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規百科 » 湖北省法律援助條例

湖北省法律援助條例

發布時間: 2022-07-02 14:37:17

法律援助條例的條例內容

第一條為了保障經濟困難的公民獲得必要的法律服務,促進和規范法律援助工作,制定本條例。
第二條符合本條例規定的公民,可以依照本條例獲得法律咨詢、代理、刑事辯護等無償法律服務。
第三條法律援助是政府的責任,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採取積極措施推動法律援助工作,為法律援助提供財政支持,保障法律援助事業與經濟、社會協調發展。
法律援助經費應當專款專用,接受財政、審計部門的監督。
第四條國務院司法行政部門監督管理全國的法律援助工作。縣級以上地方各級人民政府司法行政部門監督管理本行政區域的法律援助工作。
中華全國律師協會和地方律師協會應當按照律師協會章程對依據本條例實施的法律援助工作予以協助。
第五條直轄市、設區的市或者縣級人民政府司法行政部門根據需要確定本行政區域的法律援助機構。
法律援助機構負責受理、審查法律援助申請,指派或者安排人員為符合本條例規定的公民提供法律援助。
第六條律師應當依照律師法和本條例的規定履行法律援助義務,為受援人提供符合標準的法律服務,依法維護受援人的合法權益,接受律師協會和司法行政部門的監督。
第七條國家鼓勵社會對法律援助活動提供捐助。
第八條國家支持和鼓勵社會團體、事業單位等社會組織利用自身資源為經濟困難的公民提供法律援助。
第九條對在法律援助工作中作出突出貢獻的組織和個人,有關的人民政府、司法行政部門應當給予表彰、獎勵。
第十條公民對下列需要代理的事項,因經濟困難沒有委託代理人的,可以向法律援助機構申請法律援助:
(一)依法請求國家賠償的;
(二)請求給予社會保險待遇或者最低生活保障待遇的;
(三)請求發給撫恤金、救濟金的;
(四)請求給付贍養費、撫養費、扶養費的;
(五)請求支付勞動報酬的;
(六)主張因見義勇為行為產生的民事權益的。
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可以對前款規定以外的法律援助事項作出補充規定。
公民可以就本條第一款、第二款規定的事項向法律援助機構申請法律咨詢。
第十一條刑事訴訟中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公民可以向法律援助機構申請法律援助:
(一)犯罪嫌疑人在被偵查機關第一次訊問後或者採取強制措施之日起,因經濟困難沒有聘請律師的;
(二)公訴案件中的被害人及其法定代理人或者近親屬,自案件移送審查起訴之日起,因經濟困難沒有委託訴訟代理人的;
(三)自訴案件的自訴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自案件被人民法院受理之日起,因經濟困難沒有委託訴訟代理人的。
第十二條公訴人出庭公訴的案件,被告人因經濟困難或者其他原因沒有委託辯護人,人民法院為被告人指定辯護時,法律援助機構應當提供法律援助。
被告人是盲、聾、啞人或者未成年人而沒有委託辯護人的,或者被告人可能被判處死刑而沒有委託辯護人的,人民法院為被告人指定辯護時,法律援助機構應當提供法律援助,無須對被告人進行經濟狀況的審查。
第十三條本條例所稱公民經濟困難的標准,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根據本行政區域經濟發展狀況和法律援助事業的需要規定。
申請人住所地的經濟困難標准與受理申請的法律援助機構所在地的經濟困難標准不一致的,按照受理申請的法律援助機構所在地的經濟困難標准執行。 第十四條公民就本條例第十條所列事項申請法律援助,應當按照下列規定提出:
(一)請求國家賠償的,向賠償義務機關所在地的法律援助機構提出申請;
(二)請求給予社會保險待遇、最低生活保障待遇或者請求發給撫恤金、救濟金的,向提供社會保險待遇、最低生活保障待遇或者發給撫恤金、救濟金的義務機關所在地的法律援助機構提出申請;
(三)請求給付贍養費、撫養費、扶養費的,向給付贍養費、撫養費、扶養費的義務人住所地的法律援助機構提出申請;
(四)請求支付勞動報酬的,向支付勞動報酬的義務人住所地的法律援助機構提出申請;
(五)主張因見義勇為行為產生的民事權益的,向被請求人住所地的法律援助機構提出申請。
第十五條本條例第十一條所列人員申請法律援助的,應當向審理案件的人民法院所在地的法律援助機構提出申請。被羈押的犯罪嫌疑人的申請由看守所在24小時內轉交法律援助機構,申請法律援助所需提交的有關證件、證明材料由看守所通知申請人的法定代理人或者近親屬協助提供。
第十六條請人為無民事行為能力人或者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的,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為提出申請。
