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慶藏族自治州自治條例
① 雲南省迪慶藏族自治州水資源保護管理條例
第一章總 則第一條為了加強水資源的保護和管理,促進水資源的節約與合理開發利用,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污染防治法》等有關法律法規,結合迪慶藏族自治州(以下簡稱自治州)實際,制定本條例。第二條在自治州行政區域內保護、管理、節約、開發和利用水資源,適用本條例。
本條例所稱水資源,包括地表水和地下水。第三條自治州行政區域內的水資源屬於國家所有。農村集體經濟組織修建的水塘、水庫中的水,歸該農村集體經濟組織使用。家庭、個人及合作修建的壩塘、水窖、水池中的水,歸家庭、個人及合作人使用。第四條水資源的保護和管理應當遵循科學規劃、嚴格保護、合理開發、有效利用的原則,科學統籌生活、生產經營和生態環境用水。第五條自治州縣級以上人民政府鼓勵單位和個人依法開發利用水資源,並保護投資者的合法權益。第六條自治州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加強對水資源的保護、管理、節約、開發、利用和水害的防治工作,並將其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加大資金投入,加強基礎設施建設。第七條自治州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門負責本行政區域內水資源的統一管理與監督工作,並履行下列職責:
(一)宣傳貫徹執行有關法律法規和本條例;
(二)組織編制流域和區域的綜合規劃、專業規劃;
(三)制定並組織實施水資源管理措施;
(四)負責取水許可證的核發和管理;
(五)依法徵收相關規費;
(六)調處水事糾紛;
(七)行使本條例賦予的行政處罰權。第八條自治州縣級以上人民政府的發展和改革、財政、環境保護、住房和城鄉建設、國土資源、林業、農牧、交通運輸、衛計、工業和信息化等有關行政主管部門,應當按照各自職責做好水資源的保護管理工作。
鄉(鎮)人民政府應當協助做好本行政區域內水資源的保護管理工作。第九條任何單位和個人有依法保護水資源的義務,對破壞和污染水資源的行為有檢舉、勸阻、制止的權利。第二章保護管理第十條自治州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門應當擬定江河、湖泊、水庫的水功能區劃,並按照水功能區對水質的要求進行保護。第十一條自治州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門應當實施用水總量控制紅線管理,建立水量、水質、水位和生態流量相結合的控制指標監測體系和考核制度體系。第十二條縣級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門應當對水功能區的水質狀況進行監測,發現水質異常應當及時報告本級人民政府,並向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通報。
縣級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門應當對水資源開發項目河段實行流量監控制度。水資源開發項目下遊河道生態流量,不得低於河流多年平均流量的10%。第十三條自治州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建立水源保護區制度,科學劃定保護區范圍,設立標志並向社會公布。第十四條飲用水水源保護區范圍內禁止下列行為:
(一)修建危害、污染水源的建築物和構築物;
(二)設置排污口、化糞池等與水源保護不相適應的項目;
(三)擅自砍伐水源涵養林、水土保持林;
(四)探礦、采礦、挖砂、採石、取土;
(五)實施水葬或者其他喪葬;
(六)使用劇毒、高殘留農葯;
(七)堆放和傾倒有毒有害物品、垃圾等廢棄物;
(八)放牧、屠宰畜禽,丟棄動物屍體及其他污染水體的物體;
(九)放養水生物種;
(十)釣魚;
(十一)其它可能造成污染的活動或者行為。第十五條自治州各級人民政府應當採取措施,加強水源源頭保護,加快生態公益林建設,保護自然植被和濕地,涵養水源,防治水土流失,改善生態環境。
水庫庫區應當實行封山育林,逐步減少居住人口。第十六條自治州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門應當會同國土資源等有關部門,根據地下水、地面沉降等觀測資料,確定地面沉降地區的地下水年度開采總量和回灌總量,嚴格限制開采。確需開采、使用礦泉水、地熱水的,應當依法辦理相關行政許可手續後,方可施工。
探礦、采礦或者建設地下工程,可能造成地下水污染、地下水源減少或者枯竭、地面塌陷的,探礦、采礦單位或者建設單位應當採取預防和保護措施。對他人生活和生產造成損失的,應當依法給予補償。
② 雲南省迪慶藏族自治州獨克宗古城保護條例
