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規百科 » 浙江省土地整治條例

浙江省土地整治條例

發布時間: 2022-06-22 17:19:02

❶ 浙江省土地管理實施辦法

從浙江省人大XX查閱:省現行有效地方性法規 (截止2008年12月31日 共163件)2000年(11件),浙江省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辦法

浙江省第九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公告

(第24號)

《浙江省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辦法》已於2000年6月29日經浙江省第九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十一次會議通過,現予公布,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2000年7月5日
浙江省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辦法

第一章 總則

第一條 為了加強土地管理,促進我省社會經濟的可持續發展,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實施條例》及其他有關法律、法規,結合本省實際,制定本辦法。

第二條 各級人民政府必須執行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實保護耕地的基本國策,全面規劃,嚴格管理,保護和合理開發利用土地資源,制止非法佔用土地和非法交易土地的行為。

第三條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門統一負責本行政區域內土地的管理和監督工作。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其他有關部門應當按照各自的職責,配合做好土地管理和監督工作。
鄉(鎮)人民政府應當按照土地管理法律、法規的規定,做好本行政區域內土地的管理和監督工作。

第二章 土地所有權和使用權

第四條 土地所有權、使用權依法實行登記發證制度,具體辦法由省人民政府規定。
確認林地的所有權或者使用權、水面和灘塗的養殖使用權,分別按照有關法律、法規的規定辦理。

第五條 土地行政主管部門因工作失誤導致土地權屬登記不當的,應當予以更正。造成損失的,應當予以賠償。
上級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門對下級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門依法應當予以登記而不登記,或者登記不當應當予以糾正而不糾正的,可以責令限期登記或者糾正。

第三章 土地利用總體規劃

第六條 土地利用總體規劃應當包括下列內容:
(一)規劃目標、期限、范圍和任務;
(二)土地利用結構和布局;
(三)土地利用分區;
(四)各類土地利用指標;
(五)城市、村莊和集鎮建設用地規模;
(六)實施規劃的措施;
(七)其他需要載明的事項。

第七條 縣(市)、鄉(鎮)土地利用總體規劃應當根據需要劃定基本農田保護區、一般農田區、園地區、林業用地區、建設用地區、獨立工礦用地區、自然與人文景觀保護區、其他用地區等,並明確各分區的土地用途。

第八條 省、市、縣土地利用總體規劃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第二十一條的規定實行分級審批。
縣(市)人民政府所在地的鎮和省人民政府指定的鄉(鎮)的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經縣(市)和設區的市人民政府審查同意後,報省人民政府批准;其他鄉(鎮)的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經縣(市)人民政府審查同意後,報省人民政府授權的設區的市人民政府批准。
鄉(鎮)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經批准後,鄉(鎮)人民政府應當在本行政區域內予以公告。

第九條 各級人民政府應當加強土地利用年度計劃管理,實行建設用地總量控制。
土地利用年度計劃的編制審批程序與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的編制審批程序相同,一經批准下達,必須嚴格執行。
省重點建設項目用地,實行年度用地計劃單列。

第十條 沒有農用地轉用計劃指標或者超過農用地轉用計劃指標的,不得批准新增建設用地。
未執行佔用耕地補償制度或者沒有完成土地開發整理計劃指標的,核減下一年度的農用地轉用計劃指標。
節余的農用地轉用計劃指標,經核准後,可以結轉下一年度繼續使用。

第十一條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建立本行政區域土地管理信息系統,對土地資源及其開發利用和耕地保護情況進行動態監測。

第四章 耕地保護

第十二條 實行佔用耕地補償制度。
非農業建設經批准佔用耕地的,佔用耕地的單位應當負責開墾與所佔耕地的數量、質量相當的耕地;佔用耕地的單位沒有條件開墾或者所開墾的耕地經驗收不合格的,應當按照省人民政府的規定繳納耕地開墾費。
建設單位繳納的耕地開墾費按照規定作為建設成本,列入建設項目總投資或者生產成本。

第十三條 各級人民政府應當採取有效措施,確保本行政區域內的耕地保有量不減少。
補充耕地不足或者未經依法批准致使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確定的耕地保有量減少的,上級人民政府應當責令該級人民政府在規定期限內組織開發與所減少耕地的數量、質量相當的耕地,並由上級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門會同農業等有關行政主管部門組織驗收。
土地後備資源匱乏,不能確保本行政區域內的耕地保有量的,應當按照省人民政府的規定,組織易地開墾耕地或者上繳耕地開墾費,由省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門統一組織開墾。

第十四條 市、縣人民政府應當採取措施,督促佔用耕地的單位將被佔用耕地的耕作層土壤用於新開墾耕地、劣質地或其他耕地的土壤改良。

第十五條 各級人民政府應當按照土地利用總體規劃,有計劃地組織土地整理。土地整理後的新增耕地按照國家和省的規定折抵建設佔用耕地補償指標。

第十六條 禁止任何單位和個人閑置、拋荒耕地。已經批準的非農業建設佔用耕地,未按照規定日期開工建設或者開工後停止建設造成土地閑置的,或者棄耕拋荒的,按照有關法律、法規、規章的規定處理。

第十七條 在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確定的土地開墾區內,一次性開發未確定土地使用權的國有荒山、荒地、荒灘從事種植業、林業、畜牧業、漁業生產的,應當向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門提出申請,並按照下列程序報批:
(一)四十公頃以下的,由縣級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門審核,報縣級人民政府批准,並報設區的市和省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門備案;
(二)四十公頃以上一百公頃以下的,由設區的市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門審核,報設區的市人民政府批准,並報省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門備案;
(三)一百公頃以上六百公頃以下的,由省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門審核,報省人民政府批准;
(四)六百公頃以上的,報國務院批准。
在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確定的土地開墾區內,開發農民集體所有的荒山、荒地、荒灘從事種植業、林業、畜牧業、漁業生產的,應當徵得土地所在地的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同意,並報縣級人民政府批准。
開發荒山、荒地、荒灘從事種植業、林業、畜牧業、漁業生產的,經縣級以上人民政府依法批准,可以確定給開發單位或者個人長期使用,使用期限最長不超過五十年。
開發荒山、荒地、荒灘必須經過科學論證和評估,不得破壞生態環境。

第十八條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建立造地改田專項資金,專款用於耕地開墾、土地整理、復墾和改造。
造地改田專項資金由下列項目構成,其中第(四)項、第(五)項費用為部分納入:
(一)耕地開墾費;
(二)土地閑置費;
(三)土地復墾費;
(四)土地使用權出讓金等土地有償使用費;
(五)新菜地開發建設基金;
(六)其他用於造地改田的資金。
前款規定的各類規費標准及其收繳、使用和管理辦法,由省人民政府規定。

第五章 建設用地

第十九條 建設佔用土地,涉及農用地轉為建設用地的,應當依法辦理農用地轉用審批手續。
在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確定的城市和村莊、集鎮建設用地規模範圍內涉及農用地轉為建設用地的,應當符合下列條件:
(一)符合土地利用總體規劃;
(二)符合城市總體規劃或者村莊和集鎮規劃;
(三)取得農用地轉用年度計劃指標;
(四)已落實補充耕地的措施。
不符合條件的,不得批准農用地轉為建設用地。

第二十條 在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確定的城市建設用地規模範圍內,為實施城市0規劃佔用土地的,按照下列規定辦理:
(一)市、縣人民政府按照土地利用年度計劃擬定農用地轉用方案、補充耕地方案、徵用土地方案,分批次逐級上報有批准權的人民政府;
(二)有批准權的人民政府的土地行政主管部門對上報的方案進行全面審查,並組織現場踏勘,提出審查意見,報有批准權的人民政府批准;其中補充耕地方案由批准農用地轉用方案的人民政府在批准農用地轉用方案時一並批准;
(三)農用地轉用方案、補充耕地方案、徵用土地方案報經批准後,由市、縣人民政府組織實施。
在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確定的村莊、集鎮建設用地規模範圍內,為實施村莊和集鎮規劃佔用土地的,由市、縣人民政府擬定農用地轉用方案、補充耕地方案,依照前款規定的程序辦理。
上報材料的人民政府應當對其上報材料的真實性、合法性負責;負責審查的土地行政主管部門應當對本級人民政府負責。

第二十一條 在已批準的農用地轉用范圍內和原有建設用地范圍內,具體建設項目用地按照下列規定辦理審批手續:
(一)二公頃以下的建設項目用地,由縣(市)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門審核,報同級人民政府批准,並報設區的市和省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門備案;
(二)二公頃以上五公頃以下的建設項目用地,由設區的市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門審核,報同級人民政府批准,並報省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門備案;其中杭州、寧波兩市人民政府可以批准二公頃以上六公頃以下的建設項目用地;
(三)杭州、寧波兩市六公頃以上、其他設區的市五公頃以上的建設項目用地,由省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門審核,報省人民政府批准。
具體建設項目需要佔用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確定的國有未利用地的,按照前款規定辦理審批手續。法律、行政法規另有規定的除外。
審批機關應當自收到材料之日起三十日內作出批准或者不予批準的決定。

第二十二條 徵用土地,征地單位應當自征地補償、安置方案批准之日起三個月內全額支付土地補償費、安置補助費、青苗和地上附著物的補償費。

第二十三條 徵用土地的土地補償費按照下列標准計付:
(一)徵用耕地的,按照其被徵用前三年平均年產值的八至十倍補償;
(二)徵用耕地以外的其他農用地的,按照其被徵用前三年平均年產值的四至七倍補償;
(三)徵用未利用地的,按照當地耕地補償費的百分之五十補償;
(四)徵用建設用地的,參照當地耕地的補償標准補償。

第二十四條 徵用耕地的安置補助費。按照需要安置的農業人口數計算。需要安置的農業人口數,按照被徵用的耕地數量除以徵用前被徵用單位平均每人佔有耕地的數量計算。每一個需要安置的農業人口的安置補助費標准,按該耕地被徵用前三年平均年產值的四至六倍補助。但每公頃被徵用耕地的安置補助費最高不得超過被徵用前三年平均年產值的十五倍。
徵用耕地以外的其他土地的安置補助費,參照前款規定辦理。
徵用土地的安置補助費必須專款用於勞動力安置,不得挪作他用。市、縣人民政府應當組織有關部門和單位採取保險、提供就業機會、興辦企業、一次性補助等途徑,妥善安置需要安置的人員。