無民事行為能力人或者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與其法定代理人之間發生訴訟或者因其他利益糾紛需要法律援助的,由與該爭議事項無利害關系的其他法定代理人代為提出申請。
第十七條公民申請代理、刑事辯護的法律援助應當提交下列證件、證明材料:
(一)身份證或者其他有效的身份證明,代理申請人還應當提交有代理權的證明;
(二)經濟困難的證明;
(三)與所申請法律援助事項有關的案件材料。
申請應當採用書面形式,填寫申請表;以書面形式提出申請確有困難的,可以口頭申請,由法律援助機構工作人員或者代為轉交申請的有關機構工作人員作書面記錄。
第十八條法律援助機構收到法律援助申請後,應當進行審查;認為申請人提交的證件、證明材料不齊全的,可以要求申請人作出必要的補充或者說明,申請人未按要求作出補充或者說明的,視為撤銷申請;認為申請人提交的證件、證明材料需要查證的,由法律援助機構向有關機關、單位查證。
對符合法律援助條件的,法律援助機構應當及時決定提供法律援助;對不符合法律援助條件的,應當書面告知申請人理由。
第十九條申請人對法律援助機構作出的不符合法律援助條件的通知有異議的,可以向確定該法律援助機構的司法行政部門提出,司法行政部門應當在收到異議之日起5個工作日內進行審查,經審查認為申請人符合法律援助條件的,應當以書面形式責令法律援助機構及時對該申請人提供法律援助。
第二十條由人民法院指定辯護的案件,人民法院在開庭10日前將指定辯護通知書和起訴書副本或者判決書副本送交其所在地的法律援助機構;人民法院不在其所在地審判的,可以將指定辯護通知書和起訴書副本或者判決書副本送交審判地的法律援助機構。
第二十一條法律援助機構可以指派律師事務所安排律師或者安排本機構的工作人員辦理法律援助案件;也可以根據其他社會組織的要求,安排其所屬人員辦理法律援助案件。對人民法院指定辯護的案件,法律援助機構應當在開庭3日前將確定的承辦人員名單回復作出指定的人民法院。
第二十二條辦理法律援助案件的人員,應當遵守職業道德和執業紀律,提供法律援助不得收取任何財物。
第二十三條辦理法律援助案件的人員遇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應當向法律援助機構報告,法律援助機構經審查核實的,應當終止該項法律援助:
(一)受援人的經濟收入狀況發生變化,不再符合法律援助條件的;
(二)案件終止審理或者已被撤銷的;
(三)受援人又自行委託律師或者其他代理人的;
(四)受援人要求終止法律援助的。
第二十四條受指派辦理法律援助案件的律師或者接受安排辦理法律援助案件的社會組織人員在案件結案時,應當向法律援助機構提交有關的法律文書副本或者復印件以及結案報告等材料。
法律援助機構收到前款規定的結案材料後,應當向受指派辦理法律援助案件的律師或者接受安排辦理法律援助案件的社會組織人員支付法律援助辦案補貼。
法律援助辦案補貼的標准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司法行政部門會同同級財政部門,根據當地經濟發展水平,參考法律援助機構辦理各類法律援助案件的平均成本等因素核定,並可以根據需要調整。
第二十五條法律援助機構對公民申請的法律咨詢服務,應當即時辦理;復雜疑難的,可以預約擇時辦理。 第二十六條法律援助機構及其工作人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以及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法給予紀律處分:
(一)為不符合法律援助條件的人員提供法律援助,或者拒絕為符合法律援助條件的人員提供法律援助的;
(二)辦理法律援助案件收取財物的;
(三)從事有償法律服務的;
(四)侵佔、私分、挪用法律援助經費的。
辦理法律援助案件收取的財物,由司法行政部門責令退還;從事有償法律服務的違法所得,由司法行政部門予以沒收;侵佔、私分、挪用法律援助經費的,由司法行政部門責令追回,情節嚴重,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二十七條律師事務所拒絕法律援助機構的指派,不安排本所律師辦理法律援助案件的,由司法行政部門給予警告、責令改正;情節嚴重的,給予1個月以上3個月以下停業整頓的處罰。
第二十八條律師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司法行政部門給予警告、責令改正;情節嚴重的,給予1個月以上3個月以下停止執業的處罰:
(一)無正當理由拒絕接受、擅自終止法律援助案件的;
(二)辦理法律援助案件收取財物的。
有前款第(二)項違法行為的,由司法行政部門責令退還違法所得的財物,可以並處所收財物價值1倍以上3倍以下的罰款。
第二十九條律師辦理法律援助案件違反職業道德和執業紀律的,按照律師法的規定予以處罰。
第三十條司法行政部門工作人員在法律援助的監督管理工作中,有濫用職權、玩忽職守行為的,依法給予行政處分;情節嚴重,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三十一條本條例自2003年9月1日起施行。

