捐贈法規
⑴ 救災捐贈管理辦法
第一章總則第一條為了規范救災捐贈活動,加強救災捐贈款物的管理,保護捐贈人、救災捐贈受贈人和災區受益人的合法權益,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公益事業捐贈法》和《國家自然災害救助應急預案》,制定本辦法。第二條在發生自然災害時,救災募捐主體開展募捐活動,以及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向救災捐贈受贈人捐贈財產,用於支援災區、幫助災民的,適用本辦法。
本辦法所稱救災募捐主體是指在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民政部門登記的具有救災宗旨的公募基金會。第三條本辦法所稱救災捐贈受贈人包括:
(一)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民政部門及其委託的社會捐助接收機構;
(二)經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民政部門認定的具有救災宗旨的公益性民間組織;
(三)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其他組織。第四條救災捐贈應當是自願和無償的,禁止強行攤派或者變相攤派,不得以捐贈為名從事營利活動。第五條救災捐贈款物的使用范圍:
(一)解決災民衣、食、住、醫等生活困難;
(二)緊急搶救、轉移和安置災民;
(三)災民倒塌房屋的恢復重建;
(四)捐贈人指定的與救災直接相關的用途;
(五)經同級人民政府批準的其他直接用於救災方面的必要開支。第六條國務院民政部門負責管理全國救災捐贈工作。
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民政部門負責管理本行政區域內的救災捐贈工作。第七條對於在救災捐贈中有突出貢獻的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民政部門可以予以表彰。對捐贈人進行公開表彰,應當事先徵求捐贈人的意見。第二章組織捐贈與募捐第八條國務院民政部門可以根據災情組織開展跨省(自治區、直轄市)或者全國性救災捐贈活動,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民政部門按照部署組織實施。
經同級人民政府批准,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民政部門組織開展本行政區域內的救災捐贈活動,但不得跨區域開展。
在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民政部門開展的救災捐贈活動中,同級人民政府轄區內的各系統、各部門、各單位在本系統、本部門、本單位內組織實施。第九條開展義演、義賽、義賣等大型救災捐贈和募捐活動,舉辦單位應當在活動結束後30日內,報當地人民政府民政部門備案。備案內容包括:舉辦單位、活動時間、地點、內容、方式及款物用途等。第十條具有救災宗旨的公募基金會,可以依法開展救災募捐活動,但在發生自然災害時所募集的資金不得用於增加原始基金。第三章接受捐贈第十一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民政部門接受救災捐贈款物,根據工作需要可以指定社會捐助接收機構、具有救災宗旨的公益性民間組織組織實施。
鄉(鎮)人民政府、城市街道辦事處受縣(縣級市、市轄區)人民政府委託,可以組織代收本行政區域內村民、居民及駐在單位的救災捐贈款物。代收的捐贈款物應當及時轉交救災捐贈受贈人。第十二條救災捐贈受贈人應當向社會公布其名稱、地址、聯系人、聯系電話、銀行賬號等。第十三條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可以向救災捐贈受贈人捐贈其有權處分的合法財產。
法人或者其他組織捐贈其自產或者外購商品的,需要享受稅收優惠政策的,應當提供相應的發票及證明物品質量的資料。第十四條救災捐贈受贈人接受救災捐贈款物時,應當確認銀行票據,當面清點現金,驗收物資。捐贈人所捐款物不能當場兌現的,救災捐贈受贈人應當與捐贈人簽訂載明捐贈款物種類、質量、數量和兌現時間等內容的捐贈協議。
捐贈人捐贈的食品、葯品、生物化學製品應當符合國家食品葯品監督管理和衛生行政等政府相關部門的有關規定。第十五條救災捐贈受贈人接受救災捐贈款物後,應當向捐贈人出具符合國家財務、稅收管理規定的接收捐贈憑證。第十六條對符合稅收法律法規規定的救災捐贈,捐贈人憑捐贈憑證享受稅收優惠政策,具體按照國家有關規定辦理。
第四章境外救災捐贈第十七條國務院民政部門負責對境外通報災情,表明接受境外救災捐贈的態度,確定受援區域。第十八條國務院民政部門負責接受境外對中央政府的救災捐贈。
