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市環境保護條例
⑴ 重慶市下轄縣的村鎮關於居民點噪音污染是怎樣規定的啊
第二條 本辦法的稱環境雜訊,是指在工業生產、建築施工、交通運輸等生活和人們在社會生活活動中產生的影響周圍生活環境的聲音。
本辦法所稱環境雜訊污染,是指排放的環境雜訊超過國家規定的環境雜訊標准,妨礙人們工作、學習、生活等正常活動的現象。
第三條 凡本市行政區域內的機關、團體、部隊、企事業單位,個體工商戶和個人應當遵守本辦法。
第六條公安部門負責社會生活雜訊污染的日常監督管理
第十條 受到雜訊污染的單位和個人,有權要求減輕或排除雜訊污染的危害。
各環境雜訊監督管理部門應及時受理受害單位和個人的舉報和投訴,督促造成雜訊污染者減輕或排除雜訊污染,採取保護受害人權益的措施。
第五章 社會生活雜訊污染管理
第二十六條 單位或個人開辦有雜訊污染的飲食、娛樂、服務業經營項目,國家法律、法規規定需要申報登記的,應首先向當地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報告雜訊污染情況和治理措施,經審查合格後,憑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出具的環境保護申報表,向當地工商行政管理部門申辦營業執
照。
第二十七條 飲食、娛樂、服務業經營項目的經營者,應當採取有效措施,降低雜訊,其邊界雜訊必須符合國家規定的雜訊排放標准。
在住宅樓內,不得興辦產生雜訊污染的娛樂場點和加工場。
第二十八條 禁止在商業活動中使用廣播喇叭和發出高大聲響招徠顧客。
禁止在人口稠密區架設和使用高音喇叭,未經公安部門批准禁止使用廣播宣傳車。
第二十九條 單位或家庭使用家用電器進行娛樂或悼念活動、製作傢具、裝修(維修)房屋,應當控制音量,禁止夜間10時至次日6時產生雜訊干擾他人。
第三十四條 違反本辦法第二十六、二十八、二十九條規定,危害周圍生活環境的,由公安機關給予批評教育,責令限期改正,可處50元以下罰款;拒不改正的,處50元以下200元以下罰款並可限制營業時間。
⑵ 2017年重慶市環保局專業知識環保政策及環保法律法規、環保形勢和任務、生態環境監測基礎知識感謝!
重慶市環保局 2011年面向社會考試錄用參照公務員法管理人員 《環境保護專業知識》考試大綱 一、考試目的 本專業考試的目的是測試考生是否具備環境監督管理職位所需能力,是否熟悉相關環保政策、法律法規及標准。 二、考試題型 本考試題型包括單選題、不定項選擇題、問答題、論述題。 三、考試范圍 (一)《環境監察(第三版)》所規定的內容。 (二)《排污收費制度(試用)》所規定的內容。 (三)環保相關法律法規。 1.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 2.中華人民共和國大氣污染防治法 3.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污染防治法 4.排污費徵收使用管理條例 5.重慶市環境保護條例 6.重慶市長江三峽庫區流域水污染防治條例 7.污水綜合排放標准(GB8978-1996) 8.大氣污染物綜合排放標准(GB16297-1996) 9.工業企業廠界環境雜訊排放標准(GB12348-2008) (四)報考「環境監督管理1」考生增考以下內容。 10.污染源自動監控管理辦法 11.污染源自動監控運行管理辦法 12.水污染源在線監測系統安裝技術規范 13.水污染源在線監測系統數據有效性判別技術規范 14.污染源在線監測系統運行與考核技術規范 15.污染源煙氣排放連續監測技術規范 四、注意事項 (一)考試時間:2011年6月1日上午9:00-11:00,考試地點:重慶市環保局一樓多功能廳; (二)專業考試時限120分鍾,滿分100分; (三)請考生自備黑色字跡的鋼筆或簽字筆、2B鉛筆和橡皮等考試所需文具; (四)重慶市環保局學校:重慶市渝北區冉家壩旗山路252號。 來自:求助得到的回
⑶ 重慶規定雙休日可以進行家庭裝修嗎
可以,12點至14點和22點至次日8點禁止進行裝修。
《重慶市環境雜訊污染防治辦法》對其有相應的規定:
第三十三條 12點至14點和22點至次日8點,禁止在雜訊敏感建築物集中區域進行雜訊擾民的室內裝修等活動,其他時段應當採取有效措施防止或者減輕雜訊擾民。
在城鎮范圍內從事生產活動確需排放偶發性強烈雜訊的,應當事先向當地公安機關提出申請,經批准後方可進行。當地公安機關應當向社會公告。
(3)重慶市環境保護條例擴展閱讀:
《重慶市環境雜訊污染防治辦法》相關法條:
第二十二條 禁止在雜訊敏感建築物集中區域進行產生環境雜訊污染的夜間施工作業,但搶修、搶險作業和因生產工藝要求或者特殊需要必須連續作業的除外。
夜間在雜訊敏感建築物集中區域進行搶修、搶險作業的,施工單位應當採取雜訊污染防治措施,並同時將夜間作業項目、預計施工時間向所在區縣(自治縣)環境保護主管部門報告。
第二十三條 環境保護、市政和城鄉建設等主管部門應當督促項目業主和施工單位落實雜訊污染防治措施,減少夜間施工作業,減輕環境雜訊污染。
⑷ 2010年 《重慶市城鄉規劃條例》全文
年 《重慶市城鄉規劃條例》
(2009年9月25日重慶市第三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二次會議通過)
第一章 總 則
第一條 為了科學制定城鄉規劃,加強城鄉規劃管理,協調城鄉空間布局,改善人居環境,促進城鄉統籌發展和經濟社會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城鄉規劃法》和有關法律、行政法規,結合本市實際,制定本條例。
第二條 在本市行政區域內制定和實施城鄉規劃,在規劃區內進行建設活動,適用本條例。
第三條 城鄉規劃分為城鄉總體規劃、城市規劃、鎮規劃、鄉規劃和村規劃;城市規劃、鎮規劃分為總體規劃和詳細規劃;詳細規劃分為控制性詳細規劃和修建性詳細規劃。
本市各級人民政府在組織編制城市總體規劃、鎮總體規劃、鄉規劃和村規劃時,應當根據城鄉經濟社會發展水平和統籌城鄉發展的需要劃定規劃區。
第四條 制定和實施城鄉規劃應當遵循城鄉統籌、協調發展、環境友好、資源節約和先規劃後建設的原則,合理布局區域的人口、產業、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有效保護耕地、自然資源和歷史文化遺產,注重保護地方特色、民族特色和文化風貌,著力保護和改善生態環境,並符合防災減災、公共安全和公共衛生的需要。
第五條 城市總體規劃、鎮總體規劃及鄉規劃、村規劃的編制,應當依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並與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相銜接。
第六條 城鄉規劃工作實行市人民政府統一領導下的分級管理體制。
本市設立市規劃委員會。市規劃委員會對重要的城鄉規劃和有關專項、專業規劃方案及涉及城鄉規劃的重大事項進行論證、協調、審議。市規劃委員會的日常工作由市城鄉規劃主管部門承擔。
市城鄉規劃主管部門負責本市的城鄉規劃管理工作,並在主城區和市人民政府確定的特定區域設立派出機構;其他區縣(自治縣)城鄉規劃主管部門負責本行政區域內的城鄉規劃管理工作;鎮、鄉人民政府按照本條例和市人民政府規定的職責承擔本行政區域內的城鄉規劃管理工作。城鄉規劃主管部門可將其行政處罰權委託有關執法機構行使。
有關行政主管部門應當依照有關法律法規和本條例的規定,在各自職責范圍內做好城鄉規劃的相關工作。
