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規百科 » 國際海洋法規

國際海洋法規

發布時間: 2022-07-06 02:10:40

1. 聯合國海洋法

。按照《聯合國海洋法公約》,沿海國家最大可管轄以下6大海洋區域:港口、內海、領海、毗連區、專屬經濟區、大陸架等。據此規定,中國擁有近300萬平方公里的海洋國土。但實際上,由於歷史和現實的原因,在屬於我國300萬平方公里的海洋權益中,近一半存在爭議。我國的8個海洋鄰國,對我海洋國土和權益均提出不同程度的無理要求,總面積達100多萬平方公裏海域。

2. 聯合國海洋法公約規定了哪些內容

一個國家在行使其領海主要時,要受到習慣國際法規則的限制,即外國船舶享有無公害通過一國領海的自由。《聯合國海洋法公約》規定:「所有國家,不論為沿海國或內陸國,其船舶均享有無害通過領海的權利。」這就是所謂的「無害通過權」。外國船舶在一個國家領海享有「無害通過權」,必須達到以下條件:(1)通過領海必須是無害的,即不損害沿岸國的和平、良好秩序或安全,也不違反國際法規則。(2)在通過一國領海時,應當遵守沿岸國的有關法令。(3)除了意外情況,通過領海必須是繼續不停地迅速航行,中途不能隨意停下來。需要注意的是,無害通過權一般只適用於商船,軍艦的海上航行活動是否享有這項權利,目前還存在一定的分歧。

3. 國際海洋法規的政策定義

海洋政策一般是指國家的海洋政策,是國家為實現其海洋事業的發展目標、戰略、方針或規劃而制定的行動准則。它的目的在於有效地組織各種海上活動,協調國內有關海洋事業各部門之間的關系,正確處理海洋國際問題,維護本國的海洋權益,並有效地促進本國的海洋開發和國際合作;國家海洋政策的基本宗旨是保護本國領海、大陸架、經濟區的權利和義務。頒布實施,為世界海洋開發確立了法律新秩序,同時標志著國際海洋法進入一個新的發展階段。

4. 國際海洋法規定大陸岸多少海里內屬於領海

領海的寬度是指從領海基線量起至領海外部界線之間的距離。確定領海的寬度是一個國家的主權。相當長的一段時間里,由於國際法關於領海寬度沒有統一的規定,各國根據本國具體情況自定其領海寬度。一些海洋強國最早實行三海里領海寬度,以保證其在最大的公海區域實行公海自由。自拉美國家掀起爭取200海裏海洋權斗爭以後,越來越多的國家實行12海里的領海寬度。1982年通過的《聯合國海洋法公約》,明確了「各國有權確定其領海的寬度」,寬度為「自基線量起不超過十二海里的界限為止」。
根據我國的自然條件和具體情況,考慮到國家經濟利益和國防安全,我國政府在1958年「關於領海的聲明」中宣布:「中華人民共和國領海寬度為十二海里」,體現了我國主權,符合我國根本利益,也與《聯合國海洋法公約》協調一致。因此《中華人民共和國領海及毗連區法(草案)》中規定領海寬度為十二海里。

聯合國海洋法公約第二節 領海的界限

第三條

領海的寬度

每一國家有權確定其領海的寬度,直至從按照本公約確定的基線量起不超過十二海里的界限為止。

5. 現代國際海洋法確定了什麼制度

20世紀70年代之後,人們看到了海洋對一國發展的重要意義,便開始逐鹿海洋。這場斗爭是從擴大海洋管轄權開始的。從3海里到12海里,再到200海里,均來源於「大炮射程論」的3海里領海寬度,在廣大第三世界國家崛起的時代受到了挑戰。他們要求更寬的領海,以切實維護本國的海洋權益。專屬經濟區概念的提出、發展和專屬經濟區制度的形成,是同拉丁美洲國家反對海洋霸權主義,維護200海裏海洋權益的斗爭緊密相聯的。智利、秘魯等國家以及一些國際組織,都曾對這個問題發表過宣言、聲明。我國一貫支持發展中國家為維護海洋權的正義斗爭,堅決支持他們提出的關於200海里專屬經濟區的合理主張。

但是,專屬經濟區的法律性質和法律地位,卻是第三次聯合國海洋法會議上爭論最激烈的問題之一。一部分國家堅持「領海論」,美國、英國等海洋大國堅持傳統的領海以外就是公海的觀點,認定專屬經濟區具有公海的性質;而許多發展中國家認為,200海里專屬經濟區既不是領海,也不是公海,而是自成一體的、屬於沿海國專屬管轄的區域,但它並不構成沿海國領土的組成部分,沿海國對它的權利,只限於經濟和資源方面。現代國際海洋法確定了領海、毗連區、專屬經濟區、大陸架等國家管轄海域的法律制度後,國家之間在擴大管轄海域方面的爭執並沒有減少。

