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復議條例
⑴ 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復議法實施條例(國務院令第號)
第一章總則
第一條為了進一步發揮行政復議制度在解決行政爭議、建設法治政府、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中的作用,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復議法》(以下簡稱行政復議法),制定本條例。
第二條各級行政復議機關應當認真履行行政復議職責,領導並支持本機關負責法制工作的機構(以下簡稱行政復議機構)依法辦理行政復議事項,並依照有關規定配備、充實、調劑專職行政復議人員,保證行政復議機構的辦案能力與工作任務相適應。
第三條行政復議機構除應當依照行政復議法第三條的規定履行職責外,還應當履行下列職責:
(一)依照行政復議法第十八條的規定轉送有關行政復議申請;
(二)辦理行政復議法第二十九條規定的行政賠償等事項;
(三)按照職責許可權,督促行政復議申請的受理和行政復議決定的履行;
(四)辦理行政復議、行政應訴案件統計和重大行政復議決定備案事項;
(五)辦理或者組織辦理未經行政復議直接提起行政訴訟的行政應訴事項;
(六)研究行政復議工作中發現的問題,及時向有關機關提出改進建議,重大問題及時向行政復議機關報告。
第四條專職行政復議人員應當具備與履行行政復議職責相適應的品行、專業知識和業務能力,並取得相應資格。具體辦法由國務院法制機構會同國務院有關部門規定。
第二章行政復議申請
第一節申請人
第五條依照行政復議法和本條例的規定申請行政復議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為申請人。
第六條合夥企業申請行政復議的,應當以核准登記的企業為申請人,由執行合夥事務的合夥人代表該企業參加行政復議;其他合夥組織申請行政復議的,由合夥人共同申請行政復議。
前款規定以外的不具備法人資格的其他組織申請行政復議的,由該組織的主要負責人代表該組織參加行政復議;沒有主要負責人的,由共同推選的其他成員代表該組織參加行政復議。
第七條股份制企業的股東大會、股東代表大會、董事會認為行政機關作出的具體行政行為侵犯企業合法權益的,可以以企業的名義申請行政復議。
第八條同一行政復議案件申請人超過5人的,推選1至5名代表參加行政復議。
第九條行政復議期間,行政復議機構認為申請人以外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與被審查的具體行政行為有利害關系的,可以通知其作為第三人參加行政復議。
行政復議期間,申請人以外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與被審查的具體行政行為有利害關系的,可以向行政復議機構申請作為第三人參加行政復議。
第三人不參加行政復議,不影響行政復議案件的審理。
第十條申請人、第三人可以委託1至2名代理人參加行政復議。申請人、第三人委託代理人的,應當向行政復議機構提交授權委託書。授權委託書應當載明委託事項、許可權和期限。公民在特殊情況下無法書面委託的,可以口頭委託。口頭委託的,行政復議機構應當核實並記錄在卷。申請人、第三人解除或者變更委託的,應當書面報告行政復議機構。
第二節被申請人
第十一條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對行政機關的具體行政行為不服,依照行政復議法和本條例的規定申請行政復議的,作出該具體行政行為的行政機關為被申請人。
第十二條行政機關與法律、法規授權的組織以共同的名義作出具體行政行為的,行政機關和法律、法規授權的組織為共同被申請人。
行政機關與其他組織以共同名義作出具體行政行為的,行政機關為被申請人。
第十三條下級行政機關依照法律、法規、規章規定,經上級行政機關批准作出具體行政行為的,批准機關為被申請人。
第十四條行政機關設立的派出機構、內設機構或者其他組織,未經法律、法規授權,對外以自己名義作出具體行政行為的,該行政機關為被申請人。
第三節行政復議申請期限
第十五條行政復議法第九條第一款規定的行政復議申請期限的計算,依照下列規定辦理:
(一)當場作出具體行政行為的,自具體行政行為作出之日起計算;
(二)載明具體行政行為的法律文書直接送達的,自受送達人簽收之日起計算;
(三)載明具體行政行為的法律文書郵寄送達的,自受送達人在郵件簽收單上簽收之日起計算;沒有郵件簽收單的,自受送達人在送達回執上簽名之日起計算;
(四)具體行政行為依法通過公告形式告知受送達人的,自公告規定的期限屆滿之日起計算;