第二十五條 按照本辦法第二十三條第(一)項、第二十四條第一款規定支付土地補償費和安置補助費,尚不能使需要安置的農民保持原有生活水平的,經省人民政府批准,可以增加安置補助費。但土地補償費和安置補助費的總和最高不得超過土地被徵用前三年平均年產值的三十倍。
被徵用的土地,自批准徵用的次年起,停止計征該土地所負擔的農業和農業特產稅。

第二十六條 被徵用土地上的青苗補償費按照當季作物的產值計算;被徵用土地上的樹上和建築物、構築物、農田水利設施等的補償費,按照其實際價值計算;徵用土地方案公告後種植的樹木、農作物或者建造的設施不予補償。

第二十七條 平均年產值計算方法為:徵用前三年的平均年產量乘以國家規定的價格;國家沒有規定價格的,按照所在市、縣物價部門公布或者認可的市場價格計算。
前款所指的平均年產量,以被徵用土地所在地統計部門的該鄉(鎮)前三年的平均年產量為准。

第二十八條 市、縣人民政府應當根據本辦法的規定,結合當地實際,制定徵用土地補償的具體標准。

第二十九條 為公共利益需要使用土地或者為實施城市規劃進行舊城區改建,需要調整使用土地,經依法批准收回國有土地使用權的,對土地使用權人按照下列規定給予補償:
(一)原以出讓等有償使用方式取得土地使用權,合同有約定的,按照合同約定補償;合同未約定的,按照土地有償使用合同期限的余期、土地用途、開發建設成本等因素予以補償;
(二)原以劃撥方式取得土地使用權的,參照收回時徵用非耕地的補償標准予以補償;
(三)地上建築物,按照城市房屋拆遷的有關法律、法規予以補償。
為鄉(鎮)村公共設施和公益事業建設或者實施城市、村莊和集鎮規劃進行舊城、舊村改造,需要使用土地,經依法批准收回農民集體所有的土地使用權的,對土地使用權人給予適當補償;地上建築物,根據其實際價值予以合理補償。

第三十條 建設單位使用國有農、林、牧、漁場的土地進行建設的,應當按照有關法律、法規和本辦法的規定,辦理農用地轉用和建設用地審批手續。

第三十一條 以出讓等有償方式取得國有土地使用權的單位或者個人,應當按照國務院的規定繳納土地使用權出讓金等土地有償使用費和其他費用。
新增建設用地的土地有償使用費,百分之三十上繳中央財政,百分之七十留給省、市、縣人民政府,專款用於耕地開發。各級留用的分配比例由省人民政府規定。

第三十二條 劃撥土地使用權不得擅自轉讓、租賃、抵押,確需轉讓、租賃、抵押的,應當依法辦理相關手續。

第三十三條 因工程施工、堆料、運輸和地質勘查需要臨時使用國有土地或者農民集體所有土地的,以及從事種植業、養殖業需要搭建臨時建築的,土地使用者應當根據土地權屬與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門或者村民委員會、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簽訂臨時使用土地合同,並按照合同約定支付臨時使用土地補償費。
臨時使用土地二公頃以下,由縣級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門批准;臨時使用土地二公頃以上,由設區的市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門批准;其中臨時使用土地五公頃以上的,應當報省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門備案。法律、法規規定須事先報經有關部門審核同意的,在報批前,應當先經有關部門同意。
臨時使用土地的使用者應當按照臨時使用土地合同約定的用途使用土地,並不得修建永久性建築物。
臨時使用土地的期限一般不超過二年。
臨時使用土地期滿,土地使用者應當退還土地,並恢復土地原狀。

第三十四條 在農村的私營企業和個體工商戶等從事非農業生產經營需要使用本集體經濟組織所有的土地的,可以實行有償使用,並提出用地申請,經當地鄉(鎮)人民政府審核,按照本辦法第二十一條的規定辦理審批手續;其中,涉及佔用農用地的,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第四十四條的規定辦理審批手續。
按照前款規定經批准使用農民集體所有土地的,土地使用者與村民委員會或者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應當按照批准文件簽訂土地使用合同,確定有償使用土地的用途、面積、期限、費用等事項。
使用土地期限已滿的,應當將土地退還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地上的建築物和其他設施按照土地使用合同的約定處理。使用土地期限已滿需要續用的,應當依法辦理續用手續。

第三十五條 農村村民建造住宅應當符合鄉(鎮)土地利用總體規劃、村莊和集鎮規劃,盡量使用原有的宅基地、村內空閑地和村周邊的丘陵坡地;鼓勵自然村向中心村集聚;鼓勵統建、聯建和建造公寓式住宅;嚴格控制佔用耕地建造住宅。
農村村民一戶只能擁有一處宅基地,宅基地的面積標准(包括附屬用房、庭院用地),使用耕地的,最高不得超過一百二十五平方米;使用其他土地的,最高不得超過一百四十平方米,山區有條件利用荒地、荒坡的,最高不得超過一百六十平方米。
農村村民宅基地的具體標准,由市、縣人民政府在前款規定的幅度內根據當地實際確定。

第三十六條 農村村民建造住宅用地,應當向戶口所在地的村民委員會或者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提出書面申請,經村民委員會或者農村集體經濟組織討論通過並予以公布,鄉(鎮)人民政府審核,報縣級人民政府批准。
農村村民建造住宅使用農用地的,應當依法辦理農用地轉用審批手續。
農村村民經批准易地建造住宅的,原宅基地應當在住宅建成後交還村民委員會或者農村集體經濟組織,並由土地行政主管部門注銷原宅基地的土地使用權;屬於建新拆舊的,地上建築物應當自行拆除,拒不拆除的,由土地行政主管部門責令限期拆除。

第三十七條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其宅基地申請不予批准:
(一)宅基地面積已達到規定的標准再申請新宅基地的,但為實施村莊和集鎮規劃進行舊村改造的除外;
(二)出租、出賣或以其他形式轉讓地上建築物,再申請宅基地的;
(三)以所有家庭成員作為一戶申請批准宅基地後,不具備分戶條件而以分戶為申請宅基地的。

第三十八條 回鄉落戶的職工、軍人和其他人員申請建造住宅用地的,應當持有原所在單位或者原戶口所在地鄉(鎮)人民政府出具的無住房證明,其宅基地面積按照當地標准執行。
回鄉定居的華僑、台灣和港澳同胞、外籍華人建造住宅的,其宅基地面積參照當地標准執行。
本條第一款、第二款規定的人員申請宅基地的,應當按照本辦法第三十六條規定的程序辦理。

第三十九條 土地使用者需改變土地用途的,必須符合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的要求,並依法重新辦理土地審批手續。
在城市、村莊和集鎮規劃區內改變土地用途的,在報批前,應當先經城市、村莊和集鎮規劃行政主管部門同意。

第四十條 已建的建築物、構築物,需要重建、擴建的,應當符合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確定的用途和城市規劃、村莊和集鎮規劃,並依法重新辦理規劃、用地審批手續。不改變土地用途並在規定的佔地面積范圍內重建的,應當簡化手續,及時批准。

第六章 監督檢查

第四十一條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定期向同級人民代表大會或者其常務委員會報告下列事項:
(一)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和年度計劃執行情況;
(二)基本農田和其他耕地保護情況;
(三)耕地開墾情況和土地使用權出讓金等土地有償使用費的收繳使用情況;
(四)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認為需要報告的其他事項。

第四十二條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及其土地行政主管部門應當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實施條例》、《浙江省土地監察條例》等法律、法規和本辦法的規定,實施土地監督檢查。

第四十三條 佔用耕地的單位在規定期限內拒不開墾耕地,也不繳納耕地開墾費的,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門責令限期開墾或者補繳耕地開墾費。
土地行政主管部門依法收繳耕地開墾費後未按照規定組織耕地開墾的,上級土地行政主管部門應當上收耕地開墾費,並組織開墾。

第四十四條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門建立土地巡查制度。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門在監督檢查中,發現非法佔用土地或者超過批準的標准多佔土地進行建設的,應當責令其停止建設;對拒不停止、繼續施工的,經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門負責人批准,可以查封、暫扣用於施工的工具、設備、建築材料。

第七章 法律責任

第四十五條 對土地違法行為,法律、法規已有行政處罰規定的,按照有關法律、法規的規定執行。

第四十六條 超越批准許可權或者違反規定非法減免有關土地規費的,批准行為無效,由上一級土地行政主管部門或者有關行政主管部門責令限期追繳被減免的規費,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法給予行政處分;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四十七條 逾期不支付土地補償費、安置補助費、青苗和地上附著物的補償費的,由上一級土地行政主管部門責令限期支付,並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法給予行政處分。

第四十八條 侵佔、挪用、截留、私分征地補償費用及有關土地規費的,由上一級人民政府或者有關行政主管部門責令限期退還,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法給予行政處分;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四十九條 依法收回國有土地使用權當事人拒不交出土地的,臨時使用土地期滿拒不歸還的,或者不按照批準的用途使用國有土地的,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門責令限期交還土地,並處以非法佔用土地每平方米二十元以上三十元以下的罰款。逾期仍不交還的,申請人民法院強制執行。
第五十條 不依法辦理土地變更登記的,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門責令限期辦理;逾期不辦理的,給予警告,並可處以每平方米十元以上二十元以下的罰款。
第五十一條 在耕地上發展林果業、養殖業,導致糧食種植條件毀壞的,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門責令限期恢復原種植條件,逾期不恢復的,處以耕地開墾費一倍以上二倍以下的罰款。

第五十二條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及其土地行政主管部門工作人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依法給予行政處分;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一)不依法辦理土地權屬登記或者登記不當而不糾正的;
(二)弄虛作假審批土地的;
(三)超越法定許可權、法定程序和法定期限審批土地的;
(四)不按照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確定的土地用途批准用地的;
(五)徇私舞弊,非法低價出讓國有土地使用權的;
(六)對土地違法行為依法應當給予行政處罰而不給予行政處罰或者行政處罰顯失公正的;
(七)違反行政程序執法的。

