九坊路、南環路、大中路、民主路、建設路、大南路、小南路、四坊路、桂林路、桂北路、北環路等街道上。
北海
北海老街——珠海路是一條有一百多年歷史的老街,始建於1883年,長1.44公里,寬9米,沿街全是中西合 璧騎樓式建築。這些建築大多為二至三層,主要受19世紀末葉英、法、德等國在我市建造的領事館等西方卷柱式建築的影響,臨街兩邊牆面的窗頂多為卷拱結構,卷拱外沿及窗柱頂端都有雕飾線,線條流暢、工藝精美。臨街牆面部不同式樣的裝飾和浮雕形成了南北兩組空中雕塑長廊。這些建築臨街的騎樓部分,既是道路向兩側的擴展又是鋪面向外部的延伸,人們行走在騎樓下,既可遮風擋雨又可躲避烈日;騎樓的方形柱子粗重厚大,頗有古羅馬建築的風格。
玉林城區
玉林容縣城區雖然在不斷擴大,新建了許多街道,但至今最熱鬧的商業街道仍然還是具有清末民初風格、以騎樓式店鋪為主要特色的西大街和西上街、新北街。此外,金珠街和楊梅鎮的楊梅圩也是騎樓街的典範。據《容縣志》記載,長500米共200多間店鋪的楊梅圩創建於清朝康熙中期,距今約三百年,光緒年間曾重修,至今仍保留著整條騎樓式街道的格局,成為容縣鄉鎮舊圩市一景,是一個頗具旅遊開發價值和歷史文化品位的資源,它一直吸引著人們的眼光。
玉林楊梅鎮
此外,在美麗的梅江河畔,也有一條約500米長,坐落在容縣楊梅鎮的騎樓老街顯得有些冷清寂靜,街道兩旁的騎樓已稍有破爛,牆壁有些脫落,露出一塊塊青磚,牆上用漆寫的字已經模糊,一些現代式的樓房鑲嵌在這條老街,「點綴」著這里的古典。這是歲月給這條老街留下的斑駁痕跡。
走進這條老街,記者很難與繁榮熱鬧等字眼聯系起來,然而,這條飽經滄桑的騎樓老街,曾經是整個楊梅鎮最繁榮喧囂的圩街。
梅街騎樓 的房子寬度一般為3~5米,縱深30~80米,房子高度為二層樓,也有三層的。二樓及二樓以上的正面牆體也多為木板,木窗,也有青磚牆、木窗結構的,為了節約建房資金和用地,房子與房子之間共用一堵牆,楊梅街最古老的騎樓已經有200多年歷史,有800多人如今居住在這條老街。
1995年,楊梅鎮獲評為全國小城鎮建設試點鎮,隨著綠蔭城的開發,水運的沒落,昔日繁華的楊梅圩逐漸蕭條,那種每逢圩日人來人往、熙熙攘攘的景象在人們的記憶里漸行漸遠。 海口
海口騎樓作為「中國歷史文化名街」是海口市一處最具特色的街道景觀。其中最古老的建築四牌樓建於南宋,至今有700多年歷史。2009年6月10日,首屆「中國歷史文化名街評選推介」活動在北京揭曉,海口騎樓老街榜上有名。海口騎樓老街以其唯一性、獨特性榮獲首批十大「中國歷史文化名街」稱號。
初建於1849年的海口騎樓老街是現今國內騎樓建築保留規模較大、保存基本完好、極富中西特色的歷史文化街區。集中分布在海口市龍華區和美蘭區的中山路、得勝沙路、新華路等。柱廊相連、騎樓相依的建築群佔地面積約2.5萬平方米,騎樓式建築達600餘座,中山路沿街兩旁保留的騎樓樣式最多,約有39座。這些騎樓,或中國傳統式,或歐亞混合的文藝復興式、巴洛克式,或獨特的海口南洋式。
文昌
文南路
海南僑鄉文昌市文南老街形成於清末民初,帶有濃郁的中西合璧式南洋騎樓風格,是海南省最具特色的古城鎮建築之一。文南街是文城鎮商業經濟的發源地,也是文城發展的縮影,有著豐富的人文景觀和文化內涵,大部分建築為騎樓,是文城較繁華的商業街,為海南第三大騎樓群。
勝利街
文昌市鋪前鎮勝利街南洋風格的騎樓,是海南第二大騎樓老街,僅次於省城海口騎樓老街。這里有100多歷史的騎樓老街,南洋風情的騎樓建築。
騎樓是我國廣東,海南,廣西,福建等沿海僑鄉特有的南洋風情建築,都是當年華僑從南洋返鄉所建。 泉州
泉州南北大街後改稱「中山路」。老城區最著名的街道中山路本身也是老城區最著名的街道。它形成於上世紀二三十年代,沿街廊柱式騎樓濃縮了南洋式建築精華,正所謂「南國多雨天,騎樓可避風」,是我國僅有、保存最完整的連排式騎樓建築商業街。「東西兩座塔,南北一條街。」後一句說的是泉州的中山路。「南國多雨天,騎樓可避風。」中山路濃縮南國建築風格,是我國僅有,保存最完整的連排式騎樓建築商業街。
在長達2500多米的街道上,它那騎樓式建築是閩南文化和東南亞文化相結合的產物,體現著泉州僑鄉人民和海外僑胞共同珍視的歷史價值和情感色彩。
泉州中山路形成歷史悠久,至上世紀20年代修建成列柱式騎樓建築,全長約2.5公里,蘊含著豐富的建築文化,既結合泉州民居的傳統特色,又融入海交文化的建築精華,是歷史上中西合璧的成功範例,具有很高的藝術價值和學術價值,於2010年5月14日,泉州中山路入選中國十大歷史文化名街。

