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少數民族權益保障條例
① 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中哪些規定保障了少數民族權益
國家根據各少數民族的特點和需要,幫助各少數民族地區加速經濟和文化的發展。
各少數民族聚居的地方實行區域自治,設立自治機關,行使自治權。各民族自治地方都是中華人民共和國不可分離的部分。
各民族都有使用和發展自己的語言文字的自由,都有保持或者改革自己的風俗習慣的自由。
權利與義務
第三十三條 凡具有中華人民共和國國籍的人都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
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國家尊重和保障人權。
任何公民享有憲法和法律規定的權利,同時必須履行憲法和法律規定的義務。
第三十四條 中華人民共和國年滿十八周歲的公民,不分民族、種族、性別、職業、家庭出身、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財產狀況、居住期限,都有選舉權和被選舉權;但是依照法律被剝奪政治權利的人除外。
第三十五條 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有言論、出版、集會、結社、遊行、示威的自由。
第三十六條 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有宗教信仰自由。
任何國家機關、社會團體和個人不得強制公民信仰宗教或者不信仰宗教,不得歧視信仰宗教的公民和不信仰宗教的公民。
國家保護正常的宗教活動。任何人不得利用宗教進行破壞社會秩序、損害公民身體健康、妨礙國家教育制度的活動。
宗教團體和宗教事務不受外國勢力的支配。
② 如何依法維護少數民族合法權益
(轉)民族平等是中國民族政策的基石,是公民一切權利得以實現的法律基礎和基本原則。中國憲法明確規定:「各民族一律平等,國家保障少數民族的合法權利和利益,禁止對任何民族的歧視和壓迫」。根據憲法這一規定,有關法律法規作出了一系列規定,保障各少數民族作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平等的一員,享有在政治、經濟、文化、教育等社會生活各個方面的一切平等權利。中國對少數民族各項權利的平等保護,不僅表現為不歧視,還表現為優待,即基於少數民族在經濟文化發展的相對滯後,對少數民族在經濟、文化和教育等權利的享受方面給予特別的照顧。以教育為例,少數民族考生在各類升學考試中,可以得到優先錄取或降低分數錄取的待遇。
中國少數民族人權具有普遍性和特殊性相結合的特點,即少數民族公民與漢族公民一樣,享有憲法和法律規定的平等權利,同時國家根據少數民族的特點和實際,對與少數民族相聯系的一些權利作出了專門規定,賦予各少數民族依法享有許多特定的權利。如在少數民族使用和發展本民族語言文字方面、在保護和發展少數民族傳統文化方面、在少數民族保持或改革風俗習慣及宗教信仰的自由方面、在少數民族幹部培養使用方面,等等,都有專門的規定,並採取法律、行政等方面的措施,使這些特定權利成為生活中的真實。
民族區域自治制度是中國解決國內民族問題的一項基本政策,也是一項基本政治制度。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的一個基本要素是自治機關依法享有廣泛的自治權,包括立法權以及經濟、教育、科學、文化、衛生等各項事業的自主管理權。這些權利本身構成了少數民族人權的重要內容,保障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權在一定意義上也是保障少數民族的人權。因此,我國的民族區域自治制度是少數民族實現人權重要的、有效的途徑,是少數民族人權事業發展的重要的制度保障。
③ 國家法律有沒有不善待少數民族這一條法律
國家法律中,《憲法》、《少數民族權益保障條例》、《宗教事務條例》中,都有相關內容。
④ 福建省民族民間文化保護條例