(五)行政機關作出具體行政行為時未告知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事後補充告知的,自該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收到行政機關補充告知的通知之日起計算;
(六)被申請人能夠證明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知道具體行政行為的,自證據材料證明其知道具體行政行為之日起計算。
行政機關作出具體行政行為,依法應當向有關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送達法律文書而未送達的,視為該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不知道該具體行政行為。
第十六條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依照行政復議法第六條第(八)項、第(九)項、第(十)項的規定申請行政機關履行法定職責,行政機關未履行的,行政復議申請期限依照下列規定計算:
(一)有履行期限規定的,自履行期限屆滿之日起計算;
(二)沒有履行期限規定的,自行政機關收到申請滿60日起計算。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在緊急情況下請求行政機關履行保護人身權、財產權的法定職責,行政機關不履行的,行政復議申請期限不受前款規定的限制。
第十七條行政機關作出的具體行政行為對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權利、義務可能產生不利影響的,應當告知其申請行政復議的權利、行政復議機關和行政復議申請期限。
第四節行政復議申請的提出
第十八條申請人書面申請行政復議的,可以採取當面遞交、郵寄或者傳真等方式提出行政復議申請。
有條件的行政復議機構可以接受以電子郵件形式提出的行政復議申請。
第十九條申請人書面申請行政復議的,應當在行政復議申請書中載明下列事項:
(一)申請人的基本情況,包括:公民的姓名、性別、年齡、身份證號碼、工作單位、住所、郵政編碼;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名稱、住所、郵政編碼和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負責人的姓名、職務;
(二)被申請人的名稱;
(三)行政復議請求、申請行政復議的主要事實和理由;
(四)申請人的簽名或者蓋章;
(五)申請行政復議的日期。
第二十條申請人口頭申請行政復議的,行政復議機構應當依照本條例第十九條規定的事項,當場製作行政復議申請筆錄交申請人核對或者向申請人宣讀,並由申請人簽字確認。
第二十一條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申請人應當提供證明材料:
(一)認為被申請人不履行法定職責的,提供曾經要求被申請人履行法定職責而被申請人未履行的證明材料;
(二)申請行政復議時一並提出行政賠償請求的,提供受具體行政行為侵害而造成損害的證明材料;
(三)法律、法規規定需要申請人提供證據材料的其他情形。
第二十二條申請人提出行政復議申請時錯列被申請人的,行政復議機構應當告知申請人變更被申請人。
第二十三條申請人對兩個以上國務院部門共同作出的具體行政行為不服的,依照行政復議法第十四條的規定,可以向其中任何一個國務院部門提出行政復議申請,由作出具體行政行為的國務院部門共同作出行政復議決定。
第二十四條申請人對經國務院批准實行省以下垂直領導的部門作出的具體行政行為不服的,可以選擇向該部門的本級人民政府或者上一級主管部門申請行政復議;省、自治區、直轄市另有規定的,依照省、自治區、直轄市的規定辦理。
第二十五條申請人依照行政復議法第三十條第二款的規定申請行政復議的,應當向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提出行政復議申請。
第二十六條依照行政復議法第七條的規定,申請人認為具體行政行為所依據的規定不合法的,可以在對具體行政行為申請行政復議的同時一並提出對該規定的審查申請;申請人在對具體行政行為提出行政復議申請時尚不知道該具體行政行為所依據的規定的,可以在行政復議機關作出行政復議決定前向行政復議機關提出對該規定的審查申請。
第三章行政復議受理
第二十七條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認為行政機關的具體行政行為侵犯其合法權益提出行政復議申請,除不符合行政復議法和本條例規定的申請條件的,行政復議機關必須受理。