第七條 城鄉規劃的制定實行分級編制和分級審批制度;城鄉規劃的實施實行分級負責制度;建設項目的規劃管理實行建設用地規劃許可、建設工程規劃許可、鄉村建設規劃許可等規劃許可制度和建設工程選址、建設工程設計方案審查、放線驗線、基礎竣工核實、工程竣工核實等規劃工作制度。
第八條 本市各級人民政府應將城鄉規劃編制和管理的經費納入本級財政預算,配備與城鄉規劃行政管理工作相適應的人員。
第九條 經依法批準的城鄉規劃是城鄉建設和規劃管理的依據,任何單位和個人未經法定程序不得修改。
任何單位和個人都應遵守經依法批准並公布的城鄉規劃,服從規劃管理。
第十條 城鄉規劃經依法批准後,應及時向社會公布。建設項目的規劃許可和查處違反城鄉規劃的建設行為的結果應及時向社會公開。但法律、行政法規規定不得公開的內容除外。
第十一條 城鄉規劃的制定、修改、實施和監督檢查,應建立健全公眾參與制度,聽取公眾意見。
任何單位和個人都有權對城鄉規劃的制定和實施提出意見和建議,有權就涉及其利害關系的建設活動是否符合規劃的要求向城鄉規劃主管部門查詢,有權向城鄉規劃主管部門或其他有關部門舉報、控告違反城鄉規劃的行為。城鄉規劃主管部門或其他有關部門應及時受理並查處。
第十二條 城鄉規劃主管部門應開展規劃研究,鼓勵採用先進技術,加強地理信息和各類城鄉規劃資料庫的建設和管理,加強城鄉規劃檔案管理,提高城鄉規劃實施及監督管理的效能。
第二章 城鄉規劃的制定與修改
第十三條 本市的城鄉總體規劃分為市城鄉總體規劃和其他區縣(自治縣)城鄉總體規劃。
市城鄉總體規劃的規劃范圍為市域范圍,以全國城鎮體系規劃為制定依據;其他區縣(自治縣)城鄉總體規劃的規劃范圍為該區縣(自治縣)域范圍,以市城鄉總體規劃為制定依據。
城鄉總體規劃包括:城鎮、鄉村建設用地和人口規模;城鄉規劃建設用地、重大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布局;禁止、限制和適宜建設的地域范圍及各類專項規劃等。
第十四條 主城區、其他區縣(自治縣)人民政府所在地城市應制定城市總體規劃。
城市規劃區外的鎮,應制定鎮總體規劃。城市規劃區內的鎮是否制定鎮總體規劃,由市人民政府確定。
第十五條 市城鄉總體規劃、主城區的城市總體規劃由市人民政府組織編制,報國務院審批。
其他區縣(自治縣)的城鄉總體規劃及其所在地的城市總體規劃由區縣(自治縣)人民政府組織編制,報市人民政府審批。
鎮總體規劃由鎮人民政府組織編制。主城區的鎮總體規劃,由所在地的區人民政府報市人民政府審批;其他區縣(自治縣)的鎮總體規劃,由鎮人民政府報所在地的區縣(自治縣)人民政府審批。
市人民政府和其他區縣(自治縣)人民政府組織編制的城鄉總體規劃和城市總體規劃在上報審批前,應經本級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審議;鎮總體規劃在上報審批前,應經鎮人民代表大會審議。審議意見交由本級人民政府研究處理。組織編制機關上報審批總體規劃時,應當將審議意見和根據審議意見修改規劃的情況一並報送。
第十六條 城鄉總體規劃、城市總體規劃、鎮總體規劃的規劃期限一般為二十年,還應對更長遠的發展作出預測性安排。
第十七條 城鄉總體規劃、城市總體規劃、鎮總體規劃中涉及禁止和限制建設的地域范圍,規劃建設用地規模、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用地、自然與歷史文化遺產保護等強制性內容不得擅自修改。確需修改的,應按有關法律法規規定進行。其他一般技術性內容修改完善的具體辦法由市人民政府另行制定。
第十八條 規劃區內的城鎮建設用地應制定控制性詳細規劃,控制性詳細規劃不得違反總體規劃的強制性內容。制定控制性詳細規劃應包括地下空間的規劃內容。
主城區的控制性詳細規劃,由市城鄉規劃主管部門組織編制,報市人民政府審批,批准後報市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和國務院備案。
其他區縣(自治縣)人民政府所在地城市的控制性詳細規劃,由區縣(自治縣)城鄉規劃主管部門組織編制,報區縣(自治縣)人民政府審批,批准後報本級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和市人民政府備案。
其他區縣(自治縣)的鎮的控制性詳細規劃由鎮人民政府組織編制,報區縣(自治縣)人民政府審批。
第十九條 任何單位和個人未經法定程序不得修改經依法批準的控制性詳細規劃中確定的土地用途、容積率、公共綠地面積、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配套規定等強制性內容。因總體規劃發生變更,導致控制性詳細規劃的依據發生改變的,以及因公共利益需要等原因規劃審批機關認為確需修改的,應按有關法律法規規定的程序進行。修改控制性詳細規劃其他一般技術性內容的具體辦法由市人民政府另行制定。
修改控制性詳細規劃,組織編制機關應對修改的必要性進行論證,徵求規劃地段內利害關系人的意見,並向原審批機關提出專題報告,經原審批機關同意後,方可編制修改規劃,並按原審批程序報批。控制性詳細規劃修改涉及城市總體規劃、鎮總體規劃的強制性內容的,應當先修改總體規劃。
第二十條 城鎮建設用地的修建性詳細規劃,不得違反控制性詳細規劃的強制性內容。
主城區的修建性詳細規劃,由有關建設單位或市城鄉規劃主管部門組織編制,報市人民政府審定。
其他區縣(自治縣)人民政府所在地城市的修建性詳細規劃,由有關建設單位或區縣(自治縣)城鄉規劃主管部門組織編制,報區縣(自治縣)人民政府審定。
其他區縣(自治縣)的鎮的修建性詳細規劃由有關建設單位或鎮人民政府組織編制,報區縣(自治縣)人民政府審定。
修改修建性詳細規劃,按原程序和本條例第五十七條的規定進行。
第二十一條 區縣(自治縣)人民政府應根據本地經濟社會發展的實際,按照因地制宜、切實可行的原則,確定需要制定鄉規劃、村規劃的區域。其中,主城區內的,由市人民政府決定。
鄉規劃應當依據所在地的區縣(自治縣)城鄉總體規劃編制,村規劃應當依據鎮總體規劃或鄉規劃編制。
制定鄉規劃、村規劃應從農村實際出發,尊重村民意願,體現地方和農村特色,符合公路、河道、電力、電信、環境和自然資源保護、文物保護等法律法規的規定。
第二十二條 主城區的村規劃由鎮人民政府組織編制,由所在地的區人民政府報市人民政府審批。市人民政府可以授權市城鄉規劃主管部門審批。
其他區縣(自治縣)的鄉規劃由鄉人民政府組織編制,村規劃由鎮(鄉)人民政府組織編制,報所在地的區縣(自治縣)人民政府審批。
鄉規劃在上報審批前,應經鄉人民代表大會審議,審議意見交由鄉人民政府研究處理。村規劃在上報審批前,應經村民會議或村民代表會議討論同意。
修改鄉規劃和村規劃,按原程序進行。
第二十三條 編制和修改城鄉規劃,應加強空間發展戰略、城市設計、城鄉風貌特色等方面的研究,增強城鄉規劃的前瞻性和科學性。
第二十四條 編制和修改城鄉規劃,應當具備國家規定的人口、土地、經濟、測繪、勘察、氣象、地震、地質、水文、交通、環境、文物、安全等基礎資料。
本市各級人民政府有關職能部門和有關單位應根據編制城鄉規劃的需要,及時提供有關基礎資料。
第二十五條 編制和修改城鄉規劃,在報送審批前,組織編制機關應依法將城鄉規劃草案予以公告,並採取論證會、聽證會或其他方式徵求專家和公眾意見。公告的時間不得少於三十日。
組織編制機關應充分考慮專家和公眾的意見,並在報送審批的材料中附具意見採納情況及理由。
第二十六條 市和區縣(自治縣)人民政府在組織編制城鄉規劃過程中和批准城鄉規劃前,應要求本級城鄉規劃主管部門組織專家論證和有關部門審查。
第二十七條 城鄉規劃的具體編制工作應由有相應資質等級的編制單位承擔。
編制城鄉規劃必須遵守國家標准和規范的強制性規定。
市城鄉規劃主管部門負責本市城鄉規劃編制單位的資質管理,對承接本市城鄉規劃編制工作的規劃編制單位進行指導和監督。