第一條為加強對獨克宗古城(以下簡稱古城)的保護和管理,繼承和保護優秀歷史文化遺產,根據《雲南省歷史文化名城名鎮名村名街保護條例》等相關法律法規,結合古城實際,制定本條例。第二條本條例所稱古城是指香格里拉縣城達娃路以南,康珠大道以西,百雞寺至初浪路與達娃路交匯處以東,百雞寺至康珠大道坐標控制點以北的區域。第三條在古城內活動的一切單位和個人,都應當遵守本條例。第四條古城的保護管理堅持科學規劃、保護為主、適度開發、嚴格管理的原則。第五條迪慶藏族自治州人民政府應當加強對古城保護管理工作的領導。香格里拉縣人民政府應當加強對古城的保護管理,將古城保護管理工作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第六條香格里拉縣人民政府應當組織編制、修編古城保護規劃和保護詳細規劃,制定古城保護管理措施。
古城保護規劃和保護詳細規劃應當突出古城原有風貌和藏族文化特色,並與香格里拉縣城市總體規劃相銜接。第七條香格里拉縣人民政府設立古城保護資金,專項用於古城保護管理工作。古城保護資金由列入政府財政預算的專項經費、依法徵收的古城維護費、社會捐助等組成。第八條香格里拉縣人民政府設立古城保護管理機構,負責古城的保護管理和相關服務工作,其主要職責是:
(一)宣傳貫徹執行有關法律法規和本條例;
(二)組織實施古城保護規劃、保護詳細規劃和保護管理措施;
(三)負責古城園林綠化和環境衛生;
(四)負責古城基礎設施和公共設施的修建、管理和維護;
(五)管理使用古城保護資金;
(六)行使本條例規定的行政處罰權。第九條香格里拉縣規劃、建設、工商、環保、國土資源、旅遊、文化、民族、宗教、公安、消防、水電、林業等部門按照各自職責,做好古城保護管理的相關工作。
古城內的文物保護單位,由縣文物行政主管部門依法管理。第十條古城的主要保護對象是:
(一)傳統建築和街巷格局;
(二)歷史文化遺址、石刻和地貌遺跡等;
(三)民族民間傳統工藝和民族風俗。第十一條古城保護范圍分為核心保護區、建設控制區和風貌協調區,由古城保護管理機構設立保護標志,並向社會公告。
(一)核心保護區為古城牆遺址以內的區域;
(二)建設控制區為古城牆遺址以外,達娃路以南,康珠大道以西,百雞寺至初浪路與達娃路交匯處以東,百雞寺至康珠大道坐標控制點以北的區域;
(三)風貌協調區為建設控制區以外的整個香格里拉縣城。第十二條核心保護區內必須保持傳統建築的原狀,修舊如舊,禁止新建、改建、擴建建築物和構築物。
建設控制區內不得拆除列入保護名錄的傳統建築,新建、改建、擴建建築物或者構築物應當體現藏式建築風格。
風貌協調區內的各項建設應當與古城整體風貌相協調。第十三條古城內的傳統建築由古城保護管理機構登記造冊,建立保護名錄,制定保護維修規劃,實行分類掛牌保護。
傳統建築的所有權人對傳統建築維修改造的,應當按照保護維修規劃進行施工。維修資金確有困難的,可以向古城保護管理機構申請適當補助。第十四條古城建設控制區內新建、改建、擴建建築物或者構築物的,應當符合古城保護規劃和保護詳細規劃的規定,並依法辦理土地、規劃、建設等相關審批手續。有關行政管理部門在辦理審批手續前應當征詢古城保護管理機構的意見。第十五條古城內不符合古城保護規劃和保護詳細規劃的建築物、構築物及其他設施,由香格里拉縣人民政府依法組織改造、拆遷。第十六條古城內新建的通訊、電力、有線電視等管網設施必須入地埋設。
古城內原有的通訊、電力、有線電視等空中管線,由香格里拉縣人民政府逐步改造,入地埋設。第十七條古城內因地下管網、消防、綠化等基礎設施建設需要開挖街道的,應當依法辦理施工手續。香格里拉縣建設行政主管部門在辦理審批手續前應當征詢古城保護管理機構的意見。第十八條古城內設置戶外廣告的,其造型、色彩應當與古城的整體風貌相協調。香格里拉縣建設行政管理部門在辦理古城戶外廣告設置規劃管理審批手續前,應當征詢古城保護管理機構的意見。
③ 雲南省迪慶藏族自治州自治條例修正案(2020)
一、自治條例第五條修改為:「自治州的自治機關團結和帶領全州各族人民,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以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引,堅定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增進各民族對偉大祖國、中華民族、中華文化、中國共產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認同,加強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貫徹新發展理念,自力更生,艱苦奮斗,推動社會主義物質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會文明、生態文明協調發展,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加快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步伐,逐步把自治州建設成為經濟發展、文化繁榮、民族團結、社會和諧、人民生活殷實的民族自治地方。」二、自治條例第九條第二款修改為:「自治州的自治機關維護和發展平等、團結、互助、和諧的社會主義民族關系,促進各民族共同團結奮斗、共同繁榮發展,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禁止對任何民族的歧視和壓迫,禁止破壞民族團結和製造民族分裂的行為。」三、自治條例第六十四條修改為:「自治州享受國家和省規定的津貼和其他補貼。」四、自治條例第六十八條修改為:「每年9月為自治州民族團結進步月。每年9月13日為自治州建州紀念日,全州放假2天。藏歷年放假,按照國務院《全國年節及紀念日放假辦法》由自治州人民政府具體規定。各民族的傳統節日都應當受到尊重。」
