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工傷保險條例解讀
① 工傷保險條例條十四條第六款理解
應該可以得到雙向補償的!
案例:郭某平時都是乘坐公司班車上下班。某日因送孩子上學未能趕上班車,便乘公共汽車上班,中途換車時被一輛計程車撞倒。事故發生後,經交通部門鑒定,計程車司機對事故負主要責任,並按《道路交通事故處理辦法》全額賠償郭某醫療費、護理費、誤工費等。
郭某出院後,要求所在單位按工傷發給一次性傷殘補助金,並支付住院期間工資。而公司認為,郭某上班不是班車行駛路線,因而不是在上下班的必經路線上,不能認定工傷;即使認定工傷,由於郭某已經獲得交通事故損害賠償,工廠也無須再給郭某工傷賠償。
解讀:《工傷保險條例》第十四條第六款"在上下班途中,受到機動車事故傷害的",應該認定為工傷。《工傷保險條例》刪除了舊法關於上下班途中"必經路線"的限制,此處的上下班途中筆者建議作有利於勞動者角度的理解,將"上下班途中"理解為"以上班為目的的途中。本案中郭某應被認定為工傷。
擴展閱讀:【保險】怎麼買,哪個好,手把手教你避開保險的這些"坑"
② 對於工傷認定的認識誤區有哪些
誤區一:違法受傷都不能被認定為工傷
案例:張某根據單位的私車公用政策購買自備小轎車一輛,上下班以及工作都自己駕車。某日上班途中,張某因闖紅燈,對方來車違規變道,雙方避讓不及發生交通事故,後經交通部門認定張某承擔事故半責。單位認為張某違反《道路交通安全法》和治安管理規定造成事故,根據《工傷保險條例》的規定不應認定為工傷。
解讀:違法受傷有可能被認定為工傷。
在原《工傷保險條例》規定:在上下班途中,受到機動車事故傷害的認定為工傷,2011年1月1日正式實施的新的《工傷保險條例》對此條做了較大的調整:在上下班途中,受到非本人主要責任的交通事故或者城市軌道交通、客運輪渡、火車事故傷害的,認定為工傷。而且對工傷的除外性規定也明確限定為:"故意犯罪,不得認定為工傷或者視同工傷",相比較原規定,刪除了"違反治安管理規定"的情形,並將"犯罪"限定為"故意犯罪"。根據上述規定,上下班途中的交通事故不再區分機動車與否,只要不是員工本人承擔主要責任,不存在法定排除情形,一般均認定為工傷。上述案例中的張某雖然自身也有過錯,在交通事故中承擔了半責,但最終仍然屬於工傷。
另外,實踐中部分企業認為如果工傷是由於員工的過錯或重大過失造成的,則企業無需承擔工傷責任,這種觀點也是不妥的,實際上,認定工傷有一個非常重要的核心原則---無過錯責任原則,即原則上工傷事故即使是員工有過錯違反企業的操作規程或行為規范造成,只要不是員工因自殺、自殘、故意犯罪,醉酒,吸毒等法定排外情形,一般員工只要符合工傷或者被視為工傷的情形,經勞動部門認定為工傷後,其就當然享有工傷待遇。
誤區二:如用人單位不承認勞動者受傷屬於工傷,則勞動者因無法舉證將很難被認定為工傷
劉某是某建築公司的工人,2009年8月,在施工過程中受傷,造成肋骨全部斷裂。5個月後,劉某治癒出院,要求公司為其申報工傷認定,而公司認為劉某受傷已經超過一個月,再無義務申報。勞動保障行政部門受理劉某自行申報後對該公司進行調查,該公司不但否認劉某受傷屬於工傷,並且拒絕提供相關證據。勞動保障行政部門經調查做出了劉某受傷屬於工傷的認定結果。