⑸ 重慶2021年有哪些新規定
城市綜合管廊管理
根據重慶相關部門發布的消息,為了推動重慶城市綜合管廊的發展,解決重慶在供水、排水、燃氣、電力、通信、廣播電視等方面的設施問題,提升老百姓的生活水平,自2021年3月起,重慶將實施《重慶市城市綜合管廊管理辦法》。
該辦法的實施,是全國首部專門針對綜合管廊管理的省級政府規章,將更加全面和系統地對重慶城市綜合管廊進行優化,解決目前在規劃、資金、管理等方面的問題。
關於以上提到的6個新規定,都將於2021年3月1起正式實施,這關繫到重慶幾千萬老百姓的日常生活和工作,請大家一定要注意,可以收藏起來分享給親朋好友。
⑹ 在哪能找到重慶地方性的環保法律法規
(一)不按照建設項目環境保護管理規定進行建設的;
(二)未經資質審查取得相應證書的專業單位,擅自從事環境影響評價、環境污染治理的由於環境影響評價、環境污染治理失誤造成環境污染的;
(三)不執行污染物排放申報登記制度或許可制度排放污染物的;
(四)不執行限期治理或取締、關閉、停業、轉產、搬遷決定的;
(五)開發利用自然資源造成環境污染和破壞,不履行環境治理和補償責任的;
(六)違反飲用水源保護區、自然保護區和其他特殊保護區的管理規定,造成污染危害的;
(七)違反雜訊管理規定,危害周圍生活環境的;
(八)違反引進設備或項目的有關規定,造成環境污染危害的;
(九)違反國家或地方規定進口或轉移固體廢物的;
(十)向環境排放禁止排放的污染物或以不正當的方式排放污染物的;
(十一)向水體排放、傾倒固體廢物、垃圾和其他廢物或在河道管理區范圍內堆放、存貯、傾倒、棄置固體廢物和垃圾的;
(十二)不按照規定繳納排污費或超標排污費的;
(十三)挪用、擠占、拖欠環境保護資金的;
(十四)擅自拆除或閑置污染防治設施的;
(十五)從事國家明令禁止或控制生產經營的劇毒物、強致癌物、嚴重污染環境產品的生產和經營的;
(十六)將產生嚴重污染的設備轉移給沒有污染防治能力的單位和個人使用的;
(十七)生產、銷售或使用達不到環境保護技術標準的產品的;
(十八)造成環境污染事故或發生環境污染事故後,不按規定報告和採取搶救措施的;
(十九)拒絕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或其他依照法律規定行使環境保護監督管理權的部門現場檢查或被檢查時弄虛作假的;
(二十)其他違反國家或地方環境保護法律、法規和規章的行為。
以上行政處罰的種類和輻度的具體適用,由市人民政府根據有關法律、法規另行規定。
第七章第五十四條 當事人對環境保護行政處理決定不服的,可以在收到處理決定之日起十五日內,依法向作出處理決定機關的上一級機關申請復議,也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訴。
當事人逾期不申請復議,也不向人民法院起訴,又不履行處罰決定的,原處罰機關可申請人民法院強制執行。
⑺ 重慶市環境雜訊污染防治辦法的介紹
《重慶市環境雜訊污染防治辦法》經2013年2月16日重慶市人民政府第2次常務會議通過,2013年3月18日重慶市人民政府令第270號公布,自2013年5月1日起施行。
具體內容如下:
第一章,總 則
第一條 為防治環境雜訊污染,保護和改善生活環境,保障人體健康,促進經濟和社會可持續發展,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雜訊污染防治法》《重慶市環境保護條例》等法律法規,結合本市實際,制定本辦法。
第二條 本市行政區域內的環境雜訊污染防治適用本辦法。
第三條 市和區縣(自治縣)人民政府對本行政區域的聲環境質量負責。
第四條 環境保護主管部門對本轄區的環境雜訊污染防治實施統一監督管理,其主要職責是:
(一)會同有關部門擬定雜訊污染防治規劃和聲環境功能區劃定方案,報本級人民政府批准後組織實施;
(二)擬定雜訊污染防治年度目標任務分解方案,報本級人民政府批准,具體負責本級人民政府對下級人民政府和本級人民政府有關部門落實年度目標任務情況的檢查、督促和考核工作;
(三)建立聲環境質量監測網路並組織監測,定期公布聲環境質量狀況;
(四)負責對工業雜訊、建築施工雜訊以及在商業、餐飲、文化娛樂等經營活動中使用固定設備產生的雜訊實施監督管理。
第五條 公安機關負責對下列雜訊實施監督管理:
(一)在城鎮范圍內從事生產活動排放的偶發性強烈雜訊;
(二)在商業經營活動中或者在雜訊敏感建築物集中區域使用高音喇叭、高音響器材產生的雜訊;
(三)進行集會、聚會、娛樂、健身、悼念、飼養動物等活動,以及在已竣工交付使用的住宅樓內進行裝修等活動產生的雜訊;
(四)機動車、非機動車以及滑輪車、手推車等機具排放的雜訊;
(五)其他社會生活雜訊。
第六條 海事管理機構、漁業主管部門按照職責分工對船舶排放的雜訊實施監督管理。
鐵路、民航管理部門根據各自的職責,分別對鐵路機車和航空器排放的雜訊實施監督管理。
城鄉建設、城鄉規劃、市政、交通、文化、質監等部門在各自的職責范圍內對環境雜訊污染防治實施監督管理。
第七條 鄉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應當配合相關管理部門對本轄區內的環境雜訊污染防治實施監督管理。
社區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以及物業管理單位應當協助當地人民政府及有關部門做好聲環境保護工作。
第八條 任何單位和個人都有保護聲環境的義務,並有權對造成環境雜訊污染的行為進行檢舉和投訴。
環境保護主管部門和承擔環境雜訊監督管理職責的有關部門,應當各自設立監督電話和舉報信箱,並向社會公布,受理環境雜訊污染檢舉和投訴。
第九條 環境保護主管部門、公安機關等部門應當加強協調配合,共同做好環境雜訊污染防治工作。
環境保護主管部門和承擔環境雜訊監督管理職責的有關部門對不屬於自己管轄的案件,應當及時移送有管轄權的部門管轄。受移送部門應當及時處理,並將處理情況答復當事人。
第二章,監督管理
第十條 市人民政府有關部門和區縣(自治縣)人民政府組織編制的城鄉建設、區域開發、交通發展和其他專項規劃,應當在規劃環境影響評價文件中納入聲環境影響評價內容。
第十一條 聲環境功能區,根據經濟社會發展需要,按照聲環境功能區劃分技術規范劃定,並執行相應的聲環境質量標准。
主城區聲環境功能區劃定方案由市環境保護主管部門會同有關部門編制,報市人民政府批准後實施;其他區域聲環境功能區劃定方案由所在區縣(自治縣)環境保護主管部門會同有關部門編制,報本級人民政府批准後實施,並報市環境保護主管部門備案。
聲環境功能區的調整,按照編製程序進行。
第十二條 城鄉規劃主管部門在確定建設布局時,應當依據城市規劃管理技術規定、國家和本市聲環境質量標准和建築隔聲設計規范、環境影響評價結論等,合理設置工業園區、交通干線、可能產生雜訊污染的市政和公共設施等的雜訊防護隔離區域,並提出相應的規劃設計要求。
第十三條 新建、擴建、改建產生環境雜訊的建設項目,應當按照國家和本市有關規定執行環境影響評價和配套環境保護設施與主體工程同時設計、同時施工、同時投產使用的制度。
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文件應當確定必要的雜訊防護距離。城鄉規劃主管部門在建設項目規劃許可時應當對建設工程設計方案中的雜訊防護距離進行審核。雜訊防護距離內不得規劃建設雜訊敏感建築物。
第十四條 禁止在雜訊敏感建築物集中區域新建、改建、擴建產生環境雜訊污染的工業企業,或者從事金屬加工、石材加工、木材加工等產生環境雜訊污染的活動。
禁止在居民樓、博物館、圖書館、文物保護單位的建築物內以及學校、醫院、機關周圍200米范圍內設立產生雜訊和振動污染的娛樂場所。