④ 雲南省迪慶藏族自治州藏醫葯條例
第一章總 則第一條為了繼承和發展藏醫葯,發揮藏醫葯資源優勢,保障和促進藏醫葯事業發展,保護人民健康,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中醫葯法》《中華人民共和國葯品管理法》《雲南省發展中醫葯條例》等法律法規,結合迪慶藏族自治州(以下簡稱自治州)實際,制定本條例。第二條在自治州行政區域內從事藏醫葯活動的單位和個人,應當遵守本條例。第三條發展藏醫葯事業應當堅持繼承、保護、創新、扶持、發展相結合的原則,積極運用現代科學技術和手段,促進藏醫葯理論和實踐的發展。第四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將藏醫葯事業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建立健全藏醫葯管理體系和醫療服務體系,統籌推進藏醫葯事業發展。第五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衛生健康主管部門負責本行政區域內的藏醫葯管理工作,藏醫葯管理機構、葯品監督管理部門承擔藏醫葯管理的具體工作。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其他有關部門應當按照各自職責,共同做好藏醫葯事業相關工作。第六條對在藏醫葯事業中做出顯著成績的單位或者個人,按照國家和省有關規定給予表彰獎勵。第二章藏醫服務第七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統籌安排藏醫醫療機構設置和布局,建立健全藏醫葯服務體系;舉辦規模適宜的藏醫醫療機構,綜合醫院、婦幼保健院和有條件的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鄉鎮衛生院應當設置藏醫葯科(館);有條件的社區衛生服務站、村衛生室應當提供藏醫葯服務。第八條自治州支持社會力量舉辦藏醫醫療機構。社會力量舉辦的藏醫醫療機構在准入、執業、基本醫療保險、科研教學、專業技術人員職稱評定等方面享有與政府舉辦的藏醫醫療機構同等的權利。第九條舉辦藏醫醫療機構應當突出藏醫特色和優勢,按照國家和省有關醫療機構管理的規定依法辦理審批手續,並遵守醫療機構管理的有關規定。
自治州人民政府應當推進藏醫醫療聯合體建設,支持醫療機構資源共享和分工協作。
申請舉辦藏醫診所,應當依法進行備案登記。第十條從事藏醫醫療活動的人員應當通過藏醫醫師資格考試取得藏醫醫師資格,並進行執業注冊。
以師承方式學習藏醫或者經多年實踐,醫術確有專長的人員、民間藏醫和寺院藏醫行醫者,由至少兩名藏醫醫師推薦,經自治州人民政府衛生健康主管部門組織實踐技能和效果考核合格後,即可取得藏醫醫師資格;按照考核內容進行執業注冊後,即可在自治州行政區域內按核準的執業地點、診療類別和服務范圍,以個人開業的方式或者在醫療機構內從事藏醫醫療活動。第十一條藏醫醫療機構配備醫務人員應當以藏醫葯專業技術人員為主,配備的藏醫葯專業技術人員比例應當不低於70%。
綜合醫院、婦幼保健院和有條件的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鄉鎮衛生院、社區衛生服務站、村衛生室應當合理配備藏醫葯專業技術人員,並運用和推廣適宜的藏醫葯技術方法。
取得醫師資格的藏醫醫師,經培訓、考核合格後,可以在執業活動中採用與其專業相關的現代醫療技術方法。第十二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增加醫療機構藏醫葯專業技術崗位職數。第十三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衛生健康主管部門應當組織藏醫醫療機構對基層藏醫葯服務工作定期進行指導,推廣新技術、新療法。鼓勵藏醫葯機構的人才到基層和農村工作。第十四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扶持發展藏醫葯預防、保健、康復服務,建立健全藏醫葯治未病模式,並按照國家和省有關規定將其納入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統籌實施。第十五條發布藏醫醫療廣告和藏葯廣告的,應當依法獲得廣告批准文號,並根據批准內容依法發布。第十六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衛生健康等主管部門應當依法對藏醫醫療機構、藏醫醫師執業范圍、藏醫服務、藏醫醫療等開展監督檢查,有關單位和個人應當予以配合,不得拒絕或者阻撓。第三章藏葯保護與發展第十七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加強野生藏葯材資源保護,對野生藏葯材資源實行動態監測和定期普查,合理利用動物、植物、礦物類藏葯材資源,嚴禁亂捕、濫獵、亂采、濫挖。