解讀:本案例中建築公司拒絕承認劉某受傷屬於工傷。根據《工傷保險條例》第十九條:"勞動保障行政部門受理工傷認定申請後,根據審核需要可以對事故傷害進行調查核實,用人單位、職工、工會組織、醫療機構以及有關部門應當予以協助。職工或者其直系親屬認為是工傷,用人單位不認為是工傷的,由用人單位承擔舉證責任"。由此可見,勞動保障行政部門有權對事故傷害進行調查核實,當用人單位不認為是工傷時,實行舉證倒置責任原則,即由用人單位舉證證明勞動者不是因工作原因、在工作時間和工作地點受到的傷害,而當用人單位不能舉證時,則應當承擔不利的後果,推定勞動者受傷屬於因工受到的傷害。
誤區三:用人單位只要參加工傷保險就不再承擔任何工傷費用
案例:某咨詢公司正常為李某繳納社會保險費,其中包括工傷保險。李某在工作中因滑到骨折,並被認定為工傷後,單位明確告訴他,已經為其購買了工傷保險,所有費用都將由工傷保險報銷,公司將不再承擔任何費用。
解讀:2011年1月1日實施的新《工傷保險條例》對工傷保險待遇的承擔主體進行了較大改變,如原規定的工傷員工住院的伙食補助費,工傷職工到統籌地區以外就醫的,所需交通費、食宿費以及工傷職工經評定傷殘等級並經勞動能力鑒定委員會確認需要生活護理的生活護理費,工傷員工提出與用人單位解除或者終止勞動關系而需支付的一次性工傷醫療補助金,均由原來的用人單位承擔變更為由工傷保險基金承擔。
但工傷員工停工留薪期間的工資,期間的護理費,以及用人單位未在法定時限內提交工傷認定申請,在此期間發生符合規定的工傷待遇等有關費用,經工傷職工本人提出解除或者終止勞動關系而支付的一次性傷殘就業補助金等仍由用人單位承擔。
所以,即使該公司為李某購買工傷保險,也不能代表該公司無需再為員工的工傷承擔任何責任,仍有部分費用必須由公司承擔。公司如欲進一步減輕自身可能承擔的工傷風險,可以考慮購買適當的僱主責任險,補充除工傷保險外的企業應承擔的工傷責任。
誤區四、只要是在工作場所受傷,均可被認定為工傷
案例1:肖某在某建築材料廠做會計工作。2009年11月10日,肖某到工地為職工發獎金,一名職工因廠發給他的獎金數額不滿,與肖某發生口角並向肖某大打出手,肖某躲閃不及,被打傷頭部。後經醫療診斷為腦震盪。
案例2:2009年4月13日晚上7時,某超市促銷員鄭某與一男子在超市內談話,後來兩人就開始爭吵,隨後男子就拿出隨身攜帶的刀子刺向鄭某,造成起肺部大出血。經查該男子為鄭某離異的丈夫因金錢糾紛傷人。
解讀:上述兩案例中,肖某可以認定為工傷,而鄭某則不能,二者同樣是在工作場所被打傷,結果卻迥異。《工傷保險條例》規定,在工作時間和工作場所內,因履行工作職責受到暴力等意外傷害的,應當認定為工傷。肖某是由於履行工作職責派發獎金被打致傷,而鄭某則是由於私人原因,因此前者可以認定為工傷,而後者不能,相關醫療費等只能相依據民事侵權責任向其前夫索賠。
誤區五、員工非正常路線上下班並已獲交通損害全額賠償後不能認定為工傷
案例:郭某平時都是乘坐公司班車上下班。某日因送孩子上學未能趕上班車,便乘公共汽車上班,中途換車時被一輛計程車撞倒。事故發生後,經交通部門鑒定,計程車司機對事故負主要責任,並按《道路交通事故處理辦法》全額賠償郭某醫療費、護理費、誤工費等。郭某出院後,要求所在單位按工傷發給一次性傷殘補助金,並支付住院期間工資。而公司認為,郭某上班不是班車行駛路線,因而不是在上下班的必經路線上,不能認定工傷;即使認定工傷,由於郭某已經獲得交通事故損害賠償,工廠也無須再給郭某工傷賠償。
解讀:《工傷保險條例》第十四條第六款"在上下班途中,受到機動車事故傷害的",應該認定為工傷。《工傷保險條例》刪除了舊法關於上下班途中"必經路線"的限制,此處的上下班途中筆者建議作有利於勞動者角度的理解,將"上下班途中"理解為"以上班為目的的途中。本案中郭某應被認定為工傷。
誤區六、工傷賠償和第三人侵權損害賠償競合時,工傷員工均不能二者同時享受?