㈡ 法律援助條例第27條第二款的具體內容

第二十七條
律師事務所拒絕法律援助機構的指派,不安排本所律師辦理法律援助案件的,由司法行政部門給予警告、責令改正;情節嚴重的,給予1個月以上3個月以下停業整頓的處罰。

㈢ 《法律援助條例》:法律援助是誰的責任

《法律援助條例》第二十一條規定,"法律援助機構可以指派律師事務所安排律師或者安排本機構的工作人員辦理援助案件;也可根據其他社會組織的要求,安排其所屬人員辦理法律援助案件。"可見,提供法律援助既可以是律師,也可以是法律工作者。《法律援助條例》對法院審理法律援助案件沒有規定,但依照最高人民法院和司法部《關於民事法律援助工作若干問題的聯合通知》和《關於刑事法律援助工作的聯合通知》的規定,「人民法院應當積極支持律師行使辯護職能所開展的法律援助工作,為其提供查閱、摘抄、復制本案所指控的犯罪事實的材料及同在押的被告人會見和通信等方面的便利條件。」「對民事法律援助案件及時立案、及時審結、及時執行。」「法院經審查認為符合法律援助條件的,應當對受援人作出緩收案件受理費及其他訴訟費的決定。」
法律援助是政府的責任,源於《法律援助條例》第三條:"法律援助是政府的責任,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採取積極措施推動法律援助工作,為法律援助提供財政支持,保障法律援助事業與經濟、社會協調發展。"但法律援助又不僅僅是政府的責任,更是社會的責任,大家的責任。《條例》第七條規定,國家鼓勵社會對法律援助活動提供捐助。第八條規定,國家支持和鼓勵社會團體、事業單位等社會組織利用自身資源為經濟困難的公民提供法律援助。第九條規定,對在法律援助工作中作出突出貢獻的組織和個人,有關的人民政府、司法行政部門應當給予表彰、獎勵。《條例》連用三條規定來鼓勵組織和個人伸出援助之手,可見國家是大力提倡法律援助的。可以這樣說,法律援助,人人有責。