第十五條 新建、改建、擴建雜訊敏感建築物應當執行國家和本市的建築隔聲設計規范,其配套的供水、電梯、通風、地下車庫等公用設施的隔聲質量,應當符合國家和本市規定的標准。
城鄉建設主管部門應當對建築隔聲設計質量和施工質量強制性標准執行情況進行監督。
第十六條 編制環境影響報告書(表)的新建商品住宅,房地產開發企業應當按照國家和本市環境影響評價規定進行聲環境影響評價,並在其銷售場所公示所銷售住宅受到外界雜訊污染情況以及採取的防治措施。
第十七條 向環境排放雜訊的企事業單位和個體工商戶,應當按照國家和本市的規定執行排污申報及排污許可制度。
第十八條 向環境排放雜訊超過國家或者本市排放標準的,應當按照國家和本市的規定進行限期治理。逾期未完成治理任務的,責令停業、轉產、搬遷或者關閉。
雜訊超標准排污費按國家和本市規定徵收。
第三章,污染防治
第十九條 鼓勵採用低雜訊的新技術、新材料、新工藝、新設備。
禁止生產、銷售、進口或者使用列入國家環境雜訊污染嚴重設備名錄的設備和產品。
第二十條 從事可能產生環境雜訊的生產、施工、經營等活動,應當採取調整作業時間、合理布局雜訊污染源位置、改進工藝等措施防止雜訊擾民。
第二十一條 在雜訊敏感建築物集中區域內進行施工作業的,施工單位應當於施工期間在施工場所公示項目名稱、項目建設內容和時間、項目業主聯系方式、施工單位名稱、工地負責人及聯系方式、可能產生的雜訊污染和採取的防治措施。
第二十二條 禁止在雜訊敏感建築物集中區域進行產生環境雜訊污染的夜間施工作業,但搶修、搶險作業和因生產工藝要求或者特殊需要必須連續作業的除外。
夜間在雜訊敏感建築物集中區域進行搶修、搶險作業的,施工單位應當採取雜訊污染防治措施,並同時將夜間作業項目、預計施工時間向所在區縣(自治縣)環境保護主管部門報告。環境保護主管部門應當立即進行現場核查;經核查未發現險情的,不能認定為搶修、搶險作業。
因生產工藝要求或者特殊需要必須夜間施工作業的,施工單位應當於夜間施工前4日按照有關法律法規的規定報批。市政設施建設及維護項目、市人民政府確定的城市基礎設施類重點工程必須進行夜間施工的,分別由市政、市城鄉建設主管部門出具證明。施工單位應當在夜間施工前1日在施工現場公告附近居民。
環境保護、市政和城鄉建設等主管部門應當督促項目業主和施工單位落實雜訊污染防治措施,減少夜間施工作業,減輕環境雜訊污染。
第二十三條 除搶修、搶險作業外,禁止高考、中考前15日內以及高考、中考期間在雜訊敏感建築物集中區域進行排放雜訊污染的夜間施工作業,禁止高考、中考期間在考場周圍100米區域內進行產生環境雜訊污染的施工作業。
第二十四條 新建、改建、擴建交通干線,應當合理避讓雜訊敏感建築物集中區域。建設單位應當根據環境影響評價結論和審批意見,設置聲屏障或者採取其他控制環境雜訊污染的有效措施。
在交通干線兩側新建雜訊敏感建築物的,應當符合雜訊防護要求。建設單位應當根據環境影響評價結論和審批意見,在建設主體工程的同時,採取設置聲屏障、綠化防護帶或者其他控制環境雜訊污染的有效措施。
第二十五條 城市道路路面應當符合本市低雜訊路面維護技術規程要求。
道路減速帶應當優化設置方案,並採用低雜訊材料建設。
第二十六條 禁止拆卸或者非法改裝在用機動車消聲裝置。
質量技術監督管理部門應當會同公安交通管理部門按照國家和本市規定對在用機動車輛開展定置雜訊檢測。未經檢測或者檢測不符合標準的,公安交通管理部門不予核發機動車檢驗合格標志。
第二十七條 經修理、調整或者採用控制技術後,仍不符合國家雜訊排放要求的在用機動車應當強制報廢。
第二十八條 禁止機動車在禁鳴路段和區域鳴放喇叭。
主城區禁鳴路段和區域由市公安機關規定,其他禁鳴路段和區域由所在區縣(自治縣)公安機關規定。
鐵路機車鳴笛,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執行。
第二十九條 機動車安裝和使用防盜報警器,應當符合國家和本市的有關規定。
警車、消防車、救護車、工程搶險車等特種車輛安裝特殊性能的喇叭和警報器,應當符合公安機關的規定,非執行緊急任務時禁止使用。
第三十條 港口、碼頭、車站、停車場、車輛修理場所應當合理規劃和選址,並採取措施防止環境雜訊污染。
第三十一條 船舶在城市市區的內河航道航行或者作業時,應當按照國家和本市有關規定使用聲響裝置,防止造成環境雜訊污染。
禁止船舶在主城港區(長江郭家沱以上至馬桑溪大橋以下水域及嘉陵江高家花園大橋以下水域,下同)內試鳴汽笛,在視線良好、沒有其他船舶威脅本船安全時,不得習慣性鳴笛。
禁止采、運砂石船舶在主城港區進行夜間採掘和卸載作業。
第三十二條 除警用、醫療救護、森林防火等國家航空器外,禁止產生環境雜訊污染的通用航空器、設備在雜訊敏感建築物集中區域進行超低空飛行訓練或者從事商業性活動。
第三十三條 在城鎮范圍內從事生產活動確需排放偶發性強烈雜訊的,應當事先向當地公安機關提出申請,經批准後方可進行。當地公安機關應當向社會公告。
進行集會、聚會、娛樂、健身、悼念、飼養動物等活動,不得雜訊擾民。
在雜訊敏感建築物集中區域使用非機動車和手推車、滑輪車等機具,不得雜訊擾民。
12點至14點和22點至次日8點,禁止在雜訊敏感建築物集中區域進行雜訊擾民的室內裝修等活動,其他時段應當採取有效措施防止或者減輕雜訊擾民。
第三十四條 禁止任何單位或者個人在雜訊敏感建築物集中區域使用高音喇叭或者其他高音響器材雜訊擾民。但屬於下列情況之一者除外:
(一)搶險、搶修、救災等緊急情況;
(二)經批準的文化、體育、慶典等社會活動;
(三)各類學校、幼兒園播放廣播體操、眼保健操以及舉辦運動會、升旗儀式的;
(四)車站、港口、碼頭、機場以及主要交通幹道交叉口,在交通繁忙時刻必要的疏導活動;
(五)經公安機關批準的其他情況。
前款規定使用的高音喇叭或者其他高音響器材裝置,在非緊急情況時應當合理控制音量,減少對周圍環境的雜訊污染。
禁止在商業經營活動中使用高音喇叭或者其他高音響器材招攬顧客。
第三十五條 空調器、冷卻塔、抽風機、發電機、水泵以及住宅區域的配電、供排水等設施、設備,應當合理設置和安裝使用,排放雜訊應當達到規定的排放標准。
第四章,法律責任
第三十六條 違反本辦法第十四條規定,新建、擴建、改建產生環境雜訊污染的工業企業或者設立娛樂場所的,由環境保護主管部門責令停止建設或者運行,處10000元以上30000元以下罰款。
在雜訊敏感建築物集中區域從事金屬加工、石材加工、木材加工等活動產生環境雜訊污染的,由環境保護主管部門責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對單位處10000元以上30000元以下罰款,對個人處5000元以上10000元以下罰款。
第三十七條 違反本辦法第二十一條規定的,由環境保護主管部門責令改正;拒不改正的,處5000元以上20000元以下罰款。
第三十八條 違反本辦法第二十九條第一款規定的,給予警告;警告後不改正的,處50元以上200元以下罰款。
違反本辦法第二十九條第二款規定的,由公安機關依照有關規定進行處罰。
第三十九條 違反本辦法第十六條規定,房地產開發企業未在商品住宅銷售場所公示所銷售住宅受到外界雜訊污染情況以及採取的防治措施的,由環境保護主管部門責令改正。
第四十條 違反本辦法第三十五條規定的,由環境保護主管部門責令停止使用、限期重新安裝或者採取隔音等措施,處5000元以上20000元以下罰款。
第四十一條 違反本辦法規定,有下列行為之一的,由公安機關處以警告,警告後不改正的,處200元以上500元以下罰款,夜間排放雜訊擾民的,從重處罰:
(一)進行集會、聚會、娛樂、健身、悼念、飼養動物等活動雜訊擾民的;
(二)在雜訊敏感建築物集中區域使用非機動車和手推車、滑輪車等機具排放雜訊擾民的;
(三)12點至14點和22點至次日8點在雜訊敏感建築物集中區域進行室內裝修等雜訊擾民的活動的;
(四)在雜訊敏感建築物集中區域使用高音喇叭或者其他高音響器材雜訊擾民的;