第八章 附則

第五十三條 本辦法自公布之日起施行。《浙江省土地管理實施辦法》同時廢止。

❷ 關於土地復墾、整理、開發,國家有哪些政策規定

法律法規
a)《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1998年8月;
b)《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回理法實施答條例》;
c)《中華人民共和國礦產資源法》;1996年10月;
d)《中華人民共和國水土保持法》;2010年12月;
e)《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
f)《中華人民共和國煤炭法》;1996年12月;
g)《土地復墾條例》,國務院第592號令,2011年3月。
政策文件
a)《關於組織土地復墾方案編報和審查有關問題的通知》,國土資發[2007]81號文,2007年4月12日;
b)《關於加強生產建設項目土地復墾管理工作的通知》國土資發[2006]225號文;
c)《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進一步加強土地管理切實保護耕地的通知》,1999年4月;
d) 《財政部、國土資源部關於印發土地開發整理項目預算定額的通知》(財建[2005]169號),2005年4月;
e)《礦山生態環境保護與污染防治技術政策》,環發[2005]109號。

還有標准 規程 、通則等等

❸ 新政|《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實施條例》公布

7月30日,據自然資源部消息,《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實施條例》公布,自2021年9月1日起施行。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令
第743號
《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實施條例》已經2021年4月21日國務院第132次常務會議修訂通過,現予公布,自2021年9月1日起施行。
總理 李克強
2021年7月2日
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實施條例
(1998年12月27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令第256號發布根據2011年1月8日《國務院關於廢止和修改部分行政法規的決定》第一次修訂根據2014年7月29日《國務院關於修改部分行政法規的決定》第二次修訂2021年7月2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令第743號第三次修訂)
第一章總則
第一條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以下簡稱《土地管理法》),制定本條例。
第二章國土空間規劃
第二條國家建立國土空間規劃體系。
土地開發、保護、建設活動應當堅持規劃先行。經依法批準的國土空間規劃是各類開發、保護、建設活動的基本依據。
已經編制國土空間規劃的,不再編制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和城鄉規劃。在編制國土空間規劃前,經依法批準的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和城鄉規劃繼續執行。
第三條國土空間規劃應當細化落實國家發展規劃提出的國土空間開發保護要求,統籌布局農業、生態、城鎮等功能空間,劃定落實永久基本農田、生態保護紅線和城鎮開發邊界。
國土空間規劃應當包括國土空間開發保護格局和規劃用地布局、結構、用途管制要求等內容,明確耕地保有量、建設用地規模、禁止開墾的范圍等要求,統籌基礎設施和公共設施用地布局,綜合利用地上地下空間,合理確定並嚴格控制新增建設用地規模,提高土地節約集約利用水平,保障土地的可持續利用。
第四條土地調查應當包括下列內容:
(一)土地權屬以及變化情況;
(二)土地利用現狀以及變化情況;
(三)土地條件。
全國土地調查成果,報國務院批准後向社會公布。地方土地調查成果,經本級人民政府審核,報上一級人民政府批准後向社會公布。全國土地調查成果公布後,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方可自上而下逐級依次公布本行政區域的土地調查成果。
土地調查成果是編制國土空間規劃以及自然資源管理、保護和利用的重要依據。
土地調查技術規程由國務院自然資源主管部門會同有關部門制定。
第五條國務院自然資源主管部門會同有關部門制定土地等級評定標准。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自然資源主管部門應當會同有關部門根據土地等級評定標准,對土地等級進行評定。地方土地等級評定結果經本級人民政府審核,報上一級人民政府自然資源主管部門批准後向社會公布。
根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狀況,土地等級每五年重新評定一次。
第六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自然資源主管部門應當加強信息化建設,建立統一的國土空間基礎信息平台,實行土地管理全流程信息化管理,對土地利用狀況進行動態監測,與發展改革、住房和城鄉建設等有關部門建立土地管理信息共享機制,依法公開土地管理信息。
第七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自然資源主管部門應當加強地籍管理,建立健全地籍資料庫。
第三章耕地保護
第八條國家實行佔用耕地補償制度。在國土空間規劃確定的城市和村莊、集鎮建設用地范圍內經依法批准佔用耕地,以及在國土空間規劃確定的城市和村莊、集鎮建設用地范圍外的能源、交通、水利、礦山、軍事設施等建設項目經依法批准佔用耕地的,分別由縣級人民政府、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和建設單位負責開墾與所佔用耕地的數量和質量相當的耕地;沒有條件開墾或者開墾的耕地不符合要求的,應當按照省、自治區、直轄市的規定繳納耕地開墾費,專款用於開墾新的耕地。
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應當組織自然資源主管部門、農業農村主管部門對開墾的耕地進行驗收,確保開墾的耕地落實到地塊。劃入永久基本農田的還應當納入國家永久基本農田資料庫嚴格管理。佔用耕地補充情況應當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向社會公布。
個別省、直轄市需要易地開墾耕地的,依照《土地管理法》第三十二條的規定執行。
第九條禁止任何單位和個人在國土空間規劃確定的禁止開墾的范圍內從事土地開發活動。
按照國土空間規劃,開發未確定土地使用權的國有荒山、荒地、荒灘從事種植業、林業、畜牧業、漁業生產的,應當向土地所在地的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自然資源主管部門提出申請,按照省、自治區、直轄市規定的許可權,由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批准。
第十條縣級人民政府應當按照國土空間規劃關於統籌布局農業、生態、城鎮等功能空間的要求,制定土地整理方案,促進耕地保護和土地節約集約利用。
縣、鄉(鎮)人民政府應當組織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實施土地整理方案,對閑散地和廢棄地有計劃地整治、改造。土地整理新增耕地,可以用作建設所佔用耕地的補充。
鼓勵社會主體依法參與土地整理。
第十一條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應當採取措施,預防和治理耕地土壤流失、污染,有計劃地改造中低產田,建設高標准農田,提高耕地質量,保護黑土地等優質耕地,並依法對建設所佔用耕地耕作層的土壤利用作出合理安排。
非農業建設依法佔用永久基本農田的,建設單位應當按照省、自治區、直轄市的規定,將所佔用耕地耕作層的土壤用於新開墾耕地、劣質地或者其他耕地的土壤改良。
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應當加強對農業結構調整的引導和管理,防止破壞耕地耕作層;設施農業用地不再使用的,應當及時組織恢復種植條件。
第十二條國家對耕地實行特殊保護,嚴守耕地保護紅線,嚴格控制耕地轉為林地、草地、園地等其他農用地,並建立耕地保護補償制度,具體辦法和耕地保護補償實施步驟由國務院自然資源主管部門會同有關部門規定。
非農業建設必須節約使用土地,可以利用荒地的,不得佔用耕地;可以利用劣地的,不得佔用好地。禁止佔用耕地建窯、建墳或者擅自在耕地上建房、挖砂、採石、采礦、取土等。禁止佔用永久基本農田發展林果業和挖塘養魚。
耕地應當優先用於糧食和棉、油、糖、蔬菜等農產品生產。按照國家有關規定需要將耕地轉為林地、草地、園地等其他農用地的,應當優先使用難以長期穩定利用的耕地。
第十三條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對本行政區域耕地保護負總責,其主要負責人是本行政區域耕地保護的第一責任人。
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應當將國務院確定的耕地保有量和永久基本農田保護任務分解下達,落實到具體地塊。
國務院對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耕地保護責任目標落實情況進行考核。
第四章建設用地
第一節一般規定
第十四條建設項目需要使用土地的,應當符合國土空間規劃、土地利用年度計劃和用途管制以及節約資源、保護生態環境的要求,並嚴格執行建設用地標准,優先使用存量建設用地,提高建設用地使用效率。
從事土地開發利用活動,應當採取有效措施,防止、減少土壤污染,並確保建設用地符合土壤環境質量要求。
第十五條各級人民政府應當依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及年度計劃、國土空間規劃、國家產業政策以及城鄉建設、土地利用的實際狀況等,加強土地利用計劃管理,實行建設用地總量控制,推動城鄉存量建設用地開發利用,引導城鎮低效用地再開發,落實建設用地標准控制制度,開展節約集約用地評價,推廣應用節地技術和節地模式。
第十六條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自然資源主管部門應當將本級人民政府確定的年度建設用地供應總量、結構、時序、地塊、用途等在政府網站上向社會公布,供社會公眾查閱。
第十七條建設單位使用國有土地,應當以有償使用方式取得;但是,法律、行政法規規定可以以劃撥方式取得的除外。
國有土地有償使用的方式包括:
(一)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
(二)國有土地租賃;
(三)國有土地使用權作價出資或者入股。
第十八條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國有土地租賃等應當依照國家有關規定通過公開的交易平台進行交易,並納入統一的公共資源交易平台體系。除依法可以採取協議方式外,應當採取招標、拍賣、掛牌等競爭性方式確定土地使用者。
第十九條《土地管理法》第五十五條規定的新增建設用地的土地有償使用費,是指國家在新增建設用地中應取得的平均土地純收益。
第二十條建設項目施工、地質勘查需要臨時使用土地的,應當盡量不佔或者少佔耕地。
臨時用地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自然資源主管部門批准,期限一般不超過二年;建設周期較長的能源、交通、水利等基礎設施建設使用的臨時用地,期限不超過四年;法律、行政法規另有規定的除外。
土地使用者應當自臨時用地期滿之日起一年內完成土地復墾,使其達到可供利用狀態,其中佔用耕地的應當恢復種植條件。
第二十一條搶險救災、疫情防控等急需使用土地的,可以先行使用土地。其中,屬於臨時用地的,用後應當恢復原狀並交還原土地使用者使用,不再辦理用地審批手續;屬於永久性建設用地的,建設單位應當在不晚於應急處置工作結束六個月內申請補辦建設用地審批手續。
第二十二條具有重要生態功能的未利用地應當依法劃入生態保護紅線,實施嚴格保護。
建設項目佔用國土空間規劃確定的未利用地的,按照省、自治區、直轄市的規定辦理。
第二節農用地轉用
第二十三條在國土空間規劃確定的城市和村莊、集鎮建設用地范圍內,為實施該規劃而將農用地轉為建設用地的,由市、縣人民政府組織自然資源等部門擬訂農用地轉用方案,分批次報有批准權的人民政府批准。
農用地轉用方案應當重點對建設項目安排、是否符合國土空間規劃和土地利用年度計劃以及補充耕地情況作出說明。
農用地轉用方案經批准後,由市、縣人民政府組織實施。
第二十四條建設項目確需佔用國土空間規劃確定的城市和村莊、集鎮建設用地范圍外的農用地,涉及佔用永久基本農田的,由國務院批准;不涉及佔用永久基本農田的,由國務院或者國務院授權的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批准。具體按照下列規定辦理:
(一)建設項目批准、核准前或者備案前後,由自然資源主管部門對建設項目用地事項進行審查,提出建設項目用地預審意見。建設項目需要申請核發選址意見書的,應當合並辦理建設項目用地預審與選址意見書,核發建設項目用地預審與選址意見書。
(二)建設單位持建設項目的批准、核准或者備案文件,向市、縣人民政府提出建設用地申請。市、縣人民政府組織自然資源等部門擬訂農用地轉用方案,報有批准權的人民政府批准;依法應當由國務院批準的,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審核後上報。農用地轉用方案應當重點對是否符合國土空間規劃和土地利用年度計劃以及補充耕地情況作出說明,涉及佔用永久基本農田的,還應當對佔用永久基本農田的必要性、合理性和補劃可行性作出說明。
(三)農用地轉用方案經批准後,由市、縣人民政府組織實施。
第二十五條建設項目需要使用土地的,建設單位原則上應當一次申請,辦理建設用地審批手續,確需分期建設的項目,可以根據可行性研究報告確定的方案,分期申請建設用地,分期辦理建設用地審批手續。建設過程中用地范圍確需調整的,應當依法辦理建設用地審批手續。
農用地轉用涉及徵收土地的,還應當依法辦理徵收土地手續。
第三節土地徵收
第二十六條需要徵收土地,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認為符合《土地管理法》第四十五條規定的,應當發布徵收土地預公告,並開展擬徵收土地現狀調查和社會穩定風險評估。
徵收土地預公告應當包括徵收范圍、徵收目的、開展土地現狀調查的安排等內容。徵收土地預公告應當採用有利於社會公眾知曉的方式,在擬徵收土地所在的鄉(鎮)和村、村民小組范圍內發布,預公告時間不少於十個工作日。自徵收土地預公告發布之日起,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在擬徵收范圍內搶栽搶建;違反規定搶栽搶建的,對搶栽搶建部分不予補償。
土地現狀調查應當查明土地的位置、權屬、地類、面積,以及農村村民住宅、其他地上附著物和青苗等的權屬、種類、數量等情況。
社會穩定風險評估應當對徵收土地的社會穩定風險狀況進行綜合研判,確定風險點,提出風險防範措施和處置預案。社會穩定風險評估應當有被征地的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及其成員、村民委員會和其他利害關系人參加,評估結果是申請徵收土地的重要依據。