6. 什麼是《國際海洋法公約》

聯合國海洋法公約

本公約締約各國,

本著以互相諒解和合作的精神解決與海洋法有關的一切問題的願望,並且認識到本公約對於維護和平、正義和全世界人民的進步作出重要貢獻的歷史意義,

注意到自從一九五八年和一九六O年在日內瓦舉行了聯合國海洋法會議以來的種種發展,著重指出了需要有一項新的可獲一般接受的海洋法公約,

意識到各海洋區域的種種問題都是彼此密切相關的,有必要作為一個整體來加以考慮,

認識到有需要通過本公約,在妥為顧及所有國家主權的情形下,為海洋建立一種法律秩序,以便利國際交通和促進海洋的和平用途,海洋資源的公平而有效的利用,海洋生物資源的養護以及研究、保護和保全海洋環境,

考慮到達成這些目標將有助於實現公正公平的國際經濟秩序,這種秩序將照顧到全人類的利益和需要,特別是發展中國家的特殊利益和需要,不論其為沿海國或內陸國,

希望以本公約發展一九七O年十二月十七日第2749(XXV)號決議所載各項原則,聯合國大會在該決議中庄嚴宣布,除其他外,國家管轄范圍以外的海床和洋底區域及其底土以及該區域的資源為人類的共同繼承財產,其勘探與開發應為全人類的利益而進行,不論各國的地理位置如何,

相信在本公約中所達成的海洋法的編纂和逐漸發展,將有助於按照《聯合國憲章》所載的聯合國的宗旨和原則鞏固各國間符合正義和權利平等原則的和平、安全、合作和友好關系,並將促進全世界人民的經濟和社會方面的進展,

確認本公約未予規定的事項,應繼續以一般國際法的規則和原則為准據,

經協議如下:

第一部分 序言

第一條 用語和范圍

1.為本公約的目的:

⑴「『區域』」是指國家管轄范圍以外的海床和洋底及其底土。

⑵「管理局」是指國際海底管理局。

⑶「『區域』內活動」是指勘探和開發「區域」的資源的一切活動。

⑷「海洋環境的污染」是指:人類直接或間接把物質或能量引入海洋環境,其中包括河口灣,以致造成或可能造成損害生物資源和海洋生物、危害人類健康、妨礙包括捕魚和海洋的其他正當用途在內的各種海洋活動、損壞海水使用質量和減損環境優美等有害影響。



(a)「傾倒」是指:

一從船隻、飛機、平台或其他人造海上結構故意處置廢物或其他物質的行為;

二故意處置船隻、飛機、平台或其他人造海上結構的行為。

(b)「傾倒」不包括:

一船隻、飛機、平台或其他人造海上結構及其裝備的正常操作所附帶發生或產生的廢物或其他物質的處置,但為了處置這種物質而操作的船隻、飛機、平台或其他人造海上結構所運載或向其輸送的廢物或其他物質,或在這種船隻、飛機、平台或結構上處理這種廢物或其他物質所產生的廢物或其他物質均除外;

二並非為了單純處置物質而放置物質,但以這種放置不違反本公約的目的為限。

2.⑴「締約國」是指同意受本公約拘束而本公約對其生效的國家。

⑵本公約比照適用於第三O五條第1款(b)、(c)、(d)、(e)和(f)項所指的實體,這些實體按照與各自有關的條件成為本公約的締約 國,在這種情況下,「締約國」也指這些實體。

