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故調查條例
1. 根據生產安全事故報告和調查處理條例什麼部門應當依照本條例的規定對事故進行調查
法律分析:根據我國生產安全事故報告和調查處理條例的規定,一般安全生產事故由縣級人民政府負責調查。
法律依據:《生產安全事故報告和調查處理條例》
第五條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依照本條例的規定,嚴格履行職責,及時、准確地完成事故調查處理工作。事故發生地有關地方人民政府應當支持、配合上級人民政府或者有關部門的事故調查處理工作,並提供必要的便利條件。參加事故調查處理的部門和單位應當互相配合,提高事故調查處理工作的效率。
第十九條特別重大事故由國務院或者國務院授權有關部門組織事故調查組進行調查。
重大事故、較大事故、一般事故分別由事故發生地省級人民政府、設區的市級人民政府、縣級人民政府負責調查。省級人民政府、設區的市級人民政府、縣級人民政府可以直接組織事故調查組進行調查,也可以授權或者委託有關部門組織事故調查組進行調查。
未造成人員傷亡的一般事故,縣級人民政府也可以委託事故發生單位組織事故調查組進行調查。
2. 事故調查的四不放過原則是指什麼
法律分析:四不放過是指事故原因未查清不放過、責任人員未處理不放過、整改措施未落實不放過、有關人員未受到教育不放過。
法律依據:《生產安全事故報告和調查處理條例》
第二十五條 事故調查組履行下列職責:(一)查明事故發生的經過、原因、人員傷亡情況及直接經濟損失;(二)認定事故的性質和事故責任;(三)提出對事故責任者的處理建議;(四)總結事故教訓,提出防範和整改措施;(五)提交事故調查報告。
第二十六條 事故調查組有權向有關單位和個人了解與事故有關的情況,並要求其提供相關文件、資料,有關單位和個人不得拒絕。事故發生單位的負責人和有關人員在事故調查期間不得擅離職守,並應當隨時接受事故調查組的詢問,如實提供有關情況。事故調查中發現涉嫌犯罪的,事故調查組應當及時將有關材料或者其復印件移交司法機關處理。
第二十七條 事故調查中需要進行技術鑒定的,事故調查組應當委託具有國家規定資質的單位進行技術鑒定。必要時,事故調查組可以直接組織專家進行技術鑒定。技術鑒定所需時間不計入事故調查期限。
3. 國務院《生產安全事故報告和調查處理條例》中規定報告事故的內容包括哪些
國務院抄《生產安全事故報襲告和調查處理條例》中規定報告事故的內容包括以下幾點:
(一)事故發生單位概況;
(二)事故發生的時間、地點以及事故現場情況;
(三)事故的簡要經過;
(四)事故已經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的傷亡人數(包括下落不明的人數)和初步估計的直接經濟損失;
(五)已經採取的措施;
(六)其他應當報告的情況。
(3)事故調查條例擴展閱讀:
《生產安全事故報告和調查處理條例》第九條 事故發生後,事故現場有關人員應當立即向本單位負責人報告;單位負責人接到報告後,應當於1小時內向事故發生地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門和負有安全生產監督管理職責的有關部門報告。
情況緊急時,事故現場有關人員可以直接向事故發生地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門和負有安全生產監督管理職責的有關部門報告。
4. 生產安全事故報告和調查處理條例報告事故應當包括
《生產安全事故報告和調查處理條例》報告事故應當包括下列內容:
1、事故發生單位概況;
2、事故發生的時間、地點以及事故現場情況;
3、事故的簡要經過;
4、事故已經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的傷亡人數(包括下落不明的人數)和初步估計的直接經濟損失;
5、已經採取的措施;
6、其他應當報告的情況。
事故報告應當及時、准確、完整,任何單位和個人對事故不得遲報、漏報、謊報或者瞞報。
事故調查處理應當堅持實事求是、尊重科學的原則,及時、准確地查清事故經過、事故原因和事故損失,查明事故性質,認定事故責任,總結事故教訓,提出整改措施,並對事故責任者依法追究責任。
事故發生後,事故現場有關人員應當立即向本單位負責人報告;單位負責人接到報告後,應當於一小時內向事故發生地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門和負有安全生產監督管理職責的有關部門報告。
情況緊急時,事故現場有關人員可以直接向事故發生地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門和負有安全生產監督管理職責的有關部門報告。
