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規百科 » 無疫區條例

無疫區條例

發布時間: 2022-06-21 19:23:17

『壹』 國家公共突發事件處理應急條例

第一章 總 則

第一條 為了有效預防、及時控制和消除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危害,保障公眾身體健康與生命安全,維護正常的社會秩序,制定本條例。

第二條 本條例所稱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以下簡稱突發事件),是指突然發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社會公眾健康嚴重損害的重大傳染病疫情、群體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和職業中毒以及其他嚴重影響公眾健康的事件。

第三條 突發事件發生後,國務院設立全國突發事件應急處理指揮部,由國務院有關部門和軍隊有關部門組成,國務院主管領導人擔任總指揮,負責對全國突發事件應急處理的統一領導、統一指揮。

國務院衛生行政主管部門和其他有關部門,在各自的職責范圍內做好突發事件應急處理的有關工作。

第四條 突發事件發生後,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成立地方突發事件應急處理指揮部,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主要領導人擔任總指揮,負責領導、指揮本行政區域內突發事件應急處理工作。

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衛生行政主管部門,具體負責組織突發事件的調查、控制和醫療救治工作。

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有關部門,在各自的職責范圍內做好突發事件應急處理的有關工作。

第五條 突發事件應急工作,應當遵循預防為主、常備不懈的方針,貫徹統一領導、分級負責、反應及時、措施果斷、依靠科學、加強合作的原則。

第六條 縣級以上各級人民政府應當組織開展防治突發事件相關科學研究,建立突發事件應急流行病學調查、傳染源隔離、醫療救護、現場處置、監督檢查、監測檢驗、衛生防護等有關物資、設備、設施、技術與人才資源儲備,所需經費列入本級政府財政預算。

國家對邊遠貧困地區突發事件應急工作給予財政支持。

第七條 國家鼓勵、支持開展突發事件監測、預警、反應處理有關技術的國際交流與合作。

第八條 國務院有關部門和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及其有關部門,應當建立嚴格的突發事件防範和應急處理責任制,切實履行各自的職責,保證突發事件應急處理工作的正常進行。

第九條 縣級以上各級人民政府及其衛生行政主管部門,應當對參加突發事件應急處理的醫療衛生人員,給予適當補助和保健津貼;對參加突發事件應急處理作出貢獻的人員,給予表彰和獎勵;對因參與應急處理工作致病、致殘、死亡的人員,按照國家有關規定,給予相應的補助和撫恤。

第二章 預防與應急准備

第十條 國務院衛生行政主管部門按照分類指導、快速反應的要求,制定全國突發事件應急預案,報請國務院批准。

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根據全國突發事件應急預案,結合本地實際情況,制定本行政區域的突發事件應急預案。

第十一條 全國突發事件應急預案應當包括以下主要內容:

(一)突發事件應急處理指揮部的組成和相關部門的職責;

(二)突發事件的監測與預警;

(三)突發事件信息的收集、分析、報告、通報制度;

(四)突發事件應急處理技術和監測機構及其任務;

(五)突發事件的分級和應急處理工作方案;

(六)突發事件預防、現場控制,應急設施、設備、救治葯品和醫療器械以及其他物資和技術的儲備與調度;

(七)突發事件應急處理專業隊伍的建設和培訓。

第十二條 突發事件應急預案應當根據突發事件的變化和實施中發現的問題及時進行修訂、補充。

第十三條 地方各級人民政府應當依照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做好傳染病預防和其他公共衛生工作,防範突發事件的發生。

縣級以上各級人民政府衛生行政主管部門和其他有關部門,應當對公眾開展突發事件應急知識的專門教育,增強全社會對突發事件的防範意識和應對能力。

第十四條 國家建立統一的突發事件預防控制體系。

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應當建立和完善突發事件監測與預警系統。

縣級以上各級人民政府衛生行政主管部門,應當指定機構負責開展突發事件的日常監測,並確保監測與預警系統的正常運行。

第十五條 監測與預警工作應當根據突發事件的類別,制定監測計劃,科學分析、綜合評價監測數據。對早期發現的潛在隱患以及可能發生的突發事件,應當依照本條例規定的報告程序和時限及時報告。

第十六條 國務院有關部門和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及其有關部門,應當根據突發事件應急預案的要求,保證應急設施、設備、救治葯品和醫療器械等物資儲備。

第十七條 縣級以上各級人民政府應當加強急救醫療服務網路的建設,配備相應的醫療救治葯物、技術、設備和人員,提高醫療衛生機構應對各類突發事件的救治能力。

設區的市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應當設置與傳染病防治工作需要相適應的傳染病專科醫院,或者指定具備傳染病防治條件和能力的醫療機構承擔傳染病防治任務。

第十八條 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衛生行政主管部門,應當定期對醫療衛生機構和人員開展突發事件應急處理相關知識、技能的培訓,定期組織醫療衛生機構進行突發事件應急演練,推廣最新知識和先進技術。

第三章 報告與信息發布

第十九條 國家建立突發事件應急報告制度。

國務院衛生行政主管部門制定突發事件應急報告規范,建立重大、緊急疫情信息報告系統。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應當在接到報告1小時內,向國務院衛生行政主管部門報告:

(一)發生或者可能發生傳染病暴發、流行的;

(二)發生或者發現不明原因的群體性疾病的;

(三)發生傳染病菌種、毒種丟失的;

(四)發生或者可能發生重大食物和職業中毒事件的。

國務院衛生行政主管部門對可能造成重大社會影響的突發事件,應當立即向國務院報告。

第二十條 突發事件監測機構、醫療衛生機構和有關單位發現有本條例第十九條規定情形之一的,應當在2小時內向所在地縣級人民政府衛生行政主管部門報告;接到報告的衛生行政主管部門應當在2小時內向本級人民政府報告,並同時向上級人民政府衛生行政主管部門和國務院衛生行政主管部門報告。

縣級人民政府應當在接到報告後2小時內向設區的市級人民政府或者上一級人民政府報告;設區的市級人民政府應當在接到報告後2小時內向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報告。

第二十一條 任何單位和個人對突發事件,不得隱瞞、緩報、謊報或者授意他人隱瞞、緩報、謊報。

第二十二條 接到報告的地方人民政府、衛生行政主管部門依照本條例規定報告的同時,應當立即組織力量對報告事項調查核實、確證,採取必要的控制措施,並及時報告調查情況。

第二十三條 國務院衛生行政主管部門應當根據發生突發事件的情況,及時向國務院有關部門和各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衛生行政主管部門以及軍隊有關部門通報。