第一章總則第一條為了保護民族民間文化,繼承優秀文化傳統,弘揚中華民族精神,促進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根據有關法律法規,結合本省實際,制定本條例。第二條在本省行政區域內,下列具有歷史、科學和藝術價值的民族民間文化受本條例保護:
(一)民間文學、戲劇、曲藝、音樂、舞蹈、美術、雜技等;
(二)傳統工藝和製作技藝;
(三)傳統的禮儀、節日、慶典等民俗活動和傳統體育活動;
(四)古語言文字和少數民族語言文字;
(五)與上述各項相關的代表性原始資料、實物、建築物和場所;
(六)其他需要保護的項目。
以上民族民間文化項目的認定標准由省人民政府文化行政部門會同有關部門制定,報省人民政府批准。第三條民族民間文化保護工作以保護為主、搶救第一、合理利用、繼承發展為指導方針,實行政府主導、社會參與,統籌規劃、分步實施,明確職責、形成合力的原則。第四條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應當將民族民間文化保護工作納入本行政區域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城鄉建設規劃;將民族民間文化保護經費納入本級財政預算,予以保障。第五條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文化行政部門主管本行政區域內民族民間文化的保護工作。
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發展和改革、財政、民族與宗教、經貿、建設、規劃、教育、旅遊、體育等行政部門按照各自職責,做好民族民間文化保護工作。第六條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對在民族民間文化保護工作中做出貢獻的組織和個人予以表彰和獎勵。第二章保護與管理第七條省人民政府文化行政部門會同有關部門編制全省民族民間文化保護規劃,報省人民政府批准後組織實施。
設區的市、縣(市、區)人民政府文化行政部門根據省民族民間文化保護規劃,結合當地實際情況,會同有關部門編制本行政區域民族民間文化保護規劃,報同級人民政府批准後組織實施。第八條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文化行政部門應當對本行政區域內的民族民間文化進行普查、確認、登記、立檔,加強挖掘、整理、研究工作,弘揚優秀的民族民間文化。第九條民族民間文化實行分級保護制度。
省、設區的市、縣(市、區)人民政府文化行政部門會同有關部門編列本級民族民間文化保護名錄,報同級人民政府批准公布,並報上一級人民政府文化行政部門備案。第十條省、設區的市、縣(市、區)人民政府對列入本級民族民間文化保護名錄的項目,可以命名傳承人和傳承單位。第十一條符合下列條件之一的公民,可以申請或者被推薦為民族民間文化傳承人:
(一)在本行政區域或者一定地域范圍內被公認為通曉某一民族民間文化形態;
(二)熟練掌握某一民族民間文化傳統工藝或者製作技藝,在當地有較大影響;
(三)保存某一民族民間文化的原始資料、實物,並且有一定研究成果。第十二條符合下列條件的組織和團體,可以申請或者被推薦為民族民間文化傳承單位:
(一)以保護民族民間文化為宗旨,經常開展以民族民間文化為內容的活動;
(二)掌握某一民族民間文化表現形態、傳統工藝或者製作技藝;
(三)保存某一民族民間文化的原始資料、實物,並且有一定研究成果。第十三條傳承人和傳承單位由所在地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文化行政部門會同有關部門確認,並予以公告。單位和個人對傳承人和傳承單位的確認有異議的,應當自公告之日起六十日內向發布公告的地方人民政府文化行政部門提出。
對沒有異議或者經審核異議不成立的,報同級人民政府批准、命名、頒牌,並報上一級人民政府文化行政部門備案。第十四條傳承人和傳承單位享有以下權利:
(一)開展傳藝、講學以及藝術創作、學術研究等活動並取得報酬;
(二)可以向他人有償提供其掌握的知識和技藝以及有關的原始資料、實物、建築物、場所;
(三)經濟困難的傳承人和傳承單位,可以獲得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的資助。
前款第三項規定的經濟困難的資助辦法由命名傳承人和傳承單位的地方人民政府制定。第十五條傳承人和傳承單位應當履行以下義務:
(一)完整地保存所掌握的知識和技藝以及有關的原始資料、實物、建築物、場所;
(二)按照師承形式或者其他方式選擇、培養新的傳人;
(三)依照法律法規規定開展傳播、展示等經常性活動。
⑤ 保障少數民族的法律法規都有哪些
1、《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族區域自治法》
第十條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機關保障本地方各民族都有使用和發展自己的語言文字的自由,都有保持或者改革自己的風俗習慣的自由。
第二十一條 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機關在執行職務的時候,依照本民族自治地方自治條例的規定,使用當地通用的一種或者幾種語言文字;同時使用幾種通用的語言文字執行職務的,可以以實行區域自治的民族的語言文字為主。
第三十六條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機關根據國家的教育方針,依照法律規定,決定本地方的教育規劃,各級各類學校的設置、學制、辦學形式、教學內容、教學用語和招生辦法。
2.《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法院組織法》
第六條各民族公民都有用本民族語言文字進行訴訟的權利。人民法院對於不通曉當地通用的語言文字的當事人,應當為他們翻譯。在少數民族聚居或者多民族雜居的地區,人民法院應當用當地通用的語言進行審訊,用當地通用的文字發布判決書、布告和其他文件。
3.《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
第九條 各民族公民都有用本民族語言文字進行訴訟的權利。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和公安機關對於不通曉當地通用的語言文字的訴訟參與人,應當為他們翻譯。
在少數民族聚居或者多民族雜居的地區,應當用當地通用的語言進行審訊,用當地通用的文字發布判決書、布告和其他文件。
⑥ 如何保障各民族的平等權利和合法權益
我國對少數民族平等權利和合法權益的保護是一個完整的體系,除了以上所講的尊重和保障少數民族風俗習慣之外,還包括以下方面:
一是政治權利的保護。保障各民族的選舉權和被選舉權,使各民族公民都能平等地參與國家的政治生活和公共事務。其中對少數民族的政治權利給予了特別的保護。比如:在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及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中,各民族不論人口多少,都至少有一名以上的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選舉法規定,在代表名額的分配上,對少數民族代表的選舉給予特別的安排,其每一代表所代表的選民人數可以適當降低。法律保護少數民族擔任公職的權利,少數民族人員競爭民族自治地方政府和民族事務機構的公務員崗位時給予適當照顧。
二是經濟權利的保護。對經濟權利的保護,就是對生存權利和發展權利的保護。新中國成立以來,黨和國家為幫助少數民族和民族地區發展經濟、改善生活採取了許多特殊的政策措施,包括加強基礎設施建設、設立專項資金、實行政策傾斜、組織對口支援、進行扶貧開發,等等,保證各族人民共享改革發展成果,促進各地區共同富裕和各民族共同繁榮。
三是文化權利的保護。文化是民族的重要特徵,與民族的歷史、情感、心理緊緊聯系在一起,也是民族生存和發展的內在動力。國家保障各民族都有使用和發展本民族語言文字的權利,支持少數民族新聞出版、廣播電視事業發展,保護和發展少數民族優秀傳統文化。
四是接受教育的權利。各民族公民都有接受教育的權利和義務。為了發展少數民族教育事業,國家採取多方面措施,如:舉辦主要為少數民族服務的各類學校如民族學院、民族中小學; 實行靈活多樣的辦學模式、辦學體制,在貧困和偏僻的地區設立寄宿制學校; 推廣"雙語"教學。在大中專學校招生時,對少數民族考生適當降分錄取等等。