鼓勵和支持人工種植養殖藏葯材,培育和保護州內的藏葯材知名品牌,促進藏葯材資源的可持續發展。
藏葯材種植、養殖、採集、貯存以及初加工應當符合國家和省有關技術規范、標准和管理規定。
⑤ 迪慶藏族自治州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立法條例
第一章總則第一條為了規范迪慶藏族自治州(以下簡稱自治州)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的立法活動,完善立法程序,提高立法質量,發揮立法的引領和推動作用,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立法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和地方各級人民政府組織法》和《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族區域自治法》的有關規定,結合自治州實際,制定本條例。第二條自治條例、單行條例和地方性法規(以下統稱法規)的制定、修改和廢止,適用本條例。第三條自治州人民代表大會依照自治州民族的政治、經濟和文化的特點,制定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
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可以依照自治州民族的特點,對法律和行政法規的規定作出變通規定,但不得違背法律或者行政法規的基本原則,不得對憲法和民族區域自治法的規定以及其他有關法律、行政法規專門就民族自治地方所作的規定作出變通規定。第四條自治州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根據自治州的具體情況和實際需要,在不同憲法、法律、行政法規、本省的地方性法規相抵觸的前提下,可以對城鄉建設與管理、環境保護、歷史文化保護等方面的事項制定地方性法規,法律對自治州制定地方性法規的事項另有規定的,從其規定。
規定自治州特別重大事項的地方性法規,應當由自治州人民代表大會通過。
自治州人民代表大會閉會期間,自治州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以下簡稱常務委員會)可以對自治州人民代表大會制定的地方性法規進行部分補充和修改,但是不得同該法規的基本原則相抵觸。
對上位法已經明確規定的內容,一般不作重復性規定。第五條自治州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立法應當樹立鮮明的價值導向,充分體現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要求,突出地方特色,符合自治州實際。第六條自治州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應當在立法工作中發揮主導作用,加強對立法工作的組織協調,建立健全立法工作機制。第七條自治州人民代表大會專門委員會、常務委員會工作委員會依照本條例,行使審議法規案的職權。
地方性法規草案由自治州人民代表大會法制委員會(以下簡稱法制委員會)負責統一審議,自治條例、單行條例草案由自治州人民代表大會民族宗教委員會(以下簡稱民宗委員會)負責審議。第二章立法准備第八條常務委員會應當編制立法規劃、年度立法計劃,加強對立法工作的統籌安排。立法規劃應當在常務委員會每屆任期的第一年編制完成,年度立法計劃應當在上一年度年底前編制完成。第九條編制立法規劃和年度立法計劃,應當認真研究代表議案和建議,廣泛徵集意見,科學論證評估,根據自治州經濟社會發展、民主法治建設的需要和上位法變動情況,確定立法項目,提高立法的及時性、針對性和可行性。第十條法制委員會、民宗委員會、常務委員會社會建設和法制工作委員會負責組織編制立法規劃和年度立法計劃,由常務委員會分管領導主持召開自治州人民代表大會有關專門委員會、常務委員會有關工作委員會(以下統稱有關委員會)和自治州人民政府司法行政部門會議研究後,形成立法規劃草案和年度立法計劃草案,經常務委員會主任會議(以下簡稱主任會議)通過,印發常務委員會會議,並向社會公布。
立法規劃草案和年度立法計劃草案在主任會議通過前,應當報送省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有關委員會徵求意見;通過後及時報送省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一條列入立法規劃和年度立法計劃的項目,有關委員會應當按照立法規劃、年度立法計劃的安排開展相關立法工作。
法制委員會、民宗委員會、社會建設和法制工作委員會按照常務委員會的要求,督促立法規劃、年度立法計劃的落實。第十二條立法規劃和年度立法計劃確需調整的,由主任會議決定,印發常務委員會會議,向社會重新公布。第十三條法規草案一般由提案人組織起草。
綜合性、全局性、基礎性的重要法規草案,可以由有關委員會組織起草。