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民政部門負責接受境外對地方政府的救災捐贈。
具有救災宗旨的公益性民間組織接受境外救災捐贈,應當報民政部門備案。
法律、行政法規另有規定的除外。
⑵ 捐贈食品有什麼規定
法律分析:捐贈應當遵守法律、法規,不得違背社會公德,不得損害公共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權益。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公益事業捐贈法》
第四條 捐贈應當是自願和無償的,禁止強行攤派或者變相攤派,不得以捐贈為名從事營利活動。
第五條 捐贈財產的使用應當尊重捐贈人的意願,符合公益目的,不得將捐贈財產挪作他用。
第六條 捐贈應當遵守法律、法規,不得違背社會公德,不得損害公共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權益。
⑶ 關於遺體捐獻的法律法規
遺體捐獻要以自願、無償為原則。
【法律分析】
捐遺登記時,捐獻人要寫明遺體是全部捐獻還是部分捐獻及其用途,同時,還要寫明遺體捐獻執行人的姓名、聯系方式,並負責通知遺體捐獻接受單位的時限及同意執行的意見。捐獻人完成登記後,由登記機構向捐獻人頒發遺體捐獻卡。此後,捐獻人如要求變更登記內容或者撤銷登記,登記機構將辦理變更或者撤銷登記手續。捐獻人去世後,遺體捐獻執行人應按遺體捐獻登記表中約定的時限通知原登記機構,並持捐獻人死亡證明和遺體捐獻登記表、遺體捐獻卡等資料與原登記機構簽訂捐獻遺體交接協議書,原登記機構向遺體捐獻執行人頒發遺體捐獻紀念證書。遺體利用完畢後,由利用單位送殯葬單位火化,所需費用由利用單位承擔,但遺體捐獻執行人要求自行處理的除外。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紅十字會法》 第十一條 紅十字會履行下列職責:(一)開展救援、救災的相關工作,建立紅十字應急救援體系。在戰爭、武裝沖突和自然災害、事故災難、公共衛生事件等突發事件中,對傷病人員和其他受害者提供緊急救援和人道救助;(二)開展應急救護培訓,普及應急救護、防災避險和衛生健康知識,組織志願者參與現場救護;(三)參與、推動無償獻血、遺體和人體器官捐獻工作,參與開展造血幹細胞捐獻的相關工作;(四)組織開展紅十字志願服務、紅十字青少年工作;(五)參加國際人道主義救援工作;(六)宣傳國際紅十字和紅新月運動的基本原則和日內瓦公約及其附加議定書;(七)依照國際紅十字和紅新月運動的基本原則,完成人民政府委託事宜;(八)依照日內瓦公約及其附加議定書的有關規定開展工作;(九)協助人民政府開展與其職責相關的其他人道主義服務活動。
⑷ 江蘇省華僑捐贈條例
第一條為了鼓勵華僑捐贈,保護捐贈人、受贈人和受益人的合法權益,規范捐贈和受贈行為,促進公益事業的發展,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公益事業捐贈法》等有關法律、行政法規,結合本省實際,制定本條例。第二條本條例所稱的華僑捐贈,是指華僑、華僑社團、華僑投資企業(下稱捐贈人)自願向本省行政區域內依法成立的公益性社會團體和公益性非營利的事業單位(下稱受贈人)捐贈財產,用於教育、科學、文化、衛生、體育和環境保護、公共設施建設、賑災救難濟貧、社會福利等公益事業的行為和活動。
捐贈人要求行政機關作為受贈人時,行政機關可以接受捐贈,但是不得以本機關為受益對象。第三條華僑捐贈應當是自願和無償的,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強迫捐贈。第四條華僑捐贈應當遵守法律、法規,符合國家和社會公共利益。第五條華僑捐贈受法律保護,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侵佔、挪用、損毀捐贈財產。第六條地方各級人民政府應當支持、鼓勵和保護華僑捐贈。對作出突出貢獻的捐贈人,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或者有關部門可以予以表彰;公開表彰,應當徵得本人同意。第七條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僑務部門(下稱僑務部門)負責對華僑捐贈工作的指導、協調和服務,並行使有關監督職能。其他有關部門按照各自職責,共同做好華僑捐贈工作。第八條捐贈人有權決定其捐贈財產的種類、數量、用途和方式;有權了解其捐贈財產的使用情況和捐贈工程項目的建設、使用情況,並提出意見。第九條對違反捐贈人意願的行為,捐贈人有權向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及其僑務部門和有關部門投訴,受理投訴的機關應當及時予以處理。第十條捐贈人向境內捐贈的物資,依照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減征或者免徵進口關稅和進口環節的增值稅。第十一條捐贈人將其在本省投資經營所得的合法利潤用於捐贈的,經當地主管稅務機關依法批准後,准予在所得稅前扣除。第十二條對華僑捐贈的工程項目,計劃、規劃、土地、建設、環保等部門應當優先辦理有關手續,有關部門應當優先安排供水、供電、通訊等配套設施。工程項目中屬於華僑捐贈的部分,減免本省設定的行政性收費,具體辦法由省人民政府制定第十三條華僑捐贈財產價值在人民幣一萬元以上的,受贈人應當向所在地僑務部門辦理登記手續。僑務部門應當在收到登記材料之日起七日內辦理登記手續。