(五)在商業經營活動中使用高音喇叭或者其他高音響器材招攬顧客的;
(六)未經批准排放偶發性強烈雜訊的。
第四十二條 違反本辦法規定,有下列行為之一的,由海事管理機構、漁業主管部門按照職責分工給予警告或者處2000元以上10000元以下罰款:
(一)不按規定使用船舶聲響裝置的;
(二)船舶在禁止的時段和江段作業或者鳴笛的;
(三)船舶作業造成環境雜訊污染的。
第四十三條 違反本辦法其他規定,由有關部門按照各自職責依法處理。
第四十四條 受到環境雜訊污染危害的單位和個人,有權要求加害人排除危害。造成損失的,加害人依法賠償損失。
因環境雜訊污染引起的損害賠償糾紛,可以根據當事人的請求,由環境保護主管部門或者其他行使監督管理權的部門按照職責分工調解處理;調解不成的,當事人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當事人也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第四十五條 國家機關及其工作人員、企事業單位中由國家機關任命的人員違反本辦法規定,不履行法定職責、玩忽職守、濫用職權、徇私舞弊的,由任免機關或者監察機關責令改正;情節嚴重的,按照有關規定給予處分;涉嫌犯罪的,移送司法機關處理。
第五章,附 則
第四十六條 本辦法中下列用語的含義是:
(一)"環境雜訊"是指在工業生產、建築施工、交通運輸和社會生活中產生的干擾周圍生活環境的聲音;
(二)"環境雜訊污染"是指所產生的環境雜訊超過規定的環境雜訊排放標准,並干擾他人正常生活、工作和學習的現象;
(三)"交通干線"是指鐵路(鐵路專用線除外)、高速公路、一級公路、二級公路、城市快速路、城市主幹路、城市次幹路、城市軌道交通線路(地面段)、內河航道;
(四)"雜訊敏感建築物"是指醫院、學校、機關、科研單位、住宅等需要保持安靜的建築物;
(五)"雜訊敏感建築物集中區域"是指醫療區、文教科研區和以機關或者居民住宅為主的區域;
(六)"市政設施"是指《重慶市市政設施管理條例》第七十五條規定的城市道路設施、城市橋涵設施、城市公共停車場、臨時佔道停車點、城市排水設施、城市照明設施等公共設施;
(七)"夜間"是指22時至次日6時之間的期間;
(八)"雜訊擾民"是指所產生的環境雜訊干擾他人正常生活、工作和學習的現象。
第四十七條 本辦法自2013年5月1日起施行。2002年2月1日公布的《重慶市環境雜訊污染防治辦法》(重慶市人民政府令第126號)同時廢止。
⑻ 中國環保措施
《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 (1989年12月26日第七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一次會議通過,同日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令第二十二號公布,自日起施行)文章來源:《環境保護執法手冊》2005年8月版,第6頁 第二章第十三條 建設污染環境的項目,必須遵守國家有關建設項目環境保護管理的規定。 建設項目的環境影響報告書,必須對建設項目產生的污染和對環境的影響作出評價,規定防治措施,經項目主管部門預審並依照規定的程序報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批准。環境影響報告書批准後,計劃部門方可批准建設項目設計任務書。 第四章第二十六條 建設項目中防治污染的設施,必須與主體工程同時設計、同時施工、同時投產使用。防治污染的設施必須經原審批影響報告書的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驗收合格後,該建設項目方可投入生產或者使用。 防治污染的設施不得擅自拆除或者閑置,確有必要拆除或者閑置的,必須徵得所在地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同意。 第四章第二十九條 對造成環境嚴重污染的企業事業單位,限期治理。 中央或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直接管轄的企業事業單位的限期治理,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決定。市、縣或者市、縣以下人民政府管轄的企業事業單位的限期治理,由市、縣人民政府決定。被限期治理的企業事業單位必須如期完成治理任務。 第四章三十一條 因發生事故或者其他突然性事件,造成或者可能造成污染事故的單位,必須立即採取措施處理,及時通報可能受到污染危害的單位和居民,並向當地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和有關部門報告,接受調查處理。 可能發生重大污染事故的企業事業單位,應當採取措施,加強防範。 第五章三十六條 建設項目的防治污染設施沒有建成或者沒有達到國家規定的要求,投入生產或者使用的,由批准該建設項目的環境保護報告書的環境保護行政部門責令停止生產或者使用,可以並處罰款。 第五章第三十九條 對經限期治理逾期未完成治理任務的企業事業單位,除依照國家規定加收超標准排污費外,可以根據所造成的危害後果處以罰款,或者責令停業、關閉。 前款規定的罰款由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決定。責令停業、關閉,由作出限期治理決定的人民政府決定;責令中央直接管轄的企業事業單位停業、關閉,須報國務院批准。 《重慶市環境保護條例》 (1998年5月29日經重慶市第一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九次會議通過,1998年月7日1日施行)文章來源:《環境保護執法手冊》2005年8月版,第13頁。 第三章第十七條 新建、擴建、改建和技術改造以及區域開發等建設項目必須執行環境保護申報登記制度環境影響評價制度和環境保護設施與主體工程同時設計、同時施工、同時投產使用的「三同時」制度。 各級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要嚴格建設項目的環境保護管理和監督,對建設項目的環境影響評價審批「三同時」審查和環境保護項目,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不得批准建設項目環境影響報告書或環境保護設施竣工驗收報告;計劃、經濟、規劃、土地、建設等部門不得批准立項、建設或投產使用。 第三章第二十一條 對排放污染物超過標准造成環境嚴重污染的企業事業單位的限期治理,按《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的規定,分別由市和區、縣(市)人民政府決定。 企業事業單位中超過標準的單個污染源的限期治理,按以下規定辦理: (一)市屬以上單位和外商投資企業的單個污染源,由市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決定; (二)其他單位的單個污染源,由區、縣(市)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決定,市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也可以作出限期治理決定。 跨區、縣(市)的區域性污染的限期治理由我市人民政府決定。 本條所規定的限期治理,由當地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監督執行,被限期治理的企業事業單位必須如期完成治理任務。