《生產安全事故報告和調查處理條例》第十條 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門和負有安全生產監督管理職責的有關部門接到事故報告後,應當依照下列規定上報事故情況,並通知公安機關、勞動保障行政部門、工會和人民檢察院:
(一)特別重大事故、重大事故逐級上報至國務院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門和負有安全生產監督管理職責的有關部門;
(二)較大事故逐級上報至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門和負有安全生產監督管理職責的有關部門;
(三)一般事故上報至設區的市級人民政府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門和負有安全生產監督管理職責的有關部門。
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門和負有安全生產監督管理職責的有關部門依照前款規定上報事故情況,應當同時報告本級人民政府。國務院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門和負有安全生產監督管理職責的有關部門以及省級人民政府接到發生特別重大事故、重大事故的報告後,應當立即報告國務院。
必要時,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門和負有安全生產監督管理職責的有關部門可以越級上報事故情況。
5. 事故調查和處理制度
法律分析:根據事故的具體情況,事故調查組由有關人民政府、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門、負有安全生產監督管理職責的有關部門、監察機關、公安機關以及工會派人組成,並應當邀請人民檢察院派人參加。 事故調查組可以聘請有關專家參與調查。
法律依據:《生產安全事故報告和調查處理條例》 第三條 根據生產安全事故(以下簡稱事故)造成的人員傷亡或者直接經濟損失,事故一般分為以下等級:(一)特別重大事故,是指造成30人以上死亡,或者100人以上重傷(包括急性工業中毒,下同),或者1億元以上直接經濟損失的事故;
(二)重大事故,是指造成10人以上30人以下死亡,或者50人以上100人以下重傷,或者5000萬元以上1億元以下直接經濟損失的事故;
(三)較大事故,是指造成3人以上10人以下死亡,或者10人以上50人以下重傷,或者1000萬元以上5000萬元以下直接經濟損失的事故;
(四)一般事故,是指造成3人以下死亡,或者10人以下重傷,或者1000萬元以下直接經濟損失的事故。國務院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門可以會同國務院有關部門,制定事故等級劃分的補充性規定。本條第一款所稱的「以上」包括本數,所稱的「以下」不包括本數。
6. 重大事故調查由誰負責
法律分析:重大事故、較大事故、一般事故分別由事故發生地省級人民政府、設區的市級人民政府、縣級人民政府負責調查。特別重大事故由國務院或者國務院授權有關部門組織事故調查組進行調查。省級人民政府、設區的市級人民政府、縣級人民政府可以直接組織事故調查組進行調查,也可以授權或者委託有關部門組織事故調查組進行調查。未造成人員傷亡的一般事故,縣級人民政府也可以委託事故發生單位組織事故調查組進行調查。
法律依據:《生產安全事故報告和調查處理條例》第三十二條 重大事故、較大事故、一般事故,負責事故調查的人民政府應當自收到事故調查報告之日起15日內做出批復;特別重大事故,30日內做出批復,特殊情況下,批復時間可以適當延長,但延長的時間最長不超過30日。有關機關應當按照人民政府的批復,依照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許可權和程序,對事故發生單位和有關人員進行行政處罰,對負有事故責任的國家工作人員進行處分。事故發生單位應當按照負責事故調查的人民政府的批復,對本單位負有事故責任的人員進行處理。負有事故責任的人員涉嫌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7. 雲南省生產安全事故報告和調查處理規定
第一條為了規范生產安全事故的報告和調查處理,落實生產安全事故責任追究制度,防止和減少生產安全事故,根據國務院令第493號公布的《生產安全事故報告和調查處理條例》(以下簡稱《條例》),結合本省實際,制定本規定。第二條在本省行政區域內的生產經營活動中發生的造成人身傷亡或者直接經濟損失的生產安全事故(以下簡稱事故)的報告和調查處理,適用《條例》和本規定;環境污染事故、核設施事故、國防科研生產事故的報告和調查處理,不適用《條例》和本規定。