五是其他權利的保護。如少數民族人身權利、宗教信仰自由權利、婚姻家庭權利、健康權利、就業等等,都給予了全面的保護。
民族平等是民族團結的基石。只有堅持民族平等原則,充分尊重少數民族風俗習慣、切實保障少數民族合法權益,全國各族人民的大團結才能不斷鞏固和發展。
⑦ 如何完善我國散居少數民族權益保障法
完善我國散居少數民族權益保障立法
一、 應當制定完善的散居少數民族權益保障法律體系。
應盡快制定《中華人民共和國散居少數民族權益保障法》,形成以《散居少數民族權益保障法》為基本法、國務院行政法規和規章以及地方性法規和規章相配套的散居少數民族權益保障的法律體系。
《散居少數民族權益保障法》應當借鑒地方散居少數民族立法的經驗,體例上應分別設專章規定散居少數民族的權利義務,並設立監督制度和制裁措施。而且,要做好立法統一工作,《散居少數民族權益保障法》既要與《民族區域自治法》及《國務院實施〈民族區域自治法〉的若干規定》相統一,也要與地方散居少數民族權益保障條例相統一配套。
《散居少數民族權益保障法》的內容應當即包括促使散居少數民族平等發展的政治、經濟、文化、教育、衛生等方面的規定,還應又對散居少數民族風俗習慣和宗教信仰等方面權益的特殊保障措施。其中,以經濟發展為內容的散居少數民族權益保障是最核心最根本的內容。對於一些涉及散居少數民族日常生活的事項,如清真食品的生產管理、散居少數民族就業管理、散居少數民族醫療等方面,可以在《散居少數民族權益保障法》中作規定,也可以由地方制定專門的規章制度。
二、散居少數民族權益保障立法應當注意以下幾方面:
1、以經濟發展為內容的散居少數民族權益保障是最核心最根本的內容。市場經濟是法治經濟.其根本特點就是資源配置的市場化和利益主體的多元化。不同的法律調整.往往會造成不同的經濟效益。在散居少數民族權益保障法整體的立法規劃中.要突出經濟、財政、稅收、投資、融資等方面的自治權.把散居少數民族的經濟發展權最大限度地動員起來.有力推動民族經濟的發展。
2、散居少數民族權益保障立法應當突出特色。散居少數民族權益保障法律制度最深刻的本質是對散居在非該民族的自治區域的少數民族的權益實行特殊保障。因此,散居少數民族權益保障法應該具有明顯的特色,而不應是一般的民族自治條例或地方性法規和規章等。
3、人口較少民族權益保障是散居少數民族權益保障立法的重要方面。散居少數民族權益保障立法,應當充分考慮人口較少民族權益保障的特點和需求,把人口較少民族權益保障當作散居少數民族權益保障立法的一個重要方面來看待[4]。
4、堅持以最小的立法成本實現散居少數民族權益保障。要做好立法統一工作和立法論證工作,避免立法的重復建設和無效立法。如上文所論及的關於涉及散居少數民族日常生活的事項的立法,是在《散居少數民族權益保障法》中作規定,還是由地方制定專門的規章制度,具體要看哪一種立法更為有效和節約成本。
⑧ 少數民族保護政策回民
法律分析: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任何人均受法律的平等保護,不分種族、民族等而不同。同時,我國法律尊重並保護公民的宗教信仰自由,任何一個公民有信教自由,也有不信教自由,有信這種教的自由,也有信那種教的自由。回族人的宗教信仰自由同樣受我國法律的保護。
法律依據:《少數民族權益保障條例》
第一條 為保障少數民族的合法權益,鞏固和發展平等、團結、互助的社會主義民族關系,促進少數民族經濟和各項事業發展,根據憲法和有關法律、法規,結合本市實際,制定本條例。
第二條 本條例所稱的少數民族是指在本市行政區域內居住的,經國家正式認定的除漢族以外的各民族。
本條例所稱的少數民族權益是指少數民族享有憲法和法律規定的權利,主要包括:民族平等權利;獲得國家幫助發展經濟、文化的權利;使用和發展本民族語言文字的自由;保持或者改革本民族風俗習慣的自由;宗教信仰自由等。
本市各機關、團體、企事業單位和公民均應當遵守、執行本條例。
第三條 市、區、縣(市)人民政府應當把少數民族經濟和社會事業發展列入當地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並組織實施。
第四條 少數民族公民享有憲法、法律規定的權利,同時應當履行憲法和法律規定的義務。
本市各級國家機關應當經常對各民族公民進行愛國主義、社會主義、民主法制以及民族政策教育。
各民族公民應當互相尊重,互相學習,和睦相處,自覺維護國家統一和民族團結。
⑨ 武漢市少數民族權益保障條例