逾期未完成治理任務的,按本條例第十九條規定辦理。 第四章第二十五條 三峽庫區的開發建設必須保護水資源和植被,實施生態經濟區發展戰略。城鎮搬遷、企業遷建和居民點建設等。應制定環境保護規劃,嚴格執行環境影響評價和環境保護「三同時」制度。 第七章第五十條 違反本條例規定,對下列違法行為之一的單位和個人,由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和其他有關部門責令限期改正並依法給予行政處罰;對有關責任人員視其情節輕重由其所在單位或上級主管部門、監察機關給予行政處分: (一)不按照建設項目環境保護管理規定進行建設的; (二)未經資質審查取得相應證書的專業單位,擅自從事環境影響評價、環境污染治理的由於環境影響評價、環境污染治理失誤造成環境污染的; (三)不執行污染物排放申報登記制度或許可制度排放污染物的; (四)不執行限期治理或取締、關閉、停業、轉產、搬遷決定的; (五)開發利用自然資源造成環境污染和破壞,不履行環境治理和補償責任的; (六)違反飲用水源保護區、自然保護區和其他特殊保護區的管理規定,造成污染危害的; (七)違反雜訊管理規定,危害周圍生活環境的; (八)違反引進設備或項目的有關規定,造成環境污染危害的; (九)違反國家或地方規定進口或轉移固體廢物的; (十)向環境排放禁止排放的污染物或以不正當的方式排放污染物的; (十一)向水體排放、傾倒固體廢物、垃圾和其他廢物或在河道管理區范圍內堆放、存貯、傾倒、棄置固體廢物和垃圾的; (十二)不按照規定繳納排污費或超標排污費的; (十三)挪用、擠占、拖欠環境保護資金的; (十四)擅自拆除或閑置污染防治設施的; (十五)從事國家明令禁止或控制生產經營的劇毒物、強致癌物、嚴重污染環境產品的生產和經營的; (十六)將產生嚴重污染的設備轉移給沒有污染防治能力的單位和個人使用的; (十七)生產、銷售或使用達不到環境保護技術標準的產品的; (十八)造成環境污染事故或發生環境污染事故後,不按規定報告和採取搶救措施的; (十九)拒絕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或其他依照法律規定行使環境保護監督管理權的部門現場檢查或被檢查時弄虛作假的; (二十)其他違反國家或地方環境保護法律、法規和規章的行為。 以上行政處罰的種類和輻度的具體適用,由市人民政府根據有關法律、法規另行規定。 第七章第五十四條 當事人對環境保護行政處理決定不服的,可以在收到處理決定之日起十五日內,依法向作出處理決定機關的上一級機關申請復議,也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訴。 當事人逾期不申請復議,也不向人民法院起訴,又不履行處罰決定的,原處罰機關可申請人民法院強制執行。 《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污染防治法》 (1984年5月11日第六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五次會議通過,根據1996年5月15日第八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九次會方《關於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污染防治法〉的決定》修正,1996年5月15日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令第六十六號公布)文章來源:《環境保護執法手冊》2005年8月版,第35頁 第三章第十三條 新建、擴建、改建直接或者間接向水體排放污染物的建設項目和其他水上設施,必須遵守國家有關建設項目環境保護管理的規定。 建設項目的環境影響報告書,必須對建設項目可能產生的水污染和對生態環境的影響作出評價,規定防治的措施,按照規定的程序經有關環境保護部門審查批准。在運河、渠道、水庫等水利工程內設置排污口,應當經過有關水利工程管理部門同意。 建設項目中防治水污染的設施,必須與主體工程同時設計,同時施工,同時投產使用。防治水污染的設施必須經過環境保護部門的檢驗,達不到規定要求的,該建設項目不準投入生產或使用。 環境影響報告書中,應當有該建設項目所在單位和居民的意見。 第三章第二十四條 對造成水體嚴重污染的排污單位,限期治理。 《重慶市長江三峽庫區流域水污染防治條例》 (2001年11月30日重慶市第一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三十七次會議通過,2005年5月27日重慶市第二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七次會議修正)文章來源:《環境保護執法手冊》2005年8月版,第56頁。 第二章第十四條 建設直接或間接向水體排放污染物的項目,必須執行環境影響評價制度和污染防治設施與項目主體工程同時設計、同時施工、同時投產使用的制度。 環保行政部門在審批可以造成跨行政區域水環境污染的建設項目的環境影響評價報告書(表)時,應徵求毗鄰下游區、縣(自治縣、市)環保行政部門的意見,不能達成一致意見的,報上級環保行政部門栽定。 《重慶市控制燃煤二氧化硫污染管理辦法》 (重慶市人民政府第23號令)文章來源:《環境保護執法手冊》2005年8月版,第103頁。 第三章第十三條 各級人民政府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對新建、擴建、改建項目的燃煤裝置,應按照國家有關建設項目環境保護管理的規定審查其對環境的影響,嚴格執行防治污染設施與主體工程同時設計、同時施工、同時投產的制度。 《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雜訊污染防治法》 (1996年10月29日第八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十二次會議通過,1996年10月29日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令第七十七號公布)文章來源:《環境保護執法手冊》2005年8月版,第123頁。 第二章第十三條 新建、擴建、改建的建設項目,必須遵守國家有關建設項目環境保護管理的規定。 建設項目可能產生環境雜訊污染的,建設單位必須提出環境影響報告書,規定環境雜訊污染的防治措施,並按國家規定的程序報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批准。 環境影響報告書中,應當有該建設項目所在地單位和居民的意見。 第二章第十四條 建設項目的環境雜訊污染防治設施必須與主體工程同時設計、同時施工、同時投產使用。 建設項目在投入生產或者使用之前,其環境雜訊污染防治設施必須經原審批環境影響報告書的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驗收;達不到國家規定要求的,該建設項目不得投入生產或者使用。 《重慶市環境雜訊污染防治辦法》 (重慶市人民政府第126號令)《環境保護執法手冊》2005年8月版,第133頁。 第二章第九條 新建、擴建、改建項目,建設單位必須按照建設項目環境管理制度的要求向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申報。可能產生環境雜訊污染的,必須在可行性研究階段提出環境影響報告書(表)或環境影響登記表,制定環境雜訊污染防治措施,報環境行政主管部門批准。