起草法規草案,可以吸收相關領域的專家參加,或者委託有關專家、教學科研單位、社會組織起草。有關委員會可以根據需要提前參與起草工作,或者根據需要聽取有關法規草案起草工作的情況匯報,督促起草工作按期完成。
⑥ 迪慶藏族自治州人民政府規章制定程序規定(2019)
第一章總 則第一條為了規范自治州政府規章(以下簡稱規章)的制定程序,提高規章質量,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立法法》和國務院《規章制定程序條例》等法律法規的規定,結合自治州實際,制定本規定。第二條本規定所稱規章,是指州人民政府在法定許可權內按照立法工作程序規定,以政府令公布實施的規范性文件。州人民政府可以就全州城鄉建設與管理、環境保護、歷史文化保護等方面的事項制定規章。第三條規章的立項、起草、審查、決定、公布、解釋備案、修改、廢止和清理等,適用本規定。第四條制定規章,應當遵循下列原則:
(一)依照法定程序,符合法定許可權;
(二)科學民主,依法保障社會各方有序參與;
(三)公開公平,權責一致;
(四)突出地方特色,增強針對性、實用性和可操作性。第五條州人民政府對規章制定工作實行統一領導。
州司法局負責規章制定工作的組織、協調、指導和管理。
各縣(市)人民政府、開發區管委會和州級各部門在各自職責范圍內,承擔規章草案的具體起草工作,保障規章制定工作必要的人員和經費,並配合州司法局做好規章制定的其他工作。第六條規章的名稱一般採用規定、辦法、實施辦法等。第七條規章應當結構嚴謹、條理清楚、文字准確、表述簡明,符合立法技術規范。第八條規章制定工作所需經費納入本級財政預算予以保障。第二章立 項第九條州人民政府根據本州經濟社會發展的實際需要,突出重點,編制年度規章制定計劃,加強對規章制定工作的統籌安排。第十條州人民政府門戶網站及其司法公眾號應當開辟專欄,公開向社會徵集規章立項建議。
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可以提出規章立項建議,州司法局應當及時提出處理意見。
各縣(市)人民政府、開發區管委會可以就全州共性事項、跨區域的事項或者認為需要制定規章的事項提出規章立項建議。
州級各部門按照職權職責提出規章立項建議。第十一條各縣(市)人民政府、開發區管委會和州級各部門認為需要制定規章的,應當經集體討論後,由主要負責人簽署文件,於每年9月底前向州人民政府提出立項申請,立項申請徑送州司法局。
立項申請應當包括以下內容:
(一)規章項目名稱、分類、制定目的;
(二)規章項目的依據和必要性、可行性;
(三)相關調研和准備情況;
(四)規章項目擬解決的主要問題和擬採取的主要措施及擬設立的主要制度;
(五)起草單位、人員及保障措施;
(六)起草單位認為需要說明的其他事項。
各縣(市)人民政府、開發區管委會和州級各部門提出立項申請,應當附著規章初稿。第十二條州司法局應當對規章立項建議和立項申請進行匯總研究,提出年度規章制定計劃草案,報州人民政府審定後印發。
規章制定計劃應當明確規章制定項目名稱、起草單位、報送審查時間等。
規章制定計劃分為審議類項目和調研類項目。審議類項目應當在當年完成。調研類項目已完成調研的可以優先列入次年的審議類項目。第十三條擬定立法項目遵循的原則:
(一)國家未作規定,但經濟社會發展急需,又具有地方特色的,應當立項;
(二)雖有國家立法規定,但比較原則或者授權地方作出規定的,可以立項;
(三)相關法律或者行政法規已經立項,正在制定或者修訂的,暫緩立項;
(四)對專項工作能夠綜合立項的,不單獨立項;
(五)超越規章制定許可權范圍,國家已有立法規定且操作性較強,尚不具備規章制定條件,或者需要規范的事項可以通過立法以外手段解決的,不予立項。第十四條列入規章制定計劃的項目,起草單位應當按照計劃組織實施。因特殊情況不能完成的,起草單位應當及時向州司法局書面說明原因,由州人民政府研究決定是否終止或者暫緩。第十五條在規章制定計劃之外增加規章制定項目的,應當在可行性論證的基礎上,向州司法局提出申請,經州司法局審核、州人民政府批准後,列入規章制定計劃。第三章起 草第十六條規章由申請立項的單位起草;涉及兩個以上部門職責的,由主要部門牽頭起草。
專業性較強的規章,可以吸收相關領域的專家參與起草,或者委託有關專家、教學科研單位、社會組織等起草。
⑦ 雲南省迪慶藏族自治州草原管理條例
第一條為了保護、管理、建設和合理利用草原,改善生態環境,發揮草原綜合效益,促進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族區域自治法》、《中華人民共和國草原法》等有關法律法規,結合迪慶藏族自治州(以下簡稱自治州)實際,制定本條例。第二條在自治州行政區域內從事草原規劃、保護、建設、利用和管理等活動,適用本條例。
本條例所稱草原包括高寒草甸、灌叢草甸、林間草甸、沼澤草甸、疏林草場、山地灌叢草場、草山草坡、人工草場和退耕還草草場等。第三條自治州和縣級人民政府(以下簡稱州、縣人民政府)應當加強草原管理工作,將草原保護、建設和利用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建立草原生態補償機制,並將草原保護和建設、草原執法、草原監測、草原調查普查經費及草原管護員的管護補助經費納入本級財政預算。第四條州、縣人民政府農牧主管部門負責本行政區域內草原的統一監督管理。