第一章總則第一條為保障少數民族的合法權益,維護和發展各民族的平等、團結、互助的社會主義民族關系,促進各民族共同發展、共同繁榮,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和《城市民族工作條例》等有關法律、法規的規定,結合本市實際,制定本條例。第二條本條例適用於本市行政區域內由國家認定的各少數民族的合法權益的保障。第三條少數民族公民享有憲法和法律規定的權利,有履行憲法和法律規定的義務。
任何組織和個人不得侵犯少數民族公民的合法權益,不得破壞民族團結、損害民族關系。第四條各級人民政府應加強對民族工作的領導,將適應本地區少數民族需要的經濟、文化、教育、衛生、科技等事業列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協調處理民族工作中的問題。第五條市、區、民族事務行政主管部門主管本行政區域內的民族事務,負責組織實施本條例。
其他有關部門按各自職責做好保障少數民族合法權益的有關工作。第六條新聞出版、文藝創作、影視廣播等宣傳單位應依照國家法律、法規和政策做好少數民族權益保障和民族團結進步的宣傳工作。
禁止在報紙、雜志、書籍、音像等出版物和廣播、電視、演出及其他活動中出現帶有歧視、侮辱少數民族內容的語言、文字、圖像和畫面。第七條對認真執行本條例,為促進民族團結進步事業和保障少數民族合法權益做出顯著成績和貢獻的集體、個人,由市、區人民政府給予表彰和獎勵。第二章少數民族的平等權利第八條公民的民族成份依照國家有關規定確定,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擅自更改。公民更改民族成份,應經市民族事務行政主管部門審查同意。第九條市、區人民代表大會中應有少數公民代表。市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組成人員候選人中,應有少數民族公民。第十條各級國家機關和有關部門應制定計劃,培養、選拔和使用德才兼備的少數民族幹部。
各級民族事務行政主管部門的工作人員中應有少數民族公民。第十一條少數民族公民受到民族侮辱、歧視或者其合法權益受到侵犯的,有權向有關國家機關提出申訴或控告,有關國家機關必須依法及時調查處理。第十二條少數民族公民有使用本民族語言、文字的權利。
司法機關對不通曉漢語、漢文的少數民族訴訟參與人應提供翻譯。第十三條國家機關和企業事業單位單位錄(聘)用人員時,在同等條件下,優先錄(聘)用少數民族公民,不得以生活習俗等理由拒絕錄(聘)用少數民族公民。
區、鄉鎮民政部門和街道辦事處應採取措施,切實保障喪失勞動能力且無經濟來源的少數民族公民的基本生活。第十四條國家機關在處理涉及少數民族問題時,應充分聽取少數民族社會團體和少數民族公民的意見,及時妥善處理。第三章少數民族的經濟、文化、教育第十五條市、區人民政府應根據本行政區域內少數民族人口數量設立少數民族事業費,並納入財政預算。
市、區人民政府應設立專項資金,扶持和幫助少數民族發展經濟。第十六條本條例所稱少數民族企業是指以生產、加工、經營少數民族特需用品為主的企業,以少數民族為主要服務對象的企業,以及由少數民族公民興辦並以少數民族職工為主的企業。
少數民族企業須經民族事務行政主管部門認定並經工商行政管理部門核准登記。第十七條各級人民政府和財政、稅務等部門及金融機構,對少數民族企業,採取以下扶持措施:
(一)在符合信貸條件的前提下,在貸款額度、還款期限等方面給予優惠;
(二)根據實際需要和條件,給予貼息貸款;
(三)依照有關稅收法律、法規的規定給予減稅或免稅。
民族用品定點生產企業按國家規定享受優惠待遇。第十八條各級人民政府應扶持、幫助少數民族聚居村和散雜居貧困少數民族公民發展經濟。第十九條各級人民政府應按國家、省的要求,有計劃、有步驟地組織、推動本市與少數民族地區的各項經濟技術協作和交流活動。各級民族事務行政主管部門應鼓勵少數民族社會團體、少數民族企業參與上述活動,促進各民族共同繁榮。第二十條市、區教育行政主管部門應會同同級財政部門在教育經費中安排少數民族教育補助資金,扶持辦好民族中、小學,改善辦學條件,提高教學質量。
對經濟確有困難的少數民族學生,所在學校應適當減免學雜費,並在發放困難補助上給予照顧。
各類學校應進行民族理論、民族政策和民族知識的宣傳教育,並列入計劃。
⑩ 請幫忙!!