『柒』 梧州市騎樓城建立於那年

1897年開埠後,梧州成為廣西的商業中心。上世紀二十年代,梧州商埠局拆古城牆、拓寬街道,原來的坊式房逐漸被騎樓取代,在河東老城區留下連綿成片的騎樓群。22條原汁原味騎樓長街上,560座中西文化水乳交融的傳奇建築,薈萃中外經典設計的騎樓。騎樓街士賈雲集,最風光時街上有大小商號1500多家,造就了上萬富商,人稱「千年嶺南重鎮,百年兩廣商埠」。 從梧州騎樓的外觀上,可以看到當時許多有代表性的中國建築語言,如花窗、磚雕、牌坊等。梧州的騎樓普遍在二樓外牆有一鐵環和水門,這是梧州水都的標志。過去,洪水上街時,市民並不驚慌。水到門口,墊幾塊磚,繼續做生意、打牌、摸麻將。水到二樓時,市民將船系在樓柱上的鐵環,從窗口或水門上下船進出。

麻煩採納,謝謝!

『捌』 騎樓城的騎樓城的商住標志

梧州的騎樓建築主要是前鋪後宅,下鋪上宅、住商合一。樓下是人行交通通道,騎樓建築柱廊外側是車輛交通通道。一般採用鋼筋混凝土結構,柱間距一般為3米到5米左右。頂飾、陽台、柱頭等形式各異,或莊重大方、或精巧別致,或典雅高貴。浮雕、羅馬柱、園拱形窗,融合了中國傳統風格和歐洲古典建築風格。從梧州騎樓的外觀上,可以看到當時許多有代表性的中國建築語言,如花窗、磚雕、牌坊等,都十分精緻,其功能和藝術達到了相當高的水平。走進騎樓城,如同走進了騎樓博物城。在這里,體現水都風韻的清水牆,西式風格的鐵欄觀景陽台;西化痕跡較濃的羅馬柱、圓拱形窗;梧州特有的水門和拴船鐵環等建築構件被突出表現於立面之中。
梧州騎樓城地處兩江交匯處,常年受洪水的襲擊,居民為應付河水上漲時出入方便和系船專用,就出現了水門和騎樓柱上的鐵環。在靠近河邊或其它低水位街道的騎樓磚柱,建造時預埋鐵環,作為洪水浸淹街道時栓船之用。低水位騎樓臨街二樓以上窗戶為門式,以備洪水期從此上下船。這個特點是國內騎樓唯一的。過去,洪水上街時,市民並不驚慌。水到門口,墊幾塊磚,繼續做生意、打牌、摸麻將。水到二樓時,市民將船系在鐵環,從窗口或水門上下船進出。
在騎樓博物城,隨處可見牆面上蘊涵中國傳統文化的灰雕藝術。在大南路騎樓城牆上,一幅浮雕為「連年有餘」,蓮池下面游著兩尾鯉魚;另一幅浮雕展示的是一棵松樹下有四隻白鶴,其寓意為「松鶴長春」;有寓意為「平平安安」的寶瓶;在龍母太廟廣場的雕刻上有「鯉魚跳龍門」,等等。