第二十七條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應當依據社會穩定風險評估結果,結合土地現狀調查情況,組織自然資源、財政、農業農村、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等有關部門擬定征地補償安置方案。
征地補償安置方案應當包括徵收范圍、土地現狀、徵收目的、補償方式和標准、安置對象、安置方式、社會保障等內容。
第二十八條征地補償安置方案擬定後,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應當在擬徵收土地所在的鄉(鎮)和村、村民小組范圍內公告,公告時間不少於三十日。
征地補償安置公告應當同時載明辦理補償登記的方式和期限、異議反饋渠道等內容。
多數被征地的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成員認為擬定的征地補償安置方案不符合法律、法規規定的,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應當組織聽證。
第二十九條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根據法律、法規規定和聽證會等情況確定征地補償安置方案後,應當組織有關部門與擬徵收土地的所有權人、使用權人簽訂征地補償安置協議。征地補償安置協議示範文本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制定。
對個別確實難以達成征地補償安置協議的,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應當在申請徵收土地時如實說明。
第三十條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完成本條例規定的征地前期工作後,方可提出徵收土地申請,依照《土地管理法》第四十六條的規定報有批准權的人民政府批准。
有批准權的人民政府應當對徵收土地的必要性、合理性、是否符合《土地管理法》第四十五條規定的為了公共利益確需徵收土地的情形以及是否符合法定程序進行審查。
第三十一條徵收土地申請經依法批准後,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應當自收到批准文件之日起十五個工作日內在擬徵收土地所在的鄉(鎮)和村、村民小組范圍內發布徵收土地公告,公布徵收范圍、徵收時間等具體工作安排,對個別未達成征地補償安置協議的應當作出征地補償安置決定,並依法組織實施。
第三十二條省、自治區、直轄市應當制定公布區片綜合地價,確定徵收農用地的土地補償費、安置補助費標准,並制定土地補償費、安置補助費分配辦法。
地上附著物和青苗等的補償費用,歸其所有權人所有。
社會保障費用主要用於符合條件的被征地農民的養老保險等社會保險繳費補貼,按照省、自治區、直轄市的規定單獨列支。
申請徵收土地的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應當及時落實土地補償費、安置補助費、農村村民住宅以及其他地上附著物和青苗等的補償費用、社會保障費用等,並保證足額到位,專款專用。有關費用未足額到位的,不得批准徵收土地。
第四節宅基地管理
第三十三條農村居民點布局和建設用地規模應當遵循節約集約、因地制宜的原則合理規劃。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應當按照國家規定安排建設用地指標,合理保障本行政區域農村村民宅基地需求。
鄉(鎮)、縣、市國土空間規劃和村莊規劃應當統籌考慮農村村民生產、生活需求,突出節約集約用地導向,科學劃定宅基地范圍。
第三十四條農村村民申請宅基地的,應當以戶為單位向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提出申請;沒有設立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的,應當向所在的村民小組或者村民委員會提出申請。宅基地申請依法經農村村民集體討論通過並在本集體范圍內公示後,報鄉(鎮)人民政府審核批准。
涉及佔用農用地的,應當依法辦理農用地轉用審批手續。
第三十五條國家允許進城落戶的農村村民依法自願有償退出宅基地。鄉(鎮)人民政府和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村民委員會等應當將退出的宅基地優先用於保障該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成員的宅基地需求。
第三十六條依法取得的宅基地和宅基地上的農村村民住宅及其附屬設施受法律保護。
禁止違背農村村民意願強制流轉宅基地,禁止違法收回農村村民依法取得的宅基地,禁止以退出宅基地作為農村村民進城落戶的條件,禁止強迫農村村民搬遷退出宅基地。
第五節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管理
第三十七條國土空間規劃應當統籌並合理安排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布局和用途,依法控制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規模,促進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的節約集約利用。
鼓勵鄉村重點產業和項目使用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
第三十八條國土空間規劃確定為工業、商業等經營性用途,且已依法辦理土地所有權登記的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土地所有權人可以通過出讓、出租等方式交由單位或者個人在一定年限內有償使用。
第三十九條土地所有權人擬出讓、出租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的,市、縣人民政府自然資源主管部門應當依據國土空間規劃提出擬出讓、出租的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的規劃條件,明確土地界址、面積、用途和開發建設強度等。
市、縣人民政府自然資源主管部門應當會同有關部門提出產業准入和生態環境保護要求。
第四十條土地所有權人應當依據規劃條件、產業准入和生態環境保護要求等,編制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出讓、出租等方案,並依照《土地管理法》第六十三條的規定,由本集體經濟組織形成書面意見,在出讓、出租前不少於十個工作日報市、縣人民政府。市、縣人民政府認為該方案不符合規劃條件或者產業准入和生態環境保護要求等的,應當在收到方案後五個工作日內提出修改意見。土地所有權人應當按照市、縣人民政府的意見進行修改。
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出讓、出租等方案應當載明宗地的土地界址、面積、用途、規劃條件、產業准入和生態環境保護要求、使用期限、交易方式、入市價格、集體收益分配安排等內容。
第四十一條土地所有權人應當依據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出讓、出租等方案,以招標、拍賣、掛牌或者協議等方式確定土地使用者,雙方應當簽訂書面合同,載明土地界址、面積、用途、規劃條件、使用期限、交易價款支付、交地時間和開工竣工期限、產業准入和生態環境保護要求,約定提前收回的條件、補償方式、土地使用權屆滿續期和地上建築物、構築物等附著物處理方式,以及違約責任和解決爭議的方法等,並報市、縣人民政府自然資源主管部門備案。未依法將規劃條件、產業准入和生態環境保護要求納入合同的,合同無效;造成損失的,依法承擔民事責任。合同示範文本由國務院自然資源主管部門制定。
第四十二條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使用者應當按照約定及時支付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價款,並依法繳納相關稅費,對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使用權以及依法利用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建造的建築物、構築物及其附屬設施的所有權,依法申請辦理不動產登記。
第四十三條通過出讓等方式取得的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使用權依法轉讓、互換、出資、贈與或者抵押的,雙方應當簽訂書面合同,並書面通知土地所有權人。
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的出租,集體建設用地使用權的出讓及其最高年限、轉讓、互換、出資、贈與、抵押等,參照同類用途的國有建設用地執行,法律、行政法規另有規定的除外。
第五章監督檢查
第四十四條國家自然資源督察機構根據授權對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以及國務院確定的城市人民政府下列土地利用和土地管理情況進行督察:
(一)耕地保護情況;
(二)土地節約集約利用情況;
(三)國土空間規劃編制和實施情況;
(四)國家有關土地管理重大決策落實情況;
(五)土地管理法律、行政法規執行情況;
(六)其他土地利用和土地管理情況。
第四十五條國家自然資源督察機構進行督察時,有權向有關單位和個人了解督察事項有關情況,有關單位和個人應當支持、協助督察機構工作,如實反映情況,並提供有關材料。
第四十六條被督察的地方人民政府違反土地管理法律、行政法規,或者落實國家有關土地管理重大決策不力的,國家自然資源督察機構可以向被督察的地方人民政府下達督察意見書,地方人民政府應當認真組織整改,並及時報告整改情況;國家自然資源督察機構可以約談被督察的地方人民政府有關負責人,並可以依法向監察機關、任免機關等有關機關提出追究相關責任人責任的建議。
第四十七條土地管理監督檢查人員應當經過培訓,經考核合格,取得行政執法證件後,方可從事土地管理監督檢查工作。
第四十八條自然資源主管部門、農業農村主管部門按照職責分工進行監督檢查時,可以採取下列措施:
(一)詢問違法案件涉及的單位或者個人;
(二)進入被檢查單位或者個人涉嫌土地違法的現場進行拍照、攝像;
(三)責令當事人停止正在進行的土地違法行為;
(四)對涉嫌土地違法的單位或者個人,在調查期間暫停辦理與該違法案件相關的土地審批、登記等手續;
(五)對可能被轉移、銷毀、隱匿或者篡改的文件、資料予以封存,責令涉嫌土地違法的單位或者個人在調查期間不得變賣、轉移與案件有關的財物;
(六)《土地管理法》第六十八條規定的其他監督檢查措施。
第四十九條依照《土地管理法》第七十三條的規定給予處分的,應當按照管理許可權由責令作出行政處罰決定或者直接給予行政處罰的上級人民政府自然資源主管部門或者其他任免機關、單位作出。
第五十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自然資源主管部門應當會同有關部門建立信用監管、動態巡查等機制,加強對建設用地供應交易和供後開發利用的監管,對建設用地市場重大失信行為依法實施懲戒,並依法公開相關信息。
第六章法律責任
第五十一條違反《土地管理法》第三十七條的規定,非法佔用永久基本農田發展林果業或者挖塘養魚的,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自然資源主管部門責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按佔用面積處耕地開墾費2倍以上5倍以下的罰款;破壞種植條件的,依照《土地管理法》第七十五條的規定處罰。
第五十二條違反《土地管理法》第五十七條的規定,在臨時使用的土地上修建永久性建築物的,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自然資源主管部門責令限期拆除,按佔用面積處土地復墾費5倍以上10倍以下的罰款;逾期不拆除的,由作出行政決定的機關依法申請人民法院強制執行。
第五十三條違反《土地管理法》第六十五條的規定,對建築物、構築物進行重建、擴建的,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自然資源主管部門責令限期拆除;逾期不拆除的,由作出行政決定的機關依法申請人民法院強制執行。
第五十四條依照《土地管理法》第七十四條的規定處以罰款的,罰款額為違法所得的10%以上50%以下。
第五十五條依照《土地管理法》第七十五條的規定處以罰款的,罰款額為耕地開墾費的5倍以上10倍以下;破壞黑土地等優質耕地的,從重處罰。
第五十六條依照《土地管理法》第七十六條的規定處以罰款的,罰款額為土地復墾費的2倍以上5倍以下。
違反本條例規定,臨時用地期滿之日起一年內未完成復墾或者未恢復種植條件的,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自然資源主管部門責令限期改正,依照《土地管理法》第七十六條的規定處罰,並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自然資源主管部門會同農業農村主管部門代為完成復墾或者恢復種植條件。
第五十七條依照《土地管理法》第七十七條的規定處以罰款的,罰款額為非法佔用土地每平方米100元以上1000元以下。
違反本條例規定,在國土空間規劃確定的禁止開墾的范圍內從事土地開發活動的,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自然資源主管部門責令限期改正,並依照《土地管理法》第七十七條的規定處罰。
第五十八條依照《土地管理法》第七十四條、第七十七條的規定,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自然資源主管部門沒收在非法轉讓或者非法佔用的土地上新建的建築物和其他設施的,應當於九十日內交由本級人民政府或者其指定的部門依法管理和處置。
第五十九條依照《土地管理法》第八十一條的規定處以罰款的,罰款額為非法佔用土地每平方米100元以上500元以下。
第六十條依照《土地管理法》第八十二條的規定處以罰款的,罰款額為違法所得的10%以上30%以下。
第六十一條阻礙自然資源主管部門、農業農村主管部門的工作人員依法執行職務,構成違反治安管理行為的,依法給予治安管理處罰。
第六十二條違反土地管理法律、法規規定,阻撓國家建設徵收土地的,由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責令交出土地;拒不交出土地的,依法申請人民法院強制執行。
第六十三條違反本條例規定,侵犯農村村民依法取得的宅基地權益的,責令限期改正,對有關責任單位通報批評、給予警告;造成損失的,依法承擔賠償責任;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法給予處分。
第六十四條貪污、侵佔、挪用、私分、截留、拖欠征地補償安置費用和其他有關費用的,責令改正,追回有關款項,限期退還違法所得,對有關責任單位通報批評、給予警告;造成損失的,依法承擔賠償責任;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法給予處分。
第六十五條各級人民政府及自然資源主管部門、農業農村主管部門工作人員玩忽職守、濫用職權、徇私舞弊的,依法給予處分。
第六十六條違反本條例規定,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七章附則
第六十七條本條例自2021年9月1日起施行。