突發事件發生地的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衛生行政主管部門,應當及時向毗鄰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衛生行政主管部門通報。

接到通報的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衛生行政主管部門,必要時應當及時通知本行政區域內的醫療衛生機構。

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有關部門,已經發生或者發現可能引起突發事件的情形時,應當及時向同級人民政府衛生行政主管部門通報。

第二十四條 國家建立突發事件舉報制度,公布統一的突發事件報告、舉報電話。

任何單位和個人有權向人民政府及其有關部門報告突發事件隱患,有權向上級人民政府及其有關部門舉報地方人民政府及其有關部門不履行突發事件應急處理職責,或者不按照規定履行職責的情況。接到報告、舉報的有關人民政府及其有關部門,應當立即組織對突發事件隱患、不履行或者不按照規定履行突發事件應急處理職責的情況進行調查處理。

對舉報突發事件有功的單位和個人,縣級以上各級人民政府及其有關部門應當予以獎勵。

第二十五條 國家建立突發事件的信息發布制度。

國務院衛生行政主管部門負責向社會發布突發事件的信息。必要時,可以授權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衛生行政主管部門向社會發布本行政區域內突發事件的信息。

信息發布應當及時、准確、全面。

第四章 應急處理

第二十六條 突發事件發生後,衛生行政主管部門應當組織專家對突發事件進行綜合評估,初步判斷突發事件的類型,提出是否啟動突發事件應急預案的建議。

第二十七條 在全國范圍內或者跨省、自治區、直轄市范圍內啟動全國突發事件應急預案,由國務院衛生行政主管部門報國務院批准後實施。省、自治區、直轄市啟動突發事件應急預案,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決定,並向國務院報告。

第二十八條 全國突發事件應急處理指揮部對突發事件應急處理工作進行督察和指導,地方各級人民政府及其有關部門應當予以配合。

省、自治區、直轄市突發事件應急處理指揮部對本行政區域內突發事件應急處理工作進行督察和指導。

第二十九條 省級以上人民政府衛生行政主管部門或者其他有關部門指定的突發事件應急處理專業技術機構,負責突發事件的技術調查、確證、處置、控制和評價工作。

第三十條 國務院衛生行政主管部門對新發現的突發傳染病,根據危害程度、流行強度,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的規定及時宣布為法定傳染病;宣布為甲類傳染病的,由國務院決定。

第三十一條 應急預案啟動前,縣級以上各級人民政府有關部門應當根據突發事件的實際情況,做好應急處理准備,採取必要的應急措施。

應急預案啟動後,突發事件發生地的人民政府有關部門,應當根據預案規定的職責要求,服從突發事件應急處理指揮部的統一指揮,立即到達規定崗位,採取有關的控制措施。

醫療衛生機構、監測機構和科學研究機構,應當服從突發事件應急處理指揮部的統一指揮,相互配合、協作,集中力量開展相關的科學研究工作。

第三十二條 突發事件發生後,國務院有關部門和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及其有關部門,應當保證突發事件應急處理所需的醫療救護設備、救治葯品、醫療器械等物資的生產、供應;鐵路、交通、民用航空行政主管部門應當保證及時運送。

第三十三條 根據突發事件應急處理的需要,突發事件應急處理指揮部有權緊急調集人員、儲備的物資、交通工具以及相關設施、設備;必要時,對人員進行疏散或者隔離,並可以依法對傳染病疫區實行封鎖。

第三十四條 突發事件應急處理指揮部根據突發事件應急處理的需要,可以對食物和水源採取控制措施。

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衛生行政主管部門應當對突發事件現場等採取控制措施,宣傳突發事件防治知識,及時對易受感染的人群和其他易受損害的人群採取應急接種、預防性投葯、群體防護等措施。

第三十五條 參加突發事件應急處理的工作人員,應當按照預案的規定,採取衛生防護措施,並在專業人員的指導下進行工作。

第三十六條 國務院衛生行政主管部門或者其他有關部門指定的專業技術機構,有權進入突發事件現場進行調查、采樣、技術分析和檢驗,對地方突發事件的應急處理工作進行技術指導,有關單位和個人應當予以配合;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以任何理由予以拒絕。

第三十七條 對新發現的突發傳染病、不明原因的群體性疾病、重大食物和職業中毒事件,國務院衛生行政主管部門應當盡快組織力量制定相關的技術標准、規范和控制措施。

第三十八條 交通工具上發現根據國務院衛生行政主管部門的規定需要採取應急控制措施的傳染病病人、疑似傳染病病人,其負責人應當以最快的方式通知前方停靠點,並向交通工具的營運單位報告。交通工具的前方停靠點和營運單位應當立即向交通工具營運單位行政主管部門和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衛生行政主管部門報告。衛生行政主管部門接到報告後,應當立即組織有關人員採取相應的醫學處置措施。

交通工具上的傳染病病人密切接觸者,由交通工具停靠點的縣級以上各級人民政府衛生行政主管部門或者鐵路、交通、民用航空行政主管部門,根據各自的職責,依照傳染病防治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採取控制措施。

涉及國境口岸和入出境的人員、交通工具、貨物、集裝箱、行李、郵包等需要採取傳染病應急控制措施的,依照國境衛生檢疫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辦理。

第三十九條 醫療衛生機構應當對因突發事件致病的人員提供醫療救護和現場救援,對就診病人必須接診治療,並書寫詳細、完整的病歷記錄;對需要轉送的病人,應當按照規定將病人及其病歷記錄的復印件轉送至接診的或者指定的醫療機構。

醫療衛生機構內應當採取衛生防護措施,防止交叉感染和污染。

醫療衛生機構應當對傳染病病人密切接觸者採取醫學觀察措施,傳染病病人密切接觸者應當予以配合。

醫療機構收治傳染病病人、疑似傳染病病人,應當依法報告所在地的疾病預防控制機構。接到報告的疾病預防控制機構應當立即對可能受到危害的人員進行調查,根據需要採取必要的控制措施。

第四十條 傳染病暴發、流行時,街道、鄉鎮以及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應當組織力量,團結協作,群防群治,協助衛生行政主管部門和其他有關部門、醫療衛生機構做好疫情信息的收集和報告、人員的分散隔離、公共衛生措施的落實工作,向居民、村民宣傳傳染病防治的相關知識。