1、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經過民族識別,截至1979年,經國務院確認,我國除漢族外還有55個民族。
2、《憲法》第52條「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公民有維護國家統一和民族團結的義務。
3、社會主義民族關系是平等、團結、互助、和諧。
4、民族區域自治是中國共產黨運用馬克思列寧主義解決我國民族問題的基本政策。
5、《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族區域自治法》於1984年施行。
6、個人的民族成份,只能依據父或母的民族身份確定。
7、「三個離不開」的思想,即「漢族離不開少數民族,少數民族離不開漢族,各少數民族間也互相離不開。」
8、1993年9月5日,經國務院批准頒布了《城市民族工作條例》和《民族鄉行政工作條例》。
9、《公務員法》第二十一條規定錄用擔任主任科員以下及其他相當職務層次的非領導職務公務員,採取公開考試、嚴格考察、平等競爭、擇優錄取的辦法。民族自治地方依照前款規定錄用公務員時,依照法律和有關規定對少數民族報考者予以適當照顧。
10、《城市民族工作條例》第13條:「城市人民政府應當根據實際需要,合理設置清真飯店和清真食品生產加工、供應網點,並在投資貸款、稅收等方面給予扶持。
11、民族自治地方的政府主要領導由實行區域自治的民族的公民擔任。
12、國務院主管民族事務的職能部門是國家民族事務委員會
13、民族村、民族居委會的建立,由市、縣人民政府批准。
14、國家尊重少數民族的喪葬習俗,實行土葬的,應在指定地點埋葬。對自願實行喪葬改革的,他人不得干涉。
15、民族自治地方指在我國少數民族聚居地方為實行民族區域自治而建立的自治區、自治州、自治縣。
16、我國民族自治地方的面積佔全國總面積的64、5%。
17、我國是一個多民族的國家,少數民族和民族地區的特點主要表現為「多、長、大、廣、窮。」
18、全世界大大小小的民族大致有2700個,上億人口的民族有7個,即漢人、印度斯坦人、美利堅人、俄羅斯人、孟加拉人、日本人和巴西人。
19、根據我國少數民族分布的現狀,劃定民族地區的范圍主要包括5個自治區以及少數民族人口比重較大、成份較多的雲南、貴州、青海三省。
20、我們各民族大雜居、小聚居、交錯居住的情況,是經過數千年間民族的人口遷移、調動而逐漸形成的。
21、到2003年底,中國有22個少數民族使用28種本民族文字。
22、按照回族等少數民族的飲食習慣,屠宰、加工、製作的符合清真要求的飲食、副食品、食品。清真飲食、清真副食品、清真食品,簡稱為"清真三食"。
23、畲族是浙江世居的少數民族。
24、我國最早成立的自治區是內蒙古自治區。
25、漢族是我國分布最廣的一個民族,全國2000多個縣(市)幾乎都有分布。
26、壯族是我國人口最多的少數民族。
27、蒙古族有「游牧民族」之稱。
28、烏蘭牧騎是內蒙古的一種文藝組織形式,意為「紅色文化工作隊「。文藝節目大多根據當地群眾的選進事跡,自編自演,形式多樣,具有鮮明的民族特點。
29、跳板是朝鮮族的婦女傳統體育活動之一,多在元宵、端午和中秋等節日舉行。
30、我國最大的自治區是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面積160多萬平方公里。
31、據2000年全國人口普查統計,人口在100萬以上的民族有18個:蒙古族、回族、壯族、維吾爾族、藏族、苗族、彝族、布依族、朝鮮族、滿族、侗族、瑤族、白族、土家族、哈尼族、哈薩克族、傣族、黎族。人口在1萬以下的民族有7個:高山族、塔塔爾族、獨龍族、鄂倫春族、赫哲族、門巴族、珞巴族。
32、我國第一位征服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瑪峰的少數民族運動員是藏族的貢布。
33、我國最早的航海家鄭和是回族人。
34、1999年3月我國政府任命的駐菲律賓大使傅瑩,是建國以來蒙古族的第一位女大使,也是新中國少數民族第一位女大使。
35、中國人民解放軍軍歌----《中國人民解放軍進行曲》的作者是朝鮮族的音樂家鄭律成。
36、開齋節、古爾邦節、聖紀節並稱為伊斯蘭教三大節日,是我國回、維吾爾等少數民族的盛大節日。