鄉(鎮)人民政府應當做好本行政區域內的草原管理工作,並配備專職或者兼職草原管理員,負責草原管理的具體工作。
村民委員會應當配備草原管護員,協助做好草原管理的相關工作。第五條州、縣人民政府的發展和改革、科技、財政、林業、國土資源、環境保護、森林公安、衛生、水務、工商、住房和城鄉建設、交通運輸、民政、旅遊等部門應當按照各自職責,做好草原管理的相關工作。第六條州、縣人民政府應當設立草原管理機構,隸屬於同級農牧主管部門,負責草原管理的具體工作。其主要職責是:
(一)宣傳貫徹執行有關法律法規和本條例;
(二)負責草原保護、管理、建設和利用的監督檢查;
(三)會同國土資源部門辦理草原徵收、徵用、使用的具體事項;
(四)負責草原的調查、普查、登記,建立草原檔案,核定草原載畜量;
(五)按規定許可權審批在草原上取土、挖砂、採石、挖草皮、挖草煤、採集野生植物、採集牧草種子、燒磚瓦、開發旅遊項目等事項;
(六)配合有關部門做好草原防火和科研工作;
(七)負責對草原鼠蟲病害及草原有害生物的監測和防治工作;
(八)協助有關部門做好牧草種子的檢驗、檢疫工作;
(九)徵收草原植被恢復費、管理草原建設資金;
(十)行使本條例賦予的行政處罰權。第七條州、縣人民政府農牧主管部門應當編制本行政區域內的草原保護、建設和利用總體規劃,報同級人民政府批准後實施。
鄉(鎮)人民政府應當根據總體規劃,制定本行政區域內的草原保護、建設和利用計劃及措施。第八條任何單位和個人都有保護草原的義務,對破壞草原的違法行為有制止、舉報和控告的權利。第九條草原屬於國家所有,由法律規定屬於集體所有的除外。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侵佔、買賣或者以其他形式非法轉讓草原。
國家所有的草原,可以依法確定給全民所有制單位、集體經濟組織等使用。
依法確定給全民所有制單位、集體經濟組織等使用的國家所有的草原,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登記,核發使用權證,確認草原使用權。
集體所有的草原,由縣級人民政府登記,核發所有權證,確認草原所有權。第十條集體所有的草原或者依法確定給集體經濟組織使用的國家所有的草原,可以由本集體經濟組織內的家庭或者聯戶承包經營。
草原承包經營者可以依法採取轉包、出租、互換等方式流轉草原承包經營權,但必須按規定進行登記。第十一條承包經營草原,發包方和承包方應當依法簽訂書面合同,明確雙方的權利和義務。第十二條自治州行政區域內發生的草原權屬爭議,由雙方協商解決。協商不成的,縣與縣之間發生的草原權屬爭議,由自治州人民政府處理;個人之間、個人與單位之間發生的草原權屬爭議,由鄉(鎮)人民政府或者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處理。當事人對有關人民政府的處理決定不服的,可以依法向人民法院起訴。
在草原權屬爭議未解決以前,任何一方不得改變草原利用現狀,不得破壞草原和草原上的設施。第十三條州、縣人民政府農牧主管部門應當加強對草原面積、等級、產草量、載畜量等的調查,每五年進行一次重點調查,每十年進行一次普查,並建立檔案。
草原承包經營者應當支持、配合調查,如實提供相關資料和數據。
⑧ 雲南省迪慶藏族自治州民族團結進步條例
第一條為進一步推進民族團結進步事業,構建平安和諧迪慶,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和《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族區域自治法》等有關法律、法規,結合自治州實際,制定本條例。第二條本條例適用於在自治州內活動的一切單位和個人。第三條自治州是以藏族為主體的多民族聚居區。加強民族團結,維護祖國統一,反對民族分裂是各民族公民應盡的責任和義務。第四條自治州的民族團結進步事業必須堅持黨的領導、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堅持各民族平等、堅持各民族相互離不開的原則,促進各民族共同團結奮斗、共同繁榮發展。第五條州、縣人民政府應當將民族團結進步事業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作為精神文明建設和公民道德建設的重要內容。第六條州、縣人民政府民族事務行政主管部門負責轄區內的民族團結進步工作。其主要職責是:
(一)宣傳、貫徹、執行黨的民族政策和有關法律、法規及本條例;
(二)組織實施民族團結目標管理責任制;
(三)指導、督促和檢查民族團結工作;
(四)協同有關部門調處各類民族矛盾糾紛;
(五)開展民族團結調查研究工作;
(六)開展民族團結進步創建活動,承辦民族團結進步表彰工作,組織協調重大民族節日活動。
州、縣人民政府的相關職能部門和鄉(鎮)人民政府應當按照各自職責,做好民族團結進步工作。
自治州內的國家機關、社會團體、城鄉基層組織和企業事業單位應當做好本單位、本系統、本轄區內的民族團結進步工作。第七條自治州內各民族公民應當自覺維護民族團結,相互尊重宗教信仰,尊重各民族使用本民族語言文字,尊重各民族的風俗習慣。