㈣ 湖北省公共法律服務條例

第一章總 則第一條為了加強公共法律服務體系建設,規范公共法律服務,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公共法律服務需求,推進省域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根據有關法律、行政法規,結合本省實際,制定本條例。第二條本條例適用於本省行政區域內公共法律服務及其監督管理活動。第三條本條例所稱公共法律服務,是指由政府主導、社會參與,為保障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基本法律需求而組織提供的法律服務、服務保障措施以及其他相關服務事項。

公共法律服務主要包括法治宣傳教育、法律咨詢、法律查詢、法律便利、法律援助、人民調解、村(居)法律顧問等基本公共法律服務事項。第四條公共法律服務應當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堅持人民主體地位,以覆蓋城鄉、便捷高效、均等普惠為目標,堅持公共性、均等性、便利性原則,創新服務內容、形式和供給模式,整合優化服務資源,促進資源共建共享,保障人民群眾合法權益,促進社會公平正義,維護社會和諧穩定。第五條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享有獲取、監督、評價公共法律服務和對公共法律服務提出建議的權利。第六條本省行政區域內的廣播、電視、報刊、網路等媒體應當開展公共法律服務的宣傳,引導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依法維護其合法權益。第二章管理職責第七條省人民政府應當加強對全省公共法律服務工作的統籌指導,建立公共法律服務運行保障機制,推動公共法律服務體系建設和發展。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加強對公共法律服務工作的領導,將公共法律服務體系建設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建立公共法律服務統籌協調機制,研究解決公共法律服務的重大問題。

鄉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應當做好管轄區域內公共法律服務工作。

村(居)民委員會應當協助開展公共法律服務工作。第八條省人民政府司法行政主管部門負責全省公共法律服務工作的組織和協調推進,會同省人民政府發展改革、財政、市場監督管理等有關主管部門建立公共法律服務標准體系。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司法行政主管部門負責本行政區域內公共法律服務的管理和監督工作,依法履行以下職責:

(一)宣傳貫徹公共法律服務法律法規和政策,落實公共法律服務各項制度和措施;

(二)統籌城鄉公共法律服務資源配置,加強公共法律服務設施建設,推進基本公共法律服務均衡發展;

(三)優化公共法律服務工作流程;

(四)監督公共法律服務機構和服務人員;

(五)加強公共法律服務人才隊伍建設;

(六)與公共法律服務相關的其他工作。第九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發展改革、民政、財政、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自然資源、農業農村、市場監督管理等主管部門應當按照職責分工,加強協同配合,做好立項審批、經費保障、服務運行、隊伍建設等公共法律服務相關工作。第十條人民團體應當按照各自職責,參與公共法律服務體系建設,共同做好公共法律服務工作。第三章服務提供第十一條公共法律服務平台包括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設置的公共法律服務中心,鄉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設置的公共法律服務工作站,村(居)民委員會設置的公共法律服務工作室等實體平台和公共法律服務熱線平台以及網路平台。第十二條省人民政府司法行政主管部門應當根據公共法律服務實體平台、熱線平台、網路平台建設情況,組織編制全省公共法律服務事項目錄清單和服務指南,明確各類各級平台提供的服務事項、承辦機構、辦事流程等。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可以根據全省公共法律服務事項目錄清單,編制本級公共法律服務事項目錄清單。

公共法律服務事項目錄清單應當及時向社會公布。第十三條公共法律服務中心主要提供以下法律服務:

(一)法治宣傳教育、法律咨詢、法律援助、調解等服務;

(二)公證、仲裁、司法鑒定、律師等法律服務指引;

(三)接待、解答司法行政其他相關業務咨詢,引導相關服務;

(四)具備條件的,提供監所遠程視頻探視等服務;

(五)其他法律服務。第十四條公共法律服務工作站主要提供以下法律服務:

(一)法律咨詢服務;