第二部分 領海和毗連區

第一節 一般規定

第二條 領海及其上空、海床和底土的法律地位

1.沿海國的主權及於其陸地領土及其內水以外鄰接的一帶海域,在群島國的情形下則及於群島水域以外鄰接的一帶海域,稱為領海。

2.此項主權及於領海的上空及其海床和底土。

3.對於領海的主權的行使受本公約和其他國際法規則的限制。

第二節 領海的界限

第三條 領海的寬度

每一國家有權確定其領海的寬度,直至從按照本公約確定的基線量起不超過十二海里的界限為止。

第四條 領海的外部界限

領海的外部界限是一條其每一點同基線最近點的距離等於領海寬度的線。

第五條 正常基線

除本公約另有規定外,測算領海寬度的正常基線是沿海國官方承認的大比例尺海圖所標明的沿岸低潮線。

第六條 礁石

在位於環礁上的島嶼或有岸礁環列的島嶼的情形下,測算領海寬度的基線是沿海國官方承認的海圖上以適當標記顯示的礁石的向海低潮線。

第七條 直線基線

1.在海岸線極為曲折的地方,或者如果緊接海岸有一系列島嶼,測算領海寬度的基線的劃定可採用連接各適當點的直線基線法。

2.在因有三角洲和其他自然條件以致海岸線非常不穩定之處,可沿低潮線向海最遠處選擇各適當點,而且,盡管以後低潮線發生後退現象,該直線基線在沿海國按照本公約加以改變以前仍然有效。

3.直線基線的劃定不應在任何明顯的程度上偏離海岸的一般方向,而且基線內的海域必須充分接近陸地領土,使其受內水制度的支配。

4.除在低潮高地上築有永久高於海平面的燈塔或類似設施,或以這種高地作為劃定基線的起訖點已獲得國際一般承認者外,直線基線的劃定不應以低潮高地為起訖點。

5.在依據第1款可以採用直線基線法之處,確定特定基線時,對於有關地區所特有的並經長期慣例清楚地證明其為實在而重要的經濟利益,可予以考慮。

6.一國不得採用直線基線制度,致使另一國的領海同公海或專屬經濟區隔斷。

第八條 內水

1.除第四部分另有規定外,領海基線向陸一面的水域構成國家內水的一部分。

2.如果按照第七條所規定的方法確定直線基線的效果使原來並未認為是內水的區域被包圍在內成為內水,則在此種水域內應有本公約所規定的無害通過權。

第九條 河口

如果河流直接流入海洋,基線應是一條在兩岸低潮線上兩點之間橫越河口的直線。

第十條 海灣

1.本條僅涉及海岸屬於一國的海灣。

2.為本公約的目的,海灣是明顯的水曲,其凹入程度和曲口寬度的比例,使其有被陸地環抱的水域,而不僅為海岸的彎曲。但水曲除其面積等於或大於橫越曲口所劃的直線作為直徑的半圓形的面積外,不應視為海灣。

3.為測算的目的,水曲的面積是位於水曲陸岸周圍的低潮標和一條連接水曲天然入口兩端低潮標的線之間的面積。如果因有島嶼而水曲有一個以上的曲口,該半圓形應劃在與橫越各曲口的各線總長度相等的一條線上。水曲內的島嶼應視為水曲水域的一部分而包括在內。

4.如果海灣天然入口兩端的低潮標之間的距離不超過二十四海里,則可在這兩個低潮標之間劃出一條封口線,該線所包圍的水域應視為內水。

5.如果海灣天然入口兩端的低潮標之間的距離超過二十四海里,二十四海里的直線基線應劃在海灣內,以劃入該長度的線所可能劃入的最大水域。

6.上述規定不適用於所謂「歷史性」海灣,也不適用於採用第七條所規定的直線基線法的任何情形。

第十一條 港口

為了劃定領海的目的,構成海港體系組成部分的最外部永久海港工程視為海岸的一部分。近岸設施和人工島嶼不應視為永久海港工程。

第十二條 泊船處

通常用於船舶裝卸和下錨的泊船處,即使全部或一部位於領海的外部界限以外,都包括在領海范圍之內。

第十三條 低潮高地

1.低潮高地是在低潮時四面環水並高於水面但在高潮時沒入水中的自然形成的陸地。如果低潮高地全部或一部與大陸或島嶼的距離不超過領海的寬度,該高地的低潮線可作為測算領海寬度的基線。

2.如果低潮高地全部與大陸或島嶼的距離超過領海的寬度,則該高地沒有其自己的領海。

7. 國際海洋法規的專屬經濟區

專屬經濟區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沿海發展中國家為捍衛國家海洋權益,經過長期斗爭而產生的一種新的國際海洋法律制度。它是指領海以外並鄰接領海,具有特定法律制度的區域,其寬度自領海基線量起不超過200海里。在這種新的法律制度下,沿海國家享有自然資源勘探、開發、養護的主權權利,享有對海洋科學研究、海洋環境保護、人工島嶼及其他設施的建設和使用的管轄權。其他國家則享有航行、飛越、鋪設海底電纜和管道的自由。至1990年初,全世界有80個國家宣布了200海里專屬經濟區,21個國家宣布了200海里專屬漁區,另有一批國家即將宣布200海里專屬經濟區。各國紛紛建立專屬經濟區,使佔世界海域總面積約36%的水域成為沿海國家的專屬水域。