解讀:原勞動部《企業職工工傷保險試行辦法》第28條的規定,員工因交通事故引起的工傷,工傷待遇與交通事故賠償是不能重復享受的。但《工傷保險條例》對此不再作相應限制性規定,各地的審判實踐存在不同的認識和處理方式。目前上海的司法口徑為有限兼得原則,即除對醫療費、護理費、交通費等實際發生的損失按照民法的填平原則和同一賠償項目的就高原則進行抵扣計算外,其他賠償項目如一次性支付項目,專屬項目等均採用兼得原則全額支持。
忠告及對策
由於現實生活的多樣性和復雜性,導致在實踐中出現了形形色色的工傷案例。企業如果不了解法律條文的細枝末節,甚至誤解法律條款的規定,就很可能出現"賠了夫人又折兵",既影響企業形象,又破壞勞資關系的和諧,增大了企業的勞資沖突和糾紛風險。
企業雖然參加了工傷保險,但部分工傷保險待遇仍應由企業自己來承擔。對於工傷事故易發的單位或行業,應該如何有效地降低工傷事故帶來的風險呢?筆者建議(一)對高風險工作崗位的員工,企業可以為這些人投保,當發生事故傷害時,由保險公司負責賠付;(二)對於事故責任頻發的企業,建議參加僱主責任險。僱主責任險是以企業的賠償責任為保險標的,由企業自己作為投保人、受益人和被保險人的險種。企業可通過參加這種商業保險,較好地的實現工傷保險責任的轉嫁。
③ 工傷管理條例第三十三條
《工傷保險來條例》
第三十三條職自工因工作遭受事故傷害或者患職業病需要暫停工作接受工傷醫療的,在停工留薪期內,原工資福利待遇不變,由所在單位按月支付。
停工留薪期一般不超過12個月。傷情嚴重或者情況特殊,經設區的市級勞動能力鑒定委員會確認,可以適當延長,但延長不得超過12個月。工傷職工評定傷殘等級後,停發原待遇,按照本章的有關規定享受傷殘待遇。工傷職工在停工留薪期滿後仍需治療的,繼續享受工傷醫療待遇。
生活不能自理的工傷職工在停工留薪期需要護理的,由所在單位負責。
④ 工傷保險的含義是什麼
工傷保險,是指勞動者在工作中或在規定的特殊情況下,遭受意外傷害或患職業病導致暫時或永久喪失勞動能力以及死亡時,勞動者或其遺屬從國家和社會獲得物質幫助的一種社會保險制度。
《工傷保險條例》
第一條為了保障因工作遭受事故傷害或者患職業病的職工獲得醫療救治和經濟補償,促進工傷預防和職業康復,分散用人單位的工傷風險,制定本條例。
⑤ 工傷保險條例第十五條司法解釋
《工傷保險條例》第十五條職工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視同工傷:
(一)在工作時間和工作崗位,突發疾病死亡或者在48小時之內經搶救無效死亡的;
(二)在搶險救災等維護國家利益、公共利益活動中受到傷害的;
(三)職工原在軍隊服役,因戰、因公負傷致殘,已取得革命傷殘軍人證,到用人單位後舊傷復發的。
職工有前款第(一)項、第(二)項情形的,按照本條例的有關規定享受工傷保險待遇;職工有前款第(三)項情形的,按照本條例的有關規定享受除一次性傷殘補助金以外的工傷保險待遇。
1、所謂「工作時間」是指勞動者依照法律規定、單位制度或者單位臨時工作安排進行勞動的時間,以工日或者工時為計量單位。工
作時間這一概念主要是和休息日休假日及下班後休息時段等概念相區分,它是從法律制度層面上講,而不是從實際行為效果層面上講。
舉個極端的例子,哪怕職工在工作時間休息睡大覺,工作時間依然屬於工作時間而不是休息時間。這就是工作時間的概念,它就是一個法律制度層面的概念,通俗地講法律制度為職工從事工作安排的時間,而並非指工作過程實際消耗的時間段,所以與工作具體行為本身無關。
2、所謂「工作崗位」是指勞動者勞動所處的位置和狀態。由工種、職務、工作地點、工作時間諸因素構成。
3、「48小時之內」以醫療機構的初次診斷時間作為突發疾病的起算時間。
舉例說明,某森林公園工作人員工作時間工作崗位突發疾病暈倒,經過30個小時山路運送才送到醫院,在醫院昏迷36個小時搶救無效死亡。那麼,此案「48小時之內」起算時間從送到醫院初次診斷時間作為起算時間,此案是符合這個時間條件的。