第四十一條 對傳染病暴發、流行區域內流動人口,突發事件發生地的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應當做好預防工作,落實有關衛生控制措施;對傳染病病人和疑似傳染病病人,應當採取就地隔離、就地觀察、就地治療的措施。對需要治療和轉診的,應當依照本條例第三十九條第一款的規定執行。

第四十二條 有關部門、醫療衛生機構應當對傳染病做到早發現、早報告、早隔離、早治療,切斷傳播途徑,防止擴散。

第四十三條 縣級以上各級人民政府應當提供必要資金,保障因突發事件致病、致殘的人員得到及時、有效的救治。具體辦法由國務院財政部門、衛生行政主管部門和勞動保障行政主管部門制定。

第四十四條 在突發事件中需要接受隔離治療、醫學觀察措施的病人、疑似病人和傳染病病人密切接觸者在衛生行政主管部門或者有關機構採取醫學措施時應當予以配合;拒絕配合的,由公安機關依法協助強制執行。

第五章 法律責任

第四十五條 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及其衛生行政主管部門未依照本條例的規定履行報告職責,對突發事件隱瞞、緩報、謊報或者授意他人隱瞞、緩報、謊報的,對政府主要領導人及其衛生行政主管部門主要負責人,依法給予降級或者撤職的行政處分;造成傳染病傳播、流行或者對社會公眾健康造成其他嚴重危害後果的,依法給予開除的行政處分;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四十六條 國務院有關部門、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及其有關部門未依照本條例的規定,完成突發事件應急處理所需要的設施、設備、葯品和醫療器械等物資的生產、供應、運輸和儲備的,對政府主要領導人和政府部門主要負責人依法給予降級或者撤職的行政處分;造成傳染病傳播、流行或者對社會公眾健康造成其他嚴重危害後果的,依法給予開除的行政處分;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四十七條 突發事件發生後,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及其有關部門對上級人民政府有關部門的調查不予配合,或者採取其他方式阻礙、干涉調查的,對政府主要領導人和政府部門主要負責人依法給予降級或者撤職的行政處分;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四十八條 縣級以上各級人民政府衛生行政主管部門和其他有關部門在突發事件調查、控制、醫療救治工作中玩忽職守、失職、瀆職的,由本級人民政府或者上級人民政府有關部門責令改正、通報批評、給予警告;對主要負責人、負有責任的主管人員和其他責任人員依法給予降級、撤職的行政處分;造成傳染病傳播、流行或者對社會公眾健康造成其他嚴重危害後果的,依法給予開除的行政處分;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四十九條 縣級以上各級人民政府有關部門拒不履行應急處理職責的,由同級人民政府或者上級人民政府有關部門責令改正、通報批評、給予警告;對主要負責人、負有責任的主管人員和其他責任人員依法給予降級、撤職的行政處分;造成傳染病傳播、流行或者對社會公眾健康造成其他嚴重危害後果的,依法給予開除的行政處分;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五十條 醫療衛生機構有下列行為之一的,由衛生行政主管部門責令改正、通報批評、給予警告;情節嚴重的,吊銷《醫療機構執業許可證》;對主要負責人、負有責任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法給予降級或者撤職的紀律處分;造成傳染病傳播、流行或者對社會公眾健康造成其他嚴重危害後果,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一)未依照本條例的規定履行報告職責,隱瞞、緩報或者謊報的;

(二)未依照本條例的規定及時採取控制措施的;

(三)未依照本條例的規定履行突發事件監測職責的;

(四)拒絕接診病人的;

(五)拒不服從突發事件應急處理指揮部調度的。

第五十一條 在突發事件應急處理工作中,有關單位和個人未依照本條例的規定履行報告職責,隱瞞、緩報或者謊報,阻礙突發事件應急處理工作人員執行職務,拒絕國務院衛生行政主管部門或者其他有關部門指定的專業技術機構進入突發事件現場,或者不配合調查、采樣、技術分析和檢驗的,對有關責任人員依法給予行政處分或者紀律處分;觸犯《中華人民共和國治安管理處罰條例》,構成違反治安管理行為的,由公安機關依法予以處罰;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五十二條 在突發事件發生期間,散布謠言、哄抬物價、欺騙消費者,擾亂社會秩序、市場秩序的,由公安機關或者工商行政管理部門依法給予行政處罰;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六章 附 則

第五十三條 中國人民解放軍、武裝警察部隊醫療衛生機構參與突發事件應急處理的,依照本條例的規定和軍隊的相關規定執行。

第五十四條 本條例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貳』 去過疫區,如果疫區沒事會提前解封嗎

去過疫區,如果疫區沒事會解封但是條件如下
一.是所有的新冠肺炎病例按要求進行隔離住院治療及管理。
二.是以上病例的所有密切接觸者,自最後接觸時間起隔離觀察滿14天,沒有出現發熱、乏力、咳嗽、腹瀉、結膜充血等不適症狀,達到解除隔離的標准。
三.是病例和無症狀感染者居住過的場所(家庭、醫療機構隔離病房、轉運工具等)在其離開後,無症狀感染者核酸檢測轉陰,且疫點已經進行徹底的終末消毒後,醫療廢物嚴格按《醫療廢物管理條例(2011修訂)》規范處理。
四.是整個區域疾病監測系統有效運轉,群防群控策略與聯防聯控措施得到有效落實,自最後一例病例隔離後14天,無新發病例出現。