8. 什麼是國際海洋法與公海自由

海洋是地球表面連成一體的海和洋的統稱。地球表面被陸地分隔為彼此相通的廣大水域稱為海洋,約佔地球表面積的71%,平均深度達3800米。海洋對於人類有著極其重要的意義。

隨著社會的進步和科學的發展,人類在海洋上從事科學研究和經濟活動的范圍不斷擴大,有關海洋方面的國際法規,也日益增多。這方面的法規已發展成為國際法上相當完整和獨立的新部門或新分支——海洋法。海洋法就是有關各種海域的法律地位和各國在各種海域從事航行、資源開發和利用、海洋科學研究等活動,以及海洋環境保護的原則、規則和規章、制度的總稱。

具體而言,海洋法的主要內容包括:

1.各種海域的法律地位及其制度。根據1982年《海洋法公約》的規定,海洋包括內海、領海、毗連區、專屆經濟區、大陸架、公海、國際海底。這些不同的海域有著不同的法律地位及制度。

2.國家在不同海域中的權利和義務。此外,海洋法還包括各國在利用海洋方面應進行的合作和共同遵守的規則,以及爭端的解決辦法等。

1993年7月5日,中國遠洋運輸(集團)公司所屬的「銀河」號貨輪,從天津港裝載700多個集裝箱貨物,駛往中東地區。8月1日,美國毫無根據地斷言貨輪運輸化學武器前體,公然派出軍艦、飛機,對該輪進行騷擾,致使「銀河」輪的正常航行受阻,在公海上漂泊20餘天,使中遠公司蒙受了嚴重經濟損失。美國政府的行為踐踏了國際關系准則,違反了「公海自由」的國際海洋法規則。

所謂公海,是指「不包括在國家的專屬經濟區、領海或內水或群島國的群島水域內的全部海域」。就是說,公海是不屬於任何國家領水的范圍,為世界各國共同擁有的海域。因此,任何國家都不能對公海主張權利或據為己有,公海對所有國家開放,無論是沿海國或內陸國,都享有公海自由的權利。

「公海自由」是19世紀以來獲得公認的一項習慣國際法規則,是公海制度的基礎。有關國際文件中有明確規定。英國法學家奧本海說:「『公海自由』一詞表示公海不屬於並且也永不能屬於任何國家主權這樣一個國際法規則。所以,既然公海不是任何國家的領土,任何國家通常就沒有在公海的任何部分行使立法、行政、管轄或警察的權利。」

《聯合國海洋法公約》規定的公海自由包括:航行自由、飛越自由、鋪設海底電纜和管道的自由、建造人工島嶼和設施的自由、捕魚自由、科學研究的自由。

航行自由是個古老而普遍的公海自由原則,它是國際航海和世界貿易的必要條件,是沿海國和內陸國同樣享有的航行自由權。船舶只受船旗國的管轄,外國無權在公海上設立會妨礙航行自由的任何禁區。但在航行過程中,與他船相遇時必須遵守《國際海上避碰規則》,做到安全避讓,並承擔《國際救助公約》規定的義務,援救在海上遇險有喪失生命危險的人員。

飛越自由是指所有國家的飛機均享有海上的飛越自由權。這是航行自由權向空中的擴展。但空中飛行必須遵守《國際航空規則》以保障飛行安全。

鋪設海底電纜和管道的自由也是國際法主體的權利之一。隨著「海洋世紀」的到來,人類進入信息時代和逐步實現經濟全球化,光纜通信和管道運輸已成為現代化社會的重要載體,各國享有鋪設海底電纜和管道的自由是時代發展的需要。但當電纜和管道要通過受沿海國管轄的大陸架時,其路線須經沿海國同意,並且沿海國有權為防止、減少和控制管道造成的污染採取合理的措施,還要適當顧及已經鋪設好的電纜和管道的安全不應受到妨礙。

捕魚自由是一項悠久的傳統自由,由於在高科技下的狂捕濫撈,漁業資源日將罄竭,國際競爭空前激烈,國際社會不得不起來對自己享有的自由給予嚴格的限制。1996年8月4日,以協商一致的方式通過了《聯合國海洋法公約有關養護和管理跨界魚類和高度洄遊魚類的規定的執行協定》,事實上宣告公海自由捕魚時代的結束,世界捕魚進入了根據協議依法捕魚的新時代。