(5)新工傷保險條例解讀擴展閱讀:
認定工傷的七種法定情形:
依據《工傷保險條例》第十四條規定,應當認定為工傷的法定情形有七種:
(一)在工作時間和工作場所內,因工作原因受到事故傷害的;
(二)工作時間前後在工作場所內,從事與工作有關的預備性或者收尾性工作受到事故傷害的;
(三)在工作時間和工作場所內,因履行工作職責受到暴力等意外傷害的;
(四)患職業病的;
(五)因工外出期間,由於工作原因受到傷害或者發生事故下落不明的;
(六)在上下班途中,受到非本人主要責任的交通事故或者城市軌道交通、客運輪渡、火車事故傷害的;
(七)法律、行政法規規定應當認定為工傷的其他情形。
參考資料:網路:工傷保險條例
⑥ 關於工傷的法律
關於工傷的法律規定:工傷保險條例第十四條職工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應當認定為工傷:(一)在工作時間和工作場所內,因工作原因受到事故傷害的;(二)工作時間前後在工作場所內,從事與工作有關的預備性或者收尾性工作受到事故傷害的;(三)在工作時間和工作場所內,因履行工作職責受到暴力等意外傷害的;(四)患職業病的;(五)因工外出期間,由於工作原因受到傷害或者發生事故下落不明的;(六)在上下班途中,受到非本人主要責任的交通事故或者城市軌道交通、客運輪渡、火車事故傷害的;(七)法律、行政法規規定應當認定為工傷的其他情形。第十五條職工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視同工傷:(一)在工作時間和工作崗位,突發疾病死亡或者在48小時之內經搶救無效死亡的;(二)在搶險救災等維護國家利益、公共利益活動中受到傷害的;(三)職工原在軍隊服役,因戰、因公負傷致殘,已取得革命傷殘軍人證,到用人單位後舊傷復發的。職工有前款第(一)項、第(二)項情形的,按照本條例的有關規定享受工傷保險待遇;職工有前款第(三)項情形的,按照本條例的有關規定享受除一次性傷殘補助金以外的工傷保險待遇。
法律規定哪些情況能視同為工傷
《工傷保險條例》對三種情況做了視同為工傷的規定,下面是華律網小編收集整理的這三種情況的具體規定以及對這三條規定的詳細解讀,讓大家了解視同工傷的情形有哪些?
法律規定哪些情況能視同為工傷
《工傷保險條例》第十五條規定:職工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應當視同為工傷:
(一)在工作時間和工作崗位,突發疾病死亡或者在48小時內經搶救無效死亡的。
解讀:兩個條件須同時具備:「工作時間」和「工作崗位」;「突發疾病死亡」是指:
1、職工突發與工作無關的疾病導致死亡。如果是與工作有關的疾病而導致死亡,應當按照《工傷保險條例》第十四條的規定認定工傷。
⑦ 《工傷保險條例》解讀(下)
合同期滿終止,就是合同到期不再續簽,這種情況下和你提出解除勞動關系的情況是一樣的,你不僅可以得到一次性傷殘補助金,還可以得到一次性工傷醫療補助金和一次性傷殘就業補助金。一次性工傷醫療補助金和一次性傷殘就業補助金元老都由單位支付,《工傷保險條例》修改後,一次性工傷醫療補助金由工傷保險基金支付。
如果合同到期,單位續簽,你就只得到一次性傷殘補助金,而沒有一次性工傷醫療補助金和一次性傷殘就業補助金。但如果若干年後,你提出解除勞動關系,仍然可以得到一次性工傷醫療補助金和一次性傷殘就業補助金。
擴展閱讀:【保險】怎麼買,哪個好,手把手教你避開保險的這些"坑"
⑧ 《工傷保險條例》第三十七條規定的具體內容是什麼
《工傷保險條例》第三十七條的內容:
職工因工緻殘被鑒定為七級至十級傷殘的,享受以下待遇:
(一)從工傷保險基金按傷殘等級支付一次性傷殘補助金,標准為:七級傷殘為13個月的本人工資,八級傷殘為11個月的本人工資,九級傷殘為9個月的本人工資,十級傷殘為7個月的本人工資;