『叄』 內蒙古自治區家畜家禽防疫實施辦法

第一章總則第一條根據《家畜家禽防疫條例》,結合自治區實際,制定本實施辦法。第二條本實施辦法所稱家畜(以下簡稱畜),為豬、牛、羊、馬、騾、驢、駱駝、鹿、兔、犬。
本實施辦法所稱家禽(以下簡稱禽),為雞(含火雞)、鴨、鵝。
本實施辦法所稱畜禽產品,為未經加工熟制的肉、油指、臟器、皮張、血液、毛、骨、蹄、角、精液、蛋、鮮乳、胚胎。第三條畜禽傳染病(包括寄生蟲病)分為三類。
一類:口蹄疫、蘭舌病、牛瘟、牛肺疫、非洲豬瘟、豬瘟、豬傳染性水泡病、雞瘟(A型流感)、非洲馬瘟。
二類:炭疽、布氏桿菌病、結核病、副結核病、狂犬病、流行性乙型腦炎、豬丹毒、豬肺疫、豬霉型體肺炎、豬密螺旋體痢疾、豬萎縮性鼻炎、豬傳染性胃腸炎、牛地方性白血病、牛流行熱、牛傳染性鼻氣管炎、粘膜病、羊腸毒血症、羊快疫、羊痘、山羊關節炎腦炎、綿羊梅迪維期那病、鼻疽、馬傳染性貧血病、馬鼻腔肺炎、雞新城疫、禽霍亂、雞馬立克氏病、雞白血病、雞傳染性喉氣管炎、雛白痢、鴨瘟、小鵝瘟、兔病毒性敗血症(暫定名)、兔魏氏梭菌病、兔螺旋體病、兔出血性敗血症。
三類:疥癬、鉤端螺旋體病、日本血吸蟲病、弓型體病、焦蟲病、錐蟲病、旋毛蟲病、豬囊蟲病、棘球蚴病、球蟲病、雞傳染性法氏囊病。
自治區畜牧行政部門根據實際情況,可以增加或者減少防疫、檢疫、檢驗、監測對象。第四條各級畜牧行政部門和蘇木鄉鎮人民政府主管本行政區域內的畜禽防疫、檢疫及其他獸醫衛生工作。各級畜牧行政主管部門所屬的獸醫衛生監督檢驗機構具體實施獸醫衛生監督管理工作;各級畜牧行政部門所屬畜禽防檢機構和蘇木鄉鎮畜牧獸醫站具體負責畜禽防疫、檢疫工作。
各級工商、衛生、商品流通、外貿、公安、交通運輸、進出口商品檢驗等行政部門,應當與畜牧行政部門密切配合,共同做好畜禽防疫、檢疫及其他獸醫衛生工作。
畜禽、畜禽產品生產經營單位的主管部門或者主管機關必須做好本系統的畜禽防疫工作,並接受畜牧行政部門的監督檢查。第五條符合國家規定條件的屠宰場、內類聯合加工廠的畜禽防疫、檢疫工作自行負責,其生產的畜禽產品,憑統一的證、章經營和運輸,並接受獸醫衛生監督檢驗機構的監督檢查。第六條畜禽、畜禽產品進出境檢疫,依照有關法律和國家有關規定執行,檢出患有一類、二類及新發現傳染病的畜禽、畜禽產品時,應當及時報告所在地畜牧行政部門。第二章畜禽傳染病的預防第七條對需要強制免疫接種的防疫對象,實行免疫證明管理制度。自治區內飼養、經營的畜禽必須按強制免疫的規定進行免疫接種,並由接種的畜禽防檢機構或者蘇木鄉鎮畜牧獸醫站出具免疫證明。第八條種用、乳用畜禽實行健康合格管理制度。具體辦法由自治區畜牧行政部門制訂,報自治區人民政府批准後施行。第九條對畜禽飼養、經營單位和個人預防畜禽疫病的要求,按有關規定執行。第十條屠宰場、肉類聯合加工廠及其他從事畜禽屠宰的單位和個人,必須符合規定的畜禽防疫要求,並取得《獸醫衛生合格證》。
從事畜禽產品經營、加工的單位和個人,必須取得《肉類衛生合格證》。第十一條銷售的肉類畜禽產品,必須具有有效期內的檢疫證明和胴體驗訖印章或者檢疫標記,無證、章或者標記者不得銷售。第十二條畜禽交易市場和農貿市場的管理單位,必須按規定做好市場衛生工作,並建立制化站,對病死畜禽和染疫畜禽產品進行無害化處理。第十三條采購畜禽的單位和個人必須在非疫區進行。畜禽銷售前,必須經當地畜禽防檢機構或者蘇木鄉鎮畜牧獸醫站進行檢疫,並出具檢疫證明。第十四條銷售畜禽、畜禽產品,必須持檢疫證明,並接受市場管理人員和獸醫衛生監督人員驗證檢查。無檢疫證明、檢疫證明過期或者證物不符的,應當由獸醫衛生監督人員補檢、補注或者重檢,並出具檢疫證明後方可銷售。
禁止在市場上屠宰畜禽和拋棄內臟、污物等。第十五條下列畜禽、畜禽產品不得銷售和加工:
(一)患傳染病和染疫的;
(二)病死或者死因不明的;
(三)腐敗變質、污穢不潔的。
前款規定的畜禽、畜禽產品必須在獸醫衛生監督人員的監督下進行無害化處理,處理費用由銷售者承擔。

『肆』 本溪市無規定動物疫病區管理條例

第一章總 則第一條為了加強無規定動物疫病區(以下簡稱無疫區)的建設和管理,有效預防和控制動物疫病,促進畜牧業發展,保障人體健康,維護公共衛生安全,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動物防疫法》、《遼寧省動物防疫條例》等有關法律、法規,結合我市實際,制定本條例。第二條本市行政區域按照國家、省規定的條件和標准建設無疫區。無疫區建設和管理的相關活動適用本條例。第三條本條例所稱無疫區,是指具有天然屏障或者採取人工措施,在一定期限內沒有發生規定的一種或者幾種動物疫病,並經國家驗收合格的區域。

本條例所稱動物,是指家畜家禽和人工飼養、合法捕獲的其他動物。

本條例所稱動物產品,是指動物的肉、生皮、原毛、絨、臟器、脂、血液、精液、卵、胚胎、骨、蹄、頭、角、筋以及可能傳播動物疫病的奶、蛋等。第四條無疫區的建設和管理實行統一規劃、統一標准、預防為主、防治結合、屬地管理的原則。第五條市、縣(區)畜牧獸醫行政主管部門是無疫區建設、管理的行政主管部門。

縣級以上動物衛生監督機構負責動物、動物產品的檢疫和其他有關動物防疫的監督管理執法工作。

縣級以上動物疫病預防控制機構,負責動物疫病的監測、檢測、診斷、流行病學調查、疫情報告以及其他預防、控制等技術工作。

發展改革、財政、公安、交通、工商、服務、衛生等有關部門應當按照各自職責,依法做好無疫區建設和管理的相關工作。第六條無疫區建設應當納入市、縣(區)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並將動物疫病預防、控制、撲滅、無害化處理、檢疫和監督管理所需經費納入本級財政預算。第七條各級人民政府應當加強無疫區建設和動物防疫工作的領導,建立健全村級動物防疫工作體系。

鄉(鎮)人民政府應當在所轄的各行政村從取得獸醫資格的獸醫人員中選聘一名以上防疫員,並接受鄉(鎮)動物衛生監督機構的業務培訓、指導考核和監督管理。

村級動物防疫員經費應當納入農村稅費改革轉移支付范圍,其補助標准不得低於當地最低工資標准,不足部分由縣(區)人民政府納入預算。第八條鼓勵動物舍飼圈養或者定點放養,積極扶持和推行規模化、標准化、清潔化的畜禽養殖。第九條任何單位和個人發現動物患有規定動物疫病或者疑似規定動物疫病,都有權向所在地畜牧獸醫行政主管部門或者動物防疫監督機構舉報。