❹ 浙江省土地徵用賠償標准

法律分析:我們都知道現在各個城市都在大量的徵收土地,就是為了能夠改善大家的生活水平,土地被徵收就會面臨著補償的問題。規范公告的救濟權利告知。征地方案公告以及已經批準的征地補償、安置方案公告中,應當明確告知被征地集體經濟組織和農民申請行政復議的權利、行政復議機關以及申請行政復議期限,訴權以及訴訟期限。依據國務院批準的年度征地方案由省政府審核同意征地實施方案後發布的征地方案公告除外。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 第四十六條 徵收下列土地的,由國務院批准:(一)永久基本農田;(二)永久基本農田以外的耕地超過三十五公頃的;(三)其他土地超過七十公頃的。徵收前款規定以外的土地的,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批准。徵收農用地的,應當依照本法第四十四條的規定先行辦理農用地轉用審批。其中,經國務院批准農用地轉用的,同時辦理征地審批手續,不再另行辦理征地審批;經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在征地批准許可權內批准農用地轉用的,同時辦理征地審批手續,不再另行辦理征地審批,超過征地批准許可權的,應當依照本條第一款的規定另行辦理征地審批。

《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實施條例》 第二十五條 徵收土地方案經依法批准後,由被徵收土地所在地的市、縣人民政府組織實施,並將批准征地機關、批准文號、徵收土地的用途、范圍、面積以及征地補償標准、農業人員安置辦法和辦理征地補償的期限等,在被徵收土地所在地的鄉(鎮)、村予以公告。被徵收土地的所有權人、使用權人應當在公告規定的期限內,持土地權屬證書到公告指定的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門辦理征地補償登記。 市、縣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門根據經批準的徵收土地方案,會同有關部門擬訂征地補償、安置方案,在被徵收土地所在地的鄉(鎮)、村予以公告,聽取被徵收土地的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和農民的意見。征地補償、安置方案報市、縣人民政府批准後,由市、縣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門組織實施。對補償標准有爭議的,由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協調;協調不成的,由批准徵收土地的人民政府裁決。征地補償、安置爭議不影響徵收土地方案的實施。 徵收土地的各項費用應當自征地補償、安置方案批准之日起3個月內全額支付。

❺ 土地開發整理的土地開發整理條例

來源:
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1999年1月1日執行)第四十一條提出:「國家鼓勵土地整理。縣、鄉(鎮)人民政府應當組織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按照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對田、水、路、林、村綜合整治,提高耕地質量,增加有效耕地面積,改善農業生產條件和生態環境。」這是我國首次在法律文件上提出「土地整理」一詞。為進一步明確土地開發整理工作,國土資源部於2000年3月16日頒布了《國家投資土地開發整理項目管理暫行辦法》(國土資發〔2000〕316號),這部辦法第一次明確了「土地開發整理」的名稱,確定了土地開發整理項目的資金來源,項目全過程管理的細節和要求,土地開發整理事業開始逐步走向正軌。
國土資源部於2003年發布的《全國土地開發整理規劃(2001-2010)》指出,「土地開發整理」包含土地整理、土地復墾和土地開發三項內容。
2008年10月12日中國共產黨第十七屆中央委員會第三次全體會議發布的《中共中央關於推進農村改革發展若乾重大問題的決定》中,提出了「土地整理復墾開發」的概念,對土地開發整理的三大塊內容進行了重新排序,這明顯突出了土地整理的重要,強調了以土地整理為重點,土地復墾為輔助,土地開發為補充的精神。
我國首部土地開發整理相關的地方性法律文件是《湖南省土地開發整理條例》(2007年3月1日執行,以下簡稱「條例」),其中的第二條對土地開發整理進行了基本定義:「本條例所稱土地開發整理,是指運用財政專項資金,對農村宜農未利用土地、廢棄地等進行開墾,對田、水、路、林、村等實行綜合整治,以增加有效耕地面積、提高耕地質量的行為。」
[[i]] 中共中央關於推進農村改革發展若乾重大問題的決定. 2008年10月12日中國共產黨第十七屆中央委員會第三次全體會議通過. 人民日報,2008年10月

❻ 土地復墾條例

法律分析:《土地復墾條例》有明確規定。

法律依據:《土地復墾條例》 第一條 為了落實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實保護耕地的基本國策,規范土地復墾活動,加強土地復墾管理,提高土地利用的社會效益、經濟效益和生態效益,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制定本條例。第二條 本條例所稱土地復墾,是指對生產建設活動和自然災害損毀的土地,採取整治措施,使其達到可供利用狀態的活動。

❼ 2017年浙江省土地徵用賠償標準是多少

2017年《浙江省集體土地上房屋徵收與補償條例》全文如下:
第一條
為了規范國有土地上房屋徵收與補償活動,維護公共利益,保障被徵收房屋所有權人(以下簡稱被徵收人)的合法權益,根據國務院《國有土地上房屋徵收與補償條例》(以下簡稱國務院房屋徵收補償條例),結合本省實際,制定本條例。