未經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批准,有關部門不得批准施工許可,建設單位不得開工建設。其中,需要辦理營業執照,建設單位應當在辦理營業執照前報批建設項目環境影響報告書(表)或環境影響登記表。 第二章第十條 建設項目的環境雜訊污染防治設施,必須與主體工程同時設計、同時施工、同時投產使用。 《中華人民共和國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法》 (1995年10月30日第八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六次會議通過,2004年12月29日第十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三次會議修訂)文章來源:《環境保護執法手冊》2005年8月版,第243頁。 第二章第十四條 建設項目的環境影響評價文件確定需要配套建設的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設施,必須與主體工程同時設計、同時施工、同時投入使用。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設施必須經原審批環境影響評價文件的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驗收合格後,該建設項目方可投入生產或者使用。對固全廢物污染環境防治設施的驗收應當與對主體工程的驗收同時進行。 《畜禽養殖污染防治管理辦法》 (2001年5月8日國家環保總局第9號令公布)文章來源:《環境保護執法手冊》2005年8月版,第238頁。 第六條 新建、改建和擴建畜禽養殖場,必須按建項目環境保護法律、法規的規定,進行環境影響評價,辦理有關審批手續。 畜禽養殖場的環境影響評價報告書(表)中,應規定畜禽廢渣綜合利用方案和措施。 《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影響評價法》 (2002年10月28日第九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三十次會議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令第77號發布)文章來源:《環境保護執法手冊》2005年8月版,第243頁。 第三章第十六條 國家根據建設項目對環境的影響程度,對建設項目的環境影評價實行分類管理。 建設單位應當按照下列規定組織編制環境影響報告書、環境影響報告表或者填報環境影響登記表(以下統稱環境影響評價文件): (一)可能造成重大環境影響的,應當編制環境影響報告書,對產生的環境影響進行全面評價; (二)可能造成輕度環境影響的,應當編制環境影響報告表,對產生的環境影響進行分析或者專項評價; (三)對環境影響很小、不需要進行環境影響評價的,應當填報環境影響登記表。 建設項目的環境影響分類管理名錄,由國務院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制定並公布。 《建設項目環境保護管理條例》 (1998年11月18日國務院第10次常務會議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令第253號發布)文章來源:《環境保護執法手冊》2005年8月版,第251頁。 第二章第七條 國家根據建設項目對環境影響程度,按照下列規定對建設項目的環境保護實行分類管理: (一)建設項目對環境可能造成重大影響的,應當編制環境影響報告書,對建設項目產生的污染和對環境的影響進行全面、說細的評價; (二)建設項目對環境可能造成輕度影響的,應當編者制環境影響報告表,對建設項目產生的污染和對環境的影響進行分析或都專項評價; (三)建設項目對環境影響很小,不需要進行環境影響評價的應當填報環境影響登記表。 建設項目環境保護分類管理名錄,由國務院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制訂並公布。 《建設項目環境保護分類管理名錄》 國家環境保護總局令14號,2003年1月1日施行。文章來源:《建設項目環境管理、影響評價工作手冊》2003年版第12頁。 第一條 國家根據建設項目對環境的影響程度,按照下列規定對建設項目實行環境保護分類管理: (一)建設項目對環境可能造成重大影響的,應當編制環境影響報告書,對建設項目產生的污染和對環境的影響進行全面、說細的評價。 1、原料、產品或生產過程中涉及的污染物種類多、數量大或毒性大、難以在環境中降解的建設項目; 2、可能造成生態系統結構重大變化、重要生態功能改變、或生物多樣性明顯減少的建設項目; 3、可能對脆弱生態系統產生較大影響或可能引發和加劇自然災害的建設項目; 4、容易引起跨行政區環境影響糾紛的建設項目; 5、所有流域開發、開發區建設、城市新區建設和舊區改建等區域性開發活動或建設項目。 (二)建設項目對環境可能造成輕度影響的,應當編制環境影響報告表,對建設項目產生的污染和對環境的影響進行分析或者專項評價。 1、污染因素單一,而且污染物種類少、產生量小或毒性較低的建設項目; 2、對地形、地貌、水文、土壤、生物多樣性等有一定影響的,但不改變生態系統結構和功能的建設項目; 3、基本不對環境敏感區造成影響的小型建設項目。 (三)建設項目對環境影響很小,不需要進行環境影響評價的,應當填報環境影響登記表。 1、基本不產生廢水、廢氣、廢渣、粉塵、惡臭、雜訊、震動、熱污染、放謝性、電磁波等不利環境影響的建設項目; 2、基本不改變地形、地貌、水文、土壤、生物多樣性等,不改變生態系統結構和功能的建設項目; 3、不對環境敏感區造成影響的小型建設項目。 詳見15頁《建設項目環境保護分類管理名錄》 《建設項目竣工環境保護驗收管理辦法》 (國家環境保護總局第13號令)文章來源:《環境保護執法手冊》2005年8月版,第265頁。 第三條 建設項目竣工環境保護驗收是指建設項目竣工後,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根據本辦法規定,依據環境保護驗收監測或調查結果,並通過現場檢查等手段,考核建設項目是否達到環境保護要求的活動。 第五條 國務院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負責制定建設項目竣工環境保護驗收管理規范,指導並監督地方人民政府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的建設項目竣工環境保護驗收工作,並負責對其審批的環境影響報告書(表)或者環境影響登記表的建設項目竣工環境保護驗收工作。 第七條 建設項目試生產前,建設單位應向有審批權的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提出試生產申請。 第九條 建設項目竣工手,建設單位應當向有關審批權的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申請該建設項目竣工環境保護驗收。 第十條 進行試生產的建設項目,建設單位應當自試生產之日起3個月內,向有審批權的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申請核建設項目竣工環境保護驗收。
⑼ 重慶市戶外廣告管理條例(2013修訂)