第二十八條行政復議申請符合下列規定的,應當予以受理:
(一)有明確的申請人和符合規定的被申請人;
(二)申請人與具體行政行為有利害關系;
(三)有具體的行政復議請求和理由;
(四)在法定申請期限內提出;
(五)屬於行政復議法規定的行政復議范圍;
(六)屬於收到行政復議申請的行政復議機構的職責范圍;
(七)其他行政復議機關尚未受理同一行政復議申請,人民法院尚未受理同一主體就同一事實提起的行政訴訟。
第二十九條行政復議申請材料不齊全或者表述不清楚的,行政復議機構可以自收到該行政復議申請之日起5日內書面通知申請人補正。補正通知應當載明需要補正的事項和合理的補正期限。無正當理由逾期不補正的,視為申請人放棄行政復議申請。補正申請材料所用時間不計入行政復議審理期限。
第三十條申請人就同一事項向兩個或者兩個以上有權受理的行政機關申請行政復議的,由最先收到行政復議申請的行政機關受理;同時收到行政復議申請的,由收到行政復議申請的行政機關在10日內協商確定;協商不成的,由其共同上一級行政機關在10日內指定受理機關。協商確定或者指定受理機關所用時間不計入行政復議審理期限。
第三十一條依照行政復議法第二十條的規定,上級行政機關認為行政復議機關不予受理行政復議申請的理由不成立的,可以先行督促其受理;經督促仍不受理的,應當責令其限期受理,必要時也可以直接受理;認為行政復議申請不符合法定受理條件的,應當告知申請人。
第四章行政復議決定
第三十二條行政復議機構審理行政復議案件,應當由2名以上行政復議人員參加。
第三十三條行政復議機構認為必要時,可以實地調查核實證據;對重大、復雜的案件,申請人提出要求或者行政復議機構認為必要時,可以採取聽證的方式審理。
第三十四條行政復議人員向有關組織和人員調查取證時,可以查閱、復制、調取有關文件和資料,向有關人員進行詢問。
調查取證時,行政復議人員不得少於2人,並應當向當事人或者有關人員出示證件。被調查單位和人員應當配合行政復議人員的工作,不得拒絕或者阻撓。
需要現場勘驗的,現場勘驗所用時間不計入行政復議審理期限。
第三十五條行政復議機關應當為申請人、第三人查閱有關材料提供必要條件。
第三十六條依照行政復議法第十四條的規定申請原級行政復議的案件,由原承辦具體行政行為有關事項的部門或者機構提出書面答復,並提交作出具體行政行為的證據、依據和其他有關材料。
第三十七條行政復議期間涉及專門事項需要鑒定的,當事人可以自行委託鑒定機構進行鑒定,也可以申請行政復議機構委託鑒定機構進行鑒定。鑒定費用由當事人承擔。鑒定所用時間不計入行政復議審理期限。
第三十八條申請人在行政復議決定作出前自願撤回行政復議申請的,經行政復議機構同意,可以撤回。
申請人撤回行政復議申請的,不得再以同一事實和理由提出行政復議申請。但是,申請人能夠證明撤回行政復議申請違背其真實意思表示的除外。
第三十九條行政復議期間被申請人改變原具體行政行為的,不影響行政復議案件的審理。但是,申請人依法撤回行政復議申請的除外。
第四十條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對行政機關行使法律、法規規定的自由裁量權作出的具體行政行為不服申請行政復議,申請人與被申請人在行政復議決定作出前自願達成和解的,應當向行政復議機構提交書面和解協議;和解內容不損害社會公共利益和他人合法權益的,行政復議機構應當准許。
第四十一條行政復議期間有下列情形之一,影響行政復議案件審理的,行政復議中止:
(一)作為申請人的自然人死亡,其近親屬尚未確定是否參加行政復議的;
(二)作為申請人的自然人喪失參加行政復議的能力,尚未確定法定代理人參加行政復議的;
(三)作為申請人的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終止,尚未確定權利義務承受人的;
(四)作為申請人的自然人下落不明或者被宣告失蹤的;
(五)申請人、被申請人因不可抗力,不能參加行政復議的;
(六)案件涉及法律適用問題,需要有權機關作出解釋或者確認的;
(七)案件審理需要以其他案件的審理結果為依據,而其他案件尚未審結的;
(八)其他需要中止行政復議的情形。
行政復議中止的原因消除後,應當及時恢復行政復議案件的審理。
行政復議機構中止、恢復行政復議案件的審理,應當告知有關當事人。
第四十二條行政復議期間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行政復議終止:
(一)申請人要求撤回行政復議申請,行政復議機構准予撤回的;
(二)作為申請人的自然人死亡,沒有近親屬或者其近親屬放棄行政復議權利的;
(三)作為申請人的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終止,其權利義務的承受人放棄行政復議權利的;