第二條 在本省行政區域內國有土地上,因公共利益需要實施房屋徵收與補償,適用本條例。

第三條 房屋徵收與補償應當遵循決策民主、程序正當、補償公平、結果公開的原則。

第四條
設區的市、縣(市、區)人民政府負責本行政區域的房屋徵收與補償工作。設區的市與市轄區人民政府的房屋徵收與補償工作職責分工,由設區的市人民政府確定。

設區的市、縣(市、區)人民政府確定的房屋徵收部門,組織實施本行政區域的房屋徵收與補償工作。

設區的市、縣(市、區)人民政府有關部門應當依照本條例的規定和本級人民政府規定的職責分工,互相配合,保障房屋徵收與補償工作的順利進行。

第五條 房屋徵收部門可以委託房屋徵收實施單位承擔房屋徵收與補償的具體工作。

房屋徵收實施單位不得以營利為目的,其實施房屋徵收與補償工作所需經費由財政予以保障。

房屋徵收部門對房屋徵收實施單位在委託范圍內實施的房屋徵收與補償行為負責監督,並對其行為後果承擔法律責任。

第六條 上級人民政府應當加強對下級人民政府房屋徵收與補償工作的監督。

省住房和城鄉建設主管部門應當會同省財政、國土資源、發展和改革等有關部門,加強對房屋徵收與補償實施工作的指導。

設區的市房屋徵收部門及其所屬的房屋徵收補償管理機構,應當加強對縣(市、區)房屋徵收補償標準的制定與執行、徵收補償信息公開等房屋徵收與補償實施工作的指導。

監察機關應當加強對參與房屋徵收與補償工作的政府、有關部門或者單位及其工作人員的監察。審計機關應當及時對徵收補償費用管理和使用情況予以審計,並公布審計結果。

第七條
符合國務院房屋徵收補償條例規定的公共利益情形,確需徵收房屋的,由建設活動組織實施單位向房屋徵收部門提出擬徵收房屋范圍,說明符合公共利益的具體情形。

發展和改革、國土資源、城鄉規劃主管部門應當向房屋徵收部門提供建設活動符合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城鄉規劃和專項規劃的證明文件。因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設、舊城區改建需要徵收房屋的,發展和改革主管部門還應當提供建設活動符合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年度計劃的證明文件。

房屋徵收部門經審查認為房屋徵收符合法律、法規規定的,報設區的市、縣(市、區)人民政府。設區的市、縣(市、區)人民政府認為符合公共利益、確需徵收房屋的,應當根據規劃用地范圍和房屋實際狀況確定房屋徵收范圍,並予以公布。

第八條
因舊城區改建需要徵收房屋的,房屋徵收范圍確定後,房屋徵收部門應當組織征詢被徵收人的改建意願;百分之九十以上被徵收人同意改建的,方可進行舊城區改建。

第九條
房屋徵收部門應當對房屋徵收范圍內房屋的權屬、區位、用途、建築面積等情況組織調查登記,被徵收人應當予以配合;對未經產權登記和所有權人不明確的房屋,應當提請設區的市、縣(市、區)人民政府組織有關部門依法進行調查、認定和處理。調查、認定結果應當在房屋徵收范圍內向被徵收人公布。對認定為違法建築的,不予補償。

房屋徵收范圍內有公房管理部門直管住宅公房或者單位自管住宅公房的,設區的市、縣(市、區)人民政府應當組織公房管理部門和單位自管住宅公房的所有權人對承租人是否符合房改政策予以調查、認定。

公房承租人符合房改政策的,享有按照房改政策購買被徵收房屋的權利。承租人按照房改政策購房後,設區的市、縣(市、區)人民政府應當對其按照被徵收人予以補償。

第十條 房屋徵收部門擬定徵收補償方案,報設區的市、縣(市、區)人民政府。

徵收補償方案應當包括下列內容:

(一)房屋徵收事由和目的;

(二)房屋徵收范圍和被徵收房屋情況;

(三)被徵收房屋價值(含房屋裝飾裝修價值)補償標准;

(四)用於產權調換房屋、周轉用房的基本情況和交付時間;

(五)搬遷費和臨時安置費標准;

(六)停產停業損失補償標准;

(七)補助和獎勵標准;

(八)簽約期限;

(九)其他事項。

前款規定的用於產權調換房屋,有條件的設區的市、縣(市、區)人民政府應當安排為現房。

第十一條 設區的市、縣(市、區)人民政府應當組織有關部門對徵收補償方案進行論證並予以公布,徵求公眾意見。徵求意見期限不少於三十日。

因舊城區改建需要徵收房屋,半數以上被徵收人提出徵收補償方案不符合國務院房屋徵收補償條例和本條例規定的,設區的市、縣(市、區)人民政府應當組織由被徵收人代表和公眾代表參加的聽證會。聽證工作由設區的市、縣(市、區)人民政府確定的部門或者機構具體負責。

報名參加聽證會的被徵收人為十人以上的,被徵收人代表由報名參加聽證會的被徵收人通過推舉或者抽簽等方式確定,確定的被徵收人代表不少於十人;報名參加聽證會的被徵收人不足十人的,均作為被徵收人代表。公眾代表由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專家以及其他公民擔任。

設區的市、縣(市、區)人民政府確定的部門或者機構應當提前七日將聽證會的時間、地點通知被徵收人代表和公眾代表,必要時予以公告。聽證會應當公開舉行。

設區的市、縣(市、區)人民政府應當將徵求意見情況、聽證情況和根據公眾、被徵收人意見修改的情況及時公布。

第十二條
設區的市、縣(市、區)人民政府作出房屋徵收決定前,應當按照重大決策社會穩定風險評估的有關規定,就房屋徵收的合法性、合理性、可行性以及可能出現的風險進行社會穩定風險評估,並根據評估結論制定相應的風險化解措施和應急處置預案。

社會穩定風險評估結論應當作為是否作出房屋徵收決定的重要依據。

第十三條 房屋徵收涉及一百個以上被徵收人或者符合設區的市、縣(市、區)人民政府規定的其他情形的,房屋徵收決定應當經政府常務會議討論決定。

第十四條
設區的市、縣(市、區)人民政府作出房屋徵收決定後,應當在七日內予以公告。公告應當載明房屋徵收范圍、徵收補償方案和行政復議、行政訴訟權利等事項。

第十五條 對被徵收房屋價值的補償,不得 低於房屋徵收決定公告之日被徵收房屋類似房地產的市場價格。

被徵收房屋的類似房地產,是指與被徵收房屋的區位、用途、權利性質、品質、新舊程度、規模、建築結構等相同或者相似的房地產。

第十六條 被徵收人可以選擇貨幣補償,也可以選擇房屋產權調換。

被徵收人選擇房屋產權調換的,設區的市、縣(市、區)人民政府應當提供符合建築工程質量安全標準的房屋,並與被徵收人計算、結清被徵收房屋價值與用於產權調換房屋價值的差價。

第十七條 被徵收房屋的價值,由具有相應資質的房地產價格評估機構評估確定。

被徵收人選擇房屋產權調換的,被徵收房屋價值和用於產權調換房屋的價值,由同一家房地產價格評估機構以房屋徵收決定公告之日為評估時點,採用相同的方法、標准評估確定。

第十八條
房地產價格評估機構由被徵收人協商選定;房屋徵收決定公告後十日內仍不能協商選定的,由房屋徵收部門組織被徵收人按照少數服從多數的原則投票確定,或者採取搖號、抽簽等方式隨機確定。

參加投票確定或者隨機確定的候選房地產價格評估機構不得少於三家。投票確定房地產價格評估機構的,應當有過半數的被徵收人參加,投票確定的房地產價格評估機構應當獲得參加投票的被徵收人的過半數選票。

投票確定或者隨機確定房地產價格評估機構應當由公證機構現場公證。公證費用列入房屋徵收成本。

房地產價格評估機構被選定或者確定後,由房屋徵收部門作為委託人與其簽訂房屋徵收評估委託合同。

第十九條
被徵收人或者房屋徵收部門對估價結果有異議的,應當自收到評估報告之日起十日內,向出具評估報告的房地產價格評估機構書面申請復核評估。復核評估不收取費用。

被徵收人或者房屋徵收部門對房地產價格評估機構的復核結果有異議的,應當自收到復核結 果之日起十日內,向房地產價格評估專家委員會申請鑒定。

設區的市房地產管理部門應當組織成立評估專家委員會。評估專家委員會由房地產估價師以及價格、房產、土地、城鄉規劃、法律、會計等方面的專家組成。

第二十條 房屋徵收評估費用由委託人承擔。房屋徵收鑒定費用由申請人承擔;鑒定撤銷原估價結果的,鑒定費用由原房地產價格評估機構承擔。

房屋徵收評估、鑒定費用標准按照省價格主管部門的規定執行。

第二十一條
徵收個人住宅,被徵收人選擇房屋產權調換的,設區的市、縣(市、區)人民政府提供的用於產權調換房屋的建築面積應當不小於被徵收房屋的建築面積,但被徵收人要求小於被徵收房屋建築面積的除外。

用於產權調換房屋的建築面積,不考慮被徵收房屋的共有人數量、登記戶口等因素。

第二十二條
徵收個人住宅,被徵收房屋建築面積小於最低補償建築面積,且被徵收人屬於低收入住房困難家庭的,設區的市、縣(市、區)人民政府應當依照下列規定優先給予住房保障:

(一)被徵收人選擇貨幣補償的,按照最低補償建築面積予以補償;

(二)被徵收人選擇房屋產權調換的,用於產權調換房屋的建築面積不小於最低補償建築面積;被徵收人對最低補償建築面積以內或者被徵收房屋價值以內部分不支付房款,對超過最低補償建築面積且超過被徵收房屋價值的部分按照設區的市、縣(市、區)人民政府的規定支付差價。

依照前款規定對被徵收人給予貨幣補償的,最低補償建築面積計入被徵收人再次申請住房保障時家庭住房建築面積的核定范圍;予以房屋產權調換的,用於產權調換房屋的建築面積計入被徵收人再次申請住房保障時家庭住房建築面積的核定范圍。

最低補償建築面積和低收入住房困難家庭的具體標准由設區的市、縣(市、區)人民政府規定;其中,最低補償建築面積不小於四十五平方米。

第二十三條
被徵收人選擇房屋產權調換的,過渡期限為自被徵收人搬遷之月起二十四個月;用於產權調換房屋為房屋徵收范圍內新建高層建築的,過渡期限為自被徵收人搬遷之月起三十六個月。過渡期限屆滿前,房屋徵收部門應當交付用於產權調換房屋。過渡期限內的周轉用房,被徵收人可以選擇自行解決,也可以選擇由房屋徵收部門提供。

前款規定的高層建築,是指總層數十層以上的住宅建築或者建築高度超過二十四米的非住宅建築。

第二十四條 徵收住宅,被徵收人自行解決周轉用房的,房屋徵收部門應當支付其自搬遷之月起至用於產權調換房屋交付後六個月內的臨時安置費。

臨時安置費按照租賃與被徵收房屋面積、地段相當的住宅所需費用的平均價格確定,且不低於保障被徵收人基本居住條件所需費用。具體標准由設區的市、縣(市)人民政府根據當地物價水平規定,每兩年公布一次。