捐贈人臨時捐贈的,受贈人可以先行接受捐贈,但是應當在三十日內補辦登記手續。第十四條捐贈人向境內捐贈物資的,由受贈人按照國家有關規定辦理入境手續。僑務部門可以為捐贈人實施捐贈項目提供幫助,協助受贈人辦理有關入境手續。第十五條受贈人接受捐贈後,應當向捐贈人出具合法、有效的收據,並將捐贈財產登記造冊。
受贈人應當妥善使用、管理捐贈財產,不得違背捐贈人的意願擅自改變捐贈財產的性質、用途。確需改變性質、用途的,應當徵得捐贈人同意,並向辦理登記手續的僑務部門備案。第十六條對華僑捐贈的外匯或者人民幣,受贈人應當按照用途,在所在地有關銀行專戶儲存,專款專用。第十七條對捐贈人捐款設立的基金,受贈人應當建立管理組織和管理制度,按照基金用途和捐贈人意願,依法嚴格管理和使用。第十八條對華僑捐贈的工程項目,受贈人應當與捐贈人訂立協議,對工程項目的資金、建設、管理和使用作出約定。受贈人應當嚴格按照基本建設程序進行工程建設,保證工作質量。有關部門和單位的配套資金應當及時撥付到位,保證工程進度。
受贈人不得擅自改變華僑捐贈工程的設計、規模和標准。
華僑捐贈的工程項目落成後,由僑務部門頒發華僑捐贈興辦公益事業項目確認書。第十九條捐贈人對於捐贈的工程項目,可以留名紀念;捐贈人單獨捐贈的工程項目或者主要由捐贈人出資興建的工程項目,可以由捐贈人提出工程項目的名稱,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批准;捐贈人要求塑像紀念的,應當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報經批准。第二十條因城市建設、社會事業的規劃布局等原因需要拆遷華僑捐贈工程項目的,應當事先告知捐贈人,由拆遷部門異地重建,或者依法予以相應補償,補償費用應當用於原捐贈目的,並由僑務部門換發華僑捐贈興辦公益事業項目確認書。
⑸ 公益捐款的法律規定
法律分析:在我國,捐助法人資格的取得應具備法人條件,並且為公益目的以捐助財產設立的基金會、社會服務機構等,經依法登記成立,取得捐助法人資格。 依法設立的宗教活動場所,具備法人條件的,可以申請法人登記,取得捐助法人資格。法律、行政法規對宗教活動場所有規定的,依照其規定。比如紅十字會,某慈善基金會等。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 第九十二條 具備法人條件,為公益目的以捐助財產設立的基金會、社會服務機構等,經依法登記成立,取得捐助法人資格。 依法設立的宗教活動場所,具備法人條件的,可以申請法人登記,取得捐助法人資格。法律、行政法規對宗教活動場所有規定的,依照其規定。
⑹ 捐贈法律法規
法律分析:個人向教育及公益事業的具體對象捐贈必須通過非營利性的社會團體或國家機關進行,直接向受贈單位或個人的捐贈,不能在個人所得稅稅前扣除。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慈善法》 第三十五條 捐贈人可以通過慈善組織捐贈,也可以直接向受益人捐贈。
第四十條 捐贈人與慈善組織約定捐贈財產的用途和受益人時,不得指定捐贈人的利害關系人作為受益人。任何組織和個人不得利用慈善捐贈違反法律規定宣傳煙草製品,不得利用慈善捐贈以任何方式宣傳法律禁止宣傳的產品和事項。
⑺ 捐贈法規
法律分析:中華人民共和國公益事業捐贈法是為了鼓勵捐贈,規范捐贈和受贈行為,保護捐贈人、受贈人和受益人的合法權益,促進公益事業的發展,制定的法規。法規由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九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次會議於1999年6月28日通過,自1999年9月1日起施行。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公益事業捐贈法》
第一條 為了鼓勵捐贈,規范捐贈和受贈行為,保護捐贈人、受贈人和受益人的合法權益,促進公益事業的發展,制定本法。
第二條 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組織自願無償向依法成立的公益性社會團體和公益性非營利的事業單位捐贈財產,用於公益事業的,適用本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