(四)申請人與被申請人依照本條例第四十條的規定,經行政復議機構准許達成和解的;
(五)申請人對行政拘留或者限制人身自由的行政強制措施不服申請行政復議後,因申請人同一違法行為涉嫌犯罪,該行政拘留或者限制人身自由的行政強制措施變更為刑事拘留的。
依照本條例第四十一條第一款第(一)項、第(二)項、第(三)項規定中止行政復議,滿60日行政復議中止的原因仍未消除的,行政復議終止。
第四十三條依照行政復議法第二十八條第一款第(一)項規定,具體行政行為認定事實清楚,證據確鑿,適用依據正確,程序合法,內容適當的,行政復議機關應當決定維持。
第四十四條依照行政復議法第二十八條第一款第(二)項規定,被申請人不履行法定職責的,行政復議機關應當決定其在一定期限內履行法定職責。
第四十五條具體行政行為有行政復議法第二十八條第一款第(三)項規定情形之一的,行政復議機關應當決定撤銷、變更該具體行政行為或者確認該具體行政行為違法;決定撤銷該具體行政行為或者確認該具體行政行為違法的,可以責令被申請人在一定期限內重新作出具體行政行為。
第四十六條被申請人未依照行政復議法第二十三條的規定提出書面答復、提交當初作出具體行政行為的證據、依據和其他有關材料的,視為該具體行政行為沒有證據、依據,行政復議機關應當決定撤銷該具體行政行為。
第四十七條 具體行政行為有下列情形之一,行政復議機關可以決定變更:
(一)認定事實清楚,證據確鑿,程序合法,但是明顯不當或者適用依據錯誤的;
(二)認定事實不清,證據不足,但是經行政復議機關審理查明事實清楚,證據確鑿的。
第四十八條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行政復議機關應當決定駁回行政復議申請:
(一)申請人認為行政機關不履行法定職責申請行政復議,行政復議機關受理後發現該行政機關沒有相應法定職責或者在受理前已經履行法定職責的;
(二)受理行政復議申請後,發現該行政復議申請不符合行政復議法和本條例規定的受理條件的。
上級行政機關認為行政復議機關駁回行政復議申請的理由不成立的,應當責令其恢復審理。
第四十九條行政復議機關依照行政復議法第二十八條的規定責令被申請人重新作出具體行政行為的,被申請人應當在法律、法規、規章規定的期限內重新作出具體行政行為;法律、法規、規章未規定期限的,重新作出具體行政行為的期限為60日。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對被申請人重新作出的具體行政行為不服,可以依法申請行政復議或者提起行政訴訟。
第五十條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行政復議機關可以按照自願、合法的原則進行調解:
(一)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對行政機關行使法律、法規規定的自由裁量權作出的具體行政行為不服申請行政復議的;
(二)當事人之間的行政賠償或者行政補償糾紛。
當事人經調解達成協議的,行政復議機關應當製作行政復議調解書。調解書應當載明行政復議請求、事實、理由和調解結果,並加蓋行政復議機關印章。行政復議調解書經雙方當事人簽字,即具有法律效力。
調解未達成協議或者調解書生效前一方反悔的,行政復議機關應當及時作出行政復議決定。
第五十一條行政復議機關在申請人的行政復議請求范圍內,不得作出對申請人更為不利的行政復議決定。
第五十二條第三人逾期不起訴又不履行行政復議決定的,依照行政復議法第三十三條的規定處理。
第五章行政復議指導和監督
第五十三條行政復議機關應當加強對行政復議工作的領導。
行政復議機構在本級行政復議機關的領導下,按照職責許可權對行政復議工作進行督促、指導。
第五十四條縣級以上各級人民政府應當加強對所屬工作部門和下級人民政府履行行政復議職責的監督。
行政復議機關應當加強對其行政復議機構履行行政復議職責的監督。
第五十五條縣級以上地方各級人民政府應當建立健全行政復議工作責任制,將行政復議工作納入本級政府目標責任制。
第五十六條縣級以上地方各級人民政府應當按照職責許可權,通過定期組織檢查、抽查等方式,對所屬工作部門和下級人民政府行政復議工作進行檢查,並及時向有關方面反饋檢查結果。
第五十七條行政復議期間行政復議機關發現被申請人或者其他下級行政機關的相關行政行為違法或者需要做好善後工作的,可以製作行政復議意見書。有關機關應當自收到行政復議意見書之日起60日內將糾正相關行政違法行為或者做好善後工作的情況通報行政復議機構。
行政復議期間行政復議機構發現法律、法規、規章實施中帶有普遍性的問題,可以製作行政復議建議書,向有關機關提出完善制度和改進行政執法的建議。
第五十八條縣級以上各級人民政府行政復議機構應當定期向本級人民政府提交行政復議工作狀況分析報告。