(二)勞動、聘用合同期滿終止,或者職工本人提出解除勞動、聘用合同的,由工傷保險基金支付一次性工傷醫療補助金,由用人單位支付一次性傷殘就業補助金。一次性工傷醫療補助金和一次性傷殘就業補助金的具體標准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規定。
(8)新工傷保險條例解讀擴展閱讀:
《工傷保險條例》中規定:
第三十八條:工傷職工工傷復發,確認需要治療的,享受本條例第三十條、第三十二條和第三十三條規定的工傷待遇。
第三十二條:工傷職工因日常生活或者就業需要,經勞動能力鑒定委員會確認,可以安裝假肢、矯形器、假眼、假牙和配置輪椅等輔助器具,所需費用按照國家規定的標准從工傷保險基金支付。
第三十三條:職工因工作遭受事故傷害或者患職業病需要暫停工作接受工傷醫療的,在停工留薪期內,原工資福利待遇不變,由所在單位按月支付。 停工留薪期一般不超過12個月。
傷情嚴重或者情況特殊,經設區的市級勞動能力鑒定委員會確認,可以適當延長,但延長不得超過12個月。工傷職工評定傷殘等級後,停發原待遇,按照本章的有關規定享受傷殘待遇。工傷職工在停工留薪期滿後仍需治療的,繼續享受工傷醫療待遇。 生活不能自理的工傷職工在停工留薪期需要護理的,由所在單位負責。
⑨ 工傷保險條例2011全文
近日,國務院發布新修改通過的《工傷保險條例》,該條例將於下月1日起施行。修改後的《工傷保險條例》增加了社會團體、民辦非企業單位、律師事務所等組織也可以給本組織的工作人員繳納工傷保險費,參加工傷保險,而且對於工傷保險的一次性傷殘補助金也針對不同的傷殘級別提高,工傷保險逐步實行省級統籌。記者邀請了相關專家對新的工傷保險條例進行了解讀。
新增六類人群可入工傷保險
「關鍵詞」適用范圍
條例規定:第二條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的企業、事業單位、社會團體、民辦非企業單位、基金會、律師事務所、會計師事務所等組織和有僱工的個體工商戶(以下稱用人單位)應當依照本條例規定參加工傷保險,為本單位全部職工或者僱工(以下稱職工)繳納工傷保險費。
「專家解讀」昨天發布的修改後《工傷保險條例》中關於參加工傷保險的人群也增加了,由原來的企業和個體工商戶兩類人群的基礎上,新增了事業單位、社會團體、會計師事務所等六類人群。
2003年4月27日發布的《工傷保險條例》中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的各類企業、有僱工的個體工商戶(以下稱用人單位)應當依照本條例規定參加工傷保險,為本單位全部職工或者僱工(以下稱職工)繳納工傷保險費。山東鵬飛律師事務所傅強律師說,參加工傷保險的主體擴大了,像我們律師事務所原來就沒有給工作人員繳納工傷保險,新的工傷保險條例實施後,我們事務所也要繳納工傷保險了。
不同傷殘級別補助都有提高
「關鍵詞」傷殘補助
條例規定:第三十五條第一款從工傷保險基金按傷殘等級支付一次性傷殘補助金,標准為:一級傷殘為27個月的本人工資,二級傷殘為25個月的本人工資,三級傷殘為23個月的本人工資,四級傷殘為21個月的本人工資。
「專家解讀」通過對比2003年的工傷保險條例發現,修改後新的工傷保險條例將一二三四級傷殘一次性補助金提高了三個月的本人工資。在2003年發布的《工傷保險條例》中一次性傷殘補助金標准為一級傷殘為24個月的本人工資,二級傷殘為22個月的本人工資,三級傷殘為20個月的本人工資,四級傷殘為18個月的本人工資。
修改後,不少市民覺得最合理,最體現社會關懷的就是一次性工亡補助金標准為上一年度全國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20倍。由原來的一次性工亡補助金標准為48個月至60個月的統籌地區上年度職工月平均工資,現在改成了上一年度全國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20倍。這體現了不同地域賠償標準的統一,實現「同命同價」,可以說體現了對工傷受害者的安撫。