縣級以上畜牧獸醫行政主管部門和動物衛生監督機構應當設立舉報電話,並向社會公布;接到舉報後,應當及時處理;對舉報屬實的,由當地人民政府給予獎勵。第二章無疫區建設第十條市畜牧獸醫行政主管部門應當根據全省無疫區建設方案, 制定本市無疫區建設實施方案,經本級人民政府批准後組織實施,並報省畜牧獸醫行政管理部門備案。第十一條各級動物衛生監督、動物疫病預防控制機構及其人員、設施、設備配置應當達到國家規定的標准,具備相應的動物衛生監督管理能力和動物疫病預防控制能力。第十二條市畜牧獸醫行政主管部門應當根據無疫區建設規劃,按照合理布局的原則,建立和完善動物及動物產品運載工具清洗消毒場所、無害化處理場所和隔離場所。縣(區)人民政府應當根據規劃具體實施。第十三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建立和完善動物疫情監測網路和預防控制體系,按照規定製定動物疫病防治規劃、重大動物疫情應急預案、動物疫病免疫計劃和消毒滅源計劃,保證預防、控制、撲滅動物疫病所需葯品、生物製品和有關物資儲備。第十四條市畜牧獸醫行政主管部門應當加強對動物防疫監督檢查站工作的監督檢查。縣(區)人民政府應當在主要公路和飼養交易集中區等明顯位置,設立無疫區警示牌。第三章規定動物疫病的預防第十五條對嚴重危害養殖業生產和人體健康的動物疫病實行計劃免疫制度,實施強制免疫。

縣(區)畜牧獸醫行政主管部門負責本轄區動物疫病強制免疫計劃的組織實施工作;鄉(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負責組織本轄區內飼養動物的單位和個人做好疫病強制免疫。

經強制免疫的動物,應當按照有關規定建立免疫檔案,加施畜禽標識,實施可追溯管理。

免疫所需疫苗由動物預防控制機構組織供應,其他單位和個人不得組織供應。

『伍』 在什麼情況下可宣布疫區,對疫區可採取什麼措施

《傳染病防治法》規定,甲類、乙類傳染病暴發、流行時,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報經上一級人民政府決定,可以宣布本行政區域部分或者全部為疫區;國務院可以決定並宣布跨省、自治區、直轄市的疫區。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可以在疫區內採取本法第四十二條規定的緊急措施,並可以對出入疫區的人員、物資和交通工具實施衛生檢疫。
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可以決定對本行政區域內的甲類傳染病疫區實施封鎖;但是,封鎖大、中城市的疫區或者封鎖跨省、自治區、直轄市的疫區, 以及封鎖疫區導致中斷干線交通或者封鎖國境的,由國務院決定。
疫區封鎖的解除,由原決定機關決定並宣布。
《突發衛生公共事件應急條例》規定:「根據突發事件應急處理的需要,突發事件應急處理指揮部有權緊急調集人員、儲備的物資、交通工具以及相關設施、設備;必要時,對人員進行疏散或者隔離,並可以依法對傳染病疫區實行封鎖。」

『陸』 海南省關於牛羊及動物進出島的規定

2014年4月3日開始,已經出台政策停止輸入省外活體肉用動物,海南省農業廳、海南省食品葯品監督管理局聯合發布《關於嚴厲打擊違法經營省外肉用活體動物行為的通告》。但島內的牛羊養殖無法滿足市場的消費需求,按照這個規定嚴格執行,到海南先隔離檢疫後再進入市場.

關於嚴厲打擊違法經營省外肉用活體動物行為的通告

2016年02月05日 08:20:34來源:海南日報

為進一步加強對偷運、經營省外肉用活體動物違法行為的打擊力度,確保海南無疫區安全,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中華人民共和國農產品質量安全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動物防疫法》及《海南省無規定動物疫病區管理條例》等法律法規規定,海南省農業廳、海南省食品葯品監督管理局聯合通告如下:

    一、繼續停止輸入省外牛、羊、豬、禽類等肉用活體動物,暫停輸入省外禽類種苗(包括種用、非種用的雛禽),鼓勵依法輸入省外冰鮮或冷凍牛肉、羊肉等動物產品。

    二、省農業廳、省食品葯品監督管理局將聯合相關職能部門,重點加強對偷運省外活羊、活牛等肉用活體動物和對超市、農貿市場、肉類經營店、凍庫涉嫌經營省外未依法獲得動物檢疫合格證明的羊肉、牛肉等違禁肉類產品的違法行為,以及餐飲單位經營無購物憑證及購進記錄的羊肉、牛肉等肉類產品的行為,進行拉網式排查和監督執法。

    三、在監督執法過程中,對涉案動物和動物產品一律依法沒收進行無害化處理,並沒收違法所得和罰款,情節嚴重的,吊銷許可證。涉嫌犯罪的,移交公安機關追究當事人的刑事責任。

    四、將省農業廳動物衛生監督舉報電話統一到食品葯品投訴舉報電話(12331),實行舉報獎勵制度。歡迎公眾積極參與監督,發現涉嫌偷運或經營省外活體牛、活體羊等肉用活體動物及其肉產品違法行為的,請立即撥打12331舉報。一經查實,依據《海南省食品葯品安全有獎舉報實施辦法(試行)》,最高可獲50萬元獎勵。

    特此通告。

    海南省農業廳

    海南省食品葯品監督管理局

    2016年1月25日

南國都市報1月15日訊(記者 何慧蓉 通訊員 梁依)私自運送未經檢疫的35頭活牛進入海南島內,廣東湛江一青年犯下妨害動植物檢疫罪,被海口美蘭法院判處拘役4個月,並處罰金4000元。

2015年7月23日晚,被告人陳某(男,現年29歲,廣東湛江人)從廣東徐聞海安碼頭租賃漁船,違規運送未經檢疫的35頭活牛(24頭水牛、11頭黃牛)進入海南省海口市美蘭區演豐鎮塔市地區,被公安民警查獲。經檢查,陳某未取得該批活牛的動物檢驗合格證明和《海南省無規定動物疫病區引入動物和動物產品申報檢疫及產地查詢答復書》,陳某運送的活牛經海南省動物疫病診斷中心檢驗,檢出口蹄疫病毒陽性。