(二)引導法律援助、律師、公證、基層法律服務、司法鑒定等;

(三)組織開展人民調解和法治宣傳教育,引導告知社區矯正政策以及救助幫扶途徑等;

(四)組織協調村(居)公共法律服務工作室和村(居)法律顧問為村(居)民提供法律服務;

(五)其他法律服務。

㈤ 法律援助條例管理辦法,法律援助需要什麼條件

《中復華人民共和國刑事制訴訟法》及《中華人民共和國法律援助條例》規定:
一、具備以下條件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可申請法律援助:
1.有充分理由證明為保障自己合法權益需要幫助;
2.確因經濟困難,無能力或無完全能力支付法律服務費用(公民經濟困難標准由各地參照當地政府部門的規定執行)。
二、盲、聾、啞和未成年人為刑事被告人或犯罪嫌疑人,沒有委託辯護律師的,應當獲得法律援助。
其他殘疾人、老年人為刑事被告人或犯罪嫌疑人,因經濟困難沒有能力聘請辯護律師的,可以獲得法律援助。
可能被判處死刑的刑事被告人沒有委託辯護律師的,應當獲得法律援助。
三、刑事案件中外國籍被告人沒有委託辯護人,人民法院指定律師辯護的,可以獲得法律援助。
需要法律援助的當事人建議去當地法律援助中心咨詢申請。

㈥ 湖北省法律援助條例

第一章總 則第一條為了加強和規范法律援助工作,保障經濟困難公民和其他符合法定條件的公民獲得法律服務和幫助,促進社會公平正義與和諧社會建設,根據有關法律、行政法規,結合本省實際,制定本條例。第二條本省行政區域內的法律援助活動,適用本條例。

本條例所稱法律援助,是指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在司法行政部門設立的法律援助機構,組織法律服務機構或者法律服務人員,依法為經濟困難公民和其他符合法定條件的公民,無償提供法律咨詢、代理、刑事辯護等法律服務的活動。

法律服務機構包括律師事務所、基層法律服務所、公證機構、司法鑒定機構等。

法律服務人員包括法律援助專職律師、律師事務所律師、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公證員、司法鑒定人和法律援助志願者。

受援人,是指依法獲得法律援助的公民。第三條法律援助是政府的責任。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將法律援助作為社會建設的重要內容,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建立健全覆蓋城鄉的法律援助服務體系,加強法律援助隊伍建設;按照政府統一領導、部門配合、各負其責的原則,建立完善法律援助工作協調機制和目標管理責任制;將法律援助經費列入同級財政預算,逐步增加投入,保障法律援助事業與經濟社會協調發展。第四條省財政按照國家有關規定設立法律援助專項補助資金,扶持農村貧困地區、少數民族地區和革命老區開展法律援助。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通過設立法律援助專項資金,多渠道籌集吸收社會捐助資金和社會公益資金,鼓勵企業事業單位、其他社會組織和個人為法律援助事業提供捐助。

法律援助經費以及相關專項資金應當專款專用,經費使用情況接受財政、審計等部門的監督,並向社會公示。第五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司法行政部門監督管理本行政區域的法律援助工作。

法律援助機構具體負責受理、審查法律援助申請,指派法律服務機構或者法律服務人員為符合條件的公民提供法律援助,並對其開展法律援助活動進行指導和監督。第六條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以及公安、財政、民政、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衛生、工商行政管理、質量技術監督、信訪等國家機關,根據各自職責做好有關法律援助工作。

鄉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以及社區、村(居)民委員會應當支持配合法律援助機構做好法律援助工作,並為轄區內需要法律援助的公民提供幫助。第七條工會、共青團、婦聯、殘聯等社會團體應當結合工作實際,為相關群體提供有關的法律服務。法律援助機構應當予以支持和幫助。