女兒牆是騎樓城建築裝飾構件中最溫婉的名字。騎樓屋頂半人多高、臨街而立的矮牆就是女兒牆。女兒牆的來歷非常有趣,在古代時,大戶人家由於受封建禮教的束縛,為了不讓自己的女兒隨便出門,在屋頂和牆垣上特意建造了一堵牆,而女孩子們在足不出戶的情況下,卻又禁不住外面世界的精彩和誘惑,於是便悄悄地攀上屋頂或高牆上,隔著那道矮矮的防護牆向外眺望,久而久之,便被人稱作女兒牆了。這種屋頂臨街的矮牆,讓深閨的千金小姐在此俯視浮生俗世,不顯山不露水地綻放青春。偶爾抬頭的書生幸運地抓住這抹春色,一段浪漫故事便從此開幕了。

『玖』 騎樓城的介紹

騎樓城位於廣西梧州河東老城區,現存騎樓街道22條,總長7公里,最長街道達2530米,騎樓建築560幢,規模之大、數量之多,國內罕見。騎樓建築主要分布在大東上路、大東下路、沙街、大南路、小南路、四坊路、五坊路、九坊路、南環路、大中路、桂林路、桂北路、北環路、民主路、建設路、中山路等街道上。中國當代著名國學家、文化學者肖健指出,騎樓城是梧州近現代百年商貿繁華的歷史見證:梧州,坐落於潯、桂、西三江水口交匯處,地理位置得天獨厚,是嶺南文化和珠江文化的發祥地,古代珠江流域和嶺南地區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更成為了近、現代百年「兩廣商埠」、「水上門戶」。公元1897年,梧州被辟為通商口岸,逐漸發展成為珠江流域的著名商埠,開始興建騎樓建築,昔日的騎樓城商家雲集,最鼎盛時共有大小商號1500多家,造就了上萬富豪!

熱點內容
民法上的時效是指 發布:2025-01-23 04:38:28 瀏覽:31
刑事訴訟法簽字 發布:2025-01-23 04:32:04 瀏覽:933
洪公法院 發布:2025-01-23 04:30:23 瀏覽:972
最高法院適用民事訴訟法的解釋 發布:2025-01-23 03:30:20 瀏覽:940
司法中打架 發布:2025-01-23 03:18:00 瀏覽:895
鐵路法法律法規 發布:2025-01-23 03:03:11 瀏覽:403
農業發展公司管理規章制度範本 發布:2025-01-23 02:40:29 瀏覽:507
新婚姻法夫妻共同財產司法解釋 發布:2025-01-23 02:26:07 瀏覽:293
初中籃球競賽規章制度 發布:2025-01-23 02:12:16 瀏覽:258
南通十大律師 發布:2025-01-23 01:41:49 瀏覽:6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