根據農業部2008年12月11日發布的《一、二、三類動物疫病病種名錄》規定,口蹄疫為一類傳染疫病。被查獲的35頭活牛已移交海口市動物防疫檢疫站處理。

美蘭法院經審理認為,陳某違反有關動植物防疫、檢疫的國家規定,違規運輸未經檢驗且攜帶口蹄疫病毒的活牛,有引起重大動植物疫情的危險,情節嚴重,其行為已構成妨害動植物檢疫罪。

『柒』 上海市公共衛生應急管理條例

第一章總則第一條為了提高公共衛生應急能力,預防和減少公共衛生事件發生,控制、減輕和消除其社會危害,保障公眾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維護公共安全和社會秩序,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中華人民共和國突發事件應對法》以及其他有關法律、行政法規,結合本市實際,制定本條例。第二條本市行政區域內公共衛生社會治理,以及公共衛生事件預防與應急准備、監測與預警、應急處置、醫療救治、保障監督等活動,適用本條例。第三條公共衛生應急管理工作應當堅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遵循統一領導、分級負責,預防為主、平戰結合,依法防控、系統治理,尊重科學、精準施策,聯防聯控、群防群控的原則。第四條本市建立和完善公共衛生應急管理體系,建設各方參與的公共衛生社會治理體系、集中統一的公共衛生應急指揮體系、專業現代的疾病預防控制體系、協同綜合的公共衛生監測預警體系、平戰結合的應急醫療救治體系。第五條市人民政府統一領導本市公共衛生應急管理工作。

區和鄉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具體負責本轄區內的公共衛生應急管理工作,落實上一級人民政府及其有關部門制定的公共衛生應急管理措施。第六條衛生健康部門按照職責,負責組織實施公共衛生日常管理和公共衛生事件監測預警、應急處置、醫療救治等相關工作。

發展改革、經濟信息化、商務、應急管理、糧食物資儲備、葯品監管等部門按照各自職責,負責組織實施相關葯品、醫療器械、防護用品等應急物資的儲備、徵用、應急生產、緊急采購,以及基本生活必需品的調度供應等工作。

民政部門負責指導公共衛生事件的社區防控,以及養老服務機構、兒童福利機構、殘疾人養護機構的公共衛生事件預防與處置工作,指導開展慈善捐贈、志願服務相關活動。

教育部門負責指導監督學校、托幼機構和培訓機構落實公共衛生事件預防與處置措施,制定並組織實施公共衛生事件應急處置期間的停學和復學方案。

公安、交通、市場監管、綠化市容、生態環境、農業農村、住房城鄉建設管理、城管執法、房屋管理、文化旅遊、體育、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醫療保障、財政、稅務、科技、國有資產、金融管理、司法行政、海關等部門按照各自職責,做好公共衛生事件預防與處置相關工作。第七條任何單位和個人應當遵守有關法律、法規規定,服從各級人民政府及其有關部門發布的決定、命令、通告,配合各級人民政府及其有關部門依法採取的各項公共衛生事件預防與處置措施。第八條各級人民政府及其部門採取應對公共衛生事件的措施,應當與公共衛生事件可能造成的社會危害的性質、程度和范圍相適應;有多種措施可供選擇的,應當選擇有利於最大程度地保護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權益的措施。第九條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歧視正在接受治療或者已被治癒的傳染病患者、疑似傳染病患者、病原攜帶者及其家屬,不得歧視來自或者途經疫區、疫情高風險地區的人員,不得泄露涉及個人隱私的有關信息資料。第十條本市應當與相關省市建立公共衛生事件聯防聯控機制,開展信息溝通和工作協作。

本市在長三角區域合作框架下,推進公共衛生事件防控預案對接、信息互聯互通、防控措施協同。第十一條本市積極參與全球公共衛生治理,依法加強公共衛生領域的信息共享、人員技術交流等國際交流合作,共同防範公共衛生安全風險。第二章公共衛生社會治理第十二條本市建立健全公共衛生社會治理體系,堅持黨的領導,落實屬地責任、部門責任,通過聯防聯控、群防群控機制,將區域治理、部門治理、社區治理、單位治理、行業治理有機結合,形成跨部門、跨層級、跨區域的公共衛生事件預防與處置體系。第十三條區人民政府應當按照市人民政府及其有關部門的要求,明確公共衛生事件防控職責和分工,落實網格化防控管理機制,指導、監督屬地單位和個人落實各項防控措施。

鄉鎮人民政府和街道辦事處應當按照市、區人民政府及其有關部門的統一部署,發揮群防群控力量,組織指導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落實各項防控措施。第十四條各級人民政府及其有關部門應當建立健全公共衛生安全防護網路,發揮城市運行「一網統管」作用,做好公共衛生事件監測、預警、防控等工作。

各級人民政府及其有關部門應當充分發揮政務服務「一網通辦」平台的作用,建立綠色通道,優化工作流程,為公共衛生事件預防與處置提供便捷服務。

『捌』 中國會被世界衛生組織確定被確定為疫區嗎

雖然新型冠狀病毒引起的肺炎疫情成為了國際上突發性的公共衛生健康事件,但WHO從來沒有將中國劃為疫區。在2020年1月30日WTO總幹事譚德賽對外宣布,中國新冠肺炎疫情漫延非常嚴重,被列為PHEIC,並決定有效期限為三個月,因此中國被謠傳是「疫區國」,並且為期三年等傳聞都是虛假的。
1、世界衛生組織對外宣布中國新冠肺炎病毒列入PHEIC。
2、世界衛生組織表示此次宣布並不代表對中國失去信心,反而認為中國一定可以將疫情控制住。
3、PHEIC是傳染病應急機制當中最高等級,自從新冠肺炎爆發以來WTO已經連續兩天召開緊急會議。隨著疫情越來越嚴重,迅速的蔓延,讓WTO 評估並且宣布了PHEIC事項。
4、PHEIC不等於疫區國,在世界衛生組織當中沒有疫區國的定義和劃分。疫區國一般是指針對動物疫情感染的國家。
由此可見,世界組織只是認為新冠肺炎病毒的傳播會對別的國家造成公共健康威脅,並且事情已經發展到非常嚴重的發展,需要國際社會的協助才可以解決,因此新冠病毒被稱為PHEIC,而並不是宣布籠統的稱中國這個國家是疫區國。當然,認定為PHEIC對中國的以外貿易、旅遊都會有非常大的影響,不過沖擊也只是短暫的,隨著中國防疫措施的完善已經將疫情基本控制。
《國際衛生條例》,「國際關注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是指「通過疾病的國際傳播構成對其它國家的公共衛生風險並可能需要採取協調一致的國際應對措施的不同尋常的事件。」 根據2005年的《國際衛生條例》,各成員國均負有對「國際關注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做出迅速反應的法律責任。
《國際衛生條例》當有個別重大的公共衛生事件符合以下兩個情況,就可以被正式宣布為PHEIC:
第一,該事件會因為疾病傳播,對其他國家構成公共健康風險;
第二,該事件因為發展到很嚴重的程度,或是方向不尋常、預料之外的方向發展,需要國際社會攜手合作才能夠解決。