上下班工傷認定還要看責任
「關鍵詞」認定范圍
條例規定:第十四條(六)在上下班途中,受到非本人主要責任的交通事故或者城市軌道交通、客運輪渡、火車事故傷害的。
「專家解讀」2003年的《工傷保險條例》中規定在上下班途中,受到機動車事故傷害的是認定為工傷的情形之一,原來的規定可以說只要是受到機動車事故的,無論責任在哪一方,受傷了就可以納入認定的工傷情形之中。
修改後的對工傷的認定范圍作了調整,首先是擴大了上下班途中的工傷認定范圍,將上下班途中的機動車和非機動車事故傷害,以及城市軌道交通、客運輪渡、火車事故傷害都納入到了工傷的認定范圍之內,同時新修改條例更注重責任認定了,其中明確「非本人主要責任」,這就意味著如果本人在交通事故中負有主要責任,即使受傷了也不能算工傷。
外地就醫伙食費用由基金出
「關鍵詞」伙食補助
條例規定:第三十條 第四款職工住院治療工傷的伙食補助費,以及經醫療機構出具證明,報經辦機構同意,工傷職工到統籌地區以外就醫所需的交通、食宿費用從工傷保險基金支付,基金支付的具體標准由統籌地區人民政府規定。
「專家解讀」修改前的工傷保險條例規定職工住院治療工傷的,由所在單位按照本單位因公出差伙食補助標準的70%發給住院伙食補助費,工傷職工到統籌地區以外就醫的,所需交通、食宿費用由所在單位按照本單位職工因公出差標准報銷,而修改後的這部分費用從工傷保險基金支付,支付的具體標准由統籌地區人民政府規定,這樣對報銷比例不再限制於70%。
修改背景:認定不合理 爭議處理難
國務院法制辦負責人表示,《工傷保險條例》自2004年1月1日施行以來,對維護工傷職工的合法權益,分散用人單位的工傷風險,規范和推進工傷保險工作,發揮了積極作用。全國參加工傷保險的職工由條例實施前的4575萬人增至2010年9月的1.58億人,其中農民工6131萬人;條例實施至2009年底,認定工傷420萬人,享受工傷醫療待遇1080萬人次,享受傷殘津貼和工亡撫恤待遇434萬人。條例實施至2010年9月,工傷保險基金累計收入1089億元,累計支出649億元,累計結餘440億元。
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工傷保險制度面臨一些新情況、新問題,例如:事業單位、社會團體、民辦非企業單位等組織的職工工傷政策不明確;工傷認定范圍不夠合理;工傷認定、鑒定和爭議處理程序復雜、時間冗長;一次性工亡補助金和一次性傷殘補助金標准偏低等,這些問題都需要從制度層面加以解決、完善。
新規特點:解決工傷爭議可直接上法院
國務院法制辦負責人表示,目前社會上關於工傷認定、鑒定和爭議處理程序復雜、時間過長的反映比較大,決定在簡化程序方面採取多項新措施:
一是擴大了工傷保險的適用范圍,調整了工傷認定范圍;二是增加了工傷認定簡易程序,規定對事實清楚、權利義務明確的工傷認定申請,應當在15日內作出工傷認定決定;三是明確了再次鑒定和復查鑒定的時限按照初次鑒定的時限執行;四是取消了行政復議前置程序,規定發生工傷爭議的,有關單位或者個人可以依法申請行政復議,也可以直接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訴訟;五是提高了部分工傷待遇標准;六是減少了由用人單位支付的待遇項目、增加了由工傷保險基金支付的待遇項目等。
其他修改摘錄:醉酒或自殘致傷都不算工傷
國務院決定對《工傷保險條例》還作了如下修改:
●第八條第二款修改為:「國家根據不同行業的工傷風險程度確定行業的差別費率,並根據工傷保險費使用、工傷發生率等情況在每個行業內確定若干費率檔次。行業差別費率及行業內費率檔次由國務院社會保險行政部門制定,報國務院批准後公布施行。」
●第九條修改為:「國務院社會保險行政部門應當定期了解全國各統籌地區工傷保險基金收支情況,及時提出調整行業差別費率及行業內費率檔次的方案,報國務院批准後公布施行。」