第五十九條下級行政復議機關應當及時將重大行政復議決定報上級行政復議機關備案。
第六十條各級行政復議機構應當定期組織對行政復議人員進行業務培訓,提高行政復議人員的專業素質。
第六十一條各級行政復議機關應當定期總結行政復議工作,對在行政復議工作中做出顯著成績的單位和個人,依照有關規定給予表彰和獎勵。
第六章法律責任
第六十二條被申請人在規定期限內未按照行政復議決定的要求重新作出具體行政行為,或者違反規定重新作出具體行政行為的,依照行政復議法第三十七條的規定追究法律責任。
第六十三條拒絕或者阻撓行政復議人員調查取證、查閱、復制、調取有關文件和資料的,對有關責任人員依法給予處分或者治安處罰;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六十四條行政復議機關或者行政復議機構不履行行政復議法和本條例規定的行政復議職責,經有權監督的行政機關督促仍不改正的,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法給予警告、記過、記大過的處分;造成嚴重後果的,依法給予降級、撤職、開除的處分。
第六十五條行政機關及其工作人員違反行政復議法和本條例規定的,行政復議機構可以向人事、監察部門提出對有關責任人員的處分建議,也可以將有關人員違法的事實材料直接轉送人事、監察部門處理;接受轉送的人事、監察部門應當依法處理,並將處理結果通報轉送的行政復議機構。
第七章附則
第六十六條本條例自2007年8月1日起施行。
國務院
二〇〇七年五月二十九日
⑵ 國務院關於修改《行政復議條例》的決定(1994)
一、第十條第(三)項修改為:「對民事糾紛的仲裁、調解或者處理不服的,但是行政機關對土地、礦產、森林等資源所有權或者使用權歸屬的處理決定除外;」二、第十一條修改為:「對縣級以上的地方各級人民政府工作部門具體行政行為不服申請的復議,由本級人民政府或者上一級主管部門管轄。但是,法律、法規規定由本級人民政府管轄的,從其規定;法律規定由上一級主管部門管轄的,從其規定。
對國務院各部門的具體行政行為不服申請的復議,由作出具體行政行為的部門管轄。」
本決定自發布之日起施行。
《行政復議條例》根據本決定作相應的修正,重新發布。
⑶ 山東省行政復議條例(2009修訂)
第一章 總 則第一條 為了防止和糾正違法的或者不當的具體行政行為,保護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合法權益,保障和監督行政機關依法行使職權,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復議法》(以下簡稱行政復議法)和《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復議法實施條例》等法律、法規,結合本省實際,制定本條例。第二條 本條例適用於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認為具體行政行為侵犯其合法權益,向行政機關提出行政復議申請和行政機關受理行政復議申請、辦理行政復議案件的活動。第三條 依照行政復議法律、法規履行行政復議職責的行政機關是行政復議機關。行政復議機關負責法制工作的機構是本行政機關的行政復議機構,具體辦理行政復議事項。第四條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的行政復議機構除履行行政復議法及其實施條例規定的職責外,還應當履行下列職責:
(一)組織行政復議法律、法規的宣傳;
(二)指導和督促本級人民政府工作部門和下級人民政府行政復議機構的行政復議工作;
(三)督促、檢查行政復議決定的履行;
(四)負責行政復議工作人員的業務培訓。第五條 行政復議機關履行行政復議職責,應當遵循合法、公正、公開、及時、便民的原則,堅持有錯必糾,保障法律、法規的正確實施。第六條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及其工作部門應當依照有關規定健全行政復議機構,配備工作人員,保障工作經費,保證行政復議工作正常開展。
經省人民政府批准,設區的市、縣(市、區)人民政府可以集中行使行政復議職權。第二章 行政復議申請第七條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認為具體行政行為侵犯其合法權益的,可以自知道該具體行政行為之日起六十日內提出行政復議申請,但是法律規定的申請期限超過六十日的除外。