任何組織和個人不得散布和實施民族歧視、民族侮辱的言行;不得收集、提供、製作、發布、傳播破壞民族團結、製造民族分裂、危害祖國統一的信息。第八條自治州內的國家機關、社會團體、城鄉基層組織和企業事業單位應當加強愛國主義和民族團結教育,推動民族團結進步教育進機關、進學校、進廠礦、進社區、進村寨、進寺院、進教堂,增強各民族公民的民族團結意識。第九條州、縣人民政府應當提倡和鼓勵各民族間的交往、交流、交融,促進各民族相互了解、相互學習、相互信任、相互幫助,增強民族團結。第十條自治州內的國家機關、社會團體、城鄉基層組織和企業事業單位應當結合實際,開展民族團結進步創建活動,推進民族團結和諧鄉村、和諧社區、和諧單位建設。第十一條自治州應當著力推進民主政治建設,制定和完善保障民族平等、促進民族團結、維護社會穩定的政策法規和村規民約,依法推進民族團結進步事業。第十二條自治州應當加強各民族幹部隊伍和人才隊伍建設,著力提高各民族勞動者素質。州內人口在1000人以上的民族都應當配備1名以上幹部擔任處級領導職務。第十三條自治州應當堅持因地制宜、分類指導、共同發展的原則,加大扶持力度,發展特色經濟,培育優勢產業,改善各民族群眾的生產生活條件,促進各民族共同繁榮發展。第十四條自治州著力發展民族教育事業,普及民族團結教育,推行「雙語」教育、職業教育和實用技能培訓,促進城鄉基礎教育均衡發展。
自治州應當繼承和弘揚各民族的優秀傳統文化,重視科普宣傳,加強民族文化館、民族文化廣場等文化體育設施建設,大力開展各民族傳統文化體育活動,積極做好民族傳統文化的挖掘、整理和保護工作。第十五條州、縣人民政府應當進一步建立和完善社會保障制度,發展城鄉社會保障事業,使各民族群眾共享改革發展成果,不斷改善和提高各民族群眾的生活水平。第十六條州、縣人民政府應當加強生態環境保護,完善保護措施,合理開發利用生態資源和自然資源,維護資源地各民族群眾的切身利益,改善人居環境。第十七條州、縣人民政府應當做好擁軍優屬、擁政愛民工作,增強軍政、軍民團結。第十八條州、縣人民政府宗教事務行政主管部門應當做好宗教人士和信教群眾的民族團結教育工作,增進各族各界間的團結和睦。第十九條州、縣人民政府應當建立和完善民族團結長效機制,認真實施民族團結目標管理責任制。第二十條自治州的民族團結進步工作實行領導負責制,並作為領導班子、領導幹部考核的一項重要內容。
州、縣人民政府民族事務行政主管部門應當制定民族團結進步考核評價辦法,實行定期考核,加強監督檢查。
⑨ 迪慶藏族自治州香格里拉城市管理條例
第一章總則第一條為了規范城市管理,提升城市公共服務水平,營造文明和諧、生態宜居、安全有序的藏區高原城市環境,根據有關法律法規,結合香格里拉市實際,制定本條例。第二條市人民政府城市規劃區內的城市管理活動,適用本條例。
本條例所稱城市管理,是指政府相關行政主管部門對城市規劃建設、市政設施、市容衛生、環境保護、道路交通等公共事務進行管理、監督和服務的活動。
本條例所稱城市規劃區,是指城市市區、近郊區及因城市建設和發展需要實行規劃控制的區域。其具體范圍由香格里拉市人民政府在城市總體規劃中劃定。第三條城市管理應當遵循以人為本、統一治理、分級負責、公眾參與、服務優先、社會監督的原則。第四條州、市人民政府應當建立完善與城市管理工作相適應的協調和保障機制,加大投入,加強市政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建設,提高城市管理服務水平。
州住房和城鄉建設主管部門主要負責城市管理和執法工作的指導、監督、考核,以及跨區域及重大復雜違法違規案件的查處。
市住房和城鄉建設主管部門主要負責城市管理和執法工作的指導、監督。
市城市管理綜合行政執法機構主要負責市政公用設施運行管理、市容環境衛生管理、園林綠化管理等方面的全部工作,公共空間秩序管理、違法建設治理、環境保護管理、交通管理等方面的部分工作,經批准相對集中行使上述范圍內法律法規規定的行政處罰權及相應的行政強制權。
市人民政府相關部門和建塘鎮人民政府按照職權職責,做好城市管理的有關工作。第五條市人民政府應當建設綜合性城市管理資料庫,將城市規劃管理、市政設施運行、道路交通安全、公共停車、市容環境、應急處置等城市管理服務事項納入數字化平台建設,整合功能,推進智慧城市和平安城市建設。第六條市城市管理綜合行政執法機構應當建立轄區日常巡查和執法責任制度,堅持教育與處罰、疏導與治理相結合,及時制止和查處違反城市管理規定的行為。
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有維護城市形象和配合城市管理活動的義務,有權對違反城市管理的行為進行勸阻、舉報。第二章規劃與建設第七條城市規劃的編制和修訂應當尊重歷史,體現民族文化、地域特色,實現人口、產業、空間、土地利用和城市文化遺產等規劃的有效整合,促進人與自然和諧統一。
城市規劃經批准後,應當向社會公布,未經法定程序不得擅自變更。第八條城市功能布局、城市空間環境設計應當符合城市規劃和有關規定,滿足城市發展需求。建築體量、形式、風格與色彩應當與香格里拉城市風貌相協調。
城市地下綜合管廊(溝)應當按照規劃統一組織建設和管理。城市規劃控制區內的電力、通信、給排水、供暖、供氣等管線應當埋設入地,已架設管線應當逐步改造。第九條國有建設用地應當按照批准用途使用,並在兩年內進行建設。
申請宅基地或者使用現有宅基地新建、改建、擴建房屋應當依法辦理相關審批手續,並嚴格按照規劃建設。第十條城市規劃區內禁止下列行為:
(一)擅自擴大建築面積或者在屋頂、地下進行加層;