第一章總 則第一條為了規范戶外廣告設置、發布和管理活動,維護市容環境,促進廣告業健康發展,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廣告法》和《城市市容和環境衛生管理條例》等法律、行政法規,結合本市實際,制定本條例。第二條本市行政區域內的戶外廣告設置、發布和管理活動,適用本條例。第三條本條例所稱戶外廣告,是指利用戶外空間、場地、設施或者建(構)築物等設置發布的商業廣告、公益廣告,主要包括:
(一)利用展示牌、電子顯示裝置、電子翻板裝置、投影、燈箱、霓虹燈、外牆體等設置發布的廣告;
(二)利用模型、充氣裝置、布幅、招貼等形式放置、印(繪)制、張貼、懸掛的廣告;
(三)利用交通工具、升空器具等移動載體設置發布的廣告;
(四)其他利用戶外空間設置發布的廣告。第四條市、區縣(自治縣)市政主管部門負責城市規劃區范圍內的戶外廣告設置的監督管理。
市、區縣(自治縣)交通主管部門負責公路建築控制區范圍內的戶外廣告設置的監督管理。
市、區縣(自治縣)工商行政管理部門負責戶外廣告發布登記和監督管理。第五條設置和發布戶外廣告,應當安全、美觀,與周邊環境相協調,不得妨礙公共設施功能,不得損害市容、市貌,不得侵害他人合法權益。
戶外廣告內容應當真實、合法、健康,符合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要求。第六條依法設置和發布的戶外廣告受法律保護。第二章戶外廣告設置第七條設置戶外廣告,應當根據城市風貌、格局和區域功能、道路特點等統一規劃,保證城市容貌的整潔、美觀。
戶外廣告設置規劃應當明確戶外廣告的設置地點、規格、形狀和材質等要素。
戶外廣告設施的數量、體量、形式、位置、造型、色調、朝向、高度、材質等應當與周圍環境相協調。第八條市、區縣(自治縣)市政主管部門和交通主管部門按照職責分工,在服從城鄉總體規劃,注重安全的前提下,根據合理布局、分類規范、協調美觀的原則,會同工商、規劃、建設、公安等有關部門編制戶外廣告設置規劃,報本級人民政府批准後公布實施。
主城區的城市戶外廣告設置規劃由市市政主管部門組織編制;主城區外的城市戶外廣告設置規劃由區縣(自治縣)市政主管部門組織編制。
高速公路建築控制區范圍內的戶外廣告設置規劃由市交通主管部門組織編制。除高速公路以外的公路建築控制區范圍內的戶外廣告設置規劃由區縣(自治縣)交通主管部門組織編制。第九條編制戶外廣告設置規劃應當採取聽證會等形式,徵求有關行業協會、廣告經營者、專家及社會公眾的意見。
戶外廣告設置規劃應當自批准之日起十個工作日內,由批准機關向公眾公布。戶外廣告設置規劃一經公布,不得隨意更改。確需調整的,應當按照本條例規定的程序公開徵求意見、報經批准,並向社會公布。第十條設置戶外廣告應當符合國家和本市的有關技術標准和規范,符合安全要求。
本市戶外廣告設置技術標准和規范由市市政主管部門和市交通主管部門分別制定,並向社會公布。第十一條設置戶外廣告禁止有下列情形:
(一)利用交通安全設施、交通標志、消防設施、消防安全標志;
(二)影響市政公共設施、交通安全設施、交通標志、消防設施、消防安全標志使用;
(三)產生的雜訊污染、光污染等超過國家標准,影響居民正常生活;
(四)妨礙相鄰方通風、採光、通行等權利;
(五)利用行道樹或者損毀公共綠地;
(六)在距離道路、相鄰建築不足十米的區域內設置落地式廣告;
(七)在國家機關、文物保護單位、優秀歷史建築、風景名勝區及其建築控制區內設置商業廣告;
(八)在城市主幹道、次幹道沿線採用布幅標語、彩旗、弔旗等形式設置商業廣告;
(九) 橫跨道路設置廣告;
(十) 在通航水域利用水上漂浮物設置廣告;
(十一)法律、法規禁止的其他情形。第十二條禁止利用建築施工工地圍牆(檔)設置商業廣告。但是,業主單位、施工單位表明名稱、字型大小、標志、工程信息和企業形象展示的除外。第十三條禁止在城市市政設施以及高速公路建築控制區范圍內設置面積五十平方米以下的戶外廣告。但是,設置期限在三十日以內的戶外公益廣告除外。
⑽ 重慶市市政設施管理條例
第一章總 則第一條為了加強市政設施管理,維護公共安全,營造宜居環境,保障城市健康運行,促進經濟社會發展,根據國務院《城市道路管理條例》等有關法律法規,結合本市實際,制定本條例。第二條本市城市(含建制鎮)規劃區內市政設施的規劃、建設、養護、維修及相關管理活動,適用本條例。
公路、電力、通信、廣播電視、道路交通安全、消防、國防、防洪等其他城市公共設施的管理,依照有關法律法規的規定執行。第三條市市政行政主管部門負責全市市政設施管理標準的制定、規劃編制、行業指導、監督檢查以及由市人民政府確定的市政設施的直接管理工作。
區縣(自治縣)市政行政主管部門負責本行政區域內除市市政行政主管部門直接管理以外的市政設施行政管理工作。
建制鎮的市政設施具體管理辦法由區縣(自治縣)人民政府制定。
城鄉規劃、建設、園林、水利、交通、公安等行政主管部門按照職責分工做好市政設施管理的相關工作。第四條市政設施管理應當堅持統籌規劃、科學配套、協調發展、高效便民的原則,努力提高現代化管理水平。第五條市政設施的規劃、建設和管理,應當建立健全信息公開和公眾參與制度,充分聽取和尊重公眾意見。
單位和個人有依法使用市政設施的權利和保護市政設施的義務,對違反本條例損害市政設施的行為有權勸阻和檢舉。第二章規劃和建設第六條市政行政主管部門應當根據城市經濟社會發展需要和城市(鎮)總體規劃的要求,會同發展改革、城鄉規劃、建設、國土房管等行政主管部門編制市政設施專業規劃,經本級人民政府批准後組織實施。
制定市政設施專業規劃應當遵循城鄉統籌、合理布局的原則,注重保持傳統風貌,突出地方特色,營造宜居環境。
修改市政設施專業規劃應當按照原審批程序進行。第七條編制市政設施專業規劃應當遵照城鄉總體規劃,與控制性詳細規劃互相銜接。編制控制性詳細規劃時,應當書面徵求市政行政主管部門的意見。
城市供水、供電、供氣、消防、防洪、通信、園林綠化和道路交通管理等公共設施專業規劃應當與市政設施專業規劃互相協調。第八條城市新區開發和舊城改造,應當把城市規劃確定的市政設施建設項目納入綜合開發和改造計劃,配套建設。
城市新區開發中市政設施建設應當與基本建設工程總體上同步設計、施工、驗收;舊城改造應當因地制宜,合理利用已有資源,做到市政設施與原有建築的有機統一。
市政設施建設應當按照國家和本市的有關規定實行招標投標制度。第九條市政設施建設工程的設計和施工應當執行國家和本市技術標准、技術規范和操作規程,由取得相應資質的單位進行設計和施工,並接受建設主管部門的監督檢查。第十條涉及市政設施安全的建設項目,城鄉規劃行政主管部門在規劃方案審查環節應當書面徵求市政行政主管部門的意見。
市政環境衛生的建設項目,建設行政主管部門在初步設計審查環節應當書面徵求市政行政主管部門的意見。第十一條市政設施建設工程應當按照國家有關規定進行竣工驗收,並建立完整的檔案。未經驗收或驗收不合格的市政設施不得移交投入使用。
經竣工驗收合格的市政設施移交給市政行政主管部門的,建設單位應當建立健全完整的檔案管理制度,提供市政設施工程基礎技術資料和工程驗收、工程保修等資料,經市政行政主管部門審核後,辦理移交手續。第三章養護和維修第十二條市政設施的養護維修應當執行國家和本市有關技術標准、技術規范,加強日常巡查,定期進行養護維修和檢測,發現問題立即整改,保證市政設施處於正常使用狀態。
市政設施的養護維修工程質量依照國家和本市建築工程質量管理的有關規定執行。第十三條市政設施的養護維修應當引入市場競爭機制,實行招標投標。
市政設施維護管理單位應當具備相應的資質及專業技術人員,配備專用養護維修設備。第十四條市政設施維護管理單位負責各自管理的市政設施的養護維修工作。
社會單位投資建設的市政設施由建設單位負責移交前的養護維修。
實行特許經營的市政設施,由經營管理單位按照特許經營合同和有關規定負責養護維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