房屋徵收部門超過過渡期限未交付用於產權調換房屋的,應當自逾期之月起按照設區的市、縣(市)人民政府公布的最新標準的二倍支付臨時安置費。

第二十五條
房屋徵收部門提供周轉用房的,不支付臨時安置費;但是,超過過渡期限未交付用於產權調換房屋的,除繼續提供周轉用房外,還應當自逾期之月起按照設區的市、縣(市)人民政府公布的最新標准支付臨時安置費。

房屋徵收部門交付用於產權調換房屋的,被徵收人應當自交付後六個月內騰退周轉用房。

第二十六條
房屋徵收部門超過過渡期限未交付用於產權調換房屋的,被徵收人有權另行選擇貨幣補償方式。過渡期限屆滿後超過二十四個月仍未交付用於產權調換房屋的,被徵收人有權要求提供其他用於產權調換房屋。

被徵收人要求提供其他用於產權調換房屋的,房屋徵收部門應當在六個月內交付與原用於產權調換房屋面積、地段相當的現房,並依照本條例第十六條、第十七條的規定計算、結清差價。

第二十七條
徵收住宅的,房屋徵收部門應當支付搬遷費,用於補償被徵收人因搬家和固定電話、網路、有線電視、空調、管道煤氣等遷移造成的損失。被徵收人選擇房屋產權調換的,從周轉用房遷往用於產權調換房屋時,房屋徵收部門應當另行支付搬遷費。

搬遷費的具體標准由設區的市、縣(市)人民政府根據當地物價水平規定,每兩年公布一次。

第二十八條
徵收非住宅房屋的,房屋徵收部門應當一次性支付搬遷費、臨時安置費。其中,搬遷費包括機器設備的拆卸費、搬運費、安裝費、調試費和搬遷後無法恢復使用的生產設備重置費等費用。

搬遷費、臨時安置費的具體標准由設區的市、縣(市)人民政府規定。

第二十九條
徵收非住宅房屋造成停產停業損失的,應當根據房屋被徵收前的效益、停產停業期限等因素給予補償。補償的標准不低於被徵收房屋價值的百分之五,具體標准由設區的市、縣(市)人民政府規定。

生產經營者認為其停產停業損失超過依照前款規定計算的補償費的,應當向房屋徵收部門提供房屋被徵收前三年的效益、納稅憑證、停產停業期限等相關證明材料。房屋徵收部門應當與生產經營者共同委託依法設立的評估機構對停產停業損失進行評估,並按照評估結果支付補償費。

生產經營者或者房屋徵收部門對評估結果有異議的,應當自收到評估結果之日起十日內,向房地產價格評估專家委員會申請鑒定。鑒定費用由申請人承擔;鑒定撤銷原評估結果的,鑒定費用由原評估機構承擔。

第三十條
被徵收房屋用途按照房屋登記記載的用途確定;房屋登記未記載用途或者經城鄉規劃主管部門依法批准改變用途但未作房屋用途變更登記的,按照城鄉規劃主管部門批準的用途確定。

1990年4月 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城市規劃法》施行前已改變房屋用途並以改變後的用途延續使用的,按照改變後的用途確定。

2010年10月1日《浙江省城鄉規劃條例》施行後依法臨時改變用途的房屋在批准期限內被徵收的,按照原用途確定,剩餘期限的土地收益金予以退還。

按照改變後的用途補償被徵收人的,對被徵收人給予的補償中應當扣除被徵收人依法應當補交的土地收益金。

第三十一條
房屋徵收部門與被徵收人依照國務院房屋徵收補償條例和本條例的規定,就補償方式、補償金額和支付期限、用於產權調換房屋的地點和面積、搬遷費、臨時安置費或者周轉用房、過渡期限、停產停業損失、搬遷期限等事項,簽訂補償協議。

因舊城區改建需要徵收房屋的,房屋徵收部門應當與被徵收人簽訂附生效條件的補償協議。在徵收補償方案確定的簽約期限內達到規定簽約比例的,補償協議生效;未達到規定簽約比例的,補償協議不生效,房屋徵收決定效力終止。房屋徵收決定效力終止的,設區的市、縣(市、區)人民政府應當予以公告,並書面告知被徵收人。

前款規定的簽約比例由設區的市、縣(市、區)人民政府規定,但不低於百分之八十。

第三十二條
除依照本條例第三十一條規定房屋徵收決定效力終止以外,房屋徵收部門與被徵收人在徵收補償方案確定的簽約期限內達不成補償協議,或者被徵收房屋所有權人不明確的,由房屋徵收部門向設區的市、縣(市、區)人民政府提出補償決定方案。補償決定方案應當包括貨幣補償和房屋產權調換兩種補償方式及相應的補償標准。

設區的市、縣(市、區)人民政府應當對補償決定方案進行審查,將補償決定方案送達被徵收人。被徵收人應當自補償決定方案送達之日起十五日內,提出意見並選擇補償方式。設區的市、縣(市、區)人民政府送達補償決定方案時應當書面告知被徵收人,其逾期不選擇補償方式的,補償方式由補償決定確定。

第三十三條 設區的市、縣(市、區)人民政府作出的補償決定應當包括本條例第三十一條規定的補償協議的內容。

被徵收人在本條例第三十二條第二款規定的期限內未選擇補償方式的,補償決定應當確定補償方式。因舊城區改建徵收個人住宅,補償方式確定為房屋產權調換的,用於產權調換房屋應當為改建地段或者就近地段的房屋。

因被徵收人原因無法調查、評估被徵收房屋裝飾裝修價值的,補償決定不包括對被徵收房屋裝飾裝修價值的補償。依法實施強制執行時,房屋徵收部門應當對被徵收房屋裝飾裝修情況作出勘察記錄,並向公證機構辦理證據保全,由房地產價格評估機構另行評估確定被徵收房屋的裝飾裝修價值。設區的市、縣(市、區)人民政府應當按照評估確定的裝飾裝修價值另行給予補償。

補償決定由設區的市、縣(市、區)人民政府予以公告。

第三十四條 實施房屋徵收應當依照國務院房屋徵收補償條例的規定先補償、後搬遷。

被徵收人搬遷後,房屋徵收部門應當將房屋徵收決定、補償協議或者補償決定以及被徵收房屋清單提供給不動產登記機構,並告知被徵收人申請被徵收房屋所有權、土地使用權注銷登記。被徵收人未申請注銷登記的,不動產登記機構應當依據房屋徵收決定、補償協議或者補償決定辦理房屋所有權、土地使用權注銷登記,原權屬證書收回或者公告作廢。

第三十五條
單位自管住宅公房的承租人未按房改政策購房,也未與被徵收人達成解除租賃關系協議的,設區的市、縣(市、區)人民政府應當對被徵收人實行房屋產權調換的補償方式,用於產權調換房屋由原房屋承租人承租。

公房管理部門直管住宅公房的承租人未按房改政策購房,也未與公房管理部門達成解除租賃關系協議的,由設區的市、縣(市、區)人民政府向原房屋承租人另行提供承租房屋。

設區的市、縣(市、區)人民政府依照前兩款規定對承租人提供承租房屋的,承租人應當騰退原承租房屋;拒不騰退的,設區的市、縣(市、區)人民政府可以作出騰退決定,責令承租人限期騰退。

第三十六條
被徵收人、公房承租人在法定期限內不申請行政復議或者不提起行政訴訟,在補償決定、騰退決定規定的期限內又不搬遷、騰退的,由設區的市、縣(市、區)人民政府依法申請人民法院強制執行。

第三十七條
設區的市、縣(市、區)人民政府及房屋徵收部門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上級人民政府或者本級人民政府責令改正,通報批評;造成損失的,依法承擔賠償責任;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法給予處分:

(一)不符合公共利益情形或者違反本條例規定的程序作出房屋徵收決定的;

(二)違反本條例規定確定房地產價格評估機構的;

(三)違反本條例規定簽訂補償協議的;

(四)違反本條例規定作出補償決定的;

(五)未按照補償協議或者補償決定給予補償的;

(六)違反本條例第二十六條規定不給予貨幣補償或者逾期不提供現房的。

第三十八條 本條例規定的被徵收人數量和簽約比例按戶計算。被徵收人以合法有效的房屋產權證或者經調查、認定出具的產權認定書計戶。

本條例第十四條、第三十一條和第三十三條規定的公告應當在房屋徵收范圍內的住宅小區主要出入口、公告欄等醒目位置張貼,通過政府門戶網站、報紙等媒體發布。

第三十九條 本條例自 2014年 10月
1日起施行。《浙江省城市房屋拆遷管理條例》同時廢止。國務院房屋徵收補償條例施行前已依法取得房屋拆遷許可證的項目,繼續沿用原有的規定辦理,但政府不得責成有關部門強制拆遷。

❽ 浙江省違法建築處置規定

法律分析:《浙江省違法建築處置規定》根據2020年9月24日浙江省第十三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十四次會議《關於修改〈浙江省房屋使用安全管理條例〉等七件地方性法規的決定》修正。規定指出,法建築處置工作,應當堅持統一領導、統籌兼顧、依法處置、屬地為主、綜合整治的原則。並規定縣級以上人民政府領導本行政區域內違法建築處置工作,建立健全違法建築防控和治理工作責任制、行政問責制,並將違法建築處置工作所需經費納入本級財政預算。省自然資源主管部門負責指導、監督全省違法建築處置工作;設區的市、縣(市)自然資源主管部門具體負責本行政區域內城鎮違法建築處置工作,並負責指導、監督本行政區域內鄉村違法建築處置工作;鄉鎮人民政府具體負責本行政區域內鄉村違法建築處置工作。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有關部門按照法定職責承擔違法建築處置相關工作。各級人民政府及其有關部門、新聞媒體應當開展對國土空間規劃實施和違法建築處置工作的宣傳,提高公眾遵守國土空間規劃等法律、法規的意識。
法律依據:《浙江省違法建築處置規定》
第一條 為了推進、規范違法建築的防控和治理工作,保障城鄉規劃有效實施,提高城鄉人居環境質量,促進經濟社會健康和可持續發展,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城鄉規劃法》、《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強製法》等有關法律、行政法規,結合本省實際,制定本規定。
第二條 本省行政區域內處置違反國土空間規劃法律、法規的違法建築,適用本規定。違反水利、交通運輸、土地管理等法律、法規的建築物和構築物,由有關部門依照水利、交通運輸、土地管理等法律、法規的規定處置。
第三條 本規定所稱違法建築,是指未依法取得規劃許可或者未按照規劃許可內容建設的建築物和構築物,以及超過規劃許可期限未拆除的臨時建築物和構築物,包括城鎮開發邊界內的違法建築(以下簡稱城鎮違法建築)和城鎮開發邊界外的違法建築(以下簡稱鄉村違法建築)。
設區的市人民政府或者縣(市)人民政府可以根據國土空間規劃法律、法規,結合本行政區域國土空間規劃的實施情況,制定違法建築的具體認定標准;具體認定標准,應當向社會公布,並報上一級人民政府備案。