『玖』 杭州桐廬無規定馬屬動物疫病區管理辦法

第一條為了規范杭州桐廬無規定馬屬動物疫病區的建設和運行,預防、控制、撲滅馬屬動物疫病,保障公共衛生安全,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動物防疫法》《浙江省動物防疫條例》等法律法規,結合實際,制定本辦法。第二條杭州桐廬無規定馬屬動物疫病區的建設和管理適用本辦法。進出境馬屬動物、易感動物及其產品的檢疫,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進出境動植物檢疫法》。

本辦法所稱馬屬動物是指馬、驢、騾等動物;易感動物是指馬、驢、騾、豬、牛、羊等動物。

本辦法所稱規定馬屬動物疫病是指馬傳染性貧血、馬鼻疽、日本腦炎、馬流行性感冒、馬梨形蟲病、馬病毒性動脈炎、馬媾疫和伊氏錐蟲病(蘇拉病)等8種動物疫病。第三條杭州桐廬無規定馬屬動物疫病區的范圍為桐廬縣行政區域富春江以北的部分(以下簡稱無疫區)。

為了保護無疫區的馬屬動物衛生安全,與無疫區毗連的桐廬縣行政區域富春江以南的部分,富陽區、臨安區、淳安縣、建德市行政區域,劃定為保護區。

為了保障馬匹運輸安全,杭州蕭山國際機場至無疫區所經的機場高速公路、杭州灣環線高速公路、滬昆高速公路、彩虹快速路、杭新景高速公路等道路及兩側不少於1000米以內的區域,劃定為生物安全通道,具體范圍由市人民政府根據國家相關規定確定。第四條市人民政府統一領導無疫區建設和運行等管理工作,統籌協調相關行政管理部門和區、縣(市)人民政府推進無疫區、保護區、生物安全通道的建設和管理工作。

本市各級人民政府應當根據財政事權分工將無疫區、保護區、生物安全通道的建設、管理等相關工作經費納入本級財政預算。第五條市獸醫行政主管部門負責無疫區、保護區、生物安全通道的建設、運行等管理工作。無疫區、保護區、生物安全通道所在地的區、縣(市)獸醫行政主管部門按照職責分工負責相關區域馬屬動物疫病的具體管理工作。

無疫區、保護區、生物安全通道所在地的區、縣(市)動物衛生監督機構按照規定的職責分工實施易感動物及其產品的檢疫工作,以及其他有關動物防疫監督管理工作。

無疫區、保護區、生物安全通道所在地的區、縣(市)動物疫病預防控制機構負責規定馬屬動物疫病的監測、檢測、診斷、流行病學調查、疫情報告以及其他預防、控制等工作。

發展和改革、財政、公安、交通運輸、城市管理、林業、市場監管等行政管理部門應當按照各自職責分工,做好馬屬動物疫病管理相關工作;鄉(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應當協助相關行政管理部門做好馬屬動物疫病的預防和控制工作。第六條市獸醫行政主管部門應當會同市交通運輸、林業等行政主管部門,以及桐廬縣等相關區、縣(市)人民政府編制無疫區建設方案,報市人民政府批准後公布實施。第七條本市依法對馬屬動物實施相關動物疫病強制免疫,建立免疫檔案並加施免疫標識。強制免疫的病種和區域按照國家、省有關規定執行。

市獸醫行政主管部門應當組織對本市行政區域內的馬屬動物進行調查,並予以登記,建立檔案,實施動態管理。跨區、縣(市)遷移馬屬動物的,應當在3日前向所在地的區、縣(市)動物衛生監督機構申報檢疫。第八條市獸醫行政主管部門應當根據國家、省動物疫病監測計劃和本市實際,制定本市馬屬動物疫病監測方案。

區、縣(市)獸醫行政主管部門應當根據市馬屬動物疫病監測方案,制定本行政區域馬屬動物疫病監測實施方案,並組織實施。

從事易感動物飼養、屠宰、經營、隔離、運輸以及動物產品生產、經營、加工、貯藏等活動的單位和個人對前款規定的監測活動,不得拒絕或者阻礙。第九條輸入無疫區的易感動物及其產品,應當符合無疫區相關動物衛生要求。相關動物衛生要求由市獸醫行政主管部門會同有關行政管理部門制定。第十條向無疫區輸入易感動物及其產品的,應當遵守下列規定:

(一)從非無規定馬屬動物疫區輸入易感動物的,依法辦理准引手續;

(二)經輸出地動物衛生監督機構檢疫合格,並在起運3日前向輸入地有管轄權的動物衛生監督機構申報檢疫;

(三)輸入地動物衛生監督機構受理檢疫申報後,貨主憑輸出地動物衛生監督機構出具的《動物檢疫合格證明》輸入;輸入無疫區時,貨主或者承運人應當經指定通道運輸,並向無疫區動物衛生監督檢查站報告,接受監督檢查;

(四)輸入非屠宰用途易感動物的,應當在隔離場或者指定場所實施隔離檢疫;輸入供屠宰用易感動物或者輸入易感動物產品的,應當在無疫區動物衛生監督檢查站按照規定進行檢疫;檢疫合格的,由輸入地有管轄權的動物衛生監督機構出具《動物檢疫合格證明》;

(五)易感動物及其產品輸入無疫區後,憑輸入地有管轄權的動物衛生監督機構出具的《動物檢疫合格證明》進行屠宰、飼養、經營、加工等活動。

『拾』 陝西省地方病防治條例(2014修正)

第一章總則第一條為了預防、治療和控制地方病,消除其危害,保障人民身體健康,根據有關法律、法規,結合本省實際,制定本條例。第二條本條例所稱地方病包括:碘缺乏病、大骨節病、克山病、地方性氟中毒及布魯氏菌病和鼠疫。