鼓勵、支持高等院校、企業事業單位以及其他社會組織利用自身資源,依法開展法律服務活動。鼓勵、支持具有法律職業資格和法律專業知識、法律工作經驗的人員參與法律援助活動。第八條各級人民政府及司法行政部門應當加強法律援助制度宣傳,普及法律援助知識,提高公民依法維護自身權益的意識和能力。

新聞出版、廣播電視、網路等公眾媒體應當將法律援助作為公益性宣傳的重要內容,為法律援助工作營造良好的社會氛圍。第九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及其司法行政部門對在法律援助工作中做出突出貢獻的單位和個人予以表彰獎勵。第二章法律援助范圍第十條公民對下列事項需要代理,因經濟困難沒有委託代理人的,可以向法律援助機構申請法律援助:

(一)依法請求國家賠償的;

(二)請求給予社會保險待遇或者最低生活保障待遇的;

(三)請求發給撫恤金、救助金的;

(四)請求給付贍養費、撫養費、扶養費的;

(五)請求支付勞動報酬和維護其他勞動保障權益的;

(六)主張因見義勇為行為或者為保護社會公共利益產生民事權益的;

(七)因遭受家庭暴力、虐待、遺棄主張民事權益的;

(八)因交通事故、工傷事故、醫療損害、食品安全、環境污染、產品質量以及農業生產資料等造成人身損害或者財產損失請求賠償的;

(九)國家和省規定的其他事項。

市州、縣人民政府根據本地實際,可以對前款規定以外的法律援助事項作出補充規定。第十一條刑事訴訟中,犯罪嫌疑人、公訴案件中的被告人、公訴案件中的被害人及其法定代理人或者近親屬,以及自訴案件中的自訴人及其法定代理人,因經濟困難沒有聘請律師或者委託訴訟代理人的,可以向法律援助機構申請法律援助。

㈦ 湖北省法律援助條例的介紹

《湖北省法律援助條例》經2011年8月3日湖北省第十一屆人大常委會第25次會議通過,2011年8月3日湖北省人大常委會以第123號公告發布。該《條例》分總則、法律援助范圍、法律援助申請和審查、法律援助實施、法律責任、附則6章42條,自2011年10月1日起施行。