❾ 土地整理有哪些法律規定

一、綜合
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2004年8月28日)
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實施條例(1998年12月27日)
中華人民共和國城市房地產管理法(2009年8月27日)
土地調查條例(2008年2月7日)
土地調查條例實施辦法(2009年6月17日)
國務院關於深化改革嚴格土地管理的決定(2004年10月21日)
國務院關於加強國有土地資產管理的通知(2002年4月30日)

二、土地承包與宅基地
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村土地承包法(2009年8月27日)
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管理辦法(2005年1月19日)
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證管理辦法(2003年11月14日)
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村土地承包經營糾紛調解仲裁法(2009年6月27日)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涉及農村土地承包糾紛案件
適用法律問題的解釋(2005年7月29日)
國土資源部關於加強農村宅基地管理的意見(2004年11月2日)

三、土地取得
中華人民共和國城鎮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和轉讓暫行條例
(1990年5月19日)
劃撥土地使用權管理暫行辦法
(1992年3月8日)
劃撥用地目錄
(2001年10月22日)
招標拍賣掛牌出讓國有建設用地使用權規定
(2007年9月28日)
招標拍賣掛牌出讓國有土地使用權規范(試行)
(2006年5月31日)
協議出讓國有土地使用權規定
(2003年6月11日)
協議出讓國有土地使用權規范(試行)
(2006年5月31日)
建設項目用地預審管理辦法
(2008年11月29日)
建設用地審查報批管理辦法
(1999年3月2日)
報國務院批準的建設用地審查辦法
(1999年10月28日)
報國務院批準的土地開發用地審查辦法
(2001年12月31日)

四、土地權屬
中華人民共和國物權法(節錄)
(2007年3月16日)
確定土地所有權和使用權的若干規定
(1995年3月11日)
土地登記辦法
(2007年12月30日)
在京中央國家機關用地土地登記辦法
(2000年10月23日)
國家土地管理局關於變更土地登記的若干規定
(1993年2月23日)
國家土地管理局關於土地使用權抵押登記有關問題的通知
(1997年1月3日)
土地登記資料公開查詢辦法
(2002年]2月4日)

五、土地徵用與安置、補償
城市房屋拆遷管理條例
(2001年6月13日)
大中型水利水電工程建設征地補償和移民安置條例
(2006年7月7日)
徵用土地公告辦法
(2001年10月22日)
國土資源部關於完善征地補償安置制度的指導意見
(2004年11月3日)

六、土地開發整理
土地復墾規定
(1988年11月8日)
退耕還林條例
(2002年12月14日)
土地開發整理若干意見
(2003年10月8日)
國土資源部關於進一步加強土地整理復墾開發工作的通知
(2008年8月29日)

七、土地使用
土地利用年度計劃管理辦法
(2006年12月19日)
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編制審查辦法
(2009年2月4日)
土地儲備管理辦法
(2007年11月19日)
閑置土地處置辦法
(1999年4月28日)
基本農田保護條例
(1998年12月27日)
耕地佔補平衡考核辦法
(2006年6月16日)
實際耕地與新增建設用地面積確定辦法
(2007年9月5日)

八、土地稅費
中華人民共和國耕地佔用稅暫行條例
(2007年12月1日)
中華人民共和國耕地佔用稅暫行條例實施細則
(2008年2月26日)
中華人民共和國城鎮土地使用稅暫行條例
(2,006年12月31日)
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增值稅暫行條例
(1993年12月13日)

九、爭議與救濟
土地違法案件查處辦法
(1995年12月18日)
查處土地違法行為立案標准
(2005年8月31日)
土地權屬爭議調查處理辦法
(2003年1月3日)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涉及國有土地使用權合同糾紛
案件適用法律問題的解釋
(2005年6月18日)
國土資源聽證規定
(2004年1月9日)
國土資源行政復議規定
(2001年7月17日)
國土資源信訪規定
(2006年1月4日)

❿ 浙江省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於修改《浙江省土地利用總體規劃條例》等八件地方性法規的決定

一、對《浙江省土地利用總體規劃條例》作出修改

刪去第十三條。二、對《浙江省基本農田保護條例》作出修改

刪去第十二條、第十三條、第十四條、第二十條、第二十一條。三、對《浙江省土地整治條例》作出修改

1.將第十一條第四項修改為:「(四)重點生態功能區、生態環境敏感區和脆弱區」。

2.將第二十七條第一款修改為:「土地整治後形成的符合法律、法規規定條件的優質耕地應當劃入基本農田儲備區。」四、對《浙江省森林管理條例》作出修改

1.將第三十條第二款修改為:「名勝古跡和革命紀念地的林木、自然保護區的林木禁止採伐。法律、行政法規另有規定的除外。」

2.在第五十三條中的「責令停止違法行為」前增加「依法賠償損失」,將「並處實際損失價值二至五倍的罰款」修改為「處毀壞林木價值一至五倍的罰款」。

將第一項分為兩項,作為第一項、第二項,修改為:「(一)毀林開墾、採石、采砂、取土的;

「(二)違法毀林築路、築墳、開礦、建壩的」。

將第二項改為第三項,在其中的「挖根」後增加「挖筍」。五、對《浙江省城市市容和環境衛生管理條例》作出修改

1.將第十九條第一款中的「應當按照依法批準的要求設置,符合城市容貌標准」修改為「應當符合城市容貌標准」。

增加一款,作為第二款:「大型戶外廣告的設置應當徵得市容環境衛生行政主管部門同意後,依法辦理有關審批手續。」

增加一款,作為第五款:「違反本條第二款規定,未經市容環境衛生行政主管部門同意,擅自設置大型戶外廣告,影響市容的,責令限期改正或者拆除;逾期不改正或者拆除的,處一萬元以上十萬元以下的罰款。」

2.將第三十條第一款分為兩款,作為第一款、第二款,修改為:「建設工程的施工現場應當設置硬質密閉圍擋,並採取有效措施防止塵土飛揚。

「建設工程的施工現場應當設置臨時廁所和生活垃圾收集容器,保持整潔、完好,並採取有效措施防止污水流溢。」

將第三款分為兩款,作為第四款、第五款,修改為:「違反本條第一款規定的,責令限期改正,處一萬元以上十萬元以下的罰款;逾期不改正的,責令停工整治。

「違反本條第二款和第三款規定的,責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處一千元以上五千元以下的罰款。」六、對《浙江省飲用水水源保護條例》作出修改

1.將第二十一條第一款第二項修改為:「(二)網箱養殖、投餌式養殖、旅遊、游泳、垂釣」。

2.將第四十一條第二項修改為:「(二)在飲用水水源保護區進行危險貨物水上過駁作業的,處一萬元以上十萬元以下的罰款;造成水污染的,責令限期採取治理措施,消除污染,處二萬元以上二十萬元以下的罰款」。

將第三項修改為:「(三)在飲用水水源保護區沖洗船舶甲板或者向水體排放船舶洗艙水、壓載水等船舶污染物的,處一萬元以上十萬元以下的罰款;造成水污染的,責令限期採取治理措施,消除污染,處二萬元以上二十萬元以下的罰款」。七、對《浙江省普陀山風景名勝區條例》作出修改

將第十七條第二款修改為:「在普陀山前山、中山、佛頂山及其他核心景區內,禁止違反規劃新建、擴建各類休養所(院)、招待所、賓館、培訓中心、度假村、商業用房、歌舞廳及與風景名勝資源保護無關的其他建(構)築物、設施;已經建設的,應當按照規劃要求逐步遷出。」八、對《浙江省發展新型牆體材料條例》作出修改

1.將第十五條第一款修改為:「本省行政區域內禁止生產、銷售和使用實心粘土磚。」

2.將第十六條第一款修改為:「本省城市規劃區內禁止生產、銷售和使用空心粘土磚。」

3.將第二十三條修改為:「建設單位明示或者暗示設計單位、施工單位違反本條例第十四條第一款、第二款規定使用粘土磚的,由縣級以上牆體材料行政管理部門責令改正,處二十萬元以上五十萬元以下的罰款。」

4.將第二十四條修改為:「違反本條例第十五條、第十六條第一款規定生產、銷售粘土磚的,由縣級以上牆體材料行政管理部門責令限期改正;有違法所得的,沒收違法所得;逾期繼續生產、銷售的,依法吊銷營業執照。」

5.將第二十六條中的「有關行政管理部門或者行政監察部門」修改為「有權機關」。

此外,對相關法規的條文順序作相應調整,並對個別文字作修改。

本決定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浙江省土地利用總體規劃條例》等八件地方性法規根據本決定作相應修改,重新公布。

熱點內容
南通十大律師 發布:2025-01-23 01:41:49 瀏覽:609
法官宋魚水的故事 發布:2025-01-23 01:41:39 瀏覽:424
法院員額人大 發布:2025-01-23 01:17:52 瀏覽:600
法院怎樣找到被執行人 發布:2025-01-23 00:40:09 瀏覽:227
小悅悅事件社會道德 發布:2025-01-23 00:27:10 瀏覽:869
一站式供應鏈法律責任 發布:2025-01-23 00:15:38 瀏覽:348
多元司法救助 發布:2025-01-23 00:08:40 瀏覽:519
寧夏司法胡 發布:2025-01-23 00:06:05 瀏覽:168
北京通州區國家法官學院 發布:2025-01-22 23:24:10 瀏覽:810
按照勞動法臨聘人員傷亡補助 發布:2025-01-22 22:47:54 瀏覽:7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