省人民政府衛生和發展和改革生育行政部門,可以根據情況,增加或減少本省地方病病種,經省人民政府同意,予以公布。第三條本省行政區域內的國家機關、社會團體、部隊、企事業單位及其他組織(以下統稱單位)和個人均應遵守本條例。第四條地方病防治工作實行預防為主、防治結合,防病治病與脫貧致富相結合的方針。堅持政府領導,部門負責,群眾參與,綜合防治的原則。第五條各級人民政府應當將地方病防治目標納入本行政區域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發展和改革,並組織實施。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衛生和發展和改革生育行政部門主管本轄區的地方病防治工作。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發展和改革、財政、農業(畜牧)、水利、民政、教育等有關部門以及扶貧機構、鹽務單位,按照職責分工,負責各自承擔的地方病防治工作。

村民委員會、居民委員會應當協助有關部門,落實地方病防治措施,組織群眾開展地方病防治工作。第六條地方病病區內的一切單位和個人,應當協助、配合有關部門做好地方病防治工作。第七條各級人民政府應當對地方病防治和科研工作做出顯著成績的單位和個人給予表彰和獎勵。第二章防治第八條各級人民政府應當開展防治地方病的宣傳和健康教育,查清本行政區域內的地方病病種、病(疫)區范圍、病(疫)情和危害程度,組織力量,採取措施,控制病(疫)情。第九條碘缺乏病的防治採取食用碘鹽為主的措施。

實施食鹽加碘防治措施困難的地區,實行碘鹽配售制,具體辦法由縣級人民政府制定。

添加食用鹽的食品和副食品必須使用合格碘鹽。

禁止銷售非碘鹽、散碘鹽和不合格碘鹽。第十條大骨節病、克山病的防治採取改換水源、改善飲食結構和衛生條件等綜合措施。第十一條飲水型氟中毒的防治採取改換水源降氟的措施,煤煙型氟中毒的防治採取控制高氟石煤生活燃用和防止煤煙對空氣、糧食污染的改灶措施。第十二條布魯氏菌病的防治採取人群免疫和畜群檢疫、免疫、病畜處殺及污染場所無害化處理等措施。

病(疫)區免疫覆蓋率應達到規定的標准。

禁止買賣和轉移病畜。第十三條鼠疫的防治採取疫區滅鼠、滅蚤、疫情監測和重點人群免疫等措施。

禁止販運、加工、貯存、銷售旱獺及其製品。第十四條鼠疫、布魯氏菌病暴發、流行時,疫區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組織有關部門採取消除傳染源,切斷傳播途徑,封鎖疫區等緊急措施,控制疫情。第十五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對不宜人群生存的地方病重病區,應當有發展和改革地採取移民措施。第十六條縣級以上衛生和發展和改革生育行政部門應組織醫療保健和防疫機構,對地方病重病區實行巡迴義診。有條件的地方病重病區醫療機構,可以設立專科門診,加強對地方病現症病人的治療。第三章管理與監督第十七條省、設區市人民政府和地方病重病區縣(市、區)人民政府,應當成立地方病防治領導小組,負責統籌協調地方病防治工作。

地方病防治領導小組辦公室設在同級衛生和發展和改革生育行政部門,負責地方病防治的日常工作。第十八條地方病防治領導小組的職責是:

(一)宣傳貫徹有關地方病防治的法律、法規、規章和政策;

(二)擬訂本行政區域地方病防治規劃,確定年度防治發展和改革,協調有關部門制定地方病重大病(疫)情的防範措施和應急對策;

(三)組織、指導、協調、督促有關部門履行地方病防治職責;

(四)組織有關部門對地方病病因和防治葯品、防治方法、防治技術的研究和推廣;

(五)宣傳、普及地方病防治科學知識,組織開展地方病防治的合作與交流;

(六)完成同級人民政府交辦的地方病防治的其他工作。第十九條地方病防治工作實行分級負責、部門協作,各級人民政府有關部門地方病防治工作的主要職責是:

(一)衛生和發展和改革生育行政部門負責組織調查病(疫)情,提供病(疫)情資料,提出防治措施和防治方案,並會同有關部門組織實施;組織監測病(疫)情,對防治措施及防治效果進行監督檢查、評估、指導;負責疫情報告和統計報表,組織開展地方病防治宣傳教育工作;建立健全地方病防治機構、科研機構,培訓防治人員、科研人員;負責鼠疫疫區農戶滅鼠、滅蚤工作。

(二)水行政部門負責制訂飲水型氟中毒病區的改水工程發展和改革,並組織實施;將解決農村人畜飲水困難與大骨節病、克山病病區改水相結合,統籌實施;負責已建成改水工程的維護管理。

(三)鹽務管理單位負責向病區供應合格的碘鹽、碘硒鹽,會同工商、技術監督、公安、交通等部門,對本行政區域內鹽業市場進行監督管理。

(四)農業(畜牧)行政部門負責調查家畜布魯氏菌病疫情,提出防治科研發展和改革,並組織實施;負責對家畜布魯氏菌病的監測、免疫、檢疫、病畜處理及污染場所的消毒;配合工商部門搞好家畜交易市場和畜產品市場的管理;負責鼠疫疫區農田和草原滅鼠、煤煙型氟中毒病區的改灶降氟工作。

(五)民政部門負責對因地方病致殘、致貧的特困戶,給予救濟和幫助。

(六)教育行政部門負責在病(疫)區學校開展地方病防治知識的宣傳教育,並將有關知識列入中小學授課的內容;配合有關部門做好學生的地方病防治工作。

其他有關部門按照各自分工,履行地方病防治職責。

熱點內容
初中籃球競賽規章制度 發布:2025-01-23 02:12:16 瀏覽:258
南通十大律師 發布:2025-01-23 01:41:49 瀏覽:609
法官宋魚水的故事 發布:2025-01-23 01:41:39 瀏覽:424
法院員額人大 發布:2025-01-23 01:17:52 瀏覽:600
法院怎樣找到被執行人 發布:2025-01-23 00:40:09 瀏覽:227
小悅悅事件社會道德 發布:2025-01-23 00:27:10 瀏覽:869
一站式供應鏈法律責任 發布:2025-01-23 00:15:38 瀏覽:348
多元司法救助 發布:2025-01-23 00:08:40 瀏覽:519
寧夏司法胡 發布:2025-01-23 00:06:05 瀏覽:168
北京通州區國家法官學院 發布:2025-01-22 23:24:10 瀏覽: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