(二)擅自侵佔、封堵建築物公共區域;
(三)擅自改變房屋用途和規劃技術指標;
(四)擅自改造經有關部門標識的具有民族特色風貌的建築或者重點保護的民居;
(五)在城市規劃面山區域內進行挖砂採石取土、毀壞林木、圍獵等破壞生態環境的行為。第十一條建築施工現場應當符合相關要求,實行封閉施工管理,周邊設置圍檔。圍檔高度不得低於1.8米,城區主要路段圍檔高度不得低於2.5米。
建築施工現場出入口應當設置清洗設施,出入的運輸車輛應當保持清潔。運輸散裝建築材料、渣土等應當密閉、包紮或者覆蓋,避免泄漏、遺撒。
建築垃圾應當按照要求進行處置。第三章市政公用設施第十二條市人民政府應當按照城市規劃,建設城市道路、綠地、應急避難場所、消防設施、公廁、戶外健身設施、垃圾中轉站和停車場、停車泊位、公交站點、計程車停靠點等市政公用設施,並設置規范的標識、標牌。
市政公用配套設施應當與城市建設主體工程同時設計、同時施工、同時交付使用,工程完工後及時移交檔案資料。
⑩ 雲南省迪慶藏族自治州香格里拉普達措國家公園保護管理條例
第一章總則第一條為了規范香格里拉普達措國家公園的保護管理和開發利用,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族區域自治法》和有關法律法規,結合迪慶藏族自治州(以下簡稱自治州)實際,制定本條例。第二條本條例所稱香格里拉普達措國家公園(以下簡稱公園),是指位於三江並流世界自然遺產地哈巴雪山片區列入保護管理和開發利用的區域(包括碧塔海和屬都湖景區)。其四至界限由自治州人民政府依據經批準的公園總體規劃劃定,予以公告。第三條在公園內活動的單位和個人應當遵守本條例。第四條公園的保護管理和開發利用堅持保護優先、科學規劃、統一管理、永續利用的原則,實現生態效益、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協調發展。第五條自治州人民政府應當加強對公園保護管理和開發利用工作的領導,將其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加大投入,加強基礎設施建設。第六條自治州人民政府公園管理機構(以下簡稱公園管理機構)對公園實施統一管理,其主要職責是:
(一)宣傳貫徹執行有關法律法規和本條例;
(二)組織實施公園總體規劃,制定保護管理措施;
(三)負責公園公共設施的管理;
(四)開展資源調查,建立資源檔案;
(五)負責公園內經營單位的監督管理;
(六)負責公園內的安全管理;
(七)協調公園社區事務並做好服務工作;
(八)行使本條例賦予的行政處罰權。第七條自治州人民政府的發展和改革、規劃建設、環境保護、國土資源、林業、水利、農牧、交通運輸、旅遊、工商、文化、稅務、公安等有關部門按照各自職責,做好公園的保護管理和開發利用工作。
公園所在地的縣、鄉(鎮)人民政府應當協助做好公園保護管理和開發利用的相關工作。第八條自治州人民政府對在公園保護管理和開發利用工作中做出顯著成績的單位和個人給予表彰獎勵。第二章規劃與建設第九條自治州人民政府應當編制公園總體規劃,並按規定報批後實施。
經批準的公園總體規劃不得擅自變更,確需變更的,應當報原審批機關批准。第十條自治州人民政府依據公園總體規劃將公園劃分為四個功能區,即嚴格保護區、生態保育區、遊憩展示區和傳統利用區。
(一)嚴格保護區包括碧塔海自然保護區的核心區、緩沖區和尼汝一帶核心資源區域至南寶古冰川遺跡等自然生態系統保存完整的區域;
(二)生態保育區包括屬都崗下游、吉利古至岔河一帶、碧塔海至那豁波之間的區域;
(三)遊憩展示區包括屬都湖、地基塘、岔河、碧塔海自然保護區成果展示廊等承擔公園遊憩、展示、教育功能的區域;
(四)傳統利用區包括洛茸村、尼汝村等社區居民生產生活的區域和公園開展多種經營的區域。
四個功能區由公園管理機構標明區界,設立界樁,向社會公告。第十一條公園內的新建項目應當符合公園的總體規劃,體現當地民族特色,並與周圍的自然景觀風貌相協調;原有建築物、構築物不符合總體規劃的,應當逐步改造或者搬遷。
公園內的建設項目,應當經公園管理機構審核後,按照有關規定辦理相關手續。第十二條自治州人民政府實施公園總體規劃,需要徵收公園內集體所有的土地和單位、個人所有的房屋、林木及其他不動產的,應當按照有關法律法規的規定辦理相關手續,並給予補償。第十三條自治州人民政府應當在公園內建立科普館,加強科學知識的宣傳和普及工作。第十四條公園內經批準的建設項目,建設單位和個人在施工過程中應當採取措施,保護施工現場周圍的景物、植被、水體和地貌等,不得造成污染和損壞。第十五條公園管理機構應當建設垃圾收集站(點),實行垃圾分類裝放,定點收集,及時清運,集中處理。第十六條公園管理機構應當設置公共服務和安全警示等標牌,並使用規范的漢文、藏文和英文。第三章保護與開發第十七條公園內的重點保護對象:
(一)水系、湖泊、濕地;
(二)野生動物、植物;
(三)文物古跡和特色民居建築;
(四)民族民間文化;
(五)田園牧場;
(六)地質遺跡。第十八條自治州人民政府設立公園保護專項資金,專項用於公園的保護管理和扶持公園內的社區發展。資金的主要來源:
(一)本級財政預算;
(二)上級扶持資金;
(三)門票收入;
(四)風景名勝資源有償使用費;
(五)捐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