㈧ 湖北省法律援助辦法

第一條 為規范法律援助工作,保障公民享受平等的法律保護,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律師法》等有關法律的規定,結合我省實際,制定本辦法。第二條 本辦法所稱法律援助,是指由政府設立的法律援助機構組織法律援助人員,為經濟困難或特殊案件的當事人提供法律服務的一項法律保障制度。
本辦法所稱法律援助人員是指法律援助專職律師和專職工作人員,承辦法律援助案件過程中的社會執業律師、公證員、基層法律工作者和其他法律援助志願人員。受援人是指獲得法律援助的人。第三條 各級人民政府司法行政部門主管本行政區域內的法律援助工作。各級法律援助機構具體負責指導、組織實施本行政區域內的法律援助工作。第四條 法律援助人員應當依法履行法律援助義務。有關單位、個人應當支持、協助法律援助工作。第五條 鼓勵社會團體、其他組織和法律服務人員參與法律援助活動。
社會團體、其他組織和法律服務人員開展法律援助活動,所在地法律援助機構應予以幫助、指導和監督。第六條 具備以下條件的公民可申請法律援助:
(一)申請法律援助的事由發生在申請地;
(二)有證據證明為保障自己的合法權益需要法律幫助;
(三)因經濟困難,無能力或無完全能力支付法律服務費用。
經濟困難的標准,由縣以上人民政府參照當地最低生活保障標准,並根據當地經濟發展水平制定。申請人住所地的經濟困難標准與受理申請的法律援助機構:所在地的經濟困難標准不一致的,按照受理申請的法律援助機構所在地的經濟困難標准執行。第七條 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第三十四條的規定,刑事案件的被告人是盲、聾、啞或者未成年人沒有委託辯護人的,或者被告人可能被判處死刑而沒有委託辯護人的,應當獲得法律援助。第八條 法律援助機構認為有必要時,可以為有關公益福利組織或公益事項提供法律援助。第九條 在法律援助過程中,受援人享有以下權利:
(一)了解為其提供法律援助的進展情況;
(二)有事實證明法律援助人員未適當履行職責的,可以要求法律援助機構更換辦案人員。第十條 在法律援助過程中,受援人承擔以下義務:
(一)如實陳述案件事實和相關情況;
(二)提供有關的證明和證據材料;
(三)協助法律援助人員調查案件事實;
(四)受援人在受援期間因經濟狀況改善,不再符合法律援助條件的,經雙方協商,可不終止法律服務,但原受援人應當支付法律服務費用,
(五)因法律援助案件或事項的解決獲得較大利益時,應當向法律援助機構補償法律服務費用。第十一條 受援人無正當理由拒絕接受法律援助機構指派的法律援助人員提供法律援助的,不得就同一事項提出法律援助申請。第十二條 受援人以欺騙方式獲得法律援助的,應當支付已獲得法律服務的全部費用。第十三條 法律援助的范圍包括:
(一)刑事案件;
(二)請求給付贍養費、扶養費、撫育費的法律事項;
(三)因公受傷害請求賠償的法律事項;
(四)盲、聾、啞和其他殘疾人、未成年人、老年人追索侵權賠償的法律事項;
(五)請求發給撫恤金、救濟金的法律事項;
(六)請求國家賠償的訴訟案件;
(七)其他確需法律援助的法律事項。第十四條 法律援助的形式包括:
(一)法律咨詢、代擬法律文書、提供法律意見;
(二)刑事辯護和刑事代理;
(三)民事訴訟代理;
(四)行政訴訟代理;
(五)非訴訟法律事務代理;
(六)公證證明;
(七)其他形式的法律服務。第十五條 人民法院指定辯護的刑事法律援助案件,由作出指定的人民法院所在地的同級法律援助機構受理;非指定的刑事案件和其他訴訟案件的法律援助申請,由有審判管轄權的人民法院所在地的同級法律援助機構受理。其他非訴訟法律事項,由申請人住所地或工作單位所在地的法律援助機構受理。第十六條 申請人申請法律援助,必須填寫《法律援助申請表》,申請表應當載明以下事項:
(一)申請人的基本情況;
(二)申請法律援助的事實和理由;
(三)申請人的經濟狀況;
(四)申請人提供的證明、證據材料清單;
(五)申請人保證提交證明及證據材料屬實的聲明。第十七條 申請人申請法律援助,應當提交以下材料:
(一)居民身份證、戶籍證明或其他有效的身份證明;
(二)有關單位出具的申請人及家庭成員經濟狀況證明;
(三)與所申請法律援助事項相關的證明及證據材料;
(四)法律援助機構認為需要提供的其他材料。
法律援助機構認為申請人提供的材料不完備或者有疑義的,可以要求申請人補充或說明,也可以向有關單位、個人進行調查。

熱點內容
國有企業領導幹部選拔任用工作條例 發布:2025-01-22 17:29:17 瀏覽:398
2017勞動法補貼 發布:2025-01-22 17:23:24 瀏覽:63
小學生道德發展 發布:2025-01-22 16:47:07 瀏覽:412
新婚姻法女方多少歲 發布:2025-01-22 16:47:07 瀏覽:909
刑法66條 發布:2025-01-22 16:20:00 瀏覽:677
共青團工作條例 發布:2025-01-22 15:53:24 瀏覽:418
九江法院位置 發布:2025-01-22 15:45:06 瀏覽:734
聯考法律碩士國家線 發布:2025-01-22 15:38:07 瀏覽:508
公司法電影 發布:2025-01-22 15:10:56 瀏覽:871
審理法官是什麼 發布:2025-01-22 15:05:27 瀏覽: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