37、回族、維吾爾族、烏孜別克族、塔吉克族、塔塔爾族、柯爾克孜族、東鄉族、保安族、撒拉族、哈薩克族是我國信仰伊斯蘭教的十個少數民族。
38、開齋節期間,信仰伊斯蘭教的少數民族的公民均放假一天,工資照發。
39、參加鄧小平、張運逸等同志領導的百色起義的壯族領袖人物是韋撥群。
40、被朱德無帥譽為「壯志難移回漢各族模範,大節不死母子兩代英雄的是馬本齋。毛澤東書寫輓詞的內容是:馬本齋同志不死。
41、據2000年全國人口普查統計,我國55個少數民族的總人口為10449多萬,佔全國總人口的8、41%。
42、最早成立的自治區是內蒙古自治區,1947年5月1日成立。
43、最近成立的自治區是西藏自治區日成立。1965年9月1日成立。
44、最早成立的自治州是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1950年11月24日成立。
45、白乙化同志是抗日戰爭期間領導平北人民開展抗日斗爭的卓越領導人,他是滿族人。
46、最早成立的自治縣是甘肅省天祝藏族自治縣,1950年5月6日成立。
47、被朱德元帥譽為「壯志難移回漢各族模範,大節不死母子兩代英雄」的回族抗日將領是馬本齋。
48、面積最大的自治區是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面積166、04萬平方公里,約占我國國土面積的1/6,同時也是我國礦產資源最豐富的地區。鈹、白雲母、鈉硝石、陶土、蛭石等7種礦的儲量居全國第一。
49、人口密度最小的自治區是西藏自治區,每平方公里僅1.6人,是全國人口密度的1/70。
50、自治民族族別最多的自治地方是雲南省雙江拉祜族佤族布朗族傣族自治縣。
51、自治地方數量最多的省份是雲南,共有8個自治州、29個自治縣。
52、自治地方數量最多的民族是苗族,包括6個自治州、21個自治縣。
53、中國民族自治地方155個(包括5個自治區、30個自治州、120個自治縣(旗))。
54、《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明確規定:「在出版物中刊載歧視、侮辱少數民族的內容,情節惡劣,造成嚴重後果的,以直接責任人員,處3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55、實行區域自治的少數民族人口佔少數民族總人口的71%。11個因人口較少且聚居區域較小而沒有實行區域自治的少數民族中9個建有民族鄉。
56、民族自治鄉地方的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中,都有區域自治民族的公民擔任主任或者副主任。
57、自治區主席、自治州州長、自治縣縣長全部由區域自治的少數民族公民擔任。
58、第十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有少數民族代表415名,占代表總數的13、91%,高於人口比例5、5個百分點。每個民族都有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人口在百萬以上的民族都有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委員。
59、中外聞名的「雲南白葯」的發明者曲煥章是彝族,他是雲南省江川縣趙官村人。
60、截至2003年底,全國共有民族醫院157個,其中藏族醫院55個,蒙族醫院41個,維族醫院35個,傣族醫院1個,其他民族醫院25個,實有床位5829張。
61、截至2003年底,中國共舉辦7次全國性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
62、截至2003年底,中國共建立了13所民族高等院校,主要用於培養少數民族人才。
63、1998年,中國政府開始實施「村村通」廣播電視工程。到2003年底,共補助資金4、5億元人民幣,解決了117345個行政村的7000多萬村民收聽廣播、收看電視的問題。
64、2003年,中國民族自治地方國內生產總值(GDP)完成10381億元人民幣,首次突破萬億元人民幣大關。1994?2003年,民族自治地方GDP年均增速為9、87%,高於全國平均水平近1個百分點。