法律、行政法規或者國務院對火災事故、煤礦事故、特種設備事故、道路交通事故、鐵路交通事故、內河交通事故、民用航空器事故等事故的報告和調查處理另有規定的,依照其規定。第三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及其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門、負有安全生產監督管理職責的有關部門應當依法履行事故調查處理職責,並向社會公布值班、舉報電話,受理事故報告和舉報,定期上報事故統計分析情況,對在事故舉報、事故報告和調查處理等方面有突出貢獻的單位和個人給予表彰獎勵。
縣級以上安全生產委員會及其辦公室應當指導、監督事故調查處理,協調事故調查處理工作中的重大問題,督促有關部門落實事故處理意見。第四條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門和負有安全生產監督管理職責的有關部門依照《條例》第十條上報事故情況並通知公安機關、勞動保障行政部門、工會和人民檢察院時,應當同時通知監察機關。
同級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門和負有安全生產監督管理職責的有關部門在接到事故報告後,應當及時互相通報事故情況。第五條事故報告後,事故救援、人員傷亡、經濟損失等情況發生變化或者出現新情況的,事故發生單位、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門、負有安全生產監督管理職責的有關部門應當及時補報。
發生較大以上事故的,事故發生單位、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門、負有安全生產監督管理職責的有關部門應當在上報事故情況後及時續報相關情況,直至事故救援結束或者事故情況不再發生變化為止。第六條事故發生後,事故發生地的人民政府應當根據事故等級立即啟動相應級別的應急救援預案,組織事故救援和事故調查處理。
有關單位和個人應當支持、配合事故救援和事故調查處理。第七條事故調查組組長依照下列規定確定:
(一)法律、行政法規授權有關部門對本規定第二條第二款所列事故組織調查的,事故調查組組長由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組織調查的有關部門或者機構的負責人擔任;
(二)縣級以上人民政府直接組織事故調查組進行調查的,事故調查組組長由組織調查的人民政府指定的政府領導或者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門的負責人擔任;
(三)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授權或者委託有關部門組織事故調查組進行調查的,事故調查組組長由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門的負責人擔任。第八條未造成人員死亡或者重傷的一般事故,縣級人民政府可以委託事故發生單位組織事故調查組進行調查,同級或者上級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門應當派人監督。
按照前款規定組織事故調查的,應當有事故發生單位安全生產管理、工會等部門的人員參加事故調查組。第九條被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授權或者委託組織事故調查組的部門應當及時通知其他有關部門派員參與事故調查。
有關部門接到通知後,應當及時指派具有事故調查所需知識和專長,並與所調查的事故沒有直接利害關系的人員參與事故調查。第十條在事故調查過程中,經事故調查組認定事故屬於自然災害、公共衛生事件或者社會安全事件的,應當移送有關部門繼續調查處理。
在事故調查過程中,因人員傷亡或者直接經濟損失情況發生變化超出調查處理許可權的,依照《條例》規定的調查處理許可權報送有權機關處理。第十一條生產安全事故調查過程中發生的下列費用,除法律、法規、規章另有規定的外,由事故發生單位承擔:
(一)事故救援產生的費用;
(二)檢測檢驗和技術鑒定費用;
(三)聘請專家參與事故調查的費用;
(四)與事故調查有關的交通費、食宿費、會務費等費用。
事故調查費用可以從事故發生單位所繳存的安全生產風險抵押金中支付,有關部門和代理銀行應當按照有關規定辦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