法律、法規規定應當先申請行政復議,對行政復議決定不服再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訴訟,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直接提起行政訴訟後被人民法院裁定不予受理或者駁回起訴的,其提起行政訴訟至人民法院裁定送達的時間,不計入行政復議申請期限。第八條 行政機關作出具體行政行為時,未告知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行政復議申請權或者行政復議申請期限的,申請期限自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知道或者應當知道申請權或者申請期限之日起計算,但是自知道或者應當知道具體行政行為內容之日起最長不得超過二年。第九條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不知道行政機關作出的具體行政行為內容的,其行政復議申請期限自知道或者應當知道具體行政行為內容之日起計算。對涉及不動產的具體行政行為自作出之日起超過二十年、其他具體行政行為自作出之日起超過五年申請行政復議的,行政復議機關不予受理。第十條 被限制人身自由的公民申請行政復議的,可以向執行機構遞交行政復議申請,執行機構應當予以登記,並自收到申請之日起三日內轉送行政復議機關。第十一條 對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工作部門的具體行政行為不服的,由申請人選擇,可以向該部門的本級人民政府申請行政復議,也可以向上一級主管部門申請行政復議。
對海關、金融、國稅、外匯管理等實行國家垂直領導的行政機關和國家安全機關的具體行政行為不服的,向上一級主管部門申請行政復議。
對實行省以下垂直領導的行政機關的具體行政行為不服的,可以向上一級主管部門申請行政復議,也可以向該行政機關所在地的本級人民政府申請行政復議。第十二條 對各級人民政府的具體行政行為不服的,向上一級人民政府申請行政復議。
對省人民政府的具體行政行為不服的,向省人民政府申請行政復議;對行政復議決定不服的,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訴訟,也可以向國務院申請裁決。第十三條 對經批准行使相對集中行政處罰權的行政機關的具體行政行為不服的,向該行政機關的本級人民政府申請行政復議。第十四條 對省人民政府工作部門管理的行政機關的具體行政行為不服的,向省人民政府或者上一級主管部門申請行政復議。第十五條 對本條例第十一條、第十二條、第十三條和第十四條規定以外的其他行政機關、組織的具體行政行為不服的,依照行政復議法及其實施條例的有關規定申請行政復議。第十六條 依照行政復議法第三十條第一款的規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對下列具體行政行為不服的,應當先申請行政復議:
(一)徵收農村集體所有的土地和森林、山嶺、草原、荒地、灘塗等自然資源的行為;
(二)確認或者改變土地和水流、森林、山嶺、草原、荒地、灘塗、海域等自然資源所有權或者使用權的行為;
(三)人民政府處理土地和水流、森林、山嶺、草原、荒地、灘塗、海域等自然資源所有權或者使用權爭議的行為;
(四)其他應當先申請行政復議的具體行政行為。
⑷ 行政復議法實施條例中的具體內容包括什麼
第一條為了進一步發揮行政復議制度在解決行政爭議、建設法治政府、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中的作用,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復議法》(以下簡稱行政復議法),制定本條例。
第二條各級行政復議機關應當認真履行行政復議職責,領導並支持本機關負責法制工作的機構(以下簡稱行政復議機構)依法辦理行政復議事項,並依照有關規定配備、充實、調劑專職行政復議人員,保證行政復議機構的辦案能力與工作任務相適應。
第三條行政復議機構除應當依照行政復議法第三條的規定履行職責外,還應當履行下列職責
(一)依照行政復議法第十八條的規定轉送有關行政復議申請;
(二)辦理行政復議法第二十九條規定的行政賠償等事項;
(三)按照職責許可權,督促行政復議申請的受理和行政復議決定的履行;
(四)辦理行政復議、行政應訴案件統計和重大行政復議決定備案事項;
(五)辦理或者組織辦理未經行政復議直接提起行政訴訟的行政應訴事項;
(六)研究行政復議工作中發現的問題,及時向有關機關提出改進建議,重大問題及時向行政復議機關報告。
第四條專職行政復議人員應當具備與履行行政復議職責相適應的品行、專業知識和業務能力,並取得相應資格。具體辦法由國務院法制機構會同國務院有關部門規定。
(4)行政復議條例擴展閱讀
《行政復議法》第12條至15條對行政復議管轄作了集中規定。根據該規定,行政復議管轄按以下規則確立:
1、對人民政府工作部門具體行政行為不服的管轄
2、對地方各級人民政府具體行政行為不服的管轄
3、對特殊行政主體具體行政行為不服的管轄:
(1)對派出機關、機構行為不服的管轄;
(2)授權關系中的管轄;
(3)對共同行政行為不服的管轄;
(4)對被撤銷行政機關行為不服的管轄。
⑸ 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復議法實施條例的條例內容
《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復議法實施條例》
中國政府網:(打開連接閱讀)網頁鏈接
⑹ 行政復議法實施條例的介紹
「行政復議法實施條例」即《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復議法實施條例》,是為了進一步發揮版行政復權議制度在解決行政爭議、建設法治政府、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中的作用,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復議法》制定的。該條例於2007年5月23日國務院第177次常務會議通過,自2007年8月1日起施行。
⑺ 行政復議受理需要什麼條件
行政復議機關受理行政復議,需要滿足以下條件:有明確的申請人和符合規定的被申請人;申請人與具體行政行為有利害關系;有具體的行政復議請求和理由;在法定申請期限內提出;屬於行政復議法規定的行政復議范圍,並且屬於收到行政復議申請的行政復議機構的職責范圍。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復議法實施條例》第二十八條
行政復議申請符合下列規定的,應當予以受理:
(一)有明確的申請人和符合規定的被申請人;
(二)申請人與具體行政行為有利害關系;
(三)有具體的行政復議請求和理由;
(四)在法定申請期限內提出;
(五)屬於行政復議法規定的行政復議范圍;
(六)屬於收到行政復議申請的行政復議機構的職責范圍;
(七)其他行政復議機關尚未受理同一行政復議申請,人民法院尚未受理同一主體就同一事實提起的行政訴訟。
⑻ 行政復議條例規定,申請人與被申請人達成和解,必須滿足的條件
滿足的條件:
對行政機關行使法律、法規規定的自由裁量權作出的具體行政行為不服申請的行政復議;
申請人與被申請人在行政復議決定作出前自願達成和解;
應當向行政復議機構提交書面和解協議;
和解內容不損害社會公共利益和他人合法權益。
《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復議法實施條例》
第三十八條申請人在行政復議決定作出前自願撤回行政復議申請的,經行政復議機構同意,可以撤回。
申請人撤回行政復議申請的,不得再以同一事實和理由提出行政復議申請。但是,申請人能夠證明撤回行政復議申請違背其真實意思表示的除外。
第四十條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對行政機關行使法律、法規規定的自由裁量權作出的具體行政行為不服申請行政復議,申請人與被申請人在行政復議決定作出前自願達成和解的,應當向行政復議機構提交書面和解協議;和解內容不損害社會公共利益和他人合法權益的,行政復議機構應當准許。
⑼ 行政復議法條例具體內容都包括哪些
行政復議法的受案規定不包括:行政機關作出的行政處分或者其他人事處理決定;以及行政機關對民事糾紛作出的調解或者其他處理。當事人不服人事處理決定的,可以依法提出申訴;而不服行政機關對民事糾紛作出的調解等處理決定的,可以依法申請仲裁或者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復議法》第八條
不服行政機關作出的行政處分或者其他人事處理決定的,依照有關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提出申訴。
不服行政機關對民事糾紛作出的調解或者其他處理,依法申請仲裁或者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第九條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認為具體行政行為侵犯其合法權益的,可以自知道該具體行政行為之日起六十日內提出行政復議申請;但是法律規定的申請期限超過六十日的除外。
因不可抗力或者其他正當理由耽誤法定申請期限的,申請期限自障礙消除之日起繼續計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