●第十條增加一款,作為第三款:「對難以按照工資總額繳納工傷保險費的行業,其繳納工傷保險費的具體方式,由國務院社會保險行政部門規定。」
●第十六條修改為:「職工符合本條例第十四條、第十五條的規定,但是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得認定為工傷或者視同工傷:(一)故意犯罪的;(二)醉酒或者吸毒的;(三)自殘或者自殺的。」
●第二十條修改為:「社會保險行政部門應當自受理工傷認定申請之日起60日內作出工傷認定的決定,並書面通知申請工傷認定的職工或者其近親屬和該職工所在單位。」
「社會保險行政部門對受理的事實清楚、權利義務明確的工傷認定申請,應當在15日內作出工傷認定的決定。」
●第三十五條改為第三十七條,有關條目修改為:「勞動、聘用合同期滿終止,或者職工本人提出解除勞動、聘用合同的,由工傷保險基金支付一次性工傷醫療補助金,由用人單位支付一次性傷殘就業補助金。一次性工傷醫療補助金和一次性傷殘就業補助金的具體標准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規定。」
●第六十條改為第六十二條,有關條目修改為:「依照本條例規定應當參加工傷保險而未參加工傷保險的用人單位職工發生工傷的,由該用人單位按照本條例規定的工傷保險待遇項目和標准支付費用。」
⑩ 工傷保險條例三十三條解釋
《工傷保險條例》第三十三條是工傷職工停工留薪期的規定。
工傷職工停工留薪期,是指停止工作、治療工傷期間,包括住院治療和出院後休養期間。工傷職工停工留薪期的確定,各地規定不同,大致有以下三種方法:
1、根據治療工傷醫療機構書面證明,由所在單位按照當地勞動部門《工傷職工停工留薪期》分類目錄確定,滿一年的以及發生爭議的申請勞動能力鑒定委員會確認;
2、根據治療工傷醫療機構書面證明,由設區的市級勞動能力鑒定委員會確認;
3、根據治療工傷醫療機構書面證明確認,滿一年的以及發生爭議的申請勞動能力鑒定委員會確認。
工傷職工停工留薪期原工資福利待遇不變,由所在單位按月支付。「原工資」如何計算,《工傷保險條例》未定義,各地規定大致有以下三種計算方法:
1、《廣東省工傷保險條例》
第六十六條本條例中下列用語的含義:
(二)原工資福利待遇,是指工傷職工在本單位受工傷前十二個月的平均工資福利待遇。工傷職工在本單位工作不足十二個月的,以實際月數計算平均工資福利待遇。
3、河南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
《關於工傷保險若干問題的意見》
十四、《工傷保險條例》第三十三條中「原工資福利待遇」應理解為「職工在因工作遭受事故傷害或者患職業病前正常出勤情況下,應享受的工資福利待遇(延長工作時間的工資報酬除外)」。
3、浙江省高級人民法院民一庭
《關於審理勞動爭議糾紛案件若干疑難問題的解答(2012.12)》
十六、《工傷保險條例》第三十三條規定的工傷職工在停工留薪期內「原工資福利待遇不變」的計算標準是什麼?
工傷職工在停工留薪期內,原工資福利待遇不變,其中「原工資」按照工傷職工因工作遭受事故傷害或者患職業病前12個月的平均月工資計算,包括計時工資或者計件工資、獎金、津貼和補貼等,但不包括加班工資。
《工傷保險條例》
第三十三條職工因工作遭受事故傷害或者患職業病需要暫停工作接受工傷醫療的,在停工留薪期內,原工資福利待遇不變,由所在單位按月支付。
停工留薪期一般不超過12個月。傷情嚴重或者情況特殊,經設區的市級勞動能力鑒定委員會確認,可以適當延長,但延長不得超過12個月。工傷職工評定傷殘等級後,停發原待遇,按照本章的有關規定享受傷殘待遇。工傷職工在停工留薪期滿後仍需治療的,繼續享受工傷醫療待遇。
生活不能自理的工傷職工在停工留薪期需要護理的,由所在單位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