65、在中國的55個少數民族中,除回族、滿族使用漢語外,其餘53個民族都有自己的語言。
66、根據2000年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朝鮮、滿、蒙古、哈薩克等14個民族的受教育年限高於全國平均水平。
67、民族是人們在歷史上形成的一個有共同語言、共同地域、共同經濟生活以及表現於共同文化上的共同心理素質的穩定的共同體。
68、我國的民族特點是:人數多;居住地域廣;混居程度高。
69、清真食品的"四專"是指生產、銷售清真食品的專用運輸車輛、專用計量器具、儲藏容器和加工(儲存、銷售)的專用場地應當保證專用,不得運送、稱量、存放清真禁忌食品或者物品。
70、共同團結奮斗,共同繁榮發展,是新世紀新階段我國民族工作的主題。
71、我國各民族之間的關系形成了平等、團結、互助、和諧的新型社會主義民族關系。
72、我國憲法明確指出:中華人民共和國各民族一律平等。
73、全國民族自治地方目前共有5個自治區,30個自治州。
74、1956年,國務院下發了《關於今後在行文中和書報雜志里一律不用「滿清」的稱謂的通知》。
75、據2000年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統計,寧波市有42個少數民族,在全市人口中,少數民族人口有33714人,佔全市總人口的0、57%。
76、寧波市新疆班設在寧波中學。
77、建立民族鄉要求少數民族人口在全鄉人口中所佔的比例一般在30%左右(個別特殊的可低於這個比例)。
78、《浙江省少數民族權益保障條例》於2003年3月1日正式施行。
79、《浙江省少數民族權益保障條例》共三十五條。
80、 2005年12月22日-23日,浙江省召開2005年全省民族工作會議暨第三次全省民族團結進步表彰大會。
81、 寧波市人數較多的少數民族依次為土家族、苗族、壯族、布依族等, 其中以慈溪、餘姚、鄞州和北侖分布較多。
82、 《浙江省少數民族權益保障條例》第九條規定 少數民族人口佔全村總人口百分之30%以上的村,可以經村民會議討論通過,並經所在鄉(鎮)人民政府同意後,報縣(市、區)人民政府認定為民族村,並報省、市民族事務行政主管部門備案。
83、寧波市少數民族聯合會於1988年經批准成立的群眾團體。
84、在我國青海省內礦產資源豐富,有「聚寶盆」之稱的是柴達木盆地。
85、聞名全國的紅(枸杞子)、黃(甘草)、蘭(賀蘭石)、白(灘羊波)、黑(發菜)產於我國寧夏回族自治區。
86、蒙古族的三大歷史名著有《蒙古秘史》、《蒙古黃金史》、《蒙古源流》。
87、《格薩爾王傳》是藏族民間說唱體長篇英雄史詩。
88、「熱瓦甫」、「都它爾」是維吾爾的民間樂器。
89、「三月街」又名「觀音節」,是白族盛大的節日和街期,每年夏歷三月十五日至二十日在雲南大理城西的點蒼山腳下舉行。
90、壯族是我國人口最多的少數民族。
91、套馬是鄂溫克族傳統體育項目。
92、西藏的布達拉宮始建於公元7世紀,最初是松贊干布為迎娶文成公主修建的宮室,後經多次修築,成為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宮堡建築群。
93、在美麗富饒的祖國寶島台灣,世世代代居住著中華民族大家庭的一個成員高山族,在美麗的阿里山和迷人的日月潭,人們常常能聽到他們美妙的歌聲,看到他們動人的舞姿。
94、每年七八月間,蒙古族在草原上舉行那達慕大會,節日期間舉行傳統的摔跤、賽馬和射箭等比賽。
95、「烏蘭牧騎」是蒙古語,意思為紅色文化工作隊由蒙古族於1957年創建。
96、叼羊是塔吉克族最喜愛的一種傳統的群眾性體育運動。
97、賽氂牛是藏族的傳統體育項目,這項活動在牧區半農半牧區較為盛行。
98、盪鞦韆是朝鮮族婦女最喜愛的體育運動之一。
99、木球是在寧夏回族自治區流行的打毛球基礎上改進發展而成的傳統體育項目,它的比賽既有強烈的對抗競爭,又有濃郁的鄉土氣息。
100、花炮節是湖南、貴州、廣西相毗鄰的侗族地區最熱鬧的傳統節日之一,舉行日期各異,一般在農歷正月初三、二月初二或三月初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