建造國際法所允許的人工島嶼和其他設施的自由是公海自由的重要內容。隨著海洋科技的發展,對海洋的勘探和研究日益廣泛,《公約》新增加了這項自由,各國可以在海上建造和平用途的人工島嶼及設施。但在沿海國大陸架上建造須得到該國的同意,且不要妨礙海上的航行和經濟活動。1972年5月生效的《禁止在海床、洋底及其底土安置核武器和其他大規模毀滅性武器條約》中,各締約國承諾:不在海床、洋底及其底土安置任何核武器或其他任何類型的大規模毀滅性武器,以及專門為儲存、試驗或使用此種武器而設計的建築物、發射裝置和其他設備,體現了和平利用公海的目的。

科學研究的自由是為進一步推動全球性海洋開發和利用,便利海洋科學研究的進行和發展,在《公約》中新設立的所有國家擁有的一種自由。但未經沿海國的同意,便不能在沿海國的大陸架上從事這類科研活動。而且,科學研究必須為和平目的和符合《公約》要求的科學方法及工具進行,還應遵守有關保護和保全海洋環境的法律制度及不要干擾其他正當的海洋活動。從上看出:公海是自由的,但自由不是絕對和無限的,只有從公海是人類共同的繼承財產出發和保障人類可持續發展需要來開發、利用海洋,才能正確地行使各種自由權,保障海洋事業健康的持久發展。

9. 國際海洋法規的法律內容

《聯合國海洋法公約》
United Nations Convention on the Law of the Sea
聯合國第三次海洋法會議通過。1982年12月10日訂於牙買加蒙特哥灣。聯合國第三次海洋法會議從1973~1982年共舉行11次會議。
《公約》於1994年11月16日生效。簽署《公約》的國家和地區有158個,到1993年12月31日止,已有60個國家批准或加入《公約》。中國於1982年12月10日簽署了《公約》,但尚未批准《公約》。
《公約》共分為17個部分,計320條,9個附件。第一部分是《公約》的用語和范圍,第二部分是領海和毗連區,第三部分是用於國際航行的海峽,第四部分是群島國,第五部分是專屬經濟區,第六部分是大陸架,第七部分是公海,第八部分是島嶼制度,第九部分是閉海或半閉海,第十部分是內陸國出入海洋的權利和過境自由,第十一部分是國家管轄范圍以外的海床和海底及其底土區域,第十二部分是海洋環境的保護和保全,第十三部分是海洋科學研究,第十四部分是海洋技術的發展和轉讓,第十五部分是爭端的解決,第十六部分是一般規定,第十七部分是最後條款。附件一是高度洄遊魚類,附件二是大陸架界限委員會,附件三是探礦、勘探和開發的基本原則,附件四是企業部章程,附件五是調解,附件六是國際海洋法法庭規約,附件七是仲裁,附件八是特別仲裁,附件九是國際組織的參加。

10. 國際海洋法公約的領海規定

法律分析:領海由一個國家確定其寬度,領海寬度從領海基線量起不應超過12海里。專屬經濟區從測算領海寬度的基線量起,不應超過二百海里(370.4公里)。中華人民共和國的領海寬度為12海里。專屬經濟區域內沿海國對其自然資源享有主權權利和其他管轄權,而其他國家享有航行、飛越自由等,但這種自由應適當顧及沿海國的權利和義務,並應遵守沿海國按照條約的規定和其他國際法規則所制定的法律和規章。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領海及毗連區法》 第四條 中華人民共和國毗連區為領海以外鄰接領海的一帶海域。毗連區的寬度為十二海里。中華人民共和國毗連區的外部界限為一條其每一點與領海基線的最近點距離等於二十四海里的線。

熱點內容
勞動法生病不讓請假 發布:2025-04-16 17:02:18 瀏覽:702
經濟合作社議事規章制度 發布:2025-04-16 16:39:07 瀏覽:563
番禺冼律師 發布:2025-04-16 16:29:30 瀏覽:638
葯學職業道德培訓 發布:2025-04-16 16:24:37 瀏覽:369
生物反饋室規章制度 發布:2025-04-16 16:23:27 瀏覽:749
杭州華碩司法鑒定 發布:2025-04-16 16:13:32 瀏覽:919
治安聯防隊規章制度 發布:2025-04-16 16:13:20 瀏覽:505
合同法第十五條第二款 發布:2025-04-16 16:11:57 瀏覽:406
法院一區五城 發布:2025-04-16 16:11:49 瀏覽:705
慈善法和社會區別 發布:2025-04-16 15:59:02 瀏覽:454